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人托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8:53

社区老人托管篇1

关键词:托管班;现状问题;对策

校外托管班是面向中小学、幼儿园学前班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接送学生上下学、照顾学生中晚餐和午休,并进行作业辅导、照料、陪伴儿童游戏的一种服务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照顾孩子的家庭,这种机构在大中城市尤为普遍。

一、校外托管班的现状

以本文的调查对象――襄阳市高新区四所中小学为例,笔者抽取小学学段1-6年级共计15个自然班、初中学段共计11个自然班作为调查对象,经过对调查数据整理发现,其中小学低年级学段(1-2年级)总体托管率为12.3%,小学中年级学段(3-4年级)总体托管率为17.9%,高年级(5-6年级)总体托管率为34.7%,初中学段七年级托管率为24.2%,八年级18.5%,九年级10.4%,在义务教育学段,接受校外托管班服务的学生比例随学段增加而呈现先快速增加再整体回落的趋势。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接受托管的家长的职业和知识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呈两极分化状态,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职员,外来务工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大部分为初中水平,而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职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大部分为本科及以上水平。

为上述调查对象提供托管服务的机构共计45个,在这些托管机构中学业辅导老师共计94人,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少部分为专职学业辅导老师;生活管理服务老师共计74人。机构之间差异非常大,最大的机构有28名学业辅导老师,5名生活管理服务老师,最小的机构只有1名学业辅导老师与1名生活管理服务老师。同时托管机构对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服务功能差别明显,小学学段主要接受中晚间托管服务,以生活管理为主,初中学段主要接受晚间托管服务,以学业辅导为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张,内地城市大量接受沿海城市的产业转移,对于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产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反映在义务教育学段,这两类人群的子女接受托管服务的比例较高,同时校外托管班还存在着无序化的灰色成长状态,其机构性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客观上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社会各级给予高度重视。

二、托管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流动需求和家长需求,校外托管班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是目前社会对托管班的性质以及运作界定模糊,使得托管班处于“灰色地带”,也存在着无证经营、监管机构缺失、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大部分校外托管班监管机构缺失、无证经营

在笔者调查的45个托管机构中,有37家托管机构属于无证经营,另外8家注册为文化补习学校或者艺术教育学校,无证经营率为80%以上。就校外托管班的服务内容而言,小学学段以生活管理为主,课业辅导为辅,其专业性并不强,而初中学段则与之相反。生活管理与课业辅导相互交融的服务内容使得社会对托管机构的性质界定模糊,校外托管机构注册为教育机构的审批通过率极低,又达不到商业机构的审批标准,托管机构长期在教育机构与商业机构之间徘徊不定,使得行政管理监督存在困难,虽然个别省份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条例,但大多数地区并没有这方面的管理规定,而且我国也没有全国性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门、工商部门等都无法对其进行监管,托管班目前处于行政监管的空白地带。

(二)校外托管班安全与卫生堪忧

在笔者调查的45个校外托管班中,大部分托管班既没有相应的证件,如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也没有必要的安全设施。有的托管班还存在随意改造房屋、私拉乱接电线等情况,空间小、学生多、安全隐患多。对于饮食,大部分校外托管班提供的饮食是托管人员自己做的,而托管人员又不是专业的厨师,没有健康证,食品来源更是无法审核,卫生问题堪忧。既无许可,又无标准,一旦发现食品或是人身安全事故,如何追责也是家长们担心的问题。

(三)校外托管班服务水平层次不齐

在笔者调查的45所校外托管机构中,只有8所注册为文化补习学校或者艺术教育学校的机构拥有相对相对稳定的分科教学的专职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课业辅导,还可以进行专项培优和转差,服务质量和社会反映都比较好,其余的37家校外托管机构的教师还是以在校大学生兼职为主,工作时间不稳定,随意性大,有些机构还存在学业辅导老师和生活管理老师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使得托管服务质量较低,但是这些校外托管机构由于收费相对较低,也拥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

三、解决托管班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政府监管,引导规范经营

目前校外托管班最大的问题是性质界定模糊,在教育机构与商业机构之间徘徊不定,因此,政府应及时给予重视与关注,对其性质进行明确的界定,根据其服务性质和内容,设立相应的注册登记标准,鼓励其合理选择,以教育服务为主的注册为教育机构,以生活管理为主的注册为商业机构,并协调相关部门引导其规范经营,促进校外托管班健康、良性发展,更好地服务家长与儿童。

(二)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实行相应的职业准入制度,规范行业入口;校外托管班自身也应当建立托管班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同时为托管班从业人员提供各类培训机会,使其能够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提供托管服务水平。

(三)整合社区资源,主动服务家长

就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与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职员是接受托管服务的家长群体,同时由于忙于生计或工作,与其所处的社区交流有限,也难以得到有针对性的社区公共服务,因此,有关部门如学校或社区,应当积极主动地挖掘整合该社区优秀的人力、物力资源,如退休老教师、厨师以及医护人员、社区场地等,开办社区专业化的综合性的托管服务中心,并与家长签署相关协议,为家长提供科学、安全健康的托管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洁.试谈校外学生托管班的发展方向[J].成人教育,2008,11:83-84.

社区老人托管篇2

“长春一养老院虐待老人”事件曝光后,内蒙古乌海市一无证老年托管中心4名老人又命丧火海。而年前,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一老人公寓也有7名老人惨遭火灾之害。这些陆续发生的养老机构安全事件,使托老所的安全、卫生、服务、环境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无照经营托老所安全卫生隐患多

记者日前来到曾起火的乌海市海勃湾区老年托管中心,发现这里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三间平房错落在居民区内。据参与救援的消防战士说,当晚火势并不大,65岁的保姆发现起火后先是找邻居灭火,半小时后才报警,贻误了最佳救人时机。

据调查,该托管中心没有任何证照,而这样的“黑户”托老所在海勃湾区有7家。记者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发现有无证经营的托老机构,有的连牌子也没有。在一些经营者看来,开办托老所是个谋生手段,只要家里有几间空房,有几个闲人照看,保证老人的一日三餐就行。而这些游离在监管之外的老年托管机构埋藏的“祸根”不少。

多数托管机构的房屋耐火等级较低,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老人行动不便,极易发生伤亡事故。而且,有的老人习惯在床上抽烟,稍不留意就容易引发火灾。

与此同时,卫生条件差也是一个问题。在内蒙古一家“玉乐通老年托管中心”,二十几个老人有的在输液打针,有的在轮椅上坐着,屋内空气混浊,老人的咳嗽声一阵接着一阵。“住进来的多数是脑瘫患者,我得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抠大便,因为觉得是在做善事,所以也没有想过要办理什么卫生证件。”该托管中心投资人贺女士说。

一些养老机构收费混乱,服务水平较低。每月的收费标准在800元至1300元之间,为节省开支,护理员多由经营者自己承担或者聘请四五十岁的人看管。在乌海市的福音老年院,几个老人在一个房间内拥挤不堪。

老龄化步伐加快托老所需求上升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6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2%。上世纪90年代初,每10个年轻人供养一个老人,而现在这一比例达到了3:l。

“人口老龄化正快速增长,高龄、空巢、失能的老人越来越多,我国正从居家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在一些财力较差的地方,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专业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乌海市唯一的公立敬老院1999年正式投入使用,位置十分偏僻,硬件条件一般,但这几年门庭若市。“全院80张床位常年都满着,受床位限制,敬老院只能优先满足农村五保户。”该敬老院院长张培明说。

乌海市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只有6家,总共招收了334名老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南昌市公办和民营福利机构可供床位不足l万张,而对于有60万老人的城市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浙江省是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养老院床位约为16万张。其中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公立养老院床位紧张的状况,养老条件与北方部分城市民营养老机构相比要好很多。

优惠政策不到位养老投资贷款难

我国日益明显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已将养老机构建设提上亟待解决的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破解难题。

江西省部分城市试点居家养老模式,有的是政府主导,有的是专业机构和志愿者互为补充,提供多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

上饶市信州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副科长谢华芸介绍说,2006年开始,信州区政府投入50万元支持居家养老工作,由社区牵头组织,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和以楼道为单元的邻里互帮互助机制,社区老人只要有服务需求都可以得到有偿或无偿的居家服务。

