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工作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0:30

农机安全工作汇报篇1

一、基本情况

2012年,全市共办理机车注册登记1150台,安全技术检验机车4300台,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560人,考发驾驶证680本。。处理道路外农机事故3起,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农机事故死亡率为零,农机事故率控制在0.5‰以下。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农机安生生产监管责任制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我市“平安农机”创建,成立以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市委农办主任、市农机局、市安监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督导我市的农机安全生产及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农机安全生产制度,修订完善《市农机事故责任倒查及追究制度》、《市农机事故报告制度》、《市农机事故值班制度》,并按照制度督办落实,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三是签订9个层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巩固提高“金字塔式”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市政府与市农机办,市农机办与市农机安全监理站、各镇(街办)农业服务中心,各镇(街办)与各村委会,农机专业合作社与社员机手,市农机安全监理站与农机安全协管员、农机手都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

(二)加大力度,深入检查,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1、加强源头管理,抓好农机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一是对注册档案进行全面清理。检查有无不符合规定办证上牌的,档案资料整理是否规范,办理程序是否到位。按照缺项补项的原则,确保万无一失。二是对机车安全技术检验严格把关。坚持做到人车见面,车证相符,对存在安全隐患现场排查,不留隐患,并对机车检验实行双签制。三是制定监理业务流程,严格操作程序。按岗设人,按人定责。四是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操作培训,努力提高其操作技能。严格按照农业部41号令、72号令及培训大纲的要求,严把受理关、审核关、培训关,确保培训质量。

2、结合农时季节,定期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检查。一抓农时。在主要节假日、集中检审验前夕和“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市农机监理站和镇(街办)农机岗位责任人深入田间、场院和乡村道路进行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共累计上路执法160天,排查整改隐患618起,查处无牌无证违章行为202起。二抓重点。加强与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互通信息,重点整治乡村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农机安全生产。设立乡村道路安全警示牌50块,开展联合执法10次,重点打击农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无牌行驶、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收到了良好效果。

3、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网点、安全设施的检查。主要是对维修网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对网点规模、设备设施进行验收,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在验收达标的情况下颁发许可证。

4、切实加强其他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市加强了农业机械安全的全面监管。特别是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加强了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防范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把其他农业机械纳入牌证管理。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巩固创建成果。年,我市被国家农业部、安监总局授予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今年我办把这项工作继续当做中心工作来抓。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已创建示范镇6个,示范村26个,示范户310户。二是扎实开展“农机百千万文明交通行动”活动。按照省级活动要求,突出“带文明上路、携安全回家”主题,大力开展农机文明交通行动活动,在全市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目前,即将受省局表彰的文明交通乡镇1个,即问安镇;文明交通拖拉机18台,文明交通驾驶员230个。三是迎接全省农机安全生产督促检查活动。从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开展情况,打击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等方面,积极部署,狠抓落实,受到检查组的好评。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常抓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1、多头并举,加强农机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

一是结合集中年检审工作,下发通知,印发宣传资料,营造宣传攻势,现场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和法规宣传。二是安全村农机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全村农机驾驶员集中学习。重点宣传《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农机相关法律法规。三是通过电视台《乡村行》栏目,播放农机化信息和农机安全知识事项。四是结合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工作,现场对违法违规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排查安全隐患。

2、精心组织,切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

一是参与了全市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在活动现场,设置农机安全宣传展板6个,下发宣传资料1500多份,现场咨询解答200多人次。二是举行了一次农机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从接警、赶赴现场、抢救伤员、疏导交通、封闭现场、调查处理到撤消现场,演练小组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确保各个环节紧张有序地进行,特别是联动了市安监局、镇派出所、120急救中心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达到了演练效果。

3、丰富内容,扎实开展“六个一”宣传活动

在今年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中,我们开展了送农机、送技术、送安全三下乡活动12次,通过多种渠道送发6000份《平安农机创建倡议信》给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播放农机安全知识电影、录像50余场次,给每个安全村送一套“平安农机”安全宣传挂图和农机专业书籍。6月10日,在问安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次千名学生参加“农机安全在我心中”主题征文大赛。在活动现场,举行了千名学生在“农机安全从我做起”条幅上签名,获奖学生即兴演讲,农机专家现场授课等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六个一”宣传活动形式,掀起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新的高潮。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安全管理的体制不健全。

2、农机行政执法的权责不对等。按照现行的农机法律法规的规定,无法行驶道路上执法权,农机安全隐患无法从根本上消除

3、农机执法人员的经费没有保障,农机安全装备落后、设施不全。

(二)主要建议

1、在村级道路上,增设交通安全标志,加强乡村道路的安全管理。

2、在农田应完善配套机耕道,便于农业机械安全转移。

3、加大农机监理项目争取力度,把农机安全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增加农机安全的科技投入。

四、明年的工作安排

1、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努力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农机安全工作汇报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机监理工作,紧紧围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监督”的原则,不断推动农机管理工作纵深发展,切实把提高拖拉机“三率”作为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促进我县农机监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县各乡(镇)应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三率”工作作为农机安全监管的重点措施来抓。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到位。特别要实现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农用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数大幅度恢复性增长;拖拉机“三率”分别达到上级要求,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上牌办证和自觉接受检验意识明显增强,拖拉机无牌无证、脱检漏审等违法违规行为基本杜绝。

