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项目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6:06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篇1

我国的医疗机构是由一系列开展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构成的。医院、卫生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要形式,此外,还有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医疗机构。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也进一步加,医院信息系统已成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环境。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它必须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充实。

【目录】

第一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背景信息

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第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二、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国内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现状

(二)国内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技术发展趋势

(三)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四)产业关联度分析

(五)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市场分析

三、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优势

一、组织优势

二、技术优势

涉及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

三、市场优势

四、模式优势

五、其他优势

第四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产品规划

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先进性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规划

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地

(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二)土建总图布置

(三)场内外运输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三、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案

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节能方案方案

五、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消防方案

六、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生产劳动安全方案

七、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9]2787号)要求进行编写。

第六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三、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七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八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财务效益评价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

二、经济效益评价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行业影响分析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三、社会效益评价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九部分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企业营业执照

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文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省级分行以上)文件或已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节能、土地、规划等必要文件;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篇2

一、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范围及方法

1、医疗设备档案以年为单位进行归档

医疗设备按照其用途可分为心电脑电、生理参数监测、超声、生理机能替代及辅助装置、核医学、骨关节镜等17大类。设备仪器做到一机一档。同一大型医疗器械从购置设备立项开始,招标、采购、到货、验收过程中形成的文件以及大型医疗仪器的说明书、线路图、监测记录、维修记录等都要归人同一案卷中,并分为前期档案和随机档案两大类。前期档案是大型医疗器械档案的第一项,包括医院的审议项、考察记录、招标书、投标书、购买合同书等各项前期工作中形成的文字资料。随机档案包括大型医疗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线路图以及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的大型医疗仪器的场地图、场地的水、电、暖线路图等。当对大型医疗仪器进行监测、维修时,可查阅设备档案,但也要做好查阅和维修记录,才能为日后的维修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2、设备档案管理按照“四同步”的管理原则

设备立项的“同步”提出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检查设备购置进度的“同步”检查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的“同步”对随机材料进行收集、登记;临床医学工程师安装调试、维护检测设备的“同步”收集完整、准确的档案材料。

3、要求设备档案管理人员把好验收关

从设备立项采购到仪器安装使用,保证每一阶段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同时保持文件收集与设备购置进度的一致,既便于指导工作,又保证归档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医疗设备档案的作用

1、便于把好医疗设备购置的第一关

医疗设备按照其功能可以概括为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和辅助设备三大类。医疗服务的需求最先反映在设备档案之中,它是医疗需求的第一信号,它能为临床科室是否购置新设备提供可靠、有用的依据。在这三大类中,哪些急需采购、哪些暂时不购、哪些坚决停购,通过查阅设备档案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三大类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整理和建立诊断设备档案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一所综合性医院尤为重要。正确选购诊断设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盲目和重置设备必然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浪费。此时此刻,设备档案需要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通过已建立的医疗设备档案体系把好第一关,确定购置与否,避免重复购置,为医院把关,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2、方便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通过医疗设备的使用记载,查阅设备的技术状况、完好率、利用率、维修率、报废率,从而提前报告和督促有关维修科室及时进行医疗设备维修。坚持把设备运行状况记录纳入设备管理系列,虽然有一些麻烦和难度,但做好了之后就能够拓展和延伸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服务的范围,为医院降低成本,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正如我们工作中平时所见,有些科室为了获得短期经济效益,对使用率较高的医疗设备长期使用磨损,无记录无记载、拼设备拼消耗,一旦出现故障,维修起来十分困难,有些因维修费用高昂而提前进入报废行列,其结果是不仅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病人的继续诊断治疗。

3、提高医疗技术人员对设备档案知识的认识

提高医疗技术人员对档案知识的认识,通过对医务人员宣传档案方面的知识,使医疗技术人员提高对档案知识的认识过程,进一步了解设备档案的范围、类别以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途径,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注重档案资源潜在的知识价值,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与保存,为今后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进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

1、强化归档意识,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1)制度化管理。制度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收集制度,以确保档案的完整移交。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保管制度,不断提高保管水平,使设备档案处于最佳保管状态,便于随时开展有效的服务。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借阅与使用权限制度,严格控制设备档案的查阅,严禁非技术人员未经允许查阅设备档案,加强设备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标准化管理。设备档案管理正在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中,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最后的归档、输入计算机,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程序,其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卷内目录的书写符合档案局对设备档案要求的规定及标准,做到条理清楚、目标明确、保存完整,为今后的提供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现代化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部门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才能不断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档案人员也必须具备现代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科学的管理和保存档案,逐步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水平。通过互联网建立统一的医疗设备档案数据库,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便于医疗设备使用效益的分析,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价值,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提供信息保障,为医疗工作提供高效、优质、快速的服务。

2、将设备档案的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篇3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采购验收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30-01

