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3:46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篇1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提高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实现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整体提升,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着力点,以建设农村三年人居环境为突破点,以XX区“创建城市管理示范区”为落脚点,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在XX、XX、XX三个乡农村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体系,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保洁、清运、收集“一把笤帚扫到底”的模式,逐步把城乡环境卫生纳入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从根本上改善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有效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整体水平,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城乡人居环境。

二、任务目标

按照管理标准化、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的运行模式,加快环卫工作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城乡环卫保洁水平。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抓点、连线、成片,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总体格局,树立3年奋斗目标。

(一)2018年,以XX村为示范点,重点打造环卫一体化的标杆典型,同时不断总经验,完善实施方案;2018年年底前以

XX乡的XX个村,XX乡的XX个村为一条线,逐步铺开城乡环卫一体化范围;

(二)2019年,扩展水泊寺乡以及其他村的覆盖面,实现60个村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三)2020年全部乡村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环境卫生见到成效。

以“点、线、面”布局,以示范点引领更多村开展集中整治;以一条线辐射贯穿更多的村参与到一体化大布局当中;通过服务范围全面覆盖,驱动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坚持“两不变、一提升”的基本原则。实行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两不变、一提升”。“两不变”是指区和乡下拔的经费不变,各村用于卫生的经费不变;“一提升”是指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提升。在经费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提升目标,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优先使用各村现有的保洁人员,经过考核合格的留用;要进一步加大环卫设备设施的投入,购置垃圾挤压车,建立垃圾转运站、水冲公厕基础设施;要进一步提升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村收集、处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提升,关键是垃圾处理。要以全省农村三年人居环境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专项建设资金,在每个村建立1-2个垃圾转运站,同时购置必要的垃圾挤压车和收集车。为每个村配备垃圾桶、垃圾箱、收集车,由各村组织人员,对每户村民家里的垃圾进行上门收集;收集起来的垃圾倒入垃圾转运站,由区环卫处对垃圾进行二次挤压后,转运到指定的处理地点;运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由市负责统一无害化处理。建立起完整的垃圾处置体系,形成“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保障”的一体化推进机制。

(三)推行“三个清洁公司对应三个乡”的管理模式。把三个清洁公司的工作任务,按就近原则分散到四个机扫公司,由机扫公司担负起三个清洁公司的清扫保洁任务,让机扫公司“吃饱喝足”,实现高效率运转,满负荷工作。解放出来的三个清洁公司,分别对应管理三个乡的环境卫生,单位名称可以命名为“XX区××乡环卫清洁公司”,接受区环卫处和乡政府的双重领导,进行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

(四)建立“区、处、乡三级联动”检查考核机制。对三个乡XX个村的环境卫生工作,要健全完善“区考核中心考核、区环卫处随机抽查、三个乡政府日常检查”的三级联动考核机制,根据三个部门的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对于工作靠前,成绩突出的乡村,区级资金以奖代补,从而鼓励先进,调动各村参与环卫一体化的积极性。

(五)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村民配卫生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入户宣传、横幅宣传、开会宣传、微信宣传、广播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生产生活方式,切实增强村民的环卫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支持、共同参与环卫事业的良好氛围。

(六)推进“一把笤帚扫到底”的战略规划。城乡环卫一体化,最终目标就是要在XX区管辖范围内,实现“一把笤帚扫到底”。在市区范围内,主要清扫保洁所有市内道路,保洁绿篱、清除小广告、打扫学校卫生、打扫无物业小区;在农村范围内,清扫保洁村子里所有的道路、延伸到辖区内铁路、公路、高速路、河道两侧,村与村之间连接路,林带周边、厂区周边等部位。要充分发挥环卫部门的人员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降低人工成本,节约财政资金,提升全市环境卫生的整体水平。同时,要发挥“数字城管”和“智慧环卫”作用,对所有涉及环境卫生的保洁进行一体化检查考核,从而全面升级监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分管副区长任组长,三个乡、城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体规划,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总结并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各乡、各城管部门也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协调调度,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动工作发展。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篇2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丘区经济强县和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坚持“科学规划、民生优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原则,结合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体系标准,突出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改善城乡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素质,确保一年初见成效,两年重大变化,三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整治时间

全县用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整治重点

1、县城规划区(包括河舒场镇和锦屏场镇)。

2、中心场镇(5个)

3、国、省、县道公路经过场镇(11个)。

4、其他乡镇(3个)。

5、新农村建设各试点村。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载体,通过3年的努力,切实改变当前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现状,引导城乡居民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县、乡镇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舒适、城乡管理有序、城市品位提升、市容街景美观、居民素质提高。到年把县城建成全国卫生城市;县城区机关单位、所有乡镇场镇全部达到市级文明卫生单位(场镇)标准;全县40%以上的乡镇、30%以上的村建成文明镇(村)、卫生镇(村)、生态园林镇(村)、平安和谐镇(村)和全面小康镇(村)。

(二)工作步骤

1、整治展开阶段

(1)目标。

重点实施清洁行动工程,搞好环境卫生工作,做到地面净化、墙体净化、空间净化,消除卫生死角,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文明卫生常识。

(2)具体工作

①搞好清扫保洁工作。一是县城区主干道、主要街(路)实行全天候保洁,坚持道路洒水降尘、清扫车吸尘,做到路面无垃圾、无积沙、无积水、无淤泥、无污迹;次要街道、小街小巷由专门队伍清扫保洁,确保街面清洁卫生;各乡(镇)建立专业清扫保洁队伍,并每天定时清扫街道2次。村庄主要对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厕所定期清扫,重点整治环境卫生,保持村庄整洁。二是逐步提高街道清扫机械化作业率。2009年底前,县城区机械化作业率达到40%以上。三是按属地管理原则,彻底消除城乡结合部、社区结合部、居民住宅区及单位的卫生死角。四是保持国、省、县、乡、村道通畅和路面、路肩整洁,及时修剪路肩、边坡、绿化带草木,消除杂物。五是加强县城区及各乡(镇)主要出入口清扫保洁力度,确保路面整洁。

②认真落实“门前五包”。一是城管、环卫、爱卫等部门和街道社区要认真组织并督促各单位切实履行“门前五包”义务。二是加强社区(小区)物业管理,无物业管理的社区要在2009年6月底前组建清扫保洁队伍,并做好社区卫生保洁工作。三是城镇及村庄生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做到垃圾无堆积、无积存。

③加强建筑工地管理。采取限时施工和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取缔现场搅拌混凝土等措施,治理施工现场噪音扰民、扬尘污染等问题。采取运输建筑材料与渣土的车辆加盖密闭等措施,解决建筑弃土污染城市道路和环境问题。

④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通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橱窗、宣传栏等,集中宣传爱国卫生、爱护环境等常识。二是开展科学知识、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整治深化阶段

(1)目标。

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重点搞好城乡美化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突出容貌整治重点,全县城乡基本达到《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加强城市管理,抓好市场建设,加大城乡道路保养整治和小街小巷的改造力度。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素质,形成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2)具体工作

①城乡容貌治理。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国、省道公路沿线、成达铁路沿线及重要节点治理实现全面覆盖,重点对道路沿线建筑物进行风貌整治,充分体现地方特色风格。

②规范城乡街巷摊点摆设,杜绝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等现象。坚持便民与利民的原则,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合理设置市场,加强综合管理,引摊进场,还路于民。

③规范城乡街道和住宅区车辆停放,解决车辆乱停乱放,占道停车、阻碍交通的问题。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各繁华地段建筑和住宅区的原有停车场必须按设计功能使用,积极推进立体停车场的开发与利用。

④规范城市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城区道路公共设施和经营性设施的设置。按照《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的有关规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解决广告乱贴(画)和公共设施、经营性设施设置不规范的问题。

⑤规范建(构)筑物、建筑工地和人行道上公共设施的管理。统一规范设置建筑施工围墙、临街围墙及各类临街墙面、橱窗、卷闸门;解决违法乱搭乱建,保持建(构)筑物外观整洁。

⑥规范城市(乡镇)道路、小街小巷和污水管网的建设、维护和保养。将城市(乡镇)道路、小街小巷、污水管网(不含社区、小区)的治理纳入政府工作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⑦实施村庄庭院美化工程。一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统一搞好单体民居的规划设计和村落的规划设计,形成特色和风格。二是按照整治工作的相关要求,突出抓好小型供水、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设施建设。三是开展农户建筑风貌特色美化,并进行农房配套的“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

