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09:51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1

联社紧紧围绕上级行的有关精神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本着“总量控制,效益优先”原则,强化成本意识,积极拓宽增收节支渠道,压缩费用开支,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经营效益,现将1-6月份财务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市办下达指标完成情况

2、不良贷款余额元,较年初净下降8974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较年初净下降15%,占市办分配年计划13000万元的69%。4、综合费用率为28.67%,超市办分配年计划0.84个百分点。

5、帐面利润。

二、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1、认真测算财务收支计划,合理制定经营目标

2、加强内控建设,堵塞经济案件发生。

(1)5--6月份组织各社、部开展“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活动,及时成立以联社主管主任姚金胜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活动分为四个价段,即第一阶段:5月1日至5月15日为各社组织学习、自查阶段;第二阶段:5月16日至6月31日为各社组织整改阶段;活动实行百分制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前三名,分别奖励1000元、800元、600元;得分在80分以下的后三名,分别罚800元、600元、400元,并全市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2)为了明确内部管理职责,提高各社坐班主任责任意识,3月份及时于与社坐班主任签订《......市农村信用社2012年度内控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及考核考评办法。

(3)为了做好全市信用社及各营业网点的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工作,消除经营隐患,除要求各信用社、部严格执行《农村信用社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外,还要求坚持每月交叉勾兑制度。4月份组织对全市农村信用社2012年度领用、使用各环节的重要空白凭证重新帐、证勾兑,并与勾对人和管理人签订责任书,明确管理责任;7月份组织对全辖信用社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进一步消除了经营隐患。

3、深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最大限度增收节支

(2)根据上年财务开支双重管理的经验,结合今年改革的实际情况,深化“总量控制,效益优先,以收定支,超额审批,超限停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的财务管理办法,将今年的各项财务指标细化到月,层层落实,逐月控制考核,并及时下发了《......市农村信用社2012年专项费用限额明细表》,为今年利润计划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建筑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1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建筑的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格局,需要处理和协调成本、进度、质量等诸多方面的工作。

1.1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管理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纵观行业现状,虽然在施工项目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集成化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已开始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使用。然而,由于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多半的企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上,其信息主要通过纸质媒介进行传递和处理的。

1.2对信息化认识不准确,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

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企业误把信息化建设当作实现办公室自动化,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也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有的企业往往因为资质的问题,才被迫进行信息化建设却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也就无法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所在。而一些走在信息化建设前例的建筑企业也往往缺少统一计划、安排和管理,对信息化的推广也仅仅停留在企业的管理层或主要集中施工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无法实现不同类别间数据的关联、整合及分析,更无法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2.1提高企业认识,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领导层是管理信息化的推动者,作为企业的领导,首先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脱胎换骨,对应用信息化有一个正确的全面认识;同时将管理信息化纳入企业的总体规划,设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作为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者,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可程度、执行力度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加大对实施信息化意义的宣传和教育,用事实证明信息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2正确引导,构建信息化标准规范框架

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有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行业协会的切实指导。“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的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方针。因此,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应由政府牵头,与有一定业绩的建筑企业、相关领域的科研单位共同合作,共同细化分项标准,形成统一规范。

3.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在此,举例来说明项目管理信息化在施工单位的应用。

3.1准备工作

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之前,首先针对工程项目本身的基本内容,系统的实施人员和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利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结合p3项目管理软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能够准确的用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反映项目实施过程;(2)理解网络计划中如工期等时间参数及其含义;(3)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标明关键路径与关键作业;(4)结合现场施工经验,理解进度、资源、费用的相互关系;(5)结合目标工程,了解目标管理与网络计划技术结合对项目实施动态跟踪控制的方法。

3.2管理层次的划分

电力施工企业总部管理层使用网络版p3项目管理软件,项目部管理层使用p3单机版或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p3网络版,采用工程组形式管理工程,进行分头管理、统一协调。各工程之间人、材、机项目协调调度,充分利用资源,在工程组层面进行分析统计。

3.2.1公司总部管理层

该层可以认为是工程项目的业主监理、总承包商。公司工程技术处和信息中心总体规划,由各业务处室包括财务、物资、经营计划、档案、质量、安全部门等部门参与。主要负责工程进度、成本、合同、安全、质量、协调等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及时掌握公司所有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物资到货、安全、质量、成本等信息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3.2.2项目部管理层

该层是施工现场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进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实际的进度控制、资源加载、安全、质量、工作联系等信息的提供。并且负责向公司总部定期上报具体工程施工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的报表。

3.2.3施工队管理层

该层提供施工现场实时数据。施工部门根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负责将本日、本周的施工情况进行上报。工程项目人员使用p3单机版在现场输入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后,将工程导出,并在规定时间上报至总部管理层,由总部管理层人员导入p3网络版中对应工程,进行数据更新。工程项目人员还可以在工程项目所在地采用拨号上网,使用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公司p3网络版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输入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

3.3工程管理信息编码分类

p3中项目信息编码包括工程项目分解结构编码(wBS)、作业分类码、作业代码、作业代码分类码、资源代码、费用编码、日历代码、自定义编码等。

3.4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及审查

项目进度管理人员将工程分为4级进度计划,进行控制与管理:

(1)里程碑进度计划,此计划由业主/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总体安排确定;

(2)由业主或建设单位编制的指导性计划及各承包商的总进度计划合并的总控制计划;

(3)公司总部各部门编制的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上一级级控制计划编制。反映公司总部对项目内容的整体安排,此计划要报监理批准,为3级总体目标控制计划。

