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31:49

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豫龙镇人民政府;档案工作;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18-01

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档案法》明确规定了乡镇政府对基层村民自治组织档案工作具有监督指导的职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其主体地位。为此,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各行政村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档案,实现档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目标。

一、加强领导,建立档案组织

乡镇人民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档案法》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明确规定了乡镇档案机构在农村档案工作中的领导和管理地位。如今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农民在生产、生活及自治管理中建立和提供档案服务,不仅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要求和提升农民素质的手段,也是构建法制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和完善乡镇档案管理工作是历史的必然,是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1.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要实行“双纳入”制度,即将档案工作小组纳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将档案工作纳入镇(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范围,以统领本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机关档案工作小组职责范围,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乡镇机关档案员要履行其监督指导职责,尤其要加强对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业务科室的监督,确保各类业务档案齐全完整。

2.健全工作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对档案的收集、立卷、归档、整理、保管、鉴定、销毁、利用以及移交等工作,都要制订规章制度并坚持执行,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对不易操作的规章制度要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档案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定期培训村级档案人员。定期对村级专(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或通过以会代训形式进行指导,使他们了解新农村建设进程和档案工作发展动态,掌握必要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4.对乡镇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和管理。有针对性的业务监督和工作指导,加上乡镇档案人员的自身努力,可以使一个乡镇的档案工作得到快速提高。监督、指导可以通过培训形式,也可以通过上门方式。豫龙镇人民政府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包村干部职责范围,通过对包村干部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使他们在掌握了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后,再协助和督促所包村镇做好新农村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二、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促进基层档案管理工作

1.乡镇领导对乡镇档案工作认识模糊,乡镇档案机构先天不足。由于受机构编制限制,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机关档案室一般挂靠在党政办公室,加之党政办公室乡镇党委、政府领导都分管,这就容易形成乡镇党政机构之间职责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往往就会形成档案工作有分管领导,但分而不管或管而不紧的工作状况。

2.乡镇档案机构制度管理严重弱化,规范化管理难以落实。乡镇机关档案室根据乡镇工作自身特点,建立健全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从档案保管、保密、借阅、鉴定与销毁等制度到各门类档案的归档制度,基本齐全规范,但是档案工作各项制度的执行范围不出机关档案室,机关全体干部大多不知晓或知之甚少。

三、档案管理意识的强弱,决定档案材料的作用

1.档案归档意识。档案形成者,应该按照归档制度向档案室移交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力求做到准确、完备、齐全。档案形成者要具有较强的归档意识,在工作中随时注意归档材料的积累。对于有多人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尤其应收集散存于每个人手中的文件材料。

2.归档凭证意识,档案形成者要认识到档案材料的查考凭证作用,这是对档案形成的起码要求。档案形成者要重视对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注重档案材料制作的严重性,以此起到查考凭证作用。

(1)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一方面,针对乡镇档案人员变动频繁、流动性大的特点,档案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在培训人员、批次上作出适当调整。另一方面,适当加大档案室的硬件建设,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保管设施,在档案库房的设置上要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管理者既是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者。注重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是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之必需。

(2)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档案管理者保管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档案,服务于各项工作。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充分档案材料反映各个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以便于为决策服务。

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篇2

为贯彻落实市档案局《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和规范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和区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利用2年半左右的时间,全面加强乡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扎实推进村级标准化档案室建设,做到“有制度、有人员、有装具、有目录”,实现“档案完整、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手段先进、服务高效”的规范化建设目标;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二、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档案、财政、民政、新农办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档案局),由区档案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三、工作步骤第一阶段(年10月至年5月)确定镇、乡为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管理试点乡镇,试点乡镇档案室须达到省级以上标准;各乡镇应确定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档案规范管理试点村(即15个村),试点村(居)档案室须达到规范化建档合格标准。第二阶段(年7月至年12月)充分发挥试点乡镇、村(居)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其他乡镇、村(居)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档案资源丰富、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利用高效,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系。四、职责分工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乡镇政府和区直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职,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乡镇档案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村(居)档案室不少于10平方米”和“八防”(即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鼠、防虫、防光、防尘)要求建立综合档案室,配齐工作用品;应将镇、村(居)级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认真履行乡镇档案工作职能,努力提高档案综合管理水平;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村(居)档案工作的指导培训和帮扶,使村(居)级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各村(居)应将档案工作列入公共事务管理范围,建立档案收集和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村(居)委会应建立规范的档案室为村(居)级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安全保管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区档案局:应协助区民政局和新农办将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新农村档案建设任务量化标准;加强对乡镇、试点村(居)档案业务指导,按照国家档案局及省、市档案局关于新农村档案建设规范化要求,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重点督促乡镇、村(居)级做好档案收集、安全保管和利用工作;指导乡镇、村(居)加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区档案局每年要定期对乡镇、村(居)档案员开展一次业务培训,进而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乡镇、村(居)档案工作队伍。区民政局:统一部署,统一督查;加大村(居)级组织建设投入,对村(居)级档案工作建设方面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区新农办:应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特色产业、农业科技服务等档案工作纳入对乡镇、村(居)新农村建设年度考核;在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时,应统筹兼顾,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新农村建设档案试点村(居)给予支持。五、有关要求一要提高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意识,将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工作计划与建设内容,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认真抓实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二要突出重点。要重点抓好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林权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特色产业、农业科技服务、劳动力培训、农村社会救助与保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进一步健全基层档案机构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档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三要形成合力。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统筹安排,把握进度;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乡镇、村(居)档案规范化管理;区直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指导、帮助试点乡镇、村(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规范化管理新模式,务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实效。

