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9:16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篇1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结构;现状;问题;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更多的变革,媒体行业也在经历着嬗变。传统媒体行业面临诸多的挑战,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新型视觉传达人才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设计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呈现来给观众传达各种信息与情感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从概念上看就能清楚的明天,视觉传达艺设计就是一种给人看的设计。这一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在日本流行,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世界设计大会。到1988年这个概念才正式传入我国,并为广大学者所接受,逐步引入艺术类专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还是没有推广这一个视觉传达设计这个概念,学术界、教育界都是以艺术设计来称谓。2012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及专科目录才正式增设艺术学门类学科,并将原来的术设计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和细化,裂变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具体专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的表现内容也不再局限传统内容范畴,将表现形式、方法、呈现材料等向更为光宽广的领域延伸,向更好地科技层次提升。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发展变化,公众的鉴赏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原有的艺术设计裂变出来的专业门类又进一步向数字媒体、交互、展示、界面以及多媒体等更多的信息化科技应用分支拓展延伸。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将传统的静态媒体时代几乎彻底的解构与颠覆,原来的静态媒体已经不能在现代市场保留足够生存和延续生命的领地,尤其是数字化媒体对整个社会环境和艺术市场更是冲击得无立足之地。视觉传达从以往的平面化、静态化迅速向综合化以及动态化转向。而视觉传达的传播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静态展示,而是走向了动静结合,呈现的方式也从原来单一的二维空间走向了现在的三维、四维空间。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专业结构更多的是平面印刷设计,更多的是二维层面和静态形式的呈现,带给观众以形状和色彩的感受。以此来设置的课程造成学生的思维观念相对单一,设计意识不强,操作能力简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综合媒体应用技术不断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学生需要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此,很多高校很早已经着手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构建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并针对课程结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模式,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评估以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及课程调整。具体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分类,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点结构体系。第二,结合艺术发展与科技进步,设置专门的交叉知识模块。第三,增设更具时代感和创新艺术元素的新颖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培养艺术思维,把握现实作品与设计理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第五,做好教学方法综合评估,剔除落后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全面重视学生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考查。

2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专业课程与基础课安排顺序不合理

视觉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需要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重和顺序。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强调学生的绘画基础,重视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这是非常基础性的教学,也是决定学生以后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程。但是,很多专业课程设置时过分重视基础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绘画方面的基础性训练,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明确区分,也就不能够设置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其次,应用能力是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但是,在应用能力培养安排更多的课时,做出过多的训练,一定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无法保障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性。很多课程都是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造成课程设置和规划不够清晰,无法细化并做到专业能力的多元化。

2.2综合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

视觉传达设计展业不同于其他的理论研究学科,需要重视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技能,这是学科性质决定的,课程安排中加大比重是无可厚非的,教学中强调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学生的理论素养是必不可少,人文素养更是决定他们的专业应用技能提升层次和艺术文化水平的关键因素。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需要专业技能,需要能够创作设计出较好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背后是思想,要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体验,进而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从而获得一定的心理愉悦或者精神共振,以此来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理想,没有了艺术审美标准和人文精神,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都是一个空壳,是没有血肉和精神的骨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价值。由于我国视觉传达专业过分强调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匹配,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不相称,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对单一,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思路相对狭窄,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学生缺乏综合知识课程的支持,不能接受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素养的滋养,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后期生长不旺。

2.3课程基本结构不能做到协调与全面

构成课程结构的要素要全面,还要体现一定的逻辑顺序,需要合理安排各个要素的组织关系,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能够将这些关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课程设置不是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形式,而是要讲究科学性和操作性,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与转换效果。但是,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不全面,且无法做到相互协调。课程设置需要从多角度综合考虑,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服务他们的理论素养与应用实践能力,结合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步丰富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稳步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目标、专业发展和行业环境,将学科知识真正能够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综合素养。对课程做好逻辑层次划分,从基本的知识构成来更好地设计课程体系,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发展目标的统一。但是,我国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出现了不少问题,目标地位不够清晰,课程内容相对混乱,不能把握学科功能,也就无法突出专业特色。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课程结构,不能做到全面综合考虑,无法实现要素的协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社会发展及市场发展变化联系非常紧密,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接受新理念,掌握新技术,拓展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课程设置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及创新的原则分析

课程结构设计与创新是教学过程的前提,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有利于教学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创新课程结构设置能够紧跟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确保人才培养与时代接轨,造就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3.1培养目标是课程设计与创新的根本依据

课程结构安排和创新变化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人才发展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结合教学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描述相对笼y,知识给教学或者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思路或者方向。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课创新课程结构设置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进行细化,确保专业培养目标能够成为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结合市场对人才要求及艺术、科技自身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创新。

3.2教学目的是课程结构调整和变革的基本前提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方法,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和组织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某种变化。这是著名教育家泰勒对教育的著名言论,学生能够有所变化和提升,学生能够真正得到锻炼,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程结构设置和创新安排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学目的,把握好教学目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创新需要真正把握教学的目的,能够体现视觉设计专业学科的基本观念,能够将其中的各种概念、原理与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将学科的主题思和人才培养标准融入课程设置结构中来。这就要求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和创新都应把握教学目的,全面审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为课程结构调整和创新确立基本原则。

