规划设计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55:24

规划设计要点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要点;探讨

城市地域性设计是根据我国国情所提出来的现代城市设计理念,是地域性设计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层面上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现代城市设计和现代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加强城市地域性文化和城市地域性生态建设的主张也越来越多。不难预料,有了这样的共识与思想基础,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

1地域文化的概念

当今城市建设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拦,我们从原来封闭的自我语境转变为国际通用的开放语境,这种学习和转变往往是以借鉴和模仿为手段,我们的城市也因此付出了丧失特色的代价。我国长期以来将城市建设看成单一的经济现象,没有将城市建设当成国家文化的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规划与指导。城市规划只重视物质规划,这造成了城市规划的残缺性。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强调城市精神形态规划,它应当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失的核心概念之一。地域文化是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城市的形成发展都与其地理环境和人群种族息息相关。地域文化的特征主要由外在的实质环境的形状、尺度、质感、色彩等具体事物以及内在的人类长期使用的痕迹及相关的文化事件所决定。

2地域性设计对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2.1地域性城市形象是城市健康、全面发展的标志

地域性文化就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现代城市中的传统民居与文物古迹就是最好的地域文化的见证,因此在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中充分制定符合城市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案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可见在关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关注对地域性文化的建设,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地域性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

好的城市形象能有效地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高品质的地域性文化、优良的人文社会环境将大大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声誉,将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强有力动力和保障。可以说构建和营造城市地域性形象,将是城市健康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2.3独特的地域性设计有助于加强居民的人文素养和爱家意识

城市要发展,物质建设是必需的,但人们不仅需要物质文明,还要精神文明;不仅要生存环境,还要情感世界。地域性设计正是为了满足提高市民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等现代城市居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2.4地域性设计有助于保护地域文化

自然的地缘地理资源既是城市形象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城市形象设计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差别的本原要素。强调城市的地缘识别,将使得城市形象很有个性。每个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适时、适地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无意识地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将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使其在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在新时代里继续传承,焕发光芒。

3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设计问题分析

3.1没有很好利用本地植物

很多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本地植物多加利用,例如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中,大片的草坪中乔木数量不但稀少,而且没有遵循植物美学原则,加之没有大量运用本地植物,为景观设计增添了败笔。如果在全面掌握本地植物种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植物配置知识,完全能够创造出宜人的植物景观,给人们带来极佳的感官享受。

3.2没有积极延续历史文脉

一些城市并没有考虑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没有全面地了解城市的历史,思考的范围极其狭窄,对设计要素的运用缺乏对历史文脉的把握,从而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脉的割裂。

3.3没有深层挖掘传统文化

很多城市都在设计目标或者规划原则中明确指出要通过规划设计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意识是可喜的,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才能重视城市规划设计的地域性,促进体现地域性的设计方法向成熟的阶段发展。然而,有些城市并没有深层挖掘传统文化,导致设计目标成了空话,有的甚至生拉硬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试图为本地规划设计增添文化底蕴。这种做法只会消退地域性的体现,导致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威胁。

3.4没有认真选取当地材料

在一些中小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并没有掌握当地材料的详尽信息,更多是对新材料或者比较了解的材料的运用,没有认真选取当地材料,这既是对当地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地域性的忽视。

4城市规划设计中构建城市地域特色的方法

城市特色的鲜明性与否主要受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平面与空间格局、城市的轮廓景观、城市建筑的风格以及开放空间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这里就城市规划设计中所常见的城市公共景观、开放空间以及高度控制系统问题对城市地域性特色的构建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4.1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指的是城市的内部和外部开放空间,城市的水域、山坡地、公园、广场、林荫道等都是城市的开放空间。城市在规划设计公共空间时应在保护自然并有利于其特色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为高品质的城市空间设计所具有的主要特征,社会性,广大市民共创共享的基本特性;舒适性,环境压力小,使人身心轻松安逸;愉悦性,有视觉趣闻和人情味;整体性,应支持整个城市的整体功能,公共空间商业功能、交通功能、环境功能等都应与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相协调,保证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相协调,整体协调有序;多样性,功能与形式多样灵活丰富多彩,应保持适度的感觉刺激;文化性,具有文化品位,有利于文明建设;象征性,城市空间应代表城市形象。在城市空间的设计规划过程,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创新设计形式,充分发挥原生态自然空间在空间设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除了做好顺应地域性地理环境、地域民族民俗文化关怀的同时,还应做好调研工作,找到作品与公众情感的切入口,充分尊重地域特色及地域大众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施工完成之后,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公众认识、欣赏作品,在公众乐于接受它的同时,让艺术品更快地融入当地地域环境之中。

地域性文化重在对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中,只有注重对作品存在环境的调研,注重公众的参与与沟通,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充满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作品。

4.2认真分析和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民族建筑符号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要想充分体现城市特点,就要把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建筑符号、元素充分体现和融入在林立的城市钢筋混凝土建筑中,使城市的规划设计具有浓郁的地域性。这就要求在城市设计规划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和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民族特色和建筑符号元素。

4.3城市生态设计

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损、生物多样性失衡等等,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善待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因此,地域性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是指将生态学运用到城市设计中,结合自然设计出一种包含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以舒适性为特征的多样化空间。结合自然设计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即人对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不能超出环境容许的范围;②人地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必须共同建设。发展并非原始的自然是最合理、最理想的自然,人类应按照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环境建设得更有利于自然的发展和演化,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规划设计要点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2-0081-03

1、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规划精品相继出现,成都市的“五朵金花”,长沙市望城区的“光明蝶谷”等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和严格的规划管理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长沙市望城区的“光明蝶谷”规划设计为例,对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要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2、对现状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是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成功的前提条件

2004年以前,光明村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单一,可谓“穷乡僻壤”,但发展的潜力十分突出。就光明村的现状分析如下:

2.1 现状条件分析:光明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面积只有9.4km2的村落跟长沙市周边多数乡村一样,没有产业布局,没有龙头企业,村民以农耕和外出打工为主;农民观念滞后。住宅分布零散,部分建筑质量隐患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有些地方简直就是“脏乱差”:土地集约性不强,浪费严重;光明村就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2.2 政策导向研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金洲大道拉通后,光明村被长沙市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

2.3 区位优势明显:2008年被称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第一路”的金洲大道全线通车,它连接了宁乡县、望城区以及长沙高新区,其沿线辐射面积达200km2,是先导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走廊的重要载体。光明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属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距长沙市区仅20km,距望城区域区约10km,金洲大道的通车使过去交通闭塞的光明村一夜之间区位优势顿时凸显。

2.4 环境景观条件较好光明村村域内“山、水、田”特色分明,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保持了原生态的田园风貌,远处层峦叠嶂,白鹭翱翔,好一派江南风光,光明村景色旖旎,发展前景广阔。