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乡镇;档案工作;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34-0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对社会各层进行全而的改革,乡镇作为国家行政划分的最底层,其建设现状能够真实、直观地反映出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乡镇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深刻反映出乡镇的发展历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乡镇党政机关的行政工作带来无尽好处。

一、乡镇档案工作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的乡镇档案建设工作具有档案工作的一般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档案工作的机密性

档案是关系其形成者最根本利益的文件,相当一部分档案内容会涉及到国家的政绩、经济、文化、科技及军事方面的机密,因此,档案不会像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海报、张贴信息具有公开性。档案在其形成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处于封闭状态。

(二)档案资料积累过程的缓慢性

能够纳入档案管理的资料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是独一无二且具有巨大价值的资料。大多数的档案都以“孤本”的形式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的使用率,从而增加了档案的价值。档案的形成过程缓慢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个人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档案资料在数量上有着一定的局限,造成了管理人员在选择档案材料时产生纠结的情绪,因此,档案资料的形成具有时间限制性。

(三)档案管理的过程具有阶段性

档案按照其价值的高低被储存在不同等级的地方。目前我国的档案储存点主要是档案室和档案馆。档案室中的档案其价值比档案馆中的档案价值要低很多,有着较高参考和借鉴价值的档案其保管的位置大多是市级以上的档案馆内,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此类档案的安全性。因此,档案馆中的档案更被国家及世界各国重视。

(四)档案有着对档案的形成者较强的依赖性

档案资料所具有的历史参考价值使档案具有较强的收藏价值,档案是其形成者在特定时期的产物,与档案的形成者根本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体现了档案形成者所处时期的社会状况。因此,档案不会像图书及杂志被广泛流传,其严密性使得档案几乎不在社会中公开。

二、乡镇档案工作的作用

(一)解决社会各类纠纷

乡镇地区的档案主要收集了当地社会发展中与当地民众具有直接关联性的资料,因此,对乡镇档案进行科学分类和整理,有利于解决地方纠纷,为民众化解矛盾提供了大量直接有利的依据。

(二)方便查询过去的各类信息

档案作为人类信息的优秀保管员,具有“察往知今”的人才信息储存功能。人们通过阅读具有研究价值的档案,对过去的社会状况进行全而、准确地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

(三)最大限度地维护事实

乡镇的档案能够真实地反映乡镇的政治、文化、科技等人类活动最初的记录,因而档案具有其他资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三、我国乡镇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档案机构功能不健全

我国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在功能上来看还处于不健全的阶段,尤其在对档案机构的服务功能进行开发时的力度不足,影响了档案管理机构的社会地位。一些档案机构不重视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导致了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的社会地位的下降。

(二)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乡镇地区的档案主要处于乡镇机关的档案室内,出于对档案机密性的保护,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只局限于机关单位的档案室,机构内其他非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档案的了解几乎为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不利于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乡镇档案机构工作人员存在较多问题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多是政府机构的公务人员,几乎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档案的管理人员存在着无编制、变动频繁的情况。

(四)乡镇档案机构缺少独立的管档案管理部门

由于档案工作受到制度的限制,很多的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存在着缺乏独立的档案管理的机构,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挂在党政办公室,使得档案管理不受到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安全性。

(五)对档案缺乏系统的管理

由于乡镇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上级对乡镇档案管理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使得档案管理者缺少对档案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六)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的价值

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利用意识薄弱,由于受到管理制度条条框框的限制,使管理者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手中的档案进行社会服务。档案管理者对农村的农业档案尚不熟悉,导致了关于农业发展的档案较少,不利于国家农业方而的全而发展。

四、加强我国乡镇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乡镇档案工作的领导工作

1.提高档案管理机构的领导对档案的重视度。对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的领导进行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对档案的重视度。我国的乡镇机关领导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档案管理没有必要甚至产生怕麻烦的思想。针对领导产生的这类问题,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强化领导对档案的重视,以便乡镇档案工作的顺利展开。

2.建立、健全领导体系。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相关党建规章制度,建立合理的领导体系,同时明确各类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人,确保乡镇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在乡镇发展中重视档案的重要性

提高乡镇档案管理的防范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落实自身具体的管理职责,加强对乡镇档案的安全管理。同时应当完善档案的借阅、防盗工作,以确保档案的相对安全。

(三)最大限度地对乡镇档案进行收集

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地区商业及农业方而的档案资料收集,比如对退耕还林还草、特色农业城镇规划及建设等方而进行指导,同时加大力度对此类具有指导作用的档案进行搜集与整理。

(四)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乡镇档案进行管理

针对乡镇档案管理机构中存在的管理方而的问题,为了提高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节省人力、财力及物力上的投入成本,乡镇管理机构在管理中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乡镇档案进行管理,从而大大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管理工作的进步。

(五)增强各级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工作意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社会的各项工作应当井然有序地进行,乡镇是国家最基层的行政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在乡镇的建设中体现出来。乡镇档案管理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及发展,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各个层而上的建设,对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民生问题成为了当下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在推进民生建设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应当将重点集中在乡镇档案工作的建设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级乡镇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以便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

