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十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十篇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4:12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石油工程企业;六大制度体系;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1“六大制度体系”的内涵与特点

1.1基本内涵

“六大制度体系”主要由项目决策、生产运行、预算核算、分级分析、经营考核、责任追究等六个部分构成,六者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强化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管控,实现项目风险评估、运行效率、施工质量、成本控制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2主要特点

“六大制度体系”管理是以项目全生命周期控制论为指导,运用节点控制方法,研究项目建设周期、程序及涉及的风险因素,如评估、投标、合同、施工、设计、技术、资源、采购、资金、履约、质量、工期等,找出不同风险点的共同控制规律,融系统性和整体性为一体,建立既互相约束又相互促进,具体规范、切实可行的风险联动管控操作流程,规避项目风险损失,深挖项目盈利空间,使其按照预定目标科学有序运行管理,实现制度的流程化。

2“六大制度体系”在石油工程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创建与应用

2.1项目决策体系

项目决策体系是对公司承担的石油工程项目及其研究成果、建设方案进行的抉择、决定和批复的过程管理。过程管控执行《市场工作管理办法》《项目投标管理办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法律工作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一是内外结合,灵活化收集信息。构建公司--外部项目管理部--基层队三级市场信息网络,各单位及外部项目管理部指定专人,通过各类媒体及时关注石油工程市场信息。二是专业领航,模块化评估论证。市场战略评估、经济效益评估、施工能力评估、法律风险评估。三是联合决策,一体化投标竞标。合力研判投标策略,集中审核投标方案。四是风险严控,规范化合同审签。严格合同审批权限,积极主张履约保函、担保等保护措施,实行项目合同主办人终身负责制。

2.2生产运行体系

生产运行体系主要是对工程的进度、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生产运行、工程技术、人力资源、物资采购、安全监督、装备管理等内容。过程管控执行《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开工验收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等制度。一是搭建生产组织运行保障平台。提前排出运行大表,踏勘搬迁线路,每日跟踪督办,深入现场督导,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组织运行和过程监管。二是搭建工程技术管理保障平台。梳理整合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三是搭建物资集中采购保障平台。提前谋划采购策略,加大招标采购力度,优化自采物资评标。四是搭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建立内部用工调剂制度,健全培训考核、竞聘上岗机制。五是搭建设备资产调剂保障平台。调剂闲置资产盘活存量资源。六是搭建安全环保从严监督平台。充实安全监管力量,强实时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3预算核算体系

预算核算体系主要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通过预测、计划、控制、调整、核算,确保在建项目成本能够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过程管控执行《项目经营责任书》《标准成本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办法》《单井结算书》等制度,保证项目达到工期节约、质量提高、成本降低的目的。一是划小成本预算核算单元,标准成本体系。以工程定额预算为依据,结合各专业特点,将预算指标自上而下细化分解到基层、核算到基层、考核到基层。二是纵向到底,成本预算核算到工序、到节点。实时做好各项费用的跟踪对比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组织制定纠偏措施,狠抓整改落实。三是横向到边,成本预算核算到岗位、到人头。实行专项费用责任考核,将单井费用预算分解到考核责任岗(人)。实行责、权、利、效挂钩,充分激发基层队员工自主创效活力。

2.4分级分析体系

分级分析体系就是聚焦项目管理,研究分析项目的整体及部分经营情况。通过对项目成本明细科目、施工节点等专项动态数据研讨,开展施工节点成本分析、管理重点指标分析、时间序点经营分析等,查找问题主因、制定有效措施的过程体系。过程管控执行《月度、季度经营分析报告》《亏损项目分析报告》《项目标准成本分析》《节点成本分析》等。首先从施工节点入手,抓实标准成本分析。归集节点费用消耗,做好节点预警纠偏。其次从管理重点入手,抓牢专题项目分析。强化预算项目分析,重点突出差异分析、指标分析,按照成本费用倒逼原则,开展固定成本、作业施工操作成本专项分析。三是从时间序点入手,抓好基础经营分析。建立“日写实、周例会、月分析、季汇报”的常态化经营分析机制,不断提高基础分析水平,助推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2.5经营考核体系

经营考核体系是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依据业务类别按照专业特点建立基层队、项目部、处级单位到公司机关各层级挂钩联动的一体化绩效考核体系。过程管控执行《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海外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项目经营责任书》等,通过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确保公司经营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对专业化公司,采取“千分制”量化考核。“千分制”绩效考核管理将专业化公司的各项考核指标分成效益指标和管理指标两大类进行量化考核。海外业务、科研单位,量身裁定考核指标。二是对转型升级业务,采取“政策性”激励考核。向科研机构倾斜,实行“科研项目质效+‘三基’工作+经费节超”综合考核模式。向技术服务倾斜,鼓励专业化公司发展石油工程高端技术服务业务,加大激励性考核力度,促使人才、人员向高端技术、创效项目、关键岗位流动。

2.6责任追究体系

责任追究体系是通过查找各级生产经营管理者和操作者,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失职渎职等情况,在充分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追责,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经济等方面的处罚。过程管控执行《效能监察实施细则》《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是“一制两罚”责任追究。项目责任追究体系实行终身负责制,对因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等影响项目运行效率和效益、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坚决实行经济处罚和党政处罚,构建项目追责的长效机制。一是推行项目终身负责制。项目经理终身负责制,项目合同主办人终身负责制。二是从严处罚。三是从严经济处罚。经营追责与绩效考核挂钩。经营追责与专业问责挂钩。

3结束语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篇2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一体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特点分析

