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美学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4:13

医美美学培训篇1

关键词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5-0062-04

analysisofemergencymedicineeducationandtrainingsystem

betweenChinaandamerica

ZHoUJia1,ZHanGKan2

(1.LuwanBranch,RuijinHospitalaffiliatedtothemedicalSchool,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20,China;

2.ShanghaiHealthandFamilyplanningCommission,Shanghai200125,China)

aBStRaCttheprocessandprojectoftrainingandtheguaranteeoffundingintheemergencymedicineeducationandtrainingsystembetweenChinaandamericaweredeeplyanalyzedandstudied,andtheeffectiveproposalfortheimprovementofemergencymedicineeducationandtrainingsysteminChinawasalsoputforward.

KeYwoRDSemergencymedicine;educationandtrainingsystem;effectiveproposal

急诊医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诊治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或跨科的学科。从1979年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30余年的历史。虽然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目前国际上非常重视急诊医学的教育,设置专业的培训体系,以培养合格的急诊医生。而在我国,1983年协和医院成立第一个急诊科,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1995年国家卫生部联合人事部正式批准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1]。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发展尚不平衡,技术力量和设备还较落后,但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大型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我们的急诊、急救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我国对于急诊医学培训体系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本文对中国和美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对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完善提出建议。

美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过程

美国的急诊医学教育主要有本科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两个阶段。医学生经过4年医学院本科教育毕业后,才能进入住院医生培养体系,这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accreditationCouncilof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认证的[2]。而在此之前,必须要通过美国医师执照测验(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急诊医学在美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学科,它是申请难度排名第三的专科。而整个住院医师的培训时间大致为3~4年。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后,就能获得专科执业医师协会认证,成为一名能独立执业的主治医生,可以选择教学医院或者社区医院进行执业。而有一部分医生则可以继续选择专科医生的培训。专科医生的培训是住院医生培训后的亚专科教育,一般为1年或2年,在此期间通常还能获得额外的硕士学位[如公共卫生硕士(mpH)]。

培训项目

为了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美国要求“所有的医生都要上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课程”[3],同时还规定了“全职型的急诊医生不仅需要大量的急诊知识,还需掌握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知识”。为此,美国急诊医学委员会(aBem)、美国急诊内科医师学院(aCep)、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导师理事会(CoRD)、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联合会(emRa)、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评议委员会(RRC-em)、学院急诊医学协会(Saem)联合制订了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模式。

急诊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生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生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

全美急诊专科医生获得批准的培训项目共有467个。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临床法医学、临床药学、科研、重症医学、灾难医学、院前急救系统(emS)、环境卫生、老年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等。绝大多数急诊医学专科培训项目属于以下几类:院前急救系统(emS)、超声、儿科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科研、毒理学、重症医学、医学模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灾难医学和运动医学。

资金保障

专科医生在急诊培训期间的工资大致与住院医生相似,约为每年6万美金。培训项目基金一般不来源于联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训医生所在的急诊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数受训医生都会参与科研工作,以获取一部分的劳务报酬。

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但我们充分认识到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近10多年来,我国的急诊医学迅速发展,已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和一支由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急诊专业人员队伍。但全国现有专职急诊医师仅约5万人,其中80%~90%为其他专科医师[4],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尤其要做好毕业后的教育工作。

教育过程

与美国不同,我国是从2010年才开始在上海先行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将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5]。根据其学历和培训医院的不同,开展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急诊科培训。培训结束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格证书,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有部分优秀医生还能获得硕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可以选择继续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上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了急诊专科培训基地。通过2~3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医生将获得更专业的亚专科教育,同时,优秀的还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博士学位。

培训项目

与美国众多的培训项目不同,我国专科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院外急救(包含灾害紧急救援等)、院内急救(包含创伤、中毒等)和急危重病救治(iCU)这3大类[6]。通过培训,应掌握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症状鉴别诊断,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熟悉和初步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科研方面,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并了解临床科研方法,结合实践,写出病案报道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专科医师培训将有2个月的集中培训,这是培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呼吸支持、有创血液动力学、急诊B超、营养支持、监测等)、灾害医学、急诊沟通技巧等。

资金保障

与美国不同,我们建立的是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并加大对全科以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财政补助力度。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探索社保基金增加划拨基地医院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

另外,为保障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多部委讨论,拟由市财政拨付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经费。按照专款专用,统筹管理,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委派医院、培训医院和市卫计委行政管理部门这3个主体进行专项经费支持。

对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

加强政策导向

虽然我们的毕业后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4年实践下来,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急诊临床医师。目前,急诊医学还属于紧缺专业学科,据统计,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急诊和iCU医护人员共有6022人,医生占29.5%,其中医生硕博高学历的仅占25.9%。上海市100所二、三级医院急诊年工作量达到914.27万人,实际抢救和留观均超负荷。工作强度高,人员配备不足,医护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政策导向,加快政策扶持、加大毕业后教育培训的力度与强度,培养出更多学历高、医术精、医德高的优秀急诊医生。虽然政策的推行与执行过程中有些障碍,但我们会贯彻始终,为培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医生、为促进临床医师培训和管理法制化与规范化,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而发挥积极的作用。

