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6:42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篇1

1.1农村财管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村集体的财务收支中,收支程序存在不健全现象,账目设置的不科学,不合理,全责分工不明晰,内部控制不严格,很多法律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农村的村集体账目存在程序错误,漏洞百出。在现金收支过程中,管理十分混乱,资金和物资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做到分类处理。在农村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有的财务人员既是记账员又是审核人员,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导致了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内部监督和控制力度不足。此外,村集体中财务违规现象没有得到全面的治理和重视,村干部存在随意占用集体财产的现象,由于法律责任归属界定不明确,导致了纪检部门和司法机关都不愿意对农村的财务违法现象进行管理。

1.2农村村级集体的财务缺乏监督机制

农村财务监督包括了内部和上级部门的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指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这个组织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村干部指派的人员进行监督,多数情况下都是村干部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员,这些人员在监督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对于发现的问题也不及时上报,都是睁一只眼和闭一只眼敷衍了事,此外,有些监督小组的成员法律意识不足,对上报的程序不了解,对存在问题的账目照样签收,甚至还出现了代签的现象,而上级监督主要是指乡镇会计中心的监督,乡镇监督部门会定期的对村集体的账目进行审核和指导,对于一些管理比较规范的乡镇监督部门,其对于农村财务工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监督作用,能够及时的发现村集体账目中存在的不科学和违法的现象,及时的采取措施将其解决。但是在很多乡镇还存在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的现象,在乡镇的经管站常常会借口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即使对村集体的账目进行监督和指导,多数都是流于形式,这样就无法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也就不能及时发挥出来。

1.3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一些农村村集体中,财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专业水平较低,职业素质较差,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而且在给工作过程中,也不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村集体的财务人员多数都没有会计证书,无证上岗现象十分明显,大多数的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知识,同时上级部门也很少会对村集体的财务人员进行有效地、系统的的专业知识培训。村集体的财务人员对于新的账目处理方式表现的不顺手,对于新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力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对账目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违法行为,在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多数都采用经验管理,账目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2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途径分析

2.1财务管理采用集中核算模式

集中核算模式是一种在村账镇管和会计委托的基础上建立实施的一种财务管理的全新模式。在村集体中保留了出纳和银行账户,会计的选用应该征求理财小组和村委会的意见,然后由乡镇财政中心委派,其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县镇财政中心一致。在经营权、审批权以及收益分配权不变的基础上,由乡镇财务结算中心设置专业财务管理组织对每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的核算和官不理,这种管理模式就大大解决了村长镇管的合法问题,能够得到村集体的支持,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必须建立在具有村镇联网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上才能实行。

2.2财务管理手段方面采用村镇联网的方式

这种管理手段主要是使用信息技术,光纤技术实现了财务信息一对一的直接联系,并建立完全的互联网财务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乡镇和村集体的联网。在管理过程中,以规范财务票据为使用手段,乡镇中心需要统一对收支票据进行管理,同时还要积极的实行喜核销制度,并对所有的收支票据都需要经过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公示,不得以任何手段进行补录。村级的会计人员应该对当天的现金、银行收支的等业务进行每天的审核,确保收支能够全部录入到内部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并做到正确无误的核算。同时,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还要具备村乡镇、村干部以及财政和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实时查询功能,还要具备大额财务收支的预警和报告功能。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对村集体的财务报表收支情况进行监督,能够有效解决,会计核算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极大的降低财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便更好的进行服务。

2.3村级集体财务公开采用墙报和触屏相结合的模式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篇2

关键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创新

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决定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决定财会工作的质量效率。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是开展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1.1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农村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恢复时期,集体经济相当脆弱,并且这个时期整个农村知识文化水平落后,能够进行财务管理的会计人员更是相当稀少,相应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也尚待制定,在这个时期根本不存在像样的会计管理模式。但是,这个时期却培养了大批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以后的财务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时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在时期,尽管我国农村的经济还非常薄弱,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在这个阶段,我国农村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先后出现了以、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为单位的管理模式。

1.3改革开放时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1.3.1集体企业改制时期的会计管理模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集体企业改制的大幕,此时,原来的“村财村管”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也转向集体资产,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变化,如会计委派制、制等管理模式。

1.3.2税费改革时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农村税费改革使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不良债务。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的出现,国务院下发通知指出,要将不良债务和农村税费改革区别对待。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来的会计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推出了村级会计委托制等会计管理模式。

1.3.3取消农业税时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全面取消农业税使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村级组织的收入来源基本消失,村级收入也大大减少,这样一来,财务会计核算的种类也相对减少。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粮农直补制度的出现,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又出现了新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形势的发展,积极寻找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资产的良性运营。

2.当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当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在处理方法上,还是在法律手段上,都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对于村干部在经济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大多都是采取的办法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手段相当简单,根本起不到警示的作用。

2.2当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目前,在我国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变动过于频繁,各种财务手续交接不能及时进行,甚至也不完整,尽管我国农村会计管理已经实行了职业化管理,但是大多数会计管理仍然只是算算账、记记账,根本不能履行财务会计管理的职责。

2.3当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中缺少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相当多的村干部根本就不考虑财务管理制度,有的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会计、出纳一人兼职的现象,这样就导致现金管理无人监督。还存在干部收了钱不入账,花了钱就入账的现象。

这些现象和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因此,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查找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创新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3.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建立健全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确保农村财务管理良性发展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首先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对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从而避免财务会计管理的混乱,给财务会计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措施,并且保证管理和考核措施细化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制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要上报到乡镇等管理单位,并在乡镇等管理单位的监督下严格执行。

3.2建立健全财务公开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财务公开管理制度,首先必须针对财务管理的形式、内容和方式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同时以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为出发点,不断规范和完善财务公开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透明度,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质量。

3.3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单是从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上进行培训,而且还要从相关法律、法规上进行培训,同时还要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保证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严格履行职责,保证财务会计管理的严肃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篇3

关键词:村级财务;问题;创新;记账;财务审计

中图分类号:F325.2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搞好农村工作对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及社会稳定起关键作用。其中,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目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村账村管、村账乡(镇)管、村账乡(镇)双代管、会计委派制、委托制等几种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初始使用时的先进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有模式的弊端不断显露。要想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创新现有模式,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现有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评析

1.1村账村管模式

村账村管模式是指村组织自行配备会计人员,设立会计机构,单独设账,独立核算,自行管理,村集体资金所有权、经营权归村民集体所有,村级财务人员对村委会负责,村委会对全体村民负责的一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村账村管模式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在于村干部对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实行村账村管模式有利于对村级财务的直接管理,村干部能够及时、准确掌握本村财务状况,抓住最佳时机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模式对村级财务人员的独立性要求较高,村组织必须拥有比较完善的财务制度。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财务制度比较健全,村级财务人员素质较高且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村级组织。