3.3充实通识教育是优化创新课程结构的主要途径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消除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优化课程结构体系,需要在保障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通识教育,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感知生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更好的艺术设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生,让作品更有现实价值,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革思维。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寻求突破,产业也在经历重大变革,传统意义的平面印刷媒体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具创新特色的视觉传达专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展和市场人才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育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奎.建构与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与创新[J].美与时代(中),2014(12).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篇2

【关键词】区域文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应用

一、引言

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已成为衡量设计师自身素养和设计水准的新标准。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也顺应时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始同步跟进和调整教学改革的探索。由中国美术学院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迅速。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需要结合“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时研究和调整相关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将区域文化特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明确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探索,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

二、区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互融合发展的作用

当代艺术设计正朝着繁荣多元的方向发展,专业间的交叉、整合将成为未来的主题。中国设计的前进方向也将在融合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探索“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展现“东方设计学”风貌,是中国现代设计人的职责所在。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通过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使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璀璨多姿的区域文化特色在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研究,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现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内蕴丰厚,形态多样,是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在研究国内外先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来进行区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在探索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让区域文化特色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应用,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探索构建“东方设计学”学科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区域文化特色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根据区域特色在原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加强课程设置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以及多样性。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工作,与本地区其他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互补发展,减少在专业建设中的重复设置,注重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交叉专业建设发展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如何适时将区域文化特色元素引入教学内容之中,探索区域文化特色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的利于发挥个性特点的空间,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构建独具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品牌,能有效丰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三)区域文化特色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发展,是提高师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区域文化伴随着民俗民风而发展和完善,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诸多因素基础上所形成。把本土文化特色的相关内容融入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之中,建设科研和教学水平较高、结构合理、适应专业发展要求,具有实施素质教育活动能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建设,将研究经验和探索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并通过与区域相关特色企业的接洽,加快科研成果向行业产出转化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融入区域特色文化,让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丰富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在帮助学生丰富和提升设计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传承和宣传区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应用实例分析

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教学方法,将区域文化特色融入培养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过程之中。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来研究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创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应用技术型设计专门人才。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了解区域文化特色,提炼出适合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的元素,并将其融合在教学内容和设计实践之中,探寻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和应用的有效途径,一直是笔者所研究和关注的教学改革探索方向,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现以笔者所在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包装设计》为例,对桂林区域文化特色在课程教学中的两个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探讨。桂林位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民族融合区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根据这一特色及相应的市场发展需求,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与桂林旅游相关的产品包装设计上,切实为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桂林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应用技术型设计人才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实践。

(一)竹制材料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包装设计

桂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雨水充足,气候宜人的环境下竹子生长茂盛。竹子质地可塑性强,易于雕刻,使得竹材料在桂林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中得到大量的使用。根据这一特色,在进行《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竹制材料的桂林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作为课程作业的具体设计对象,引导学生们在对桂林的本土文化特色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对象进行相关主题的设计实践。

设计效果展示在一次《包装设计》课的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对桂林区域文化进行充分调研,有意识地让他们注意到由于桂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大量文人墨客的聚集,使得桂林地区饮茶和饮酒盛行,而竹制器具正是桂林当地常被使用的盛茶、盛酒用具,也是作为馈赠和旅游纪念的不错选择之一。进而以竹制茶具、酒具作为设计素材,让学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再结合桂林特色文化做更深层次的了解,提炼出可供拓展的元素来进行竹制茶具或酒具的包装设计实践。如图1和图2的包装设计作品――“竹韵”茶具系列包装设计,是为一套竹制茶具所设计的包装,包括有茶壶、茶杯、茶匙等竹制茶具的内外包装。设计者从竹制产品的原生态这一特色出发,选用了桂林当地的土麻布作为包装的主要材料,以纯手工进行缝制和制作。桂林土麻布可以选择的颜色相对单一,所以设计者加以南印花布作为点缀,并将这一套茶具包装的外包装盒盖参考我国的传统服饰“唐装”的形式做了一定的设计处理。

(二)特色食品包装设计

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有一种说法是桂林因“桂树成林”而得名。在桂林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见很多的桂花树。秋天走在街道上,一阵一阵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也为桂林增添了一道独有的风景。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酒等由桂花所制成的各种食品健康味美,也和“桂林三宝”一样是受到旅游者们欢迎和喜爱的食品。这些食品的包装设计也是融合桂林区域特色进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桂”食品包装设计(D3)就是学生根据桂林区域特色所设计的一套桂花食品系列的包装设计。设计者从桂花食品的选料天然和桂林争创绿色环保旅游城市这两个立足点出发,选用清新而充满生机的绿色作为整体包装设计的基调,并将桂林传统南糖包装所常用的牛皮纸、麻绳运用于包装之中,设计出来的“桂”食品礼盒包装桂林地方特色浓郁。

