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十篇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十篇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6:59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篇1

一、我国乡村医生基本状况

按照工作地点的差异,目前可将乡村医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一类是不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个体乡村医生。据卫生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共有89.3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1.96万人。调查中发现,当前乡村医生大多处于半医半农状态,以个体经营为主,自负盈亏,收入主要依靠药品加成收入。据统计,全国乡村医生平均一年约有76.71%的时间开展医疗业务,医疗业务年收入8617元,其中药品收入6416元,占医疗业务收入的比重74.46%。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乡村医生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福利待遇差等问题。从全国的状况来看,目前年龄在5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占24.31%,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占42.84%;获得执业(助理)医师的只有11.96万人,仅占全国乡村医生总量的13.4%;乡村医生月收入低于200元以上的占15.39%,全国仅有2.54%的乡村医生有养老保险。浙江全省目前共有1.7万余名乡村医生,平均年龄51.3岁,超过50岁的占66.22%,超过60岁的占24.76%;中专学历占36.62%,大专及以上仅占2.96%,中专以下及无学历的占60.42%。广西全区共有乡村医生3万余人,平均年龄54岁,乡村医生最小的20岁,最大的84岁;全区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乡村医生占95.43%。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培训等原因,多数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偏低,知识更新难度较大,普遍存在对新型医疗防疫和流行性疾病认识不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较低不强等问题。同时乡村医生普遍收入不高、地区差距较大、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地方探索促进乡村医生发展的主要做法

目前两地都在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入手,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多项措施,规范乡村医生管理,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完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层的网底,以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具体来看,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一)将乡村医生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浙江省的湖州、嘉兴为代表。按照浙江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有关规划要求,湖州、嘉兴等地通过乡镇卫生院下设或村卫生室转型改造,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服务站人员由原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经考核后担任。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用地由村里无偿提供,资金主要由县、乡两级财政负担。这些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定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体制上实行由镇带村的“五统一”,即统一药品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劳务分配、统一养老保障与退出机制、统一日常管理制度。服务站的药品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调拨。乡村医生实行“入伍不占编”制度,与中心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劳务报酬参照中心职工标准执行,养老保障则按个体劳动者身份由中心统一办理。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已有26%的地区开始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由乡村医生个人承包村卫生室、自收自支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浙江的衢州、丽水、温州等地为代表,在广西地区则较为普遍。具体做法是:村卫生室由乡村医生个人经营,自收自支,地方政府对其向农民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据衢州市常山县统计,全县有150家个体经营的村卫生室(占行政村总数的43.9%),除5%左右的村卫生室租用当地村办公用房外,其他95%的办公用房设在医生家中,与家庭生活用房合并使用。乡村医生在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承担了部分公共卫生职责,如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报告、预防保健等;一部分乡村医生还被选聘为社区责任医生,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地方政府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则采取购买的方式,即把由卫生院承担的农村公共服务经费切出一部分,向村卫生室采购服务,按服务人口给予适当补助。如在浙江省按服务人口每人年均0.5—1元予以补助(大致每年每个乡村医生补助600元左右)。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在医疗业务、公共卫生任务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

比较上述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符合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规范医疗管理、保障服务质量,但所需的投入也比较大,目前只能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而第二种模式虽然投入较小,但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保障程度低等问题,尤其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由于取消药品加成,乡村医生的收入更加难以保证,维持正常运行将面临一定困难。

三、当前地方促进乡村医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解决乡村医生出路问题需要大规模的财政投入

从各地的反映来看,今后解决乡村医生发展问题的理想路径应是将其纳入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其进入标准相对统一、管理相对规范的乡村卫生室集中行医,但这种模式需要对现有的乡村卫生站点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尤其是要解决乡村卫生站所的编制不足问题,需要有大规模增加政府投入作为支撑,这无疑会大大加重地方财力负担。同时,实施药品零差率将使乡村医生的收入来源更多转向医疗服务和政府补贴方面,也给地方财政带来很大压力。如果说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的财力还能承担这种乡村一体化改革成本的话,这种模式将给中西部地区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对于像广西这样财政收入仅为几百亿的省份来讲,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将难以承受。

(二)乡村医生的集中行医降低了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便利性

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每个行政村要建立一个村卫生室,将乡村医生集中到村卫生室行医。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乡村医生的规范化管理,但如果因此取消其他未进入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的行医资格、禁止其行医行为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农民居住分散,有的行政村面积很大,仅靠一个村卫生室根本无法满足分散居住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将给农民看病造成极大的不便。

(三)村卫生室的垄断经营不利于竞争局面的形成

从理论上讲,每个行政村建一个村卫生室虽然有利于乡村医生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质量,但这种模式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在某些地区可能出现某个乡村医生垄断经营的问题,既不利于乡村医生之间展开公平竞争,也剥夺了患者的自由选择权。

四、地方解决乡村医生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建议

(一)鼓励多元投入办好村卫生室

按照医改提出“三年内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的要求,围绕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议充分调动政府、集体、个人等多种投入主体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多元投入,不搞一刀切。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以政府、集体投入为主的方式进行集中建设,也可以采取政府采购服务、个体自主经营的方式,还可以采取政府负责租赁用房、鼓励个体经营的形式来举办。在建设模式方面既可以采取城乡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模式,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乡村的公用设施辅以改扩建的方式。在建设路径方面,欠发达地区可以先从个体经营为主的村卫生室建设起步,逐步扩展到地方政府进行集中建设;也可以由村集体无偿提供场所开始,逐步加大政府购买力度。

