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2:26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篇1

关键词:阅读;语文;书籍;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02-01

部分家长甚至教师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一见学生手中捧着课外书籍,无论是杂志期刊,还是中外名著,就认为这个孩子“不务正业”,轻者加以没收,重则当面撕毁。其实,这些家长和教师大可不必如此,学生适当的读一些课外书籍,是他们增长知识、丰富感情、提高修养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家长和老师所要做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更新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即使从应试的角度看,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要。中考语文试题主要由阅读和写作两大块组成,其中阅读题大约占65左右分(选文内容主要来自课外),写作65分,从这个角度看,中考语文的考试内容与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课外阅读。再者,学生渴望了解社会,认识世界,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由课内扩大到课外,可以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情操、发展智力、提高素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教师应该更新观念,鼓励和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汲取营养,以提高其语文素质。

二、激发兴趣,调动课外阅读的似火热情

不少人认为,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本来就很沉重,再要求他们多读书,广读书,会不会进一步增加其负担呢?学生怎么会有时间和兴趣来阅读课外书籍呢?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学生通过阅读好的课外书籍,不仅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增加精神营养,更可贵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又能反作用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触类旁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会通过课外阅读得以有较快的提高。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觉得读课外书籍是一种乐事、一种享受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或者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介绍与此相关的文章或书籍。比如有学生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提出:鲁迅先生的童年、少年生活中还有那哪些趣事呢?他是怎样一步步由一个不谙世事的顽童成为影响现代中国的作家的呢?老师不妨介绍鲁迅的《朝花夕拾》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求伟人成长的足迹。再如学习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老师可以穿插有关梁山好汉诸如武松、鲁逵的精彩故事,在讲到最有趣的地方时突然刹车,在学生催促“讲下去”时,向学生推荐《水浒传》一书,指出好故事都在这本书上,课后学生自然会格外关注这本书。

三、鉴别良莠,筛选课外阅读的真知精华

古人云:开卷有益。难道看书就一定会有益吗?如果学生对课外书籍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势必有可能被其中的不良书籍污染了纯洁的心灵。不少青年学生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看那些色情、迷信等“有毒”书籍而误入歧途的。旧书摊上,甚至某些正规的书店中这类“毒草”司空见惯。一些打着科学教育的幌子,宣扬封建迷信的一些书籍,容易使学生心智迷失,精神委靡;一些情节离奇荒诞,鼓吹暴力荒诞、哥儿们义气的书籍,学生一旦入迷,可能会染上不良的江湖习气;一些言情小说可能分散学习精力,影响正常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挑选课外书籍,要让学生明白,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多读这类书籍,才能提高素质。歌德有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能陶冶人的修养和情操,教你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帮助学生鼓起奋进的风帆。因此,老师对学生的阅读优秀课外书籍,主动进行引导、熏陶,对塑造其高尚的灵魂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指导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07-02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的母语教育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对学生来说,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学习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阅读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产生学习兴趣和引发对知识的探求,可以丰富课外知识,开拓眼界。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根本途径。但实际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减少,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国家颁布了小学生必读的课外阅读书目,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地增加语文素养和积累语感经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找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不能单一,这样的话,获取的知识才不会单一。广泛阅读课外书,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有具体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特的阅读理解能力。近年来,我国对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研究也是多种多样的,各地的教育部门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这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

当前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没有书读

有的学生因为受到家庭条件或者其他一些原因的限制,没有课外阅读的书籍;学校的图书因为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也就成了应付了事的摆设;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书籍大多局限于作文书。

(二)没有家长支持读

有的学校一味重视考试成绩,家长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限制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提高某一科目的成绩,只允许孩子重点学习某一科目,根本就不让孩子有机会、有时间去阅读其他课外书籍,这些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是没必要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三)没有时间读

现在的学生课堂任务重,家庭作业也多,回到家后只能做作业,双休日时间还得参加一些课余辅导,根本就没有时间来阅读。教师一味狠抓课内知识,以至于学生根本就没时间去图书馆,甚至没时间去书店购买课外书籍。

(四)没有人指导

有些老师认为,既然是课外读物,那么学生就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阅读。没有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学生就可能走马观花地阅读,很难深入认真,阅读效果也不好,失去阅读本身的乐趣。学生回家后,家长也不主动引导学生阅读,有些家长工作比较繁忙,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孩子阅读。

