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誉承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9:04

企业信誉承诺篇1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共同主办,国务院国资委、北京市、黑龙江省、山东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中国质量协会具体承办的“首届中国工业产品质量信誉论坛”于9月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以及其他主办单位领导与会发言。

张德江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产品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企业的兴衰和成败,事关国家的声誉和形象。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对于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至关重要。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和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快推进质量技术进步,加快工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自主品牌,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健全质量信誉监管体制机制,加快形成齐抓共管的质量信誉工作格局,努力把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业产品质量高度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信誉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荣誉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质量信誉建设,必须狠抓落实,严格管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为做好这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承诺活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大力开展达标活动,进一步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社会监督,努力建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品牌形象。

质量信誉论坛是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的重要活动,也是“全国质量月”的重要内容之一。论坛以“铸造质量信誉,弘扬中国制造”为主题,着力宣传和推动质量信誉建设工作,交流研讨提升企业质量信誉的政策理论和实践经验,倡导广大工业企业珍视质量信誉、信守质量承诺,树立中国工业产品的良好质量形象,增强我国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在本届论坛上,正式启动了“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承诺活动”。海尔、茅台、康奈等15家企业代表首批156家质量信誉承诺企业,现场签署了“全球质量信誉承诺”倡议书。海尔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读了《“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信誉承诺活动”倡议书》,呼吁全国工业企业将履行质量承诺、追求质量诚信作为企业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有关中央单位和地方政府领导、优秀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也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来自主办单位各有关司局、地方工业部门、部分行业协会、有关企业、直属单位、部分地方质量协会的代表和专家以及媒体代表300多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企业信誉承诺篇2

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质量是上品牌的重要前提

质量是品牌的根本,品牌是效益的保证

科技为本,满足个性化需求

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是cac永恒的承诺和目标

提质降耗练内功,强化企管创一流

质量造就泰禾

高品质的产品质量,将使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而走上这条康庄大道的唯一方法是从我做起

更好的品质更好的服务我们一直在努力

有好药更有好服务

以优良的品质吸引客户以周到的服务留住客户

崇尚知识尊重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

标准科学优质满意

用心生产用心管理用心服务

“用户至上,质量第一”是本公司永恒的宗旨;

用户的期望就是本公司追求的目标;

科技和管理并举,创造一流技术、一流管理、

一流产品、一流服务是我公司努力的方向

树形象,求发展,抓质量,创品牌

以质量树品牌,以品牌创效益,以效益求发展

科技为源,质量为本

做一流企业,创一流品牌

质量树泰禾,创新求发展

优质创新树泰禾,真诚永在我心中

以质量,铸造泰禾品牌;创精品,满足市场需求

优质创新在泰禾,真诚永远在我心

真诚创新永在我心,力创产品更加完美

为了cac的明天,创造名牌产品

优质产品,用户满意

精益求精,优质创新

发奋图强,精益求精,创品牌

质量保证,顾客至上

求实创新,锐意进取

树雄心,立壮志,争创国际一流水平;

按标准,高素质,精心细作一流品质

用我们最优的质量去赢得客户心灵上的满足,

这就是我们cac对顾客的郑重承诺!

质量重于数量,声誉重于销量,

竞争是真正的精髓,这就是cac的精神!

质量在于责任,创新在于进取

追求一流品质,追求至高未来

泰禾的质量,泰禾的阳光

给你满意的质量,给我长远的发展

泰禾人的品质,泰禾人的承诺

一流品质,至高追求

质量在心中,未来在手中

品质卓越,绩效卓越

一流品质是泰禾的至高准则

质而优则仕

一流质量,永远承诺

产品的质量是我们工作质量的直接反映

管理保质量,质量争市场。

我们的成功源自您的信赖

你对产品的要求,就是cac的承诺。

诚信为本,承诺在心;精益求精,管理先行。

对顾客的承诺,永远在每一个员工的心中;

对优质的追求,永远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

科技是动力

管理是效益

质量是生命

顾客是上帝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抓好质量让你脱颖而出

企业是一本书,质量是第一页

诚信客户

果泰禾安绿色家园

果泰禾安缔造丰硕家园

立足国内

面向国际

品质优秀

服务客户

争创一流

先进的公司文化、一流的产品、

优质的服务、优秀的员工

睿智、进取、接纳、优质、创新

质量就是市场、客户就是上帝

永不停息、积极进取

我们从来就是以社会的进步为己任,

从来就是以人类的发展为目标;

一流质量,cac永远的追求!

抓质量从我做起

质量是企业效益的根本

依托先进科技,力创完美产品

强化科学管理,满足用户需要

cac人视质量如生命,cac人的承诺是高质量

质量是水,是企业生命的源泉;

质量是火,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有优良的质量,才有我们cac的将来!

qualitymakesus(cac)alive!

探索今日科技极限,创造明日卓越人生,

泰禾与你共同发展!

exploittoday’stechnicallimit,createtomorrow’s

excellentlife.thaiharvestdevelopswithyou!

开拓创新于产品

努力进取求质量

积极满足于客户

团结一心创泰禾

精益求精永不停息

出手不凡---泰禾一把手

科技为本质量为证信益为上

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高效益

精益求精至善至美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产品最宝贵的是质量!

产品如人品,质量如生命。

宁愿不当第一,但是质量要第一。

泰禾用心,客户放心。

追求卓越

用户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

用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效益

为了高品质,我们全力以赴

用户满意我再满意

依托科技成为天下一把手

科技为依托质量求发展

精益求精求实创誉

一枝独秀压到群芳

创新务实追求优质

质量创名流生意通五洲

严管精制以质求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顾客是企业的上帝

泰禾品质览遍五洲

优质在泰禾绿地有福音

质量创奇迹泰禾在努力

没有最好致力更好

以发展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以严格的管理求效益

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

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百花争艳泰禾独秀

科技为先以人为本完美产品

质量是企业的根源

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

用我的一把手创造cac的奇迹

质量--企业生命的命脉

客户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

优质高效永远追求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是生命的源泉

质量使企业钻石般的永久远

欲求高品质更上一层楼

服务无界限质量在心中

质量追求不断科技创新无限

科技创造活力服务产生效益

加强质量管理完善泰禾品牌

科技与质量并存泰禾与世界同在

一流的质量永远的追求

泰禾品质民惠禾泽

以质量求生存

以创新求发展

以管理求效益

一流的品质一流的信誉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信誉,一流的管理,

创造cac新世界的辉煌。

企业要发展,质量是根本。

企业要生存,信誉是保障。

企业要辉煌,管理来帮忙。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用户是企业的生存线

企业发展的动力是质量不断的提高

以品质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塑造世界名牌。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牵动着每个员工心。

企业质量不满足最好,只求更好。

质量是根本需每个员工努力。

创造合格、优质、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是我们的宗旨

技术领先一步

质量高人一筹

用户满意一百

高超的技术、卓越的质量、上乘的服务,

是我们坚持不懈的目标

质量是我们的保证,信誉是我们的永恒!