(二)建立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机制

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政府集体投入为主的村卫生室,建议原则上采取乡(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人员、机构、业务、财务、药品的统一管理。对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完善利益约束机制前提下,探索逐步将个体经营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新格局。

(三)妥善解决乡村医生的分配与保障等实际问题

对实行乡(镇)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原有的乡村医生可采用“入伍不占编”的方式,实行统一劳务分配,或者统一财务、分别核算;对符合参保年龄的,要积极支持参加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对个体自主经营的村卫生室,要通过政府采购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等途径,按服务人口给予补助;还可以把面向农村、适宜由村卫生员承担的其他村级公共服务(包括食品安全信息、计生、宣教等)整合后进行统一委托,创造条件支持乡村医生拥有相对稳定报酬。

(四)全面提升农村卫生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一要抓好乡村医生招聘培养工作,积极推动城市医院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落实县级医疗机构晋升中高级职称和新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建立县乡人才双向流动制;二要建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完善岗位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农村卫技人员定期免费进修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三要实行对农村基层工作卫技人员在资格评价、职称晋升、待遇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县乡两级编制内人员优先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中选拔,完善工资待遇和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未来有一支“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农村卫生队伍。

五、对解决乡村医生发展问题的建议

一是分步实施药品零差率制度。当前,药品加价收入仍然是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药品收入。在我国新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地方财政性补助难以承受的情况下,一次性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制度,有可能会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因此,建议采取分步走的策略,稳步实施药品零差率制度,给新的医药运行体系预留出构建和进一步完善的时间与空间。具体是:采取三个阶段逐步取消药品零差率制度,第一个阶段,由现行的药品加成15%降到10%;第二个阶段,由加成10%再降到5%;第三个阶段,由加成5%直至零差率实施。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三个阶段的具体实施年限。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篇2

2012年10月25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根据常委会议安排,按照评议县卫生局工作方案要求,评议组一行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发放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议、个别人员谈话等方式,对全县卫生系统各个单位进行了评议调查,现就全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工作成效

(一)强化了乡镇卫生院体系建设。按照《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全县共设乡镇卫生院10所、卫生院分院6所。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270人,比原来的219人增加了51个编制。同时,根据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及分院的功能划分,规范了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做到了以岗定人,以人定责,保障了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

(二)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182个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作为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村卫生室,全部由乡镇卫生院按属地原则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产"五统一"管理。落实了村医每月不低于400元的工资保障,促进了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顺利开展。

(三)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去年以来,多方面争取资金投入用于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县委、县政府投资737万元对西交口、双鹤两个乡镇卫生院重新选址修建;投资100万元,完成25个村卫生室的高标准化建设和集体化建设;投资180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装备了彩超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0台(件);投资64万元,对709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债务问题。历史债务到2009年底核定为808.4万元,在近几年的运行中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经费目前主要依靠医疗收入和药品补贴,而支出项目涉及医疗卫生的全过程和公共卫生的各个方面,加大了乡镇卫生院的负担。

(二)人才问题。关于人员编制是按1000:1.1的标准核定,这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标准有很大反差,按人口比例分配编制,具体到相应的科室不足1人,造成了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关于技术人才,每年都有自然减员。及时补充新的技术力量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青黄不接现象在不断加剧。

(三)部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不高,急需改建和扩建。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分院的业务用房和医疗器械理论上均达到国家标准,但个别卫生院存在着房屋陈旧、设施落后、面积不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职工生活区建设、院内环境建设、办公、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标准化建设存在一定差距,制约卫生院发展,影响整体形象。

三、建议意见

根据这次对乡镇医疗卫生及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评议调查,经评议组协商,向大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解决乡镇卫生院历史欠债问题。历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设备购置较多,致使乡镇卫生院欠债较多,16个乡镇卫生院,不同程度都有债务,共计800余万元,影响正常运转和经营,建议研究制定消化债务的办法和对策,以解决卫生院的沉重"包袱"问题。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加事业财政编制,逐步安置分流现有的未聘用人员,稳定人心,调动工作积极性,还可招聘各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就业工作,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二是加大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水平。通过定向培养、转岗培训、外出交流等途径,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以提高业务水平。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篇3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篇4

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医疗问题

问题一:城乡卫生发展不公平、不协调从卫生需求看:经对全市农民**年度年人均医药费用支出情况进行调查,农民平均每年医药费用297元;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年人均同期医药费用1976元。从基本医疗的保障水平看:20**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府、村集体经济、农民三方筹资总额1.5亿元,大病统筹覆盖191万农民;城市职工医疗保险筹资总额44亿元,大病统筹覆盖不足300万人。从卫生资源可及性看: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人、财、物)城乡差异大,目前,城市以街道为单位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居民步行5―10分钟、郊区乡镇居民步行15―20分钟可以到达医疗机构;偏远山区农民就医时间平均超过30分钟,最远地区平均超过60分钟。从卫生资源品质看:根据20**年的统计,**市有三级医院52所,其中分布在城区(指城八区)46所,郊区(指通州、顺义、昌平、大兴)6所,山区(指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0所;二级医院107所,城区56所,郊区24所,山区27所;一级医院366所,城区220所,郊区55所,山区91所。从卫生技术人员的分布情况看: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0815人。其中三级医疗单位有卫生技术人员46402人,城区45736人,郊区1214人,山区1452人;二级医疗单位有卫生技术人员29686人,城区14787人,郊区7563人,山区7336人;一级医疗单位有卫生技术人员14727人,城区10144人,郊区1931人,山区2652人。从部分设施看:全市医疗单位实有床位数69381张,城区49354张,郊区10166张,山区9861张;全市医疗单位实有万元以上设备台数为68367台,城区50227台,郊区4733台,山区3407台。