(五)没有阅读意识

有些小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认为做完作业以后就应该是娱乐时间,喜欢打游戏或者是去打球;有些孩子迷恋网络,喜欢沉浸在网络游戏中,或者喜欢上微博、聊QQ等。这些由于没有阅读意识,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玩乐上,没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外阅读上。

(六)没有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学校的阅读环境,一个是家庭的阅读环境。在校的阅读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去做。学校的图书馆开放不定时,学生平时学业任务重,也没有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一些学生回到家以后,没有阅读环境,如家里客人多,家长不督促。

三、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对策

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为了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校的图书馆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另外,开展一些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课外趣味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增加学生的阅读效果。开放阅读内容,落实阅读书源,扩大阅读面,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建议家长为学生购买一些课外书籍;要求学校图书馆定期借阅书籍给各个班级中;另外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书籍提供给全班同学阅读,在班级中设置固定的图书管理员,对书籍进行管理,定期分发给学生轮流阅读,增加书籍的流动性。要安排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学校要把课外阅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课余时间可以阅读课外书籍,让课外阅读不因紧张的教学任务而受到影响。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课内学习固然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也是很重要。引导家长更新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掌握读书方法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的读。”课外阅读,可以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就是粗略快速地读,只需知道其中的梗概即可,大体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目的,抓住线索。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书籍,则需要精读。精读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理清思路,全面理解把握文意。把握了文章的结构脉络,才能深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教师要教会学生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新书好书的推介活动、读书成果展示等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篇3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要在学生心中播下读书的种子。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他们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读书。丰富的阅读,帮助他们积淀了广博的学识。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在班级中树立典型,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的精神食粮。

对初涉阅读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到阅读状态中去。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文章内容,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进而激发阅读兴趣。但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强其课外阅读动力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

1.推荐书籍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各不相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一般比较喜欢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高年级学生则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比较感兴趣。女生一般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书籍感兴趣。因此,教师向学生推荐书籍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2.推荐书籍时要注意形式多样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给学生推荐不同的书刊、篇目。如在向六年级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可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还可以把统一、分散推荐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3.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我们要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喜悦,激发、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

(1)背诵古诗。古诗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经常背诵、积累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语言,还可以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设立小灵通信息台。可以让学生阅读报纸杂志,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科技知识等。在每周“十分钟队会”上,通过“小灵通”讲台各抒己见。(3)开展小种植、制作活动。课余时间,为了丰富学生生活,教师可以号召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各种植物,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动物的图片等,然后再引导他们去阅读有关动、植物的书籍。这样,不仅使他们了解了某些动、植物的习性、特征等,也培养了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4)开展读书周活动。把每月的最后一星期定为班上的读书周,让学生把这个月所读过的课外书或记的读书笔记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5)举办比赛。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故事大王擂台赛”“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活动等。每项活动结束后要及时予以奖励。通过比赛,在班级掀起读书热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凸显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后,就必须凸显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的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得法者如鱼得水,不得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筛选课外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他们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这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学生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如可选择与课文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文章,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但要注意的是推荐的书籍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宜。

2.正确把握课内、外关系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因此,教师要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这样,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就能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能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将报纸、杂志等引入课堂,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素材。如学习《新的跨越》一文,学生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后,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消息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培养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

(1)教会学生恰当运用精读、略读的方法。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和目录,以全面了解文章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读书不单是为了休闲娱乐,更主要是为了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时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在理解感受的同时质疑问难。

5.指导写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续编故事,改写故事等;学生可在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画画,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篇4

【关键词】低年级;家长;兴趣;方法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一二年级,即八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可见,低年级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在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课外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一种习惯,阅读的行为会伴随孩子一生。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阅读的能力低,要引导他们进入课外阅读,并不容易,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下面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

1.家校联系,做好课外阅读的准备。

1.1家校沟通,提高认识。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课外阅读是高年级学生的事情,有的家长甚至认为,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不务正业。因此,只有让家长对课外阅读有正确认识,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力量,学生的课外阅读才可能顺畅、高效地进行。

