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托管服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00:22

家庭式托管服务篇1

关键词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0-0018-03

目前徐汇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采取的模式主要分3种,依托中心门诊的服务模式(简称模式1),以居委为依托划块管理的户籍制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简称模式2)、以卫生服务站为依托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简称模式3)[1-3]。为评价不同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的的服务效率、管理效率、服务效益,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徐汇区三种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抽样一个中心,按年龄和职称配对,每个中心随机抽取5个家庭医生为一个样本组。

模式1:5名医生平均年龄(35.56±6.23)岁,管理高血压患者病人724人、糖尿病患者病人248人。模式2:5名医生平均年龄(34.74±5.86)岁,管理高血压患者病人956人、糖尿病患者病人317人。模式3:5名医生平均年龄(36.27±6.01)岁,管理高血压患者病人815人、糖尿病患者病人283人。各组家庭医生和管理对象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1)家庭医生服务模式1

中心门诊全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服务的队伍,以门诊服务为主,上门服务为辅。中心预防科公共卫生医生、护士、家庭医生助理和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队伍组成家庭医生协作组,配合门诊全科医生共同完成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家庭医生服务模式2

全科医生组成家庭医生队伍,每名医生负责一个居委,和团队公共卫生人员、护士及家庭医生助理、社区志愿者共同完成片区的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家庭医生服务模式3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组成家庭医生队伍,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每2~3名医生负责4~5个居委,和团队公共卫生人员、护士及家庭医生助理、社区志愿者共同完成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2.2服务效率和效益分析

搜集各中心2011年1-12月的财务和统计报表,按不同模式统计服务效率、管理效率、服务效益。

在不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中随机抽取500名签约居民,进行居民满意度、最近1年内就医情况、慢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慢病防治知识问卷参照《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设计,共10道题目,答对8题及以上为试卷合格。采用SpSSl6.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模式工作效率比较

以家庭医生的月均门诊、出诊、慢性病管理次数为工作效率比较指标,模式1组月均门诊人次数最高,模式2组慢病管理月均人次数数最高。

2.2不同家庭医生模式慢病管理效果比较

模式2的高血压、糖尿病的访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均好于其他两组,家庭医生管理对象的签约率要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不同家庭医生模式社会效益比较

采用模式2的签约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满意率,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就诊率、门诊预约成功率均高于其他两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家庭医生责任制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3]。本研究结果显示,以门诊为主的家庭医生模式门诊量最高,公共卫生数服务量最少,他的重心在基本医疗服务;以卫生服务站为依托的团队模式,他的工作重心在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相对薄弱;以户籍制医生为依托的模式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者比较均衡,强调了以基本医疗为切入口,突显临床预防和方便快捷的服务优势。在卫生投入相同的条件下,采用户籍制管理的家庭医生模式相对教好,体现了防治结合,适应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卫生保健服务需求,实现以签约为纽带的健康管理服务[4]。家庭医生深入社区,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的方式,患者不用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卫生保健服务。此模式下的家庭医生更为居民熟悉和信任,因此满意度、复诊率也较高。该模式下的家庭医生能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由于家庭医生制服务刚刚起步,所以这次调查的家庭医生人数较少,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继续观察,以探索一种更为适宜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克明,朱兰,王剑波,等.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2,15(3):184-186.

[2]鲍勇,杜学礼,张安,等.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J].上海医药,2012,33(12):12-16.

[3]FitzpatrickJJ.Buildingcommunity:developingskillsforinterprofessionalhealthprofessionseducationandrelationship-centeredcare[J].Jnursemidwifery,1998,43(1):61-65.

家庭式托管服务篇2

残障人士作为特殊群体,其生活及经济需要照顾。现实中,往往因经济或其他原因,残障人士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或被侵占该享的权利。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应需而生。

一、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简介

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称谓,诸如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通常被称为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needstrust)或补充需求信托(Supplementalneedstrust),在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常被称为残疾人财产信托(disabledtrust),在日本则被称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purposetrust),等等。

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的成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残疾、精神上或心智上发育不完全的人士享有他们理应享有的财产、照顾或其他待遇等。在现实生活中,简单地将大笔财产留给残障人士的兄弟姐妹或其他近亲,并期望这些财产能够花在这些残障子女身上看似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譬如,这笔财产可能因为受委托亲属的离婚而被分走,或者因为亲属的破产而丧失;倘若受到委托的亲属在残障人士之前不幸去世,这笔财产将被流转至其继承人;由于受到委托的亲属没有将这笔财产花费在残障人员身上的法律义务,因此这笔财产可能会被挪为他用,而使得残障人士无法享用到本应享有的财产、服务等。

一项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的设立,可以避免这些潜在问题的出现。透过信托关系的建立,将财产权移转予受托人,委由受托人管理处分信托财产,保有其产权的完整性,并可依委托人的意旨指定残障受益人得享有受益权。因此,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在实际运作上极富弹性,在符合法令的要求下,其目的、业务范围等均可依委托人的特殊需要而制定。

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可以根据需要为残障受益人设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内容,根据该信托形式所提供的服务类型本文将其大致归纳为四大类:1、残障受益人医疗、健康的维护;2、残障受益人权益的保护;3、残障受益人教育与培训的安排;4、残障受益人生活与娱乐的安排。

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可以为残障受益人提供医疗保障之外的一些服务,诸如残障受益人的个人护理包括临时护理、残障受益人特别需要医疗设备的配置,残障受益人所需要的部分药品如维生素的提供、功能性动物如导盲犬的提供,等等。

残障受益人权益的保护方面,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为残障受益人提供法律支持等专业,为其保护财产或争取相应权益。例如,在有些时候,精神上或心智上发育不够完全的残障受益人可能会被被误告,此时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可以为残障受益人聘请一名好律师以提供法律支持;如果残障受益人未能从社保部门、医疗福利或其他政府机构中获得某些服务,则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可以聘用律师或其他人为其争取这些权益;其他专业还包括,如保险索赔、会计,等等。

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还可以提供给残障受益人特别制作的教育与培训安排,包括普通教育、技能培训,其他教育培训形式,等等。诸如,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可以提供给身患残疾的残障受益人在生存、生活技能方面的培训安排,也可以提供包括计算机培训、语言培训等培训安排,等等

