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培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2:22

企业文化培育篇1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西方一些管理者通过到日本考察后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各种因素,然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也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一种比“经济”因素更深层次的内聚力、外引力、创造力和持久力的各种精神因素、道德因素、智能因素的总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其不断增强凝聚力。

共同的目标是培育

和形成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

目标是人的行为方向,共同的目标会激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出色完成任务。海尔是从亏损147万元起步的,联想是从20万元起家的,tCL更是从5000元起家的,能够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把传统的大企业和外企甩在身后,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没有远大的志向和精神动力是难以达到这种结果的。他们不断地为自己和企业提出新的目标和方向,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经营,从国内名牌到国际名牌,从一个落后的国有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上市公司,这是他们制定目标、实现目标、超越目标,实现新飞跃的结果。

思想政治工作

是培育企业文化的前提

企业文化的形成要通过培养先进的群体意识来实现。培育企业文化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着眼点,在建设、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体现一个企业的目标要求、经营信条、管理原则以及全体职工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进取精神、道德风尚和主人翁责任感。这一切都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因素使不少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许多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部门,创办了内部刊物,如海尔的《海尔人》、华为的《华为报》等,这一方面起到了对内宣传企业文化,促进内部员工对公司政策、宗旨、使命的认同;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向外宣传企业文化、推广公司形象的作用。

领导的示范是培育

和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

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与一个身先士卒、模范带头的领导班子群体是分不开的。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要求员工打卡上班,自己也打卡上班,没有专车,没有专用食堂,员工上班穿西装,自己在上班和公众场合永远西装革履,出差轻车简从,无不是将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来要求自己,这样的主人翁意识,真可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舆论灌输引导

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固然有职工自发的因素,但是企业文化的形成要为每个企业职工所接受,就得依靠舆论加以灌输和引导。通过报刊、杂志、网站、电视等多形式、多途径的教育和宣传,大讲企业提出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行为、企业文化素质、企业文化外延等)给广大员工阐述清楚。使广大员工精神风貌得以焕发,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物质文明

是培育企业文化的基础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只有不断改善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才会使员工高涨的工作热情经久不衰。所以在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有目的地使其接受文化训练,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只有使员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文化水平,才有可能使他们达到较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有扎实的思想根基。

民主管理企业

是培育企业文化的纽带

企业文化是本企业员工感情的凝聚,实行民主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它包括员工的民主意识,领导干部接受民主监督的承受能力,员工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度等,通过民主渠道,可增进广大员工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起充满真诚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使职工从中感受到群体的温暖,使企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得以实现。

企业文化培育篇2

有关学者已经对廉洁文化进行了精炼的定义: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企业中,它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及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培育廉洁文化提供有利保障。

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一套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来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廉洁文化建设仅靠个人觉悟和自我约束是不够的,必须用制度去严格规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成立由公司党政班子成员为领导的组织机构,健全由纪检、组织人事、宣传、共青团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方面力量。二是按照城防体系要求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要建立起与廉洁文化相适应的制度规范,以制度为保障,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让廉洁文化渗透到企业工作中的各个范畴。三是健全制约机制。在管理学中有两条重要原则:一是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二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否则就无法避免道德风险。

二、注重宣传教育,丰富活动载体,不断深化廉洁文化的内涵。

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并以一定的活动载体去深化、去体现,这样才能使文化更富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广大群众感知、接受并把思想和行动融入到文化中来。因此,培育企业廉洁文化,需要我们大力进行宣传,不断丰富活动载体。

一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志强调的“八荣八耻”,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既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也是反腐倡廉的基本要求,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准则。因此,要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企业中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好风尚。二是丰富活动载体,深化廉洁文化的内涵。首先,要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活动。机关在企业中是管理核心机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形象如何,工作作风是否公正廉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抓廉洁文化建设,要先从企业的机关抓起。大力倡导廉洁文化新风,营造一种声势浩大的“倡廉”舆论氛围,形成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舆论环境。三是注重抓好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一要把握教育的层次性。对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教育,对全体党员干部要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教育,对职工群众要加强爱企如家、诚信从业教育,全面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二要注重教育内容的适用性。要结合企业发展形势及干部职工思想状况实际,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要和职工群众能够接受的教育内容,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党纪国法教育等,使教育真正起到教育人、感染人、引导人的作用。三要强化教育的创新性,注重研究教育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因地制宜地创新活动载体。四要增强教育的结合性。要把廉洁教育同企业中的形势任务教育、理论学习、干部培训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廉洁教育作为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党课和干部培训等的重要内容,并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地运行,使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把抓好班子廉政建设作为企业培育廉洁文化的核心内容,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领导班子是党组织任命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利益的维护者,担负着领导广大干部职工发展壮大企业、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重任,在职工群众眼中,领导班子是企业的当家人、带头人。一个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好坏,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把抓好领导班子廉政建设作为企业培育廉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开展廉政教育,还是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落实,起主导作用的是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企业风气的好坏,根本因素在班子,关键在“一把手”。民间流传这样一段话:发展壮大一个企业也许需要上百、上千、上万人多年的努力,但要搞垮一个企业,一个腐败分子一天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段话也许有些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原因虽然很多,但领导班子是否廉洁自律,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搞好企业廉政建设要抓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关键是抓好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特别是抓好“一把手”。“一把手”在廉洁自律方面率先垂范,是搞好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进而优化企业风气的重要条件。对于“一把手”的监督教育,光靠同级党组织、纪检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上级相关组织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系统的监督机制,广泛发动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督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提高拒腐防蚀的能力。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培育企业廉洁文化,要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大力倡导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思想文化,以不断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思想与行为,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坚实的反腐倡廉思想长城,逐步使廉洁意识内化为干部职工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干部职工倡廉为廉的自觉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风貌和不竭的精神力量,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培育篇3