我利用学校的家长会、家校联系平台,用各种成功的教育案例和教育家的理论研究,让家长们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它更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2教给方法,有效引导。一年级的孩子,大多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仅靠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如果硬让他们进行独立阅读的话,一个故事,一本书看下来磕磕绊绊的,学生的受挫感会很大,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必然大受打击。而能最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是家长了。因为学生的课余时间,家长陪伴最多,在学生接触课外阅读的初期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会较快地进入课外阅读。因此,我建议家长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孩子一把。有的孩子识字量少,就需要家长多花一些时间为孩子讲故事,在孩子听故事的过程中,巩固生字,认识新的生字;有的孩子的识字量较大,可以让孩子独立阅读图文结合的书籍,家长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阅读一些纯文字的书籍。

1.3根据需要,提供书籍。每个孩子阅读的“口味”是不同的,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兴趣购买或借阅书籍。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对于刚进入课外阅读的孩子,吸引才是最重要的,家长不要用自己“有用”的眼光来强求孩子看他们不喜欢的图书。

2.激发兴趣,走进课外阅读

低年级学生对书籍的认识还不深,书籍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有趣的东西,也可能是一种负担,一个任务。因此,我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对书籍产生积极的情感。

利用早读课,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低年级的孩子最感兴趣的当然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故事了,而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故事更是妙趣横生。哪吒传奇故事、阿凡提、青蛙王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都成了我的“鱼饵”。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书籍里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这时,让学生回家找找有没有这样有趣的图书,拿到学校里来,和老师分享一下。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借给老师,老师把自己的图书借给学生。然后,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借阅图书。有了兴趣的指引,再加上“书非借不能读也”,学生就慢慢进入了课外阅读了。

教师推荐书目和学生自选相结合。如果学生的课外读物都是自选的,那么教师难以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平,如果都是教师推荐的书目又不能兼顾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化发展。所以我推荐了一部分书目,如《小猪变形记》、《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爷爷一定有办法》、《小猪唏哩呼噜》、《哪吒传奇故事》……同时鼓励学生去看书,找来更多好看的图书来推荐给老师。

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上,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持续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小小故事会”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和同学们分享故事,“图书推荐会”上学生们纷纷把自己钟爱的图书介绍给大家、“我来续讲故事”,更是精彩纷呈,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能力,“图书漂流会”把个人有限的图书资源流通起来,变少为多。

建立班级图书角,把自己的好书带到图书角,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图书角里,我还设立了读书卡,里面是图书角里的图书名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图书的内容,最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这也是老师了解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一个途径。

搭设激励平台。在班级的显眼位置,我设立了班级课外阅读之星的评选图。根据读书的数量,一个学期读六本书的学生授予“学士星”,读七本书的学生授予“硕士星”,读十本书的学生授予“博士星”,让学生拥有如游戏过关般的兴趣和热情。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周活动,在活动中,针对教师推荐的几本书进行答对有奖活动,奖品当然是学生喜爱的个性化的文具和好看的图书了。

3.指导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有了家长的支持,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的课外阅读还要有方法的指导。

在阅读初期,我让学生给爸爸妈妈布置作业,让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内容由孩子选定,爸爸妈妈不能讨价还价(漫画书除外)。过一段时间,我让学生和家长比赛讲故事,鼓励把比赛的成绩报告老师,老师把它上墙公布。

叶圣陶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外阅读的方法要从课内的阅读开始。我主要教给孩子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内容提炼法。看完一本书后,看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把书本的内容说清楚。

第二,精彩情节说说看,把书中最精彩的情节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如让学生阅读《青蛙王子》这个故事,我让学生扮演青蛙王子和公主的角色,在角色的饰演过程中,体验到了阅读和参与的乐趣。

第三,质疑问难法。书中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哪些地方的情节不够合理,请你质疑问难。如引导学生读《狐狸列那的故事》这本书中的《列那狐偷鱼》故事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列那狐用什么方法偷鱼?它为什么能偷到鱼呢?

第四,批注法。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学会找出好词好句,在有趣、有疑问、有体会的地方做批注。把这种习惯迁移到课外阅读上,如果是借阅的书籍,可以做读书笔记。

有了这几种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多一些的理解和感悟,更能把书本的内容内化和运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用书丰富孩子的世界,让孩子的“人生银行”里拥有一笔丰厚的“文化存款”。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

一、老师做阅读的引路人

1.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先生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更多的书,老师可以在班中设立“读书大王”“阅读小能手”“阅读之星”的评比,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老师可以多在课堂上设置阅读悬念,并把课本中的疑问留在课后,激发学生课后去阅读相关书籍。另外,老师要推荐某部书籍时,可以先开设“走进作者”“走进某章节”“走进故事某人物”阅读引导课,逐渐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作品,产生进一步的阅读欲望,从“要我读”变成真正的“我要读”。