山水文化、藩王文化、史前人类文化、古运河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桂林地区还有很多区域特色文化可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创新应用。如何更好地将桂林区域特色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区域特色文化应用到设计实践之中,对区域文化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实践中去领略这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养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适应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在桂林地区的一种探索。

四、结语

区域特色文化内容丰富,是我们华夏儿女所共同拥有的珍贵文化财富。区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在传承和创新区域特色文化的同时,为不同区域院校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利用元素和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的拓展空间。将区域特色文化合理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时俱进地契合了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为艺术设计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急需的走在行业尖端的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也是“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桂林市旅游局.桂林旅游志[e].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2]吕胜中.再见传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陈旭.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改革与思考[C].proceedingsofthe2008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dustrialDesign(Volume1),2008(12).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篇3

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是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领域教学质量的重要专业,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当下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现状,并对视觉传达专业的具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在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也更需要使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如何能有效的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对职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进行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够很大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将视觉传达专业纳入了教学活动的范畴,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教育的过程中,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育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使得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却不能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获得高水平的应用能力,也无法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中的深层次内涵。还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授课的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设计,并没有将实践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与机器设备的使用能力,得课程的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性因素的支持。另外,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方案商合计的过程中,依然根据传统理论性课程的考核依据进行学生考核机制的构建,使得学生依然沿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思维进行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造成视觉传达课程的理论知识虽然能够充分的掌握,但是概念知识陈旧,无法将视觉传达工作更好的作为提升基本素质的学习内容。

二、高职院校视觉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虽然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纳入的教学工作当中,但在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效果考核方面,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一些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教学课程不能在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2]。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足够的自,只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去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实施了设计,造成了课程的实际实施效果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判断,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的改良机制也很难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必要的提高。一些教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特点,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比于传统专业学科,在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科当中并没有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相关教学体制也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使得一些教师在设计课程细节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二)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国外之间的对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方面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使得一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理念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贯彻。而同时期的外国高职院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已经相对完善,很多外国的高职院校根据视觉传达课程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完善,使得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完善的教学模式推行视觉传达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视觉传达课程的学习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提升对视觉传达课程的喜爱程度。

(三)本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国情与特色我国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关联,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实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都参考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实际特点,对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很多知名设计专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完全按照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置,使得一些学生能够认识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认同感和后续学习活动的主动性[3]。还有些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同一些当地社会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社会意义,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开始开设专业实训工作室,使一些学生能够加强与老师在设计上的沟通,老师与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学生发现自己设计中的优缺点,对实践活动更加重视,使老师也不仅仅“纸上谈兵”,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升,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此外,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统工艺,有些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抓住这一点,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使院校专业建设更具有特点与优势,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三、结论

在深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对在当下如何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给予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于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m].高等农业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毅伟.学生学习状态及其调整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4(11).

[3]杨超.高级技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9.

[4]孙燕侠.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篇4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在高校的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较强关联性的课程教学来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模块化教学形式已经成为未来教学改革中重点关注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模块化教学;实践

在近几年的高校教学中,大部分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课程教学脱节的现象,有的学生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项课程内容,不能和其他课程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通过模块化教学形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变这种现象,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对模块化教学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

1模块化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1.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根据课程核心来安排教学内容,而且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主要以课程的实践为主,强调掌握的能力和知识的必须与够用。实际上,就是注重职业性的分析,所以在进行模块化的教学时,都是以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力为主,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性技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微型的教学课程[1]。高校的教育都是以能力为主的,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应该以实践为导向,将其放在中心位置,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1.2学和教的关系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模块化教学中,教学目标随着教学观念的改变而改变,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正在逐渐由培养学生对职业要求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塑造劳动世界的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模块化教学的有效性[2]。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模块化教学中,最主要是创建真实的学习情境,也就是真实的工作过程或者是工作任务,将教室和实训室当作重要的场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过程。另外,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entity、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实践性。

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渐上升,且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各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教学模式,其中存在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导致教学质量和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分歧和矛盾,使学生在面对市场上人才的竞争时缺少关键的竞争能力。

2.2课程种类过多

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来说,它属于设计专业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的子专业,不仅包括原本的平面设计、图形创意以及文字与版式等,目前,还添加了展示与陈设等专业课程,这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理论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跟不上专业细分的频率;第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比较多,多样化的课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创建适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高校要想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一定要从制定实际的教学规划、创建全新的教学大纲以及改进教学环节等方面入手,创造出多样化、具有特色的教学形式。首先,可以建立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时,不仅要创建全新的教学大纲、改进教学规划,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添加一些可应用的教学内容,从而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还可以充分开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各种途径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和社会的接触;其次,使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以及合作教学法等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不断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以及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创建开放性的、灵活的课堂。

3.2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课程

要想切实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课程[4]。而且,教师还可以按照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的地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4模块化教学的实践应用