此外,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还可以为残障受益人提供社会活动、度假、运动、以及其他生活与娱乐的安排与费用支出,诸如,旅行机票的订购、行程安排及费用支付,室内或室外娱乐活动的安排与费用支付、体育运动所需装备及运动设备的购买,宠物的购买与养育、电子游戏和美容产品等生活与娱乐所需的费用支付,残障受益人丧葬的安排与费用支付,等等。再如,房屋的购买、翻新与改造,汽车及保险的购买、定期维护,等等。

二、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业务运作的一般模式

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业务运作的一般模式为,委托人(指自然人)其财产权移转予受托人(一般为金融信托公司),使受托人依信托合同的本旨为残障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或处置信托财产的行为,因此其运作流程可以呈现如下图所示:

首先,委托人拟定包括残障受益人个人信息及特殊需求具体内容等资料的意向书并交与受托人,经过审阅并确定后,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最终的信托合同,明确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设立目的、合同相关各方的详细资料及权利与义务、信托财产的范围、种类及规模等、残障受益人将取得特殊服务的形式与具体方法,等等,并完成财产由委托人向受托人的转移。

其次,受托人需要将所接受的信托资产交由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托管,并定期进行账目核对;出于保值及盈利的目的,受托人需要委托信托资产管理部门在对信托资产进行投资,其资金托管及清算亦需要与该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定期实现。

同时,受托人还需要与残障受益人及时沟通,了解其生活状况的变化并提供合同中所承诺的保障,根据残障受益人所需要的特殊服务内容,受托人需要监督和管理特殊服务的现实提供方,并给予相应的费用支付。大部分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每年收取受托资产的一定比例作为信托管理费用①。

由于对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的管理属于高度知识密集型的敬意管理活动,虽然父母、监护人或其他残障受益人家庭成员看似为受托人的合适选择,但是一个专业的受托人,如信托银行或者专门的信托公司,相对而言可以更好地履行信托义务,这在先前已有所论述。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司法管理区域,法律甚至禁止残障受益人的父母、监护人和其他家庭成员充当该受托人的角色,因为他们可能可以控制受益人的支出,以争取在受益人去世后享有更多的剩余财产。

选择恰当的受托人对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的成效至关重要,需要慎重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候选受托人在此前的信托管理经验、信用水平、服务质量、信托资金安排等。此外,诸如倘若信托资产总额相对不大,则选择单独管理的模式可能不是很经济,而集合资金信托模式,则可能更为合算,虽然相应的投资选择以及其他服务会更少一些。

三、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一)我国具有较大规模的残障人士

根据最新一次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推算,目前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约8296万人,我国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残障人士占总人口的比例在6%至7%之间,其中四川省比例最高,为7.57%,上海市比例最低,为5.29%。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17.80%,大约相当于每5个家庭就有1个家庭有残疾人;其中有2个以上残疾人的家庭户876万户,占残疾人家庭户的12.43%。

(二)我国残障人士具有特殊需求,且所需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巨大

我国残障人士有特殊需求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残障人士中,有医疗服务与救助需求的有72.78%;有救助或扶持需求的有67.78%;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有38.56%;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有27.69%。研究显示,我国残疾人群体的年消费额在2600亿元以上,残疾人用品用具的销售量年增长率达到40%左右,并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李野新,2008)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全社会用于残疾人福利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多,对残疾人消费需求的种类、档次、质量和数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家庭照顾和社会保障难以完全满足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

由于残障人士所需医疗服务、辅助器具使用等方面的专业性要求,在很多家庭很难达到,而且对于较多家庭而言,由家庭或亲友照顾残障人士,容易导致的问题;社会保障的尚不完善和非完全覆盖。

(四)我国残障人士特殊需求的支付能力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较长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我国残障人士家庭的需求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000以上的户数占比达20%左右,这其中又有约一半的家庭人居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即我国残疾人家庭中人均收入水平达到1万元以上的比例达到10%③。在上海等东部沿海省市,残疾人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还要高的多,以上海为例,60%以上的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在7000元以上,其中35%以上的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在1万元以上,有3%的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在2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结论及建议

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的成立,可以通过信托基金运营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契约关系和管理机制,使得自己期望资助的残障人士生活得到相应保障。对该领域的探讨与实践,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而且对于我国公益事业的开展提供具体运营操作层面的参考。尤其在当前经济背景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民间财富量的迅速增长,对于先富起来的人群而言,选择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最大程度满足自身需求已成为最迫切的需求。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的设立,一方面可以通过残障人士特殊目的信托实现他们对残障亲属更专业化、规范化的照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慈善事业的人性化、规范化发展。

注释:

①金志.国际金融信托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家庭式托管服务篇3

档案:创业一直在路上

马晨飞,2006年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非智能机时代),在Sp行业中担任产品经理;2007年第一次创业,联合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基于手机的服务于年轻父母育儿经验的分享、互助和社交平台――手机育儿经;2009年进入无线阅读领域,在塔读文学担任产品总监,所规划的产品业绩斐然,三年内从0用户到7000万用户,无线阅读app排名第三;2013年进入百度移动云,担任资深产品设计师,负责百度手机助手pC业务线;2014年选择o2o家政领域再次创业,目前已完成天使、a轮、a+轮融资。

事件:小马管家“轻管家服务”上线

日前,家政o2o服务提供商小马管家“轻管家服务”正式上线。在北京798举办的会,也充斥着一丝艺术气息,会的主题命名为“还给你那些错过的时光”。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理念,马晨飞跟大家分享了一道算数题。“投资经理彭某,30岁,男,未婚。懒人经济的坚定拥趸,但热爱追求生活品质。每周请一次物业小时工,本人需要花3小时全程在家看管。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三年,他所花费的时间是:3小时×4周×12个月×3年=432小时=18天。假设他到退休之前,都持续这一习惯,在接下来的35年里,他即将花费的时间是5040小时=210天,将近7个月的时间。”

据介绍,轻管家业务,就是一个针对这种忙碌的“75后”、“80后”家庭提供的一个家务全托管或者部分托管的家庭服务,让这些家庭从琐碎家事中解放出来,将这些“被错过的时光”还给用户,还给家庭。