三、时间安排

2013年4月25日至2013年9月30日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提高我县拖拉机“三率”工作,确保将省市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县农机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方予全副局长为副组长,县监理站站长吕海标、推广股股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乡(镇)农机站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提高拖拉机“三率”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将“三率”普查工作纳入2013年重要工作范畴,并按规定的时间、内容、程序抓好落实。

(二)实行“三同时”,提高对无挂车、纯农田作业手扶拖拉机安全监管水平。

1、各乡(镇)要认真填写《无挂车、纯农田作业手扶拖拉机备案登记表》(附件1),实行“三同时”(同时开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签订责任状),提高对无挂车、纯农田作业手扶拖拉机安全监管水平,有效简化管理程序,并将其纳入“三率”统计。

2、安全检查。根据手扶拖拉机的作业量和安全性能,2年进行一次以上安全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向其发放《无挂车、纯农田作业手扶拖拉机安检改正告知书(式样)》(附件2),引导其纠正。

3、安全教育。向所有人发放有关安全教育资料,引导机手自觉执行《无挂车、纯农田作业手扶拖拉机安全性能自查要求(式样)》(附件3),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签订责任状。应与所有无挂车、纯农田作业手扶拖拉机机手签订《无挂车、纯农田作业手扶拖拉机安全生产责任状》(附件4),周期2年。若带挂车上路行驶,农机监理部门必须按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办理注册登记、安全检验等。

(三)依据标准,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国家GB16151—2008标准,以及农业部41、42、43、72号令等相关规定,把好拖拉机注册关。

1、在普查过程中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还不到报废年限的要认真按规定项目进行年审检验,未注册的要劝其注册登记和签订责任状,已到报废的要发报废通知给机手车主并签字留档。

2、今年实施购置补贴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要先挂牌注册、办理培训考核,再发给操作证和使用证,确保新购的农业机械“三率”达到85%以上。

(四)积极做好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宣传农机年检审、办牌办证的必要性、重要性,大力增强新购机户、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办牌办证、接受年检审的自觉性,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农机安全工作汇报篇3

一、组织机构

成立县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二、排查任务

(一)排查对象

1.各乡镇低收入家庭,重点是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和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则不纳入贫困户登记:有公职人员的家庭(父母或子女),全家外出打工半年以上的家庭,户籍不在本县的家庭,有轿车、客运车、货运车、工程车和大型农机的家庭,有电脑、空调、热水器等高档非生活必需品的家庭,有商品房的家庭,有实体产业的家庭,村干部家庭,存款在5000元以上的家庭,有法定赡养人且赡养人有赡养能力的家庭。

(二)排查方式。采取入户走访,逐户填写“自治州农村贫困人口排查情况统计表”,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逐级汇总审核上报。

(三)排查分工。县人民政府总体部署,成立工作机构、责任领导和参与此项工作的相关部门,协调落实排查任务和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和督促排查进度,保证排查质量;负责乡镇排查信息数据的审核、把关和汇总信息数据的终审上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排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统筹安排工作任务,在每个行政村设立排查工作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每个行政村委派1名排查工作组组长(可以是包村领导、站所长、村“两委”负责人、住村工作组成员)和指定1名信息录入员,各排查工作组可根据本村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成立若干个调查小组,如期完成各行政村排查信息数据的录入和乡镇汇总信息数据的上报工作。行政村积极配合开展入户普查工作,及时组织抽调人员,联系居住偏远的农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负责本村农牧民贫困家庭基本情况统计数据的初审工作,确保采集各项数据准确无误,调查工作按期完成。

(四)排查统计。行政村排查工作组负责逐户填写本行政村农牧民家庭的“自治州农村贫困人口排查情况统计表(农户)”(以下简称“户表”),完成“户表”微机信息录入工作。“户表”要经调查对象、调查员签字确认,报乡镇人民政府存档,电子版表格报乡镇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汇总填写“自治州农村贫困人口排查情况统计表(行政村)”(以下简称“村表”),完成“村表”的微机信息录入工作,“村表”由村党支部书记签字、加盖村委会公章,一式三份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县各存档一份,报州扶贫办各一份)。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统计汇总“村表”信息,汇总填写“自治州农村贫困人口排查情况统计表(乡镇)”(以下简称“乡镇表”),完成“乡镇表”微机信息录入工作。“乡镇表”由乡镇长签字、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一式三份(乡镇、县各存档一份,报州扶贫办一份)和“户表”电子版表格报县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负责审核“户表”、“乡镇表”,汇总填写“自治州农村贫困人口排查情况统计表(县)”(以下简称“县表”),完成“县表”微机信息录入工作。“县表”由县长签字、加盖县人民政府公章,一式两份(县存档一份,报州扶贫办一份)。“户表”“村表”“乡镇表”电子版表格经县审核后,报州扶贫办。

三、普查时间安排

(一)前期筹备阶段。制定全县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及时召开排查动员会议,安排部署排查的相关工作;各乡镇制定本乡镇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和排查工作组,召开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本村低收入家庭并公示,经公示后确定入户调查对象。

(二)入户调查阶段。各行政村排查工作组入户调查,逐户填写“户表”,汇总“村表”,并完成微机信息录入工作。3月1日前将“户表”、“村表”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

(三)统计上报阶段)。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审核“户表”、“村表”,汇总填写“乡镇表”,完成微机信息录入工作,于3月5日前报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负责汇总填写“县表”,完成微机信息录入工作,于月日前报州扶贫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贫困人口拉网式排查工作事关全局,量大面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和落实责任。各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亲自负责,加强调度,掌握进度,督促工作,确保排查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各乡镇(村)党委(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严把排查数据质量关,保证100%排查面和排查质量,圆满完成排查工作任务。