南昌市东湖区为150名符合条件的老人每月发放56元居家养老服务券,缓解日趋尖锐的养老供需矛盾。

社区老人托管篇3

【关键词】民营资本;社区养老;非营利;可行途径

社区养老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学术研究虽未取得突破进展,但也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作用和地位会逐渐弱化,社区养老的地位将得到突出。如何更好地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构建一个公平有效的社区养老模式,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吸纳民营资本进入社区养老服务领域十分必要,民营资本投资社区养老服务领域能提升我国养老服务建设水平,促进民生改善;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总结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发现民营资本进入社区养老服务领域一般分为两种:非营利性质和营利性质。

一、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及其利弊

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多为“公助民办”或“公建民营”的日间托老站/所。公助民办是指“各级政府和公有制单位已经办成的公有制性质的养老机构,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改制、改组和创新,与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脱钩,交给民间组织或社会力量去管理和运作,政府部门不再插手”。公建民营是指“新建养老服务机构,由政府出资,招标社会组织或服务团体进行经营或管理,政府只起行政行政监督的作用”。在这些社区托老站中,政府负责托老站的建设,包括房屋建设和基本设施配备,基本建设费用由当地政府一次性承担。在托老站的运营过程中,政府视情况给予财政补贴。托老站日常的运营和服务费用则由民营资本担负,服务人员的工资和培训费用等也包括在内。这种形式的托老所不以营利为目的,它们的服务收费非常低,提供的是无偿或低偿的服务。服务对象覆盖到社区内的所有老年人。显而易见,对于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站来说,它有着自己的优势。(1)提高了社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内的老年人支付较少的服务费用就能享受社区托老站提供的服务,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实惠,对于社区内的“三无”和“低保”老人而言,更是解决了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2)体现了社会公平。无偿或低偿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大受益者是社区内的贫穷老年人,他们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可以得到良好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现了社会公平,也有利于社会安定。(3)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社区的托老站由民营资本运营,政府只在宏观上进行监督和评估,政府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使政府有更多的精力解决更迫切的社会公共问题。(4)弘扬了志愿精神。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人力资源缺口一直存在,同时由于非营利性质的社区养老托老站无足够的资金聘请更多更专业的服务人员,为解决这一问题,运营者多会号召社会人士和大学生来社区做志愿活动。这样既参加了社区的活力为老年人带来欢声笑语,也弘扬了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志愿者精神。(5)顺应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趋势。西方学者的福利多元主义观点强调给予民间组织或者是非营利组织更多机会来提供公共服务。我国民政部等11个部委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中也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要求。社会福利社会化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非营利社区托老站的发展正是顺应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表现。

虽然优势明显,非营利组织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1)资金不足。虽然各级政府对老龄事业大力支持,而且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服务机构,也伴有相关的鼓励政策出台,但由于成本过高,这些公建民营的社区托老站普遍面临运营压力,生存艰难。加上政府的补贴资金有限且很难落实,非营利性质的社区养老服务运行得更是难上加难。(2)服务水平较低。资金方面的困扰使托老站无法及时更新设备、无法聘请更专业的服务人员。调研发现,托老站服务人员多为40~50岁的下岗工人或农村务工人员,“缺乏专业而规范的训练,且托老站本身的机制不完善,因而无法提供全面的一条龙配套服务”。(3)过于依赖政府。非营利性质的托老站在政府政策指导下,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使它对政府形成较强的资源依赖性,政府的财政拨款成为了其主要的资金来源。(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无法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这个领域。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非营利性质的社区托老站利润点非常低,且没有严格的社区养老规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很难广泛的吸纳民营资本进入社区养老领域。

二、营利性企业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及其利弊

营利性质的社区养老服务多为民办民营,多为养老服务事业集团的项目之一,也即以企业的形式来举办养老事业。它的服务对象为经济条件优越的老年人,多为退休干部和退休国企工人,或者是子女经济殷实的老年人。老人每月需缴纳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养老服务费用才能享受到这些社区养老服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依服务费用的高低而定。

营利性质的社区养老机构有着自己的优缺点。(1)利润高。这种形式的养老服务费用较高,由于中国目前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养老的市场需求大,以市场化方式运行的托老站可获得高额利润。(2)服务水平高。高额利润使得营利性质的社区托老站可以提供吃喝玩乐医住行一条龙服务,聘请年轻、专业的护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相对于第一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来说年轻很多,均龄为30岁左右,更有精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3)效率高。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区托老站,采用市场化的运营方式,讲求效率,同时员工的工资也与其服务效率、质量挂钩,能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4)部分缓解政府财政负担。这类社区托老站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样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购买这种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一般是自己付费或者是其子女承担付费的责任,政府无需为其提供资金或者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营利性质的社区托老站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1)覆盖面较窄。由于这种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托老站收费昂贵,经济条件处于低水平的老年人,尤其是“三无”和“五保”老人,完全无法承担高额服务费,它服务的对象只可能覆盖到经济条件宽裕的老年人。(2)不利于体现社会公平。营利性质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只针对付高额服务费的老年人展开服务,其他老人无条件享受较高水平的服务,这对他们来说不具公平性。

2012年7月,我们在河南郑州调研走访过一些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爱馨养老集团。它成立于1999年3月,是一家专业从事社会化养老的为老服务机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了以机构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互动养老为延伸的大服务体系。在社区养老方面,该集团建立了养老社区,老人及其子女入住其内,当子女工作忙碌时,老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向服务台申请日间服务,包括家政服务、送餐上门、陪同看病等多种服务。当然,这些服务的费用比较高。一般经济状况的家庭难以负担。社区内各项服务设施相当完备,有银龄创意博物馆银龄礼堂等。老人们既可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又可以享受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安享幸福晚年。入住的老人们家庭经济条件都很优越。

三、大力支持非营利性民营资本进入社区养老服务领域的可行途径

笔者认为,养老事业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可以鼓励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营,但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养老事业应该更多地体现社会公平。所以,非营利性质的社区养老服务应当得到大力推广,同时也应当鼓励非营利组织进入社区养老服务领域。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鼓励民营资本更多的进入社区养老领域,解决资金和服务人员缺口问题,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1)采取差别收费的方式制收取一定的养老服务费用。在目前情况下,社区养老的公益性和效益性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从其性质而言,社区养老应当以公益性为主。另一方面,社区养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之上,没有资金无法正常运转。为正确处理公益性与效益性的关系,可以采取差别计费制。目前,政府规定非营利性质的托老站只能以无偿或低偿的方式提供服务,资金困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每个人的财产状况、养老需求都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可运用科学财产评估方法评估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财产状况,从低到高划分为3~5个等级,每个等级收取不同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具体金额则根据托老站日常运营具体所需经费来定。当然,低收入、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应享受无偿服务。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体现社会公平。(2)增加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数量。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为社区托老站提供具有专业技术和知识的服务人员,社工具有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必须的专业知识,是社区不可缺少的人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配备更多的专业人才,既能对社区起到激励作用,又能解决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缺口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但是当前,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数量相当少。政府购买服务为民营资本节约了运营成本,对民营资本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而政府可以增加购买社工服务的数量。(3)落实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政府的财政补贴要落到实处,帮助缓解资金紧张问题;另一方面“在土地供应、贷款融资、政府补贴、税费减免、供水、供电、供热等方面制订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向社区托老站捐资的组织和个人进行税收优惠,将民间组织的税收法律纳入到整个税收系统,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和非营利组织进入社区养老服务领域。(4)鼓励加强校社合作。德国的养老职业教育可以给我们启示:学校负责颁发理论课程合格证书,企业(养老机构)负责半大实践课程证书;学校校长兼任养老机构院长,养老机构院长兼任学校校长。在中国要做到高校校长和社区领导的兼任还不太具有现实性,但是加强校社合作却是可行的。社区可以作为高校的志愿基地和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比如:开设护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院系可以将社区作为学生实践的基地。一方面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又可以“依托高校对下岗职工和农村务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养老服务培训”,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是一种双赢的行为”。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民营资本需要支付的员工工资成本。

参考文献

[1]陈娄妍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08

[2]靳润奇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北省社区养老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5)

[3]骆玉婷.论发展社区养老的优势和方向[J].中国证券期货.2011(5)

社区老人托管篇4

一群来自兄弟社区的干部,正围着社区党委书记王迪“取经”:“你们是怎么成功的?”