通过线上轻松办理、房屋托管杜绝打扰、app全程掌控实时交互、专业管家安全放心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创新,小马管家彻底跳脱出了订单匹配的上门清洁o2o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服务整合。

对于轻管家服务的前景,马晨飞表示,“提供清洁服务从一开始就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借助大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了解更多家庭的生活习惯,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在轻管家的家务托管之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延伸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比如小马管家和智能门锁供应商丁盯门锁就达成了战略合作,从开启门锁进入服务家庭的环节开始去接入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

小马管家成立于2014年4月,独创标准化轻管家服务,以互联网思维撬动传统家政行业的“服务不标准”、“收费不标准”等行业陋习;轻管家通过用户家庭钥匙的托管,实现在用户上班或外出时的上门服务,解放用户的休息时间,真正提升家庭生活品质。

对话:专心做好服务供应商

1.如何看待前一段时间美国家政o2o鼻祖homejoy的倒闭?

马晨飞:homejoy倒闭对我们来说是另外一种提醒。因为homejoy的模式和我们的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homejoy更像是C2C的平台,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是把更多的服务人员聚集到这个平台上,再通过互联网这种入口能力,或者是流量的能力迅速把这些卖出来。其实只是做了一个跟传统家政公司一样的生意,只不过把这样的生意做到线上去。但是没有解决一个核心问题――职业发展的问题,可能这也是homejoy倒闭的一个核心原因。比如说国外对于职业上的一些规范性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不像中国,兼职也可以。

另一方面,对于服务产品本身也没有创新,在homejoy这个平台上找服务人员和在线下到物业找服务人员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解决了一个很简单的渠道问题,这样的模式在接下来都会出新问题,会出现很多的竞争对手,如果从家政领域继续深入,从之前的C2C模式转向了o2o,就会越做越重,因为不做重的话,面临的问题就是o2o的烧钱,因为留存低,就需要更大量地获取用户,更大量地获取用户的前提就要有更多的钱去买用户,为了订单量不断的烧钱,这是现状。

homejoy的死和现在的o2o热都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只看订单量的o2o公司在接下来会面临很大挑战。因为不看留存的o2o,不把用户真正服务好的o2o公司都会死得很快,因为资金链一旦断掉,它获取用户的能力就没有了。

2.家政o2o的最大竞争力是什么?

马晨飞:在我看来最大的竞争力是服务价值,就是用户打开门一看,他心里到底爽不爽。这是一个传统的生意,我们获取用户的方法是通过互联网、通过app,但是用户的留存率更多的是看这个服务做得到底好不好,回到家看到的服务结果是否满意。如果这都做不到的话,再怎么说互联网、app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3.如何看待o2o抱大腿和烧钱抢市场这件事情?

马晨飞:o2o去抱大腿未必是一件好事,它虽然可以很快速地给你产生订单,但是你的留存率不一定很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要付出更多成本去接住这些订单,这o2o公司烧钱是一种现状。我们公司团队一直在讲一句话,能把钱真正存在你平台上的用户,才是你真正的用户。真正做好产品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用户留存。我觉得所有o2o公司现在最应该思考的都是该怎么将服务做好、怎么能挣钱、怎么活下去,这才是最关键的。

家庭式托管服务篇4

一、社会转型冲击下“托管班”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1.宏观方面———社会流动的需求“社会流动”是从动态角度用来描述社会分层结构分化的时空范围、方向和速度的社会学概念,主要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的整体时空范围内,从某一种社会位置向另一种社会位置转移的现象,一般从方向性上分为两种主要的流动形式:一是指从地位、职业或阶级的下层向上层或者从上层向下层的垂直流动,二是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或阶层内的横向流动。社会分层的客观现实为社会流动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存在的流动具有社会普遍性。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化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已成为衡量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与个人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个体通过教育获得文化技术等资源,是实现在不同社会阶级与阶层、不同职业领域的地位转换的重要手段。受教育越多者越有机会获得更多优质的资源,大大增加了参与竞争并取得优势社会地位的机会,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就像索罗金在其著作《社会流动》一书中所描述的,“学校是使人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教育已然成为个体改变命运、求得发展并促进社会良性流动的重要因素。我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流动基本呈平稳水平。但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强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许多家长在自感危机与压力的同时“见缝插针”般送孩子参加各种托管班,期望孩子在自己暂时无暇照顾到的时间里也能得到充分的优质的教育和辅导,以达到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目的。

2.中观方面———城市家庭职责的社会性外化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00年的36.22%,到2011年达51.27%,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人力、能源、信息等社会资源高度集聚,并通过流畅的互通合作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节省资本,以追求最大化利益。新世纪的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比如结婚礼仪有专门的婚庆所,酒店承办各种宴会,家政公司分担家务,养老院赡养老人,照顾病人有专门的护工,托管班代管小孩等。这些服务性生产逐渐成了产业中心的主要部分,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较第一、二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步上升是必然趋势。到2010年我国服务业占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4.6%,比2000年增长7.35%,比改革初期增长22.4%。服务业的繁荣发展促使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自1978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人口规模不断缩小,尤其对城市双职工家庭来说,在工作繁忙、家庭内人手紧缺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像“托管班”这样专门的社会机构来承担部分家庭职责,将一部分家庭内部的分工转变成社会分工,这样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职责向社会外化了。

3.微观方面———家长的需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和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家长对托管班的需求是使托管行业新兴繁荣的直接驱动力。总体来看,目前家长对托管班的教育需求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放学后到下班前这段时间和中午休息与用餐的照料上实在无暇顾及,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一部分家庭里虽然有老人或保姆,具备照看孩子的条件,却担心孩子不能得到良好的专业性辅导而将其送到托管班,期望其在专业教师的教育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三是一些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或者经过长久时间遗忘了大部分知识,面对孩子的课业辅导不知所措,无奈只能送孩子参加注重课业辅导的托管班。需求决定市场,于是一些人捕捉到了这一商机,开始在学校周围、居民小区等地方成立各种“特色服务”的托管班,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托管行业的新兴和繁荣得益于家长的教育需求和吹捧。