1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普及,医疗设备投资已经成为了医院建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质量的控制也逐渐成为了医院发挥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轻则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从我国各级医院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是依靠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来保证设备应用质量的,但呼吸/麻醉机、输液/注射泵、高频电刀及监护仪等常规设备由于受到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的局限而多存在质量控制不力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应通过完善和落实由采购、检测、使用、信息建设等的一系列设备管理制度,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医院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就成为了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认识到设备管理对医疗体系质量控制的关键作用,将医疗设备的选配、采购、使用、检验、评价等环节纳入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中,才能通过高效的监管系统促进现代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医院的保障能力和医疗质量。

2采购环节的设备质量控制

设备的选配首先应根据医院的医疗服务内容和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等实际条件进行选择,而针对特定设备进行审查时,不应仅仅注重医疗机械注册证的核审,而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资质审查,如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FDa及Ce证书等,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医疗设备所具备的质量水平,通常设备的证照越多,相对质量就越高。为鼓励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有效地帮助医院节约成本、引进先进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采购开始以招投标的形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采购人员应对厂商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科学评议,并与厂商商讨设备价格和保修期。在签约时,如厂商虚假应标而使投标书中的技术参数失实,则应作废标或合同解除处理,以保证设备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医疗要求。此外,属于计量强检目录范围的设备,到货进入医院必须通过计量首检且费用由厂商承担,这个要求必须写入合同,以促使厂商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设备的入院质量。

为保证采购环节各项工作内容可以严格依照制度规定一一落实,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依据采购流程设计医疗设备的采购系统软件,软件应包括对不同登陆用户设定不同权限,如厂商可匿名登录,具有相关信息的登记上传、标书下载以及查看年度招标计划等权限;项目负责人则具有招标计划浏览查询、标书上传、厂商资料查询和合同上传等权限。各临床科室可通过网络申报采购计划,填写相关信息,系统可根据申请时间,自动生成申请编号。申报采购计划经设备委员会审核并通过后,批准的项目可根据申请编号自动生成年度采购计划,由相关负责人填写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招标日期和招标方式,并上传标书,并在项目完成后上传合同、验收报告以及操作维修手册。采购系统的建设使采购流程更加合理、规范,简化了申报、审核、修改过程中的繁琐手续,降低了遗漏或重复采购的风险。

3验收环节的设备质量控制

当采购的设备按合同要求运抵医院后,医院和厂商应共同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验收工作。设备验收包括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部分,前者是从外部对设备进行查验,后者是通过测试设备的技术指标来对设备进行检查。实际验收中应重视性能验收对设备质量的反映。属于计量强检范围的设备,性能验收时要按照计量检定规程对其进行一系列测试,以计量检测合格作为设备质量合格的标准。货物送到医院时,院方应对设备、仪器的配置、外观等进行检查,同时让厂商联系计量部门对其进行检定,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使用,如反馈良好方可完成验收。对中频治疗仪等不属于计量强检范围内的设备,由于没有相关计量标准作为验收依据,可采用国内外医学工程行业文献中或制造商技术资料中推荐的方法予以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其他设备的可溯源结果进行比对,或通过输出功率、波形等参数对设备进行评估。

4重视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

作为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与技术支持,医疗设备档案是指针对某台设备从采购计划直至淘汰报废全过程中的所有文献资料,资料主要包括申购环节档案与运行技术报告两大部分。申购档案包括申购单、审批表、设备生产许可证等各项证书、采购合同、发票、运输单据、安装调试与验收报告书、设备使用说明与维修手册等全套随机技术资料;而运行技术报告包括主要包括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记录、维修养护记录以及效益分析、报废单等。这些资料在医疗服务、科研、教学中均体现出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档案管理应准确、全面、统一、安全,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档案资源信息体系,实现医疗设备档案的远程传输、查阅、保管,并建立各类设备的电子档案数据库,提高设备档案管理的效率,强化资源的共享及其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提高设备档案的利用率上,应不断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益,使其更好地为临床和决策层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质量是保证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重要手段,对医院成本管理能力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鉴于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人员应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为原则,严把购置、验收等环节的质量关,使医疗资源的配置不断趋向合理,并强化设备档案的管理意识,通过对设备档案的开发和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吴敏,刘铁兵.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建立与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8(6).

