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十篇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十篇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8:28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篇1

关键词: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差异性

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它是摒弃了传统的认识管理,发展成新型模式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着重强调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性,在管理中所应用的绩效考核等制度,使员工对工作充满了兴趣,对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性,这样既提高了工作完成的高效性,还提升了企业的直观经济。人事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效果上虽然不如人力资源管理好,但它起到了对企业人员协调帮助作用。文章将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进行分析比较,使二者都在企业管理水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一)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应该知道只要是针对企业人事关系方面的管理,主要强调人员配备的协调性,增加企业人事关系的管理水平和人事服务质量。人事管理主要从事人员的招聘、录用、退休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企业正常运作中,人事管理要对员工的岗位惊醒分析、调配,还要跟进员工工作进行定期职称评定,根据企业管理制度中相关规定配合企业做好绩效考核,处理好员工工资等级的划分。人事管理本着事件为准的原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对岗位进行人员分配前,要综合考验员工的能力,根据岗位的需要设定人选,使员工到适合的岗位工作。人事管理中,管理人员一直属于被动的一方,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升华和改善,相比较人事管理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向上的意义,更科学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能使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提高,更合理实现资源配置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着重强调人员的重要,只有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企业的形象才能随之提高。例如,在行政执法单位中,执法人员的素质就必须提高,他是企业形象的象征。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挖掘员工潜在的能力以提高管理制度的功效,这对管理目标的制定、实施和完善有积极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还提供对员工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管理人员根据这些制度的设定,能更好的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不同之处

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一些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与指导思想,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例如,企业中关键的管理方法是人事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在明确二者内容时,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与所处的时期,以此促进企业从长期、稳定发展。除此之外,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还能够有效的调整人事关系,这两种管理方式的前提都是服务企业,这样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管理人员关注的方面也不同。因此,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都具备可调节性与可变性。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详细对比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详细内容如下。

(一)管理理念方面

传统的认识管理是将物质放在首位。太看重物资资源的使用,将人工看成资源的使用者,员工获取的效益也将计入企业成本,企业的运作以降低成本为目的,来实现最大的利益,企业用最少的人工去完成最多的工作内容,以此产生更多的效益,所以企业想法设法去降低人工成本。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大的效率源泉,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他的物质都比不上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开发和管理人才,运用有效的手段提升员工的素质,对员工的潜力无限开发,以此来为企业赢得高效的利益,使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人力资源视是一种对人力的投资,而不是单一的人工成本。

(二)管理内容方面

人事管理中的内容相对简单。其中有人员招聘、配置与管理工作中的监督、辅助,组织编制比较稳定,管理人员只需要补充人力资源,也就是组成办事组织,不同机构的管理功能无法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包含人事管理相关的内容,还包含和谐的工作关系、计划工作步骤、规划工作等,同时还包含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工作范围也有所拓展,使管理功能有效的发挥。

(三)管理地位方面

人事管理部门属于功能性的部门,其中设计到的活动是操作与执行方面的。因此,人事管理部门在综合能力、管理工作、专业理论与其他技能方面的标准较低,它强调的是执行效率。企业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事务性的工作,落实明确的政策,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薪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则处于企业的运作层和决策层,它是具有决策意义、战略意义的一种管理活动,在承担传统人事管理任务的基础上,还肩负着人力资源规划等重要任务。相对来讲,进行传统人事管理的部门则为执行层,仅注重体现功能,发挥执行能效,应对事务以及行政工作,因此属于一般性质的管理部门。

(四)管理模式的差异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处于孤立状态,被动的静态性管理模式。它是将所有的相关事务拆分开进行单一的管理,使原本有联系的方面都不再有联系,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人事管理将人员按照其空缺位置的数量去分配,不去根据员工是否能胜任而划分,只看重人员的归属情况,而不去重用,长久下来导致人才被埋没,不能适得其所,压制了人才的发展。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发展过程的全动态化管理,有效根据人员的才能情况进行录用、培训、到使用、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手段,全面监管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贡献度,使员工在岗位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这种管理模式打破常规管理的部门间的局限性,将所有人员视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

三、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关系密不可分,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是对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补充与扩大,且人力资源建立在人事管理基础之上,有助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二者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还有一定的差异,即侧重点的不一样,人力资源管理要比人事管理的效果明显,可以适应各种环境繁杂的企业,也可以更加适应企业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人事管理主要是针对人事关系的调配,为企业配置最优的人事资源。同时人事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辅助,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能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作者:张美玲单位:大庆市红岗区招商引资委员会

参考文献:

[1]刘群.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J].华章,2009(22).