二、从教育功能理论看托管班的社会意义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理论以社会学功能理论为基础,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得到深入发展。在这期间,对教育社会学功能理论影响最为深刻的是以社会学家斯宾塞和迪尔凯姆为代表的早期功能理论思想,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结构主义功能学派。在结构主义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莫顿看来,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功能分析时,需要看到两种同等重要的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是有助于系统地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调整和适应是系统中的参与者所预料所认识的;反之,潜功能是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通俗地讲,显功能指实现和预期相一致的主观目标并能被人意识到的功能,而潜功能则是指客观实现与预期目标不相一致并一开始就没有被人们期望或意识到的功能。

1.“小学生托管班”的显功能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独立性和自理能力都不够成熟,需要父母的照料和看管。而很多城市父母忙于生计,工作和休息时间一般来说较刻板不够灵活,外加拥堵的城市交通加剧了人们的出行困难,父母的确对孩子放学后就餐和午休问题、上下学接送和下班回家前近两小时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托管班以学生的时间为主导,有针对性地提供灵活性的服务,首先,迎合了部分家长的需求,为其减轻负担解决了实际问题;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托管班里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教师为孩子提供课程辅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课业难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在教师的督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托管班作为一种“小集体”生活,孩子在一起食宿、游戏与学习的过程中也接受了一种集体教育的熏陶,对锻炼小学生的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都有一定的益处;最后,在目前我国青少年课后社会教育活动场所不足的情况下,托管班无疑是孩子最好的去处,避免小学生被一些不安全、不健康的外界环境影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课后教育的问题。

2.“小学生托管班”的潜功能教育不但是关乎个人和家庭的事业,更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法国社会学家孔德从“社会秩序和进步”的视角将教育看成是联系和组成社会的中心要素,并有协调、稳定社会的作用,认为社会是个集体性质的有机体,只有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时得到发展,社会才能得到发展。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协力并承担责任。托管班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机构出现在第三产业中,家长需求决定其市场供给,二者属利益相互满足的供需关系。在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课后社会教育责任而政府暂时无力担负的情况下,只能使其流向利益导向的市场途径。目前我国在青少年课后社会教育的健康活动场所建设方面仍不健全,甚至是很缺乏,另外学校教育又受其单一性限制在学生课后教育方面也“无力和无奈”。从这一点来说,托管班的出现对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过程中的“教育空白”无疑做了有益的补充,弥补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盲点,为小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课后教育场所,一定程度上担负了部分社会教育责任;另外,托管班应市场需求而出现,在活跃市场经济的同时也为一部分抓住商机的人带来利益,增加了就业机会,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目前“托管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托管班作为新兴行业必然有一切新事物发展的特点,存在很多问题和不适应。目前市场上的托管班主要存在两大主要问题:

1.“无注册、无资质、无监管”阻碍托管班规范发展由于托管机构提供的服务范围除了教育、管理学生,还包括中午餐、接送等不属于教育范畴的服务,所以不能将其单一归类于民办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机构,也不能将其界定为民办教育机构;托管机构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属于市场和需求相互满足的利益关系,具有赢利性,但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它又区别于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的家政服务,不等同于一般赢利机构。教育性与社会服务性的双重性质使托管业更具复杂性。对托管机构的性质界定模糊,导致其处在了“家长无奈、学校无力、社会无视”的尴尬处境,到底应该由工商、教育、卫生还是由其他执法部门进行监管呢?出了问题谁负责?托管班到底应该有哪些规范性要求和标准?诸多问题,目前并无明确规定。规范缺失造成了大多数私人开办在学校周围或居民小区的托管班自行规定收费标准,制定服务内容的“无注册、无资质、无监管”的无序状态,严重阻碍了托管班规范化地良性发展。

2.办学条件不符合标准阻碍托管班良性发展由于托管班的巨大市场需求,社会上不乏一些人受利益驱动参与到此行业中来,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租一个场地,提供桌椅,再招些人员负责做饭和作业辅导就可以了。加上目前政府对托管班并无相关规范的审核和要求,导致市场上的托管班质量良莠不齐,大多数办学条件不够标准,存在诸多问题和安全隐患:一是相关执教人员没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不具备教学资质,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有的业者揣着“看孩子”的心理在招进大量学生后,任孩子打闹、看电视、玩游戏养成种种不良习惯,对家长所作出的“精心辅导孩子学习”的承诺成了空话。二是一些托管班的饮食服务人员无健康证明,对食品的采购来源和操作过程缺乏安全保证,操作间卫生条件差,学生碗筷随意堆放,有的托管班虽然提供消毒柜,但常常只是摆设,或者不规范操作,这些都对孩子的饮食造成安全隐患。三是托管班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将投资成本压缩到最小,这就导致狭小的空间内拥挤着几十个学生,师生比例成问题。没有电子空气净化设施,容易引起病毒感染。消防设施也不具备,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些都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提高小学生托管服务水平的对策

1.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制,让托管班经营合法化、规范化托管班的出现对学生、家长、学校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目前托管班市场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监管的无序状态严重阻碍了其健康、良性地发展。因此,政府应及时给予重视与关注,协调工商、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建立相关监督与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相关条例准则,将托管班在市场准入的资质标准、收费标准、场地环境的安全标准、采购食品及操作环境的卫生标准、从业人员的资质条件、消防设施标准和教学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审批程序纳入合法化、规范化的渠道。同时应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不定期对托管班市场进行整顿检查与指导,使托管班的管理和运行有法可依,才能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托管班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的空白,具有弥补社会教育职责的潜功能。所以政府应积极发挥托管服务行业的引导作用,认真调研分析并尽快明确托管行业的性质界定与主管部门,并适当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以确保托管行业尽快走上规范化、合法化的发展之路,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教育环境。