质量赢信誉、管理出效益、创新求发展。

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完美品质+一流管理=卓越泰禾

人人自己把住手,泰禾质量不用愁

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

信守承诺;规范管理

严守标准;客户满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高质量产品是高质量的人干出来的。

服务来自真诚,

质量源于认真,

效益赖于管理,

发展依靠创新。

我努力的,你满意的。

我们深切体会到质量是企业立身之本。我们

上下一心用“决不制造、接受、转手或销售

不合格的产品”的承诺来奠定泰禾的度量标准。

培育一流员工打造cac品牌

挑战零缺陷零风险追求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信誉承诺篇3

内容摘要:把商业信誉”作为一种“超额利润”来计量,这就与垄断利润产生了混淆,因认识上的错误导致在会计计量方法上的差异,就目前来看,是一些企业因合并商誉过高而冲减会计利润,影响上市交易,它不利于资产重组、评估计价及会计计价。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另辟蹊径,创造出一种商誉的计量方法―商誉存在因素分析法,即对影响商誉存在的因素逐一计量分析,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并计算出商誉的真实价值,使商誉变成了可计量的资产。

关键词:商誉计量计量模型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商业信誉具有这样的性质,也可作为一项资产来看待。那么,商业信誉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民间流传的好的口碑。

商誉的内涵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因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或信誉卓著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是由于生产经营效率高,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而获得的超额获利能力。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单独出售;这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无法单独计价,它们的价值只有把企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确定。

商誉的因素

(一)商誉的存在因素

一个企业想要创建自己的商业信誉,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使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融合,并使该企业的商品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相融合,是受两个因素的制约,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具体包括: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水平,职业准则;员工的素质,生产态度,积极努力程度及劳动效率;管理者的心态与决策;质量及合格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产品的功能,技术先进程度。

外在因素。具体包括:特殊的自然资源;国家政策的倾斜度;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产品的宣传力。

(二)商誉存在的内外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企业产品与消费偏好相融合。企业的产品是否能与消费者相融合,首先,最主要的是产品的质量,只有产品的质量过硬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是产品的包装和产品的营销手段,只有企业产品的包装既符合本产品的实际特征,又给消费者一种好的视觉感觉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才能吻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最后,企业的延伸产品售后服务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企业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做得到位,消费者就会认同该企业的产品及良好的售后服务,与此同时就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当企业的实质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同时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时,企业的产品就真正地与消费者的偏好相融合。

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企业的商誉也创立于社会文化之中。因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渊远流传的历史古国。所以说在我国商誉的产生就是我国企业的文化与传统社会文化的融合,其融合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对企业的赞誉,是该企业在消费者中流传的好的口碑。企业只要赢得了这样的口碑,就说明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出高尚的企业文化并且使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真正地融合到一起,这种融合就是商誉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商誉的计量

商誉一直以来都无法准确地进行计量,其实对于商誉的计量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商誉影响因素分析计量法。这种方法是指对影响商誉产生的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给予一定的量化指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计算出商誉的真实价值。

(一)商誉计量的理论研究

就影响商誉的因素来说似乎很难,但是经过仔细分析许多因素是可以查证的,首先是产品的质量,而质量的衡量指标我们可以从产品的合格率等来衡量。

(二)商誉的计量模型

1.计量因素。

超额销售率=(该产品销售量-同行业该产品平均销售量)/该产品销售总量

超额销售利润率=超额销售利润÷该产品销售总利润

产品的合格率=(产品的总产量-产品的返厂量-产品在运输途中的自然损耗数量)÷产品的总产量

服务的质量的满意程度=对一种产品售后服务满意的消费者数量÷接受一种产品售后服务的消费者数量

产品的功能,技术先进程度=同种产品确认功能÷(同种产品原有功能+同种产品新增功能)

对顾客承诺的实现程度=所兑现承诺的数量÷所做出承诺的数量

企业的历史悠久程度=产品历史各年市场占有率÷产品的现时占有率

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的数量÷该地区同种产品的市场占有数量

产品的宣传力度=某一地区对某种产品认可的消费者数量÷某一地区总人口数量

某地区特殊资源利用率=某地区利用某种特殊资源取得的收入÷该地区总的收入

员工的积极努力程度(产品的完工率)=产品的实际完成数量÷产品的标准完工数(在产品的合格率一定的情况下)

商誉的价值=主营业务商誉+非主营业务商誉+特殊收益商誉

主营业务商誉=(产品合格率+产品的功能+员工的积极努力程度)×主营业务利润×超额利润率

非主营业务商誉=(服务的满意程度+承诺的实现程度+消费者偏好)×非主营业务利润×超额利润率

特殊收益商誉=(企业的历史悠久程度+产品的宣传力度+特殊资源的利用率)×特殊资源净收益×超额利润率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设:主营业务商誉估计价值―Q1;非主营业务商誉估计价值―Q2;特殊收益商誉估计价值―Q3;企业经营时间(单位:年)―n;产品的合格率―a;产品的功能―B;员工的积极努力程度―C;服务的满意度―X;承诺的实现程度―Y;消费者偏好―Z;企业的历史悠久程度―α;产品的宣传力度―β;特殊资源利用率―γ;主营业务商誉真实价值―Q*1;非主营业务商誉真实价值―Q*2;特殊收益真实商誉价值―Q*3。

主营业务商誉线性回归分析方程:

非主营业务商誉线性回归分析方程:

特殊收益商誉线性回归分析方程:

例如:某经营5年的生产型工业企业生产持续经营情况(见表1和表2)。

其主营业务商誉估计价值为:

把相关因素代入主营业务商誉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中,可得:

解得:b0=-558,b1=631.25,b2=

239.375,b3=163.75。代入Q*1=b0+b1∑a

+b2∑B+b3∑C中,求得:Q*1.1=53.5,Q*1.2=

61.6,Q*1.3=87.93,Q*1.4=133.7,Q*1.5=

153.18。

此外,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终时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所以商誉就结合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具体方法在此不再陈述。