[2]李斌,姜瑞瑶,张红蕾.基于生命周期的医疗设备的采购策略与方法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7(4).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篇4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洁从政、文明行医的良好氛围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是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卫生工作者廉洁从政、文明行医的思想保证。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胡总书记所倡导的“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精神实质,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履行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神圣职责。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社会责任感,使广大医护人员充分认识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采取的医疗行为不能脱离民意民情和群众的承受能力。要进一步深化警示教育,特别是身边典型案例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从而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与廉洁行医的意识。

二、加强“规范收费医院”创建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规范收费医院”创建工作,特别是首批参加创建的十家单位要确保年内通过考核验收并挂牌,重点是做好“五抓”,将创建活动与院务公开、“双纠”、“治贿”和医院管理年、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抓出特色、创出成效。

一是严格收费管理,坚决杜绝医疗服务乱收费。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严禁自立项目、分解项目、比照项目等违规收费行为。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完善计算机收费管理系统,加强对收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防止重复计费、多收乱收等问题的发生。严格实行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建立健全费用查询系统,提高收费透明度。

二是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以规范开方、用药、检查为重点,严格医疗服务行为监督。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探索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和费用高的诊疗项目的临床路径,采取适宜技术,避免过度治疗。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南,建立健全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行处方评价制度,对医生不当处方在院内进行公示和点评。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减少重复检查。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不得同医疗服务收费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承包、出租、开单提成等违规行为。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行业监管,严格实行设置审批、执业注册和年度校验制度,积极推进对医疗机构巡查工作。要把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与对医疗机构的年度校验、对医师的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对违规的医疗机构,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限期整改、暂缓校验或者校验不合格;对违规的医师,视情节依法给予限制处方权、取消处方权、暂停直至吊销执业证书的处罚。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违法医药广告。

三是切实改善服务态度。以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重点抓好医院挂号、收费、药房、门诊等窗口,从制订方便群众就医的业务流程、符合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简化服务环节,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加强医患沟通,对患者和家属关心的诊断、治疗、手术、用药等问题要耐心地解释说明,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化解矛盾和纠纷。发挥专家和先进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全面推行医德医风归档考评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进一步推行政务、院务公开,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及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政(院)务公开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公正执法、执法为民”公开承诺践诺活动,积极推行卫生政务公开和医疗卫生单位院(站、所、校)务公开。借助电子政务和新闻媒体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卫生行业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疫情信息、行政许可、执法监督以及重大工作进展等事项,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社会知晓率;做好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费用等信息的公开与公示,完善住院费用“一日清”、费用查询和市直医院出院病人当日结算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围绕执法先进单位创建标准和“阳光工程”、“规范事权行政”中的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从依法行政、执法公正、服务满意、队伍过硬、文明廉洁等五个方面向社会作出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是继续深化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卫生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加强对取消项目的后续监管,完善对保留或改变管理方式项目的监督制约措施,坚决纠正和查处擅自设立审批项目、变相审批、违规审批等行为。

三是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以决策和执行为重点环节,以权、钱、人管理为重点内容,不断完善监督措施,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进一步扩大民主,凡涉及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事项,均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坚决坚决止独断专行和“暗箱操作”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加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格组织人事纪律,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卫生执法监督权行使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卫生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继续深化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四、开展“回头看”,继续推进“治贿”与“双纠”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着力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和发展专项治理成果。要进一步深化自查自纠工作,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以案促纠。继续把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专项治理工作始终,使广大医务人员对商业贿赂危害性有更加充分地认识,普遍开展“回头看”。对在去年自查自纠阶段没有认真查纠,留下死角的,要继续认真自查,主动说清问题,上缴有关钱物,继续公布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帐户。要继续鼓励医务人员进一步自查自纠,对于能主动自查自纠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分。对工作抓得不紧不实的,要责令“补课”。对性质严重、情节恶劣而又拒不自查自纠的案件,以及20*年6月29日《刑法》修正案(六)公布实施后仍然顶风违法违纪收受贿赂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要注重运用查处的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查找制度、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二是着力加强防控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各单位对局出台的各项制度措施以及各单位已建立的制度措施落实情况要组织一次专题检查,确保落到实处。并积极探索、创新防控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建设。

三是继续强化卫生“双纠”工作。利用“双纠”工作的“五个监管体系”与“监管平台”,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和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门诊及住院平均费用、单病种费用、医德医风投诉处理及二级医疗机构前十位药品用量情况等信息。对药品使用的不正常情况及时预警防范,销除药品“回扣”滋生蔓延的土壤,挽救保护一大批医务人员。

五、继续加强举报工作,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进一步拓宽案件受理渠道,提倡和鼓励实名举报,切实维护和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利,严肃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认真办理和分析群众来信来访、投诉和举报,建立健全案件线索集中管理制度和集体排查机制,重要线索要经集体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对线索清楚、问题严重的重点限时查办;对上级部门交办的案件,要严肃对待,及时办结。

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重点查办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人事权、权钱交易的案件。在医药购销、基建工程中发生的商业贿赂案件;医疗卫生系统发生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风案件;查办同时注意正确把握和执行政策,既坚决惩治腐败,又立足关心、爱护、挽救干部和医务人员,做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合情合理,查处少数、教育多数、钱要收回、风要刹住。注意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每查办一个案件,要深刻剖析问题发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建章立制,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线”的作用。