2.放宽政策,鼓励和允许学校以适当收费方式提供小学生托管服务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课后社会教育活动场所方面的建设较欠缺,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其功能单一和局限性也对小学生离校后的教育表示“担忧又无奈”。一些学校尝试以公益项目活动的形式以本校教学资源和场地为基础,在学校内部成立托管班,受到了很多家长的青睐。但这无疑给学校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占据了教师的私人时间。以免费的义务服务方式开展校内托管不切实际,而且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学校不得私自以辅导名义向学生收取费用,这让一些无力自己承担财政压力的学校对校内托管无能为力。因此,政府可以给予学校适当的财政支持,相关部门放宽政策,鼓励并允许学校以适当收费的方式提供小学生托管服务,让家长自主选择是否参与,同时加强对收费标准、教学实施过程的监管和指导。

家庭式托管服务篇5

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一、实行“政府购买”的运营机制

先进的运营机制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同和北斗星都是在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的,但是政府并没有采取“政府直接经营”的方式,而是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按照政府出资,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百姓受益的方式完成运营过程。同时,为了保障服务质量,政府有专人负责社工机构的定期考察,服务跟进,实现社区资源的聚集和优化,让市民享受优质的社会服务。

二、探索“依托街道”的运营模式

2011年7月23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发文《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见》,文件要求加快构建和完善广州市的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开展以街道、社区为单位的社会服务。大同和北斗星以此为契机,共依托广州市19个街道1个社区成立了多家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学校、美沙酮社区门诊等多个子机构。这种“机构依托街道”的模式能够集中街道居民,利用社区优势,方便服务市民。

三、实现“持证上岗”的专业理念

广州市社会工作者必须“持证上岗”,所谓“证”,是指“助理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不只“持证上岗”,还有“凭证领薪”,是指根据社会工作者资格证的不同级别领取薪酬,不同级别的社会工作师的工资标准是不同的,如员工级的社会工作人员指导薪酬为3000元,而助理级的大致分为两级:一级为3500元,一级为4000元。这种“持证上岗”的制度能够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专业素质,促使工作人员提高自身修养。

四、建立“统一与灵活共存”的环境管理

通过对北斗星天园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③的探访,我们注意到北斗星不论在场地布置、员工着装,还是空间设计,甚至机构的ppt模板都有统一部署和规范。他们的环境设计采用橙色、绿色为主色调,色彩明快,清新活泼,符合机构服务具有亲和力的特点。大同的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空间,将机构的风采不遗余力地展示给所有服务对象。由于海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④面积相较于其他中心较小,工作人员将天花板都作为项目宣传之用,使服务对象对中心的项目一目了然,宣传效果十分明显。

大同和北斗星对于环境管理的共同点有三个:一是“口号上墙”。“口号上墙”是指机构将服务宗旨、服务项目、机构目标、工作职责、团队展示等制作成宣传板,张贴上墙,时刻谨记团队的共同使命。二是巧妙利用卡纸。我们发现大同和北斗星的各个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都将色彩缤纷的卡纸运用到周围的环境中,如“请节约用电”等环保标语运用生动可爱的漫画方式加以展现,“12月第四周工作安排”也用卡纸剪贴而成,不仅环保,人们也更愿意接受。三是合理安排服务空间。大同和北斗星提供的服务包括长者服务、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等多个项目,机构将空间合理安排,划分出专门的“长者乐园”“亲子乐园”“膳养乐园”“心灵乐园”等不同的功能区,方便多个区域同时工作,也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分别进行空间设计。

五、强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

大同和北斗星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非常规范的制度建设。实验室制度包括《实验室守则》和《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包括《办公室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包括《副总干事职责》《总干事职责》《部长职责》和《社工职责》等。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保证了机构项目的正常、高效运转,确保了服务品质,提高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六、对廊坊市社会工作机构的启发

社会工作是舶来品,进入中国大陆的时间不长,但是它依托社区开展综合服务的模式在当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显现出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州市社会工作机构在五年时间内发展壮大,逐步完善的经验为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提供了建议,特别是针对廊坊市爱翼行社会工作服务社⑤(下文简称爱翼行)这一刚刚起步的社会工作机构,广州经验具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1.机制理念为先导

先进的机制和理念是服务的先导。大同的服务理念是“助人自助,公益和谐”,北斗星的机构愿景是致力于创办一个“有信念、有灵魂、有良知、有专业操守”的服务创新型社工组织。因此,社工机构本着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理念,按照受众的需求设置项目,提供服务,以服务对象的特征开展工作,建立服务效果导向的考评机制。

广州市“依托街道”的社会工作服务运作模式值得推广,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廊坊市的广阳区和安次区每个街道都在建或已经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一起步阶段,可以适当推广广州市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的服务模式。

社会工作者“持证上岗”的工作理念应该在廊坊市逐步普及并运用,鼓励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考取“社会工作师”资格证,实现专业就业。同时推动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考核,实现社区工作人员“凭证上岗,按证领薪”。这一措施能够保证社区工作的专业性,也能够增加学生按专业就业的兴趣。

环境影响情绪,做好环境管理能够促进社会工作机构的顺利运行。无论大同还是北斗星,他们的每一个子项目,子中心都做到了合理安排空间。

爱翼行在成立之初面临一个困境:服务不被认同。此次广州之行,我们就此问题同社工进行探讨,他们的观点是:持之以恒,从义工做起。

2.服务内容是核心

服务项目丰富与否是机构吸引服务对象的核心。大同和北斗星的服务项目基本包含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长者服务、残障服务和义工服务等。机构的服务内容全面,涵盖对象广泛。

机构推广特色服务,比如北斗星天园街的长者服务中“舌尖上的天园”这一服务,针对社区长者开展以家乡美食美为主线的聚会,让长者共聚及回顾生活乐事,项目从老人的需求出发,实现老人的共聚同乐,创造集体回忆。

美沙酮⑥社工项目是广州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工介入美沙酮项目是专为海洛因吸食人士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深入辅导和提供戒毒及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知识。主要目标是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减少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的比率。

大同龙洞街的长者服务分为“老有所爱,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三个项目,老有所为的目的是提升自我,其中有一个子项目是长者义工队,这就将长者服务与义工建设联系在一起,老人既是服务对象,也是义工,一体两位,使老人找到自身的价值感。

3.专业依托为保障

机构背后高校资源的支持是机构运行的保证。正如大同得到广东工业大学的支持,北斗星得到华南农业大学的支持一样,爱翼行是依托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建立的社会工作机构。