[2]田玉新.浅议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8).

[3]张润兴.论我国企业如何实现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跨越[J].商业时代,2011(14).

[4]李君.浅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J].人力资源管理,2013(04).

[5]李文琴.现代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篇2

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知识化给传统人事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人事管理面对这种挑战当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人事部门当思考如何向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转变:一是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二是从长期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开发管理人力资源:三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与世界接软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1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的必然性

如果以1992年中国人事管理改革作为一个中点,在此之前可以说是传统型的管理模式。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它主要是以政府及其所属的劳动人事部门为核心.人一资源忆当时称人才资源更为瑰切i由政府统一配置,地方、企业与个人处于从属或服从的被动接收安排的角色.这是一个相对稳定而与封闭经济相适应的体系,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实现政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图.在当时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以物而不是以人为中心。人事管理不是以效益为着眼点.就人才的开发利用而言并未建立有攻的激}l机制;二是人才供需与管理方面不能协调.供求关系〔因受行业、领域或部门限制不能自由流动〕存在看严重危机,一方面是相对过剩的劳动力资源。一方面是人才的严重不足:

随着西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登陆中国并进人政府部门的决策系统,更是由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客观需要,从年起我国入事管理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开始向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模式转变。与这一变化相适应。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即对人才市场的直接经营管理转变为“服务性”管理,其对人的管理转变为对市场的管理。人事部门为人才市场构建框架。制定科学的政策法规.推动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而且随着地方乃至全国各级人才市场的形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的完善。人才市场的灵敏度提高.使入才价格和供求关系之间的互动作用随着市场对人力资源的调节愈加明显,

2正确认识和开发管理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有时也称人力资本,这个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他当时认为:“人们获得了有用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形态,这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用于教育、卫生保键和旨在获得较好的工作出路的国内迁移的直接开支就是〔人力资源投资的)明显例证。另一位叫加里·贝克尔的经济学家在专著《人力资本》中更明确界定:“‘所有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人和消费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投资包括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或用于移民人境的支出等方面。据此可见,人力资源开发其内涵是相当广泛的.从横向上几乎囊括政府人力资源的各个系列,从纵向上看主要包括政府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培训、发现、评价、使用、流动、二次开发等。

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是一项带有风险的投资,在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无一例外。就政府面言.主要有“组合风险”、政策风险、折旧风险、人才外流风险:就企业而言.主要有“不可预知风险”、激励性风险、对象选择风险、人才外流风险等;就个人而言.主要存在适用面风险、个性风险、环境风险、意外风险等。如上各种风险的防范,则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多方面共同努力。如政府方面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指导,尤其是具体操作方面,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使各类人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减少人才外流的人力资本投资损失。对社会或企事业单位而言,既要对政府行为进行认真而深人的研究,又要加强市场调研,还要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个人方面则主要是正确定位,一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把个人理想与杜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基础要扎实,知识面要广博;三是人力资本投资要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天斌条件、个性偏好基础上作慎重的选择。我们应注意到,在人才市场上,“专业对口”与挑选人才的矛盾一直突出,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用人单位的专业限制如同一堵高厚的围墙将无数人才拒之于外,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用非所学与用非所长从而不能人尽其才,成为一个误区。其实,“专业不对口”在许多人或许多场合下是具有相当合理性和积极性的,它不仅是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动力,也是人才由“专才”造就“通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甚至是政策发展的推动力。当然,这只是人事管理中一个导向问题。总之,就人事部门而言,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改变过去因人设事的传统管理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仅要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而且要为合适的人设置合适的岗位,而这只有通过人才市场化的调控才能实现。

3借鉴西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培植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与世界接轨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前,欧洲各国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大多为美国模式:8。年代之后.欧洲各国逐渐根据自己的社会文化特点,建立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模式。综而观之,西方先进管理的做法主要有:(l)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有比较高的学位和学历要求,尤其是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其实现途径为:第一重视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培养,主要通过培训来实现,培训方式大致分短期课程或研修班、工作项目培训、转岗培训、正式指导,第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配置;第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法规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注重“高潜人才”的开发与管理;第五.重视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作用。(2)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各国激烈竟争态势,各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素质较高的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能够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对人力资源加强管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事业单位的发展已和以往时候不一样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当中,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进程中,对人力资源加强管理,实施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是非常关键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概述

