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0:47

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篇1

关键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意义

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原有各种物理载体所存储和传输的信息正在逐步数字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高

密度存贮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由传统向数字化发展。

一、数字图书馆构想的提出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启动

1978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兰卡斯特发表了《走向无纸的时代》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员》两部论著,描述了电子图书馆的前景;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伍尔夫撰写的国际合作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宇航局和国防部高级研究署联合公布了《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1999年,我国北京图书馆、中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共同承担实施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CpDLp)项目;2002年,国家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中文在线”联合承担了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要课题专题项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国内基础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式启动。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不需要阅览室的图书馆,只要有网络存在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获取信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传统图书馆的弊端

传统图书馆是储藏图书资料的仓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原有的封闭式运作和服务模式如查询、维护和馆际信息共享等已经不能胜任信息社会的需要。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传统图书馆是以馆藏为核心,即以拥有多少藏书和如何管理这些藏书为主要目的,而数字图书馆则是以个体为核心,即以读者获取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目的。其次,传统图书馆是以纸介质或其他非数字介质为存储载体,而数字图书馆则是以全数字介质为存储载体。最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以读者到图书馆通过接受图书馆的人工服务而获取信息,而数字图书馆则是以互联网为手段随时随地地传播而实现信息获取。

传统图书馆所面临的变革可归结为三方面:快捷方便的电子化服务方式、最大范围的信息内容数字化和有效组织、基于web的信息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将提供网络环境下跨仓储的、统一的、高效的访问和利用工具,以及高质量信息的生成、组织和检索,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法。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为时九年,占整个学生在校时间的三分之二还多。中小学是一个人一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段,所以中小学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建设与推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对广大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用户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1.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能够盘活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

中小学建立数字图书馆,不仅可以有效管理校园网上原有的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解决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由于购书资金、场地等因素所造成的图书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随着英特网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世界各国的信息资源纷纷上网,都将极大地丰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虚拟的存储量。

以清华同方CmDL为例,其图书馆有全球网络教育资源索引门户、专业网上搜索引擎,实时采集全球网上教育资源建库索引,免费浏览,应用一个检索平台、一种检索软件,即可同时检索所有数据库,所需知识即查即得。CmDL的内容按不同的主题进行了分类,非常容易查找,而且检索起来也很方便,还提供了标题、作者、关键词、摘要、全文等各种检索途径,只要输入所找内容的关键词,就可以在图书馆的所有数据库里查寻。数字图书馆拥有的信息检索功能,为师生开展新课程教学的专题搜寻与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因此,有了CmDL,教师再不必为收集备课资料而千辛万苦,从而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创造性教学。

2.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能够使阅读、学习更加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中,网站具有学习环境的开放性,是读者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通道;网页界面的人本性,为读者展现可以个性化选择的学习界面,为读者提供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为读者提供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数字化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针对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系统可以设有:(1)公告栏模块。该模块可以新书信息、通知、消息等,用于即时地将各种阅读信息出去。(2)师生交流模块。该模块以BBS论坛的方式构建。在这里可以细化成学生讨论区、教师讨论区、师生讨论区等,为师生之间提供相互学习、研究问题的交互环境。(3)网上调查模块。这里可以通过师生的阅读调查,获得诸如新增加的数字图书、阅读内容等的意见和建议。(4)在线阅读辅导模块。这里是一对一的通道,也可以是一对多的通道。(5)课件中心模块。这里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课件资源和学习素材。我们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通过向服务对象调查来构建、设置各个模块。

3.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平台。

到目前为止,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只有清华同方在2002年建立的CmDL。CmDL拥有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种多媒体资源和期刊、报纸、论文、图书等文献资源,并具备完善的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等功能,能够很好地帮助中小学校按照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在设计学习目标、设计教学课程和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开展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1)设计学习目标。

应当如何设计学习目标和课程?对同样的知识内容,不同的学习理念、不同的学习资源、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反之,不同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相应的学习理念、资源、手段和过程来实现。CmDL拥有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种多媒体资源和期刊、报纸、论文、图书等文献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对CmDL数字化学习的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

(2)设计教学课程。

在学习目标确定之后,课程设计可以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产生。一方面,教师通过CmDL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相应教学目标的素材,不仅可以获取优质完备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备课,大大缩短课程设计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自己和学生自行设计的课程内容与学习程序建成数据库,交给学生讨论,涉及CmDL的内容可以方便地共享,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统一的课程安排与个性化的课程安排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共同学习和独立钻研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数字版权保护,促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应用平台,它承载资源,组织和传递知识,以及提供教与学互动信息,其开放性、易用性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功能非常重要。

为了满足数字图书馆是基础教育领域资源中心、知识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客观要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平台在采购权威、正版的图书期刊资源库及其他全文数据库以外,还采取了开放式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允许使用者广泛地使用、共享和共建这些信息资源。为了解决资源的合法性使用问题,就不能不提到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数字图书版权保护(DRm)技术,是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是其他数字图书馆建设普遍遇到的技术问题。

从数字图书馆收藏的内容来看,版权保护的焦点集中在对传统出版图书(包含期刊)的保护;对于一些多媒体资源和其他共建的数字资源,一般采取版权申明的办法。由于数字图书的特殊应用性质,通常使得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等保护措施力不从心,除非限定对数字图书内容的引用操作,但这会大大降低数字图书的利用价值。

如何结合中小学校计算机实际应用状况,使数字资源不会轻易地被破解和盗用,最大限度地保护著作权人和合法用户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同时又不限制用户对资源的合法再加工和引用,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提供商都必须研究的课题。为了实现对数字图书的有效管理,很多厂商开发了自己格式的图书资源文件和阅读器,可以很好地解决图书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市场较流行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系统一般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采用插件技术来解决安全性控制问题,但通常在内容复制和数字图书文件本身安全性方面显得手段不足。在实际工作和研究中,笔者提出一个简单、有效的数字图书加密实用模型,来解决基于开放图书格式的数字图书的版权保护问题。

整个数字图书加密方案,我们称之为三段论:

第一步,对已经转换的图书数字文件进行加密处理,在不影响正常显示的前提下,防止恶意的拷贝剽窃行为;

第二步,利用已经加工完成的数字图书,利用专用的图书加密模块对文件直接操作的有关功能加密。加密强度达到128位,防止大多数的针对文件的解密攻击;

第三步,利用硬件加密技术,对整个数字图书文件编码进行直接调制,保证文件的物理安全,文件在系统中应用时,也要经过专用硬件解调,否则文件显示为已破坏。

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采用浏览器安全插件和专用密码设备,能够很好地嵌入到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对使用者来说,系统在下载有关安全插件程序后,整个数字图书的解密过程透明,无须用户手工干预。

参考文献:

[1]温国强.一个图书馆员的数字图书馆观[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1,(01):60.

[2]朱巧兰.论建设与推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4,(2):52.

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篇2

新课改中学图书馆建设思路

新课改环境中,如何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新课改中学校信息资源中心,使其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这些都应该是中学图书馆的管理者所应该思考的。为此,笔者认为应按照中学教育规律,解放思想、强化认识、积极创新,逐步确立服务新课改建设硬件设施先进和软件环境宜人的图书馆的建设思路。

一、加强馆藏资源管理,建设合理的藏书结构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其优劣体现了图书馆内在的基本要素,也决定着是否能保障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所以新课改的兴起对图书馆传统藏书工作观念提出了挑战,对藏书结构、文献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关注课程改革,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出发,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着手,探究藏书工作的新理念,改进藏书工作模式。针对馆藏结构不合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藏书工作计划,从抓图书采集工作入手,重视藏书的广泛性、系统性和学科的完整性、全面性,调整、优化藏书结构,切实建立起一个适应教学改革和研究性学习需要的高质量、高标准、高利用率的文献保障体系。

二、加大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知识信息除了从书刊资料中获取外,更多地从网络等其他媒体中获得。许多书刊出了电子版、网络版,许多大型数据库设计了界面友好的人机对话系统,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但是受经济发展与教育投入的影响,中小学图书馆目前建设速度与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图书馆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鉴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必须在基础设施上有较大的改善,应能提供各类不同形式的信息及知识,即学校的教职员工、学生甚至学校附近社会上的各级各类的工作人员能通过图书馆得到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网络数字化信息资源。只有图书馆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才能使图书馆走向现代化的服务轨道,这是图书馆在新时期优化服务的物质条件。

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建设能够满足校园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硬件资源整合的基本思想。

