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十篇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十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31:44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篇1

【关键词】幼小衔接微作业道德与法治

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品质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第一册前两个单元的主题是初入学的始业教育和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教育。这些内容的有效落实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校园环境,引领他们更快地从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小学生。鉴于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初出现的种种断层,笔者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着如何结合教材及《学习活动手册》设计出既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又能助推他们较快地完成幼小衔接的“轻负高质”的作业。在实践与探索中,笔者提出了“微作业”这个概念。

所谓微作业,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少量作业,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当然作业虽“微”,但选题应符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是某个知识重点、难点的课内或课外作业,可在课堂内或课间完成,也可作为课外活动内容展开。

一、边“学”边做作业: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小学环境

(一)走近我们的校园

认识一样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亲近它。一年级的学生对新学校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与其让他们无头苍蝇似的乱摸索,还不如在品德课堂上做些引导,并适当地加入微作业加以巩固。以《美丽的校园》第一课时为例,笔者设计了如下微作业(表1)。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逐一的参观,教师的讲解,让他们在一节课中对自己的新学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而穿插在参观教学中的两个微作业的设计,一是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说一说校名,能够加强他们对校名的印象;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做出选择,作业的难度就小了很多。

(二)走近我们的老师

有别于幼儿园时一个班两个老师加一个阿姨的模式,进入小学后,学生接触到的教师一下子多了很多。但他们只是对自己的语数老师和班主任能尽快地熟悉,而对于其他教师,由于接触的机会有限,往往张冠李戴。如何让学生较快地认识自己的老师,并主动去了解他们呢?在《老师,您好》一课,笔者为了让学生能较快地记住不同学科的教师,又考虑到学生写字的困难,就设计了这样的微作业(表2)。

这样的“边学边做作业”,既充分地利用了《学习活动手册》,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让教师签名,不仅是师生认识的机会,也是一次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9月底的公开课上,当笔者问道:教我们的有哪些老师?学生都能清楚地对号入座,甚至对每周只有一节课的地方课老师也能准确说出姓氏。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能认清楚自己的任课教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一课的“微作业”。

(三)走近我们的同学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同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这个学生的人际关系。同伴之间的关系,比其他关系人要重要得多。可现在的班级人数都在40以上,面对如此重要的关系网络,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那么多人呢?于是《我喜欢我们班》一课中就有了这样的微作业(表3)。

完成@样的“同伴互助”式的微作业的前提,就是同学之间的交往。学生在完成这个微作业的过程中,既要清楚自己同学的一些信息,又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类似微作业的布置,因为有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亲密交流,因为需要他们之间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更有效地助推了一年级新生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蜕变。

边学边做作业,作业中有学习,这种形式的微作业帮助一年级新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自己所处的校园,对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有了很好的认识,帮助他们解决了幼小衔接中学习环境的断层和关系人的断层问题,这也为他们日后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边“做”边做作业: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将讲授、游戏、美工活动、动手制作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到品读教学中来。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使儿童能在丰富、积极的学习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为此,在《道德与法治》上册的前两个单元,笔者结合幼小衔接工作设计了较多动手制作的微作业。

(一)学会喜爱

在踏入小学校园之前,学生眼中的校园都不一样,在慢慢接触后,他们看到的校园是一样的,但印刻在他们心中的“校园”又是不一样的。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环境的美丽,并能喜欢新学校,在《美丽的校园》一课上完后,笔者让学生完成微作业:画一画学校最美的地方。

不画不知道,一画吓一跳,学生在短短一周里接受新知的能力令人惊喜。学生笔下的校园是那么美丽,而他们选择美丽的落脚点又是那么不同:有鲜艳的塑胶跑道,有欢乐的音乐教室,有明亮的教室,有大气的学校大门,有威严的国旗台,还有充满童趣的卫生间……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到了他们对学校的喜爱。

(二)学会感恩

幼儿园教师像父母般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的各项生活活动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要求较严格,学习期望高,因此新入学的学生会感到压力和生疏。《老师,您好》一课教学时,在学生认识了教师的特征并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后,笔者布置了一个制作一张贺卡的微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给自己的老师做一张节日贺卡。

在教师节贺卡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回顾教师的各种付出,也能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他们对小学里的教师更增添了一份情感。

(三)学会自理

新入学学生的自理能力足以让小学教师“崩溃”,就拿看似简单的课程表来说,即使我们把课程表给了家长,在班级布告栏里贴了课程表,学生还是上完上一节,问下一节。所以《上学的一天》一课,笔者布置了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水果课程表”的微作业。

用水果替代文字,学生制作起来喜欢,识记起来也方便。这一个微作业的布置后,班上很多学生都能自己提前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能干的孩子还能帮助其他学生。

(四)学会调控

一年级的学生很稚嫩,他们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介意不休。《麻烦事,我不怕》一课,笔者布置给学生这样一个微作业:让学生画一画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最想记录的心情符号,并说说原因。记录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缓冲的过程,他们有了思量的时间,有了反省的机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后,其实很多问题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这样的微作业,学生很喜欢,做起来相对比较轻松。而这一类微作业因为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学生和家长一起配合的过程中,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三、边“想”边做作业: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正确思考

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为辅,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且儿童时期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如能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采用优化的教育手段,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火焰!”特别是在品德课堂上,教师只需做好“抛砖”人,让学生围绕着教学内容去思考,去交流。

(一)自己思考式

《美丽的校园》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就是“知道学校里要注意安全,能区分错误的行为”。这不仅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一名小学生在小学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

在教学时,笔者呈现教材“小调查”的图片,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通过以“观察―假设―分析―发现”为主线的探究式学习,明确了校园生活要注意安全。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间微作业:发现身边的校园“小小安全员”,夸夸他(她);找找身边的“小危险”,劝劝他(她)。这样的微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让学生寓教于乐,学得开心,懂得迅速,让他们逐渐明白,在偌大的小学校园中,没有了教师的全程关注,需要懂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二)同学交流式

《老师,您好》一课的教学,在“有困难,找老师”这一环节的教学时,笔者抛出问题:“你有什么困难时,会找老师帮忙?”问题一抛出,学生给的答案很多,有些困难确实是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而有些困难,学生自己是能解决的。只不过,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还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困难真的要求助教师。

所以,本课的难点就是引导学生在那么多困难中识别哪些困难一定要找教师帮助。笔者采用同伴互助式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给同桌两人布置了微作业:一起想一想,哪些困难同学能帮忙,哪些困难一定要找老师帮忙?