他们口中的“成功”,指的是新一社区大门口张贴的“中国社区”标识——新一社区已成为民政部推行的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

“很多人这样问过我,其实,这真的不是一个问题,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听居民的意见,是不是真心想为居民们解决问题。”王迪很诚恳,脸上保持着他标志性的笑容。

“问题社区”来了个年轻书记

2007年11月26日,新一社区会议室。

“社区里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一个小伙子干得下来吗?”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还不是在基层镀个金,干一段时间就走了。”

这天是社区党委书记王迪上任的第一天。他专门召开群众代表见面会——见到新任书记是个毛头小伙子,参会的居民竞相议论起来。

新一社区是典型的老社区,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有一大堆民生问题没有解决:社区内分布着数个垃圾堆,每逢夏天,垃圾堆就臭不可闻;社区公共用地上,各种违法建筑林立,让社区看起来像个“棚户区”……难题当前,居民们不相信眼前这位24岁的新书记能管好这个“问题社区”。

这让王迪有些尴尬。

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他已经在新山村街道服务了一年,此时完全可以另寻职业。

抉择面前,新山村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对他说:“基层需要你们年轻人。”

就是这一句话,让他决定留下来。

“社区问题一大堆,我该如何下手?”到新一社区上任后,王迪开始琢磨这个问题。

“黑脸”变“笑脸”

“王书记,你能帮我们把房产证给办下来么?”2008年的一天,月光村11幢居民涂成见对上门走访的王迪说。

从涂成见的话中,年轻书记听出了挑衅的味道。

在月光村11—13幢,居住着上百户居民。他们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农转非”人员,所住房屋长期只有居住权而没有产权。这成了居民们的一个心结。

王迪决心替居民们解开这个心结。

此后,王迪几乎天天到区房管局“报到”——帮居民们准备资料、办理各种手续、协调相应职能部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迪的努力下,2008年12月15日,区房管局来到社区现场办公,为11-13幢居民统一办理了房产证。

“感谢小王书记!”拿到了房产证,大家喜上眉梢。

原本对社区干部“黑脸”相向的居民,现在对王迪笑容绽放。

让“黑脸”变“笑脸”——这是王迪扎根社区的突破口。

为此,上任头一个月,王迪就走遍整个社区,向居民公开承诺:“以后大家有事要帮忙,我一定随叫随到!”

为了兑现承诺,王迪公开了手机号码,每天24小时为居民服务。

有居民家里的下水管道堵了,他帮忙疏通。

社区里有矫正对象就业难,他帮忙联系工作。

社区里有老人独居,他长期上门照顾。

在处理这些日常小事的过程中,王迪终于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人心凝聚了,年轻书记卷起袖子,领着社区干部和居民干出了“一软一硬”两件大事。

社区改造强“硬件”

2009年下半年,大渡口区号召老旧社区进行综合改造,采取自愿申请,政府配套资金的方式。

听到这个消息,王迪对社区居委会主任夏芳说:“我们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彻底改造社区硬件环境。”

“主意倒是很好,但是区政府要求改造必须在今年春节前完成——工期短,我们万一完不成怎么办?”夏芳说出了担忧。

“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按时完成!”王迪斩钉截铁地说,“干!”

2009年9月的一天,新一社区小广场,社区改造院坝会正在召开。

王迪向大家宣布了社区改造计划。

“改造改造,我看是改造了就‘该遭’!”却不想,王迪的计划立即遭到了反对。

“我们社区房子虽然旧,但结构没问题。只要稍加修饰改造,就能焕然一新,完全不比商业小区差。”王迪笑着解释。

“有道理!”听王迪讲完,开始有居民给王迪“帮腔”。

通过这次院坝会,居民们的意见得到统一,社区改造顺利展开。

但要在三个月时间里改造一个有上万人口的社区,却是一件让王迪头疼的事。

“社区工作没什么窍门——除了勤奋。”抱着这一信念,此后三个月,他天天奔波于社区改造现场,拆除私搭乱建小屋、清理垃圾堆、重铺路面……“真不知道王迪怎么有那么高的工作热情。”夏芳说,“那些日子,他经常加班到深夜。”

2010年2月,新一社区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这天,杨素芬来到社区造访老邻居。

社区改造工程开始时,杨素芬搬到儿子家常住,社区里的旧房子,她准备卖掉。

回到社区,杨素芬大吃一惊——青白色的花岗石、绿树成荫、古香古色的亭子……原本脏乱老旧的社区,现在变成了“大花园”。

在社区里转了一圈,杨素芬说:“社区里的旧房子,我不卖了。”

服务创新升“软件”

2011年7月的一天,新山村街道办公室,交谈声和笑声交织。

“小王书记,社区‘托老所’可以改成‘老年人照料中心’。”

“对,这样可以更好地为社区老人服务。”

凯尔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吉果,正和王迪畅谈社区“托老所”的“升级”事宜。

作为一个老社区,新一社区内居住了大量老人。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2010年,新一社区投资修建了社区养老服务场所——托老所。

但是,当时托老所仅有“日托”一种服务形式,不少老人只能白天来,晚上回家,影响了养老服务作用的发挥。

为解开难题,王迪一边走访居民征求意见,一边大量阅读资料寻找经验借鉴。

为补齐“短板”,王迪决定:将社区养老服务“外包”给市场。

此时,凯尔公司走进了王迪视野。

“凯尔公司能带给我们国外的先进社区养老经验。”王迪向街道办事处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准备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具体运作就交给凯尔公司来做,我们只负责监督。”

2011年8月17日,在街道党工委支持下,重庆首家“三合一”老年服务机构——新一社区心怡老年人照料中心开始试运营,为老人提供全托、日托和居家上门服务。

社区老人托管篇5

在当前,养老院仍是我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形式。现阶段中国养老院的经营模式仍以下述三种为主:国营养老服务机构、集体所有养老服务机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其中前两种在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中仍占主导,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速度在现阶段也在加快。目前,国内养老院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承包”和“委托经营”是目前我国养老院最主要的两种模式。承包模式覆盖面最广。即由政府建设,后交由民间机构承包,在交纳承包费用后,自负盈亏。在该模式下,政府收房租赚钱,承包者每月向政府缴纳与市场均价相当的租金,房租之外自负盈亏;后一种模式则是由政府通过招投标,委托民间机构管理,并按合同支付管理费。政府向养老院支付包括员工工资、运营等在内的各项经费,养老院获得全年收入中一定比例的管理费。除财务管理,基层政府机构还负责对养老院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弊端

1现有模式与传统养老观念的冲突

基于成本等多因素的考量,目前的养老院多远离城市的主要生活区,一般都地处偏远、人口密度较小的郊区地区。首先,老人居住其中,往往远离子女,再加上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在情感上老人非常不情愿住进养老院。其次,由于距离所限,养老院处于郊区,子女工作多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子女探望老人极不方便,子女经常性地探望老人难以实现,造成亲情的疏远,老人存在感缺失。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也难以随时关注到老人的身心健康的时时动态,对老人的关怀不足,也不利于他们安享晚年。

2养老服务提供能力的供需未能很好的协调

现阶段,公立养老院由于百姓较为信赖且价格较为便宜,并且能够提供较正规的服务,往往一床难求,而私立养老院由于价格较高且质量良莠不齐,百姓缺乏信赖,而需求不足。此外,私立养老院间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一些拥有良好养老环境和优质服务的私立养老院价格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而另外一些私立养老院则只能够保证老年的一般吃饭住宿问题,不能够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和休闲设施,此外有的私立养老院也缺乏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条件,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上述两种情况也加剧了养老服务能力提供的供需不协调。

3现有模式下各方的利益和积极性难以调和

在现有的养老经营模式下,若以承包为主,则政府方面为了把风险转嫁,只管收钱。机构自负盈亏,只能想办法赚钱。政府缺乏对养老院的后续投资、经营和质量监督,没有体现政府的责任和指导的义务,难以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在“委托”模式下,机构没有利润的驱使,故缺乏经营热情。受委托方难以盈利,政府未适当地将包括房租补贴在内的盈利部分反哺,不利于提高服务水平或降低收费,真正惠及入住的老人。