1.电子阅览室。从广义上讲,图书馆只要具备了信息浏览设备,就可以作为电子阅览室;狭义上电子阅览室主要是指提供专门的设备用于信息资源浏览,有时特指专门电子图书浏览器的资源。例如,e2book、CnK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光盘、超星数据等。电子阅览室在四种模式中都可能存在,已经联网的多媒体教室也具有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2.综合阅览室。综合阅览室除提供传统的图书阅览外,应提供已经接入internet的设备,以便使用者能够利用超链接获取书本中难以查询的信息。这也是第四种整合形式的一种应用。

3.电子备课室。它集中了教师备课用的各种信息设备,教师既可以进行信息浏览,又可以进行电脑备课、课件制作等。在前三种整合形式中都已建设电子备课室。

三、全面提升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1.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

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部门,仍然必须坚持一条“服务至上”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的图书馆员首先要有较强的思想素质,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永葆一颗乐观向上的年轻心。其次,中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图书馆,热爱读者,将图书馆事业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2.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使图书馆成为了信息的集散地、信息的交流通道,迫使图书管理人员要学习、提高,适应信息时代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新形势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技术、技能:

(1)专业知识

图书管理人员要注意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还要了解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的最新进展,吸收新知识、新观点、新成果,使自己由外行变内行。

(2)信息管理技术

实现馆藏多媒体化、信息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掌握计算机与图书管理工作相关系统的应用和维护保养技术。

四、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意识

中学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教师,热爱学生,服务教师、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特别是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我们更要把做好读者工作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图书馆应在新学年开学初以讲座、板报的形式向初、高中新生以及新教师介绍图书馆的现状、规模、馆藏书刊特点及借阅手续,特别是要教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培训他们学会查找资料及使用工具书的技能,倍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掌握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大门吸取信息的钥匙,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不断进取精神。同时,我们还认真做好导读工作,对推荐给学生的图书能就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重点以及难点进行指导,会同有关老师定期进行书评、影评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其真正达到其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的目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切实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语言和蔼,谈吐文雅,举止端庄、大方,主动热情,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使之成为中学生的良师益友。此外,图书馆还要为教师新课程改革方面做好相应服务改革。

五、结语

图书馆是知识信息传播和应用的基地,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人们的图书馆意识不断加强,中学图书馆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要的条件保障之一,成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支撑点。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图书馆员都应借助这一时机,加大学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步伐,更新办馆理念,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献保障、设备与网络以及人才方面的优势,赋馆藏以人性,化信息为生命,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资源体系,整合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建立共享机制,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把中学图书馆建设成为教育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的前沿与核心阵地,使中学图书馆这颗被掩藏多年的学校王冠上的明珠重新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李鸿.新课程改革与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10).

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篇3

今天我们在一中召开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暨标准化图书馆建设现场会,目的是通过学习一中图书馆建设、管理和利用待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和管理工作,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图书支持,为促进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做出新的贡献。刚才,主编给我们做了辅导报告、校长介绍了一中创建省级示范图书馆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图书馆的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方式方法,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发展之路,讲得很好,我听后受益匪浅,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我市中小学图书管建设管理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中小学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如何?整体上来说是成绩和问题并存,机遇和困难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普九”的需要,各级政府对图书馆建设非常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腾出了校舍,添置了图书,配备了管理人员,对图书进行了整理、分类,增加了开放时间,提高了图书利用效率,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一时期,被人称之为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普九”达标验收通过后,由于当时许多学校举债建设,举债购置图书仪器,加之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后地方财政负担的加重,对学校图书设备添置投入也随之减少,使学校图书馆建设进入了缓慢发展期,甚至停滞期,少数学校出现了倒退。以至目前,全市学校图书馆的现状与素质教育要求、课程改革要求不配套,不协调,不和谐,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大致有以下情况:

一是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和管理都面临着经费紧张这一难题,许多学校很少添置新书,甚至多年未买一本新书。有的学校图书馆馆舍、设施比较简陋,因缺少经费无法更新完善。

二是图书生均量不够。《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对藏书量有明确规定:高中、初中、小学一类图书馆(室)生均图书标准分别是50册、40册、30册。我市的实际情况与此要求相关甚远。在座各位都是当地教学条件比较好、社会声誉比较佳、教学质量比较高的学校领导,本校图书馆实际藏书量有多少、达没达到教育部的要求标准,你们最清楚。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在调查、检查、调研和督导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为追求生均图书数量,有虚报藏书量的现象,还有一些学校,甚至将有关部门强行摊派下来的大量与教育无关的小册子或不适合学生阅读的期刊也一并记入了藏书量给予上报。

三是图书陈旧过失、可读性差。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图书馆藏书以试题、题解、教学参考资料为主,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些书籍已失去原有的参考价值。据了解,大约有99%的学校图书馆(室)从未进行过图书剔旧工作,陈旧过时图书过半,无人问津,尘埃满书。

四是图书馆(室)挪作它用。目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生活用房紧张,有些学校将教室、图书室改成了学生寝室;城区“热点”学校无节制扩招,导致部分学校把图书室挪作它用。

五是图书馆(室)使用率低。小学因图书室藏书量有限,大多不对学生个人开放,变成了摆设;中学图书室虽然对学生开放,但开放的时间比较短,借阅的人很少。

六是信息化手段不高,技术支撑不够。目前,全市中小学图书馆的装备水平低,技术手段落后,特别是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绝大多数学校尚未启动,更不能谈图书馆标准化建设。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对图书馆(室)的要求。

七是图书管理人员量少质弱,常规管理不到位。目前,全市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偏少、素质普遍偏低。相当多的学校把一些老弱病残人员或勤杂人员安排到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要求都相当高的图书馆(室)来工作,这些人员是不可能干好图书馆(室)工作的。

上述现象的存在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尽管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困难重重,但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形势要求图书馆必须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图书馆必须发展,课程改革要求图书馆必须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摆脱困境,步入正常的建设和发展之路呢?我认为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图书馆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认识到位了,行动就会更自觉,更有力量,工作也就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最重要、公共化的教育资源,是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配合新课改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翼。图书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对外形象。图书馆建设不达标的学校,绝不是一所好学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图工委和各类学校,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地位和作用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正视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决心把图书馆建成具有一流条件、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学校标志性工程,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成为师生求知和向往的地方,成为学校最亮丽的景观。

各级领导和学校负责人千万不要再把认识停留在中小学图书馆可有可无,建与不建一个样的认识上,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可见,中小学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中处于重要和突出位置,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图书馆的参与,课程改革将黯然失色。

二、制定措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图书馆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机构,是完成一项事业的基础;领导重视是做好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前提。为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今年月份,市教育局以教[]3号文件下发《关于成立市教育局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建立了工作组织机构,并且公布了《市教育局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章程》。目前市图工委已开展了许多工作,进行规划指导、组织活动、业务培训等,已见成效。但绝大多数县(市)、区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机构,致使有的地方对图书馆工作重视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工作进展缓慢。没有建立机构的地方,要抓紧时间建立。各级图工委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切实履行好职责,按照《规程》要求和《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意见》精神,做好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业务指导、规范管理、配备使用、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等工作,加强业务指导。

保证经费,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条件基础。目前学校公用经费十分紧张,用于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就已捉襟见肘,加之没有明确的政策有效地保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经费,但是,我们要创造条件,争取政策,争取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一中建设任务重,债务量大,他们就是靠领导重视,靠挤出的经费,靠节约的资金创建了省级示范图书馆,一中做得到,我们还有许多比一中条件好的学校也应做得到。解决经费紧张问题,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教育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另一方面,学校应想办法拿出一定经费购买新书,包括电子图书,保证图书生均藏书量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总量的1%。现在,有的学校大门修建豪华了,楼房里外装修漂亮了,饭堂学生就餐和教师家属区水电管理都装备了计算机,就是舍不得在图书馆建设上投入资金,致使图书馆被排斥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之外,管理还是手工操作。学校要对图书馆建设给予适度政策倾斜,争取一点经费、挤出一点经费、节约一点经费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开发图书馆纸质型文献资源、电子型文献资源和网络型文献资源,为学生自主型课程学习、探究型课程学习、研究型课程学习提供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和创新服务。