1.2村账乡(镇)管模式

据调查村账乡(镇)管模式是现在用的最多的一种模式,它是指在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核算权不变、管理权不变、债权债务归属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经管站成立会计服务中心统一公开招聘会计人员,择优录取,对村集体资金和账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分村设账,集中做账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在村账乡(镇)管模式中,村组织只设报账员一职,定期向乡镇农经站报账,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自行管理时记账不及时、手续不完备的问题。村仍旧保留资金日常管理工作。村帐乡(镇)管模式最关键的变化在于增加了监督力度。中心对上报账务集中审核记账,协助村民理财小组加强监督。

村账乡(镇)管模式虽然强化了监督,但是却弱化了会计管理职能,会计中心只负责记账,对村集体经济具体情况不了解难以发挥其管理职能;村账乡(镇)管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在不同程度上干预了属于村民自治的工作;日常核算与记账相分离,中心只能就账管账。村账乡(镇)管模式破坏了账簿体系的完整性,平时日记账在村里,总账在镇里,加上村镇之间往来不便导致记账不及时,严重影响账簿体系的完整性。

1.3农村会计委派制模式

农村会计委派制是由乡(镇)经管站设立会计委派中心,在保证村级集体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情况下,与会计委派中心签订委托记账协议,对村级财务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会计委派制下财务人员受所有者委托,独立于村领导,减少村委会对村级财务人员的管制,实现真正监督,如图3所示。

会计人员异地轮岗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但是会计人员到异村任职不但对当地情况不了解,而且很难与当地村领导协调工作。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划分难以界定,导致村集体经济活动难以顺利展开,达不到理想效果。

1.4村账乡(镇)双代管

村账乡(镇)双代管是指在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村共同管理村集体资金。平时只留给村里部分备用金用于日常开支,乡镇政府成立专门代管办公室,将村民理财小组审计后的村级财务由会计人员在规定的时间送达乡镇经管站,经经管站审核无误后由会计人员当场记账,如图4所示。

与村账乡管模式相比,这种模式加大了政府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力度。主要体现在收支联签制度的实行,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在原始凭证上都要有经办人、村民理财小组、村委会主任或村支部书记的签字,并经乡镇农经站领导审批、会计人员审核后才能入账,否则视为无效。但这种模式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不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村民自愿原则要求,侵犯村民的自主管理权,乡镇经管站既负责村集体资金及账务,又负责审计监督,违背了审计独立性原则。

1.5村级会计委托制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与机构签订会计委托协议,在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委托机构对村级财务进行管理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如图5所示。

村级会计委托制坚持“一项委托,二级审核,三权不变,四层监督,五个统一”的原则。乡镇只设一名会计辅助人员辅助处理村级财务;村和乡镇两级分别要对村级财务进行审核;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加强群众监督,业务监督,审计监督,上级监督四层监督;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五统一。村级会计委托制是在村民自愿前提下签订协议,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村民自愿原则。但是这种制度没有明确惩罚机制,对于一些不合理做法以及村级财务人员违法行为还没有完善的惩罚制度;乡镇拨付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不够,公然挪用乡镇转移支付资金现象时有发生,多报转移支付资金或将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办公费或者偿还债务等,严重影响资金使用效率;村组织与机构地理位置相距甚远,双方工作不便,不利于信息流通,造成工作成本增加。

5种模式各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将5种模式的特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简单对比,如表l所示。

2.各种村级财务管理模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财务制度设置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财务收支程序不健全,账务设置不合理,权责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不严密,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个别村没有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漏洞百出,权责分工不明确,现金收支管理混乱,甚至收入支出一人管理,钱账物不分开。有些记账人员同时也是审核人员,工作随意性较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够。村级财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不能得到合理惩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村民个人占用村干部却袖手旁观,无从管理。法律责任归属界定不明确,纪检部门与司法机关各司其职都不愿插手村级财务违法违纪行为。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篇4

一、农村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农村财务工作压力逐步加大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促使农村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特别是国家财政也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补助,这位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农村经济市场化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与市得到了紧密的结合,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推进与发展,各项农产品逐步走向市场化,在目前的农村经济市场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增强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和谐农村干群管理与基层党组织管理的需求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基层管理环境也迎来了新的局面,农村干群需要加强对党组织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并要对农村的一切经济事务进行合理的监督并管理,这使得农村的干群关系显得更加透明,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农村干群关系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农村财务管理长效管理体制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是确保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及保障。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形成良好的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这是农村经济实现创新改革的基础。首先是要明确农村财务管理岗位权限以及职责范围,对于民主理财小组、村主任及书记、乡镇会计师、会计核算中心等职责的管理范围要了如指掌,这样就能够查漏补缺,找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从而可以研究出更加完善的财务收支以及预算执行体制,形成一套完善的财务目标责任体系。另外乡镇财务管理部门需要不定期的对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以激励农村财务管理部门积极认真执行财务制度。

(二)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从我国农业税费征收制度改革以来,农民不必缴纳农业税,农村财务管理的方式、管理内容以及管理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推动着我国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要做到方式统一,在村民易于看到的地方设置财务信息专栏,使得实现财务信息的公开化,提高其透明度;第二做到时间统一,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财务公开;第三财务管理内容公开,将农村财务的收支情况、债务情况、物资管理情况等方面的管理要保证公开;第四程序公开,在经过村负责人、乡镇财务管理机构等签字盖章以后进行的一切程序要进行公开;第五档案公开,各村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一切财务活动时都要保证公开,认真接受村民监督。

(三)增强机体资金审计力度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前后出台了一些支农惠农的政策,国家财政也为此拨出了大量农用资金。为了保证各项农用资金能够落实到位,实现专款专用,合理控制使用范围,保证拨款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农村财政部门专门颁发了关于村级集体资金专项管理的政策文件,对于农用资金的转移情况要随时追踪管理,对于最终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及时进行专项审计,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推广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这对于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并有效的促进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四)增强财政经费基础保障

要想实现农村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就一定要确保农村财政经费充足。各级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积极提出针对于农村财政专用资金的管理方法,乡镇财政管理部门需要以村或者是居委会为单位设置农用资金专户,这样就可以将支农惠农的专项资金直接转移到乡镇财务管理账户当中,对于其他方面的农村财政收入,也应该经过村或者是居委会确认以后,直接拨付到乡镇账户当中,由乡镇农经站代管,目前已经有一些农村对一事一议资金进行了统一管理,实行县级报账体制或者是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采用会计电算化程序。乡镇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式的宣传力度,充分意识到农村财务管理推行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体制内容主要包含:对财务数据管理的制度与要求,包括数据的存储、输入输出、备份以及保密工作等;农村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规程主要有:会计电算化的记录要求、数据权限设置、操作要求、系统代码设计标准等;管理系统的人员管理方面,主要是针对人员的任职要求、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管理人员等;系统养护内容包含,管理软件及硬件的维护,系统、机房设备的维护等。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农村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核算模式

