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业文化描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1:48

公司企业文化描述篇1

关键词:资源配置公司战略描述与度量

公司价值来自于公司战略。公司战略是基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结合公司所处环境的机会和挑战,探寻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并最终帮助公司获取持续盈利能力的方式。然而,公司战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战略的描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指标和标准。如何将抽象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描述因素和相应的度量指标是进一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

如何度量公司战略?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CraigGalbrath和DanSchendel(1983)基于pimS(profitimpactofmarketStrategy)市场战略绩效数据库描述战略的指标,对公司市场竞争战略要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了各种战略类型在资源和资源配置上表现出了独特的特征,战略类型与战略资源及其配置之间存在匹配关系。根据其研究成果,可以初步判定战略可以通过某种表现形式来描述并度量。由于公司战略具体表现为某种资源配置模式,即战略与某种资源配置或资源配置组合之间存在匹配关系,为实现对公司战略的准确描述与度量,我们可以从资源配置的视角来描述和度量公司战略,从而能够将抽象的战略选择转化为具体的资源配置模式。

公司战略是公司层面战略与各业务单元战略的统一体,如果要刻画战略,必须将公司层面战略与业务单元层面战略结合起来,在分析公司层面战略所需资源条件的基础上,考察特定公司层面战略下业务单元层面战略所需的资源禀赋。因此,本文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公司战略的资源配置视角描述与度量。

一、公司层面战略选择的资源配置描述与度量

公司层面战略(Corporate-levelstrategy),即业务领域战略,是公司总部站在公司整体的高度对公司业务单元的选择以及在各个业务单元的资源配置决策。因此,公司层面战略关注的是公司总体目标、活动范围以及如何增加公司各部门的价值,即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专业化和多元化、产权一体化和契约一体化。从公司层面战略的内涵可以挖掘出公司层面战略的本质和核心,即挖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并通过有效的协同管理实现各业务领域或业务领域集群的价值最大化。公司层面战略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公司对自身在各个业务领域竞争优势的准确定位,以及对各个业务领域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因此公司层面战略的基础在于各业务领域相对其他业务领域而言的盈利状况,公司在各个业务领域资源配置比例,以及公司在各个业务领域的资金配置效率。

本文将公司层面战略分解为以下部分:公司涉足的业务领域的选择、各业务领域的相关性程度、公司在价值链上一体化程度。

(一)公司涉足的业务领域与业务结构

公司涉足的业务领域可以是单一领域也可以是多个领域。公司选择涉足何种领域,首先要确定公司是否具备在该领域中参与竞争的最低资源条件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的最低能力,如果不具备,则公司不具备该行业的准入条件。如果要进入多个行业,则需要具备各个行业的资源能力,或者具备各个行业共享的核心资源和能力。而对于每个行业要求的最低资源和能力,则依行业而定。对于采用多元化战略的公司,其不同业务单元在价值链上所表现出的价值创造能力就是公司在行业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对于制造业公司,其核心资源和能力是高端生产技术、高效的生产效率、产品的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和高效的营销能力;而对于商品零售业,成本控制能力则是其重要的能力;对于生物制药行业,其技术创新能力是其参与行业竞争的重要资源。因此,处于不同行业公司,其在行业竞争中所需的关键战略资源有一定的差别,分析公司在价值链上的资源要素,需首先明确公司业务领域选择。

(二)各业务领域间的相关性

对于选择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其业务领域间的关联性对其战略绩效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公司资源和能力的稀缺性,同时参与不同行业竞争所需的关键资源要素也有所差异,因此,公司很难同时具备在各个行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各业务领域与公司核心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是影响多元化战略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核心能力是公司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基础,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创造出差异化价值,进而提高公司的长期盈利水平。

(三)公司价值链的一体化程度

当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自营成本时,公司可能选择延伸其价值链,进入到供货商或分销市场,以降低其经营成本,提高其经营绩效。对于一体化战略的选择,公司必须具备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经济实力,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价值链的上游或下游市场。

因此,对于公司层面战略,可从该层面战略所含括的内容来划分维度,即公司主营业务涉足领域、业务领域之间的相关性、公司价值链一体化程度。对于这三个维度,分别可以用专业化比率、相关收入比率、一体化收入比率来度量,其中,专业化比率、相关收入比率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产品或服务的核心能力共享性,一体化收入比率反映了公司一体化所创造价值比例。各指标的定义和解释如表1。

二、业务单元竞争战略的资源配置描述与度量

业务单位是指拥有单独的任务、目标和特定的市场重点,并可以单独制定计划而不与其他业务发生牵连的公司中的一个单位。业务单元层面战略即在特定的战略业务单元市场中开展竞争的策略和规划。

业务单元层面战略的核心问题是能否在该业务领域具备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以及如何获得或创造可持续性竞争优势。这既是业务层次战略制定的关注点,也是实现价值创造的核心问题。一般性竞争战略是公司通过向客户提供客户需要的、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或更有效的)产品或服务——并且提品或服务又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价值链是公司价值创造的源泉。借鉴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划分价值创造环节,可将公司价值链的价值创造环节分为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生产经营、物流、市场营销和产品服务定义为与价值创造直接相关的主要活动,而财务、人力资本与研发定义为支持价值创造的辅助活动。公司在价值链中各价值创造环节的资源配置能够反映出公司战略在某一环节或几个环节的突出表现,即能够反映出业务单元战略的竞争优势在价值链上的体现。

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资源配置特征能够反映出业务单元战略定位。因此,本文从采购与供应能力、生产能力与产品实力、市场营销能力、财务能力、人力资源实力、技术开发实力六个维度来描述公司价值链中价值创造能力,并分别探寻这六个维度的资源配置指标见表2。

一是采购与供应能力。采购和供应环节是产品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该维度的能力取决于公司在供应商市场的谈判能力。对于该价值链环节的度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展开分析,一是从上游市场结构以及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来分析,二是从公司垂直一体化程度来判断。二是生产能力与产品实力。它取决于公司生产效率与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与控制,同时也取决于公司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三是市场营销能力。取决于公司广告的投入、营销费用的比例、对营销业务员的培训等因素。四是财务能力。财务能力是公司战略制定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公司财务稳定性和企业外援融资能力,包括了公司的整体偿债能力、短期资产的流动性,以及股东价值创造能力,企业的财务能力是企业实施扩张性战略的财务基础。五是人力资源实力。人力资源实力是战略定位与战略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资源要素,反映了人力资本的战略定位与战略执行的能力。人力资源实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本的财务资源配置方式,即企业的薪酬模式、股权激励模式、员工培训、保险和其它福利性投入。六是技术开发实力。技术开发实力是公司获得产品或服务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公司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评价公司的技术开发实力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来进行,在投入方面,研究投入占营业收入之比可以判断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在产出方面,专利产品的数量、产品线的宽度、产品更新频率等要素能够反映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三、资源配置视角的公司战略描述与度量

根据上述分析,战略资源的配置在公司层面战略体现在业务领域的选择上,是实施多元化资源配置还是专业化资源配置,是实施一体化资源配置还是非一体化资源配置,是实施相关多元化还是非相关多元化,这主要体现了业务领域选择战略,可以从表1相应的业务领域资源配置描述维度和每一维度对应的指标来进行描述。而对于各公司业务单元,其竞争性战略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各业务单元价值链中各价值创造环节上,包括了业务经营中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可以从表2相应的业务单元资源配置描述维度和各维度对应的指标来进行描述。因此,本文通过对公司所涉业务领域的特征,以及公司在价值链中各环节的资源配置特征来描述公司战略选择。基于上述描述,本文将公司战略的描述和度量归纳为如图1:

参考文献:

[1]CraigGalbrath,DanSchendel.anempiricalanalysisofStrategictypes.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3(4):153—173

[2]罗蔓,蒋翔,张丽君.试用系统方法构建企业战略评价指标.理论探索,2007(9):267—268

[3]余来文,孟鹰.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机制.经济与管理,2006(6):52—55

[4]张蕊.企业战略目标的指标体系转换.管理世界,2005(8):158—159

公司企业文化描述篇2

姓名:张某某身高:178cm性别:女就业时间:2010/7/22民族:汉族学历:高中出生年月:1988-01-01所学专业:高中籍贯:广东现居住地:广东佛山婚姻状况:未婚手机:139*********身份证:3302*********e-mail:性格开朗,诚实正直,谦和自信,乐于进取、乐于奉献。善于处于人际关系;勤奋好学,积极上进,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踏实,认真细致,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具有极佳的团队合作精神。熟悉各种办公自动化等操作软件,系统掌握文秘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文秘实际操作能力、较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望工作性质:全职期望工作地点:广东省期望工作行业:不限期望工作职位:文员、客服期望工作待遇:面议到岗时间:面谈【顺德*********公司】职位名称:广告助理公司行业:陶瓷·建材公司性质:民营企业公司规模:1000人以上公司描述: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是生产“***箭牌”高品质卫浴、瓷砖及配套产品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科技企业,主要生产aRRow箭牌陶瓷卫生洁具、压克力浴缸、冲浪缸、淋浴房、蒸汽房、实木浴室柜、pVC浴室柜、全铜质镀铬龙头、不锈钢盆及五金挂件等卫生间全配套产品,以及瓷质饰釉砖、抛光砖、釉面砖、瓷片、外墙砖、广场砖等系列产品。工作描述:主要负责广告报销。【东莞*********公司】职位名称:质检公司行业:电子·微电子公司性质:外资企业公司规模:1000人以上公司描述:东莞爱铭数码电子有限公司,是韩国爱铭株式会社在东莞市投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工作描述:担任质检,主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测,产品是否完好,合格等职位。【湖南*********公司】职位名称:收银员公司行业:旅游·酒店·餐饮公司性质:私营企业公司规模:500-999人公司描述: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面包、西点、生日蛋糕等烘焙产品,兼营水吧、中西式快餐产品的综合性食品生产、销售、服务企业。工作描述:主要担任收银员,主要负责收银及领班,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

