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十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十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5:03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是事业单位开展人事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资料,以个人姓名为特征构成各种专册或专卷,在国家档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事档案能够将个人经历、工作业绩、品德才能、个性特点和专长爱好等信息反映出来,是事业单位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体现人事档案应有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视为一项辅工作,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事业单位领导往往错误地认为只需要确保档案不出现丢失问题就行,工作上仅仅满足于日常查阅,对工作要求不高。此外,事业单位也没有在议事日程中纳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主动研究与安排档案管理工作,场所、经费和人员无法得到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变得非常被动,不能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工作。

(二)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配套设施不完善

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来看,档案管理人员一般为兼职或借调而来,人员流动比较频繁,很少接受档案管理培训工作,不熟悉档案收集、整理、归类和保存等业务,管理方式非常落后,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很少投入时间与精力。一些单位未配置专业档案室,档案存放地点比较狭窄,缺乏健全的配套设备,容易造成档案资料丢失、损坏等问题,影响了人事档案的完整性[1]。同时,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上看,主要以人工为主,因为个人原始文件调用比较频繁,会让原始纸张出现发黄、褪色、变色、变旧等问题,既不利于人事档案的美观,也影响了其安全性。

(三)人事档案整理不规范,频繁发生丢失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收集、归档等工作制度不完善,影响了档案收集、归档的完整性,从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质量,并导致其利用率不高。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化进程也逐步加快,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很多员工在事业单位与社会之间双向流动,这样会引发个人档案遗失的问题。

(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从以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看,基本上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完成人事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工作。当前,很多事业单位不重视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无法提升人事档案信息检索的效率,在调查查阅的过程中,仍然以人工方式为主。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人事档案保管工作,也无法提升工作效率。在信息时代下,各种先进技术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条件,事业单位要注重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对人事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这样既能够让人事档案资料得到安全保存,还能提升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出人事档案应有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加资金投入

事业单位领导要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尽快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与督导制度,在重要议事日程中纳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第一,应投入更多的资金,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专项资金,确保人事档案制度建设、资料管理维护与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2]。第二,将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空调、监控等现代化设备配置齐全,为人事档案的检索、查阅与整理提供方便,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避免珍贵资料出现丢失、损坏和泄密等问题,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第三,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室,将防火、防盗、防潮湿、防虫蛀等保护措施做到位,并注意室内的通风与采光。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快,干部职工的考核奖惩、履历学历、培训经历以及聘任晋升等资料越来越多,极大地增加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3]。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备保密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具有很强的业务性与政策性,对此为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重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选用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作风优良,并将他们的各种待遇落到实处,激发其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第二,事业单位要定期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人事档案管理技能。第三,要督促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做好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辨别、存储等工作,保证人事档案资料的完整与真实。

(三)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涉及内容众多,事项繁杂,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可以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第一,事业单位在制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细化并明确人事档案信息收集、日常整理、借阅移交以及开发利用等内容。第二,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在人事档案移入和调出的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下来,而检索和查阅人事档案的时候,也要做好相关登记,避免人事档案出现丢失、非法修改、泄密等问题,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开展,为今后的利用创造条件。

(四)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用好信息技术

人事档案作为人才信息资源库,事业单位必须提升各种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将人事档案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对此,要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准确整理人事档案资料[4]。同时,还要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用好计算机网络,将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各种现代设备与技术的作用体现出来,对人事档案内文字材料、照片声像等信息实行数字化处理,转变为数据信息,实现人事档案纸质材料和数据格式的并存。同时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将各种非人事档案信息出来,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得到提升,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档案信息服务。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面临着更大的调整。事业单位为实现长远稳定发展的目标,需要领导者提高重视程度,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投入更多资金,购置齐全的现代设备,并逐步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此外,还需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端正工作态度,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洪秋.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J].品牌,2015(6):100.

[2]王凤春.浅谈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23):39.