虽说学生想法很天真,但在同伴的帮助下,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变得强大,最终大部分学生理清了困难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微作业不仅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流,也能缓解一年级新生大事小事都爱找教师,始终把小学教师当成幼儿园教师的这一“大难题”。

(三)家长互动式

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完成,教师要做的事有很多,但如能得到家长的帮助,效果会更好。《我是小学生》一课要求学生“调节好生物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说教,没有家长的配合很y达成。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调节好生物钟,尽量在晚上8点到8点半之间上床,笔者为学生设计了“早睡早起之星”这样一个长期的微作业(表4)。

这个微作业从开学的第三周启用,虽然让家长们额外多了一个任务,但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支持。与此同时,学生的生物钟调整也慢慢进入了正轨。

思考、交流,给学生留足空间,避免盲目的道德说教,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同伴的交流和家长的督促下,成功地完成从一名幼儿向一名小学生的蜕变。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篇2

关键词: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挑战新对策

微网络是指各种带有嵌套性、及时性特点的网络工具实现了计算机、手机等多终端的信息和传播[1]。微网络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人际沟通方式和网络舆论管理方式。一方面,目前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在使用微网络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微网络平台逐渐形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和发展,这种发展推动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走上一条整合型创新发展的道路。

一、“微网络”的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微网络时代的诞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日益丰富的人际交往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获取信息资源、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微网络时代,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大学生成为微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如何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性地建设和谐校园等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微网络由此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1.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合理建设和谐校园。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微网络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赖于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的新动向,正确引导其发展方向。一方面,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网络舆情,把握其传播规律,由此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综合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掌握他们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符合社会主旋律的价值观[2]。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培养一些舆论领袖,借助已建立的各级微网络教育平台,在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高理论水平的领袖优势,向学生广泛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平复一些极端化的问题意见,帮助学生群体提高思想道德和理论水平,以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2.积极加强师生互动,有效活跃学术氛围。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早已不适应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而仅仅依靠互联网计算机传递信息的渠道也愈发狭窄。针对师生间交流弱化、信息沟通存在时差等问题,微网络的出现无疑是一剂良药。手机客户端的嵌入使得微网络技术融入人们的生活,师生之间问题的交流与探讨不存在时差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愈加宽阔和牢固。师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术知识的教授与探讨外,还可以利用生活中难以把握的间隙时间,利用微网络技术进行零距离互动。手机邮件、视频通话、各种学术性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无疑给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带来许多新鲜元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种传统的方式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很难适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发展需求。从师生零互动到师生有互动,再到师生全互动,这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社会化、时代化的过程,对于活跃学术氛围、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3.适当拓宽德育渠道,巩固发展思政工作。

走进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模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他们之间的交往方式、诚实信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可以在微网络上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都是最能引起他们关注的。在微网络时代,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手机等“微”媒介中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对热点事件进行评价等。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得学生与传媒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这就导致大学生接受思想德育的方式不局限于原有的状态,而更重视通过及时交互性强的传播媒介进行学习。大学生之间讨论的话题也随着时展而改变,要想正确有效地对这个群体进行德育工作,必须事先了解这个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和焦点,对症下药。也就是说,围绕大学生目前较关注的舆论话题,采取相应的先进的微网络设备,结合一定的德育理论知识,全方位地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3G手机等微网络媒介,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高校目前的德育渠道。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安插相应的微网络技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思维与思维之间的有效互动,巩固发展了高校德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二、“微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微网络存在于网络社会这一全新的人类生存环境中,在给人类带来崭新的思维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大学生作为思想观念逐步趋于成熟的一个群体,在此阶段,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生人格及思想的塑造尤为关键。在微网络环境下,各种私人化、自主化的信息不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新式挑战。

1.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学生接受比较难以分辨。

微网络,通俗来说就是利用手机、平板等手持电子工具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这种情况下,信息传播的飞速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特征,就会导致信息的自由性、随意性和质量的良莠不齐。一些不真实的、引人误解的信息,往往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其中也不乏大学生这一群体。大学生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可能会出现难以分辨真实性的困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手机等微网络工具成为大学生过分依赖的信息交流媒介,学生过于关注这一媒介上的消息,使得信息运营商把握机会制造不实舆论,赢得关注度,扩大市场。(2)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控制虚假信息的传播,使得受众面广的舆论得到大学生这一主要群体的关注。(3)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发展不全面,缺乏相应的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面对传播更快捷、交流更方便的微网络境况,无法站在中立的立场看待信息,甚至会跟风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或转发虚假信息。

2.网络信息更新迅速,教师教学相对难跟主流。

人类的网络交流活动本就比现实交往活动更为频繁,在微网络时代,这一特点被急剧放大。一些信息敏感度低的教师对于信息知识的快速更新难以把握,不善于借助微网络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原始的或者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上,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习惯脱离,使得“教”与“学”不在同一条轨道上。比如,对于手机新闻软件的出现,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很欢迎,然而,一些教师却不懂如何利用此软件进行信息搜索,学生向教师进行提问时,教师无法解答,导致课堂师生交流环节缺少新鲜元素与活力。因此,高校教师有必要学会利用微网络设备进行信息采集与知识更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自己的教学技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3.微网络的交互性特征,增加学生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微网络的传播模式是指每个使用微网络的用户,既进行信息的接收,又进行信息的传播。在这种传播形态下,大学生作为微网络中的用户,集传播者和受传者身份于一体,拥有了从未有过的广阔的话语权。话语权的扩展,导致选择范围的增大,大学生可以在交互广泛的微网络背景下选择不一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只要是对自己有帮助的,通常就不会被质疑。例如,目前网上有许多信息泄露的案例,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通过手机终端向大学生发送助写论文或者帮做作业的广告,以此赚钱,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道德程度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微网络的这种交互性,使得大学生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有13.2%的大学生曾通过手机截获他人的邮件,有10.1%的大学生曾利用电子软件浏览黄色信息,有5.6%的大学生曾主动不健康的文字或图片。大学生应该坚守大学生必备的行为准则,遵守社会道德,自觉抵抗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三、“微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

微网络时代的信息传递交互性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跳动的“微”脉搏,结合大学生的“微”特点,与时俱进地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应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1.建设高校各级微网络教育平台。

高校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新的微网络工具,在各级组织和环节当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微网络平台。这个平台“以3G手机网络和计算机互联网为技术支撑,以各种短小细微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客体之间即时的、跨时空的思想情感互动交流的网络互动传播”[3]。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构建这样的微网络教育平台。如南京师范大学开通的官方微博,由“演出预告”、“吾爱吾师”、“就业资讯”、“讲座预告”、“校友风采”、“校史上的今天”、“图片分享”和“毕业季”九个板块组成,利用微博平台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及时性特点,通过微互动、微咨询、校友新生互动等交互立体的展示方式,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各级微网络平台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两方面发展:一方面,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进行更加便捷有效的心理咨询与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创建和谐融洽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在平台上及时相关活动的资讯,便于学生踊跃参与,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帮助。

2.建立学生课堂微网络教学窗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网络在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全新的课堂,提出一个讨论题目,在微网络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养。使用手持平板设备进行教学的方案已纳入不少学校未来的教学计划之中,高校应该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跟随时代潮流。在建立微课堂教学窗口的同时,还可以加强相应的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窗口。合理利用社团的资源,把握大学生兴趣爱好和愿意投入的精力,在社团组织建设中安插微网络技术,这样可以成功避免距离、地点等限制,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在微网络教学窗口中,师生可以进行学习探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4]。利用微网络技术,在不经意间,通过学生日常课堂、社团生活,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

3.探索创新复合型微网络教育方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指望靠某种单一的方法解决网络受众思想和行为问题,需要运用综合性的方式方法”[4]。复合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手机移动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全覆盖式整合。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媒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信息传递与交往的便捷工具。每一位大学生手机用户都可以通过3G手机网络进行视频通话、浏览新闻等活动。以往只能依靠计算机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传统方法,现在都能通过手机或者其他便携式移动工具进行,这种几乎全校覆盖的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应该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与开发。

(2)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与基本现实方法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微网络新方法还是传统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者之间是没有隔阂的,应将它们相结合,充分发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融合发展的特点,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例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融入一些移动电子书设备的运用,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快捷迅速地浏览相应的红色书籍,更好地体会与交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及价值,提高教育效率和新鲜度。但是,在追求适当的新鲜度时,一定不能忘记这是建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二者决不可割裂开来。

(3)纪律约束与榜样示范的兼顾和融合。对于大学生不道德行为的增加,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同时也要进行纪律约束。对于学生在微网络上传播不实消息,造成不良舆论导向的问题,可以通过实践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方法进行道德说服和约束,利用微网络技术,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错误决定进行纠正和积极引导。同时,对于在新式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良好表现的典型榜样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表彰,在学生群体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积极向上的榜样可以带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随着手机等微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创建榜样表彰的平台,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榜样的宣传,引领学生思想向积极进步的方向发展。兼顾纪律约束与榜样示范,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进步。

“微网络”的兴起迎来一个新时代,其生动多样的形式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高校要充分把握微网络的特点,清楚认识微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新挑战,结合现今大学生的新需求,努力寻求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新对策,不断探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道路,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有效、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董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18.