2.创造阅读氛围。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把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意味深长的读书名言贴在教室的角落,让每个学生耳濡目染。老师还可以把校园广播、班级宣传栏等做为“好书推荐”的平台,并让学生在宣传栏里贴上自己的读后感,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另外,为了让学生可以读到更多的书,老师可以在班里开展一个“书籍漂流”活动,组织每个同学带一两本他们喜爱的书到学校,互相传递着阅读,共享读书的乐趣。

3.保证阅读时间。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晨读十分钟要重视,老师需要精选一些文章,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声中尽情投入,开启一天的阅读之门。午读半小时要有效,这时候的读以学生的自由读为主,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感受课外阅读的魅力。课余零散时间要巧利用,如课间十分钟可以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看一看,饭前饭后读一读,睡前半小时品一品。这样,每天学生的阅读时间都得到了保证。

4.渗透阅读方法。老师应该站在比学生更高的高度去指导学生阅读,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何让学生在读中学会想象、在读中学会分析、在读中学会质疑、在读中学会表达,老师应该在学生阅读中渗透方法。或像演员一样,让自己融入文本,悲欢与共;或像侦探家一样,边读边问,质疑解惑;或像记者一样,边读边记,汲取精华;或像观众一样,带着欣赏的目光,陶冶性情;或像作家一样,关注文本表达形式,积累语言。相信,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学生的阅读效率及效果将大大提高,不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了。

二、学生做阅读的实践者

1.还给学生第一片天空:自由选择书籍的权利。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样,存在个性差异,因此老师在选择书籍上也要“因材施教”。老师可以将好书的标准告诉学生,让学生参照这个标准,再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选择。有的学生爱看推理方面的书籍,有的学生爱看动植物方面的书籍……因此,在书籍选择上不能一味地求同,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选择书籍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遨游书海中,享受书籍带来的快乐。

2.还给学生第二片天空:自主推荐书籍的权利。同龄人的影响有时候比老师的影响还要大,老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还要鼓励他们向同龄人推荐自己所喜爱的书籍。学生推荐的书籍会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灵,更接近他们的兴趣。通过一本书,辐射到周围的几个人,三五个知己、朋友一起阅读完一本书,然后津津乐道地讨论,共同分享阅读感受,在这种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读书的氛围会更加浓厚,读书的兴趣会更加高涨。

三、家长做阅读的助推器

1.大手拉小手共阅读。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家里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家长每天晚上都会在灯下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种亲身垂范会让朝夕相处的孩子们起而效之,孩子也会有模学样捧书出来读一读。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要让家长带动学生一起阅读,通过这种大手拉小手的方法,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2.亲子阅读沙龙。学校每个学期可以召开亲子阅读沙龙,让一些在亲子阅读方面有心得的家长们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成功做法,大家还可以在阅读沙龙中共同讨论亲子阅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共商对策,解决困难,让资源达到共享,互相启发。

3.书香家庭评比。为了获得更多的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可以组办“书香家庭”的评比,对那些在亲子阅读上有模范作用的家庭进行隆重的表彰,激励更多的家庭能够融入书香气息,给孩子一个美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篇6

纵观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其一,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由于条件限制,劳动之余,绝大部分家长几乎没有去阅读书籍,更没有督促子女博览群书。在家长心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其二,课外阅读范围窄小。绝大多数家长、学生误认为优秀作文选等同于课外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科幻读物等。其三,学生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即使阅读课外书籍,要么囫囵吞枣,要么粗粗浏览。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笔记,仅仅好词佳句而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多读书,会读书,才能使学生具有开放的视野,也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阔的智力背景。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授之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主动阅读,从而享受读书的乐趣。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在学生心中播下读书的种子。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他们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读书。丰富的阅读,积淀了他们广博的学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在班级中树立典型,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对初涉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我们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文章的内容和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等方法,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强课外阅读动力的过程中须注意:

1.推荐书籍时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小学低、中年级学生一般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学生则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女生一般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书籍感兴趣。因此,教师向学生推荐书籍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2.推荐书籍时注意形式多样

根据要求和内容而言,可以有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如笔者在给六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还可以把教师、学生推荐,统一、分散推荐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需要。