改进服务方式方法是提高图书馆促进课程改革的最佳途径。改进服务的方式很多,如图书馆(室)应做到实施全天开放、全开架借阅;解答读者的咨询,代读者查找资料,或提供检索途径指导读者查询;编制重点学科题录索引、文摘等二、三次文献,多种途径收集教育、教学、科研资料,并编辑加工、规范管理,及时传递;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实行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开展网上教育教学的参考咨询服务;开展科学研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为课程改革和学生研究性学习服务;编制学生必读书目,引导学生读书,编制新书简介,宣传推荐图书;开设阅读指导课(包括电子阅读指导)、文献检索课(包括网络资源检索)、图书馆活动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利用图书馆知识的教育;发挥育人功能,每年拟定专题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选好用好图书管理人员是图书馆(室)建设管理工作的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图书馆工作的任务完成、措施落实、成绩创造都是要靠图书馆员完成的。各地、各学校应按照规定要求配齐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他们,在评优、评模、评职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外出学习、岗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科学规划,通盘考虑,稳步推进,不断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被人称之为“信息时代”。一方面指的是“信息大爆炸”,即信息量呈几何级倍增,另一方面,读者或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图书馆计算机管理和数字化、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以其强大的功能、便捷的服务、丰富及时的内容资源,将远远超越传统图书馆。

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把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使学校图书馆(室)的藏书管理、读者借阅和书刊资料利用达到信息化的要求,建立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配备充实学生和教师电子读物,努力实现网上电子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推进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六项原则: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应处于优先地位;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原则。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避免盲目攀比、脱离实际;

三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以考虑将工作重点先放在电子阅览室建设上,视条件许可逐步拓展;

四是坚持强化队伍建设原则。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应放在重要和突出位置;

五是坚持教育教学职能原则。数字化图书馆连接到课堂,连接到教师家庭,为教师和学生铺设一条快捷有效的教育教学之道路。

六是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建立校际、区域性协作和中小学图书馆联盟,联合采购、联合存贮、联合编目、联合建库、联机检索,实现区域性的馆际协作和资源共享。

在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的基础上,各地还要积极推进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创建更多的示范性图书馆(室)。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后,各省市区结合实际出台了贯彻落实《规程》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纷纷开展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由各级教育部门评估、认定图书馆的等级。目前,图书馆的等级有三个层次:省级示范图书馆、市级示范图书馆和县级示范图书馆。、、、等省市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我市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等级评估是年启动的,试点学校为一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年月一中被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这是我市目前唯一的省级示范图书馆。大家从刚才市一中副校长勇同志的经验介绍和实地参观中的都亲眼目睹,大家是不是感到这一荣誉称号是当之无愧的?市一中创建省级示范图书馆试点的成功具有一定的意义:实现了市无省级示范图书馆的突破,积累了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等级评估的经验,发挥了典型引路的榜样作用。

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篇4

各图书情报机构和相关人员:

近几年,随着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数字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数字图书馆教育培训严重滞后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要,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为此,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美国Syracuse大学信息学院(SchoolofinformationStudies,SyracuseUniversiy,USa)分别于2005、2006、2007年联合在北京、上海举办了三期“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JointadavancedSeminarforDigitalLibraries),受到了业内专业人士的热烈欢迎。为使这一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品牌的影响力覆盖南北、辐射全国,nStL决定于2008年5月18-29日在上海继续举办第四期研讨班。

[研讨班简介]“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主要针对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规划、组织、管理、政策、系统、服务等方面的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依托Syracuse大学信息学院的数字图书馆高级证书项目(certificateforadvancedStudiesinDigitalLibraries),系统学习数字图书馆建设相关方面的知识,全面了解数字图书馆的规划设计、项目实施、系统管理、技术方法、服务规划与评价、法律问题、可持续运行模式等问题,培养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未来领袖。

本研讨班以两年为一期,共六门课程。每年三门课程(预计80学时),共10天。第一年度完成数字图书馆概论、数字图书馆服务规划与评价、XmL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第二个年度完成数字资源保存、人机交互与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设计与应用三门课程。所有课程全部由美方提供师资。

学员可选择参加一年课程,也可连续参加两年全部课程。学员参加当年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由nStL颁发结业证书。学员参加两年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由中美双方主办单位出具“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JointadvancedworkshopiilDigitalLibraries)结业证书。

一、主办、承办机构及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办机构:美国Syracuse大学信息学院(SyracuseUniver―sitySchoolofinformationStudies.网址:http://isch001.syr.edu/)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网址:http://www.nstl.gov.cn)

承办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网址:http://www.1as.ac.cn)

美方主办单位简介:

Syracuse大学信息学院(syracuseUniversitySchoolofinfor-mationStudies)是美国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图书情报学院系,近些年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颇具声望。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DL)5项拨款和众多其他的有影响的研究支持。学院的教师在数字参考咨询、元数据、知识组织、数字保存、数字图书馆服务规划以及许多其他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在数字图书馆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最近,学院建立了“数字图书馆进修证书”计划(certificateforadvancedStudyinDigitalLibraries),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数字图书馆培训和教育的需要。该院是信息政策、信息行为、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主要研究和教学中心,拥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袁海波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

ehzabethLiddy美国Syracuse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副主任:张晓林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

委员:(按拼音排序)

陈力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陈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副主任

崔永琳中央党校图书馆馆长

代涛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

贺德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

揭玉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

孟宪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沈仲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副主任

王建军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机械工业出版社)常务副院长

杨沛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

张字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

二、授课时间、地点、费用:

授课时间:2008年5月18―29日

授课地点:上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学费、资料费:1000元

说明:学员每年学费2000元。为有效激励国内图书馆从事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和建设的人员参加学习,减少学员和所在单位的负担,申请参加学习的人员经单位推荐、符合培养条件、经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向每位注册学员补贴1000元(学员实交1000元)。

三、2008年课程设置、主讲教师简介及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练习、课题研究报告等。

考核方式:小组项目汇报

课程设置:

1.人机交互与数字化图书馆(Human-Computerinterac―tionandDigitalLibraries)

英文讲授,提供中文提纲

主讲教师:michaeltwidale教授

计算机科学博士,美国illinois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研究,信息界面与信息可视化研究,用户界面开发研究,技术有关的远程教育,以及人机交互等。电子邮箱:twidale@uiuc.edu,个人网站:http://people.1is.uiuc.edu/~twidale/

2.数字资源保护(Digitalpreservation)

英文讲授,提供中文讲授提纲

主讲教师:KennethLavender博士

Syracuse大学信息学系副教授、Bird图书馆专藏研究中心珍善本馆员。拥有25年的图书馆员工作经验,在珍善本图书保存方面经验丰富。他的著作和报告涉及专藏、保存、和数字参考咨询。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数字图书馆,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数字信息保存。讲授的课程为参考咨询和专藏。电子邮箱:klavende@syr.edu;个人网站:http://iis.syr.edu/tiki-index.php?page=Kenneth+Lavender

3.实用分类系统的编制与应用(ontologyDevelopmentand

implementation)

中文讲授

主讲教师:秦健博士

Syracuse大学信息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知识建模与组织结构、ontologies、信息组织和科学交流。她的研究获得oCLC图书情报学研究经费支持和iSi引文研究经费支持。发表文章40余篇,多次在全国和国际会议上演讲。讲授的课程有:信息组织、知识组织结构、数据库系统、XmL技术。电子邮箱:Jqin@syr.edu个人网站:http://web.syr.edu/~jqin/

四、培训班学员要求:

本期研讨班将以第三期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的学员为主要对象,同时面向国内各类图书情报机构以及其他信息内容生产、信息服务和相关机构、招收从事数字图书馆技术、开发、管理、研究、教学的业务骨干、有培养前途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在数字图书馆领域谋求更高发展的人员。要求学员具有良好的图书情报专业基础和一定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或经验,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五、报名程序及联系方式

即日起接受报名。符合条件的学员填写报名表,经所在单位推荐,盖章后在4月10日前以挂号信件方式寄送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对学员的资历进行审核,4月20日向合格者寄送《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报到通知》。

联系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邮编:100080

电话:(0lo)82626812,(010)82626611―6225;

传真:(010)82626821

电子邮件:libass@mail.1as.ac.cn

会议网站:http://www.1as.ac.cn见培训服务栏目

联系人:赵树宜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2008年2月14日

报名表请从网上下载,http://las.ac.ca见培训服务栏目

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篇5

1文献检索课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为学生开设有全校公选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是高校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以及文献信息检索基本技能的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开设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熟悉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掌握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为自主更新知识、撰写毕业论文和研究性学习服务。课程内容包括:大学生信息素养、印刷型文献的检索和获取、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侧重经济学及相关专业数据库介绍)、网络免费学术资源的检索利用、实用信息的获取、学术论文撰写及学术规范等。教学对象为本科生,选修。可见,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能够开设《文献检索课》,按学科分类区别进行教授,缺点在于教师为兼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理论滞后。且图书馆馆员兼职讲授《文献检索课》容易造成误解,学生会认为就是讲解如何利用图书馆的问题,不能完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反应能力。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等5所高校图书馆变革读者教育培训模式,让读者根据自身所需,选择培训方式,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技巧与方法,则极具灵活性与针对性。