参考文献:

1.肖爱萍.商誉的概念探微.财会通讯,2002

2.汤湘希.论组合无形资产―商誉价值的确认与分割.财务与会计,2006

企业信誉承诺篇4

6月末监管风暴终于刮向了关于并购重组的业绩承诺。市场传言证监会已启动对并购重组未实现业绩承诺公司的抽查工作。据了解,证监会将从会计师事务所陆续抽调近千人手,针对目前在会全部的并购重组项目进行复核,尤其是商誉较大的轻资产类公司,首轮被抽查的19家并购重组项目已被确定。超两成业绩承诺“放卫星”

对于业绩承诺的监管要求,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应区分不同的交易对手来决定:对于大股东关联并购,政策要求是应当签订业绩承诺补偿协议;而对于第三方并购,则是自愿签订。因此从政策看,对于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及补偿方案并不是强制性要求。

但在内生增长乏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为了高效率的通过证监会审核,以及实现市值快速增长,业绩承诺几乎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案的标配。而随着上市公司重组数量不断增加,承诺业绩也屡创新高。

业绩承诺过往在并购重组方案中起着重要的信用背书作用,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被并购公司成长性的信心,可以使得被并购公司获得更高的溢价。但业绩承诺毕竟是对未来盈利的预期,存在无法兑现的可能性。甚至一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为了获得高估值,存在业绩承诺虚高等问题,当初的“豪言壮语”在承诺到期时变成了“美丽陷阱”,相关方损失的是商誉,投资人损失的却是真金白银。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a股市场涉及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共527家,从年报披露看,共有107家发生业绩承诺不达标事件,占比20.3%。业绩未达标则涉及到补偿,而各家的补偿机制各有不同,主要分为相关责任方股份回购注销、现金补足,以及向其他股东追送股份。

在这些并购标的2015年业绩承诺未完成的公司中,完成率不足50%的上市公司占业绩不达标上市公司总数的37.4%;完成率不到10%的占业绩不达标总数的21.5%。值得一提的是,未达标公司中还包括不少当年亏损公司。

对中小投资者伤害更深的是,*St宇顺、山东地矿等14家上市公司,不但承诺业绩未能实现,相关责任方还想办法修改补偿条款,甚至拒不履行补偿。

但以上严重失信的行为或将得到遏制。6月17日证监会的《关于上市公司业绩补偿承诺的相关问题与解答》,明确规定了不得随意进行业绩承诺及补偿方案的变更。承诺不达标都是谁

2015年a股市场中涉及业绩承诺事件的上市公司527家,占总体上市公司的18.52%。从板块分布上看,主板214家,在主板公司中占比13%;中小板和创业板各165、148家,在各自板块中分别占比21%、29%。

另外民营企业是业绩承诺事件的主体,共有417家,占比高达79%;国企110家,占比21%;说明民营企业需要更多的信用背书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从大股东持股比例看,有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基本在50%以下。其中持股区间在10%-20%、20%-30%及30%-40%的,分别占比20%、29%及24%;大股东持股50%以下的上市公司占有业绩承诺事件的上市公司比例高达91%。

从行业分布情况,机械、医药、电子及tmt行业占比高。其中机械行业有52家公司存在业绩承诺事件,以10%的占比居于榜首;医药、基础化工、电子行业的占比也相对较高,均有45家公司存在业绩承诺事件,分别占比9%。

再来看业绩承诺不达标的上市公司是如何分布的。107家2015年业绩承诺不达标的上市公司中,主板42家,中小板38家,创业板27家,板块间占比差异不大。

从行业看,钢铁、农林牧渔、有色金属及建材行业不达标现象较严重。就占比而言,钢铁、农林牧渔及有色金属行业的业绩承诺不达标公司占比较高。就绝对家数而言,机械、医药、基础化工、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公司相对较多。可以看出传统周期性行业,受近年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业绩承诺不达标发生概率更高。

展望未来,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市场关注重点已从前几年公司能否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式发展、并购活动能否顺利完成,转到了并购时的业绩承诺能否兑现上。预计未来三年既是业绩承诺的密集兑现期,更是并购逻辑的业绩证伪期。

企业信誉承诺篇5

关键词:可信承诺;信息;权力;竞争

中图分类号:F01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656(2006)04―0085―05

可信承诺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动态博弈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可信性”问题。可信的承诺是符合序贯理性要求的承诺。由于博弈论的广泛应用,可信承诺这一概念也被广泛地用来解释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现象,如政府政策与可信承诺,法治与可信承诺等等。north认为,承诺问题是经济所面临的最紧迫、最重要的一个问题。[1]

经典委托理论的一个隐含假定是完全合同,因此它不考虑承诺是否可信的问题。因为在完全合同条件下,委代双方或者说合同双方的承诺是否完全、是否可信是无关紧要的,无论事后的情形如何,双方都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事前最优的合同来解决承诺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当合同不完全的时候,才会出现承诺是否可信的问题。而一旦我们承认合同的不完全性,可信承诺问题的普遍存在就不足为怪了。

因此,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也许是要说明,为什么在诸如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里,承诺问题更为复杂、更为严重,以及如何使之可信,而不是说明承诺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转型经济是一种过渡经济,它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可信承诺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差距。而当可信承诺问题是一个经济体或社会的主要问题时,我们就不能再一味地强调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因为这反而不利于可信承诺问题的解决,更加弱化经济的激励机制。可信承诺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信息、权力和资源的分散化以及充分的竞争。本文将以转型经济中两类重要的可信承诺问题――软预算约束问题和棘轮效应问题――的有关模型研究来说明我们的观点。

一、两种意义上的可信承诺

KennethShepsle指出:有两种意义上的可信承诺。一是动机意义上的(motivational),指符合当事人的激励相容条

件,可自我实施的可信承诺;另一种是强制意义上的(imperative),指通过一个外在的约束或压力使得承诺符合激励相容条件。[2]

根据KennethShepsle这种分类,本文认为将其分别称之为“内生的可信承诺”和“外生的可信承诺”更为直观一些,尽管这种内生外生的区分在某种条件下会变得模糊。因为一旦原先外在的约束或压力内化为了当事人不可忽视的约束条件,外生的可信承诺也就变成内生的了。但是如果我们的目的在于找到那些使得当事人的承诺变得可信的各种外在的约束或压力,那么这种区分是有意义的。因为承诺可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约束条件下的激励相容,所以关键在于寻找内外生的约束条件,使得原先无约束或约束力不强时的激励不相容变成为约束条件下的激励相容。

