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1:43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思考

一、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是它的较低层次的内容,礼仪反映的是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基本素质。文明与礼仪是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从身边小事做起,以礼处事。而这些行为将对社会起到净化和美化作用,最终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提高整个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礼仪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1)做人需要礼仪。礼仪是人的行为准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往往通过待人接物的礼仪反映出来。讲究礼仪虽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每个人从小应该接受礼仪教育,从举手投足开始,以及在所有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该合乎礼仪的规范。因为,礼仪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渠道。礼仪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确定着人们的交往规则,指导着人们的一举一动。(2)各行各业的建设需要讲礼仪。在社会主义中,各行各业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应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它要求从业者最起码要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服务,而这正是一个人礼仪素质的外在表现。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讲究礼仪礼貌,具有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可以使服务对象受到热情礼貌的情感感染,从而促使其自身在本职工作中也能自觉地以礼待人,最终在全社会规范内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礼仪教育的途径

(1)重视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在讲究礼仪方面给子女做出榜样。每个人一生中的第一任老师,都是自己的父母。在家庭中开展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重在使他们养成习惯。再次,家庭之中对子女开展礼仪教育,要具有连贯性,尤其是子女入学之后。父母应始终把子女视为接受自己礼仪教育的学生,监督他们,教育他们,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长处,使家庭教育职能得到充分长效的发展。(2)充分的发挥学校的礼仪教育主渠道作用。首先要开设礼仪课程,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礼仪有关知识、原则、规范和要求,成为他们今后行为的指南。其次,要结合校内校外实际,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还可以通过开展礼仪规范竞赛等形式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礼仪知识。再次,学校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采取邀请劳动模范讲述切身体会、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以此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的直观认识。(3)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导向作用。开展礼仪教育,不仅学校、家庭需要高度重视,更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必须形成强大的讲究礼仪的氛围、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职业学校的学生即将成为明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更应认真从社会舆论中,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明辨是非,自觉的修正自己的行为,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做贡献,为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好礼仪方面的准备。

四、礼仪修养的方法

(1)要加强学习。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刚应该抓紧时间,利用良好的条件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重点,不能贪多,应该懂得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应该循序渐进。(2)要注意实践。进行礼仪修养,要避免“纸上谈兵”,应把学到的礼仪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而且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知识。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应注意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通过学习进一步完善自身行为,使礼仪修养得到提高。(3)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自律就是指自己定出要求,自觉遵守执行。自我要求要以“严”为本。自律性还表现为“慎独”,所谓“慎独”是一种修养方法,它的核心是强调自觉,在无人监督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他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培养社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目标。礼仪教学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宜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和对策,否则收效甚微。职业院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礼仪修养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养成、自我提高的长期渐进过程,它必然要涉及人们的思想与道德、认识与情感、意志与行为等诸多方面。为了促进这个过程,就必须十分自觉地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并持之以恒。只要肯下功夫,是能够达到礼仪修养的理想境界的。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篇2

关键词:婚礼;葬礼;仪式

一、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类输入“婚礼与葬礼”全文搜索,出现2004年23篇,2005年16篇,2006年25篇,2007年29篇,2008年43篇,2009年文献37篇,2010年46篇,2011年39篇,2012年49篇,2013年48篇近十年共355篇。笔者从中共选取12篇,来作为文献综述的支撑。

通过阅读近十年有关婚礼与葬礼的人类学文献不难发现,近十年对在人类学意义上的婚礼与葬礼仪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野来描述丧葬仪式的过程和功能

通常研究者会将婚葬仪式放在传统文化的语境或以现代性的角度来阐释它的文化内涵。尤其要关注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婚纱、吹喜乐等。

1.对仪式的功能的研究

婚礼仪式的主要社会功能多体现在双方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变化。“例如在经济学这种“晦暗的学科”看来,婚礼的主要功能在与向他人宣告丈夫对妻子的专属权。”[1]“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婚礼则重现了有关亲属关系的仪式,换言之,分配给双方家庭亲属的那些角色重新进入到民众的婚礼中”[2]。

婚礼具有凝聚功能,也真切地展示着社会变迁。“比如,姑姑、姨姨、舅舅的角色分配。结婚的宴会为亲属提供了相聚的机会,除了巩固原有亲属关系和承认新建立的亲属纽带以外,还可以调节社会关系。”[3]