公司企业文化描述篇3

[关键词]复杂性敌意性战略变化速度幅度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与企业战略变化关系是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到了很多有益的结论。但也应认识到,企业战略变化的现象植根于所处的具体情境之中,如果仅关注理论文献和统计数据,可能使研究者忽略对战略变化的过程及其细节的关注,而其中可能承载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内容。为了研究这种“难于从所处情境中分离出来的现象”,有必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便对企业战略变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本文以万科公司为例,研究其在特定外部环境下的战略变化行为。

二、理论框架

1.环境维度

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环境维度,进而组合构建研究框架。本文采用复杂性+敌意性的分析框架。这种框架将环境的不确定性分解为复杂程度与敌意程度两个维度。其中“复杂性”指的是环境因素与问题的增长与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可预测性。而“敌意性”可以描述为竞争性环境对公司的不利影响,或“竞争的不同方面、活跃性、剧烈程度,以及公司主导产业的升降变化对公司的威胁程度”。

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司的问卷调研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我们发现,环境复杂性由行为复杂性、顾客复杂性和互动复杂性三个因子构成,环境敌意性则由竞争敌意性和非竞争敌意性两个因子构成。其中,“行为复杂性”主要描述竞争者、利益相关者、法规、技术、行业等方面行为的难于预测性;“顾客复杂性”主要描述顾客基本情况及其在产品/品牌特征、价格/质量、信用/担保等方面偏好的差异性;“互动复杂性”主要描述竞争者及外部交流对象数量和企业与之互动行为的多寡;“竞争敌意性”主要描述由竞争者行为、竞争强度与市场营销等因素带来的敌意性;“非竞争敌意性”主要描述来自非竞争者的敌意性,如顾客、法规等。

2.企业战略变化

本文从速度和幅度两个方面考察企业战略变化。最近的研究越来越强调速度作为战略性武器及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作用,加快学习、创新与运作的速度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要求,因此,战略变化速度日益受到关注。幅度是战略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绩效具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必须重视战略变化幅度的研究。

通过类似的分析发现,战略变化速度由调整速度和响应速度两个因子构成,战略变化幅度则由调整幅度、一体化幅度、影响幅度和多角化幅度等四个因子构成。其中,“调整速度”和“调整幅度”主要描述战略性组织变化的速度与幅度;“响应速度”主要描述制定与实施战略决策的速度;“一体化幅度”和“多角化幅度”主要描述企业进入其上/下游产业和进行多角化经营的幅度;“影响幅度”则主要描述变化的实施及其影响程度。

三、案例研究的背景

1.研究样本的选取

国内的房地产行业提供了合适的研究情境。该行业在市场经济中运行,受到政策管制影响非常明显,还是一个高度集成且比较零散的行业。

万科公司则是一个适宜的研究对象。首先,该公司是一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以商品住宅作为惟一主业的企业。其次,该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便于获取公开资料与数据。在其公开报告中,该公司还通过公开信等形式对战略问题的看法,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线索。

2.房地产行业面临的环境复杂性

(1)行为复杂性

构成该行业外部环境的主体复杂,包括管制者、顾客、竞争者、利益相关者等。其中管制者又可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级,每一级中又包括不同的管制主体。房地产开发涉及的环节众多,而其业务又是高度分包的,所以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数目较其他行业更多。

因为管制影响着战略资源和消费者行为,在该行业外部环境中最为重要。但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此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使得调控的过程既表现为政府与开发企业的博弈,又表现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加大了预测法规变化的难度。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出现了某种分化,其行为取向并不一致,加大了预测利益相关者行为的难度。对该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的争论从未停止,行业变化趋势并不明朗。技术变化与竞争者行为相对容易预测,但它们的影响并不重要。

(2)顾客复杂性

从购买目的上考察,有使用和投资之分。不同类型的顾客,在收入、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情况。房地产商品地域性很强,不同区域的顾客偏好并不一致,在同一地域,购房者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习俗等因素也使其对品牌、地段、户型、朝向、物业管理、小区配套、价格、质量、付款方式等方面的偏好有所不同。

(3)互动复杂性

该行业并不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近年来,随着境外企业的进入和国内企业在多角化经营中选中该行业,竞争者数量有所增加。行业内企业重视对外交流,很多房地产企业都与有关的外部机构及其人员保持着密切联系。

3.房地产行业面临的环境敌意性

(1)非竞争敌意性

如前所述,管制方面的因素是房地产行业外部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幅度推出了一些新的管制措施。从中央政府的态度上看,经历了从支持、鼓励到警惕、控制乃至限制的变化。从中央政府的重视程度上看,对行业的调控从具体行业层面提高到经济运行的层面,更在2005年上升到政治层面。从调控对象上看,包括各主要利益主体。从涉及到的环节上看,涵盖了各个主要业务环节。从执行力度上看,地方政府在博弈中的地位受到削弱。因此,有理由认为,房地产企业正面临着比较全面、严格且正在加强的外部管制。社会公众对于近年来的房价上升并不满意,加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现象,造成房地产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和公共关系并不理想。加大了来自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的敌意性。技术变化对房地产企业的不利影响不大,但这方面的情况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益处很有限。

(2)竞争敌意性

行业内的竞争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向,在缺乏更为有效的竞争手段时,企业倾向于加大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这种情况也增强了行业内的竞争强度。但市场上并没有出现价格竞争等较为激烈的竞争态势。这一方面与房地产商品的独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近年来行业高速发展,市场需求旺盛有关。

四、万科公司感知的环境特性与战略变化

1.万科公司对所处外部环境的认识

从该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看,对环境复杂性的论述并不多,该公司对环境特性的独特感知,主要从敌意性的维度展开。

该公司认为环境的非竞争敌意性总的来看并不强,但其程度正在提高之中。该公司在其2001年年报中宣称“住宅市场呈现出良好走势”,在2002年年报中承认,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同时展望,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2003年,在继续认为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仍然认为行业前景看好。2004年,面临持续收紧的土地、金融政策,该公司认为当年十月底的加息对投资性购房有较大抑制,对自购住宅影响有限,因此,将“有利于市场长期健康成长”,同时预计,资金压力将为行业整合提供机会。基于上述认识,通过2004年年报传达出“未来十年,商品住宅仍是中国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行业之一”的信息,认为“行业规范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运行环境将更加有利于规范透明、稳健运作、专注经营的企业成长”。这意味着该公司对环境的认识从有利于全行业发展转而认为有利于行业中的部分企业。但同年底,该公司认为,“房地产行业正在进入转折期,经营环境即将发生重大深远的变化”。在2005年年报中,该公司虽然仍相信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有利于优秀企业获得更大发展机会,但对房价快速上涨表示忧虑,从其对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的表述中可见,该公司相信未来的环境敌意性将进一步增强。在其2005年半年报中,该公司一方面继续表示“调控有利于行业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却“要求各地公司在制定应对策略时,应考虑到行业可能面临的最不利局面,确保即使这种局面出现,公司仍能保证经营安全”。当然,这种认识上的调整尚不足以动摇该公司对外部环境敌意性的总体判断,该公司在2006年半年报中仍然认为宏观调控持续深入为公司快速增长提供了机遇。

2.万科公司的战略变化

万科公司近年来发生的主要战略变化如表1所示,这些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表万科公司近年来的主要战略变化

(1)变化过程:渐进式变革

该公司在2004年的公开报告中表示,将追求“有质量的增长”、“效益型增长”,并“坚持稳健的财务策略与效益型增长模式”。该公司近年来推动的变革也具有持续稳定的特征。

在变化速度方面,从该公司的公开材料中很难收集关于响应速度的信息。该公司高层管理团队比较稳定,也没有发生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政策的频繁变化。

在变化幅度方面,自从该公司成为专业的城市住宅开发商以来,并没有进行一体化或者多角化方面的努力。从涉及组织变化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对组织架构的修订、对组织管理效率的提升,而并没有进行诸如组织结构重组、人力资源政策重大变化等激进变革。因此,调整幅度和影响幅度总体上都是比较小的。