三、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

社区老人托管篇6

关键词:高龄社会高龄者信托高龄者信托

一、引言

信托的本质是一个可以对任何变化做出灵活反应的机制[1]。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更新演变,各种各样的信托设计由此应运而生。当一个社会中高龄者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时,高龄化就成为这个社会的变化趋势,包括高龄者在内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需求也会逐渐发生变动。此时,如果该社会有信托制度,那么信托如何对正在发生的变化做出灵活反应,将成为衡量该社会信托制度创新性的重要标准。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一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即可称为高龄(化)社会。我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9857万人,所占比重为7.58%。其实,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步入高龄社会,目前人口高龄化的程度正在逐年提高。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口高龄化的程度已经大大超出全国水平。[2]鉴于我国高龄社会的现实情况,信托投资公司如何有效地发挥信托优势,围绕高龄者开发设计实用的信托产品,已显得很有必要。

二、高龄社会中信托活用的机会与价值

高龄化问题不仅是高龄者的个人问题,也是家庭问题,还关系到社会安定与和谐的大局。为了使广大高龄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全社会都应协助和支持高龄者事业。信托业作为连接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重要纽带,也应当在增进高龄者福祉方面有所作为,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我国高龄人口的绝对量和人口高龄化的速度在世界上都很罕见,而高龄者的长期照顾[3]制度相对滞后,高龄者财产的安全性和有效利用缺乏保障。在当前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龄社会的诸多问题已不断突显,同时这也为信托在高龄社会的活用提供了机会。

1、由于高龄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显著下降,对家庭的依赖性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4:2:1”家庭模式[4]的逐渐增多,子女赡养高龄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已受到明显的冲击。而信托财产受到信托法的特殊保障,实行专户的独立管理,不受委托人及受托人财务状况恶化或破产的影响,又免受债权人追索。因此,利用信托为高龄者的财产和生活提供保障,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2、由于高龄者身体和智力等方面的衰退,自身的理财能力下降甚至丧失,高龄者及其家庭的财产安全常常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不断发生以高龄者财产为对象的盗窃、滥用、欺诈、侵占、抢劫等侵害行为,甚至也有不肖子女(包括照顾者)故意将高龄者财产占为己有。高龄者财务滥用(Financialabuse)[5]已经严重威胁到高龄者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利用信托方式由专业人士代替高龄者进行理财,将有利于防范或避免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或财务待事件。

3、高龄者大多有自己的积蓄,加上养老保险金、子女给付的赡养费等收入,高龄者个人的财产既稳定又能持续增加。并且,随着高龄者群体变得越来越富裕(尤其在大中城市),高龄者的理财观念也在发生转变,正在成为重要的投资群体。但是,目前市场上适合高龄者投资的金融产品非常少,极大地制约了高龄者财产的有效利用。信托制度兼具安全、专业管理与持续的功能,而其他财产管理制度,会因委托人去世或失去意思能力而中断,但在信托制度下,即使当事人去世或丧失意思能力,信托关系仍不中断。因此,信托可以帮助高龄者进行一些成本低且高度分散的投资或者特定目的的财产管理,以实现良好的市场回报率或特定的财产传承意愿。

4、高龄者对社会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加快发展高龄者保健事业,推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已势在必行。各级政府也在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高龄者服务机构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我国高龄产业的发展还远不成规模,是一块方兴未艾的新鲜“蛋糕”,庞大的市场空间急需眼光敏锐的企业来填补。信托业作为正在崛起的“第四大金融支柱”,具有推动高龄产业融资和实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5、我国的老年保障制度[6]形式多样,基金规模巨大[7],并且正在深化养老金改革,依据全球化、现代化、资本化、市场化的原则加快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建立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多支柱体系。养老保障基金的性质是信托财产,要通过改进基金管理方式建立起信托型的基金治理结构。首先,将建立受托管理制度。全国社保基金由全国社保理事会担任受托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担任受托人,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年金理事会或法人受托机构担任受托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拟由省级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担任受托人。其次,将引入基金托管制度。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已引入第三方托管,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也将引入第三方托管。最后,将委托专业机构投资,开发养老金投资产品,实现保值增值。[8]信托所特有的“财产隔离”等制度优势,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养老金的财产安全。因此,信托公司在养老金市场上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托提供的是一种带有长期规划性质、极富弹性空间且更能保障受益人利益的财产转移与管理设计,这也正是信托独特的制度之所在。[9]在高龄社会中,以高龄者为目的来活用信托,将进一步彰显信托的独特优势。尽管民法上的财产管理制度也能在高龄社会发挥一定机能,但信托对高龄者而言具有一些独特的价值:(1)意思冻结机能[10]确保了信托目的之稳定性和财产管理之持续性。(2)受益人连续机能[11]确保了财产分配的多样性和兼顾性。例如,高龄者既可以根据遗嘱设立遗产信托,规定妻子是第一受益人(即财产收益的受益人),妻子死后儿子是第二受益人(即财产本身的受益人)。(3)受托人决定机能[12]确保了信托的结果与信托的目的更加契合。例如,对于委托人在设定信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的情形,受托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符合信托目的的方式,比如根据受益人受益时的经济状况来选定受益人,根据受益人之间的贫富差别来决定信托收益的分配比例等。高龄者就可以在信托合同中约定,把对其养老尽了最大义务的人作为受益人,并将选定该受益人的决定权授予受托人,受托人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通过行使决定权来灵活选定受益人。总之,信托富于弹性的社会机能,使它在高龄社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三、日本和我国台湾高龄者信托的实践与经验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自继受信托制度以来,结合本国或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和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营业信托模式。信托制度的功能与高龄社会的需求相互结合的高龄者信托,已成为日本和我国台湾信托创新的代表之一。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具有相似的法律传统,目前都在积极发展本土化的信托制度,又都面临人口高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相互之间借鉴高龄者信托的经验,必将对各自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日本

到2004年10月1日为止,日本65岁以上的高龄者已达2488万人,占总人口的19.5%。[13]到2003年6月5日为止,日本4580万户家庭中,家庭成员中有65岁以上高龄者的家庭为1727万户,占总数的37.7%,其中,家庭成员均为高龄者的家庭占41.9%。高龄夫妇家庭由18.2%升至28.1%,高龄者独居家庭也由13.1%升至19.7%,分别增至此前的1.5倍。[14]日本高龄社会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高龄者及其家庭的不断增加,以及高龄者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等的深刻变动,而且体现在高龄者及其家庭财产的变化[15]。日本非常重视对高龄者及其家庭财产的维护,结合国内完备的高龄者保障制度[16],信托银行在这方面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满足高龄者财产保全和增值的需要,日本的信托银行不断推出长期性、高收益、低风险的信托产品,并协助高龄者管理财产、办理继承、执行遗嘱、处理遗产等,使高龄者得以安享晚年。[17]

考虑到高龄者多半以金钱方式持有财产,交付信托的标的物以金钱形式为主,因此针对高龄者的金钱信托得以广泛运用。其具体又分为自益信托与他益信托、固定式信托与追加式信托、单独运用金钱信托与共同运用金钱信托、特定金钱信托、指定金钱信托与无指定金钱信托。地方政府也推出了各种形式的高龄者财产服务,主要包括财产保全与管理、财产运用与有效利用服务等,内容涉及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权利证书的安全保管与服务、存款的提取与存入、自有不动产设定担保、利用信托制度将自有住宅融资、接受高龄者咨询的服务等。[18]已有的信托品种只要能适应高龄者的需求,信托银行都结合高龄社会的现实加以专门性地设计和运用。

另外,结合日本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高龄者信托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年金信托就是把企业和职工积累的退休金作为信托财产交给信托银行管理和处理,它是日本信托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19]例如,日本东洋信托银行开办的税制适格年金信托,以企业为委托人、职工为受益人、信托银行为受托人,订立信托合同。首先由企业(委托人)与职工(受益人)订立年金规章,有时还设立专门的年金管理委员会;然后企业(委托人)与信托银行(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职工把本人应负担的钱(分摊金)交给企业;企业(委托人)把年金保险费即职工个人负担和企业负担的资金交给信托银行(受托人);职工退休后,由信托银行付给职工年金。企业向信托银行提出年金信托,要经过国税厅批准,但这种批准只需备案就可以了。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设立信托管理人,以保障职工(受益人)的利益。除了税制适格年金信托外,还有厚生年金基金。企业成立厚生年金基金需要得到厚生大臣的批准,并与信托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企业成立基金后,可免除向国家缴纳按职工月标准工资3.2%的厚生年金保险费。成立厚生年金基金在人数上有明确规定(即单独成立的最低人数为1000人,联合成立的最低人数为5000人),因此大体上有三种形式:一是企业单独成立的;二是母子公司联合成立的;三是同行业中小企业的母体总合成立的。[20]

