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9:54

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篇1

数据挖掘技术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它是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

一、数据挖掘的功能

数据挖掘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做出预测性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能寻找到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相关联系,常用的一种技术为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关联规则是发现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相互关联性或相互依赖性。

2、聚类

输入的数据并无任何类型标记,聚类就是按一定的规则将数据划分为合理的集合,即将对象分组为多个类或簇,使得在同一个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在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很大。聚类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和数学分类学。

3、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

数据挖掘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进行分类和预测,寻找预测性信息,自动地提出描述重要数据类的模型或预测未来的数据趋势,这样以往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分析的问题如今可以迅速直接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

4、概念描述

对于数据库中庞杂的数据,人们期望以简洁的描述形式来描述汇集的数据集。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括出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概念描述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前者描述某类对象的共同特征,后者描述不同类对象之间的区别。生成一个类的特征性只涉及该类对象中所有对象的共性。生成区别性描述的方法很多,如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等。

5、偏差检测

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偏差很有意义。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偏差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观测结果与参照值之间有意义的差别。这常用于金融银行业中检测欺诈行为,或市场分析中分析特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二、数据挖掘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1、资源类数据包括馆藏档案经过数字化加工而产生的各类电子档案、电子文件中心中存储的各类电子档案、档案软件收集的信息、档案信息网建设和维护信息。我们从企业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数据挖掘为企业档案馆全面掌握和准确理解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了方法。

(1)利用web访问信息挖掘技术发现其中的关联模式、序列模式和web访问趋势等,构建多维视图的用户兴趣模型。从而可以确定档案信息或服务受欢迎的程度,发现用户访问模式和用户需求的趋势,从不同侧面来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优化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收集企业档案网web服务器保留的用户注册信息、访问记录,以及有关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信息等原始数据,经过清洗、浓缩和转换形成便于统计分析的用户查阅数据库、日志数据库、用户定制信息库、用户反馈信息等各种数据集合。

2、从建设企业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出发,数据挖掘为企业档案馆提供了选择一条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

(1)利用档案网和档案管理软件访问信息的挖掘分析出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将利用率高、需求量大的传统载体档案优先数字化。例如:通过对档案信息的访问记录、检索请求中用户请求失败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类统计档案拒用集和频繁利用集,结合聚集算法发现馆藏资源的缺漏,有针对性地补充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

(2)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利用文本挖掘,运用关联、分类、聚类等方法,从海量档案信息中按照相关专题进行挖掘、分类、加工、整理和有序化重组,构建特色档案信息库及各类专题档案信息库等。

3、从做好企业档案馆信息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数据挖掘为优化馆藏信息和对未来工作的预测发挥重要作用。

(1)在提供利用环节中,对用户每次借阅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各类档案信息之间的关联规则或比例关系,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馆藏信息。

(2)开展企业档案馆馆藏信息文本特征的建立、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特征集缩减和模型评价工作,实现对大量文档集合的内容进行总结、分类、聚类、关联分析、分布分析,通过归纳与总结,发现的知识可以为未来档案工作的趋势进行预测。

三、企业档案管理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风险控制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

2.规范管理,提高档案质量。一要规范归档材料收集工作。要制定、完善、健全收集制度,严格按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规定收集。二要规范档案整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各类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做到组卷合理、案卷(件)内文件排列有序、案卷标题简明、保管期限准确、案卷(件)封面、卷内文件目录、案卷(件)装订结实美观。三要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要实行各种门类、载体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方便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及时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检查指导档案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力促规范。

5.分散风险的措施

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篇2

 

近年来,我国现代旅游产业持续处于良好稳定且进程迅速的发展态势之中,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产业在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依然具备着较为鲜明的薄弱性特征。而全世界范围内旅游产业安全风险在表现强度层次的不断增加趋势,也给我国现代旅游产业的从业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在开展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方面的全新要求,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旅游安全信息管理问题与对策展开简要的阐述分析。

 

一、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一)管理制度建设状态令人担忧

 

现阶段,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在基本制度规范建设与执行方面的缺陷特征具备着极其鲜明的客观表现,而且我国现有的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人员也未能重充分履行自身承载的基本工作职责。这些不良状况的客观存在,使得我国旅游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在实际开展旅游安全信息的个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比较鲜明的多头管理特征,而这种管理行为的开展和运作模式,事实上给游客的有关信息获取与观念形成过程造成了较为鲜明的非便捷性以及混沌性,极易引致游客从不同的信息部门来源中获取的旅游安全信息在库内容指涉层次具备明显的差别特征,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综合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旅游安全信息资源匮乏

 

旅游安全信息资源匮乏现象的具体表现包含四个基本方面,即:旅游信息质量状态较差、旅游信息实际获取数量较少、旅游信息综合性特征表现强度较低,以及旅游信息表述内容时间落后。在实际开展旅游安全信息管理活动过程中,原始性旅游安全信息在初始获取时点实际具备的质量状态,是确保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高效稳定开展的基本保障条件,假若原始性旅游安全信息在初始获取时点不具备充分的真实性、及时性以及全面性考量特征,那么势必就无法为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最佳开展状态的实现创造充足的前在支持条件,进而也就无法对我国现代旅游产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发挥实践助力作用。这里要求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实施人员,切实加强原始性旅游安全信息在初始获取时点的质量控制工作力度,为我国现代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创造充足条件。

 

(三)不能实现旅游安全信息顺畅有序的交流共享

 

近些来,班随着我国现代旅游产业的迅猛有序发展,实现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信息的广泛有效交流共享对于有效避免旅游安全事故的出现具备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在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尚未实现与相关产业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顺畅有序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引致我国现代旅游产业内部出现了比较鲜明的“信息孤岛”现象,给实现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最佳质量效益目标,实现对旅游安全事故的彻底规避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改良策略

 

(一)切实建构和完备基本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各级政府旅游产业相关管理部门,要针对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密切关照我国当代旅游产业的具象发展演进欲求,制定并切实履行具备充分的现实关照性以及科学可行性的法律法规体系,与此同时,要逐步建构和完备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基本工作制度。在上述工作任务项目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国家旅游局要切实发挥最佳牵头带动效应,针对从事上述工作的实务人员,制定专门性的奖惩和激励机制,促进相关制度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建构专门性的旅游产业安全信息分析管理工作机构

 

旅游产业本身具备较为强烈的综合性经营发展特征,其基本的产品销售以及劳务性服务内容的提供,往往会较为深刻地广泛波及现实社会生活实践环境的方方面面,针对专门性的旅游产业安全信息分析管理工作机构的建构和运行问题,国家旅游局应当针对我国现代旅游产业的现实发展需求,切实建立专一开展旅游安全信息分析工作的实务部门,建构形成具备综合性技术考量与应用特质的安全信息分析工作系统,从而为旅游安全信息资源的集成、开发、序化,以及和利用构筑稳定且坚实有力的后备支持条件。安全信息分析管理工作机构应当依照旅游安全信息在内容指涉层次,以及信息具体产生旅游渠道方面的差别性特征,分别建立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状态检测技术系统,并在这一技术实现前提之下,完成对旅游安全信息综合分析技术系统的建构运行目标,为我国当代历史时期旅游产业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综合性实施水平的提升发挥现实助力,创造基本支持条件。

 

三、结束语:

 

围绕旅游安全信息管理问题与对策,本文从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现存问题,以及我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改良策略两个角度展开了具体分析,做好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旅游产业的长期有序发展具备深刻的现实助力作用。

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篇3

摘 要:人脸识别技术是当今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常用人脸识别方法。并探讨了人脸识别面临的难题,最后对人脸识别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做一个简要的展望。

关键词:人脸识别;数字图像处理;特征脸

引言:人脸是人类视觉交互中最重要的模式,人脸识别技术(FRt)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在新兴的信息安全应用领域,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可靠易用的身份鉴别手段,从而提升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

1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人脸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提取人脸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技术。人脸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一样与生俱来,它们所具有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良好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同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的优越性.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1):155-157.