⑧加强公民素质教育。一是认真开展提高公民素质教育活动。在城乡居民中形成“讲卫生、懂礼仪、有修养”的良好风尚。二是广泛开展“卫生家庭”、“卫生单位”、“卫生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取得实效。三是开展舆论监督,对违背卫生文明和公民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陋现象进行批评和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巩固提高阶段

(1)目标。

在总结前两阶段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城乡容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城乡管理有序、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

(2)具体工作

①认真完善各项配套工程和工作制度。一是结合整治工作实际,对照整治标准及目标任务进行完善补充,查漏补缺,力争全面完善各项配套工程,巩固整治成果。二是切实解决好垃圾和污水的问题,按照“超前谋划,最大限度解决问题”的原则,加快城乡污水与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设施不足、运行不畅等问题。三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四是依法制订村规民约,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②开展典型教育活动。总结、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全县整治工作纵深开展。

五、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及县级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组织制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时限要求。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定期深入基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意义、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要对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抓好典型事例深入报道,全面展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和成效。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网络、宣传栏、简报、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并注意树立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加强新经验、新举措的深度报道,通过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参与、支持、监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建立健全机制。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奖励与惩戒、效能建设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制定并逐步完善城乡容貌标准和公用设施精细化管养标准,落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坚持领导巡查督查制度,健全工作考核和奖惩体系,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对完成整治工作目标任务的单位,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未完成的单位将按照责任追究办法进行问责;各乡镇要按照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四)落实工作责任。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亲自抓,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切实把此项工作纳入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逐级明确目标任务,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狠抓落实。建立和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领导定点联系指导、政府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和通报制度,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公布考核结果,真正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作为考核各乡镇及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加大财政投入。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各部门要按照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要求,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投入。重点支持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设施,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县财政每年按中心镇3万元、建制镇2万元、乡1万元的标准预算场镇保洁费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篇3

一、直屋村的环境卫生现状

(一)直屋村的环卫状况及不良影响

直屋村位于县城西郊,紧靠35省道和高速公路出口处,分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04户,1119人(其中党员35人),外来人口200多人。村内没有环卫设施,没有实施清扫保洁。由于长期积累,房前屋后垃圾成堆(调研期间,环卫处帮助清理清运垃圾60余吨),垃圾逐渐向35省道边上堆放,村内露天粪坑林立,没有一座卫生公厕,村内沟塘水面垃圾漂浮,池塘为污水塘,水沟为臭水沟,是远近闻名的“垃圾村”。以上这些问题是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一是损坏了仙居对外形象。像直屋村的大部分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与县城紧密相连,紧靠进出县城的道路,外来人员进出我县,都会经过这样的村,不洁的村容村貌会损坏我县的对外整体形象。

二是降低了广大村民生活质量。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内涵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既讲究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也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活的环境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大量的垃圾,影响了他们的健康;不洁的村容,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影响了精神风貌。村容状况代表了一个村的整体风貌,环境卫生虽然是“小事”,但却可反映出村民的“精神风貌”。

(二)造成环卫不洁的主要原因

1、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城乡结合部由于地处城乡交界处,农村气息较为浓厚,虽然村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改变村容不洁现状的愿望较为强烈,但由于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尤其是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扔垃圾等现象比较普遍。而且这些区域还聚集了大量的外来民工,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房租,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此集聚,外来人口的集聚引发了某些对环境卫生有严重影响的产业———如垃圾回收业。目前,直屋村有外来人口200多人,他们大多从事垃圾回收行业,大量回收的废物堆放在村前屋后,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

2、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在城乡结合部尤为明显。城乡结合部是县城扩张后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其本质上还是农村,由于村集体经济的不足(直屋村的村集体年收入仅为8万元),“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或者比较落后。由于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垃圾无序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

3、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相对中心城区而言不仅位置偏僻而且先天不足,因此,不少干部就会认为现在要求城乡结合部村做到长效管理是不切实际的,还为时过早;或认为这都是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或认为搞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化力气改善环境质量。

4、垃圾成份复杂,不可降解垃圾增多。以前的农村,垃圾多用于田间地头作肥料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成份越来越复杂,产生了大量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且大量高效的农业肥料代替了“垃圾肥料”,垃圾在农村已无“用武之地”。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被城市包围或紧接于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村,这些地方属于县城规划范围,在生活方式上日益接近城市,但还没有纳入整个城市管理范围,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我县,直屋村的环卫状况并不是个例,我县的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普遍存在垃圾乱堆乱倒乱处置现象,已经成为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仙居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农村新环境,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村容整洁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一个村的村容村貌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它不仅反映了这个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反映了这个村的精神文明程度。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必然明显改善,也才能与所相连接的城市相适应、相协调,才能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重要条件。目前,我县正在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环卫建设管理工作应当首当其冲,率先垂范。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净化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抓好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工作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以让广大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村民共享我县文明建设成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迫切任务。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涉及面广,要求高,环卫建设管理状况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属于县城规划区范围,部分也在创建之列。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环卫状况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长期重视不够,环卫工作基础薄弱,存在的问题很多,可以讲,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既是创卫的重点,也是创卫的难点。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就是要解决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垃圾出路问题,破解城区创建进程中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难题。目前,我县的创建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实现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工作规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四)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城管工作向城郊延伸的务实之举。

城中有村、城郊相连,这是发展中城市的基本特征。城中村、近郊村、城郊结合部均与城区紧密相连,这些地区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城中村、近郊村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也是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基础。城管部门作为环境卫生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题,加强对城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将城市管理工作向城郊延伸,这是新形势下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城管部门有责任加强对城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指导,不断创新城管走进社区、城管延伸城郊的工作理念,把加强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作为城管工作走进社区、向城郊延伸的重要举措,作为城管工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不断探索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城乡统筹城市管理模式。

三、创新方法,立足长效,全力推进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

从我县的县城实际出发,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不可能全面铺开,一步到位,要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循序渐进。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村民新观念。从根本上说,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把对村民的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运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抓好文明素质教育。村两委要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一些硬指标,促使家庭这个细胞做好保洁工作。另外,村两委要充分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自我约束作用,通过全体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卫生保洁义务,以此作为村民共同遵守的准则。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使村民潜移默化地增强卫生意识,自觉养成文明的卫生行为习惯。在整治和创建过程中,可组建村巡逻队,劝阻不文明行为,督促村民、外来经商人员、打工者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

(二)科学统筹村庄规划,培育设施建设新起点。要做好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保洁工作,环卫设施建设是基础。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做好村庄规划时,将环卫基础设施纳入整个村庄体系,统筹规划,统筹建设。在规划过程中,要把握分级负责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即:县里主要负责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各街道要按照城镇环卫设施设置要求,在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居住区、道路、河道等处放置垃圾桶,合理设置垃圾房,建造垃圾收集转运点,配置相应的垃圾清运车辆和设备。城管部门将根据城郊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要求,协调、指导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改造。同时,在规划时,要充分发挥现有环卫设施设备的作用,做到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中转运输等环卫设备设施城郊(乡)共享共用。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篇4

规划按两年基础期(2008年)、三年奋斗期(2009年)和五年发展期(2011年)三个阶段推进。

“城乡清洁工程”主要包括城乡环境卫生和城乡容貌秩序两大方面的内容。

城乡环境卫生是指城乡公共空间环境的卫生整洁。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城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城乡街巷、道路、居住区、公共场所、水域等区域和乡村的环境保洁,城乡垃圾、城镇污水、粪便等生活废弃物的收集、清除、运输、中转、处理、处置、综合利用等。城乡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社会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城乡容貌秩序是指城乡公共场所(活动地),人们必须遵守和维护法律、制度、公约确定的行为标准。容貌是指特定地域(市、县、乡)整体环境建设和公共秩序管理的水平和风貌。城乡容貌秩序管理主要包括道路设施、工程(拆迁)施工、旧城改造、园林绿化、交通组织、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建筑立面、街景美化、灯光配置、执法监察等内容。遵守“容貌秩序”既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公民自觉遵守和维护容貌秩序既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

