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4:35

关于音乐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导入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59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音乐教学对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影响,音乐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其审美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恒久的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和教育潮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的音乐教学,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增强音乐创造意识,做出积极的努力。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要多维化,又要具备针对性、有序性,使每节课都有^高的教学效果。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多元化的,但是又是十分确切的,需要教师结合每个学期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分析,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过程才能有方向性,这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基础。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存在课时紧张,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和完善,导致学期课程之间没有有效衔接与配合,学生学习起来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针对性。所以,我应该对此进行积极调整。

第一,结合教学大纲对每册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再结合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哪些篇目需要重点开展,哪些内容需要简单欣赏,这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教学设计,这样就可以把重要的教学目标分配在主要的教学内容里面。

第二,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然后结合音乐的创作人、创作背景以及时代等因素进行目标的具体设置,既要兼顾知识与技能,又要注重情感价值的教学目标,从而完善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有统一的指导。

第三,教学目标还要做到循序渐进。可以先把学期目标分为单元目标,之后单元目标分为课程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可以分为多个层次,目标之间必须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使学生思维逐步深入,不会产生突兀感和跳跃感。例如,在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教师第一步的目标应该是学生对于基本情感基调的把握,因为这一步比较简单,学生通过对于梁祝爱情经历和悲惨命运的了解就能把握,第二步就是对于乐曲知识的学习,第三步才是对于乐曲的鉴赏和品味,最后一步鉴赏其他的乐曲篇目,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每个目标之间都是相关的,前面为后面做铺垫,使教学步步深入。

其次,教学导入是开展好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步骤。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音乐鉴赏和学习。随着教学理论的完善,更多的教师注意到导入对音乐教学的影响,优秀的教学导入能够快速攫取学生的目光,激发其内在探究动力,促进教学的顺利展开。经过不断反思,教学导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教师结合与音乐相关的或者与教学内容有所联系的故事作为课前教学的预备内容,先为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或者调节教学气氛等,达到良好的教学导入效果。例如,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古典乐曲鉴赏,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人互为知音的故事,以此引导学生对于古典雅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音乐产生崇敬感,对接下来的音乐欣赏十分有利。

第二,导入可以是情境的设置。教师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在这个情境里面,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之后进行音乐的教学,学生会很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要求。例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学生因为从小就会唱国歌,但是对于国歌的创作以及当时对于革命战士以及普通百姓的意义理解还不到位,教师可以先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我国社会的现实发展情况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内外受敌,受到日本侵略者的任意的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继而开展教学,那么学生很容易就进行学习状态。

第三,利用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来作为导入,促进学生对于作品的深入把握。例如,在学习《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导入中为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人民饥寒交迫的图片,让学生自觉理解当时的作品创作背景,继而带着情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的导入会更加真实生动,受学生的欢迎。总之,导入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要及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经验采取合适的导入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

再次,教学过程是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过程要及时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灵活转变,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顺序和生动效果。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组织开展音乐教学的步骤和顺序,这需要需要教师首先进行课前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化教学步骤,在哪个环节设计什么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做好安排,这样才能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第一,教学过程需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有活动的教学过程才生动活泼,才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接受方式和学习形式,减轻学习的压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以前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看、听、做,用手打出节拍,之后把班级分成两部分轮流配合打有变化的节拍,使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体会音乐的节拍规律以及变化,从而轻松掌握节拍的划分和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节拍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关于音乐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区域;反思制度;有效教学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平,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习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诸翟学校纪艺)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

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平等学习,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习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

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龙茗中学张一)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

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信宏中学马婷婷)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10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习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平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平。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10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近电视正在热播的“中国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

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习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近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

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三、总结与思考

关于音乐教学反思篇3

1示范策略

所谓“示范”埃利奥特说是“行为中的思考”,笔者认为其含义核心不在行为,而在思考.如此学生便能观察、聆听和建造自己的音乐实践性概念,此处示范并非指“模仿”,而是一种引领.实践主义教学的示范策略并非教师简单的演示与模仿之意.这里的示范更多的含义在于教师运用语言讲解某种音乐概念,或者表演一段音乐之后,要逐渐退出示范的中心领域,而把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运用知道的知识(或者说程序性知识)去建构自己的音乐理解,形成自己的音乐概念.也就是说,示范的重心不是教师示范本身,而是示范模仿之后的所作所为,尤其是示范之后的思考更为重要.这种思考是教学行为的核心,更指向于学生的思考方面.在示范教学策略中,其涉及的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与学习.这种学习是高度认知性和建设性的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培训.这里的示范不仅仅局限在表演、即兴表演和指挥这一范围,教师们可以示范改编合作等.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示范策略时,可以采用改编音乐的方式,之前提出改编的要求,之后示范一种旋律、节奏等变化的方式.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变化音乐的各个要素,以达到学生自己要达到的音乐概念.