(六)加强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乡镇领导人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乡镇档案管理缺少高标准的运行机制,在建设具体的档案室或档案馆时,没有花费足够的财力、人力及物力,使得档案没有完善的保管系统,不利于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由于档案库房的设施过于简陋,导致一些档案出现霉变、腐蚀及虫蛀的现象,同时在档案室或档案馆的建造过程中,缺少高质量、高标准的档案规划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管。

(七)充分开发、利用档案的价值

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档案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档案资料中形成的价值进行积极地宣传和实际运用。管理人员应当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开展档案研发和编制工作,充分利用乡镇档案中利于民生发展的档案材料,为增加乡镇经济收入、稳定农村发展秩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五、总结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涉及到国家各个层而的改革,乡镇作为国家行政区划的最底层,其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状况有力地体现了人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乡镇档案工作的全而推进,有利于推进乡镇的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了乡镇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依据国家档案管理的具体制度,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对档案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保证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而开展,从基层做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洪涛乡镇档案工作的现状及解决的对策[J]才智,2012(15):342.

[2]孙秋梅浅谈乡镇档案工作现状及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6):355

[3]戴而虹.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初探[D]安徽大学,2013

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篇4

【摘要】本文就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规范;乡镇;档案;管理

乡镇政府作为联系党、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纽带,他们的工作做得好与坏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于乡镇档案的管理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足。由于乡政府的领导人员本身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度不高,对于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深,这就使得整个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导致档案管理这一块工作出现了少工作人员、少经费、少库房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实际进行这些工作的人员只是乡政府聘请的兼职人员,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文化程度普遍很低,有些人对于工作的态度是吊儿郎当,甚至不负责任,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二)基础建设滞后,室藏档案贫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就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达不到国际规定的标准,只注重表面的工作,没有进行必要的防护和保护的措施,对于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如库房、设备,都比较贫乏。领导只是将一些比较重要的文件,如一些红头文件、党委的会议记录、土地房产档案等进行了很好的保存,但是这些文件还是缺乏必要的影像资料,这都造成了乡镇档案管理不符合标准,材料出现不健全的现象,使得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进行资料的开发和利用。

(三)规章制度不全,管理措施不严。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导致了领导更加忽视对其的管理,只注重对于经济建设指标的追求,只注重国家下达的硬性指标的完成度,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可有可无,呈现一个松弛的状态。虽然名义上乡镇政府有档案管理部门,但是管理工作的不落实,管理人员的不负责任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都使得档案的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进行,流于表面,导致档案的收集难、利用难等现象的出现。甚至还有的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素质和管理技能,只是一个摆设,这样既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又给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带来了麻烦,不利于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规范。

(四)创建活动参与不广,开发利用效果不佳。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关系到乡政府每一个职员共同的义务和责任,需要每一个政府人员和相关职员积极参与,它是进行农村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每一个人自觉地对其加强监督。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却仅仅是乡镇领导的工作,他们工作非常繁忙,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只要是符合了省级的标准,就懒得再去管理,于是忙于其他的事情去了,这样对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不利,是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目的的,也就无法利用这些资料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规范乡镇档案管理工作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乡镇领导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重视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其的管理。首先,乡政府要将档案管理的职责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头上,将档案的管理和配备工作交给相适应的人员。其次,要设置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的细则,建立起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制度,使得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有序、系统地进行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对原始资料进行良好的保存,及时上交给档案管理室,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防止重要资料的丢失和破坏,从而使乡镇档案的管理工作尽快走向制度化的道路。

(二)增加对档案管理的投入,完善档案的服务职能。要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从而有效地改善对于档案的保存,完善档案的服务功能,这是有效进行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促进乡镇档案事业的重要的推动力。所以,乡政府要留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档案管理的经费,从而保证档案管理能够在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下进行,使其成为一个长期的规划,从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地进行,所以,乡镇政府在结合自身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要聘请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的管理工作,争取做到每一个档案室都有专门的档案员、各个科室都有收集的人员。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档案的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知识的培训,以使他们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得档案的管理工作更有效率,使得工作更加规范和熟练。其次,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于档案管理的效率,乡镇政府需要对管理人员的聘用实行竞争制度,通过这种机制可以选择管理人员,从而提高整个管理部门的素质,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丰富管理的内涵,促进乡镇政府选拔管理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档案管理事业的良性发展。

(四)开展深入的宣传,强化档案管理的法制意识。进行乡镇政府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全民的参与,这样才能够有效加强对管理工作的实行和监督。所以,我们可以开展更加深层次和广泛的宣传,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同时也要加强对于管理法律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对于管理工作的法制观念。在农村地区,通过印发一些相关的知识手册,如档案知识读本》《档案利用指南》等,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加强档案管理的工作相结合,将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人们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从而使人们自觉地参与到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行和监督中去,有效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结束语

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对于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于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意识。要加大对于档案管理的投资力度,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聘请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好档案资料的独特作用,做好开发利用,从而使它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贡献,使得档案工作与乡镇经济能够协调发展,有利地推动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从而推动乡镇的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4(11):177.

[2]杜继红.如何规范乡镇档案管理工作[J].才智,2009(27):283.