对于第一种意义上的可信承诺,即内生的可信承诺,其内在机理和达至途径大体上相当于博弈论所强调的“声誉机制”。在一个无限期的重复博弈中,当事人考虑到自己的声誉对未来收益的影响,会自觉地信守自己事前的承诺。这是一种使得承诺可信的内生约束机制。鉴于有关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本文不再赘述。本文所要强调的是如何使得第二种意义上的可信承诺成为可能。

软预算约束(softbudgetconstraint)的概念最早是由Kornai[3][4]给出的。软预算约束是指政府对亏损的国有企业不断救助的现象。Dewatripontandmaskin首次将软预算约束问题一般化为一个动态激励问题,即委托人无法可信地承诺不对亏损的项目进行再融资。软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个承诺不可信的问题。[5]

“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这一术语来自于Berliner[6],他是在分析前苏联企业的管理行为时给出这一概念的。早期的正式分析我们可以在weitzman[7]的分析中看到。在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年度生产指标根据上一年的实际生产不断地进行调整,如果企业上一年的产量较高,那么它下一年的生产指标就相应地被制定得更高。这样,好的企业实际上会因自己的表现好而受到“惩罚”,因为企业越好,它必须完成的生产指标也越高。棘轮效应的消极后果就是,好企业会隐瞒自己真实的生产能力。在中国,类似的现象更被形象地称为“鞭打快牛”。棘轮效应实质上也是一个承诺不可信的问题。

软预算约束和棘轮效应都是动态条件下的承诺不可信问题。软预算约束实质上“无法承诺不救助失败者”,而棘轮效应实质上“无法承诺不掠夺成功者”,是两个“相反方向”的动态承诺问题。并且,这两种“无法承诺”之间还有一种相互加强的趋势。这两类承诺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弱化了转型经济的激励机制,是转型经济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可信承诺的外生约束机制

要使得承诺可信必须具备一系列的约束条件。对于多时期的经济活动,以经济活动的发生时刻为界,整个活动的效率有事前和事后之分。承诺一般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即事前做出的。承诺可信的关键在于能够有效地约束承诺人,使他能够不利用事后出现的新信息为自己谋利,从而保持事前承诺的可信性。因此,我们所要寻找的约束条件就是那些能约束承诺人利用事后信息的能力和意愿的条件。

GerardRoland认为,在过去十几年中,公司金融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人们发现增加事后的无效率可以用来改善事前的效率。这一思想对于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里面都涉及到一个事前效率与事后效率的权衡问题。事前的有效或承诺可信的关键点都在于:必须保证当事人的激励在更多的信息被揭露出来以后仍然保持不变。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我们发现如下约束条件有助于解决承诺可信问题。

1.信息的分散化

有效地阻止当事人利用事后出现的新信息可以使得承诺可信。如果当事人无法利用事后出现的新信息,合同双方所处的信息结构就不会发生变化,事前的承诺就是可信的。要使当事人无法利用事后信息,可以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增加获取信息的成本的方法而达到。

黄海洲和许成纲[8][9]讲述的是软预算约束与金融制度、金融风险、创新以及经济增长的故事。他们的模型表明,多家独立的银行作为项目的投资人,在第一期的投资已经做出并决定是否对第一期亏损的项目进行下一期的投资时,由于这些银行各自拥有不同的关于项目前景的私人信息,信息的分散化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投资战略选择,从而使得事后取得一致意见的可能性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坏项目的再投资,即软预算约束现象。也就是说,分散的金融体系是一种使得不对坏项目进行再投资的承诺可信的制度体系。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各方当事人之间信息的分散化和信息的不对称。

钱颖一在讨论中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济“联邦制”(federalism)①时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中国中央政府通过下放权力给地方政府,从而明确地限制了自己的权力范围和信息通道,这使得中央政府的承诺更为可信。例如对于改革初期各地出现的乡镇企业,中央政府只是在事前制定了相应的制度。由于这些企业不归中央政府所有,关于企业生产能力的信息也十分有限,而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也十分高昂,中央政府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企业是盈利的,哪些企业是亏损的。这种“联邦制”所带来的权力和信息的分散化就在事实上使得中央政府的承诺可信起来。[10]

因此,在多期的动态过程中,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多越有效,尽管静态条件下是这样的。让信息分散地属于不同的经济主体,或是明确地限制经济主体的信息通道,增大其获取信息的成本,都可在事实上使得承诺更加可

信。

2.竞争

在一个垄断的经济中,交易双方的关系类似于单向套牢。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被套牢的一方相当于没有退出(交易)的权利,或者说无法“用脚投票”,垄断方的承诺就很难是可信的了。垄断方会随时根据未来出现的新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先前的合同,从而导致事前的承诺流于一纸空文。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引入竞争,使得原先被套牢的一方拥有事实上的退出权,能够“用脚投票”。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RolandandSekkat[11]关于棘轮效应的讨论中看到。棘轮效应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十分普遍,但是许多国家的转型经验表明,在转型过程的相当早的阶段,棘轮效应就已经大大减少了。为什么呢?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和转型经济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是,转型经济存在着来自私有部门的竞争。引入私有部门的一个含义是,对经理人员的竞争会使政府部门自愿地对自己的激励方案做出可信的承诺。承诺问题事实上就通过存在私有部门的竞争,存在经理人才市场而解决了。如果没有来自私有部门的争夺经理人才的竞争,国有部门的承诺就很难说是可信的,因为此时的经理实际上是被套牢在国有部门,没有事实上的选择权。

Segal强调了竞争对于解决软预算约束问题的作用。[12]如果存在垄断,垄断企业能够得到政府救助或扶持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是如果存在众多的企业,每个企业享受补贴的概率就会大大地下降。因此,在存在竞争的条件下,单个企业的最优策略就是选择较为确定的事件而不是选择小概率的政府救助。竞争使得企业可能不再寻求政府的救助,相应地,政府不救助企业的承诺也就变得可信起来。