加强培训监督

虽然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但我们希望结果是同质化的。所以,对于基地的标准、培训的标准、考核的标准都做了统一的规范度量。如:对急诊科相对独立、合理的区域;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以及师资条件都做了细致的规范。在培训标准里对于相关科室轮转计划,要求达到的培训目标都做了规范。在培训结束后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但好的培训计划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机制,以求达到从“进”到“出”都规范同质的结果。对基地的督导、对师资的培训、对考试过程的全程录音……都是我们加强培训监督的保障。为使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一定会把监督机制落到实处,绝不走过场。

加强急诊医学建设

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老龄化突出,交通、工伤事故,化学事故和中毒意外伤害,群体性突发事件,气象灾害等引起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急诊医学发展需求、提高急诊、急救的管理和综合救治能力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全市院前急救系统网络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另外经两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建立了5个创伤急救中心、2个烧伤急救中心、3个儿科急救中心、2个心脏急救中心、2个核化救治中心和1个脑外科急救中心。例如,上海市东方医院形成了创伤急救院前、院内“一体化”的优良模式。考虑到地域分布和伤病分类,结合5+3+1规划实施,我们已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市覆盖,医疗救护基本实现“就近急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开展分类救护模式、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转运服务可实行预约或排队的服务制度以及加强救护车和急救装备配置,按每万服务人口不少于0.25辆的配置标准,确保救护车道路优先权,完善应急联动协作机制,确保急救专业队伍的建设和院前院内的序贯救治。

加强人员保障

美国急诊医生学会认为,急诊医生的健康是他们能够长期成功担任急诊工作的前提。他们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轮班制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累加效应,而且这也是急诊医生放弃这个职业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该学会建议轮班制度的安排应尽可能符合人的生物节律,推荐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专职上夜班和三班制的排班方式;避免在连续数天内上班时间过长,每一班的工作时间应小于12h,并且在轮班的过程中应规律地安排24h休息;将夜班医生的日间工作量降到最低;在排班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急诊科的工作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医生的人数情况。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对于一名医生的尊重和理解。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能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

总之,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学科,是一门拯救生命、对抗伤痛的学科,是一门速度与激情的学科。为了让这门学科生机勃勃,我们一定要做好急诊医学的教育培训,因为这是人才、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范肃林,王庆丰,范维.急救医学的建设与发展[J].人民军医,2002,45(5):305-307.

朱宗信.aCGme六大核心能力于一般医学教育与冲击[J].医疗品质杂志,2009(3):75-78.

Debrae.thevalueoftheoutofhospitalexperienceforemergencymedicineresidents[J].annemergmed,2000,36(4):391-393.

沈惠云,施小燕.我国急诊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20-21.

薛迪.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与改革[J].中国卫生改革政策研究,2011,4(12):21-23.

医美美学培训篇2

[关键词]医疗美容技术;工学结合;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R-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6-068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的医疗美容保健服务需求迅猛增加,然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医疗美容技术人才的缺口甚大。

1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特点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区别于一般的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它的历史与发展,要面向就业市场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1.1历史与发展:1993年国内开始开展医学美容教育,2005年美容专业正式更名为“医疗美容技术”。为了规范国家美容医疗市场,2006年卫生部规定医学技术类专业不能报考临床助理医师和护士资格,导致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既不能从事临床医生工作又不能从事相应护理工作,就业的职业领域有医疗美容服务、生活美容服务两大职业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就要随之做出相应变化,进一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校内学生主要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校外学生参加实训基地相应各项实训,即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并没有把理论和实践相互融会贯通,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美容专业可以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就业方向面向各级医院与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美容技术岗位从事激光美容师(士)、医疗美容治疗师以及医疗美容咨询师等岗位,毕业后能够从事注射美容、激光美容、美容皮肤治疗、化妆品营销、物理美容以及纹刺美容等工作。

1.2人才培养目标: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工学结合模式

在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具体方法是以推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校内学习面向实际工作需求,校内成绩考核结合企业工作考核,课堂与实习地点融为一体(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就业工作技能为目标,以学生、企业、学校为主体,充分利用校园化和社会化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校园教育和直接获取从业经验的社会化工作环境结合起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之中。

突出工学结合的特点,就要培养学生具有医疗美容技术相应理论知识基础,并具有突出的专业职业技能,毕业后具有专业毕业证书又具有中级美容师证书;邀请美容机构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使原来纯粹的实训室改造成工学结合的模拟实训室或虚拟美容机构。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用人”,企业与学校成为紧密的合作体,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2.1课程建设-凸显专业特点:有关医学基础、临床课程可以分别整合成《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满足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凸显专业特点、职业化鲜明的理论课程体系。面向就业依托专业特色开展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国际前沿接轨开设一些具有学科前沿的课程,如《美容礼仪》、《服饰美学》、《美容新技术》等课程。