2教导策略

实践主义音乐教学的教导策略认为:“教导开始于诊断和评估学生们的音乐思考的进程和产品.然后指导通过提供提示、提醒物、模型或意在引导学生们的注意力与重要的音乐细节的新的问题设计而进行.通过这些方式,指导将学生们的音乐制作近似达到了艺术的和创造性的成就”②.这句话的含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在了解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理解素养等情况之后,通过提示、模型、提醒物等外在的东西引导、引发学生对音乐,尤其是音乐的特征加以关注、领会;从而使得学生完成音乐理解、音乐制作,最终形成一种音乐素养.这种教导策略需要高度的互动性,以及高度的情境性,同时需要及时的教学的反馈等信息交流来达成音乐学习目标的制作及其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内容一定要与学生的内心音乐目标任务,及其音乐概念相一致,与当时的教学情境,包括具体的时间或问题直接关联.只有如此,这种教导策略才能真正得到实际的实施,其教育教学价值方能得以充分体现.

3支撑策略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第三个战略被称为“支撑”.支撑策略主要的概念内涵是指教学所给与学生的音乐学习援助,支持学生的音乐学习、音乐理解.按照埃利奥特的话说,“它涉及当学生们处于自己努力找到和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时,它以各种方式支持学生.支持可以有许多方式,包括特殊设备、模式、口头建议和学习环境本身的物理细节”.③支撑策略意味,音乐教育者要把学生放置于音乐环境之中,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音乐要求要符合其实际具备的音乐素养,以使得其可以享受的学习.因此,支撑策略就是一种愉快体验学习的支撑,这种支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因为教师根据发现和预测学生们的需求来准备和部署时间表.它还依赖于教师为学生掌握不了的较难的音乐任务承担责任的能力.支撑策略中还牵涉到另一个概念———“隐退”.隐退指的是随着学生自身素养的成长、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地降减对他们的辅助.着眼于音乐教育而言,其表现为随着学生发现和解决音乐问题能力的增长,教师可以且必须要逐步收回自己的帮助之手.这里的隐退实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教婴儿学习走路时的“放手”,当父母教自己的孩子学步的时候,会根据孩子腿部的力量和站姿,特别是孩子已经逐渐可以站立的能力情况,而有意识地放开协助的双手,让孩子自己站立、自己迈出脚步(虽然孩子也会经常摔倒).当然这种放手是动态的,是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而灵活把握的,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异.这种学步中的放手和音乐教学习中的隐退异形同理.

4搭建策略

搭建,埃利奥特理解为口头反思,是提高监督性知识的一个重要战略“.它包括帮助学生们用以表达他们解决音乐问题的各种方式,如词语、图表、类比和模型等任何手段”.④因此,搭建策略是音乐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的、图表的、道具的等方式或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因而,搭建是个教学手段,搭建了学生与所学音乐的问题之间的交流的通道.搭建策略,或者说口头反思,也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它既依赖于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经验,也有赖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因此,实践主义音乐教育哲学认为音乐教育课程为反思的实践教育.而这种音乐教育之所以被称为反思的实践就是因为几种口头思维一起随着学生学习音乐而动态演化.

5比较反思策略

比较反思策略可以理解为是搭建反思的进一步深化,这一战略“将清楚表达和反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反思一个人的音乐行为的教育力量能够通过用不同方式连续播放音乐思维的例子而被提升”.⑤此处的反思不单是纯粹的反思,而更倾向于比较,比较中的思考.因为有了比较,使得这种反思更具有思维价值,思考更深刻.埃利奥特举了个例子来解释教学策略内涵:教学中学生们在表演彩排,并用录像录下正在解决诠释性问题,然后学生们对录像带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并对其得失优劣作出“剖析”.这些比较性的反思可以用来强调学生们的效果好坏与否的决定性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比较反思教学策略的核心重在比较、以及细腻地分析学习的对象及其问题所在,通过分析、比较找到问题所在,优劣得失所在,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学习,更好的诠释音乐的意义.这就为我们实际教学方式的运用指明了方向.