(2)变化内容:关注资源与客户

公司企业文化描述篇4

关键词:上市民营企业;政治关联;企业绩效;制度背景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732085

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对还经济存在着较强干预,企业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却关注于通过政治关联来获取收益,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将会面临很严重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在我国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上市民营企业最终控制人政治关联会如何影响企业绩效。

1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研究政府背景会涉及到寻租,寻租指的是通过非生产性的活动获得资源的能力,为提高巩固垄断地位,努力获取垄断利润为寻求权利掌握者的庇护。本文基于寻租理论、沃纳菲尔特资源基础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展开分析,拟通过研究我国上市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寻租,政治关联资源差异和制度环境,进一步分析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以下为本文建立的主要理论模型及提出的假设:

H1:我国上市民营企业最终控制人整体的政治关联与其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H2:我国上市民营企业最终控制人地方政府政治关联对上市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要远大于中央政府对上市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

H3:制度环境越弱地区的上市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公司绩效效应”越显著。

H3a:市场化程度越低,最终控制人政治关联的公司绩效效应越显著。

H3b:政府干预越严重,最终控制人政治关联的公司绩效效应越显著。

H3c:法制水平越低,政治关联的公司绩效效应越显著。

2研究设计

本文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08~2012年5a上市民营公司为样本,通过检索国泰君安数据库、新浪财经和wind数据库来确定公司最终控制人及其具体情况。本文对样本的筛选过程具体如下:在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比较成熟;剔除了最终控制人不明确的公司;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由于不同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准则不同,所以此类公司的数据不具有可参考性;剔除了被特殊处理的公司,如St、*St上市公司。被特殊处理的企业大多是连续亏损的企业,不能反映所研究企业的真实情况。经过上述步骤的筛选,最终本文共得到944个样本数据。

2.2模型设定

2.2.1政治关联影响模型

我们考虑整体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抛开上市民营公司的政治背景,并且不论背景所属中央政府亦或地方政府。

模型1

2.2.2地方政府背景与中央政府背景分组影响模型

通过虚拟变量来检测何种背景下的企业绩效更大,是具有中央政府背景还是具有地方政府背景?该模型中我们剔除了具有两个背景的企业,以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同时加入了CF―Y1和CF―Y2两个变量,分别代表具有地方政府背景和具有中央政府背景。

2.2.3制度环境影响模型

为了进一步证明外部因素对企业政治关联的影响,本文在考察制度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时,加入了市场化指数、政府干预程度和法制环境3个调节变量。

模型5

3上市民营企业最终控制人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本文主要首先对样本上市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情况、全样本因变量与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实证检验假设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本文的实证结果。

3.1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3.1.1最终控制人的政治关联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上市民营公司最终控制人的政治关联情况进行了分类,主要从政治类型、年度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3。

从表3可知:参考5年内的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将占总数的40%,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再整理,可得知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上市民营企业是中央政府背景的2倍。

3.1.2全样本因变量与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4中可看出,样本数据中的上市民营企业各个数据波动较大。比较表中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高最低分别为73.18%、4.27%。可知第一大股东对上市民营公司的控制力较差,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公司存在不同的投资策略,根据不同的投资策略和目的导致上市民营公司第一大股东对企业缺乏控制力。

为了能找出具体导致上述差异存在的原因,我们将上市民营公司分成两组,一组是有政治关联的,一组则是没有政治关联的。我们将分别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下表5和表6所示。

3.1.3总体政治关联组样本因变量与自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无政治关联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结果如下表5:

3.1.4区分政治组样本因变量与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更好的研究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我们引入了控制变量,从表7和表8中,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关联企业所在地区的各项指数略高于与中央存在政府关联的企业。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在与地方政府又关联的背景下,所得的企业效率更好,但所得出的结论与之前的假设不符,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检验。

3.2简单相关系数检验

为使本文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我们对所得的样本数据进行了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具体结果如下表9。

3.3实证结果分析

3.3.1整体政治关联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表10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上市民营企业最终控制人的整体政治关联对企业存在正相关影响,经检测我们可知CF的系数为0.01,在5%的水平上显著,t值为2.198。我们可通过观察得知具有与没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与政府就有关联的企业绩效明显较高,我国的企业与政治关联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根据表10,可知所构建的模型拟合度较高,是因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企业成长的数据外,所有变量的数据都在5%水平上显著,上市民营公司最终控制人的整体政治关联对企业有正向影响。

3.3.2地方政治关联与中央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通过观察以上3个实证检验模型可知:

观察实证结果发现模型显著性很高,解释变量CF,CF-Y1,CF-Y2的回归系数都在10%的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所研究的解释变量对政治关联对上市民营企业绩效呈显著提升作用。

在表11中解释变量CF和CF-Y的偏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呈现显著为正。说明具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上市民营公司与具有中央政府背景的企业相比来说对企业更具有促进作用。

对比分析表12和表13。CF-Y1的系数为0.023,在1%的水平下显著,CF-Y2的系数为0.014,在10%的水平下显著。而且CF-Y1的系数是CF-Y2的2倍,说明上市民营企业最终控制人地方政府关联的背景要比具有中央政府的背景有优势。我们可通过验证得知上市民营公司如果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与地方政府建立多元化联系。

3.3.3制度环境对政治关联绩效效应的影响

通过实证检验可知道,上市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二者是存在正向相关性的,但为了更加全面的解释知道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节有针对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进行进一步实证研究,以期考虑到在制度差异下,我国上市民营企业最终控制人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模型(a)、(b)、(c)中的imaR、iGC、iLaw的系数为负,并且分别在5%、10%、1%的水平上显著,并且通过交叉相乘后,结果显著为正,这说明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上市民营企业提高企业绩效的途径是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建立政治关联。

4研究结论与局限

由于我国目前处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政府对上市民营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因此为了使上市民营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并且维护好自身利益,政府就必须为其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上市民营企业顺利实施企业各项经营决策,保证各项战略规划的实施。通过本文实证结果得出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上市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会明显的影响企业绩效,企业具备政治关联会给自身发展带来有利条件及资源,进而转化为企业绩效的提高。

我国上市民营企业不同类型的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差异性。

本文对中央政治关联企业与地方政治关联企业展开回归分析,有地方政府背景的比有中央政治背景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力大。而且地方政治关联系数要远大于中央政治关联系数。约为中央政治关联系数的2倍左右。

由此可见,若上市民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构建政治关联就变得十分必要。国家要加快各地区市场化建设速度,提升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推进经济市场向更积极的趋势发展。

本文也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上市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表述不够深入。本文对上市民营企业的上市途径研究不深入。上市民营企业最终控制人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是一个多变的过程,以后的研究可以实证研究这些动态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aggarwal,R.K.,meschke,F.,andwang,t.CorporatepoliticalContribution:investmentoragency[R].Universityofminnesota,2007.

[2]Bertrand,m.,F.Kramarz,a.Schoar,etal.politicians,FirmsandpoliticalBusinessCycle:evidencefromFrance[R].UniversityofChicago,2007.

[3]LaportaR,LopezS,Shleifera.Corporateownershiparoundtheworld[J].JournalofFinance,1999,54(2):471-518.

[4]LuoY.GuanxiandBusiness[m].Singapore:worldScientificpress,2000:79-105.

[5]niessena.,Ruenzi,S..politicalConnectednessandFirmperformance-evidencefromGermany[m].UniversityofCologneworkingpaper,2007.

[6]wong,S.H.w.”politicalConnectionsandFirmperformance.thecaseofHongkong”[J].JournalofeastasianStudies,2010(10):275-313.

[7]邓建平,曾勇.政治关联能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吗[J].中国工业经济,2009,2(251):98-108.

[8]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4):4-15.

[9]胡永平,张宗益.高管的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基于国有电力生产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06):128-137.

[10]罗党论,刘晓龙.政治关系、进入壁垒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05):97-106.

[11]李维安,邱艾超.民营企业治理转型、政治联系与公司绩效[J].管理科学,2010,(08):2-14.