2.2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首先根据专业定位和行业特点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以及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理论课程增加实训课程的教学学时,教学设计融入“工学交替”方法,教学内容体现双证书需要。由相关课程教师和美容机构人员进行沟通,共同制定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发掘专业设置内涵,强化技能培训。

2.3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交流:医疗美容技术教师到美容机构深化培训,聘请美容机构经验丰富的技师授课示教。校外实训基地接收校内教师的轮流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独具特色并有开创新的教改和科研,参与国内外的各种技能培训和教科研交流活动。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课教师同时具有美容技师职称,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2.4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突出实践要求: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把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平时课程考核、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医疗美容技术用人单位和学校作为主体共同参与教学管理,营造美容机构和学校两种学习环境和考评体系。

2.5实训教学模式-体现工学结合:与医疗美容技术用人单位联合,组建全新的实际工作需要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并对外开放。在学生中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在学校两年期间学习基本美容操作技能,半工半读、产学结合。第三年在医疗美容机构或大型美容机构进行顶岗实习,深化培训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专业技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医美美学培训篇3

全任务模拟器也称综合模拟器、病人模拟器,能够提供包括从部分到整体的全部的学习体验。这些人体模型实现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可执行干预评估呼吸、心跳、脉搏等生理参数,同时配有监视系统,可显示生理指标(脉搏、血压、动脉波形、肺动脉波形、麻醉方式等),还可以展示、实现一些操作过程,如胸部压迫、插管、除颤、针刺减压、放置胸导管等。病人模拟器还可以对一些特定类型的药物作出反应,如氧气、肾上腺素、阿托品,可以向参训人员及时反馈信息。全任务模拟器在建构真实工作环境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美军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模拟手术室、模拟战场等都具有真实的听视觉场景。此类型模拟对团队协作、团队精神的塑造以及沟通交流技能的学习非常重要。

美军医学模拟训练评价作用

1帮助参训人员积累临床经验在培养参训人员临床决策能力和临床技能的过程中,采用模拟技术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其面对患者的机会。模拟技术可以为参训人员提供急救护理、灾难、艰苦环境等不同场景条件下、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的临床情景,使参训人员得到多方面的实践锻炼。作为一种教育技术,模拟也是参训人员学习应用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培养自信心的有效工具,这些均是美军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医疗服务的必备能力。

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美军认为跨学科的医疗团队训练对成功履职至关重要。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团队合作能力密切相关。美军对优秀团队的评价标准是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彼此的专业与技能、以相互尊重的方式进行合作。模拟训练为不同军兵种、不同学科医疗小组间的广泛合作提供了一个训练平台;为提高应激条件下团队合作能力、任职能力评价提供了一个高效工具;为应激条件下交流技巧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3有利于新技术的学习与普及医学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诊疗工作也越来越依赖新技术。模拟训练可使医务人员在学习新技术、新疗法以及掌握新药物的作用等方面获得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应用机会较少的新技术,模拟训练可有效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与普及范围。

4有利于规避医疗风险美国医学研究机构、卫生研究与质量局、医学研究生教育认证委员会均倡导采用模拟技术作为教育工具,以提高医疗安全,规避医疗风险。

5有利于缓解教学资源紧张的压力除安全因素外,卫生机构也逐渐认识到模拟技术在应对1世纪教育训练挑战中的价值。美军医学及相关受训人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培训人员的迅增,需要更多的临床实习基地,而且不同专业人员的临床培训需求亦不相同。上述因素给美军临床教学资源带来极大压力,迫使卫生机构寻求新的训练方法,而模拟训练可有效缓解上述压力。

美军医学模拟训练的特点

1重视模拟训练效果的评价美军注重对模拟训练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开展针对不同研究对象、不同范围的诸多评价研究。如国防部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了将医学模拟整合到战伤训练的效果,结论认为综合模拟训练是最佳选择。美军91w战斗卫生员是战场救护的核心力量,要求必须通过国家急救技术员注册考试。Hemman报道采用三维计算机虚拟训练模拟器用于91w卫生员训练,并通过队列研究评价是否能够提高注册考试的得分和通过率,结果发现,虚拟训练模拟器对考试得分与通过率虽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提高战斗卫生员的选拔、训练的投资效益比。Gerhardt等报道对即将部署到伊拉克的卫生员进行为期3d的集训,包括模拟训练和动物活组织实验,执行任务回国后调查卫生员对外伤救治的经验、信心及准备情况等,发现部署前培训可显著增强卫生员的信心,完善伤病救护准备。