3、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是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

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超好的自然景观环境及政府的强势推动,为光明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光明村的建设规划是循规蹈矩,还是突破创新,何去何从,摆在了管理者和设计人员的面前,而此时,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已在新农村建设试验中取得成功。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突破创新是光明村规划设计的主旋律已无可厚非,最终成都市规划设计院三所所长涂海峰的规划设计方案以“锦绣望城,光明蝶谷”的规划设计理念触动了所有评委,并获得一致好评。该规划方案之所以胜出。分析深层次原因,就是规划理念新颖,要点突出,操作性强。现就该规划方案的要点一一列出:

3.1 规划定位和理念的前瞻性

凭借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光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打造“具有湖湘特色、集休闲、度假、观光、经营于一体的湖南生态农庄第一品牌”。

规划理念包括两个方面:(1)以旅富民,农旅互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光明村以旅游业为龙头,不断完善“公司+农户”的独特经营和赢利模式。首先要营造环境,把基础设施建好和环境保护做完,利用区位、交通、环境景观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土地流转,聚集民间投资,增加财力投入等多渠道融资模式,鼓励土地连片开发,提倡产业规模化经营,拓展市场空间,解决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走出一条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2)创新务实,文化搭台,打造品牌。规划注重环境的营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品味,合理利用地势地貌、自然山水和道路交通布局,着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把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光明村在旅游产业上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和自然风光优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市场十分广阔。规划着力挖掘望城地方特色、民族民俗文化特色,将文化品味融入光明村观光休闲农业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价值。规划设计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光明村狮子山生态农业旅游度假村、天露葡萄园等特色品牌。

3.2 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随意布置几栋民房,加点绿化,改造一下道路,只能叫盖房子或者是改造村庄环境;若村庄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合理的功能布局、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严格的规划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就是新农村建设:而望城县光明村以旅游带动农业,农业反哺旅游,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并通过多种方式搭建农民收入平台,造福于民,是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功能组成上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居住功能,为村民提供休息和生活的场所:二是保障功能,与居住功能相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如幼儿园、村民活动中心、商店、中小学等;三是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在村庄建设地点的周边提业发展空间和为村庄产业提供服务的配套设施,如为生态休闲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提供服务的娱乐设施等。要打造特色新农村,就要有合理的功能结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率。该规划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的保护、产业特点、市场需求和旅游线路的组织,再进行功能分区,光明村谷地规划为休闲养生区、塘边规划滨水生态休闲区,农田规划农业观光体验区,山地规划度假休闲区,各区却不雷同,但联系紧密,相互促进。村民集聚地布局方式采用集中式,将与居住功能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布置在居住区中心。考虑便利原则,把为村庄产业提供服务的配套设施布置在临近周边产业的地块上。

在“光明蝶谷”品牌下,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结合现状地形环境、农业产业布局和项目引进情况。策划“五谷、八景”作为光明村乡村旅游的主要景区。“五谷”包括梅花坪一梅花山寨,桃花谷―桃花故里,梨花谷―梨园春雪,葡萄湾一葡萄庄园,枇杷湾―金色果园。“八景”包括荷塘古韵、湘酒佳味、八曲烟雨、田园牧歌、枫桥野渡、红枫岭、潇湘画苑、大塘梅湾。

3.3 建筑设计文化性

南方村落由于受水网和气候影响,大多呈线性布置,光明村也是一样。村民住宅并不集中,主要沿金州大道两侧布置。光明村受湖湘

文化影响较深,至今仍保持着自身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包括当地传统的村落空间格局和建筑文化。广大的湘中、湘南地区,明清两代的砖木结构府第式建筑,为湖湘建筑文化的代表。湘中、湘南地区砖木结构的大宅院,以正屋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杂屋均衡展开,内部又有大大小小的小庭院。共同组合成一个庞大的建筑院落。中为尊。东为贵,西次之,后为卑,形成规制森严的建筑格局。湖湘建筑色彩,多为白墙黑瓦,湖湘建筑装饰,多采用华美的木雕、精致的石刻和富于文人气息的壁画和题壁书法,传达出湖湘古民居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和温馨浪漫的情怀。光明村有些建筑至今还保留着湖湘建筑文化特色,在本次规划中,对光明村的住宅建筑文化必须重视,历史建筑应保存修复,新建筑要吸收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从平面布局、立面处理、建筑装饰、建筑色彩等多方面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建筑文化。规划新建民居要体现湖湘文化元素。空间布局要统一和谐,建筑色彩以白墙黑瓦为主,窗户统一采用精致的木格子窗,房前屋院水榭要错落有致。

3.4 交通系统组织高效性

若要富,先修路,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光明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建成湖南省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没有良好的交通,也只能是雾里看花,痴人做梦。在地图上,光明村与省会长沙的直线距离很近,以前没有金洲大道和通村公路时,这里是一个交通闭塞的村庄,村民出去一趟十分不便。而这一切都因交通而改变。三年前村级的主干道全部用水泥路面修好,今年村组间也全面实现水泥路连接,2008年金洲大道全线贯通,这条快速通道正好从村边经过,这样村民出行得到彻底改变,十几分钟就可以进入长沙城。

由于交通发达,来光明村观光旅游的人非常多,金洲大道路幅宽度60m,可以满足目前较高的交通量,而光明村内部的街道既是交通空间同时也是生活空间,必然会导致村中机动车交通和步行活动空间尖锐的矛盾。为更好地组织村中的交通、满足村民生活需要,规划对步行和机动车交通流线进行有机组织,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划分。在村民主要活动范围、光明村的不同组团间、公共空间等部位设置步行路,建立步行系统,这样将机动车和人行交通从空间上分离,满足其各自不同的功能要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在住宅的前后分别用步行和机动车道路相连,使宅间步行路成为邻里交往的空间,完全避免机动车的干扰,在保证交通便利的情况下更大范围地实现人车分离,为村民提供更为舒适的活动空间。规划村民住宅前的道路不得小于4m,道路的内转弯半径不得小于8m,近端式;消防回车场不小于15m×15m,满足消防、救护等需求。

光明村车辆种类较多,主要为农用车辆、运营车辆和小汽车,车辆停放要分类设置。农用车辆和运营车辆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宜单独设置,靠近产业经营区,尽可能接近居民生活区,中间用绿化适当隔离。小汽车的停放,对于多层集合式住宅,可在适当位置结合路边集中设置停车场;对于独立式、联排式等有独立院落的住宅可建设车库或利用底层院落作为停车场地。

