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十篇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十篇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4:07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篇1

一、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说,以案说理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键所在。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引入特定的案例项目来导入理论知识点,使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或创设形象而生动具体的案例场景,让学生参与到再加工和提炼过的服装市场实际问题中,鼓励学生深入案例、体验角色,使学生从角色情感上理解课程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学案例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分析和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里又包含了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中,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案例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潜能,启发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服装营销原理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标准、具体的课时安排和教学目标,适当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与各小组案例项目有联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集中讨论,共同协作来探索并获取解决方法,以此增加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案例项目情境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1.教学内容设计

以浙江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服装营销原理课程为例,在原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基础上,增加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教学环节的设计。

以案例项目情境训练任务为中心,以案例项目为载体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服装营销原理理论基础知识与服装市场实际情境来预设案例项目训练内容。在案例项目情境训练任务设计中突出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任务的开展主要以特定的服装品牌企业为载体,各小组成员以该服装品牌营销计划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角色展开案例项目参与,来完成预设训练任务。训练任务的安排重点突出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项目情境式导向任务驱动学生在案例项目调研、分析、思考、讨论中建立起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获取多元化结论。

2.情境训练任务分配

每个班30位同学分为6组,每组5人。学生们以组为单位选定某个特定的服装品牌作为案例项目研究对象,根据每次课时的理论教学重点知识点来布置情境训练任务,其中包括服装行业、情势分析、Stp战略、营销战略、4p营销策略等内容的小组学习和分析以及各种市场调研方法的实践体验。

3.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开展阶段

学生模拟服装品牌营销部分工作人员的身份通过网络、杂志、行业协会、专业书籍、各大品牌宣传手册等途径收集服装市场信息以及所选定服装品牌相关信息。这是一个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直接面对市场、体验品牌各方面细节的过程。为收集更为贴合市场的信息,课程中安排学生针对服装市场和特定品牌进行实地市场调研,走入市场,收集第一手资料。鼓励学生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形式途径:有的小组直接邀请服装品牌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深度了解品牌运行状况以及营销活动的开展情况;有的小组直接去走入商场对服装品牌卖场进行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有的小组针对服装品牌的目标消费者开展深入的主题问卷调查;有的小组去往当地服装协会或服装商会获取相关行业最新信息等。

4.案例项目与情境任务的对接

学生通过小组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市场调研等方式对市场资料的收集及市场的调研,提炼出所选定服装品牌所存在的问题,来引出案例项目的问题情境,进行小组团队集中头脑风暴、课堂的开放式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提出对该服装品牌项目情境问题的延续性虚拟营销策略建议,并撰写一份完整的服装品牌营销计划书。课程最后每个小组派出发言人,对各小组案例项目分析所得的观点做一个演示汇报。

5.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课程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学习方法需要通过讲授法传授,使学生形成基本有关服装市场营销的理论框架和思路。

(2)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教学方法是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个重要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始终。在案例项目讨论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都将计入各小组的综合得分;各小组每项训练任务的工作量的投入上及出勤情况直接影响该小组每一位成员项目训练考核的得分;在最终课程成果汇报课中,互动提问环节的踊跃程度也将纳入考核得分。

(3)案例教学法。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根据教学内容导入实际企业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并学习服装市场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中,小组成员通过案例学习,可以更为直观的获取知识,更好的理解服装营销观念,并且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而不局限于教材的生搬硬套。同时,案例教学过程中增加讨论环节,不设标准答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来得出自己的结论,该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个互动的动态过程,改变传统学生忙于记笔记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

(4)情境模拟法。每个小组的团队模拟成某特定服装品牌的营销队伍,针对问题进行团队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法,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合所收集的资料和市场调研的信息,提出完整的营销方案计划书。

6.考核方式

建立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考核全程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层次化。其中包括单项作业考核和期末大作业考核、案例项目考核和任务工作量考核、有课程内个人表现考核和团队合作考核。

三、小结

学生通过互动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教学,充分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该课程中每个小组完成一份完整的系统的营销计划案,各组团队在汇报课中制作精美的ppt,对各组的成果进行精彩自信的汇报演示,发言人协同小组团队其他成员一起接受其他团队和教师的互动提问和挑战并作出解释,充分展现出营销团队的专业性和个性化,同时很好的理解了案例项目本身并掌握了该课程的一系列基本知识点。通过汇报中开放式的提问和讨论,各小组再进行一次集中探讨总结,并对计划书作出最终修改上交一份营销计划案定稿为课程大作业。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服装市场进行系统分析,选定模拟品牌作为项目方向,运用市场调研法寻找该品牌目前的状况和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结合课堂理论知识探讨和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系统、严密的服装营销思路。服装营销原理课程中案例项目情境训练法的教学运用,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自主学习的情境平台

在这个案例项目情境平台中,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原来由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状态,而是让学生在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中自己主动去探索和认知知识,以此同时获得自身实践体验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次案例项目训练教学突出特点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身设计在选定的案例项目中,带着对案例项目中所发发现的问题来到课堂,与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寻找解决方法,使教学课堂变成一个自由探索知识的空间。

2.从实践体验中获取知识

学生在案例项目情境平台上充分体验虚拟角色,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理论上讲,认识的一般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而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体验过程,忽略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来灌输理论知识。案例项目情境式训练教学法通过各种的案例项目的虚拟参与,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所获取的知识就比较入心扎实,同时也能获得能力的提高。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篇2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教学做合一;讲学练合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就业的需求,社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给各类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是培养软件人才重要的必修课程,这让许多原本一直沿袭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也都开始大力拓展这类课程的教改思路。近年来,面向对象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这门课作为大一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作为新教学改革的重点试点课程,经过几轮的探索和实践,这门课程无论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或教学效果上都给其他基础类课程的后续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下面就这门课程的改革思路进行介绍。

1 当前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当前,大多数院校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上都采用单个老师授课的方式,并采用理论加实践的形式,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教学资源单一或教学思路或角度有局限。虽然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和增强动手能力,但由于老师教学资源和精力有限,这种学习的形式会让学生感到疲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种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大多沿用了一般的知识点的顺序讲解形式,在课程知识点的系统划分上有欠缺,在学生解决实际项目问题上也有欠缺。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教师的灌输并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将传统的教转变为学生体验式的学,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参与进来才是改革的重点。