问题二:卫生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城乡差距过大据20**年的数字,**市有52所三级大型医院,数量约为上海市(20余所)的2倍,一般省会城市的10倍。著名专家多(据估计约为全国专家总数的60%-70%),医疗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某些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在城市中心,城乡差距过大,大型医院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如:从米市大街到崇文门短短数百米之内就有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和**医院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但新建居民区大部分位于城乡结合部,如:天通苑、回龙观、望京小区、西三旗、西红门等,但这些地区无一所三级医院。据调查,天通苑地区拥有30万人口,目前有14家医疗水平不等的医院和2家药店,但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看病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百姓。

问题三:医疗人才资源分配不合理**市的医疗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在三级大型医院。基层(一、二级)医院、尤其农村地区人才十分匮乏。近年来我市郊区和农村医院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工作2-5年期间离开医院,流向其他行业(主要是医药公司和医疗设备公司作推销员)。调整医疗人才的配置和分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问题四:公共卫生建设存在严重缺陷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完善、卫生资源分割严重,属地化管理难以实现等;目前妇幼保健、婴幼儿的计划免疫、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家庭护理等项工作主要靠一级医院和社区(村)卫生站承担,这些医护人员都属于集体所有制、自负盈亏,由于经费不足,其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精神和心理卫生和疾病的防治、老年病的治疗和护理、慢性病治疗和监控、重大疾病(癌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肺心病等)的普查等项工作均属于公共卫生范畴,但这些工作的实施基本为空白。

问题五: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医疗管理体制不顺**市公立医院存在产权虚化的问题,医院的领导主要对上负责,一线医生、护士和技术员相对不足,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后勤人员庞大,医院管理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等方面的问题,使医院运营效率不高,浪费较大。近年来,有少数民营、外资医院进入**市,但是其规模均较小,对**市医疗机构的整体影响很小。虽然伴随我国的发展,医疗卫生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改革滞后。此外,**市61所三级大型医院分属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大学、**市、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大学、及其他部委等八个系统,直接导致**市医院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顺,医疗机构之间无直接关系,未形成网络,没有实现各负其责。

问题六:农村缺医少药据统计,目前仅40%的本市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即使参加合作医疗者每人每年可支配经费也仅在60-90元之间,处于勉强维持状态。多数农村的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仅靠开药赚取批零差价维持开诊,乡镇卫生院房屋陈旧、设备简陋。农村缺医少药情况十分严重。

问题七:政府投入不足,资金使用不合理在政府财政分权政策的影响下,农村公共卫生的筹资责任转移到下级政府机构,从而使地区间的差异明显加大。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极不合理。**年,我国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增加了506.71亿元,而用于农村的卫生支出仅增加了63.08亿元,在增加资金中仅占12.4%。中央明确要求今后中央及地方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但目前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部分区(县)财政有困难,每年对农村卫生增加的投入十分有限。**市的卫生投入流向,大部分资金支持了三级医院,而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一级医院所获资金甚少。

问题八:各项政策相互不衔接由于医院、医疗保险与药品的相关政策不协调,百姓即使常规取药,也得去大医院,而中小医院无人光顾。

设想和建议

立即着手编制区域医疗卫生规划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立即着手进行医疗卫生体系的中长期规划;换言之,在**规划整体修编工作中加入医疗卫生规划的内容。

出台公共卫生法,依法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建设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了解,**市政府的公共卫生建设行动方案中没有提到制订公共卫生法,建议尽快出台并依法建立公共卫生体系。

改革财政投入体制,确立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建设的支撑作用一是建议重点对承担公共卫生体系基础作用的一级医院和社区、农村卫生医疗站给予保障,确保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资金需求。另外,要发挥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政府的积极性,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不断、稳步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数额,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社会进步相协调。二是基层一级医院和社区(村)卫生站提高服务能力,使其在妇幼保健、婴幼儿的计划免疫、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家庭护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老年病的治疗和护理、精神和心理卫生和疾病的防治、慢性病治疗和监控、上报各种基本数据、配合上级医院实施重大疾病的普查等公共卫生方面发挥基础作用。据调查,大兴区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城乡统一标准的社区和村卫生服务站,在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复核中得到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的肯定,值得全市各区、县借鉴。三是建立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机制。

根据城市化发展进程,调整**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一是按照本市城乡人口分布、居住区和交通等情况,调整本市医疗机构的地理布局,可考虑将医疗机构分为:a区(二环路之内)、B区(二环路以外、四环路之内)和C区(四环路以外、六环路之内)三类,在城乡结合部设立三级医院。二是**市可利用首都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在顺义、大兴、门头沟和昌平区(四环路以外、六环路之内),以城市中心区的三级甲等大型医院为依托,分别建立4个医疗机构,每个医疗机构可以满足大约50万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采取此种模式具有6大优势:(1)有效借助著名医院的品牌效应;(2)大医院可以从人力、物力全力支持,保证医疗质量;(3)大医院的专家可以出诊,方便群众;(4)与大医院集中采购医疗设备、材料,有助于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5)减少不同级别医院的转诊环节,避免重复检查和重复书写病历,对抢救病人十分有利;(6)可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资源共享。