(4)项目部编制的具体指导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第3级进度计划编制。反映项目部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安排。此计划要报公司总部批准。各级计划相互依存,各级进度计划工序与工作分解结构编码对应。计划员利用p3软件将多层的计划纳入一个工程或工程组进行管理,生成目标计划并进行动态更新,通过分析现行工程的进展与目标工程的对比,采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定量数据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电力施工企业的领导及相关人员通过项日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各工程的进度、费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准确、迅速地制定企业今后经营、工程资源、资金调拨等决策。以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喻颂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6).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总承包

电力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综合性电力通电工程建设总承包措施正在不断的影响着电力事业的发展。

一、通信工程总承包中通信工程质量基本问题

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总承包模式表现形式多样化,在建筑施工中主要是设计不合理、施工顺利混乱、管理组织不完善等。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之前对工程现场的勘察不详细。施工管理问题的突出将进一步的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的危害将影响着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的顺利应用。施工现场管理的强化需要在技术、质量等方面进行关注。通信工程总承包中的工程质量问题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同时也是一种直接体现管理人员的综合性素质。保证工程质量管理应该相应建立工程监理制度。并且要保证监理工程制度应该参与到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保证施工工程量化管理的实行,做好施工现场的签到工作,对分包资质要进行强化,发现施工现场问题应该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工程质量的强化是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总承包存在的问题

(一)总承包组织结构不合理

传统经济方式的影响使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很难形成专业协同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的制约了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的发展。新型管理方式能够实现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的交叉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的改革创新。使电力行业市场混乱的局面得到改善。但是电力企业在组织体系结构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使得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出现过多、过繁,出现了企业之间关于总承包管理的竞争会异常激烈,导致了管理的水平下降,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空间就相对较少。同时也阻碍了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总承包模式的运行。

(二)对总承包管理模式理解不深刻

管理人员对总承包模式的理解并不深刻,无法形成有效的概念。更多的认为总承包管理就是施工费再加管理费。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不被人理解,无法形成有效的贯彻。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繁荣的前提下,对建设总承包在电力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应该进一步被确定,这样才能够改善企业在总承包问题上的不利地位,使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三)总承包法律地位不明确、分包市场难以形成

完善的施工队伍是总承包形成的重点。同时也是电力通信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实际问题。但是在一些相对较大的承包商中主要是将整体工程分割成小部分然后分配给不同专业的承包商。但是在我国法律的规定中对工程建设承包有着明文规定,整体结构需要由总承包商进行施工。将项目进行分割处理将会形成分包市场,这种局面将会制约建设市场的和谐性。

(四)综合型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电力通信工程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因此电力从业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电力知识,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建设。提升外域应用能力,明确电力行业中的法律法规问题。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建设总承包服务工作开展的重点。

(五)招投标问题严重

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总承包主要的运行方式是管理型。在电力通信行业中需要配置合格的专业招投标人员。这是保证电力通信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然很难形成市场竞争局面,对优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将会起到限制作用。

(六)现行行业管理标准与总承包的衔接不明确

电力通信工程实行总承包模式能够对工程建设规程进行必要的衔接。在施工过程期间需要建立技术标准进行限制工作,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才能够保证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

三、通信工程总承包中控制施工阶段造价问题

施工设计方案是通信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能够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保证工程质量能够符合设计需求。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管理是保证通信工程建设的基础。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是保证工程建设成本造价管理的重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将进一步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

(一)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控制设计的变更情况,在电力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避免浪费情况的发生。如果对设计进行变更,最好能够尽早,这样造成的浪费情况将会更小。同时在设计变革之前需要明确工程建设造成情况,只有原单位同意之后才能够根据需求对计划进行变更。

(二)工程结算正确性

工程项目建设成本需要工程结算进行指导影响,这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的利益出发,采取高估冒算。这在严重的侵犯了施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审查机制的混乱也造成了工程结算不严格。在电力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总承包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最为合理的工程建设施工方式。总承包模式的推行将是电力事业改革创新的服务化体现。是对融资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适应,能够实现融资债权人对风险进行合理化分摊。

(三)总承包模式能够提升工程队伍管理水平

工程队伍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电力通信工程建设质量,因此要重视工程队伍管理的建设。精简工作人员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这是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建设安全管理贯穿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制定动态化监控管理机制在施工现场安装防火防盗设施。对光缆施工检测要明确技术参数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放置地的选择要满足操作规范,保证施工各个环节都能够进行质量控制。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总承包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安全管理与质量监督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总承包能够实现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同时也是规范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更好的为客户服务,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总承包是项目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李豪,李杰.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总承包的几个关键问题[J].电力建设,2012,6(30)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4

一、工作目标

按照整顿与规范相结合、监管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全面加强出口食品添加剂监管,侧重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问题,建立健全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规范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长效监管机制,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出口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领导,成立检验检疫局严厉打击出口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负责传达贯彻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局及地方政府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部署及指示、会议、文件精神,负责进出口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的统一部署、指导和监督工作。

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小组:

主要职责:研究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方案的制订及实施,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相关信息的沟通及工作总结的上报。

三、工作部署

㈠全面排查

1、组织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排查。工作小组集中力量对辖区内所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专项排查。通过查生产环节、查溯源制度、查高风险项目监测、查食品添加剂符合性等“四查”,摸清辖区出口食品中添加物质的实际情况。在6月30日前,将“四查”活动开展情况及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汇总,并报送局主管处室。

2、全面核查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食品添加剂及辅料使用情况。按照局通知要求,对辖区已备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核查验证登记,重点核查新企业新出口产品和新使用添加剂。对企业使用辅料进行核查,必要时对风险高的辅料开展监控检测。在5月30日前,将重新核查验证登记的食品添加剂及新核查完成的辅料按规范表格汇总,并报送局主管处室。