因此,无论从教师教还是学生学的角度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都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解决教与学角色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学校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2 课程改革新探索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oop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能,掌握3层的程序架构模式,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和应用技能,为其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针对软件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勤奋、严谨、灵活的自主学习态度以及合理分工、团队协作的工作态度。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按以下教学改革思路按进行了实践。

2.1 改革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团队力量

我们首次尝试团队教学法,实行“大班授课、小班实训”的方式。教学团队由主讲教师和实训教师组成。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定期交流教学和学习情况。其中,主讲教师负责理论课堂的大班授课;实训教师负责小班的实训指导、作业批改和反馈等,其余环节都由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的共同进步,有利于课程建设规范,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不同老师的教学得到更好的学习补充。

2.2 采用“主题划分,案例贯穿”的教学设计

将传统的零散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和划分。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划分为4大主题:主题1-面向对象基础;主题2-继承多态;主题3-泛型集合;主题4-3层架构的项目实训。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基础案例一主题案例一项目案例3级案例,讲授4大主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基础案例。包括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对各主题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讲、学、练合一”;每个主题内包含多个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

2)主题案例。每个主题结束时,通过主题案例让学生整合本主题内容,进行综合性设计和训练。每个主题内包含1个主题案例。

3)项目案例。课程结束时,通过项目案例实训,使学生能够融合整门课程的内容,进行3层架构项目的设计和实现,项目案例设计和实现贯穿每主题。在每主题中逐步实现项目的主体部分,在期末将它们整合起来,成为完整规范的项目。整门课程包含1个项目案例。

通过“4大主题,3级案例”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高职教学模式中的核心理念:“教、学、做合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教授知识,也能通过各级案例,锻炼学生利用知识实现案例任务的技能。

“4大主题,3级案例”的关系如图1所示。

我们按照这4大主题划分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也分为这4个阶段。以第2主题讲解为例,我们将继承和多态的主题知识点融汇到课堂的基础案例中讲解,基础案例划分为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例如,在主题2的第一次授课上,我们引入教学案例“人和教师、学生”之间的继承关系来讲授最基本的继承概念,并实例化具体的某个学生来说明类与对象的关系。随后引入练习案例“员工和销售员工、采购员工”的关系来让学生自己练习理解继承概念,教师总结纠正。最后,让学生将自行设计和描述“生物和动物、植物,动物和猫、狮子,植物和玫瑰、松树”之间的3层继承关系作为课后练习,并进行拓展。随后的每次课堂授课都会引入恰当的基础案例。当主题2的知识点讲授完后,我们会专门引入一个主题案例“小孩画图(长方形、圆、三角形等)”来对本主题的继承和多态等知识点进行串联,综合应用本主题。在主题案例结束后,我们会导入项目案例“学生选课管理系统”3层架构中的第2层数据访问层类设计,包括学生类、教师类、课程类等的设计。通过这3层案例的贯穿,完成主题2的完整实施。接下来就是其他各主题的类似实施。最后,通过主题4的主题讲解、训练,将前面各主题实施阶段中的项目案例各层串联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3层架构的“学生选课系统”,实现整门课程的实践项目。

2.3 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体参与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验式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以项目组团队方式主体参与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和应用技能,为其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篇3

[关键字]案例教学;项目导向;理论教学;项目实施;java语言

【中国分类号】G420

课题项目:许昌学院校内教研项目“案例驱动与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no.02013104)。

1.引言

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Java语言通常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专业课程,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Java是目前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在Java的教学目标中,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更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把知识融合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2.案例教学与项目导向融合

2.1案例教学理念

案例教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目前,案例教学在西方的研究和教学中较为流行,也成为目前西方国家课程教学的主流方法。国内一些高校虽然引入了案例教学,也但是应试教育,学生学习知识也是死记硬背。而项目引入课堂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为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写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2.2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题组成员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新目标,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将企业经典项目引入课堂;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符合现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即使是举例子,也是以讲解与分析为主,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从建设案例库、案例实施、项目引入等几方面提出案例驱动与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建设优质案例资源,形成案例共享机制。良好的案例资源库则决定了案例教学的质量。从两种渠道选取案例:一是从课本或经典案例书中获取,这种直接从书本中获取的案例一般比较完善。二是案例开发,即根据企业经营实践直接整理而成,这种案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因此,我们从这些案例资源中选取适合教学使用的,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学校也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企业、学生等多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多渠道、多方案建设优质案例资源。通过校企联合不断更案例库资源,实现优秀案例在校企之间的交流共享。

(2)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手段。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阶段化的任务案例,即每一章节都设计有相关的案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周期循环教学法,以此展开编程中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开发及测试等核心阶段。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巧案例,使学生产生期待心里,处于爱听乐听的最佳心理状态。在引入案例激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将案例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并示范案例的解答。通过列举案例来说明某一个概念、某一个理论或某一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可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3)案例讨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教师把案例讲完之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计一些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去练习。学生参与讨论要解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和决策,引导学生探询案例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及其背后隐含的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重复上课所讲的案例,以案例结尾,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求索。

(4)项目导向为主,团队组织形式。如果单一采用理论上的案例讲解,很难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结合专业课程有大量实验课的特点,在实验阶段以项目为导向,将个人兴趣、团队协作相结合。团队组织形式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教师要求每班的学生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及个人编程能力的高低,推荐若干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与组员进行双向选择,组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5-8人)。项目成果以项目组为单位提交,开发出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以程序语言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乐趣,以此激发并鼓舞学生编程的热情。

(5)团队活动展开。教师要精心准备项目库,这些项目即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要适合学生。每个团队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团队内每个成员的角色,由组长进行分配,组内成员共同完成项目。每个团队设计以下角色:项目经理(1人)、技术经理(1人)、分析人员(1人)、设计人员(1人),开发人员(2人)及测试人员(2人)。除项目经理由固定人员担任外,其他不定,可一人兼任多个角色。项目进度跟踪考核成绩,由教师和项目组长依据成员在组内担任的任务、进度控制情况评定;根据组之间竞争状况决定组长的考核成绩。项目最后提交的项目成果采用答辩方式。项目开发者演示作品,并简述开发过程,现场回答由各组成员及教师提出的问题。