4.1在课程承接过程中的应用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过于注重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解式教学,导致原本存在联系的知识出现了脱节的情况,从而直接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随着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将几门课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承接的体系,这样不仅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块化教学方式的使用,教师可以在完成版式设计课程的讲解之后,引进一些标志设计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在之后的标志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就能很好的将两节课程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4.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时间,并且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文章从课程承接和课程教学两方面分析了模块化教学方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而提高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胜利.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124.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篇5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对设计学科而言尤为关键,视觉传达设计随着时代的转变而转变,随着设计理念及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由于新媒体、信息技术、数字艺术的发展,令客户市场的需求等因素持续拓展。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问题

1.教学环境改变,人才品质有待提高

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使得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学生本身的品质降低,培养对象原本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会对大学时期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以及形式过于独立,欠缺必备的衔接,课后学生需要透过长期逐步学习才可对课程之间的连接性有所了解。在课程教学当中,实践性参与环节尤为欠缺,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不应只存在设计的基本知识及步骤,而应当强化实现设计目的的实际过程的一些问题处理方法及创意思路,这也成为束缚专业设计人才发展的重要问题。

2.教学理念陈旧,欠缺教学品质

(1)项目式、课题式教学欠缺稳定性

高校培养学生是为了令学生在具备一定文化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项目式教学方式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而言尤为关键。只有确保应用课程与应用项目长时间逐步融入,才可以真正展现应用式教学的成果。可是在当前教学当中,项目、课题的均不够稳定,使得教学目的受到制约。

(2)课程教学实践与项目周期不匹配

将项目融入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则为设计周期过短,并且相同周期中学生还会存在其他课程,并且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会在项目段的周期中占据学生的精力。因为时间及周期无法协调,使得学生与老师在课程中急于求成而忽视学习此课程的目的,从而丧失项目式及课程式的教学意义。

(3)课程教学欠缺适合的教材

当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大多依照设计类别编写。框架大多为概论、原理、技巧、作品赏析的方式进行,此类教材被束缚在基础知识当中,是培养学生认知专业知识的基本框架,可是身为应用型实践性过强的课程教学而言,存在明显的不足。项目式教学可以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专业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且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专业素养。可是一般教材并不能符合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所需,在教学中无法确保科学性、完整性及系统性,最终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思路

1.提高专业课程的关联性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较为丰富,不仅存在平面设计理论、广告设计艺术表现技法,还具有素描、色彩、图案设计、广告图案创意、包装、摄影等,也就是说,人视觉所观察到的,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的设计,均与视觉传达设计有关。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需要提高课程相互间的关联性。只有将课程有效结合,才会将教育的作用展现出来,而不是如传统教学课程体系般毫无关联,有些学生仅学会了广告设计原理,而没有学会色彩,则令其广告图案创业无法实现。

2.课程体系需加强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需求的不断扩大,使得原本的闭门教学、闭门设计的方式得以转变,学生应当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当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控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及技能,透过学生积极思考,打造出平面设计人才。所以,高校需要加大学生的实践课程,科学安排学生融入社会当中,开发视觉传达设计的素材,通过实践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安排,需加强教学及科研、设计实践的结合,从而令专业知识成果得以推广及运用,令其实现实用性的目的。将素描、色彩、写生相结合,将摄影、广告图形创意相结合,透过摄影实践开发创意素材,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方式,提升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及手绘设计表达能力。

3.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仅需要采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还需将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发挥出来,将空中课程融汇于课程体系当中,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及物联网,均可编程学生学习交流视觉传达设计的空中课堂,学生透过网络能够设计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以及设计图案,透过空中课堂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进行积极沟通,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所以,各大院校均将信息技术课程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通过科学技术令学生提升计算机操控能力及设计能力。

4.优化课程体系

如需令课程变得较为整体,则需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这也是课程创新的一种。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爱好乃至专业程度,通过学习小组建立课程群。通过平面设计市场对人才的标准,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相应设计人才,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定向课程培养,为就业做好铺垫。

结束语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篇6

[关键词]视觉传达传达技术课程建设

视觉传达专业作为现代高校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在当代的设计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北京申奥到奥运开幕,从上海世博会到各种类型的展会,这一个个无比耀眼的字眼都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的烘托。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读图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日趋明显。

视觉传达设计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应用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视觉艺术感受力及表现能力。也要强调设计文化的重要性,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最新设计动态,把握视觉传达设计未来的趋势;树立为市场服务、为商业服务的意识;明确培养方向,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加强实践,不断提高。欧美等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在很多方面对于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及教育体制与国际化进一步接轨,都具有很好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懂理论能实践的同仁来说体会更深。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敏锐的视觉感受和开拓市场的能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练习。中国高等学校的设计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起来的,高校设计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急需的设计人才的重任。而高校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由以前单一的精英教育为主转向以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多层次培养方式,接受过设计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的不同岗位发挥着各自的专业职能。因此,在设计教育中对具体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就变得十分重要。很多学生毕业后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实际操作,又或者不了解实际的技术导致设计时的迷茫,这不但影响了自身的竞争力,也解决不了社会需求的迫切性。因此,我认为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加入实际的技术性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在高校从事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不将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关联起来,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只会片面去追求毫无意义的形式感,或者说急不可耐的去追求不着边际的效果。这些对于真正的教学与教育目的有很大的偏差。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设计与制作或实施是紧密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要求的人才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广泛的社会知识,对于很多的边缘学科也要有所涉猎。这也给我们现在的教育机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怎样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未来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现代的设计教育和商业艺术设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不是相对立的关系。