3.创造活泼多样的阅读活动

我们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

(1)背诵古诗。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经常背诵积累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还可以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设立小灵通信息台。除了让学生阅读报刊杂志,收集资料,内容可以包括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科技知识等。在每周“十分钟队会”上,通过“小灵通”讲台各抒己见。

(3)开展小信箱活动。学生读了本有趣的书,就写一封推荐信,简要地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投到班上设置的小信箱里。其他学生读了推荐信,对谁推荐的书感兴趣,就去向谁借阅或咨询购书处。

(4)开展小种植、制作活动。课余时间,为了丰富学生生活,可以号召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各种植物,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动物的图片等,然后再引导他们去阅读介绍相应的动、植物书籍。这样,不但使他们了解了相应的动、植物的习性、特征等,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

(5)开展读书周活动。建议把每月的最后一星期定为班上的读书周,把各自在这个月来所读过的课外书或读书笔记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6)举办比赛。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故事大王擂台赛”、“相声”、“小品”、“童话表演”等。每项活动结束后要予以奖励。通过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二、凸现课外阅读有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后,就必须凸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的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须注意:

1.指导学生筛选课外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但推荐的书籍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宜。

如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储备了识字量,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因此,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中国少年百科全书》、《格林童话》、《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2.正确把握课内、外关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因此,要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学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少年闰土》,就推荐读鲁迅的《故乡》……这样,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

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同时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推荐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培养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正确的常见的课外阅读方法。

第一,让学生明白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课外阅读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

第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读书不单为了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质疑问难。

5.指导写读书笔记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策略

一、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校刚刚由城中村转为城市人口的学生占学校人数的60%;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占30%;另外10%是较远乡村学生。前不久,笔者对所在学校七级共100位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一)、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占22%,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5%,平均每周阅读1小时的学生占37%,甚至还有26%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

究其原因:1、由于学业负担重,各科作业较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尤其是刚进入初中一下要应对八门文化课的七年级学生和备战中考分秒必争的九年级学生。2、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活动为看电视和上网。3、阅读氛围不浓厚,业余时间正确引导从而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减弱。

(二)、课外阅读目的实用性、消遣性强

调查数据显示课外阅读的目的:为了提高文学修养占9%;为增长知识的占45%;为便于与人交流的占10%;为消磨时间的占36%。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后应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从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实用性目的和消遣性较强,失去了阅读本身的陶冶情操和了解社会,感悟人生的意义。

学生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家长称课外阅读书籍为闲书,不让学生去碰、更不允许带入教室。“学生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在逐渐丧失,逐渐沦为被动阅读者”①。这无疑是一种人才培养上的短视行为,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教育的悲哀。

(三)、课外阅读书籍选择面较窄,随意性大

学生购买的课外书籍中有45%为新课标规定的必读篇目;25%为消遣性读物,如漫画、青春小说、故事会等类图书广受欢迎;12%的喜欢读科幻类书籍,剩下的18%则为期刊杂志,如《中学生》、《课堂内外》等。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是存在有片面性的。片面地认为与学习相关的就是课外书;片面的认为课外书是新课标要求的必读篇目。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择课外书时有从众心理,追求时尚,流行什么看什么,阅读趣味少了个性。深究原因,一是升学考试促使阅读本质的蜕变,读书变的急功近利为考试而读书。再者,老师对课外阅读从不过问,任由学生想读什么读什么,阅读书籍良莠不齐,学生的阅读完全处于一种放任的状态。

(四)、课外阅读方法单一

综上各种问题及原因,“课外阅读情况并不乐观,阅读量少,阅读名著的同学少……阅读质量也不高。”②城乡结合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极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不当阅读和阅读不足不仅影响语文课的学习,同时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针对城郊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实施的对策

(一)、明确阅读目的,了解阅读重要性

要想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首要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学新论》指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③阅读是一种多维互动的交流活动,它追求的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三极碰撞和交融,有着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实质。只有学生放下功利的心态,端正阅读态度,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这个五彩纷呈的世界,去认知,去感悟,去品鉴,才能获得语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双层提高。

(二)、介绍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优秀的阅读者区别于一般阅读者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拥有多种有效的阅读策略。”④成功的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提高阅读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教师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2、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并臭味相投向省市县各级刊物及校刊投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分层次引导,合理推荐书籍