比如,广东工业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是广州社会工作方面的“领头羊”。他们为促进专业发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工作活动。其中,常规活动包括:第一,讲座。社工系不定期邀请在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讲座,丰富学生知识,开拓视野,并增加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以及社工技巧的深入研究,对社工实务以及相近学科有更多的认识。第二,社工沙龙。社工系不定期举行社工沙龙,指导学生的社会工作实践以及分享实践收获与感受等。第三,常规活动。社工系学生长期并经常性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包括义工、义教、义演等。

学校的社会工作活动促进了专业发展,也促使高校同机构合作。但是机构并没有完全依附于高校资源,机构和高校是互依共存的关系。这种互依共存的关系体现在:第一,社会工作机构离不开高校。机构依托高校专业优势,吸纳高校培养的社工专业毕业生作为工作人员,实现团队高素质建设。同时,社会工作机构利用高校专业资源,为机构的社工开展定期培训。社会工作机构的理事、干事以及督导都来自于高校的专业教师,能够指导社工机构的专业化进程。第二,高校社工专业需要机构支持。大同和北斗星分别是广东工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将四年的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

注释:

①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文简称大同),是广州市首家社工机构,创立于2008年6月,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专业资源,伴随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潮应运而生。

②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文简称北斗星)于2008年9月成立,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致力于向广州市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③天园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天园街道办事处和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办的社区综合服务机构,旨在立足社区需要,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天园街十个社区所有居民提供涵盖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长者服务、残疾人服务、义工、企业、学校等专业化、综合性、一站式的社会公益服务。

④海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2011年1月,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街道办事处为提升居民的幸福而特别举办的社会公益项目。该项目由海龙街道办事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中心交给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主要由专职社工为海龙街居民个人、家庭、群体、社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家庭式托管服务篇6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养老机构

社会养老服务是针对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而需要从社会角度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养老责任主要由社会承担,服务提供的主要是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在老年人的生活中,社会养老服务和家庭养老服务应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支撑完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组成部分的划分,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类:

(一)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度过晚年的一种养老的方式,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居家养老的空间位置是在老年人的家中,但是其享受的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是社区,或者是社会中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等。

(二)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服务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家庭中每天派专人对老年人进行看护是对劳动力的巨大浪费,也增加了家庭的养老负担和经济负担。社区养老模式的出现,可以在子女工作时间内将这些老年人进行集中看护,一方面,极大的缓解了老年人子女的后顾之忧,解放了生产力,减少了家庭负担;另外一方面,在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社区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养老环境。

(三)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服务,指老年人居住在专业的养老机构中享受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机构。与其他两种养老服务相比,机构养老能够提供更为专业养老服务以及基础的医疗服务。

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国办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且常年有上千老年人在排队等候入住。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66%左右。

养老机构按照不同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提供服务的内容不同分类

第一、技术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收养需要24小时精心医疗照顾但又不需要医院所提供的经常性医疗服务的老年人。

第二、中级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主要收养没有严重疾病,需要24小时监护和护理的老年人。

第三、一般照顾型养老机构,主要收养需要提供膳食和个人帮助及24小时生活护理服务的老年人。

2、按照出资人的性质不同分类

第一、公办性养老服务机构,是由国家和政府出资主办或者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且管理和运行都比较正规,是广大想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首要选择。目前全国有养老机构4.4万多家,其中超过7成属于公办养老机构,在公办养老机构中,大部分是农村敬老院。

第二、民办性养老服务机构,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兴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在设备设施、服务内容、服务人员素质、管理规范等许多方面与公办性养老服务机构尚有距离,但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

3、按照养老机构的性质不同分类

第一、老年社会福利院,就是享受国家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多由国家出资兴建与管理。

第二、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又称养老院。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年人。

第三、老年公寓,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

第四、托老所,是近几年在我国兴建的老年服务机构,是为老年人提供寄托性养老服务的设施,有日托和全托等形式。

第五、临终关怀医院,是以缓解老年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为主要目的一种医院。临终关怀医院在发达国家发展状况较好,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但是由于家庭伦理观念、道德障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医院评估等一些原因的限制,我国的临终医院发展状况较差,不仅数量少,在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我国入住临终关怀医院的老年人数量非常少。

4、其他分类

第一、按照地域范围可以分为跨地域养老机构和本地养老机构。

第二、按照规模可以分为大型养老机构、中型养老机构和小型养老机构。

虽然今后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依托社区养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但是机构养老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对于孤老、高龄、失能等特殊老年人机构养老所提供的全天化、专业性的养老服务是无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于戈,刘晓梅.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家庭式托管服务篇7

区残联设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具有法人资格的民办非企业机构。负责全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

街道设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具体负责本辖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管理和运作。社区设残疾人托养服务站,主要配合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开展工作,对服务情况进行跟踪、反馈。

二、服务内容

各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根据本街道的具体情况和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采取日间、全日制、居家、庇护性就业等托养服务方式,对符合条件、有托养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精神慰藉、娱乐和简单劳动技能训练等服务。

日间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指各街道在精神病工疗站基础上,建立日间托养服务机构,在正常工作日期间提供托养服务。日间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运行模式和工疗站基本一致。服务对象为需要生活照料而日间家庭无人照料,并符合关条件的残疾人。

全日制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指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区层面,在“爱晚亭”敬老院内单设残疾人托养服务区,采取“购买服务”方式运行。有条件的街道可以在敬老院内单设残疾人托养服务区,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亲属(老年人)无法或无亲属照料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全日制托养服务。

居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指以街道原有的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政府或社会办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为符合托养条件仍留在家中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家政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托养服务。

庇护性残疾人就业托养服务是指建立残疾人庇护工场,为尚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安排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使他们获得劳动报酬,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养老问题。

三、托养服务对象和条件

㈠残疾人全日制、居家托养服务对象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年龄在16—60周岁,具有本区常住户口,持有市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2.1—2级智力残疾人、1—2级病情较为稳定的精神残疾人、1—2级肢体残疾人;

3.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或适应行为严重障碍),需要他人(含亲友)或托养机构长期、完全照料;

