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课外书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07:08

看课外书的方法篇1

一、培养经常看书报的习惯

1.好看书的习惯。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说“乐之不疲”。对于读书来说,亦是如此。兴趣乃是阅读的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课前或课余时间向学生讲诗、文、短篇佳作,或精彩片断,讲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但又如蜻蜓点水,浅尝即止,使学生听了心驰神往,想一读为快。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动学生办“知识长廊”,利用黑板报由学生轮流定时登出格言、谜语、小事故、讽刺与幽默等。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好看书的习惯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2.看好书的习惯。课程标准谈到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实好读书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让他喜欢读书,并且把书读好。还要读好的书,这个层面上的意义是非常多的,大家要注意读整本的书。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就是课文以外的所有的阅读材料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自己选择。一本好书拿在手,若不知该如何读,就毫无作用可言。所以,读书要读好书,要读思想健康的书。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爱好科技的学生,可指导他们多读些《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的书;爱好童话的学生,指导他们多看些《格林童话选》一类的书等。总之,要根据各人的爱好,选择不同的读物,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看好书的习惯。

3.养成博览的习惯。多看书报,就能接受新知识,捕捉即时信息,丰富见闻,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益于思想与写作。因此,教师通过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带领学生领略精彩的“外面世界”,将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看报的兴趣。我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名人,如高尔基、鲁迅、等榜样性人物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带领学生体味他们当时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望,刺激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带着坚定的理念在书海中遨游。此外,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也是激发学生读书欲的好教材。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领悟到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鉴赏能力。在阅读中丰富心灵世界,获取精美食粮。

4.用好看书的方法。书选好了,还要有好的阅读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教给学生多种读书方法,如读记叙文,要弄清六要素,了解大意,欣赏好词句,理解中心。读说明文,要明白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还要看文章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读议论文要弄清文章的论点、论据是什么,弄清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在课外阅读中,如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课外阅读中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就能促使学生“好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读写基本功。要求写好读书笔记,其目的在于积累语言材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巩固记忆。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活跃思维,为思维的开展与深入提供广阔的背景,提高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为写好习作打好基础。指导学生读文章或书,通常采用的读书笔记形式有:

1.标记式。阅读时遇到生字、新词、好句子,如果是自己的书,则可以字旁做记号,或圈或点或画线。

2.批注式。在自己的读物上,直接写上简单的感想、批语、疑问等。

3.摘录式。摘录书中优美词句、精彩片断。

4.提纲式。用简单的语句或条举形式编写内容要点。

5.表格式。印制卡片,要求在阅读中逐步填写完整,主要内容有阅读日期、题目或书名、题目或书名、作者、出版单位、体裁、主要内容、主要写作特点等。

6.札记式。把心得、体会、评语、质疑等记下来。

7.简析式。简析是个好方法,它是介于编提纲和写体会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简析法要求学生按下面规定的项目填写:第一项写阅读文章的题目或书名;第二项写作者或出版社、文章大意、优美词句、读后感受。这种简析可统一制印成如上面格式的卡片,简单易行,颇受学生欢迎,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三、培养读后提问的习惯

看课外书的方法篇2

初中是衔接小学和高中的学习阶段,一方面比小学的科目多,知识面逐渐扩大;另一方面没有高中学习的压力大,学生还有许多自由利用的时间。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和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有利时期。但是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外阅读量小。(2)阅读时间零碎且少,总的时间量很小。(3)阅读的品位低。

二、原因分析

1.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关注

一直以来,在广大农村学生的父母看来,读书是孩子们走出农村的唯一方式,考试是最能决定孩子前途的,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书都是“闲书”。学校和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认为把课本知识弄懂弄透才是最关键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求孩子们多读书,并不是读课外书,而只是课本。同时在学生家庭方面,家长总体文化水平较低,而且许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关注孩子想学习、广阅读的重担就落在祖辈的肩上,隔代监管往往落空。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责任也就不能不落空。

2.课外阅读时间被吞噬

学生们的课外时间在干什么?他们肯定不是在阅读。从实际的情况分析,每个学生课外时间消费的方式是不同的,但大部分学生(一般被称为“好学生”)被固定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上。随着电视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它们也是学生们消遣的主要方式之一。我曾经问过一部分被称为“差生”的学生,他们在课外干什么。他们说,一般是看电视或玩游戏,如果父母逼迫他们看书,他们就躲在一边看看漫画之类的书,蒙混过关。