六、发挥监察职能,促进依法行政

紧贴卫生系统的中心工作开展行政监察,对保证政令畅通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卫生执法人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执行纪律,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积极受理行政效能投诉,促进公务人员勤政、务实、廉洁、高效。进一步推行院(所、站)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决策、人事、分配、财务、采购等事项的公开制度。按照院务公开目录,做好对内向职工、对外向服务对象的双向公开。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两集中一到位”工作健康、规范发展。要积极围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开展执法监察,实施对医疗卫生队伍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依法监管,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参保对象报批和审核,对药品、医疗设备、物资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如卫生局机关行政办公楼、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等工作开展效能监察检查,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篇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包括统筹模式和具体补偿方案。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为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农民受益水平,逐步扩大农民受益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现就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逐步规范统筹模式

根据各地试点经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模式主要有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和大病统筹三种模式。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是指设立大病统筹基金对住院和部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进行补偿,设立门诊家庭账户基金对门诊费用进行补偿。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是指通过设立统筹基金分别对住院和门诊费用进行补偿。大病统筹是指仅设立大病统筹基金对住院和部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进行补偿。各省(区、市)要加强对县(市、区)制定和调整统筹模式的指导,逐步将省(区、市)内的统筹模式规范到1-2种。

二、合理制订补偿方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主要包括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和补偿范围等内容。新开展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要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制订补偿方案,努力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已开展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要在综合分析以前年度方案运行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医疗需求等因素,合理调整和完善补偿方案。各地要根据合作医疗基金收支情况,合理确定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和补偿范围。合作医疗基金结余过多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补偿方案,合理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付线。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应根据机构功能和技术条件严格界定用药范围,原则上不能直接套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各地要在研究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中,增加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的适宜的中医(含民族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含民族药)品种,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比例,引导农民选择安全、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省(区、市)内各县(市、区)之间的补偿水平差异不宜过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和筹资水平相当的地区补偿水平应相对统一。

三、规范基金使用

实行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的地区,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用于建立大病统筹、门诊家庭账户和风险基金;实行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的地区,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用于建立住院统筹、门诊统筹和风险基金;实行大病统筹的地区,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用于建立大病统筹基金和风险基金。合作医疗基金不宜再单独设立其他基金。

四、明确基金补偿范围

合作医疗基金用于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补偿,应由政府另行安排资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应列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要研究采取适当方式将一些特殊病种大额门诊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补偿范围,根据当地一些特殊病种的平均患病率、次均门诊费用、年人均门诊费用等数据,合理确定具体的补偿病种、对象、标准和程序。

对当年参加合作医疗但没有享受补偿的农民,可以组织进行一次体检,但要合理确定体检项目和收费标准,加强质量控制,并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切实加强农民健康管理,发挥体检作用。设立家庭账户的地区,体检费用原则上从农民家庭账户结余中支出;实行门诊统筹的地区,可以从门诊统筹基金中适当支付。对医疗机构提供体检服务,要根据服务质量、数量和费用标准支付体检费用,不能采取直接预拨的方式。承担体检任务的医疗机构要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和优惠。

为鼓励孕产妇住院分娩,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参合孕产妇计划内住院分娩给予适当补偿,对病理性产科的住院分娩按疾病住院补偿标准给予补偿。开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要先执行项目规定的定额补助政策,再由合作医疗基金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对于其他政策规定费用优惠的医疗项目,应先执行优惠政策,再对符合合作医疗补偿范围的医疗费用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给予补偿。上述合计补助数不得超过其实际住院费用。

五、规范住院补偿

住院费用实行按比例补偿的地区,对由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原则上不再实行分段补偿,已经实行分段补偿的,要逐步减少分段档次。由县以上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可实行分段补偿,但不宜档次过多。要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补偿比例,引导病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住院补偿起付线可按照本地区同级医疗机构上一年度次均门诊费用的2-4倍设置,中西部地区乡级医疗机构起付线原则上不超过100元。乡、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补偿比例应从高到低逐级递减。对参合农民在一年内患同一种疾病连续转院治疗的,可只计算其中最高级别医院的一次起付线。封顶线应考虑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以当年内实际获得补偿金额累计计算。住院费用实行按病种付费方式的地区,要加强对病种确认和出入院标准的审核和管理。

六、加强门诊补偿管理

门诊补偿分为家庭账户和门诊统筹两种形式。实行门诊家庭账户的地区,要研究改进和规范家庭账户基金使用和管理,使大多数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直接受益。家庭账户基金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用于家庭成员门诊医药费用支出,也可用于住院医药费用的自付部分和健康体检等。家庭账户基金结余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但不得用于冲抵下一年度参加合作医疗缴费资金。实行门诊统筹的地区,要合理制定补偿方案,明确门诊补偿范围,设定补偿比例,引导农民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就诊。要严格控制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外医药费用,加强门诊医药费用控制,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农民就医行为的监督管理。