6探索策略

关于音乐教学反思篇4

一、学科水平与教育技能相结合

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有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技术。”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切实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夯实学科能力基础,加强教学技能锻炼。在学科专业水平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自己的音乐教学补充能量。就这一方面而言,至少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提升歌唱技能。歌唱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坚持练习唱歌,力求提升自身歌唱水平。第二,加强乐器演奏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教师必须对课程所需的各种乐器勤加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培养创作能力。适当的音乐创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而且也有助于开展创新型的音乐教学。在教育专业技能方面,这里则主要强调两点:第一,音乐教师不但要会唱歌,而且还要会说话。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用通俗、生动、风趣的言语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计算机音乐软件等,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更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的改革。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理解和运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当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只是第一步,称职的音乐教师还应该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只有做到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的结合,才能够逐步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比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主张开展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依据这一理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努力尝试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例如,在欣赏乐曲“小背篓”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乐曲节奏和韵律的印象,我组织学生分组编排儿歌舞蹈,通过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教学“动”起来,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经常指导孩子们开展配乐诗朗诵比赛,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既完成了音乐欣赏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结合是小学音乐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相结合

教育评价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公正判断教师目前的工作成果,而且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评价环节。回归到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上来,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需要将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针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一是因为学校依据相关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来对教师的个人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训、考察和评估,进而给教师提出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二是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是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要发言人,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同样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依据学校的相关教学标准来开展教学以外,还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平等友好地与学生交流,以便获得真实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除了外部评价以外,教师的自我反思也至关重要。以笔者自身为例,为了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教学反思环节,不仅认真撰写每一课的教学案例反思,而且定期进行阶段性自我总结,从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改掉缺点。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在专业化水平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四、实践锻炼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除了自身专业学科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以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还包括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科研能力。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学科研的问题,误认为科研只是相关专家、学者的事情,教师的职责仅仅是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对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教育优化的积极作用已逐步彰显。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要求,突破传统工作思维,在努力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尝试进行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教研结合,最终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跨越式进步。当然,教学科研毕竟是教学活动的更高层次提升,对普通音乐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教育学、教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为教育实践和科研夯实基础。同时,还要不断汲取音乐专业知识的养分,开阔学科和教学的视野。第二,必须注重教学创新和经验积累,这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和素材。第三,必须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探索出教学的新思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总结教学成果,提炼出教学科研的素材。最后,必须学习专业的科研方法,比如教学调研、学科考察、课题研讨等,从而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实现专业化成长。不论通过什么途径,借助什么方法,我们想要达到的专业化成长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促使音乐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具备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也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科研工作,最终成长为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

作者:李笛单位: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第二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洪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0).

关于音乐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新型教师教育观念教师基本功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对于老师来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能以变应万变的新型的音乐教师,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习音乐新课程精神和实质

教育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编吴彬教授在一次音乐新课程培训中说过,一个人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角色取决于他的教育思想,如果没有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新课程实质,那么,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观念错了,你的教育行为就会发生错位。所以,音乐教师认真学习音乐新课程精神和实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是很重要的。因为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这些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以解释和应付的。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精神,用心钻研实验教材新课本,才有可能上好课。许多教师因为对新课程精神实质了解不透彻,而在教学实际中陷入许多误区,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上课套路化;音乐综合不以音乐为中心;教学环节和活动的设计与课堂无关紧要;引题过长;课件的泛滥使用;这些问题,我在两次的教师音乐教学技能比赛中经常看到,这是因为教师对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也就是说,你的教育观念影响你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理解不到位或观念没有及时更新,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必定受影响。

二、经常参加各类比赛、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经常参加各种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包括各种与音乐有关的比赛、教研活动、观摩教学,它对于拓宽音乐教育视野,丰富音乐教学体验,积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探讨,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学习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开阔视野并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对音乐教学的认识水平。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了音乐新课程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各种音乐教学技能比赛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教

育教学水平,使自己获得各种各样的好成绩,然后再服务于课堂。

三、加强、修炼教师基本功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伴奏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在一次比赛中,一个老师在范唱《摇篮曲》时音准和节奏都出现错误,我想,这样范唱,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美呢?