[3].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与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7):248-249.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对策分析

1.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担负着为公众提供公益的职责,是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多方面需要的社会组织,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人事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人员招录、岗位聘用、培训考核、福利奖惩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人事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高低。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落实,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人事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2.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现状

2009年,中央办公厅在《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这一要求为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近年来通过多方的努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质量取得了较大的提高,管理模式、用人机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纲要》的要求还有着不少的差距,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人事管理工作观念转换还不到位

人事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直以来就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的多个文件加以规范和引导,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事管理工作观念转变还不到位。一方面,服务观念缺失。一些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过程中沿袭传统的观念,以管理代替服务,工作过程中缺乏服务思想,人事管理工作模式僵化呆板,影响了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没有深入单位实际,解决职工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改革创新观念缺失。面对新时期工作面临的新局面、新特点,工作中创新方法不多,时代性不强,也降低了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

2.2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力度还不过硬

在现阶段,随着国家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力度的加大,事业单位人员引进已经逐步走向正规,但在人员引进后的使用和培训方面,单位给予的关注不够,影响了人员的后期发展。一是培训机制不健全。在不少事业单位中,单位对于人员培训工作没有长期的规划,缺乏整体性的考虑,特别是对于个人而言,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往往采取一勺烩的模式,培训效果难保证。二是培训制度难落实。当前社会对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人员少、事务多的矛盾在一些单位十分突出,造成了一些培训计划方案落实难度大,随意更改删减培训计划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培训针对性不强。事业单位在人员培训过中,结合自身实际的少、照搬上级要求的多,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人员的参与热情。

2.3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奖惩还不健全

从2006年,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考核工资制度以来,改变了传统的一刀切的局面,为激发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单位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但如何进行考核,如何评价结果、如何进行奖惩这仍然是当前事业单位考核奖惩的难点问题。一是标准难确定。各个岗位职能不同、人员素质差异大,这些都造成了考核标准确定难,特别是如何在将指标量化的问题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二是考核难组织。不少单位在考核组织过程中还是采取内部投票的方式,人情票、感情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都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三是奖惩难保证。对于考核结果的落实,还缺乏一套更为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在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没有将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到实处。

3.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规范人事管理制度、探索人事管理新方法已经成为了未来人事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单位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将人事管理工作作为提高单位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促进人事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3.1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工作的“人情味”。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意识,在方法上坚持以单位职工发展为核心的工作理念,为单位的发展和职工的成长进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树立尊重人才的观念。岗位聘用是此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而人才就是改革的重点,人事管理工作中要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积极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人才发展铺平道路。三是要树立服务为本的观念。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主动深入到单位一线和基层,了解员工所思所想,采取多种手段密切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倾听职工心声,表达职工愿望。

3.2规范制度,注重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事业单位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单位的核心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事管理部门要结合单位实际,拟定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单位各个岗位工作的调查来合理确定培训方向、标准,通过对相关人员的了解,确定培训重点,从而提高培训方案的科学性。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上,要充分借鉴社会资源,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吸纳外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专家讲座、脱岗培训等形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渠道。三是注重工作落实。针对单位业务多、要求高的实际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单位人员的参与度,从而更好的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3严格标准,完善考核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发挥绩效考核对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反映单位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实际作用。一是细化考核标准。人事部门要切实针对本单位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和要求,严格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特别是要突出事业单位的服务性职能,将群众反馈做考核标准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考核的科学性。二是完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月考察相结合,内部评议与群众评价向结合的方式,提高考核的公正性。三是注重奖惩落实。一方面,除了增加一定的薪酬奖励外还需要为员工提供一定的晋升机会,这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人员,要坚决处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熊怡.事业单位人员绩效激励途径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D0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随着社会与市场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被各个行业所熟知,相关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策略,以期能够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为企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助力。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更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也需要提高重视,积极分析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能够针对问题提出创新的改进策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一、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成为制约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促使我国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主动分析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为提出改进措施提供参考。

第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在发展,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及不再适应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发展,其弊病也逐渐突显出来,如: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人力资源选拔与招募制度,人力资源个体的任用与配置机制不完善等,致使落后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成为制约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能够与时俱进的,是能够适应对应部门的发展,并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的。但是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其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僵硬,缺乏灵活性与变通性,致使人力资源个体的创新性与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其工作效率自然不高。因此,单一而传统的管理模式成为制约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的第二大因素。

第三,随着知识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工作,以使人力资源掌握新型的工作手段与工作技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但是在事业单位实际人力资源培育工作中,很多培育课程并没有有效展开,培育过程也多是以人力资源自行学习为主。这种流于形式的培育工作并不能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更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说,培育机制的不完善成为制约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的第三大因素。

二、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策略

事业单位多是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的单位,这类单位对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其发挥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由此可知,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以促进人力资源个体与整体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社会向着安定、团结等方向发展。

第一,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并创新管理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提高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以期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提高生产力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也应放宽眼界,不断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与落后的管理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以为实施先进的管理方法奠定思想观念基础。