更新本市医疗网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机构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因此一、二、三级医院网络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市应考虑重新建立层次清楚的三级(一、二、三级医院)或者二级(一级和三级医院)医疗网,实现群众小病去卫生点(村卫生所)或一级医院,大病到大医院,疑难重症到专科医院或大医院的重点学科诊治。为缩小**市的城乡差异,在医院布局上应该以群众看病就近、方便、经济和有效为原则,实现城乡卫生资源的统筹,以城市带动乡村,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篇5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基本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人才、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目前。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人才、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篇6

在高广生不断坚持的路上,他始终记着总理说过的一句话:财政收入增长虽然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都不能少。中央财政发放的160亿医疗救助资金,对于医疗改革及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都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这让高广生这样关注基层民生的发声者提升了信心。

现状调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140万乡村医生(包括乡村中医),承担着为近9亿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障的重任。客观地说,在我国所有医务人员中,村医提供的卫生服务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基本性和保障性,对应的劳动强度极大。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曾在2011年11月特别制作了一期长达50分钟的乡村医生生存现状调查节目,节目不仅引爆了收视狂潮,更将乡村医生这一特殊群体带入了人们的视野。记者走访广西、河南两地,相继采访了两位古稀老人。他们是“赤脚医生”,一辈子行走在山野乡村,用朴素的信念守护着农民的健康。翻开他们的行医证件,可以看到他们已经行医40年、50年。就像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片《红雨》所描绘的那样: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批批来自农村的优秀知识青年通过短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及考试成为了“赤脚医生”,他们不仅要干农活还要行医,在当时经济落后缺医少药的农村,他们最接近群众,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为农民解除病痛,无怨无悔奉献自己的青春。在《新闻调查》那期节目里呈现出这样的画面:由于深山里经济状况不佳,先天条件受限,卫生所往往开在家中,“病房”是村医家里采光通风最好的一间房,卧室这样的居住空间只能退居其次。走进广西谭村医的家中,在进门处挂着一块牌子: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屋子里摆放着几张病床,其中一张病床上休息着一位老人,由于扁桃体发炎正在输液,输液架是村医去山上捡来的一根树杈,高度加工到和普通输液架相同,分出的几根树枝刚好用来挂吊瓶,而病床也是村医上山砍了几棵“看着顺心的树”回来打的一张张木床。病房东北角摆放着一个柜子,里面满满地摆放着几排档案盒,盒子里整整齐齐码着全村人的看病档案,档案里不光有本人的看病记录,也有相关亲属的看病记录,翻开来能看到“类似孙女xx,xx年xx月xx日来看病,病因发烧咳嗽”这样的字样。节目画面中记录着这样几个场景:一层一层的大山,山外还是山,绵延不绝。由于地理、交通制约,想走出深山及时去大城市诊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梦想,所以村医在院前急救方面承担着重大的职责,是农民健康甚至是性命安危的“守门人”。

纵观眼下,长期以来有关乡村医生的身份、执业资格、资质认定以及退休养老待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乡村医生群体,成为他们的后顾之忧。如何能使他们从根本上解除忧虑呢?在2016年全国两会结束后,联系到连续四年提出有关乡村医生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一高广生。

笔者:高代表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从2013年开始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建议,同年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开始启动。您对于社会各界持续性关注乡村医生有什么感想?

高广生:您好,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作为医务工作者对相关报道非常关注,也在连续收看,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活动本身来说,它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勒“白衣天使”的大美形象,诠释了“仁心仁术”的生动内涵。其二能对全社会关怀广大乡村医生,关心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关注亿万农民的健康起到很好的呼吁作用,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乡村医生的良好氛围。我始终很为他们不畏艰苦、不计报酬,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但同时我认为我们不能忘记思考,我们对乡村医生的关怀不能只是停留在宣传上,当时,我就认定是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为乡村医生做点什么了。

笔者:据我了解,您连续多年的提案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共鸣,更得到了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响应,这几年在您的提案中大概都涉及到乡村医生现状哪些方面的问题?哪几类?

高广生:大概三个大方向。一是资质评价考核体系,解决其资质身份问题,这个问题和建议也是在今年人代会我着重提出的。二是养老退休待遇问题。三是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问题,主要是这三点。

笔者:在实际方面,您认为乡村医生所付出的劳动与所获是否对等,他们的待遇和医保状况是怎样的?现在得到改善了吗?

高广生:记得前几年,我在递交人大的报告里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和相应建议:按照某省的测算,医改后对每个村医的年平均补助在1.6万元左右,一个村级卫生机构煤、水、电等运营经费每年的支出约8000元,这样,乡村医生实际收入只剩下8000元左右。村医们说,同样是提供公共服务,村医不如乡村教师,乡村教师享有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和保险待遇;同样是提供治疗服务,村医待遇不如乡村教师,乡村教师享有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和保险待遇。说起来乡村医生的身份还是农民,多数省份将他们纳入新农保。由于新农保的保障水平不高,导致乡村医生的退休养老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我提出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优惠政策,尽力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让政府来帮助乡村医生参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为老年乡村医生发放生活补助,建立乡村医生良性进入及合理退出机制。目前,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笔者:就现阶段看来,您认为乡村医生这一群体的待遇方面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哪一方面?

高广生:我记得在2014年的人代会上我说过,当下的状况是只有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针对乡村医生的乡村全科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尚处于研究阶段,一直未开展。现在我在详细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已经全面掌握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乡村医生资质评价考核体系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笔者:乡村医生的资质评价考核体系应该与城市医生相区分吗?