通过薪酬、教育和培训、招聘等管理方式对有关的人力资源实施合理的应用,以达到组织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要求,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人员发展的优化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事项包括:对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绩效、教育和培训、招聘等的管理。企业为了达到生产上的某种目的,使用有关的衡量标准,使用合理的方式,对在生产过程中所关联人员的工作业绩给予价值评估的过程就是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并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推动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面临的问题

(一)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足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精神生活,在事业单位上班,员工在享用物质报酬的过程中,对精神报酬也在不断的追求中,这样可以满足自己将来的发展。然而,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中,对员工的管理工作只是要求员工为组织的进步做出应有的成绩,很少重视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也没能对员工实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致使员工的素质得不到提高,员工就感觉不到前途的美好,进而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想法,或者发生跳槽的情况,最终使得事业单位的人员外流,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激励制度缺乏

市场上残酷的竞争,使得企业不断地进行各项改革与创新,对员工的管理比较科学、合理,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然而,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中,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感觉事业单位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对员工还是实施平均主义的制度,这必然会埋没一些人才,从而使素质较高的人员不断外流,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执行不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关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然而,事业单位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考核与管理只是表现在薪酬与培训的管理上,这不能够很好地促进员工自身的发展,这也不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时候,未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没有实施柔性的管理,未能充分地发挥出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问题的办法

(一)健全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型环境之下,事业单位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时候,不但要在物质上能够使员工得到满足,而且还要使员工的精神得到鼓励,这样,员工就能够感觉到组织的温暖,进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事业单位需要对员工实施职业生涯的规划,使员工感受到前途的美好,从而不会离去,而是能够留下更加勤奋地工作,为组织做出应有的成绩。与此同时,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吸引更多素质较高的人员进入事业单位,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就会增多,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

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为组织做出应有的成绩,在新的时期,平均主义这种观念是不可行的。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实施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给员工制定公正、合理的薪酬规划,使员工的福利待遇得到提高,实施浮动工资的制度,关注员工的生活与工作,使员工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调动工作热情,为组织的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从整体上贯彻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观念

归根结底,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倘若缺少较高素质的人员,就会阻碍事业单位的不断向前发展,最终,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从整体上贯彻执行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观念,使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和组织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以尽可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使组织具备竞争上的优势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在新的形势下,事业单位不能够再实行平均主义的观念,达到考核与管理的全新发展,从而为事业单位留住更多较高素质的人员,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华.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J].经营管理者,2011(17).

[2]许宁.探讨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8).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篇4

[关键词]信息化;人事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化招聘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068-01

1人事外包业务概述

人事外包也称人力资源外包(humanresourcesoutsourcing,简称HRo),是指企业根据需要将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smanagement,简称HRm)业务中的非核心业务、低附加值或成就感低的业务外包出去,由第三方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机构代为管理和服务,以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高附加值业务和降低经营管理成本的一种业务形式。人事外包诞生伊始,就以其规模化社会运作,大大降低单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特别是把人力资源部经理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专注于发展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业务而备受企业青睐。

其实,任何一种业务模式和管理工具的价值和生命力,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综合国内外人事外包的发展状况,人事外包业务包括人员外包、人事事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三大类别。人员外包一般指劳务派遣,也称人才租赁。人事事务外包一般指人事业务,主要指围绕员工所产生的各种日常事务性工作外包,包括调动手续、档案管理、户籍关系挂靠,接转组织关系、转正定级、社会保险、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职称申报、职业资格评审等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是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所开展的各种职能管理活动,包括人才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福利等。