光明村的水泥(沥青)路、停车场修建,除了改善光明村农民的出行条件,还打破了农民群众外出务工、经商的传统思路,加速了光明村城乡一体化进程,更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3.5 园林绿化突出性

绿化环境对村民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对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村庄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光明村的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运用古典园林中看山理水,师法自然的手法,结合现代景观设计方式,将光明村绿化与村庄周边自然环境绿化相结合,将公共绿地与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庭院绿地相结合,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规划把光明村出入口、金洲大道两旁、八曲河两岸、水塘边及不适宜建设地段作为绿化的重点。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必要时以草点缀,植物宜选用具有地方特色、多样性、经济性、易生长、抗病害及生态效益好的品种。

村庄入口以广场为依托,结合艺术铺装,跌水和和识别性较强的入口标识,形成既能反映“湖湘水文化”,又能体现生机盎然的特色景观入口。

金洲大道作为光明村的交通要道,承担着较大的交通压力,各种类型的车辆都在上面行使,分车带绿化通过园林绿化规则式设计手法,绿化配置错落有致,有效地分隔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局面。同时,金洲大道作为光明村的迎宾大道,时时刻刻体现着光明村的形象,沿路边每侧规划设计20m宽的绿化带,绿化带的绿化配置与沿线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断续安排高大乔木,分段使用不同树种,有针对性地透出沿线的山水景观和田园景观,以变化沿线景观画面,改善驾乘人员的枯燥感和提高驾驶远的兴奋度,避免了“一条路,两排树”的呆板形式。

八曲河两岸滨水带设计应考虑景观的美感和生态的平衡。河道要推行生态绿化,充分运用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运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种植鼓励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色彩变化、季节变化等,适应乡村气候环境和乡村特点。在进行人工环境建设时要尽量营造自然环境,要突出和强化自然,尽量控制人工环境建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进行人工环境建设时,尽可能采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型材料。力求建筑和景观生态化。八曲河滨水带的生态环境营造也是对现状生态环境的优化性改造。比如,增加生物品种来提高滨水带生物的多样,以此来改善和优化滨水带的生态环境。护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碎石修筑,既可提供视觉的美感。又能植树,美化环境。

水塘绿化,以香蒲、荷花、睡莲、芦苇等多年生的水生植物绿化为主,既可以净化水质,防止二次污染,又可以让游客散步赏花,体验到“步移景异”的美妙感觉。

4、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村庄的公共环境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是光明村规划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光明村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人文风俗景观,这些特殊的发展条件就是光明村的乡土特色。保持、延续和发展这些特色是光明村规划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村庄基本要求。本次规划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不破坏当地的乡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完善,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产品-废物”的开环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废物-再资源”的闭环模式。

水环境的整治规划。八曲河蜿蜒流过光明村,结合光明村规划布局进行景观建设。规划对八曲河的水道进行清理、疏通,建设湿地公园,开展生态观光和科普教育,整治八曲河,修建水边步道、修整岸边植物、设置亲水平台、拦水坝,开展水上活动以及露营等:莲花大塘位于光明村狮子山,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依托莲花大塘,建设廊桥、沙滩、度假酒店、会议中心等旅游功能点。水体护坡宜采用自然护坡,适度采用硬质护坡,严禁在水上建设餐饮、住宅等可能污染水体的建筑。村庄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沟渠沿道路敷设,有序排人八曲河;污水采用排水管道或暗渠。污水整治方面: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沼气池等进行卫生处理或制作有机肥料,养殖业宜单独收集沼气池制作有机肥料,出水达标后,污水变成了清水引至光明村底质水体或流向田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村庄排水沟渠或八曲河。光明村已经改造完成的近120户村民家,用沼气做饭,用太阳能洗澡,而且还用上了污水处理系统。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各家产生的垃圾实行分类放置,进入垃圾处理站回收处理。

新能源制造和利用:光明村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新型能源,走出了农村产业化,底碳经济的新模式。据说,现在村里路灯也是太阳能供电。

规划设计要点篇3

关键词: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现如今,城郊森林公园的数量越来越多,不仅给城市添加了良好的自然景观,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人文探索价值,所以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节假日首选的目的地就是城郊森林公园。城郊型的森林公园与城市存在一定联系,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措施,不仅能够节约出行时间,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欣赏大自然的资源,因此对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也逐渐成为重点项目。接下来,本文就以提高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效果为主要目的,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1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1.1对空间布局的规划设计

城郊型森林公园由于与城市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所以在对森林公园进行空间布局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与城市相结合,与城市空间产生一定的互动效果,不仅能够实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且能够节省一定的投入成本。所以在规划设计城郊型森林公园时,要对一些基础建设设施,比如旅游服务设施等,进行合理布局,尽可能将这些安置在森林公园与城市的交界处,方便人们来回进入,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空间布局规划设计时,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自然化建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保证城市与森林景观的互动效果。

1.2规划设计道路交通

由于城郊型森林公园与城市相邻,在道路交通上相对来说较为便利,对于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出入口建设基本上已经与城市交通进行有效地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保证生态和经济的平衡。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道路规划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主干道交通逐渐演变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的延伸部分,另外在一些地势比较显眼的地带,可以设置一些道路站点,让游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不仅能够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也能给游客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和选择空间。现代人的出行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出行、游玩需求,在设计道路的过程中,可以将路面材质、形式进行区别设计,结合各个景区自身的特点,设计符合景区内容的道路,不仅能够强调景区之间的差异性,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人的出行需要。

1.3对生态旅游发展的规划设计

城郊型森林公园由于其自身的地域、文化、以及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在旅游规划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发展,城郊型的森林公园都离不开“生态”,因为城郊型的森林公园最初的发展目的就是能够给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让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放松身心,所以在对生态旅游发展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现代人的旅游理念和想法,在空间、环境方面的设计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且有效地结合森林公园内的自然景观资源,不仅能够方便人们修养身心,而且能够有效地推动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自身发展。

1.4利用和保护城郊森林公园景观资源

城郊森林公园可以说是城市的生态背景,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在对城郊森林公园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森林公园自身的功能性,除了采取常规性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之外,还要注重公园的整体生态景观效果。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园林地区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森林公园在城市生态大系统中的功能性以及定位,根据森林公园内部的实际情况,绿化和完善景观,保证森林公园景观的完整性。

城郊型森林公园受到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所以规划设计时,要将生态作为规划的主要目的,根据森林公园的自身性质、特点、功能等合理划分区域,根据每一个景区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景观建造,不仅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而且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保证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环境,为城市的整体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基础[2]。另外,为了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出行需求,在森林公园的景区内,可以设计一些休闲的场所,不仅能够让人们体会到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而且能够让人们在森林公园内可以尽情地放松身心,达到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目的。