第二,从各个角度全面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管理机制下进行,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的素质,促进人力资源个体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从而保证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因此,事业单位在管理人力资源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人力资源身心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依据自我价值实现、集体荣誉感等理论知识,不断健全绩效考核、激励制度、招聘制度、任用制度等,从而在约束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上,有效培育人力资源,并激励其主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第三,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丰富管理模式。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多是以严惩薄奖为主,这种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僵化,并不能有效地激发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对提高工作效率也是不利的。因此新时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对新型管理模式的构建,以灵活的管理方法加强与人力资源的沟通,强化人力资源个体之间、人力资源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凝聚力,使其能够将事业单位的发展作为自身工作的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第四,优化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传统的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中存在着很多的、如岗位配置不合理等的弊病,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主动性的发挥。基于以上分析,新时期,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加大研究与整改力度,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等为原则,将有能力的人力资源个体配置到适宜的岗位上,以挖掘其潜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第五,注重人力资源培育体系的构建,为人力资源素质提高提供条件。每个人力资源个体都有提高自身能力的需要,因此,事业单位应提高对人力资源培育体系构建的认识,积极组织人力资源进行专业讲座听讲、知识竞赛、互帮互助等学习活动,为人力资源素质提高提供条件。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人力资源学习、交流平台,引导人力资源创新发展,使人力资源能够在正确的思想观念影响下,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与工作目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从而为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提供基础。虽然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管理实践的不断改进,必将形成一条适宜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之路,这对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管来华.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4(04):91-93.

[2]张凤军,林勇.浅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1(02):09-11.

[3]李文慧,衣明甲.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改革的探讨[J].China'sForeigntrade,2011,28(10):353-354.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180-02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004年6月27日修订)规定,事业单位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作为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事业单位对于综合国力的影响和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2014年6月9日,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这一理念强调人力资源大国要转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对人才的挖掘、培育和使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全社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而言,情况可能更为紧迫。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人事管理模式的问题和不足日益凸显出来,甚至事业单位本身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一、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从总体来看,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不理想,大多属事业单位依然因袭原有的人事管理模式,而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都属于较为深层次的问题和困难,其完善与改进的过程必然更为复杂。具体而言:首先,滞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各单位人事管理新权限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看,人事自的缺乏是一个共性现象,较为通常的做法是,一般由统计党组织来任命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另外从其人事管理内容及制度规范来看,大多也是依据上级主管机关人事部门的要求,管理主体缺乏主动性,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较少调查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科学管理的现代知识和智力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程序性、规范性和透明性仍显不足,已经施行多年的事业单位聘用制不能得到很好遵守,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入口和出口都存在不畅通的情况,因此不可避免地必然导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现积极性不高、危机感不强、竞争意识弱等现象,人才招聘工作的科学程序和制度规范有待进一步强化。再次,人力资源激励不够,在人尽其才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单位领导绩效考核中权限过大,加之考核标准可操作性差和缺乏量化指标,考核结果或流于形式,或取决于单位领导,无法有效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上述问题的长期存在,造成了事业单位不能有效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缺乏对于单位的归属感、认同感及责任感。而当前社会民众对部分事业单位有所诟病,矛头指向通常指向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不高,或者对其服务不满意,究其根源正是上述缺失。最后,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不重视,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及体系、没有充足和良好的培训资源、无完善的培训规划等。一方面,形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陈旧和知识更新的不及时,其结果通常是令其不能较快适应经济和社会快速变化发展的需要,进而造成一个单位总体人才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性组织,具有专业性较强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事业单位重视对其工作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否则必将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阻碍事业单位正常的发展。

二、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同志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对于广大事业单位来说是一次历史机遇,事业单位是其中重要的参与力量。事业单位聚集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事业单位作为优质人力资源聚集地,其人力资源的管理的水平,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对促进国家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机制加以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聘用制激发了各用人单位的活力和员工的积极性,在继续推进这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努力以更加有效的操作方式来实现聘用制的优势,从而使得我国事业单位在整体上提升人才队伍的活力和综合素质。要做好事业单位的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必须分析当下,预测未来,在此基础上确定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规划。首先,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必须遵循竞争、择优、公正、公开的原则,按政策办事,保证程序严格,唯有如此才能选拔出事业单位真正需要的可用之才,特别要防止出现因人设岗等现象,在事业单位人员的入口处把好关。其次,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还要调整事业单位人员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最大程度上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同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尽可能地创新形式,拓宽出口,努力做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退自如,消减冗余或不合格员工,预先储备好充足的后备人才。