为帮助员工积蓄财产和准备养老金,依据《员工财产形成促进法》,日本的信托银行开办了财产形成信托、财产形成养老金信托、财产形成住宅信托、财产形成给付信托、财产形成基金信托等业务。在财产形成养老金信托中,员工在职期间和退休后均可享受课税优惠。日本的养老金信托分为企业养老金信托和国民养老金基金信托[21]。另外,信托银行以互助养老金制度为基础还推出了互助养老金信托,以及遗嘱信托、遗嘱执行、特定赠与信托等[22]。在日本,信托银行可以成为遗嘱执行者,但可以执行的仅限于有关财产的遗嘱,其他的不允许执行。日本的高龄者信托非常尊重高龄者的自主决定权,充分考虑税制方面的安排,将独居高龄者作为重点的服务对象,并且与传统的家族式财产管理保持良好的协调。

(二)我国台湾地区

2004年,台湾地区65岁及以上的高龄者约21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比率在亚洲地区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和我国香港,原有的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也发生了明显改变[23]。台湾的信托机构针对高龄者设计和开展了诸多有特色的信托品种。目前已有多家金融机构的信托部开办了安养信托,通过受托银行独立且专业的管理,确保退休金及其他财产的安全与有效运用。委托人可以一次或分次的方式交付信托财产,约定适宜的信托期限(如以委托人最后生存日为信托期限),由受托银行分散运用于收益相对稳定且风险低的理财工具,并依照委托人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将信托收益交付受益人(委托人本人、配偶、子女、公益机构或委托人指定的其他人、机构),不但可以确保高龄者的生活品质(如生活费、医疗费等有保障),而且可以照顾遗属或造福社会,从而达到“利己、利人、利他”的三贏目的。

台湾安养信托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计划出国安居或长年在海外者;想到祖国大陆安养者;预定在安养机构颐养天年者;常常出国旅游者;不想为了处理各项投资的琐碎事宜费心及奔波的银发族。该信托品种具有五大特点,即便利性、安全性、多元性、自主性和弹性[24],而且具有五大优点——预先分配财产、节税、保密、资产集中控制和专业人员协助管理[25]。例如,台湾“中国国际商业银行”信托部就推出了“退休安养信托”,系由委托人与“中国国际商业银行”(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约定将信托资金一次付(最低金额为新台币一百万元,每次追加金额至少三十万元)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照委托人的指示,挑选适当稳健的金融产品作为投资组合,在约定的信托期间内,由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领取本金或孳息,并由“中国国际商业银行”在信托期满后将剩余的信托财产交付受益人。其投资标的主要是国内外基金、银行存款以及信托合同约定的其他标的。在可能和必要的情况下,还设立信托监察人。其特色在于:专案规划资产配置,累积退休基金;按照委托人意愿跨越时空地照顾其指定的受益人;专业机构管理信托财产,并定期提供报告;避免财产遭受子女或亲友不当的侵害。[26]

台湾的退休金交付信托,其目的在于由受托人妥善管理运用委托人交付的信托财产,作为受益人退休及养老之用,让退休者能过上安心、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其结构是:由委托人(即客户)和受托人(即信托机构)签订信托合同,委托人将资金转入受托人的信托账户,由信托机构依照约定的方式替客户管理运用,同时信托合同已明确约定信托资金为未来支付受益人(客户或其配偶)的退休生活费用,只要是信托合同持续期间,信托机构就会依照信托合同执行受益分配,让信托财产完全依照委托人的意愿妥善处理,以达成退休生活无后顾之忧的目标。[27]

另外,台湾还有个人人寿保险信托,包括为谋求高龄者生活困难时获得照顾的养老保险、以自身死亡为保险标的的死亡寿险、以及储蓄保险等,虽说就各种人寿保险成立信托关系时,以死亡寿险信托的成立最普遍,但其余保险也可比照设立信托,达成保险与信托的功效。由于保险信托具有弹性,可依委托人的需要以不同运作方式设定不同类型的保险信托:第一,依受托机构代付保费与否分为不附基金的人寿保险信托与附基金的人寿保险信托;第二,依受托机构受领保险金后是否负有管理运用的义务,分为主动的人寿保险信托与被动的人寿保险信托。高龄者财产信托也可遵循此种模式,在保险合同中约定以失智、失能现象的出现作为保险事故,在信托合同中约定由受托机构代为支付保费,并在发生保险事故之后,受托机构即以该笔保险金作为照顾高龄者生活的资金。由受托机构负责积极地管理该笔信托资金,并将运用中获得的收益用于高龄者生活品质的维持与提高上。[28]我国台湾的高龄者信托很注重信托资产运用过程的透明化,并强调建立完备的监察系统。

四、高龄者信托的初步界定和设计要点

“高龄者信托”是目的指向的,并不是信托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中包含高龄者的信托,而是以高龄者的福祉为信托目的、以高龄者(及其所在家庭、企业等)财产为信托财产、旨在拓展信托在高龄社会的理财功能的一系列信托设计。“信托的基本功能乃融合有财产的保全功能与增值功能在内,而为传统信托制度所欲达成的财产管理功能。”[29]高龄者信托不但集中体现了信托的上述基本功能,而且充分反映了信托目的自由化、弹性空间大的特征,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高龄者信托中,信托法律关系的核心是高龄者作为信托当事人的权利,具体分为作为委托人的权利和作为受益人的权利。相比于知情权、管理方法调整权、撤销权、解任权、选任新受任人的权利等,信托受益权的保障具有根本意义。因此,受托人应当更好地履行忠实、善管等义务,以确保信托本旨的达成。其中,信托目的、信托财产、信托当事人三大要素值得重点关注。

首先,信托目的在信托设立中占据着首要地位,是信托行为成立的纲。[30]作为目的指向的高龄者信托,应规定合法、明确、细化的信托目的,既为受托人指明方向,也为受托人履行义务确立尺度。信托目的应成为高龄者信托合同(或遗嘱)中的核心条款,避免过于简单、抽象,要明确体现高龄者需求的实际。

其次,拓展信托财产的种类和范围,是开发设计高龄者信托产品的关键。不论是动产、不动产,还是物权、债权,以及股票、债券、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只要能够成为高龄者信托中的信托财产,就应成为信托机构挖掘信托价值的切入点。在开发设计高龄者信托产品时,应切实保障信托财产的独立与安全。

最后,在受托人固定的前提下,应明确委托人和受益人,尤其是受益人的范围和数量。在高龄者信托中,不仅高龄者本人可以成为委托人,高龄者的配偶、子女、亲属、朋友、所属机构、团体等,都是潜在的委托人(也是信托机构的潜在客户)。委托人对信托特别是对受托人享有监督权,既是信托的发起者,也是信托的监督者。受益人作为受益权的享有者,在信托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是不言而喻。对高龄者信托而言,区分自益信托与他益信托,尤其是明确受益权的取得、放弃、转让、继承以及共同受益人的信托利益分配等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另外,在高龄者信托中,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应考虑设立信托监察人,通过代表受益人(尤其是高龄者)监督受托人来确保信托目的的实现。并且,可以借鉴日本的“信托财产管理人”[31]制度,从信托连续和信托财产稳定安全的角度,保障高龄者权益。无论是信托监察人,还是信托财产管理人,都可以在信托文件中加以约定。

信托因其具有弹性而使其得以适应多变的金融环境,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投资活动,许多新的金融产品都应用到信托制度。[32]在金融信托领域,信托机构应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及时察觉金融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开发高龄者信托产品。尤其是我国的高龄社会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在设计高龄者信托产品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与高龄者相关的现有法律政策环境以及未来动向,确保高龄者信托产品合乎现有的法律政策。尤其对税收、会计、社会福利、医疗、监护、保险、基金等方面的法律政策,信托机构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前瞻性。

2、注意不同高龄者群体对退休生活、经济条件、精神享受、财产传承、投资取向、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需求,针对不同的高龄者群体设计不同的产品,充分体现和保障委托人(高龄者)的意愿,减少格式合同(格式条款)的运用。

3、注意固有的家庭传统观念和新时期家庭结构及观念的变化,在设计高龄者信托产品时,不仅要考虑高龄者本人的意愿,而且要考虑高龄者子女及其他照顾者的意愿,最大程度地减少高龄者信托的阻力。