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nnasu128”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2020年度档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我镇按照区档案馆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推进我镇档案管理上水平、上档次,确保档案管理不滑坡。现将我镇的近年来的档案管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力度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镇党委、政府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把档案管理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档案工作责任制,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兼档案室主任,落实配备一名专职档案员。明确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思路,把区委、区政府关于档案工作的决策贯彻好、落实好、真抓实干、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落实责任,抓好镇级档案资料归档工作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我镇认真对照上级文件要求,对档案管理工作及早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档案资料归档工作顺利开展。今年3月初,召开镇级档案资料归档工作会议,党委副书记在会上作了部署,要求各办所实行各办所负责制,各办所负责人为该办公室的档案归档第一责任人,落实好专人开展具体工作,对合镇后原建山乡档案资料进行移交、整理、归档,由于早部署,早行动,我镇档案归档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中各办所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对不懂、不明白的由镇档案员负责指导。在这次整理归档工作中,区档案局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多次到我镇检查指导,为我镇档案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多管齐下,抓好村级档案资料归档工作

我镇在抓好镇级档案资料归档的同时,同步抓好村级档案资料的归档工作。一是召开了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的村级档案专门会议,传达了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要求各村务必重视,扎实地做好资料归档工作;二是举办了村文书参加的村级档案员业务学习班,使各村文书对资料归档的业务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特别是村级换届后,部分档案员未熟悉档案工作的,要尽快熟悉工作的开展;三是组织了一次村级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由镇党政办牵头,对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各村档案资料进行整理,重点是各村的积存资料,文书资料收集、合同等,有效防止了资料的散失,对资料进行了初步分类;四是组织了一次各村档案集中检查,各村档案资料在初步完成整理归档后,统一集中镇档案室,由镇档案员逐一检查、查漏补缺,补充完善。

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篇6

一、农村档案工作基本现状

我区的农村建档是从1979年开始的,延续了近30年“村档村管”历程。农村档案的建立,为农村农业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农村档案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村干部任职变化、农村经济状况和保管条件的制约,给农村档案资源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造成了不少困难。

1、“村档村管”难以达到农村档案有序管理的要求。自农村建档以来,一直沿用着“村档村管”的办法,这种办法有利于调动农村建档积极性、有利于农民和村集体查用。但这种办法也产生了三个方面的不利效果:一是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责任不明确,监督制约不到位,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实施有效的补救手段。二是农村每三年一换届,个别村干部或因责任心不强、或因拖欠工资、或因存有不满情绪,造成农村档案的丢失涂改。三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档案存放场所和条件因村而异,造成部分档案损毁。

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档案管理员水平参差不齐。档案的存放场所应符合适宜的条件,做到“八防”和温湿度要求。然而由于农村重视程度、资金投入不均衡,档案存放场所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手段落后,人员变动频繁,使得农村档案普遍存在虫蛀鼠咬、发霉发潮等现象,造成部分档案而损毁、丢失,得不到长期的妥善保存。

3、农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农村档案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农村发展的历程,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土地承包、婚姻、医保、招工等等方面维权的重要凭证。收集、保存、管理、利用好农村档案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实践。在当前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农村档案工作的滞后无法使得这些档案资料成为农民群众维权的有力依据。

二、“村档乡代管”的探索

(一)运用方法,形成“村档乡代管”工作合力

实行“村档乡代管”是一项开拓性、创新性较强的工作,工作的难度、量度也都比较强,单靠档案部门一家难以抓到位、抓出成效,必须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融合各方之力,才能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的。工作中,我区采取依靠典型引路、加强协调合作、强化指导督导等方法,形成了“村档乡代管”的工作合力。

1、抓点带面,积累工作经验。为了推动“村档乡代管”工作的开展,2002年,我区从13个乡镇(区)中选择了党委领导重视、经济条件较好、档案基础工作扎实、管辖村较多的大河镇做为“村档乡代管”工作试点。该镇成为工作试点后,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设置了30平方米符合“八防”要求的档案室,配备了微机、档案柜等硬件;二是注重队伍建设,每村配备了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专(兼)职档案员,负责本村的档案收集和整理;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保密等制度;四是发挥服务功能,围绕党委和政府决策、制定工作规划、指导农村发展、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档案“资政惠民”作用。通过抓试点,为全区实行“村档乡代管”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有力依据。

2、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在试点工作成熟基础上,2008年上半年,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合纪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实行农村档案乡镇代管的通知”,召开了由各乡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档案员参加的工作动员会,同时各乡镇召集各村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了多部门参与、乡镇为实施主体、各村具体落实的协调联动格局,推动了工作有序顺利开展。到2008年10月底,农村档案乡镇代管工作全面完成,共代管农村档案13339卷。

3、强化指导,确保工作规范运行。在推进农村档案乡镇代管工作中,我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作用,选派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骨干人员,深入到各乡镇和农村,按照县级收集、整理、移交档案的工作标准,指导农村档案乡镇代管工作,使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高标准要求、规范化操作,从而提高了农村档案乡镇代管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强化管理,形成“村档乡代管”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实现农村档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确保“村档乡代管”工作高起点迈步、高质量运行的关键。在“村档乡代管”工作中,我区建立了四项基本制度。

1、档案接收制度。农村档案乡镇代管接收的范围是:农村开展建档工作以来形成的各种档案(包括文书、科技、声像、实物等各门类档案);如遇换届选举,在换届前接收当年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接收的程序是:乡镇及农村档案员按照农村档案的案卷目录逐卷进行清点,并详细填写档案交接凭据;如遇换届选举,接收的文件材料必须有详细清单,按清单交接;交接凭据和交接清单上要有乡镇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乡镇档案员及农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农村档案员的亲笔签名,并加盖双方公章方可生效;移交的时间: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底前完成。