农机安全工作汇报篇4

一、加强宣传引导,深入调查分析,落实从紧货币政策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落实从紧货币政策。制定《2008年**市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争取出台《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引导银行机构落实从紧货币政策,根据实际信贷需求适度均衡放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改善信贷服务,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突出“稳、好、绿、弱”四个字,增加对“三农”建设、弱势群体、民生工程、政府重点项目、中小企业、高附加值企业、节能减排企业的信贷投入,控制对高污染、高能耗、低小散、重复建设行业的信贷投入,严控违规房地产贷款。

二是注重宣传提示,提高政策认知度。以行长联席会议、政策形势通报会、信贷科长例会、银企座谈会等为有效载体,完善多层次多途径的政策通报、形势分析、风险提示机制,积极向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宣传货币信贷政策、外汇管理政策,提高全社会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认知度,有效引导社会预期。牵头组织有关金融机构,举办金融知识现场咨询、金融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报纸、电视、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等,广泛宣传金融法律法规与宏观调控政策。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反馈政策执行效应。贯彻落实金融统计系列新制度,加强民间借贷、房地产市场及证券、保险业相关数据的监测,搭建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信贷收支、现金收支、外汇收支、国库收支联动分析,树立县域经济金融分析品牌。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工作制度,改善支行信息、调研“长短腿”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加强对市场贷款需求变化、银行贷款行为变化、民间融资重新活跃、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投资及贸易的影响、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应等方面的跟踪、调研,准确及时地向上级行提供政策反馈,为地方政府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增强基层央行在地方的影响力。

二、推进结算改革,加强发行管理,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系统建设,推进非现金支付结算改革。进一步推广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推广应用单位银行卡业务、小额定期借记业务。做好银行卡用卡环境建设,组织银行卡宣传活动,促进个人支票、本票、电子银行等非现金结算工具使用。

二是规范日常管理,提升国库经理水平。建立国库会计岗位风险管理机制、国库监管报告制度,加强日常临柜监督,严格执行退、拨款三级审批制度,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建立健全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协作机制,加强与上级、地方政府部门和银行的沟通协调,促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实现税款直接入库、信息共享的缴库模式,全面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召开行库税联席会议,发挥国库监管职能,加强对银行、财政专户的监督检查。

三是加强发行管理,提高货币发行服务能力。加强现金投放回笼预测,确保现金供应。加大对小券别人民币供应,改善当前小券别人民币紧缺现状。加强现金管理,在做好日常监督管理的同时开展人民币收付业务检查。推进农村反假货币网络建设,发挥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反假货币评价工作机制。

四是增进协调沟通,继续深化县域金融服务。搭建银企、银农合作平台,有效引导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合作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逐步提高“三农”贷款比例。改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加强金融政策宣传、金融知识普及,金融产品介绍,增强公众使用金融产品意识。

三、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一是全面加强监测,掌握辖内风险隐患。关注银根紧缩后社会资金状况,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引导,在清理处置民间非法金融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指导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规避房市、股市、民间金融波动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预防企业、个人资金链断裂对银行尤其是小法人金融机构带来的资金风险。加强准备金头寸管理,健全监测、通报和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对辖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监测。

二是关注改革动态,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加强对农村合作银行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按季监测、评估农信社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等改革进展情况,认真开展专项票据兑付后监测工作,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继续加强对农合行贷款进度和投向的指导,引导农合行内部实行科学的计划管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了解掌握农业银行、农发行、邮政储蓄改革推进情况,关注金融改革对辖内农村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

三是积极开拓创新,拓展反洗钱、征信工作深度。建立金融业反洗钱工作内控评价体系,加强对保险、证券、期货业的反洗钱工作指导。建立支付交易监测系统和岗位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对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进行记录,提高可疑交易报告质量。探索与公安、海关、工商和税务等部门实现数据库共享,加大大要案的突破力度。扩大征信数据采集范围,完善征信信息库建设,尝试开展非银行信息的采集上报,在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中取得零的突破。推进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加强农村信用建设宣传,培育全社会信用意识。

四是开展综合检查,维护金融秩序稳定。认真总结综合业务检查经验,以人民币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外汇管理为重点,契合综合业务检查与专项业务检查,努力提高检查水平与效率,不断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推进依法合规经营。

四、坚持改革创新,狠抓监管检查,进一步加强外汇管理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在上级局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深化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管理改革,简化出口核销和货到付款进口付汇手续,方便企业外贸业务经营,积极引导企业扩大进口业务。继续推进资本项目简政放权工作,根据上级局统一安排,取消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放宽对外投资资金、前期费用等的汇兑汇出管理,引导银行加大对境外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和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疏导资本有序流出。

二是加强外汇监管,切实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入和结汇。进一步加强贸易收结汇管理,对出口企业实行正常、准关注和关注企业的分类监管。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资金流入与结汇管理,严格外资外汇登记管理,严格资本金账户监管,严格验资询证工作,加强对外汇资本金结汇行为及结汇后人民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着力防范异常资金流入结汇及非法使用。加强个人外汇管理,密切关注个人贸易、外币现钞提取及结汇等重点环节,防止境外资金通过个人渠道大量流入。加强非现场监管,加大进出口核销、国际收支、个人结售汇、服务贸易等信息监管系统数据整合力度,及时发现并密切关注异常外汇资金动向。