[2]唐琳,许琛,徐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德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4).

[3]董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19.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篇3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教师成员均为具有多年从事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一直是课题组教师成员长期思考与努力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近些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成效,笔者一致认为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向度了解教改实际。因而,笔者设计了两套教学问卷,其中一套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教师,另一套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学生。问卷以选择题为主,设计五个方面的调研题目,内容涵盖教材使用、课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思考与建议等方面。在调查中,共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份;学生问卷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85份。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在教材使用上,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40%院校主要以教材体系组织教学,50%学校以专题形式整合教材内容分别进行教学,还有10%的学校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尝试进行微课教学。从教学反馈意见看,这三种教材处理方式各有利弊:80%的教师认为,以教材体系进行教学,能够保证教学内容清晰,章节明快,学生一目了然,能够跟上教师教学进度;但是假如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的话,容易导致“内容太多、讲不完”的结果;90%的学生则认为,假如教师仅是照着教材宣讲,重难点不突出、没有延伸拓展与发挥的话,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刻板影响,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90%的教师认为,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开展专题教学,能够让教师灵活处理教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研究特长,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但是90%的学生既认同专题教学能够避免恪守教材弊端,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有趣外,也容易由于教师拓展内容太多,造成“有时和教材相距甚远”的印象,会问老师“讲到哪了”“考试要考哪些内容”等问题。80%的受访者认为,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微课教学,能够让某一个问题深入分析、释疑解惑,但是容易造成碎片化的一种效果,而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专业课,需要一种课堂气氛和情境的渲染和互动,才能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何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在选择的授课类型上,大多数受访院校都选择了“理论讲授+实践”的方式,没有学校是单一使用“理论讲授”“实践课”“网络课程”的方式组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差别主要在于不同学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90%的受访者认为,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践项目,能够给学生展现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但是,也有10%的学生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有个别同学在小组合作完成的过程中消极怠慢、不配合;甚至有个别小组作业通常就是由那两三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就“搭顺风车”。

3.在教学方法上呈现出多样性。所有受访者表示当前都是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也会呈现出差异性。特别是组织教学端和受教端的反应呈现出一种预期和现实的不对称性。在调查中,80%的教师表示,在教学ppt制作的时候,会花很多时间精心设计课程导入,综合运用新闻播报、案例、名人名言、小组讨论、视频、音频、学生活动等多种手段组织课堂教学。但是,就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仅50%的学生觉得“满意”“比较满意”,认为“不太满意”“不满意”的学生当中,40%的学生选填了“枯燥、索然无味”,35%的学生认为有个别老师是“照屏宣科”,25%的学生认为“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4.在教学评价这一模块,80%的受访院校采用动态评价方式,也即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及期末考试/考核”三部分组成,只是各部分在课程成绩构成中的比例会有差别,有的院校采取“20%、30%、50%”的比例,有的院校采用“25%、25%、50%”的比例,还有一些院校采用其他的比例。80%的受访学生比较认同课程成绩采用动态、按比例构成的方式,但是也有10%的同学提出,对于实践这部分成绩,小组成员中因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有差别,特别是个别学生会“搭顺风车”,所以,应该更加细化考核。5.在“思考与建议”这一栏,填的意见比较多样化,分两类陈述。教师层面,主要的建议有:加强同行经验交流,丰富教学案例,搜集与课程相关的经典和最新视频,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层面,主要的建议是:突出重点难点,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互动。

三、评价与对策

1.评价以上调查数据,我们认为,基本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际。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一线教师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例如,能够立足于高职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在课堂类型上能够突破单纯的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寻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微课教学、甚至网络教学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此增进教学实效;在教学方法上,能够综合运用图文并茂的ppt、声音、视频、讨论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眼看、耳听、动脑思考、开口表达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上,采用成绩按比例构成、动态评价的方式,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第二,对于教学安排,大多数同学能够积极给予配合;对于老师的付出和努力,能够给予肯定。第三,更加值得肯定的是,无论受访的是教师还是学生,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能够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调查问卷,并能够围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目的,反映问题、献言献策。实事求是,是我们开展调研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调查之后,还必须对调查资料科学整理和分析,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它的科研价值。我们认为,在肯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直面存在的问题。只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目的。

经过认真的讨论与研究,我们认为,当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教材内容处理上,存在着一些随意性。这种做法是达不到中央的精神和要求的,有违严肃性和科学性。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课程性质上,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逻辑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法律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假如以专题教学之名,掩盖学而不严之实,讲课的时候懂得就讲、不懂的就不讲,感兴趣的就讲、不感兴趣的就不讲,信马由缰、任意而为,这些做法,既有违教师职业道德,又不利于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更是对学生的极大的不负责任。如何有效地将教材体系转化成为教学体系,应该是每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线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的事情。

(2)在授课方式上,实践教学部分的组织和评价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正如调查中学生反馈意见中提到,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实践方式既有利又有弊。假如小组成员学习态度认真、能够努力沟通与协调、能够群策群力合作完成实践项目,既能够深化对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又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期达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实践项目设计的目的。假如相反,若学生小组团队中有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不合作、不配合,消极怠慢,不但对他自己个人学习提高不利,还会挫伤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实践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影响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该想办法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实践教学项目的完成、规避消极怠慢“搭顺风车”的行为。

(3)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在调查中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在教学方法准备上教师的预期和实际教学反馈之间的差距有点远。教师的努力和实际效果之间反差如此大,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和讨论后认为,问题的关键可能还是在于备课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学情了解不够充分,对认知规律了解和运用还缺乏经验。

(4)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主要意见集中在实践教学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跟踪指导不足,对于消极怠慢现象和行为没能及时纠正,缺乏实践作业过程性监督评价体系。

2.对策

(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要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确实不容易。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承担的教学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如此丰富的内容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需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因而,正所谓“艺高人胆大”,作为一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才是“正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站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讲台上的老师们,在进行教材内容整合之前,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精神和要求,必须先吃透教材,才能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上既忠于教材又有所创新。

(2)提高教师师德修养。1957年,同志访问苏联时,对数千名中国留苏学子讲了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不单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假如每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真正落实认真的态度、贯彻执行认真的工作方法,就会真正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就会一丝不苟、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中,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应该是教师的一种师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无声胜有声,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自觉提高师德水平、提高心性修养、提高理论素养,具有人格魅力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