公司企业文化描述篇5

大学创业准备计划书模板【1】一、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要有审美观和艺术性,最好是富有个性,以便给阅读者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计划摘要

它是浓缩了的创业计划书的精华,须简明,生动,引人入胜,以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评审计划并作出判断。其篇幅一般在1―2页。

三、公司介绍

其主要内容包括:拟创办的公司名称及性质,进入的行业,从事的业务服务,开业的时间及地点,经营理念(即企业文化或宗旨,也叫经营哲学)。

1、公司结构――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各部门的功能与责任。公司的股东名单(包括认股权,比例和特权);

2、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公司董事会成员,各位董事的背景资料;各部门的负责人,其能力,责任,经历和背景资料;

3、各部门的主要人员配置情况;公司现在及未来的人事需求,将要通过什么途径解决这些需求。公司团队的强势怎样;

4、公司的报酬体系和人事成本。行业分析的目的在于正确评价自己创业领域的基本特点,竞争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弄清自己的发展战略。

四、目标市场的选择及预测

基本要求:选准适用的经营市场,在严密,科学的市场调查基础上预测市场。

基本内容:

1、本企业进入的行业市场现状综述。

2、细分本行业产品市场,选择哪些足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细分市场面做目标市场本公司的目标顾客是谁。

3、本公司所选的各目标市场总容量分别为多少,各目标市场需求特点和发展走势如何影响其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4、从市场和行业两方面,辨别各目标市场上谁是自己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竞争者,他们的业务如何,其竞争的目标,策略怎样,其竞争的优劣势是什么,本企业的进入将会引起他们怎样的反应,这些反应会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

5、依据第3和第4,结合本企业资源条件,本企业将采取何种竞争策略,本企业能在各目标市场获得多少市场份额,各目标市场份额能否给企业带来所期望的利益,从而实现规划的战略目标。

五、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营销是企业经营中最富挑战性的环节。影响营销策略的主要因素有:消费者的特点;企业产品的特性;企业自身的状况;市场环境方面的因素。

大学创业准备计划书模板【2】第一部分:封面设计

封面页

把能表达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一幅颜色图像放在首页。但需留出足够的版面排列以下内容:

创业计划书

公司或店铺名称

公司或店铺性质

公司或店铺地址

邮编

公司负责人姓名

职务

电话

e-mail

公司主页

填写说明:

1、此文本仅是一个模板格式,且不是唯一的;

2、任何人/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补充完善;

3、斜体字主要是文字说明或解释,最终文本中不得出现这类内容。

第二部分:目录

目录

初步商业计划书后,注意确认目录页码同内容的一致性

概要

公司概述

产品与服务

市场分析

竞争分析

市场销售战略

财务分析

附录

第三部分:创业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概要

一个非常简练的计划及商业模型的摘要,介绍你的商业项目,作为这个商业计划的写作大纲,以引起投资人的青睐,字数一般500字左右。

二、公司概述

a、公司的宗旨

B、公司的名称、公司的结构

C、公司经营理念

指出公司的远景目标,在追求和实现我们的目标的同时,我们要报答那些关注我们发展的人士,客户,和公众。描述你们所追求的荣誉和目标。描述各有关团体和人事如何受益。

D、公司经营策略

在这里用最简洁的方式,描述你的产品/服务;你将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准备怎样解决这些困难;你是否是你们公司最合适的人选。

e、相对价值增值

说明你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什么新的价值。

F、公司设施

需要对计划中的公司设备详细加以描述。

我公司的生产设备及厂房主要集中于XXX

我们公司认为到X年X月止,为了达到XXX的产量和销售额,我们需要XXX。

回答为什么需要这笔钱。

建立开发/生产设备,并努力提高生产和研究能力以便满足日益提高的客户需求。通过大规模的促销攻势提高我公司产品/服务的销售量。

增加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销售/销售分公司/采用网上销售/直邮式的分类等。

录用新的员工以便支持在新的市场计划下可持续的发展。

提高研发能力,创造领导潮流的新型产品,提高竞争能力。

三、产品与服务

在这里用简洁的方式,描述你的产品/服务;注意不需要透露你的核心技术,主要介绍你的技术、产品的功能、应用领域、市场前景等

1、产品/服务a

2、产品/服务B

说明你的产品是如何向消费者提供价值的,以及你所提供的服务的方式有哪些。你的产品填补了那些急需补充的市场空白。可以在这里加上你的产品或服务的照片。

a、产品优势

B、技术描述

1、独有技术简介

2、技术发展环境

C、研究与开发

D、将来产品及服务

说明你的下一代产品,并同时说明为将来的消费者提供的更多的服务是什么。

e、服务与产品支持

四、市场分析

简要叙述你的公司处于什么样的行业、市场、专向补充区域。市场的特征是什么?你的分析与市场调查机构和投资分析有什么不同。分析是否有新生市场?你将如何发展这个新生市场。

如果你在新序软件市场开发C++或nt的平台工具,不要呼泛泛的讲一下是一个价值300亿的大市场。如果你正在制作在nt工作平台上的C++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你就应该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去年共销售了多少C++开发程序软件,有多少成长型的客户群,你的目标市场是什么?你的竞争对手分到了多少份额?是否有其他的市场/零售商/oeC厂商在销售你的产品。

a、市场描述

我们计划或正在XX行业竞争。这个市场的价值大约有XXX,我们相信,整个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将向着(环境导向型,小型化、高质量,价值导向型。。。)发展。

市场研究表明(引用源)到20XX年该市场将(发展/萎缩)到XXX。在这段时期里,预计我们力争的细分市场将(成长、萎缩、不发展)。改变这种情况的主要力量是(例如电脑降价,家电商业的蓬勃发展等原因)这个行业最大的发展将达到XXX。你的公司可能独一无二的将你的产品/服务和XXX公司/同级别的公司的现行业务合并。而当今的类似XX公司的正面临着逐步提高的劳动力或成本等困难。

B、目标市场

我们将目标市场定义为X,Y,Z。现在,这个市场由n个竞争者分享。

我们的产品拥有以下优势:高附加值,出色的表现,高品味,为客户量体裁衣,突出个性。

C、目标消费群

是什么因素促使人们购买你的产品?你的技术、产品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在何处?人们为什么选择你的产品/服务/公司?

D、销售战略

我们的市场营销部门计划可采用哪些不同的渠道销售我们的产品。

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些渠道是因为:

消费群特点

地理优势

季节变化引起的消费特点

资金的有效运用

可以利用市场上现有的产品的销售渠道

针对每一个分销渠道,确定一个五年期的目标销售量以及其他假设条件。为每一个渠道所做的假设可以是以下这些:

五、竞争分析

请说明你们根据产品、价格、市场份额、地区、营销方式、管理手段、特征以及财务力量划分的重要竞争者。

a、竞争描述

B、竞争战略/市场进入障碍

请在这里阐述进入这个细分市场的主要障碍及竞争对手模仿你的障碍。

六、营销略策及销售

a、营销计划

描述你所希望进行的业务是如何的。以及你所希望进入的细分市场。曾经使用的分销渠道、例如:零售、对商业机械的直接销售、oem以及电子媒介等等。还要描述你所希望达到的市场份额。

B、销售战略

描述你进行销售所采取的策略。包括如何促销产品;通过广告、邮件推销,电台广播或是电视广告等方式。

C、分销渠道及合作伙伴

D、定价战略

e、市场沟通

你的目的是加强、促进并支持你的产品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唯一的原则就是寻找一切可能的有利的途径进行沟通。

1、促销展出tradeShow

2、广告advertising

3、新闻pressReleases

4、大型会议或研讨会Conferences/Seminars

5、网络促销internetpromotion

6、捆绑促销promotionalBundles

7、媒体刊登tradeJournalarticles

8、邮件广告Directmail

七、财务分析

财务数据概要。财务分析是对投资机会进行评估的基础,它需要体现你对财务需求的最好预估。

1、收入预估表

利用销售量的预估和已产生的生产和运营的成本,准备至少三年的收入预估表。重点说明主要的几项风险,比如,导致销售锐减20%的风险,以及在当前的生产力情况下,为了达到曲线的增长,采取缩减的方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风险都将影响销售目标和赢利的最终实现。还要说明收益随之而变化的情况,收入状况是财务管理中可营利计划的一部分,它可以显示出新资金的潜在的投资可行性。我们建议前两年以月为单位统计,往后以季度统计。

2、资产负债表

对任何重大的事项,或不寻常的事项作出标注,比如流动资产/其他应付账款/到期的债务

3、现金流和盈亏平衡分析

这比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报表更为重要,在阶段性时间结点你将会有多少现钱,投资者很关心的问题。

第一年按月做一次统计,以后两年至少每季要做一次统计。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和数目的详细描述,决定追加投资的时间,对运营资本的微弱需求,说明现金是如何得到的。比如获得净资产,银行贷款,银行短期信用或者其它,说明那些项目需要偿还,如何偿还这笔钱。重要的是建立在现金的基础上,而不是加上利息的计算。

4、盈亏平衡图:

计算盈亏平衡点,准备盈亏平衡图显示何时将达到平衡点,以及出现后,将如何逐步的改变。

讨论平衡点是很容易还是很困难的达到,包括讨论与整个销售计划相关的平衡点处的销售量,毛利润的范围以及随之变化的价格。还有当投资短期销售项目减少后,平衡点将要下降。

八、附录

如有以下材料,请列出

a、公司背景及结构

B、团队人员简历

公司企业文化描述篇6

关键词:企业管理战略目标流程优化

一、流程优化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意义

流程是一组能给客户创造价值的相互关联的活动进程,能满足客户的价值实现,跨部门、跨岗位之间的工作协同和流转;流程管理是从流程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改变企业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等,使每一个流程可以从头到尾有责任部门、责任人、责任时限等,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达到缩短流程周期、节约运作成本的作用。