4、注意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龄者经济状况的差别,针对不同地区高龄者财产的种类和数量设计适宜的高龄者信托产品。

5、注意提高受托机构的公信力,在社会大众中广泛普及和宣传信托观念,从而增强高龄者对信托的认同度和对信托机构的信任度。

6、注意提高受托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与福利、医疗、保险、高龄者机构、高龄者团体等合作的水平。

7、注意调查、统计、研究高龄社会和高龄者的现实问题,包括高龄者家庭、高龄者区域分布、高龄者年龄结构、高龄者性别比例、高龄者子女、高龄者储蓄、高龄者不动产、高龄者消费、高龄者易发症等方面的翔实情况,为准确、贴切地开发设计高龄者信托产品提供依据。

8、注意高龄者信托的风险控制,切实保障高龄者交付的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健全财务制度、加强风险内控、完善信息披露,建立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9、注意对高龄者信托的监督,除了行政机关(包括金融监管机构和社会保障机构等)的监管外,选任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担任信托监察人[33],负责监督受托机构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是否合乎信托目的。同时,引入社会自治组织(如社区)、高龄者福利和权益保障等团体的监督,以维护高龄者的权益。

五、高龄者信托的具体设计

如前所述,高龄者信托是目的导向的,在具体形式上非常灵活多样。对信托投资公司而言,由于高龄者群体庞大,所涉及的财产数量非常可观,又具有与信托特有功能相匹配的广泛需求,因此开展高龄者信托符合本身的主业盈利要求。在以高龄者福祉为信托目的的大框架下,资金信托、财产信托、遗嘱信托等都可以被设计为高龄者信托。下面,笔者具体设计了两种高龄者信托产品,仅仅作为参考,以求抛砖引玉。

(一)高龄者不动产管理信托

鉴于高龄者常常不能自行管理不动产,并且又希望从不断增值的不动产中获取稳定的收益,作为安享余生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以高龄者拥有的不动产为信托财产、通过管理实现保全与增值的高龄者不动产管理信托,就很有发展潜力。其基本结构是:高龄者(委托人)交付不动产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照委托人的指示,将不动产以出租、出售或保管等方式加以管理,并将信托收益分配给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

这里的“不动产”,主要是土地及附着物,在我国目前主要是指地上建筑物,如房屋。受托人管理不动产的内容还包括代收房租、代付房产税、代为维修保养等,但不包括出售等处分行为。根据管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高龄者不动产管理信托分为两种类型:(1)物业管理型,即不动产的保全、维修、清扫等物业性的管理;(2)事务管理型,即不动产的纳税、催缴、记账等事务性管理。在高龄者不动产管理信托中,建立配套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提高受托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等非常重要。

另外,考虑到我国农村的高龄人口众多,且高龄者以土地养老为重要方式,因此在法律等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开发“农村高龄者土地管理信托”。通过遵循上述高龄者不动产管理信托的基本模式,以土地的使用权为信托财产,受托人将管理土地所产生的信托收益支付给高龄者,作为其养老的经济保障。同时,考虑到我国子女赡养父母负担沉重的现实,也可以由子女将自己拥有的不动产设立他益不动产管理信托,高龄父母作为受益人获取信托收益,从而替代了子女向父母给付赡养费(定期或不定期),也省却了子女日常管理的繁琐事务。在城镇,子女可考虑以闲置的房屋设立信托;在农村,子女可适时考虑以无暇经营的土地设立信托。

(二)高龄者指定用途资金信托

鉴于我国高龄者的储蓄数额巨大,并且受1996年开始的八次降息和开征利息税的影响,商业银行低回报的储蓄对广大高龄者而言已黯然失色。股市的持续低迷,也大大挫伤了高龄者投资的信心。因此,信托投资公司适时开展高龄者个人资金信托,将颇具市场潜力。为了进一步体现高龄者的投资意愿和确保信托资金的稳定增值,可以开发“高龄者指定用途资金信托”。其基本结构是:高龄者(委托人)将货币形态的资金转移给受托人,并在信托合同中明确约定资金的运用范围;受托人在指定的范围内通过谨慎投资以实现信托资金的增值,并依照约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高龄者(受益人)支付信托收益;信托终止时,受托人仍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向高龄者或其指定者给付本金及收益。

高龄者指定用途资金信托,可以遵照高龄者(委托人)的意愿,单独或者集合地加以管理、运用或处分。高龄者(委托人)可以一次性指定资金的运用范围,也可以逐笔指定运用范围,或者在约定期限内变更资金的运用范围。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对资金信托做出了一些规定,在这个既定的框架范围内,关键是如何订立信托合同。如上文所述,信托目的自然非常重要。另外,作为指定用途的资金信托,信托合同中有关信托资金管理方式、运用方法以及受托人的运用权限等条款将显得非常重要。这里应减少格式条款的使用,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高龄者还可以聘请律师协助签约。此外,考虑到高龄者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形,在信托合同中还有必要对信托资金和信托收益的归属及分配做出更周全的安排,以备不测。

当然,结合子女向父母给付赡养费的国情,高龄者指定用途资金信托也可以衍生出其他形式。例如,子女作为委托人,可以把一次性给付父母的大额赡养费先转移给受托人,指定受托人在限定的范围内运用信托资金,并按月(或季)向高龄父母给付信托收益,作为日常赡养父母之用。信托合同还可以灵活约定,在需要的时候,由受托人代高龄父母支付医疗费、旅游费等大额费用。信托终止时,剩余的信托资金及其收益归属高龄父母。这样既省却了子女反复向父母给付赡养费的繁琐,又避免了高龄父母亲自管理大额赡养费的安全隐患,并且使赡养费稳定增值。

六、结语

上文粗浅地探讨了高龄者信托在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尤其论及高龄者信托的具体设计时,限于篇幅等方面的限制,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例如,对于身心健康的高龄者,应尊重其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其财产开展意定信托。但是,对于失智、失能的高龄者,其本人已无法正确运用和管理财产,因此可以通过法定的方式对其财产实施强制信托[34]。而对于身患残疾的高龄者而言,日本“特定赠与信托”[35]的原理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托以抵押不动产的方式获取养老金融资[36],通过设备信托和建筑物信托解决养老院稳定经营的难题,以及遗嘱信托、遗嘱执行,等等。但需要直面的现实是,我国有关信托和高龄者保障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很多设计优良的高龄者信托产品在规则缺失的状态下根本无法开展。例如,需要公权力介入的强制信托、法定信托等,都需要法律提供先决保障。现实需要理论的推动,关于高龄者信托的研究只有继续深入下去,才能对实务的开展提供动力和依据。

注释:

[1]大卫•海顿.信托法[m].周翼,王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英文版序”第1页。

[2]早在2000年,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5.5万人,占总人口的8.4%。截止到2004年末,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为1352.39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01.06万人,占总人口的14.87%。另外,2004年其他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分别为:河北7.99%;安徽8.96%;福建8.5%;湖南8.5%;广西8.65%;陕西7.65%。详见2004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长期照顾(long-termcare,简称LtC)是指高龄者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而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的总称。其内容主要有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照料(包括在医院临床护理、愈后的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和训练)等。

[4]这主要是在城镇,在农村还表现为“4:2:2”家庭模式。到2000年,我国独生子女一代逐步进入婚育期,他们在缴烈的社会竞争中,既要培育下一代,又要照顾双方的四位老人,委实难以承受如此的重负。

[5]即无权或不当地使用基金、财务或任何年金的资源,如滥用、侵占、欺诈、偷窃高龄者的财产或照顾者故意不提供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金钱帮助,或非法、不道德或不告知地占用高龄者的动产、不动产。具体行为包括:对金钱、财产、保险、物品所有权的非法盗取,以牟取利润,以及移转、诈骗、侵占、压榨、使用、偷窃、自行代卖、隐瞒等行为;怂恿高龄者不正当地使用金钱;强行由高龄者代为偿还欠债;没收高龄者财物;不准高龄者拥有个人物品;等等。参见李瑞金.高龄者的经济生活安全保障——安养信托[eB]..tw/2004taiwan/2a5.doc,2005-05-25.