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首先,工程质量的严重性。质量问题在电力工程中可大可小,如果情节比较轻,只会增加一些投资成本或影响工期,而情节严重的话,对整个工程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对以后的安全使用也会带来影响,从而出现无法估量的安全事故,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施工的特殊性。在电力工程施工中,部分质量问题比较常见,对这些问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是能够有效避免的,特别是对电力施工这一特殊施工过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对工程的特殊性了解不足,对于质量问题引起的后果没有引起重视,因此需要技术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加强管理,杜绝常见质量问题的出现。最后,多变的影响因素。对电力建设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导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具有多变性,很多问题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会发生变化,或者是引起其他类型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或扩大。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2.1、施工人员素质低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的人才,虽然企业内部员工增多了,但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却十分短缺,企业要求降低,员工素质越来越低,员工本身缺乏安全技能,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责任心、团队意识。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引入了更多高科技的设备,施工人员不具备操作能力,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再加上企业培训跟不上,影响了电力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

2.2、管理理念陈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系逐渐向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来说,一些电力企业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理念依旧在沿用,这就对电力工程的投资、进度等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具体工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都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但是改革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却不够统一,这就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分成了若干个部分,如监理单位只负责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这样就削弱了各个项目管理部门的联系,影响了项目管理的质量。

2.3、监理体制问题

目前一些监理企业还沿用着依附式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对电力工程项目监理控制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监理企业的存在价值一般是依附在某一个具体的企业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理企业就需要完全地脱离这个母体,如果还存在依附关系,就会造成依赖性存在,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没有一个独立的运行空间。另外,一些工程项目监理企业不具备该项目的监理资质,监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对工程整体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制约,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3、对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的识别、预测

3.1、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识别

对电力工程建设工作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工作,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前预测,全而考虑可能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尤其要注意电力建设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是否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性能以及工程的效率。在风险可能发生以前,首先要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时为了更为全而的预测各种风险的出现,参照以前工程风险的相关资料,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做好所属电力工程建设的风险识别。

3.2、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预防

为了有效的应对电力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提高参与电力工程的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进行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对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要严格规范,借此降低风险产生的几率。同时对电力工程建设保险范围的确定,需要与国内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体系联系起来,对电力工程的承包合同等内容要加强保险认证,使电力工程建设的保险范围能够实现全而覆盖。

4、强化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措施

4.1、安全管理

要在工作中全方位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对施工企业的各类人员,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只有具备了电力施工专业技能、安全生产知识及管理能力,且取得安全生产资格以后,才能上岗;安全生产管理人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电力建设各个项目施工中,要及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对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人。严格执行相关安全制度,对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绝不姑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的建立与健全,对各类施工人员及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中要责、权、利分明,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在每个岗位、每个施工环节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4.2、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计划编制要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分析,组织好图纸会审工作,将设计方面的缺陷在施工之前全部消除。技术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在事先应该对电力工程所涉及到的相关设备进行梳理与归类,防止出现材料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发生。实施质量控制策略,需要从全局出发,深入到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阶段,根据电力规范及相关技术要求,对工程实施的质量与进度实时进行监测,严格质量检查、评定及验收程度。

4.3、进度方面

管理部门应该科学地进行进度规划,在施工前做好成本预算工作与施工时间安排。在进行成本预算的时候,相关部门要将预算工作落实,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都在预算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其次,严格制定相关工程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有针对地开展管理工作,并对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地进行完善,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再者,在成本方面,首先,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意识。作为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成本意识。

4.4、成本管理、

在成本管理体制中,责权利相结合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比较常用,并且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科学手段的应用,构建以项目责任人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责任人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的界定,形成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其次,周密合理地拟定施工计划,对工期合理地进行安排,对施工投入的人力、物力进行合理安排与协调,防止出现赶工、窝工的现象,提高人力、物力安排的效率。最后,通过科学的经济协调手段的应用,在工期及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从用工量方面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

总之,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的电力企业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就在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目标、应对竞争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戴佳闽.电力工程中项目管理实践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6:142-144.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指的是项目建设单位为实现其投资目标,运用所有者的权力组织或委托有关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筹划和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过程[1]。建设项目管理以促进项目投资者投资期望与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方式

当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复杂、多样,主要包括[2]:(1)项目工程设计单位主要为建设单位提供设计管理、可行性研究、招标、造价咨询等服务;(2)项目工程咨询单位主要为建设单位提供可行性研究、机会研究、招标等服务;(3)项目工程管理单位主要为建设单位提供阶段性或全程式项目管理服务、造价咨询、施工管理服务以及招标等服务;(4)项目工程监理单位主要为建设单位提供施工管理服务、阶段性或全程式项目工程监理服务、招标以及造价咨询等服务;(5)工程公司主要为建设单位提供项目管理承包、施工管理、阶段性或全程式项目管理服务以及开车等服务。

二、当前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无论是在项目工程总承包,还是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距,具体表现有[3]:

(1)由于国内缺乏与多数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项目施工管理以及项目工程监理管理体系,造成了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在组织机构方面缺乏完善性。

(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中对项目组织机构、作业指导文件、各部门职能、程序文件、计算机应用系统以及工作手册等都存在不完善问题,导致了工程建设项目在管理方面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3)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技术方面,建设单位仍沿用较为陈旧落后的手段或方法,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不够重视,现行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缺乏先进性、实用性以及系统性,导致了工程项目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偏低。

(4)当前,国内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标准制定方面不够健全,缺乏相应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管理编码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程定额体系等,导致了建设单位在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过程汇总处于低效、无序状态。

(5)由于国内工程项目管理行业起步较晚,在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方面相对匮乏,对于我国开展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在引进国外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理念时,由于存在着语言障碍问题,使得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国内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科技创新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在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6)当前,国内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市场仍处于一个成长发展阶段,部分建设单位处于自身社会与经济利益考虑,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组织方式认同度偏低,再加上从事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数量较少,使得国内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市场发展尚未成熟。