2重视借鉴民用技术与优势美国国民医疗教育体系的模拟训练起步早、发展快,美军力求通过与其开展多方合作,打造世界一流的医学模拟训练模式。由于模拟器与航空学关系密切,美军国防健康委员会注重与航空企业开展合作,美军医学模拟技术中很多安全技术与团队工作经验都来自航空学领域。华尔特里德医学模拟中心与美军医科大学银泉模拟中心、华盛顿医疗中心的临床模拟中心、马里兰州的adventist和Lockheedmartin等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军队医务人员模拟训练方法的研究,其中华盛顿医疗中心的模拟训练特色鲜明,在参训人员独立决策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应用覆盖面广美军医学模拟训练已在军官学历教育、住院医生培训、卫生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方面广泛应用。近年来,美军非常重视卫生人员诊疗技能的保持与继续教育,特别是对海外执行任务的人员,其在派驻期间脱离专业领域,必然会导致专业技能生疏与专业水平的隐性下降。Bier等前瞻性研究了飞行医务兵在海外执行任务期间与间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情况,在被调查的飞行医务兵中,57%在海外驻防期间照护病人时间不足10h,8%根本未接触到病人,30%在派驻海外前已经有6个月以上未诊治过病人。模拟训练为提高派驻海外人员救治水平提供了便利。

4重视模拟训练的趣味性美军认为将电子游报道美军开发了一种基于游戏的模拟器用于战术战斗损伤救护训练,这个名为“tC3Game-basedSimulation”的游戏允许战士扮演成一名战斗卫生员正在城市环境下执行步兵分队任务,并对训练效果进行了评价,探索游戏作为模拟工具对训练的潜在价值。

医美美学培训篇4

1.1培训项目为了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美国要求所有的医师都要上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课程[4],同时还规定了全职型的急诊医师不仅需要大量的急诊知识,还需掌握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知识。为此,美国急诊医学委员会(aBem)、美国急诊内科医师学院(aCep)、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导师理事会(CoRD)、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联合会(emRa)、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评议委员会(RRC-em)、学院急诊医学协会(Saem)联合制订了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模式。急诊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师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师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而全美急诊专科医师获得批准的培训项目共有467个。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临床法医学、临床药学、科研、重症医学、灾难医学、院前急救系统(emS)、环境卫生、老年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等等。绝大多数急诊医学专科培训项目属于以下几类:院前急救系统(emS)、超声、儿科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科研、毒理学、重症医学、医学模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灾难医学和运动医学。

1.2资金保障专科医师在急诊培训期间的工资大致与住院医师相似,约为每年6万美金,而这部分的培训项目基金一般不来源于联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训医师所在的急诊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数受训医师都会参与科研工作,以获取一部分的劳务报酬。

2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但我们充分认识到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近10多年来,我国的急诊医学迅速发展,已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和一支由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急诊专业人员队伍。但全国现有专职急诊医师仅约5万人,其中80%~90%为其他专科医师[5],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尤其要做好毕业后教育工作。

2.1教育过程与美国不同,我国是从2010年才开始在上海先行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将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6]。根据其学历和培训医院的不同,开展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的培训。培训结束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格证书,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有部分优秀医师还能获得硕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可以选择继续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上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了急诊专科培训基地。通过2~3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医师将获得更专业的亚专科教育,同时优秀的医师还将通过自身努力获得额外的博士学位。

2.2培训项目与美国众多的培训项目不同,我国专科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院外急救(包含灾害紧急救援等)、院内急救(包含创伤、中毒等)和急危重病救治(iCU)三大类[7]。通过培训,希望达到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症状鉴别诊断,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熟悉和初步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科研方面,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并了解临床科研方法,结合实践,写出病案报道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专科医师培训将有2个月的集中培训,这是培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呼吸支持,有创血液动力学,急诊B超,营养支持,监测等)、灾害医学、急诊沟通技巧等等,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应变能力快的合格急诊科医师做努力。

2.3资金保障与美国不同,上海是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于全科以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财政补助力度。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社保基金增加划拨基地医院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另外,为保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上海市多部委决定设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项经费,对于委派医院、培训医院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费支持,使急诊医师毕业后教育能顺利贯彻进行。

3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

3.1加强政策导向虽然我们的毕业后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4年实践下来,我们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急诊临床医师。目前,急诊医学还属于紧缺专业学科,据统计,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急诊和iCU医护人员共有6022人,医师占29.5%,其中医师硕博高学历的仅占25.9%。上海市100所二、三级医院急诊年工作量达到914.27万,实际抢救和留观均超编制。工作强度高,人员配备不足,医护高学历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政策导向,加快政策扶持、加大毕业后教育培训的力度与强度,培养出更多学历高、医术精、医德高的优秀急诊医师。虽然政策的推行与执行过程中有些许障碍,但我们会贯彻始终,为培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医师、为促进临床医师培训和管理法制化与规范化,为提升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而做出积极的作用。

3.2加强培训监督虽然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但我们希望结果是同质化的。所以对于基地的标准、培训的标准、考核的标准都做了统一的规范度量。如:急诊科相对独立的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以及师资条件都做了细致的规范。在培训标准里对于相关科室轮转计划,要求达到的培训目标都做了一一规范。在培训结束后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但好的培训计划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机制,以求达到从“进”到“出”都规范同质的结果。对基地的督导、对师资的培训、对考试过程的全程录音……都是我们加强培训监督的保障。为使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一定会把监督机制落到实处,绝不走过场。