[6]我国的老年保障制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机关公务员和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上实行国家财政或者本单位“包下来”养老的制度,即工作时期不缴费、不建立基金,按规定离退休后,由财政预算或本单位按国家规定标准支付离退休费;二是企业和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已经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三是农村的高龄人口,目前主要是依靠家庭和土地养老,部分地区试行了以个人缴费为主、乡村集体补助的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7]全国社保基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目前的规模分别为1400亿、100多亿、500亿、近3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将分别达到10000亿、13000亿、10000亿、20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8]张军建,王巍.中国(长沙)信托国际论坛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9.

[9]周小明.信托制度的比较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38-39.

[10]即委托人所设立的信托目的,无论委托人是否丧失意思表示能力以及是否死亡,都将一直持续下去。

[11]严格地讲,受益人连续机能也属于意思冻结机能的范畴,它是指根据委托人所设定的信托目的,长期遵照委托人的意思表示,将信托受益权归属于受益人。

[12]即受托人行使其决定权,从委托人指定的候补受益人中选定实际受益人。

[13]其中,9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1万,10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万。参见日本政府发表的《2005年高龄社会白皮书》。

[14]另外,由于晚婚、晚育和独身等观念变化以及经济不振的影响,高龄者与未婚子女同住的家庭从此前的11.1%上升至15.8%。参见日本厚生劳动省大臣官房统计信息部发表的《2003年国民生活基础调查》。

[15]根据日本《1999年国民生活基础调查》,高龄者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323.1万日元。日本总务厅《1999年家计调查》显示,高龄在职者家庭的平均月收入为45.5万日元,可支配收入为40.7万日元,实际消费支出为32.2万日元,结算后有8.5万日元的盈余。但是,高龄无职者的情况则是:平均月收入26.1万日元,可支配收入为23.8万日元,实际消费支出为25.5万日元,结算后为1.7万日元的赤字。另外,根据日本总务厅的《1999年储蓄动向调查》,高龄者家庭的平均储蓄金额为2,527.1万日元,比全国所有家庭平均储蓄金额1,737.7万日元大约多45%。其中,拥有储蓄金3,000万日元以上的家庭占高龄者家庭的28%,储蓄金300-600万日元的家庭以及未满300万日元的家庭分别占10%左右,没有债务的家庭占83.6%。

[16]如1963年的《高龄者福利法》、1969年的高龄者家庭服务员派遣制度(卧床不起的高龄者)、1973年的高龄者医疗免费化和年金制度的整备与充实、1986年的《长寿社会的构想——人生80年的经济社会体系构筑的方向》以及《长寿社会对策纲要》、1989年的《高龄者保健福利推进10年计划》、1994年的《21世纪的未来福利》、2000年的成年后见制度等,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都极大地推动了高龄者保障制度的发展。

[17]关于高龄者信托的研究也开始出现,例如新井诚先生的专著《高龄社会与信托》(有斐阁,1995年日文版)。并且,他在自己的代表作《信托法》(有斐阁,2002年日文版)中也专设一章讨论信托在高龄社会的活用。

[18]参见:用益信托工作室.台湾及先进国家老人信托业务经营现况[eB]./papers/JJp/jjp03021501.htm,2003-02-21.

[19]日本的年金有个人年金、企业年金和公共性年金。

[20]详见:中国人民银行工商信贷部.日本的信托银行与信托法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4.107-135.

[21]前者是根据企业养老金制度,企业将职工的养老金以信托的方式交由信托银行管理和运营;而后者是专门为个体经营者设立的,根据国民养老金基金制度,国民养老金基金将养老金以信托的方式交由信托银行管理和运营。

[22]详见:日本东洋信托银行.日本银行信托法规与业务[m].姜永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227-234.

[23]根据台湾地区“主计处”的人口调查,过去十年来台湾地区的“单身家庭”比例从13.4%上升到21.6%,“两人家庭”比例从12.7%上升到17.4%。另外,根据台湾地区1993年社会意向调查报告显示,有45.4%的受访者不同意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同时亦有高达26.6%的受访者不愿意在经济方面奉养父母。

[24]第一,便利性。即有专人替委托人服务,办理一切往来事宜,可避免委托人到处奔波的辛劳与时间的浪费。第二,安全性。即规定下列事项必须由委托人亲自办理:签约、变更给付的指定、提前或部分终止契约、信托财产的提领、印鉴挂失、变更以及继承系统表的变更。同时“中央信托局”也规定委托人在签订安养信托时,必须要以盖指纹的方式办理。第三,多元性。即委托人交付的信托财产不限一种,而且委托人可以对信托资金约定多样化的指示运用。第四,自主性。即安养信托是依据委托人个人的需要所设定的信托合同,资金的运用与给付方式均由委托人自行依其需要决定,因此,委托人对于信托财产享有完全的自主性。第五,具有弹性。即委托人在信托存续期间的信托财产可一次或分次交付,且受托人也可依委托人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给付受益人,更可将信托收益或本金汇至受益人的海外账户,所以在资金交付与给付上富有弹性。参见:用益信托工作室.台湾及先进国家老人信托业务经营现况[eB]./papers/JJp/jjp03021501.htm,2003-02-21.

[25]预先分配财产是指设立信托可以确保信托财产依委托人的意愿顺利地分配给其指定的受益人,并且因分配财产的时间可由委托人事先指定,不需在委托人去世时才为之,因而增加了遗产规划的弹性,也减少了财产纠纷。资产集中控制是指当委托人有许多不同性质的资产分散在各地时,通过对这些资产成立信托,受托人负责制作报表并保存各项投资交易记录,集中地加以控制和管理,从而省却委托人自行处理的麻烦,也方便日后清查之用。参见:李瑞金.高龄者的经济生活安全保障——安养信托[eB]..tw/2004taiwan/2a5.doc,2005-05-25.

[26]详见:台湾“中国国际商业银行”.退休安养信托[eB]..tw/chinese/entrust/entrust03/entrust0302.htm,2005-05-28.

[27]详见:用益信托工作室.退休养老信托[eB]./p-txylxt.htm,2005-06-08.

[28]详见:用益信托工作室.台湾及先进国家老人信托业务经营现况[eB]./papers/JJp/jjp03021501.htm,2003-02-21.

[29]赖源河,王志诚.现代信托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3.

[30]所谓信托目的,系指构成信托行为的内容,是委托人通过信托想要实现的目的。也就是说,信托目的是委托人在设立信托时意欲达成的目的。它是信托存续过程中受托人赖以实施行为的座右铭,是衡量受托人是否忠实、谨慎、圆满地尽到了受托人义务的量具。没有信托目的的存在,或信托目的不明,就不具备设立信托的条件。中野正俊,张军建.信托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详见该书第三章“信托的设立”第四节“信托目的”。

[31]在日本的信托制度中,“信托管理人”与“信托财产管理人”具有明显区别:前者与我国的信托监察人相似,旨在代表受益人行使监督权;后者旨在临时担任信托财产管理人的角色,即当受托人缺位(如受托人辞任或者被解任)时,由信托财产管理人代替受托人执行信托。

[32]谢哲胜.财产法专题研究(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7.

[33]我国《信托法》只是在公益信托中规定了“信托监察人”,实际上高龄者信托中也可引入。参照日本和我国台湾的立法与实践,我国应该确立一种广泛的信托监察人制度。

[34]我国台湾的民间团体“老人福利推动联盟”就在积极推动“老人财产强制信托”的立法,在既有的禁治产宣告制度之外,通过“老人福利法”弥补失能、失智老人财产保障的不足。详见梁欣怡:“老人财产强制信托,老盟推动立法”,台湾《民生报》,2004年8月10日。转自/news/XtDt/2004/Dt04081001.htm。另外,英国的公立信托局和保护法院也可以协助管理与保障高龄者的财务。

[35]以特别残疾者为受益人,其亲属或扶养人等为委托人,金钱、证券等为信托财产,专属由信托银行对信托财产进行长期、安全地管理和运用,并根据受益人生活或医疗上的需要,定期以现金的方式支付费用。在日本,特定赠与信托可以享受免税等方面的优惠。

社区老人托管篇7

在强化托底民生保障上深化改革

托底民生保障方面的改革,要以困难群众根本利益为坐标,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民政部门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百姓富”要求,始终坚持托底思维,突出做好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保障,让困难群众更充分地共享发展成果,生活得更有尊严。

一是加强救助制度的统筹。贯彻落实《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健全完善综合救助跨部门协同协作机制,加强基层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规范化建设,确保困难群众“走进一扇门、找到一个人”,就能申请办理各项救助。