二、流程优化的主要步骤

(一)管理现状评估及战略目标明确

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的深入分析,通过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业务增长/市场份额、市场成熟度/协同度矩阵等战略分析工具的应用,对公司在今后的战略目标进行了澄清,明确了战略的目标,梳理支撑战略目标实现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内部管理支撑。只有通过流程优化来强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也需要结合内部流程来实现、提高。因此,流程优化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流程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组织架构与战略目标的匹配

组织建设是为了满足工作分工、流程协同运转的要求,是企业战略实现的实体结构,包括企业资源的结构安排及其相互关系,是企业管控模式下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各部门设置、层级结构、相互关系和权责安排等。项目根据经营现状评估及内部管理能力分析,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评估和重新设计。

根据企业战略部署安排,结合组织资源和能力以及内外部发展环境,提出组织架构优化思路,明确层级结构、相互关系和权责安排等,建立适合公司战略发展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经优化后,部门业务职能更加清晰,业务流程更加顺畅,之前的一些扯皮、内耗不见了,对于团队协同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高效的流程管理体系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产品和市场的特点以及行为习惯,对公司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价值链上影响公司业务运作效率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搭建起支撑公司业务和管理运作的高效流程管理体系。

1、建立流程地图

通过前期管理现状评估、战略梳理、组织现状评估等工作中,获得的对公司的战略规划、目标愿景、经营现状的了解,结合医药行业业务运作惯例,设计出流程体系目录,分析核心流程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根据业务逻辑关系,将相关流程串联起来,构成流程地图,表述整个企业主辅价值链的运作过程。

2、确定关键业务流程清单

对照流程体系目录,按照公司的实际业务逻辑,将流程划分为生产、营销、财务及其他职能四大模块,再结合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细分为生产、采购、储运、设备安全、营销、财务、人力资源、质量、研发、办公室、审计监察、信息资源几个分类,对应各部门的实际业务现状,罗列出各个分类中的业务流程合计188个,构成公司的流程清单。

3、规范流程编制和描述

编制规范的了流程描述,有利于流程体系的完善。公司确定了流程文档的模板和编写规范,要求在流程文档除包括流程图外还应包括相应的流程说明和流程描述。流程说明应包括该流程设立的目的、使用范围、输入与输出、关键控制点(成功因素)。流程描述是对流程图的关键环节进行详细的操作描述或控制要求说明,包括环节序号、环节名称、环节描述、设计表达/制度,时间要求,编制形成《流程手册》。

三、流程优化后的落地实施

信息化系统是流程自动化和固化的有效工具和必要手段,流程的高效运转离不开it技术的支持。流程通过it系统应用落地实施过程中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效益驱动、应用为先”的原则和“先易后难”的策略,制定系统建设策略和实施计划,将信息化规划分步实施。

四、基于流程管理的绩效管理优化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和年度经营计划紧密结合,并层层分解落实,要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公司级、部门级和岗位级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以目标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以部门为单位,按照财务、内部运营、客户和学习成长,分层分解绩效指标,通过寻找关键成功因素的方式寻找部门的关键业绩指标,形成全面的绩效文化,推动公司员工不断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公司企业文化描述篇7

[关键词]复杂性敌意性战略变化速度幅度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与企业战略变化关系是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到了很多有益的结论。但也应认识到,企业战略变化的现象植根于所处的具体情境之中,如果仅关注理论文献和统计数据,可能使研究者忽略对战略变化的过程及其细节的关注,而其中可能承载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内容。为了研究这种“难于从所处情境中分离出来的现象”,有必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便对企业战略变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本文以万科公司为例,研究其在特定外部环境下的战略变化行为。

二、理论框架

1.环境维度

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环境维度,进而组合构建研究框架。本文采用复杂性+敌意性的分析框架。这种框架将环境的不确定性分解为复杂程度与敌意程度两个维度。其中“复杂性”指的是环境因素与问题的增长与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可预测性。而“敌意性”可以描述为竞争性环境对公司的不利影响,或“竞争的不同方面、活跃性、剧烈程度,以及公司主导产业的升降变化对公司的威胁程度”。

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司的问卷调研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我们发现,环境复杂性由行为复杂性、顾客复杂性和互动复杂性三个因子构成,环境敌意性则由竞争敌意性和非竞争敌意性两个因子构成。其中,“行为复杂性”主要描述竞争者、利益相关者、法规、技术、行业等方面行为的难于预测性;“顾客复杂性”主要描述顾客基本情况及其在产品/品牌特征、价格/质量、信用/担保等方面偏好的差异性;“互动复杂性”主要描述竞争者及外部交流对象数量和企业与之互动行为的多寡;“竞争敌意性”主要描述由竞争者行为、竞争强度与市场营销等因素带来的敌意性;“非竞争敌意性”主要描述来自非竞争者的敌意性,如顾客、法规等。

2.企业战略变化

本文从速度和幅度两个方面考察企业战略变化。最近的研究越来越强调速度作为战略性武器及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作用,加快学习、创新与运作的速度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要求,因此,战略变化速度日益受到关注。幅度是战略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绩效具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必须重视战略变化幅度的研究。

通过类似的分析发现,战略变化速度由调整速度和响应速度两个因子构成,战略变化幅度则由调整幅度、一体化幅度、影响幅度和多角化幅度等四个因子构成。其中,“调整速度”和“调整幅度”主要描述战略性组织变化的速度与幅度;“响应速度”主要描述制定与实施战略决策的速度;“一体化幅度”和“多角化幅度”主要描述企业进入其上/下游产业和进行多角化经营的幅度;“影响幅度”则主要描述变化的实施及其影响程度。

三、案例研究的背景

1.研究样本的选取

国内的房地产行业提供了合适的研究情境。该行业在市场经济中运行,受到政策管制影响非常明显,还是一个高度集成且比较零散的行业。

万科公司则是一个适宜的研究对象。首先,该公司是一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以商品住宅作为惟一主业的企业。其次,该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便于获取公开资料与数据。在其公开报告中,该公司还通过公开信等形式对战略问题的看法,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线索。

2.房地产行业面临的环境复杂性

(1)行为复杂性

构成该行业外部环境的主体复杂,包括管制者、顾客、竞争者、利益相关者等。其中管制者又可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级,每一级中又包括不同的管制主体。房地产开发涉及的环节众多,而其业务又是高度分包的,所以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数目较其他行业更多。

因为管制影响着战略资源和消费者行为,在该行业外部环境中最为重要。但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此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使得调控的过程既表现为政府与开发企业的博弈,又表现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加大了预测法规变化的难度。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出现了某种分化,其行为取向并不一致,加大了预测利益相关者行为的难度。对该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的争论从未停止,行业变化趋势并不明朗。技术变化与竞争者行为相对容易预测,但它们的影响并不重要。

(2)顾客复杂性

从购买目的上考察,有使用和投资之分。不同类型的顾客,在收入、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情况。房地产商品地域性很强,不同区域的顾客偏好并不一致,在同一地域,购房者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习俗等因素也使其对品牌、地段、户型、朝向、物业管理、小区配套、价格、质量、付款方式等方面的偏好有所不同。

(3)互动复杂性

该行业并不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近年来,随着境外企业的进入和国内企业在多角化经营中选中该行业,竞争者数量有所增加。行业内企业重视对外交流,很多房地产企业都与有关的外部机构及其人员保持着密切联系。

3.房地产行业面临的环境敌意性

(1)非竞争敌意性

如前所述,管制方面的因素是房地产行业外部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幅度推出了一些新的管制措施。从中央政府的态度上看,经历了从支持、鼓励到警惕、控制乃至限制的变化。从中央政府的重视程度上看,对行业的调控从具体行业层面提高到经济运行的层面,更在2005年上升到政治层面。从调控对象上看,包括各主要利益主体。从涉及到的环节上看,涵盖了各个主要业务环节。从执行力度上看,地方政府在博弈中的地位受到削弱。因此,有理由认为,房地产企业正面临着比较全面、严格且正在加强的外部管制。社会公众对于近年来的房价上升并不满意,加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现象,造成房地产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和公共关系并不理想。加大了来自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的敌意性。技术变化对房地产企业的不利影响不大,但这方面的情况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益处很有限。

(2)竞争敌意性

行业内的竞争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向,在缺乏更为有效的竞争手段时,企业倾向于加大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这种情况也增强了行业内的竞争强度。但市场上并没有出现价格竞争等较为激烈的竞争态势。这一方面与房地产商品的独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近年来行业高速发展,市场需求旺盛有关。

四、万科公司感知的环境特性与战略变化

1.万科公司对所处外部环境的认识

从该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看,对环境复杂性的论述并不多,该公司对环境特性的独特感知,主要从敌意性的维度展开。