3.3加强急诊建设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老龄化突出,以交通工伤事故、化学事故和中毒意外伤害,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气象灾害等引起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急诊医学发展需求、提高急诊急救的防治管理和综合救治能力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全市院前急救系统网络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另外,经两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建立5个创伤急救中心、2个烧伤急救中心、3个儿科急救中心、2个心脏急救中心、2个核化救治中心和1个脑外科急救中心。例如,上海市东方医院形成了创伤急救院前、院内“一体化”的优良模式。考虑到地域分布和伤病分类,结合5+3+1规划实施,我们已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市覆盖,医疗救护基本实现“就近急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开展分类救护模式、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和应用,转运服务可实行预约或排队的服务制度以及加强救护车和急救装备配置,按每万服务人口不少于0.25辆的配置标准,确保救护车道路优先权,完善应急联动协作机制,确保急救专业队伍的建设和院前院内的序贯救治。

医美美学培训篇5

一般说来,世界医学教育体系分为北美模式和欧洲模式。北美模式以美国为代表,欧洲模式以英、法为代表。

1.1美国医学教育体系

美国医学教育体系以本科后教育和精英教育为主要特征,属于大学本科后教育,即完成综合性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实行八年制培养模式,建立分级和四年制课程体系,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即“4+4”模式,先四年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四年医学院校学习,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实行精英教育,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入学必须参加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联考(mCat),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同时必须通过专家委员会的面试。同时有相应的行业组织制度——全美医学院校资格认证委员会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Cme)评估认证医学教育资格,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nBme)组织全美医师执照考试(USmLe),美国医学学科理事会(aBmS)负责颁发全美统一的各专科住院医师培训与资格证书。

1.2英国的医学教育体系

在英国,医学委员会(GmC)负责管理高等医学教育。医学院校的主要任务是高等医学教育,而且医学教育有相当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医师注册制度、对学校的医学教育、学位授予和行医必备条件都有明确的规定。英国医学院校实行自主招生,规模由政府宏观控制。根据学生的入学申请、高中毕业成绩(a-level)、面试表现等录取学生,特别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考察要求较高。英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通常为5年,毕业授予内科、外科学士学位(mBSS),经过1年实习,实习合格者再完成2年的医学轮转,然后接受2~3年的专科培训,才可称为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英国医学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的知识技术、工作态度、临床技能、以及学术水平等都有严格的考核程序,考核结果作为遴选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的依据。

1.3法国的医学教育体系

法国医学教育学习难度大、竞争性强、淘汰率高,属于“精英教育”。重视临床实践,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法国的医学教育学制最长,为9~11年,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一阶段是两年时间,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期末,各门课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根据全年成绩再进行排名,平均下来仅取16%的学生进入第二学年学习,正式成为医学生。第二阶段由4年组成。4年结束后,医学生基本具备了住院医师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等能力,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自主选择专业,进入专科医学学习。第三阶段为3~5年。全科医学教育是3年,而专科通常为5年。本阶段结束时,通过论文答辩,获取医学博士学位。综观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均有统一、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学制在5年以上,有相应完整的制度或法规体系进行制约;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有规范的医师职业准入制度,而且比较完善;学校教育与毕业后的住院医师培训、注册前医师培训连接。

2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现状

2.1多层次、多学制并存

我国医学教育层次多,多种学制并存,高素质医学高级人才不足,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在我国,通过全国高中毕业考试即可进入医学院校学习。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有三年制大专、五年制本科、七年制硕士,还有八年制博士。医学教育学制层次多,五年制本科教育是主流。目前,除部分西部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少量三年制医学专科教育以外,医学生培养主要是五年制本科教育,作为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一种比较规范成熟的模式。五年的本科教育按照国家学大纲,包括两年半基础教育、两年半临床专业教育(专业课程需学习含临床见习、1年的毕业实习期)。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各校基本一致。近年来,参考国际医学教育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家批准在一些学校陆续开设7年制或8年制医学教育。2004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决定将八年制医学教育试点由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开设)、北京大学(2001年开设)扩展到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至2009年,国内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共有12所大学。

2.2完善中的医学教育体系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但是,我国医学院校的招生仅仅以学生的高考分来决定,毕业时,只要所有课程的成绩合格,就能够从事医师职业,没有规范的医师职业准入制度,可以说医学教育是“宽进宽出”。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规范了医师准入制度,对医学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但是,缺乏毕业后住院医师培训或注册前医师培训与学校内教育严密对接。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2014年2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启动,决定2015年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在全国推行。届时,中国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包括五年的学校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包括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和X年的专科医生培训及终身学习阶段的继续医学教育组成,进一步与国际成功模式接轨。同时,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分支,人们更关注于专业技能的发展,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共同的高等教育,与其他专业高等教育之间缺乏融通的接口,人文社会和行为科学的课程薄弱,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欧美发达国家医学教育体系的启示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卓越医师”的教育培养。我们应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博采众长,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教育模式,完善中国医学教育体系,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3.1构建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

