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1:05

物联网教学案例篇1

一、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传感器的课程内容设置主要有三种:一按工作原理分类讲授,在重点木科高校按照工作原理的讲解居多,这种内容设置系统性好,但传感器种类众多,工作机理复杂,常常涉及物理、机械、电子、材料、化工、环境、地质、核技术等方面知识的交又,对学生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甚高,不适用于学生基础较薄弱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应用性高等院校。二按被测对,这种分类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但内容庞杂,知识点系统化存在难度,同一测量参数涉及多类传感器,从课程角度很难一一涉猎。且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内容容易缺乏时效性,对于新型传感器的应用十分考验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三按项目应用,项目应用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学研究论文都有提及,主要应用于高职高专、应用型木科院校。由以课木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操作为中心,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但容易出现项目实用价值不高、缺乏典型性以及仟务分工与项目实施存在困难等问题。

二、教学改革方式的探索

1.根据物联网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物联网涉及传感、通信与信息处理三个层次,学科交又性强,应用创新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核心,传统的传感器课程内容设置不能满足技术创新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应用出发,将内容模块化。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数据的真实可靠有效是关键,担当数据采集功能的传感器在整个系统的构建中要求学生具备根据系统需求选择传感器的能力,及其对所选传感器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以物联网的典型应用智能家居为构建目标为例,确立数据采集对象,如温度、光照、人体监测、气体等,以其中的气体监测对象为例,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不一样,传感器的选型也有极大区别,需对气体传感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性参数有所了解。例如,在厨房,可燃气体的监测,选用前需弄清可燃气体主要成分和安全浓度;若在客厅,空气质量的监测,考虑门窗常开状态,其测量范围与特性参数与卧室门窗常闭的环境亦有所不同。

课堂教学由实际应用案例引出典型传感器,进而解析其选型原因、工作原理、特性参数与使用注意事项。以点带面,内容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对于应用型木科院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来说,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动手能力强,这种教学内容设计便于学生案例重建,提升学习兴趣,主观上愿意深人了解传感器的相关特性及应用,进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加强课堂教学形式的组织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从案例出发,案例实物演不或者成熟案例视频演不,学生总结案例作品功能,教师从型号、主要参数、工作特性、工作原理、优缺点、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着手剖析案例所用传感器,并找出同类传感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叙述其是否可替换及其缘由。最后由教师总结该类传感器工作原理、工作特J吐及其选型注意事项等。学生可提前准备相关传感器的资料以备课堂讨论需要,从实际应用出发,模拟案例设计中的方案讨论环节让学生参人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多元化考核,促进学生传感器应用能力的提升

考核分为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两大模块。其中理论考核分为平时课前复习提问和期末理论试题考核,平时课前复习提问主要考核学生对上节课重要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期末理论试题考核以书面形式考查学生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基木特性等重要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考核分实验考核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实验部分主要针对某一类传感器的应用,例如,霍尔传感器的工作特性测试、霍尔测速等;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指定选题从课题前期资料调研、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到系统构建、系统调试与测试完成一个传感器应用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物联网教学案例篇2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互联网在推进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商业模式巨大变革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传统营销的环境、理念和方法。网络营销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网络营销》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一开始模糊不清到目前相对清晰的课程体系,从诸多高校逐步确立的专业核心课地位,《网络营销》已成为高等院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常设课程。然而在该课程的本科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问题,突出反应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学内容难以深入。与社会培训机构及高职院校所开设的《网络营销》课程不同,大多数本科高校教师讲授该课程时需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考虑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点覆盖,因而教学内容类似于学科导论,往往不会就网络营销某一技能或某一工具进行深入探讨;二是教学模式相对僵化。受教学内容约束,大多数高校的《网络营销》课程仍采取“老师讲、学生听、卷面考”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不适应该课程对体验性、互动性的要求;三是教学效果难以测度。粗浅的教学内容、保守的教学模式,很难形成物化或量化的教学成果,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增长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技能,因而也难以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对于上述问题,很多高校和教师正积极探讨和解决,包括开设网络营销技能实训课程、建立专项实验室、购买网络营销应用软件等。本科高校应更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非职业教育,而且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普遍压缩学时,并且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改革不应从教学内容上做取舍,而应以加强学生体验、深化内容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从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

二、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1.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基本形式往往是由教师提供某种两难选择的案例情境,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形成对知识点的覆盖和强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则扮演着参与者和建构者的角色,他们在教师提供的案例情境的“刺激”下,会主动对现有知识架构进行审视,通过小组讨论、人际沟通,激发出更多的认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新的知识。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来源于企业实践,而且教师往往会对内容进行精心采编,要求对知识点有较为系统的覆盖或对知识点有所深化,同时案例教学法采取的是学生讨论方式,能够较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式学习。因此,案例教学法具有紧密联系实际、目标明确、互动性强等特点。2.《网络营销》课程的要求。《网络营销》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有着区别于传统营销课程的特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网络营销》是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产物,与网络营销实践紧密相关,网络时代的变革,以及各种网络应用与商业模式,需要我们认知,更需要我们体验,并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强化知识;②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传统的营销理念和方法形成冲击,《网络营销》不仅要研究当下的网络营销工具和方法,还要与传统营销作对比研究,这需要我们善于思考,从理论高度、全局角度,深刻认识网络营销中的各种新问题;③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网络应用和商业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市面上各种教材或参考书目很难做到快速跟进,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互联网行业动态,特别是新近发生的典型案例,从而见微知著,紧跟时展步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性强、知识更新快的课程,在本科高校教学中,一方面要紧密联系网络营销实务,另一方面要对营销理论和知识点进行深化。而案例教学法恰恰满足了这样的课程要求:可以通过真实案例的采编,密切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体验、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案例的精心编排和学生自主式学习,实现知识的梳理和构建。