高广生:答案是确定的,一定要独立设立。虽然许多乡村医生在基层行医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临床经验,深受农民的信任和欢迎,但由于历史条件等多方面原因,乡村医生中相当一部人没有接受过正规化的医疗高等学历教育,医学理论、设备应用技能、外语水平等都有一定欠缺。若将乡村医生与城里受过高等医疗教育的医生放在一起用同等的标准进行评价和考核,对很多乡村医生来说既不合适也不公平,更不利于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乡村医生行医特点、注重实践经验和临床效果的评价考核体系,与城里医生的评价考核体系相区别开来。

笔者:近些年来由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到基层岗位工作的乡村医生越来越多,您认为在考核方面与传统的“赤脚医生”是否应该区别对待?

高广生:我认为应该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乡村医生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出身于“赤脚医生”,经过多年实践和培训逐步成长而成,也有长期在基层行医的“民间医生”,还有世代祖传的乡村中医或具有一技之长的专科医生。对于这些乡村医生的资质认定应该采用“老人老办法”,更多地侧重于考核既往的医疗案例和效果,减少不具有实际效能的考试内容,以充分调动他们的行医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医术和能力。

对于近些年来由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到基层岗位工作的乡村医生,应该采取“新人新办法”,建立符合乡村医生行医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别于城市医生的、独立的乡村医生考核考试制度,以鼓励更多的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生向农村基层流动。

笔者:您认为从实际意义出发怎样才能让乡村医生有归属感?保持基层医疗卫生网底的稳定性?

高广生:对于通过资质评价和考核认定的乡村医生,应该授予他们相应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及相应的医疗专业技术职称,明确乡村医生身份,并纳入乡村卫生院统一管理,按照对应的执业资质和专业职称,享受同等待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网底稳定问题。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篇7

根据《xx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要求,我认真梳理了自己分管的工作,决定选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这一课题进行调研,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息息相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前深化医改中必须面对并切实予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医改成效、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好体现。

二、基本情况

(一)基层卫生医疗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19家乡镇卫生院,其中有7家中心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共235所(已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78所)。今年8月份,在全市范围内的乡镇、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我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开展了“优质服务基层行”自评活动,并且上报6家达到基本标准、2家达到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通过此次活动,有效的提升了我市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改善了基层卫生服务质量。

(二)调研基本情况

2019年10月9日-10日,市卫健委党主任科员陈明保等一行三人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等方式开展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调研工作。调研组先后到临江中心卫生院、经楼中心卫生院、永泰卫生院、洋湖卫生院,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座谈,此次座谈每家卫生院还邀请了2位乡村医生,广泛听取基层医务人员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意见和建议一一汇总,下一步将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一)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市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流失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儿科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市位条件,基层医院职称评定名额紧缺,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着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健康发展。

2.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是辖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特色专科不鲜明,存在着医疗资源的局部性浪费现象。二是医院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科建设和行风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三是医改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基药制度的实施导致一些慢性病患者用药在基层卫生院采购不到。

3.投入力度亟需加强。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对卫生工作的不断重视,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加大,但是与上级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的医疗用房、设备设施及人员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乡镇卫生院由于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想要留住人才,福利待遇水平仍需政府的支持。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大病进医院”的目标还难以实现。

(二)主观方面的问题

1.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差距。一是自己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基层卫生项目方案、有关政策学习不够,有关政策把握不够准确,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不够深入,如近期开展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对乡镇卫生院评价指南文件学习不够深入,导致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工作进度缓慢。二是自身主观能动性不强,因为年龄的原因,很多时候待在办公室,不愿下基层,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对有些基层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没有及时的指正。三是在分管基层卫生工作中,没有制定有效措施来激励基层工作人员,针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一些医务人员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

2.在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上还有差距。一是平时一些工作安排科室人员去做,自己过问很少,没有仔细调研群众对基层医院的满意度。二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带头培养好基层医疗机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部分基层医院干部对待患者不够热情,在患者面前服务态度生硬,未真正做到奉人民为上,视群众为友。

四、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优化卫生发展氛围。一是首先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同志对卫生健康系统重要指示批示,系统掌握政策。二是要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调研,真正了解老百姓所想所需,发掘基层医疗机构好的优点并积极推广,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探讨发展思路,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严格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篇8

进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试点任务,受领导委派,8月7日,县政府办公室督查科对全县7个乡镇的合作医疗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发展现状

据对7个乡镇11户群众的调查结果显示,未交纳合作医疗基金的有4户,占36%;已交纳合作医疗基金而未发证的3户,占27%;只有4户已交纳合作医疗基金并领取到了《合作医疗证》。通过调查发现,德平镇任庙村、宿安乡小许家村群众基本上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临邑镇新寨村的张兆森、李家胡同村的樊永梅两户都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临盘镇王良村王孝武的合作医疗基金已交,但未签协议书,至今仍未照相办证。从总体情况看,翟家乡工作进展较快,全乡有农业人口27199人,已发证26777人,发证率达到了98.5%,现正在进行村级卫生室的认定工作。孟寺镇前王庵村王凤友一家6口人全部交纳合作医疗基金,并与4月7日领取到《合作医疗证》。从全县情况看,现在正处于办证、发证阶段,医疗费用报销工作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乡镇、村宣传不到位是导致广大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了解,不认识,进而参与支持合作医疗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另外,极个别村由于村班子战斗力不强,群众上访问题久拖不绝,加上农业税清欠暂停等原因,致使群众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发动不到位,群众没有真正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在被调查的11户群众中,只有德平镇新庄村的逯恩华、翟家乡赵家村的赵同昌两户大体上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但对具体的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了解很少,存在模糊认识。其他9户群众中只有4户只知道交纳了合作医疗基金,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真正好处。孟寺镇前王庵村的王凤友在4月7日就领取到了《合作医疗证》,但由于不知道具体的报销程序,当其孙子患心肌炎时,没有到孟寺镇卫生院治疗,而是到临邑镇的李家卫生院去治疗,因而不能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在座谈时,发现王凤友把《合作医疗证》丢在杂书堆里,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他说:“镇上让交钱,我就交上了,谁知道这证有什么用”。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乡镇、村宣传工作过于简单化、形式化,群众根本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真正好处,还形成了“乱收费”的错误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是一项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但由于工作措施不到位,反而事得其反,影响了政府形象。