(3)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校际交流、新老教师交流,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中国所有高校一年级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所有中国大学生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从“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已经开设超过十年。这些年以来,不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设、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肯定遇到过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和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够为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规律、探索更加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提供生动的教学研究范本和有益的经验参考;对于年轻老师来讲,也有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应该将共享发展的理念贯彻和落实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当中去。加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资源库的建设,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好的一种方式。当然,这是一件工程浩大的工作,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同仁共同努力。

(4)加强学生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它和其他一般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有所不同,所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组织教学上,课堂讲授依然应该是最主要的授课方式,网络学习、微课主要还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另外,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所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恰当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减少教师“满堂灌”的压力,又能增进教学效果。为了增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应该让每位同学都真正参与实践中去,并且需要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测评,在学生互评环节,应该是小组成员匿名评价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徐雪松.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储争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3]张福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调查问卷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篇4

关键词:微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冲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43-03

在互联网、数字化、泛传播大背景下,“微”已成为时代文化的关键词。微博、微信、微贷、微电影、微小说、微广告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和基础、以更加碎片化为特征的微文化形态应运而生。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娱乐化为特征的微文化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好微文化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微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及主要特征

(一)微文化内涵

微文化是从微博客的兴起开始的。从广义上来讲,微文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所创造的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导向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微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由互联网、计算机、移动通信网络(3G)和个人移动互联终端设备等构成。其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关注个体、重视发挥个体力量。其制度文化主要指的是与微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其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在互联网形式下,人们的实际行为和生活方式。从狭义上讲,“微文化”指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形成的注重个体的以微观性、平等性、主体性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精神现象。总之,微文化是指随着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更加碎片化的新的文化形态,是一个总体性日渐衰微而人们愈发迷恋小微事物的文化。

(二)微文化主要表现形式

微博。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通过客户端,每个用户都可以建立个人社区,并且用文字的形式分享最新的社会信息。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产品而言,微博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门槛低、平台广、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媒体化。微信。微信是一种通过手机等工具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的载体。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微信平台,并且交流。微信的广泛应用,是在移动设备上,以更为便利的方式、更为快捷的速度、低廉的成本得到了大家的青睐,发展迅猛。微公益。在微公益出现之前,普通大众想通过个人努力做公益的渠道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今天,只要你轻轻一点,一毛、一块、十块等零花钱就转入陷入困境、需要帮助人们的手里。微电影。微电影主要是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不受固定地点的限制,供人们轻松观看。而且微电影的故事情节是有完整的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而且投资规模比较短。微小说。微小说是指在140字以内的超短篇小说,是当前微博、微信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微小说贴近真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在当前快节奏时代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且这种形式的小说符合当前碎片化阅读的需求。

(三)微文化特征

信息构成的碎微化。微文化是以微型、微小、微量的碎片化信息为微文化的外在特征。一方面,人们可以不再占用大片时间获取、参与信息交流,而是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信息的传播与接收;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形式的不受限制,平民化的风格能使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低廉的参与成本能使得参与的人更多。

信息内容的海量化。微文化中未经检核、整理的庞杂信息在网络和界面间极速“裸奔”,海量、混杂、破碎和断裂的信息彻底解构了信息的总体性和语境化,这对人们系统地把握和理解信息造成了巨大冲击。微博、微信作为微时代新兴平台,将信息传播的门槛进一步降低。

信息传递的极速化。伴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发展与崛起,信息的传播与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不再受制于传统时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微文化传播没有了固定的程序和规范,如,信息采集、检验、审核、编辑、发稿、传送等复杂环节,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移动互联网设备就可以对信息进行接收、以及转发。

信息接受的娱乐化。微文化脱离了文化的精英性,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对信息进行和转发。当然,这种文化形式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反智化倾向,这样会极大地冲击知识的传承和文明体系的构成。反智化倾向更加考验了理性精神的构建以及对知识的传承。语录、搞笑片段、名言警句、动漫等这些微文化的“微”体现消解着文化的整体性、厚重性,甚至严肃性,对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有一定的影响。

二、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一)微语言冲击传统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价值认同中最有生命的部分,而微文化在草根阶层的迅速壮大后所衍生的微语言体系,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累积和传承构成极大的挑战。标榜新、奇、萌、怪的微语言普遍呈现出一种快餐化状态,知识的体系化和理性化被降低。微语言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结构和内涵的曲解之后,生拼出“咳不容缓”、“晋善晋美”等这些所谓的成语,通过过度随意和娱乐化的传播,严重冲淡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冲击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二)微传播弱化主流价值观认同

微传播的流动性和瞬时性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更新微博、微信。使得大学生在信息时更加自由,更加不受控制,更加不确定。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被非理性围观和随意转发,层层传递又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失真变形。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他们关注社会热点,不但会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发表,而且往往还会转发,引发讨论,从而成为一个舆论圈。这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造成了思想冲击和错误引导,严重弱化了他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三)微社交增大价值观认同难度

微文化只有通过社交才能传播和流行。微社交促使基于微平台的网络自组织的形成的同时,也使得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变得日益紧密,作为虚拟微群体的成员,他们之间信息共享性和认同紧密性也随之加强。文化部落化与网络自组织的不断发展带来社会的多元与分化,对凝聚不同的组织和微群体培育和认同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挑战。

(四)微载体加大教育环境复杂性

以突出的便捷性、自主性、互动性优势的微载体给校园文化环境增添了不确定因素。首先,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微博、微信的形式对校园内发生的事进行传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次,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内部因素。在利用微信、微博对信息进行传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对虚假的不真实的信息进行了传播,这就需要大学生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要进行仔细甄别,筛选。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很难对信息进行甄别。再者,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由于微文化的传播更加的快捷、开放、隐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进行沟通,享受自由的空间,但有利必有弊,这种及时掌控信息的感觉容易使人上瘾,成为“微博控”、“微信控”。

(五)微信息弱化思政教育的可控性

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增加了大学生自主选择知识进行学习,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变得相对被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受到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思政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由教师通过传统的方式来进行集中和持续传递的,学生主要的任务是被动接受。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主要是通过对主流思想和文化进行宣传的形式。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从主体到内容都呈现出一个信息传播“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高校德智教育主旋律的推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不确定性和不可控。

(六)微思潮加深价值认同危机

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各种思潮借助微媒体大量涌入。西方文化价值观趁虚而入,开始渗透宣扬西方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企图挑拨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市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相继在微媒体里盛行并成为一些舆论场中渲染的价值取向。国内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借助微媒体和高速的网络对大学生进行观念的干扰,其中、新自由主义、西方民主理论等不良思想相互交织,使得大学生这个兼具怀疑和叛逆的群体出现价值认同危机。此外,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价值倾向的误导下,一些大学生遁入“虚拟时空”被网络游戏裹挟,沉溺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这些都加剧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迷失,加深了价值认同危机。

三、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一)搭建微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微文化话语权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国家强调指出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而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首先,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公共微文化应用平台运行保障支撑体系,以及有效支持借助微文化平台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建设校园微博的领导小组,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微博平台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微博平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其次,思政理论课老师应积极主动运用微博、微信等工具,提供一个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的平台,建立特色的微博群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倡导微公益唤起学生的善良与爱心。再次,辅导员要时刻关注网络信息平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对那些不和谐的思想要及时沟通教育,和学生简历平等的关系,认真倾听,耐心辅导,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最后,高校还应搭建除了网络平台外的多元教育平台,创建校园健康微文化,并通过这种特有的正面的微文化传播思想正能量,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强网络微媒体阵地建设,巩固微文化领导权