3.权力的分散化

权力可以是经济上的权力,也可以是政治上的权力。无论哪一种权力,绝对的集中都会导致承诺的不可信。我们也可以用权力的集中来解释信息的集中和缺乏竞争。拥有绝对多信息的一方和在非竞争的关系中处于强势的一方对另一方实际上拥有一种权威,这种权威一开始就使合同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处于弱势的一方很难拥有有效的制衡能力,只能听任强势方使用权威甚至滥用权威,承诺的可信只能是一种奢望。而弱势方从一开始就可能不相信这种承诺,并用各种消极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甚至停止与强势方的交易。

milgromandRoberts从“影响活动”(influenceactivity)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权力过于集中会影响承诺的可信性[13]。如果决策权等权力完全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中,那么针对这个人的“影响活动”就不可避免。这种影响活动会使得集权者事前的承诺发生变化而不再可信。如果权力是分散的,影响活动就失去了其作用的对象,承诺就可能是可信的。

northandweingast讨论了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的意义。[14]英国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之后,确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度。该制度大大地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将国王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了议会。但是这并没有损害国王的权威,反而使国王的借债能力大大增强。这是因为国王的权力被削弱以后,国王的承诺才变得可信起来。权力过大的时候,他会利用这一权力撕毁自己事前的偿债承诺。分权化的议会民主制度使得政府对公平的政治游戏规则和法律制度的承诺变得可信。他们的研究表明,一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是可信承诺的前提和基础。

4.资源的分散化

如果说权力也是一种资源的话,那么我们似乎可以很容易地推出以下结论:资源过于集中和垄断会损害承诺的可信性。仍以软预算约束为例。如果资源十分分散,这样即使救助方有去救助的意愿,它也没有能力去实施救助,从而可能消除软预算约束现象。这一思想在Dewatripont和maskin有关软预算约束的开创性模型中也有所体现[5]。他们认为小银行比大银行的预算约束更硬一些,从而它不去救助的承诺也更可信一些。这是因为小银行的资源有限,即使它想要去提供救助也无能为力,因此财富和资源的约束使得事后救助亏损企业的软预算约束现象消失了。

三、小结

“声誉机制”是使得承诺可信的内生机制,而信息的分散化、竞争、权力以及资源的分散化则是使得承诺可信的外生机制。解决可信承诺问题需要有一整套支持分散竞争、反对垄断集中、反映并渗透到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制度体系。真正的可信承诺不是建立在政府或其他经济主体的口头保证和宣传上,也不是建立在经济主体个人的品质和责任感上,而是建立在可行的制度安排上的。没有完善制度安排作保障,承诺不可信的问题就仍将困扰转型经济,诸如软预算约束与棘轮效应这样的动态承诺问题就会继续扭曲经济的激励机制,阻碍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noRtH,institutionsandCredibleCommitment[J].Journalofinstitutionalandtheoreticaleconomics,1993,149(1):205―216.

[2]KennetHSHepSLe.DividedGovernmentintheStates.inthepoliticsofDividedGovernment[C].Garyw.Cox,SamuelKernell.eds.westviewpress,1991:179-202.

[3]KoRnaJ.Resource-ConstrainedVersusRemandConstrainedSystems[J].econometrica,1979,47(4):801―819.

[4]KoRnaiJ.economicsofShortage[m].amsterdam:north-Holland,1980.

[5]DewatRipont,maSKin.CreditandefficiencyinCentralizedandDecentralizedeconomics[J].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95,62:541-555.

[6]BeRLineRJ.theintormalorganizationoftheSoietFirim[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52,66:342―365.

[7]weitZmanm.theRatchetprincipleandpertormanceincentives[J].BellJournalofeconomics,1980,11:302―308.

[8]HaiZHoUHUanG,CHenGGanGXU.FinancialinstitutionsandtheFinancialCrisisineastasia[J].europeaneco-nomicreview,1999,43:903-914.

[9]HaiZHoUHUanG,CHenGGanGXU.institutions,innovationsandGrowth[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89:438-443.

[10]YinGYiQian,RoLanD.FederalismandSoftBudgetConstrai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8,88:1143-1162.

[11]RoLanD,SeKKat.managerialCareerConcerns,privatizationandRestructuringintransitioneconomies[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0,44(10):1857-1872.

[12]SeGaL.monopolyandSoftBudgetConstraint[J].Randjournalofeconomics,1998,29(3):596-609.

[13]miLGRom,RoBeRtS.economics,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92.

企业信誉承诺篇6

信用是一种资源。就像拥有其他美好声誉一样,一个人如果有良好的信用,也可以从拥有这种稀缺资源获得好处。信用的经济价值可以从拥有这种资源而减少的交易的风险贴水,并因此得到现实的利益来衡量。不同的是,信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要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体现有下述几个特点:

第一,信用资源的形成要通过拥有者重复参与一次以上的交易活动来实现。信用归根结底是交易活动参与者从事并完成具体经济交易活动的行为属性概括。一个人在多次的交易活动中遵守交易规则,按照交易契约规定的时间和条件完成交易活动,其行为特征及其给予交易对手的美好感觉,逐步就成了一种特定的表征,与具体的行为主体如影随形。对于无缘参加经济交换活动的人,即使具备信用良好者的内在精神,但也只是在潜在意义上“有信用”。

第二,信用资源本质上是一种经验品(empiricalgoods),即只有通过具体的经济交换活动才能真正体会对方信用好坏的程度。尽管有时可以通过机构评级的方式对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但这只能理解为一种市场信号,并不能代替对信用资源本身的判别。

第三,信用资源的价值需要在经济交换活动中体现出来。一个人通过过去的交换实践建立信用,但是如果就此停止参与进一步的经济交换活动,比如,改行从政或从教,则他所拥有的信用资源无从继续通过今后的交换活动来利用,则其价值也无从表现出来。

第四,信用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也具有相应的市场价值。这里,信用的价值可以从一个人在具有良好信用条件下节约的交易费用角度来理解。按照经济学原理,资金的价格是由一定市场条件下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在这里,标准经济学教科书就像在假设的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交易一样,并没有考虑人们在取得放款者的信任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由于放款者要考虑资金贷放的风险,因此要收取一定的风险贴水。借款者实际支付的利息应该是资金的时间代价加上风险贴水。这应该是非法集资行为中总是用高息作诱饵的主要原因。因此,信用度低,所付出的交易费用就高,信用度高,交易费用就低。如果我们把信用看成是一种商品,信用高低,也就表现为信用这种商品的价值的大小,因此,信用高低,即信用商品价值的大小就是由风险的大小来决定的。风险大小与信用商品的价值呈反向变化,风险越小,信用商品的价值越大;风险越大,信用商品的价值越小。这种信用商品的价值可以从前面谈到的同样借贷条件下的资金利息差上看出来。对于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来说,可以按照正常的市场利率取得资金使用权,对于一个有拖欠记录的企业来说,可能要付出较高的利息才能取得资金使用权,如果以前一个仅按时间价值计息的企业作为标准衡量,则可以把有拖欠记录的企业在单位资金使用上付出的超额利息视为信誉良好的企业所得的好处,即拥有良好信用商品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二)