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篇4

使用者请注明文章内容出处

(eivillage已经收录本文)

李龙梅张暴暴冯辛安刘晓冰

(大连理工大学CimS中心大连116024)

摘要:CaD/Cam是CimS的核心,基于特征的产品建模是实现CaD/Cam集成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典型CimS中工程设计分系统功能模型,给出CimS环境下CaD/Cam产品特征模型。

关键词:特征产品信息模型CaD/Cam

中图号:tp39

1.CimS集成产品模型与CaD/Cam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作为新一代工厂自动化模式之一覆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机械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从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立项论证、生产决策、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装配、测试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CimS集成产品模型是产品生命周期中全部数据的集合,它是整个CimS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所有类型的产品信息都集中储存在这个集成的产品信息模型中,信息的表达已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都考虑进去,是整个企业在生产周期的任何阶段能共享的信息模型,它能在整体上和局部级上支持各种应用活动,使得面向制造、面向装配、面向质量等成为可能。集成产品模型是以用户需求、市场分析为出发点,以产品设计制造模型(CaD/Cam的模型)为基础,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扩充、不断更新版本的动态模型。它应能克服以往仅从某一特定阶段的数据需求和数据处理的特点来建立数据模型,改善对产品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数据需求的全局分析的不足,而使得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各阶段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工程设计分系统CaD/Cam是CimS的核心。CaD/Cam就是按照产品设计-制造的实际进程,在计算机里实现应用程序所需要的信息处理和交换,形成连续的、协调的和科学的系统。实现CaD/Cam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是实现CaD/Cam有效集成最佳方法,是CimS集成产品模型的一个子集,是集成产品模型的基础模型,也是CaD/Cam系统中数据共享的核心。

传统的基于实体造型的CaD系统仅仅是几何形状的描述,缺乏对产品零件信息的完整描述,与制造所需信息彼此是分离的,从而导致CaD/Cam系统集成的困难。将特征概念引入CaD/Cam,出现了产品特征模型。基于特征的建模是CaD建模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是CaD/Ca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到达一定水平,要求进一步提高生产组织的集成化及自动化程度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基于特征的建模着眼于更好地表达产品的完整技术和管理信息,为建立产品集成信息模型服务,它使产品设计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设计人员的操作对象不再是原始的线条和体素,而是产品的功能要素,直接体现了设计意图,使建立的产品模型容易为非设计人员理解并便于组织生产,设计图样更容易修改,有助于加强产品设计、分析、工艺准备、加工检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将产品设计意图贯彻到下游环节,并及时得到意见反馈。因此特征建模是解决产品模型建立的可靠途径,于是出现了许多关于特征建模的研究。

对特征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特征的定义与分类、特征识别、特征建模、特征表达、特征检验、特征映射和特征数据库。特征的定义和分类的研究是特征技术研究的基础,但到目前为止,对特征定义和分类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因为特征的定义和分类受到特征研究应用背景的制约。CaD/Cam的特征建模究竟应当包含哪些特征,各说不一。作者认为,作为CimS的核心--CaD/Cam系统的开发应用,完全可以按照CimS信息集成的概念进行,由于CaD/Cam最终要集成到CimS中,基于特征产品模型最终要为CimS中所有子系统共享,所以在研究特征造型时不仅需要考虑CaD/Cam本身的信息需求,而且需考虑其在CimS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CimS中其它分系统之关系。本文就是通过研究典型CimS中工程设计分系统功能模型各二级子系统的信息需求、本分系统与其它分系统信息联系,得出基于特征的建模应包含的特征定义与分类。

2.CimS中工程设计分系统的功能模型一般可以将CimS分为四个功能分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四个功能分系统分别是工程设计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和计算机质量保证分系统。两个支撑分系统分别是数据库和网络支撑分系统。

图(1)所示为典型的工程设计分系统的功能模型图。工程设计分系统由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制造准备四个二级子系统组成。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的需求和流动。首先通过pDm将产品开发计划、生产经营计划管理等信息传到产品设计模块,将产品设计模块输出产品的技术报价、Bom表、图纸、技术文档等信息所形成的产品设计模型返回到pDm;工艺设计分系统从pDm中获取有关信息,完成工艺设计并将设计结果,如:工艺规程、专用工装图等技术文档返回pDm;制造准备模块从pDm中获得信息,编制数控加工、夹具需求计划等制造数据信息和各类技术文档返回pDm。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制造准备之间的信息通过pDm传送,改善数据的统一性和安全性。最后形成的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就存在于pDm中了。

工程设计分系统的输入信息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分系统传递的生产管理信息,输出o1将又成为质量保证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的输入。在CimS环境下,工程设计分系统应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制造自动化集成起来,因此特征建模时,应考虑这些分系统的信息需求。例如,质量保证分系统的功能是规划和执行企业的质量保证活动,它需要工程设计分系统提供有关产品几何数据、零件、原材料的基本数据、图纸、零件明细、产品结构、标准规范、加工、装配与检测规程和程序等,并从质量保证角度向CaD模块提出产品质量方面的要求和修改设计的意见,提出有关质量方面的要求和达到质量要求建议采取的措施,通过生产控制和维修实现质量控制。由于安排生产作业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平衡计划、合同管理、仓库管理等需在管理信息分系统中完成,所以管理信息分系统与工程设计分系统之信息交换包括:供应商、用户基本数据,用户订单和车间下达任务的有关数据、图纸、零件明细、产品结构有关工具、消耗品数据、工艺规程等。

3.特征的定义与分类3.1特征的定义在一个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信息很多,其中包括:设计信息、制造信息、管理信息、质量信息、使用和维护信息等。这些信息又被CimS中其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产品设计初始特征模型是由设计人员建立的,然而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这个特征模型的不断完善需要设计师、工艺师、质量检测人员等的共同协作。

本文对特征的定义是在CimS环境下,特征是产品生命周期内信息完整描述的载体,特征是一种信息表示方法,包括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

尽管特征的定义由于应用的不同而有差异,但特征的性质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首先特征是低层的几何元素与零部件间联系的桥梁,特征将构成特征的几何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能够表达特定功能或含义的形状结构,以体现面向应用的形状信息;此外,特征的组成元素可以作为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加工信息的相关载体,使得工艺信息能完整地借助特征而得到表达。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不仅能支持各种应用所需的产品定义信息,而且能提供符合人们思维的高层次工程描述术语,并反映设计和制造意图,从而克服现行CaD/Cam系统中产品信息定义不完备性和低层数据抽象性的不足。为CaD/Cam信息的真正集成、及其向CimS的集成提供保障。