2、档案存放制度。实行农村档案乡镇代管后,增加了乡镇保管的档案数量,每个乡镇根据自己辖区的实际情况,配备能够满足本地档案工作所需的专门档案库房(20平方米以上)和铁质档案柜。档案库房达到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八防”要求,同时还要加设防盗门、窗,配挂窗帘,配备灭火器、空调等器材。在档案排列时遇到问题,由我区档案馆负责具体指导。

3、档案管理制度。实行农村档案乡镇代管就是由乡镇集中统一管理农村形成的全部档案。由于档案工作的保密性和业务性较高,每个乡镇配备一名政治素质好、保密意识强、有责任感的档案员具体管理乡镇机关及各村形成的档案。同时,乡镇机关内各部门明确一名业务熟悉的兼职档案员,农村确定一名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由乡镇档案员牵头进行年度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乡镇档案库房的钥匙由乡镇档案员一人掌握,其它人员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档案库房。

4、档案利用制度。查阅农村档案需要持有村级介绍信及本人身份证方可进行查阅;查阅乡镇机关档案要经过主管档案工作领导批准方可进行。在查阅档案时,乡镇档案员必须现场监督,防止档案损坏、涂改和丢失等现象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查阅人借走档案,如确实需要,乡镇档案员要对原件进行复制、签名并加盖乡镇政府公章为利用者提供复制件。每次查阅档案,乡镇档案员要对查阅档案人的身份和查阅档案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三、实行“村档乡代管”的优势

“村档乡代管”工作开展以来,它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一是档案的完整、安全有了保障。乡镇的档案员都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档案管理业务,能指导农村档案员规范整理真正反映农村情况、实际工作、村务决策的档案。二是保管条件有利于档案的长久存放。乡镇配备有专门档案室和档案柜,档案室防止外人擅自进入,室内温湿度适宜,这样能有效防止档案的丢失与霉变。而且乡镇每年都安排会有一定的档案建设经费,这是农村所不能达到的。三是管理模式正规。乡镇档案工作各项制度较为健全,机制较为完善,而且乡镇机关工作时间规律,更能方便农民群众查阅利用。四是档案可信度高。实行“村档乡代管”,彻底解决了“村档村管”工作中存在的涂改、变更档案内容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可信度,赢得了农民群众的认同。

四、实行“村档乡代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实行“村档乡代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工作难度较大,单靠档案部门很难抓到位,必须与有关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中要注意与组织部、纪检委、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计生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合作,推动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二)加强系统培训,强化业务指导

在推进“村档乡代管”工作中,档案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作用,切实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全程抓好业务培训,搞好跟踪指导,提高“村档乡代管”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健全各项制度,确保工作落实

制度建设是实现“村档乡代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工作中,应健全档案归档、立卷、移交、接收、保管、利用等各项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本地“村档乡代管”工作的特点,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完善检索工具,方便群众利用

“村档乡代管”最根本的目的是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服务。各地应针对“村档乡代管”后出现的新情况,指导乡镇档案室建立完善、适用的检索工具,除正常接待利用服务工作外,还可采取电话预约、代查,集中进村服务,集中接待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为农村工作和农民群众查阅利用档案提供便利,使乡镇档案室真正成为保管档案的基地,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群众信赖的服务中心。

(五)管与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管理上求突破,在建档上下功夫,是“村档乡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档案就没有档案工作,更谈不上档案管理和服务,所以涉及农村财务、合同、基本建设、社保等内容材料应一件不少的立成卷,按时交乡镇保管。在管档案和建档案中,要注意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防止重管理轻建档,真正做到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篇7

为全面提高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探索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根据县委学科办《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县档案局局长李美萍带领县档案局有关业务人员,深入金马等乡镇及部分涉农单位,采取现场查看、征求单位领导意见、与基层档案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县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8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档案部门和农、林、水、土、民政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各乡镇机关档案室管理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各乡镇涉农站所及村委会建档率达100%,其中已有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档案室建设达到三星级等级标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农村税改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全部规范建档,部分已接收进馆。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

(二)发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站所与站所之间,村与村之间明显存在差异;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

(三)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目前,各乡镇档案人员均为兼职,档案人员由于兼职过多,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加之变动频繁,档案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造成档案业务不熟,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更不能从事对基层档案业务的指导工作。少数兼职档案人员甚至把档案工作当作一种额外工作,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全身心地投身农业档案工作。

(四)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安全保管需要。少数乡镇受办公用房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库房,综合档案室成为了杂物间;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室缺少防盗、防火、防潮、防尘设备;少数乡镇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极为不利。村民委员会档案保管条件更差,还存在无房无柜无设备现象,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抽屉里。

(五)归档整理和管理还不够科学。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收集不够齐全;二是整理不规范;三是重文书档案轻其他如图片、影像、实物等档案。

(六)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5镇3乡虽然全部按要求统一安装了“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文书档案目录的录入阶段,部分档案人员对“南天”软件的操作还够熟练。多数乡镇现代化管理档案的工作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距原文数据库的建立还任重道远。村委会一级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几乎所有为零。此外,服务手段还不够健全,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