同时,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与情绪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即兴伴奏的能力,为创造性地音乐教学活动服务。一位老师在上《瑶族舞曲》弹奏主题音乐时,一首很活跃的乐曲却弹得很平静,老师是理解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的,但是由于老师自身的乐器演奏技能的局限,他没能较好表现音乐形象,钢琴演奏技

能也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

四、提高评课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音乐教师应学会运用评价来分析课堂质量,运用科学的方法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及不足,以利于改进教学。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学会评课敢于评课对于自身的成长是很重要的。通过听课评课有助于老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切磋教学,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所有教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正确看待不同意见的争论。对于老师教学薄弱环节,应坦诚而恰当的指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五、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

音乐教育理论,是指导音乐教育改革的基础,亦是指导音乐教学的基础。音乐教师学习理论,不仅可以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音乐教育观念,而且能够运用音乐教育理论有效地解决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音乐新课程教学因素的多样性要求音乐教师思想开放,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音乐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新动向,并吸收、消化,运用于音乐教育实践。因此,不断学习与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以指导音乐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改革,同时,对提高音乐教师的理论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提高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理论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写论文,论文是音乐教育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和探讨问题并描述其成果的学术性和理论性的文章。它是教学科研的总结和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学术交流的有利手段,科研论文对于传播科研成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考核教师的业绩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做一名新型的音乐教师,要会写论文,能写论文,多写论文。

六、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

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京剧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京剧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京剧韵味的戏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

2.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50名学生可能有50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3.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七、结论

新型音乐教师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新型”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指教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调整,使自己的教学身份得到新的确认,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升华。因此,新课程实施即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新型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新课程的执行者,同时又是新课程的建设者。新型音乐教师将在音乐新课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和角色,更新知识与技能,提升素质及修养,为适应21世纪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我们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是一件长期和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容的引导我们的学生进行更加广阔的探究性学习。音乐新课程本身即是一种新的事物,必将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就采取一种创造和发展的态度。音乐新课程的精髓,在于创新,以教师的变应教学中的万变。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关于音乐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音乐教育;行动研究;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艺术教育

近年来,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已经被人们所重视,“自我更新”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源泉。教师除了具备传统所界定的专业特性(诸如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必要的教学技能等)之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反思实践对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由此,行动研究诞生了。

行动研究起源于30年代的美国,其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提出的。他的理论核心是提倡实践者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实地研究,在与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合作中解决社会问题。将行动研究应用于教育并作出明确定义的是凯米斯(kemmis,1998),他认为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并且以自身作为研究焦点,兼任着“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当前,我国音乐学科的教育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提倡音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对音乐学科发展与音乐教师成长都是极其有益的。

一、音乐教师行动研究的价值

1.行动研究将改善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状况,有助于音乐教育学的理论发展

在传统的研究范式中,研究者与实践者往往是分离的,这种分离使得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各自拥有独立的话语。两者的界限造成许多研究理论由于“隔靴搔痒”无法解决实践者的具体问题;而实践者又常常苦于没有理论的支持显得“盲人摸象”。以我国普通学校音乐学科研究为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经历了从音乐教学法到音乐教学论的飞跃后,如今已从音乐学与教育学基础理论中脱离出来,成为依托于音乐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研究音乐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音乐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对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问题和音乐教授与音乐学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它们相互的内在联系与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揭示、说明和预测。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实践,然而理论研究却常常是落后于实践的。这是因为,通常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人员都是专家、学者或专职研究人员,尽管他们普遍理论素养较高,同时又具备研究设备、技术、时间及财力等的充分保障,但毕竟由于对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普通学校教育活动缺乏深入的探究,以至于常常用超乎音乐教育现象的理想化认识来指导实践,这种书斋式研究形成的理论相对于更为复杂的音乐教育实践,无论是解释功能、批判功能还是预测功能都显得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使广大的音乐教师大多是借助自身的经验而不是理论来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

音乐教育理论必须敢于直面实践,这是音乐教育研究能够得以顺利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研究方式的扩展与改变是必要的,由音乐教师直接参与的行动研究将会为音乐教育理论注入新的话语,对音乐教育理论的完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行动研究是促成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根本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哲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经验型教师”已逐渐受到“反思型教师”的挑战。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反思型教师能够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能够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思考,对专业结构进行更新。他们关注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与建构者。音乐艺术本身具有“个性化”与“形态化”的感性特点,因此音乐学习与教授也离不开个体的独特感受性,这种独特的内涵是音乐学科的灵魂。音乐学科研究所涵盖的面甚广,无论是音乐艺术规律还是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差异性等特点。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能够针对自身教学环境中的学生全体或个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检验、调整、积累音乐教学经验,在反思与总结中使自身的教学更趋向于合理,这对音乐教师的成长是极其有利的。