医学教育是包括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统一体,必须反映并服务于社会需求,以医学院校为载体,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通过制定、完善各类医师培训制度及建设培训基地,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连续统一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具体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体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医学教育,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必须明确设置全国统一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能够反映医师职业的岗位需求。

3.2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据了解,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乃至许多发展中国家均已建立了政府主导的、较为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临床医疗质量。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培养临床医生的必经阶段,严格规范的培训可使医学生转变为素质能力有保证的合格医生。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卫生部、教育部高度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工作,协同多个部门,一直在进行不懈的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1993年,卫生部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每年招录规模达两万余人,全国数百家医院开展了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今年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接着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正式启动。

3.3加强人文综合素质培养

如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富有人性、情商、具有良好医德医风、“以病人为中心”的优秀医师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医学教育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开展以职业精神为主线的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活动,把医德与医术的教育培养结合起来,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升人文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未来医学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创新思维与研究潜质的综合性医学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分支,医学教育同样分享现代教育原则,并在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得到尊重和贯彻。如现代教学观念和策略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化,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学方法的改进及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培养应作为核心任务。批判性思维是科学创新的基本素质,是医学创新的根源之一,因为临床和科研是两个相互促成的主体,科研的发展促成了临床的进步,而临床发现的实际问题要以科研来解决。医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是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精神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加之大量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医学领域,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服务的同时,对医学人性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反思医学教育,对医学生教育培养必须重视并强化医学教育的人文底蕴,形成坚实的医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特别要重视培养医学生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力,注重避免理论说教,避免单纯采用医德和思想教育形式,结合学生的临床见习或实习等实践活动,以角色扮演、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

3.4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医美美学培训篇6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型”或“学术型”本科教育在学校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3]。其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培养的转变[4];在基础理论方面,比高职高专教育要厚,但比研究型本科教育要求要低,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二次创新与知识转化的能力[5]。在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定位于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或工程应用型人才,在服务上,应确定为面向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产学结合,实现专业与行业的良性互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应以就业为导向、结合社会及行业需求,使培养的人才在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根据上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质和特点,结合就业岗位需求,医学美容技术本科专业可以确定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是近年开设的医学、美学、美容学多学科交叉、应用型较强的医学技术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岗位能力及专业素质,构建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美容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有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2009年,我们课题组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实践,进行科研立项,对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创新、实践研究,现就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总结归纳如下。

1明晰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任务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课程构建必须反映现代创新创业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结合专业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美容专业人才。要求以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指南,确立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医学美容技术所需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医学美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及能力,掌握美容实用技术、中医药美容保健技术及美容化妆用品调配、营销技术等能在各级医疗美容机构、美容、日化企业、医学美容科研教育部门等,从事医学美容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营销管理等工作。最终成为面向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协调进步,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医学美容学专门人才。

2确立构建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

随着近年人们对美容保健的日益渴求,医学美容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美容业岗位上的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的人才培养日益成为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应用型本科人才日益受到为企业、社会的欢迎。因此,从社会需求出发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是医学美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自身特色。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兼顾美容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素质能力等,达到岗位能力需求的目标。

学生的“应用能力转化”主要表现为技术理论的应用能力、开发能力、技术拓展能力在岗位上的转化及运用,真正实现课程的价值。我们在研究中邀请美容行业内、就业基地企的技术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本专业教育教学专家共同商讨,使教学目标与美容行业认可的能力标准趋于相同,使教师和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应达到的终端目标。还注意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实现以“应用能力”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3医学美容技术2531型课程体系的建立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院不断摸索、创新,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模式,形成了我院自己的一套得到就业单位和用人公司认可的、学生反馈良好的、行之有效的一套课程设置方案,即2531型课程体系。见图1。

4本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

4.1体现医学、美学、美容学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必修课程39门,选修课程3门,课外实践活动、企业培训等184学时。在校总授课2574学时,实践实习1578学时,实践课占理论学时60%左右。

4.2夯实医学理论基础: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在美容专业中的指导作用和运用功能,突出有别于生活美容教育中只重视短期技术培训,医学理论含量少,学生发展没后劲,加强医学、美学基础课程,对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3突出以美容专业技术课程为体系核心:具体课程围绕五种技术进行设置,其中以美容实用技术课程群、中医美容技术课程群、化妆品课程群为主要框架,建立知识树,枝叶错落,主次分明,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力量。

4.4强调实习实训:科学利用第二课堂及企业师资培训,开展美容师、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培训的系列课程,开设就业指导课、宣讲课等,加强了学生应用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体现三种能力的衔接。

4.5依托素质教育载体,进行人文素质拓展培育:以学院、专业部等为单位开展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化妆技能大赛、团队协作培训等校内外活动为教育载体,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情怀,提升人文素质,尤其结合美容专业的自身要求,开展自己特色的艺术、文娱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爱美情怀,对稳固专业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5现阶段对本专业加强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5.1加强专业技术课、实践课的建设力度,建立科学的实习实训管理机制,强化实践实训教育质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为医学美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的实训中心。除了利用原有的实习实验条件外,还应根据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医学美容技能型人才目标要求,大力建立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或美容保健中心,同时还应与美容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大力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使医学美容专业应用性本科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得到有机的结合。