在华北乡村社会,丧事不仅有助于加强宗族、姻亲共同体,而且也会加深乡亲共同体的凝聚和认同。葬礼不仅构建村庄公共生活,也暴露着农村里最日常的关系。

2.对仪式符号的研究

对婚葬符号的研究多体现在结婚誓词、婚宴、婚葬礼服、婚葬乐器等的研究上,研究者通过探究这些符号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

如对结婚誓词的研究“婚姻是件严肃的事,发出结婚誓词就如同签订契约一般”。[4]

如象征符号的隐喻“婚礼仪式中的某些符号反映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在这次的婚礼仪式中,可以发现许多暗示着“生子”的象征符号,如婚礼“正日子”前一天,给新郎铺床的要选择儿女双全的人,是希望新娘也能沾到福气,多生孩子;新人的被子里塞着的花生、瓜子、大枣是借谐音寓意“早生贵子”;“正日子”前一天晚上陪新郎睡觉的要选择小男孩,给新人“压车”的仍是男孩等都表达了对新娘以后生男孩的希望。”[5]

如对寿衣棺材等的研究“中国的传统葬礼涉及的用具主要有寿衣,纸制物品,棺材。中国人死后必然要穿寿衣,戴帽穿鞋。衣服里为棉衣,面为锦缎,上面印有各种形状的字。因为中国受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死后要去阴间,阴间自然阴冷潮湿。”[6]

3.对仪式与特定社会背景的结合下的发生的交融的研究

如将婚礼葬礼仪式与、文化崇拜等联系起来“传统山西人的婚礼程序为问名、纳彩、纳征、纳吉、请期、亲迎六礼,近代删繁就简,改为提亲、相亲、下贴、下聘、迎亲。教徒的婚姻程序与非教徒实无大的差别。在婚姻成立条件上,非教徒男女双方讲究门当户对,要看双方的属相是否匹配,男方的聘礼和女方的回礼各是多少,是否相当。教徒除考虑信仰因素外,也讲究门当户对,男方也要下聘礼,女方也要回礼,就是最穷的人娶保赤会的女孩,也要给教会钱由此看来,在本地文化、经济等条件的影响下,教徒的婚礼与非教徒的有许多共同之处。”

如将婚礼葬礼仪式与特定历史背景、文化冲突等联系起来“孙中山逝世之后,亲族方面由于方面的考虑,为其举行基督教葬礼实属无可厚非。然而,20世纪20年代反帝声浪日强一日,在此背景下,这一本来无可厚非的举措却多少有些与时代脉搏不大合拍。基督教传播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本属两回事,但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二者之间又常常纠缠不清”。[8]

(二)对婚葬仪式的变迁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化,我国婚礼呈现出了中西融合、倡导个性的特点。因此研究婚葬仪式的变迁也是必要的。多表现在两方面:

如对婚礼功能变迁的研究“由于城市化的影响,村民之间的互惠也由基于情感向基于经济利益的转变,加之一些村民开始在酒店举办婚礼,婚礼上的展演(尤其是“唠忙”)已经慢慢地在村民婚礼上消失。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村民通过婚礼上的展演和互惠是可以实现乡村社会的再生产”。[9]如对婚礼仪式变迁的总结“我们的婚俗观经历了个性启蒙、革命训练、价值回归的艰辛旅程,现在正朝着多元化、人性化方向迈进。总之,通过对百年来婚礼嬗变的梳理,旨在说明,婚礼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随着社会的进展,婚礼也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人性化。”。[10]

(三)对少数民族婚葬仪式的研究

研究者多以记述仪式的过程为叙事策略,以人类学中有关符号、结构、象征的阐释方法对仪式中的事象进行阐释,展现一幅异文化的文本和他们的生活价值、意义和世界图景。

如对朝鲜葬礼仪式的研究“在朝鲜族传统的葬礼中,年老者去世,称做/好丧0,送葬时唱丧舆歌。即,丧舆出发时,由一人站在丧舆上或丧舆前,手持铜铃或白色手帕领唱丧舆歌。歌词大意,表达了死者对人间的留恋及对子孙的嘱托笔者认为,改革开放后,在朝鲜族出生率低下、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环境下,丧舆契这一民间丧葬组织,为减轻丧家心理及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朝鲜族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11]

二、结论

近十年的关于婚礼与葬礼的人类学文献多以描述为主,不管是通过描述婚礼葬礼过程或功能,还是描述特殊符号婚纱、婚宴等,或是描述少数民族与汉族民族仪式习俗的异同,都可以为我们研究人类的生命仪式提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另外,近十年的婚葬仪式研究多集中在对国内汉族婚葬仪式符号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描述性记叙上,而较少对仪式的评论。此外,对少数民资的婚葬仪式及其社会变迁也较少涉及,这是研究者未来应填补的空白。

参考文献

[1]彭韧.婚礼,葬礼与私奔[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6).