三是狠抓监督检查,努力维护良好的外汇市场环境。加大现场检查工作力度,重点检查银行代位监管职责履行情况、企业大额异常收结汇情况、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流入结汇情况及个人外汇收结汇情况,在督促银行切实履行代位监管职责,提高贯彻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水平的同时,严厉查处境外资金非法流入,打击非法外汇交易,争取在大要案查处上出成绩,进一步规范外汇市场秩序。

五、强化内控建设,依法高效行政,不断提升内部管理能力

一是夯实工作基础,确保依法行政。积极组织实施“规范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性,夯实工作基础。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方案》,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完善法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干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对外法制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活动,增强社会的金融法制意识。

二是规范内控操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发行库管理办法》,深化计算机用户安全管理,开展新形势下保卫工作调研,抓好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严肃财经纪律,修改《行政财务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会计财务制度,合理安排各项财务支出,规范集中采购操作,严格公务接待和各项费用报销,创建节约型央行。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查漏补缺,修订完善,通过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日常管理。强化决策跟踪反馈制度,对领导交待工作、批示文件,逐件限时督办,定期对重要工作责任项目落实情况实行通报。在对去年行长履职审计的基础上,健全岗位动态和风险等级管理,定期开展安全自查和风险评估,抓好内控规范化建设。

四是增进紧迫意识,加快基建工作进度。健全各项基建财务制度,加强基建工作质量管理,确保基建工作顺利推进。要围绕工作目标,制定周密计划,高效完成基建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审批、设计工作,加快基建进度,新大楼要在上半年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

六、创新教育方式,深化人事改革,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一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提高员工素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为车头,根据干部队伍现状,区分对象,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报告会、业务骨干培训会,利用主题实践、社会实践、党课等,多形式地开展干部队伍素质教育培训,做好员工的政治学习、岗位任职培训、转岗专业知识培训学习,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

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升改革效果。妥善处理业务整合中的个别问题和矛盾,科学总结人力资源配置组合、员工潜能发挥、岗位间工作分工方面的经验教训,合理设置各股室岗位。积极探索不同岗位的绩效分配机制,改革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提高人事制度改革效果。

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两手抓”,落实“一岗双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员工思想动态半年度报告制度,坚持开展谈心活动,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良思想苗头。以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着力点,继续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党员要成为业务中坚力量”等主题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工作的执行力。

七、深化文明创建,健全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行风行貌建设

一是深化文明创建长效机制,营造央行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的主体和载体作用,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和支行日常工作统一起来,不断完善创建工作机制,为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奠定基础。日常工作中发挥党、政、工、青、妇组织的合力,开展“讲文明、促和谐”创建活动,积极参与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温州市模范职工之家等创建评选活动,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建行60周年、北京奥运会等主题,开展贴近工作,贴近群众的一系列劳动竞赛、文体活动和帮扶活动,营造浓厚的央行文化氛围。

二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业务”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职工大会、工会、职工之家、女支委、“行长接待日”等的作用,结合支行实际,找准房改、医药费支付改革、绩效分配改革等与员工个人利益切实相关的敏感点,充分征集员工意见,尊重员工话语权,出台较为完善的改革方案,激发广大职工活力,调动职工为支行中心工作服务的积极性、能动性,形成同心同德建和谐央行、安定团结促业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八、狠抓制度建设,强化教育监督,努力构建反腐倡廉工作体系

农机安全工作汇报篇5

一、时间安排

年8月-年10月

二、清查范围

专项清查工作的范围包括各级安排和使用强农惠农资金的部门和单位。主要有各镇、街及财政局、农林水利局、教育与文化体育局、科技局、卫生局、建设局、交通局、民政局、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经贸局等部门和单位。

三、工作步骤

(一)摸清底数

区级各部门、各镇(街)要认真摸清-年强农惠农项目及资金情况,对强农惠农资金的流向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及时准确掌握、年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填报统计表(一)、统计表(二)。

报送时间:1、区级各部门、各镇(街)8月23日前将年强农惠农资金流向统计表报送区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由相关业务科室审核、汇总后,8月25日前报送市财政局;2、区级各部门、各镇(街)9月30日前将年1至9月份强农惠农资金流向统计表报送区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由相关业务科室审核、汇总后,10月8日前报送市财政局。

(二)开展检查

1、检查

涉及安排和使用强农惠农资金的各部门、各镇(街)要在对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选择2个以上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时间:8月26日-9月13日

2、抽查

市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选择水利、旱片治理、农业产业化发展等3至5个项目资金开展重点监督检查。

时间:9月14日-26日

(三)汇总情况

各部门、各镇(街)要将开展强农惠农专项清查工作的总体情况以电子版形式于9月28日前汇总报送至区财政局。

四、检查要求

(一)要充分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各镇(街)要充分重视强农惠农资金清查和检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安排,积极协调配合,及时了解动态,确保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健全机制,认真履行职责

各部门、各镇(街)要健全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

(三)要严肃查处,抓好整改落实

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监管不力、失职渎职造成资金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着力抓好整改落实。

农机安全工作汇报篇6

根据《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开展2017年农村水电站汛前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市在2017年3月7日印发了《关于开展2017年全市农村水电汛前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要求各有关镇政府、电站做好汛前安全生产的自查自纠工作。为应对省水利厅检查组对我市农村水电站汛前检查的抽查工作,我局从2017年3月20日开始派出检查组对全市水电站汛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抽查。现将抽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市高度重视小水电站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对职责范围内小水电站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了监管,做到了常抓不懈。2017年2月10日**市水务局下发了《关于建设**市小水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通知》,进一步将小水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细处、实处。在汛前检查通知中要求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电站要高度重视小水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农村水电安全生产“双主体责任”,确保电站及当地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深入现场,认真检查