(七)撤并乡镇档案迟迟未接收进馆。撤并乡镇档案的移交和接收制约因素较多,至今尚未接收进县档案馆,难以确保齐全、完整和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按照省委农办、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各级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一)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县档案行政部门要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县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要制定和出台《××县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县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不断发展。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省档案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二是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三是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四是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档案工作列入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二是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了解本乡镇档案工作情况,分管领导要落实责任,积极协调理顺关系,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对档案工作给予支持;三是要创造条件,为乡镇档案室建设、村委会(社区)档案室建设解决好经费、库房、设施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四是要保持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对乡镇机关、基层站所、村委会(社区)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五是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以服务为宗旨,依托乡镇综合档案室积极开展档案咨询、利用等服务,为农民查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整体推进,全面完成村级建档升星级工作。村委会(社区)建档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各村委会(社区)文书要担负起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本行政村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二是各村委会(社区)要积极筹措档案工作必须的经费,有条件的要设立档案室,条件好的要建成档案、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合一的综合档案室,条件有限的至少要有一组档案箱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三是要以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进一步促进村级档案的规范管理。已完成升星级验收的要进一步查缺补漏,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在安全保管、提供利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还未开展升星级工作的,要按照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升星级验收工作。各村委会(社区)要建立健全归档、保管、借阅、移交制度,并执行到位,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村委会换届时,有关人员应进行档案移交,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不得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销毁。行政村撤销、合并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四是要注重加大农村基层党群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农业生产活动、土地山林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力度,并按时整理归档,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篇8

一、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现状

1.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相对比较落后,设备不齐全。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建设浙江文化大省以来,现在好多文化站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如今是今非昔比,可是只有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变化甚少,管理依然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手工管理水平上。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严重缺乏,配备设施严重的不足。至今尚未建立独立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大部分都选用艺术档案与办公室行政档案放置在一起,给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建立专门的艺术档案管理室十分必要,并且目前尚存的艺术档案资料已经逐渐开始老化,甚至出现严重破损的现象,如果继续与行政档案混合在一起,工作过程中文件的翻动难免会造成档案损害。

2.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队伍薄弱,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强。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由于受所处的地理环境、当地的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得不到领导的重视,造成建设档案管理室的资金投入缺乏现象。另外,乡镇文化艺术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专业培训等,甚至出现一些管理人员经常更换,缺乏固定性,这些因素严重导致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缺失。

3.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业务工作缺乏统一标准。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属于基层工作,这也决定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机构的不合理性,对于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均由管理室工作人员所担任,没有特定的专业人员,导致目前所收集的文化艺术档案不齐全,管理的内容主要侧重与文字资料,关于图片、声像等方面的资料甚是少见,这一系列的因素均造成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严重滞后。

二、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记录着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真实的反应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还揭示着乡镇文化演变的整个过程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文化艺术档案是当地文化最原始的材料记录,有助于后代人对先前文化历史的发展进行了解。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就是为了保存这种原始材料的工具,是文化艺术传承的载体,同时还是群众从事文化活动的真实反映,真真切切的记录着整个文化活动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促进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2.乡镇文化艺术档案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色彩,是一个地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代表者,不过文化艺术活动的进行必须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否则是无法正常进行的。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艺术单位创作过程中对艺术研究、教育等活动中对文字,图像等资料的记载,它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力度逐渐开始提高,且高质量的艺术产品不断的涌现,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受到各界艺术家和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使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三、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建议

1.加强对乡镇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视,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乡镇政府必须成立专门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室,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及时归档工作,保证文化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另外,还需建立和逐步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对管理工作进行日常评估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用以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

2.加强资金投入,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此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资金的投入。因此,必须加强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硬件设备,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促使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取得较快的发展。

3.加强文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提供综合素质。目前,乡镇档案管理者大都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能力,也是造成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及能力的培养,促使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此外,在网络日益突出的时代,加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够更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4.建立和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核心,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不断“改进、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促进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发展的脚步,早日使乡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走上标准化的道路。

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村镇建设;档案;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0文献标识码:a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中央已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要求,稳步发展新农村的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地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力度也不断提升。村镇面貌日新月异,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镇建设的相关资料也在逐渐增多,村镇管理要依靠档案资料来实现村镇的更好发展,这就要求在村镇建设中,档案工作要更好的完善,目前,我国村镇的档案工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档案管理的方面,下面我们就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具体进行分析。

一、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管理的基本情况

随着社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镇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真实的记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序地开展提供了科学基础。当前,各地对村镇建设档案管理总体上比较重视,各项工作开展比较扎实。

1、各级政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对村镇建设档案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将做好村镇建设档案在内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一起安排部署,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全过程,实现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乡镇党委和政府将乡镇及建制村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有关部门切实加大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对乡镇村级档案工作在资金、设备、人员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不少乡镇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村主任主管,村会计具体抓,形成了层层有人负责、级级有人落实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村干部和农民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村干部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各项基础工作不断规范完善:着力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网络和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档案部门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及村镇的之间的联系,齐抓共管、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如有的地方为了指导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制订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操作流程》。要求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方式的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3、逐步形成村镇建设档案管理模式:镇级政府基本上都成立机关档案室,明确副镇长或一名副书记或党委委员分管全镇档案工作,并且配备了相关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政府机关各部门配备内勤,负责本级机关档案资料的保管和利用,并对所辖单位、行政村进行监督指导。

二、村镇建设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

1、相关制度不完善,人才队伍落后:目前的许多村镇中,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由办公室人员兼职,这些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差异过大,没有对村镇的相关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对国家每年新出台的档案管理政策,和要求没有及时了解把握,对档案管理员主动提升档案的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村镇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人员安排编制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的任务重、人员少的现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许多人员都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