2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已成为常态化。17所院校均开设新生入馆教育,由图书馆办公室统一安排各院系部新生,在合适的时间内参与图书馆信息咨询部门咨询馆员组织的新生培训。培训利用图书馆报告厅和多媒体大教室,具体讲解图书馆布局、资源分布、图书借阅规程、图书馆服务及规章制度等图书馆基本知识,帮助新生在最短、最快、最方便的时间内了解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开设研究生入学培训: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授课一次,时间为3小时。培训内容:图书馆资源介绍;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本学科资源的检索方法与技巧;网上免费资源的获取等。不足之处,实地参观与讲解欠缺,注重多媒体视频展示,技术性较强,缺少人文关怀的色彩。

3专题讲座

17所院校均重视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包括定期与不定期,定期举办频率增大。如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等5所高校图书馆开设的专题讲座替代了文献检索课程的讲授。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实施信息检索课与一小时讲座双轨制,特别是一小时讲座每周定期举办,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图书馆主页上公告栏中的通知为准。读者若有特殊要求,可与咨询部联系,开设专题讲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读者教育培训的若干需要。中山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通过提供专题讲座,包括一小时系列讲座、学科专场讲座、或按课程和专题开设讲座,并规定组织讲座参加人数不少于10人。武汉大学图书馆举办90分钟专题讲座,每周定期在电子阅览室举办,主要内容涵盖internet基础知识及网上搜索引擎介绍;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各学科资源的检索方法;各种类型文献的查找和获取技巧;常用软件及热门软件使用方法。边授课边操作。及时公布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可见,专题讲座已成为17所高校图书馆提升竞争力的制高点。诚然,专题讲座也存在着欠缺,如宣传推广力度不足,表现在专题讲座消息在图书馆主页上的显示度降低,有的在主页最新消息栏公布,有的链接读者教育培训栏目公布,还存在专题讲座更新滞后的现象。〔4〕由于图书馆信息较多,而专题讲座开设频繁,一旦新的图书馆信息公布,都有可能以“更多”形式覆盖前一条的讲座计划,读者必须点击“更多”来浏览本学期讲座的总体安排情况,必然增加了读者查找难度。

二、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读者教育培训

读者教育培训是图书馆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强化,不能削弱,构建一定规模的具有特色意识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前提条件在于图书馆管理者思想认识水平。从17所高校调查可知,图书馆管理者虽普遍重视读者教育培训,但仍存在若干认识上的差异,忽视了读者教育培训体现时代性、独特性、创新性的特点,必须引起重视。因此,构建有效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全面考虑,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读者教育培训。《文献检索课》是读者教育培训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它也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从政策文件、教学要求与内容均在不断发展与完善。1992年5月,原国家教委颁布《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1993年,全国文献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成立。〔5〕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6〕。2010年7月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7〕。一系列权威性的文件为文献检索课的建设与发展奠定牢固基础,不断巩固着文献检索课的地位,提升了对文献检索课的要求,深化和拓展高校图书馆的职能。高校图书馆应及时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文献检索课发展,把信息素质教育理念推广到教育界、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促进全社会信息化进程。此外,信息素养教育还有: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一小时讲座”、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在线”、湖南大学图书馆“在线大讲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阅读大视野”等。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涵盖了新生入馆教育、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讲座等各种形式。〔8〕各种配套规章制度也相应建立,如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设计、专职教师岗位职责等。因此,高校图书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升了读者教育培训的品质,促进了读者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2优化组合,完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

高校图书馆应逐步完善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程设计与教授、各种讲座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针对17所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在为新生进行多媒体演示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实地参观。参观讲解作为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环节,不能借口急剧增长的新生人数干脆省略,反而需要强化。至于文献检索课程,17所院校图书馆均重视对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课,并增加其透明度,公开文献检索课程讲授方式、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因此,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讲授应侧重外文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要改变授课内容单一的现象,将数据库专题培训与图书馆宣传推广紧密结合,及时把专题讲座与培训通知发到校园网上、贴到图书馆和各学院楼门口,做足舆论宣传工作;或主动与相应的院系部取得联系积极推广对方有意愿的讲座,开展一线讲座培训服务品牌活动。只要读者有培训需求,图书馆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培训服务。多则开设专题讲座,少则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个性化辅导,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程、讲座培训三位一体。图书馆应统一协调、培训教师、制定规章制度,成立读者教育培训中心。由不同学科背景咨询馆员组成教师团队,设置若干专职培训岗位,享受教师授课待遇,减少兼职教师的数量,引进或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咨询馆员充实教育培训队伍。配套设置文献检索课程教研室,定期集中教师进行学习,讨论、交流一些新问题和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对读者培训工作的管理,组织文献检索课的讲授,研究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观念、教学体制、教学手段等,不断优化与整合,完善读者教育培训体系。

3重视读者研究,开展读者教育培训绩效评估

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篇6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学校图书馆;调查与思考

现代计算机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资源等技术的运用给学校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专业图书馆网”建立校级管理平台和馆际间的共享平台,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是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依托“专业图书馆网”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谈一些看法。

一、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建设基本现状

我省中小学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还没普及,特别是依托“专业图书馆网”建立校级管理平台,完全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能够胜任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比较缺乏,有的中小学图书馆在采集、编目、存贮、流通、检索和管理等流程,主要还是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作效率低,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也很难满足众多读者对及时获取信息的要求,更谈不上开展馆际间互借,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因此,在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的工作上还要积极努力,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中小学图书馆在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成为评价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实际成效仍然还不是很明显,有些工作难以推进。其中存在主要问题:一是没有把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二是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一些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还不具备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应有知识和水平,更不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工作;三是图书馆硬件设施落后,设备简陋,不能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建设要求。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有些学校对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够明确,甚至有的还存在一些片面认识。一是有的认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于课堂,忽略了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教”与“学”都围绕着“应试教育”转,片面地追求及格率、优秀率和升学率,学生根本没有课外阅读时间,自然忽视了图书馆建设,从而也就忽视了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建设。

2.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学校图书馆经费不足和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始终是制约中小学图书馆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导致了学校图书馆发展水平的严重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和经费短缺问题也就困扰着不少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许多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舍小,没有独立馆舍,设施落后和发展水平低下。当然,无法支付计算机自动化集成系统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以及配套设备的费用也就在所难免。

3.学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建设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学校领导对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还不到位,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建设工作难以推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全面规划的工作机制;二是缺乏统筹的管理机制;三是缺乏整合机制。

三、加强小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传统观念

中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教学文献资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育研究服务中心,是学生课外学习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水平,是中小学实力的一个缩影,在实施素质教育、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建设缺少资金投入,要实现图书馆现代化只能是空谈。但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各有关职能部门应该联合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应在教育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专项经费,加大投入力度,并对资金予以统筹安排,重点要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倾斜,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资金统筹能力和使用效率,积极发动社会对教育捐资活动,以弥补政府对教育特别是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在经费预算时要加大图书馆资金的投入份额,增加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建设资金使用比例;再次,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一般来说,对学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学校,应该重点放在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的建设上,不管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整个图书馆的组成要素中是决定性的因素,其水平直接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的效益,对这支队伍的建设必须摆在重要的位置。但是,从调查情况看,中小学图书馆专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兼职的多,专职的少,素质不高也是制约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认真做好规划,建立制约机制

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因此,要做好全面规划,要建立有利于促进工作的有效制约机制。一是建立落实机制。要把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建o工作纳入当地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抓好落实;二是建立准入机制。对新配备管理软件系统的要按照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建设规划、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配置、配备,对早期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软件系统应及时更换。三是建立追究机制。

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开展对中小学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建设的研究和交流,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需要。相信只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的建设必定会取得新的突破,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也一定会得到全面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杨辉

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篇7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自主培训;mooC

0引言

传统的图书馆除了给读者提供馆藏和电子信息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读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平台教会读者如何快速、准确获取所需资源和利用资源,从而提高读者自身素质。目前国内图书馆培训方式形式较单一,且多数都是无法实现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培训,培训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图书馆在针对读者培训的方式上应实现多样化、个性化、且具持续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图书馆应以读者需求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技术,把网络信息服务与图书馆现有的服务有机结合,从而提升读者的整体素质。据文献调查,目前国内外关于用户教育、培训相关的研究成果有不少,但就针对图书馆网络自主培训方式及系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不多[1]。文献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用户培训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图书馆用户网络自主培训系统的设计理念、设计策略、内容架构策略和功能模块设置策略,以期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和用户培训提供思路与参考。