三、《网络营销》课程中教学案例的采编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采编最为重要。根据《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实践,案例通常来自于两个渠道:1.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来源,即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所需,基于网络营销实务,精心编排、高度加工的案例。这一类案例在采编中应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①真实可信。互联网已根植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形成了相应共识和基本认知,因而案例的采编不能有所偏离,或最好取材于真实发生的事件;②目标明确。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是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因而案例采编应紧紧围绕知识主线用心撰写,促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实现对知识点的强化;③生动有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尤为重要。因此,案例采编应兼顾案例情节,以增强阅读的生动性和趣味性。2.以学生为主导的案例来源。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网络营销》课程提供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因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案例资料,让学生在自主信息获取中去伪存真,加强对复杂案例的理解。这一类案例在采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目标导向。由于网络充斥着各类信息,围绕一个事件或一个企业,相关信息往往是错综复杂,教师在布置案例信息收集任务时应当围绕教学需求提出信息来源、信息类型、信息内容等方面的要求;②分工明确。在网络营销案例中,往往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而且信息收集渠道众多、信息内容庞杂,因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设计者、组织者的职能,做好角色分工、任务分工;③展示清晰。网络营销案例尽管相关背景信息庞杂,一旦进入课堂教学讨论阶段,应当有明确清晰的信息传达,以避免造成模棱两可的讨论结果,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前做足功课,也要求教师做好精心组织和适时指导。

四、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实施

物联网教学案例篇3

发展物联网的重点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工信部的《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更是将“智能信息处理和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确定为网络与通信领域11个主要技术领域之一。我院作为一所轨道交通类工科院校,在工科的大环境下,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主,培养物联网人才最为合适。以下就以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主培养物联网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思考。

1.1培养目标定位当前“物联网”市场短期内市场发展不完全,相关技术还未能普及到高职教育。我院掌握“物联网”技术的教师队伍还没有建成,当前成立“物联网”专业并不现实,只能在不改变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的原则上培养物联网应用类专业应致力于培养适应物联网生产、管理和应用类企业技术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既具有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产品设计生产等基础研发能力,又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各个智能应用领域的安装使用和调试维护的技术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1.2方法和途径的探索1)改革现有课程,建立符合“物联网”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根据高职教育者对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可在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以外,增加适用于“物联网”行业的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如:电工基础、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网技术、嵌入式系统、java编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对现有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实训内容或案例进行“物联网”方面知识的渗入,让学生有基本的“物联网”概念的认识。2)改革教学方法,将“物联网”的实用案例做为方法教授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播依赖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而教师在讲授各专业课程时,可通过对学生列举“物联网”实用案例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该专业课的同时,明白该专业课在“物联网”行业中的具体应用。3)改革专业课程实训内容,切实将“物联网”方面知识传输给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是巩固和验证专业课教授成果的重要内容。对实训内容进行改革,将“物联网”实用案例分解成每门专业课程各部分的实训内容,在学生完成专业基本知识掌握的同时,渗入“物联网”方面的岗位能力要求。

1.3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相关竞赛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相关竞赛,让学生在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应用。2012年6月我院在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条件下,挑选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对“物联网”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通过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参加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广东省选拔赛,两个团队分别获得广东省2等奖、广东省3等奖,一支队伍出线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全国3等奖。参加比赛的学生中有三位同学已经顺利毕业,并且分别工作在程序员、网络设计安装、系统测试的“物联网”相关联的岗位工作。由此可见,通过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方面的技能大赛,能够通过目地性培训使学生具备“物联网”行业人才应具备的岗位工作能力。

1.4深入“物联网”相关校企合作,提前给学生实际的“物联网”工作环境我院早在2010年就面向市场需求,与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签订了订单班协议,到2012年下半年,该订单班同学全部进入“基地”各工作岗位,在经过了半年的“智能家居”相关岗位的实习后,在2012年末,这批应届毕业生已经全部找到顶岗实习企业,从事“智能家居”等相关行业岗位实习。

2结语

物联网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产教结合物联网无线传感器

1重庆工程学院产教结合背景

重庆工程学院由重庆正大软件集团举办,学院与集团各子公司形成产教结合办学模式。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学院实行集团+学校、学院+公司的产教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专门成立产教结合指导委员会,学院和对接公司形成了“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专业教学与企业案例相结合,专业实训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专业实习与企业岗位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相结合”的“五结合五支撑”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并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学生自主互动和学分激励相结合”“四融入一结合”的办学特色。

2重庆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开设既要区别于211等研究型传统本科院校,也要区别于高职类专业院校,应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知识水平足,可持续发展的“实用创新人才”为主。

在“五结合五支撑”培养体系框架下,作为培养系统细化以及承载的专业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应该紧密的贴合行业应用,始终抓住“应用型”这个魂,努力打造切合市场需求的课程教学环境。该课程作为物联网在感知层中较为重要的应掌握的核心能力模块,其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该课程建设的方法可概括为一下基本步骤,该方法也值得在其它类似课程建设借鉴:

(1)通过企业调研,梳理出物联网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所必需的具备共性的关键工作流程,归纳出相关的核心能力主线。

(2)通过岗位能力主线,明确主线所需的并能支撑岗位工作关键技能。

(3)结合关键技能形成关键的知识技能点,串联技能及知识点,形成完整的针对行业的知识体系。

(4)最终选取具备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主线。专业教学与企业案例相结合。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项目,通过项目作为载体,在强化物联网专业同学动手能力的同时,对专业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满足行业、企业对物联网应用人才的需求的同时兼顾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在保证学生较大缩短就业适应期同时满足应用型技术人才今后的技术创新理论需求。

2.1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核心能力主线

通过走访重庆本土物联网行业,结合专业建设的调研,梳理出核心能力主线。无线传感器网络涉及现代传感器、嵌入式、近场无线通信以及分布式技术等领域,是一类涉及技术交叉,更新快,掌握难度大的知识。正由于涉及面广,所以必须得结合市场需求定义好“应用型”本科课程所培养的能力。在定义核心能力主线时首先应定义好课程边界,以便于各个相关课程能有机的形成关联以便于支撑起培养方案的整个框架。与其关联的有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以及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因此该部分应以近场无线通信作为主线,重点培养传感器节点网络通信的部署、调试以及开发能力。

2.2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岗位工作关键技能

实现对无线传感器中网络节点及网关的布置,节点的调试,节点数据的传输控制(温湿度等数据以及视音频信号的传输,控制信号的传输)。

2.3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知识体系及教学主线

结合物联网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之一的智能家居作为载体,进行教学与实验设备的准备,可形成如下的教学主线:智能家居?wSn选型(包含知识点:节点架构,硬件组件、能量消耗、操作系统及智能家居环境);智能家居?wSn网络设计(包含知识点:设计方案及优化);智能家居wSn的构建和应用实现(包含知识点:相关协议,仿真平台及开发平台,时间同步技术及节点定位,安全及容错技术;)。

参考文献

[1]柯立新,陈家琪,吴开军.基于web的智能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02).