[2]吉国秀.婚礼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1.

[4]李建红.从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结婚誓词看西方婚俗文化[J].文学与艺术,2012(3).

[5]王丽娟.东北农村婚礼仪式的象征意义[J].今日南国,2009(4).

[6]潘文一.葬礼中的中西文化[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第八卷第3期2008(9).

[7]金光亿.现代背景下的宗教和礼仪[a].周星,王铭铭.社会人类学讲演集[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8]林辉锋.孙中山基督教葬礼问题再探―从宋庆龄与斯诺的一段纠葛谈起[J].广东社会科学,2013(3).

[9].移民、亲属与社会再生产―以一个东北汉人村落的婚礼实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8).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篇3

关键词:儒家文化;教育;体育礼仪;礼仪教育

一、我国传统体育礼仪形成的历史渊源

(一)儒家文化对传统体育礼仪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由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孔子,通过对当时社会的“师”与“儒”的教化形式加以有机地整合与继承,并对因此而形成的社会价值观、习俗观、道德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等要素,进行有机的整理与优化而形成的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儒家思想以“仁和”为核心、遵循中庸、倡导德政、强调礼治和人治、突出道德感化的社会功效,对于国家统治以及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引导、促进与规范作用。儒家思想是我国最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自其形成伊始,便成为当时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展的主导,并以其深邃的内涵与哲理,影响着我国两千余年的社会发展进程。儒家思想容纳了“仁”“义”“礼”“德”的精髓,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给予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是在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庸为本”等观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的传统体育礼仪一直倡导孔子的“仁、义、礼”,通过体育娱乐活动来表达道德的目的,这反映了中国传统体育礼仪追求的是道德实现和精神升华。同时,儒学对传统体育礼仪的影响又具有双面性,儒学讲究内心修为,在此影响之下,中国传统体育礼仪形成了“重道轻技’的思想。儒家讲究修身养性,讲究内心的锻炼和平衡,但轻视身体的外在练习,因此儒家对体育礼仪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修养”等方面,同时也产生了“轻技能”的价值取向,儒学把体育活动当成是修身养性的手段,而限制了体育竞技的特性发展。

(二)古代竞技活动中体育礼仪的雏形

“射”乃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古书有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踱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方法。如我国周代制定了“射礼”,并作为古代教育的课程之一。射礼是礼仪化的射箭比赛,是古代多种场合必然举行的活动项目,如祭祀典礼、诸侯朝拜、外交会盟等场合。射箭作为一种文化礼仪,教育家孔子认为“射”的“中”与“不中”的关键在“心正”,心正则己身正,“身正”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应成为君子的自觉追求。另外,宋代朝廷大宴,对于参加蹴鞠表演的艺人,礼仪也有具体规定。据《来史・礼志》记载,如遇外交使臣到来,宴会上须有蹴鞠表演,教坊司来不及安排,便由临安府临时选派民间艺人参加,但宴会中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矩,由教坊司派人“前期教习之”。在《东京艋录》中记载了具体的礼节过程,如赛前乐奏、球队服饰要求等;赛后赢球还要“拜舞谢恩,以赐锦共披而拜”等。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代体育活动中,体育礼仪的雏形基本形成,这也为体育礼仪的演变奠定了前期文化基础。

二、体育礼仪的涵义、分类、特点以及价值与功能

(一)体育礼仪的涵义

体育礼仪是体育赛事中,在语言、行为方面一种约定俗成的、每个相关人员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其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有:体育的仪式、规范的仪表、端庄的服饰、文明的举止、礼貌的语言等。另一方面,它又是精神内涵、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表现。以体育项目来划分,可分为:足球赛礼仪、篮球赛礼仪、排球赛礼仪、乒乓球赛礼仪等所有体育项目的礼仪。

(二)体育礼仪的特点

体育礼仪是礼仪范畴中的一部分,但具有有别于礼仪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在自律性、普遍性、地区性、传承性四个方面。