2信息化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状态的变化

2.1新媒体是低成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便捷和高效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广义的新媒体日益挺进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例如,手机短信、飞信等各类即时通讯平台、QQ、博客、微博、微信等等,可根据其特点应用于通知告示、网络会议、讨论工作、安排工作、传递资料、传播信息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做法,新媒体极大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负担,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管理工具。手机媒体、触摸媒体、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播客、数字广播、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影等新媒体,为企业宣传推广、电视广播会议、培训讲座、自我学习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2.2低成本社会化招聘更加高效并促使各部门承担更多招聘工作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在职者,尤其是“80后”“90后”员工每天都有上社交网站的习惯。根据2011年JobVite社会化招聘网站统计数据,在使用社交媒体招聘的企业当中,有80%的使用Linkedin,有50%和45%的企业分别使用Facebook和twitter。根据2012年8月的《2011/2012世界工作报告》,85%的中国受访企业主相信社交媒体将成为招聘人才的重要手段。与Linkedin社交网站类似的中国知名网站有优士、天际、美丽人生、若邻、人人、人和、红桃网等。所谓“社会化招聘”是指招聘者利用各类社交媒体(SnS社交网站、微博、论坛、QQ群、信息平台等)招聘信息,收集求职者信息,进行人才测评而开展招聘工作。与“专业网站招聘”离线人机交互不同的是,社会化招聘是招聘者通过社交平台和求职者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在线分享与交流。社会化招聘不单单是人机互动,还可以是人人互动;可以传播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还可以深入、真实地了解企业。企业对于求职者的了解不再局限于简历,其“人脉圈”的状况,是其职业经历和能力的良好佐证。不用依赖第三方,直接与中高层优质求职者沟通,节省了招聘费用,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社会化招聘平台是一个网络社区,其功能除了招聘以外,还可以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讨论、问题咨询、资源共享等,并且这个网络社区资源人才库还可以重复使用和扩容。在社交媒体关注了某人或加为好友后,对方发出的信息会送到你眼前,信息会被有选择性地主动传递,快捷而富有针对性。未来的优秀管理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执行业务往往是通过各部门管理者在本部门工作时加以落实的,作为实际使用人力资源的各部门管理者,对求职者有实际的录用权,因此,人力资源部通过社交媒体与求职者在交流过程中,迟早会引入用人部门的相关人员来回答本领域的专业问题,从而减轻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负担。

3人事外包在基层员工特别是劳务派遣员工的招聘上保持较大优势

社会化招聘促使本公司各部门分担了更多的招聘工作,从而减轻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负担,也使企业招聘工作脱离人事外包成为可能。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新常态”下,“招工难”与“用工荒”的现象正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出现了技能人才和一线普工的“双短缺”现象,显现出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双高缺”状况。企业对于基层员工的招聘需求量很大,仅靠社会化招聘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大多数基层员工的招聘,还有部分中高层员工的招聘是要通过人事外包招聘业务、企业常规招聘等方式去完成,特别是劳务派遣员工的招聘工作,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人事外包的渠道去解决。另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设一个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社会化招聘公众账号相当困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宣传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中小企业虽然可以借助具有社会化招聘功能的知名社交平台去招聘,与聚集在知名社交平台上的潜在求职者进行真诚交流,但由于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加之社会人才“双短缺”现实,社会化招聘的效果也特别有限。因此,人事外包在基层员工特别是劳务派遣员工的招聘上保持较大优势,如果能将社会化招聘与人事外包、企业常规招聘等其他方式优势互补,招聘效果将更加突出。

4结语

新媒体工具不断普及,极大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负担。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上对人事外包的依赖大幅度减少,但是据此判断人事外包儆谙ρ舨业还言过其实的。人事外包业务应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需求,调整其业务的社会定位,扬长避短,寻找新的外包业务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事外包业务取得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穆静.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目前现状;重要意义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大致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微观层面,另一个是宏观层面。微观层面指的是:具体的事业单位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一级法律法规下,对于本单位内的人力资源进行的招聘、培训、开发、奖励、惩罚等管理活动。宏观层面指的是:国家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的合情合理的安排、评估以及规划,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措施等政策的制定,从而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市场的秩序,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一、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情况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我国当前大约有事业单位150多万个,其中法人130多万个,从事事业单位的人员大概有5000余万,相当于我国公务人员数量的五倍多60%--80%的高素质人才大都集中在各种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占全国技术人员比例接近70%国有资产中的事业单位资产高达4000亿,各种事业支出占全年财政支出40%。