(7)国内缺乏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管理标准、标准合同文本、实施细则方面较国际具有一定差距,这使得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保准化、科学化及规范化实施障碍较大。

三、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质量提升建议措施

针对前期分析的国内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具体为[4]:

(1)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市场秩序。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市场监督,保障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坚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并完善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前期咨询、投资规划、勘察设计、合同、施工、监理、采购、定额管理、质量监督、安全、后评价等管理制度;此外,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建设,对相关建设单位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制定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考核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奖优惩劣措施。

(2)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队伍建设问题,应通过加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并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一方面,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与建设单位两级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选拔中,优先录用专业技能强、政治素质优、沟通协调能力好的人员,以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队伍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优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配置,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才库,促进管理人员的合理流动。

(3)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论证与后期评价体系的建设,对于项目决策质量不断提升。首先,通过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咨询机构,依据项目等级进行前期论证和建立项目后评价与效能审计机制方式,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模式;其次,协调好工程建设项目设计与施工间矛盾,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检测以及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及信息管理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等,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过程管理的完善。

四、小结

总而言之,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者、监督者以及指导者,建设单位既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目标实现的确定者,又是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单位,这就对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应通过加强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项目管理队伍素质和完善工程项目前期论证及后评价体系等方面,增强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霞,曹煜,浅谈建设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第7期:54-56

[2]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现代项目管理发展报告(2006)[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发展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自建设工程项目开始施工时到项目施工完成的整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组织,以及项目策划和工程项目的各项控制,以至于使得建设工程项目的各费用目标最小,施工进度目标最快,工程质量目标最安全。并且能够按照预计目标实现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财力控制。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简述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实施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企业按照业主的要求和委托,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协议要求,代表业主行使对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组织实施建造过程进行全系统或若干阶段的管理控制和服务。工程项目的管理企业是不直接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企业签订合同,但可以按合同协定,代表协助业主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并受业主委托监督合同的履行和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

二、我国现阶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工作的全新项目管理模式,以及逐渐过渡到项目管理规范化的出台到全新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人才执业资格的配套发展深化,使得项目管理工作在中国从单一到综合、从综合到系统,从系统到全过程,形成自成一体的管理科学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实践、提高和完善,发展到现在无论从理论体系的研究深度还是实践应用的广度看,都已形成固有的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决定性地位,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国际惯例接轨在行业中的体现,是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浓缩和升华。

三、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上的现状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程序中缺乏执行控制所谓在建设程序中的各阶段中,建筑管理执行者通常处于一种非主动性位置,没有体现出作为一个建设的核心部门核心建设执行者的组织性及主导力量。

2、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选择配置欠缺一般在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建造实施过程,项目管理队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关键的建设要素,决定着整个建设项目的建造实施。并且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平台上,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整体水平比较落后、劳动资源模式比较传统,流动性以及各种不定因素造成配置混和。缺乏项目部门的团体学习提升,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实施。

3、工程项目经理的胜任力不足项目经理在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重要的管理人才,处于中坚地位。他主导整个项目的发展,是项目各种需求的集中交汇点和执行点。但在现阶段的项目经理大多数所执行的管理机制不顺畅,竞争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下,模式落后;缺乏国际承包经验、高素质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以及有技术、懂法律、会经营、通外语的复合型管理人缺乏。

4、生产资料要素配制模糊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建设者不能够正确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方法,对工程的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项目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四、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创新管理体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体制转变的环境中,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与挑战,有了不同以往的各种发展趋势。同样建设施工项目管理也应该在管理体系上更加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更加能够面对新世纪工程建设新的高潮来临。必须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总结项目施工管理取得的新进展、提出符合建设施工管理的创新体系。

1、积极建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管理法人责任制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是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工程管理执行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在宏观调控下,先有法人,后进行建设,法人对建设项目筹划、筹资、以及实施管理过程中建设直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负责制,按国家规定法人享有充分的自,并对法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制度和奖惩的制度。

2、严格控制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投资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按照设计思想具体组织施工建造的实施阶段,是要把设计付诸实现的执行过程。施工阶段工程投资控制是把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在承包合同价或投资估算内,并力求在规定的工期内生产出质量好、造价低的建筑产品。按照管理要求进行施工、选择承建分包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与使用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处理好工程索赔。

3、提高项目经理的胜任力、执行力

作为一个成功的项目经理必须提高应变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工作条件。要求不但具备业务能力,而且会抓重点,调动项目团队积极性。

必须能够执行项目决策、承担一定决策风险,具有抵抗内外各种压力的能力。善于培养人才和应用人才。

提高过硬的专业技能与管理知识的创新理念,并且具有强有力的执行。

有效的利用各项社会资源,并且能够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协调上,发挥一定的资源力量。

4、运用系统理论观点优化工程项目的生产要素

发展适应实际环境的项目管理理论,加快推进创新项目管理方法体系。保持原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理念,全面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规范化、职业化。

利用现代科学思维精神、人性技术管理倾向、团队合作精神相应的方法和制度。

建立执行一套与实际环境相结合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体制,并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项目管理计划方案。