由于是义务教育,初中学生都从小学直升上来,水平参差不齐,语文阅读时就应该有所选择,分层次指导。一般我们都分成上、中、下三档。

素质较高的读名人传记、世界名著、短评政论、精美散文,以提高思想水平,扩宽语文视野,淀积语文素材为主。中等的以阅读短篇小说、时文游记、作文指导、报纸杂志为主,目的是了解各类文章结构,积累文学词语,奠定初步的语文基础。学习困难生以阅读漫画书、图文并茂的杂志、连环画、神话科幻故事为主,目标是唤醒读书欲望,引起阅读兴趣,由无知的境界导入语文殿堂。这样分层的结果,控制好阅读的质,照顾了学生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高层次的得到满足,低水平的不致于寡味无聊,大家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三)、创造校园阅读氛围,让学生进校闻书香

1、班级设立“读书角”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殊位置,学生家庭中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可以在班里创设“读书角”,教师指导学生有选择的从家里带来正能量的书籍扩充读书角。每班确立一名图书管理员,管理本班图书的借阅情况,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2、开放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丰富的图书及报刊杂志资源,让学生分班办理阅览证,每周按时借阅学校书籍,保证在学生在校内能借阅到自己想读的好书。

3、开设阅读课,填写读书卡

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带来自己爱看的有益书籍。并在不影响阅读兴趣的前提下,为提高阅读效率,填写读书卡。

4、组织系列读书活动,形成良好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各项活动。通过这些有趣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爱上读书。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伟杰.阅读教学:培养自主的阅读者【J】.当代教育学,2003年(7)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篇8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所要达到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而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是要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本文首先指出听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第一步。接着提出了在读书中巩固阅读兴趣,教师要起到领头的作用,从自身开始阅读做起,同时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最后提出增加交流,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http://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具体是不得少于145万字。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传授小学生阅读的方法,成了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在教育一线的实际教学经验,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热爱读书,比单纯教他们阅读方法重要得多,以下提出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具体策略,皆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听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第一步

俗话说,听、说、读、写,可见听是一切学习的第一步,同样也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第一步。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认识的字的数量比较少,独立阅读对他们来说比较难。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读给学生听。小学生为什么那么愿意玩,而且怎么玩都不会累?那是因为他们在玩的时候很快乐,能够感受到玩的乐趣。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就要帮助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每篇文章中都包含着作者美丽的情感,教师通过优美的朗读,把文章中的美传递出来,把这种美传递到学生的脑中、心中,让学生把阅读与这种美画上等号。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爱上这种美,学生就会愿意去读书,就像愿意玩耍一样。

对于高年级的那些不喜欢读书的学生,采用这种方法同样奏效。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阅读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他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错误观念,对书籍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且,很多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往往也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即使教师采用听的教学方法,他们也很有可能只能坚持一小段时间,就又去开始玩自己更感兴趣的游戏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些学生身上更加地用心,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帮助这些学生发现阅读中的乐趣。

二、在读书中巩固阅读兴趣

(一)教师要起到领头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喜欢跟着教师学,喜欢模仿教师。如果教师本身就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培养自己的学生也喜欢阅读就相对更加容易。如果教师自身不是很喜欢阅读,那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就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自己如果有时间空下来,就要从自身做起,开始多读书,学生也会跟着学。当然,不是说教师喜欢读书,学生就一定也喜欢读书。因为除了教师对学生有影响之外,学生的家长以及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的大,所以教师要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多关心,多帮助。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如果看到教师经常拿本书在阅读,便会非常想知道书中有什么会这么地吸引教师,于是情不自禁地,自己也会拿起书看起来,结果便是,读着读着便喜欢上读书了。很多学校都会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的课,我认为在这节课上,教师不需要讲什么阅读的技巧,只需要挑选一段优美的文章朗读给学生听,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教师也陪着学生一起阅读,慢慢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就足够了。如果一定要讲的话,就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下名人读书的趣事,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

学生开始主动阅读课外读物后,能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起学生的阅读习惯,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课外阅读书籍的内容。如果书籍的内容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从中找到了乐趣,学生便会持续地读下去。如果没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有可能停止主动阅读。那么,什么种类的书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可以选择童话故事书,作为学生开始课外阅读的起点读物。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会开始阅读各类书籍,但故事书和各种小说,由于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则更能吸引学生持续地阅读。教师这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选择书籍进行引导,给学生推荐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书籍,可以选择比较优美的散文、文学名著和有寓意的小说等等。学生读什么内容的书,不仅影响着是否能培养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更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教师要慎重地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