二、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十世纪中后期,为了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事业单位一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是在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即使在我国各类的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套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但是在管理的理念上、制度的设置上、价值取向上都难以满足当前事业单位的改革需求。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的缺陷,导致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与此同时也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强化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难以低估的意义。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缺乏及解决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思想根源问题就是观念的落后。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人们心中已经模式化,传统的观念认为进入到我国的事业单位便就有了铁饭碗。大都认为事业单位的只是政府机构的后勤处,并不是企业,因为没有创造实实在在的利润,工作起来便有了松懈,这种观念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低下是必然的,有才之士也难以发挥其才能。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只是简单地把人力资源管理看做事物性工作,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没有专业的人员从事管理。让一个人员身负多种职责,如此的工作体系就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未能够得到相应的重视,管理效率较为低下,管理的技能也较为落后,所以使得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合理利用,也使得人力资源出现短缺或者浪费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上也主要以传统的管理为主,缺乏对员工的人为关怀,更缺乏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大多纸上谈兵,背离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所以完善管理理念,做到权责明确。以提升管理效率。建立起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部门来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的配置合理化。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让铁饭碗这个名词从员工的思想中出去,真正的凭实力胜任工作。

(二)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①人力资源开发的针对性有偏差,将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培训,导致培训大都成为形式,没有具体的培训计划与培训目的,培训的内容也是一成不变并且枯燥乏味的,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对员工的培训要综合化,除了专业的技能还有员工素质的培养。对于培训内容和形式要进行创新。②我国事业单位对于员工的潜力未能进行充分的挖掘,事业单位中的人力资源缺乏针对特定性人才与岗位的实用型技能的开发,员工未接受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培训,致使员工的思想僵化、知识老化,对于新的问题难以处理,对于工作被动性很大,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明确培训的目的并且更新培训的内容,对于思想僵化的员工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员工也要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专业人型人才,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为他们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三)缺乏绩效考核机制以及解决的措施

①考核的目的真正在于引导员工主动认真按时完成好任务,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以促进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但实际情况中,考核存在敷衍了事等情r,只是走个形式过程。勉强完成政治任务,如此违背了考核的真正目的,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考核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可敷衍了事。

②人力资源的考核方法过于简单,大多是由领导挂帅,成立考核小组,然后进行当面的评议,当面的评议成为自我表扬的平台,这就使得单位领导难以了解清楚员工的实际情况,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决策的失误。完善考核机制,对于人员的考核要加大难度。力求了解每位员工的实际情况,以便科学民主决策。

③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配套机制不健全。在年终的考核结束后对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未能起到明显的作用,这就会令员工对考核机制产生怀疑,最终员工工作态度有问题、效率不高、竞争意识缺乏,给事业单位带来不利的影响。要做到物尽其所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员工提高竞争意识。为事业单位带来新的生机。

三、结束语

我国的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一种合乎情理的配置人力资源的活动,这对于整合单位的各种资源与提高单位的运营效率有很大的重要意义。强化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是实现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公正公平的基础,由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会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的基础。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篇6

一、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三个发展阶段,并且在演变的过程中发现了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式,部门属性,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区别,使得目前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分析成为研究中的必要举措。尽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受到传统管理观念和落后管理模式的限制,许多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者并不了解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的重要性,使得有关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区别的研究陷入困境,长此以往就会对许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由此可见,研究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是首要举措,为相关策略的落实和启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

(一)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比较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比较长,受到了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这就使得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有所区别。首先,人事管理阶段指导实践的理念并不注重人的主体地位,而是以“事”为中心,这就使得企业中资本的地位远远高于工作人员,一切工作也只是为了完成“事”而存在。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工作人员的地位有所提高,成为了企业等组织中的重要资源,而管理职能的工作就是获取并开发人力资源。最后,战略人力资源阶段中人力资源发挥了获取竞争优势的作用,被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认为是可以获得收入的资本。总之,在此发现过程中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比较

另外,从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各个阶段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分别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人事管理阶段人事管理工作的地位比较低,通常局限于日常事务而且扮演的是行政角色,所以是与组织战略没有直接关系的。第二,在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们开始担任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角色,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职位与战略之间缺乏动态的适应性,使得人力资源不被重视和认可,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难以顺利完成。第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地位有所改善,在被有效利用的基础上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三)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比较

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除了在管理理念和管理地位方面有所区别,还在管理目标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举例来说,人事管理阶段的管理目标是工作绩效,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在注重工作绩效的同时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作用有所关注,最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则更关注如何利用人力?Y源促进目标的完成,从而在实现高绩效和战略目标的同时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尽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一致的,但是在管理理念,管理地位甚至关注焦点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的启示