2、设施不完善,缺乏资金支持,制约档案管理的与时俱进:由于各个乡镇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同,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村镇建设的发展不平衡,档案工作上的资金投入相对于其他工作少的可怜,一些必要的电脑和温湿度控制仪器等设备配备不到位,导致各村镇建设档案室在硬件设施上差异很大。有些镇的档案室基金投入到位、各项硬件设施均很完善,对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也很规范。但是还有少部分村镇档案室的设备不齐全,办公场所和档案库房面积都太小,导致村镇建设档案因缺乏必要的保管条件而疏于管理。村镇建设档案室硬件设施发展的不平衡,给村镇城建档案管理的统一性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制约着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3、档案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模式落后: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村镇建设档案能否及时完整的征集和利用的关键所在,有些村镇的档案管理比较规范,档案室的管理制度十分健全,但是管理模式却比较滞后,村镇建设档案室大多数业务工作仍局限于手工方式,工作效率达不到要求,有些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室虽然建立有部分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对档案利用的意识薄弱,使档案管理疏于形式,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造成了许多村镇档案的编写几乎是空白,导致村镇建设档案无法及时完整的收集和整理归档。

4、对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规划无序,考核纪律比较松散:由于建设档案专业性较强使得各个村镇的建设中各项规划进展收到人员的限制,许多管理人员对档案意识比较薄弱,对档案工作的考核管理也是形同虚设,导致长期以来,各部门应该及时归档的档案无法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归档,严重缺乏主动移交档案的意识,更有甚者以工作需要为由长期占有应该统一归档的档案,导致这部分档案资料散落在各职能科室。

三、对村镇档案管理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健全管理机制:建立机构是开展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首要条件,而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的核心力量是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在每个村镇建立专门的档案工作室,配备足够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在具备较好的文字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村镇建设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村镇建设档案管理水平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细致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还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管理水平和丰富的档案理论知识,要有擅长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管理村镇建设档案的基本技能。

2、对村镇档案工作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为了更好地保管和利用村镇建设档案,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档案工作室的硬件设施,首先要配备相应的密集架、温湿度控制设备,加强对库房的建设和改造,其次还要为了档案更加方便的录用和检索,建立一套适合村镇建设档案使用的管理软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配以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从而有效地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全面提升村镇建设档案管理水平。

3、完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由于工作的关联性,乡镇档案管理与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公用办公室,对有些档案资料出现交叉收集现象,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为档案查阅时带来了不便。因此,各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应配备单独的办公室,利用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录入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

4、提高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考核纪律严格:对档案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使每个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村镇建设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结束语

村镇档案不仅是村镇建设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是科学有序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因此,在村镇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只有村镇档案资料足够完善,未来村镇建设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星海.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城建档案,2013,09:11-13.

[2]游建峰.村镇建设档案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城建档案,2010,06:19-20.

[3]赵平.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思考[J].城建档案,2010,12:26-28.

乡镇档案室管理制度篇10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具有时代紧迫性,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主题。农村档案工作是农业系统行政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我们从事农村工作的真实记录,是基层政府制定农村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凭证,要遵循“对历史负责,替未来着想,为现实服务”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资源丰富,设备齐全,管理规范,利用高效的农村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科学规范管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档案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不断创新,档案建设深入到农村社区的时机已经成熟,档案工作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乃至未来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基层政府则扮演着农业农村档案建设责任者、受益者和推手的代表性角色。

农业农村档案概念的外延甚广,一般认为包括四个方面:即乡镇及其机关档案工作,县、乡(镇)、村农科档案信息网络工作,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和村级建档工作。在此仅就乡村档案管理予以重点讨论。

已有借鉴。2007年以来,国家档案局等职能机构开始着力于新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并取得系列典型性效果。甘肃省徽县创新提出按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人性化关怀”的思路建设“三农”档案,湖南省双峰县普遍建立乡级档案馆、山东省胶州市建立乡镇“档案信息中心”、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把乡级档案馆建成市档案馆的分馆、湖南省怀化市实施“村档乡管”农村建档模式等;江苏省张家港市推进“文明农村、和谐农村、实力农村和魅力农村”的农村建档

“四部曲”。甘肃省华亭县注重农村档案开发利用,在“提供各级依据和指导、传播农科知识和技术、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安定、编史修志、招商引资服务、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以及治安案件侦破等方面取得成效。

前述经验为开展新农村建档实践提供了可鉴之处。

创新实践。由于现行相关制度对农村档案机构建立与运转、档案人员配备、村委会职责以及档案利用服务等方面尚无明确要求,调研与创新成为新农村建档的基要条件。2011年年初,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在全面调研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建档“1+n”模式,取得有效效果。

1 调研

设计与数据综合。2011年4月河北省将衡水市桃城区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县)”,新农村档案管理从调研开始。调研围绕农村基本概况、村委班子情况、办公信息化情况、档案室情况等相关问题设计;范围涉及全区现有7个乡(镇)、办事处所辖350个村;方式采用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内容包括乡村档案人员、档案存量、档案保管、档案利用等数量型指标与基本资源状况、村“两委”构成及运行、文化建设等质量性状指标,共5类22项,收发问卷7x350份。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有:农村档案管理机制缺失,制度虚设,档案管理无人员、无责任、无接续等。进一步分析得出,78.8%的农村居民有查阅档案意愿;99.2%的村干部有记载和澄清经济社会活动事实的档案需求;71%的农村纠纷与档案无查相关,但88.6%的村此类档案缺失或极不完备,经济热点问题村上述情况更加明显。