(二)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力度

众所周知,高增值性和可再生性是人力资源这一生产要素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工作必须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力度。通过培训与开发工作,职工的观念得到更新,技能得到提升,岗位适应度也能得到不断提高。其一,在对组织的培训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与安排,加大对于事业单位职工培训的合理投资,形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完整的系统化体系。其二,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全员培训中要特别加入职业道德的内容,提升员工对于组织和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其三,培训和开发尤其要以能力建设与提升为突破口,根据单位内部人力资源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材施教,丰富人才培训和开发的途径,可以保持员工培训内容的超前性,对于关键性岗位,其培训投入和开发力度尤其要加大。

(三)构建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是人资源管理的核心手段和工具,绩效考核与评估在事业单位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应该看到,当前绩效考核失真、失效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事业单位,要根本解决此问题,第一,要结合各事业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创新设计新的考评体系和指标维度,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地区实际、层次和部门性质的不同实行分类考核,设置相应的评估维度,同时细化每个维度的具体指标,尽可能量化关键指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以定量评估为主要形式。第二,对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成绩等方面的指标都应该被考虑到,建立起一套合理、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第三,绩效考核要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如全面质量管理法、360度评估法目标管理法等,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公开性和民主性,鼓励员工的全方位积极有序参与,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大数据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避免领导“一言堂”或过度民主的现象。第四,为真正提升实现绩效考核的作用和绩效考核的效果,要更加重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过程中交流与沟通,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估的反馈机制,要让被考核人员尽快了解考核结果,特别要指出其中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在此基础上对其加以有的放矢的指导,使其工作得到不断改进和进步。第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和内容要绩效考核工作的结果为依据和出发点,如与员工的奖惩、个人发展和培训等相结合,不断扩大考核结果的运用范围和深度,使绩效考核的约束、激励和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为更好地招聘、留住优秀人才,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兼顾内外部与员工间公平的前提下,我国事业单位要建立符合自身特征的薪酬体系。首先,在设计薪酬结构时,绩效原则要放在首位,根据工作内容、职责、岗位目标等和地域平均薪资水平、社会整体就业状况等,设计出合理的薪酬结构,薪随岗定,杜绝平均主义,大力激发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于组织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其次,建立和完善适度的薪酬增长和激励机制,推动员工追求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优化职工自身质与工作能力,同时促进员工自觉将组织的长远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组织的全面提升。再次,事业单位应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灵活掌握和处理薪酬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突出精神性奖励,如个人发展、尊重、成就感等,使员工潜力的最大发挥。

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影响,而组织文化在所在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染,根据常态或新常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需求和要求,赋予组织文化以新的内涵与活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使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满船.事业单位改革的六大步骤[J].中国行政管理,2003,(2).

[2]彭剑锋,等.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篇5

将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放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调动不起来,就不能给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甚至会给我国事业单位的整体荣誉和形象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得到了体现,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事业单位加以借鉴。为了保障市场经济下使得事业单位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的合理配置,在创新方面,要求事业单位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1.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事业单位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仍然处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1.1不公平和不透明

不公平和不透明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实施改革的重要措施,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造成了在人才选拔方面受阻;内部机制不健全,导致其内部人员过分安于现状,缺乏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了组织活力以及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人才选聘的制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改变。

1.2人力资源管理落后

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表现出比较落后的局面,在人事管理上缺乏自主权,一般是由党组织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味迎合上级要求,这就表现出消极腐败的一面;另外,事业单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现代化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容易滋生一权专政的腐败现象,将会制约着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1.3培训机制缺乏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完善的培训规划,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体系,这就造成无法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管理人才短缺,从而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利益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1.4平均主义严重

事业单位具有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缺乏灵活的激励措施。领导决定人员的配置,在绩效考核指标上缺乏操作性和量化性,考核结果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本质效果,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1.5用人制度不灵活

事业单位在用人制度上表现的不灵活,特别表现在人员整合方面力度,使得人员无法感受到、归属感以及认同感。这个问题的存在对于当前事业单位无法为社会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

事业单位在用人制度上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在人员整合方面,让员工无法感受到组织组织的责任感。这个问题的存在对于当前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致使事业单位难以为社会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2.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的发展

推行事业单位的改革不仅需要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而且需要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接受监督。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来讲,事业单位自身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健全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2.1完善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机制

我国在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多管齐下,通过更加高效的操作实现聘用制度的优势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的活力和综合素质。事业单位需着眼于未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将事业单位现在和长远利益考虑在内,制定人才招聘计划的。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坚持择优录取,选拔出单位真正需要的可用之才,为人才选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机制,杜绝因人设岗现象出现。