1研究意义

随着数字图书馆盛行读者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能够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应更加注重资源的馆藏,电子图书、期刊与数据库数量及质量。电子资源的蓬勃发展无疑给读者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读者在选择资源上也带来一定的困难,海量的信息资源要如何选择自己所需的,这使图书馆的相关培训变得举足轻重。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图书馆,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兴趣,使读者能够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查阅图书馆的资料,缩短读者查阅时间,提高资料的流通率,让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目前图书馆用户培训主要是以被动的方式接受教育和培训,因读者受场地、内容、时间的限制,导致培训的效果差强人意。针对这样的状况,在研发图书馆用户自主培训系统时,应更加注重自主学习的理念,让读者能够根据自身素质及信息需求主动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及方法,读者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掌握培训所需时间及进度。通过主动的培训方式可以更好的激发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摆脱以往被动培训的方式,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而且能够节省图书馆开展用户信息教育和培训大量的资源,获得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1989年“信息素质”的概念确定,世界各国学者便积极展开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工作,信息素质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信息素质日趋成熟,图书馆在开展用户教育和培训工作时,不仅要教会读者如何获取和利用现在有的信息资源,同时应教会读者掌握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对于提高读者在信息化社会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设计图书馆用户网络自主培训系统时,结合读者需求同时,在功能模块设计上应注重信息能力的培训,强化用户信息环境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使用户通过培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质,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

2现状分析

2.1三大类型图书馆用户自主培训系统发展存在差异

据文献报道,目前国内图书馆用户培训系统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对比三大类型图书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高校图书馆建设有用户培训系统相比其他图书馆发展较快,科技图书馆次之,公共图书馆较为落后。与国外、台湾地区图书馆比较,我国大陆目前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建设有用户培训系统,这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不相适应[1]。

2.2现有用户自主培训系统不够完善

全面调查国内现有的网络培训,表明国内现有的网络自主培训系统不够完善,内容不够全面,形式上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组织上,现有培训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素质教育、资源指引、图书馆服务培训和科研素质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用户教育和培训的必需内容,但在内容组织上缺乏全面性和个性。呈现形式上,网页宣传、资料说明、网络视频、文稿演示、音频课件、专题讲座、数据库使用介绍视频等是比较常见的呈现形式,与传统的培训形式相比较读者在选择形式多样了,灵活性上也有所改进,但是在日益注重用户体验和强调个性化需求的今天,这些方式显然已无法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读者。

通过分析结合国内外三大类型图书馆发展现状,研究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研发出一个能够让读者在跨越时空、可交互的虚拟网络中学会如何准确,快速地获取自身所需信息的技能与方法的图书馆网络自主培训系统,是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3研究内容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持网络设备的日常化,一种新的、自主的、开放的、符合现代人学习习惯的网络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如何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能够全方位地、高效益地为读者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让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已成为目前图书馆读者工作探索的重要内容。文献基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慕课),研发出一个读者网络自主培训系统,实现一站式信息获取,将成为一种趋势[2]。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mooC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mooC课程。mooC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性的自主学习过程,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有管理责任和权利,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根据需求做出选择和控制,因此其学习是充分自主的。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原因以自我驱动为主,有较高的主动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选择课程,并将课程资源按照个人需要进行个性化组合,制定个性化学习方式。

目前国内外大大小小的mooC平台有几十个,其中比较成熟且较受国内学者欢迎的国外mooC平台有Coursera(美国)、edX(美国)、Udacity(美国)、openLearning&open2Study(澳大利亚)、FutureLearn(英)、iversity(德国)、gacco(日本)等,国内mooC平台有学堂在线、育wewant、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mooC课程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上应体现出对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支持,设置不同层次的需求,在选择平台的知名度、成熟度、易用程度也是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基于mooC(慕课)研发一个用户网络自主培训系统

近几年随着网络信息及数字图书馆不断发展,快捷、方便的网络交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网络技术与平台相结合的方式,给读者提供一个好的网络在线培训平台,给读者提供自主选择,开放式的平台是我们图书馆必须要做的。根据目前国内图书馆培训形式,现场培训与网络自主培训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是能够比较好地满足图书馆读者培训目的[3]。网络自主培训系统结合mooC(慕课)平台的各种理念,充分体现出人机交互的功能,利用这个系统作为原型,按照读者的需求修改和设置,可以做出一个完全合乎图书馆读者培训的一个平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3.2结合需求构建系统性培训内容,实现一站式获取信息。

系统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读者的建议、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及咨询服务中常见问题设计出一站式服务平台,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模块设计中采用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资源利用、学科化服务的内容架构策略,设计出具有学习模块、实操模块、服务模块和交流模块的人机设置策略。mooC根据这个系统作为原型,把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教学者、学习者和自发组建学习共同体等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人与机、人与人交互模式下进行学习。

3.3多元化内容设置满足不同需求

mooC课程内容设置根据不同学科特色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应实现多元化教学,但在课程呈现形式主要采用微视频,短小精炼的视频为主,这样有助于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不同类型图书馆读者群体是不一样的,读者自身素质也存在一点的差异,培训需求和内容上自然也是因人而异的。普通读者一般是了解馆藏资源、数据库使用方法等基本情况,研究型读者更注重专业资料的查找、获取、专题查找、科研热点分析等学科服务,所在设计课程和功能模块上也应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让他们能够准确、快速、高效的利用信息资源。

3.4个性化设计提高人员素质

由于读者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读者知识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对馆员服务水平要求相对较高。面对读者需求,馆员在工作中也必须加强图书馆知识的学习,提高检索能力和工作水平。mooC的出现给馆员提供了一种新的自学习模式,图书馆可根据自身情况开设mooC课程,让馆员通过自学的形式学习新的内容,从而提高馆员的检索能力及自身素质。mooC课程不仅在选择上具有自主性,而且可以通过个性化设置内容,让学者可以有一个比较系统和较为严格的培训,保证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学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或者和工作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达到提升自身素质的目的[4]。

科研院所作为专业图书馆重点服务对象之一,图书馆作为研究型读者信息资源的支撑是提升其研究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数据库的合理使用是获取信息资源的一项重要的技能,获取的技能包括了对数据源中的类型、格式、采集的途径及应用的方法等。mooC的“大规模、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为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4实现目标

基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慕课),结合图书馆资源研发一个满足用户需求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个性化网络自主培训系统,具有信息聚合与信息推送功能的网络自主培训系统。该系统将为图书馆用户创建一个跨时空、人机交互的虚拟网络平台,使用户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读者通过系统的指引获取所需资源,可激发读者的兴趣,这对提高读者的信息素质具有有效帮助,同时也可以节省图书馆因信息素质教育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从而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4.1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传统的图书馆培训对场地、人数、时间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对读者培训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模式上应该实现读者随时随地的接受培训,而mooC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反复循环地、任意选择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mooC通过培训内容制作课程,在制作课程上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兴趣、爱好为主要内容来源,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读者在闲暇之余进行学习,克服了因为人数、场地、时间的限制,并且可以不限次数,反复循环地进行学习,加深印象,提高读者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同时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4]。

4.2提高读者培训质量、效率

目前读者培训主要采用被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内容都是图书馆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设置的,因此在培训的效果上往往都是差强人意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图书馆在研发用户培训系统时,应强调自主学习的理念,让读者在选择培训内容上应根据自身素质及需求进行学习,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确定完成培训所需的时间和进度,这种自主培训方式可实现网络环境下,用户随时、随地、随意的定向自主培训,提高了读者培训质量和效率。

5结束语

新兴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了解读者对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需求,调整、完善服务方式,才能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用户网络自主培训系统研发,充分体现出了交互的功能,利用这个系统作为原型,按照读者的需求修改和设置,可以做出一个完全合乎图书馆读者培训的一个平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高读者信息素质。

文献基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慕课)研发一个能够满足不同图书馆用户进行个性化网络自主培训需求的、具有信息聚合与信息推送功能的图书馆用户网络自主培训系统。通过这个培训系统为图书馆设立一个跨越时空、可交互的虚拟网络情境,实现读者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的影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培训。这对于有效提升图书馆用户乃至社会公众的信息素质进而提升国民整体综合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燕桃,道焰.图书馆用户网络自主培训系统构建策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02):51-58+50.