   长钢集团创建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其前身故县铁厂,是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亲手创立的第一个冶金企业。作为一个老牌的国有企业,长钢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着艰苦奋斗、勤俭办厂的光荣传统。1956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太钢时关于“要象战争年代建设故县铁厂那样,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把这个厂管理好”的指示,曾被长钢人长时期引为了自豪和骄傲,作为了长钢的文化标签。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凸现。象众多的冶金企业一样,长钢也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封闭保守的观念习俗、僵化的管理机制、传统的经营方式,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陈旧的装备、落后的技术、单一的产品结构、较低的技术含量,使之与兄弟钢铁企业和国外同行业比较,不具备竞争的优势。而仅以服从上级行政命令或与别人盲目雷同的发展思路,缺少了以企业总体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根据,以国内外冶金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向为准确定位。未经科学论证所产生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实际情况的、急功好利式的战略决策与行为举措,又使得长钢错失了几次应有的发展机遇,更进一步加大了与国内外同行的差距。一个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历程的老牌国有企业,几度沉浮几经坎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日渐薄弱。市场经济条件下,长钢如何振兴发展,不仅倍受本企业职工的密切关注,也应成为国有冶金企业尤其是老牌国有企业认真探讨的严肃课题。

   2001年7月份以来,长钢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结合“三讲”教育活动,认真分析研究企业的历史现状、优势劣势,寻找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所在。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以封闭的观念、落后的生产,长钢将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构建适应企业战略要求并能体现企业个性色彩的企业文化,塑造渗透着以人为本理念并闪射着现代文明光芒的企业整体形象。这是企业需求与员工需求的最佳结合,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一种动力,是企业积蓄和释放竞争能量并能取得成功的一件法宝。

   培育新型的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更是一场观念的革命。不解决观念问题,不消除计划经济在职工头脑中的影响,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就不会增强,新型的企业文化也将无从建立。对于长钢这样的老牌国有企业,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越为根深蒂固,观念革命的任务就越是艰巨。这个问题,也就当然地成为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点,长钢主要领导不失时机地抓住关键所在,提出“长钢如何发展、如何快发展”的命题,并以之在全公司部署大讨论活动。促使全体员工对企业显形和隐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深层次思考。全员全方位的参与,既是对企业存在症结的整体会诊,也是对思想观念的全面廓清。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建立以新的理念、新的企业精神、新的经营宗旨、新的价值观念、新的行为准则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企业文化体系奠定了群众基础。

   思路决定出路。培育新型企业文化同样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要有一个与客观事实相符并能体现企业个性特征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地将其作为构建新型的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和指导思想。在经过科学论证、缜密思考之后,长钢确立了“以钢铁为主导,以长钢建筑为发展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化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制定了“重视研究开发工作,用可靠的科研成果拉动其他工作,用科学技术发展长钢”和“以‘三条线’为发展方向”的思路,形成了关于长钢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观点。这些思路和观点,建立在对长钢所处的地理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对长钢自身的能力条件和主要矛盾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差异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的确定,充分体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定位、以国家行业政策为依据和以企业总体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对于统一员工思想,规范业务程序,提升整体素质,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具有指导性意义。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战略,对于解决长钢的现实问题和长远问题,产生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为长钢的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创造了长钢企业文化的宝贵财富,奠定了长钢培育新型企业文化的思想理论基础。

   培育新型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精神、行为、物质等各个层面。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都是现代企业的重要资产和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资本。战略思路确立以后,建设精神文化体系,形成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主体价值观念,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处于历史嬗变的重要时期,长钢正在以新的姿态向着建设现代化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迈进。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进程中,长钢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作为了发展观。这并非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简单套用,而是对长钢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吸取之后确定的行为准则。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长钢有过了太多的失误:盲目引进、盲目扩张、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有的装备在引进时就是淘汰产品、有的项目在上马时就是落后工艺、有的兼并压根就是沉重的包袱……。在经受了短期行为带来的磨难和痛苦之后,长钢认真地审视自身,提出立项、投资、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对企业是否有利是否有用衡量,一切从今后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段是否先进衡量,一切从市场上是否真正需要衡量。这些标准,不仅是按照党的思想路线对发展理念的重新确立,体现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接纳现代文明、以开阔的眼界和务实的作风推动企业整体进步。而且是对轻浮、躁动、封闭、保守等落后文化观念的摒弃,体现了具有明显特征和融合优秀品质的先进文化意识的觉醒。