5.2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技能有素的应用型师资队伍:要促使医学美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现,保证课程体系的实施与教学活动的执行,就需要校企联合,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技能有素的应用型师资队伍。途径有:①把一些年纪轻,学历高的青年教师放到美容公司、化妆品企业去挂职锻炼,以提高其实际工程实践能力;②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吸纳校外专家为兼职教师,可采用长期、短期或临时聘用等方式,聘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从而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可充分满足技术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队伍。

5.3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发挥专兼职教师作用,联合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教师,论证研究,编写一套适合本专业使用的系列本科教材。

5.4加强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6结语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是为满足美容行业需求而开办的,目前仍是目录外试点专业,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努力,在目前社会急需医学美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形势下,作为医学美容教育教学工作者,呼吁同道们,要开动脑筋,勇于实践,相互借鉴,才能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建设,保证医学美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2]高林.应用型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孙学强,蒋天堂,段维华.机电类应用型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4):72-75.

[4]赵东福,罗朝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5):337-341.

医美美学培训篇7

【关键词】护理;礼仪教育;教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领域向心理、社会领域扩展。医护人员端庄的仪表、言谈举止及音容笑貌都可以对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学习职业礼仪,提高服务质量,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和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为使我校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我校不仅把护士礼仪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还在护生实习前对其进行礼仪培训,内容包括形象礼仪教育,语言沟通能力学习以及行为规范训练等等。通过学习及培训,不仅培养了护生良好的素质修养,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她们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为其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因礼仪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学任务不仅包括让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并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和规范。如:最基本的站姿、坐姿、行走等,是需要学生在反复的演练才能够让学生逐渐改掉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小动作和不良习惯,也只有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礼仪实训,才能实现礼仪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实践训练是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礼仪教育的实践训练可以包括多种方式,如,项目教学、教学见习、教学演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每课一实例、每课一实践不仅能达到巩固课堂知识讲授的效果,还能够通过学生的实际演练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保证教学质量;同时,通过不断实训和反复练习,学生会逐渐形成一些礼仪习惯,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审美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往往能在不同阶段的实训录像的对比中自己或相互发现形象到气质的整体提高,每一点进步都能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情景模拟训练中,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换扮演角色,经历生活中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有助于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处变不惊,在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由此可见,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的。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又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灵活。因此,将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卫生学校护士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核心。

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将美学渗透到护士礼仪教学中

护理工作是对人体美的维护和塑造,要想在护理工作中塑造美的护士形象,把握护理美的内涵,就应将美学渗透到护士礼仪教学中,既从护生接触《护理礼仪》这门课开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适时渗透护理美学教育,激起她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如在举止礼仪教学中,在学生学会仪表、仪容、姿态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下蹲拾物、持病历夹、端治疗盘、推治疗车以及引导病人进入病区等姿势的训练,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丰富的图片,背景音乐、和VCD片段等将临床不同情景下服务患者时所展现的端庄的仪表,优美的姿态、温和的语言呈现给护生,以培养护生观察美、体会美、鉴赏美、表现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通过第二课堂,强化护士礼仪教育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让护生利用开学典礼、纪念5.12护士节、护理礼仪风采大赛等主题活动,把护理礼仪规范动作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护理文化氛围,还让护生在自我展现中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逐渐地、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医美美学培训篇8

住院医生

中国的住院医生在找到工作后就成为雇员,在工作中受到上级医生的指导。好学的住院医生基本上是在自愿的情况下读一些教科书,不好学的医生满足于日常工作,能解决一些常见的疾病,不能解决的,就叫上级医生。有一次我和一位行医五年的医生聊天,发现这位医生理论知识非常贫乏,临床上也是一塌糊涂,我感到不解。事后和科室的主任谈起来,主任告诉我,他也要求医生们读书,可是他们不肯读,当主任的也没有办法,只要他们工作不出事,主任无权处理这些不学无术的医生。这位主任谈起这个问题时,显得非常的无奈。同时主任得常常盯着这些医生的工作,以防这些医生出事,这样一来,主任感到压力很大。在这样的制度下,住院医生没有太大的压力去提高自己的水平。

美国的住院医生工作非常繁重,精神压力很大,工作时间很长(80-100小时/星期)。除了应付日常工作,每个住院医生还有阅读任务及参加科室考试。住院医生完成培训后要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来获取其专科文凭,这个考试大多数是笔试,就是考理论,有的专科还有口试。而且考试题目中相当一部分题目涉及到一些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但又少见或罕见(highriskandlowfre-quency)的疾病,例如下文所提的恶性高热症。既然罕见,在培训过程中就不一定能碰到。大家只能从书上学习前人的经验,这种病例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病人就会死在医生手里。医生们不读书根本无法考试及格。在培训中表现不好的住院医生将会受到处分甚至被迫离开。住院医生只是在培训医院接受培训,培训完成后他们再到全国各地找工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主任的介绍信是最重要的。美国的住院医生在高压下确实是非常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住院医生的培训一般是在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进行。这些医院学术风气很浓,医生教授们既做临床,也做科研,许多新的医学理论、药物、医疗方法和医疗器械都是在这些医院研究发明出来的。他们培养出来的医生面向全国,要到各地的大小医院找工作。