[2]张念春,杨寿保.因特网与电信智能网的比较与互通方案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2(04).

[3]宋树成,殷月明.智能网与因特网互联方案的探讨[J].电信科学,1998(05).

[4]孙晖.安全需成体系――谈华为3Com构建企业智能网[J].每周电脑报,2004(03).

[5]朱于军,刘玉璋,龙新电.智能网业务生成环境的实现结构[J].高技术通讯,1997(04).

[6]冯雷,刘波,贾怀义.Cti技术及其应用[J].四川通信技术,1998(02).

[7]陈晋.广域虚拟群的规划与实现[J].科学之友,2011(24).

[8]风河全新ip智能网关平台[J].计算机安全,2011(12).

物联网教学案例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0引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1]。近年来,物联网专业在全国很多高校开设,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有其独有的特征,如知识范围涵盖广等。对于其专业课程教学特别是像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这类核心课程更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上进行改革和

创新[2]。

1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地位

物联网专业在全国很多高校开设,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可能有差别,但无线传感器网络一般会被设置成核心课程或必修课程[3]。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课程,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点涵盖范围广,在课堂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也较多和复杂[4]。

2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点讲解难,知识点涵盖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网络与通信、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在课堂讲解中,学生对于不熟悉的知识点往往觉得晦涩难懂,最终放弃听讲。

(2)原理演示难,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很多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较难演示,学生只能在理论上接受,不能建立形象化理解。

(3)案例应用难,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在很多领域进行应用实验,但学生往往难以找到突破口,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需要中,一方面是不善于寻找需求,另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不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3.1课前知识探究

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深的专业技能,课上所学内容是有限的,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广泛涉猎,但往往他们又是迷茫的,不知从何学起以及学些什么。“课前知识探究”是建立教师引导性的知识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抽取出下次课堂教学中的前提内容,即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课程的信心。最后以多种形式进行总结汇报,如写成科技综述、ppt课堂汇报等。这种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主要过程如下:教师布置任务,多以“主题”形式展现;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学生通?^知网、百科、文库、技术论坛等网络资源库进行更全面的信息获取;形成汇报文件,以ppt讲稿呈现;课堂10分钟讲解。

比如在学习“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前,让学生提前总结整理“数据融合”的概念由来、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等信息,下次课堂讲解预留10分钟让学生通过ppt进行演示讲解。课前知识探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分析、总结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这种探求方式获取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课堂讲授掌握得更牢固、更深刻。

3.2比较讲解法

比较讲解法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但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课堂教学有着独特的良好效果,主要原因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在层次结构、知识框架以及应用特征上都具有参照性,而计算机网络又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较为熟悉的课程。教师在讲解中通过比较突显所需掌握知识的特征、难点和重点。主要过程如下:①通过比较法引入新概念,有些概念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了解一些概念之后,另一些概念可用比较法引入,使教学难度降低,并能把规律揭示出来;②通过对比图或者表讲解异同,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差别,深化记忆。

如图1所示是开放式系统互联网络参考模型(oSi)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模型的对比图。在协议、安全以及应用等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比较讲解法进行课堂教学。

通过比较学习会发现很多知识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若不去比较,可能会把相关知识的概念、原理、现象等混为一谈,这不利于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准确应用;善于比较则可以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准确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3.3仿真演示法

wSn是一门实用型课程,在课堂上需要形象、立体地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比如数据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路由方式是怎样的。在课堂上只是讲解路由协议或者算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仿真演示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我校使用了atoS-SensorSim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系统,如图2所示。

它是一款功能强大、配置简便的wSn专业模拟系统,具备算法过程演示、算法分析和调试等功能,通过配置参数,可实现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算法自动运行、运行过程显示、实验结果统计和实验结果图自动生成。

通过模拟演示,学生直观了解wSn的组织结构、传输过程及算法应用等;学生也可以验证自己所写的路由算法,并对结果自动分析,这种仿真演示法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4创新案例设计

创新案例设计教学法是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提炼业务需求,自主设计基于wSn的解决方案。在课堂中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自己设计的案例中,具体的设计实施在实验课中完成,整个过程教师给予指导和重要知识讲解。

基本过程如下:学生在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后提出创意设计思路;教师帮助确定设计思路的可行性;学生学习新知识后将知识应用到创意设计中,完成文档编写或编码;学生课堂讲解知识在自己设计中的应用;提交最终设计方案。

比如设计“基于wSn的智能家居系统”,在学习wSn的物理层概念、主要技术以及设计方法后,学生基本能给出他所要设计的家居系统的物理层解决方案,采用哪种介质传输,哪些设备并给出原因和性能说明。每次课会抽取1~2个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讲解。

通过创新案例设计法,建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经历过初期的挣扎和迷茫后,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顺利地完成设计。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充分理解一个系统的产生流程,从需求分析、框架设计、软硬件选择到子部件的设计、集成、测试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个环节的工作以及差异,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联网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物联网;B2C;RFiD;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21-0000-02

物联网产业是一项新兴信息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等。随着产业的迅猛发展,相关技术人才需求迅猛增加,各层次大专院校争相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由此,各个院校构建符合产业实际培养方案就显的尤为重要,而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则是判断人才培养是否顺应产业需求并与行业紧密接轨的关键。