㈡清理整顿

1、严格执法查处。加强对食品非法添加和食品添加剂滥用两类行为的处罚。凡发现生产原料、辅料及食品添加剂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以及任何掺杂使假行为的,均应在发现当天上报行动领导小组,从重、从快处理,对食品添加剂或其他添加剂物记录不规范、不完整的,应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在整改期内加强产品抽查检测。加强辖区出口食品退货后续监管。对退货原因涉及食品非法添加和食品添加剂的重点予以调查,对上述原因造成退货或通报且确属企业责任的,积极配合局主管处室对责任企业进行处理。

2、加强专项督察。结合辖区出口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情况(包括番茄酱罐头、蜂蜜、榨菜等),加强“飞行检查”,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进行检查,突出针对性,可结合企业定期监管同时进行,切实加强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后续监管。同时,应力争发现监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监管有效性。

㈢巩固提高

1、提高检验监管人员能力。按照“一转变,五加强”要求,积极参加岗位能力培训及其后续培训、业务专题培训和岗位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参加局组织的“检验、检测人员双向交流”活动,及时将检验监管过程中发现的敏感产品或项目通报给检测部门,提高检测针对性,拓宽检验监管人员知识面,熟悉相关流程,增强工作协作,提高一线检验监管人员工作能力。

2、完善重点产品风险监测。一是要认真执行总局及局出口食品残留监控计划,做好农兽药本底调查与残留物质监控工作。二是要针对辖区风险高的重点产品,结合掌握的风险信息,制定针对性监控方案,及时遏制系统性、和行业性问题的苗头。三是要完善监测信息的分析与通报。对获得的监测信息,要及时汇总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或存在问题苗头的应进行上报局主管处室。

3、严格注册备案企业监督管理。结合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备案)企业后续监管工作,要以“六个严格”的要求对获证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监管,检查企业能否持续符合卫生注册要求。对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新申请备案企业和申请出口产品扩项企业应要求对其产品开展风险评估并提供相应资料,注重对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两类行为的风险分析,严格准入门槛。在11月中旬前,将注册备案企业后续监管总结上报局认证处。

4、加强原料基地管理。充分发挥辖区4家“区域化”管理基地的行业示范作用,稳步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原料区域化管理模式。同时推进“三个结合”即区域化管理与风险管理结合、基地分级与企业分类管理结合、基地管理质量水平与检验检疫措施结合,在严控基地原料风险的同时,落实区域化基地检验检疫优惠措施。

四、工作要求

1、注重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及管理能力的提高。开展法律法规进企业、检验人员进企业活动,在5月31日前,在辖区所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张贴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材料,并结合日常监管、年定期监管等深入企业宣传,做到企业应知尽知。树立1家质量档案标杆企业,建立通用管理模板,促进辖区中小企业质量档案管理能力提升。以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在辖区出口食品企业中逐步普及风险分析理念,推动企业确立风险管理意识,开展企业出口产品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通过上述活动,提高企业质量安全主体意识及管理能力。

2、注重信息收集处理。通过在企业张贴举报公告、在局网站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收集社会各界举报信息。在检验监管工作中注意与行业专家、品质管理人员、检测专家等交流,获取潜规则线索。注重从网络、报纸等媒体中获取线索,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增强潜规则的发现能力。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要加强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及报送等工作,并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巩固专项整顿成果,建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5

关键字:工程施工   信息化   项目管理

一、前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效益、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我国建筑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坚定不移地推行计算机画图。从20世纪末起,我国政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北京、上海及各省省会城市现己不同程度的普及了电子政务。但是,全国建筑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设计院虽己普遍实现计算机画图,但仍多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上,校核、审批图纸仍延用传统手段;大多数工程施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更低,仍停留在手工画、写的方式;上级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也较慢。目前,我国建筑业在技术、管理、效率、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严重制约其发展。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力密集的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根据欧美国家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工程设计人员每天约有35%左右的工作时间花费在查阅图纸资料及交流协调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用

来搜查必要的信息和信息交流,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上述调查统计还显示:远程管理和文件传输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左右。我国工程量堪称世界之冠,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图纸,快速进行组织、归档、分类、查询、检索,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灵活地组织管理技术文档,共享设计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协同设计与施工,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当务之急。为了和国际接轨,建筑业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科技、强化科学管理和加速信息化。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3)制约性强 

项目管理工作必然要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4)信息流量大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如中建一局四公司、中建二局一公司等)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一方面,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各参与人单机独户式的工作方式,必然导致数据信息在参与人群体中得不到共享。频繁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重复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出一辙。此外,由于各软件使用的数据标准不尽相同,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得不到保证,从而为用于决策的综合信息难以提取。可见,建筑施工单位应用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做得不够。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在此,我们以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例来说名项目管理信息化在施工单位的应用。

3.1准备工作

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之前,首先针对工程项日本身的基本内容,系统的实施人员和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利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结合p3项目管理软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能够准确的用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反映项目实施过程;(2)理解网络计划中如工期等时间参数及其含义;(3)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标明关键路径与关键作业;(4)结合现场施工经验,理解进度、资源、费用的相互关系;(5)结合目标工程,了解目标管理与网络计划技术结合对项日实施动态跟踪控制的方法。

3.2管理层次的划分

电力施工企业总部管理层使用网络版p3项日管理软件,项口部管理层使用p3单机版或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p3网络版,采用工程组形式管理工程,进行。分头管理、统一协调。。各工程之间人、材、机项目协调调度,充分利用资源,在工程组层面进行分析统计。