2.2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正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技术人员、行政事务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等;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在人员配备中所占比例最高,事业单位只有认识到其存在的区别,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采取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相应的工作分析是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工作分析形成岗位说明书,可以准确地定位每个员工的职务;岗位说明包含职责、工作内容、任务以及在岗所需要达到的资质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到有据可依。

2.3加大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力度

事业单位的合理运行离不开职工;离开了职工这个最重要的资源,事业单位的职能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事业单位如何进行人才配置以及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的创新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将会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是否能正常运作以及健康发展。事业单位需要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转变意识,以人为本,以确保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得以充分发挥;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时刻做到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尊重人才,发展人才,使各项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逐步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型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从根本上抓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调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提高事业单位对社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2.4建立和健全薪酬管理体系

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健全薪酬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具体表现在建立薪酬管理体系,为员工建立一个公平、内部与外部的公平的管理模式,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岗位性质、工作内容以及职责等进行设计合理的薪酬标准,打破平均主义,以岗定薪模式,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对组织具有使命感和归属感。

2.5逐步增大职工培训力度

可再生性、高增值性是人力资源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事业单位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放眼于人才的全面发展,重视人力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培训工作。通过有效的开发和和培训,使职工的观念有所提升,更加适应岗位的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资,逐步形成完整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在职高培训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将人才能力的建设与提升放置首要位置,因人制宜,设计满足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在事业单位的培训中需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确定培训内容,以此来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责任感。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篇6

前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的上升期,对于各事业单位的发展都十分重视,事业单位正处于转型阶段,内部环境与结构日趋多样化,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对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改善与调整,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薪酬管理的含义

薪酬管理是指以组织发展战略为指导,对员工的薪酬支付、策略、水平、构架及其构成进行分配,调整和确定的管理过程。在进行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人力资源为导向,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目标设定,使事业单位在进行运营的过程中有行动的依据,更好的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我国的事业单位遍布各行各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薪酬制度,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绩效薪酬比重不高,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平均化的处理方式更不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薪酬与考核的联系不紧密,是考核往往是走个形式,不利于那些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员工的深入发展;单位薪酬激励机制是利用物质激励的方式来留住人才,但是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精神经历作为补充。

1.绩效薪酬比重不大

事业单位的薪酬主要由工资,奖金,福利和津贴四部分组成。基础工资是员工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职位高的员工基本工资也高,薪酬差异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基本工资;奖金是对公司做出贡献以及具有工作绩效的员工的奖励,贡献的大小与绩效的高低是衡量奖金大小的标准,这就是奖金分配上的差异性,额度的浮动大小也不相同,表现在奖金上则是低刚性。具有低差异性和低刚性的津贴是事业单位对于单位的员工的生活补助或是特殊方面提供的额外的补贴。对于薪酬的组成,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有采取平均分配的想法,但他也具有其弊端,容易打击那些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员工,降低其工作效率,不利于公司的发展。[1]

2.薪酬与考核的联系不紧密

薪酬的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四部分相统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考核体系的不完善造成考核流于形式,薪酬反与考核没有联系,绩效优先的原则没有得到表现,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平均主义的思想得到加深,不利于有能力的员工的进一步提高,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2]

3.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问题

我国的事业单位跟随时展趋势,不断改革,但实际上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发展原因,激励机制的单一,阻碍员工积极性的提高,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物质激励不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更深层次的提高才是留住员工的有效手段,另外现在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大公司都在想方设法的挖人才,事业单位要想一直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就必须改善单位薪酬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具有与充足的新引力能够为事业单位服务。。

三、?F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1.薪酬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薪酬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现状,每个单位自身的情况都不相同,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调查员工的职位与风险承担情况,相同行业的薪资水平,从员工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事业单位的整体利益出发,综合市场大环境的各种状况,从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将四个组成部分分配合理的比例与浮动额度,减小差异,不断的进行制度的优化,优秀的薪酬制度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

2.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制度,严格的公司制度是树立威信的第一步。事业单位的工资确立也应该遵循程序,以公司的制度为依据,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机制,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工资应该分开进行调节,避免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进行考核的依据,他对员工的能力状况,专业素质,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进行测评,选出能力高,素养好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它促进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也对员工的行为形成约束,使员工做事从公司角度出发,处理问题考虑到公司的利益,一切都以公司的大局为重,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3]