2结语

城郊型森林公园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属于一种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与城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对其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对城市与其道路交通、空间布局、以及其自身的一些生态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以实现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规划设计要点篇4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表现为:①合理分配路权资源。通常城市道路都是以机动车道为主,而人行道、自行车道以及公共交通使用的道路都是对城市道路来说,主要就是辅助作用,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道路作用以及道路等级,来分配路权资源,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服务的对象,比如在现代城市,只有极少数人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作,因此在建设自行车道是就不需要占用很多的路权资源;盲人是受保护的群体,在城市道路设计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来设计盲道,以保证盲人的正常出行。②合理用地的原则。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用地需求,不能为了城市交通而一味增加城市道路用地,而应该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充分了解功能分区后,再选择合适的交通模式进行设计。③根据城市风貌进行规划设计。有些城市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不适合将城市道路设计得比较宽,有些城市绿化或者是自然景观风貌比较好,道路设计也要充分的结合这方面的特点。道路设计与城市风貌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进行空间组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的分析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主要表现为:①城市道路规划的线形设计要点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线形设计若良好,一方面能够带来安全便捷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和沿线两侧的景色和自然环境融合,以这样的方式让乘客在途中的疲劳度能够的到缓解。从安全和景观角度去分析,半径偏大的圆弧曲线,一定会比短线或者直线使用。在交通性的干道和主干线的城市道路交通中,较多的转折处是不宜使用的。然而一般的城市道路交通中,能够使用恰当的转折,曲线也可以设置偏大,让自然景色和建筑物在沿线的量测有一定的变化,让较长直线的单调感觉得到消除,让司机的疲劳度得到缓解,在一定程度上,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会降低。②交通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交通功能性设施主要是以车行交通服务作为主要的目的,路灯、护栏、候车廊以及人行天桥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该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为应该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及时对前方的路况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有所了解。③城市道路规划中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的分析。①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既要详细考虑排水的通畅性和行车的舒适性,还要与周边的键鼠标高顺接,合理确定交叉口的设计标高。在竖向设计过程中,处理纵横坡度的时候,要按照以下几方面要求进行处理:交叉口的排水想要得到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纵坡的坡向最少要由一条分离到交叉口的一侧。交叉后被主要城市道路交通通过时,在坡度的设计上要维持原状,针对次要城市道路交通的横坡随着主要城市道路交通的纵坡而变化,次要城市道路交通的纵坡要随着主要城市道路交通的横断面而变化。②交叉口的纵断面与平面线形的规划设计。平面交叉路线提倡使用正交的方式且要是直线,如果是斜交的情况不能够避免的时候,在交叉角中要控制在45°之下。路段上的交叉口要与平曲线的终点和起点,要按照城市道路交通和行车速度、城市道路交通等级进行确定,不能够太短。若有两条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相交的状态,次要的城市道路交通在纵坡度上要做适当的调整,主要的城市道路交通在纵坡度上要维持原状。

3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要点的分析

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要点主要表现为:①灵活运用线形指标。线性指标的选用不仅关系到城市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和区域的自然环境。在路线设计技术指标的运用上,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特别是要注重总体设计。要注意保证前后路线线形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加强对标准规范的理解,做到灵活运用技术指标。②平、纵、横同步的设计。城市道路是三维的带状构造物,平、纵、横的设计信息集中在一起才能反映真实的设计情况。城市道路地形在很小的范围内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变化,路线平、纵面稍微移动就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路线设计应该平、纵、横步精细设计,以互相检验设计的合理性,这在局部路线优化时尤为重要。③曲线型设计法。在当前的城市道路建设中多采用曲线设计法。所谓曲线型设计方法,即根据线形布设的技术标准要求、平纵线形组合的均衡要求、地形地物及自然环境的约束要求,采用曲线单元并选用合理的线型参数来布设路线。采用曲线型设计方法进行路线设计,既能使道路线形美观,也可以使道路本身和沿线景观相协调,更重要的是曲线型道路相比直线道路更容易让驾驶员开车时的注意力集中,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当然,直线设计法也并不是要完全杜绝,只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结合城市功能选择不同的交通道路模式,从而保障城市交通的正常有序运行。

作者:龚凌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规划设计要点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规划;设计

引言:对于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好坏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人和物的输送的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等,也即道路交通系统的服务性能好坏。道路的合理规划,能有效减少人们出行的时间,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合理的道路规划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城市道路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市政道路设计的原则

1.1进行市政道路线性设计

线性设计就是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某些地方可以采取直线,某些地方可以利用短线和曲线。不同的线性对于设计可以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在主干道和交通干道上则需要采取直线和短线的设计,这样转折性小,利于车辆的行驶和快速通过。但对于一般的道路,刚选择圆弧较大的曲线要比采取直线和短线更适合。采取曲线设计可以使视觉内的风景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使道路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融合,同时因风景的不同而消除视觉上的疲劳,更有利于行车的安全。

1.2进行市政道路特色设计,反映城市和环境景观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环境特色,随着人们对城市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城市道路设计更应考虑城市的整体特点,突出城市的文化和环境特色,在城市现在的历史和自然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进行重新塑造,使城市道路在尊重城市自然环境的前提,更具有地方特色。城市建设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城市道路的设计更应如此,应从保护环境的出发点进行设计,应保证道路的设计与城市环境的相融合,不能为了建设道路而破坏了城市的整体环境,那样得不偿失了。

1.3坚持“以人为本”的综合布置原则

横断面的合理布置原则是:在规划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理念,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符合;要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要使雨水的排放更加便利;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铺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城市建设不应只考虑大众的人群需要,在建设中更应考虑到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更应从弱势群体的需求出发,为其提供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如在人行道上加设盲道和残疾人所需的坡道,在适当的地方增设儿童所需的场地和设施等。

2.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分析

2.1市政道路设计缺乏长远规划。现阶段各城市普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各个城市针对交通拥堵出台了相关管制、限流政策,加快市政道路扩建、改修措施,出现脚痛顾脚,手痛医手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对未与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缺乏远见性。

2.2市政道路的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市政道路设计本身存在的设计缺陷,使得道路功能得不到体现。长期以来,市政道路设计都以机动车出行为服务对旬,机动车占用了道路85%的资源,然而交通拥堵还是未能得到缓解,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道路的使用力低下,行驶能力不高。

2.3市政道路网络分布缺乏合理性。市政道路规划的过程中,过分追求面子工程,导致马路随意建宽,主、辅路上无非机动车道、支路上无人行道、盲道、无行人标识,在机动车道上随意设置临时停车位,人行道上乱停乱放,商贩占道等侵占现象,造成行人与车辆相互占道,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等,交通事故不断,严重的阻碍人们的正常出行。