今年的汛前检查以电站自查、镇政府核查、水务局抽查的形式,水务局抽查电站30宗,占电站总宗数14%。此次检查重点检查我市农村水电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履职情况、在建和已建小水电站安全生产情况。在这次检查中,我们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形式,检查有关镇政府“双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镇政府与电站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情况,检查各电站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情况,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情况,水工建筑物和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情况,警示、护栏等安全保障措施到位情况,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持证上岗情况等进行了检查。

对于在建电站,重点对工程度汛预案及准备工作情况,以及施工围堰、高边坡、基坑、模板、脚手架、施工围栏、临时设施等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检查,督促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和监理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通过这次汛前大检查,很好地督促了各小水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大部分电站都已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专(兼)职安全人员,做到了有机构、有制度。在今次检查中,部分电站存在如下问题:电站没有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没有严格执行“两票”操作,未开展运行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消防器具配备不足,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台账,上班人员未能持证上岗或上岗操作证已过期等等,压力管漏水(已发停机整改通知书),还有极个别电站出现上班离岗现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已即时督促电站业主限期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向水务局汇报。

农机安全工作汇报篇7

一、加强窗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实施效果

1.加强政策传导。坚持定期召开行长联席会、金融专题汇报会,不定期召开经济金融形势综合分析会,按季编写《金融运行报告》,不定期编制《金融专报》,及时转发上级行货币信贷政策文件,向地方党委政府、各银行机构通报形势、宣传政策,正确把握和传导金融宏观调控意图,引导信贷投入稳定增长。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出台的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有关精神,会同市财政局、劳动保障部门提高出了十点贯彻实施意见,引导相关银行以再就业贷款助推下岗职工再就业。根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分行有关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淮安市金融部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引导金融部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找准支持方向和信贷增长点,加强信贷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支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2.加强目标引导。对各银行机构20****年信贷投入情况进行了统计核实,报请市政府落实奖励兑现政策。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要求以及金融业发展状况,测算提出20****年“5351”金融目标,将全年信贷投入目标逐一量化、分解。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要求以及我市金融业发展现状,初步制定2007年全市金融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存款85亿元、贷款50亿元的目标。

3.加强正向激励。协助市政府重新修订《淮安市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考核奖励办法》,建立更为科学的奖励和激励措施,以建议书代替责任状,以指导性目标代替指令性计划,以正面激励代替督查督办,并按照这一修订后的办法,对各银行机构20****年度信贷投入情况进行了统计核实,报请市政府兑现,充分体现以市场手段引导和调动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入的目的。

二、强化沟通协调,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1.深化银企合作。先后于3月和9月两次举办全市银企签约大会,两次举办了全市银企签约大会,为各金融机构自行举办银企对接起到了示范作用,促成369户企业与银行成功对接,签约金额达67.83亿元,签约户数、金额为历年最高。11月末,对接资金到位率已达到98%。在我中心支行的引导下,辖内各金融机构自行开展各类银企对接活动37次,促成560户企业与银行达成融资协议46.88亿元,11月末资金到位率达到99%。组织25户企业参加省级工商企业融资洽谈活动,主动加强与各县区政府合作,多范围、多形式加强政银企合作。依托政府网站,构建网上融资信息平台,建立连续动态的银企信息沟通机制,实现贷款业务网上申报和对接。积极协调推动辖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以市县为主体,乡镇为补充的市县乡三级中小型信用担保网络体系,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11月末,全市建立信用担保机构34家,信用担保基金总额达到2.9亿元,担保贷款余额达到8.32亿元。

2.优化信贷服务。积极参加全市全民创业调研服务和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宣传发动,明确目标要求,强化组织领导,牵头组织全市金融部门,先后两次共成立20个调研服务工作队,深入11300多家企业走访调研,零距离、面对面地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新建信贷档案4200多户,建档总数达7400多户,部分金融机构的开户企业建档面已达100%,累计向2000多户中小企业和8000多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52亿多元。根据充实20****年新增信贷产品等内容的要求,重新修订《中小企业融资指南》,印刷10万册发放到全市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高企业金融认知水平和申办贷款的效率。此外,与市经贸委、外经局建立联合推进机制,指导民营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进行融资,筛选47户优质企业进行专项辅导,并成功设立1家境外公司。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会同市银监、工商部门及淮阴区政府,制定、修改、完善《淮安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施方案》,由市政府向省政府申请报批,积极做好小额贷款公司一旦获批后的相关准备。