4.属于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

㈡残疾人日间、庇护性就业托养服务对象的条件分别按日间、庇护性就业托养服务机构规定的条件执行。

四、补贴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护理费补贴分为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护理费补贴、低保与低保边缘残疾人家庭托养服务护理补贴两类。

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护理费补贴:凡户籍在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照实际接受托养服务时间给予服务机构护理费补贴。补贴标准为:日间、居家、全日制机构,每服务一人每月分别给予补贴50元、80元和100元。

低保与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托养服务护理补贴:凡户籍在区的低保与低保边缘家庭,符合托养服务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实际接受托养服务时间给予护理补贴。补贴标准为:居家托养每月给予补贴370元,全日制托养每月给予补贴700元。如果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接受托养服务实际发生的费用低于护理费补贴总额,以实际发生额结算;高于护理费补贴总额,差额部分由托养残疾人承担。

另外,区残联对各街道托养服务机构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和设备支持。

五、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主要方式

各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按劳动部门钟点工规定工资标准,与服务对象、专业服务单位或专业人员签订协议,根据服务对象享受的服务标准,以核发服务券的形式提供上门服务。

六、申请、审批程序

㈠残疾人全日制、居家托养服务的申请、审批程序:

1.由残疾人本人或亲属携带关证明(户口簿、残疾证、低保与低保边缘证等)向户籍所在地社区残协提出申请;

2.经社区残协初审,填写《区残疾人全日制、居家托养服务申请表》,报街道残联;

3.街道残联根据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和社区残协的调查意见上门审核,审核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对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解释清楚;对符合条件且经公示无异议的,报区残联;

4.区残联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批、备案;

5.街道残联根据区残联审批意见,由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与服务对象、专业服务单位或专业人员签订协议,并按协议提供服务;

6.社区残疾人托养服务站协助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对服务质量进行跟踪、反馈。

㈡残疾人日间、庇护性就业托养服务的申请、审批程序分别按日间、庇护性就业托养服务机构规定的程序执行。

七、结算手续

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凭服务协议和支付凭证,并填写托养服务汇总表,报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审核汇总后报市残联。经市残联审定后,划拨补贴经费到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由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与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分中心结算。

护理费补贴结算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分二次集中结算。

八、资金来源

家庭式托管服务篇8

关键词:农业生产托管;机制创新;收益分配

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农业也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未来15年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小农户生产经营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党的报告指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业生产性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农业生产托管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农业农民落地下田的主推方式。农业生产托管是承包农户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不需要流转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地、播种、植保防护、农产品收获等所有或部分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实施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1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基本情况

2017年农业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全省开展了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先后出台了《关于切实抓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2017年8月山西省以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选择了10个粮食产量靠前的大县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完成补助面积超过3万hm2。2018年山西省托管服务任务的试点项目县27个,完成托管服务补助面积超过5万hm2。2019年山西省在81个县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完成托管服务面积23万hm2。山西省试点地区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绿色化方面实现了预期目标。

2农业生产托管的机制创新

2.1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从农户角度来讲,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如何对接社会化大生产,如何对接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现代要素等问题,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依然主要来源于农民群众和市场需求。推进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应当顺应向以机械化为主转变的历史趋势,顺应大部分农民退出繁重作业方式但不愿意退出家庭经营模式的期望,顺应对农业生产环节零碎式外包转向系列式、全程式外包的愿景。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来讲,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普遍规模小、辐射带动农户能力弱、缺乏资金、缺乏人才和技术、与小农户对接不畅等现实问题。就资金来源而言,服务主体融资能力较弱,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顺畅导致的贷款难,限制了服务主体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相关能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所拥有的生产技能大多属于经验性技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不足,向农户提供专业性技术指导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近几年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服务链条较短,服务环节主要在耕、种、防、收环节,纯农机作业服务的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生产经营信息服务、农产品运输存储及加工销售方面服务内容少,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户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需求。基于以上因素,必须深入研究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联接机制,从全省层面对农业生产托管机制方面进行完善创新,研究探索适合山西省发展的农业生产托管机制,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2.2机制创新思路

充分把握山西省情农情,结合山西省实际,试行“政策试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农户+金融保险创新”五位一体的农业生产托管合作机制。政府部门制订政策引导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组织居间协调管理作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承接托管项目,承包农户规范开展委托托管、金融保险机构提供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收益分配机制,以实现政府、农户、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保险金融机构多方共赢的改革效果。

2.1.1政策试验引导带动在政策制订推动方面,立足中国特色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突破口重塑农业政策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为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牵线搭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规范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用法治思维规范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创造良好有序的营商环境。加大政策试验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实行政策补贴资金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补贴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按照服务主体与小农户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分配。调动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培育和引导农业生产托管新产业新业态健康持续发展。通过专项扶持、政策引导、统一规划等措施,在完成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农户通过“互换并地”实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充分利用国土土地整理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农机使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促进服务规模经营。

2.2.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山西省农村地形地貌复杂、土地分散、细碎化程度高,承包农户人多地少的情况普遍存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存在服务对象多、服务难度大、服务成本高、对接困难等问题。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人,与承包农户是发包方与承包方的关系。在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中,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农户集中经营、协调农户签订服务合同、评价托管服务效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承担着“一手托两家”居间服务,农户对其信任度高。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组织协调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服务服务成本高、服务难度大、交易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实现农户、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多赢的效果。具备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直接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2.2.3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承接托管项目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主体及服务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采购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组织销售,承接国家涉农建设项目。(2)家庭农场。有一定生产规模、有较高管理能力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3)龙头企业。立足当地经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与人文特色,发挥加工流通服务特长,带动当地主导产业。(4)农业专业性或综合性服务公司。为农业产业上下游的生产者、加工企业、供应商、终端商等提供多元化交易、专业及时的信息资讯、第三方智能仓储、多式联运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5)农业服务类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开展植保防护、农机服务、农产品仓储加工等多种服务。(6)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在全省服务网点多、服务内容广,可以在原有网络基础上拓展服务网点、延伸服务链条,增加服务内容。(7)多元化融合主体。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组织横向联合、纵向拓展,优势互补、融合共生,围绕优势产业或产品的生产经营,以资本、装备、技术、管理、服务等为结合点,组建农业生产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协会等新型生产经营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2.2.4承包农户规范开展委托托管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地位,尊重承包农户主体地位,维护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主体地位,按照“托管自愿、有偿服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委托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签订权责明确的托管合同。