1物联网应用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来自于行业应用实际,最后通过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知识和能力的毕业生回到行业应用实践,因此,对行业应用项目案例的分析无疑是指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

这里以B2C电子商务智能仓储为例,分析一下物联网应用项目的主要技术构成。B2C电子商务智能仓储应用的业务描述如下:

(1)向货物RFiD标签中写入货物基本信息;(2)将贴有标签的货物集中放在RFiD读写天线托盘上,一次性读取所有入库的商品的信息,登记到库存管理系统中;(3)智能货架实时读取货架商品的数量,同步到网络商店前台;(4)网购订单确认后,仓储区打印机自动打印订单,等待拣货。(5)拣货时条码枪扫描订单条码,拣货商品仓位指示灯亮起,显示需要在该仓位拣货的数量;(6)订单及货物送达时,用数码笔进行订单签收,数码笔的蓝牙传送签收信息到智能手机,再通过2G/3G网络传送到服务器上;(7)通过无线网络摄像头对仓储环境内的视频信号进行监控,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仓储的基本环境进行监控。

在应用案例中,所涉及的技术归纳如下:(1)射频识别及条码技术;(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3)计算机网络技术;(4)无线通信技术及协议(Zigbee通信技术);(5)软件开发技术;(6)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技术。

这些技术的学习与实际验证都需要通过一系列课程来支撑,这些技术也自然就成为这些课程的实验项目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组成员已经给出了应用型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这里给出对应的实践课程体系。根据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模式,实验实训一般包括两部分,课程实验和综合实训,这里也给出两部分设计,分别为:课程实验项目设计和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2物联网核心课程及实验项目设计

由于计算机组网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的实践项目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非常成熟,不再赘述。这里只给出物联网技术实验相关的课程简介及核心实验项目:

(1)物联网系统概论。本课程全面地介绍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技术基础、epC电子编码体系,以及物联网在智能农业、食品卫生、社会治安、智能楼宇、感知城市、智能交通、节能环保、旅游观光、生产监控、新型商务和医疗护理等众多重点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项目:参观和操作体验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

实验内容:智能家居对码过程实验;通过互联网控制房中各种家用电器;通过遥控器控制家中各种家用电器;通过手机控制家中各种家用电器;手机一键布防实验。

实验目的:理解物联网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技术构成,对物联网应用系统具有宏观的认识。

(2)RFiD原理与应用。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物联网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工作原理,设备构成,并了解RFiD在交通、安全防伪、供应链管理、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实验项目:写卡实验;读卡实验。

实验内容:实现RFiD射频卡信息写入;实现RFiD射频卡信息识别。

实验目的:掌握读卡器与网关的连接,熟悉无源标签(也称无源卡片、无源卡)的读、写操作。

(3)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本课程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的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了解软硬件开发平台和仿真环境。通过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典型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无线传感网的具体应用。

实验项目:无线传感网组网实验项目;无线传感网络监控实验项目(温度、湿度、光照等状态监控);Zigbee无线网络通信实验。

实验内容:使用Zigbee无线网络和相应设备设计和组建无线传感网络;通过Zigbee通信协议的无线传感网实现对诸如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远程状态的监控。

实验目的:掌握无线传感网的技术组成和设备结构,能设计典型联网方案,并能通过无线传感网获取远程状态数据。

(4)3G数据传输技术及移动开发技术。课程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高速数据无线传输技术eV-Do技术与HSpa的技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介绍基于移动手持终端(android或ioS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

实验项目:3G模块HSpa联网数据传输实验;android和ioS系统平台下数据处理、传输软件开发实验。

实验内容:在特定开发板上接入3G模块实现3G高速网络连接;在android或ioS系统平台下开发客户端软件,实现与服务器软件平台数据通信,从而实现远程状态监控。

3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综合项目实训一般在学期末或在最后学年离校实习之前开设综合性实训课程,时间一般为半个月以上,要求在实训项目中要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个综合性应用项目。本题组设计并选用了五个典型案例项目作为综合实训项目,这里仅给出一个典型案例的描述。

实训系统简介:本实训方案采用沙盘进行智能交通部分应用的模拟展示。沙盘分为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两部分。沙盘以模型地形地貌、模型植被、模型建筑、模型轨道为基础,配以相应的动态模拟控制系统,实现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功能,体现了城市交通智能化和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的情况。

实训系统功能:(1)城市交通模拟功能:有车辆闯红灯时,LeD灯闪亮模拟车辆拍摄;车到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时,应停到停止线后。(2)流量统计功能:通过RFiD读写器,监控每条道路通过的车辆数,从而可统计每条道路的流量。(3)快速公交交通模拟功能:Led屏显示车辆与站牌之间的距离和到站时间;到站后系统能展示LeD屏与语音广播的联动功能(即LeD屏显示的内容与语音广播一致);体现安全门开关与车辆进出站的联动功能,车辆到站后,安全门自动开启,车辆在站台前逗留多少时间,安全门就一直开着直到车辆驶离站台;自动报站功能,车辆距离站点还有几十厘米距离时,车辆能够语音播报车辆到站信息;站节牌采用LeD屏显示,主要显示车辆距离站点的距离和时间。(4)停车场车位监控模拟功能:设置6个车位,每个车位安装地感线圈。系统可对车位进行监控。控制台上可显示当前的车位空闲情况。(5)车辆定位功能:为每辆车贴上一张电子标签,沙盘上有20个RFiD读写器,通过射频技术对车辆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实时显示到控制台上。标签中存储车辆的信息,可在定位到车辆后,显示出该车辆的属性信息。

实验内容:(1)熟悉沙盘构造及操作;(2)RFiD接口协议实验;(3)智能交通控制软件模块开发;(4)车辆订位软件模块开发;(5)停车场车位监控软件模块开发。

4结束语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来自于行业,回归到行业,从行业应用案例出发构建应用型物联网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能够与产业发展紧密接轨,本文提出的实践课程体系来自于行业实践,对应用型物联网人才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物联网教学案例篇7