3.发挥激励的作用

时代不断发展,对事业单位员工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事业单位员工的知识结构老化的情况比较明显,激励手段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拓展知识视野,不仅能达到公司的预期目的,员工因此也能够升职加薪。员工的培训工作不能盲目,必须符合员工自身的情况,可以安排相关员工进行学历提升或是等级证书的考取,对于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员工可以去高校进修或是出国留学,激励是一种手段,但也要体现人性化,管理人员在进行物质方面奖励的同时,要尊重与关心员工的需求,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篇7

在我国的行政体系运行中,事业单位占有十分关键的位置,在提升社会服务,加强社会建设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事业单位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这样的情况,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容是现阶段最为关键的一项问题,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只要发现财务管理出现不足,就应该针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创新财务管理的内容,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有更突出的发展。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不够完善

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发挥出事业单位的优势,综合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应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体系。从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来说,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制度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缺乏规范性的情况。[1]

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说,首先,单位会计岗位人员与岗位的分配有十分明显的不合理状态,财务人员与相关工作都有相互交叉的情况产生,甚至还会出现一人兼任多项职务的状况。其次,由于事业单位内部体制不够完善,这样的问题造成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在单位项目推进阶段,并没有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做比较周全的规划。最后,个别事业单位在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中,缺乏内部审计的机构,这样的机构缺乏就会导致单位并不能将内部审计的优势作用进行展现,将财务风险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12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待加强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时,该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十分关键的一项资产。从当前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中不难看出,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程度的漏洞。比如,就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而言,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除此以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相关的账目也没有明确的建立,只是对事业单位平常的收支进行了统计。[2]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现阶段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缺失,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于其固定资产的状况并不了解,这样的情况十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最终会造成事业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失。此外,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细致,这样的情况会导致资产有闲置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财务管理真正的应用。

13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规范,管理不严谨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不规范是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管理内容中比较普遍的一项问题,这项问题的产生原因就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内容没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今后的发展,给财务管理的制度实施有了不可规避的状况。[3]

2创新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手段与方法

想要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就应该从现阶段的问题出发,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善,用创新的思维理念对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全面的更新与体系的建设。

21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审计

在现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应该按照事业单位现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和控制制度的制定,对于这些内容进行监督分离,以相互监督的模式规范整个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地使用单位的各项资金,将单位的预算进行全面性的统筹规划,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效益,加强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将出现的问题从根本进行入手。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财务管理的任务进行重点性的审核,从根本内容中进行逐步规划,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体系,对风险预算机制的确定进行进一步的衡量,适应社会的发展态势,开源节流,将事业单位的整体防控内容进行宏观调整,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财务的管理人员,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持证上岗。

22强化预算管理内容,加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

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的管理还应该从预算的角度进行渗透,将整个工作的透明度进行全面性的加强,适当增加预算的编制时间,按照事业单位的具体要求进行发展方向的制定,在制定阶段,从各个方面进行考量,充分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并进行综合性的思考,最终衡量出一个比较协调的管理方式,严格制定部门的预算内容,各项资金按照事业单位的编制进行支出,严格对相关资金的流动进行掌控。[4]

除此以外,还应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性,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应该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积极引导,并监督其财务的支出情况,完善对于资金的管理制度,优化对于资金的配置,以这样的多方融合来保证最终的效益状况。

2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上岗的制度来说,应该将素质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要求会计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并按照定期培训的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结构的完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经济效益观念,将国家近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从培训中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灵活应用的出发点使用单位的各项财务软件,达到工作效率的提升,以保证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现实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提升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改进全新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内容,规范财务核算的工作,对单位的管理弱项进行加强管控,细化责任,定期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以及账目进行核实,健全内部财务约束机制,实行分级授权的制度。[5]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就事业单位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来说,财务管理的内容细化能够整体性地推动事业单位今后的管理内容,财务管理的效率和作用对于事业单位今后的整体规划占有决定性的作用。从现在的管理内容入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想要将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就应该从创新的概念入手,将创新的理念融合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中,健全内部管理的体制,提升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不断完善各项资金的流动状况,提升相关财务人员的知识内容,从而更好地为今后的事业单位发展进行必要性推动。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事业单位所发挥和承担的作用也变得日益明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一改传统的工作模式,让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变得更加有效规范。纵观我国现如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如何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上进行创新是每个业界认识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现状

(一)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仍然属于公益类型单位。由于多年的历史原因限制,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基本仅有相应的财务制度,对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制度则根本无从涉及。因为这种工作制度上的局限性,事业单位一旦在经营活动中出现问题,单位的管理层不认同财务人员的作用,不愿意让相应的财务人员参与到单位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