其实,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话题早在19世纪后期的工艺美术运动就有所提及,只不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德国的包豪斯时期,技术与艺术结合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包豪斯当时提出了双轨制的教学方式: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的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在欧洲设计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课程的设置上,以及通过学分制实现的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或者说设计的创新能力上。其中,工作室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工作室根据材料、工艺及设备的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工作室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如材料、设备使用等问题),或者说解决学生的设计表现和如何表现问题,而不是设计的创意问题。工作室都是统一管理,专门技术人员负责,不隶属于某系或某专业,除了有的学校需要交纳部分材料费用外,免费面向所有相关专业学生开放。当然在现代,从社会需求到国情的综合考量,我们在进行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时,并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这也是不符合现实需求的。

我们现在应该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开设与实际技术有关的专业课程,这个课程是与其他专业课程相配合的,也是与本专业所需的实践项目紧密相关的。作为视觉传达专业对于现代传达技术的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它的目的在于解决从纸上的设计走向具体的制作实施的方法。在我们进行技术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范围内解决有些学生所存在的基础不够好、不愿动手等问题。通过认真研究如何贯彻多方面素质教育,使学生想动手、愿意学、学有所得。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面使求新求趣的教学设计能够得到体现。

设计是针对不断的社会需求而展开的教育,它为社会输出大量的实用设计人才,但在教育与具体设计的结合中,存在于两者之间的众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怎样从社会和教育立场出发,积极努力去改善现有的矛盾,解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就业环境的问题,是所有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深思的问题。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设计教育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而现存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纯艺术院校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原本设立的一些专业学科并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调整和增加,三大构成、材料应用、现代设计技法基础,再加上一些实用课程的配合,便完成了初步的课程设置转变。这种转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起到过渡作用,是可行的,但从设计教育长远的发展来看,必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而建立这种体系便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但其中必须包含有与具体技术及实践相关的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内开设现代传达技术这门课程是必要的,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从师资、硬件设备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综合考量、建设。希望有更多的同仁能够对此问题有所思考,使我们的设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视觉传达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4.

[2]成都20世纪中国艺术史文集编委会.艺术的历史与问题.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312-318.

[3]门小勇.平面设计史.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84.

[4]海天.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篇7

关键词互联网Ui界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2.045

abstractintheobjectiveangleanalysisofthecurrentChinaUniversityof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specialtyteachingreformmodeofthistopic;theinnovationinfluencetheUiinterfacedesignoftheinternetunderthebackgroundofrapiddevelopment;combiningwiththeteachingpractice,toexploretheUiinterfacedesignin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intheteachingofprofessionalpromotionbody;theUiinterfacedesigncurriculumteachingtosummarizepersonalexperience,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softeachingreformattempt.

Keywordsinternet;Uiinterfacedesign;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

Ui界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专业相结合的新领域,专业院校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新的app界面设计、网页界面设计、游戏视觉设计等新的课程,对传统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培养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一定Ui界面设计基础的创新型、综合型设计人才。现阶段,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在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始不断摸索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之路。例如广州美术学院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开设了针对网络和移动平台的Ui界面设计课程;江南大学对工业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进行创新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增设了Ui界面设计课程;燕京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将人才培养分为两个方向:新媒介艺术设计方向和品牌与传播设计方向,以此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1Ui界面设计的创新影响力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当今手机互联网的三大主流系统:ios系统、android系统、windows系统,都会相应进行各种应用程序和软件的设计推广。一种被称为Ui界面设计的新的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开始在互联网中越来越多的提到。各种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数码产品,例如平板电脑、在线手游以及其它人机交互技术产品的盛行,都需要Ui界面设计师这一新的职业对产品进行整体优化,因此Ui界面设计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针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说,Ui界面设计则主要是指GUi,GUi即“GraphicalUserinterface”也就是“图形用户界面”,是对屏幕产品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操作进行设计,是一种结合美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并且结合市场需求,强调人、机、环境三者合并为一个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我们众所周知的苹果公司推出的智能电子产品iphone、ipad,三星公司的Galaxy系列手机、Galaxytab平板电脑,都赢得了巨大的受众群体,成为革命性科技产品的标杆。究其原因,不仅仅是体现在其优秀的软硬件产品设计上,美观且操作流畅的Ui界面设计也是吸引众多消费者购买的原因。以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为例,app应用程序市场中有多达50万个不同种类的程序可供下载,每个程序都过ios系统规范化的设计,通过卓越的Ui界面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而流畅的操作体验,是人机交互时代界面设计的优秀案例。国产品牌诸如小米、联想、华为以及近些年涌现的应用软件设计公司同样也在移动互联时代尝到了交互设计的甜头,积极拓展Ui界面设计的业务,成立专业的Ui设计部门。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优秀的Ui界面设计是产品和企业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法宝。