未来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开端时期,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市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对于提高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创建优美整洁的市容环境,推进城乡科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促进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总则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为目标,以开展城乡清洁卫生运动及参加全区市容“南珠杯”竞赛和开展全市市容“花山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功能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南疆国门城市新形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崇左。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和谐原则。坚持城乡统筹,综合治理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坚持人人参与,联创共建原则。坚持完善体制,综合执法原则。坚持风险防范,公共安全原则。

(三)基本思路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决定》(桂政发[2006]64号)精神,调整完善工作机构,建立执行标准和考评细则,强化政府及其部门的管理职能,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实现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管理水平升级目标;分类指导,分片推进,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规模差异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采取“逐步提高、逐项晋级”与纳入领导业绩考核的办法,落实各项责任,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具有崇左特色的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长效管理体系。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包括中心城市、凭祥市、5个县城及7个县(市、区)所辖的乡镇村庄。综合考虑我市各县(市、区)经济和城镇规模上的差异,本规划实施细则对全市县城(含凭祥市)列分为a、B两类和乡镇划分为a、B、C三类:

县城a类:凭祥市、扶绥县、大新县。

县城B类:龙州县、宁明县、天等县。

乡镇a类(13个):

江州区:新和镇、驮卢镇

扶绥县:山圩镇、东门镇、渠黎镇

大新县:硕龙镇、下雷镇

天等县:龙茗镇

宁明县:爱店镇、海渊镇

龙州县:水口镇、响水镇

凭祥市:夏石镇

乡镇B类(17个):

江州区:江州镇、濑湍镇、左州镇、那隆镇

扶绥县:渠旧镇、中东镇、东罗镇、柳桥镇

大新县:全茗镇、雷平镇

天等县:进结镇、向都镇

宁明县:明江镇

龙州县:金龙镇、下冻镇

凭祥市:友谊镇、上石镇

乡镇C类(39个):

江州区:罗白乡、板利乡

扶绥县:昌平乡、龙头乡、岜盆乡

大新县:龙门乡、五山乡、昌明乡、福隆乡、恩城乡、榄圩乡、宝圩乡、堪圩乡、那岭乡

天等县:都康乡、宁干乡、驮堪乡、小山乡、把荷乡、东平乡、进远乡、上映乡、福新乡

宁明县:那楠乡、寨安乡、板棍乡、那堪乡、桐棉乡、峙浪乡、东安乡、北江乡、亭亮乡

龙州县:上龙乡、八角乡、上降乡、彬桥乡、武德乡、逐卜乡、上金乡

(五)规划年限

本规划年限为2007至2011年。

(六)总体目标

到2008年,力争中心城市和凭祥市建成自治区级文明城市,3个以上县城建成市级文明县城;20%的乡镇成为市级文明乡镇,30%的乡镇成为县(市)级文明乡镇;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市1个,卫生先进单位50个,卫生县城(镇)1个,卫生村20个;到2011年,50%的村镇成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市2个,卫生先进单位100个,卫生县城(镇)2个,卫生村50个。实现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行政管理机构日益健全。形成责、权、利相一致、奖惩与监督落实到位的运作机制。行政执法工作日益规范、全面、高效。各级人民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形成稳定的长效管理机制。城乡居民身边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与区域间的文明卫生差距逐步缩小。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文明卫生素质明显提高。卫生、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

三、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任务和措施

建立完善合理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处置体系,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推进城乡垃圾处理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建立和完善城乡日常保洁系统,加强城乡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提高日常保洁能力和管理水平,营造清洁、优美的市(乡)容市(乡)貌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垃圾处理向产业化发展,基本建立我市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努力引导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使城乡环境卫生行业走上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规划期内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2008年,中心城市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市和县城(市区)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中心城市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到100%。

2011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全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30%;全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中心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0%以上;全市所有县城(市区)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到100%。

1.编制环境卫生专业规划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2007年完成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编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建设好乡村垃圾处理设施,整治村容村貌,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2.深化环境卫生管理改革

各级人民政府应进一步推进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建设体制、运营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政府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各级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和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监管网络及能力建设;中心城市和县(市、区)的环卫设施建设和运营逐步按照特许经营的要求实施管理;加快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吸引各种资金和企业参与环卫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建立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培育和完善行业咨询体系,规范和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3.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清扫保洁

建立和完善城乡道路日常保洁系统,城市道路须做到全天候、全覆盖保洁,大力发展城乡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将城乡水域保洁纳入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大力提高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区域和旧住宅小区的清扫保洁水平,乡镇须设立专职保洁人员,对乡镇道路进行定期清扫保洁。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卫生责任区的清扫保洁工作,临街单位和店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

4.完善城乡垃圾收运与无害化处理系统

根据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规划期内选择以密闭压缩运输为主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和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堆肥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各县(市、区)应按国家相关标准建设配套的垃圾收集站(池)、转运站,配置相应的垃圾运输车辆,新建、扩建、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在全市逐步建立起“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同时,有条件的县(市、区)要逐步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餐厨垃圾处理的试点工作。

各县(市、区)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标准完成建筑垃圾消纳场和综合利用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机构,实行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

5.加大城乡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区)要根据制定的排水专项规划,完善排水系统,逐步消除城镇积水现象,减少直接排入江河的污水量。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加强在建项目的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按期建成投入使用,提高我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同时,对已建成项目要加强运营监管,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6.加强公共厕所建设管理

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区)应按国家建设部标准建设和管理公厕,充分利用环保、节能型技术,配备无障碍厕位,完善公厕导向系统,储备移动公厕,在规划期内基本完成旱厕改造。建设单位拆除公厕须按规划要求重建。单位公厕应实行对外开放。

7.改善环卫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需要足额配置各级城乡环境卫生从业人员,落实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年度经费,逐步提高环卫职工的福利待遇。依照有关规定为环卫职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并按国家相关标准建成和完善各级环卫管理办公用房、环卫车辆停车保养场、环卫机具修理厂、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及工具房等环卫工作和作息场所。

8.全面开征城市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费

全面实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凡已建成、在建或已批复立项准备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区)均应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费应按保本微利、逐步到位的原则制定收费标准,并专项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与维护。可采取与水费或电费统一征收和代扣代缴等方式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

9.建立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研究提出应对城乡环境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储备必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加强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卫生监测,加强对城乡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队伍的建立和技术培训,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础工作的日常检查和工作考核。

四、城乡容貌秩序管理主要任务和措施

以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完善城乡容貌秩序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的新思路、新办法,优化整合职能,建立规范高效的统一管理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突出抓好城乡容貌秩序的精细化管理和综合整治,引入城市美学理论,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优化配置城市资源,着力打造市容市貌的示范精品和形象亮点。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建立起管理上水平、执法有保障的长效管理体制,改变当前我市城乡容貌秩序管理滞后的现状,实现全市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舒适、市容街景美观的管理目标。规划期内达到以下目标:

在规划期内,中心城市要达到自治区B类城市的容貌秩序管理水平,a类县城(市)要达到自治区C类城市容貌秩序管理水平,B类县城要达到a类县城容貌秩序管理水平,C类县城要达到B类县城容貌秩序管理水平;a类乡镇要达到B类县城容貌秩序管理水平,B类乡镇要达到a类乡镇容貌秩序管理水平,C类乡镇要达到B类乡镇容貌秩序管理水平。

1.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区)要统筹编制市场建设管理、城镇交通组织、停车秩序管理、占道公共设施、市政管线设施、沿街建(构)筑物立面、户外广告、街景灯光等各项城乡容貌秩序管理方面的专业规划,对街道H型横断面(路两侧建筑物,路面上的容貌秩序管理,路面下的管线施工)开展自上而下的立体式管理。

2.2007年,中心城市创建2条一级道路管理标准示范街(路),之后每年增加1条;凭祥市和各县县城创建1条一级道路管理标准示范街(路),之后每年增加1条。一级道路管理标准示范街(路)的评比标准为自治区“南珠杯”竞赛的道路设施、建筑(设)施工、园林绿化、交通管理、市容环境卫生、街景设计、建(构)筑物立面、灯光广告、执法监察管理等方面的检查标准。

3.各类城镇合理设置和建设早餐、夜市、集贸市场、企(村)办市场等各类市场,以解决当前市场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档次不够等问题。制定市场内部的日常管理办法和检查标准,合理调整出供农民进城销售农副产品的地点、位置、路段,并制定农民进城销售农副产品的相应管理措施。