3.2.1公司总部管理层

该层可以认为是工程项目的业主监理、总承包商。公司工程技术处和信息中心总体规划,由各业务处室包括财务、物资、经营计划、档案、质量、安全部门等部门参与。主要负责工程进度、成本、合同、安全、质量、协调等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及时掌握公司所有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物资到货、安全、质量、成本等信息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3.2.2项目部管理层

该层是施工现场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进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实际的进度控制、资源加载、安全、质量、工作联系等信息的提供。并且负责向公司总部定期上报具体工程施工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的报表。

3.2.1施工队管理层

该层提供施工现场实时数据。施工部门根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负责将本日、本周的施工情况进行上报。

工程项目人员使用p3单机版在现场输人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后,将工程导出,并在规定时间上报至总部管理层,由总部管理层人员导人p3网络版中对应工程,进行数据更新。

 工程项目人员还可以在工程项日所在地采用拨号卜网,使用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公司p3网络版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输人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

3.3工程管理信息编码分类

p3中项目信息编码包括工程项目分解结构编码(wBS)、作业分类码、作业代码、作业代码分类码、资源代码、费用编码、日历代码、自定义编码等。

3.4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及审查

项目进度管理人员将工程分为4级进度计划,进行控制与管理:

(1)里程碑进度计划,此计划由业主/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总体安排确定;

(2)由业主或建设单位编制的指导性计划及各承包商的总进度计划合并的总控制计划;

(3)公司总部各部门编制的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上一级级控制计划编制。反映公司总部对项目内容的整体安排,此计划要报监理批准,为3级总体目标控制计划。

(4)项目部编制的具体指导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第3级进度计划编制。反映项目部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安排。此计划要报公司总部批准。各级计划相互依存,各级进度计划工序与工作分解结构编码对应。

计划员利用p3软件将多层的计划纳人一个工程或工程组进行管理,生成目标计划并进行动态更新,通过分析现行工程的进展与目标工程的对比,采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定量数据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电力施工企业的领导及相关人员通过项日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各工程的进度、费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准确、迅速地制定企业今后经营、工程资源、资金调拨等决策。以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突破日,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遵循一定的开发步骤是研制开发高质量建筑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保障。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四、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 土木工程学报

[2]刘克选. 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社会.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8

[3]马智亮,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施工技术,1998

[4]钱建春等. 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施工技术,1999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6

 论文摘 要: 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为基础,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性能要求,提出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事决策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使用计算机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 

 本系统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foxpro 6.0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工具,它提供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和导向,方便快速创建表单、查询和打印报表。整个系统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实用和安全的要求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能够完成企业员工信息的存储、备份、添加、删除、统计、查询检索、各类相关报表的打印及系统维护。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应是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提升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从形式上促进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通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人事管理子系统 

 企业人事管理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人事管理子系统中员工编号、部门编号和职位代码等。设计代码时需要和工资核算子系统、绩效评估子系统的代码相统一,做到直观、可扩展和易汇总。②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学历、专业、职位、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个性品质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等;③培训管理:进行培训前调查、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价;④离职管理:提交辞职/辞职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办理工作交接、办理辞职手续和结算工资,离职员工个人档案信息转入企业人才库。人事管理子系统可完成对人事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屏幕显示及报表输出打印。人事管理数据库完整地记录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各方面信息,系统将能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结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 

 2.工资核算子系统 

 工资核算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工资核算子系统中工资款项、使用单位名称、开始使用年月、人员和部门等的设置。②数据输入修改处理:工资款项定义、修改款项输入、考勤记录输入、工作单计算。③费用汇总:按部门汇总、按费用科目汇总和工资数据分析比较。④工资帐表: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和工资分析汇总表。⑤转账功能:为了方便工资核算子系统与其他核算子系统的连接,根据工资分配汇总表生成工资转账凭证,并转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成本核算子系统。 

 3.绩效评估子系统 

 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以及对员工代码、部门代码和职务代码等的设置,并提供对评估实施及评估分析情况的查询功能。②变动数据处理:考核方案定义、考勤数据录入和工作数据录入。③评估实施:日常工作考核、阶段考核、项目工作考核和特殊情况考核。④评估分析:等级评价汇总表、部门绩效汇总表、综合评价汇总表和评估活动的评价。⑤评估结果输出:评估结果输出即可以是单独部门也可以是个人的情况输出、打印图表输出和资料共享设置。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设计的目标为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用户友好性、合法性和安全性等。 

 1.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抗干扰能力及正常工作能力。系统要防止输入数据差错及进行正确的数据计算和处理的能力,保证各项统计计算、信息查询及输出准确无误。系统在硬件发生故障或严重的错误操作等意外事故发生时,系统仍能较好的工作。系统对未授权的非法访问能予以识别并禁止,防止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被非法查看、修改和复制,防止操作者进行越权操作能力。 

 2.可维护性 

 对系统进行改正、提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错误,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予以修改;系统中某些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之处需要提高性能、扩充功能等完善性处理;系统的内外环境、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时,系统应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方便地进行维护。 

 3.用户友好性 

 系统操作使用方便、灵活、简单、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和使用的能力。具体为:用户显示界面友好,用户通信界面风格一致,并能提供多种灵活的选择方式;用户需要帮助时,程序能提供有关功能、输入方式、运行状态机出错等各方面的提示。 

 4.合法性 

 对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时还要考虑编码规律、记账程序、核算方法和报表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规定。 