一、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现状

1.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发展背景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是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对自身资金、财产、物资、债权、债务、成果的登记、核算和分析。农村财务管理伴随20世纪50年代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而产生,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第一阶段是1958年——1978年,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主要是如实记录反映农村的经济活动和年终分配,反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成果;第二阶段是1978年——2005年,此时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不再局限于收支记账,而是将重点转移到集体提留统筹款的提取、使用和管理,并加之以各种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第三阶段是2005年之后,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集体统一经营收入的管理,侧重监督集体经济组织对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从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发展背景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政府对农村经济改革相辅相成,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各个阶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2.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主要可以归集为两大类:一类是村账村管:这类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主要特点是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独立设置会计核算机构,并在机构中配备专门会计人员,对本村的财务情况依法进行会核算和财务管理,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管理”。

第二类核算管理方式是“村账乡管”——村、组财务、资金都是在乡镇代管,村、组只设报账员,每月定期到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结对账。村、组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村、组开支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即组、村、镇三级审批方可开支。在此基础上,办公地点也从村社办公地点或农村会计人员的家里转移到了乡镇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

二、现行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分析

(一)村账村管的优势与弊端。村账村管是农村财务会计最基本的管理模式,在农村财务管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村账村管凸显了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并且有效地落实了内部监督的要求。此外,村账村管还充分体现了村民民主自治原则。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村账村管的缺点也逐渐显现:一是农村会计核算业务量逐渐下降。在此情况下,每个村社内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仅增加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费开支,又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二是农村会计人员积极性下降。管理人员增多造成农村财务人员报酬不高,利益机制制约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村账乡管的优势与弊端。在我国政府取消农业税后(即前文中提到的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绝大多数农村都采取了这种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在此种模式下,票据管理与现金管理相互分离,村组报账员只负责现金的收支,而票据是由村上的副主任(文书)或是组上的副组长(会计)进行开具。

在村、组资产管理方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平调、挪用、拉用村、组集体资产,上级政府没有权力发文代为处置村、组集体资产。上级部门审批、审核的是村、组的大项开支是否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如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否进行公示、大项资产的招投标是否公示等。以此更好地保护村、组集体资产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上述的“村账村管”相比,农村财务会计委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实行委托的财会人员的业务索质和职业道德较高,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农村的财务人员相比,不仅能够做到核算管理规范,而且执行制度情况和开支都能做到及时到位,其对账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2.财务档案管理规范健全。委托制有利于建立统一档案管理和查阅制度。村社的相关会计材料都由农村财务业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并建立会计档案查阅登记制度,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拆封或抽走财务账簿和凭据。

3.外部监督得到强化。实行委托制,避免了村干部既承担会计、又兼任出纳、管理印鉴的现象,在委托代管的制度下,单位、村委会、委托会计、出纳之间相互监督力度加大,可以将外部监督由事后监督转变成事前监督,能够有效地防止村社干部贪污腐败,侵吞集体财产。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云南绝大多数农村采用的都是“村账乡管”这种财务会计管理方式。这与其在降低管理成本,规范农村会计账务,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强化外部监督环节上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

三、影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设计和选择的因素分析

1.宏观因素

从宏观角度讲,村账乡管这种委托模式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了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最佳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对农村账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还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的相关财务方面的问题,以便更快地找到解决方式。避免了因为财务执行的链条过长而导致的政策执行不迅速、农民受益不实惠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取消农业税之后,对农村的财务收支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农民的补助上,在电子计算机发展迅猛的今天,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完全就可以实现钱款到户。因此,施行村账乡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

2.微观因素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相当一部分的农村还不发达。尤其是在西南部地区,更是有许多的农民生活依旧不富裕,条件依旧不发达。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地认为每一个村组织都适用于村账乡管的方式。从微观的角度讲,要针对每一个村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交通、人口结构等)进行分析,鉴于某些村还不具备“村账乡管”的条件,就不必一概而论地将其划入委托的模式。

3.农村自身因素

不同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管理水平,如果村社经济业务发生频繁,资金流量大,村社十部索质高,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指导有方、监管到位,就应当采用村账村管模式。若村社经济业务量小,资金流量小,乡镇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村民又愿意委托代管,适宜采用会计委托。

四、解决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问题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一是严格现金管理制度。无论村账村管,还是村账乡管,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收入都必须及时入账,纳入账内监管,不得坐收坐支,不得隐瞒收入,不得透支现金。二是完善开支审批制度。做到每笔支出都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才能入账,并严格限定村干部的审批权限和额度。三是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统一规定农村财务公开的内容、程序以及形式,促进农村财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纪律,实行双向监督机制

农村财务管理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农村财务管理要建立以财务公开为重心的民主监督和以农村财务管理部门业务检查为重心的审计监督相结合的双向监督机制,实现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好互动。

结语:

自代管以来,我们查处了多起村、组干部违规违纪事件,为村、组集体挽回了很多损失。在财务管理上真正做到了还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极大的缓解了农村干群众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与农民切身利益具有密切的联系,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保护广大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的农村经济秩序;不断创新管理观念,完善监督机制,建立起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农村财务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芳丽,曲吉林.山东省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会计之友,2010(12).

[2]项梦晓.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会计的影响和要求之我见[J].时代金融,2009(6).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篇6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评价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同时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让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在任何项目的生产和建设当中,财务管理都是基础、是前提,对整个项目的发展趋势有着绝对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和监督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将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定阻力。所以采用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村级财务的高效管理是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村级财务管理具体模式

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具体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村级组织管理水平,二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目前我国主要运用的村级财务管理有村账村管模式、村账乡管模式、委托模式等。

(一)村账村管模式

21世纪以来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政府将发展力度主要集中于现代化城市建设,对于农村地区主要关注温饱方面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新农村建设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均采用村账村管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中,村账村管模式是一种基本财务管理模式,即村里的资产、资源、资金等均由村委会设立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村民集体资产的形成、处置以及增值等财务管理活动均在本村内部进行,不需要其他单位机构干涉,村民和村委会对本村财务管理均享有监督权。

(二)村账乡管模式

村账乡管模式是村账村管模式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制模式,从2000年左右开始推广使用。应用最早的制模式是村资乡管,此模式是指将全村资金集中至农经站,由农经站负责管理村里的所有财务活动。此模式下,农经站对各个村庄均开设有独立账户,首先由农经站对各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核,然后方可入账。村资乡管模式只是对村里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而其他项目的财务活动并不在管理范围之内,此模式实施一段时间后就表现出很大问题,此时村账乡管模式便应运而生。村账乡管模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除了一些比较偏远的村庄外其他村庄均可以实施村账乡管模式。此模式就是指由乡政府成立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各村的财务处理,包括资金处理以及财务处理,村里日常资金流转才有备用金制度。此模式下不需要村委会设置会计一职,只需要一名报账员即可。