2Ui界面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推广方案探索

2.1优化传统课程设计,融入Ui界面设计的方法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重新构建、整合原有的传统课程体系,将Ui界面设计巧妙地融入传统课程设计中。例如在传统的“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主干专业课程中,增加适应互联网发展需求的数字设计课程,以此延展和优化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例如在“标志设计”课程中,融入icon图标设计的内容,icon图标设计是Ui界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标志设计的课程中加入先导性的课程,有利于后期学生对整体界面的设计把控。icon图标是指的界面图标,是狭义上的图标概念,是在特定媒介上的图标设计。界面图标分为软件图标、网页图标、手机端图标三个大的类别。便于用户在多次使用过程中的记忆,并形成习惯。icon图标设计的趋势大可分为拟物化设计和扁平化设计,在标志设计的课程中,可以设置icon图标设计专项练习,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拓展原有的标志设计课程思路,打破原有标志设计课程的二维局限,例如校园主题icon图标创作,针对不同节日主题的icon图标创作等。在标志设计的课程中,可以设置icon图标设计专项练习,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拓展原有的标志设计课程思路,打破原有标志设计课程的二维局限。以下是在课堂上icon图标的专项练习成果(图1):八个校园主题icon图标创作(内容包含p教学楼,Q宿舍楼,R图书馆,S体育场,t食堂,U澡堂,V银行,w超市)。

2.2将真实的Ui项目引入课堂

把真实的Ui设计项目引入到课堂当中,借鉴Ui设计公司的运作流程,建立针对Ui界面设课程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标准。在具体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设计团队,分别负责项目经理、客户经理、Ui设计师、GUi设计师等不同成员职责,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进行立项、市场调研、头脑风暴、视觉设计方案制作等,使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营造同Ui设计公司或其它互联网设计公司对等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Ui设计师所必备的素质。

2.3充分进行多学科交融

创建以视觉传达专业为核心,利用其它专业的资源,尽可能多的进行其它相关课程的多样化融合,例如开设“摄影基础”、“影视后期合成”、“展示设计”、“flas”等课程,不但能够加强视觉传达专业的基础知识,也能扩展该专业学生的设计思路,为有意向从事视觉传达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就业机会,例如在当今数字媒体背景下非常热门的“电视节目包装设计”,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体应用能力。

2.4提升传统文化艺术修养

在数字媒体时代与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培养,将民族文化更加深刻地融入在现代教学体系中,将东方的和西方的、传统的和现代的、主流的和大众的等知识更加丰富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追求西方科学技术,而没有自我文化特色的艺术教育是失败的。为创建具有文化本源性的艺术设计教育方法、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建议在必修课设计史的基础上,开设“中国画基础”、“民俗学”、“版画”、“书法”、“陶艺”等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修养,构建多元思维方式。

3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总结

Ui界面设计是一门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课程,关联到设计艺术学、计算机技术、人机工程、心理学等众多学科,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综合学习能力、开阔的设计思维、熟练的软件操作、良好的视觉分析、全面的团队合作能力等,是一门要求较高的的新兴综合课程。要想开展好此类课程教学,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在原有传统课程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摩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在摸索中不断进步。

(1)将Ui界面设计在企业中所需要掌握的能力细化为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出新的相关课程体系,以便课程能够顺利进行,使课程体系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2)Ui界面设计大多数是针对屏幕的设计,对设计规范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方面的要求,往往有好的创意却没有一定的规范约束。需要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课程中加强学习,例如Ci设计、版式设计、字体设计等专业基础课,需要更加重视课程中基础规范的学习,也可以适当引入Ui界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规范作为先导内容。

(3)借鉴一线城市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加大校企合作,同时可以邀请水晶石、火星时代等数字媒体培训机构到学校中进行交流学习,开展短期workshop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架构和社会平台的无缝链接。

(4)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呈现的设计资源众多,涌现出大量的设计抄袭现象,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作业抄袭网上的作品草草了事,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加强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参观各类艺术展览、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加大对“艺术史”、“民俗学”等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设计视野。

参考文献

[1]李洪海.石爽.李霞.交互界面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篇8

关键词:高校教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导师制;学生管理

随着商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在高校中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新兴专业。比如即将开展的电竞专业就是当前商业社会发展的结果。而在商业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视觉传达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相关联并且相互协调作用的新型设计领域。既然是因为商业社会而产生,理所当然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为了服务现代的商业社会。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主要包括了标识、广告、包装、环境以及企业形象设计。通过将设计出来的形象传达给消费者,而起到沟通消费者、企业与商品,并且将这三者相连接的作用。而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当中,笔者认为,应当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室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的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并且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中,学校不仅需要提供相应的设备和器材,来帮助学生进行创作。同时,对于学生学习以及创作的时间要进行合理的分配。虽然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积累实践活动经验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也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创作。

1研究背景

1.1当前河南省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高校目前普遍的情况来看,就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一般来说自律性都不高,并且极具有个性,自我意识较强,比较崇尚自由。因此,经常会出现教师或者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会遇到一些阻碍。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由于就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当中十分依赖于灵感的发挥,而灵感通常是需要在一个极度自由、放松、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来。