七、提高基金使用率

当年筹集的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结余一般应不超过15%。在调整完善统筹补偿方案之前,当年基金结余或历年基金累计结余较多的地区,县级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酌情组织开展二次补偿,提高基金使用率。在开展二次补偿时,应主要对当年得到大病补偿的农民普遍进行再次补偿,不能只对少数农民进行补偿,同时,要做好二次补偿的组织宣传工作,避免引起参合农民不必要的待遇攀比。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篇6

一、总体要求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基层基础,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民生工程,决定在继续实施医改等四大民生项目的基础上,再办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实事,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列为当前应抓紧落实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之一,并纳入打好“五大战役”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对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加紧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施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及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网底建设。

(一)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底前完成17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含漳平市d级危房拆建项目5个),该项目总投资1769万元,建设规模1.5万平方米。二是底前完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74万元。三是底前完成22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及环境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479万元,建设规模2.04万平方米。四是底前完成18个d级危房拆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436万元,拆除及新建面积3.1万平方米。五是2011年再安排6-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

(二)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及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底前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放置计算机等硬件设施所需要的办公桌椅等;2011年3月底前,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改造,确保社保卡能够作为就诊卡使用;2011年12月底前,完成市级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并接入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具体任务如下:

1、配置硬件。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配置适应社保卡应用所需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打印机、交换机、读卡器。遵循按岗位定需求的原则,基层医疗机构硬件配置标准为:甲类卫生院(打印机13台、交换机1台、读卡器46个),乙类卫生院(打印机8台、交换机1台、读卡器21个),丙类卫生院(打印机5台、交换机1台、读卡器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印机9台、交换机1台、读卡器23个)。计算机配置数量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工作岗位实际需求配置并上报。省卫生厅确定后给予补助配置。

2、基层软件安装和应用。省卫生厅统一招标采购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软件(b/s模式),内容涵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业务,部署于市级平台,供我市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业务应用和传输健康档案信息;本软件将与国家疾控中心下发的免疫规划软件客户端程序对接,通过省疾控中心平台与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交换数据。

3、接口改造。对全市新农合信息系统(含民政医疗救助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将原有以新农合证作为结算凭证改造为以个人社保卡为凭证的结算方式,并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对部分已有信息系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管理机构进行数据接口改造,实现社保卡身份识别、医保(新农合)结算和电子钱包医疗支付应用。

4、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为全市所有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汇集预防、保健、医疗健康信息等,建立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市级平台并接入省级平台,使之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与省级平台间的枢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市级将成立“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动工作的落实,确保按进度完成建设任务。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明确项目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县(市、区)要明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各建设项目确保年底开工建设,已经开工的项目,务必按照省规定序时进度要求,加紧加快推进。省将集中采购部分计算机、打印机、交换机配发给各县(市、区),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调剂配送给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使用并组织安装、调试。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系统软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市卫生局负责验收,省卫生厅根据各设区市验收报告支付实施费。新农合信息系统等接口改造由市卫生局组织实施改造,费用由投资银行支付。读卡器由市卫生局协调市劳动保障部门由投资银行配给。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医院发展作用

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为领导和各项事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围绕医院经营和管理涉及的临床、医学、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为医务人员、患者乃至社会公众服务。以档案管理促医院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以科技档案促进医院科研发展

医院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更新突飞猛进,而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医学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直到今天还有许多疑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就要求广大的医学工作者在医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探索,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科技信息的收集管理,开发利用科技档案资源,将科研计划管理与科研计划档案管理相结合,挖掘科技档案中蕴藏的科技信息,使之成为科研立项、实施以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医院“科技兴院、科教兴院”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充分利用科技档案,开发、推广和应用科研成果,加快科学研究的进度,通过对医学科技资料的学术交流,达到推广应用和服务大众的目的。

2以病历档案促进医疗质量

病历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也是评价和衡量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与其他档案管理工作不同的是,病历档案工作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疾病防治和身体健康,病历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率高、时间性、实用率强,它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好收集、整理、组卷、登记、分类、编目、编码、排号、贮存和档案的检索、利用等工作,把病案中大量的医疗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分析,及时准确的向医院领导、科室医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查阅利用包括医院感染、新农合、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公检法、计划生育、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伤残事故民事案件、疑难病例转院会诊病历复印件等。为医院领导加强业务管理、业务建设的决策,科室医务人员总结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控工作提供依据,在强化医院管理、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等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以设备档案促进技术质量

医疗设备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为医院全面、准确地了解设备购置使用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查考凭证,也为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设备档案在大型仪器的引进和维护中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充分利用设备档案考查、论证医院大中型仪器设备,了解设备使用频率、使用寿命,做好预测服务,为购置设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避免资源浪费,是加强医院宏观调控、保障医疗技术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医疗设备档案也是促进医疗技术质量乃至医院全面发展的关键点。