信用作为一种资源对经济交换活动的意义是明显的。如果信用环境好,参与经济交换活动的人普遍有良好信用,就会减少交换中的风险和损失,节约交易费用,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信用环境的好坏不仅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参与具体交换活动的人来说,也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意义。一个具有良好信用条件的人在取得贷款资金的时候,可以少花取得放款者信任而支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在信用环境差,参与交易的人缺乏信用的条件下,不仅增加交易费用,而且可能导致交换活动中止。交换活动的中止可能是因为为证明信用而提供的担保费用,即交易费用太高,也可能是因为交易的另一方认为对方没有信用而担心交易活动的安全所致。两种情况下都会使交易减少。交易活动减少或者中断,这就可能使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缺乏改进配置效率的机制,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既然信用作为一种资源,对于交换的个人和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而信用资源依其形成的特点,又是取决于市场交易中主体的行为方式,那么,这些交易主体应该趋向于追求良好的信用资源,但是,现实生活中恰好表明缺乏信用资产的市场交换主体比比皆是。怎么解释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

由于信用是一种经验品,对信用品的认知就需要通过实际的体验来完成。但是,体验的过程也就意味着对信用的接受,对提供一方来说,就是信用资源的产生过程。因此,信用的产生首先要取决于交易的另一方是否愿意接受。由于信用实质上是一种经验品,一开始就在信用的提供方和接受方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作为信用提供方知道自己的信用良好程度;作为信用的接受方则不知道对方是否像表面上说的那样有信用。设想作为愿意树立良好信用形象的一方交易者,面临两种结果,即对方接受其信用承诺,这时,假定交易费用为零;对方也可能不接受其信用承诺,这时,可能要付出大于零的交易费用。如果其信用承诺能得到对方认可,这个交易者将有机会在未来的重复交易中逐步建立信用资产。但是,作为另一方交易者,为什么就一定要接受对方的信用承诺?这可能有两种结果,接受对方的信用承诺,如果对方的信用承诺是真的,交易费用为零;如果信用承诺是假的,则可能使自己承担大于零的交易费用。另外,如果不接受对方的信用承诺,如果对方的信用承诺是真的,自己获得一定的安全保证金;如果对方的信用承诺是假的,则可以获得补偿。

与信用承诺相关的交易费用支付矩阵

附图

为方便分析,假定信用承诺的真假导致的各方利益或支付,即交易费用为1货币单位。如果信用承诺者能兑现承诺,而信用接受者又愿意接受其承诺,交易费用为0;如果在信用接受者接受信用承诺者的条件下,信用承诺者最后食言,这就导致信用接受者的损失(比如通过延期付款等方式表现出来),用-1表示,但是,信用承诺者得益,比如通过拖欠资金来获得占用对方资金的好处,故其收益为1。另一方面,信用接受者如果不接受信用承诺者,信用承诺者就要支付与说服对方接受信用相关的费用,用-1表示,最后使对方接受了承诺。这时,如果信用承诺者的承诺为真,信用承诺者就要承担-1的交易费用损失;而信用接受者则获得1货币单位的交易保证费好处(假定这种保证费可以起到一种抵押品机制并顺利促成交易的作用)。如果信用承诺者的承诺为假,在信用接受方的保险费机制条件下,信用承诺者不愿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交易将不会发生。

在上述交易条件下,由于信用的经验品性质,使得交易双方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出现信用的逆向选择是必然的。对于信用承诺者来说,如果选择兑现承诺,最好的可能是收支相抵(为0),最差的结果是亏损(为-1);如果选择食言承诺,最差的结果是收支相抵(为0),最好的可能是盈利(为1)。在要么收支相抵,要么亏损,和要么收支相抵,要么盈利这样两种结果之间,信用承诺者倾向于选择食言。对于信用接受者来说,如果选择接受承诺,最好的可能是收支相抵(为0),最差的结果是亏损(为-1);如果选择不接受承诺,最差的结果是收支相抵(为0),最好的可能是盈利(为1)。因此,在要么收支相抵,要么亏损,和要么收支相抵,要么盈利这样两种结果之间,信用接受者倾向于选择不接受对方承诺。这就可能使得一心要想塑造具有良好信用形象的交易主体,难以建立信用资产。

(三)

在本节我想从三个层面讨论信用逆向选择条件下的后果。

首先,企业之间的延迟支付限制市场交易。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如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生活中存在信用逆向选择,市场交易将受到明显影响。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取得生产要素,出售产品,都得依赖市场,是通过市场交易行为来进行的。在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的同时,是货币价值的支付。但是,在企业之间缺乏信用资源的条件下,设想最初有一部分经验产品的交易存在信用的逆向选择,在交换活动中作为交易一方,对于没有把握的经验商品的交易,保险的做法一是收取保险金,就像前面提及的;二是延迟付款,因为将付款时间尽可能拖延到经验产品得到验证时,对购买方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对出卖方来说是不利的。于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看到,在企业的市场交易中,作为购买方,在获得商品后,向对方支付货币的时间拖得越长越好;在出售方看来,在提供商品后,收回货款的时间越短越好。企业之间的延迟支付对交易活动的限制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部分不愁销路的商品来说,宁愿不供货也不愿意接受延迟支付,这就可能减少交易机会;对于部分商品来说,因为急于寻求销路,不得不接受延迟支付方式,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可能都不会认真保证,同时还不排除购买方事后的有意为难以减少最终支付。这些都会限制交易活动。