2.4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参数设计缺乏科学性。我国对主干道设计的年限值规定为20年、次干道设计年限值规定为15年、支干道的年限值规定为10-15年。由于工程质量或重车超载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市政道路的使用一般不会超过10年,甚至5年就会出现结构性的损害。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道路的使用性质,不能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道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处维修,使整个城市处于一片混乱。

3.城市道路规划中的改进设计措施

3.1做好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规划设计

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必须严把质量关。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合理规划步行、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尤其是城区次干道和街巷的绿化,为自行车和行人提供舒适的道路环境。②设计市政路网布局时,应综合考虑横断面上车道等的比例,车道宽度应满足车辆通行能力、行驶速度等要求,同时兼顾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车种的普及,要不断优化横断面设计,合理安排横断面上车道与分隔带的比例,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2道路节点的设计

①道路节点功能分类原则。从道路节点功能分类的角度上来讲,市政道路的节点规划建设要能够满足各个流向的车辆都能够高速、连续、通畅的通过市政道路的交叉口。②道路交叉口设计的针对性规划原则。一是做好路网与建筑设施的衔接配套、互联互通工作,打造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二是加强与省交通运输厅、省厅公路局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推进路网设计前期工作,提高路政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即要求道路的前期规划设计须兼顾市政路网的协调发展,要将市政道路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车流量交换作为重点规划项目,要把握全局,而非单一的交通工程。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新建及改、扩建城市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道路,要设置步行道。

3.3市政道路附属设施施工图设计

①注意小偏角的设计。小偏角是平面定线的设计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解决在定线中遇到的问题。如果道路的设计速度较低,小偏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工程比较艰巨的路段还是可以设计小偏角的。但是对于高等级的公路要尽量避免使用。②避免最小纵坡。合理进行道路排水系统的布置。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道路纵坡的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完整性,以防止水流对路基边坡的冲刷和对路基的破坏。设计道路纵断面时,纵坡坡度不宜小于0.3%。这不仅仅是为了配合最小排水的要求,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保障。③超高及加宽的应用。超高问题是市政路网设计的又一个缺陷。最近几年,我国关于市政路网的设计常常存在很大的争议。在现实条件下,若无特殊要求,圆曲线线形的设计应尽量不采用超高的曲线半径,如果不得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它的超高坡度也不能大于1.5%,也就是不能超过路面的设计横坡。加宽车道是当前路网改造的一个主要方式。实际操作时,宜在机动车道内侧加宽车道。若加宽车道内侧有难度,则可同时加宽车道内外两侧,以确保加宽后的车道能够保证车辆安全通行。

4.结语

从实践表明,对于道路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道路交通系统的服务性能,还要考虑方案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利弊,是否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带动着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在这种前提下,城市道路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才能充分体现出市政道路所具有的功能性。

参考文献:

规划设计要点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住宅区;特点

1引言

生态住宅区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尊重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两大主题,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生态、环保、建筑、区域发展战略、信息、生物、资源利用等专业知识及系统工程方法,在一定的时间、空间的尺度内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和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类聚居区。

2生态小区的主要特点

生态小区是生态城市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蔼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整体性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3生态住宅区规划设计要点

生态住宅区环境规划要突出结合自然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自然设计是指结合建设基地的太阳辐射、热、光、阴影、降雨、水文、风、植物地形等自然条件,在人类居住过程中与自然合作,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也包括限制条件),促进、适应自然过渡,使建筑融入自然,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保证建筑及其环境与高层次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创造生态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绿化是分不开的。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3.1地形规划

土地是建筑的载体,地形地貌影响着住宅区建筑的布局和形态。结合土地设计主要有三方面,地形地貌、地表土层、表层土以下的岩土。地形地貌从形态上直观地影响住宅区布局与建筑形式,如有依坡就势、层层叠落的布局形式,有爬坡建筑、吊脚楼等建筑形式。建筑或硬质景观设计遵从地形地貌,在生态敏感区尤其重要,对地形地貌的尊重可以说对土地“土脉”的一种延续。

建筑环境中地表土的保护盒还原也显得很重要。土地作为绿色植物的“营养基”,除场地和软质铺地外,建筑间角落、岸项、阳台、窗台甚至墙面等部位都可作为争取还原表土的建筑环境,硬化是对绿色植物的排斥,但建筑及其环境还是蕴含着广阔的绿化前景,其简单形式为建筑层面、墙面绿化、立体种植等,可起到保温、遮阳、截水、净化空气等效果。屋顶花园是大力发展方向,通过绿化、配置必要的游憩设施(坐椅、茶座)等,使屋顶成为仪次于地面的一种新型的积极户外活动空间,如果建筑间通过连接廊相连,将进一步激活屋面的活力,一改灰色、消极屋面空间为绿色、有活力的空间。

3.2气候规划

通过适当的建筑体型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定位)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避免不同气候条件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不适。控制阳光辐射、空气流动是结合气候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炎热地区,遮阳、通风、隔热是提高建筑空间舒适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深檐、骑楼、敞廊、通透、架空等设计;对于寒冷地区,则以保温、纳阳为上,形成了双层面墙(窗)日光廊道、围护结构蓄热、封闭等设计;而对于温带地区,则需建筑空间具有可转换的灵活性,即空间有与闭、内与外的双重性。阳光、风还转化为有用的能,则显示了其另一种价值。水可作循环资源。设计可因地制宜利用水在建筑环境中引人亲水设施,增添人们可接触的水,可起到调节空气温度、降温的作用,创造理想的微气候,设计中利用建筑岸顶、水池暂时蓄存雨水。然后缓释到地下或再利用,提高建筑室外环境的渗透能力,或采用透水性铺装等,顺应水循环过程,达到防洪、减少洪涝与侵蚀的作用。

3.3道路系统规划

生态住宅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依靠住宅区道路系统实现、同时生态住宅区内部建筑单体也是通过道路交通系统而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招体。因此、住宅区内部道路交通系统是生态住宅区发挥正常功效的基础。

(1)内外通畅、人车分流。在生态住宅区的道路交通组织中,应限制小汽车进入,小汽车和货车从住宅区边沿进入,并在边沿处停车或存车,同时又保证消防、救护、废物收集等车辆的可达性,同时住宅区入口附近应设置公交车站,居民到公共交通站点不超过10分钟~15分钟步行距离,使住宅区能通过公共交通与外部形成便捷的交通联系。在住宅区内部建立完善的步行或自行车系统(包括无障碍系统),避免交通干道穿越住宅区,消除车辆与行人的冲突,住宅区中心应布置适当的公共活动场所,如在建筑平台或屋顶开辟屋顶花园、商店、咖啡馆等,并用连廊将这些公共活动场所连接起来,不仅可减少人们出行量、而且增加了使用可达性,还创造了一种新景观。