采用结构优化、项目集成、项目组合、项目群管理,认真践行成本优化竞争,高规格管理的经营理念。

提高组织相应技术人员的信息化、规范化、专业化项目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机制体系。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集成管理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建设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大、业主需求的改变以及项目管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呈现出国际化、集成化、信息化趋势。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有许多项目已通过国际招标、咨询等方式运作,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使得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成为趋势和潮流。项目参与各方的国际化,使得项目管理上升到知识经济的高度,成为高知识、高技能的活动。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为了适应项目参与各方的需要,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增值,集成化已成为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趋势。所谓集成化管理,是指运用集成思想,通过保证管理对象和管理系统完整的内部联系,提高系统的整体协调程度,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不仅是指项目全寿命期的集成管理,而且包括项目工期、造价、质量、安全、环境等要素的集成管理。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伴随着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工程公司、咨询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实现项目管理的网络化、虚拟化。国内外许多企业已开始大量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有的企业还从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借助于有效的信息技术,将规划管理中的战略协调、运作管理中的变更管理、商业环境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等与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造价/成本、质量/安全、进度/工期控制)相结合,建立基于internet的项目管理集成化信息平台,将成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内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纵向管理集成―――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横向管理集成―――项目全要素造价管理、管理环境集成―――全面一体化管理。

1、项目进展阶段的集成―――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是指从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视角,运用集成化管理的思想,将传统管理模式下相对分离的项目策划决策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和项目运营维护阶段在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的集成化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

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系统、组织系统、信息系统几个方面。1)目标系统。除包括基本目标―――建设目标(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投资)和运营目标(服务质量、运营成本和经济收益)外,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目标还应包括:使项目利益相关者(项目投资者、业主、用户、承包商、供应商、政府、所在地周边组织等)满意;与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等环境相协调;满足项目所在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2)组织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组织系统不仅是指业主方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组织的一体化,而且还包括业主与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3)信息系统。该系统应是一个利用现代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期中进行信息处理,为项目所有参与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实施和控制的集成化人机系统。业主应成为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统的主推动者。

2、项目管理目标的集成―――项目全要素造价管理由于项目目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得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不应仅考虑建设工程项目本身建造成本的控制,同时应考虑工期成本、质量成本、社会成本等方面的控制。

(1)项目工期成本。建设工程项目本身的建造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会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增加,间接成本会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减少。在考虑项目总成本时,还应考虑工期变化带来的其他损益,包括效益增量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等。为了控制项目工期成本,需要从多种进度计划方案中寻求项目总成本最低时的工期安排。

(2)项目质量成本。项目质量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为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造成的损失费用总和。具体包括:控制成本、损失成本及特定情况下的外部质量成本。(3)项目社会成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对世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潮流。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业主、供应商、金融机构、社区以及所在地政府的社会责任。当然包括企业员工的安全、福利、教育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必然会加大项目造价。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必须要考虑社会成本。

3、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集成―――全面一体化管理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各类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纷纷开展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三、企业应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的策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发展趋势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应努力适应建筑市场需求,转变市场经营理念,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培养项目管理人才,应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追求卓越绩效。

1、从项目的阶段性管理发展为全寿命期管理有条件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实施工程总承包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承包,我国一些工程设计企业已在工程总承包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也应实施“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甚至“五位一体”,为业主提供集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招标、造价咨询、工程监理于一体的项目管理承包或服务

2、从项目目标的分散管理发展为综合管理传统管理模式下将建设工程项目目标割裂后的分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至今仍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以及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工程监理企业的发展空间受限等,与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分散管理不无关系。工程承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定额体系,工程投标报价应与施工工艺及施工组织方案密切地联系起来,并实施全要素成本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也应综合考虑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造价、工期、环境、安全等因素为业主提供集成化管理服务。重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并不意味着项目目标的割裂。

3、从项目目标的定性管理发展为定量管理,由于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方法的迅速发展及项目管理的集成化,进一步促进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定量化、科学化。无论是工程承包企业,还是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均应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存储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这样不仅为项目的运营维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而且可以为以后类似工程项目的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此外,还可以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进行工期成本优化、质量成本优化,从而实施项目目标的优化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篇6

“监理”一词在目前我国的《辞海》中尚未列入,所以还没有权威性、规范化的解释。一般认为:为了易于理解和掌握,可以将“监理”理解为“监督(发挥约束作用)和管理(发挥协调的作用)”。

工程监理的内涵

it工程监理属于工程监理的范畴,其很多方法也源于工程监理,所以,提到it工程监理就不得不说到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的简称。工程监理不同于一般性的监督管理,而是一项目标性很明确的具体行为,是一个以严密的制度为显著特征的综合管理行为。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参与人的行为加以约束(监督),对其行为和责、权、利进行协调(管理)。具体地说,是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运行维护等活动(都是人的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工程监理的定义可用公式表达如下:

工程监理=业主授权+项目管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

公式中,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业主)的委托和授权是第一位的,是必要条件。业主的委托和授权是指建设单位(业主)与监理机构双方通过签订监理服务合同来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即业主把对工程项目发挥约束作用的监督权和发挥协调作用的管理权交给了监理方,监理方有责任、有权力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工程项目按规定的质量、工期和投资达到规定的要求。

为了做好工程项目监理工作,每一位监理人员都必须掌握项目管理、专业技术和法律知识,并在监理工作中加以充分运用,才能真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工程监理的理论基础,在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中包含了工程监理员所需的管理知识和经济知识,工程监理员在执行监理任务时,必须将项目管理的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专业知识包括两方面,一是相关专业技术,二是工程项目本身所涉及的有关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法律知识指的是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一些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性质和分类,工程监理目前分为建设工程监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和设备工程监理。

建设工程监理主要为非生产性项目,如土木建筑、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石化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提供监理服务。我国建筑法规定: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国务院可以规定实行强制监理的建筑工程的范围。

设备工程监理指的是在设备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监理单位代表业主对设备形成过程和最终形成的结果进行监理,包括设备的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调试等的质量以及进度和投资等实施监督和控制。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设备工程监理与建设工程监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之间是上下工序的关系。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建设中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一般只要是主体核心技术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都是信息系统工程。以下工程都属于信息系统工程项目: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机房工程、电子政务、数字地球和“3S”技术、数字化工程(数字城市、数字医院、数字图书馆等)、电信工程、监控系统、多媒体系统、信息安全。