行动研究并不仅仅是经验总结,虽然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获得的理论不同于专家的学术理论,但它是反映教师个人实践愿望的一种实践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必然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专家的学术理论,重要的是这些理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以重构的方式进入教师个人的经验之中,最终形成的是一种服务于实践的理论,可见它的应用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倡导和鼓励行动研究能够使音乐教师自信地迈进教育科研的殿堂,提高他们的音乐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对促成音乐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成为终身的学习者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教师行动研究的范式

教育行动研究并不存在着统一的范式,美国学者温特认为行动研究的关键过程可以用三个词来表达:“观察”、“反思”和“运用”。对音乐教师而言,它的基本框架在于:

1.提出问题

这是行动研究的起点,音乐教师关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象资料等等。

2.分析问题

音乐教师通过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问题予以界定,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挖掘问题背后所涉及的诸多因素,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3.确立假设

明确问题以后,音乐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通过请教理论工作者或阅读专业书籍、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其结果有助于音乐教师形成新的、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

考虑了每种行动方案的可能效果后,音乐教师就着手试行某一个解决方案,并在试行之后仍要不断地搜集各种资料或证据,以检验假设,改进现状。在检验过程中,音乐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行动研究的循环。

三、音乐教师行动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1.外控与自主

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上说,现行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多是“外控式”的。即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术机构策划或制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以及规范性和权威性。另外长期以来音乐学科在学校中地位不尽人意,使许多音乐教师缺乏学科行动研究的热情,仅把教学工作定位于按教育理念操作的熟练工,自主性、反思探索的动机与投入感较差。

2.结果与过程

从科研导向上来看,音乐教学研究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许多教师把教育行动研究等同于“写论文”,认为研究主要是靠“文笔”的功夫。事实上,所有的理论都不是“写”出来的,它必须经过研究的每一个过程,通过行动的观察、思考、总结、提炼,是“研究”出来的。这一艰苦的探索过程在教育研究中经常被省略或敷衍,以至于不少音乐教育论文观点雷同,缺少个性亮点。另外由于受功利思想的影响,不少音乐教师急于求成,把局部经验任意拔高,盲目构建理论框架。这些都使音乐教学研究无法真正深入,使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3.个体与合作

音乐学科在普通学校属于小学科,在校音乐教师一般仅为1、2名,势单力薄,少有机会能够分享群体的智慧。教育研究需要个人的反思和探索,也需要同行间甚至非同行间的相互启发。因此,采用横向与纵向的联合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横向上,可以在有共同研究方向和志趣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合作关系,随时定期进行交流,共同提高研究能力。纵向上,可以邀请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研究更身层次的课题或进行理论的总结与提炼。

4.音乐与教育

关于音乐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初中课程设置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调考试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政策也在近期也不断出台。随着素质教育思想走进初中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寻找强化考试科目与协调文化科目之间的平衡点,以期实现全面型学生的培养。新课改后,音乐课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初中课程,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音乐课程设置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及时反思初中音乐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出解决之策成为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音乐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语言,能起到缓解压力、愉悦心情的作用。诚然,校方在初中阶段为音乐课提供学时,肯定也不乏这方面的考虑。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将音乐教学落实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校、教师及部分学生对课程意义理解不深刻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承担着文化传播与人文教养的作用,所以音乐课程也可被称作是一门充满人文性的课程。从课标要求来看,设置音乐课的目的除了教授基本乐理知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就是要提高中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学会欣赏美。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校跟学生将音乐课当作了听歌时间。对他们而言,乐史上的经典篇章毫无意义,其吸引力甚至不及网络音乐和流行歌曲。音乐课成为空有形式,缺乏内容的课程。同时,部分中学对音乐教师也并不重视,音乐教师少,专业性不高的现状也使得音乐课很难真正打动学生。

2.教学形式相对古板单调,缺乏创新点和吸引力

相较于小学时期在音乐教室听着钢琴伴奏上课,初中生的音乐课显然无趣的多。对大多数初中生而言,音乐课就是老师在前面用录音机放一曲音乐,而后简单讲评一下音乐家的创作内涵。由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实践性,使得只有通过演奏、歌唱等多各环节才能全面体会的音乐失去了被学生体会的机会。老师在前面唱独角戏,学生在座位上枯燥的听,这种模式让学生难以理解那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也让他们失去了对音乐本来的兴趣。