3.结论

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建设优质案例资源,提出了符合以案例为驱动的理论教学模式,将班级人员划分为团队,增强成员合作理念;在实践方面,提出以项目为导向的实验环节,并提出了灵活的考核方式。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建设应用技术型学校,加强人才的创新培养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案例与项目相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必须会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葛继科,雷亮.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J].2011,(9),170-173

[2]甄翠敏,杨洁.基于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方案.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2).0089-04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篇4

关键词:成人高校;基于工作过程;排版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近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重视。该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成人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也应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课程知识和技能,缩短学生就业距离。

我校是一所成人高校,《排版软件应用》是我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学习的软件是inDesign。几年来,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做有益的探讨。

1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任务

inDesign软件功能强大,命令繁多。《排版软件应用》课程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应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偏重软件和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设计排版岗位能力的培养。笔者在确定《排版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任务时,运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以理论够用,测重实践,突出应用为原则,强调构建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出版物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是接单――客户沟通――资料收集――整理素材――设计制作――输出。根据工作流程,笔者确定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了解出版物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工作流程、输出过程,培养学生运用inDesign软件的文本、表格、图形、图像、页面等元素设计和制作出版物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出版社、报社等单位的设计、排版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针对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比例,注重实践操作,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在《排版软件应用》课程中,根据出版物设计排版岗位的工作过程,笔者将实际工作任务拿来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组织为4个工作任务,即4个教学任务,1个为实训项目,3个为小型案例。具体见下表:

理论知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核心能力与工作任务实现过程密切相关。课程实践内容是实际项目和案例,排版理论知识的学习、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围绕4个工作任务组织和展开,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了工作过程,在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掌握了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3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在《排版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中,本着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原则,笔者采用了项目实训、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3.1项目实训教学法。设置一个课程实训项目,将整门课程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实训项目贯穿整门课的教学。在启始课上,引入实训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实训项目要展现出版物设计制作的整个工作流程,使学生在完成一个具体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切身体验到排版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便于教学,将实训项目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分别融入到每次课中。

3.2案例教学法。在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的教学中,使用3个教学案例,展现出版物设计制作的部分工作流程。文字、表格分别采用一个小型案例,考虑到成人学生基础等因素,不要涉及图形、图像应用等知识。图形、图像应用采用一个综合案例,学生通过案例任务的完成不仅掌握了图形、图像的应用,而且掌握了文本绕排和主页排版等功能,还复习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讲、练、学相结合。

3.3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案例、项目、子项目设置为教学任务,根据任务创设教学情境,引出任务,分析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同时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和应用新知识,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

项目实训、案例、任务驱动三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实际教学中,应进行整合,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利用项目、案例、任务模拟工作过程,创设教学实践情境,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软件的使用融入到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达到知识体系的构建,激发了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4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式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上存在弊端,不能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式应从注重知识考试转变为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应从期末考试方式转变为基于学习过程的分阶段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在《排版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用四个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每完成一个任务,就给出一个成绩。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来设置分数权重,如:黑白书籍内页设计占20%、客户产品销售情况统计表占15%、保护动物宣传页占25%、企业杂志设计与制作占40%。

实训项目的评价,可先由学生展示作品,自评,再学生间互评,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实践证明,此评价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

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式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方式,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结合教学任务分阶段考核,可以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

5应注意的问题

5.1精心设计和使用案例、实训项目。随着教学的深入,应先易后难,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再到实训,循序渐进,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建构知识。

5.2案例、任务难度要适中,适合课堂教学。案例、任务过于简单,会降低学生积极性;过于复杂,不利于课堂实现,学生会产生受挫感,失去信心。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完成了作品,具有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

5.3案例、项目的选择要考虑到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成人学生普遍工学矛盾严重,知识基础薄弱。案例、项目的选择,总体上不要过于复杂,涉及的知识点不要太多。

参考文献:

[1]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2.

[2]李淮.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J].中国建设教育,2012,1.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技术文件;建筑信息模型(Bim)

0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课几乎每个大学都开设,在工程管理以及土木、建技、道桥等相关专业中都处于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地位[1]。这门课程来源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因此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由此可见,此课程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甚者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便能胜任日后的工作。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对管理人员能力要求涉及项目投资前期与建设期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与协调等方面,在应用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层面,已基本形成共识的是按照“七大模块”展开教学活动,即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与协调。然而,具体到《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课程的知识体系比较庞杂,且综合性很强,而先修课程一般为单一模块如《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或少数模块组合如《施工技术与组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因此与其他课程相比,应用型高校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困难[2]:①工科类学生习惯于公式推导,这在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中不影响学习效果,但该课程都是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几乎没有数学公式理论推导。②书中很多条文都是对国家相关法律、部门规章制度、项目实践经验的凝练和总结,实践性强。③学生上课普遍感觉字面意思简单,但应用于实际案例却无从下手,深入掌握很难。④该课程教学效果差也是由于普遍高校学生都缺乏实践锻炼,导致很难深刻认识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以及各种制度的设定。本文在分析论文传统教学模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案例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Bim技术和工程技术文件引入课堂教学,基于4D模型构建项目管理串并联式知识结构,并基于4D模型与工程技术文件重新设计模块化案例体系,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

1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1.1课程教学目的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层级包括:专业技能、迁移能力、创造能力,其中专业技能的核心是独立编制及有效执行相关工程技术文件的能力,即在工程实施中能够正确合理地执行相应政策与规范,且应在入行阶段具备,因此《项目管理》教学的基本目标可认为是掌握基于工程技术文件的编制与执行方法[3]。

1.2传统知识结构

当前《项目管理》课程知识体系主要有两种:即pmBoK体系和C-CpmBoK体系,均有较强的理论与学术属性。国际项目管理协会提出的pmBoK体系[4],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五个阶段: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以及九个可分成不同数量管理过程的知识领域:集成、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CpmBoK)[5],其知识体系框架的主线是工程服务过程,内容是各管理模块,分别是项目与工程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等概念,策划、设计、实施、竣工等各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项目管理模块内容。

1.3传统教学手段

由于传统工程教育的巨大惯性,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仍是基于2D图纸的技术与模型,其突出问题是即使采用案例式教学,由于工程实体的综合复杂性及缺乏直观性,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案例背景并提炼工程参数,故而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有效的互动效果,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由《项目工程》课程知识体系和2D工程技术的双重叠合现状,最终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在进入工程实践时,“毕业不等于就业,上班不等于上岗”。因此,为了更能适应普通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改变以往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手段。