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根据这一定义去处理某些具体工程项目的分类时,往往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引起不少争议。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向其他各个领域推广、渗透和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局面导致“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与其他相关工程建设项目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当我们在鉴别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属于信息系统工程时,主要是要看其主体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否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展,促使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和质量按合同实现,达到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最大投资效益的目的而开展的监理工作。

三种工程监理的区别

工程项目建设总目标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来讲,其含义是不一样的。例如成本目标,对建设单位是控制项目总投资;对施工单位是控制项目成本;而对设计单位来说一是控制设计成本,二是帮助建设单位控制总投资,如控制设计标准等。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是替业主方完成项目管理,即研究如何代替建设单位(业主)控制工程项目总目标。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和强调监理工作的原因,是为了克服工程建设项目的传统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工程建设工期长、质量差、造价高的弊端,因此,不论是建设工程监理、设备工程监理还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它们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从总体上说,监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效益。具体来说监理的目标是在工程项目的方案论证、投资决策、设计、施工、验收、维修等整个过程中,对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风险等目标,在事先、中期、事后进行严格控制,以使工程项目达到三大目标。

1.质量方面。达到工程所预期的质量水准。即项目方案、图纸设计、设备采购、项目实施、设备安装调试、软件开发等质量都达到预期的水平,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之后,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良好、工作正常。

2.工期方面。按照计划工期完成项目建设,力求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任务。

3.成本方面。保证在预定的造价内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争取节约投资。

对三种工程监理做一下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其监理工作的对象、目的、依据、理论和手段的基本要求都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专业技术要求的内容不同,即建设单位(业主)委托的不同种监理必须是掌握和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但不论是哪种工程监理单位都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人员,其资格、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人员的配置和数量合理,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一定的注册资金,最后还要有以往做过同类工程项目监理的业绩。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篇7

一、我国项目管理历史现状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大大促进了社会服务产业的分工与细化。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已经进入新世纪发展的新时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基本是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条块分割、政企不分,国家批项目,部门下计划,主管部门搭班子,管理部门、勘察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执行计划。在建国初期有过积极作用,但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力。

(二)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和完善,法制不断健全,信息传递与开发不断创新,专业管理人员普遍接受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把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系统化管理,体现了优化决策、竞争择优、科学组织的原则。而且,越来越多的项目管理公司和工商企业应用工程科学、控制科学和信息科学为理论指导,使用价值理论、信息集成技术、矩阵管理机构等高度专业、科学和市场化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和系统化管理,贯穿在整个建设过程和各个组成要素及各个方面。

二、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

建设领域的项目管理,是从工程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包括立项、规划、设计、建设至直交钥匙的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从过程来说大体归结为: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和施工阶段)、竣工交付使用阶段。系统化的建设项目管理包括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集成为项目全寿命管理。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每个阶段包含了若干个环节和步骤,加强每一个环节的系统化管理对工程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决策阶段。在决策阶段一般要经过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个过程。一个项目在建设决策阶段要对建设环境和条件、目标论证和定义、管理和经济、技术和风险等进行系统的开发与策划。

1、决策阶段项目管理发展态势。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与扩大、投资的增加,我国的项目管理从宏观体制到微观运作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项目审批、项目评估、项目资金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合同管理、项目监管等方面建立了新的制度;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推行了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项目法人制度。这些制度大大地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为项目管理的进步和完善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保障。

2、决策阶段是确定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关键时期。在项目决策期间,是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关键时期,是研究和控制的重点。在决策阶段过程中,专业管理人员运用科学手段将工程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综合了有利及不利因素,结合社会、环境、企业的共同利益论述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获利、获益的可能性,做一个系统性的考量与平衡。在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建设项目未来的融资、筹资、设计、开工、实施、项目评估、科学试验、设备制造、产品市场开发等提供科学理论的支持。从提出具体投资的设想到组织实施,针对若干个可能的投资机会进行鉴别和筛选,通过专业管理人员系统性分析、论证、评估,提高决策科学性,减少项目不确定性;通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研究分析,制定应对风险防范措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如果在建设前期未经过或者能力限制不能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论证,在实施中才发现投资费用过高、效益不足或投资不足、原材料市场不能保证等问题时,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工程。

(二)实施阶段。经过调查、研究、决策后,就要进入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在工程实施阶段进行项目管理目标规划与策划、合理选择组织模式,有效的管理活动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有益组成部分。

1、项目管理目标规划与策划必不可少。如何提高项目使用功能和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建设周期、改善建设环境等,决定了需要一个严谨而又必要的系统化规划与策划过程。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决策和实施,进行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方面系统性的科学分析和论证,能够为项目建设的决策和实施增值。在这个阶段,一方面是通过建设参与各方、各层次的有效组织和协调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知识化的组织和集成的过程,实质是知识管理、整合、获取、应用的系统化过程。

2、选择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组织机构是实现管理目标的组织保障。从项目管理多方参与的角度,管理活动涉及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借贷方、监理方、政府管理部门等多方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如果把一个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视作一个系统目标来实现,应当综合考虑包括人的因素和生产管理的方法、制度、标准、规章等多个因素。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通过系统和全面筹划、设计,选择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建成一个可以完成项目管理任务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形成责任分担系统、工作流程组织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组织内人员规范化的活动和高效率的信息流通来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因而,科学地选择组织管理模式和建立组织机构是建设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