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学校不得不在初中生音乐教学上花费更多功夫。对开始形成个人学习方式的初中生而言,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巩固和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及人文内涵的提升是相当必要的。因此,针对初中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应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1.改革传统教观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提升可以从多方面予以实现。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高要求决定了音乐、美术等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养成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模式下的教育难以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种情况下,教育观念的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模式,改善传统模式下对音乐教学的错误看法,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投入到课堂教学来。形成以学生兴趣为核心,着眼学生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陶冶学生性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2.校方对教学目的有更为明确、清醒、直观的认识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陶冶情操为目的,愉悦身心为效果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单独培养音乐人才的课程。是以,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将他们的音乐的认识从纸面带到生活,才能让音乐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对学生而言,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就必须树立以兴趣为第一动力的基本理念。愈发繁重的课业负担可能让初中生很难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与中考无关的课业上,也让他们很容易忽视音乐这门学科。但当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一切就会变得截然不同。事实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与音乐保持紧密联系,学会在音乐中享受人生,释放自己,才能实现用音乐美化生活。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教学内容、个人经历乃至生活经验集合起来,站在欣赏的角度感悟音乐,才能在体会音乐的同时实现对人文素养的升华,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3.设置更为合理的初中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兴趣

以往课堂中枯燥乏味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音乐老师需要以更新的上课方式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固定性,学校应在课程预设时就尽量减少教师照本宣科情况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基本乐理和乐器的学习。除理论内容外,尽量增加授课环节中的实践与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谈论、学习甚至演奏自己喜欢音乐,进而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课中讨论,课后反思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设问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要点,通过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上课过程中的讨论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人都参与进程中,避免产生老师讲课,学生不听的状况。事实上,讨论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交流融入的过程。因为讨论往往能使人更快更直接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它能激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和层次,使思考变得更为全面。课后反思则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事实上,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受限于课时,学生很容易遗忘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而反思这一环节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反思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纵向延伸,它以兴趣为纽带,将课堂教学的成果转化为更好的教学质量,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小结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即将走向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这条道路注定是漫长而充满困难的。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只有构建起更好的教育环境,给个性更多的展示空间,充分调动其学生兴趣,才能最终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即音乐与文化、社会、民族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久美.中学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

关于音乐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鉴赏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音乐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知识积累相对丰富,主观意识很强,他们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对时间的分配和知识的摄取都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笔者真心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受益。高中音乐课,既要面对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又要肩负素质教育的重任。在这样的现实中,如何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读懂学生——有效教学的起点

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之“效”,源于课程标准,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评价一堂课的有效性不仅从教师的教来看,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学来看。因此,“读懂学生”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了解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预案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与学生展开深度互动,有的放矢地促进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是教学的起点。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辨听、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与作用。几年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实践清晰地反映出要让学生都喜欢,确实是个很难的课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但我们不妨把起点放低一些,先不要奢谈音乐对于理想的启迪、音乐对于人生的意义,通过一学期乃至一年的学习,学生自己感受到了教材中的音乐是美的、能丰富他们的感情,音乐教育就算取得了很大成功。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要让学生从头至尾全神贯注地集中注意力聆听作品,感受各个声音之间的关系很难,因为这要加以训练。因此我在介绍这部作品时,降低聆听难度,在授课前深入解读授课内容即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找出最具特色的音乐部分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触摸音乐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并由此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音乐风格特点,提高聆听的专注度。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材使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优劣。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有四个版本的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尽管教材的编写已经十分人文化,体例、内容等安排也较为科学,但不可能适应不同档次、不同地方、不同教师的需要。因此机动灵活地使用教材十分关键。高中音乐教材的使用,比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有更大的机动空间。因此在不影响教学目的与效果的前提下,选择适当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学音乐课改观摩研讨活动中,我选择了《人音版》教材中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了有关探索。这是一节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课。我从作品题材选择着手,将我国第一部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草原放牧》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要素逐步展开对作品的分析,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注重音乐本体的力量,创造性地利用钢琴顺利解决多种难点,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带领学生聆听。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优美动人的旋律,陶冶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问题”的作用——有效教学的关键

吴斌先生再三强调“音乐鉴赏,关键是问题,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课堂问题的设计充分显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可以说,问题是课堂的兴奋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们必须扎扎实实研究音乐,精心设计有内涵的问题,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提出有效问题,可以说是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问题应该是学生有兴趣探究的;是能够与真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觉得非常有价值而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并能自行解决的;是有一定创意、有一定思维负荷,对驱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有促进作用的。