根据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区别的表现,可以利用相关研究结果来促进管理策略的落实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基于对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可以从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注重开发人力资源,转变传统管理观念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尝试,促进相关措施和策略朝着高效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总结出有用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现阶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取得良好的成效。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和实际的案例,选取其中典型有效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可以为同行业人员的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借鉴。

(一)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基于对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可以发现现阶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于成熟,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以有效联结企业与外部环境,在获得和整合外部信息和资源的同时改进和调整了企业内部功能;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抓住可靠的机遇,使得企业能够利用现有环境和资源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使人力资源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资源,从而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注重开发人力资源

为了发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使得有关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区别的研究成果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和重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经济损失,这就需要企业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开发人力资源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如,定期举行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有关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和水平,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限制和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另外,积累和开发人力资源也是可行的举措,这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有关,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重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三)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由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区别的研究可知,转变管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策略,这也是符合当前阶段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的。顺应时展趋势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挖掘员工的潜能等都是值得尝试的有效措施;另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建立合理的人员配置机制,科学的考核机制和合理的报酬制度,使得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端正工作态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篇7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有:

一、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和保存相关的信息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提供记录、保存和相应的基本信息。学校的人事档案记录学校教师和职工的相关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学历、履历情况、科研成果、职位的变动情况等详细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记录能够有效地让学校对教师有客观的评价和较为公正地进行行政职务和科研职务的综合审视,有效促进学校对教师资源的了解和合理的开发和应用。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可信度较高、科学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

二、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人事关系变更的凭据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还体现在为学校的人员流动提供重要的较为可靠的凭证。学校教职工的人事档案决定着流动人员的工资和奖金等重大的问题,学校的职工出现流动和变更时,人事档案就成了主要的凭证。教职工工作变动时都需要将自己的人事档案带到新的工作单位。人事档案所记录的工作单位、工作年限、年龄、科研成果等都会成为决定教职工在新单位的待遇好坏情况。由此可见,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突出性作用,是关系到学校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关键性文件资料。学校必须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投以足够的重视。

三、人事档案管理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人员素质证明

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特殊而且复杂性的工作,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普通教师的招聘、高等教师的招聘、学校校长的招聘、技术性专业教师的招聘等工作。学校的招聘势必会相应地依据人事档案所记录的年龄、学历、科研成果、以前的工作表现等来考虑应聘者。虽然,不可否认,人事档案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作假成分,但是在招聘时一些难以短期考察的特质,如,教师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方面的问题还是要依据人事档案记录的。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又一重要作用。

四、人事档案管理能够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教职工信息的简要核实

学校的人力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牵涉利益较多的工作。学校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和科研的考察评估,这样的考察活动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奖金、工资和名誉等,最重要的还会影响教职工的升迁。这些考察都会从教师的学历、科研成果、年龄、工龄等进行评判,而人事档案就成了记录这些内容的主要载体,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得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科学化、合理化有效进行就必须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在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的录入和保存时,也要注重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

五、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推进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人力资源科学化的预测

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还体现在能够为学校的人力资源情况提供科学化合理性的预测。人事档案管理主要记录了学校教职工的具体信息,学校可以根据人事档案进行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化的分析和研究。人事档案能够较为系统和较为客观地提供相应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信息,有效地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较为合理的预测。通过人事档案的分析,能够较快、较合理分析学校的人才结构,找出人才空缺,制定有效的人才招聘和利用的计划,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突出性的贡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事档案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突出性的作用,能够有效推进学校的人才结构合理化,学校必须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和开展人事档案管理。

总之,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能够有效推进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学校的其他改革同步推进。只有将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做精才能够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出突出性的贡献。本文仅结合了个人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学校后勤工作者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让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篇8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异同转变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聚集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优质人力资源的聚集地。事业单位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对一个单位的事业发展,而且对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弄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明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才能从思想上、工作上真正实现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与时俱进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相同之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它们在管理上有一些共同之处。

   第一,管理对象有相同性。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对象都是人,都是处理单位中“人与人”及“人与事”的关系。在实施管理中,对人员进行合理配置,不断解决、协调“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以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管理任务有相同性。人员的招聘录用、考核奖惩、职务升降、考勤、工资福利、档案管理、培训等等,既是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管理目的有相同性。两者为完善单位管理和保证单位目标实现的目的是一致的,在不断变化的新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人”这一能动资源,使之为单位、社会创造财富。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传统人事管理的发展,因此,它们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观念的不同。在对“人”的认识观念上,传统的人事管理视人力为成本,将员工视为成本负担,因此尽量降低人力投资,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视人为资源,将员工看成有价值并且还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源。美国经济学家研究表明,在1910一1957年近50年间,美国农业的物力投资增长4.5倍,收益提高3.5倍;而人力投资增长3.5倍,收益的增加却达到17.5倍,可见人力资源是重要的是资本性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传统人事管理更具有前瞻性,视野更为开阔。