24D模型简介

目前国家住建部正大力推广实施Bim技术,其内容涉及项目的设计、施工进度、造价以及其他各方面。Bim模型是一种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是以工程制图和autoCaD构建3D模型为基础,赋予项目几何、物理、空间和功能等信息,最终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实体与功能进行数字化展示[6]。为了使3D静态模型可以随时间轴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运行,以便能更深入具体模拟动态的施工过程,需要在3D模型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构建Bim-4D模型。4D虚拟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施工计划安排的合理性、施工场地的布置以及各专业的施工顺序等是否合理,还能可视化模拟项目施工阶段工程中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7]。根据建模的目的需求与表达深度,Bim-4D模型可分为精细化模型与概念化模型,前者多用于复杂工程的技术难题处理与交底,后者则用于方案演示、目标控制及工程教学等。

3串并联式知识结构体系设计

3.14D模型及案例设计

4D进度模型即动态演示工程虚拟建造的过程,可由如下三种方式建立:收集典型工程实施中阶段各层级的模型;教师主导、学生辅助设计完成;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收集或设计4D进度模型不仅将《项目管理》与先修课程有效关联,且表达出对工程技术文件编制与执行的要求,相对于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知识体系与2D模型的教学客体,4D进度模型成果还兼具直观性、可视化与专业性,在寓教于乐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参与度与互动性,模型质量还可以作为教学考核评价的参考指标。基于4D进度模型成果,将进度控制模块按照知识单元进行案例设计,案例体系包括进度计划、进度检查、进度纠偏等,以突出关键问题为原则设计参数化案例,即将综合复杂的工程问题演变成具体可控的典型参数化问题,教师设计出参数系统后,可引导学生按照分组模式开展进度控制模块案例的参数对比及实施效果评价。通过在学生小组中设置不同角色(即组织因素),基于角色在各典型案例设计与分析中的重要性(即技术因素),可有效结合组织因素和技术因素,于是案例分析的过程还可以与教学考核评价紧密关联。

3.25D模型与X-5D模型

基于4D进度模型,可增加费用维度以建构Bim-5D模型[8],结合进度模块的案例体系设计方法,将费用控制模块按照知识单元设计成参数化案例系统,形成基准5D模型,包括:施工成本构成与控制、工程造价构成和控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合同价款、预付款及进度款、工程竣工结算等。参照基准5D模型的参数化案例系统设计方法,在4D进度模型上增加质量维度、安全维度、合同维度等模块,形成衍生式X-5D模型,每一个衍生5D模型均由各知识单元的参数化案例体系构成。

3.3串并联式知识结构

基于各阶段模型与案例体系的设计形成过程,《项目管理》课程知识体系可改造为串并联式知识结构,即4D模型(进度模块)基准5D模型(费用模块)衍生X-5D模型(质量模块、安全模块、合同模块、信息模块、协调模块)。各模块中案例体系的构成包括完全工程式案例(以介绍工程背景及模块任务为目的)、工程问题式案例(以突出关键问题及模块参数为目的),通过背景分析及问题设置将各模块知识点设计成“模块学习准备问题分析与参数提炼工程技术文件”的渐近过程。

4结语

随着Bim技术发展,工程领域正在进行着3D模型的变革[5],为从根本上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本文针对传统的《项目管理》课程进行了与工程技术文件相接轨的大刀阔斧式改革:即基于各参与方的项目管理,通过案例式教学,将Bim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先建立3D模型,然后与虚拟建造过程结合构建4D模型,形成可视化立体式项目管理的基本模型,并以进度控制模块为主线,进一步构建基准5D和衍生X-5D模型,进而可推行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互动式教学评价模式。于是,基于4D模型与工程技术文件的《项目管理》串并联式知识结构开展案例式教学与评价,既可把行业前沿技术引入课堂,又契合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成虎,陈群.工程项目管理[m].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董新平,蔡迎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57-60.

[3]吴阿林.应用型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122-124

[4]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pmBoK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蒋时节.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73-75.

[6]吴吉明.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的本土化策略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3):45-52.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篇6

关键词: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嵌入式操作系统实践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1)18-0057-04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东省本科高等教育改革立项项目(BKJG200756)。

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不但使传统的过程控制、仪器仪表和军事装备获得技术革新,还创造了信息家电、消费电子和智能通信等多种新的产品形态,实现了计算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pervasiveComputing)[1],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伴随嵌入式系统市场的快速增长,嵌入式人才缺口将急剧增大,嵌入式软硬件工程师将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职业之一[2]。aCm/ieee在2005计算机课程报告中将嵌入式系统作为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知识点[3]。因此,近几年众多高校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并研究如何形成规范的课程系统[4-6]。嵌入式操作系统负责嵌入式系统的资源管理、任务调度、系统控制等核心功能,是嵌入式应用开发的关键技术。广东省位于改革开放前沿,是嵌入式系统产品的重要设计和生产基地,市场对嵌入式技术人才需求量大、要求高,我校为计算机相关专业设置了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该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复杂、广泛,实践性强,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大,教学难度大,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逐渐得到高校教师的认同,文献[7]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和实验教学方法,提出了“兴趣驱动认知实践,应用引导创新体验”的实验教学思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献[8]采用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把专业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通过项目教学进行教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素质、综合能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采用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利用一个可动态更新的多层次教学案例库,配合合理的教学案例选择、教学学时安排和课程考核方式,强调综合创新实训案例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和技术技能的应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平台选择和教学内容设置