面对网络上各种微思潮群魔乱舞的乱象,高校必须正本清源,主动维护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巩固微文化领域的领导权。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微媒体手段在现代工作中的战略性作用,加强网络微媒体阵地建设,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扩大主流声音在微文化领域的有效覆盖面。高校系统应积极推进微博和微信体系建设,主动构建校园微文化平台,推动各级组织、共青团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开通微博,积极开展以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高校智慧团建,积极推动建立学生新媒体联盟,努力打造多层级、多互动的微博和微信工作体系,提升团属品牌微博、微信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切实有效地构筑网络微媒体阵地,抢占舆论制高点。此外,加强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力度,阵地建设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发展,要注重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培养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接班人。

(三)重视法律规范作用,加强网络环境监管治理

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最基础的工程,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也是当前网络工作的应有之义。政府、企业、个人都应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法治原则的规范作用是调整微媒体上各种利益关系的关键因素,国家通过加大立法,将网络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职权和职责,将对虚拟空间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以法律的强制性规范微环境中的各项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处,将彰显法律规范的强大治理力量。此外,还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治理,努力构建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完善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同时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加强信息传播和接收过程中的监控机制,不断地提高监管水平。

(四)注重道德教化作用,完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

道德教化是实现道德社会功能的重要方式,在微文化环境中应注重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有意识的培养人们的道德选择能力,并有针对性的补充社会伦理道德知识和传授道德规范,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价值观认同。开设网络道德专栏,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对自身网络道德责任的认同,增强其自身的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教化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完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使人们感受到道德规范所带来的行为约束和违约责任,不传谣不信谣,做中国好网民。网络道德伦理规范应充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关怀,并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标准尺度,提高人们使用网络的自控自省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网络行为的健康发展,积极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微文化环境。

(五)加强审美培养,降低微文化过度娱乐化

美育、德育和智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智育主要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青少年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能力。德育的目的是让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善与恶,要求人们用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美育,是以美引德,在美育过程中体现德育,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通过美育,能够以“美”导“真”。高校领导者应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增加校园的美育氛围,并达到统一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首先,要重视美育的课程设置。增加美育课程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加大美育的学分比例。其次,要改进美育课程的内容。在设置美育课程时,要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系统的可读性的理论知识的美育教材。教材的内容应该主要倾向于目前学生所感兴趣的并经常关注的问题,唤醒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并且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美育、智育水平,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国甫.培育微文化凝聚正能量[J].文化论坛,2014,(6):4.

[2]周宪.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J].学术月刊,2014,(12):6-7.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篇5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基石。作为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体的中学生,如何继承、发扬这些优良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元素。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能把教学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既可以用传统美德教育增强政治课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感,还可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开放性。本文着重探讨思想政治课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传统美德教育有效路径

周华英,女,福建省泉州中远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中华传统美德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积淀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也是规范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基石,在当前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因此,思想政治课理应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存在一定问题,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手段和理念相对滞后,难以解决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教师对思想政治课中的传统美德元素教育常常一笔带过,教学缺乏有效性。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真实有效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探索,以期为思想政治课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整合提供思路与参考。

1.教师应主动提高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和传统美德教育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真正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自身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和传统美德教育能力的提高,从而使传统美德教育有所进步,课堂生动且有活力。当前我们身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只有符合时展的要求,才会让整合进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堂鲜活生动。这就要求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政治教师在提高传统美德教育意识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传统美德教育能力,包括拥有比较深厚的国学功底,注重传统美德知识积累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践行传统美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美德示范榜样。正所谓学高为师,行正为范。

思想政治课传统美德教育的真实有效,离不开教师对思想政治教材的充分挖掘。如《经济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正确的消费观以及诚信观念与市场经济等内容;《政治生活》中以人为本与治国理念,和谐思想与外交政策等方面;《文化生活》中的仁爱、法治、孝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等框题;《生活与哲学》中对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的探讨。与此同时,教师应将传统美德教育元素与现时代文化特征、道德环境在教学载体、课堂模式、道德实践等方面有机结合。总之,思想政治教师应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美德教育能力,这是实现传统美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

2.教师应学会设计凸显传统美德教育的教学活动。优化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展开的蓝本,要有良好的课堂,必需要先有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前应全面学习研究中华传统美德,找到思想政治课能够由表及里加以整合的切入点,形成凸显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一第三课“多彩消费”最后提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美德的重要性,但没有进一步展开,学生对于“勤俭节约”美德精神的理解如果仅停留在文字上,很难转化为美德实践。对此,笔者设计了相应的主题教学:“世界粮食危机VS中国的粮食浪费”。全班先收集资料,就本课主题进行手抄报比赛;“勤俭节约”小组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选举本课小老师,进行主持;安排第一小组制作“世界粮食危机”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由第二小组制作“从土地到餐桌中国的粮食浪费惊人”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设计“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绝食24小时,呼吁立即采取行动消除饥饿”的角色扮演;开设“粮食危机是中国最大的劫难”论坛;两位同学事先准备主题发言:《粮食危机是中国最大的劫难》和《我校学生食品浪费现象调查报告》,配合ppt进行;全班学生签署《节约粮食》宣言;发放勤俭节约美德评价表,包括个人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学生撰写勤俭节约美德养成日记。

本课以世界粮食危机事件为载体,激发学生践行勤俭节约精神的自觉性。相信那些饥饿的脸庞能警醒浪费的学生,美德评价表能让学生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美德养成日记则有助于学生把美德意识转化美德行为习惯。

3.整合传统美德教育的社会资源,结合教材进行主题教学。主题教学要求突破以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注重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强调学科自身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着眼于德育工作的大系统,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学应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真正实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就应整合传统美德教育的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作用,结合教材,进行主题教学。

例如,笔者所在地福建泉州是郑成功的故乡,这里留下了众多郑成功史迹,乡土教育资源丰富,政治教师可以把与郑成功相关的教育资源与政治课程融合在一起,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参观史迹、品读故事中内化爱国主义情感。不仅如此,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市区,除了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外还有丰富的街巷文化,古朴悠久的街巷文化中蕴涵着闪亮的传统美德人物故事。礼让、孝顺、互敬等是泉州人民崇尚的传统美德,人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观念,还通过古街巷的地名来加以宣扬。礼让巷彰显的是相互礼让、和睦相处的美德;孝感巷则刻画着泉州人民对孝道的推崇,对孝子懿德的赞赏和传扬;执节巷里唱响着泉州人对诸葛廷瑞爱国精神、高尚气节和廉洁人格的赞扬和推崇。显然,泉州的古街巷是泉州传统美德凝固的乐章片段,作为泉州人民生活的背景音乐,是这座古老而又年轻城市的精气神。政治教师可以结合街巷古迹、人物传说,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游记式主题教学,引领学生在街巷中徜徉,领悟传统美德的历久弥新。

此外,政治教师还可以开设美德讲坛,让家长、社会美德达人、教师学生美德典范参与进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设计互动环节,整合内容,以期实现传统美德主题教育的不断创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成为传统美德的弘扬者与践行者。

4.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如今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把课堂的一部分交给学生来主导,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内心的需求。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在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中成为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以美德来命名,如“明礼诚信”组、“勤俭节约”组、“爱国主义”组等。每一个主题组在一学期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在课前学习和探究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寻找本组主题与思想政治课知识的结合点,并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当小老师,与同学共同开发美德教育的新模式。