特征除了具有一定的几何信息以外,还包括在设计、工艺规划和制造过程中需要技术、功能等信息,即特征给各种数据赋予了一定的语义。特征建模所需处理的数据纷繁复杂,系统中的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既包括反映产品形状几何拓朴信息的几何模型,又有反映设计结构功能的设计模型,还需处理具有加工特点和装配特性的制造模型,既要存储静态的产品标准、规范等信息,又要涉及动态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信息。

3.2特征的分类在对CimS工程设计分系统各子系统信息交换分析的基础上,从特征建模的角度出发可以将零件特征分以下6类:

1)形状特征:零件上有一定拓扑关系的一组几何元素所构成的一个特定形状。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及其特定的加工方法集。形状特征可以分为主形状特征和辅形状特征。其中主形状特征用于构造零件的主体形状(如圆柱体、圆锥体等),辅形状特征用于对主特征的局部修饰(如倒角、键槽、退刀槽、中心孔等)。辅形状特征附加于主特征之上,或附加于另一辅特征之上,根据辅特征的特点还可以将之进一步划分为简单辅特征、组合辅特征和复制辅特征。简单辅特征是指如倒角、退刀槽等单一特征;组合辅特征是由一些简单辅特征组合而成的特征如阶梯孔等;复制辅特征是同一辅特征按一定规律在空间不同位置上复制而成的特征,如周向均布孔、矩阵列孔等。也可以按获得形状的加工方法不同将形状特征分类。

2)精度特征:用于表达零件各要素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精度要求信息。需特别指出的是,一般形位公差除公差项目名、公差值、基准外,还应包含公差检测原则(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等)。精度特征是形成零件质量指标的主要依据。

3)管理特征:用于描述零件的管理信息,如标题栏中的设计者、批量、一台份的件数、零件与其它产品的借用与通用关系、日期、编码以及生产管理中mRp-ii所需信息,和设计过程管理,包括版本管理,使用者权限设定与管理,审定等,并为pDm提供所需的信息。

4)技术特征:用于描述零件的性能、功能等相关信息。说明外观要求、搬运要求等图纸上无法在图上标注的要求,零件运行过程中工况条件(常规、极限),载荷与约束条件,为Cae提供模拟信息,为性能实验,分析计算、优化,有限元前处理提供条件。

5)材料特征:用于描述零件材料的类型、理化指标及热处理等特殊要求、表面处理的信息集合。

6)装配特征:用于表达零件在装配过程中所需用的信息,如与其它零件之配合、配作等关系,装配尺寸链信息、父项子项的信息。为装配工艺提供必要的信息。如组成产品的零部件之间在装配中的关系可分为:

层次关系:机械产品是由具有层次关系的零部件组成的系统

装配关系:包括描述实体模型几何元素之间直接的相互关系的几何关系,比如平面贴合、点面接触相切;描述零部件之间高于几何测层次的机械关系,如螺纹联接、键联接等;描述零部件之间运动关系(相对运动或传递运动),如相对转动,齿轮传动等。

参数约束关系:设计中的参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上一层传递下来的参数,本层设计部门必须满足,而且无权直接修改,称之为继承参数,一类是设计中产生的新参数,它们有的是从继承参数中导出的,有的是根据当前设计需要制定的统称为生成参数。当继承参数改变时,相关的生成参数要随之调整。

以上特征中,形状特征和精度特征是与零件建模直接相关的特征,而其余特征是Capp系统选择毛坯、下料、制定工艺的依据,是质量保证系统制定质量检测规划的依据。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反映主形状特征之间的空间相互位置关系的邻接关系;辅助特征从属于一个主特征或另一个辅特征时构成的附属关系;描述特征类之间关联属性而相互引用的引用关系;不同层次特征之间的继承关系等。

以上特征是根据产品的对象定义的,支持产品生命周期多个阶段的通用特征,不同阶段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基本特征这个信息载体,又可以称为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对不同应用领域具有不同视口、不同投影与继承,是特征模型支持下游操作和模型本身不断完善的途径。各个分系统结合各自不同信息,就形成了各自的应用特征,如工艺特征、制造特征、检测特征。所以应用特征,是面向具体应用领域或具体应用系统的专用特征,它满足具体系统的操作要求,同时它的信息是可以从基本特征中导出的。

图1工程设计自动化分系统功能模型图

Feature-BasedproductmodelinCimS

LiLongmei,ZhangBaobao,FengXinan,LiuXiaobing

(CimSCentreof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p.R.China,116024)

aBStRaCt:CaD/CamisacoreelementinCimS,andhencethefeature-basedproductmodelingisthekeytoCaD/Camintegration.inthispaper,atypicalfunctionalmodelofautomaticengineeringdesignsystemofCimSisanalyzed,andthedefinitionandclassificationoffeaturesinCimS-orientedandfeature-basedproductmodelingarediscussed.

Keywords:Feature,productinformationmodel,CaD/Cam

参考文献

[1]冯辛安主编,CaD/Cam技术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2]贺建平、丁秋林、孙正兴,基于特征的产品信息建模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96(3).

[3]肖田元,CimS与先进制造技术,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96(4).

[4]唐荣锡、张关康、关红明,结合国情研究特征造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92(4).

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篇5

关键词SiFt;特征提取;数字条纹投影;3D人脸识别

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4-0198-04

Self-adaptive3DFaceRecognitionUsingSiFtextractionBasedonDigitalFringeprojection

GenGBaocheng

imageprocessingLaboratory,Um-SJtUJointinstitut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

abstractthetechniqueofautomaticfacerecognitionhasbeenunderintenseresearchessinceitcanfindalotofapplicationsinidentification,industryguarding,machineintelligenceandbiomedicalengineering.inrecentyearspeoplearemorefocusedontheresearchesof3Dinformationprocess,andhavebreakthroughsindealingwithfactorsmentionedabove.However,notmanymethodsperformsatisfactorytaskswhenexposedtoillumination,poseandshadowvariations.SiFt(scaleinvariantfeaturetransform)methodisnewlydevelopedbyLowe[1],whichcanefficientlyconductrecognitionasthefeatureitrepresentshasthepropertyofgooddistinctness,adequateindatainformationandinvarianttomostaffinechanges.thispaperwillpresentamethodthatcombines2Dand3Dinformationtodothetaskoffacerecognition.First,theimageinformationwillbecapturedbyasystembasedondigitalfringeprojection.thenSiFtfeatureswillbeextractedandwewillgiveananalysisonthematchingbetweentestimagesandthoseindatabasebasedonSiFt.Finally,thecombined2Dand3Dmethodispresentedtoperformfacerecognitioninlargescale.Duringtheexperiment,testimageswithvariousaffinechangeswillbeusedtoconfirmtheefficiencyandaccuracyofSiFt.FinallyweusetheresultstocomparewiththeresultsofrecognitionwithpCa.thentheconclusionandfutureworkwillbeshown.