   围绕战略目标,长钢提出了全体员工应当建立“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以市场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根本要求,对外活动表现为统一的整体;在形成竞争文化的同时,企业内部大力倡导互相配合、协同合作,员工之间团结友善、互敬互爱,一人有难大家帮助,建立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新型人际关系;企业通过有机的组织、管理,尽可能为广大职工的生活、工作、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企业与员工构成利益和生命的共同体,能够有效地培养上下同欲的群体协同意识。促使全体员工真正把企业兴衰作为自身的职责,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作为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的大家庭。这种文化认同,将企业的共性追求与尊重个性的创造融为一体。有利于智慧和能量的全部释放,有利于塑造文明、学习、勤奋、竞争的个体形象和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建成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的文化统一组织。

企业文化培育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92-02

2012年7月到8月,我到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湖南省中职师资培训班,为进行学生工作任务的分析和行动领域、课程体系的设计,我们班19人于8月3日到远大空调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远大公司概况

远大是中国民营企业,1988年以3万元创业。1995年开始已无贷款。其产品有非电中央空调,生命手机,空气净化机,节能环保建筑等。其主流产品非电空调远销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网络,远大公司可以在长沙公司本部控制销往全世界各地的产品。远大的非电中央空调,以节能为主题,制冷量在23kw~11630kw,可用的能源有天然气,煤气,沼气,柴油,油气两用,多能源并用,发电或工业废热(蒸汽、热水、烟气等)。对比电空调,远大非电空调节能2倍以上。对比传统中央空调机房模式,远大一体化输配系统节电70%~85%。上海世博会的两百多个场馆,其中央空调全部是远大公司的产品。远大成为世博会唯一指定的中央空调经销商。这是远大最为成功的一个案例。

二、远大企业文化分析

远大这么优秀,成功源于其优秀基因,包括技术理念的先进和不断创新,崇尚严谨而务实的企业文化,强调奉献和责任的价值理念,坚持细节和持续完善的工作方式,追求效率和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价值。尤其是追求完美和以德为先的企业文化,是远大公司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远大是一家用价值观色彩覆盖产品、服务和管理活动的企业。在中国社会转型、是非界线模糊的时代,远大一直坚持“七不一没有”的道德底线:不污染环境、不剽窃技术、不蒙骗客户、不恶性竞争、不搞三角债、不偷税、不行贿,没有昧良心行为。把道德看得比生存更重要。在多元化经营、规模化运作风气盛行的时代,远大一直坚持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做好别人做不好的产品、做完别人做不完的服务,将客户所有难题扛在自己身上。把责任看得比发展更重要。在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的时代,远大只做能源消耗最低、不用氟利昂的“非电空调”,拒绝电空调市场的诱惑。把环保看得比赢利更重要。在唯利是图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时代,远大调动全体营销人员和大量技术人员传播建筑隔热,力图让客户少买80%的空调。把节能看得比销售更重要。在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时代,远大投入半数研发人员开发民用空气净化产品,放下以往只做“高技术含量设备”的身段。把他人健康看得同自己健康一样重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远大夜以继日开发9度抗震、6倍节材、5倍节能、20倍净化、1%建筑垃圾的工厂化可持续建筑,并倾尽全部资产。把人类的未来看得比自己的未来更重要。在人际关系淡漠、经济生态失衡、金钱影响万物的时代,远大忠诚于客户,关心员工,善待合作者,扶助饥寒群体。把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三、从远大价值观分析当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远大价值观就是远大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它要求员工把道德和责任看得比技术更重要,把节能和环保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把对人类的奉献当作自己的使命。根据远大的文化价值观,笔者认为,当今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于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培养。

1.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远大人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完善自我,出类拔萃,严于克己,绝对服从。”调查中公司领导和我们谈到公司对员工的道德要求,主要强调每一位职工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来公司入职的新员工,首先要进行一个星期到半个月的严格军训,以培养严格的纪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公司要求员工要有良好的心态,主要强调付出、责任和奉献。远大人信仰一个简单的农场法则:付出与回报对等,先付出后回报,年年付出才能年年回报。每个人到公司后,你首先不应该问公司给了你什么,而你应该首先问自己给公司创造了怎样的价值,给社会做出了怎样的奉献。如果你刚到公司,就对公司提这个那个的诸多要求,那你肯定不会受欢迎。有好多的职校毕业生,来公司后,不到三个月,就提出要提前结束实习。他们大都是经受不起严格的劳动纪律约束,要么就是嫌弃实习期工资太低,等等。试想一个人如果吃不了半点苦,经受不起一点锻炼,怎么能成就事业呢?