其次,信用资源缺乏导致企业组织形式单一。在企业的经营中,常常因为资金,或非资金经营资源优势等方面的原因,需要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由于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一种适当的关系来联结。在市场经济实践中,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有独资、合伙和股份制等。从我国的民营企业(注:信用选择具有典型的市场经济特征,我们重点讨论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的民营企业,而国有企业的行为有时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故不在我们的讨论中。下同。)发展来看,较多的是独资形式,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为什么民营企业较多选择独资企业,也许可以有多种解释,但是,现阶段缺乏信用资源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合伙制,或者股份制条件下,由于企业采取权益融资方式,企业投资者之间需要信息的完全公开化,这就需要建立企业投资者之间的彼此信任,需要有投资者之间彼此认同的信用为基础。接受新的投资者,就以接受对方的信用为前提。但是,我们看到,在我国还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实践中,民营企业主是不愿意轻易接受新投资者的信用的,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由独资向股份制转换很难,正反映了在现阶段信用资源缺乏而又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市场制度建设)的现状。这里信用资源的缺乏影响了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从而影响了经济的效率。这表现在如果适当的组织形式(股份制)可以把更多的资金聚合起来,也许更大的资金规模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另外,也表现在如果适当的组织形式(股份制)可以把某种资金以外的稀缺要素,比如具有经营才能的管理者聚合起来,使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得到改善,有利于企业长期的成长。此外,企业在适当的阶段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企业管理由粗放的家族式管理向职业经理规范化管理方式转变,有利于整个微观经济基础的质量的提高。

再次,企业内部信用资源的丧失,难以建立企业文化关系,隐含合约关系。从个别企业角度来看。如果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组织是一种用内部交易取代市场交易的选择,因此,在企业内部,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交易关系,只是这种交易因为经常重复,就内化为企业的管理关系。在这种内部管理关系下,经营者把一段时间的“服务”出卖给企业所有者。这种交易通过适当的合约形式来规定人在约定期间对委托人应该承担的义务。但是,我们知道,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这种合约不可能事先把约定期间人应承担的义务详尽列出。这时,企业就需要建立一种隐含合约,这种隐含合约可能是整个企业未言明的行为方式,或共同的价值趋向,包括信用基础等。这种隐含合约的内容更多体现了企业文化。可是,在企业缺乏信用资源的条件下,这种隐含合约的作用有限,导致企业不能获得由此带来的利益。例如,在调查的企业中我们看到,由于企业所有者坚持支付延后、收款从速的行为习惯,同时直接控制对外支付,当所有者不在场,而现实经营又需要对外支付时,被雇用的人都不愿意垫付,结果影响了企业经营。人之所以不愿意垫付,原因就是在过去类似情况下,垫付者所垫款项常常被企业所有者拖欠,尝尽苦头。而不作垫付资金,并不损伤人利益,因为委托人无理由指责之,再说委托人也不在场。其结果,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四)

信用资源的枯竭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很难设想能够建立一种规范有序、灵活高效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机制。要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伦理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不过,只是这样还不够,还需要从经济原因方面为信用资源的开发和培育创造必要条件。如果信用是一种经验品,在市场交易中人们对信用的接受与否,就与经验商品的交易类似。在没有对交易对手有所了解之前是不会轻易接受对方信用的。经验商品的交易,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时,可以通过几种方法:一是实现重复交易;二是市场信号;三是建立抵押品机制。

在重复交易条件下,交易者之间相当于进行重复博弈。我们可以从对个别旅游景点基于一次性买卖的宰客现象,与城市居民小区中的小便宜店经营差别上看出,重复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交易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重复交易条件下,需要对市场实行有效的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对于从事有关行业领域的交易,应对交易者有交易行为的记录,从交易活动的重复及其表现方面对交易者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建立较强的市场信号也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方法。在劳动就业市场上,就业者的能力是聘用者难以观察到的,因此在就业者与聘用者之间有信息不对称。就业者通过发出市场信号,如提供受某种教育的文凭,聘用者就将提供具有与之对应的生产效率的员工的待遇。这种市场信号是通过某种外部的方式来形成的。与之相应的是,也可以对市场交易具有不同信用的交易者进行等级划分,例如银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的划分,管理机构对饭店服务质量的星级标准区别等,都是一种市场信号。因此,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对不同行业中的市场交易主体进行相应的信用等级划分,并且规范相应管理。

抵押品机制可以从银行抵押贷款机制方面来理解。在银行对一个不熟悉的客户发放贷款时,贷款者可能有良好的投资项目,但是,由于银行对贷款者不了解,对贷款所投向目的意义没有贷款者了解,基于贷款资金安全性的考虑,银行可能要求贷款者有一定数额的资产作抵押,在资金偿还出现问题时,银行将对抵押的财产予以执行。这时,贷款者因为还贷困难而丧失信用,就要用抵押财产作为成本来支付。经验商品交易中的抵押品机制并不一定是建立在有形的或者可以直接度量的货币价值之上,当交易者通过重复交易建立起良好的信誉,这种信誉就可能成为一种抵押品,因为交易者如果做出有损于自身品牌的行为,信誉的丧失就会转化为现实的货币价值损失。因此,应该积极提倡树立品牌的商业环境,推进名牌战略。

【参考文献】

[1]microeconomics,Robert.S.pindyckandDanielL.Rubinfeld,prenticeHall,2001.

企业信誉承诺篇7

近年来,自治区用电欠费呈不断攀升之势,不仅加重了用电单位的债务负担,影响了供电企业正常的电力供应,而且使城网薄弱环节改造,设备维护、检修、更新等工作无法及时开展,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威胁。为遏制用电欠费攀升势头,加快电费清欠步伐,维护全区正常的电力生产经营秩序,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电单位要充分认识缴纳电费的重要性,自觉做好电费缴纳和清欠工作

(一)按时足额缴纳电费是每一个用电户应尽的义务,电是商品、用电必须缴费。各用电单位要与供电企业依法签定供用电合同,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建立起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良好业务关系。

(二)各用电企业要将电费足额打入生产成本,按时足额缴纳电费。确有困难一时缴纳不清的用电企业,要按照“当年不新欠,历史陈欠逐步归还”的原则,与供电企业签定还款计划和承诺,确保欠费逐步归还。

(三)行政、事业单位要将每年的电费纳入日常支出预算不留缺口,按照足额缴纳电费,不新欠,并自觉做好历年电费的清欠工作。已欠电费要按照新政阅[20**)130号要求在20**年底前全部还清。凡今年发生新欠电费的单位,应在年底付清,否则应用精神文明、综合治理等项奖金垫支。

(四)特困企业要认真履行用电缴费方面的承诺,实行生产、生活用电分开,及时足额上缴职工生活用电电费,确保职工生活用电的正常供应。

二、各级政府和电力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电网企业、供电企业做好电费回收工作

(一)自治区电力主管部门要积极研究开展电费缴纳信誉等级评定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