KeywordsSiFt;facerecognition;digitalfringes;depthimage;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illumination;shadow;poseanalysis

0引言

上个世纪80年代,图像搜索主要依靠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这项技术是用关键词条对数据库中的图像进行描述,并且利用标签进行搜索。但是人工添加标签的方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准确度不高。随着图像数量的快速增长,在20世纪末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被广泛应用,它能自动地提取图像的几何特征,比如纹理,亮度,形状等、并且与数据库中图像的相应特征进行匹配。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全局信息的匹配和基于局部特征的匹配。前者主要用于模糊的分析识别一幅图片,而后者可以用来进行更精确的匹配。局部特征算子有良好的独特性,它在物体识别、图像恢复等领域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将把SiFt用于3D人脸识别,从而观察其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

局部特征匹配主要包括特征提取、特征描述和匹配。从1980年movarac[2]在运动跟踪中用到的角描述子开始,基本的知识体系大致形成。1988年HarrisandStephens[3]通过引入二维矩阵和特征值改进了这种描述子,Kanade[4],Rohr[5]等人介绍了其他几种角描述子,并且取得了实验结果上的改进。这些都是局部描述子发展的雏形,2002年micolajczykandSchimid[6]进一步使算子具有仿射不变形,使局部算子在应用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4年Lowe[1]正式提出了SiFt(scaleinvariantfeaturetransform)算子,它对旋转、光照、姿势和其他仿射变化有良好的稳定性。

1SFit算子简介

根据尺度空间理论,图像的不同结构存在于一定范围的尺度内。1983年witkin[7]提出了尺度空间的概念,当时他主要用其解决多尺度信号处理的问题。Keondetink[8]证明了高斯核是进行尺度变化的唯一核,Linderberg[9]进一步证明了高斯核是唯一线性核。

一幅图像可以用表示,并且2D高斯方程可以表示为

σ是尺度空间因子,它决定着变换后图像代表整体特征还是细节特征。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那么在尺度空间L下的图像可以通过计算卷积获得:

(x,y)某一像素的二维坐标

Lowe通过在二维空间和DoG(Difference-of-Gaussian)尺度空间内检测图像的局部极值点,来描述这幅图像的特征DoG算子表示为

当极值点检测完毕后,对于每一点计算该位置的梯度模和梯度方向:

m(x,y)代表梯度模,θ(x,y)代表梯度的方向。

对每个特征点进行类似运算,我们可以得到整个图片的SiFt算子。

23D扫描系统

本文利用一个基于数字条纹投影的系统去获得人脸的3D深度信息,而2D图像可以方面地利用普通相机获得。该系统主要由投影仪、照相机和电脑组成:首先一组经过编码的数字条纹投射到人脸上,每一组条纹包括3个连续的正弦信号,他们的相位梯度是θ:

3SiFt特征提取

人脸图像的SiFt特征提取过程中,先在尺度空间内对输入图像搜寻极值点,即局部像素最大最小值点。分别对普通2D图像和条纹投影后的图像进行SiFt特征提取以进行匹配。为了简化问题,这里用条纹投影图像代替人脸的3D(深度)信息,因为扭曲度和深度信息是相对应的。

首先对两幅图像进行极值点检测。

观察和对比以上结果,两幅图像的极值点分别落在不同的位置上,说明两幅图像含有不同代表人脸的信息,从而能够结合起来进行识别。

尽管2D图像比条纹图像包含有更多的极值点,说明在SiFt特征表示上,2D图像含有更多的信息。但是第二幅图像含有的深度信息是进行3D匹配不可或缺的因素。

检测极值点之后,对每一点标注其梯度模和梯度方向,结果如图所示:

在这个过程中,图像首先进行平滑处理,然后在每一个极值点有对应的2D向量。向量的模表示图像所处的尺度空间,向量的方向表示梯度的主方向。

通过SiFt提取,特征向量已经基本上去除了尺度因素、旋转以及其他几何变形对人脸的影响。再将特征向量标准化可以进一步移除光照的影响。

4匹配效果

下面对SiFt特征提取后的图像进行初步匹配,如果不同图像上两个特征点可以匹配(含有类似的信息),会有一根直线连接它们。匹配的原理是两点处特征向量的欧式距离小于一定的阈值,并且足够小以至于能够和其他点相区分。首先进行2D图像匹配:

很明显,代表同一个人的图像之间SiFt匹配很充分,而不同人之间的图像很难以有SiFt匹配点。

下面是条纹图像之间的SiFt匹配:

通过对比,类似的结果显示了相同的人的条纹图像之间有很好的SiFt匹配,而不同的人难以匹配,说明了SiFt算子的人脸识别和匹配上有着良好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5不同条件下的匹配

5.1姿势变化

人脸自动分析识别系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姿势变化的阻碍,很多现有的系统难以在各种姿势条件下仍然取得令人满意的匹配效果。接下来我们分析在人脸识别中SiFt算子对姿势变化是否有上文提到的稳定性。

不同姿势下2D图像的匹配结果如图12所示,左边是正面图像,右边有15°的偏移。

所对应的条纹图像SiFt匹配结果如图13所示,同样两者有15°的差别。

对比以上结果,我们发现尽管2D图像的匹配结果基本可以接受,但在某些区域有显著的错误,而且匹配的点数目不多。相应地,条纹图像的SiFt匹配很令人满意,它有跟多的匹配点数及更少的错误。所以SiFt算子在3D深度信息处理,尤其是在此系统中用于有角度差异的匹配时,有着显著的优势。

5.2光照变化

由于在3D扫描系统中,条纹图像基本不会受到光照的影响,这部分中只对2D图像在不同光照下进行SiFt匹配:图14显示了原图与强光照下的图像之间的匹配,图15弱光下得到的图像与原图的匹配: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尽管匹配的点数没有相同光照下那么多,结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5.3匹配方法的改进

大多数情况下匹配的点是正确的,但也不排除有些误配:

如果图1中p(x1,y1)和图2中Q(x2,y2)点匹配,他们应该落在人脸相同的位置上。换言之,眼部附近的点不可能和下颚附近的点进行匹配。所以可以通过物理位置对比消除某些误配。首先两幅输入图像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只有当合低于设定的阈值的时候,两点才可能被匹配。当然基于某些位移因素的影响,我们并不要求两点完全位于同一位置。

6自适应匹配算法

匹配原理:

在数据库的图像中,进行图像的SiFt特征提取,随后用输入测试图像的SiFt特征与之匹配。如果某一组图像具有最多的匹配点数,并且这一点数超过了出设定的阈值,则显示匹配成功,并返回相应图像的信息。这里所说的阈值并不是简单的理解为某个特定点数,而是一个会变化的值。不同面部区域有着不同密度的极值点,所以最后以一个区域为单位进行运算。通过进行简单的划分,眼、嘴、脸颊、下颚等区域一起决定最后的匹配结果,其中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权值。

a,b,…,n是每一个区域的权值,

mi,n为对数据库中的i图,在第n区域的匹配点数。

最后,2D图像匹配结果和条纹图像结果结合起来决定最后的决定因子:

d1代表2D图像的结果,d2代表条纹图像的结果,p代表2D图像的权值。

系统的自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其中权重因子的变化。这些因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不同的输入图像而变化。比如,因为条纹图像在姿势变化下有明显的优势,在检测到输入图像的姿势变化时,系统会自动提高条纹图像的权值。此外,人脸每个部分的权重因子也会随光照,姿势变化而有所不同。这些权值的准确定义需要丰富的统计数据,这里只是一个简略的估计。

7实验结果

实验模拟利用FRGC(FaceRecognitionGrandChampion)数据库,它包含有各种姿势、照明条件下的人脸库。像素值为640*480,所有的图像已被标准化。条纹虚拟地投向库中的人脸,并得到变形后的条纹图。利用SiFt特征提取及上诉算法进行匹配,采取45个不同姿势、光照的样本进行匹配。实验结果如下

通过2D图像与条纹图像的结合进一步匹配,并且与相同条件下pCa算法匹配进行对比:

比结果显示在非理想因素的存在下,SiFt算子比pCa算法有着更好的稳定性。

8总结和未来工作

本文通过将SiFt技术与一种基于数字条纹投影技术相结合,进行人脸识别和分析。在实验室中得到了比传统的pCa算法更好的识别结果,并且验证了在非理想条件下SiFt算法的优越。未来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重建后3D信的SiFt分析,而不是仅仅进行条纹图像处理。此外人脸各部分的权值要进一步准确设定,并且在真人环境下的识别需要验证。

参考文献

[1]DavidG.Lowe.“DistinctiveimageFeaturesfromScale-invariantKeypoints”.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Vison,2004.