2.精湛的技术业务水平。技术是立身之本。远大的技术理念:“只有负责地使用技术,才有益于人类”。该公司对员工的技术要求是相当严格的。非电中央空调的主机有一段相当长的管道要求是真空(约100米长),做这么长的真空管道,对焊接技术要求非常好。要求在100米长的焊缝上不能有芝麻大小的漏气孔,并要保证25年的真空。为保证焊接质量过关,公司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一是要求员工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业务学习制度。职工在学习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很多职工说:“感谢远大多年来对我的教育之恩。”二是定期考核,职工一般一个星期接受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决定工资水平。考核结果优秀的,工资上升,职务晋升。如果考核结果一再退步、落后,职工将有被淘汰的可能。优胜劣汰,赏罚分明。公司的业务水平主要体现在操作技术上。由于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进生产线,所以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操作技能训练。职业学校应该在设备、师资等方面加大投入,应该与企业实现联合办学。

3.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远大公司永远都追求创新,追求完美。公司从1988年开始在湖南郴州创办,1992年公司迁至长沙,开始生产大型非电中央空调主机设备,1998年非电空调进入国际市场。1999年开始生产一体化中央空调输配系统,2005年开始生产空气品质产品,2009年开始研发生命手机和低碳建筑。同志评价说远大非电空调就是循环经济。远大不是一个普通的公司,你们为国家做出了特殊贡献。远大从1997年开始国际安全认证,至今已取得国内和国际安全证书多达上百个。如此特殊的贡献,都来源于远大人不断的创新能力,来源于他们不断追求完美的坚强意志。远大人永远都要做行业的全球第一。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长期工作于生产一线,有大量的机会从工作中发现、认识到现有技术和设备的缺陷,能进行技术创新。所以职业教育者应该站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高度,从教育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远大公司从创立至今,始终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那就是为社会节能减排,追求低碳环保,为子孙后代造福。远大的目标:“用方便的空气品质技术,让人类多活30年。用实用的空调节能技术,为世界减排15%的温室气体。”他首先考虑的是社会责任,然后再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远大企业文化倡导的社会责任,将企业用人的素质要求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不是一般的职业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能做得到的。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把毕业生培养得十全十美,但我们力求完美。教学中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和方法,教给他们怎样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给他们培养自己爱心的方法,教给他们独立完成一件工作的责任感等。

5.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远大人认为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他们要求对每件事情想到必做到,做到必见到。他们追求完美,强调细微的执行力,坚持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当今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没吃过很多苦的,在家什么都依靠爸爸妈妈,有的还是独生子女,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难以适应辛苦的劳动,劳动强度大一点就承受不了,晚上加班就嫌工作时间长。所以职业学校的老师,要从专业学习、体育锻炼等各个方面培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以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

远大的企业文化要求员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创业精神,具备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根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从以上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职校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才能成为市场欢迎的人才。

注释:

企业文化培育篇5

黄丹华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撑》的主旨报告,九千多字的报告首先总结了四个方面的成就和进展。她指出,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精神,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一是统筹制定规划,引领支撑了企业战略的实施;二是促进深度融合,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弘扬先进精神,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四是坚持以文育人,促进了员工全面发展。

黄丹华从三个方面强调了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即是贯彻落实文化强国重大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迫切需要;是维护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美誉度的现实需要。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黄丹华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把握五个重点。她指出,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精神为指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一要深化价值理念体系建设,构筑中央企业之魂;二要推动管理提升,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三要实施人本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四要加强文化传播,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五要建立健全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实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黄丹华讲话本期另发)

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副局长韩天宣读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名单。会议对获得首批示范单位称号的30家企业进行了授牌。(30家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名单见本期封三)

企业文化培育篇6

关键词:电力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迫切的电力需求无疑将增大电力建设企业的施工难度。同时,电力建设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危险性、事故多发的行业,电力建设企业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电力建设的巨大发展障碍。

2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

培育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是以提高企业管理层认识和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发展安全科学管理为目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规律和运行机制,创造其特殊形象及活动模式,形成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培养、塑造人的安全人生观、安全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安全态度,制定安全行为准则和正确规范的安全生产、生活方式,使人民大众,特别是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向更高的安全目标发展。

3如何培育和构建电力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

3.1电力建设企业最高管理者对安全建设的重视力度

现今低价中标模式的弊端,导致电力建设企业在考虑利润空间的前提下,大多不会对安全生产建设进行过多投入。因此,作为电力建设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应首先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确保提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必要的人力配置和安全投入,并能在实施过程中经常督导,考察工作效果。最高管理决策者不重视,甚至从利益考虑故意逃避责任,培育和构建电力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将无法开展或者流于形式。

3.2各级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素质要达到职责要求

电力建设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是其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构思和执行者。该类人员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最终的实施效果。因此,在选择该类人员时应优先挑选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过硬的技术水平、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担任。能正确理解本岗位的职责,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有效掌握本行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懂得通用安全技术,生产工艺流程,有面对突发事故沉着冷静处理事故的能力。这是作为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3.3有完善的培育和构建安全文化思路及必要资源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对企业安全状态自我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企业需要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其应有效果,必须在建设初期有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建设规划。规划内容不但需要规定具体人员配置及安全投入等必需资源到位,而且需要规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体的内容、措施、目标、成效评估等条款。电力建设企业培育和构建安全文化的目标制定不得脱离实际,更不得好高骛远。一是要结合安全管理,把培育和构建安全文化过程融合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与转变员工安全观念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观念,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三是要与树立企业好风气结合起来,树立企业新形象、员工新风尚。四是与安全效果结合起来,务求实效,确保全单位安全目标的实现,不断开创企业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3.4充分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点是每一个员工,培育和构建电力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每一位员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培养起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培育和构建电力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3.5狠抓安全文化建设具体实施过程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作。其最终效果与实施过程各个步骤执行力紧密相关,重点分抓各个步骤执行情况才能有效达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效果。