[2]王业家,董秋生,黄文,马骏涛,宋欣.mooC及其在医学图书馆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志,2014(12):21-24.

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篇8

关键词: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 图书馆服务本科生科研

1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产生

1.1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发展概述

美国是战后最早开展本科生科研的国家之一,也是本科生科研活动开展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从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在全美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URop),到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研究报告,本科生科研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几乎所有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都设立了各种研究计划,为本科生提供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

1.2 “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产生

1.2.1 图书馆支持学校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服务战略

为了支持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重点,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强调专门为本科生科研提供服务。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的部分院系曾在2003年参加了图书馆举办的本科生研究技能重点小组活动,之后这些院系表示,该活动对学生如何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评价并有效运用信息很有价值。为此,UCLa图书馆在其2005—2010的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将通过一个战略性、多样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益合作,以提高UCLa本科生的信息能力水平;杜克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2006—2010)中也明确指出申请持续的经费为本科生开展科研提供专门的培训服务,该项服务必须关注本科生的研究,并将成为图书馆培训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图书馆还在其战略规划中明确设立奖项,如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校区图书馆(Unive。sity of nevada-Las Vegas,UnLV)在其2005—2010年战略规划中指出:建立“本科生图书馆科研奖”,将图书馆员、教师及校园内的其他研究者联系起来,共同评价学生的研究过程。

1.2.2 图书馆设立本科生科研奖支持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

在上述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的指引下,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界达成的共识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一直是大学教育使命的积极参与者,其功能在于力图预知并满足全校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知识发现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需求;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一个最大挑战是将信息素质教育有效地整合到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与教师及学生的合作,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培养学生查找、筛选、评价信息并最终获得信息素质的理想渠道。

所以,在已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中,图书馆又相继设立了本科生科研奖。这不仅丰富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类型,也扩展并延伸了图书馆面向本科生群体的服务。

2 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比较分析

2.1 概况

参考《美国新闻周刊》的美国大学排名,利用网络调查法,同时结合文献调研,笔者发现,伯克利大学图书馆在2003年率先设置本科生科研奖,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和俄勒冈州大学图书馆先后在2004年和2005年设立该奖项。随后俄亥俄州立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等高校图书馆也在2006年设立该奖项。经过几年的发展,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成为这些学校本科生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对本科生科研奖的命名大致有两种类型。其一,按设立目的直接命名。如Undergraduate Research award、UndergraduateResearch prize、Library prize for UndergraduateResearch、Li brary Research award for Undergrad—uates、the University Library Research award。此类命名为大多数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采用;其二,以资助该奖项的资助人姓名命名。如杜克大学图书馆的Robert F.Durden prize。

就资金来源而言,很多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都获得了外部资金资助,这些资金来源不一且十分广泛,如热爱图书馆的校友捐款、某一特色馆藏资助者的支持、与学校的职能部门合作(如教务处)获取资金支持。值得一提的是,Lexis-nexis曾在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教育培训部设立了培训创新奖,用于鼓励创造性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高校图书馆。伯克利大学图书馆曾在2005年获得该奖项,并用于解决本科生科研奖的资金问题。

2.2 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不同点

2.2.1 本科生科研奖的申报条件

根据从各校图书馆网站相关栏目获取的申报信息,笔者认为,现阶段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本科生科研奖在申报条件上有所不同,表现如下:

(1)严格限定论文完成的期限

在图书馆规定的时限内,在校学生所完成的各类论文或项目均可申请该奖项,杜克大学图书馆、乔治州立大学图书馆和UCLa图书馆均采用这种申报方式。以杜克大学图书馆的Robert F.Durden prize为例:每年5月,该馆开展新一年的本科生科研奖申请。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上一年度夏季、秋季学期和本年度春季所完成的论文和项目具有申请资格。大致经过3—5个月,本年度的评奖完成并予以公布。这些论文可以来自课程,亦可源于项目,只要是杜克大学的学生,在国外完成的论文也一样有申报资格。

(2)未规定学生论文完成的期限要求,仅给出申报截止日期

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的该奖项并不规定学生所选课程的学期,而是仅设定一个申报截止日期(如2012年的申报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12日),学生仅需要在该截止日期前完成申报所需的各项工作即可。该校的本科生科研奖规定的申报条件为:完成教师布置的研究项目或研究论文时,若能对图书馆或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加以利用,便可申请。针对该奖项的申请,申请条件中明确要求本科生与图书馆员合作:①申请项目前,与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联系,并确定研究计划;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至少与图书馆员交流两次。第一次,向图书馆员描述科研项目及相关信息需求;第二次,在图书馆员帮助下了解研究主题所涉及的研究工具,如期刊数据库、目录、网站等。

2.2.2 奖项设置

虽然都是面向本科生科研设立的奖项,但是在奖项设置上有一定的差别,大致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对本科生群体不加以区分

本科生科研奖面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征集,不对本科生的年级加以区分。如布朗大学图书馆设定:每位获奖者奖励750美金,每年的获奖人数则根据当年的申报情况而定。

(2)设置不同的奖励级别

如UCLa的Library prize for Undergraduate Research设定一等奖750美金,鼓励奖300美金。对来自不同年级的本科生论文进行综合比较,评判奖励级别。

(3)针对不同年级设定不同奖项

杜克大学图书馆的Robert F.Durden prize奖项明确说明:本科一、二年级学生设置一个获奖名额,本科三年级学生设置一个获奖名额,四年级本科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设置一个名额,每个名额奖励1000美金。佐治亚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奖项设置为: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奖金为600美金,每年1名;新生或二年级学生。奖金为400美金,每年1名;以上两种奖项的二等奖获得奖金250美金。每年各1名。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奖项设置为新生1000美金,非新生750美金,大学毕业优秀论文1000美金。

无论奖项如何设置,其目标都在于对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科研能力进行分层区分与评判。有一些经费较为充裕的大学图书馆会设置两个奖项让学生自选,当然,学生群体也相应扩大。如杜克大学图书馆就设置了两个奖项,其中Robert F.Durden prize仅面向本科生,middlesworth awards则允许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同申请。

2.3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相同点

2.3.1 评判标准

(1)基于图书馆资源的学习

以图书馆的资源为依托,通过查找、定位、筛选、评价、利用信息资源来探索某一专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与图书馆员合作,从而熟悉、理解、辨别并创造性运用馆藏各类资源,并将这一能力反映在研究问题的战略及战术过程中。

(2)对信息素质能力的要求

要求参与者具有准确识别、定位、选择、评价和综合分析的信息能力,能够充分结合并运用已具备的知识,利用信息资源完成原创性研究,开发自己开展原创性研究的潜力。

(3)对科研及探究式学习的理解

无论是学生在读期间完成的一个单独研究计划,还是一门学分课程的作业,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申请,都要求申请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原创性研究,理解研究和求知的过程,从而提高对科研及探究式学习的理解。

2.3.2 申请材料

申请者需提供的申报材料包括;①申请书;②项目的最终成果;③指导教师的推荐表;④700—1000字左右短文,详细描述研究策略和对图书馆资源和工具的使用情况;④规范格式的研究书目,如引文和书目,引文格式须根据授课教师要求的学生专业特点采用标准化格式。

2.3.3 成果管理

对于本科生科研奖的获奖成果的管理和,各馆也提供很多服务。包括:①作品在图书馆公开展示;②每年奖项结束后,举办颁奖仪式,在图书馆开展小型座谈及讲座;③对获奖的成果,在大学的机构知识库长期保存。

2.3.4 合作机构

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并不是由图书馆独自实现,很多图书馆积极与学校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本科生科研管理部门合作。如布朗大学图书馆与学校教务处(office of the Dean of the College)合作;拉斯维加斯的内华达大学(UnLV)图书馆与学校的研究和研究生教育部门(Division of Research andGraduate Studies)合作;杜克大学则在Robert F,Durden prize奖的颁奖环节和学校的新生与家庭计划办公室(the office of new Student&Familyprograms)合作。

2.3.5 评奖成员

评奖委员会成员来自校内外不同单位,主要包括教师、图书馆员、学生、学校相关职能机构的人员。如布朗大学的评奖小组包括学校教务处的相关成员。

3 思考及启示

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不仅丰富了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类型,而且使得信息素质教育与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及科研过程有了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

3.1 “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意义和作用

3.1.1 将本科生科研能力与信息素质能力培养紧密相连

以信息获取、检索、管理、分析、利用能力及遵守信息道德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素质教育是科学研究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与手段。信息素质不仅是科学研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且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本科生科研活动不仅离不开信息素质,而且信息素质也是本科生科研不可分割的部分和环节。