4.各级各类城镇要制定限制乱摆乱卖、占道经营、门槛经营的管理办法,在城区一级道路取消跨道超门槛经营,在城区二级以下道路和县城的主干道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群众实际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城市空地及道路的临时利用方案,确定合理利用的地点、项目及规模,进行规范管理。经过批准同意利用城镇空地和道路经营的项目要做到配套设施完善,禁止灰渣、污水、油污污染路面。

5.优化城镇交通组织管理,规范各种交通语言标识,及时更新刷洗交通标志和设施,完善交通标识和技术设施建设,按车类划定停车位置和停车标线。县城应逐步淘汰落后的机动三轮车交通营运方式,逐步采用以公交中巴、的士为主体的交通营运方式。

6.要做好城镇主次干道、商业区、住宅区、广场夜市、集贸市场、车站码头的车辆分类停放管理工作。整顿现有停车场,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现有停车场利用率;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制定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停车场建设,形成地下、地面、立体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机动车停放格局;按照《城市车辆清洗管理办法》逐步规范城市车辆的清洗保洁活动。

7.全面整治城区主次干道、支路、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公路进出口的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城镇建成区内的铁路沿线、江河水面及沿岸卫生也要纳入当地城乡环境卫生和城乡容貌秩序的日常管理和综合整治范围。突出搞好窗口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文化窗口、工业交通窗口、居民社区窗口、风景旅游窗口等区域的良好形象。

8.做好违法、违章建(构)筑物的检查、调查、取证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拆除计划,按照相关程序,在2008年完成主、次干道和重点区域内的拆除工作,在2011年完成其余区域的拆除工作。

9.各级城镇要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订户外广告设置和整治方案,严格控制户外广告的内容规格样式,在城区主要出入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高档次、高品位的广告。门头匾额、标牌标识、公交车广告等户外广告制作要美观新颖,霓虹灯及灯箱的灯体、文字不能残缺。建立完善户外广告审批制度和管理规范,对沿街各种未经审批的广告予以拆除。

10.加强施工环境整治。施工工地应设置连续围栏和警示标志,实行全封闭施工;搞好施工工地卫生,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规范停放设备、堆放建材;密闭运输松散物料,防止车辆沿街撒漏;工地门口设置冲洗设备设施,防止车轮带泥污染路面:文明施工安全施工,防止扬尘和噪音扰民。

11.街景灯光、沿街建(构)筑物立面装饰及路牌、站亭、果皮箱、变电箱等占道设置的公共设施应力求与街道整体景观协调一致。重点地段的灯光和建筑物立面装饰应做到风格独特、特色鲜明。沿街建(构)筑物的立面要定期清洗,楼顶禁止堆放杂物。

城镇建成区路灯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标准实现全覆盖。

12.各县(市、区)要创建一个示范乡镇,通过建设和改造,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达到自治区城乡容貌标准要求,规范管理,提升功能。中心城市创建5个示范社区,各县(市)创建2个示范社区。示范社区在建和新建的建筑物不得设置超出建筑立面的防盗网,拆除原有社区、小区、单位(庭院)的违法违章建筑、超出建筑立面的防盗网、破损遮阳棚(伞、亭);粉刷居民小区、单位(庭院)破旧建筑和沿街立面;根据实际,增加绿化面积;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13.维修人行道板、路侧石、路缘石,修补道路坑槽,搞好桥梁维护,硬化修整人行道至建筑物之间黄土地带、路口间与道路间衔接部位、道路与单位大门口的衔接部位等,做到路面平整。人行道板铺装“纵到端”、“横到边”;路缘石和侧石稳固、勾缝严密;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14.对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中各种管线的架设、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做到管线入地、同步建设;清理废弃线缆、线杆,净化城市空间。经常检修维护市政、电力、通信等检查井、雨污水检查井井盖,做到各类井盖与道路平面衔接顺畅平整:同时要注重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解决好井盖被盗问题。

15.公园、广场、游园的设施要完备,功能要配齐,做到道路平整、无积水破损,喷泉、照明灯饰完好;绿地植物要完整;路树无死株、缺株;草坪平整、均匀,无漏草、斑秃、干枯;园林绿地平整,无杂物、脏物,卫生清洁,无黄土,无杂草;绿化要做到树穴整齐,有植物覆盖,边线清晰。打造精品亮点公园、广场、游园;打造绿化精品示范道路,做到一街一景;打造高品位的景观区。

16.禁止在城镇建成区道路及空地焚烧沥青、橡胶、塑料、落叶、秸秆、垃圾、杂物以及其它产生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17.各级政府要制定废旧物品回收行业管理办法,废旧物品回收经营作业必须在回收站(点)围墙内进行,不能占道跨门槛经营,回收的废旧物品不得露天存放;回收站(点)应当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在回收、分类和运输废旧物品时,不得污染环境;流动收购的个体工商户不得在主干道的人行道上停车收购。

18.各级政府应制定限管结合的养犬管理规定,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以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市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协调机构,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协调机构的职责是负责指导、协调、督察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履行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职责。各县(市、区)、各乡镇(社区)应建立相应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当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二)认真落实责任制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行政首长要负总责。切实把此项工作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逐级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措施,政府主要领导按月、按周要定期巡查。建立和完善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政府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制。

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城乡清洁工程”的考核和公布制度,在报纸、电视台公布政府“城乡清洁工程”的考核结果。真正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考核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根据自治区城乡容貌标准和公用设施精细化管养标准,落实“城乡清洁工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坚持领导巡查督察制度,健全工作考核和奖惩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要参照自治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有关规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容貌标准》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四)加大对“城乡清洁工程”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要求,落实投资来源,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在保证“城乡清洁工程”各项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的同时,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城乡清洁工程”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五)广泛动员群众,加强社会监督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宣传教育办法》的要求开展系列宣教活动,广泛宣传“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成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城乡居民的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意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城乡清洁工程”的积极性,全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经营门面、基层居委会、共青团、工会、妇联、村委会等在街道、社区、村庄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管理中的自主作用。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营造浓厚的舆论监督氛围,既要注重正反报道,还要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关职能部门要聘请社会监督员,设立举报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全面监督的良好局面。

(六)加强“城乡清洁工程”队伍建设

要调整充实现有的管理队伍、环卫队伍和执法队伍,提高相应待遇,建立一支人才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管理水平高,熟悉法律法规,掌握信息技能的“城乡清洁工程”队伍。其中要重点加强执法队伍法律知识、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积极推行人性化执法,形成过硬的队伍作风,并通过建立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环保、旅游等部门配合城建监察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执法的机制,切实保障执法人员人身安全,优化治理工作环境。

(七)大力开展创建活动

“城乡清洁工程”要与创建文明城镇、卫生城镇、“南珠杯”活动和“花山杯”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文明与卫生城市、文明与卫生县城(镇、村)和文明与卫生先进单位,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的全面开展和深入落实。

(八)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

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管理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相关政策。在管理政策导向上,应坚持疏堵结合与便民利民的原则,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合理设置临时市场,提供规范、低门槛的经营条件,扩大就业范围,加强综合管理,引摊进场,还路于民。在发展政策上,降低、减少垃圾和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各类税费,加大垃圾、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鼓励行业加快发展,推动“城乡清洁工程”持续和健康发展。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篇5

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镇功能,整治村容村貌,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针对城乡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二、时间安排

1县城:宣传动员开展县城“十大”出口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开展检查验收。

2乡镇:为宣传动员阶段;开展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开展检查验收;开展乡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开展检查验收。

三、主要任务

此次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范围包括全县各乡镇政府(含已撤并乡镇)所在地及所辖村屯和农场,实施城乡联动,全面展开。

(一)城区主要整治任务

以创建部级卫生县城为重点,强力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整治任务:

l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内容,整修破损陈旧的垃圾收集设施,更换果皮箱,修缮公厕。

2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加强对集贸市场、沿街商铺的垃圾投放、收集管理,严禁乱丢乱倒,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清理占道经营、取缔马路市场、制止店外经营、治理乱贴乱画,规范商铺牌匾和污损的宣传牌匾,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影响城市市容的行为。开展春季绿化美化工作,坚持标准,增加绿量。各社区和单位要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死角死面。