3.强化结构调整。一是制定实施促进小企业贷款“十个一”活动规划,缓解小企业贷款难。通过会议沟通、加大宣传、组织调查、信息交流、搭建平台、加强监测、创新产品等活动,分层推进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此外还积极促成政府财政还出资800万元,为银行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基金。至11月末,全市仅通过“两通”、速贷通、贷捷通等信贷产品发放的小企业贷款就较年初净增了近10个亿。二是放大提升“信用一证通功能”,缓解农村经济贷款难。会同淮安银监分局制定了信用一证通增量扩面实施方案,印发了《淮安市放大农村信用社“信用一证通”贷款功能指引》,贷款对象由一般农户、种养大户扩大到农村乡及乡以下个体工商户和规模以下私营企业主(年销售售入500万元以下),单户最大授信可达到50万元。11月末,全市新发放功能放大后的“信用一证通”227本,累计向中小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种养加大户发放贷款15.5亿元,同比增加6.3亿元。三是多方协调发动,缓解弱势信贷群体贷款难。根据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要求,加强与劳动保障、商业银行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省级专项担保基金以及部分市级解困基金,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业务开展,至11月末余额达到1079万元,比年初增加664万元,同比增加724万元。加强与院校、教育主管部门、经办银行的协调配合,推动银、校合作,推动助学贷款业务健康较快发展。1-11月份为2351名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314万元,同比增加403万元,11月末余额达到4475万元,较年初增加477万元,确保了一批贫困大学生及时顺利入学就读。

20****年,淮安辖区金融形势运行良好,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1.6亿元,比年初增加90.9亿元,增长21.1%;各项贷款余额346.2亿元,比年初增加64.8亿元,增长23.04%;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三、维护金融稳定,优化辖区金融生态环境

会同市银监部门、银行同业公会对历年评选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淮安市信贷诚信企业评选办法》作了修改、完善,进一步规范评选工作,并据此开展了20****年度诚信企业评选活动,评出全市20****年度信贷诚信企业175户,较好地发挥了当选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在金湖县试点实施金融法律协作制度,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负责人、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金融机构与当地司(执)法机关参加的金融法律协作小组,明确各方面职责分工,加强在金融债权维护、金融案件治理、金融法制信息交流等五方面的法律协作,提高维护金融债权、共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效率。开展金融生态建设宣传活动,全市金融机构悬挂横幅150条、发放宣传手册10万份,设立了现场咨询点;召开信用社区建设典型推动会,介绍楚州区信用社区建设经验,部署各县区信用社区建设工作,争取各县区尽快成功建成1个信用社区;继续在农村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创建活动,11月末信用乡镇达34个,占辖内乡镇数28%,信用村613个,占辖内村数43%。制定全市20****年征信管理工作意见,重点对数据质量、系统运用、贷款卡管理、征信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征信市场监管协作机制,加强对贷款担保公司、资信评级公司以及市场监管、征信宣传的规范管理,促进征信市场健康发展。举办“征信进社区”、“征信进校园”、“征信进乡村”宣传周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积极参加企业改制工作,支持企业依法合规改制,参加企业改制方案论证会20次,审查市区改制企业12户,开出“债权保全证明”12份。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及时监测风险苗头。制定《反洗钱工作合作与可疑交易线索协查实施办法》,开发反洗钱监测检查程序,建立反洗钱人才库,提高可疑资金交易的分析水平和发现违法线索的能力。加强对银行业反洗钱的监测分析和合规性检查,规范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健全反洗钱工作制度。

四、推动金融改革,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

1.从改革经营机制上推动。积极倡议、提请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信用社的意见》,从资金支持、减免税费、业务推动等多方面落实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措施,努力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实施专项央行政策为契机,全力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先后3次举办县(区)支行和农村信用社分管领导、主办部门负责人培训班,学习把握总分行专项票据政策精神;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中心支行专项票据评审委员会,健全相应工作制度;规范专项票据监测考核机制,形成“按季核查,一次见底,动态监测,整改结合”的核查机制,并按照“一社一策”方案,制定全辖各农信社专项票据兑付核查计划,会同银监部门制定《淮安市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联合验收实施细则》,成立了专项票据联合检查组,以不良贷款及降幅、增资扩股、资本充足率、法人治理结构、内控管理、信息披露、委托处置不良贷款、经营财务状况及成本检测、支农服务等9个工作项目在全市开展核查工作。12月7日,我市市区、楚州、洪泽、金湖四家农联社1.74亿元专项票据成功兑付,并于当日认购8740万元特种存款。

2.从提高管理水平上推动。围绕提高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水平,增强利率市场化适应能力的目的,制定下发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一般性模板和实例模板,引导信用社确立风险定价意识,加快制订、完善人民币贷款定价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贷款风险定价工作。在洪泽县农联社集中开展利率定价试点,及时召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全辖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制定《关于开展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定价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调查摸底、完善制度、精心试点、适时推广的基本程序,全面推进贷款风险定价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区别对待,分类定价”为核心原则,以贷款基准利率加点浮动为基本方法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定价意识淡薄、定价方法单一、管理呆板滞后的状况有较明显改变。

3.从增强融资能力上推动。在认真稳妥地做好再贷款指标核减工作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中的合理资金需求做好计划、统筹安排,确保改革与发展两不误。至11月末,全市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5000万元,支持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9亿元。推动邮储资金回流,促成金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省邮政储汇局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1亿元的邮储资金存放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合作协议,协议存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3.6%,目前该笔协议存款已全部到位。这是建立农村外流资金回流机制、多渠道筹措农村信贷资金的重要突破,在我市尚属首次。

五、改进金融服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我中心支行努力完善各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支撑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1.进一步改进结算服务。成功完成小额支付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工作,确保各系统平稳运行和结算资金的安全。认真开展会计联行工作检查,并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严格执行联行工作相关操作规定。制定账户管理操作程序,强化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确保核准类账户入库不错不乱不漏。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大力推动辖区银行卡产业良性健康。全市已发展银联特约商户579家,银联poS机793台,miS商户1家,miSpoS终端50台,刷卡交易额达14.5亿元。