3、有效的管理活动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过程,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在准备工作之初,要确立一个计划值,即目标值,涉及投资、工期、质量等方面,作为控制的前提。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目标分解细化,筹划实现目标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求证、决策、执行、检查等,也就是pDCa循环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定期对目标值和实际值进行比对,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由于好多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影响因素多,风险因素多,现实状况或结局和最初计划和目标不符的情况经常发生,往往造成投资增加、工期拖延、工程质量和功能未达到预定要求等问题。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分析、整理,对计划、规划过程和活动进行跟踪,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和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应对措施,纠正产生的偏差,或改变投入,或修改计划,使工程在新的计划状态下进行。另外,受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在不断分析和调整的过程中,如发现项目目标被证明在策划或规划之初是不可实现的,那就要及时修正,避免更大的误差。

同时,整个管理系统本身的状态或管理对象所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相应的管理工作就要随之改变,工程管理人员对建设工程本身技术经济规律、管理目标工作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他们的管理经验和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另外,由于建设项目在管理过程中承受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工程前期目标实现的认识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因此,即使外部环境状态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管理工作也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很多时候,工程项目管理包含着对已制定措施的系统化调整和优化。

在这个阶段,虽然业主方或是施工企业作为不同的项目管理主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其管理内涵是相类似的,都是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管理活动来实现的。

(三)竣工交付使用阶段。工程实施完,就要进入竣工交付使用阶段。在很多工业项目和重要建筑物交付使用过程中,组织验收、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投料、试生产,直至正常生产,同样也是一个系统化管理与组织的过程。

三、建设项目管理内容的系统化管理

建设项目从管理内容来说,其大体要包括:投资总额、质量要求、动用时间、合同信息及组织协调、风险控制等一系列系统性的工作目标或者说任务。为达到项目整体目的而进行系统化管理,就要对多个管理目标或任务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控制目标和任务之间存在系统对立。一般来说,对于业主而言,如果要求建设工程项目功能和质量高,就需要采用较好的工程设备和建筑材料,就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同时还要精工细作,不仅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在此基础上,如果要加快进度、缩短工期,则需加班加点、增加机械和其他方面投资。

另外,单方面强调工程进度会打乱原有的正常施工计划,给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的衔接带来不利影响,增加控制和协调难度,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再有,如果单方面追求降低工程投资,就不可避免地要降低功能和质量方面的要求,采用较差的或普通的工程设备、建筑材料或直接取消,往往造成工程项目部分功能的缺失。

(二)控制目标和任务之间存在系统统一。各项目标指标之间也存在系统统一关系,应当客观地、全面地从不同角度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理解。比如,加快进度,缩短工期。虽然增加一定投资,但可以使工程项目提前投入使用,从而提早发挥其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生产性质的工矿企业来说,提前投入生产就更为重要。市场经济下,竞争日益激烈,谁能够抓住市场机遇谁就能把握先机,提早发挥投资效益,超过因加快进度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从经济角度来说,缩短建设周期还是可行的。

还有,在一些工业装置建设项目中,如果一味地认为能省就省,能少花就少花,在降低了功能和质量的同时,虽然建设费用方面有了节约,但可能会提高工程投入使用后的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以全寿命周期费用角度分析是浪费的。在不少情况下,由于提高了使用功能,增加了质量水平,在工程投入使用后,因其基本设施齐全,返修率低,实际减少返修费用和投入后维修费用,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和综合水平方面收益较高。在建设过程中,质量优良工程往往很少出现质量问题,促进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进度顺利实施。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代建制;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代建制管理模式

代建制管理模式是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代建阶段,代建单位按照相关合同约定行使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代建制的本质是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是近年来国际工程咨询业发展极为迅速的服务项目,属于高端业务范畴,对于企业的实力水平和服务功能要求高。严格来说,代建制并不是建设实施组织方式,它是有别于业主建设制的一种称呼,它是一种建设管理方式,是随“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相分离,即分权理论而产生的。通过法定授权,代建制企业获得建设或管理部分的法定权限。

2代建制的运作体系和实施程序

2.1代建制的运行体系

在代建制市场体系中,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代表政府部门,需整合工程咨询、招标、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总包商、分包商、勘察设计等,各参与方均围绕项目提供相应的服务。

1)政府部门对代建制市场体系的管理。政府部门对代建制市场体系的管理包括市场(行业)管理和对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签订、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两个方面。

2)项目管理公司与专业中介机构的关系。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根据委托合同约定的范围,对项目建设进行组织管理,其范围可能是包括融资在内,从项目策划一直到竣工、试车、投产的整个过程,并通过有效管理,实施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费用,达到项目技术和经济指标最优化。工程招标等中介机构是指工程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委托不同功能的中介机构进行项目阶段性管理,这仅仅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工作内容也仅限于相关事项。与代建制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相比较而言,工作范围要小得多,内容要少得多。

3)项目管理公司与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关系。代建制的实质是投资方委托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来组织和管理项目建设,该委托合同主要是服务性质,工程项目管理公司通过提供自己的项目管理服务收取酬金,虽然合同中会规定根据工程效益情况给予项目管理公司不同程度上的奖励,但一般来说酬金与工程效益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工程建设如果亏本了,建设单位仍然须按照合同支付项目管理服务费。工程项目总承包也是国内外工程界常见的一种工程建设模式。它是指投资人或者建设单位明确了项目的投资规模、功能要求、质量标准、开竣工期限等的前提下,委托总承包企业进行工程总承包,一般委托人不再对工程建设具体细节作具体干预,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投资人或者建设单位只是在必要时予以协助,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投资进行全面控制,直接承担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2代建制的运作实施程序

1)使用单位提出工程项目功能、标准、规模等需求,编写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规定程序报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2)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批复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项目的建设规模、标准和投资总额,并在项目建议书批复中明确该工程项目实行代建制。

3)使用单位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要求,组织勘察、初步设计,并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投资部门会同规划等部门,对代建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概算投资进行审核批复。