(三)委托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也正大跨步向前迈进,城镇化覆盖面不断扩展,靠近城市的周边县域经济也在城镇化建设中得到快速发展,城市的周边县域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可谓是相得益彰。城市周边的县域以及乡镇为了在城市建设中取得更好发展,可灵活采用多样化合作发展模式,其中包括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为了更好地落实民主自治政策,体现民主、公平,于是在村账乡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委托模式。委托模式的出现是农村经济体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对村级财务管理体制的突破和创新。委托模式下,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农村会计中心,并由会计中心对各村集体所需要的会计人员进行统一委派,统一管理,不仅包括业务管理,同时也包括行政方面管理。

二、对几种管理模式的评价

(一)对村账村管的评价

村账村管的管理模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高。村账村管的管理模式下有本村保管会计凭证以及各种财务资料,主要不仅可以为日后建立信息系统提供便利,同时也有利于档案管理,可以让村干部及时了解财务有关信息,为全村的发展决策提供有利依据。另外,村账村管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保证本村资产安全,因为负责财务管理的人员一般为本村村民,对全村的财务状况以及其他财务资源比较了解,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保证本村资产、资金安全。

村账村管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此模式下无法保证会计人员独立性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村会计是通过村委会选拔聘用的,村干部占据主要决定权,这样就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受限于村干部的现象,对谋取个人利益提供了机会。例如李某一直在本村集体养殖场担任会计职位,当看到担任村会计能获取更大利益后便用一万元人民币向本村支书走后门,要求在村委会会计选拔中给予特殊照顾,随后李某顺利当上了村部会计。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个别村干部以及李某利用职位便利中饱私囊,将上级拨款占为己有,而且在乡镇饭店赊账超过10万元,使全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而且,每一届村干部都要进行会计的重选,会计更替频繁,每个会计的做账方法也不相同,这样就容易导致村账目前后不衔接,账面混乱;另一方面,村账村管财务管理模式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此模式使得农村内部财务管理具有高度自治性和封闭性,不仅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也得不到外界的监督,导致账务管理混乱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理。对于村委会而言,村干部之间没有相应的权衡机制,村民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也微乎其微,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就得不到有效监测。现实当中有很多腐败村干部将国家对农村的补贴瓜分,导致真正急需资助的村民得不到任何补助。

(二)对村账乡管模式的评价

相比以往的村账村管模式,村账乡管模式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活动发挥了极大作用,有效避免了账面混乱的现象以及档案管理可有可无的局面,使得农村的财务活动管理长期处于稳定状况。村账乡管模式下各个行政村将本村的财务信息公开,接受村集体、村民以及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财务活动管理信息的公开化具有多方面优点:一是有效遏制了资金管理混乱的局面;二是有效预防了债务只增不减的现象,对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相对于单独的村会计,农经站作为经管职能部门更能发挥农村财务工作指导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村账乡管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村账乡管财务实施初期便有村民反映,以往村账村管模式下还可以通过村委会了解本村的重大资金使用情况,如今对这些信息却无从得知,询问村干部也说不出个具体数字,这种情况下难免让村民产生怀疑,村里具体选择财务管理模式以及信息公开方面都没有让村民参与其中,村民的权利受到剥夺;第二,村账乡管财务管理模式下只有一名报账员负责财务信息上传,无法应对财务信息的不定期反馈,这样就造成村里每日的财务活动不能快速反馈到各村,村干部不能及时了解村里的财务状况,不利于村里重大项目的高效决策。

(三)对委托模式的评价

委托模式的实施需要通过全体村民大会参会人员的表决,并与委托中心签订协议。委托模式下,委托中心的服务人员专业素质较高,对财务的处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财务管理范围广泛,不仅包括财务支出、记账,还包括财务信息提取以及财务档案的管理,具有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特点。委托模式中的服务机构独立性较强,其与委托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这样的情况就有利于委托中心对村级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做到公平、公正,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另外,委托模式可以有效预防腐败行为,保证每一份有效资源均能够用于农村生产建设中,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委托模式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存在“自治”假象。一些距离乡政府较远的行政村采用原来的财务管理模式即可实现村内的生产建设,但在看到别人都采用新的管理模式的情况下也“被逼”采用委托模式。这样容易出现村民被“自治”的现象,不仅得不到模式改变的收益,还破坏了原来的良好秩序,极大地降低了行政效率;第二,委托中心服务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乡镇委托服务机构很难引进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才,此时很多村会计并积极涌入。而这些人员不仅是会计,还担任出纳职位,同时进行定期审计,身兼多职,长期下去会造成极大管理风险;第三,服务费用标准不够合理。一些依靠地利优势、资源优势的乡村生产建设有模有样,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财政活动就比较频繁;一些不具备先天条件的乡村则经济状况较差,财务活动较少。而在委托模式下,不论是经济水平较高的、富裕村庄,还是经济状况很不乐观的贫困村庄,不论是财务活动频繁,还是财务活动较少,其每年要支付相同的服务费用,这种收费表现显然缺乏合理性。

三、结论

以上是对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几种具体模式介绍和评价,每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其中委托模式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也是全国推行的一种模式。此模式是随着社会改革出现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时展的需求,有利于新农村经济建设,同时也加强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但此模式不能体现村民自治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集体资产产权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同时强化村民监管意识,以便最大程度发挥委托模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朱秀霞,卢英楠,孙胜,等.关于构建和谐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89,104.

[2]韦丽丽.乡镇村级财务管理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1):170-170.

[3]潘自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J].农村经济,2009,(2):118-121.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篇7

关键词:村级财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模式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如何解决好农民的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农村中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是一个最敏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因此,如何搞好村级财务管理这一项紧迫而又复杂的工作,如何采取适合农村发展情况的村级财务管理新模式,以确保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是值得我们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从笔者在对山东省近100家行政村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过程中,有37%的行政村采取独立式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有18%的行政村采取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模式,有27%的行政村采取村账乡(镇)代管式财务管理模式,有18%的行政村采取村级财务结算中心式财务管理模式。

一、独立式财务管理模式

独立式财务管理模式是以村民委员会自设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村级财务管理活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也可以称为“村账村管”模式。其主要的运行机制是,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行“村有村管村民监督”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配备财会人员、独立设置账簿、单独开设银行账户。在村民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下,按照农业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独立核算村集体财务,季末进行财务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