 5.安全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都是十分重要的,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存取和改变。因此必须对系统数据的存取和改变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杜绝非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非法操作。当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系统先进行用户识别和鉴定,可让用户输入标识或口令进入各子系统。一般用户只能查询,不能修改,只有管理人员才能有修改权限。要做好物理安全、系统安全和运行安全工作,制定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要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三、结束语 

 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促使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信息化管理的开始。它能使企业的决策、计划和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系统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扩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7

论文摘要:以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为基础,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性能要求,提出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事决策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使用计算机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

本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Foxpro6.0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工具,它提供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和导向,方便快速创建表单、查询和打印报表。整个系统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实用和安全的要求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能够完成企业员工信息的存储、备份、添加、删除、统计、查询检索、各类相关报表的打印及系统维护。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应是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提升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从形式上促进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通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人事管理子系统

企业人事管理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人事管理子系统中员工编号、部门编号和职位代码等。设计代码时需要和工资核算子系统、绩效评估子系统的代码相统一,做到直观、可扩展和易汇总。②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学历、专业、职位、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个性品质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等;③培训管理:进行培训前调查、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价;④离职管理:提交辞职/辞职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办理工作交接、办理辞职手续和结算工资,离职员工个人档案信息转入企业人才库。人事管理子系统可完成对人事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屏幕显示及报表输出打印。人事管理数据库完整地记录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各方面信息,系统将能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结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

2.工资核算子系统

工资核算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工资核算子系统中工资款项、使用单位名称、开始使用年月、人员和部门等的设置。②数据输入修改处理:工资款项定义、修改款项输入、考勤记录输入、工作单计算。③费用汇总:按部门汇总、按费用科目汇总和工资数据分析比较。④工资帐表: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和工资分析汇总表。⑤转账功能:为了方便工资核算子系统与其他核算子系统的连接,根据工资分配汇总表生成工资转账凭证,并转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成本核算子系统。

3.绩效评估子系统

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以及对员工代码、部门代码和职务代码等的设置,并提供对评估实施及评估分析情况的查询功能。②变动数据处理:考核方案定义、考勤数据录入和工作数据录入。③评估实施:日常工作考核、阶段考核、项目工作考核和特殊情况考核。④评估分析:等级评价汇总表、部门绩效汇总表、综合评价汇总表和评估活动的评价。⑤评估结果输出:评估结果输出即可以是单独部门也可以是个人的情况输出、打印图表输出和资料共享设置。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设计的目标为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用户友好性、合法性和安全性等。

1.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抗干扰能力及正常工作能力。系统要防止输入数据差错及进行正确的数据计算和处理的能力,保证各项统计计算、信息查询及输出准确无误。系统在硬件发生故障或严重的错误操作等意外事故发生时,系统仍能较好的工作。系统对未授权的非法访问能予以识别并禁止,防止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被非法查看、修改和复制,防止操作者进行越权操作能力。转贴于

2.可维护性

对系统进行改正、提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后,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错误,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予以修改;系统中某些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之处需要提高性能、扩充功能等完善性处理;系统的内外环境、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时,系统应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方便地进行维护。

3.用户友好性

系统操作使用方便、灵活、简单、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和使用的能力。具体为:用户显示界面友好,用户通信界面风格一致,并能提供多种灵活的选择方式;用户需要帮助时,程序能提供有关功能、输入方式、运行状态机出错等各方面的提示。

4.合法性

对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时还要考虑编码规律、记账程序、核算方法和报表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规定。

5.安全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都是十分重要的,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存取和改变。因此必须对系统数据的存取和改变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杜绝非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非法操作。当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系统先进行用户识别和鉴定,可让用户输入标识或口令进入各子系统。一般用户只能查询,不能修改,只有管理人员才能有修改权限。要做好物理安全、系统安全和运行安全工作,制定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要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

三、结束语

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促使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信息化管理的开始。它能使企业的决策、计划和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人力资源计算机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系统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扩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8

一、切实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速度

1.全面推广数字城市建设。认真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经验,加大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力度,择优推广约50个数字城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力量,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开展“数字海南”等数字省区的示范建设工作。

2.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初步实现多级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完善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指导各地开展平台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建设,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

3.抓好重大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完成西部测图、1:5万数据库更新主体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实施。全面启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地方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XX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整体应用服务。加大1:1万地形图更新和相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力度。

4.支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继续组织实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补助经费项目,促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二、切实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5.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提出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开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继续支持黑龙江、武汉等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一批地理信息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产业扩大规模、拓展领域、优化结构。

6.妥善处理保密与应用的关系。力争出台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要素细化分层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规范地形图保密技术处理,联合国家保密局、总参测绘局启动《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修订工作。

7.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逐步推广到市县测绘部门和测绘企事业单位。研究制定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和制度,大力推进测绘成果汇交。落实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协议,推进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善。健全测绘档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测绘成果入库机制。加强国内外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切实提高测绘依法行政水平

8.落实测绘管理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激发产业活力上来。按照“模式基本统一、上下基本一致、力量不能削弱、职能必须强化”的思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测绘发展的实际,积极促进地方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市(州)、县(市)测绘管理机构管理职能。

9.加强测绘法制建设。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地图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争取2011年出台。继续完善《测绘质量管理条例》送审稿。组织开展《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地图审核管理规定》修订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地方基础测绘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做好测绘法律法规后评估的准备工作。

10.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做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及先进表彰工作,并向国务院上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加强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防范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做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总结五年来的成绩、经验并表彰先进。开展中小学地理类教材地理分区科学界定研究。开展以教辅地图为主的地图市场检查,力争世博会期间不出现“问题地图”。