[2]H.moravec.“obstacleavoidanceandnavigationintherealworldbyaseeingrobotrover”.technicalReportCmU-Ri-tR-3,Carnegie-mellonUniversity,Roboticsinstitute,1980.

[3]HarrisCandStephensmJ.“acombinedcornerandedgedetector”.inalveyVisionConference,manchester,1988:147-152

[4]C.tomasiandt.Kanade.“DetectionandtrackingofpointFeatures”.CarnegiemellonUniversitytechnicalReportCmU-CS-91-132,april1991.

[5]Rohr,K.“Localizationpropertiesofdirectcornerdetectors”.JournalofmathematicalimagingandVision,1994,4(2):139-150.

[6]K.mikolajczyk,C.Schmid.“anaffineinvariantinterestpointDetector”.eCCV’2:proceedingsofthe7theuropeanConferenceonComputerVisionpart1,may2002.

[7]witkinap.“Scale-spacefiltering”.internationalJoint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C].Karlsruhe[sn]:1019-1022.

[8]Koenderink.“thestructureofimages”.BiologicalCybernetics,1984:363-396.

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篇6

[关键词]基本准则 韩国 概念框架 比较 借鉴

2003年12月4日,韩国会计研究院会计准则委员会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下简称韩国概念框架);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①。与英美相比,中韩两国的会计环境具有更大的相似性,因而,在会计准则基本理论问题的定位上,似乎应该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本文将对此进行考核,并试图研究中韩两国概念框架的差异及成因。

一、中韩两国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一)韩国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韩国概念框架由七章157个条款构成。主要包括引言、财务报告的目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内容。从总体上看,韩国概念框架在名称、结构设计和内容安排等方面与iaSB概念框架比较相似。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概念框架相比,韩国概念框架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充实了财务报表要素的内容

在iaSB概念框架的“财务报表要素”一节,只界定了反映主体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资产、负债和权益以及反映主体业绩的两大要素——收益和费用。但在韩国的概念框架第五章“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中,不仅界定了以上两类会计要素,而且还界定了权益变动表要素和现金流量表要素。其中权益变动表要素包括所有者的投资和对所有者的分配两项内容;现金流量表要素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要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要素和融资活动现金流量要素三项内容。另外,韩国概念框架还将“综合收益”界定为损益表的要素之一。我们知道,在iaSB概念框架中没有直接界定综合收益的概念,综合收益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概念框架中的一个损益表要素。在FaSB概念框架中,也界定了权益变动的两大要素: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可见,在财务报表要素这部分,韩国不仅借鉴了iaSB概念框架的做法,而且借鉴了FaSB概念框架的做法,同时还有新的补充。

2.增加了“财务报表”一章

在iaSB概念框架中,没有直接关于“财务报表”的专门章节,但在韩国概念框架的第四章专门界定了财务报表,内容涉及了财务报表的一般意义、财务报表的基础假设、财务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所提供信息的特征和局限性。对于财务报表之间的相关性,韩国概念框架指出: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结合使用,可以对财务会计信息做出更有意义的解释。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特征和局限性,韩国概念框架指出:财务报表大部分反映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财务报表包括推定的估计值;财务报表提供特定会计主体的信息,并不提供关于整个产业或全面的经济信息。

3.重新归纳了会计计量属性

韩国概念框架第七章指出,企业可以选择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持有价值、账面净值、可变现净值和履行价值。这种表述与iaSB概念框架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表述显然有所不同②,韩国概念框架对当前流行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重新分类。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其特点表现在:(1)将公允价值和企业持有价值安排为会计计量基础,并以此取代了现行成本和现值计量属性。(2)将账面净值安排为一个独立的会计计量基础。在韩国概念框架里,企业持有价值被分别表述为资产的企业持有价值和负债的企业持有价值。资产的企业持有价值又称使用价值,是指随着资产的使用,在企业的立场上确认的现值。负债的企业持有价值是指因企业履行义务将来会流出企业的资源的现值。因此,企业持有价值在本质上就是现值的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和账面净值两个计量属性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早已流行,因此说,韩国概念框架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重新分类。

(二)中国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中国的基本准则共包括十一章50个条款。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从本质上看,我国的基本准则与iaSB概念框架基本趋于一致。但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中国的基本准则仍表现出以下特征:1.在名称上,我国以基本准则取代了概念框架的称呼。众所周知,从基本准则的内容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实际上就是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流行的概念框架,但我国没有将其称为概念框架,而将其称为基本准则。2.在体例结构和表述上,基本准则表现出高度概括的、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3.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4.增加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5.重新理顺了损益表要素。iaSB概念框架的损益表要素包括收益和费用。其中收益包括在主体正常活动中的收入以及利得;费用包括在主体正常活动中的费用以及损失。我国基本准则的损益表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利润包括收入减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与iaSB概念框架相比,我国基本准则关于会计要素安排的另一个重大特征是,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而iaSB概念框架中的利得和损失只属于损益表要素。

二、中韩概念框架的重大差异剖析

中韩两国概念框架都是借鉴iaSB概念框架制定出来的,因而,从本质上看,中韩两国概念框架应该大同小异。但仔细研究发现,中韩两国概念框架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着差异。

(一)在体例结构及表述方面的差异

不论在体例结构安排还是在表述方式上,韩国概念框架都在较大程度上借鉴了iaSB概念框架的风格,因而,各部分内容的表述比较详尽,逻辑关系比较清晰。比如,韩国概念框架第一章指出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第二章明确指出,其定位的会计目标是根据绝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提出来的;在第三章又指出,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设计及企业对它们的取舍应依据最大限度地达到财务报告目标的方向进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2006年新的基本准则在称呼、体例安排和内容表述等方面,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了1993年首次的基本准则的风格。由于中国的基本准则属于法规的范畴,其主要功能被定位在指导中国具体准则的制定,因而,从其表述的形式上看,更多地体现了法规式概念框架的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隐含着概念框架本身应该具有的内在一致性。

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篇7

关键词:35KV变电站;数字化;改造方案

一、引言

数字化变电站在国内发展很快,省市一级的供电企业都在积极试点。新安县电业公司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借助创建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和部级科技进步企业的契机,2010至2012年已改造三个原综自系统的35KV变电站为数字化系统。这项工作,首先是新安县电网发展的迫切需要,原站均已有10年的寿命,而且老化严重、问题不断,严重影响安全可靠运行。这些改造后的数字化站最长已运行2年,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易操维的,获得网、省公司和检修、操作人员的一致好评。这也使新安电网的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县级供电企业的前列。