同时,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完全不具备相应的内部控制意识,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沿用多年的传统工作模式,不认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财务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处理各种财务事宜即可,其他相应的工作则完全无需涉及。这种从管理层到操作层都不重视企业内控制度的做法让单位的财务管理十分薄弱。

(二)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整体上素质偏低。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不甚重视,其直接制约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事业单位特殊的性质,其人员的流动性与其他企业相比显得流动性较差。很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从参加工作开始到退休都是在一个单位工作。这种没有竞争性的工作氛围让财务人员丧失进取心,对于新知识、新领域的学习甚少触及。对于现如今强调的内控性则根本没有心得。这种思想和环境上的局限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完全没有学习新鲜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年来工作停滞不前。

(三)欠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

任何一项措施或者是制度要想落实得当,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然而,纵观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的内部管理制度的监督管理显得可有可无。首先,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完全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根本没有科学规范的约束。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显得十分随意,工作完全无章可循。

其次,由于国家相应的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收支必须维持一个相应的平衡状态。因此,很多的事业单位都想法设法将一年内的财政拨款用完,常常出现“突击式”花钱的状况。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各种开销监管明显不足,存在着巨大的监管漏洞。同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的事业单位而言,财务人员本身就比较欠缺,人力资源的缺乏使得相应的内部牵制无法发挥效力,一些诸如公款私用等乱象频频发生。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途径

(一)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

要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及健全性,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必须得到逐步提升。单位的管理层必须从内心认识和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对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予以明确。就当前状况而言,很多的事业单位是缺乏相应意识的。为了扭转这一现状,应该大力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对于单位负责人而言和单位财务工作人员都是如此。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国家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渠道让单位的负责人、财务人员进行相应内部控制知识的学习,让单位的管理层重新认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让事业单位整体的内部控制意识得以全方位提升。

(二)建立健全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要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效果更好,建立健全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针对于目前事业单位欠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合理规划调控。首先,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职能和分工应该坐到权责统一,明确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工作内容,以合理的分工促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力度和效度。其次,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具有明确的内部核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的来源合法且真实,并保证单位内部的支出和收入完全统一。最后,各个事业单位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与自己单位相符的财务管理制度,以确保每一笔资金账目走向的清晰明了。

(三)建立健全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监管制度

当前,纵观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其相应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监管制度都存在着严重的空白。为了扭转这一现状,各个事业单位应该进行合理的调整,增加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管部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和内控制度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对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做一个整体的评估,并在评估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同时,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必须保证内部的审计部门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试想一下,一个完全依附于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对于一个事业单位而言,其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是一条必经之路。只有创新性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建立才能有效保证单位的资金安全,使用得当。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是时展的需求,同样也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各个事业单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创立出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俞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探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篇9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类是日常办公类,主要是指办公楼、应急车辆、办公需用的电脑等设备;第二类是指专用性的固定资产,此类资产是指实验室科研设备,卫生检验和检测设备以及相关的病情诊断设备等。由此可见,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多,金额大,需要管理层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断强化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能够维持卫生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为了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2013年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明确要求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对固定资产的范围、折旧方法以及核算方式重新界定,从而促进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二、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部门不协调

在有些卫生事业单位当中,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工作,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固定资产的核算两类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部门的协调性问题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若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账务处理相互脱节,则会出现采购的固定资产难以及时地记账,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情况也难以及时地反映在账务上,从而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有些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难以落实,即使按时进行盘点,但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盈与盘亏情况不能及时的汇报到财务核算部门,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配置不够合理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发展进度存在差别,因此,财政部门对不同的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和医疗设备的投入指标不同。有些卫生事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采购资金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固定资产的配置不够合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固定资产管理上的问题。有些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预算不够协调,甚至出现严重不符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和现实存量缺乏清楚的了解,因此,依据混乱的固定资产账务信息编制的固定资产预算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三)固定资产折旧跟不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013年实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创新性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原则。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卫生事业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很多卫生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不足,难以胜任日益增加的工作量,因此,有些卫生事业单位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能跟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将会阻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根据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局面,相关的卫生事业单位应当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加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首先,卫生事业单位应当逐渐完善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制度,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2013年事业单位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对事业单位的具体会计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固定资产核算的相关内容,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基本内容,并迅速应用到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当中。在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专门的管理,对所有的固定资产分别登记造册,实现固定资产的账务清晰,资产产权明确。另外,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定期清查盘点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审查定期盘点是否得到切实执行,实现事业单位能够真实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盘盈、报废等情况,以便于及时确定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和报废处理。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构建应当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融入现代科技技术,创新性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比如,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务处理上,可以尝试引进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从而提高人工处理环节比如记账、报账、审核等环节的工作效率,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数据与其他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同时,应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有助于掌握现有的固定资产规模、结构以及使用状况,以此形成的固定资产财务报表有助于事业单位实行正确的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和维护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