在先修课程“实时嵌入式系统”中,我们已经讲授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aRm嵌入式微处理器及编程模型、典型存储器和总线、基本i/o接口部件、贪吃蛇等应用程序,介绍了CoS-ii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结构,并通过实验了解了该系统的移植过程和应用开发方法。“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不同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移植、裁剪、编译和优化的能力,掌握设备驱动程序规范和开发方法,积累实际应用开发经验。由于CoS-ii的系统功能和任务规模相对简单,不利于充分发挥aRm9等32位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应用支持软件较少,且主要用于各种工业测量和控制,难以体现其他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系统结构、设计技术。在信息家电、消费电子和移动通信等领域,嵌入式Linux和windowsCe等系统提供了能与桌面操作系统相比拟的多任务管理能力和丰富的支撑软件,极大方便了嵌入式应用的开发,并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嵌入式Linux具有现代多任务高级操作系统的典型特征,源码开放,系统功能强大,内嵌tCp/ip协议,可剪裁性好,硬件支持广泛,开发工具免费,其内核代码、支持软件、应用开发环境都与桌面Linux系统相同,故以嵌入式Linux作为课程实验平台,掌握嵌入式Linux内核和应用开发技术,可为学生学习其他类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个模块构成:嵌入式Linux编程基础、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和移植、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和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模块1是Linux环境下应用开发的基本方法、多任务管理以及任务间通信的编程方法,多数内容在“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已经学过,通过该模块的设置可以进行较为系统的复习和提高;在此基础上,模块2包括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Linux内核、文件系统、图形库、嵌入式数据库、web服务器等典型系统功能模块和支持软件包的移植、裁剪、配置、编译和下载,学习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基本功能的技能技术;模块3讲授Linux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开发方法,包括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USB设备的结构规范,通过典型设备驱动程序的分析和实验,掌握在嵌入式系统中加入新设备和定制设备驱动程序功能的基本方法;模块4是综合实训和创新应用开发,综合了前三个模块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开发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定位导航等嵌入式系统应用功能,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实验条件建设及实践教学体系

2.1实验条件建设

“嵌入式操作系统”属实验和实训课程得到众多教师的认同[9],该课程应按教学内容要求建设相应的实验条件,我校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类实验设备有三类。

1)基本实验设备。包括80套博创2410S教学科研平台和配套的LinuxpC,采用aRm9构架的S3c2410a处理器,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可开设模块1、模块2和模块3所需的所有实验,做到一人一套设备;

2)创新实验设备。可用于本课程的创新实验设备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实训平台构成,包括pXa270XScale教学科研平台、网络视频监控实训平台、智能收费系统实训平台、智能手机开发平台、android手机开发平台、omap实验平台、Zigbee无线传感器开发平台各若干套,以满足模块4综合实训的需要,该类设备逐年更新,不断补充代表主流和前沿技术的实训设备;

3)辅助实验设备。与本课程有关的主要辅助实验设备有协助硬件调试用的仿真器、Flash烧写器、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等。

2.2实践教学项目

课程实践体系包括四个类别层次,按照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实验条件状况,目前可开设的实验实践项目,四个类别的项目分别对应模块1到模块4中知识点的教学。类别1到类别3为基础实训项目,培养基本的嵌入式编程开发、软件移植、接口通信技术,类别4为综合和创新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开发应用的能力,是课程教学重点。

3案例教学法

3.1实验实践项目驱动的案例式教学

“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广泛,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目的。由于学生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算法和知识,以实验实践项目为教学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手段进行示范教学,实现边讲边练[10],将已有知识和概念与嵌入式Linux内核、文件系统、任务调度、支持软件、驱动程序和典型应用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源代码实现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触类旁通,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理论本身的理解。

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实施案例教学可分为案例讲解和案例分析方法。前三类案例可采用案例讲解法,放弃理论原理的讲授,直接以案例驱动教学,在案例讲解中引用相关的理论、原理和算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安排与案例相近的实验作业或练习,培养知识的运用技能。第四类案例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又称案例讨论法),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由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分析过程中讲授用到的知识点和系统设计方法,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开发和实现,并在其后实践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与教学案例相近的实训项目,巩固知识和操作,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教学案例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教学案例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1)实用性。将案例引入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从局部到全面的特点,学生身临其境,以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把具体案例与嵌入式产品与应用相联系,彼此贯通,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热情。

2)综合性。嵌入式Linux适合设计开发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嵌入式系统产品和应用,小实验程序无法显现其魅力,因此,我们可选择具有一定难度、深度和综合性的案例,吸引学生对案例去反复琢磨、推敲,激励学生系统研究、分析,加深对难点、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较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3)时效性。嵌入式系统技术作为当前电子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品不断涌现。“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案例应反映当前技术发展状况,将当前先进和主流的系统平台、应用开发模式、应用支持软件、网络通信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将有用的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

4)典型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广泛,难以在课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的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应用具有典型性,能反映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具有触类旁通的特性,可培养学生学习本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的能力。

3.3教学案例库建设

为了覆盖课程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动态增长的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库的构建途径有以下几种。

1)设备配套实验指导。设备供应商一般都开发实验项目和实验指导,免费赠送给高校教学使用,但这些实验项目往往较为粗糙,需要教师进行改造和优化,方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优秀学生作品。学生在课程设计、科技竞赛、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开发的优秀软硬件作品和成果,可加以包装改造,它是教学案例的重要来源。

3)教学科研成果。教师可将教学和科研中设计开发的程序、算法、模块、软件、产品和成果进行案例化改造,制作成教学案例,这类案例通常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时效性和综合性。

3.3课时安排和课程考核

本课程课内安排56学时,全部在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授课,采用讲解、演示、讨论、操作和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安排1:1的课外学时,用于复习、巩固和拓展课内讲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方便学生课外学习,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实行7×24小时全部开放制度,坚持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考核内容分为3部分:笔试成绩、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笔试成绩占50%,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概念、原理的理解,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操作编程、应用开发的技术技能;基本实验占20%,是教学内容前三个模块对应的实验和实训项目,每个实验完成时,教师检查运行结果后给出成绩;综合实验占30%,教师布置多个具有一定难度和工作量的嵌入式应用开发项目让学生选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教师统一验收、检查和答辩,并给出成绩。参加嵌入式技术竞赛的学生适当加分,以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实验实践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技术和技能,通过案例的讲解、分析、解剖和讨论,我们将先修课程中获得的理论、概念、算法与嵌入式Linux及嵌入式应用中的程序、模块和代码对应起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开展两年来,学生基于嵌入式Linux设计先后开发了智能家居监控系统、可视对讲机、人体健康检测仪、校园一卡通等多种嵌入式系统产品,并在“挑战杯”和“博创杯”全国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嵌入式系统方向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其业务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今后,我们将继续紧跟嵌入式系统技术最新发展,将主流和前沿技术纳入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希元,赵海,孙佩刚,等.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嵌入式设备监控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18):27-29.

[2]刘溯奇.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可行性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0(5):119-122.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5-143.