2.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继续完善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认真做好国库会计核算系统(3.0)版本的升级以及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参加小额支付系统运行工作。加大国库资金监督力度,开展国库“三项制度”执行情况和国库业务实地检查,切实规范国库会计核算。成功开发国库资金收支对账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准确率达到100%。在辖内楚州区积极实施财政国库资金管理向人民银行国库直接集中支付转轨的试点工作,于5月上旬进行试运行并取得初步成功,分批将全区201家预算单位的预算内资金拨付全部纳入国库直接支付,进一步提高国库服务水平。

农机安全工作汇报篇8

1 基本情况

南汇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部边缘,北接浦东新区,西部、西南部与闵行区、奉贤区相连,东南两侧濒临东海和杭州湾。全区总面积835平方公里,全区共有户籍人口约7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51万。有185个行政村,是上海城郊的一个农业大区。

2006年起。南汇区农业信息中心积极按照上海市农委2006(347号)文件精神,率先在本区大团镇金园村、新场镇果园村等5个村开展“农民-点通”试点应用。通过使用,农民反映良好。到目前为止,南汇区对14个镇所属行政村安装了91台“农民一点通”查询机。

2主要做法

2.1开展了农业信息普及应用和技能培训。2007年开始区农业信息中心实行每月定时到全区各镇村开展“农民一点通”农业信息应用操作巡回培训,召集“农民一点通”安装村信息员和种养大户,开展农业信息应用培训,培训班主要从“农民一点通”信息平台的应用、操作、技术规范、村务信息上传、文档、图片处理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农民如何应用“农民一点通”收集查阅适合自己的农业科技信息、运用视频电话,向上海农科热线专家请教农作物中生产中碰到的难题。三年来共举办了30多场培训,人数达到800人次以上。

从08年3月开始,区农业信息中心为改善现有镇村农业信息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现代化办公要求之间的矛盾,整合资源,依托南汇创明培训学校的技术力量,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在全区组织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吸引了各镇村的280多名信息员和村干部踊跃报名,经筛选。有2.50人符合条件被正式确认为学员。培训班根据需求分为“电子商务”和“数码影像”两个类别。

2.2,加大“农民一点通”信息采集和上传力度。根据南汇农业的特点,水蜜桃、西甜瓜、蔬菜种植面积较大,农民对这方面的科技知识、愿望要求比较高,渴求得到最新的农业政策、科技营销信息,农业信息中心组织广大区镇级农业信息员积极采集、编辑、整理、上报信息、全面快捷的反映区内外的农业动态,及时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和政策方面的信息服务,扩大了“农民一点通”的信息量,加速了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一点通”推广事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南汇区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通过“农民一点通”后台上传各类农业信息500多篇。各镇、村上传各类农业信息714篇。

2.3建立“农民一点通”使用情况的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农民一点通”设备安装后,怎样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广大农民能了解熟悉,达到会使用应用。为此,区农业信息中心要求各镇村农业信息员在电信网络宽带辅设、安装“农民一点通”位置时,全程培同电信施工人员,使之安装位置方便农民查询。安装后每个工作日上班前开机,下班后关机。工作时间内保证正常运转和信息室开放,监控发现三天未开机的,及时电话告知、问明情况督促开机。对发现电信网络故障的,告知电信报修电话,“农民一点通”设备本身故障的,帮助指导调试,故障无法排除的。上报“农民一点通”报修单位。同时每星期到区内各村“农民一点通”安装点进行巡回检查,进村入户,倾听农民对“农民一点通”使用的反馈要求,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

3使用情况

区农业信息中心对本区各镇村“农民一点通”进行了一次使用情况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较好。其中大团镇、宜桥镇、新场镇、惠南镇在宣传发动、人员组织、“农民一点通”开机率、农业信息应用方面做得较好,各村“农民一点通”点击率不断上升,到目前为止,全区“农民一点通”累计点击达10万多次;视频电话通话850多次。本村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农业信息得到加强,专家视频效用的影响日益扩大。初步达到了市级部门开机率、信息咨询等要求。综观全区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3.1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是基础。村委把“农民一点通”的应用作为为农服务的有效载体,要求村干部人人会操作“农民一点通”,个个会利用科技信息服务农业生产。

3.2定岗定责、人人关注并举是保障。做到定人、定时开机,信息员外出工作时,由村委会其他人员替代开机,以方便农民前来咨询使用。

3.3利用多渠道做好宣传普及是有效手段。在召开村生产队长、种植大户会议时。做到经常宣传讲解“农民一点通”使用知识,遇到农民前来咨询时,信息员、农业干部能热心周到细致的指导农民应用。使“农民一点通”这一新颖的农业信息服务设备家喻户晓,从而提高了“农民一点通”使用效率。

3.4农户依靠“农民一点通”取得经济效益是目的。“农民一点通”的逐步普及使村干部、农民从不熟悉到热烈欢迎。如新场镇果园村品牌矮脚青菜由于今年初种植面积多、气候温暖等原因,农户青菜销售困难,收购价格一降再降,经济效益不理想。农业信息员张忠伟同志通过“农民一点通”网络青菜销售信息,搜索全国各地方蔬菜行情,了解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蔬菜价格较高,及时在本村全国青菜市场行情,同时联合本村农民经纪人,积极组织青菜货源、联系车辆把新场矮脚青菜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果园村今年已销往外地青菜近1500吨,产值30多万元,即解决了青菜难卖、贱卖问题又增加了本地农民收入。又如大团镇金桥村2组农户盛爱庆,今年种植的2。5亩哈密瓜发生严重病害,瓜藤叶子不断腐烂,他寻遍了大团镇的农资商店,用上了所有他认为对路的农药,但作用不显著,病害继续加重。村信息员刘红得知情况后,主动陪他到村“农民一点通”上向上海农科热线专家求助,农科专家通过视频现场诊断,反复观察病苗后确定了病情,按照专家传授的方法回去操作,哈密瓜病情立即得到控制,最后取得了好收成。通过这事例,盛爱庆逢人就说:是“农民一点通”专家挽救了他的哈密瓜,今后农业生产上有问题,大家就要多请教“农民一点通”。