3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县城“十大”出口垃圾清运大会战,利用两天时间,全体机关干部全员参战,对“十大”出口垃圾进行彻底清运和整治。对镇所辖九个城中村和村屯垃圾进行彻底清运,对柴草乱垛、粪土乱堆现象进行集中整治,道路两侧要达到路平、沟直;城中村的公厕结构要完整,有专人负责,及时清掏、保洁;城中村主要街路要修建标准排水明渠,设置硬化固定垃圾投放点,卫生要有专人负责,垃圾及时清运,继续重点打造铁西大街、南关路等城中村街路;县城主要街路贯穿的城中村做到有专业清扫队伍,有固定垃圾投放点,有专用垃圾清运车辆,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要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和积存的生活垃圾,拆迁及建筑工地要按标准设置围挡。已开工建设的工地,要按照《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搞好出入口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措施,确保施工车辆洁净上路,减少扬尘污染。

4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业户,尤其是单位、学校、工地食堂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卫生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要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经营摊位整洁卫生,无过期变质食品。

5重点整治交通秩序。车辆各行其道,定点停放;严禁机动车辆超速、超载、超限行驶;客运车辆要按线路、按站点停靠,保持车况整洁,客运车辆停车场、停靠点卫生整洁;严禁无牌无照车辆运营;严禁非专业车辆鸣警笛。

(二)乡镇主要整治任务

乡镇的环境整治工作要结合本乡镇制定的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检查验收评比办法》要求,逐项落实,集中解决困扰农村的脏、乱、差问题,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整治任务:

1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政府所在地主要街路要做到硬化,达到路平、无积水,排水畅通;要彻底清除路沟内垃圾,不留死角;要取缔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农贸市场卫生要有专人负责,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要建设公厕,并及时清掏、保洁;街内店面摊床实行“三包”责任制,经营秩序整齐规范;要对人行步道进行统一铺装;要成立专业的城镇管理和卫生清扫队伍,乡镇政府要有一名领导负责城镇卫生管理工作,主要街路要做到全天保洁;要设有固定的垃圾填埋场;机关单位要开展卫生整治会战,搞好机关单位和街道的美化绿化;乡镇政府所在地要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302沿线乡镇要重点做好沿线村屯出口道路的整修、绿化的管理等项工作。

2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动员和组织村民清理占道堆放的建筑材料、粪堆、土堆、柴堆及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清除道路两侧垃圾;各村要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有卫生管理、治安维护等村规民约;每个村屯要有固定垃圾投放点,有固定垃圾清运车辆;组织农户对村屯的街路巷道进行维修养护,做到路平、沟直,能硬化的要进行硬化;对农户住宅周边卫生进行清理,彻底整治私搭乱建、乱泼乱倒、畜禽散养等现象;村屯主街路卫生清洁、无白色污染、无鼠害;做到院墙规范、绿化美化。

3整治占道集贸市场。对农村以路设市、占道为集的农贸市场要加强引导,进场入院,退市让路,制止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的行为。

4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运输工作。乡村道路要确定专人清扫保洁,维护环境。组织群众及时清理垃圾,特别是道路旁、村口和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不留死角。同时,教育广大群众不要乱倒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各乡镇要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改厕率要达到100%。

四、保障措施

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改善民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这次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要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家园、美化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整治活动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实现城乡面貌的新突破。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为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县政府成立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创城办,具体负责协调督导工作。各乡镇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定期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整治任务如期完成。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整治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限要求,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工作,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要依据活动内容,结合创建部级卫生县城标准要求,统一部署,精心筹划。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本部门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篇6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农村生活垃圾“日日清”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为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经镇党委、政府决定,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完善城乡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创建“清洁家园,和谐村居”为目的,加快城乡环卫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四级环卫管理体系,全力提升城乡形象。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一年努力,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普及率达到100%;镇域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日日清”管理达95%以上。

(二)增加一批环卫设施,完成垃圾清运车辆改造,安装配备一批果壳箱,确保无垃圾跑冒滴漏、无垃圾随意堆放,陈年垃圾彻底清除。

(三)完成文明样板路、样板区块的创建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三、工作步骤和工作任务

(一)部署发动阶段(4月10日—4月20日)

1、制订方案。出台《新河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各村(居)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2、动员落实。全面部署城乡环卫一体工作,动员全镇相关部门和各村(居)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迅速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村(居)要及时组织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二)深入实施阶段(4月21日—11月30日)

1、健全网络(4月底前完成)

(1)建立组织。镇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村(居)、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组织,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

(2)完善队伍。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对连续两个月检查验收为不合格的村要及时更换保洁员,确保保洁工作富有成效。

(3)聘请监督员。镇党委、政府将聘请10名(两代表一委员)德高望重、热心环卫工作的同志为环境综合整治监督员,协助掌握面上环卫情况,多方位多渠道开展监督检查活动。

2、明确责任(4月底前完成)

(1)明确工作职责。各服务区(办)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内的保洁工作。集镇区域的环卫保洁工作由村镇办负责;农办负责全镇河道、池塘、溪流等水域的保洁监管工作。

(2)建立联系制度。实行样板路(街)、清洁示范村居创建领导联系制度。镇党委书记负责市民大道的保洁工作,镇长负责锦绣路的保洁工作,其他班子成员负责联系本服务区辖区内的“一路两村(居)”的创建工作。

3、实施曝光(4月底—11月底)

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对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监督,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督查,紧盯卫生死角,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各相关部门和各村(居),并在新河镇新农村月刊上给予通报。

4、集中整治(5月20日前完成)

全面完善“日日清”制度,用一个月的时间,加大治理力度,大力开展以“清洁家园、和谐村居”改善环境为主题的大清扫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坚决制止垃圾乱倾倒、乱堆入、乱焚烧等行为,达到辖区内基本无暴露垃圾,河道内漂浮物,并逐步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开展卫生死角专项整治活动。各村(居)重点对辖区内道路两侧因地制宜进行植绿补绿。二是开展河道、溪流水域垃圾专项整治活动。各村(居)督促配合承包方把河道、池塘、溪流、小河小港列入整治范围,集中对水面、岸边和桥墩的暴露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三是开展场外固废拆解专项整治。整治重点为路边、雅雀等村的场外非法拆解点,由三产办牵头,联合各相关部门,加强巡查,取缔道路两旁、房前屋后非法拆解和乱倒废物等现象,严厉打击随意露天焚烧等违法行为。四是开展市容专项整治。村镇办要对建城区范围内的主街道开展整治工作,确保户外广告设置规范、车辆停放有序、街道清洁无乱设摊点和跨门经营现象。

5、推进“六制一评”建设

(1)分级定薪制度。按检查验收的等级进行定薪。

(2)分类管理制度。对全镇30%的行政村实行领导班子联系制度,推进“日日清”工作,起示范带动作用。

(3)互查评分制度。实行服务区之间互查,互相监督。

(4)末位淘汰制度。每服务区都确定一名检查考评得分居后的村,扣市镇两级补助金的50%。

(5)互学互评月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例会进行点评。

(6)环卫职工职业道德业务学习培训制度,每季开展环卫职工职业道德、业务方面的学习培训活动。

(7)两代表一委员评议制度。开展两代表一委员视察活动,对照标准形成整改意见,反馈到各服务区(办)、各村(居)、单位。

6、完善基础设施(6月底前)

(1)配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6月底前,要求每村或多村合建垃圾收集房或自卸式拉臂箱收集点。

(2)设立垃圾仓(箱)。5月底前,每条文明样板路段按标准要求配备垃圾仓(箱);各村(居)要根据本村(居)的实际情况相应配备垃圾仓(箱)。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1、考核评定。对照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检查落实情况,进行验收和考核。

2、总结分析。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3、交流推广。及时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各村(居)中进行宣传、交流和推广。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其反复性、长期性决定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各村(居)、各部门、各单位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集中精力抓实、抓好。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式地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引导群众增强社会公德和卫生意识,形成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篇7