[4]马长安,何广军,王明,等.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78-80.

[5]田浩.嵌入式专业方向的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0):163-164.

[6]张明,沈勇,王阿娣.基于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的实验教学环节设置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147-149.

[7]田新,李永,俞辉.兴趣驱动认知实践应用引导创新体验:“案例式”嵌入式软件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经验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75-177.

[8]田景文,高扬,廖文江.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C]//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北京,2007:187-190.

[9]王海珍,廉佐政,滕艳平,等.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21(10):96-98.

[10]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40-144.

explorationonCaseteachingmethodinembeddedoperatingSystems

XUQingui,ZHaoweiquan,tanwei,HUanGpeican

(ComputerSchool,Dongg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ongguan523808,China)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篇7

关键词:.net;实训教学;具体实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95-03

作者简介:邹珺(1981-),女,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net软件开发。

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开设了.net课程,各院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开设课程学期、课程大纲、教学内容会有所差异,但基本上涵盖了C#程序设计基础、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等课程。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net作为一个跨语言的平台,已成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网站的常用工具。软件相关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训教学是软件相关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较大比例的学时。因此,.net课程实训教学可采用“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企业级程序开发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程序开发工作打下基础,并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实训教学的依据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一门专业课程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为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进行灵活应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培养其职业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1]。

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目前主要采用“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方法,它是教和学互动的模式。其基本思路是:以“项目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代码编写等方面的能力,针对课程中的育人因素,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创设和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创新和道德意识以及创业能力[2]。

课程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

“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编码熟练的前提下开发项目案例的能力,因此“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非常重要。对于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主要有5方面:

①该实训过程对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项目案例说明,并与实践相结合;

②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实际的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③学生有机会独立进行项目案例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测试等;

④有明确而具体的项目案例成果展示;

⑤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3]。

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这个实训教学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课程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现以《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课程为例,说明“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

4.1课程定位

《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培养学生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运用C#实现.net命令行程序、运用C#/winForms实现.net窗口程序、运用实现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了C#程序设计基础、SQL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基础上,通过该课程学习,并通过后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4.2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软件设计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4.3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1)以“.net”为载体,依据it企业的“软件工程师岗位要求”,确定“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将it企业中具体的项目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涵盖等实用技术,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学”和“做”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从事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意识和基本控制技能。

(2)教学过程中,模拟完成企业“项目案例”贯穿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将实训内容置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实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学生从项目案例中掌握使用窗体控件连接、查询和操作数据库以及DataGridView显示和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经验,能将实训内容应用于实践,实现工学结合。

(3)教学组织上以学生、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切入点,实现真实“工作”和“学习”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企业工作者”负责完成具体任务,在模拟企业工作情景中得到锻炼。教师要成为教学策划和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4.4项目案例的确立

项目案例的确立非常重要,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正确答案、美感等)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在项目案例开发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或策略上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本课程选择“考试管理系统”项目作为整个实训教学的项目案例,将该项目进行模块化分解,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逐步展开教学,将《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到本项目的各个模块中。该项目容易理解、规模适中,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学生比较感兴趣。

4.5项目案例的开发

(1)实训环境:计算机实训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Xp,并安装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和microsoftSQLServer2008软件。

(2)学生分组:一般一个班级大约40人左右,3~5人分为一组。学生首先自由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小组成员要责任明确,并选择一个沟通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小组人员的任务分配、项目进展情况检查和人员协调工作。

(3)实训教学设计:①每个项目组成员依据个人特长进行职能分工,比如,界面设计、代码编写、数据管理、文档撰写,这样可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②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项目案例开发的过程、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和项目整体效果等内容后,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开发,如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辅助解决,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巩固知识;③严格按照企业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管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每个阶段、每个项目组必须将自己的工作文档化,这是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④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还要注重团队意识,学生之间要协作,要善于沟通、表达和配合。每个项目组都有自己的任务,项目组必须上交每个阶段的文档(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文档、验收报告、软件使用说明书等)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每个阶段召开评审会议,检查技术上是否符合约定的规范,做到分工明确,组织有序,项目经理全程监督和协助;⑤学生在实训结束后,要提交实训报告及软件,教师组成答辩小组,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的关键内容提出问题,项目组的学生当场解答。最后,教师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成绩[4]。

课程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学生在丰富自己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不断进行探索钻研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化实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以职业、创新和就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设计思路。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很重要,主要包括方法总结和技术总结。方法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解决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术总结中,“一题多解”是比较好的环节,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给学生进行阐述,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评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由此,学生一方面学到了更多的操作技巧,另一方面全面吸收整个项目的精华。同时,教师应结合企业实战项目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针对学生以后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够想到用该技术进行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5]。

目前编程语言种类很多,掌握一种语言编写程序以后,再用另一种语言写程序就很容易上手。学生都是从编程零基础开始,对于从未编程写代码总会缺乏自信,只有通过“案例驱动式”实训后才会比较有信心。

综上所述“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能起着相当大的正面促进作用,最终让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社会交往和团队精神等素质。作为教师,要对“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进行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杨丽波,朱迅.项目教学法与项目化实训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2]马海峰,李军华.高职“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姜万昌,郭健.基于项目的.net实训课程教学探究[J].软件导刊,2011(11).

[4]陆琳琳,王雅轩企业实训项目与计算机教学的融合[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6).

[5]谭晓兰.高职院校课程实训内容探讨与确定[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

Researchonpracticalteachingof.netCourseinVocationalColleges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篇8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教学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C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88-02

F阶段从大多数学生的角度看来,统计代表着报纸上的Cpi上涨数值、城市人均平均用水量等较为无用的数据分析,令人感到厌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管是企业的生产运营,还是药品的最新研制以及电视台的收视率等都离不开统计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方法指引。在这样的条件下,强化高职院校的统计学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中,案例引导式逐渐被广泛性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该文着重于以学习理论的构建为基础,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并且及时探讨了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有效设计以及应用。

1对于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分析

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着重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重点强调以学生为课堂认知的主体以及知识层面的主动构建者。教师通过实际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学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知识迁移的具体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设计要重点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以及协作用。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够被忽视,教师是课堂的构建者以及学生学习的监督促进者,要对整个教学的设计方案以及组织进行负责,并且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谈论中来。