在资金管理方面,则充分体现了村民委员会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主体,由村民委员会下设一个专门进行村级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统一进行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并且村级财务管理部门直接隶属于村民委员会,接受村民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同时也受到全村群众的监督,而且群众可以通过各种民主的方式参与到村级资金的管理与决策中来。其主要的运作体现在:首先,资金筹集要通过村民的民主决策来进行。《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向农民筹资筹劳,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本着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的原则进行”。第二,村内资金的投资要体现在造福村民上,并且也应当由村民参与到其中。各种村级资金的使用,实际是村级财务管理部门以资金使用受托人的身份(即广大村民为委托人,而村级财务管理部门为受托人)进行村级资金资源的高效配置的有效方式。村级资金的投资活动中,要处理好村级资金的产权关系和资金管理的委托关系,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发挥村级财务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利益,也要鼓励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不可以忽略的是,在村内资金的使用管理方面,村级财务管理部门只是资金的受托人,主要负责资金的使用、监督和收益分享,而不涉及资金使用者的具体经营活动,不能干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

该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会计人员的聘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村级独立特点”,即被聘任的财务会计人员一般是当地人,比较熟悉本村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能实现村集体资金的适时管理。并且同时,村民委员会与村级财务管理的相关干部能在第一时间对集体资产、负债以及权益有清楚的了解,在涉及到关系整个村的规划发展等重大决策时,能够在村民主理财小组以及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下合理地、适时地运用资金,进行科学决策。在这一系列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决策、财务监督、财务审计过程中,村民可以通过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的成员和村级财务管理组织的成员,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村民参与到民主理财与民主决策中去,具有较大的民主性和较强的村级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的特性。

二、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模式

会计委派财务管理模式又可以称为“村会计委托制”模式,是在独立式财务管理模式(也即“村账乡管”的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农村经济体改革逐步深化中村级财务管理体制的一次创新。

该财务管理模式实行会计委派制,要由会计委派主体(即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起的农村会计中心)对用人单位(各个村集体组织)所需使用的会计人员统一进行委派与管理。受委派的会计人员不仅在业务上,而且在行政等方面都有农村会计中心统一管理,而各个村组织不再对会计人员拥有管理权。会计委派制,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水平,遏制住了因造假账、侵吞集体资财而发生的违法行为。这是对独立财务管理模式的一大改进,也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不过,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委派制,在村级财务管理中的实施还处于初试阶段,在许多方面并不是很成熟,还需要有大量的实践和理论工作去做。会计委派制的实行要坚持以下几个“不变”:⑴财务管理主体不变,即在村级财务管理中要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主体;⑵会计主体不变,村级会计核算的是本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要坚持这个核算主体的独立性与整体性;⑶管理决策主体不变,村级财务管理中决策的主体是村民自治的基层组织,体现了广大村民的利益,并有该组织进行管理决策;⑷会计政策的使用权主体不变等。在此前提下,将对村级财务管理的人和事的管理权和决策权完全分离开来,特别是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与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职能完全分离开来。

三、村账乡(镇)代管式财务管理模式

村账乡(镇)代管式财务管理模式,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行村级账务由乡镇管理,同时由县级单位来监督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其运行机制具体可以描述为,在坚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在乡镇农经站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中心”,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站的专职会计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集中统一核算村集体财务,只记账,不代管资金。而同时,各村组织撤销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定期持经过村主要负责人签批、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通过的单据到乡镇经管站,经乡镇经管站会计人员审核通过后,统一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季末对各村收支情况进行财务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县级管理机制对这些进行监督和检查。该管理模式是从90年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90年代农村会计制度、财务制度改革后,由过去的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由于村级财务人员的水平普遍较低,不适应记账方式的改变,出现了“包包账”、“捆捆账”等财务管理混乱现象。为规避这一弊端提出了“村账乡(镇)代管的财务管理”模式。

村账乡(镇)代管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前面两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相比,其主要的改革体现在对村级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对象(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统一的结算与管理,并且通过在乡政府单设一个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核算部门,由县级管理机构进行监督和核审来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这种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关键是处理好村级财务管理的管理主体与乡政府对村级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工作受托责任的关系。但同时,在村账乡(镇)代管工作进行中要坚决防止乡镇平调、挪用或侵占村级资金的权利滥用现象;另外一方面,也要制止乡财政对村级资金管理的“严管”,禁止乡财政对村级资金的审批、审核、管理等严重削弱村级财务管理权的倾向。此外,在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要防止村委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掩盖资金使用实情,瞒报、少报资金的状况,也有可能出现设置“账外账”的违纪行为。

村账乡(镇)代管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本质是改革了现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从事前控制着手,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以乡镇管账强化其监督管理职能,以村管钱维护了村社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与传统的“独立财务管理模式”和“会计委派制管理模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⑴规范了财务会计行为,实现了事前控制。在此种管理方式下,专职会计会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审核各村报账员送交的原始单据或自制原始凭证,审查各项开支是否符合规定限额、是否有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审批、村民理财小组的签字盖章等,然后再集中核算村、组集体财务。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这就有利地减少了村干部利用职务权利进行不合理的非生产性开支,较好地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⑵实现了乡镇监督与农村民主监督相结合,有利于集体资金安全、高效有序运作。村账乡管的重点是账务管理,这一模式的原则是:乡镇农经站以业务指导微观管理账务处理活动,通过账前审核宏观监控村级经济活动及资金运行情况,实施并强化其监督管理职能;村级拥有集体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资金动用按不同额度需经财务负责人审批、支部村委主要领导审批、民主理财小组审批,从而加强了农村财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因此,“村账乡管”模式通过账务、资金相分离,实现了乡镇监督与农村民主监督相结合,有利于集体资金安全有序运作。

四、村级财务结算中心式财务管理模式

村级财务结算中心是由乡(镇)政府组织,将全乡所有村级财务核算工作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公布的非行政性组织。村级财务结算中心与村账乡(镇)代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村级财务结算中心的工作是服务性的,而不隶属于乡(镇)政府的直接管理与领导,不属于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它是一个纯服务性的非盈利组织。

在村级财务结算中心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关系:⑴结算中心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应该是委托关系,即结算中心是受委托方,村委会是委托方;⑵结算中心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即结算中心接受乡镇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但不能把结算中心看成乡政府的一级职能部门,更不能通过结算中心任意调配资金,任意干预和管理、审批、审核等;⑶结算中心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结算中心应该坚持为村民服务的概念,始终把为村民做好监督助手为己任;⑷各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在结算中心的实际工作中,要防止资金的任意挪用和滥用,防止个别村委会利用结算中心的关系侵犯他村资金使用权的现象;⑸结算中心的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结算中心的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既要做好村民的监督助手,又要向各级村委会提供高效优良的服务。