城乡创卫工作包括各级卫生城市、卫生集镇、卫生村和卫生社区、卫生单位创建,考核验收标准涉及环境卫生、环境秩序、生命健康方方面面。以陕西省卫生城市标准为例,十项基本条件和十二大检查考核项目既有城市市容环境、城乡环境保护、社区单位卫生、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的要求,也有爱国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治内容,还有深化医改的指标,创建工作涵盖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专项整治、文明素养培育、长效机制建设等,被称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城乡卫生创建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的、人民群众期待的民生工程规划好、实施好,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规划好、实施好城乡创卫工作,首先要吃透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总结城乡卫生创建的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城乡卫生创建十二五规划。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当前创建规章中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围绕一个主线。城乡卫生创建必须围绕“人民需要创建、创建为了人民、创建成果让人民共享”这条主线,始终把解决城乡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创建标准和城乡居民对环境、健康、安全的新期待,修通百姓门前路,点亮百姓门前灯,让城乡居民共享创卫成果。

,涉及城乡居民的生命健康如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环境保护达标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公共场所卫生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疫情控制、四害密度控制、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等指标全面达标。

(三)动员三方力量。城乡卫生创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必须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全社会行动,全民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在这些力量中,最主要的要动员各级领导干部都真实起来,各级各部门单位的职能都履行到位,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都调动起来。

(四)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要坚持为民创建的原则,解决为谁创建问题;二是要坚持科学创建的原则,解决城乡环境及公共卫生管理规划控制、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建设等问题;三是要坚持依法创建的原则,创建工作必须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四是要坚持和谐创建的原则,解决创建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问题。

(五)突出五个重点。一是要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和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宣传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二是要切实做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落实企业污染物排放控制,做好空气质量监测、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整治、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确保环境保护达标。三是要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城乡食品安全,全面整治六小行业,推进医改进程,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目标。四是要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建立健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步伐,开展环境卫生和环境秩序整治行动,实现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干净卫生、秩序良好、市场规范、绿化美化的标准。五是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中心城区重点做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建设,规划建设满足需要的公厕、市场、停车场和垃圾中转站,完成生活垃圾处理、水和污水处理场建设任务,加强社区能力建设,完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在农村要加快集镇建设,配套做好集贸市场、公厕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标准的新农村。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篇8

确保我市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下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一创六建”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今天的会议,就是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更加扎实深入地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也是争创国家环境维护模范乡村的重要条件之一,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是反映乡村整体卫生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既是市委市政府“一创六建”重要组成局部.对于打造我市城市名片、提升乡村档次和品味、扩大乡村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首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营造整洁卫生、舒适优雅的乡村环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既可约束人们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又可以陶冶人们情操;既能提高市民素质和乡村文明化水平,又能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促进我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随着工业化、乡村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时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社会“大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各级、各地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人民健康和卫生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全民的健康,也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一种有效载体,可以全面改善环境卫生质量,增强全民的健康素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再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不时改善提升我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客观要求。通过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努力把临沂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管理有序,环境整洁优美、生活舒适健康的乡村,提升乡村品位,树立美好形象,形成人才、资金、信息聚集的洼地。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全国看,目前.江苏省的国家卫生城市已达17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苏南发达地区的乡村几乎全是国家卫生城市。中西部地区的河南、等省区的创建活动也如火如荼,卓有效果。从全省看,各个乡村也普遍加快了创建步伐,已先后有威海、烟台、滨州、泰安、淄博、莱芜、青岛、临沂8个市和莱州、胶州、4个县级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聊城、日照、寿光、蓬莱等也很快接受国家达标验收,去年全省包括我市在内的13个乡村又加入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行列。已经创立的有12个,正在创立的17个,占比达到60%特别是全省17个地级城市,已有15个市已经创建或正在创立。从我市“一创六建”布局看,自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乡村”省级创建文明乡村工作先进乡村”后,面临的任务就是要抓紧争创“国家卫生城市”,进一步提升城的档次和水平,为全市争创“全国环境维护模范乡村”等打好基础。可以说,只有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才干拿到创建国家环境维护模范乡村的入场券”,只有“两城”创建胜利,才干夯实创建国家文明乡村的基础。从我市的自身条件看,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道路硬化、污水处置、垃圾清运、城中村改造、自来水供水率、统一供热供气等硬件建设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规范还有较大差距。加之我市是商贸大市,流动人口多,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在许多方面比较落后,给创建工作造成较大困难。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验收规范看,随着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时深入,国家爱卫会的验收规范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这对我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民的整体素质和乡村文明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同时,也必须看到有利因素很多,已经初步具备了争创“国家卫生城市”条件。一方面,这几年我市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随着双河大道建设和岭路、金一路等一大批改扩建工程的实施,蓝天、亮化、碧水、绿化工程和公共卫生管理日益规范。另一方面,国家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乡村、省级创建文明乡村工作先进乡村的创建胜利,为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积累了珍贵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定要既看到创城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又看到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增强创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不创则已,创则成功,志在必得,决战决胜的精神和勇气,扎扎实实地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相信,只要我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众志成城,加倍努力,措施到位,方法得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必需认真地、扎实地、全面地抓好。具体工作中,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考核规范包括10大项、60条、近千个得分点。每一个得分点都很重要.要本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原则,合理分配资源和精力,突出抓重点、抓难点、抓薄弱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去,要努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广泛的群众性活动.真正把创建工作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之所以还存在不少难点和薄弱环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热下冷,市民的知晓率,特别是参与度不够高。乡村管理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管不过来的,必需充分发挥好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的作用,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立,改变目前的主动局面。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立,相信,大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日常管理肯定会有很大的改观。要以街道、居委会、社区为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区性、群众性创建活动,用活动引导、组织广大市民支持创立、参与创立,把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创建目标上来,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切实打牢创建工作的基础,形成人人参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专题宣传栏目,各部门、各单位、社区和各基层单位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广告牌、电视幕墙、宣传栏、墙报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国家卫生城的重要意义,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安排,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要依照职责分工和确定的宣传标语,进一步加强户外广告的清理整顿,重要路段、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有计划地设置公益广告牌,进一步提高社会知晓率。

市城建、经贸等部门要搞好配合,要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集中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置、公厕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尽快拿出集中供热的具体实施方案,尽早组织实施。市规划、建设部门要会同三区政府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依照有关要求和标准,结合乡村建设,对市区内各类公共卫生设施特别是垃圾箱、果皮箱等进行全面调查,提出建设和改造规划,限期完成任务。要搞好公共厕所的改造建设。凡新开发的地片、小区新建和改造,一定要把公共厕所规划在内,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厕所临街的单位要实行对外公用,力争明年上半年建成区内公厕数量和质量达到规范要求。要立足目前市区自来水普及率比卫生城规范相差较多的实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推进自来水管网的延伸普及工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来水的普及率,力争尽快惠及市民。要进一步加强市区道路的建设,重点搞好较差路段、背街小巷和城中村道路的整修改造,促其尽快达标。要完善粪便垃圾处置设施。三区都要加快粪便垃圾处置设施的规划建设,争取年内每个区建设一处符合标准的粪便处置厂,实现无害化处置的目标。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垃圾清运处置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限期达到集中清运密闭化和处置无害化的要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投入,核心是资金。近两年,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投入,但只靠这一条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融通乡村建设资金的力度,积极利用BottotBoo等方式筹集资金;要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运营步伐,千方百计吸引民间资本投入乡村建设;同时,要搞好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利用政府信誉吸引银行资金的注入。

抓好放心早餐活动,集中整治露天早餐夜市和烧烤摊点、无证经营和流动摊点业户、学校、医院等周边的小食品经营以及农贸市场中的食品摊点,严厉打击食品污染、掺杂使假等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三是要开展环境污染整治活动。市环保局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实施“蓝天工程”,要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一是要开展“城中村”卫生整治。组织专门力量,对建成区内241个城中村环境卫生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逐一提出整治措施。已经列入改造计划的要抓紧落实,短期内不能改造的要加强街巷硬化、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粪便处理,并落实卫生制度,加大督导力度,全面改善环境卫生面貌。二是要治理和规范集贸市场。由市工商局牵头,市执法局、卫生局、公安局和各区政府联合行动,对市区所有集贸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做到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并建立严格的卫生责任区和管理制度,完全解决乱摆乱放、乱倒污水、乱扔垃圾等问题。要加大市场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等摊点。要建立健全集贸市场保洁专业队伍,严格保洁责任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要加快推进“农改超”即城区农贸市场改超市)建设。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经贸等部门要把“农改超”作为改善市容村貌、提升乡村档次的重要措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方案,尽快实施。大力开展食品平安专项整治。重点治理市区内小锅炉、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扰民等,认真解决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废物乱弃及河流污染等问题。罗庄、河东两区要加快建设污水处置厂步伐,尽快解决乡村污水净化问题。四是要开展“五小行业”卫生整治。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要依法加强对市区内小旅店、小饭店、小食品店、小饮食摊点、小美容美发店的整顿管理,凡达不到卫生规范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规范的要责令停业。五是要开展“除四害”活动。消除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四害”工作指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五个入门硬件之一。从现在起,要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达标活动,通过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务求除“四害”工作提前达标。