2.2.5金融保险机构提供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针对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存在的融资难、农业保险产品不够丰富,覆盖面少,农业保险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突破保险思维,保险公司联合担保公司和银行主体,实现跨界融合,多重增信,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提升农业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全方位满足小农户农业保险需求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融资需求。

2.3收益分配机制

托管双方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探索建立保底分红、货币返还型和实物返还型等分配机制。托管服务组织每年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定的组织协调费用。

2.3.1保底分红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从耕作、播种、植保、收获等环节的全程服务。农户与服务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合同约定农民获得收获物。服务组织承诺保底产量。完成保底产量农户向托管服务主体支付托管服务费,完不成保底产量托管服务主体支付违约金。超出保底产量部分形成的收益由农民和服务主体按双方约定比例进行分配。

家庭式托管服务篇9

一、龙华新区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有老师、教职员工进行专门的辅导和服务,已形成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问题复杂化,在校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存在越来越多样性的需求,并需要不断地改进,在校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亟需除老师以外的专业人士的引导和帮助。

新区各学校都为学生免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社团等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在课余学习艺术、体育,也可巩固学业,但仍然会出现学生放学时间远早于父母下班时间等学生无人监管的情况,所以急需一些校外的活动场所提供给放学后或在假期中的青少年,现存的学生托管机构鱼龙混杂,或无牌无证、收费无监管,或设施设备简陋、存在安全隐患。从2012年起深圳市文明办在新区设立了一个社区“四点半学校”,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合作在新区设立了5个“学校少年宫”,但缺口仍然巨大。

新区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以来为在校学生健康成长做了很多努力,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新区仍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青少年成长服务不均衡等情况,体现在公办学校无论硬件建设、师资力量都比民办学校好,优质学位供给存在区域差别,部分区域非常紧张而部分区域却存在不满额等方面。

青少年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的相互作用,但现阶段除社会服务资源缺乏外,青少年家庭教育也是缺乏跟踪和科学指导,教育主管部门曾组织过多次家庭教育宣传、咨询等,但由于未形成常态化活动,家庭教育辅导讲师大部分是在职教师,无固定专业人士参与,加之新区学生家庭情况复杂等原因,家庭教育一直未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区内特殊儿童数量逐年增多,学校安排他们随班就读,安排最优秀的班主任、老师辅导他们,并为孩子家长提供了陪读、不定期查看等服务,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任课老师无持续的专业指导、学校缺乏编制设专人负责特殊儿童教育、中小学学业衔接等问题,出现了教职员工作量大、孩子未得到最佳辅导、中小学特殊教育脱节等情况。

二、关于龙华新区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的几点建议

开展社会公益机构进校园活动,如社区中心进校园、青年组织进校园、社工进校园等,不断开拓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指引,提高其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通过学校教育、家庭辅导及个案跟踪等专业服务,共同促进在校青少年健康成长,又有效连结社会资源,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促使青少年全面发展。

联合企业、社会机构、社区等,开设公益学生托管机构,如社区“四点半学校”和“学校少年宫”等,提供午托、晚托、课外活动辅导等公益服务,解决部分孩子放学后、假期无人看管的实际困难,并将学生公益托管机构作为一个社区平台,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调动起社区“五老”及社会各种力量去关爱在校青少年成长。

加大力度开展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辅导,通过驻校社工等专业人员,对部分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采取家访、电访、邀访等方式进行沟通,在学校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孩子,给予家长更多专业的辅导意见,有针对性的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增加家校互动的途径。

家庭式托管服务篇10

在当前,养老院仍是我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形式。现阶段中国养老院的经营模式仍以下述三种为主:国营养老服务机构、集体所有养老服务机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其中前两种在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中仍占主导,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速度在现阶段也在加快。目前,国内养老院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承包”和“委托经营”是目前我国养老院最主要的两种模式。承包模式覆盖面最广。即由政府建设,后交由民间机构承包,在交纳承包费用后,自负盈亏。在该模式下,政府收房租赚钱,承包者每月向政府缴纳与市场均价相当的租金,房租之外自负盈亏;后一种模式则是由政府通过招投标,委托民间机构管理,并按合同支付管理费。政府向养老院支付包括员工工资、运营等在内的各项经费,养老院获得全年收入中一定比例的管理费。除财务管理,基层政府机构还负责对养老院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弊端

1现有模式与传统养老观念的冲突

基于成本等多因素的考量,目前的养老院多远离城市的主要生活区,一般都地处偏远、人口密度较小的郊区地区。首先,老人居住其中,往往远离子女,再加上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在情感上老人非常不情愿住进养老院。其次,由于距离所限,养老院处于郊区,子女工作多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子女探望老人极不方便,子女经常性地探望老人难以实现,造成亲情的疏远,老人存在感缺失。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也难以随时关注到老人的身心健康的时时动态,对老人的关怀不足,也不利于他们安享晚年。

2养老服务提供能力的供需未能很好的协调

现阶段,公立养老院由于百姓较为信赖且价格较为便宜,并且能够提供较正规的服务,往往一床难求,而私立养老院由于价格较高且质量良莠不齐,百姓缺乏信赖,而需求不足。此外,私立养老院间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一些拥有良好养老环境和优质服务的私立养老院价格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而另外一些私立养老院则只能够保证老年的一般吃饭住宿问题,不能够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和休闲设施,此外有的私立养老院也缺乏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条件,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上述两种情况也加剧了养老服务能力提供的供需不协调。

3现有模式下各方的利益和积极性难以调和

在现有的养老经营模式下,若以承包为主,则政府方面为了把风险转嫁,只管收钱。机构自负盈亏,只能想办法赚钱。政府缺乏对养老院的后续投资、经营和质量监督,没有体现政府的责任和指导的义务,难以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在“委托”模式下,机构没有利润的驱使,故缺乏经营热情。受委托方难以盈利,政府未适当地将包括房租补贴在内的盈利部分反哺,不利于提高服务水平或降低收费,真正惠及入住的老人。

三、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