二、数字化变电站的定义、特征、优势、结构

1.定义。根据“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说明:数字化变电站的定义是指采用智能化的一次设备,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对象,以高速网络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数字化信息进行标准化,实现站内外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并以网络数据为基础,实现测量监视、控制保护、信息管理等自动化功能的现代化变电站。

2.特征。数字化变电站三个主要的特征就是“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符合ieC61850标准”,即数字化变电站内的信息全部做到数字化,信息传递实现网络化,通信模型达到标准化,使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

3.优势。解决事故隐患、简化二次回路、优化保护功能、智能监测维护。常规变电站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电缆接地误动、压板切换出错等,采用光纤网络通信后,简化和集成二次回路,减少保护压板,减少运维人员的“三误”,光纤的可靠应用避免电缆老化和电磁干扰。

4.结构。数字化变电站从结构上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变电站层。由于相关资料很多就不再赘述。

三、改造工作任务书、施工合同、施工方案、施工三措、开工报告

1.工作任务书。一般由生产技术部牵头下达工作任务书进行指令性安排:施工单位安排人员,组织施工;检修公司负责配合设备调试、定值输入工作,另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人跟班学习;调度运行中心负责停电计划安排、运行方式调整,定值调整及远动设备的调试;计量中心负责施工期间计量装置施工改造中的配合工作;安全监察部负责对该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监督;农电工作部、供电所负责停电期间公用线路重要用户的停电协调、通知;配电所负责做好停电期间的线路消缺工作;操作队负责现场安全、质量管理,设备安全运行等工作。

2.施工合同。在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后要对工程概况、工程期限、工程合同总价、材料、设备供应、工程质量和检查验收、施工设计变更、双方负责事项、工程价款的支付与结算、违约责任与奖励规定、争议的解决方式、特殊条款、附则进行详尽规定。

3.施工方案(依据35KV郭峪变改造项目)。包括项目概述、施工地点、施工时间、施工内容以及相应分工、施工原则、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总体进度计划控制、施工中的难点、可能出现影响进度的困难以及控制措施。需要重点说明的是:

项目概述:本次采用上海天正明日公司数字化设备代替原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为数字化变电站。其中,一次设备保留原有模式,对二次设备的保护、计量、监控等进行系统改造,保留原有的直流电源供电模式。改造后,10KV线路保护、10KV电容器保护、10KV母联保护以及主变低后备保护、10KVpt智能装置、10kVpt并列装置(安装于郭10站用柜)等数字化设备就地安装于相应开关柜间隔;35KV线路保护装置、35KVpt智能装置、350保护装置、主变高压侧智能单元、主变本体保护就地安装于户外端子箱内;主变差动保护、主变高后备保护安装于主控室主变保护屏上;通信管理机、对时装置、光纤交换机安装于主控室综合屏上。站内各保护设备之间采用光纤直连通信网络汇集于交换机,各设备之间采用61850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互换。由于本站开关柜、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均为传统类型设备,故本站技术改造后,就地设备和传统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将依然采用电缆电线连接。

施工原则:整个施工方案以尽量保电为原则,10KV改造时可以在完成pt和并列智能装置的光纤熔接和调试后,首先改造备用出线柜,备用设备调试完毕后,可将下一条需要改造的出线柜的负荷转移到改造完的备用柜,然后对需要改造的线路进行改造,完成后将本线路的负荷恢复到本线路。35KV设备及主变的改造,按照郭35南pt、郭35北pt、35KV进线、郭1#主变、郭2#主变、郭350的顺序依次进行。

4.施工三措。即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措施。下面将有关数字化改造特点的内容列出。

组织措施:在10KV开关柜、电容器柜、pt柜上安装保护智能设备,并进行相应的开孔、配线、敷设融接专用光纤以及装置调试工作。其中开孔和配线工作以及装置调试由施工单位完成,厂家负责实施光纤敷设、融接。制作户外端子箱基础,安装就位户外端子箱,敷设光纤至主控室以及10kV高压室,并进行相应的配线工作由施工单位完成。融接光纤、制作后台软件、制作通信服务器数据库由厂家完成,调度中心负责提供四遥信息数据表。联合调试,由调度、检修公司、施工单位和厂家共同完成。

技术措施:抬高原控制屏进行新数字化屏就位时,应做好防震措施,必要时可申请临时退出相应的保护压板。敷设光纤时要做到不损伤、有裕度。开始改造时由于并列设备需要熔接的光纤比较多,速度比较慢,后续改造每个间隔的光纤熔接数量较少,速度会相应较快。改造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配线工作可能进度缓慢,配线工作至少2人同时进行。光缆的融接工作是精细活,如果光缆融接不顺利,则将造成调试工作的时间延后。

安全措施:进行放光缆施工时,应有专人监护,施工人员不得走错间隔,不得乱动与布线无关的运行设备。每天放完光缆后,都必须对孔洞进行临时封堵,全部完工后按要求进行防火封堵。室外智能终端端子箱的安装调试要充分考虑底座高度和端子箱内部温控设备的可靠性。

5.开工报告。包括工程主要内容、工程文件完成情况、会签单位意见等,作为开工前最后一项检查。

四、验收以及投运方案、注意事项

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篇8

关键词:图形创意;设计视觉语言;图形语言

1图形的概述及起源

1.1图形的概述

图形就是图而成形,它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图形是人类进行交流、表达、记录思想等相关活动的最早手段。

“言为心声,图为心画”,图形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元素,长久以来一直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当前,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每时每刻都在读取各种无声的图形信息,如行车时的指示牌、公共空间的导示系统、日用产品使用示意图,小到某一产品按钮上的图形,图形在很多地方起到了文字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图形是一种没有国界和地域限制的语言形式,是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它超越了文字语言的局限性。

1.2图形的起源

图形起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从已发现的4000~8000年前的象形文字可以判断,图形的出现远远早于文字。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图形标志逐渐统一和完善起来,这时文字产生了。文字的出现使信息可以进行广泛而准确的传播,使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

图形的演化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分别是原始符号和原始文字的形成期、是中国西汉时期发明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19世纪欧洲的产业革命。

2图形创意的概念及目的意义

2.1图形创意的概念

图形创意就是寻求视觉传达的独创性意念、构想,是现代设计师根据表现主题内容的要求,以说明为主的图画形象为现代造型元素,运用一定的独创形式构成的规律性的组织变化,使现代图形本身更具有深刻的寓意,从而调动视觉来激发心理层面,并准确传递信息,沟通情感。图形创意需要符合视觉美的要求,现代图形含有一定的信息量,为了传播某种概念、思想或观念而存在。通过美好的造型、艺术的构思,来吸引人们观看、解读,从而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让现代图形的传播更直观,视觉传达的冲击力更强,接受现代图形所要传达的观念信息而具有国际性。

2.2图形创意的目的意义

图形创意的目的是把信息通过媒体传播给观众。创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有效程度,信息传播的有效程度又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代创意思维是图形创意的核心,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是成功设计的前提。

图形创意的意义是以传播信息为根本原则。以创造性思维为先导,寻求独特、新颖的意念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以独特而清新的阐释方式说明信息内容;以独具匠心而新异的形象引人关注、发生兴趣、产生感染,接受信息并留下深刻印象;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对事物的全新理解给人以思想和智慧的启迪;以超然意境和独特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熏陶和引导。