(2)结合生态廊道规划。道路设计还应与绿道蓝道也即生态支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车道和自行车道。使之有更多的自然特性,展示自然环境之美,吸引人们回归步行道中,丢下汽车,重新发现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悠闲与愉快。促进从车回归到人的新标准的建立。道路还应同给排水、电力电讯等输送线路结合起来,形成“联合走廊”。“联合走廊”是特殊的开敞空间,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极大提高住宅区风景的价值。

3.4自然资源的利用

(1)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

(2)合理利用水源。我国是个水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是个综合的、多角度的、多目标是设计过程。而人居环境的建设目标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各个方面取得平衡。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生态学家、规划师、政府有关部门与开发商以及广大居民的协调努力才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余源鹏,精品住宅区规划设计300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规划设计要点篇7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点

引言: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良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代表着城市的面貌、形象,所以对于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必须要不断的提升重视程度。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实际需求,还需要考虑其它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呈现科学化、合理化、人文化的特性,才能不断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改善城市面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建立高水平城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生态环境是影响城市居住小区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节能环保理念也渐渐深入身心,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为注重,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的绿化也有所关注,并且投入了一定的建设资金,将其作为城市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对城市居住小区的居住空间进行布置时,必须要站在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的基础上。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城市居住小区的地形、地貌等特征,尽可能的保持原有的地势、地貌进行绿化设施建设,不断的协调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提升城市居住小区的生态特性。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布置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城市居住小区内部的绿化面积达到一定的标准,应用植物具有的光合作用,净化城市居住小区的空气。并且降低粉尘污染,改善城市居住小区的环境。要保护城市原有的绿地和水环境,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房地产的开发。要推行节能环保理念,要更多的应用节能环保材料,并且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的生活垃圾要做到无害化处理。

二、科学、合理规划居住小区中空间布局

房地产开发商不能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是需要创建舒适、健康的城市居住小区,赢得消费者的肯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住宅小区的各个功能区域要合理的进行分部,要注重层次性,同时不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具有城市居住小区自身的特点。虽然城市居住小区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众多的城市居民提供居住空间,但是在城市居住小区内也不能缺少其它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功能区域配置,其中包括娱乐、锻炼、交通等。在城市居住小区内住宅楼的布置面积不能高于小区建设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供给城市居民锻炼的体育设施,不仅要靠近城市居住小区的住宅功能区域,方便城市住宅小区居住人们的应用,同时还要避免人们活动噪音等,对城市居住小区的舒适性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城市居住小区内部居住建筑的布置要严格的控制,增强城市住宅小区内部居住建筑群体的院落功能,扩增城市居住小区的交往空间。应用围合式、群落式都能有效的扩展城市居住小区的交往环境,便于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可以休闲娱乐的空间。有的城市居住小区在相邻住宅楼之间建立了联系层,也有的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置相应的活动平台,作为城市居住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这种设计形式得到了众多城市居住小区人们的喜爱。

三、对居住区的交通道路设置进行合理设置

对于城市居住小区交通设施的布置要全面的考虑,不仅能够便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同时还能便于新居民的迁入,不会对消防车辆和救护车辆的进入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小区服务。交通道路的设置必须要站在保证不会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干扰的前提下,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对于交通道路的布置要具有层级性,同时整体结构要清晰合理,不仅要可以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同时还需要避免城市交通道路横穿城市居住小区,如果城市居住小区建设过程不可避免此问题,可以建设相应的地下通道,避免对城市居住小区内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建设规模较小的成熟居住小区,要尽可能的避免外界的机动车辆进入。很多的城市居住小区正在积极的进行“无车小区”建设,主要就是在小区的入口处就建设相应地下停车场,小区居住人员将私家车辆停在地下停车场后可以乘坐电梯转到居住区域,车辆的过往不会对城市居住小区带来噪音污染等,为城市居民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也避免了过往车辆对城市小区居住人员的出行安全造成危害。

小区内的交通组织在于创造方便、安全与安宁的居住环境。小区的交通现象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类。动态交通组织是指机动车行、非机动车行和人行方式的组织,静态交通组织则指各种车辆存放的安排。动态交通的解决在于道路布局应符合车流与人行的轨迹,实行便捷、通顺、合流与分流的不同处理,保证交通安全,同时,道路等级应设置清楚,区分车行道、步行道与绿地小道,尽量控制车辆进入院落空间之内,以减少噪音与不安全因素。小区道路根据规划结构可分别采用三级或二级路网。小区主路是道路的骨架,是居民出行最频繁的通道,它的线型应使居民能顺利便捷地回到自己的住处或到达想去的地方,但不应畅通无阻,并需防止外界车辆任意穿行,做到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城镇居住小区的建设要以科学规划和坚持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努力建设一个具有生态环境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和人文功能的花园式的居住小区。为居住者创建一个自然家居的绿色栖所。

参考文献

[1]周继琼.浅论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5)

规划设计要点篇8

关键词:煤矿;总图设计;环境保护;布局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

1、煤矿总图设计的内容

煤矿总图设计,涉及的面广,需要研究、协调的问题多,需要将从井下开采到地面生产、管理的全部生产过程串联起来予以考虑。因此,做好煤矿总图设计,除了要研究生产与使用的功能关系,建设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之外,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场外与场内的关系、人流与物流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这些都是总图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

2、总图设计任务的演进

地面布置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促使总图设计逐渐从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为主,扩大到协调矿区地面总体布置改革;从以煤矿企业总平面设计为主,扩大到以煤为资源的各种企业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从单一的矿井工人村规划转向联合居住区和煤矿中心城镇的布局与规划;从以解决生产技术和功能要求为主,扩大到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做到煤矿企业、居住区与环境美化设计。

2.1协调矿区地面总体布置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的落后,造成矿井工业场地内建设项目繁多,占地面积大、功能庞杂,这给做好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当前的总图设计需要结合当地地形、地物、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和矿井开拓、生产工艺、对外运输的要求,综合考虑各建筑物和公用设施等在场区内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协调地面与井下、场区与场外、以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在防火、卫生、安全等方面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建筑群体。

2.2重视工程项目环境和企业形象设计

以往总图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满足生产功能要求,较少考虑满足从事生产人员的精神生活要求,而忽视企业的环境和形象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广大煤矿职工同所有各行各业职工一样,不但要求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来更好地满足他们从事物质生产的功能要求。同时要求有良好地生产和生活环境以及美好的企业形象。并且生产、建设单位和领导部门在审查一个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和居住区规划时,不止着眼于能否满足生产和居住要求,而更加看重建筑群体面貌、空间组合以及环境设计,来评价设计和规划的形象是否符合和反映出现代化煤矿的要求。