11.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加强测绘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测绘行政执法制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监管,组织开展全国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测绘质量监督、测绘计量、测绘仪器检定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全国重大测绘工程成果质量监督抽查。

12.提高统一监管水平。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测绘资质管理的范围和方式,完成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研究建立测绘市场动态监管制度,推进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度。搭建测绘行业交流服务平台,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发展。组织开展全国十大高山高程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工作。

13.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开展测绘系统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总结XX—2011年依法行政五年规划贯彻实施情况,表彰先进,启动2011—2015年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起草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完善地图审核工作机制,严格把好审核关。开展“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规划制订工作。(1)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返回栏目列表】

14.加强层级监督和考核。加强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下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考核。全面实施《全国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度测绘工作考评办法》。

四、切实提高测绘服务保障水平

15.主动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积极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服务,继续做好领导机关用图编制工作,主动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提供地理信息与技术支持。

16.大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重点做好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测绘保障服务。积极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监管、海洋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国土资源工作服务。

17.积极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服务。继续实施“一村一图”、“百镇千村测图”等新农村测绘保障工程,加快城镇基础测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做好服务。

18.着力为应急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国家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理顺应急测绘有关工作机制,做好日常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探索将地理信息企业纳入测绘应急保障体系。扎实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对口支援测绘保障工作。

19.积极为社会公众服务。加强权威地图编制,做好世博会、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等方面的测绘保障,修订完善1:400万等国界线标准画法样图,更新国家测绘局网站登载的网络版中国和世界地图。加强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和资源整合。加快开发居民出行、旅游等所需的地图产品。推广应用1:25万公众版地图。

五、切实改善测绘技术装备条件

20.积极争取重大装备专项。根据测绘技术装备建设的总体思路,抓紧开展相关测绘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建设和应急服务能力”项目立项,通过中央财政专项投入,带动地方对测绘技术装备的新一轮投入,显著提高全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21.大力推广无人机航摄系统。多渠道筹集资金,尽快将国产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装配到各省级基础测绘单位,保证每省有1~2个系统,有条件的省区推广到城市,尽快在全国测绘系统形成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和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22.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与服务设施项目3个部级分中心和15个省级馆建设,提高测绘成果档案存储管理和应用服务设施条件。加强测量标志保护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六、切实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力度

23.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的作用,更加注重发挥测绘和地理信息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推动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开展信息化测绘基地遴选和建设工作,强化产学研相结合,整合科研力量,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4.加强测绘科技攻关。围绕国家加强对地观测、导航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大任务,做好信息化测绘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加强现代大地测量、数字线划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自动化、国产合成孔径雷达测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发挥“国产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系列测绘卫星研制,推进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建设。

25.提高测绘标准化水平。紧密结合基础测绘和重大测绘工程需求,着力加强测绘标准制修订,加强地理信息标准统筹协调。加大标准前期研究和贯彻实施力度,开展强制性、基础性标准监督检查。筹备举办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高层论坛。着眼“十二五”标准化趋势和需求,开展“十二五”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国家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标准化专项。

26.推进测绘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和实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在有关国际测绘会展期间举办中国测绘产品服务日,组织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参加在非洲举办的中非测绘合作座谈会,争取签订一批测绘软硬件及服务出口协议。履行好亚太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常设委员会主席国职责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国职责,努力在国际测绘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切实谋划好“十二五”测绘工作

27.完成测绘“十一五”规划。继续推动测绘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测绘规划、计划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计划的管理功能。

28.开展测绘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国土资源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小组整体安排,继续推进测绘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提出未来20年测绘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积极开展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和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等重大测绘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论证。

29.编制测绘“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指导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增强各级测绘规划的一致性。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试点工作,争取将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国家信息化试点予以支持。

八、切实强化测绘人才队伍建设【2】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返回栏目列表】

30.提高理论武装水平。认真贯彻《中共国家测绘局党组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继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弘扬测绘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工作。

3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推动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决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推进“五型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巡视工作。

3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央《2011—2020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合理配置干部、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局局属领导班子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重新核定国家测绘局各司(室)编制。

33.大力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测绘行业干部职工能力素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抓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后备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地方测绘管理干部培训、测绘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继续做好市长班、局长班等重点班次的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

34.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谋划好“十二五”测绘人才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启动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工程,继续推进新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和西部人才培养工程。

35.积极推进测绘执业资格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测绘执业资格制度,研究注册测绘师注册、执业、继续教育等方面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做好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各项准备和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职称改革的研究,组织开展第二批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评审。

36.推进测绘单位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和分类改革,强化地理信息获取和服务功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提高测绘野外工作人员野外津贴标准的争取工作。全面推进地图出版单位改制工作。重视发挥测绘学会、协会的作用。

37.加强测绘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测绘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测绘精神为核心,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测绘文化。以创建文明单位、和谐单位等活动为载体,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8.加大测绘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测绘的作用、测绘应用的实效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为事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9

 

为有效地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促进个体工商户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基层改革和职能到位,根据省、州局的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改革现行个体工商户登记体制、登记管理方式和监督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调整监管布局,强化属地监管,规范个体工商户经营行为,促进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个体工商户分层登记、分类监管为基本模式,结合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和完善网络化手段,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作用,规范个体工商户准入行为,实施有效管理,探索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县现阶段的个体经济发展需要的登记监管机制,提高登记管理水平,促进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具体工作目标是:县局对具备条件的工商所实行委托登记,结合经济户口管理和市场巡查,基层工商所对本辖区个体工商户进行分类监管,将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与我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逐步建立起全县统一的个体工商户信用监管体系。