我想用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例

如无意外,一位美国人18岁高中毕业,26岁医学院毕业,经过3-5年的住院医生培训,大约30岁左右他就成为主治医生。如果他是外科医生,今年60岁,那么他外科培训应该是在30多年前进行的。30多年前,乳癌的外科治疗是乳癌根治切除术,胆囊的切除要在病人腹部切一条一尺长的切口。他在一间乡间医院勤勤恳恳地工作,乎可以30年不变地重复这样的治疗方法。但是新的主治医生来工作了,这位医生当住院医生的时候,乳癌根治切除术已经基本摒除了,大部分胆囊的切除是在腹部切几个小口用内窥镜的方式做的。学术杂志有研究论文证明新的治疗方式安全,有效,减少病人痛苦。新的主治用新的治疗方法开始工作,他的到来给老主治带来了挑战。这位老主治大概有三个选择:一,学习新的技术;二,墨守成规,但要放弃某些手术,例如要用窥镜做的手术,这样他的收入将会大大减少;三,选择提早退休。我这样的说法似乎很残忍,可是科学不断发展,并不允许一个医生一成不变地用几十年前的技术为病人服务。长江(也许应称为密西西比河)后浪推前浪,社会才能向前发展。其实我这里用的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许多美国医生每年参加继续教育课程,阅读专业杂志,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在这样的系统之下,住院医生毕业后把新的技术、理念带到全国。即使在一间乡村医院,病人仍能获得由一流医院培养出来的医生的医疗照顾。所以美国各医院的医疗水平比较接近,受益的是广大的老百姓。

第二例

过去放射科医生的工作范围基本上是限于阅读X光片,近十年来介入放射科崛起。过去,脑血管瘤、主动脉瘤的治疗是由外科手术来完成,手术风险很高。现在介入放射科的医生能更安全、可靠地治疗这些疾病。由于这个科目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许多美国的医院缺乏这样的专科医生来开展业务。当一个介入放射科医生完成培训后,他很可能要成为一间医院介入放射科的始祖。当他到医院面试时,得像一个生意人那样去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医院附近的人口分布,医院的经济状况,医院的病例和病种等等。介入放射科的仪器非常昂贵,动辄几百万美元,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仪器都买不起。没有足够的病源,医生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如果一切条件妥当,这位医生就是把新的治疗技术带给了医院,新的医疗服务带给当地居民。

美国的住院医生培训系统培养了一批批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全面、水平均匀的主治医生。他们像播种机那样,走到哪里,他们的技术就带到哪里。而这个系统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全美国的老百姓。

医美美学培训篇9

一、具体做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校园广播、多媒体、黑板报、各社团力量等多种形式,在各班级进行大力宣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作用。

(二)做好培训班的前期工作是办好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

培训班前期工作包括教材准备、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和安排、材料设施准备、授课计划设计等,是保证培训班顺利完成的关键。我们按照国家按摩师、美容师、足疗师培训的师资及设施标准,合理应用本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做好培训班的前期工作。

(三)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是保证职业技能培训班的质量

我们在师资安排过程中,选送医学专业性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老师到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及社区康体中心进修学习,他们经考试取得相应的中、高级职业资格,回来后成为培训教学骨干。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合理的课时安排、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四)完善考试制度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职业培训课程计划,学生通过三个月时间学习培训后,要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完善考试制度是保证考试质量的前提,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验好考生居民身份证,这是保证考生身份的真实性;(2)做好考试试题保密工作,提高考试成绩真实性;(3)安排好考场和监考员、考评员和督察员等工作。

(五)做好资格鉴定

资格鉴定包括考试成绩评定、审批考生各种材料,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最后是资格证书审核、发放,这是考生职业培训的最后环节。

二、讨论

(一)在校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根据医学生特殊的专业性,我校从2004年起,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水平,对本校在校生进行保健按摩、医学美容、足部按摩等职业技能培训,经三个月的培训,95%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资格证书。又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自已身心健康要求和意识在不断的提高,市场和社区医疗点、医院都建有大量的保健按摩康体中心及美容中心,需要大批量的保健按摩师和美容师、足疗师。我校在校生参加按摩师和美容师、足疗师的培训,毕业后就业率是100%,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二)职业技能培训是拓宽就业渠道和提高招生入学率的手段

随着国家招生人数年增加,毕业生人数年增加,由于专业局限,就业空间窄小,就业竟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多了一技之长,提高了就业率。我校已取得资格证的学生毕后的就业率达100%,从面也提高招生入学率,据统计我校每年招生人数逐年呈30%上升。

学生的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是每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职业技能培训也是拓宽就业渠道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医美美学培训篇10

一、学习目的1.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基四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培训方法: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1.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基础理论考核,1次法律法规知识考核。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5.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