必需坚持突击整治与经常监管相结合,要建立健全乡村卫生保洁机制。改善乡村环境卫生质量.专业队伍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和完善环卫保洁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维护国家利益卫生突击周制度。从今年起,要在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之前,安排一周的时间,组织动员驻城单位和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像迎接省级创建文明乡村工作先进乡村检查那样,集中整治“脏、乱、差”,开展全民清扫活动。要强化“门前五包、门内达标”责任制。把门前保洁、绿化、美化、秩序、公共设施看护的责任真正落实到所有单位和居民小区,并加强监督检查。要加快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市环卫管理部门要逐步实施“干、管”分开,走环卫保洁市场化的路子。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类保洁公司参与竞争,将市区大街小巷、集贸市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市区内铁路与河流沿线的保洁工作落实到保洁企业,环卫部门主要承担监督管理职能。要坚持依法治城。尽快制订出台《乡村环境卫生管理方法》市除“四害”管理方法》等规范性文件,使环卫管理、维护国家利益卫生等工作有章可循。各级规划、城建、环保、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要运用好行业性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各个领域的卫生秩序,推动乡村卫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要设立专门的档案组,要切实建立健全创城档案资料。国家卫生城的验收主要是通过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来衡量每个乡村的综合水平和档次。要把建立健全档案资料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明确人员专门负责档案的收集、汇总、整理、保管。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在收集、汇总、整理、保管好本系统、本单位的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办公室提供资料,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档案资料,确保在档案资料上一分不失。

三、力争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篇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以整治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开展有害病媒生物防制、开展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力争在创建文明城市、提高群众健康意识、促进良好卫生行为形成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二、目标任务

大力加强我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巩固省级文明城区成果,建立健全工作运行、目标责任考核、检查评比和典型经验交流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到2012年底,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一)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二)城区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率达92%以上。

(三)城区未达到管理规范标准的农贸市场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一半。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70%。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区创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94个。

(五)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要求之内。

(六)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三、行动内容

按照整体部署、突出重点、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的总体要求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一)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活动

1、重点清理影响城区环境卫生的死角,集中清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公路沿线及周边环境,保持区容和社区卫生整洁美观。在农村,重点清除各类积存垃圾,疏通沟渠,清理坑塘,搞好室内外卫生,力争做到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和村容村貌整洁,有效改善村容村貌。(牵头单位:区爱卫办、各乡镇(街道),配合单位:区建设局、环保局、城市管理执法局)

2、全力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社区)创建工作,将我区建设成生态系统健康协调,生态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优美舒适,生态文化文明祥和,生态支撑健全有力,基础设施齐全便利,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区。通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各乡镇)

3、组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动日溪片区,寿山、宦溪片区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各乡镇)

(二)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

1、进一步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区污水处理与垃圾综合处理工作,保障城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城区综合管理水平和市政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逐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实现城市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牵头单位:区建设局、城市管理执法局、各乡镇(街道),配合单位:区环保局、园林局)

2、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建立村庄清扫保洁机制,逐步将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向乡村延伸覆盖,进一步推进农村垃圾统筹清理、收集和处理工作。(牵头单位:区建设局、各乡镇,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三)突出整治农贸市场

强化15家农贸市场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公厕卫生管理、摊位分区规范设置和消杀除害,减少露天集市和地面摆摊市场,逐步提升城区农贸市场规范化水平。促进农村乡镇农贸市场整洁有序,有效解决影响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牵头单位:区贸发局、各镇街,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四)做好重点场所、行业、公路和内河航道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1、加强学校、车站、城中村、施工工地、流动人口及农民工聚集地、乡镇与集市、畜禽养殖场(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卫生院以及旅游景区(点)环境卫生的管理。(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学校>、交通局<车站>、农林水局<畜禽养殖>、卫生局<卫生院>、旅游局<旅游景点>、各乡镇(街道)<按属地管理全面抓落实>)

2、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餐饮业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对流动摊点食品安全的整治,按省食安办《关于进一步明确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的通知》(食安办〔〕16号)有关要求,落实监管任务。(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各乡镇,配合单位:区卫生局)

3、强化公路和内河航道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建设局<内河>,区园林局<区域内属我区管辖的内河及市政道路>,各乡镇(街道)<公路两侧、所辖内河>)

(五)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监管。

切实做好消毒设备等卫生设施的配备和规范使用,妥善解决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各乡镇,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卫生局、发改局)

(六)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1、落实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措施。落实环境整治、药物杀灭的综合防制措施,积极做好巩固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达标成果工作。全力推进灭鼠各项工作的落实。

2、加强病媒生物防制设施建设。加强农贸市场、餐饮店、单位食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等重点单位防鼠、防蝇设施建设,落实防鼠、防蝇措施。

3、规范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由区疾控中心负责对病媒生物种类及密度监测和病媒生物防制效果监测工作进行指导,每月汇总监测结果;各相关部门、单位、街道、社区积极配合。

4、统一开展病媒生物药物杀灭行动。按照方案要求,采用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开展城区集中药物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工作。全区每年开展外环境统一投药灭鼠消杀2次,灭蚊蝇消杀6次,下水道灭蟑螂消杀4次。室内灭蚊烟薰2次,灭鼠投药2次,有效控制四害密度。

5、建立病媒生物防制效果与危害监测评估体系。各部门、单位做好病媒生物防制的自查工作,确保各项防灭措施落实到位;区爱卫办每月组织监督检查,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不落实或不到位的要限期整改。建立病媒生物防制效果和危害监测评估体系,及时做好防制效果的评价和媒介传播疾病的预警与处置。加强重点单位和重点场所的病媒生物防制。涉及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农贸市场、饭店、宾馆、饮食店、副食店、食品加工厂、屠宰场、粮库等)、窗口单位(医院等)、食品加工间和原料及废料存放处、室内外生活垃圾存放容器、公共厕所、下水道、死水塘、污水沟、大中型水体、废品存放处、建筑工地、公园及绿地、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是病媒物防制的重点单位、重要场所,由本单位负责杀、灭工作。(牵头单位:区爱卫办、各乡镇(街道)

(七)大力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

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进一步建设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年我区已完成农村改厕300户,年计划完成农村改厕300户,2012年计划完成农村改厕300户。截止至年底全区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93%,至2012年我区无害化户厕普及率均达到95%以上,户厕建设全部按照GB7959-87粪便无害化标准执行。(牵头单位:区爱卫办、农林水局、建设局、各乡镇)

(八)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传递健康信息,弘扬健康文化,使群众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牵头单位:区卫生局、各乡镇)

四、实施步骤

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开展三年(-2012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

各级政府为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面部署。根据任务分解,制定本地的具体实施计划,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同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调动群众开展整洁行动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整洁行动氛围。

(二)集中专项整治阶段

各乡镇(街道)按照任务分解和进度计划,全面对照指标、任务和整治市容,摸清本底、抓住重点、落实任务,跟踪主要指标进展。要认真开展自查,对于薄弱环节要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对整洁行动进展和成果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保证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取得实效,确保2012年达到各项指标。

(三)巩固提高、评估阶段

在原有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着力完善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整洁行动回头看,克服薄弱环节,巩固提升整治工作成效,并做好总结迎接省和全国爱卫会的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方针,逐级建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细化任务,狠抓落实。

(二)强化机制,部门合作。各乡镇(街道)爱卫会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坚持统一领导、部门合作、联合行动的机制,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严格执法与有序督导紧密结合起来,制订年度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定期督查,建立规范的资料收集、信息统计、数据汇总和经验总结等工作机制;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扎实推进。