三、增加交流,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如果学生读到一本让自己获益良多的好书,或者是一本感动了自己的书,他都会迫不及待的想与身边的人分享。其实,不仅学生如此,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都会如此。那么,作为教师,在自己的班级内搭建一个书籍阅读交流分享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阅读某一本好书的心得、感想、收获等等与大家交流分享。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想要表达的需求,又为大家介绍了比较好的书籍,让大家对自己未读过的这些好书产生想要阅读的渴望。当这样的活动持续较长的时间之后,便会在班级内形成一种积极的阅读氛围,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大家都会不自觉的提高了自己的阅读量,自然地也会培养提高了自己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为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搭建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多阅读,多交流,多分享,形成好的氛围,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http://

参考文献

[1]莲清.激发和驱动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探微[J].教育导刊,2011,12

[2]袁晓娟.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篇9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然而,初中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

教师把语文课当作阅读课,将课内的课文作为范例和引子,并积极的进行“诱导”阅读――对比拓展阅读。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帮孩子开启通往课外阅读的大门。

例如,讲到的《沁园春・雪》时,让孩子们了解的人生经历及其自信、豪迈、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文学、政治、军事上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引用其大量的诗句、名言,列举多篇著作,让学生深刻体会的人格魅力,引起孩子对的仰慕和崇敬之意,激发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我在讲《孔乙己》课文时,让学生阅读了《孔乙己离开酒店以后》,还让学生对比分析了《范进中举》,拓展学生的思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争相表达自己的见解,直到下课还争论不休。

长期的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好地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多读书,尽量丰富语文课堂语言,掌握教学艺术,上活语文课。

2.尊重学生阅读兴趣与推荐阅读书目相结合

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但是,中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在阅读课上,学生都会拿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看。有名著,也有天下趣闻类的杂志,还有一些比较流行的穿越小说。我不会明确的告诉学生哪些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但是我会积极引导,让他们发现在众多的书籍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最有价值的书籍。这样,既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实现了阅读指导的教学任务,学生都乐于接受。有时候还积极地让学生相互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在对比中受到启发。

例如:北师大于丹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她积极的人生态度,渊博的学识,温暖如春的话语,一时间引来众多人的崇拜和敬仰――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积极地向学生介绍于丹老师,介绍她《论语心得》,并积极推荐于丹作品,班级一时间出现了“于丹热”:谈论她的为人处世,探讨她的书籍……在这样的带动下,同学们也通过《百家讲坛》,走近了纪连海、易中天、余秋雨等老师。现在,余秋雨老师的《山居秋暝》《文化苦旅》《借我一生》《千年一叹》,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已经读过。

阅读成了我班学生的最爱。

我向同学们推荐这样的书籍:

(1)课标要求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2)课文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或课文作者的作品。例如学习《孤独之旅》时我向同学们推荐课文作者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3)与课文体裁或主题相关的作品。例如:学习了戏剧,我向学生推荐贺敬之的《白毛女》,曹禺的《雷雨》等。

(4)流行作家的作品。例如:我在不同的时期向学生推荐过韩寒、郭敬明、罗琳、莫言等人的作品。

(5)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的作家作品。如余秋雨、毕淑敏、莫言、等人的作品。

(6)学生们平时很少涉猎的作品。例如:有时给同学推荐司汤达的小说,拜伦的诗集等。

我向学生推荐书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趣味性与深刻性相结合

(3)时尚和经典相结合

(4)中外作家相结合

(5)阅读和影视相结合

3.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结合同学们的阅读,班级会定期开展以某一人物或某一作品为主题的讲演会、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等活动,例如:学课文《杨修之死》同学们掀起读三国的热潮,及时开展“三国人物我评说”活动。学习古文单元孟子、老子、墨子的作品,结合原来学习的孔子的作品,开展“诸子百家讲坛”演讲会。同学们精彩的演讲和点评,勾起更多同学们阅读的渴望,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也是对学生阅读内容作了指导。

4.树立榜样,用榜样带动全体

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平平,但思想却非常成熟,作文语言功底更是班内很多同学无法企及的。在和学生的聊天中,发现了这个学生嗜好――读书。每次作文评讲课念他的范文时,我总是把他语言的灵活、幽默,构思的精巧,思想的深刻和他平时热爱阅读结合起来表扬,并且让他谈自己的读书经历,以此让学生明白:想要提高作文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我们班在他的影响下读课外书的同学渐渐地多了起来,并且,作文由原来入班时只能挑出一两本范文,到后来一学期下来,能跳出来十多篇范文来。看到他们阅读的热情高涨,写作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心里感到很欣慰。