5.建立健全传统美德教育的监督评价机制。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还应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外化为学生的行动。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美德成长记录袋,以此形成传统美德教育的监督评价机制,保障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建立美德成长日志,如运用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一种美德。教师通过学生成长日志的记录情况来进行评价,还可以使每位学生感受到美德成长的阳光体验。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建立美德践行群,在群中师生可以通古博今,营造出传统美德教育的浓厚氛围;甚至可以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美德践行合作平台,进行亲子家庭美德展示,引导学生编写班级、家庭美德故事汇总或者建立美德家谱,使传统美德深远持久地传承下去。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篇6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人们生活带入了微时代,根据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数量达到2.8亿,增长态势明显,其中尤以大学生群体最为活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移动终端更是将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各类微信息传播方式迅速推广,使得人们生活迅速步入微时代。微时代的来临给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遇到的挑战

首先,微时代信息量大。这些信息有些与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相悖的,使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去中心化和个体多元化冲击高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其次,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很多未经过滤的、甚至是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无节制地涌进大学生的信息通道,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于开展。再次,微生活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宅,容易出现脱离现实群体、甚至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出现情感泡沫、诚信滑坡等诚信危机。最后,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遇到的机遇

首先,“微时代”的到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海量的信息及“微民”们讨论中激烈撞击的思想火花能够极大的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更佳。其次,通过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可以让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及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再次通过构建“微平台”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媒体”构建坚固的思想教育阵地,有效地向大学生开展服务,提高官方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利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但能够迅速融入学生的圈子,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情况,也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1.育教于微课中

课堂是高校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思想教育的主要战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法制素养、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仅向大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还可充分发挥微课这个主阵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师在微课堂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法律意识相结合,多运用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案例,用真人真事去影响感染学生,使大学生自觉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行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良好品质。

微型党课、微型团课作为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团员学习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宣讲的内容就一定要首先紧扣时代与社会的脉搏,贴近时代与社会现实,知众所想,讲师生想听爱听喜欢听的东西。通过微型党课、微型团课的学习,使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学生会干部、班干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充分发挥骨干学生的榜样作用。

2.乐教于微活动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难点在于学生本身对于政治教育的参与度不高、互动性不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微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和增长见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如通过开展微摄影、微访谈、微“德育”讲坛、微型晚会等活动,活跃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青年学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触动大学生心灵,展现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及身边好人好事,育教于乐,使高校学子在“乐”中接受教育,在“乐”中得到陶冶熏陶,在“乐”中增长见识,在“乐”中受到启迪,在“乐”中增长才干,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在实践中具备德美的品质,具备健全的人格,具备专业素养、具备实践能力,在收获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施教于校园环境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价值,重视环境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育教于境,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现代媒体与网络技术进行宣传,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社团、进班级、进寝室,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网络环境中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利用校园网、论坛、QQ群、微博、微信、微访谈等网络工具来树立正面典型,凸显榜样作用,彰显社会正能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同时,微背景下,社会关注热点、突发事件的发生、境外媒体的不当言论、失实的报道、学生利益问题等也容易急速形成网络舆情,对学生思想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监测机制、应急机制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的教育环境。

4.升华于信息时代中

育教于新就要善于利用最新的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及时建立本校及各系部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官方微博,并交由专职人员管理,从而一举占领舆论的至高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官方微博可以及时向学生传达学校最新的工作精神,引导学生舆论的走向,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引导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积极开展校园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微素养培养机制,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微素养,鼓励专职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通微博微信,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新的任务,新时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须遵从时代特征,善于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脉搏,深入研究和探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而努力奋斗,使高校思想教育大踏步走进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9.

[2]孙国胜,刘时新,刘运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叠加效应的理论与时间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9.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篇7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高度发展的鼎盛时期。而硬件设施的完善,也使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文化传播媒介如火如荼地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就是其典型代表媒介。而这些媒介凭借其积累的人气,迅速为我们现代生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

“微时代”里,人们摆脱了坐在电脑前进入互联网的空间局限,无处不在地使用互联网。人们达到了实时在线的状态,无时不在地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关注时事,参与社会热点评论,发表个人观点。而这种超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微时代”,也让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在接收外部信息的渠道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甚至还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进一步对其心理和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一、“微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座落在离广州繁华市区较远的钟落潭镇,地处偏僻的状况使得校园内的学生少了很多娱乐休闲。加上交通不便,网络便成为他们大部分人打发课余时间的主要手段。

通过与学生的多次座谈发现,在网络使用上,学生大致分为有以下几种。一类是专业性较明显的如计算机类、通信类的学生,由于与计算机接触时间较长,加之该类学生较文静的性格,养成了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习惯。这类学生除了专业学习外,在课余时间里较多地使用计算机网络打游戏。一类是文科类的学生,由于课程需要用到计算机做实验的时间不多,他们在使用计算机上更多地倾向于打发课余时间,主要方式有看连续剧、看电影、打游戏和网络聊天。还有一类是属于热衷关注网络信息型的学生,这类学生通过微博、微信、QQ等工具实时地校内校外的信息,引起大量同学的围观,从而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各种跟帖和评论蜂拥而至。

二、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路径探索

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相关教育者利用指导学生在课程标准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各类具有教育内涵的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灌输给学生。

高校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比较隐蔽的方式,使大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而内化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现有学生8400多人,且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对未来有很高憧憬,愿意接收新事物,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渴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但由于新校区还处于发展阶段,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和交通的不便利加大了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尽管条件如此艰难,学校依然想方设法在为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渠道和路径。如通过策划大型的新生晚会,打造如“白云之夜”这一类的品牌活动,让具有艺术才能的学生一展技能;举办一年一度的体育节盛会,让体育专长的学生有一个施展的空间;与当地村委合作,开展爱心助教,为我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在校园里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和校园宣传栏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如开展主题多样的“仲恺讲坛”系列讲座;通过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学选修课程等措施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现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完善,恰逢“微时代”的到来,这给我们传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个广阔天地,犹如文化沙漠中遇到的一片绿洲。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趁势而上,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中占主动权,成为摆在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三、以“微工具”为载体,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

当下,微博、微信等即时传播工具的使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为例,线下各类活动的开展,会相应地在线上引起热烈讨论。原先受到地理位置限制的校园,借助网络这股力量,一下子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活跃了起来。他们与海珠校区的大三、大四学生交流,与其他高校学生交流,与社会各式各样的组织团体交流,渴望表达观点和倾诉情感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也敏锐地觉察到网络中充斥的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取向,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冲击,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如何在“微时代”下占据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基于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云校区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一是在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树立“微时代”意识,提出“人在阵地在”的理念,主动关注网上动态,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二是打造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生态”体系,通过开通学校官方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微博,学生班级微博,以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原则,达到全方面覆盖体系,实现“主导与互动,自由与控制”的目标。通过开通招生微博、学生组织微博、班级团支部微博、社团微博、心理咨询微博、辅导员微博等开放式交流互动平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微博,“两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能主动融入学生,做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倡导者和代言人。三是开展一系列网上交流平台评比活动,如“最优团支部微博”“最佳社团微博”等,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相关主题上来,无形中便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静.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2.08(中)(220-221).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篇8