其次,以统计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中,要着重于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素材选取重点项目,针对于教学素材的选取,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项目的难度要能够适应于学生,既包括基础性的教学知识点,又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再次,善于以引导案例作为项目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采用将项目分解的方式将教学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将项目任务作为目标进行典型案例的设计,并且由案例创设出各种学习的情境,进而实现统计学知识的构建以及项目的学习。针对于具体案例的设计要综合性的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案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每一个项目任务所能够涉及的知识点都与案例一一对应;第二,案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选用的案例要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拓展性思考;第三,选用的案例之间要相互联系,要按照项目的完成情况而设计,避免出现案例独立存在的现象;第四,案例具备一定的实践性,要采用实际存在的案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第五,案例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规律,以便于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项目,进而逐渐能够掌握项目的核心思想以及构建的过程。

最后,按照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课程完成以后,由学生自己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项目工作进行检测并且做出一定的评价,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进而评判学生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学生对项目改进的具体措施。

2优化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中的有效应用

按照实际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中的具体要求,以某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采用了该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统计学的教学项目主要包括:“某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总项目;四个分项目:统计调研的设计方案、统计调查整理、统计数据分析、统计分析报告;八个引导案例,形成1+4+8的项目案例体系,并且保证在35课时的教学中逐渐完成项目实践,效仿“某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的项目实现各个项目小组的研究项目。并且将项目进行分解之后,将统计教学的过程逐渐趋于流程化,为完成项目任务设计典型案例,逐渐引导学生的学习,分阶段的进行学习,由浅及深,逐渐递进。

对于案例引导式的项目教学中主要包括项目教学学习以及项目教学实践两个重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示范性的项目学习,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示范性的案例项目引入并且将项目进行分解。教师要设计出:“某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统计教学的设计项目,按照统计设计的流程将这一项目逐渐分解为“该市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调研方案设计”、“该市高职学生实际消费行为调研”、“该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数据分析”、“该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分析调研报告”四个重要的子项目。

第二步骤:确定各个项目的实施任务。教师在仔细研究知识点的情况下要提出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能够确定自己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内容,了解自己欠缺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且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自主学习性,并且按照统计学的内容进行划分,总共设计了八个项目研究任务。

第三步骤:教师要选择相对典型的案例,将项目引导学习。对于每一个项目的研究任务,教师要对选择最为恰当的案例进行实际教学,并且创设出各种情景,实现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教学实际案例的效仿以及课下实际案例的实践过程进而展开项目的学习。

第四步骤:对示范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展示出“该市高职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的研究课题项目,并且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做出一定的点评,针对于研究项目开发中统计调查的数据以及分析方案进行相应的总结,逐渐将学生的统计学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完善,做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创造动力。

第二个环节:进行实际项目实践,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实施项目小组进行划分。在进行统计学开课阶段,教师要依据科学分组、异质分组以及平衡分组等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知识整体构造、学习掌握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具体方面进行权衡考虑,然后搭配性划分,将学生合理化地进行划分,分成十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6~8人,教师要指导小m之间进行谈论以及学习。

第二步骤:对于统计研究项目的选定。教师进行研究项目的选定,要围绕着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话题,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项目。然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探讨的情况下,确定研究项目。在进行项目的确定时,要具体综合考虑到项目的实用价值、项目的数据来源、项目的工作量以及项目的实用意义等。

第三步骤:具体项目的实施。由小组内的项目负责人组织成员,就小组内研究项目的主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且将成员明确分工。成员之间既要做到分工明确,又要互相协调合作,共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难点、疑点。教师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合作以及交流,并且及时记录项目发展的近况。

第四步骤:教师和学生联合评定小组的项目成绩。教师要按照项目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而提出小组项目研究的评价规定,确定好各个小组的评价内容以及评分标准等。教师按照小组研究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公平的测评。

3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教育中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案例教学正是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针对于统计学这门学科而言,大量的数据使得统计学学科变得枯燥且没有趣味,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通过案例进行引导教学正好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无趣的不足之处。统计案例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中死记硬背的弊病,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身的统计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呈琛,高鹏.高职高专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5):205.

[2]徐文静.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203-204.

[3]黄振,朱B,夏利平,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3(21):148-150,151.

[4]罗玲.案例教学在高职统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1(13):172-173.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竞争模式;教学改革

1经营管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模式较为流行,实施这些模式使师生在课堂上的主配角地位、方式方法发生变革,但是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践与思考的机会是否真正均衡等问题急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就现有研究成果而言,“竞合模式”局限于宏观层面和经济管理领域,研究对象多以企业为主。选择课堂教学实施竞合模式的研究视角还较少,对某一环节展竞合模式实证研究更加少。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积极推行项目化课程改革,旅游礼仪专业课程要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基于酒店服务的实际生产过程,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2“真实案例,竞争模式”课堂教学具体改革内容

①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形式进行改革。遴选本学院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活动,以小组形式授课的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研究学生、教师所表达的课堂教学现状。

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严格课程开发程序。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聘请专业领域各层级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③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在借鉴诸如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等知名酒店的成功经验,注重岗位典型技能培养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开发项目,结合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以培养酒店综合人才的目的整合课程内容,重新构建了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项目化为专业核心能力平台,专业文化为基本素质平台,真实方案设计为专业核心能力拓展平台,构建了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核心能力平台和专业核心能力拓展平台的课程按照“项目教学、实境训练”的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

3“真实案例、竞争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①依据产业组织理论构建课堂教学“真实案例、竞合模式”的实践框架;②梳理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的师生评价结论,比较“真实案例、竞合模式”的实践效果;③形成课堂教学竞合模式的应用指导建议与机制保障结论。

4“真实案例、竞争模式”课堂教学可以解决的关键问题

创新课堂教学“真实案例、竞合模式”,升级改造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模式,课堂教学中导入竞合体系,营造竞合环境,让学生竞合学习、共同进步;提出竞合保障机制,把课堂的主角变为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展示平台。

5“真实案例、竞争模式”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首先,梳理课堂教学现有教学模式的现状及评价,同时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其次,分析“真实案例、竞合模式”的优势,提出构建“真实案例、竞合模式”的实践框架以及辅条件研究。以某一专业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收集原有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需求,访谈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及效果预测。根据现状提出“竞合模式”的实施框架,并在项目团队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实践。再次,对实施“真实案例、竞合模式”的班级进行效果评价,邀请同行进行测评并完善模式存在的不足修正完善新模式。最后,梳理总结研究过程,发表相关论文,形成项目研究成果。