4)发展改革部门审批通过公开招标或有限招标方式,选定具备条件的代建单位,投资部门和代建单位、使用单位三方签订书面《项目委托代建合同》。

5)代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施工、监理和重要设备材料采购进行公开招标并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概算投资进行施工组织管理,严格控制项目预算,确保工程质量,按期交付使用。

6)财政部门根据《项目代建合同》和投资部门的批复,直接向代建单位下拨建设资金和代建管理费。

7)在项目建成后,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批组织规划、建设、财政、审计、使用单位等部门进行工程验收。

8)在项目代建过程中,政府规划、建设、审计、财政依据各自职责对项目建设和代建单位进行监督管理。使用单位可以对项目建设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监督代建项目管理公司的行为,参与工程验收,负责接收竣工建筑物及其使用维护。

3代建制与政府自助管理建设制的优势对比分析

推行代建制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克服传统建设体制中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四位一体”的缺点,实现建设和使用相分离,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更加专业化,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向市场化转变;提高了投资效益,遏制了“三超”(超投资、超标准、超规模)问题;有利于遏制和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对代建制管理模式与政府投资项目自建制管理模式的系统对比分析,代建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更加专业化,管理水平提高。代建制管理模式是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才移交使用单位。

2)项目决策更加科学深入。实行代建制,使用单位将前期工作委托给代建单位,通过选择专业咨询机构完成,而非自己决策,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不仅需达到国家规定的深度要求,更重要的是必须满足项目后续工作的需要。前期决策阶段所确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及投资,一经确定,便不得随意改动,使得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得到切实体现。同时,在代建制下,政府需根据合同约定,按照项目进度拨付工程款。因此,政府必须比以往更加重视项目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计划,排出项目重要性顺序,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篇9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建设;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加快了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水库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担负着城乡灌溉、防洪、发电、旅游和养殖等重要任务,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目前,我国一些水库设施面临着使用年限长、管理不善、施工质量差等问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般是在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招投标工作及办理相关手续后进行工程实施,其中施工阶段的建设管理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关键环节,若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到工程竣工后水库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也会给水库的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如何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阶段的建设管理工作就成为施工单位建设实施阶段重点关注的焦点。

1工程概况

某水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控制集雨面积402km2,设计正常水位28.00m,设计洪水位29.11m,校核洪水位30.12m,死水位22.00m,总库容7.14亿m3,有效库容2.93亿m3。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有:主坝1座,副坝6座,溢洪道2座,和2座灌溉放水涵。主副坝全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为34.8m。溢洪道为宽顶堰型式,总最大泄洪量为1281m3/s。

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批复工程概算总投资2913.68万元,工程于2007年5月开始建设实施,2009年12月完工,完建工程达到相关规范规定、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期间顺利通过水利部派出的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的稽察、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等检查。2012年11月通过蓄水安全验收和竣工验收。项目竣工后各枢纽建筑物达到设计要求,功能正常发挥,防洪兴利效益明显。

2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管理要点

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能顺利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项目法人按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在建设管理工作中主要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2.1在项目建设中,切实履行“四制”,项目法人协调参建各方各司其职

项目建设“四制”即“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要明确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安全鉴定、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含招标投标)、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等阶段)特别是建设实施阶段的负总责的职责,接受质监机构的质量与安全监督,配合监理机构加强对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的监督检查。依靠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相互制约和各自履行职责的合同关系,协调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规范的框架内形成项目建设管理的合力,加强项目建设在进度、投资和质量方面的保证与控制,以便与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2在项目建设中,完善项目法人与参建各方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设过程的质量与安全控制到位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第7号令)明确规定: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承包商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由此可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三个体系为: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设计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

(1)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受理并开展质量监督业务工作,安排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按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来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对参建各方的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2)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水库工程管理局作为建设单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建立建全了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按照水利部水建管[2001]74号文精神组建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法人,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定项目法人管理人员18人,设立专门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以及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管理、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技术、经济、财务、招标、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人员。成立专职质量检查机构,联合监理机构对各道工序、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认证。严格执行建设监理制,将工程质量与安全严格置于监理工程师的控制之下:监理单位的派出机构――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监理部根据建设监理合同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等法规规范的要求,在项目法人依法授权的范围内,进行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更大量的工作,是进行质量控制,项目法人依法赋予监理单位“质量认证和否决权”及“工程付款凭证签字认可权”。

(3)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管理三个体系中的最基础体系,对确保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勘测)设计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和施工过程质量保证体系。设计单位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其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并对其设计的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建立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责任制,按投标文件的承诺人员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设置专职的质量检测员、安全生产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法人重点抓好以上三个体系的建设,参建各方均成立了质量管理机构,在项目法人负总责的前提中使三个质量控制体系相互配合,对项目实体质量进行了很好的控制。顺利通过自治区水利厅认定的质量检测单位对项目的竣工验收前抽检,抽检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控制方面项目法人主要严把如下几项工作:施工承包商在“三检”(初检、复检和终检)合格的基础上,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证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未经质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验收,不支付工程进度款。对不合格的或者有缺陷的工程部位进行返工或修补。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进行检验,建立、建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隐蔽前,施工单位提前通知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对试块、试件及中间产品、水泥和钢筋等原材料,在项目法人或监理单位的见证下取样,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工程监理单位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建设监理规范的要求,代表建设单位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测等形式,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工程设计单位派出现场设计组,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使施工图设计满足施工需要。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注明规格、型号和性能等技术指标,并符合国家标准。