该公司认为环境的非竞争敌意性总的来看并不强,但其程度正在提高之中。该公司在其2001年年报中宣称“住宅市场呈现出良好走势”,在2002年年报中承认,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同时展望,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2003年,在继续认为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仍然认为行业前景看好。2004年,面临持续收紧的土地、金融政策,该公司认为当年十月底的加息对投资性购房有较大抑制,对自购住宅影响有限,因此,将“有利于市场长期健康成长”,同时预计,资金压力将为行业整合提供机会。基于上述认识,通过2004年年报传达出“未来十年,商品住宅仍是中国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行业之一”的信息,认为“行业规范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运行环境将更加有利于规范透明、稳健运作、专注经营的企业成长”。这意味着该公司对环境的认识从有利于全行业发展转而认为有利于行业中的部分企业。但同年底,该公司认为,“房地产行业正在进入转折期,经营环境即将发生重大深远的变化”。在2005年年报中,该公司虽然仍相信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有利于优秀企业获得更大发展机会,但对房价快速上涨表示忧虑,从其对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的表述中可见,该公司相信未来的环境敌意性将进一步增强。在其2005年半年报中,该公司一方面继续表示“调控有利于行业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却“要求各地公司在制定应对策略时,应考虑到行业可能面临的最不利局面,确保即使这种局面出现,公司仍能保证经营安全”。当然,这种认识上的调整尚不足以动摇该公司对外部环境敌意性的总体判断,该公司在2006年半年报中仍然认为宏观调控持续深入为公司快速增长提供了机遇。

2.万科公司的战略变化

万科公司近年来发生的主要战略变化如表1所示,这些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表万科公司近年来的主要战略变化

(1)变化过程:渐进式变革

该公司在2004年的公开报告中表示,将追求“有质量的增长”、“效益型增长”,并“坚持稳健的财务策略与效益型增长模式”。该公司近年来推动的变革也具有持续稳定的特征。

在变化速度方面,从该公司的公开材料中很难收集关于响应速度的信息。该公司高层管理团队比较稳定,也没有发生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政策的频繁变化。

在变化幅度方面,自从该公司成为专业的城市住宅开发商以来,并没有进行一体化或者多角化方面的努力。从涉及组织变化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对组织架构的修订、对组织管理效率的提升,而并没有进行诸如组织结构重组、人力资源政策重大变化等激进变革。因此,调整幅度和影响幅度总体上都是比较小的。

(2)变化内容:关注资源与客户

在房地产行业中,资金和土地是两项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对它们的获取,成为该公司战略变化的重要内容。

2002年和2004年,该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34.9亿元。2004年,该公司开始以项目信托的方式融资。2005年,与中信公司共同筹组成立基金并与境外公司达成协议,以股权合作形式进行项目开发。这些变化的结果是通过“多元化融资安排”达到了为“快速成长提供稳健资金支持”的战略目标。

2002年年报中,该公司就表示要“探讨各种形式的合作模式”。2005年年报更把“基于资源整合的操作方式”列为其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从其“存量土地资源在宏观调控深入后将被逐步激活,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万科将能够以更高效率和质量来获取项目资源”的表述中不难发现,对土地资源的获取是该公司合作行为的重要动机。事实上,根据2005年年报数据,其新增土地储备中,48.3%为合作方式获得,而在长三角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85.4%。这说明了该公司对土地资源的重视。

客户是该公司战略变化内容中的另一个焦点。客户细分是其2004年公布的“三大策略”之一,2005年更在其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客户导向的经营体系”。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内部得到提升,于2003年形成客户服务系统的管理架构,次年则将客户关系管理明确列为其第五大专业领域。

五、结论

从案例分析的结果观察,环境复杂性并不必然导致企业加大变化速度与幅度,而环境敌意性则对企业的变化具有促进作用。

从万科公司的情况来看,面对环境的复杂性,该公司并没有加快调整速度和响应速度予以应对,而该公司感知外部环境的敌意性,对战略变化幅度存在着某种正向影响。

近年来,万科公司感知的环境敌意性程度并不高,而其发生的战略变化也呈现出渐进的特点,具有持续稳定变化的特征,并没有实施快速、大幅度的突变。但在2005年至2006年,该公司对非竞争敌意性的感知程度发生了调整之后,其战略变化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该公司于2005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变革,并把“变革”作为其2006年的经营主线之一。2006年起,着手深入推动变革,使其战略变化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在该公司2002年至2005年的行为中并无这样的变化幅度,因此有理由认为,随着环境敌意性的加剧,该公司采取更大的变化幅度进行应对。该公司对竞争敌意性增强的判断依据之一是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如“国际化”、“央企强势介入”、“买方市场”等,而通过考察其正在推动的变革可以发现,不论是“客户导向的经营体系”、“战略总部、专业区域、执行一线的组织架构”、还是对风险管理的加强,均属于组织调整的范畴,这意味着该公司的调整幅度将加大。而关于“员工能力与组织氛围”的变革,显然将是一个自上而下并影响到组织中相当数量员工的变化,这必将带来较大的影响幅度。这些情况印证了关于环境敌意性对战略变化具有正向影响的观点。

参考文献:

公司企业文化描述篇8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于2009年开始启动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初步建成理念创新、方法先进、亮点突出、体现华北公司业务特色的风险管理系统。(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设:按照国资委建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要求,以及国家电网的建立风险管理架构要求,华北公司建立了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公司各业务部门的组织架构,且在各直属单位建立了同样的组织架构。(2)逐步形成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完成《财务风险管理手册》中《资金分册》、《预算分册》、《基建分册》、《会计报告分册》和《产权分册》的编写;完善公司的《风险管理数据检查方案》用于规范各单位的数据使用;制定《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定性评价办法》,使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逐步形成公司财务管理评价的制度体系;初步编写完成《华北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使用规范》,规范上线单位和非上线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3)公司提出“三条主线”的风险管理核心思路:提出指标预警看风险、内部控制查风险、管理评价控风险的核心思路。通过设定指标阀值对风险情况进行分级预警,以此对指标异动分析发现风险;将风险管理活动嵌入在业务环节中,及时发现业务缺陷,促进各单位完善各项内控措施;通过管理评价,促进财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和绩效评价科学化。

二、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状

自2009年开始,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开始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公司与2010年颁布《华北电网财务内部控制手册》,用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内部控制手册是对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规范做出的具体规定和详细说明。财务内部控制手册按照公司财务不同业务将财务内部控制划分为15项具体内容:资金管理、采购、收入、工程项目、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存货、融资、对外投资、预算管理、生产成本、担保、关联交易、税金、财务报告及信息系统。财务内部控制手册以业务流程为线索,每一项具体内容即为一个业务流程,通过对每一项具体业务的分析,识别财务部在该业务中的风险点,找出或设计应对风险的控制点,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财务内部控制手册适用于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本部、直属公司、分支机构及下属地市公司财务部。手册中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简称国网总部,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简称本部,省网公司简称省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的直属公司、分支机构及下属地市公司简称地市公司。为提高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力,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制定本办法。公司于2010年下半年,正式颁布《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开展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的工作。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制度的落实。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建立了财务管理评价子系统,用于对地市级公司及县级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评价。管理评价子系统分为:评价指标库和管理评价流程两大功能。其中,评价指标基于国网公司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建立,形成了具有华北特色的业务类别,共有100多项评价指标。管理评价流程基于华北特色,形成了自评打分和二次评价打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更好地体现了评价的科学性,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三、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与内控管理的实施