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跨平台的大型关系数据库[1],它集理论与技术于一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广泛用于电信、公安、邮政、金融、电力及工业生产领域,大大促进了这些领域的信息管理和生产管理。由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庞大和复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众多疑或,难以把握其知识要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的完备性,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在长期的oracle教学活动中日渐力不从心,不能适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目标的教学要求。

1教学的几点建议

根据这几年该课程的教学总经,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加以改进。

1.1应当首先向学生阐明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了解相关课程的前后关联,为学生理清课程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门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加深对课程群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课程教学的先期工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职场的角度说,学习该课程主要有助于从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作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程序员,主要是在软件公司开发各种行业的miS系统。二是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主要做为大型企业或组织机构的DBa。要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还必须至少掌握一种前台开发工具(例如.net或JSp),同时应了解软件系统架构B/S和C/S模式。教师应当列举一些具有典型代表且学生易于理解的基于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如电子校务系统、网上购物系统。同时应当说明开发这些应用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在课程群中的联系,图1是我校计算机专业与数据库应用的开发相关的课程体系。可以在第一节课首先介绍大型网络数据库与就业的直接关系,现场通过求职网站展示人才市场对掌握本门实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现场访问职业培训网站展示本门课程高昂的培训费用,从而让学生自觉珍惜在学校廉价学习大型关系数据库的难得机会。

1.2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对oracle数据库的体系框架感到陌生和畏惧。oracle的体系很庞大,需要学习它,首先要了解oracle的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概念[2]:

1.2.1物理结构(由控制文件、数据文件、重做日志文件、参数文件、归档文件、密码文件组成),2.逻辑结构(表空间、段、区、块),内存分配(SGa和pGa)

1.2.2.后台进程(数据写进程、日志写进程、系统监控、进程监控、检查点进程、归档进程、服务进程、用户进程),

1.2.3系统改变号SCn

1.2.4.数据库例程instance。

初学者难以做到对这些概念的深刻理解,但必须指出的是了解这些概念将对oracle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学习的过程是使一个问题由模糊到清晰,再由清晰到模糊的过程。而每次的改变都代表着你又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也是从点到线,从线到网,从网到面的过程。

1.3完善和优化案例教学。现有的教材各章节内容联系不紧密、不重视系统设计的思想,很少全面地介绍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现有的oracle课程教学章节包括:oracle10g简介、数据库和表的创建、数据库的操作、数据库的查询和视图、pL/SQL语言介绍、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库备份和恢复、闪回操作和Undo表空间、其他概念(事物、锁、快照、序列)[2-4]。教材缺乏对一个完整的、针对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与讲解,所列举的案例多为一些针对各个知识点的、孤立的,没有针对实际问题的案例,缺乏整体性和实用性;这种小而离散的案例不利于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并且只注重解的过程而没有解的原因。学生通过这些章节内容的学习,往往只掌握了简单孤立的操作,难以真正理解其各知识点的应用场合,很难建立起系统的概念,更谈不上系统的设计,从而导致学生不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系统开发的能力。因此必须改进和优化案例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

2优化案例教学

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单纯的案例教学不足等缺点,采用案例解析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选择一个典型的、知识内容丰富、提炼程度高、综合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应用案例融汇和贯通课程授课内容。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或工程的概念,同时促进对其它相关课程的融会理解,并培养其将基础知识应用于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最好的解答学生所学知识点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从案例的设置、案例解析、案例的具体实现及案例模型建立等步骤出发,层层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实践教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为最终目标。

但是如何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和提高案例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因为既要讲解分析案例内容,又不能脱离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案例素材是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适合的案例编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大部分学生接触实践比较少,开发经验不足。因此,选择学生较熟悉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素材显得较为困难。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典型案例能集中反映同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特点,有助于学生把握解答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应用技巧,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就能触类旁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miS系统中都具备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而数据库中的查询(select)、增(insert)、删(delete)、改(update)操作都通常是miS系统中相关业务的映射。

3优化实践教学

课程实训环节涉及到课程群的其它相关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动手能力有强有弱,在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设计上我们将采层次的案例来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要求,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将案例安排给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在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设计上我们分了三个层次。

3.1有完善的需求说明和分析文档,包括e-R图,详细的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流图,UmL图,源程序只实现了需求说明的部分功能并且可以运行,留有其它一些需求功能给学生完成。学生根据已实现的业务功能的程序源代码,可以较容易实现其它类似功能。

3.2有完善的需求说明和分析文档,包括e-R图,详细的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流图,UmL图。学生需根据详细设计写出数据库的建库角本和编写全部的程序代码实现需求分析。

3.3仅有完整的需求说明,学生需要写出详细的分析文档,包括e-R图,详细的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流图,UmL图、全部的程序代码。

课程设计指导书不仅可以作为学生训练学习之用,且其完善的文档对其掌握软件工程与文档写作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在不同的类别层次里选择,层次级别与考试分数系数挂购。课程设计的考试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考核方式可以灵活一些,可以通过平时的实验、具体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任务等阶段进行。为了避免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可采用抽查个人的方法对整个小组进行成绩评定,促进组内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互助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4借助互联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数据库产品的版本更新换代非常快,而课程的教材更新相对滞后。学好大型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另外一个捷径是多交流特别是和互联网交流。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的技术人员在遇到技术问题时也经常会采取这种方式向互联网技术论坛求助信息,问题通常都能得以解决。一般鼓励学生在自己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一段时间而不得求解时,可以与周围人员交流,或到专业的BBS上问题或搜索答案。有效的交流也可以锻炼学生准确表达技术问题以及描述解决问题思路及过程的能力。借助互联网可以方便的和专业人士交流,并能快速的得到帮助。可以在有影响力的专业论坛中去自已的问题,网国内著名的oracle讨论群itpub.net网站上活跃着一些资深的oracle数据库技术人员,而CSDn技术论坛上是全球最大的中文it技术社区[5],它包含了各种数据库开发工具的论坛。