4以人事档案促进人才选拔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医院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倍受重视,由于干部人事档案真实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是党的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此外,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的调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检索系统,提供借阅全面、系统、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以保证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以医德医风档案促进行风建设

医德医风档案主要包括医院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形成的各类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病人对医生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评定,医院员工的年度考核,病人及其家属的表扬与投诉等。医德医风档案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临沂市人民医院历来重视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建设,形成院科各部门、党政工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完善机制,创新制度,严格落实长效机制,并将每位职工的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廉政建设情况等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年终医院将根据医德医风档案评选出专家名医、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骨干、优秀护理人才、服务明星、先进工作者等。在优秀人才评选中,医德医风是衡量优秀与否的主要标志,也是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院档案工作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巨大的可开发利用空间。加强医院档案管理能为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服务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使医院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发展,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经营意识,树立以档案促发展的档案管理观念。档案管理人员在做好日常档案收集工作的同时,要主动丰富档案内容,优化档案结构,掌握档案利用的新动态,积极开辟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医院、患者乃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已二十年,我深深的意识到:当前,档案利用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份的原始档案资料,他们更需要系统的、成专题的、有序的档案信息,如果档案人员平时将这方面的档案信息进行汇总,不仅能节约临时查阅、汇总的时间,也能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2)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化服务。2006年以来,我们临沂市人民医院将信息化建设列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信息化建设伊始,就要求信息化建设起点要高,要有超前意识,避免零打碎敲,低水平重复建设。

总之,档案管理与档案需求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档案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医院决策者、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员都能充分地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医院档案的建设,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医院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医院医疗、教学、科研需求就将得到极大满足,就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医院的整体发展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篇8

2000年,闸北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建成以有线通Vpn连接区信息中心和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网络,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卫生医疗数据共享与协同服务,并以该平台为枢纽,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核心卫生数据上传市平台,市属和外区医疗机构诊疗信息在区内医生站调阅。临床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综合卫生管理实现全区信息化覆盖。区属医疗机构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和应急指挥;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科学的评价、决策和管理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

用时间积累成果

卫生信息化工作由区卫生局长直接主管,一名副局长协管。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各机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统筹,并成立区卫生科技与信息中心负责区域卫生信息化具体协调推动工作。

在多年的卫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明确了“人人拥有电子化居民健康档案、人人享有信息化医疗卫生服务、人人具有数字化全程健康管理”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总目标。在软硬件、网络等信息化项目的具体实施、推进阶段,坚持“顶层设计、统筹管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夯实基础,以点带面,稳步发展。杜绝齐头并进、盲目上线而导致“烂尾工程”或者“翻烧饼工程”的出现。

闸北区以自身坚实的卫生信息化基础积极争取国家部级、上海市级的试点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提高自身卫生信息化水平,这种滚动的发展模式成为闸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特点。2000年,开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的探索;2004年,探索建立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系统;2005年,探索区域卫生信息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2006年,改造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并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广;2007年,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县级医疗信息整合共享与协同服务示范工程》;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示范与应用研究》(蓝卡工程);2008年初,闸北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卫生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试点区”;2009年闸北区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开展“合作共建统一居民健康档案”示范项目;2011年,承担了卫生部“3521”工程先期试点和上海市“健康信息网”工程试点。同年6月,“健康云”项目率先在市北医院成功上线运行,目前区政府正在积极向上海市经信委申报“云海计划”中“健康云”建设项目。

典范意义

纵观闸北卫生信息化的成就,其特点可以总结为:“政府主导、区域联动;项目推动、科学发展;顶层设计、夯实基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以“三个人人”为目标,以促进区域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为核心。在卫生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夯实基础,以点带面,整体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

在闸北卫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点。第一是资金问题。信息化建设存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项目启动初期,因为资金不足,医疗机构普遍存在设备老旧、超年限使用、机房不能满足相关建设标准等问题。闸北区卫生局除了争取财政专项经费支持之外,每年自筹数百万元信息化经费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参与卫生部、上海市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此外积极谋求社会合作,与微软、华为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第二是人才缺乏。卫生系统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卫生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尤其匮乏,大部分网管人员不具备机房的维护和管理能力;医务人员对信息化发展理解不深、对系统功能了解不全,操作不熟练等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卫生信息化成效。为解决这个问题,闸北区以继续教育、专业和信息培训等多种方式,从公司、院校和相关机构中请专家对相关领导、网管和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此外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信息化人才引进。第三是规划问题。闸北卫生局为整合有限的卫生资源,提升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顶层设计和全区统筹规划。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强全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成立专职的卫生科技与信息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具体工作推动协调与落实。同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请专家组参与项目招标立项、初期评审、终期验收,有效保障项目的建设质量。