(二)操作程序不规范,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有错误认识。在调查中发现,各乡镇(区)由于在征集合作医疗基金时,同农业税及“两工”一并收取,因而群众错误地认识所谓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每人每年交纳10元钱,不知道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为每人补贴的15元钱。理合乡孙灯村的孙寿光说:“村干部在广播中只说每人每年交10元钱,看病就能报销,这准吗?一年交上10元钱,7口人就得交70元钱,现在都年轻力壮的,用不着扎针吃药,交得这些钱花不了。”群众正是存在这种疑虑,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调查时还发现,这11户群众都没有见过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材料。有的只是在村广播中听到过一点宣传内容,一知半解。临邑镇李家胡同村的樊永梅曾在县人寿保险公司干过业务员,受保险赔偿手续烦琐、程序复杂的影响,对合作医疗疑虑较大,一般到县药材公司买取药品,因为药材公司药价较低,所以,她一家3口人都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据樊永梅介绍,距离县城较近的群众大部分都愿意到县药材公司买药,认为加入合作医疗报销后的药价也比药材的药价高,致使一部分群众不愿加入合作医疗。

(三)极少数村班子不健全,战斗力弱,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抵触情绪。从调查情况来看,那些村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都存有抵触情绪,参加率很低。据宿安乡小许家村许维福介绍,该村由于村班子不健全,干群关系紧张,导致群众集体上访,至今农业税费都没有交,所以,更不可能去交合作医疗基金。德平镇任家庙村的任连中,一家6口人,农业税费已全部上交,但没有交合作医疗基金。他说:“农业税费再多也得交,而合作医疗是怎么回事,我还真不大清楚,我们村可能都没有交,村干部也没有催这个事”。由此推理,一方面群众因为上访反映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业税费清欠又暂时停止,所以就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另一方面,因为村干部只注重催收农业税费,不重视合作医疗基金收缴工作,群众又认识不足,所以也没有交纳合作医疗基金,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村班子没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群众对村干部不信任、不信服,因而也就产生了对合作医疗工作的抵触情绪。

三、几点建议

综合调查情况分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明白纸、宣传车、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交叉宣传,但由于乡镇、村对此宣传不到位,出现了“肠梗阻”现象,致使该项工作进展不平衡。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要组织脱产干部和村干部,深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细致宣传,做好解释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在县电视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访谈专栏,及时报道那些得到大病医疗报销的实例,用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

二是加快办证发证速度,尽快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领取到《合作医疗证》,以消除他们的疑虑。

三是加快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的建设,确保参保农民尽早持证就医,按比例报销医疗费,用事实说话,切实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篇9

【关键词】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建议

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确立,并在提高我国的劳动力素质,延长农村人口平均寿命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国外专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为“开创了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较好解决了农村卫生问题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惟一范例”。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该制度在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迅速解体,而广大农民在现有的农业收入约束下依靠自身能力又很难化解大病、重病风险,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村医疗保障状况令人堪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191个会员国进行的医疗卫生公平性评价中,把中国排在倒数第4位,其原因就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医疗保障。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央政府提出到2010年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

2003年8月,济南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将平阴县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县,并于同年11月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建设工作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截止到2005年底,济南市共有8个县(市)区的55个乡镇开展试点。

一、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基本情况

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取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对每位自愿参保的农民给予财政补贴。截至2005年底,济南市参合农民共有168.2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322.3万人)的52%,参合率达86%。比全国2005年9月底的平均水平75.8%(高强,2006)高10多个百分点。

(一)基金的筹集

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和社会多方筹资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试点单位农民每人年缴费10元,市、县(市)区、乡镇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参保农民的补助分别不低于3元、4元、3元。截止到2005年底,共筹资5738.19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2949.92万元,各级政府补助2788.27万元。

(二)基金的支出

1.支出情况。截至2005年底,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已累计报销1487869人次,报销总额3363.6万元。其中,大病救助21209人次,一次给予万元以上补助164人。

在经费方面,试点总投入400余万元。其中包括:办公设备费186万元(47%),宣传发动费62万元(16%),制证费36.7万元(9%),会议费22.4万元(6%)。经费来源为当地政府201.4万元(55%),当地卫生局109.8万元(28%)。

2.报销方式。济南市的参保农民在村卫生室门诊和乡镇卫生院就诊的,凭发票和合作医疗证均可以当场报销;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出院后凭借发票、住院清单、合作医疗证和身份证在该卫生院报销;县级医疗机构住院、门诊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门诊的,持转诊证明、住院清单、合作医疗证、身份证和出院小结在县级合作医疗办公室报销。

3.报销比例。村卫生室门诊报销比例最低报5%,最高报20%,均无起付线,封顶线设定在50~80元;乡镇卫生院门诊报销比例一般在15%~25%,封顶线50~5000元;住院报销根据医疗费的多少而有所不同,一般3000元以下报15%~30%,3000~5000元报20%~35%,5000~10000元报销20%~40%,10000元以上报销30%~45%,封顶线最低为5000元,最高为15380元,多数乡镇封顶线为10000元。