3.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表现在: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一般比较低,对孩子的阅读缺少指导;即使有的家长明白要让孩子多读书,还是不知道应该给孩子们买哪些书;许多学生在看完一本书后,既不做笔记也没读后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的效率一般不高。阅读不是学生的义务,应该成为学生的习惯。

4.课外没书可读

我们可以到农村中小学校去看一看,它们所在的乡镇基本都有游戏厅和网吧,可几乎都没有书店。学校有了明亮的教学楼和绿草如茵的草地,可就是没有图书馆,即使有的学校有图书馆,其藏书量不但少,而且所藏的书中还有很多不适合青少年成长的书籍。农村的经济水平发展了,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改善了,但学生们的精神食粮依然缺乏。

5.没有阅读的氛围

没有阅读氛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二是没有良好的学校阅读环境。家庭是学生的物质生活之源,大多数家长认为学校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因此,不必过多地为他们创造家庭读书环境;学校也没有成为他们课外阅读的好地方——在教室里是不能看“闲书”的,再加上科目多,作业量大,也就不会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了。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农村中学生的图书资源很有限,但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们可以将各种资源整合利用。首先,学校要利用好图书馆这个平台。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将报纸和书刊这些公共资源放在图书馆内,让学生参加进来。其次,要办好班级的互助阅读,充分利用好学生手里现有的课外书,让大家交换着看。第三,要鼓励学生买书,鼓励家长一起读书,让部分家长也参加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来。在鼓励学生买书的同时,我们老师也做些指导,最好是能给学生们一个书目,将初中三年或青少年时期该涉猎的书目都列出来,并尽可能给每本书做个简介,以便加深对图书的印象。

2.和学生一起阅读

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水平高低不仅影响讲课的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言行。一方面教师的阅读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只有自己阅读了,才能指导学生怎么去阅读。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自己也要写,这对阅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新教育实验提倡的“晨诵、午读、暮省”,就是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写作,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看课外书的方法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课外阅读;写作

G633.3

虽说是刚刚参加工作,但在两年多的教学生活中我深刻认识到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之严重。学生阅读的内容多限于应考的教辅读物,课外资料非常之少。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内所提的一些问题因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进行讨论,导致学生很多方面的潜能得不到挖掘。我在本校几个年级中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89%的学生没读过四大名著,59%的学生没读过一本课外书,每天读报刊、杂志的学生为零,63%从不读报、杂志的同学。

第二,非常渴望阅读课外书的同学仅占38%,而抱无所谓态度的却高达49%,不愿意阅读课外书的也有13%。

第三,家里能提供课外书、并支持课外阅读的都不到15%,不能提供课外书的却达到12%,不支持阅读课外书的更是高达31%。

从以上的调查中不难看出当前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状况?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家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本内的知识就行,课本以外的书都是“闲书”,读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不买课外书籍,更不用说网络阅读了,学生面对的往往仅仅是教科书,有时就是想读也无书可读。

第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任务依然繁重。在他们看来,阅读小说、杂志等课外书籍,就是在白白浪费研究数理化难题的时间,学习中“唯书本而书本”,“唯成绩而定论”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淡漠,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为了考一所好的高中,更多学生宁愿花更多时间在数理化这些短效科目上,将课外阅读放在最后。

第三,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对于学校而言,大部分农村中学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对图书的投入很少。图书馆藏书量少,种类不多。有的学校虽有部分图书,也时隔久远,内容陈旧;同时,由于缺乏认识,管理不善,学校图书室形同虚设,平时不对外开放,仅在上级检查时作为备查项目,使学生课外阅读成了“空白”,学生的读写能力较弱。这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学生自身原因。在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课外读物始终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在小学时就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大多数学习时间学习理科题目而忽略阅读。还有许多学生虽然也喜欢读书,可他们在课外阅读上重故事性,轻理论性;重随意性,轻摘记吸收。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看写武侠小说、故事会、民间传奇这些倾向娱乐性、故事性的书籍。

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们新课标一直宣传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孔子也说过要“因材施教”,因此针对农村教育教学,要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一些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

第一,创造条件,改善环境,树立观念。学校要尽可能的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

第二,开放课堂,培养兴趣、转变观念。向学生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理上引起重视,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时,把课外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如在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叙述鲁迅小时“早”的故事,介绍了他一生刚直不阿的高尚品德和不辍笔耕、不懈探索救国之路的革命精神,激起学生对这位伟大的崇敬热爱之情,进而引导他们读《朝花夕拾》、《呐喊》等书,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又进行了思想教育,真可谓一箭双雕。这对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转变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

第三,多想办法,解决课外书的来源。建立班级图书角,同学们互相交换阅读,那样课外书的数量就会增加很多。学生也能读到许多别的课外书,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也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放大阅读效应,展示阅读成果!