一、课程内容系统化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公民素养、两纲要求和我校“博学雅趣和谐”的育人目标,我们初步形成学校微型德育课程科目框架,从四个角度系统化梳理了“健康人生”“绿色校园”“人文沙龙”“异域风情”四个专题课程单元和《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等11个子科目。(见下表)

课程综合化是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它克服了学科课程划分过细、知识面过窄的缺点,有利于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和融会贯通。德育课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会延伸到其它学科领域。因此学校微型德育课程探索同一专题一个学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呈现,如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合作设计“公民素养”课程。或是同一专题在四个年段的不同学科领域交叉呈现,如“四大节庆”课程,为了使得全校学生在四个年段里得到全方位的学习,我们从普识、由来、美食、文学、习俗、音乐等方面系统设计,力求学生在初中四年不重复学习。

我校微型德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坚持“近、小、实、亲”的原则,即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情感实际,提出问题小一点,回答问题实一点,使学生感到亲切一点。

二、课程手段信息化

学校微型德育课程的创新需要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由平面单向传播向立体双向互动的转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微型德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育过程充满“自主性”“开放性”。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生思维碰撞“激烈”,在课堂过程中会生成许多德育资源。教师利用这些临时生成的资源,加以适当引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谢连琴老师设计了《“缩减三公”厉行节俭从我做起》一课,用微视频解读中央提出的“缩减三公”政策,指出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午餐浪费问题,利用食堂走道、墙壁这样的隐性德育资源,图文并茂地配合广播展示《日本学生吃午餐给你的18个启示》,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厉行节俭。

这学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快捷、高效、透明的特点,在校园外网建立一个互动式、开放式的信息平台,让每个学生有账号就可以参与学习。其目的在于赢得学生更多的关注,实现动态课程互动、体现课程效果的延续、营造舆论导向和评价课程质量。网上开设了网上论坛,课前一两天教师先在学校大厅公告并在外网平台相关德育论坛讨论题,通过关注、发帖、讨论,捕捉即时成效,形成价值判断。以此作为校内微型德育课程的教学资源,使得课程从静止走向动态。

2013年2月,我校于校园内网平台搭建了“微型德育教案资源平台”和“微型德育视频库”等两个微型德育资源库,方便老师们整理、共享相关课件、教案、视频,也方便师生在校内随时取用微视频资源学习。

三、课程时间固定化

我校原有的“午间广播”时间不固定,有长有短。

我校曾经就课程时长对学生进行调查,单选“5分钟”的是23.76%,“10分钟”的是35.47%;“15分钟”的是21.99%;“20分钟”的是15.89%,差别不明显。参考兄弟省市15分钟的做法,综合考虑学生问卷和访谈结果,结合午间休息时长,采取15分钟作为微型德育课程时长,取“精彩一刻”之意,希望在午餐后的休息时段,带给学生精彩的“精神大餐”。

2013年2月起,我校将微型德育课程作为一个拓展课的科目,纳入学校拓展课的常态化管理。学校将四个专题的微型德育课程固定排进一日作息时间表,保证每周一、二、三、五的12∶45~13∶00对全校六至九年级(九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开放。从每学期第3周开始,至期末考试前两周结束。

四、课程形式实践性

学校微型德育课程既有学科性德育课程之形态,又具备活动性德育课程之功能,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我校在设计和实施时尊重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并根据这些兴趣和需要精心设计专题教育和安排实践体验活动,把活动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引导学生开展助困、助残、助老、环保等志愿者服务活动。

在课程实践上体现间接与直接的融合。通过部分学生前期参加学校各类“博雅课程”的探究学习,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再通过微型德育课向全校学生汇报辐射学习成果。在课程实施中,教师通过组织、引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其身体力行、榜样示范都是隐性德育资源,伴随课程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学校风气。

五、课程评价科学性

真正的德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其评价应包括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管理、课程的实施等多方面的评价。我们采用新生前测问卷、毕业生后测问卷、学生代表座谈、全校学生满意度测评、班级参与度评价等方式,对课程本身和学生收获多角度地评价课程效果。

新生前测问卷分析。在2012届六年级新生入学之初,我们对全年级179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新生在进行午间微型德育课程学习之前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和调整课程设置,也有利于在三年的学习之后对比学生学习的增长情况。

全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我校历来有面向全校学生问卷调查当年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家委会统计分析问卷结果的传统。2013年的问卷调查,我校从午间微型德育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时长三个角度,设计了三道问题检验课程效果,全校660名学生参与满意度调查,学生喜爱的专题有两项过半数:“西方礼仪习俗”62.28%,“心理健康”53.77%;包括初三在内,班主任组织收听收看的班级达到66.77%。

学生代表座谈。我校于2013年12月组织各班代表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于课程的建设性意见,从“你喜欢或不喜欢的课程”“什么是有用的内容”“你希望新增加什么内容”“微型德育课时长”“微型德育课实施的问题”等问题中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供老师们下阶段优化课程以参考。

直接参与学生评价。各位任课老师对参与微型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评价,并每次记2小时志愿者服务时间,使得评价真正与学生初三综合测评挂钩。

班级参与度评价。我们每学期末对班级参与度进行考评,由行政执勤老师检查打分统计,并将学生参与课程建设计入志愿者服务的时数,一起作为班级期末考评的参考依据。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篇9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生活化活动化学法指导

更新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意识

当代教育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的改革,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所采用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任由老师摆布,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任人摆布的课堂很难让学生喜欢。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做可敬、可爱、可亲的教师,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上课要对学生充满激情,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学会关心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反映情况,为学生释疑解惑,不可太严肃,板起面孔,不可不顾学生,一味讲课。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允许和鼓励学生和老师争论,探讨问题。只有老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

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要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就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的结合,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积累知识与亲身实践的结合等,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小品表演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可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如:《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可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采访学生生活中的问题:1.学习生活中你是怎样面对挫折的?2.面对挫折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3.你还有什么疑问、困惑吗?说出来让同学们帮你解决。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五、以心换心,关注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由于这种交流,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

六、亲身经历,通过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式教学就是我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情境体验等形式自主、积极、快乐的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如:在讲《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时,我设计了“绑腿二人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做到以知导行,不仅对所学知识内化,更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

只要我们教师遵从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通过广大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柯建来《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设计篇10