5总结

物联网教学案例篇8

1热点讨论教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随时收集和讲解热点问题支付安全问题、DeLL网站成功的营销模式、竞价排名策略、淘宝和易趣的经营模式的分析比较、网上免费定价策略和价格歧视策略等,这些内容学生的关注程度很高而且也非常感兴趣,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参与性就非常高,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也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例如,笔者上课讲到“网络安全性”这部分知识时,了解到学生对“黑客”很感兴趣,笔者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这方面的相关报道与资料,了解三方面的知识:一,黑客是什么;二,黑客是如何进入电脑;三,黑客的危害。学生上课时利用搜索到的资料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气氛非常活跃,笔者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同时把代表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黑客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危害及其影响。此外,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为了将行业最新发展信息融入课程体系中,可以考虑开展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成为一个经验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不但拉近了现实生活的案例与课堂的距离,而且富有很大的吸引力,更有利于学以致用。从教学角度看,网络营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体现在以案例故事导入课程内容,结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践练习共同进行。通过案例故事,归纳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尤其是要重点阐述基本理论,介绍各种的网络营销的特点、评价分析和资源的特征、分布规律、吸引力因素、网络营销功能等,为学生今后从事网络营销管理、研究以及规划开发工作打下理论基础。而对描述性的内容则指导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将行业、领域内的相关网络营销资源与开发方面研究的新理论、新思想、以及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求知欲,逐步建立经营管理的理念。笔者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选好或编好教学案例;二是组织好任课班级的讨论;三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评论。其中第一步是决定整个案例教学法是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课前一定要收集材料,并进行有效的整理。对于网络营销这门课程笔者几乎每一章都精选一至三个案例。如在导言部分我选择了“京东商城”作为案例;在网络营销部分,我选择了“淘宝网”里的网上购物作为案例;在网络营销的支付部分我选择了“中国农业银行的网上支付系统”作为案例等。通过案例的讨论、互动,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网络教学法

当今社会,网络资源作为更新最快的全球知识宝库,它与教学紧密地结合是教育行业的教学所趋,既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手段优化的必然要求。网络资源和网络营销的教学紧密相结合,必然能够使网络营销的教学在动态上有飞跃式的变化,满足了目前竞争市场对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丰富的网络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的操作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优化了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拓展了教学和学习的空间,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一是利用internet的各种免费资源,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能力);二是将internet作为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发现商机的渠道;三是通过internet创业,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或在线创业,在干中学,边做边学,在学习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学习网上购物的流程时,可以结合淘宝网的网上购物流程,让学生登录到淘宝网,然后一步步地教学生如何在网上亲身体验网上购物的过程。具体在淘宝网上的购物流程如下:开通网上银行业务、注册淘宝会员,注册支付宝,开始在网上选择商品、与卖家洽谈、填写订单、确认订单(也就是把款付到支付宝)、收到所购的商品、再次登录交易管理确认收货。在课堂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亲自去注册及登录相关的网站,体验真实的网上购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网上购物过程,可以达到教学的实用化,同时也达到了学生可以边做边学。最后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价网上营销的经历,分析现有网上购物及营销的优缺点,提出更好的建议。通过学生边做边学,可以让他们既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激发对本门课程及与本门课程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与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应用能力。这种实际性操作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地、生动地、感兴趣地去学习,并且让我们的教学效果也达到更好。

4问题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程的重点,结合网络营销的热点和难点,提出问题或列出习题,先让学生思考,再组织他们讨论,最后由教师帮助分析、归结,引导出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与单一的理论讲授相比,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网络营销的存在及目前的广泛应用,可以分析在网络营销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网站的功能及其运营模式。为了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笔者课前都要精心设计一些相对应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在操作时思考并完成。比如:(1)学习网络营销要用到的电子支付工具。让学生自己找出目前比较流行的结算工具(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众多银联卡、一卡通、借记卡等)。让学生事先申请一张中国农业银行的口令卡,然后在网上进行证书下载及运行安装,说明操作的过程及步骤,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2)通过让学生上网浏览京东网上商城,当当网上购物,淘宝网,卓越网上购物等网站,总结出B2B、B2C、C2C、B2G等网站销售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优缺点,同时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他们之间的营销流程是怎么样的?是否有共同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从而基本上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5自主网上开商店的教学法

物联网教学案例篇9

电子商务作为高等学校一个新的培养方向,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众多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就如何更有效的教好电子商务课程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这对于电子商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电子商务教学内容离现在的学生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尤其是《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涉及到很多概念。如BZc、eDi、数字证书、ca认证、电子支付等等。学生普遍对此感到非常的陌生,而传统以讲授法为主的理论教学,往往侧重于系统理论的讲解,逐渐让学生感到厌倦,效果不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笔者在总结了3年来的《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的改革实践经验,并吸取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认为,案例教学法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与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通过模拟真实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唯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它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学会学习;也有利于教师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创新人格的形成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川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更重视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二、“案例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设计:案例教学法的基础

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没有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案例教学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案例庞杂,教师和学生会为案例的数量和细节所拖累,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倘若是教师信手拈来几个案例,那么其教学意义就十分有限。没有好的案例,便没有有效的案例教学,因此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基础是良好的案例设计。教师在设计电子商务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案例要从实际中来,要真实、生动。案例教学的内容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学案例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而且要能够被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物流配送”时,可以引人上海“梅林正广和”。梅林正广和在上海市区有三个配送中心、100个配送站、200辆小货车、1000辆“黄鱼车”、1000名配送人员,构成了梅林正广和在上海的整个配送网络。上海市区的任何一户居民都可拨打“85818”电话,报出自己在梅林正广和购物网络的用户编码。他们都准确无误地送到顾客手里。但“电话商务”有其无法弥补的缺点,因为随着商品的增多,每月发给顾客的商品目录单的成本越来越高。更新速度也太慢,电话接收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梅林正广和的能量也只有在电子商务的广阔天地中才能得到完全的释放。梅林正广和于2000年1月正式开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在线购物商业模式(~.cn),真正实行了“两网合一”。同时,公司通过在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建网,逐步辐射全国,形成“当地订货,异地送货;一个信息,全国销售”的经营新格局。课下可以让学生在85818商城在线模拟购物。[2]