第四,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质量。首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会事半功倍。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x读其中部分章节、片断进行阅读。其次,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对自己订阅的报纸,也可以作剪贴分类,做成剪报本。最后,指导学生以读带说促写,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但这还远远不够,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课外阅读,可对学生进行一些语文能力的指导训练。例如,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写作能力训练、美文赏析能力训练等等。

看课外书的方法篇4

我爷爷一直也不同意我把书带到学校来看,因为他想我可能会在上课时看书,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可是我知道压抑您是为我好,可我也没有在上课时看书呀!还有就是我没在上课看书,您也不要担心,我在睡觉时也没有看书,我只有可能在下课时看书,因为我也害怕学习不好。另外就是如果我上课看书,那老师也会把我的书没收的,我就不可能看书了呀!

爷爷,看书也是一件好事呀,看书能让我会写的字多,也能让我学会更多的知识,我喜欢看书,但也不会像您想的那样,我看书的时间我自己也会安排的,也是不会什么时候都在看书呀!

爷爷您说过,看课外书时要先把主课学好,这样才能看课外书,还有就是要下完了作业,在休息的时间才能看课外书,我知道您说的这些话都是为我好,可我也是按您的方法来做的呀!

爷爷我知道您书的是对的,可是您也不能不让我看课外书吧,我会按着您说的方法去做,请您让我带上课外书在学校。

看课外书的方法篇5

1、此刻,且让我们着眼于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许多学校甚至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方面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更不用说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他们的作品了;据调查: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的人数占60.70%,其次为文学名著,占50.69%,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纸杂志的学生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从阅读时间来看,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决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从阅读途径看,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方法,推进学生阅读,并切实达到相应目的。

2、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3、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4、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阅读就是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对象:通元小学五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托课进行大阅读自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南湖晚报》、《少年儿童故事报》、《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阅读的还有一种大智慧,是创设阅读大情境。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古文观止》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我校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设有《古诗长廊》,不断充实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学生诵读时间有保障,清晨,校园广播播送经典诗词,感受经典环境;中午“习字一刻钟”,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晚托设有“读书时间”,让学生在书海漫步。教师方面,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并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教育制度,在竞争中求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起始准备阶段(2005.9——2006.5)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2.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编写校本教材及组织订阅小学生课外系列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述评、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累感性材料。

课题实施阶段(2006.9——2007.9)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2、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

(1)、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2)、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

(3)、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校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及时调整,使活动有效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课题总结阶段(2007.10)

1、将研究结果运用于本校各年段,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看课外书的方法篇6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同时就应特别注重兴趣的培养,否则只会使课外阅读陷入举步维艰的景况。记得以前我总是对学生的读书提出各种要求,如"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学学作者的写法"等等,岂知这些都如枷锁般套牢了孩子,禁锢了心灵,使课外阅读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这样的"书"读之还有趣吗?所以笔者认为,在习惯培养的初始,更多关注的是兴趣,而非急功近利的读书结果汇报。那么,该如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1.树立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利用课余时间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传说。这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当然在班中树立榜样也很有必要,因为周围的人事更具有说服力。

2.享受成功。当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人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做事的积极性。对于行为控制意识还不稳定的小学生来说,必须时常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比如,在活动课、班队会上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竞赛,与好书交朋友的故事会等。

二、创造机会,拓展阅读天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在农村,学生无书可读是个严峻的现实。去年,班中就有好几位学生向我借书,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近乎哀求地写道:老师,您给我买本书好吗,求您了,我家很穷……。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学生想读没时间读,要读没书读。

1、充裕的时间。学生常常面对这样的无奈:在校,一节接着一节的课,还得完成各项作业;在家,等到完成家庭作业已是华灯绽放。属于学生自由按排的时间太少了!所以,我们该为学生留有读书的时间,让他们走进图书室,到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充足的图书。没有图书,却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这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首先要充实学校的图书室图书、班级的图书角,还可动员学生互换读物。添置的图书应力求作到品种齐全,结构合理。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人人参与。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买课外书,相互交流。