专业代码及名称4月18日上午4月18日下午4月19日上午4月19日下午不考公共外语顶替课程000000内蒙古民俗与文化05827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05828应用文写作02126公民道德与修养05830金融(本)020106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市场营销学00058财务管理学0006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管理学原理000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银行会计学0007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英语(二)00015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经济管理(本)020125市场营销学0005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管理学原理000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会计理论与实务08918英语(二)00015经济统计调查与分析00050工商企业管理(本)02020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财务管理学00067企业经营战略0015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管理学原理0005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企业管理咨询0015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英语(二)00015组织行为学00152会计(本)02020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市场营销学0005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审计学0016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英语(二)00015资产评估00158市场营销(本)020208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商品流通概论0018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企业会计学0005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英语(二)00015消费经济学00183旅游管理(本)020210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市场营销学0005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旅游专业英语06120旅游文化学06124中国旅游文化06944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组织行为学00152中外民俗00199人力资源管理(本)020218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铁路运输经济学07106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管理学原理000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6090英语(二)00015薪酬管理06091物流管理(本)0202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库存管理(二)05376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仓储管理(二)05379英语(二)00015供应链管理05380公共事业管理(本)020230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033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管理心理学00163俄语(二)00017行政法学002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非政府组织管理05723日语(二)00016教育管理原理00449英语(二)00015社会学概论00034法学概论00040公共经济学05722采购与供应管理(本)020282采购战术与运营0361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二)00015销售管理(本)02031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销售团队管理10511英语(二)00015法律(本)030106合同法00230国际私法0024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金融法0567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国际经济法概论00246法律文书写作0026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外国法制史00263英语(二)00015房地产法00169知识产权法0022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社会工作与管理(本)03020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社会管理学概论0617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团体社会工作0027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社会行政00283发展社会学00287英语(二)00015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行政管理学(本)030302普通逻辑00024财务管理学00067领导科学003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行政法学0026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03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公务员制度01848英语(二)00015社会学概论00034公安管理(本)030401公安信息学0037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刑事证据学0037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二)00015大学语文04729教育学(本)0401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教育统计与测量00452俄语(二)00017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046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日语(二)0001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德育原理00468教育管理原理00449英语(二)0001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小学教育(本)040112文学概论(一)005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046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德育原理00468英语(二)00015汉语言文学(本)050105美学0003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西方文论选读008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英语(二)00015蒙古语言文学(本)050106教育学(一)004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蒙古族当代文学史005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蒙古族民间文学概论00551蒙古族简史00555英语(本)050201英语翻译0008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旅游英语选读0083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外语教学法00833英美文学选读00604新闻学(本)050305文学概论(一)005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中外新闻作品研究006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二)00015政治学概论00312新闻评论写作00658公共关系(本)050309领导科学00320人际关系学03291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0329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公共关系口才03292企业文化0329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现代谈判学03293英语(二)00015组织行为学00152环境艺术设计(本)0504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艺术专业英语05332人体工程学应用00701视觉传达设计(本)05043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艺术专业英语05332现代设计史05544生物科学(本)07040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资源植物学05579俄语(二)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日语(二)00016环境保护05580生物统计学02078英语(二)00015机电一体化工程(本)080307工程经济0219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物理(工)004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197现代设计方法02200英语(二)00015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02238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080502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0225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传热学(二)02261英语(二)00015电力企业经济管理02268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080605电磁场0230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023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197电力电子变流技术02308英语(二)00015电力企业经济管理02268计算机及应用(本)080702数据结构0233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操作系统0232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197计算机系统结构02325英语(二)00015软件工程02333计算机网络原理04741计算机网络(本)08070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数据结构02331俄语(二)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日语(二)00016计算机网络安全04751英语(二)00015计算机网络原理04741计算机应用软件(本)080762数据结构原理与分析013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计算机安全技术0135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计算机应用数学01332英语(二)00015多媒体技术应用05710建筑工程(本)080806结构力学(二)0243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物理(工)00420建筑设备0244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197英语(二)00015钢结构02442道路与桥梁工程(本)08080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工程数学(一)07961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桥梁工程概论08272路基路面检测技术06282英语(二)00015计算机应用与辅助设计07965建筑学(本)080810建筑结构024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建筑设备0244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城市规划与管理00329英语(二)00015建筑材料02389营养、食品与健康(本)08131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食品加工与保藏(本)05767烹饪营养学(一)0577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食品毒理学05764英语(二)0001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05759食品加工与检验(本)081313食品营销学0328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食品微生物学025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农产品加工工艺学07286英语(二)00015食品检验检疫学04174交通(铁路)运输(本)08171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控制理论基础05600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铁路运输收入管理06348国际货物运输07113英语(二)00015机械系统设计05599铁路运输(本)0817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铁路运输经济学07106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铁路运输收入管理06348国际货物运输07113英语(二)00015铁路站场与枢纽05208汽车服务工程(本)0822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汽车保险与理赔06904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汽车安全技术04445汽车服务信息系统04440英语(二)00015汽车营销与贸易04446农学(本)090102农业生态基础0266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种子学02679英语(二)00015农产品加工02680园林(本)090115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0790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俄语(二)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日语(二)00016植物生理学02662英语(二)00015园林建筑设计07899畜牧兽医(本)090403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0279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畜牧微生物学0279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兽医临床诊断学03223英语(二)0001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02795护理学(本)100702内科护理学(二)032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预防医学(二)0320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护理学导论03201英语(二)00015急救护理学03007药学(本)100805药剂学(二)0176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药物分析(三)01757英语(二)00015数理统计03049会计(专)020203财务管理学0006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中国税制0014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高等数学(一)00020大学语文04729旅游管理(专)020209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019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饭店管理概论0019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旅游心理学00188英语(一)00012大学语文04729法律(专)030112民法学0024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中国法制史00223行政法学0026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民事诉讼法学00243大学语文04729行政管理(专)030301管理心理学00163市政学0029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政府经济管理概论0334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社会研究方法03350英语(一)00012法学概论00040政治学概论00312大学语文04729公安管理(专)03040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公安秘书学0035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治安管理学00357预审学00360学前教育(专)040101学前心理学0038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学前卫生学00385现代教育技术004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幼儿园组织与管理0038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00397英语(一)00012学前教育学00383大学语文04729小学教育(专)040103教育原理0040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小学教育科学研究00406现代教育技术004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高等数学基础00417英语(一)00012汉语基础00416大学语文04729汉语言文学(专)050114文学概论(一)0052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普通逻辑00024教育学(一)00429古代汉语0053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写作(一)0050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00532英语(一)00012蒙古语言文学(专)050115中国现代文学0054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外国文学(蒙基础科段)04275现代蒙语00543蒙古族现代文学00544英语(专)050207英语阅读(一)0059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英语国家概况00522英语写作基础00597大学语文04729公共关系(专)050303市场营销学0005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公关礼仪0064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广告学(二)00853英语(一)00012社会学概论00034公关语言00647大学语文04729新闻学(专)050308普通逻辑00024报纸编辑0065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新闻采访写作0065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广告学(二)00853英语(一)00012社会学概论00034法学概论00040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00656大学语文04729视觉传达设计(专)05040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大学语文04729机电一体化工程(专)080306机械制图(一)0218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电子技术基础(一)0223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英语(一)00012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2205大学语文04729房屋建筑工程(专)080801房屋建筑学0239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结构力学(一)0239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02396建筑材料02389大学语文04729交通运输(专)08170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铁路运输经济学07106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货物运输组织0257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交通安全02574英语(一)00012运输设备02569大学语文04729铁道工程(专)08170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铁道轨道与路基05591土力学及路基工程07259铁路选线设计06352机车车辆(专)08170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车辆工程06361机车运用及安全工程06359车辆电气与空调06363畜牧兽医(专)09041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家畜病理学0278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牛生产学06698羊生产学06702护理学(专)100701健康教育学00488护理学基础0299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03707营养学03000生物化学(三)0317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02864英语(一)00012生理学02899儿科护理学(一)03003大学语文04729

说明:

本表第一栏“不考公共外语顶替课程”为各本科专业的考生可从中选三门课程顶替所报专业中的“英语(二)”及英语本科中的“第二外语”,各专科专业的考生可从中选两门课程顶替所报专业中的“英语(一)”。

垂询电话0471-3261107。

专业课程及代码使用教材作者出版社版本不考公共外语顶替课程使用教材05830 公民道德与修养05828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02126 应用文写作076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00822 自然科学基础(二)05827 内蒙古民俗与文化05829 计算机文化基础新伦理学教程(第二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应用文写作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二版)自然科学基础内蒙古民俗概要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至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