三、具体措施

1.实行分层登记注册,严格规范个体工商户准入行为。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建立委托登记和委托备案机制,县局依法委托工商所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和年检验照,其中经营项目涉及前置许可、专项审批和涉及港澳居民的,一般仍由县级工商局注册登记;委托工商所对从事经营活动但依照有关规定免予工商登记的个体经营者进行备案。制定工商所登记窗口规范和委托登记检查制度。

2.深化经济户口管理。基层工商所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工作需要建立个体工商户电子档案和书式档案,变单一静态档案为综合动态档案,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经营行为的全程监管。

3.为改进监管方式,建立市场巡查机制。要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探索建立适应城乡不同地域工商所的市场巡查制、片区责任制和人员岗位责任制,把年度验照、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构筑动态监管体系。

4.实行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完善个体工商户机制。建立简便易行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征集汇总个体工商户优点和污点信用信息。以个体工商户静态信息和监管动态信息为基础,根据信用等级标准将个体工商户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为绿牌,无污点记录,表示守信经营户;B级为蓝牌,有轻微污点记录,表示警示经营户;C级为黄牌,有污点记录,表示一般失信经营户;D级为黑牌,有重大污点记录,表示严重失信经营户。a级又分为aaa、aa、a,三a级为有重大优点记录,信誉优秀;双a级为有优点记录,信誉良好;a级为无污点记录,基本守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个体工商户信用等级有针对性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aaa级经营户实行免年检验照,免日常检查,各类评先评优给予重点推荐;对aa级经营户除专项检查外免予日常检查,实行远距离监管;对a级经营户正常监管;对B级经营户加强有针对性日常检查;对C级经营户,列入重点监管对象,随时加强检查;吊销其营业执照的,列为D级经营户,将其淘汰出市场。个体工商户信用等级分类标准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具体规定,结合各所实际,逐步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示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

四、时间安排

1.推进分层登记,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层登记,依法委托工商所登记工作。2005年上半年县局以xx工商所为试点,继续完成个体工商户“经济户口”建档工作,绘制出辖区内的网格责任区分布图,并制定片区责任制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制作个体工商户动态管理卡片和表格。

2.实行“阳光工程”和个体工商户网格监管相结合,下半年将此项工作在xx、xx、xx三所全面铺开。

3.划分个体工商户信用管理类别。各所要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评价等级标准和省局的实施意见,将个体工商户划分相应的类别,实施分类管理。

五、工作要求

信用管理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 策略

abstract thelessonsandexperiencesintheconstruction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forelectricpowerenterprisesaresummarized.thecoordinatedconfigurationbetweenhardwareplatformandsystemsoftwareofmis,therelationbetweentheconstructionofhardwareplatformandthedevelopmentofapplicationsoftwareareanalyzed.theprincipleformisconstructionwhichshouldbefollowed,i.e.,constructionbystages,effectivenessforagivenperiodandendurance,isputforward,thebasisoftheprincipleandtheresultofapplyingitinpracticalworksareexpounded.

keywords mis;construction;strategy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的组织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www.133229.com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电力企业特点,能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电力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之路,是从事这一系统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职责。本文在结合组织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工作的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建设原则,并用以指导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实践,带动各基层单位的mis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手段与工具。

1 正确认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利用图1所示的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提出的“诺兰(nolan)模型”来分析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所处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大部分单位处于初、中级阶段,少部分单位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之中。其表现是:

(1)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tps)较多,应用之间交换数据多数是采用手工方式,只有少数单位设有数据转换口或共享数据库。

图1 企业mis发展阶段的诺兰(nolan)模型

(2)少数单位有小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还没有中等规模的(即能覆盖几个职能域、信息共享的)mis,而且单位内部的数据还缺乏规范化。

(3)全系统的信息联网困难很大,除了通信和计算机设施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管理。

(4)人们的信息观念、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图2为9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米歇(mische)模型”,它进一步指出,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这些阶段的特征不只表现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加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且涉及知识、哲理、信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的实时性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从5个方面来衡量发展阶段:

(1)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状况及支撑力度;

图2 分析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米歇(mische)”模型

(2)企业核心业务应用和集成程度;

(3)数据库和存取能力;

(4)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企业信息意识;

(5)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在相当长时期内,由于未能按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办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例子不多,因而使一些企业领导心有余悸,从事这项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信心也不足。

2 企业mis实用化困难原因分析

在我国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的难度大,成功率低。经研究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人类经济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型经济阶段,工业型经济阶段,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型经济阶段,同时向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过渡。信息化起步较美国晚25~30年,较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晚10~20年。我国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观念、意识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较明显。

(2)自从1946年美国应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始,从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布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从生产到网络协议、规约、规范、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种应用平台软件投放市场、更新开发不断升级、不断改进等,几乎全是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而研制和开发应用的,并均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这对于东方人,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写方块字的中国人来说,在应用开发、网上信息交流等方面困难很大,加之我们对此认识较晚,汉化的工具开发研制没跟上,信息交流的难度就更大。

(3)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对象或服务对象是人与运行机制,这与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其它方面如调度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所、火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机炉协调控制系统(ccs)、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计算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信息化诸方面的研究对象和设备或系统相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呈现多变性、随机性的特征,因而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际应用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4)我国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世人可见的。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适应,企业组织机构、机制、人员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后,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浪费。虽然一些单项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大型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用于生产实践的范例很少。

(5)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没有进行企业数据环境建设,没有按照自上而下、面向数据的方式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和建设企业数据环境,进而指导自下而上,面向对象进行mis系统集成开发。一些mis扩展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就难以运行和管理,数据加载难度大,应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与及时交流。