在《人音版》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导入中,我先请同学们欣赏已故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演唱的《我的太阳》的视频。之后我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拥有帕瓦罗蒂的歌喉,你会唱什么?当然这首歌是代表中国到世界舞台上去的。”简单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具备了趣味性、真实性、可行性、驱动性等特征,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有说京剧,有说评弹……答案各式各样,当然学生说的答案最终归结到中国的民间音乐。我继续介绍:“作为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具有超高的演唱技巧,他唱过很多作品,难度有9个HC的作品,技巧要比《我的太阳》难得多,但每次他一定会带一首《我的太阳》到世界舞台上去。这是意大利本土民歌。这样的艺术家,他对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有着这样的执著,那么在座的各位呢?同学们知道几首中国民歌啊?”这时我注意到很多学生脸上求知的表情:好像真说不出几首。“准备好了吗,一起学习吧!”一个真正的有效问题的提出,才有可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

在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的教学中,首先用一首调性音乐——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让学生对十九世纪音乐有一个感性认识,听一听、唱一唱,即刻就可抓住主题旋律。然后听一首无调性音乐勋伯格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听觉似乎迷失方向,没有稳定的归宿音,刺耳、怪诞,对比非常强烈。设问:能哼唱这一片段的旋律吗?两首作品哪首是调性音乐?哪首是无调性音乐?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试想会有哪些社会的、历史的、艺术的原因导致音乐在跨入二十世纪这个时间点上发生重大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对比音乐告诉学生二十世纪音乐发生的变革、创新及特点。最后一问将学生的视角从音乐拓展到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启发学生思考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并由此懂得任何艺术都不可能游移在社会、时代之外,它的产生、发展、变革、创新都与此息息相关。

在音乐课堂中,无论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从而作出判断、筛选和重组。教师理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尊重并珍视学生的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质疑、争论,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学生的“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四、反思教学效果——让课堂更深入有效

反思是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的一种本能的行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真诚地反思。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条件。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为了从本质上更深入了解反思,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都应该进行反思:本节课学生领悟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自主学到的吗?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了吗?经常如此反思,不断积累经验,课堂教学定能够更深入有效。

五、结语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只有了解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于教学效果的课后反思,则不仅能积累教学经验、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深入有效。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高中音乐鉴赏课会越来越受学生喜爱。

参考文献:

关于音乐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一、强调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之前自行讲解的传统授课方法,要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加强自主学习和时间,强化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尽量和蔼亲切的面对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喜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和心态下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可以在创新发展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的美好。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能够推动学习内容的掌握,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和鼓励,也能够加强音乐感受,享受音乐熏陶。

三、实行分组研究是学习模式

现在《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应该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料,组内研究探讨形成结果。然后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组内总结出来的看法,教师对结果进行评定。初中音乐课堂研究型模式的开展,提倡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锻炼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组织学生欣赏《青春舞曲》时,可以借机想学生提问,让学生总结中国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歌词、曲调、演唱方法多方面思考总结并由小组讨论出最终答案。这样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加强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四、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能够帮助人们通过音乐内容体味历史,加深理解和感悟。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记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教师最先要了解学生对音乐的需要情况,在教学中只有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作品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涉及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程度,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能够加强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教学效果。再有,一般初中音乐教师都来自专业音乐学校,因为本身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在课程选择的时候容易趋于专业化,但过于专业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的。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作品是极为关键的,教学内容往往决定了教学质量。

五、强化音乐教学和实际相结合

现在的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经典曲目,不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理解教材中的曲目意义,就感受不到歌曲的意境。面对新的课改环境,教师可以灵活使用音乐教材,重点挑选学生易于接受,感兴趣并且好理解的歌曲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太哦选课外的优秀歌曲结合教材中的同类型曲目加深学生的印象,争取实现教材和实际生活中音乐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分析现在学生喜欢热衷流行音乐的心理,采取积极地方法帮助音乐教学。教师应该在课程刚开始准备阶段,筛选一些适合学生欣赏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和学生分析流行音乐中一些歌曲的形式,内容,唱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流行音乐中吸收音乐知识,进一步引领学生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六、加强多媒体应用提升教学审美

音乐教学的根本是实现教学审美,利用音乐赏析提高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新课改环境下,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这种思想要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实现教学的立体化,尽量生动灵活的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表现出来,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体现