1.2高校学生的管理

从当前河南省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所做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对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在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十分依赖于实践经验积累的专业课程。在该专业中,专业课程就包括了Ci设计、广告设计、摄影以及各类专业软件的应用。然而,从目前河南省各大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情况。同时,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也是按照一般专业来进行,而没有根据该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需要来进行管理工作,这样一来也会使得管理上出现许多的问题。

1.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

针对上文笔者所提到当前河南省高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各大高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就成了首选。学生在就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时候,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专业中所设计到的基础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装饰画以及CorelDraw等。通过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而要想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使这些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真正的基础,那么对于这些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同时这些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导师制工作室建设的要求。而通过导师制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加深入、便捷的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优势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创作。

2改革实践

2.1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

针对前文笔者提到的当前高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律性较差、自我意识较强以及过于自由散漫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这些艺术类专业学生绝对不能通过更加严格的管理来改变他们的现状。这是因为,就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本身是十分具有特点的,并且艺术的要求也是希望每一个创作者将自己的特点和观念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形成各式不同的艺术,做到艺术领域中的百花齐放。而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商业社会也是希望他们能将自我的个性和特点全部释放出来,从而形成不同的视觉传达艺术,起到在商业社会中让消费者过目难忘的作用。因此,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严管”,而是要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考虑到每一个专业学生其本身、就读专业以及未来就业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

2.2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对于当前河南省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师制工作室的建立来说,除了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同时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于我国的设计艺术起步较晚,因此与当前的国际市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依然还是处于一种模仿阶段,并且真正从事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并不多。然而,不仅是在商业市场中存在着这样恶劣的情况,在当前高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教学等,这些都影响着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对于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以及教育方式进行优化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必须要转变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一定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从而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商业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2.3专业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在一般情况下,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都是通过辅导员来进行。而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往往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流程管理层面,对一个人是这种管理方式,对一千个人依然是这种管理方式。这样一来,对于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并不会产生任何的帮助。而采用导师制工作室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指导时,往往也能够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与此同时,通过课程教学,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能够充分的掌握,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量身制定学习方案,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上的创作。

3模式成效

3.1实现一体化的学生管理

在导师制工作室当中,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是三年一贯制的教学团队,并且团队中每一个教学成员的管理责任都十分的明确。因此,该教学团队不但可以有规律和计划的进行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3.2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

在导师制工作室当中,教师团队会有较长(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进行课程的教学并且辅助学生的学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具有的个性和特点,根据学生身上的个性与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并且对其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并且提高他们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自信心,也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业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中,这对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未来的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3.3解放辅导员职责

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辅导员来进行学生的管理。然而,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是极为有限的,他们既需要安排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同时还需要担负着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然而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能够分担辅导员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得以转移。辅导员不再需要在高高在上的指导者与学生的朋友间左右为难,他们可以彻底的成为学生的朋友,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愿意也更容易接受辅导员的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4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

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可以让学生拥有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比如说,可以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课程与当地社会活动相结合,比如说在当前十分热门的墙体彩绘。学校可以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通过墙体彩绘为城市创作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积累大量的设计经验,同时也能够服务地方经济,一举两得。

4结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导师制工作室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必由之路。然而,其发展与改革依然是一个极为漫长的道路,需要每一个教职人员为之努力。在当前这个商业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然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一定要对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模式进行合理的应用和改良,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到河南省的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当中。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培养出真正符合当代商业社会要求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使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中也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显科.基于“工作室导师制”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学生管理模式构建[J].新课程(下),2013(7).

[2]方凤玲.完善专业导师制以促进专业实验室建设[J].科技视界,2013(12):115.

[3]于晓萍,王斌.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工作室和企业工作站的构思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96-98.

[4]童玲.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J].品牌,2014(11):233-234.

[5]杨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的理性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141-142.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篇9

一、课程分析

(一)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广告设计中的图形、文字、色彩都是以视觉传达为中心的,但在广告设计中又起着不同的作用。广告设计中的图形视觉传达要素对于加快广告信息的传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文字视觉传达要素是广告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排列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广告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往往能藉色彩的运用,勾起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能够激发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要素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把视觉传达要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并掌握与视觉传达要素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是广告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画面充满艺术美,而且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商品的形象,因此,如何使学生学好图形、文字、色彩三要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又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熟练掌握图形、文字、色彩三要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等知识,笔者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首先,用讲述法教给学生设计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设计方法。因为设计方法是实现设计预想目标的途径,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束缚,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体现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开拓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的活动,这样,既落实了“双基”,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渗透了德育和美育。其次,用启发式、联想法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及逆向思维等思维能力,并明确其中的辨证关系。思维方式的运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根本途径,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高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在于有效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要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而“选择”、“突破”、“重新建构”则成为其中所体现的主要内容。“选择”是对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众多设想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取舍;“突破”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实质,广泛的思维形式奠定了突破的基础,使供选择的大量设计方案中必然存在着突破性的创新因素,合理组织这些因素构筑起新的理论和形式,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完成的关键所在。最后,用演练法,即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举一反三的演练教学。在广告设计中,多媒体教学、电脑演练是该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再高,语言表达能力再强,但是若没有学生的密切配合,仍然完不成教学任务。况且,广告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观赏性极强的课程,尤其是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一章更是如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在学生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要求他们把赏析、评价放在首位,中间穿插相应的理论知识,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达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结合,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的另一个特点是实践性,即教授本节课,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是万万不行的,所以,笔者在注重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这一章时,要引导学生对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三个方面(即图形视觉传达要素、文字视觉传达要素、色彩视觉传达要素)的内容逐一进行讲练。最后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练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上节课所讲到的内容,接着通过一组广告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思考作品中用到了上节课所讲的哪些知识,除了这些知识以外,作品中还有哪些没有学到的内容,请找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针对作品强调学生重视“注意视觉传达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并明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讲授新课。