村级财务结算中心的设立与运作,仍然要坚持村级财务管理主体不变的原则,坚决制止对村级财务管理活动的干预。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⑴财务主体不变;⑵决策主体不变;⑶会计主体不变。在村级财务结算中心的工作中坚持统一会计政策,统一核算方法,统一结算程序,统一公告时间。对村级财务结算中心所进行的工作内容应该是村委会的资金管理情况,还是也包括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业务核算,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从我国现在的改革方向来看,应将村委会所筹集和使用资金的状况通过结算中心来核算,而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以法人组织来看待,不能一味追求统一性而放弃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性法人地位的法律要求。我们在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中,主要是从村委会所属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的角度来设计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不包括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核算。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的全面推行和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组织,要考虑广大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按照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原则等,结合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宏观经济形式的发展,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要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效率。村级资金的管理要科学有效,所有的村级资金必须纳入到村级财务管理当中,同时村级资金的使用决策与利益分配要有民主自,广大村民既要参与决策、管理与监督,其切身的利益也要得到满足。从而农村的经济得到规模化、可持续的发展,克服各种矛盾,满足广大农民新形势下的新需求。科学建设新农村,结合村级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我国伟大农民群众的创新精神,选择合理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炳成、包爱玲、公子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篇8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坚持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然而农村经济又不可避免地与农村的财务相联系,想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就要解决农村财务的问题,所以说农村财务与新农村建设也是密不可分的。农村财务管理是国家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对加快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的社会稳定,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把抓好农村财务管理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透明的村级财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财务是农村集体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目标应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两者应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因此,构建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管理民主为中心的农村财务会计与管理体系,更加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宏伟目标。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构建和谐发展新农村的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积极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提高农村资金利用率,化解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矛盾,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构建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管理民主为中心的农村财务会计与管理体系

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所以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管理民主为中心的农村财务会计与管理体系,使农村财务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服务,提供用于决策的有用信息,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接受民主监督与管理。

(一)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推进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农村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系统是最直接的执行层,所以当地政府应组织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学习上级的各项法规制度,并适当加以分解与丰富制度,完善本村相应的现金及存款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生产物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经营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等制度。另外,依据本村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村干部工资报酬、费用报销章程,杜绝随意开支。为落实制度的执行,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奖惩制度,在农村财务管理系统中,一经发现违章、违规、违法的行为,必须立即处理,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从而加强基层执行力的建设,将管理制度一一落实。

(二)加强村干部和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工作

当制度方针建立之后,管理成效就取决于管理人员,所以农村财务管理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在整个系统中,村干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是基层管理中的第一责任人,他们自身的法律素养、业务素质直接关乎着本村的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所以必须加强他们在法律素养、业务素质和廉政道德方面的建设。对于一些村干部已养成的不良习惯,必须从源头上扼杀。比如,若村干部报销的票据受损受污、手续不全、程序不合规等情况,村财会人员必须坚持立场,坚决不给予报销,并用制度和规范加以说服教育,从源头上遏制村干部引起的管理混乱问题,杜绝这些不良习惯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对于农村财会人员而言,他们既是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执行层,也是管理层,所以他们的法律素养、业务素质和廉政道德方面的建设也极其重要。财会人员要明确自身原则与底线,明确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影响,坚决贯彻执行合理的奖罚制度,加强法律制度方面的培训工作。除此之外,也必须改变当下农村财会人员的聘用方式,要求持证上岗,杜绝任人唯亲,并针对农村人员现状,村干部要与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制定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的教育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

(三)构建完善的农村财务监督体系

农村财务监督体系包括民主决策和民主理财监督制度和审计制度。对于农村财务情况,相应的财会人员要遵循真实客观原则,及时、清晰地公之于众。公示之后,如果村民存在疑惑,村干部和财会人员必须及时听取意见,及时沟通,把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做到最大化,把涉及农村发展的决策做到最民主;对于民主理财小组而言,必须不避人情和危险,深入了解农村财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履行职责;对于审计而言,政府部门需加强审计方面的力量,设定专职的审计人员。在选定审计人员上必须严格把关,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水平方面的建设,做到用正直人、专业人、勤奋人,并辅以相应的反馈机制,积极处理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四)积极推行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工作

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在电算化水平方面的培训,促进农村会计核算规范化。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能有效地规避会计核算手工操作中存在的诸多不便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推行会计电算化管理,能为农村培养一批年轻的、专业的财会从业人员,使得农村财会人员在任用上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五)尝试新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

比较而言,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模式在四平市没有得到大面积推行,应该多尝试一下这种管理模式。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模式是一种强调村民民主意愿,经合法合规程序,将本村的财务管理权力委托给受当地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的委托记账中心的模式。这样的运行机制将当地政府的监督职能放大,而委托记账中心的设立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村级财务核算所需的工作经费,整个核算过程却依然受当地政府的指导与监督,财务核算的力度有增无减;由于该模式始终强调民主参与到监督中来,结合此运行机制下的财务公开具有及时性、科学性的特点,故能较好地制止村一级上的财务管理混乱,及时解决问题,促使农村财务管理趋于规范化。当然,该模式也存在损害村民自治行为和滋生乡镇干部腐败的风险,不同的地区,财务管理系统及流程也有可能存在个性之处,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才能找到一种适合当前本村情况的财务管理模式。

三、结语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税费改革

现行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对维护基层政权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乡村资金的安全与完整,维护财经纪律,整顿经济秩序作出了一定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加入wto,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笔者认为必须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乡村财务管理新模式。

—、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必须改革的客观性

(—)财务管理的收支范围和对象发生了变化。

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主要内容是筹资、投资和投资收益分配;主要职能是对资金循环和周转的决策、计划和控制。乡村财务管理是对乡村有关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则是乡村的国家资金和集体资金的收支活动,通过预算、决算及监控等手段对乡村财务收支进行管理。

第一,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乡村财务收支范围中取消涉及农民负担的项目,如:①乡统筹;②农村教育集资及其他涉及农民负担的集资、摊派;③各种达标升级活动中要求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负担项目;④村提留;⑤屠宰税;⑥义务工、积累工的以资代劳款分三年逐步取消。而税费改革后乡村财务收支范围分:乡级财务收支项目、村级财务收支项目。乡级财务收支包括:①农业税收的征收与上解;②上级财政对乡转支付资金的收支;③乡镇预算外资金收支;④随农业税征收的农业税附加收入的征收与拨付。

村级财务收支范围包括:①乡财政拨的农业税收附加收支;②农村公益事业费的收支(含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款等);③村级共同生产费;④其他收支(含债权债务资金、乡转移支付资金)、历年尾欠资金、承包收入等。

第二,财务管理取得收入的方式发生变化。1、农业税收由财政所直接组织征收。2、农村公益事业费及村级共同生产费及其他收入由村级组织征收。3、原来由村级收取的村提留,改为由乡财政所按农业税收正税20%的比例一起征收农业税附加。然后由乡财政拨付到村,由村里安排使用。这说明村级财务直接筹集收入规模变小。

第三,乡村管理资金总量发生变化。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农民负担,通过税改后农民负担大为减轻,乡村财务收支总量大大减少。以汉寿县月明潭乡为例,乡财务收支对比税费改革后减少本级收入96万,减少幅度为91%,村级财务减少收入59万,减幅达49%,全乡人平减少55元,亩平减少60元。这说明村级可用财力减少,会计业务量相应减少。