(1)正确掌握安全标准制度执行的刚性。电力建设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运用。如对安全培训教育等工作的执行,应注重情感投入。而在处罚等问题上首先应使当事人明确自身过失,并严格遵照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执行处罚过程中既不轻赎也不严惩,更加避免徇私枉法、讲情面等类似事件的发生。

(2)管理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管理者在挑选和任命安全管理人员时必须规范用人。管理者应推崇人性化管理模式,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机制。在企业中,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示范,能以身作则地坚持安全生产工作,那么这种热情和精神就会影响其下属,让大家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安全工作态度,营造出热烈的安全工作氛围。

(3)管理层与基层应有良好的沟通渠道。为使企业安全文化工作得以有效宣贯,企业应力求通过搭建良好而畅通的沟通渠道,以保证企业安全文化执行力的正确性、方向性、把握度,使企业安全文化潜移默化到员工心目中。为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企业在沟通渠道的选择上务求多样化、全方位性。

(4)安全氛围的营造。电力建设企业应在确保本身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情况下需要再在生产实践中组织员工学习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知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同时企业应多途径、多方位如张贴安全宣传简报、安全警示标语,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刊物等宣讲企业安全文化,大张旗鼓的宣传安全生产观念,形成企业范围内讲安全、做安全、会安全的良好氛围。

(5)开展有建设性的安全活动。安全活动是员工教育培训的内容之一,是员工自我安全教育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对全体员工经常性和系统性的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及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单纯抓安全工作会显得枯燥无味,形式多样的有建设性的安全活动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全活动的开展务求多样化、有建设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发挥广大干部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增强全员责任感和使命感。

(6)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工作。一是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强化员工执行“标准动作”思想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与提高员工安全技术水平相结合。开展反违章培训教育,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学习考试,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技术上提高水平。三是与加强班组管理相结合。在基层班组建立“严打”、“严惩”习惯性违章制度,充分发挥班组长作用。四是与提高员工工作责任心相结合。开展宣教活动,提高一线员工工作责任心,增强责任感,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五是与重奖重罚相结合。加大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现场24小时督察力度,对违章人员公开曝光。电力建设企业通过执行以上五方面的工作来加强对员工贯

彻遵章守纪的意识能力教育,杜绝各类习惯性违章心理的产生,从而彻底做好电力建设企业反习惯性违章工作。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培育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文化;核心文化;五个理念

abstract:corporatecultureistoshowtheenterpriseinthelong-termproductionandmanagementactivities,thegroupconsciousnessoftheideologyandcultureforms,thesumtotalofwaysofthinkingandvaluesystem.itsmaincontentsincludevalues,businessphilosophy,thespiritofenterprise,enterprisemorality,employee'squalityandspirit.today,theenterpriseculturehasbecomethecor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development.thisarticleonhowtocombinetheenterpriseactual,cultivatingdistinctivebuildingenterpriseculturetotalkaboutsomeshallowunderstanding.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enterpriseculture;thecoreculture;Conceptofthefive.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好风凭借力,驰骋路更宽。近年来,安徽建工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已经具备打造安徽建筑“航母”的优越条件。如何培育富有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无疑是锻造强力的“助推器”。作为安徽建工的下属企业的省二建公司,认真贯彻《安徽建工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性意见》,着力打造和不断完善富有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重点抓好“12345工程”建设,即一个中心、二个核心、三个大局、四项管理、五个理念。

一、围绕“一个中心”,培育企业经营文化

众所周知,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生产经营,生产规模上去了,才能谈得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企业塑造和培育企业文化,必须重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融合,使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得到历练和锻造。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一切围着生产经营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文化的特色。

我们始终坚持将诚信作为企业的生命,在细微处不断强化,使之成为人人都自觉遵守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对客户讲诚信、对社会讲责任的经营历练。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积极发展强强联合、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使公司的品牌影响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生存空间有了很大的拓展。近年来,省二建公司承揽施工面积均在100万平方米以上,合同价款20多亿,施工面基本覆盖省内所有地市,省外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海外市场也取得了新突破。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企业文化的品牌效应也愈来愈明显。