第二,案例应该精练。教学案例数量不能太多,而应选择质量较高的少量案例。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的理论,所以不加选择大量地罗列案例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第三,案例必须典型。案例要有代表性、有针对性。教师在选择和编排案例时应该针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案例要有系统性。在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分层有序地编排。合理化的案例整体排列结构才能发挥案例教学法最大的教育功效。

(二)角色定位:案例教学法的关健

案例教学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1.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以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作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上的主角是教师,而学生只是被动地被传授知识;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学生从“知识容器”变成追求真理的能动主体。学生有对案例做出透彻分析的内在动力,而不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指令:他必须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学生的角色将会依自己对案例的分析而转化,依据对其它同学的分析的评论而变化。但无论如何,学生总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学生只有真正地深人案例,会有案例情境的“再现”,案例教学的价值才能被体现。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如果都活跃起来,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加在一起往往会超越教师,使得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为可能,教师不但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从学生那里学到东西,获得经验,有利于自身素质的增强和今后更好地教学。例如,在讲“互联网域名商标”时,教师先讲顶级域名的分类,然后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各类域名。讲到域名商标的管理时,可以制作“我国加人wto后第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2001年9月,杭州中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功争取传奇域名(化工网)的所有权”的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的域名的非凡的法律地位与商业价值。然后,鼓励学生就企业如何发展自己的域名品牌,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另外,可以制作或购买电子商务模拟课件或软件,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务进行模拟操作。如在模拟软件上做网上银行服务模拟可以分为:网上银行服务申请、网上银行管理、网上银行服务使用三大部分。这里只对“网上银行服务申请”的实验作简单介绍:实验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网上银行能提供的基本服务的操作,如客户网上银行服务的开通申请、个人信息的查询、个人资料、密码的修改等。实验步骤:步骤日申请个人银行服务:①打开ie浏览器,进人模拟软件;②进人“网上银行”的“前台”,点击页面左侧的“申请个人支付账号”链接。③按照提示,输人如下信息:用户名:xxxxp(p取person之意)。卡类别:借记卡。姓名:学生真实姓名。密码:123456。出生年月:学生真实的生日。身份证件:学生真实身份证号码。电子邮件:x“‘。联系电话:学生寝室电话。软件提示“个人用户申请结果”,“恭喜!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个人用户的申请过程。在通过银行后台审批后,系统才会为您分配一个网上银行支付帐号。之后,您可以通过查询帐号审批结果模块对审批结果进行查询。”点击“返回首页”按钮。步骤回请企业银行服务:具体内容和步骤日相似。同时可要求学生尝试制作每个教学环节的流程图,如网上银行服务流程,可制作模拟流程图。当然,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变成主动学习状态,也存在一个不适应的问题。因此,学生必须克服过分依赖教师的习惯,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讨论,配合教师完成案例教学任务,这样才能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p#分页标题#e#

2.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教学是一门学术性的事业,它虽然从已知开始,但不局限于已知,最好的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改造和扩展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教师不仅善于创造一种求知的共同基础,而且通过各种活动,把学生与自己都推向新的创造性的方向,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案例教学法正是对教师提出了这样的、甚至是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转换传统教学方法的角色,重新定位。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宽松环境创造者,并且是讨论中的一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文中提到的那样,“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物联网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案例教学法研讨性案例教学设计性案例教学实践性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卢毅(1964-),女,四川眉山人,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戴庆春(1980-),男,江苏镇江人,重庆科技学院市场营销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重庆4013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重庆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校企合作办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0306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52-02

“互联网极大地融合了全球信息,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扩展了人们搜索信息的范围”,搜索引擎“以一种智能的、高效的方式,帮助人们在互联网巨大的信息库中搜索出想要的内容,使得互联网的这种海量信息特性真正被人们所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mBa教学中创立的案例教学法,已在我国工商管理教学中得到较广泛地使用。案例教学法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团队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案例教学法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的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师提供案例,包括提出思考题、学生分析讨论及形成分析报告。今天则可以结合时代特点,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创新能力角度作全面思考,将案例教学扩展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个载体。案例教学法的创造性、多样化使用,是做实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大学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有利于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

现有研究主要针对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形式,案例教学的程序、方法,某门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等,缺乏从人才培养的整体角度作全面思考。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与教改实践,立足于案例教学法但不局限于案例教学法,系统总结梳理案例教学的各种模式,以期为提高大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强化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提供更多的借鉴空间。

一、改变案例教学观念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环境与非网络时代有根本性的不同,案例教学的诸要素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经济生活异常丰富,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人人都能感知社会的变化,信息可以瞬间传遍全球,大家都知晓,很多评论;信息获取代价极低,极其方便。互联网带来了教育信息的时效性、社会性、便利性,使得互联网时代的案例教学已经与传统案例教学有太多不同了。关于案例教学应有一些新观念:

1.案例教学的界定更宽泛。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以真实的场景呈现、探究、参与、实施的都可归为案例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情景学习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创业教育理论等项目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录像演示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创新创业训练等,都可归入案例教学法范畴。案例教学不只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更宜课内外结合进行;可以集中进行,也可分散进行;可以是大型的全局性的,也可以是某个过程某个片段;可以是综合训练,也可以是单项活动;可以是已经发生事实的追述、分析,也可以是未来路径的设计、探讨。

2.教学方法要放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总体思考。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更体现一种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念。大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以传授知识为载体训练思维方式,对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取舍,就要考虑对学生思维等的影响。案例教学的开展应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尽可能贴近现实,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给学生真实工作过程的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信息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可以假设,可以虚拟,只要信息的各要素符合客观规律。真枪实弹亦或情景模拟、虚实相间,一样能达到训练效果。案例库的建设也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不只是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收集资料、制作案例、提出问题、甚至组织讨论,都可以以学生为主。确立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觉地学,主动地学,探究地学,既训练了专业技能,又能培养调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兴趣。与此相呼应,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重新界定。教师是整个案例教学组织活动的策划者、设计者,是案例训练的总导演,关键时刻要能够提供锦囊妙计,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和见解。但教师对整个局势的掌控是隐性的,要让学生充分表演。