第四,现行乡村财务管理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同。现行乡村财务管理虽然管理部门不同,但都必须遵守《会计法》,都必须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因此改革现有模式,不会与现行主要法律法规相违背,也不会改娈资金的性质,只是对部门职能的调整,可进一步完善乡村财务管理体制,贯彻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

综上所述可知,原有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己不能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改革,有利于精减机构和会计人员,减少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二)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依据。

《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乡镇财政机构具体管理本行政区域内财政工作。”该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财政所主要职责之一是:“指导和管理乡镇各行政事业和企业及其他组织的财务会计工作,帮助和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释义》对第九条第二项释义规定“这里既包括乡镇财政机构对乡镇和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进行管理,又包括对村级会计工作进行指导。”财政部关于《村合作组织财务制度(试行)》第七条规定“村合作组织财务工作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以上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乡财政所在乡村财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为乡财政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法律依据。

试行委派会计和会计集中核算同时还是贯彻中纪委第四次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的精神,朱?基同志在于2000年九届全国人民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会计委派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进一步加强乡村财务会计监督的需要。

二、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表明必须改革。

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为:乡本级财政管理实行原体制财政体制,乡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二无一统”归口乡财政所统一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村帐乡代管”模式,归口乡农经站管理,其他县垂直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归县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模式,如派出所、学校等单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也得到某些完善,但改革还不系统,许多根本性问题还未根本改变,特别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适应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还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不利乡村财务管理。对乡村的财务管理系统不统一,出现了两个部门管理,即乡财政所和乡经管站,而这两个部门分别归属县财政局和县农经局分别管理,这种现状造成对乡村财务管理不能形成统一领导而形成条块分割。长期以来乡财政所与乡农经站对村级财务管理各自为政。为了各自利益,凡对本单位有利的争着管,无好处的互相推,甚至互相扯皮,形成对村级财务监管盲区。县业务主管局对县到乡垂直管理站所的财务,由于面广管理难到位,加上乡级无权对这些直管单位进行有效财务监管,形成资金运转无约束,致使财务混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村帐乡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村帐乡代管”的工作由乡农经站负责。由于他们人员少,业务素质不高,如无会计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经费无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级财务审计费和记帐服务费来维持运转,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中不敢坚持原则,怕得罪村干部断了自己的财路,造成违纪违规现象,如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常常发生,坐收坐支现象严重,大多数村把当月收入花掉后再到管理中心报帐,管理中心只是将收支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成了村里的记账员,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由于村干更换频繁造成会计人员也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交接不及时、不合规,造成离任几年后不交账也无法审核,村级无证上岗的会计就更多了,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第三、乡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不严,年初预算人大会通过的只到大项,无细项。具体执行时还是领导说了算。在执行上绕过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无预算。

第四、村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乱收乱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乱发乱补现象无法杜绝,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常常发生,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帐不日清月结、报表不及时。以上问题充分说明,目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不转变,问题还将继续,甚至造成乡村财务管理混乱。

三、深化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原则。集中管理会计业务,是指乡村财务管理必须归口乡财政所统一进行管理,这是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这有利于防止乡村财务管理各自为政,政出多门而造成的混乱。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乡村财务会计工作;分户核算则是指在各单位分别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条件下,分别核算各单位财务收支。

2、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实行乡村财务收支归口管理时要确保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不变、财务自不变,调动他们依法理财的积极性。

3、坚持经济核算原则。各单位在安排财务收支时必须认真审核其合法性,讲究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

4、坚持预算、决算管理原则。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必须编制预算,要经乡人大会批准后才能执行,其执行情况和及结果必须经乡人大会审核批准;村级财务收支必须编制预算计划,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才能执行,实行民主理财,执行情况及结果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批准。

(二)集中会计核算改革必须改善的外部条件。

1、法律环境。乡村财务归口乡财政所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缺少法律法规明确支持。例如:虽然《会计法》、《〈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释义》以及《财政部关于〈村合作组织财务制度(试行)〉》明确规定财政所在乡村财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但与省农办、省财政厅、省农村税改办《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中规定村级会计人员必须接收县乡农经部门管理考核、集体资金必须由农经站监督管理相矛盾,因此要完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还需要取得法律法规更进一步完善,争取法律法规的明确支持。

2、人事环境。由乡财政归口管理村级财务、涉及到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变动、涉及到农经部门的部门利益,如果乡村财务归口乡村乡财政管理,那么农经部门部分职能须调整,随之就有人员的去留;部门阻力很大。如果农经站这项职能与财政所的职能合并,人员可部分分流到财政所,专职负责农村财务管理、阻力会减小,成功希望比较大。

3、经济环境。农村税费改革后,阻断了村级组织向农村乱收费,以前向农民收费项目已取消,只能收取一事一议费及共同生产费,还须由村民同意按实收取,就连筹资筹劳款,从2002年起须三年内逐步取消。所有收费必须使用财政所专用收据,由财政直接控制,村级经费来源由乡财政转移支付,而且现在向农民收费的政策、项目、标准,实行公示到村,加上报纸、电视、广播广泛宣传,减负政策人人知晓。乡村两级加重农民负担的可能性减弱。村级财务归口乡财政管理的外部经济条件己经成熟。

(三)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财务管理的理想新模式。

财政统管是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对乡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乡村财务管理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新模式。

1、实行乡财政统一管理。在乡财政所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乡村两级财务实行统一办理资金结算、统一办理会计核算、统一管理会计档案。根据乡村两级的不同性质设两个会计岗位,一个负责乡属站所办的财务会计,一个负责村帐乡代管的财务会计。取消乡属单位及村级的会计和银行帐号,乡属各单位及村级只保留一个报帐员,负责本单位财务收支同核算中心联系,实得报帐制。

2、实行分户核算。在坚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不变、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对各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分户核算。

3、实行会计业务集中核算。凡属乡村两级所有资金都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对象,统一设置资金专户,凡乡村两级所有资金收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存入财政专户,乡村两级财务支出由财政专户划拨结算中心,中心办理资金结算。财务收支、分户实行会计核算,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决算制度,所有收费票据由财政所统一管理。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篇10

探索、创新适合各地新农村发展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政府行为、村治结构、农村经济状况、村民权益意识是影响各地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变量。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国各地农村探索和创新了一系列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我国村级经济具有社区性、封闭性、合作性、多样性的特征,使得各地农村在选择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时应考虑其差异性和适用性,不能追求统一模式,可以在以下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1)村级会计委派制模式。村级会计委派制是由乡镇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会计人员,经择优录取、集中培训后委派到辖区内村级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接受被委派单位领导,按制度独立处理村级会计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参与被委派村的内部管理。由于我国农村会计管理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农村很多地方纷纷实行了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对整顿农村会计工作秩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较好地解决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治理腐败现象等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村级会计委派制的适用范围有待完善,核算单位应考虑经济条件、经济业务量、交通状况、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差异,对是否适合实行村级会计委派制作出判断,看其是否能够确保会计核算与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原则的实现。