二、坚持“两个核心”,培育企业核心文化

“以人为本”是建筑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前几年,由于我们企业负担重,员工收入普遍偏低,人心不稳在所难免。为减少人才流失,省二建公司大力推行人本管理,重在以文化力培养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理论教育武装人,以工作成果鼓舞人,以榜样力量感染人,以道德规范提高人。近年来,省二建公司及时采取了提高员工待遇,同时大胆起用年轻干部,把爱岗敬业、有专业特长的管理人员提拔到中层以上管理岗位等举措,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花香蝶自来,不仅留住了人才,而且出现了人才回流现象,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以顾客为本”是建筑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二。以顾客为本,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服务和交付使用后的服务。一方面深入引导员工经营理念的理解,使其真正认识到,“今天的客户,就是明天的市场”。另外,省二建公司把“售后报务”纳入项目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之中,实行首问负责制,认真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多年保持了用户零投诉记录,真正把用户至上变为了员工的自觉行动。

三、维护“三个大局”,培育企业和谐文化

当前,国有企业都面临着“改革、发展和稳定”三大任务,这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既互相影响,又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只有改革,才能谈得上发展,同时又要有一个稳定的大环境。省二建公司是一个有60多年的老国有企业,历史包袱相重,在企业改革改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非常多,如房屋拆迁安置、改制人员分流、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等,都容易诱发和激发矛盾。解决不好,必然影响到改革、发展和稳定。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重在坚持依法治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改革方案要在职代会上讨论通过后,选择合适时机出台。对于人员的安排上,尽量体现集体的温暖和企业的宽厚大度。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职工群众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使改革改制在稳定的环境中有序推进。同时要将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与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的公开。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企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按照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通过慎重细致的工作,调理顺畅有序的管理关系和生产生活秩序,在和谐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抓好“四项管理”,培育企业品牌文化

企业管理涵盖的内容很多,我认为,建筑工地是实现“建楼育人”目标的重要阵地,是培育富有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重在体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加,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办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的八项原则。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优活动,促进员工自觉地把先进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贯彻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使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作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安全管理。把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主要内容之一是时代的要求。加大对现有安全生产法规、规范的宣传,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树立“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也是企业的最大效益”的观念,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动态工作体制,强化安全生产信用考核体系,加强对危险源的预控,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达标示范工地活动,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持续改进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整合型体系,促进现场管理上台阶。

合同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也得到充分显示。合同签订以后,束之高阁的现象现在几乎不见了。只有把合同中各项任务的执行落实到项目经理和具体的项目参与者身上,承包单位作为履行合同义务的主体,必须对合同的执行者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才能确保合同义务的完全履行。不容忽视的是,合同如果是主观原因没有很好地履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难以弥补的。“干好一项工程,占领一方市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指的是信息传输合理的组织和控制。施工方在投标过程中、承包合同洽谈过程中、施工准备过程中、施工过程中、验收过程中,以及在保修期工作中形成大量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在施工方内部各部门间流转,其中许多信息还必须提供给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业主方、设计方、相关的合作方等。为此,通过建立工程项目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有序地保存,供其他项目施工借鉴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深化“五个理念”,形成企业特色文化

1、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

“发展才是硬道理”,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在当前市场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只有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重视队伍的适度转移,发展相关、相近产业,加速培育一批新兴的潜力市场,发展与同行业或相关行业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整合经营资源,凝聚经营合力,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奋发图强,开拓市场,发展新空间,增强企业发展新活力,提高持续发展新水平,培育企业核心文化,再塑企业优势品牌和整体形象,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2、深刻理解“文化是第一管理”的理念

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要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持之以恒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员工的爱企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大力弘扬企业精神。二要抓好宣传阵地和文化载体建设,办好公司报、网站等宣传载体,积极向社会新闻媒体传递企业信息,以达到对内鼓舞士气,增强信心,规范行为,对外扩大影响,提升形象的目的。三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文明创建融为一体,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业余文化活动。真正让基层职工群众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认同感。

3、不断弘扬“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只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在这方面,国内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如:海尔集团的“海尔文化”以“真诚到永远”的“星级服务”为核心;科龙集团进行1.2万人的“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福建东百集团的“东方人的本色、百姓家的向往”企业形象战略;青岛交运集团的“情满旅途”的著名服务文化品牌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标杆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模式和传统,但它们决不是亘古不变的,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深化,为了生存,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准则必然发生革新。

4、全面强化“人力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当前,国有建筑企业正处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型期,运筹帷幄、决胜市场关键在于人才。在实施质量兴企战略时,就要选择能创建优质工程和为用户提供一流服务的人才,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时,主要选择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对所有人才进行动态管理,加强沟通交流,要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关怀,在身体上关照,在使用上有心。制订相应的职业培训计划,满足不同人才在不同时期的需求,给人才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组织的专业职称、职业考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也有利于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培育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特色企业文化

abstract:theworkeristhefoundationofthemodernenterprise,itismodernenterprisedevelopmentpowersource,asapartypoliticalworkcadre,intheenterpriseworkhowtomakethepartypoliticalworkandenterpriseproductionandmanagementpractice,andtheenterpriseexpandsthedevelopmentandcombined,willneedtokeeppacewiththetimes,theinnovationofthepartypoliticalworkmethods,forthepeople-orientedthoughtstopracticeparty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inthispapertheauthorroad&bridgeconstructionindustryintechnology,management,andpoliticalworkandworkformorethan10years,neverrealized,aconstructionenterpriseneedprecipitationcharacteristic,thedeepenterpriseculture,caninthemoreandmorecompetitivemarketenvironmentstandfirm,anddevelopment.