因此,总图设计人员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应注意提升企业形象,满足生产人员精神生活要求,结合当地环境、风土人情设计出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并重、各具特色的建设项目,为构建现代化煤矿打下基础。

2.3居住区的联合布局

过去由于生产效率低,管理方式落后,交通工具短缺,其企业职工一般是就近居住,较多地规划为本矿服务的工人村,其人口规模小,设施水平低,规划设计内容比较简单。新的设计采用适当的交通方式和交通时间尽可能联合布置煤矿居住区,使其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具有一套完善的公用基础设施,在矿区中形成煤矿中心城镇,以满足人们的现代生活要求。

3煤矿总图设计要点分析

3.1设计原则

3.1.1经济效益为核心

在建设成本上,准确估计煤矿矿产的总价值与投入,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因地制宜,要求在总图设计上,协调好生活区、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规避潜在的风险和成本,使煤矿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1.2生态保护为原则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启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方式来赢得经济利益,对自然环境造成深重的灾难,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表现。党的十提出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注重生态保护,让煤矿开采工作降低能耗,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从优选开采方式,合理进行场区规划出发,做好总图设计。

3.1.3安全生产为重点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都是为了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当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在粉尘、毒气和噪声等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容易出现多种职业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违背我国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理念,在总图设计中,要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务,充分考虑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防火、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1.4处理好近中远期的生产关系

对于产量大,经济效益好的地区,可以逐步建设类似油田生活区等来实现生活成本的降低,并且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小产量的露天煤矿而言,就不必要进行长远的规划,通过短期大量开采,完成直接经济效益。总之,要处理好近期中期远期的生产关系,尤其是在总图设计时,要考虑设备安装、拆卸、扩建等因素,防止二次设计和搬迁。

3.2设计要点

3.2.1场地布置需紧凑

确定煤矿建设项目用地,应在满足工程建设、运输生产、生产安全等要求前提下,综合考虑土地资源、资金、环境等技术经济条件,本着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进行优化配置和科学利用。应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和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3.2.2区域板块精细化设计

由于煤矿场地布置的紧凑性,导致了每个区块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建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空间的利用程度和自然风向的考究等,让每个区块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员和物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效率。

3.2.3加强生态保护措施

矿场中的污水净化与循环处理,注重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对噪声的控制和隔离,通过个体防护和采用植物屏障来减少影响,煤矸石、锅炉灰渣、生活垃圾等需要专门处理,不可以随意丢弃在大自然当中。四川某矿山建设之初甲方就将物资转运站建在一处平缓山谷中,虽然前期表面上看是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但由于是建在风口上,在使用过程中饱受其害。

本着以减少生态破坏为主,以修复生态为辅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使其自然生态环境不予过度恶化,道路的选线除了满足煤矿和材料的运输要求外,还要通过调查分析、权衡利弊确定合理的路线方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结束语

我国煤矿现代化的进程在全国来看是不平衡的,落后与先进的生产方式会在相当长时期中同时并存。因此,我们总图设计人员的任务也只能是逐步转变。一方面要继续积极搞好现有任务,另一方面要系统掌握和钻研有关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城乡规划、建筑构图、建筑空间组合等基础理论以及其发展动向,在转变过程中有所预见、有所准备,以使我们能够比较自觉地以理论指导设计,提高优化设计方案的自觉性,更好地适应煤矿现代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军锋.高海拔高寒地区矿山总图设计探析[J].中国矿山工程,2010(06).

[2]邵桂元.矿山总图运输设计浅论[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1(10).

[3]黄维佳.福建中小型煤矿工业场地总图布置节约用地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9(03)

[4]张彤华.浅谈纳佐煤矿总图运输设计中的场地选择[J].煤炭工程.2009(04)

规划设计要点篇9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要点

随着我国水源破坏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用水紧张已经在我国各个省市快速发展。市政供水排水体系的设计是城市建设最根本的内容之一,市政供水排水体系的策划好坏直接对废水的治理利用以及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产生影响,对城市人民的生活环境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就现在的情况看,我国很多城市,包括一些大城市,只要一遇到大雨天气,地下排水系统就会出现瘫痪状态,导致交通堵塞,给人们出行带来困难,甚至还对人们生命安全存在威胁。市政给排水工程对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它可以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在进行市政工程给排水建设前要进行设计工作,设计方面出现任何的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在进行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时候要保证其合理性。

1供水系统的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的完善城市的供水系统,我国在城建工程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来为城市供水系统提供有效的标准基础。给水系统的规划首先要考虑到城市当前的状况是否符合给水的使用标准,同时还要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做出一定的考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建设留出一定的空间。例如:在设计给水管线时做相应的预留、给水管径的合理确定等,从而避免重复投资现象,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给水系统的设计思路要以科学设计思路来进行,保证技术的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城市给水系统的作用,在设计中要多方面进行考虑,如一些沿海地区的淡水资源相对短缺,需要尽可能的设计出淡水资源的流通方案来满足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从而保证整个城市供水系统能更好的为城市发展服务。

现如今,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种问题,政府部门也采取了水价调控的方式来避免人们在生活中的用水浪费。而水价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人们在用水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提高节约意识,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还要通过不断的宣传来提高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由于很多地区的水价相对较低,人们使用过程中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这就需要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不断的宣传,从而加强人们对节约水资源的关注。通过这些途径,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普遍有所改善。但是现如今依然存在很多浪费的现象,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了限制使用的正常,但是对于一些工业用水较大的用户来说,这种方式满足不了工业用水的正常使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采取了用水方式的不同相应控制价格的办法来进行限制。同时,限制水压也是减少浪费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以往很多地区给水的水压相对较高,这也是导致浪费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实施了新的措施后,浪费的现象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2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我国近几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往城市中使用的排水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当前,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不仅要全面的进行考虑,同时还要根据城市的环境来进行预测,无论是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都要考虑在内,在实现给排水功能的同时也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就要对城市的防洪排涝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排涝闸和排涝泵站等提高城市整体的排水能力。如果城市遭受大量的降雨天气,雨水能够通过减排系统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这样才能减少因大量的降雨而对城市的交通产生的影响。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的时候,要划分出排水区域,同时要在每个区域内都建设完整的排水系统,在规划雨水管道系统的时候要遵循就近入河的原则。在雨水系统规划的时候,也可以采取一些非工程措施,可以建立起洪水预警系统,同时制定出防范措施。