县级医疗机构门诊一般按15%~30%报销,封顶线同乡镇卫生院;县级住院及县级以上住院、门诊报销比例一般降低10%~20%,封顶线与乡镇卫生院住院相同。

门诊慢病补偿无特殊规定。对于住院分娩,只有1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采取单病种控制的方法定额收费,定额报销,比原合作医疗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

二、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在2003年底才正式展开。随着业务的深入、试点的扩大,新制度中的问题逐渐暴露。

(一)筹资额度低 

济南市人均筹资水平为每人20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10元,市级财政补助3元,县级财政补助4元,乡镇财政补助3元,被列为省试点的县,省财政补助3元。而这仅仅是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与上海市(平均150元左右)、苏州工业园(平均100元左右)这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而筹资额度低,必然导致保障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到农民的满意度以及参保的积极性。从调查数据上看,截止到2005年底,济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共报销1487869人次,其中大病救助21209人次,总计报销3363.6万元,平均每人次补偿额为

22.6元。200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专家对全国农村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民大病的平均花费(包括药费、治疗费、交通费等在内)为7051元。而济南市的报销金额即使全部用于大病救助,平均每人次也只能得到1585.9元,这显然难以防范和分散不可预测的重大风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大病问题。

(二)金筹集制度不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主要分农民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两部分。在济南市各试点县(市)区,农民应缴纳的部分多数是由村委会干部直接向农民收取,其次是由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人员收取。而各试点县(市)区都是既没有与农民签订参合协议,也没有采取乡镇农税、财税部门代缴方式收缴农民个人缴费。这种做法既没有效率,又增加了筹资成本。政府方面,很多乡镇在取消了农业税后,无力承担参保农民3元的补助经费。调查显示,目前长清区已代替乡镇支付补助经费;而平阴县则是县级财政支付6元,乡镇承担1元,但即使这样,个别贫困乡镇仍难以兑现。此外,由于省、市财政资金到位多在年底,部分单位难以及时支付补助资金。

(三)报销比例和封顶线过低

对比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和苏州工业园区(见图1),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报销比例还是封顶线,济南市与这两个地区都有着巨大的差距。此外,通过对济南市试点地区的调查,课题组还发现,不管是基层干部还是普通农民,都将报销费用和补助标准偏低列为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严重疾病(心脏病、肾衰、癌症等)的医药费支出一般需要五六万甚至十几万元。但按规定,济南市每个农民患病时最多只能得到1~1.5万元的医疗补助,因此,农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四)发展不平衡

济南市参合人口占试点乡镇农业人口的86%,参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但乡镇间的差别却很大:在8个县(市)区94个乡镇中,试点工作已经展开的只有55个,仅占61.1%。其中,农户参保率超过90%的乡镇有27个,占试点乡镇的

49.1%;农户参保率在80%~90%的乡镇有26个,占47.3%;农户参保率在60%~80%的乡镇有2个,占3.6%。县(市)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平阴县、章丘市、长清区的全部乡镇都已开展试点,而济阳县、商河县却各只有一个乡镇开展。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应该参加试点的乡镇难以展开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专职人员缺乏,在已经开展试点的55个乡镇中,共有工作人员140人,其中93人为兼职,占到了工作人员总数的66.4%。这是上级明确的人员编制多为内部调剂使用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滋生临时思想,导致工作的低效率。二是经费缺乏,由于实行的是财政分级负担,有53个乡镇的经办机构的工作为卫生院人员代管,工作经费没有落实或严重不足,机构运转困难。三是工作量大、负担重。据调查,目前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信息的管理方式,40%的乡镇是采取手工汇总与计算机管理,60%实行计算机管理,但大多缺乏审核报支的电脑软件。这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对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进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筹资额度

济南市2005年底人均GDp为3.26万元,是全国人均GDp1.39万元的2.35倍。由此来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额度上,济南市不应以国家最低标准为尺度。济南市各级政府完全有能力进一步提高筹资总额,扩大农民的受益程度和范围。此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还可以对筹资额度采取动态增长机制,即根据当地医疗费用的平均支出和GDp的增长情况,适时提高筹资总额。

(二)使政府作为更合理

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着组织、引导和支持的作用。政府的作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济南市各试点地区的经济状况差距比较大,济南市政府除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外,还要根据各试点的不同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如平阴县的经济相对落后,县级以下财政普遍比较紧张。济南市政府可以增加该县的市、县两级资助力度,减免乡(镇)的筹资份额。

(三)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

上述的分析表明,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治大病问题。而且济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5年底的筹资数额为5738.19万元,但报销额只有3363.6万元,支出率仅为58.62%。这也说明了现行的补偿比例和封顶线不合理,即筹资总额不变,补偿标准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济南市各级政府有必要也完全有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比例和封顶线。

四、结语

通过对济南市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文发现,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村医疗保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筹资额度低、筹资制度不完善、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不合理以及发展不平衡等。这说明要让医疗保障覆盖所有农民,使再贫困的公民也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障,济南市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条道路上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北京青年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百姓蓝皮书[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庄美.建设有上海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J].上海农村经济,2005,(6).