华北电网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内控管理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风险管理咨询阶段、风险管理系统建设阶段、风险管理推广实施阶段。表1是关于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重要时间表。其一,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的系统外结合———财务风险管理手册(见图1)。财务风险管理手册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测试结果与系统内特定风险事件相关联,可追溯至特定风险源及相应防控、缓控措施。财务风险管理手册内容架构财务风险管理手册分为资金管理、预算绩效、资产与产权、电价管理、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财务信息系统六个业务分册。每个业务分册包含华北电网对应业务方面的主要业务流程,每个业务流程由若干子流程构成。每个主业务流程包含结构索引、业务概述、华北电网业务概况、流程描述四大部分。(1)结构索引。结构索引为编制本手册的内在理论逻辑。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基准,扩展到对应业务点的标准化内控流程———包括控制目标和控制活动及测试方法。在章节的子流程中,控制活动与华北电网的具体业务环节相对应。特定的业务环节作为控制活动保证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从风险管理角度对应到相应风险事件及防控缓控措施。见表2:结构索引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基准,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和合规性提供依据。标准化内控流程为内控指引在企业实际业务中的具体运用,包括特定控制目标、保证目标实现的控制活动及针对性的测试方法,有助于检测企业具体业务流程中内控设计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对应风险为特定业务环节保证失效时产生的企业经营风险,以及针对风险应采取的事先防控和事后缓控措施。(2)业务概述。业务概述为该业务流程的普遍定义及一般性内容。(3)华北电网业务概况。华北电网业务概况为华北电网该业务流程的特点。包括业务内容特点、业务权限特点、业务范围特点等。(4)流程描述。流程描述为该主流程下的子流程内容细化,每个子流程包含六个部分:一是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为该子流程主要操作的图形展示。按照业务环节操作关系进行环节编号,表示其先后时间或逻辑顺序。环节编号与下一步内容中的业务环节描述相对应。二是业务环节描述。业务环节描述是对流程图中每一个业务环节的细化描述,包括每个业务环节的操作部门及职位、操作内容、流转单据等,其环节编号与流程图内环节编号对应一致,并与主流程结构索引中的内部控制-控制活动相对应,是标准化内控在企业具体实务作业中的展现。三是业务风险索引。业务风险索引是针对每一个业务流程中的业务环节与控制活动、风险事件建立的对应关系。四是业务记录。业务记录是该项业务进行过程中流转的单据及保存的记录,是内控测试的主要对象。业务记录既包括企业的内部业务单据如支付申请、系统发票等,也包括外部第三方的原始单据如银行进账单、供应商发票等,还包括企业账务处理的记录单据如入账凭证等。财务风险管理手册的业务记录包括单据及其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及其所对应的业务环节编号,是业务记录与业务流程的对应和统一。五是账务处理。账务处理为该子流程中涉及到的会计处理内容,部分流程如采购合同签订、年度资金计划编制等不涉及该部分内容。账务处理是内部控制手册与华北电网标准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统一,其目的是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保证。见表3:六是内控测试数据。内控测试数据为该子流程对应的内控测试内容,是财务风险管理手册系统化的关键内容。其主要包括该子流程中的主要业务记录及流转单据间的逻辑关系。其逻辑关系是通过各记录及单据主要字段间的追踪匹配来实现的。以目前系统内已实现的采购流程为例,采购合同、采购订单、支付申请、资金计划、入账凭证、银行单据等构成采购流程的主要业务记录。对各记录的主要字段进行数据抽取,对照企业业务规范进行测试,对异常记录进行汇总报告。财务风险管理手册宏观上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基准,微观上落实到流程中的具体业务环节,业务环节描述、业务记录、账务处理、业务流程图中的业务环节通过统一的环节编号相互索引,并同时关联到标准化控制活动及控制偏差引发的风险事件。见图2:其二,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的系统内结合———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的系统内结合主要体现在:风险基础信息库、风险地图、内控测试、内控任务、日常工作稽核。(1)风险基础信息库。风险信息库是风险识别的成果,把识别出来的风险事件库转化到信息系统中,是整个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包括风险管理的所有基础信息。风险信息库有效结合了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事件库和内控管理体系中的控制矩阵。以控制活动与风险事件的对应关系为切入点,把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相结合。通过风险事件库的核心风险—风险事件、内控矩阵中的控制活动,搭建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结合点。(2)风险地图。根据财务风险管理手册,结合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开发风险地图功能模块,把手册中的流程图、业务环节描述、风险点索引、业务记录落地到系统中。通过风险地图上的操作可以查看风险点、分析风险点、测试风险等。(3)内控测试。内控测试是对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点、控制点进行的测试,包括穿行测试和控制测试。通过内控测试发现问题可以在风险管理中进行风险应对。穿行测试是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交易事项作为测试样本,对贯穿业务流程中所有控制点进行检查的活动。测试的目的是验证风险控制矩阵(索引)中描述的控制活动是否正确,各环节是否按照其相关规定进行运行,是否存在控制设计及执行缺陷。测试对象为流程中各个子流程的所有控制点。控制测试是指根据既定的抽样原则、方法和样本量规定,对控制点是否按照内部控制手册和控制矩阵(索引)的规定持续有效的执行进行检查的活动。测试的目的是确认各子流程中关键控制点、重要控制点、一般控制点是否按照既定的控制设计持续有效执行。测试对象为各个子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重要控制点、一般控制点。(4)内控任务。内控任务是指企业根据内控测试、专项稽核等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内部的自查、抽查、整改进行内控管理的一种机制。内控任务的系统实现如下:通过内控测试报告中发起整改,进入系统中的发起整改页面,可以对相关单位的人员发起整改,并在整改完成后系统自动通知整改发起人。在任务表头可以填写任务部门、计划完成时间、任务岗位等。通过抄送可以把任务说明抄送给相关部门领导。通过内控任务将企业的内控流程固化到系统中。(5)日常工作稽核。稽核本身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日常稽核是对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相关会计资料,以及会计岗位设置、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档案管理等财务基础工作的审核,是保障日常财务工作的真实、合法、合规的必要手段。日常稽核的目的是及时纠正或者制止会计核算工作中的疏忽、错误,有效预防差错和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日常稽核的系统化本身就是对内控管理落地的一个体现。通过日常稽核的发起、审批、稽核、复核、反馈、评价等完成日常稽核的落地。综上所述,华北电网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内控管理的思路、发展情况反映了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在系统外和系统内的有效结合。

作者:胡汇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公司企业文化描述篇9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节能环保型经济一直是人类讨论的热点问题,如何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全球经济。企业只有将企业经营活动与保护环境相结合,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型经济。环境会计作为一项独特的会计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问题也受到会计学者的重视。社会希望企业会计环境信息,以此了解企业的环境保护情况,保护自身的信息知情权和维护自身利益。企业也意图通过披露环境信息获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好感,赢得各方信任。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条文,例如2010年环保部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意见征求稿),首次规定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披露环境信息,环境报告。

二、文献回顾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环境会计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已经从环境会计的模式、计量方法、报告方式扩展到企业环境会计披露的整体水平研究。孟利凡(1999)发表《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研究了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环境信息披露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和环境绩效披露的体系。李洪光和孙忠强提出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三种模式。进入21世纪,会计学者们开始偏重于会计环境信息实证的分析。肖淑芳、胡伟(2004)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指出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集中于重污染行业且带有随机性。王建明(2005)、周一虹(2006)等人通过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探究,指出我国会计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我国会计研究由统计性研究转向线性回归分析,主要通过实证等方法研究影响会计环境信息披露的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环境尚未成熟,仍然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形成信息披露体系和结构。本文主要探究上市公司披露情况以及披露存在的问题。我国重污染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加之环保法律的规定,因而披露比例较高。本文选择16个重污染行业中的医疗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能获得更多的有效样本。

三、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

(一)样本选取

2010年9月,环保部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要求煤炭、化工、火电、造纸、冶金、制药、纺织、电解铝、石化、建材、钢铁、水泥、制革、发酵、采矿业和酿造16个重污染行业年度环境报告。因此在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及制度约束下,重污染行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比例较高。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家医药制造业公司为样本,手工收集了家医疗制造业2012、2013年的财务报表和环境报告(包括有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公民报告等),对其中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医疗制造业的信息披露总体情况。本文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巨潮咨讯网。

(二)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总体情况

本文选取了沪深上市的医药制造业公司,剔除资料缺失和St的公司,共获得109家上市公司的样本。2013在109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01家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占整个行业上市公司的92.66%。在披露环境信息的家公司中,25家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单独披露了环境信息情况,占已披露环境信息公司的22.94%。总体来看,医药制造业几乎全都披露了环境信息,然而公司以独立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披露环境信息数量不多。

(三)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具体分析

1.医药制造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从医药制造业109家上市公司的具体分析来看,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主要分为文字性描述和量化性描述。文字性描述大概包括环保风险、环保措施、环保奖励、环境违法违规和环境认证体系,量化性描述大多集中在污染物排放量、政府补贴和环保设备费用支付。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公司环境保护的政策实施和下一年度的计划,没有具体披露环境的信息。少部分年报披露了量化信息,通过公司年底污染排放量、能源利用率、排污费和环保专项补助等指标量化披露了环境方面信息。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部分较多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货币与非货币描述并用。(详见表1、表2)

从2013年医药制造业的具体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定性描述方面,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环保措施方面。公司倾向于表述自身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向公众表明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措施,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以及自身的环保方针等证明信息对于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浓度、去向和处置很少涉及。2103年只有2家上市公司海正药业和昆明制药在年报中说明自身被查处环境污染,被责令整改。在定量指标描述中,公司主要披露了获得的政府环保专项补助、环保设施建设,而对于各种环保指标例如污染物排放量和能源利用率披露较少,仅有18家上市公司在年报或社会责任报告中具体指出。货币性描述大都集中在年报的财务报表及附注部分,通过管理费用、预计负债、其他应收应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披露,企业并设置统一的环境会计科目。因此可以总结,不论企业披露的文字性还是量化性的信息,都较为简单、笼统,带有主观性和自利性,以希望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保护自身利益。

2.医药制造业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分析(详见表3)

从2103年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来看,董事长报告和财务报表及附注是医药制造业披露信息的两个主要部分。董事长报告中主要集中说明了公司环保风险、环保措施、环保绩效。财务报告及附注则以货币计量的形式披露了企业的排污费、环保设备投入、政府环保项目补助。25家公司以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披自身的环境信息,相较于在年报中披露信息,这些公司环境信息比较具体以定性的指标反映了污染物排放量、能源利用率和环保费用。

四、医药制造业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于医药制造业的环境信息内容和方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环境会计信息缺少可比性和相关性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可以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带有随意性,没有统一规定的项目,缺失可比性和相关性。由于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导致企业多是披露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信息比如环保投资、环保措施与环保绩效等,较少披露不利的信息例如环境违法违规和污染物排放量等。另外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多样,大多夹杂在年报中,没有独立的环境报告,使得企业之间披露的环境信息不尽相同。因而,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形式和内容不统一,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披露的环境信息没有可比性。