在卫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闸北区不断突破难点和瓶颈,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以“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建设无纸化的现代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在临床信息服务中,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优化卫生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在公共卫生方面,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将疾病防控、社区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相结合,逐步拓展各业务条线电子化,对辖区居民实现全人全程健康管理;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层面,立足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全区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探索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借助市健康信息网工程,促进闸北区区域卫生信息的均衡全面发展。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惠及民生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探索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努力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系统的整合,突破了传统电子健康档案的工作方式。其中,闸北区、闵行区、长宁区等三个区县已被卫生部确定为部级健康档案信息化试点区。其中,闸北区2000年就开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探索。2006年在全市各区县率先构建了“闸北区卫生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建立后,区域内临床信息与预防保健信息通过该平台实现互通、共享,为病人建立的健康档案在整个区域内可被各医疗机构的医生方便调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区域内共享应用,并且在一、二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了电子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互认。

2008年,闸北区进一步探索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方针为“多点采集、全时覆盖、全程管理”。经过卫生局统筹规划,闸北区开展了“健康闸北2020”项目。为闸北常住人口的5%(4.8万人群)按照整楼随机抽取的方式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符合指定年龄的居民进行免费体检,对慢性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大肠癌、乳腺癌等六大常见疾病进行筛查,所有信息自动进入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对确诊病人、高危人群、亚健康人群进行分类管理。2009年,在实现全区医疗机构医生站信息化全覆盖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将门诊、住院、公卫管理等卫生服务过程中的闸北区居民卫生服务记录根据居民身份证号在区平台进行动态抽取整合,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医务人员动态多位点的采集,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真正活了起来。2011年,根据卫生部下发健康档案的相关标准规范,闸北区对原有医生工作站等信息系统进行了修改,使医务人员在为居民服务过程中,及时补充健康信息,建立符合规范的健康档案核心内容。通过数年的努力,闸北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已达到73%(60.58万人)。根据医改的要求,2011年闸北区探索了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和上海市中医医院建立中医医疗联合体,实现了网上专家预和相互调阅诊疗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信息化建设永不停步

闸北区在2012年的卫生信息化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依托卫生部“3521”工程和上海市“健康信息网”工程试点项目,在完成项目工作要求的同时,继续夯实区卫生信息化基础,稳步提高区卫生软、硬件和网络整体水平。

第二,以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为核心,打造区域卫生信息数据共享与协同服务新模式。实现全区卫生服务信息准确、及时上传市平台。充分利用平台汇集信息,继续拓展卫生综合管理应用范围。加强对区域卫生数据的科研引导。

第三,以区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建设为抓手,建立医院信息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医院无纸化。同时探索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远程医疗等各种应用和云计算、物联网、无线通信等新技术应用。

第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尽早实现全区常住人口全覆盖,真正做到“全民覆盖全时更新全程管理”。通过健康档案,使临床与公卫协同服务,优化卫生管理流程,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居民自我健康管理。

2000年

开始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的探索。

2004年

探索建立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2005年

探索区域卫生信息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

2006年

改造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并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广。

2007年

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县级医疗信息整合共享与协同服务示范工程》。

2008年初

闸北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卫生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试点区”。

2008年

成功申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示范与应用研究》(蓝卡工程)。

2009年

闸北区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开展“合作共建统一居民健康档案”示范项目。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篇9

这座实力雄厚的“超级医院”正以其先进的医疗条件为大众服务,来适应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满足民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并依托信息化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便捷、高效、安全的就医体验。

北京国际医院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其服务理念和建设思路展现了全新风貌,而其信息系统规划和部署也走在医疗行业前列。

it规划先行

“2004年,方正集团就开始筹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总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规划占地297亩,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这家医院由北大方正集团和北京大学共同投资建设,属于社会资本办医。同时,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定位是医教研一体化的非营利性大学医院,它将是北京大学的附属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李黎告诉记者。

“我们医院的愿景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与就医环境,满足民众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要;传承和创新北大医学部学科优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医院管理模式及规范标准。”李黎表示。

最重要的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将是方正集团发展医疗业务的龙头医院,因此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上,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在该项目一开始,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时任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兼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就提出了要在一个实际的环境中进行国际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以确保国际医院系统是经过验证的成熟稳定而且先进的系统,这得到了方正集团领导的支持。

基于以上的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式确定:以信息化管理先进性闻名的人民医院信息化系统为模板,在人民医院的系统环境下,进行全面的规划、升级,经过验证实施的系统,平移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以及方正国际(现北大医信)公司联合成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担纲人民医院和国际医院项目总负责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本来就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加上方正集团的信息技术支持,使得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it建设更加专业,与传统医院相比显得更为全面和先进。

2011年1月5日,项目正式启动,并首先引入了埃森哲协助进行it建设规划,继而又引入普华永道对医院内控与运营管理进行规划,对医院管理进行全面业务梳理。“我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前期的全面规划上,力争做到规划先进、全面,可落地。从2011年1月到8月,规划工作历时8个月。”李黎表示。