三、交给方法,指明阅读方向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读物。由于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了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筛选读物,要求学生选择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

2.选用方法。阅读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和速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速读即一要带着问题一眼一句、一行地扫读;二是看得快想得也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灵活地选用适宜的阅读方法。

3.边读边想。当学生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时,就应该让他们明白:读书不单为了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从书中能获得一点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考虑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提出疑难问题。

看课外书的方法篇7

一、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二、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三、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看课外书的方法篇8

[关键词]山区中学生课外阅读阅读状况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中学生“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并在附录中给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中学生能“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新大纲的颁布已有12年,新课标的施行也有9年了,然而,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山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我执教的学校是山区中学,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读过《红楼梦》原著的寥寥无几,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读过《水浒传》原著的更是屈指可数。《失街亭》没有入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尽管在必修五的“名著导读”有推荐《三国演义》,但我想读过的学生也不会多。这个学期我市高一期末统考时,现代文阅读考钱钟书的《围城》(节选),本题满分为11分,而市平均分只有1.77分,我所在的学校平均分是1.73分。我想,这样的结果除了和设题的角度有关外,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有极大的关联。

是什么原因在影响山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呢?就这个问题,我对我校高一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经过调查,得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生升学压力大,功课多,很少能抽出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二是家庭经济原因,家长不支持;三是觉得名著不好读,只喜欢看娱乐消遣的书;四是读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有效果,便失去信心。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些目标都与阅读密不可分。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而且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不管是古诗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考的都是课外阅读篇章。虽然知识点是课内知识的迁移,但要想考出好成绩还是要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在抽样调查中,我也发现,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阅读量也较大。所以要想提高语文成绩,还得提高自己的课外阅读量。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在抽样调查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是经常在看课外书,但很少选择与课文知识相关的书籍。他们大多喜欢看流行小说和网络小说。女生偏爱言情小说、校园小说;男生偏爱玄幻小说。流行小说和网络小说虽然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但中学生对这类小说的阅读,只在于其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读一些消遣性的报刊杂志,看到眼里的是奇闻趣事、明星生活、影视动态,还有一些女性化的小散文。在经历了一场好奇心满足之后,在柔柔的一阵唏嘘感叹甚至洒下几滴廉价的泪水之后,什么都没有收获。所以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应给予引导和鼓励,向学生推荐有益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目。阅读的范围也要适当扩大。鲁迅先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要博览群书,要涉及名家名篇,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刊,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籍。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定出读书计划。读书计划可分为学期计划和周计划。《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在学期初完成,在《学期课外阅读计划》中,写出自己在本学期计划要读的并适合自己读的健康有益的书。学期中对新发现的好书进行阅读,可以申请更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将其列入课外阅读计划当中去。《周课外阅读计划》在每周一完成,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也可自行寻找与本周学习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等。这样,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就会加强。

第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学会选择读物之后,还要学会怎么读,才会有收获。所以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也是很关键的。

1.除了定好读书计划之外,还要要求学生建立《课外阅读登记卡》,记录自己每天的阅读情况。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要让山区的每一个同学都拥有成套的名著去阅读,是不现实的。这时就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同时还可鼓励同学之间互借。山区中学生,平时要干些家务活,暑假里一部分学生要打暑期工帮补家用。阅读时间只能靠挤,建立阅读登记卡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2.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良好的看书习惯包括动脑的习惯、动手的习惯。所谓动脑,就是在看书时一定要边看边思考,要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所谓动手,是指看书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不看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有人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说的都是读书动笔习惯的重要。这里的“动笔”包括摘记、作标记和写感想、读书笔记。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步走。第一步,作摘记。摘什么?摘平时写作能用到的材料(事实材料、理论材料),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以备日后写作文时采用;第二步,写读书笔记,对读物进行评价,可以采用眉批、旁批、夹注、设疑等方法。如果是在农忙或打工之余看书,可在书中夹些小纸片,发现有可记之处随时记下,回学校后再整理成册。

3.做到速读与精读相结合。当前社会是信息时代,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文章发表,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广泛涉猎,所以速读必不可少;但一味地讲究速度,而不讲究质量,即使读了收效也不会太大。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于一般的文章,大致看一看,了解大概意思就行,甚至报刊杂志上的有的信息,看看标题就足矣,但对于一些精美的文章,必须仔细咀嚼,反复揣摩。这就如同吃东西,有的可以囫囵吞枣,有的则需要细嚼慢咽,才便于吸收。