(二)定性披露信息较多,定量披露信息较少

虽然医药制造业环境信息披露比例达到了92.66%,但是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定性披露的较多,以货币形式定量披露的较少。企业大都选择在董事长报告中以定性描述的方式披露有利于自身的环境信息,如企业制定的环保方针,取得环保绩效,未来年度的环保计划以及获得的环保荣誉等。在附注中,企业披露的定量描述多集中在环保投资、政府环保补助和排污费等项目上,这些费用较为笼统,并未单独设置环境会计科目。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企业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披露了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节能减排指标,并且资料较为详细,但是以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披露的企业并不占多数。

(三)披露信息监管不到位

现阶段,政府对污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还不够,企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通常会有选择地披露那些有利于企业的环境信息。例如企业通过采取某种措施使得环境得到改善、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和有关奖励,而不倾向于披露环境诉讼罚款等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从样本公司的年报上可以看到其审计报告中也未涉及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也没有相关部门或机构的环境信息进行鉴证和说明,所以不能保证其信息的可靠性。这种情况不利于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五、完善我国会计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

(一)企业以独立报告的形式披露会计环境信息

1.独立环境报告披露的内容

在我国现阶段,应当通过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披露企业跨境环境信息。这种独立于年报的方式能够使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的环境信息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也便于进行行业之间和行业内的环境信息比较。独立环境报告披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环境投入,二是环境绩效。

环境投入主要包括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环境资产可以分为计入费用和形成资本化的两类,计入费用的环境成本如排污费、绿化费、废物处理等只与当期活动损益有关的费用,计入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包括为防止今后污染而建设的环境处理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环保设备建设费用等。环境负债可以分为环境罚款负债和环境赔偿负债。罚款负债指企业违背法律法规需向环保部门缴纳的罚款,赔偿负债指企业污染环境的活动对他人人身造成伤害而向他人进行赔偿的义务。

环境绩效可以定义为企业在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过程中取得的收益和效果。应当披露的内容有:污染物排放量、能源利用率、环境质量达标率、污染物处理方法以及污染事件处理效率等。

2.三方合作加速推进独立环境报告体系建立

我国政府以强制性的方式要求各家上市公司以独立报告的形式披露环境信息。政府环保部门、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财政部应当三方合作,加强企业独立环境报告的披露,加快建设会计环境信息披露体系,以上市公司作为突破口,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

3.第三方对独立环境报告进行审计

企业的独立环境报告要求进行第三方审计,对其中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验证。信息使用者通过环境报告了解企业的环境信息,因此独立环境报告应当是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第三方审计保证了环境信息的质量,降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二)政府监督环境会计披露准则的实施

虽然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各种准则,但是这些准则实施的力度有待提高。我国政府部门通过检查监督各上市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加大执法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对积极自愿编制环境报告的予以环保奖励,对于违背法律法规污染环境而隐瞒未向社会报告的企业罚款。为了激励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自愿性的提高,可以设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鼓励环境保护突出的企业,进而增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力,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公司企业文化描述篇10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框架

一、引言

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末期的互联网创业潮。互联网兴起之后,涌现出许多新的公司经营模式,同时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收入模式、不同的信息流通方式,迫使企业重新考虑竞争优势的来源、结构以及过程,这使商业模式受到了从业者和投资家的广泛关注。

人们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和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许多知名的商业杂志和管理期刊,已经广泛使用商业模式这个词语,来陈述成功企业的经营典范。尽管“商业模式”被广泛提及,它却缺乏一个明确公认的概念体系。业内人士对于他们所说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含义以及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等关键性的概念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商业模式似乎什么都是、无所不包,这使人们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混乱,从而削弱了其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商业模式基本概念等相关文献的考察,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简要分析。

二、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从全新的角度来考察企业,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新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因此在相关的文献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的定义。根据研究者们定义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笔者将其概括为三大类:财务角度的定义、系统角度的定义和战略角度的定义。

1.财务角度的定义

Hawkins(2001)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与此类似,elliot(2002)的定义同样关注了商业关系和成本/收入流,认为商业模式明确了商业投资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各自的利益、成本状况以及收入流。

Rappa(2001)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公司通过创造收入而维持自身生存的商业方式,认为商业模式表明了公司如何通过明确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赚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也认为“赚钱了才是商业模式”。

2.系统角度的定义

paultimmers(1998)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并对商业模式做出了如下定义:“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中包括“对商业活动及其作用的描述”、“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对收入来源的描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amit和Zott(2001)则进一步以网络为中心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他们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为了开拓商业机会而设计的交易活动各组成部分的组合方式。在他们的框架中,详细描述了通过公司、供应商、渠道和顾客的网络协作来实现交易的方式。为了定义商业模式,tapscott和ticoll(2000)还提出了B-webs的概念。B-webs是指基于网络的商业,代表了一种供应商,渠道,商业服务的提供方,设备供应商,以及顾客都以网络作为主要的沟通和交易手段的独特的系统。

3.战略角度的定义

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解释企业如何运作的故事”,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企业对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她认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应包括对参与者及其角色的识别,对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市场运作和市场关系的把握。magretta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认为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对现有价值链的调整,即对价值链中的两类基本活动(一类是与制造有关的商业活动,另一类是与销售有关的商业活动)的创新。此外她还进一步区分了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概念,指出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公司的各个部分如何作为一个体系相互协调,而战略描述的是影响绩效的关键要素。

清华大学雷家肃教授也从战略角度给出了定义,他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企业把上述一系列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反复运用,进行集成与整合,从而形成的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

4.总结

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现有商业模式概念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主要源于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差异,前两种角度的商业模式定义都是突出强调了商业模式的部分特征,而战略角度的观点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综上所述,本文对第三种观点的定义进行整合,提出如下商业模式定义:

商品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商业活动业务流程,这一业务流程汇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并产生每个组织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收益。这一与每个商业组织相联系的业务流程和其核心环节的抽象,就是它的商业模式。?

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与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类似,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取得了在深浅程度和严密度上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构成框架。根据各构成框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不同,本文从整体上将这些构成框架概括为3类:一类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一类以网络为中心,另一类则以市场为出发点。

1.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0)从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是商业模式概念与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一脉相承,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将企业的经营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从而极大限度地获取技术提供的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通常倾向于对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而对于不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则不会投资。这是因为商业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需要在一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因此,他们将商业模式视为“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和转换机制”,并通过界定商业模式的6项主要功能来揭示商业模式组成要素,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具备如下的6项功能:(1)明确价值理念;(2)识别细分市场;(3)界定公司内部价值链结构;(4)定义成本结构和潜在收益;(5)描述公司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6)明确陈述竞争战略。

afuah和tucci(2003)的研究同样是以价值为中心,并考虑参与者的价值创造。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顾客提供价值,怎样为所提供的价值定价,由谁收费,在提供价值时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怎样提供价值,以及怎样通过提供价值维持竞争优势。他们所描述的商业模式包括如下组成部分:顾客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相关活动,执行,能力,持续性。mahadevan(2000)也曾指出,商业模式包括3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一是价值,识别业务伙伴和买主的价值主张;二是收入,商业模式中需要包括用以确保产生收入的规划;三是后勤,致力于与公司的供应链设计相关的多方面事项。

2.以网络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框架

papakiriakopoulos和poulymenakou(2001)提出了一种以网络为中心、关注参与者和关系的商业模式框架。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4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协调事项——定义对各种活动的相互依赖的管理;整合竞争——描述与其他公司的关系;顾客价值——使公司的商业模式与市场和顾客的需要相联系;核心能力——面对市场机遇公司如何利用资源。

alt和Zimmermann(2001)将使命、过程、法律因素和技术也纳入了商业模式框架,提出了6种一般性因素。使命对于愿景、战略目标、价值主张以及基本产品或服务特征的深入理解;结构决定了不同参与者的角色和对产业、顾客和产品的关注;过程提供对于使命和结构的更具体的观点,揭示价值创造过程的元素;收入;法律因素影响商业模式和总体愿景的所有方面;技术技术是基于it技术的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和限定条件,技术的变化影响着商业模式的设计。

3.以市场为基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Hamel(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实际应用中的商业概念,并定义了商业模式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客户界面。这一概念提供了一种对公司全貌的描述。

Linder和Cantrell(2000)提出了一种描述商业模式的全面的方法。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多个组成部分: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过程模式,网络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价值主张。他们指出,许多人在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实际上仅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类似地,petrovic和Kittl(2001)将商业模式划分为7种子模式,包括价值模式,资源模式,产品模式,客户关系模式,收入模式,资本模式,市场模式。这些子模式及其相互关系描述了商业系统在实际过程中的创造价值的逻辑。

4.总结

不难看出,前两类对商业模式构成框架的研究拘泥于商业模式的部分性质,得到的研究成果难免有些片面。相比而言,第三类商业模式框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商业模式架构。

可见,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企业正是依靠这样的整体性结构来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与企业活动有关的内容,几乎都可以纳入商业模式范围。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