从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内容要求来看,它不仅要求本科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也要求本科生具有原创性科研能力;就评奖条件来说,本科生科研奖强调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并要求学生详细描述研究策略和对图书馆资源及工具的使用情况;就各馆每年的评奖结果来看,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研究问题的学科领域已经扩展到理、工、文、法、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如伯克利大学图书馆2001年本科生科研奖的6位获得者的研究题目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有的课题属于学科交叉性研究。在整个项目的申报、完成过程中,因为图书馆员的全程参与,信息素质教育与科研之间寻求到相对更为合适的结合点,最终使得本科生信息素质能力和科研能力都能够随着科研进程的展开而得到循序渐进的训练与提高。

3.1.2 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

信息素质教育分为通用信息素质教育和学科信息素质教育两个层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用户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针对不同学科开展结合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成为必要。

对于学科或专业信息素质教育,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高校课程体系成为趋势。比如举办针对各院系用户的专题培训;在某一门专业课程中面向所有选课学生开展专业信息素质教育;嵌入研究生论文撰写或开题过程的信息素质教育;在高校文献检索课中采用科研训练型教学模式等。但讨论图书馆如何致力于独立或协作指导本科生研究的探讨还很少。设立图书馆本科生图书馆科研奖,尝试以一对一、面对面指导的方式,为本科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这种服务形式已经超出了嵌入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而是以深度嵌入的方式促使本科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

3.1.3 加深图书馆对本科生科研及指导教师的深度理解。

由于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设立,使得图书馆员必须十分了解本科生科研发展的现状,为此,图书馆员会开展有关本科生科研的调研,甚至参与相关职能部门关于本科生科研的讨论,了解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进展规律,以寻求参与其中的机会。

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深度了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图书馆员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指导教师的认识,如教师如何完成文献综述、如何将信息检索作为研究的一部分等,这有助于强化图书馆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探寻科研活动过程中师生的不同需求,以建立新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内容。

3.1.4 推进图书馆与校内外多方的联络、沟通、交流与合作

本科生科研奖的申报、评审等环节均由来自各方的不同人员参与,如院系教师、学校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学生、图书馆员等,这将图书馆员、教师及校园内的其他研究者联系起来,共同评估学生的研究过程。这一合作关系中,图书馆要在学校层面与项目管理者沟通,在人事和组织结构上寻求支持,在行政层面上挖掘胜任馆员,这种合作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将图书馆、信息工具、信息资源很好地嵌入到教学和研究过程,从而发展出一种协作关系。

3.1.5 逐步树立图书馆在本科生科研活动中的指导地位。

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iUpUi)的实践表明,在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初期,图书馆的职能并没有受到重视,只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后来,逐渐扩大到对研究团队或学习群体的培训。该校的URop项目成立时,提议发展一个4人小组的团队,其中要包含图书馆员。为此,图书馆员获得了制度上认可的三种身份:①项目列席委员会成员;②常规的决议修订者;③信息专家。这不仅是图书馆正式介入本科生科研的标志,也使得图书馆对本科生科研有了更好的认识,并在培养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拓宽了图书馆的职责。

2004年该校计划成立研究与学习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and Learning,CRL),并期望图书馆加入,为此,图书馆特派两名馆员支持。在工作过程中,图书馆员负责:①摸清独立科研及基于课程科研的信息需求,如了解信息系统、确定信息需求、修订检索策略等;②参加多种活动的规划;③参加学校教师的各种会议;④为URop的决议提出修订和建议;⑤参与制定各种本科生项目。工作形式主要是以个人咨询或面向小组的培训为主,图书馆在与本科生及指导教师的交互中,了解到这部分师生的更多需求,做到了更有意义的嵌入。CRL还制定了一项政策,要求项目的申请者必须与学科馆员进行沟通。由此可见,在CRL中,图书馆员并不是一个联系者,而是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本科生科研服务的启示

3.2.1 我国高校图书馆为本科生科研服务现状描述

(1)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活动现状

1996年,清华大学借鉴mit URop的成功经验正式提出并实施学生科技训练计划,并将其列入九五规划,这是我国高校最早开展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随后被重点大学纷纷效仿。2007年教育部推出本科生科研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在十所高校试点。这些高校借鉴国外经验,先后设置了管理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组织、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并采取了一些支持本科生科研的措施。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提出要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后,本科生科研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近些年来各高校的本科生科研活动逐渐增多,除了教育部开展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也陆续设立了正式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对本科生也开展了一系列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从2002年起设立“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2007年被教育部列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2008年参加《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此外,还设有“京师杯”学术节、“挑战杯”竞赛、创业大赛等活动。

(2)高校图书馆为本科生科研服务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起步较晚,对本科生科研信息能力的培养途径还在探索之中。国内大部分院校多以讲座的形式针对专门学科讲授科研方法,或在全校范围内由专职教师开设科研方法论课程,此类研究方法课程由专业领域的老师开设,内容侧重科研方法,而对信息素质涉及不多。就图书馆而言,已有面向研究生科研活动的课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获取与专题应用》、中国科技大学的《前沿信息科学分析与研究》等,但是面向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系列课程还未见实施。

在我校学生的科研活动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科研信息获取方法主要是依靠指导教师的指点及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互助,或者是参加社团组织的科研活动讲座,缺乏全面、系统、规范的培训。目前我校图书馆面对本科生开设《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公共选修课,内容侧重通识教育,与科研活动各环节的深层次需求联系较弱。2009年我们针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部分项目组成员开展文献检索辅导活动,从开题时的文献调研到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热点追踪,从科研论文的撰写到投稿期刊的选择,结合本科生的接受能力对每组成员开展了为期半天的培训,学生普遍反馈辅导内容很好,但时间短,希望能够接受到更为系统的培训,并就各组在实际科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培训需求。此后,在2010、2011年,我们相继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前针对申报学生开展了专题培训。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服务方式对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来说还不够深入、细致。

3.2.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为本科生科研服务的几点建议

(1)积极与学校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及合作

图书馆可以在了解和联系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与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沟通,寻求与本科生科研项目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加强图书馆与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的合作是后续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

(2)推进并承担相关机构知识库的建设

机构知识库是由特定机构所界定的,通过网络来收集、保存、管理、检索和利用其学术资源的数据库。随着机构学术及科研活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内科研成果或知识产出都相继纳人机构知识库的收集、管理和长期保存范围。如前所述,很多图书馆的本科生科研奖成果都纳入该校机构知识库的管理范畴,以利于学术成果的和交流。

在解答师生咨询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本科生对以往科研项目申请及成果的材料有着强烈的需求,可无奈正式渠道的缺失,本科生还只能通过人情关系,辗转从师兄学姐那里获取。

所以,图书馆应该积极与教务处合作将历年已经完成的各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申报及成果等知识资产予以收集、整理,建立机构知识库予以保存,以方便后续本科生在申报本科生科研项目时参考。

(3)开展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

结合本科生的信息能力基础,从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人手,对其开展系列教学活动,使之成为本科生科研活动的配套措施,确保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伊始就得到全面、系统、规范的培训。具体而言,包括:

①与院系教师沟通、联系,了解本科生科研的特点,对以往科研项目完成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寻求信息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力争让师生对图书馆的此项服务感到惊喜。还可以通过一对一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让教师间接地影响本科生。

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新能力;工程类专业;资源管理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2013年普通本专科工程类在校生数为870万人,招生252万人,毕业228万人。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加强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②如何培养人才,资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图书馆作为知识数据库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因此,高校图书馆工程类资源管理就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笔者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工程类资源的通识课程资源、专业课程资源、科研类资源和电子资源四个方面,对资源管理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发现管理方法中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改善高校图书馆管理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1高校图书馆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搜集、整理和提供各种知识情报载体的服务部门,它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被誉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是陶冶学生情操、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确立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人生观的阵地。③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方法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和教师等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2高校图书馆资源对工程类专业影响

对于工程类专业来说,本科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的基本要素,是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工程人才的关键。④因此,要求高校图书馆工科类资源首先要满足基本的教学内容参考需要。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⑤从“纲要”要求的内容可以看出,专业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重要,包括加深专业认识与理解、加强创新能力和提高科研水平,这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高校教师同样重要,要求高校图书馆资源除了满足教学要求以外还应具有大量的科研资源。工科类专业对各类图书资源的要求较高,教材、参考资料、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电子图纸等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学术期刊杂志、专家论著、国际前沿专家讲座视频等为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国内外专业研究现状。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资源对工程类专业人员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