第四,采用相应的检查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后,如果不加以督促检查,一些学生就会偷懒。久而久之,读书计划就无法实行下去。所以,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来促使学生顺利完成读书计划并得到更大收获。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1.资料查阅法。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每周查阅一次读书笔记、读书卡。主要由学生组内互评,教师不定期抽查,并写出评语。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总体评价,并填写评价表。期末师生依据平时情况进行总体评价。总体评价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方式。

2.活动评价法。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3.作品展示法。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黑板报、学习园地、手抄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一些体会。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所以,不但要方法得当,还要持之以恒,课外阅读才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0年

看课外书的方法篇9

关键词:课外阅读农村地区初中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30-02

初中生的阅读一种是课内阅读,另一种是课外阅读。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课外阅读,在《教育大词典》中认为“它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叶圣陶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有限,他们终要成为一个独立的阅读者、学习者。因此,我们尝试从课外阅读入手,大力开发课外阅读资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程序

本课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间接的资料搜集整理法、对比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本调查从程序、步骤和内容上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并整理了关于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问题引起的原因和现状的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

(2)设计调查问卷,为相关的调查研究作进一步准备。针对这一课题所要研究的方向,我们确定了研究重点,同时查找一些有关课题研究的问卷作为借鉴,以设计出更为适合本课题研究方向的问卷。

(3)到学校派发和回收调查问卷。在确定了发放问卷的学校后,我们通过到校派发的方式向所在学校的初中学生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并通过统计得出相关数据。

(4)对所有的相关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法,选择了吉林省通化市振国学校和辉南县大椅山中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230份问卷,有效调查问卷是167份,回收问卷率达到72.61%,现对调查问卷作以下分析:

(一)学校资源方面

在调查“学校是否有可以借阅书籍的地方”时,有98.2%的学生选择“有”,有0.6%的学生选择“不清楚”,有1.2%的学生选择“没有”,具体如图1所示:

经过调查,了解到课外阅读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在问及“教师是否告诉过你们要多读书”这一问题时,得到的答案令人乐观,具体数据如表1:

问题及分析:由D例和表格可以看出农村学校拥有图书馆,并且有一定的藏书,教师也告诉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向他们推荐课外书籍。但是为什么教师告诉学生要进行阅读,然而《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课外阅读的读物,学生们涉及得如此少?这种结果形成的原因是农村教师大多数思想比较老套,他们长期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不能够及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和增加阅读书籍的数量,不能根据时代的进步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从而导致学生对待课外书籍的热情缺失,抵触课外阅读。

(二)家庭方面

父母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俗话说得好:“在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出这个人家教是什么样的。”在调查中,当问及“在家里父母是否有阅读书籍的习惯”得出的数据如下表:

问题及分析:在表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家长有阅读习惯的跟没有阅读习惯的基本保持相平的状态,所以总体来说在家里家长阅读的书籍有限。造成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家长没有时间去阅读,他们需要为生活奔波,为了生活而奋斗;另一种原因是家长接受的教育时间比较少,自身也没有读书的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为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家长做些什么,孩子会去模仿,如果家长没有阅读的意识,那么孩子更不会想要去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三)性别差异方面

男女生在性别存在很大的差异。男女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存在不同,所以他们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阅读过多少本课外书籍”0―5的13.8%(男8.4%;女5.4%)、5―10的22.2%(男12.6%;女9.6%)、10―15的18%(男6.6%;女11.4%)、15本以上的46.1%(男19.8%;女26.3%),具体如图: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喜欢阅读书籍吗”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如图所示:

问题及分析:由两个图例可以看出女生读书的数量明显比男生的多,并且女生喜欢读书的比例也占总数的大部分。但是在第一个图例中可看出总人数中读15本课外书以上的男女生总数占了不到一半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总体的读书量还是有所不足的,存在读书量少的现状。在第二图例中可以看出,喜欢看书的学生占的数量较多有55.7%,由此可见,学生的主观意识上是喜欢读书,想要读书的。性别不仅能影响学生对读书的热情和喜爱的程度,还会影响学生们所选择的课外阅读的书籍的类型。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是以下哪些”时得到的是学生们喜欢中外名著的占44.3%(男18.6%;女25.8%)、言情小说的占18%(男3.6%;女14.4%)、武侠小说的占21%(男16.2%;女4.8%)、漫画书的占16.2%(男8.4%;女7.8%)、杂志的占0.6%(男0.6%;女0),具体如图:

由此可以看出,喜欢中外名著的明显女生比男生所占的比例大;喜欢看言情小说的共占总人数18%,其中女生占14.4%,喜欢看武侠小说的占总人数的21%,其中男生占16.2%。从这组数据中明显看出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决定学生看书的方向不同。因此,现在一些学校布置学生都去读同样一本书,肯定阅读的效果不理想。

三、解决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问题的对策

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表明,目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学校、家庭、个人的差异有一定的关联性。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解决学校资源短缺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好书,教师可以捐献课外书籍,放在班级的读书角,给同学们提供便利的阅读。并且让每个学生至少拿出一本名著,放在班级的读书角里,然后根据学生们的阅读情况,调整书籍。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的数量,又可以改变现在书籍短缺的现状。其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书籍订装成册,解决学校课外书籍不足的问题。

(二)加强师生课外阅读交流

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在闲暇的时间里进行阅读,学生可以跟教师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读物,更准确地掌握文章所想要传达的信息。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他们阅读中出现的思想闪光点加以鼓励,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读书过程,达到课外阅读想要达到的真正的效果。

(三)注重教授课外阅读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记得将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的片段和寓意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然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这样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进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程中了解到的比较有意义的故事通过传述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最后,教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不能一味地用老旧的思想教育学生,要根据学生普遍的阅读现状,也就是水平、能力来选择教授哪种课外阅读的方法,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课外阅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不足的现状也会有所改善。

四、结语

正处花季的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有良好的素质,扎实的基础。现在农村地区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是全国总体学生人数的一大部分。因此,不能忽视农村初中生的教育,而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课外阅读,也需提高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看课外书的方法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 知识面 效率

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初中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进他们对各个领域的了解,从而丰富初中学生的知识系统,让他们产生新的思考和想法,用新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初中学生的知识量比较有限,个人阅历不足,因此,也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自觉地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知识营养。

一.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常常存在的一些问题

1.阅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许多初中学生只明白自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但是不知道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书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书籍琳琅满目,让学生觉得无从选择,学生便根据书籍的表面动画设计随便挑选了一些书籍,而这些书籍并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据家长的意见,买回来一些比较难懂、深奥的书籍,后来因为看不懂,就对课外阅读望而止步。比如,有些初中学生因为听从他人的建议,买回《红楼梦》的原著来看,后来因为看不懂,所以索性不看,对《红楼梦》完全不感兴趣了。所以,初中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层面和能力来选择读物,可以选择一些稍微比较容易的改编版本。

2.阅读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一些初中学生并没有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地挑选一些书籍,增加自己各方面知识的能力,而只是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自己喜欢的书籍,他们就买、就看,而对于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但有很大知识价值的书籍,他们往往不想涉及。比如,一些初中学生就喜欢看一些比较浅显的幽默故事集和连环画,并且乐此不疲,这些书籍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只是能够起到一定的娱乐作用,它们还会使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正式的书籍不感兴趣,所以初中学生应该尽量少看,多扩宽自己的知识面,选择一些其他类型的,对于自己帮助作用较大的文章和书籍来看。

二.提高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1.阅读材料的选择。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语文老师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提供一些课外书籍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阅读。其次,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不同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向不同的学生推介一些不同的书目,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某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变得更加全面、更加系统。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介一些适合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健康的语文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语文学习报》等,让学生加强一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且加强对一些富于哲理性的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感悟能力。

2.阅读方法的培养。

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只有阅读材料,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性。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知道根据书籍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一些文笔非常优美的文章,要采取精读的方式,努力学习作者的语言手段,感受文中的语言魅力;对于一些哲理性的文章,重在感悟文章的哲理,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感悟能力;对于一些感情丰富的散文,重在体验文章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情感,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猜想自己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一些科技知识之类的说明文,要重在获取文章表达的科技信息,选取文章的重点段落来读。所以,初中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节省阅读的时间,减少做无用功。

此外,家长和老师还要激发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多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知识,给他们留下一定的悬念,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一些资料,自己去书中寻找知识,提高他们阅读的有效性。家长也要有效地引导孩子,多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抽时间检查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