(二)设置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的配置在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卫生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配置上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配置计划。在制定固定资产配置方案时,一定要杜绝盲目采购现象,避免固定资产配置的资金浪费。卫生事业单位的配置标准分为基本装备和推荐装备,基本装备是实施卫生事业单位工作所必需配置的设备,推荐装备是在基本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作需要以及未来的疾病流行发展趋势需要的医疗设备。另外,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要考虑卫生事业单位的医疗水平以及医疗器械等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状况等因素。

(三)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准确核算固定资产价值

卫生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学习新的会计制度,为了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状况,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要求是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举措,这不仅能够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且也有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处理,卫生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行规范处理,对于更新较快的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应当优先选择加速折旧法,这种折旧方式有利于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由此可见,2013年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因此,进一步落实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助于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结语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现状篇10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财务管理活动各环节中,若不加强对其管理危及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我国事业单位隶属于非营利组织,其财务风险主要表现管理风险与支付风险两个方面,由此本文提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新问题及其创新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监督机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新问题

(一)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1、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而言,部分财务人员身兼数职现象较为显著,再加上,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难以发挥其职能。

2、财务管理信息失真较为严重。财务管理信息关系到事业单位决策的高效性,目前,事业单位部分人员为了获取自身的私利,私自篡改财务会计数据资料,以至于事业单位管理者得到的为虚假的会计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被事业单位管理者运用势必将事业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财务管理执法环境差,财务管理监督职能弱化。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各项职能完全受负责人支配,使得财务人员难以得到自身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当与领导人意见不一致时,若不服从领导者的意见,势必将遭受到管理在报复,导致自身难以展现其才能,这种执法环境之下,进一步弱化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职能,大大降低了其工作责任感、积极性以及能动性。

(二)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有效的预算能够将财务会计支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仅有助于考核和评估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而且还能够及时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成熟,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监督职能弱化。由于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事业单位过于注重执行预算结果,忽视了对相关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不利于保证预算管理的合规性、合法性。

2、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是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最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未能够将绩效考核与激励奖惩机制直接挂钩,就绩效考核机制来看,其绩效评估范围不明确、绩效评估手段和绩效评估制度缺乏先进性、规范性。就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来看,内容较滞后且不能够全面落实到位。进而,难以起到调动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的作用。

(三)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1、管理风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即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使其财务管理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不能够全面挖掘出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上述两种情况最终将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给予其决策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2、支付风险。就当前事业单位而言,其往往以编制部门预算的方式对各项财务支出进行控制和支配,这种情况难以从彻底的遏制各项目之间资金相互挪用的现象,一旦项目经费整体结构趋于分散状况,将造成事业单位预算收支失衡,给予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加大财务管理监督控制执行力度

1、建立和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完善的财务审批制度为事业单位实施收支控制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事业单位需设立审批权限和财务公开制度,对于需要报销的职工应对其原始单据进行严格审核,待审核通过后,才能够给予报销,切实确保财务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透明性。

2、开展管理绩效审计。事业单位开展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均是围绕效益进行,其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市场盈利状况,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现行大多数事业单位一味提升社会效益,忽视了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因此,事业单位需积极开展管理绩效审计,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提高作为绩效审计的核心目标,力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3、建立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相结合的机制。事业单位应针对于资金闲置和浪费现象,对各项支出计划的预算执行实施预算考核,并将其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相结合,依据不同的绩效业绩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全面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保证有效资金得以合理运用。

(二)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1、加强对财务人员风险管理培训,树立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培训部门,定期组织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宣传,使其能够树立起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明确财务风险控制目标。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向,因此,事业单位应结合经营目标,依据财务管理控制的内容和特点,制定出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同时,待明确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后,事业单位应在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运用真实、可靠的财务管理信息积极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3、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财务监督是事业单位加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监督工作,首先要建立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切实将其机制落实到位,并不断完善财务监督手段和方法,不定期对财务管理执行状况进行考核、检查;其次是全面落实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严格依据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要求,将其制度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