问题归类。归为三类:一是责任者重视不足,这是一种带有长期性和普遍性的制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档案在基层的“弱势地位”和被“漠视”程度;二是缺乏有效管理,机制问题制约着农村档案工作持续稳定开展,在乡镇及以下,没有确定岗位制度、学习渠道和考核约束等,三是经费严重不足,基层缺乏对档案设施、用品的基本投入,建档不及时,不规范、不完整,农村社区无档案室、无安全保管、无设备用具、无投入等成为制度。一些档案专业人士曾把农村档案管理问题归为“六个不到位”,即认识、宣点资金投入、机构人员、收集整理、服务指导,认为其缘于“认识不清,意识淡泊;管理分散,节奏散漫;流于形式,徒于应付”。类似观点在此亦可得到进一步解释与补充。

2 衡水市桃城区探索实践

衡水市桃城区为典型“一市一区”建制,桃城区作为主城区引领着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全区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20万人,区内工业发达、第三产业兴旺、农业结构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活跃,带有明显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征,也成为衡水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带头兵”,新农村档案管理颇具代表意义。

新农村建档“1+n”模型解释。2009年,河北省档案局把“一镇加—村”(简称为“1+1”模式)作为实践起点,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进行试点,衡水市桃城区作为试点区之一,在郑家河沿镇及其种(音:虫chong)高村取得成功并向省、市推广“1+1”农村档案管理模式在当地政府议程、机制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档案规范化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经验。在此基础上,2011年衡水市桃城区作为全省示范县(区),确立了“行政主导、点面结合、建管并重、有序推进”的思路,并完成向“一镇加多村”的“1+n”模式过渡。即:确立一个乡(邓家庄乡)及其全部村,其他乡镇及其2-3个村。以乡镇档案室核心功能建设(资源整合、基础设施配套、人员素质提高)为中心,以n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村书屋或展室为依托,建成相对独立的村级档案室,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其实质是:乡镇档案管理在机制上由单一档案员充实为机构-档案管理由随机性提高为制度化;档案功能由保存提升为应用服务;档案工作运行管理由阶段性转变为持续性。有效避免了一些地方“建档一阵风、过后一场空”等重建轻管倾向。

实践效果。衡水市桃城区新农村建档试点遵循“试点创优、点面结合”原则,实现乡、村两级档案资源整合,达到规范化统一管理。第一,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区级作保障,乡镇是动力,农村为基础;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档案部门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乡镇统筹上下联系,理顺工作体制,同步提升乡、村两级建档水平,村级负责资料收集、整理,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第二,财政补贴。区级财政补贴试点乡村配置档案装具;区、乡两级各补贴50%资金用于购置村级档案橱柜;村级负责整修档案室,前提是,乡级档案体系与设施设备得到规范。第三,整合资源。按照“应归尽归”原则,把档案资料收集齐全,确保价值资源尽数归档。村级档案材料最早为1954年,归档材料至2010年,并将乡村两级目录录入微机管理。第四,农村家庭建档一体进行。结合村级建档,在邓家庄乡北苏闸、

留种等6个村、郑家河沿镇的种高村等率先开展农村社区家庭建档,使农民档案保存与利用意识提高,与村级建档工作相辅相成。这一阶段,衡水市桃城区完成建档村36个,其中示范乡邓家庄乡已完成建档村25个,其他5个乡镇办事处完成试点村11个。共整理各类档案4809卷88件,其中文书档案1268卷、会计档案3334卷、实物档案88件、户籍档案119卷。通过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修订实施方案,为来年全面推进积累经验、夯实基础。

3 创新点

衡水市桃城区新农村建档特点归纳为:政府支持、广收集、重管理、促利用。

政府督促落实。衡水市桃城区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立新农村建档试点(县)工作,并下发《衡水市桃城区新农村建档工作实施方案》,主管领导亲自动员并指导方案落实,重点是基层行政力量和资金的落实方面。

精选试点乡、村。试点必须经过合理选择。邓家庄乡的乡、村班子健全、资金保障有力、交通便利、人文历史厚重、档案资源丰富,首批6个试点村具有代表性。

突出“以利用为目标、以资料为基础、以管理为保证”。在广收集上,把失散零乱、具保存价值的文件寻找、集中起来,形成“材料库”,并通过“密收集、勤指导、同步分类”保证质量与效率,以专业规范分类为文书、会计、户籍、产权合同、个人家庭、声像、实物档案等。在重管理上,使乡级档案管理由档案员上升为领导小组,并向档案管理站过渡,以实现乡级基层的档案系统管理;建立健全基层《档案人员管理网络体制》、《立卷归档制度》、《档案收集整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利用制度》、《安全保管制度》、《定期检查考核》等制度。在促利用上,利用档案特点,结合多部门开展的“送知识下乡”,政务、村务公开栏、科技广播宣传等方式唤起农民对档案的了解与兴趣,相得益彰。

农村档案规范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农村“新文化运动”,是档案事业向纵深发展的标志与必然趋势。农村建档“1+n”管理模式反映出农村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缩影,体现出科学发展观对满足民生需求、改善政府管理的思想。通过创新实践可以看出:

欲善于村,首善于乡。即,实现村级社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着力点与关键在于乡级。乡级是新农村档案管理的动力所在、是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是农村社区档案体系建设的“总纲”。村级建档从乡做起,从制度化人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