3高校图书馆工程类专业资源管理

3.1通识课程资源管理

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程序语言、大学英语等课程。这类课程主要用到的是高校图书馆资源中的各类的教材和参考资料。首先来分析一下教材资源,高校图书馆中教材占据了工程类资源的很大比例,各种版本、多个出版社的教材,基本上市场中能购买到的均有收藏,但是由于图书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会造成误导,因此,在引进该类教材过程中,应结合通识课程任课教师来选择高质量的教材。其次是参考资料,主要是各类习题解析图书和知识拓展读本等,这类资源量相对较少,但是对学生通识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于习题解析图书,由于编者解题思路不同,会出现较多版本,由于只是参考资料,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即可,不会有很大影响。知识拓展读本的作用是加深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通识课程的作用,为以后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铺垫,因此该类图书重要性更高。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中该类图书资源种类很少且没有起到上述作用,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该类图书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向学生和教师征集相关信息,使得该类图书资源逐渐丰富起来并形成体系,起到应有的作用。

3.2专业课程资源管理

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各个专业方向有很大关系,也是本科阶段学习的一个分水岭。其中力学、电工电子、测量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是大多数工程类专业都要开设的,这些课程资源管理情况和通识课程资源比较类似,即教材资源充足,质量高低不平;参考资料能满足学生课后习题解答需求;专业知识拓展读本数量和质量较低,需要大力引进。重点来分析一下各个工程类专业课程资源情况,该类课程是本科生重点学习的内容,除了影响其找工作的选择方向,还对以后硕士、博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工程类专业种类较多,不一一进行详细列举分析,现就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教材资源种类和数量更加繁多,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借阅的主要是任课教师所选择的一到两种教材,而大量的资源被闲置,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引进图书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教材选用情况,同时加强阅读推广工作,让学生了解到其它教材的特点与优势,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参考资料资源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比起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更加重要,包括工程设计实例、工程行业设计手册、工程行业设计规范、工程制图标准图集、毕业设计指导和注册师考试资料等资源,该类资源中工程行业设计手册、设计规范、标准图集变化不大,一般几年更新一次即可,但对设计规范的更新一定要多查阅国家标准规范网及时引进,不然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会由于参数选择不合理导致设计错误;对于工程设计实例、毕业设计指导和注册师考试资料等资源,更新速率较快,管理难度大,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求高,往往容易出现资源过于陈旧、参考价值低等情况,这就要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进行调整,除了要向工程类专业教师和学生调查意见外,最好是聘请校外工程类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技术指导,保证该类资源的实用性和与时俱进。

3.3科研资源管理

工程类专业科研资源对教师、博士、硕士的科研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影响,同时对本科生的科研创新启发作用也很明显,这类资源主要有学术期刊杂志(纸质版)、学术论著、发明专利撰写与申请介绍、各类基金范本等。学术期刊杂志(纸质版)种类繁多,包括普通的Cn期刊、中文核心期刊、ei收录期刊和SCi收录期刊等,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量大、筛选困难,一般是让读者自我选择判断,对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影响不大,但对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硕、博士和本科生科在选择科研课题方向时就会困难很多,因此建议图书馆聘请校内外科研专家对该类资源目录进行详细的分类,形成一个阶梯式体系,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只需要对该体系不断完善,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还能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3.4电子资源管理

工程类专业电子资源包括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电子图纸设计案例、国内外检索数据库、知名行业专家讲座视频等内容。由于理论学时的减少,使得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每节课信息量增多,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电子课件、教学视频资源对现在以ppt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多数高校图书馆对该类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引进校外现有的数据库资源,虽然内容大致雷同,由于教材和任课教师不同,平时学习的课程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高校图书馆除了引进校外高水平电子课件和教学名师教学视频外,还应建立校内电子课件资源库和工程类专业教师教学视频资源库,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方便任课教师对课件和教学视频的上传和学生的下载。电子图纸设计案例资源主要是帮助工程类专业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加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制图,因为该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就是施工、设计方面的工作,只有制图能力提高了才能在毕业以后更好的与工作接轨,该类资源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和施工、设计企业合作,收集整理近几年设计案例的电子图纸资源。国内外检索数据库、知名行业专家讲座视频等资源主要是方便科研人员了解专业国内外研究前沿,在学术论文写作、专利和基金申请等科研活动中提供信息引导。如今,各个高校图书馆中国内外检索数据库资源建设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是对知名行业专家视频资源的管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首先就是资源量少,收集困难。其次是读者偏爱现场听专家讲座,视频资源吸引力小。因此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加大收集知名行业专家视频资源的同时还要加强新媒体阅读推广,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方便读者阅读的同时还能够对该类资源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于管理人员对该类资源管理方法进行调整。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识课程资源、专业课程资源、科研资源、电子资源等高校图书馆资源对工程类专业的影响很大,对本科生的学习、创新创业和毕业发展方向选择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对工程类专业资源管理方法制定的过程中,多听取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选择教材、参考资料和电子课件等资源,与工程类施工和设计企业合作建立工程设计案例资源数据库,与国内外工程类专家合作及时更新学术论著和知名行业专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加强新媒体阅读推广工作。只有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效率,为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4中国统计年鉴.

②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7):4-5.

③龚春健.论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与管理[J].重庆与世界,2011(28):78-79,84.

④扶慧娟,辛勇.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155-158.

小学图书馆课程设计篇10

论文摘要:学校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强化图书馆功能,优化藏书结构,做好图书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新课改服务。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科教师的重视,也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其中,学校图书馆工作就不能忽视。学校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育教学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图书馆改革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进行学校图书馆改革呢?

一、学校图书馆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及作用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体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身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课程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程的自主构建者和开发者,图书馆也由原先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机构,变成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生认识并利用图书馆,是新课程改革对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符合新课程改革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

二、优化馆藏文献资料,配合新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中学图书馆在文献型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重教辅类书、轻学生课外读物,收藏重于利用,结果很多图书处于“雪藏”状态,读者很少问津,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为了配合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构建适合新课程的高质量的馆藏文献,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满足中学生读者渴望通过图书馆了解书本、课堂以外的知识的需求,树立精品意识,严把质量关,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任务、科研项目的实际,突出重点,兼顾其他,在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购置广受师生欢迎的热门书籍,既可保证教学科研急需的图书,又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的利用,减少浪费,全面提高学校图书馆资料的流通率,利用率。图书馆除了及时补充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外,还要重视藏数剔旧,做好吐故纳新工作,将长期滞留书库,读者少用、不用或无用的图书,从藏书中分离出来,并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新课程中教材的概念,已不局限于教科书,学校图书馆是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它成为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因此,各个学科教学都应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做好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优质的服务

多年来,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技术单一,采用的是老一套的管理方式,即进书、借书、还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是做些日常的借还工作,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图书馆的工作非常简单。随着新课程改革,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

单纯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面显得狭窄,而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所储存的知识远远超出了教科书的范围,对于那些具有强烈求知欲而又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学校图书馆就是他们补充养料的基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利用这个基地,要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分类、编目、索书号的组成、图书排架,了解工具书的特点、适用范围、查找方法和各种信息的传递渠道,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掌握利用图书馆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知识。

2.开展阅读指导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学校教学大纲再好,也不能给予学生必备的全部知识,必须不断地用课外阅读加以补充。”怎样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阅读理想、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的效果,实现阅读过程的最优化,成为了图书馆工作的新课题。要帮助学生确立阅读意识,使他们懂得读书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证古今中外名人通过读书增长知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事例来启发教育学生,激励他们进学校图书馆阅读。学生的阅读倾向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指导学生“阅读要选择,阅读要鉴别。”学校图书馆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为培养全新合格的人才做贡献。

3.全面提高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许多人看来,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借借还还,除了不识字的人以外,谁都能从事这份工作,结果图书馆成了学校的“收容所”,闲散人员全部安排到了图书馆工作,如此做法造成了馆员文化素养的低下,直接影响到学校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新课改对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令人信服的专业水准,掌握计算机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是衡量整个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有图书馆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成为复合型人才。作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主动了解新课程,服务新课程,为教材的配套、拓展、延伸做好基础工作。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新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所以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服务意识、业务水平等方面也应该要有更大地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学图书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其教育职能蕴含着无限潜力,是中学师生开展自我教育的最佳场所。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中学图书馆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学图书馆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快图书馆现代化步伐,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为新课程改革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桂芳.中学图书馆如何应对课程改革.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

[2]高熔.图书馆工作概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