2.3在项目建设中,规范财务管理,使项目建设资金按规范规定使用

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建设以来,项目法人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资金使用规范。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方针政策;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设立项目专用帐户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专款专用。项目法人设置独立财务管理机构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配有财务人员两名:其中会计1名,会计师职称,出纳1名,助理会计师职称。依据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及本项目实际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一般费用开支财务审批按经办人申报、会计审核、主管领导审批程序进行;工程款审批按承包商申请,监理审核,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审核,主管领导审批程序进行支付。整个项目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重大设计变更,投资基本按招标预算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前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的相关规定编制了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顺利通过了审计部门对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

2.4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控制,及时按相关规定,组织或申请各个阶段的验

本着严控进度,根据工程实体完建情况和验收权限,项目法人及时组织或申请各个阶段的验收工作的原则。该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于2007年5月开工建设,2009年10月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项目法人于同年12月及时组织参建各方完成了法人验收工作。2010年9月通过自治区水利厅主持的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2012年9月通过市级档案部门主持的档案专项验收。同年11月通过自治区水利厅组织的下闸蓄水验收及竣工验收。从整个建设实施过程来看,在进度上基本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组织实施,从开工到完工经历了三个汛期的洪水考验,全面完成合同建设内容。

2.5完善和规范项目的档案资料,全面反映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在项目法人总负责及其委托的监理机构的检查督促下,参建各方均认真做好自身产生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特别是施工单位的工程建设资料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及时进行了工程实体的质量评定和资料系统收集工作,为按时进行法人验收及后续阶段的验收乃到竣工验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实施阶段多次请上级档案部门到现场指导档案整理工作,项目归档文件材料的内容与形式均应满足档案整理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准确、系统。形式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竣工图及声像材料标注的内容清楚、签字(章)手续完备,归档图纸按规定要求统一折叠。项目共形成竣工档案87卷,其中竣工图263张,归档文件材料内容真实准确,竣工图反映工程特征和工程实况,档案整理基本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全面反映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建设管理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决定性阶段。这就需要工程项目各参建方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协调好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和资金等方面的工作,并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应急机制,避免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施工阶段的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较高的成绩,得到各参与主体的一致好评,也为水库工程管理局在后续的项目建设的规范管理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篇10

【关键词】公路建设;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6)10-0197-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工程并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的工程管理经验。但是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较多的垮塌事故,这都暴露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不足,在这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都是规范的技术标准[1],只是工程管理的对象不同,也就是说,工程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不是拥有的工程技术条件,而是拥有的不同管理技术因素。目前,我国拥有先进的建造技术,但是没有一整套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因此,构建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方法论[2]。

1公路建设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关系

公路建设工程技术是将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达到最终的目标。管理技术是将公路建设过程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及信息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工程建设预期目标的一种方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管理技术运用到实践中,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也可以使工程建设规范化运行,其重要体现在对人的管理,偏重于调动工程人员的生产力,以更好的实现工程建设目标[3]。公路工程技术是管理技术最基本的物质载体,而管理技术则是工程技术应用的方法论,作用于具体工程上,工程技术是基本,但是却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一定的技术,那么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技术虽然重要,但是切忌陷入“技术决定论”之中,要清楚工程技术只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指导之一而并非全部,公路建设需要多方面密切配合,涉及了多个知识领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活动,因此,从这一角度上理解工程建设是一种技术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作用于工程建设。

2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的构建

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是以公路建设管理执行控制理论为基础,以核心管理技术为基本骨架,在公路建设管理技术体系化过程中,使各个要素相互之间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而使这种联系渗透并贯穿于整个建设管理体系中,具体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的构建思路见图1所示。

3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系统性原则,它的构建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管是整体还是局部都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保障系统的各个部分均处于最优状态。②循序性原则,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显示体系的灵活性和生命力。③适应性原则,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每一个领域之间差别较大,体系的运行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④效率性原则,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与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项目建设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六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从而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具体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的框架如图2所示。①目标子系统,目标子系统内容包括:制定计划,将具体任务分给负责工作的人员,对具体任务进行分析,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制定具体的方案。②组织子系统,组织子系统要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施工人员严格执行业务流程,能够彻底理解建设目标。③文化子系统,应以“凡事重在落实”为导向,把建设和谐施工环境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④评价子系统,评价子系统是指对公路建设管理全过程及其最终结果进行的检查考核和综合评估,从多角度对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做出科学性、合理性的判断。

3.1pDCa管理技术

pDCa循环是一个管理概念,p表示策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eck,a表示评估action。计划阶段制定实施目标的具体办法;实施阶段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执行;检查阶段根据方针、目标,检查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不定期检查;总结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如果发现了问题,将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pDCa循环图见图3所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增强管理效果意义重大,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它不同于将过的管理方式,将过的管理方式主要以事后检验把关为主,但是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以预防为主和改进为主的质量管理方式。

3.2CFp管理技术

CFp管理技术将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手段和平台集成在一起,它确保了管理技术体系规范、准确、高效地运行,C表示合同化(Contract),F表示格式化(Format),p表示程序化(procedure),将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转化为具体的技术。(1)合同化管理的概念模型如图4所示,公路工程项目合同化管理贯穿了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控制进行信息的反馈、调整,促进了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2)程序化管理应该包括三部分:①规定项目的实施步骤和实施进度。②每个步骤的管理工作内容和相应责任部门。③对完成每步骤工作的质、期、量要求。程序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日常工作高效的基本保障,可以大大增强员工的积极性。(3)格式化管理是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具体见图5所示。格式化管理工作实现了“三统四保”目标,即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管理,更有效地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安全、投资四大管理目标,不仅可以优化管理流程,还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的创新。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行业应该通过科学的结构和合理的方式实现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公路建设管理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公路建设过程各个环节的重点把握,最终实现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升级,进而使公路建设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少锦.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2.

[2]张晓光.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J].世界家苑,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