   二是管理的模式不同。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开展工作,是一种“我要你做”的“被动反应型”管理模式。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对人是一种“我能帮你做什么”的“主动开发型”的管理模式,呈现出主动开发的特点,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晋升、新酬福利、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工作,都从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出发,将人力资源开发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三是管理性质的不同。传统人事管理基质上属于行政事务管理,是一种单纯的业务型、战术型的管理,很少涉及企业高层战略决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战略型的管理,重视对人的创造力和智慧潜力的开发和发挥,预见性地管理各类人员的配置使用、劳动报酬、资格鉴定、业务培训和工作条件等,直接参与单位的决策、配合和保障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是管理功能不同。传统人事管理功能是单一型、分散型的,把员工划分成为干部、工人两种类型,把对干部的管理称之为人事管理,而对工人的管理称之为劳动管理,员工的招聘使用、调进调出、工资的调整等亦各为一套,将人事管理工作人为地割裂开来,不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不利于合理组织劳动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之上,对人员实行系统性、整体性分类管理,通过系统优化的原理把人员结构、层次、相关性等各种要素整合起来,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整体功能的作用。五是管理内容的不同。传统人事管理内容简单、生硬,主要是对员工“进、管、出”的管理,所谓“进”,是指员工的招聘、录用;所谓“管”是指员工的考核、奖惩、职务的升降、工资福利待遇、档案管理等;所谓“出”,即办理员工离开的各种手续等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涵盖了以上内容,而且更加丰富了和拓宽了,它根据单位的发展目标,设计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合理组织和使用劳动力、进行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员工实施个人职业生涯计划、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与激励机制,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六是管理地位的不同。传统人事管理活动处于执行层、操作层,被认为无需特殊专长、不需要有专业知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人决策层,是具有战略和决策意义的管理活动,它把人力资源管理与单位的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单位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具备很好的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数理统计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

   七是管理方式的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带有一种控制型、隐秘型的管理方式,人事部门经常让人觉得神秘、与人之间有距离感。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一种参与型、透明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以尊重员工、满足其需求、帮助其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它的管理是在单位战略目标指导下,对员工实行一种个性化、互动式的管理方式,把个人的发展溶人到单位的战略发展之中。

   八是管理关系的不同。传统人事管理是“我—他体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对立型、抵触的,压抑了人的主动性,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员工潜能的开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我—你体系”,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是一种和谐型、合作型的关系,强调人际关系的融合,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3如何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飞跃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素质

一、人力资源管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是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作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必须运用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协调处理单位的劳资纠纷,从而求得人与事相适应,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竟其功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变化与角色的扮演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等方面。我们要适应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人力资源管理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其人格品质应包括政治修养与职业道德两方面的内容。

政治修养一般包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精神,时刻以单位的利益为重,不为个人或小团队谋私利;有先进的理论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敢于同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事业心强,有朝气、有胆识,勇于探索,锐意改革;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优良的思想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谦虚谨慎,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平易近人。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热爱自己职业。关爱员工、敬重领导;责任心强,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无巨细,事事重要,事事都是责任;业务精益求精,时时、事事寻求合理化;具有探索、创新、团结、协调、服从、自律、健康等现代意识;树立诚信观念。诚信乃做人做事之本。

三、人力资源管理应具备的渊博知识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其知识结构应是具有基础知识、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三个组成部分。

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历史学等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显示不出有多大作用,但是在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方式的使用方面,却是自觉不自觉地可以应用到工作中去,这些基础知识需要了解。

劳动法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国家的有关文件规定属于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特点就是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因此,对经济法学、劳动法学需要精通,而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以及国家的相关文件政策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的知识,是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的,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我们掌握和运用的专业知识多少。

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体现在各个不同的企事业单位之中,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专业分工,要切实把工作做好,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单位的专业知识,熟悉生产流程,进行岗位科学分析。因此,单位的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另外,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知识属于相关知识,我们必须熟练应用。