Keywords:modernenterprise;Characteristicenterpriseculture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笔者曾经在一个桥梁施工项目部的办公楼外立面上悬挂了这样一条标语,“弘扬继承性文化,体现前瞻性文化,提升实效性文化,突显独特性文化”,这四个“文化”。用“继承、前瞻、实效、独特”四个词语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企业文化追求的精髓。

应该讲,许多老牌施工国企的企业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些文化的影子映射到企业员工身上表现为自信、奋发、拼搏和坚韧。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特质,企业员工顽强拼搏,坚守坚忍,敢于面对并且善于面对一切困难,才能够不断攀登产值和效益高峰。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要建设和形成特色的施工企业文化,让文化生根发芽、自由生长,笔者认为要根据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性,从最高管理层的声音和行动,时刻影响到中层和基层员工。施工企业要培育的文化,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精品文化、创新文化、风险文化、廉洁文化、传帮带文化、柔情文化、快乐文化等七大文化。这七大文化是构筑和谐施工环境的保障,是施工企业雕筑路桥精品、打造优秀团队的基石,也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发展的良性推动力。

那么如何去打造和培育这七大文化呢?

一、精品文化

精品就是精心创作的上乘作品。打造精品是一种责任和追求,更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强企之本。打造精品,离不开以培育员工精品意识为核心的精品文化。精品意识,本质上就是一种责任意识。我们实施精品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灌输“精品”的责任、追求和精神,把“精品”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工作要精心细致,技术要精益求精,服务要精细周到,成本要精打细算。只有当每一位员工在每一项工作上都追求一流,体现精品意识,以“细节保证质量”,以“质量保证精品”,才能实现“雕筑路桥精品”的目标。

要全面推进精品文化,可以把以下工作作为重点:

首先是向员工大力宣传精品意识,鼓励员工为制造精品出力献策。在员工出主意的过程,无形中提高了精品意识。

其次是树立精品无处不在的观念,把每一项工作做成精品。可以是技术部门的方案精益求精、达成精品方案,可以是质量部门的三检和三检表制度落实到位,每一个半成品、成品都是精品,可以是安全部门检查落实某部位的安全防护设施细致、周全而成为精品,可以是综合部门打造的精品食堂,可以是设备部门维护保养好、运转良好的精品设备,可以是物资部门防护处理好的周转材料精品,甚至可以是经常出产精品的精品员工。这些方方面面的精品,最终达成了精品桥梁在我们手中实现。

第三是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成为企业精品员工的热情。

二、创新文化

创新是企业立业之本,生命之源,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它不仅是投入资金、立项的问题,更需要有创新文化的肥沃土壤。

同志强调,"要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张瑞敏在一次总结会上曾说过:十几年来,海尔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国内外企业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些企业成就卓著,而另一些企业却止步不前?其中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领先于时代的思想观念,是推动企业不断创新、走向持续繁荣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确实,技术开发无止境,产品更新无止境,观念改变无止境,管理创新无止境,持续变革和创新,企业发展才能无止境,才会保持恒久、持续的生命力。

那如何建设企业的创新文化?

第一,博采众长,完美融汇传统和现代的管理经验,虚心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并很好地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管理当中。

第二,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创新文化成长需要良好的土壤,需要有一个人人精神焕发、心情欢畅、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环境。必须从制度、典范树立等各方面形成讲创新、爱创新的氛围,要反复讲,天天讲,直至全员将“创新”深入骨髓,把创新当作呼吸一样自然。

第三,大力培育创新人才。人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文化的载体。"生命有限,智慧无穷",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开发,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所以培育创新文化,实质是变革人的观念和人的思维模式。

企业文化培育篇9

一、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结构及内在机制分析 

文化的发展有深层文化和浅层文化之分。文化的深层面表征为一种价值观念、习俗、规范等,具有不易觉察、稳定、抗变革等特性。文化的浅层面则表征为群体的物质形态、行为方式,具有不稳定、易变革、较易觉察等特性。从文化学研究的成果和文化层次来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又可划分为内层、中层和表层三个基本层面。内层为精神层,中层为制度层,表层为物质层。这三个层面自内向外逐层落实,层与层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关联、互相渗透,有机地结合为法律风险管理文化,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图1。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表层文化为法律风险物质文化,称为物质层。企业法律风险物质文化是由一系列实物和服务,如那些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就能直接体察到的设施、人才、法律风险结果、法律风险形象以及法律风险环境等有形文化基因所组成的,是一个企业思想精神和行为特征在资源和环境上的集中反映。法律风险物质文化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理念、工作作风、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并折射出企业对法律风险的关注度及追求程度,是形成企业法律风险文化其他层的物质基础。法律风险制度文化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中层文化,又称制度层。它是企业为实现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目标和企业法律风险战略方针而制定和执行的有关制度、规则、规范等,是企业对员工法律风险防范行为和组织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体现为防范法律风险所需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工作制度以及有关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考核和激励办法等。法律风险制度文化只有严格遵守和实施才能使之变成一种自觉自律的文化特质和行为规范。法律风险制度文化是精神层的规范性体现,对物质层也具有保证的作用。法律风险精神文化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内层文化,又称为精神层。它是渗透于企业全体员工思想和心灵深处的法律风险意识形态,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和法律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主要包括法律风险理念、宗旨、方针、目标、态度以及价值观、发展观等方面。法律风险精神文化决定着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性质与方向,对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物质层是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基础,为精神层和制度层提供物质保证。制度层是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中介,约束和规范着精神层及物质层的建设;既是精神层的支撑和保障层,同时又是精神层的规范性表现;既是物质层的引导和约束层,同时又是物质层的保障。精神层是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形成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并通过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建设得以贯彻与落实。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沟通企业员工的思想,使其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目标、观念、规范产生认同感、责任感和作为一名员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进而使员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同企业的前途与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企业文化培育篇10