3 坚持mis建设“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原则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遵循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目标,采用信息工程方法,科学地实施mis工程控制策略,是作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原则,并以此较好地指导了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mis建设的阶段性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化,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开发工具在不断升级,而人们对信息网络系统及mis的认识与需求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网络设备与信息资源开发组织也还不够协调,在此情况下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系统信息管理的统一标准是不可能的,应分阶段进行。在初级阶段,采用集成与开发相结合,或先将原有设备与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为第二阶段实现统一标准、较高的数据共享打下基础。确定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大型企业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包括企业全面业务信息过程管理也是不可能的,要集中精力解决企业领导最关心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效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突出矛盾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和内容。例如mis实用化验收的必备子系统就是第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此阶段内所建设的项目不必多,但要用好,以提高企业领导及各类人员的认识。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可以逐步加以解决。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是要应用,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急需。一旦目标确定就应在总体数据规划指导下,尽快组织开发,形成成果并迅速组织应用,成熟一个应用一个,使繁杂的日常工作不断地被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所取代。调动和激励业务技术人员主动参与mis建设的积极性。衡量阶段性成果好坏的标志,就是集成开发的系统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逐步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

(2)mis建设的时效性

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处于改革的新时期,新、旧机制的转变,机构、人员变动较大,因此一个mis开发的周期越长,成功的概率就越低。这就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内抓紧工作,在短期内实现阶段性目标并尽快投入实际应用,待用户需求提高后重新起动,保持经常性的使用。这样,企业领导就会感到投资效果好、见效快;应用者就会感受到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对开发者来说其工作成果得到了社会承认,增强了信心。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3)mis建设的持久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实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各级干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信息工程开发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1)企业领导的支持与重视,是这一工作成败的关键。企业领导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参与程度,直接影响mis形成后的可用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深度。

2)有一批热爱这一工作,熟悉本企业业务和具有较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软件开发能力的骨干,以不断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使mis得以不断完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

3)企业进行mis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较大,约束条件较多。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快,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以保证开发、维护和管理的费用,使固定资产发挥作用。否则投资虽较大,作用越来越小,将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4 实践与成果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现代通信网和计算机信息网,以及信息资源网和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实现更困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人员、编程人员与各专业部门的专家相结合,互相学习,才能不断地完善mis的集成开发成果。同时必须协调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信息主干网络与广域网建设的关系,系统软、硬支撑与应用软件系统应用的关系,原有子系统的集成与新系统的开发的关系,总体数据规划与应用子系统开发的关系,集团公司与基层单位mis实用化的关系,近期mis建设与长期mis建设目标的关系等。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于1998年初适时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百日工作,抓住机遇,全面组织培养信息化意识,努力压缩“起步”、“蔓延”和“控制”各阶段时间,采用领导动员与专业技术讲座相结合、系统分析人员与业务代表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交流相结合等方法,配合总体数据规划工作的同时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局范围内进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整个工程经过22名系统分析人员和36个部门的70多名业务分析人员奋战100多天,产生了由47个主题数据库和280个基本表组成的13个系统中的全域数据模型。

在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中,注意了系统网络的建设与机关干部、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步进行。根据原有子系统的应用情况和工作急需程度,选择一部分子系统进行先期集成开发。在集成开发工作中,充分利用总体数据规划阶段性成果,减少后期修改。在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工程中,强调了总体数据规划成果对后续应用开发的指导作用,由信息中心专业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以及业务专家组成56人的集成开发队伍,各个子系统开发小组结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每周的工作计划,多次滚动修正,确保总体目标的完成。课题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全面协调与检查。1998年9月底,东北电力集团公司mis的20个子系统中已经部分或全部投入试运行,平均数据加载已达60%,初步应用效果已经得到用户的肯定,完成了第二个100天的工作任务。现在东北电力信息网主干网络已联接38个部门1050台桌面计算机和82台网络打印机。广域网络联接国家电力公司和吉林、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及电力企业有关单位的82个局域网,联接桌面计算机达28000台,基本构成了跨省、跨地区的超大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注重企业数据环境的建设,在总体数据规划的规范下,建立了适应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集成了办公自动化、计划统计、电网实时信息等20个子系统,积累了3至10年的主要历史数据,运用internet技术,建设了internet站点和“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了综合信息的浏览查询,利用先进的系统平台与软件实现了对系统资源及网络系统的在线监视管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了由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实用化验收,并被授予mis实用化达标单位的称号。

5 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工程组织的各种关系如何协调处理,直接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的成败。

(1)前期准备粗、细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总体方案。由于因素影响多,现状调查和业务目标分析只能作较粗的处理,但目标与任务必须明确,资金与进度要有一定的裕度,以利于实践中进行修正。

(2)服务器、网络设备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的选择要匹配,否则就影响其中某项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优先选择当前市场主推产品、成长性好的厂家,软、硬件支持与技术服务良好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3)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是搞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也应成为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提高信息意识、观念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总体数据规划与数据库设计及子系统应用开发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总体数据规划对应用系统集成开发的指导作用,同时应用开发也要不断补充与完善总体数据规划。

(4)一旦工程项目确定,则应尽快组织网络建设。网络水平是通过应用来检验的。网络建设可分期进行,只要具备条件就应立即运行公共网络信息,例如intranet浏览器、e-mail、ftp、办公自动化等,这样既可检验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又可以起到计算机应用人员在网上自我培训的作用,增强使用者利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支持数据库及子系统开发的数据加载、系统调试等工作。

(5)在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主干网的建设,适时开通广域网,使网上信息资源尽快交流。通信网络建设也要尽量超前,如果专线通信条件不具备,也应使现有通信信道联网运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