3图形的创意特征

3.1图形创意的艺术特征

1)艺术的原创性。原创是职责,是使命,是现代设计生命的意义所在。2)语言的独创性。对图形语言的研究是在对概念进行捕捉和建构之后,语言能够全面提升其品质和特质,能进行艺术的思考和表现,能强烈的再现个人风格等。3)文化的综合性。

3.2图形创意的符号特征

图形创意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影响着现代图形创意设计表现性思维的表述,让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3.3图形创意的语言特征

图形语言在信息传播中,以简洁、真实、直观的形象,承载着大量的信息,让人易于识别、记忆并产生联想。图形语言的生动性、直观性、象征性的表现特点弥补了文字语言的局限行,帮助人们理解概念和传达思想。

3.4图形创意的信息特征

图形是信息的载体。在现代图形的创造中对信息的准确表达是其核心思想,也是图形自身价值的根本体现,经常运用一种可感、单纯而又简练的语言,有着强烈的直观性,激发观者产生联想,达到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运用感性、含蓄、隐喻的象征性符号,暗示和启发人们产生联想,时代性信息带来的审美价值,图形的传播应该具有可读性和准确性,图形语言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4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与形式语言

4.1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

图形创意思维是指设计者的创造力和创造思维。创造力是指设计者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思想、概念、综合归纳、逻辑分析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形态与意念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严密的逻辑性。从元素到创意灵感的过程具有突发性、突变性和突破性。创意灵感是思维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心理现象之一。创造性是创意灵感的基本特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理念上的创新。

4.2图形创意的形式语言

图形语言作为一种客观的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创意、表现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它以其可视性的语言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所以,图形的创意过程,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5图形创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5.1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

作为具有传媒特性的标志,为了在最有效的空间内实现所有的视觉识别功能,一般是通过特示图案及特示文字的组合,达到对被标识体的出示、说明、沟通、交流从而引导受众的兴趣、达到增强美誉、记忆等目的。表现形式的组合方式一般分为特示图案,特示字体,合成字体。

5.2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具象图形表现形式

具象表现是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对客观物象采用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具象形进行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是对显示对象的浓缩与精炼、概括与简化,突出和夸张其本质因素。具象的标志具有图形的通俗性与高度清晰的识别性,表现较为自由,充满个性,容易以清新、明快的视觉形象传达标志的神韵而为大众接受。

5.3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抽象图形表现形式

抽象表现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达标志的含义,以理性的几何图形或符号化的表现形式来突出标志的个性。抽象形式的标志,单纯地表现对象的感觉和意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抽象表现形式可分为:圆形标志、方形标志、三角形标志、多边形标志等等,以及它们的多种组合形式。

6结语

图形是特殊的美的视觉信息,也是用思维和思想串起来的独特的视觉符号。创意是设计思维的奇妙火花的碰撞。创意并不是对一个简单图形结构的描述,也不是数学式的加减乘数,而是集图案思维、图案形式、图案联想、图案变形、图案技法、图案风格等一体的情感的幻化;是一种远远驰骋于另一个可思而不可及的艺术天地里的美德幻化的演示。

参考文献:

[1]何方.图形创意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亚非.标志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3]李金莉.再谈标志设计中的图形思维[m].合肥: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

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篇9

【关键词】信息隐藏技术扩频通信技术鲁棒性系统分析

在图像信息隐藏领域中,信息隐藏技术具有密钥与安全性、鲁棒性、不可感知性、自恢复性等特征,在信息安全与多媒体信号处理中具有重要安全作用。但在实践应用中由于鲁棒性与不可感知性的矛盾问题,促使扩频通信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扩频图像隐秘系统即扩频通信技术在图像信息隐藏领域中的融合应用形式,即SSiS系统,主要是通过数字图像中噪声作用达到信息隐藏作用。

1图像信息隐藏技术与扩频通信技术

1.1信息隐藏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外发达国家在信息安全与多媒体信号处理领域中探索出一种创新型保护媒体信息安全的方法。信息隐藏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基于人类感觉器官的不敏感性,以及多媒体信号自身的冗余性两个方面,将秘密信息有效隐藏在公开媒体信息中,最大限度的达到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同时进一步证实媒体信息所有权归属目的。信息隐藏技术应用的形式较广泛,既包括文字、图像,也包括音频和视频。这种信息的使用对媒体信息本身效果并没有什么影响,为此,针对信息隐藏要素产生的问题可以有效处理。例如,信息隐藏技术之中针对安全问题就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1)公开媒体信息需要确保其在版权以及使用权限方面的问题。(2)在秘密信息方面则需要能够在传输以及保存等方面提供安全。单就信息隐藏技术角度出发,密匙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特征为技术属性中的主要特征。针对技术的安全性分析,主要指的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隐藏信息系统之中,借助多种环节的共同运作,促使这个技术能够对信息实施保护。不可感知性强调了在系统之中加入不能促使载体产生感知效果声音或者相关视频文件。

1.2扩频通信技术

扩频通信技术手段为应用较高且在检测概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使用的技术方法。应用与阿尼了主要是指对等待传输信息频谱等通过一定的而扩频函数方式进行转换,并通过信道完成传输。随后,可以通过借助相应方法完成频带压缩,并能够最终完成对信息的传输。虽然在实施传输的过程中将会造成部分信号受到阻碍,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恢复数据信息的方式实现对数据的有效保护。为此,在扩频通信方面也能够被认为是将信息隐藏在宽频伪随机噪声之中完成的一种通信手段。

2扩频通信技术在信息隐藏中应用分析

扩频图像隐秘系统建设之中的关键技术手段就是充分利用了扩频技术,并将其有效融合到低能量高值序列当中,产生了一种表面上为噪声信号标记的隐秘图像。因为嵌入信号产生的能量要明显低于载体图像产生的能量。为此,也就能够形成较小的,且不会被人察觉到的信号。本研究中具体引用了地比率纠错信息技术,针对纠错编码器等的使用能够扩散形成多输出位,并由此可以呈现出实际运用效果。为了可以形成嵌入式的信息,就需要先充分理解存储扩频系统等相关技术理论与概念。参考存储原理之中关于信息发送、接受以及保存等之间形成的伪随机效果。、通过利用私钥,等能够比较轻松的完成上述中任务。例如在对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符号进行方案重置的过程中,现在需要假设信号z为-1、1等要素构成的一组信号。扩频序列x主要是一组实属数列,其中采用的是正态分布规则,其中的均值表示为0。信号之间进行调制时,则能够形成全新的实属数列。为此,所有噪声样本之中产生的符号将能够被嵌入到所有信息位当中,并产生全新的变化。信号白噪声可以表现为一般特性。实际解码的工作也相对比较简单,能够在接收端序列之中被复制下来,通过对两种序列之间畸形对比,就能够获得原本复出的所有信号的估值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表示:Sign(s’/n)=m’。虽然,在系统的功能性方面可以满足实际需要,但是在出现噪声的情况下,则进行信号检测过程中将可能造成一定的信息检测缺陷。这种缺陷产生于嵌入信号在进行估值阶段形成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传输信道出现问题造成的。单纯运用嵌入信号样本之中形成的符号变更展现信息,则其中树脂最终都将会回归到0附近。为了能够有效提升针对信号方便的实际检测性能,则需要借助SSiS技术调制方案。通过这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调制值方面产生的最小欧式距离。这样就能够使得数据估值发生明显的改变。调制技术也将会形成在一定区间范围内的随机性的序列。通过对随机序列进行非典型变换,将可以掌握其中形成的最小距离。最终对改善检测效果将起到重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这对信息隐藏技术进行了深入性研究,并对高频嵌入信息所具有的不可感知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低频嵌入所存在的问题方面也被详细分析与论述。通过这对低频信号嵌入到相关文件之中阐述,可以进一步对技术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并对目前阶段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秀芳,时和平,时晨.扩频通信技术在图像信息隐藏领域中的应用[J].电信快报,2012(02):11-14.