一、瞄准同行一流,描绘企业愿景

创建学习型企业之际,正是企业和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合资合作之时。面对改革发展、合资合作、天然气导入等挑战和考验。公司核心层的思路很明确,这就是要把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城市燃气事业的新起点,发展建设的新起点,经营效益的新起点。根据这个思路,企业适时提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愿景:管理一流、服务优质、效益提升,为常州市的燃气事业描绘了一幅具有凝聚力的发展蓝图。

管理一流。主要以学习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方法为主。瞄准国内同行争一流的奋斗目标,在理念更新、制度规范、企业管理、运作方式、工作节奏、员工教育等诸方面逐步缩短和国际一流燃气公司的差距,在学习中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的社会竞争能力。

服务优质。进一步优化服务,把建设部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的示范效应,延伸辐射至全公司,深化“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的宗旨,努力营造客户满意工程,在更深层次上创树“蓝焰”服务品牌。

效益提升。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深化优质服务,抓住合资合作天然气导入、市场机制运作、燃气领域拓展及产品调整、人员分流带来的机遇,用三到五年时间完成全公司从减亏到扭亏最终实现增盈的角色转换。

二、做到两个结合,确立学习模式

用制度规范学习,在学习机制上求突破。总公司围绕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一线员工继续教育目标,建立各级学习日制度。根据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重点在管理理念、天然气导入后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运用及劳动就业准入、服务礼仪礼貌等方面加强学习、培训、优化企业的人才管理。在创建活动中,总公司请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的老师定期举办管理干部知识讲座,分别进行了“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经济竞争全球化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营销战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知识讲座,400余人次参加了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学习。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单位主要领导还根据各自确定的调研课题,在参加学习的同时,全部落实了调研报告和体会文章的撰写,公司党委中心组成员全年参加和组织集中学习不少于24次,为了提高企业生存和竞争能力,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开发人力资源,企业主动和南京理工大学联系,企校合作,共同研究制订出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学习型企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期规划,用于指导和实施人才培养、使用及职工培训教育。

用政策促进学习,在学习动力上添活力。总公司要求各单位党政一把手要成为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宣传者、组织者,充分利用政策鼓励,推动各类人员自觉学习,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和紧迫感。总公司在制订关于部分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竞聘人员除了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外,严格规定还要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拟任职务所需的文化、专业知识,这从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过去存在的论资排辈的做法,使一批具有较高学历的年富力强的管理人员脱颖而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有关单位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目录,引导职工围绕企业所需,选择专业技术学习和培训内容,从而使学习既符合工厂发展的人才需要,又调动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还根据一线管理岗位部分人员学历偏低和年龄偏大的实际情况,鼓励员工开展在岗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在安徽工业大学的支持下,企业与该校化工学院联合开办的大专学历提升班经过入学考试等选拔,42名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系统地参加各类专业课程的培训,使他(她)们在不影响工作的同时,边学习,边实践,较快地提高了业务技能。

总公司及各单位先后投入10多万元用于多媒体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20多万元用于学历提升教育,投入16万元用于职工技能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按照2:6:2的要求组织技术工人进行高级工、中级工的专业培训,使201人通过年内的培训,具备了领取高、中级工技术等级证书的资格。公司还通过修订完善学历提高学习和各类技能比赛奖励办法,具体地明确了激励措施,更好地确立了广大员工自觉参与学习的自觉性。

用目标激励学习,在学习气氛中抓引导。为使学习成为整个系统的基本生存状态和运行准则,成为企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职工生活的第一需要,根据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团队目标,总公司要求各类员工围绕建设高素质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种人才队伍的分类目标,在各自岗位上做到“精一、会二、学三”。在学习热潮中,全体员工响应总公司号召,人人制订了个人学习愿景目标,自找压力,学有目标。先后有20人在学习本科专业,82人在学习专科专业,1人在学研究生,在企业内营造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良好氛围。为了更好地营造学习的氛围,总公司还适时组织《“学习”铸造青春的火焰》建设学习型企业知识竞赛和“光荣属于学习”征文演讲活动等,总公司领导和各单位的员工代表参加,观看了竞赛活动,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热情,推动了学习型企业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