二是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健全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精准化、标准科学化、程序规范化、制度配套化、管理信息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到2020年,城乡低保对象审核认定准确率达到98%以上。在落实现有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提高救助实效。到2020年,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三是加快构建“救急难”长效机制。修订《江苏省临时生活救助办法》,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覆盖所有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实行分类型、分层次、分时限的救助标准。健全完善“救急难”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建立“救急难”信息网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四是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将省定7类对象全部纳入资助参合参保对象范围,实现医疗救助对象基本医保全覆盖。在按照现有政策提高医疗救助比例的基础上,加强医保补偿规定范围外的医疗费用救助政策研究,力求从政策层面尽量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在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上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主体作用,不断完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推动社会福利服务对象由特殊群体向社会公众拓展,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模式,努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着力完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政府托底、社会参与、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分别达到80%、40%。全面实施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探索建立困难、独居空巢老人关爱互助服务制度。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为入住老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2015年全省护理型床位达到30%以上,“十三五”末达到50%。推进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培训,确保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保持在70%以上。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保障功能,扩大老年人意外伤害组合保险覆盖面,全省平均参保率力争达到35%以上。加快推进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覆盖全省所有养老机构及全体住养老人。

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和困境儿童福利水平。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为残疾人提供扶持就业等发展利需求。在落实孤儿养育标准增长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以家庭养育为基础、基本生活费为保障、福利机构为依托的困境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加快儿童福利机构转型步伐,依托儿童福利机构专业服务优势,向社会散居孤儿等困境儿童群体提供服务,向社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务。

大力发展慈善和福彩事业。大力开展慈善宣传,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慈善救助项目,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满足不同群体福利需求的重要手段。推动慈善超市转型升级,2015年底,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实现街道(乡镇)拥有慈善超市分别达到80%、70%、50%以上。统筹推进福彩各游戏品种发展,推动银行定投、网银定投试点工作,努力提升销量,不断为改善社会福利水平积累公益金。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上深化改革

深化社会组织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使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完善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探索行业协会“一业多会”,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标准设立行业协会商会;允许同一行业按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方式和服务类型设立行业协会商会。推动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分类推进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完善制度,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改进基层社区治理方式。深入开展城乡社区“减负增效”,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全面清理和规范社区工作台账等,切实使社区回归自治本位,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效能,到2020年,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达标率分别达98%以上。积极探索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社互动”,到2015年底,苏南80%、苏中60%、苏北50%的乡镇(街道)全面推行“政社互动”;2020年,“政社互动”运行机制建设覆盖全省80%的乡镇。积极探索基层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多层性、制度化实现路径和模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构建“三社联动”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基础作用,依托社区搭建互动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服务管理,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机联动的良好局面。拓展“三社联动”内容和形式,推动建立“社工+义工”服务联系机制,倡导志愿者、党员义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和社区服务。

在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上深化改革

健全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实现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与国防建设相适应、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兼容。

健全军人抚恤优待制度。遵循物质保障和精神抚慰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城乡社区搭建优抚对象服务管理平台,加快构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方面协调配合、社会力量有效介入、服务对象踊跃参与的新型优抚对象服务体系。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增进重点优抚对象光荣感、幸福感。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军人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营造全社会关怀、尊重优抚对象的氛围。加强县、乡(镇)烈士纪念设施规范管理,逐步将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环境建设等纳入长效管理机制。

社区老人托管篇8

庄道坤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控辍保学基础上创造性开展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育人环境,形成了学生自己愿意来职业学校、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企业喜欢用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托管;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核心价值观

对口帮扶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自我发展目标的同时具备的一种社会担当和使命责任。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围绕职业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渗透到公共基础和专业教学之中,落实到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融合到职业学校特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营造宽松育人环境的同时形成了学生自己愿意留在职业学校学习、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企业喜欢用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格局。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常抓不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深受市场经济发展、信息传递的高速发达和敌对分裂势力的宗教极端影响,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让人容易产生种种片面认识,不能正确看待现实社会的主流和支流。十七、十八岁初高中毕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思维独立,个性张扬;另一方面追求发展,忧虑生存;第三方面容易自卑,易于误导。因此,准确把握“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是社会主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活化、大众化的解读,把大道理转化为学生身边喜闻乐见又乐于接受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家校联系等活动之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管理,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外在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达到育人于自然、导人于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功效,既丰富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又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八爱”教育为载体创新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立足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基础,创造性开展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无论集体还是个人都生动体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全校师生人心得到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具体行动上,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地方博物馆,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参观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家乡变化和国家惠民政策的了解,形成热爱伟大祖国、深爱家乡的自觉心态;组织师生认真收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和“最美新疆人”颁奖典礼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开展家校联系定期邀请学生亲属来校参观和现场观摩,依托学生军训为平台加强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邀请和田地区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来校作事迹报告、大力宣传历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典型事迹,让道德讲堂成为提升师生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等,激发学生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的自觉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同时,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八爱”教育志愿服务进县城社区、进农村农户,依托学校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联系村延伸职业学校专业服务,建成“志强美发室”等一批职业技能服务点,重点对农村五保户、民族团结模范户、军烈属、残疾人、孤寡老人提供职业学校专业“便民、乐民、助民”服务,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职业学校敢于担当、爱心奉献、服务社会的道德风尚。

3以正能量传递为途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力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所有的价值观念都是具体的,生动的,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感动校园人物”、“最美职校生”、“最美家长”、“最美家庭”、“民族团结先进班级体和先进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学生中广泛传递了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的价值观,影响力巨大。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维护稳定的主旋律下,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更要理直气壮地把“八爱”教育的价值理念宣传下去、坚持下去、发扬下去,让讲政治·守法纪·去极端成为引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文化的一种新风尚,助推职业学校校园文明程度不断向上攀升。

实践证明,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找到了一条更加适合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新路,“八爱”教育的普遍开展对促进学生教育和服务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深入开展好新疆精神、“一反两讲”“去极端化”和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加快洛浦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管理帮助。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社科类重点科研课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疆职教联盟中职教学管理研究——以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XJnZYSK201515)、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校级社科类重点科研课题《托管模式下做好南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以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LpXZXSK201501)的研究成果之一。

社区老人托管篇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任务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展开,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依托社区。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区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并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大投入,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要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可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三)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四)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老年人实际需要,协同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市社区和大部分农村乡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构建社区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求助和服务形式,建设便捷有效的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五)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要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真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加强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紧密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实行,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落实相应的物质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六)积极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企业、事业、社团分离的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与政府剥离的服务职能都要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

社区老人托管篇10

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已成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各地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委托银行养老金的办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减轻企业事务性负担,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作用,普遍受到了企业和离退休人员的欢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尽快将目前由企业发放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积极创造条件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减轻企业事务负担”的要求,更加方便离退休人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现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委托中国建设银行养老金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中国建设银行营业网点(以下简称营业网点)已实行计算机联网的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与中国建设银行各分行可以签订“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委托中国建设银行养老金协议书”,明确各自的责任,统一和规范各自的业务流程,实行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委托中国建设银行养老金。

二、做好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和养老金的工作,是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及建设银行的共同任务。各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当地建设银行开立基本结算帐户,进行养老保险基金收缴、发放和结存的结算。建设银行要积极承揽企业养老保险费的代扣、代缴业务。对于欠缴、滞缴养老保险费或在建设银行内部多头开户的企业,各分行要整体联动,给予制约,以保证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各营业网点应进一步简化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在离退休人员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各营业网点应开设养老金发放窗口。

四、各营业网点可在离退休人员自愿的前提下,为离退休人员办理个人储蓄帐户和储蓄卡,并对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企业及离退休人员免收手续费(包括储蓄存折和储蓄卡)。

五、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离退休人员原已享受但未列入统筹项目的其他各项待遇不变,由原企业给予保障。银行可与企业就这些待遇的发放签定协议,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尽可能做到各项待遇由一个银行统一,为离退休人员提供方便。

六、各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当地中国建设银行,要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有关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切实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要定期对养老金的工作进行检查,杜绝,!拖欠、挪用养老金的现象,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

七、各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当地中国建设银行要采取印发宣传品、张贴有关须知和举办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共同做好对社会、企业和离退休人员的宣传、解释工作,注意听取企业、离退休人员及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开展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认真研究解决,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为企业和离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