该章节重点学习“注意视觉传达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这一知识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图形视觉传达要素:

(1)广告插图的作用——传达广告的中心、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2)广告插图设计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视觉效果、不断创新变化、真实可信、有针对性、符合广告的主题。(3)广告插图的表现手段——应用摄影手段表现插图、应用绘画手段表现插图、应用电脑合成手段表现插图。(4)广告插图的表现形式——具象插图、抽象插图、卡通pop插图。

2.文字视觉传达要素:

(1)广告文字的撰写——连贯统一、重点突出、简约单纯、生动有趣、勇于创新、富于创造、配合插图、增强效果。(2)文字设计的原则——文字的可阅读性、赋予文字个性、在视觉上应给人以美感、在设计上要富于创造性。(3)广告语的撰写——简洁、单纯、易记,有一定的刺激性。

3.色彩视觉传达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2)两种三原色——光学三原色(红、绿、蓝);物体三原色(青蓝、洋红、黄)。(3)色彩的感觉——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彩的收缩与膨胀、色彩的软硬与轻重、色彩的华丽与朴实。(4)色彩的心理象征——红(夕阳、火、热情);橙(温情、积极);黄(注意、光明);绿(安全、和平、理想);蓝(沉静、忧郁)等。(5)色彩的流行。

(三)指导演练并讲评

(四)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对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的课堂教学安排,希望学生牢固掌握与视觉传达要素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演练,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的创新能力。

(五)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的意图是让学生在了解本章内容后,能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设计当中,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主题,设计一张宣传海报,注意图形、文字、色彩的应用。

五、结束语

视觉传达的设计课程篇10

关键词:河南地方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42-01

河南省高师院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前身为平面设计专业,2000前河南省各个师范院校的设计专业还基本都是大专文凭,1999年,河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设计专业在高师院校中最早设立本科学历,走过13个年头,现今的河南省各地市的老牌师范院校,例如安阳师院、信阳师院、漯河师院、原驻马店师专等等学校的设计专业都升为本科专业,10年前的各个高师院校的美术系下设专业基本是美术学(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当时的设计专业还是以平面设计教学和环境艺术教学为主的统称,学科没有细分化,10年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化的到来,设计专业的分科教学越来越精细化,产品设计、展示设计、CG插画等等都专业细分化,传统的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印刷设计等等都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而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单独存在,虽然视觉传达、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等有着设计学共有的共性问题,但是作为产业集群化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这也要求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设置不简单的像以前一样紧紧注重设计技法和软件的使用,现今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如何达到优化配置,是有待研究的内容,大致分以下内容分析阐述。

一:任何的课程设置改革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分析河南省产业集群化程度和有待发展的空间范围,对河南这样老牌的农业大省,在大多数城市的“三线城市“的地位下,分析河南省内设计方向人才所需的主要方向,分析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专业需求价值。对河南省高师院校美术院系设计专业本科化以来的课程做以简单叙述,分析早期课程设置中的优点和缺点,对现今的课程设置改革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河南省高师院校美术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问题进行大量调研,选取有代表性的河南省高师美术专业的课程结构作为例证进比较分析,以解决视觉传达专业各个方向的不同侧重问题点。比较分析近似专业,例如产品设计、展示设计等专业的课程设置里的共同课程,分析共同课程中在各个专业教学中的侧重问题分析,以达到课程教学的优化效益。提出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独特性问题。

二:2005年3月,教育部出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知道方案》,2009年8月,又研制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两个文件充分反应了教育部加大力度改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教学的明确思路和积极愿望。同时纵观近十年的教育部相关政策规划,对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办好美术非师范专业的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落后,近几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对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的细分化、专业化、素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也在设计学各个专业分科中做了统一的课程设置要求,视觉传达专业作为河南省高师院校美术院系的老牌的学科,专业的发展更是有待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其社会适应性强,所需要的课堂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要随着学科发展和社会的契合,真正做到学生的学有所用。借鉴分析国内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改革的趋势,提出对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结构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国家优秀师范类高校的美术专业课程结构为借鉴,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美术专业发展比较好的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为例,趋其优势所在融入符合河南省省情的高师美术院系的课程教学中。同时,为研究提供诸多研究方法和改革经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