3污水系统规划设计

污水排水区域的划分应该合理,减少污水主干管道的埋深和长度,以降低总投资。排水主干管应尽量结合道路建设计划实施。污水处理集中与分散处理。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业界比较推崇污水集中处理,其理由是污水厂规模经营,效率高,污水厂运营成本低,处理出水水质有保证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缺点也逐步暴露出来,过度集中污水处理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巨额管网投资,越下游管径越大,投资巨增;二是运营的高能耗,中途提升泵站多,能耗大;三是无法进行中水就近利用。对此,很多污水采用Bot形式营建,为污水适度分散处理提供了方便。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地进行污水处理是区域污水处理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污水处理新技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采用延时曝气这种高资源占用材料、土地和高能源消耗低负荷工艺,以耗能方式取得污泥稳定的工艺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从生活污水反应器发展趋势看是从活性污泥工艺和生物膜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

4做好给排水管网设计

4.1管线平面的优化设计

工程量小、流水畅通、能量节省是给水排水管网的布置原则。正确的定线决定着设计管网的合理性,定线的基本原则是:在设计干管支管时应尽量做到直线布局;同时,定线应尽量借助地理优势使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污水厂;在设计管道时应尽量减小其埋深,并在管道的中途减少提升泵站的设置。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假定管径的每一段都相同,依据挖方的费用来对初始布置的方案进行选择,然后依据算法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之后又引出了排水线的概念,在排水区域内与最终出水口节点相距同样可行管数的节点处用一根排水线连接起来,使问题变为最短路问题,并用动态规划法对其进行求解,然而此法限制了寻优的范围,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人们很容易排除最优方案。

4.2环刚度的优化选择

环刚度是水泥埋地排水管抗外压负载能力的综合参数,为了确保在外压负载下水泥埋地排水管能够安全工作,则在设计中环刚度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通常出现形变过大或压屈失稳破坏的管材都是由管材的环刚度过小引起的。相反,造成用材太多、成本过高的原因是环刚度的选择太高,从而使得截面惯性矩的采用量过大。外压负载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它主要包括静负载和动负载,其中静负载是由地面和土壤重量产生的,而动负载是运输车辆在经过时所产生的。由于环刚度属于柔性管,它在外压的负载下会和周围的土壤产生共同作用,一起承受外压负载,致使水泥埋地排水管需承受较为复杂的负载机理。负载、管材和土壤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着,并且对水泥埋地排水管铺设后能否正常工作起决定性的作用。

5结束语

城市的水资源是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如何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是当前市政建设的重点内容,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其目的就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加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给排水工程作为市政工程中的一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优质的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如果城市的给排水工程质量不高,不但会使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浪费,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城市规模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一直是影响人们生活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供水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一定要保证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同时还要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鹏.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常见的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

[2]王亮,董旭.浅谈城市给排水的规划设计问题[J].民营科技,2011,(03).

[3]张杰,李捷,熊必永.城市排水系统新思维[J].给水排水,2011,(10).

规划设计要点篇10

关键词:现代园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点分析,探讨研究

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工业对于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的污染使得原本美好的自然环境变得污浊不堪,于是为了接近自然,人们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来改善人类自身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的适应自然,经过许多有识之士的苦苦追寻和探索,于是一个崭新的名词便应用而生现代风景园林,风景园林我国自古就有,最为著名的当属苏州的风景园林,它们是将园林和艺术的完美融合,使其和自然相得益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地理位置

风景园林的设计首先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规划,一个成天和工业开采,矿石开发相关联的地区,无论怎样,都不会具有建设现代风景园林的特点,即使建设好了,人们也难以拥有欣赏环境的兴致,更多的是被隆隆的机器声所取代的烦躁和不安,由此可见,生态环境本身的特点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石,没有其做为坚固的铺垫,那么万丈高楼也就没有了建设的动力和意义,只有有了它的存在,才能够为期下一步整体的规划找准方向,从而使得不同的自然环境拥有不同的设计模式与之相对应,让风景园林既有了生态园林中物种的多样性和古朴,又不失现代风格,二者完美融合,所提现的不但是设计师们别具匠心的设计能力,带给人更多的就会是美好的享受和畅想。

2.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类型

一般来说,风景园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自然环境本身的特点,对整个园林进行原始意义上的构造建设,从而使人为点缀的具有现代风格的东西能够和原本存在的东西进行巧妙的搭配,构成别具一格的现代风景园林,二是利用现代的建筑学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人为的造景,使之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例如风景园林中经常使用破旧的石子来对弯曲的小路进行点缀,从而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这是一种原本存在的东西,和自然相得益彰,虽是人为造景,却显示不出一点的人工雕刻的痕迹,这是一种感受,更是风景园林设计师们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一种超自然的追求,力求以园林所处的整个大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整体的观念作为指导,进行整体的布局和建筑构想,这是优秀设计师们所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设计要点和要求。

3.现代风景园林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磨山风景园林举例

磨山是中国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它三面环山水,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又有丰富的楚文化的人文景观,众多的奇花异卉,耐人深思的楚文化,别致的园中园和浓郁的荆楚风情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磨山景区的风景和园林特点,也无时无刻的不带给人以遐想。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得这里拥有观赏树种达到了250多种,共200余万株,被誉为绿色的宝库,这里更是花的海洋,花的种类和品种成千上万,每逢阳春三月,花开时节,群芳斗艳,漫山遍野,花海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让你体会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欣欣向荣,生机和活力,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反思和感叹。

行吟阁,屈原纪念馆,长天楼,天坛等景点,让你不禁能够体会屈原的那份高洁,也很容易就能想到曾经在自己脚下这片古老而又现代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刘备,孙权,曹操三分天下,此之间的战争又是多么的惨痛和刻骨铭心,让人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去了解三国那段历史,去感受别具一格的三国风情。三十多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水在它的东北西三面紧紧环绕,使他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畅游其中,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山下竹木奇石,小桥流水的那份惬意,更多的是对这样生活的感叹,让人很难以想象的到在现代这样纷繁复杂的都市中还有这样一处人间仙境,历经一会,便会使你心向往之,流连忘返,

在磨山南麓,还有一处栽种万株桂花的桂花园林,每逢农历八月,满山的桂花浓郁芬芳,于是也就有了八里磨山,十里飘香的民间传说,喜爱植物花卉的你,不但可以徜徉花海,更可以和许多文人墨客一道去感受这里的文化和人类那富有情感的思想结晶。东湖风景区磨山风景园林,其建成更多的是得益于原本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积淀,但它的存在为我们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性设计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是对风景园林的完美表述和诠释,构成一片片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4.总结

现代园林规划性设计要点还有很多,在此不做过多探讨,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够毁坏原来的自然环境而进行重新的建造,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毁了人类自己,仅其以上几点对现代风景园林规划性设计要点的探讨举例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些许收益。

参考文献:

[1].钱学林;;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J];中国园林;2010年02期

[2].项之圆;东湖风景园林的审美探析[D];武汉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