(三)宣传动员,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以多种形式广泛动员,深入宣传,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全社会积极参与整洁行动。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在电视、电台、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上开设专栏和专题,采取与市民互动等形式,宣传和曝光环境整治中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引导群众关注环境、参与整治。

(四)加大投入,经费落实。除四害、改厕工作除了有周密的工作计划,还需有开展工作的经费保障。在经费的筹措方面,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和各级财政、单位、个人“三个一点”的办法,确保经费落实,做到专款专用。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篇10

环境卫生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起码标志和直接反映。根据*市政府长政发〔*〕65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为了进一步突出解决当前我县“垃圾围城、垃圾围乡(镇)、垃圾围村、垃圾围企、垃圾围校、垃圾围游、垃圾围路、垃圾围水”等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有效改善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全县城乡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现就整治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确定的实施“双五”战略、主攻“五大”目标总体工作思路,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为目标,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集中一个月时间,彻底解决全县城乡存在的“垃圾围城、垃圾围乡(镇)、垃圾围村、垃圾围企、垃圾围校、垃圾围游、垃圾围路、垃圾围水”等脏、乱、差问题,净化全县人民的工作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加快建立全县城乡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了加强对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成立*县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工作指挥部。

*

工作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长效管理”的原则,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具体负责这次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

各部门、各企业和条管单位必须服从当地政府的统一管理和领导,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区领导的工作,确保集中整治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建立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整治任务

(一)县、乡、村公路两侧积存垃圾、乱停乱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项工作。

(二)县城区街道、巷道、公园、绿带、居民区积存垃圾、乱停乱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排污水、卫生死角等项工作。

(三)县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等项工作。

(四)乡(镇)、村街道和住户门前、院内积存垃圾、乱停乱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泼污水、卫生死角等项工作。

(五)乡(镇)、村家畜家禽无圈养笼养、临街住户残墙断壁等项工作。

(六)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垃圾处理场,大的行政村以自然庄、村民小组设置若干个垃圾点,配置卫生处置设施。

(七)县、乡、村、工矿企业门前院内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设摊点、乱建棚屋、卫生死角等项工作。

(八)中小学校、旅游景区、水域面积四周环境卫生清理及保洁达标。

五、整治标准

(一)县城、乡(镇)、村庄、企业、学校、旅游景区、水域区内部及周围无垃圾积存,无纸屑及有色垃圾(塑料袋)和其他固体废弃物明显暴露。

(二)巷道、各类公路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侧无垃圾杂物。

(三)农村居民院内和临街无杂物乱放,无堆积粪肥。

(四)城镇、村庄及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站和处置站。

(五)工矿企业的工业废物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排放。

(六)县城区的环境卫生要符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长效管理机制

明确县、乡、村(企业)环境卫生三级管理责任人

县直各单位、各职能部门、乡(镇)、村(企业)主要领导是城乡环境卫生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加强本地、本部门环境卫生管理,解决好“垃圾围城、垃圾围乡(镇)、垃圾围村、垃圾围企、垃圾围校、垃圾围游、垃圾围路、垃圾围水”等脏乱差及其他环境卫生问题。

组建专职的环卫管理队伍

1、行政村设专门的卫生清扫队伍和卫生保洁员。所聘人员由各村自定,500口人以下配备1名保洁员、501-1000口人配备2名保洁员、1001-1500口人配备3名保洁员、1501-2000口人以上配备4名保洁员、2000口人以上配备5名保洁员。具体负责本村庄公共范围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和监督,负责村乡(镇)、村村之间公路路面和公路两侧生活垃圾、有色垃圾等的清捡保洁和监督工作。

2、乡(镇)、村设环境卫生巡查队。具体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卫生进行督促检查,对卫生保洁人员的工作进行责任考核,根据其工作情况核发工资。

3、县政府成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设在建设局。具体负责县城的环境卫生工作;负责对乡(镇)、村、企业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管理;负责监督管理公路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省道及市县连接线、县县连接线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要求每2-3公里确定一名保洁员,确保道路及两侧500米范围内无纸屑、无有色垃圾、无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省道长李线、甘林线由公路段确定和落实保洁员工资待遇;县道壶花线、古石线、张河线、成小线、平辛线、平龙线由交通局确定清扫保洁工作任务,落实保洁员工资待遇。

4、企业要设专职保洁员。负责厂区内及墙外2公里范围内的清扫保洁工作。

5、中小学校、旅游景区、水域面积区域内的保洁员由管理单位内部确定,落实责任。

(三)明确卫生保洁员的工资待遇

要落实保洁员工资待遇。农村保洁员工资,由县、乡、村三级配套解决。企业保洁员工资由企业负担。企业墙外与村两公里以内的卫生保洁工作,可以委托村保洁员负责,工资由企业负担,此项工作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与企业主管部门协调解决。中小学校、旅游景区、水域面积区域保洁员工资由单位内部解决。

(四)配备相应的环卫设施城、镇、村及企业都要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站和处置点,由专人负责清运,做到定时收集,集中处置。

(五)强化责任落实

县、乡、村(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和职责,真正形成村(企)基层保洁员、乡(镇)环卫巡查队、县级环卫管理机构三级职责体系,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城乡环境卫生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七、方法步骤

本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为期一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发动阶段(5月24日-5月3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集中整治工作。各级、部门、各单位也要逐级进行动员,明确目标任务,迅速掀起集中整治活动高潮。

第二阶段:集中清理阶段(5月31日-6月14日)。县、乡、村(企业)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和标准,集中清理积存垃圾,彻底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围乡(镇)、垃圾围村、垃圾围企、垃圾围校、垃圾围游、垃圾围路、垃圾围水”等脏乱差及其他环境卫生问题。

第三阶段:建章立制阶段(6月15日-6月20日)。县、乡、村(企业)要进一步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加快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体系。城建局要制定城容环境卫生管理、建筑垃圾管理、城容环境卫生督查、环卫设施管理、县城道路清扫保洁等制度;乡(镇)要制定环境卫生巡查员管理、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乡(镇)生活、建筑、农作物垃圾管理等制度;村(企业)要制定清扫保洁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主管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制定行业环境卫生整治与保洁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真正使我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6月21日-6月24日)。县检查组对全县集中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对督导检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在集中整治工作中成绩突出、措施得力、工作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对在集中整治工作中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未能如期完成任务,影响全县集中整治工作的单位和主管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并按照有关规定逐级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工作措施

(一)建立机构

1、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都要成立以“一把手”为总指挥的集中整治指挥部,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全面实施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并于6月3日前将组织机构及工作方案书面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

2、各级各单位领导要高度认识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自逼加压,真抓实干,负责搞好所辖区域,环境卫生的指导、支持、服务和综合协调工作,要严格按照《*市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标准》,认真负责,落实到人,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职责

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在规定时间内,集中解决本辖区内“垃圾围城、垃圾围乡(镇)、垃圾围村、垃圾围企、垃圾围校、垃圾围游、垃圾围路、垃圾围水”的问题,尽快清理积存垃圾,同时做好其它方面的环境卫生工作。各相关企业在做好本区域范围内积存垃圾清理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工业废弃物进行排放和处置,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齐抓共管

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各部门都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确保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效.

1.城建局和青羊镇负责县主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

2、交警队要强化管理,全天执勤巡逻,及时制止车辆乱停乱放、违章行使等现象;

3、*局要严厉打击破坏卫生设施、损害城容乡貌的人和事。

4、城管部门要加强执勤巡逻,取缔马路市场和游商游贩,制止乱贴乱画和各种不文明、不卫生行为;

5、工商局负责统一规范个体工商户的名称、字号、标志等标牌和标识的设置及环境卫生状况;

6、卫生局负责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行业卫生;

7、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在负责本单位办公区、家属区环境卫生的同时,要强化监管下属单位的环境卫生整治与保洁工作,重点是工商、经贸、二轻、中小企业、商业、县社、粮食、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下属单位。

(四)强化监管

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环境卫生监管体系,逐级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集中整治情况进行反馈。乡(镇)集中整治工作机构要在集中整治期间的每周五向县级指挥部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严肃进行责任追究。县指挥部办公室要在每周一,通过新闻媒体对全县集中整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爱卫办、建设管理部门、卫生部门、环保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协调。

(五)广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