6“真实案例、竞争模式”课堂教学实施方法

项目研究采用实证调研、课堂表现分析和成绩统计等方法付诸实施,研究路径沿着“基评―实践―再评价―结论”推进,预期得出师生推行“真实案例、竞合模式”前后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新模式,完善高职专业课堂教学的竞合模式体系与保障机制。

7“真实案例、竞争模式”课堂教学预期的成果

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突出于两方面:一是构建完整的高职专业课堂教学“竞合模式”体系,其立足点在于课堂教学竞合模式的构件要素及相互关系研究,包括学生的课堂需求、教师角色、组织形式、课程项目选取、效果评价等要素;二是完善高职专业课堂教学“竞合模式”的保障机制,立足点在于竞合模式的支持系统研究,探索出一套指导政策、考核评价制度等文本。

8“真实案例、竞争模式”课堂教学的特色

本项目研究的特色有两方面:一是选取角度比较独特,紧扣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破解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题,角度新颖,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推广性;二是研究方法中采用对比分析,利用师生课堂表现评价、成绩对照综合研究结论,路径科学可行,采用“基评―实践―再评价―结论”来完成论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案例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训;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延伸学习

1案例教学面向不同基础的学生

高职学生入学时,计算机使用操作的掌握程度差异很大,因成长和学习的环境不同,有的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已经通过网络学到了不少计算机使用知识,不仅打字能快速完成,画图也能够熟练操作;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对键盘完全不熟悉。教师同时面对着不在同一起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们,这就给教师把握上课进程进度带来不小的难度。对计算机水平不等的学生们按照以前的大纲从基础知识讲起,必然会产生水平高的学生不爱听,不熟练的学生听不懂、跟不上的矛盾状况。因此,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对基础实训课进行了试点改革。

不再像以往一样,按照教材一步一步的从基础知识讲起,全面同步地由浅入深的练习基础操作;而是引入相应的项目案例,每节课结合案例演示,使学生只掌握本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

2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项目

以往,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一直对各个专业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操作练习题,没有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将该专业特色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课程改革后,通过对上课学生所属专业的调研,结合未来职业岗位特点和后续课程的需求,针对不同的专业专门设置了精选的项目案例,教师授课时,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项目案例,譬如在演示讲解excel表格制作的时候,对物流专业学生采用“物流区间配货报价明细表”计算物流运费成本案例,而会计专业则采用“excel函数计算”案例,每个项目案例均为模拟工作情景设定,所以学生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真实工作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工作的特点,从而能够提前为自己的就业和学习定制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计划。

3创建扩展课外内容,引导自由学习

随着各学院专业的逐年增加,《计算机基础实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多软件间的相互协作与综合应用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案例练习内容越来越多,但课程的总学时并没有增加,反而相对非常有限,对此我院创建并实施了“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即利用学生课外的自由上机时间,让这些对某一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学生,把因上课时间少而无暇接触的案例项目练习放到课外拓展,也为起点较高的学生设置增加了复杂度和难度的扩展案例练习,尽可能地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课程进度内获得各自最大化的学习效果。

同时,一边建设一边完善的《计算机基础实训案例库》也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库中收集了课程教师精选的多种趣味案例项目,提供给有余力的学生自发的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案例库里不断更新的带有浓厚专业特点的案例练习,提前了解本专业以后的实习方向,片面地体验一下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和状态,为以后的顶岗实习做好铺垫,也使《计算机基础实训》在有限的课程学习结束后,本课的课程教学在时间上得到延伸,甚至能够一直支持学生到就业工作。

4开辟多种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基础实训课堂教学中,除主要实行的案例教学以外,按照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和专业的不同,也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譬如分组教学、任务驱动、课堂宣讲等教学模式,在对物流专业的教学中,我们把任务驱动和分组教学结合起来,将班级所有同学尽量等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领取一个任务项目,每个学生自行负责项目中的一部分工作,这样,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又要兼顾整个小组的进度,也必然会涉及到组员和组员之间工作的衔接,如此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团队的概念,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在小组内,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计算机水平差异,每人都会自动找到自己能够承担的部分,在协同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为了不拖慢整个小组的工作进度而相互督促和帮助,无形中就增加了学习节奏和动手操作执行的紧迫感,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和其它组员进行对比,这样就会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进而加以改正,通过努力学习调换到自己中意的岗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由被动听课、机械地跟随模仿操作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求解,勇于学习、乐于学习,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始终在一旁观察引导,清晰地掌控课堂全局,教师的身份也由以往的“盲目讲解员”变成了每个项目中的“总监”和“技术支持”,极大地拉进了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可随时随地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方便沟通。这遵循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5改革考核方式

《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以往主要是为新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打基础,将通过国家考试取得证书做为唯一标准,这就局限于应试教育,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地评价。

课程改革后,我们将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为考核的标准。不设置任何考试,在项目库里,将教师编辑整理的各色项目案例,按照每个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分别为每个项目标注相应的分值。在这7天的实训课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在不同分值档次的项目中选择够60分的项目案例,独立完成后提交由教师进行评分。这样一来成绩的考核就不会局限于某一知识点或是某一题的范围内,学生可选择的空间更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项目,选取了自己喜欢的方向之后就自然会更加认真地学习,这样在课程结束后,每个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上,就会在“通”的基础上还有“精”的一面,而且学生在认真挑选项目,各自权衡进行比较的时候,也自然而然地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

针对不同的专业的特点,我们引入了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我们设置为宣讲报告形式的考核方式,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word、excel、Visio和powerpoint等工具制作自己的产品介绍或是简历,在全班面前进行宣讲,由教师打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当众演讲的胆量,又强化了组织语言和规划软件统筹的企划能力,也兼顾了自媒体版面的设计能力锻炼。在有限的课堂上,最大化地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随着试点实践项目的开展,一切从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出发,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结合职业能力,将刻板的传统教学转变为灵活变通的以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一定会使《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裴来芝,《计算机应用》课程改革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1

[2]赵巍巍,《计算机教学改革》.统计与管理,2015

[3]宫婷,《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4]孙茂松,《国内一流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计算机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