四、应具备的指导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主要是“管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强调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管理观念的转变。指导思想的转变:由“对工作负责”,“对上级负责”到“对工作的人负责”;管理方法的转变:由“教你如何”,到“叫你如何”,再到“引导你如何”;管理手段的转变:由管理者的“中心指挥”变为“中心导向”;管理组织的转变:由下属的“参与管理”到“共同肩负责任”;管理职能的转变:由“组织、控制、指挥、协调”到“育才为中心,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管理环境的转变:由“简单”、“缓慢”到“复杂”、“多变”;管理者自我意识的转变:由“上级比下级高明”到“下级的具体专长和具体能力应高于上级”;管理内容的转变:由“简单的任务完成”到“建设高情感的管理场所”;管理目标的转变:由追求“一般”到追求“卓越”。

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是现代的价值观的核心,在人才使用中就要用其所长:用人所长,容其所短,把人才放在最能充分显示其才能的岗位上,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用其所愿:在服从工作需要和服从分配的前提下,尽可能与个人的意愿、兴趣、特长结合,力求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统一;用当其时:珍惜人才的使用年限和最佳年龄。打破论资排辈、求全、平衡、照顾的束缚,大胆破格破例录用辈分小、资质好的青年人才。

五、应具备的综合技能

仅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是否能胜任此工作,还必须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基本工作能力要包括写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

写作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基本任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规章制度、文书通告等大多出自人力资源管理者之手。所以写作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基本功。符合人力资源工作要求的文字写作本身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组织能力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过程中计划、组织、安排、协调等方面的活动能力。日常工作要有计划性、周密性、协调性。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表达能力是指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善于与人交流永远都是人事主管必备的素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观察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对周围的人和事从人力资源管理者角度予以审视、分析、判断的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有时是多变,因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也成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人力资源管理者在遇到突发性的问题并着手解决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m].中国劳动经济出版社,2009.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篇10

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国家新一轮医改政策的出台,势必对现有的医疗体制模式进行新的改进,而医院是一种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综合型的公益性机构,担负着对人民群众“救死扶伤”的责任。因此,面对新一轮的医改形势,医院应该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医疗绩效原则,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充分发挥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效能,建立人力资源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对医院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行政后勤人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医院工作的管理者,是医院的后勤保障,也是医院卫生产业化的主体。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的保障系统,保障又不能仅限于满足医院正常的工作需要,而更重要的应该是适应医院发展潜在的需要。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应该思考如何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比例关系和合理的智力结构、建立动态发展和人员流动原则,医院人力资源的编设一经核编定岗,应保持相对稳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编配,必须在人力资源流动中才能实现;实行医疗绩效原则,建立较为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充分发挥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效能,建立人力资源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医院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也是医院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管理,都是要求医院人力资源进行定编、定岗、定员,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前提与基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技术,作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既要懂一定的医学专业技术,又要懂适合医院发展的管理知识。现有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留有很重的计划经济痕迹,仍然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和手工管理阶段,现要把人力资源提高到作为医院的战略性资源层面,来通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合理规划人力资源,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把传统人事管理的以人员管理为主的模式转到现代人力资本和资源管理与开发上来,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起适应单位特点、符合岗位要求的“三定”方案,确保人力资源得到最适合的岗位、职务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建立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迫在眉睫,实现山西省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突破,建设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通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来建立全省医院员工的人员档案管理、日常管理、人员招聘、绩效考核、培训、工资、保险、退休、调动等功能,从而对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实现全省范围内各医院人力资源的统计、汇总工作,用以指导各大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加大医院用工的规范管理力度,合理配置各医院人力资源情况,建立全省医院员工电子档案,加强劳务收入、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培训技能等基础管理工作,改变目前传统的医院用工管理模式,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总体素质的提高。系统需要建立以下功能模块:组织机构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收入管理、保险福利管理、培训与技能管理、报表统计管理、即时文件管理等八大功能模块。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各市卫生局、医院的人事科等管理机构。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将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从繁冗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对自如。

实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可达到以下3个方面的目的: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医院员工招聘、员工档案管理、劳务收入及保险福利等日常事务,需要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手工操作的错误率。

(2)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统一人力资源数据结构标准。从医院员工进入医院开始到员工离职或退休,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需涵盖从岗位、绩效、薪酬、社保,到培训与技能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模块,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业务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集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