(2)“村财双管”模式。村财双管即在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财政所管理资金,经管部门管理账务,定期安排村会计到经管站报账,实行集中办公、两级记账(村会计记手工账,乡镇经管站将凭证审核后录入电脑生成电子账)和资金档案统管。该模式特点是“村管”和“乡管”各半,“手工”和“电算”并行。从制度设计来看,“村财双管”是很好的,财政和经管各司其职,相得益彰。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产生诸多不当和存在严重漏洞。财政所只履行村级资金的拨付职能,一般不直接参与村级开支活动的监督;而经管部门既不了解村级真实收入实情,也管不了村级收入,难以监督村级财务实际收支情况,管的是“空账”。这就造成管收的无权管支,管支的也无权管收,使得名义上的村财由财政与经管“共管”变成了事实上的“空管”,甚至出现了一些矛盾,导致了新的财务混乱。为了能使财政和经管部门都履行好职责,共同监管好村财工作,可以对村财实行“分层共管”。上级拨来的资金先由乡镇财政所拨给乡镇经管部门,由经管部门实行事前监控,再由经管部门履行资金拨付和管理账务的职责。

(3)村级会计委托模式。村级会计委托是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会计中心代村组管理账务、资金和档案,村级财务实行报账制。中心实行统一财务制度、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票据管理、统一公开财务、统一建档管理。该模式在很多地方进行了试点和推广,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管理经验,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村级会计委托应加强精细化管理,乡镇可以通过制定科学、详细的业务操作程序来实施对村级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其程序设计如下:一是依法委托代管,村委会与乡镇会计中心签订委托代管协议,注销各村原有银行账户,开设统一的乡镇村级财务银行账户,办妥财务移交手续。二是科学设岗,在乡镇财政所下设立会计中心,中心设主任、副主任(兼审核会计)、核算会计、出纳(兼票证管理员)、档案员等岗位,村级设立报账员(村会计)、民主理财小组、财务领导(村主任)、村委会等岗位和机构。三是统一票证管理,各乡村必须统一使用的凭证、账簿及报表,乡镇村级财务基本银行账户支票全部实行“双面印鉴”管理,即支票正面银行预留印鉴为乡镇会计中心公章、乡镇会计中心主任和核算会计私章,支票背面银行预留印鉴为村委会公章和村委会主任私章,在取款时必须同时加盖双方印鉴才能有效,形成了双重管理,双方监督。四是规范财务流程,严格报账审批程序,所有款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开支采用统一的支出审批专用凭证。开支按照规定权限,实行分级审批。一般财务事项的报账审批程序:原始凭证经经办人、证明人签字报账员审核民主理财小组审签村主任审批报账员复核、报账,重大财务事项的报账审批程序:由村委会报乡镇会计中心审查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经办人签字报账员审核民主理财小组审签村主任审批报账员复核、报账。村会计在报账时,必须填写统一的《收入报账单》和《支出报账单》,经乡镇会计中心核算会计初审、主任审核后,方能报账和签发“双面印鉴”支票,严把资金“出口”关。五是分村建账核算。乡镇会计中心分村设置现金(存款)日记账、总账、管理费用明细账、经济往来账、固定资产明细账。村级还必须同时设立现金(存款)日记账、内部往来登记簿、固定资产登记簿、劳务用工登记簿。核算会计填制的记账凭证需经乡镇会计中心主任、核算会计、村会计共同盖章。六是按季编报公开。核算会计编制的村级会计报表经乡镇会计中心主任和村委会主任审核后,再由村委会按季进行财务公开。

(4)中介机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介机构村级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是由中介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受村级组织的委托和授权代其建账、记账并进行财务管理。在此模式下,村级组织独立核算,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委托做账、授权管理”的原则介入村级组织的账目、资金、合同的管理。该模式是借鉴广东省佛山市在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创新经验,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虽说其具体的运行机制与机理虽不完全成熟,但是,在农村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中介组织的人才优势,对迅速建立和完善村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模式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的要求,符合现代产权理论的实质,能有效地解决会计委派制模式与现代产权理论不符的法律理论问题。

各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是乡、村两级对财务人员、资金、证、物资、账目、档案等管理的范围和程度不一,各地农村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握对财务人员、资金、证、物资、账目、档案等管理的范围和程度,开拓性地探索出能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财务管理模式。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规范,只有健全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才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稳定和谐。

(1)财务预算制度。村级财务活动要实行预算管理,其财务预算主要包括:财务收支预算;固定资产购建预算;农业基本建设预算;兴办企业及资源开发投资预算;收益分配预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预算;借款预算;其它预算。

(2)内部控制制度。村级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销售、采购、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借款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并采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财产保全、电子信息技术等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3)会计核算制度。村级组织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集体资产台账管理制度。村级组织应建立各类资产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本单位账内外资产的现状、价值和变动情况,加强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定期进行清产核资,依法界定资产所有权;集体账内资产要做到账实相符,账外资产要建立统计台账。

(5)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包括:村级组织应当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村级组织计划内数额较小的日常开支,由村级财务负责人审批;计划内数额较大的开支事项,由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审批;计划内的重大财务开支事项及计划外的支出,须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级组织财务事项发生时,经办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村级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有异议的财务开支事项,交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6)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制定债权债务管理制度,了解村级组织的债权债务情况,包括债权债务的总额、构成、用途、债权清收方案、债务化解方案、还款计划、资金来源等,要定期、及时、专项公开,接受成员监督。

(7)职务消费定额管理制度。村级组织要建立职务消费定额管理制度,村干部的通讯费、用车、招待费、差旅费等费用要由乡镇制定消费定额标准,对于超过定额标准的费用,由相关人员自行负责。

(8)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管理制度。村级组织要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组织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对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负责,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村级组织的重大财务活动和财务事项,包括集体土地的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须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9)“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向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数额等事项要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本着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的原则进行,并且筹资筹劳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修建村级道路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10)重要经济事项招标投标管理制度。村级资产和资源发包、租赁、出让等必须实行招投标制度。

(11)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村级的各种经济合同和承包合同或协议,各项财务计划及收益分配方案,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会计人员交接清单,会计档案销毁清单,电子数据、会计软件等会计档案需按规定实行统一管理,归档保管。

(12)会计工作交接制度。村级组织的会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任免和调换的,须经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区县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其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因故离职时,须按财务制度的规定,将所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

建全三级监督网络,强化村级财务监管体系

(1)强化会计监督。主要是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对原始凭证、会计账簿、实物款项、财务报告、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等六个方面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