音乐鉴赏课程是最能够体现人文精神的一项教学内容,音乐鉴赏应该选择各个国家,各种风格,多个民族,不同特点的音乐进行,要突出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欣赏价值,满足人文教育需求,加强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和音乐审美水平。比如,在学习民歌鉴赏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歌曲,可以选择粗犷的西北音乐,或者内敛的江南曲调多种内容帮助学生赏析,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中体会不同的情感,提升欣赏能力,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生活态度和文化内涵,加强对学生的音乐熏陶培养。

八、完善教学评价和反思

初中音乐教师对教学课堂的思考和反思及评价是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中,对音乐课堂的多元性的过程评价尤为重视,学生的课上表现就是考核的关键内容。教学反思是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烦死能够帮助教师获得经验,加速提升。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经验和反思,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这样才能够加强教学水平,提升自我能力,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九、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是初中课堂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随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完善。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更换教学思路,结合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加强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实现音乐的作用,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加强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音乐能力的培养,为教育复合型人才做出基础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莹玲.探讨信息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J].学园,2010,(12).

[2]肖迪.初中音乐实施开放性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1,(5).

关于音乐教学反思篇10

摘要: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就是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掌握音乐演唱技能、技巧,提升音乐鉴赏水平与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音乐兴趣艺术实践教学过程

几年来,我不断地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对照新的教学理念审视自己的音乐教学,觉得需要否定和改进的东西太多了,现就我的几点反思归纳如下,以求同行共勉。

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去练习、实践,而不是自己站在讲台上过多的“表演”,让学生去观摩、欣赏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领会、把握不是单靠老师讲解就能完成的,当然,老师的点拨与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缺乏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感悟、内化的认知过程是不行的,然而这个过程是老师不可替代的。音乐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任凭老师讲解的再精细,演示的再规范,强调的再到位,指导的再得法,不让学生去亲自实践,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是难以达成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常常有一种对学生不信任、不放心的心理,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总是喜欢反反复复的讲,一遍又一遍的教,不停的示范,不断的强调,一节课下来,自己累得弯腰,学生却在那儿逍遥,学生能够掌握的东西甚少,教学效果甚微。认真反思我们的教学,虽然我们出了力,流了汗,尽了心,但是我们投的却是是无用功。因为我们违背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践出真知的认知规律,于是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就是要给学生一份信任,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有疑惑、缺漏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获得成功。

二、音乐课是需要培养学生兴趣的,但决不能把它上成兴趣课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把培养音乐兴趣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课标》不仅充分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而且把“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足见对其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行为最本源的动力,人们总是对需要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的事物则是人的天性。兴趣对人所从事的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教育学生懂得音乐课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心理产生这种十分重要的内趋力。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来说,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音乐是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如果把音乐课上成了兴趣课,那就大打了折扣,不但学不好音乐,反而会误导学生,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听听、唱唱,没有作业,没有负担的开心课。

三、师生互动是需要双方主动交流,思维碰撞,达到彼此促进和教学相长的,而不是教师找几个学生被动地回答几个问题就算完事

《课标》指出“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可见,让学生被动地回答教师所提的几个问题,是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达到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也体现不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当前,大多数学生有问题不问老师,老师出于无奈和节省时间,只好提一些主要性的或关键性的问题向学生发问,看其掌握的如何?答来了,受表扬,请坐下;答不来学生遭批评,老师接着再讲解。学生被动学习,不去质疑问难,究其原因是教师造成的,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上讲解的多,提问的多,替代的多,给学生“现成饭”的多,为学生创设生成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少,搭建解决问题“支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少,长此以往,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学生哪来得主动求知、质疑问难、创新思维呢?

反思我们的教学,提醒我们必须悦纳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错误,让学生大胆实践,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我们应该懂得,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是不足为怪的,不要一见学生出错就去责怪与批评,由认知错误到认知正确,由不熟练到熟练,再由熟练到技能、技巧的掌握,是需要有时间和内化过程的。不要认为教师讲过了,表演了,示范了,学生就不会出错。要追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主动求知的好习惯。因此,让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求知,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大任务。

四、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不能搞整体推进的,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是不矛盾的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就是要我们去关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放弃一个学困生。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材施教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达到分层推进各有收获。事实上,“一刀切”、“齐步走”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是会扼杀学生个性的,是不能实现“培优、扶中、转差”的。于是,《课标》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