(二)各级政府和电力主管部门在协调特困企业的供电及用电欠费问题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兼顾供用双方的利益关系,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电费回收的有效措施和途径,维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协助电力企业做好清收电费工作,对长期拖欠电费的用电单位,不得授予其“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在电网安全稳定和输送能力受限需要限电时,电力主管部门可将欠缴电费的单位列入首选限电对象。

(四)各级人民政府对拒不履行欠费归还协议、恶意拖欠电费的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协调和督办力度,必要时可依法强制直接划帐,确保欠费回收到位。要坚决制止企业借改制、重组之机,恶意拖欠电费或逃废债的现象。

三、电网经营供电企业要依法做好电费回收上缴工作

(一)电网经营企业和供电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用电单位及时足额缴纳电费的自觉性,努力营造依法用电、依法缴纳电费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供电企业要将供电优质服务贯穿到供电收费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做好需求侧管理,加强技术咨询,帮助用户合理用电,不断增强用户的支付能力。

企业信誉承诺篇8

金飞鸿电讯一贯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在同行业中第一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确立了“顾客为本、服务是金、聚心集志、开拓创新”的金飞鸿电讯的质量方针。

“厚德载物,持之以恒”是金飞鸿电讯的企业精神。秉承“为顾客创造超值购物体验”的经营理念和“诚信服务、飞鸿情深”的服务理念,金飞鸿电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

早在2000年初,金飞鸿电讯就在同行业中率先推出手机售后服务“三包”的承诺,并特约《中国消费者报》实行媒体监督。金飞鸿电讯对所经营的通讯商品,在保证商品品质的同时,加强售后服务,设立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知名品牌认证的售后服务中心,为广大顾客提供全程无忧的服务。从2000年开始,金飞鸿电讯先后被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连续3年被北京市工商局评为“守信企业”。2006年6月,金飞鸿电讯被评为“北京市商业名牌企业”、“北京市商业服务名牌”。同年9月,被评为“中国商业名牌企业”、“中国商业服务名牌”。

凭借一流的商业信誉和品牌影响,依托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金飞鸿电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开拓发展,现已成为首都通讯类商品销售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决策者与管理层对市场脉搏和企业发展高度前瞻的准确定位与把握;亦得益于公司内部坚持贯彻的规范化管理体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汇溪流,何以为海洋”。正是金飞鸿人多年业精于勤的执着,才铸就了业界美誉的金字招牌。

企业信誉承诺篇9

【诚信承诺书模板范文一】

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诚实守信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我单位自愿加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企业会员系统,自愿将本单位相关信息予以登记并在**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对外(不宜公开的除外),对此郑重承诺如下:

一、我单位提交并在会员库的相关信息均真实有效,提交的材料无任何伪造、修改、虚假成份,材料所述内容均为本单位真实拥有。若违反本承诺一经查实,本单位愿意接受相关处罚并取消会员资格,自愿退出所有投标项目,禁止在行政单位处罚期内进入会员库。

二、凡我单位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加的投标项目,在资格审查和评标阶段需要提交的企业业绩和获奖情况等,均事先在会员库中对外,未的可不作为我单位资格审查和评标的依据。

三、我单位在参加**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的交易项目投标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制度,遵守各项廉政制度,如有违反自愿按规定接受处罚。

四、我单位将认真如实录入企业基本信息,建造师(项目经理)信息、企业业绩、信誉等,今后将认真、及时维护和更新会员库中与我单位有关的内容,如未能及时维护和更新,将自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

承诺人企业名称(公司公章):__________

承诺人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诚信承诺书模板范文二】

为弘扬邳州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树立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形象。本企业作出以下诚信成若:

1.承诺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保证经营合法、安全、有效的产品,重合同,守信用。

2.承诺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销售,发现假冒伪劣品后,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3.承诺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检查。

5.承诺积极参与邳州市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自觉遵守企业信用管理规章制度,共同树立信用自律的道德观念和行业风尚。

承诺人企业名称(公司公章):__________

承诺人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诚信承诺书模板范文三】

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参加本项目投标;

二、所提供的一切材料都是真实、有效、合法的;

三、不与其他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四、不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五、不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以牟取中标;

六、不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七、不出卖资质,让他人挂靠投标;

八、不恶意压低或抬高投标报价

九、不扰乱开化县招投标市场秩序;

十、不在开标后进行虚假恶意投诉。

本公司若有违反本承诺内容的行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愿意接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

承诺人企业名称(公司公章):__________

承诺人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____________

企业信誉承诺篇10

1.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

各种元素如商标、符号、包装、价格、广告风格、文化内涵等和谐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概念而成为品牌。品牌以自身内涵的丰富性和元素的多样性而向受众传达多种信息。企业把品牌作为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标识,以引起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注意。从消费者角度看,品牌作为综合元素与信息的载体一同存储于大脑中,成为他们搜寻的线索和记忆的对象。

2.品牌是无形的

品牌虽是客观存在,但它不是物质实体,它通过一系列的物质载体表现自己。直接载体主要是图形、文字、声音等,间接载体主要是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市场占有率、知名度、亲和度、美誉度等。

3.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

品牌的内涵、个性、品质和特征产生品牌价值。这种价值看不见,摸不着,却能为品牌拥有者带来大量超额回报。例如,可口可乐品牌价值是其有形资产的好几倍。

4.品牌具有专有性

不同的企业和产品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品牌代表不同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企业。因而,品牌具有专有性,不能互相通用。

品牌属于知识产权范畴。企业可以通过法律、申请专利、在有关国家或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等手段保护自己的品牌权益,并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信誉取得社会的公认。这些都说明,品牌是企业独特劳动的结晶,是专有的。

5.品牌具有影响力

品牌作为多种元素与信息的载体,作为产品质量与企业信誉的象征,时刻影响受众,引起受众注意,激发消费欲望,引导消费潮流,传播消费文化,因而它具有影响力。

6.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

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地位,是企业联系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的身份证。强势品牌能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市场的覆盖率和占有率,为企业赢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武器和法宝。在品牌对市场份额的切割中,巴莱多定律也适用,即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20%的品牌企业为社会提供80%的经济贡献。

7.品牌是一种承诺和保证

品牌的承诺和保证是在品牌经营中建立起来的。对消费者来说,在购买或使用某种品牌的产品时,品牌已经向他提供了质量承诺和信誉保证。消费者的选择显示了对品牌的信赖。品牌必须提供足够的价值利益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从而博得他们的忠诚与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