二、互联网背景下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

案例教学可以多种形式开展,课堂上的举例说明,课程学习小组建设,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视频播放,项目设计,网络营销,课题研究,创业实践,组织活动,甚至拉赞助、开网店等。互联网时代的案例教学,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扩大视野,三是将互联网作为实践锻炼平台,让学生自主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1.研讨性案例教学。描绘案情,陈述事实,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交流结果,撰写报告。这种是最基本的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主要用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对现实的认识,培养结合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口述,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情景模拟,介质可以是纸质文档,可以是电子文档,可以是视频,可以是真人演绎;案例的来源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学生制作案例可以是老师提供线索,也可以完全由学生自编;案例的性质可以是成熟的、经典的,也可以是刚刚发生的、争议性的;案例教学的过程可以是对成熟案例的借鉴、总结,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办法进行评析,总结经验教训,归纳成败得失;可以是组织辩论会,对争议性问题进行辩论;可以学生自寻资料,自编案例并分析,用多媒体加以展示;可以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间交叉分析。

2.设计性案例教学。如果说研讨性案例教学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案到规律,从事实回溯理论,设计性案例教学就是从已知到未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意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性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法与“pBL(基于项目的学习)”“体验教学法”“团队项目训练法”“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其基本路径为:描述事实(或调查收集资料)―设计项目(或提出要求)―组织讨论―设计方案―呈现方案并阐述设计思想―交流答辩―(付诸实践)―评估总结。设计性案例教学的常用形式有:

第一,理论课成立课程学习小组,各小组设计团队名称、Logo、理念口号等,可培养学生基本的企业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并为案例教学的开展打好组织基础。

第二,描述案例过程与场景,但没有结局,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或有过程有结局,由学生设计除此以外的其他解决方案;或者陈述竞争性案例事件人物一方的所作所为,由学生设计另一方的应对策略;等等。

第三,教师给出项目背景资料,提出要求,学生组建团队,进行团队建设,补充资料开展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多媒体提案、答辩,总结评估;或者教师指定题目(题材),学生找资料,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总结评估;或者教师仅提要求,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寻项目,自找资料,自设题目,自组团队,设计方案,提案答辩,总结评估,撰写报告。

第四,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

设计性案例教学更多地适用于实践课程的教学,其核心是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案例分析可以是前导、模板,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路径的借鉴。

3.实践性案例教学。研讨性案例教学重在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性案例教学重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二者主要用于主课堂内的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但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内教学活动是不够的,还须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统筹协调,一体化、全方位地训练。实践性案例教学是传统案例教学法的扩展和延伸,通过与创业教育、学生自主实践等的嫁接,真枪实弹地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的专业问题、社会问题的能力。

一类是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或劳务服务;在真实的市场(包括网络市场)开展经营活动;组织具有专业色彩的大型文化活动;学生自主创业;等等。这类活动可充分借助于专业学生社团,以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一类是组织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组织学生申报科研课题,开展真实的科研项目研究等。还有一类是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活动。创业训练包括市场调查、组织建设、战略规划、市场分析、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实施方案、财务预算、风险控制等,最后要形成一份规范的真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书;创业实践训练在此基础上,还有注册公司,开展真实的市场运作。

2012年3月,教育部就“十二五”期间实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高校做好计划实施工作。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实施的、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包括科技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三大类别,分全国、省市、学校三个层次,可作为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践、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

实践性案例教学是将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也是打破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界限的一种手段,如能形成长效机制,将有力地推动兼具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类案例教学法没有严格的界限,可单项训练也可综合运用,可团队合作也可个人操作,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也可以是工作中的某局部某环节。互联网作为直接的工具使用或许不多,但互联网所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和浩瀚的信息为广泛地多样化地开展案例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案例信息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案例教学的组织者是否熟悉真实的社会实践工程的实践过程,案例教学的客体是否充分意识到训练过程的价值和意义等,都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多加注意。

1.案例或项目的真实性,评价机制社会化。只有来自实践第一线的真实的信息才能更好地还原社会生活科技生产经营管理诸活动的原貌。案例教学的原料使真实的企业有更好的认识价值和训练价值,否则案例教学就变成了井底之蛙的想当然,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案例教学的评价标准应有科学性、社会性、现实性、开放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鼓励创新,对新见解给予充分肯定。评估主体可多元化,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参与,尤其以企业为主。

2.教师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互联网时代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明了这堂课(知识点)在这门课程中是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在整个专业架构中有什么作用,在社会实践中是怎么应用的;教师自身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策划能力、创新精神;教师要有对案例教学过程全局的掌控能力;教师要有开放性的思维,对有关资讯、方法熟悉,随时跟踪前沿发展动态;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实践教育意识,很多时候实践教学效果不好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执行力的问题。

教师的科研应和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而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脱节现象普遍存在,甚至科研只为评职称,也缺乏有力的引导机制和制约机制。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中国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模永远不可能上去。

3.加强对学生学习观、学习方法的教育,顺应学科、课程特点。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更深地介入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对于习惯于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的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必须有个转变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熟悉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方法与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案例教学法可根据不同课程特点选择使用,尽量使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统一,同时注意各课程间的统筹、协调,整体安排;注重团队训练,有团队才有讨论,分工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注意训练的张力,有压力,但不能过大,造成疲惫会影响效果。

“互联网的发展每天都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拥抱互联网就是拥抱时代,拥抱生活。”互联网时代的案例教学应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多元化地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必将为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2011年,互联网改变了什么[n].北京青年报,2012-01-17.

[2]顾桂芳,郭龙建,李雯.互联网对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影响及教学方法选择[J].黑龙江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