另外,我经常还向学生介绍名人读书的事例,以此激发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的热情。我向同学们介绍读《资治通鉴》的故事,欧阳修马上、厕上、床上――“三上”读书的故事……同学们听后受到了教育和感染,在不知不觉中也爱上了阅读。

二、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方法和科学安排阅读时间

很多同学甚至语文教师会抱怨,课业作业那么多,哪有什么时间去课外阅读。最初我也有这个困惑,课标要求的十大名著要看完都不可能,更不用说看各类书籍了。后来我发现只要有科学方法,并巧妙安排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实现课外阅读的要求。

1.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不同的阅读书籍,不同的阅读方法

书籍繁多,即便是推荐书目,让学生有效阅读也得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指导就必不可少。

初中课本上介绍了很多种阅读方法,都只是作为课后自读内容,老师一定要归纳总结,对学生进行案例式指导,让学生懂得何种书籍需要精读,何种书籍需要快读。还要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测试,在短时间内让大部分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为以后大量的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找准阅读突破口

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体例安排,这就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尽快抓住阅读核心。例如《西游记》小说的阅读就要告诉同学们要从回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对主要人物事件的点评等方面去阅读。阅读诗歌要从诗歌的背景、诗歌的内容、作者表达的情感、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节奏等方面阅读,还要告诉同学们抓住诗歌的关键词、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等。读不同的体裁文章或书籍,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体裁的文章或书籍,学生自己就能把握阅读的角度了。

(3)不动笔墨不看书

必须掌握四种动笔墨的方式:摘抄式、批注式、心得式、索引式。

摘抄式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原始内容以备后用。我要求学生必须有摘抄记录,在早读的时候背诵一些优美诗词和语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他们写作水平。

批注式主要是对自己的书籍或者剪辑收集到的资料做批注,以备自己查阅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相关内容。

心得式是一种阅读和写作完美结合的一种方式。我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写自己的阅读心得,可以从文章赏析角度,也可以从内心感悟角度,这样不但是学生对阅读有更深的认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索引式是快速做阅读笔记的方式。这类一般适用于较长的阅读材料。如果还做摘抄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这时,就可以对阅读材料做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概述出来,在自己需要此类材料的时候能够及时查阅。

对此,我要求学生必须有阅读笔记本。我也会及时检查,学生使用哪种方式我都会及时予以肯定,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逐渐形成了。

2.巧妙安排阅读时间

阅读课和假期是学生阅读时间。科学安排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这么安排的:

阅读课,提前定下阅读主题,让学生提前准备阅读书籍。因为有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阅读收效较大的时间。阅读主题我常常安排阅读与课内学习有关联的阅读内容,或者是学过课文的拓展,或者是新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这样既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课文,也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阅读能力,实现了课业学习和课外阅读双丰收。

例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小说单元,我会以名著中的人物为阅读主题,既实现了名著阅读,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再如,我们学习九年级下册现代诗歌的之前的周末,安排学生阅读有关舒婷的生平介绍并阅读《致橡树》等诗歌,阅读有关戴望舒的生平并阅读《雨巷》等诗歌,阅读了解朦胧诗和象征诗歌的特点等。待讲到这些诗歌的时候,由于同学们在周末都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在加强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积极性特别高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也相当的到位。

我们一年内有很多假期,有周末、五一小长假,还有寒暑假。利用小长假读200页以内的书或根据需要推荐名著的某些章节。寒暑两个假期,给学生们布置课本上推荐的名著,

例如九年级上学期课文有选自《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根据需要,我们分章节读《水浒传》的前20回,要了解的重要的人物基本都在阅读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智取生辰纲》,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解读,对人物性格有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篇10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对写作的重要性是大家共知的。

去走访语文老师,大家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教师只重视课堂上的课内文本教育,纸上谈兵式的将教材上名篇佳作与提高写作水平相联系,而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量有明确规定,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但为什么大家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真正重视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素质教育提出很多年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还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各种考试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这样,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阅读的氛围都不够浓厚,学生也养不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写作水平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

一、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加大课外阅读力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词语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