塑造“软”实力

2011年开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就一直在人民医院工作,他们观察国外先进医院的亮点,对比国内医院的差距,根据医疗业务的未来发展来做系统蓝图的路径规划,并就在人民医院已形成的信息化系统上进行修改和完善,目的是将最终成熟的方案直接平移至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新医院的建筑建设完成之际同步部署信息化系统,让国际医院具备现代化的“软”条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项目团队按照医院信息化系统运行情况,并结合医院的医疗运营经验来做现状分析,基于此规划了5大领域、40个系统和180个子系统。其中,五大领域包括集成平台、临床医疗、运营管理、区域医疗和基础架构,而以基础架构为基础,整套方案在应用层面以集成平台为核心,把各个系统连接在一起。

“我们做的很多东西都引领了新概念、新潮流。”比如集成平台、CDR(临床数据中心)等都是业内热点,而这些“先锋”的东西都已经在人民医院实实在在地运行了。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还根据实际需要对前期规划不断进行修正,所以最终做出了204个子系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院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在国内目前称得上首屈一指。

在做这一套系统的同时,医院仍在正常营业,原有的系统需要一边升级一边正常运行,不能影响医院的正常业务,难度非常大,可以形像地比喻成“不停跳的心脏搭桥”。

因为系统多且复杂,近几年人民医院系统几乎每周都会更新,但因为有方正国际实施团队详细的前期规划和严格项目管理,系统改造升级进行得有条不紊,没有对正常业务造成影响。不仅如此,由于进行了改造,人民医院信息化平台原有的基础架构及应用系统还得到了提升,原来存在的稳定性可靠性较差、经常宕机的问题最终被彻底解决。

“方正在it技术方面有优势,而医院强在对医疗运营流程的理解,强强联合成就了好的效果。”李黎说,经过改造后,人民医院成为国内第一家真正用上了虚拟化技术的医院,人民医院最核心的系统HiS、电子病历、eRp、oa、CDR、Bi等都被放到了虚拟化平台上,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2011年,为了对项目的工作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埃森哲引入了HimmS评级,HimmS(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将电子病历成熟度模型分为0-7八个级别,2011年8月人民医院的评分4.24(这在当时已经是高于全美大学医院的平均分级),而经过这两年的信息系统改造建设,2013年人民医院已经通过HimmS6级认证,今年5月将进行HimmS7级认证,目前在北美之外,只有一家韩国医院通过了HimmS7级认证。

打造连锁医院

方正希望借建设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项目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化解决方案模板。一方面,医院信息化项目的总包是北大医信,他们需要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项目实施达成了这一目的,“他们现在已经靠这些产品去抢单了”;另一方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本身也希望形成标准的医院解决方案,这是为了未来的连锁医院计划而做准备,连锁医院需要有标准化的医疗it解决方案部署在所属的医院,这样有利于医疗数据的统一管理。

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医院的并购工作,连锁布局已然启动。而因为集团内部的数据交换基于一套标准系统,有数据集成总线,系统中也包括了医联体的内容,与区域医院的链接没有任何问题。目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规划是建设36个中心,49个学科,7大重点学科,1800张床位,而连锁医院集团希望总规模能做到1万张床位。

李黎介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投入是1.3亿的软件集成,以及1个亿的硬件投入。现在整个医院信息化方案的基本主体架构已经形成,而“像这么全面而且应用如此深入的方案,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完全能够支撑整个医院的运转以及与连锁医院的合作。至于未来医院信息系统的运维,方正会发挥自身的it优势,更专业地进行操作。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篇10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养结合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回应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和内容,増加医养结合资源供给,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2021年全县老龄健康工作将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以上海悦心·医养基地为依托,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医养融合精细化、多元化及高端化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与养老服务。

1.实施老年病医院提升工程。加强二级老年病专科医院规范化与专科化建设,努力从创建特色科室、培养引进人才、注重合作交流、激励科研教学、狠抓质量安全以及完善现代医学管理制度等多个层面提高医疗(医养结合)服务水平与能力。

2.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引领作用,提升医养结合能力。县第一人民医院年内建成老年医学科。

3.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创建力度。年内争取一家条件适宜的养老机构创建成为护理院;在基础较好的乡镇医院试点增设医养结合中心,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医养结合签约服务。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1年3月底前)

拟定全县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确定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

(二)实施阶段(2021年4月-10月)

按照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有序推进老年病医院、老年医学科和护理院建设,开展医养结合中心试点。

(三)总结阶段(2021年11月)

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评和总结。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实施,压紧压实责任。各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要把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当作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民生实事进行统筹安排部署,加强工作保障。县卫生健康局、民政局将加强项目规划和过程指导,落实牵头责任。

2.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护理员等人员队伍能力建设。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实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为医养结合机构管理和服务人员提供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