[2]任智斌,隋永新,杨英慧,杨怀江.以图像为载体的最大意义位(mSB)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2(02):182-187.

[3]申健,雷菁,李保国,赖雄坤.一种新型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通信技术,2013(02):96-98.

[4]蔡正保.一种基于扩频和错误控制编码的图像隐写通信系统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05):43-45.

[5]谢建全,谢勍,黄大足.一种基于游程长度的高安全性图像信息隐藏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4(03):172-175.

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篇10

关键词:增强现实;旅游导览图;easyaR

随着手机终端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导航、旅游app的全面应用,旅游行业中传统纸质的旅游导览图或宣传册劣势凸显。这类传统旅游导览图受版面限制,信息量不够丰富;资讯单向,缺乏交互性;数据更新困难,信息滞后。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有效方式,使纸质导览图满足用户的新型需求,重新焕发活力,为旅游城市或景区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人们对景区的认知体验和审美体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纸质旅游导览图的多样化表达及交互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研究增强现实关键技术基础上,分析纸质导览图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aR旅游导览图方案。

1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将真实环境与虚拟信息相融合,从而达到为真实环境提供信息扩充和增强的技术[1]。这类扩充和增强的信息可以是三维虚拟物体也可以是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支持与客户的交互。可以说aR技术在真实环境和虚拟信息之间搭起一个桥梁,扩展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交互能力,这也是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增强现实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应用。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图像识别、三维注册和虚实结合方面。

图像识别技术指根据事物的色彩、纹理、外形等不同的特征,在场景中将目标识别出来,一般分为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两类。全局特征识别方法通过对比待识别事物与库中图集的吻合度来识别目标,但受遮挡、光照、缩放和角度等因素影响较大,适用范围受限。局部特征识别方法即使用事物的局部特征点或边进行描述,是待识别事物的特征集与库中图集的特征集相匹配的过程。即使有小部分特征点不能匹配,也可以达到有效识别。由于增强现实应用场景中光照、视角变化较大,局部特征识别方法更为适用。

三维注册技术目的是为了使现实真实场景与虚拟信息无缝融合,即要找到虚拟信息在真实场景中的正确位置,并在显示设备上叠加和实时显示。在增强现实系统的研究中,主要分为基于视觉的注册方法与基于传感器的注册方法。基于视觉的注册算法是利用计算机视觉的相关技术计算场景图像和摄像头的位置和方向参数,实现三维场景到二维空间的转换。基于传感器的注册方法主要通过传感器来确定用户在真实场景中所处位置及朝向来实现跟踪注册。

当虚拟信息与真实场景配准后,为提高增强现实的真实感,需要将虚拟物体与真实场景相整合,即虚实融合技术。主要目标是实现虚拟物体的遮挡、光照和阴影与真实场景相一致。例如比较真实物体与虚拟物体的深度信息,从而正确处理虚拟物体的遮挡情形;实时检测真实场景的光照环境,为虚拟物体增加趋于真实的阴影。

2aR技术在纸质旅游导览图的应用分析

放置在景区、酒店的纸质的旅游导览图虽然越来越少人问津,但各旅游部门却从未放弃这块阵地。因为传统纸质宣传品仍有电子产品无法取代的优势:一是信息的宏观性、整体性。与电子产品相比,导览图可在一个版面提供完整概括性的景区描述,不需要频繁的单击超链、页面跳转。二是轻便易携带,宣传途径简单。可利用在景点排队、酒店办理入住的零散时间随意取阅。三是适用人群广,使用简便。从孩童到老年人都可在纸质宣传品中获取信息。基于以上原因,纸质旅游导览图是无法完全被取替的。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有效方式,既能发挥原有优势,又能进行信息扩展与交互、增加生动性、互动性,使纸质旅游导览图能物尽其用,重新焕发活力。本文认为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纸质旅游导览图中对导览的多样化表达及交互是非常适宜的。

aR技术可增强导览的真实感。回顾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从命令行界面到图形用户界面,然后是多媒体界面、虚拟现实界面,都存在着与现实环境隔离的问题,这与人类自然感知外部世界的习惯方式是冲突的。而增强现实技术弥补了这个问题的缺陷。且对旅游导览本身而言,让游客身临其境也是导览的主要目的之一。

使导览信息立体化。增强现实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将真实场景与虚拟信息相结合,在平面的导览图中融合虚拟场景,能使导览信息立体化。

使纸质导览图增加实时交互性。增强现实技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能与真实环境同步,并与用户产生交互,给人以体验感和现场感。同时,这种多感官整合的方式,也能增加用户的新鲜感,趣味性。

智能手持移动终端的普及,百万像素以上摄像头,重力、磁力传感器和陀螺仪等硬件条件的提升,为aR旅游导览系统提供了一个普及的平台。

3aR旅游导览系统的原型实现

目前在增强现实领域使用较为广泛的软件工具包有aRtoolKit,Vuforia,easyaR。aRtoolKit最初是由华盛顿大学人机接口技术实验室开发的,是基于C语言及openGL的增强现实系统开发工具包[2],因其源代码的开放性使用者众多。但aRtoolKit的标识模板必须由黑或白色封闭的矩形框构成,在本课题中会严重影响导览图的美观度。而Vuforia是商业化收费的成熟aRSDK。easyaR是国内投入应用的免费aRSDK,其识别兼容性、稳定性和反应速度有较好表现,因此本课选择了国内研发的easyaR开发aR旅游导览系统。

aR旅游导览系统建设主要步骤如下:(1)用easyaR引擎的标识技术添加自定义marker;(2)使用3Dsmax完成景点地标的模型创建;(3)导入Unity3D平台,进行场景搭建及Ui界面制作;(4)采用C#语言完成动作脚本编辑,构建aR跟踪、识别、渲染功能入口;(5)从Unity3D导出eclipse工程文件,生成类库.jar;(6)在eclipse中构建基于安卓的aR应用程序工程;(7)完成以上工作后即可应用程序,安装在手机终端进行测试应用。

4结束语

本文探了增强现实技术运用于纸质导览图的应用优势及意义,并初步完成了增强实现技术与纸质导览图结合的aR旅游导览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虚拟扩展信息的显示、旋转和缩放,但还存在许多应改进的地方:例如可增加实际地理位置信息、导航等。总体来说,aR旅游导览系统改善了纸质导览图信息表达单一、缺乏交互的问题,达到增强信息表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璞.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1):96-100.

[2]李江.基于aRtoolKit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恐龙博物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陈靖,王聪.增强现实研究进展与核心技术[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6):35-37.

[4]申军岭,姜国华,晃建刚.增强现实三维注册中标识点匹配算法研究与改进[J].测控技术,2013,31(1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