4存在问题

部分行政村对“农民一点通”的作用缺乏一定的认识,一是认为“农民一点通”是高科技的设备,老百姓用不来,在农业上用处不大。二是认为“农民一点通”是比较贵重的设备,被老百姓用要坏的,将“农民一点通”设备束之高阁,不宣传、不开机、不应用,浪费了政府资源。三是虽然每天开机,但农业信息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底,知识结构老化,面对电脑感到无从下手,造成农业信息搜集困难,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本村优质农产品养在闺中无人知晓。

5 蕴议与对策

5.1加强南汇区农村信息化主体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特别是合作社、协会组织的推力作用。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南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的积极性,发挥其辐射及带动作用,更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措施,大力启动广大农民的农业信息需求,从源头上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5.2推进南汇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改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片面认识。结合南汇实际,制定出宣传方案。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南汇农业网”、“我要桃子网”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宣传内容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来展开,提高南汇区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宣传,使南汇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农机安全工作汇报篇9

一、目标责任

(一)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确保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考核合格。

二、考核对象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考核依据

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中,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内容以及区政府与市农业、畜牧水产、林果等主管部门签订的责任书内容。

四、考核办法

区农产品质量领导小组考核分日常管理、集中检查和年终总评三个层次进行,采取量化打分形式,实行百分制,考核满分为100分。

日常管理: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办)牵头,工商、质监、商贸、卫生、公安等部门配合,通过对各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程序由各考核组根据考核实施细则,对各乡镇、街道及市场开展蔬菜水果自检情况由各考核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量化打分考核,每季度考核一次。主要内容: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组织领导和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情况;2、监管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建立及执行情况;3、各类市场是否开展自检,每天自检蔬菜不低于5个、水果不低于3个(相关数据以全市农产品质量监控网数据为准);4、是否定期由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5、是否建立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后是否按规定,及时上报情况;6、日常工作情况是否及时上报;7、交办的工作是否按期完成等。

集中检查:围绕查找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堵塞监管漏洞,由区联合检查组对各乡镇街道及市场进行重点考核。集中检查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点,随机抽查档案和检测报告,随机走访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随机查访案件当事人等形式,对各街道工作进行量化打分。主要内容:1、检查落实区重点工作部署情况;2、检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情况和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及处置情况;3、检查是否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活动。

年终总评:年底由考核组对相关乡镇、街道及市场进行量化打分,全面考核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状情况。考核完毕后,召开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考核情况进行汇总通报。主要程序为:1、听取各乡镇街道工作汇报;2、查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关文件、资料等;3、查看市场自检情况(以农办农产品质量监控网络数据为准);4、选择各乡镇、街道1-2个市场进行现场考察;5、逐项打分。

五、计分办法

按考核指标分别累计计分,具体计分办法见附件。

六、考核等次及奖惩

考核结果按日常管理占30%,集中检查占30%,年终总评占40%的权重进行汇总计算总分。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总分为100分,考核在90分及以上的为优秀,得分在80分以上(不含80分)、90分以下的为合格;得分在80分以下(含80分)的为不合格。

对考核结果施行每季度排队,对考核优秀的予以通报表彰,年度考核排位前三名的,给予适当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在省、市、区蔬菜、果品、肉品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检中,检测结果合格率较低的酌情减分。

七、结果评定

凡发生Ⅱ级以上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发生Ⅳ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实施责任追究制。市场因农产品质量安全发生问题被市级以上媒体曝光的除按情况扣分外,要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进行责任追究。

农机安全工作汇报篇10

1、例行监测

2014年我市例行监测任务量为,快速检测法监测蔬菜样品23076个(其中市本级每月监测104个、县区级每个监测单位每月监测107个)、色谱检测法监测650个样品(其中市本级检测中心监测600个、全州县检测站监测50个)。

2、乡镇监测

我市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每年监测样品总数500个(每月监测不少于40个,月平均41.67个)。135个乡镇共计监测67500个,详见附件1。

3、农贸市场检测

全年农贸市场检测室检测蔬菜样品1053100个,详见附件2。

二、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各检测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对检测任务计划要认真研究,落实专门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责任,做好工作安排,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确保我市检测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全区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业办发〔2014〕5号)”,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县(区)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于2014年6月30日前报我局安监科和检测中心,电子文档发送到。

3、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资料整理。各县(区)各检测单位要注意收集、保存反映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影像资料,做好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样品数据的原始记录并妥善归档保存。

4、及时反馈检测结果,严格报送程序。桂农业办发〔2014〕5号要求,承担例行检测任务的市、县(区)各检测机构要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受检单位。发现有违规用药问题的,应在8小时内反馈结受检单位,并通知当地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同时在10个工作日内将查处情况书面报告自治区农业厅(书面报告格式见桂农业办发〔2014〕5号附件5)。乡镇监管服务站要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至县级农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