郎菊明,韩江,倪金根.苏州工业园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3).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篇10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民族地区的农村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就拿我县来说,目前,全县有医疗卫

生单位56所,全额、差额编制共975名(其中全额193名、差额782名),卫生工作人员1007人,已创建村卫生室378所。但从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认为在农村卫生

体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目前我县农村卫生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为期近一个月的走访、坐谈,我们认为在我县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多年积淀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一是体制上存在着“硬伤”。国家已明确医疗卫生单位是带有一定福

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医疗单位优质低价搞好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而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又相对不足,不能解决医疗

卫生单位造成的成本亏损。与此同时,医疗卫生单位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它的各种生产要素无不取决于市场,价格随时因成本的变化而变化。即使不求赢

利,但也要力争保本,这就必然与国家赋予医疗卫生单位“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够合理。城镇卫生资

源相对过剩,全县约有63%的卫生技术人员、床位和医疗设备集中在城镇,而近60%的城镇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县级医院,城乡医疗服务条件和能力极不平衡。三是医

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缺乏活力。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散,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滑坡,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尽管20xx年以

来,在乡镇卫生院稳步实行了人事制度改革,使乡镇卫生院面貌有了改观,形势有所好转,但卫生院的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仍不尽人意。

(二)管理体制不顺,阻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八十年代后期,我县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由县卫生局主管移交给

乡镇政府主管,进入九十年代后又明确为县、乡共管。实际上,无论是乡管还是县乡共管,都没有管理到位,也没有给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带

来有效的促进。二是农村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健全,医疗市场秩序不够好。由于执法、经费和人员缺乏等客观条件限制,卫生监督机构过来把卫生监督执法的重点

放在城镇,而对广大农村医药市场的监管则显得很“虚弱”。同时,县卫生监督机构为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下属机构,很难执法到位,以致于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时有发生,影响了医疗行业形象,也给医患双方造成了物资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据初步统计,自20xx年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县共发生医疗

纠纷32起,由医院给予人道主义补偿高达120多万元。

(三)投入少、技术水平低,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困难。一是投入少。由于县财政困难,20xx年以来,财政投入的卫生事业费尽管逐年增加,但与卫生事业的建设与

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为完成上级分配的危房改造任务,在配套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举债建设。到20xx年底,全县25所乡镇卫生院累计负债共计353万多元

。二是设备匮乏。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5.5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没有一件。x光机、心电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洗胃机、手术床这些常用设备每个卫生院不足1台

。三是技术水平较低。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全县每千人口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其中乡镇每千人口仅有卫生技术人员1.6人,每千人口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均低于

省里标准的3.3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如大妥乡卫生院17名职工中,只有1名中级职称医师,水银乡卫生院7名在

职职工中没有一人有中级职称。卫生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差距大。一是农村防保措施不够落实。乡镇防保人员的工资虽全部进入工资发放中心,有了基本保障,但业务经费

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一些防保职责难以得到切实履行,完成防保任务难免会打折扣。20xx年以来,我县加强了村级卫生组织建设,建设了145个村卫生室,但这

都是低标准建设,只能医治小伤小病,承担一些基本的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很好保障。因设备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乡镇仍

有少数医疗机构连一些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都难以及时确诊,疑难危重症则更是难以及时诊断和控制。一旦出现重症病人,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对策与建议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难度很大,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农村卫生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卫生工作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经

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护农村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卫

生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生

、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建设,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坚持以创新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一是要着力搞好资源整合。搞好乡镇卫生院、乡镇计育服务站和乡镇防保所的整合工作,把生殖服务和妇幼保

健纳入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范畴,做大做强乡镇卫生院。根据我县人口、交通等条件,全县宜设立县直医疗单位7所,农村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乡镇卫生院18所,防

保型卫生院2所。三是要着力搞好机构编制整合。机构编制部门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卫生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编制。我们建议,在农

村卫生专业人员编制配置上,按照每千人5名卫生人员的标准配置,编制性质为全额事业编制。二是要着力搞好职能整合。主要是强化乡镇中心卫生院职能,明确乡

镇中心卫生院的主要职能:搞好本院的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负责辖区内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指导,做好双向转诊等工作。乡镇卫生

院负责对整合的乡镇计育服务所和乡镇防保所,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负责其辖区的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孕产妇的产前产后保

健、婴幼儿的系统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的组织领导、人员、业务、药品、财务实行“五统一”管理,并在政府及有关部门

的支持下,适当提高乡村医生的报酬待遇。

(三)坚持以激励机制深化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内部改革。一是选聘好乡镇卫生院院长。可采取民主推荐,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卫生系统范

围内,公开选聘等多种形式产生。真正把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人选拔到乡镇卫生院院长岗位上来。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旧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实行

全员聘用和聘任制。同时,根据用人数量确定各类人员比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

激励机制,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乡

镇卫生院院长,要适当提高待遇。实行年薪制。年薪不固定,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经核算,可以该卫生院人均月创收收入的7%为月薪。

(四)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农村卫生事业上台阶。一是不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切实搞好卫生经费预算,并按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幅度增加对卫生的

投入。二是县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与贫困地区基

本医疗服务等。定项补助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卫生院长、防保专干等人员的工资及其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三是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

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放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的收入,免征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税收按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征收任何税费。

(五)坚持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特困人口低保制度保障农村人口医疗卫生健康。一是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二是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是农村五保户和贫

困农户家庭,救助形式可以在患大病时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也可以资助其参加当地合作医疗。医疗救助资金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要

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个人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民政部门审核批准、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管理体制。三是实施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制度。政府对农村

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给予支持,县级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对农村贫困家庭给予医疗救助资金支持,对实施合作医疗按实际参加人数和补助定额

给予资助。

(六)坚持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局面。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在职卫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卫生队伍结构。到

2015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类人员要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专科生为主体,一般乡镇卫生院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水平。全县乡村医生都必须

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对毕业后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可以不执行试用期工资,其工资及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