体育礼仪不同于体育的法律,法律是以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而违反体育礼仪的一些行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受到业内人士的反感,而不会受到强制措施的制裁,这表现为体育礼仪的自律性。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体育礼仪千姿百态,但也有一些共性,比如开幕式、闭幕式,总体框架是相同的,仅仅在具体的内容和规格上有所差别而已,这是体育礼仪的普遍性,也体现了休育礼仪的地区性。同时,体育礼仪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旦成形后就相对稳定下来,被人们一代一代延续下去,这是体育礼仪所具有的传承性。

(三)体育礼仪的价值与功能

体育礼仪能支撑体育赛事的整个秩序,任何一次体育赛事,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每一个程序中,都有固定的仪式。礼仪在这个过程中,连结着每个环节,维系着整个程序的衍接,使整个体育活动能顺利完成。体育礼仪表现出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的思想,真诚相待和恪守信用的精神,以及周全的外在形式,能消除人际障碍,免除各种矛盾。在体育交往中,言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运动员举止得体,以礼待人,能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赢得公众的好感和尊重。另外,体育礼仪通过灌输、劝阻、示范等教育方式,要求相关人员自觉遵守体育赛事中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并且纠正那些不合乎规范的行为,维护正常的竞赛程序。

三、教育、礼仪教育、学校体育与体育礼仪教育的相互关系

教育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教育包含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礼仪也是从社会中演变而来,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礼仪教育是在社会发展的文明进程中,所应该具有的特征。体育也是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来概括,狭义的体育指身体教育,即以强身、医疗保健、娱乐休息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是教育中的德智体美教育中的一部分;广义体育指体育运动,包括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用来促进健康、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教育、教学、训练作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根据我国的学校教育方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体育礼仪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一种,是在体育中对道德精神、行为规范的教育。从几者之间的关系来看,体育礼仪教育是附属于礼仪教育及教育中的,而体育礼仪教育又是体育教育与礼仪教育的一个交叉集合。

参考文献:

[1]张瑜,金育强,蒋龙等.管窥儒学体育礼仪的特点[J].体育科技,2014,35(4):40-41.

[2]种莉莉,曹莉,张显军.基于儒学的中国现代体育礼仪文化的体系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3):11-15.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篇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我国历史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也是越来越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能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独树一帜,不断发展壮大,因素固然很多,其中,良好的品牌形象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礼仪是在人类交往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礼仪是一门较强的行为科学,现代社会对礼仪的要求越来越广泛,礼仪的规范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对礼仪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商务活动中,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仪表礼仪,言谈举止,书信来往,电话沟通等技巧,从商务活动的场合又可以分为办公礼仪,宴会礼仪,迎宾礼仪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形象竞争,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将成为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笔,其中高素质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及每一位员工的礼仪修养无疑会在企业与所有的合作伙伴之间架一座桥梁。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商务礼仪在应用过程中,为了体现对对方的尊重会体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技巧上:

一、见面礼仪

商务交往中,见面时的礼仪是要讲究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说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一个年轻的小姐与一位先生握手,有的小姐自认为很淑女、很懂礼貌,相反表现的却是不懂礼貌,没有见过世面、不够落落大方。握手时第一要讲伸手的前后顺序。“尊者居前”尊者先出手,主人和客人握手,客人到来之前,主人先出手,客人走的时候,客人先出手。握手时注意不能用左手、不能戴墨镜、不应该戴帽子、一般不戴手套、与异性握手是不能双手去握。

见面礼除了握手还有致意礼、鞠躬礼等。致意礼主要有欠身礼、脱帽礼、点头礼、举手礼、拱手礼、合十礼等,主要表达的是对方的敬意。遵守的顺序要求是下级、晚辈、地位低着、男士应先向上级、长辈、地位高者、女士行致意礼。

此外,见面时我们总要问候,问候要有顺序,一般来讲专业讲位低的先行,下级首先问候上级、主人先问候客人、男士先问候女士,这是一个社会公德。当然,当中称谓很重要,时尚性称呼先生、小姐、女士等,和外商打交道时,更习惯称呼先生、女士。

二、言谈举止

《林肯传》中有这样一件事:一天,林肯总统与一位南方的绅士乘坐马车外出,途遇一老年黑人常常地向他鞠躬。林肯点头微笑并也摘帽还礼。同行的绅士问道:“为什么你要向黑鬼摘帽?”林肯说:“因为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1982年美国举行民意测验,要求人们在美国历届的40位总统中挑选一位“最佳总统”时,名列前茅的就是林肯。

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就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到别人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和同事,朋友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声音,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别人对你的总印象。

这里要强调的是所有的举止礼仪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基础,怎样才能做到落落大方,怎要才能做到有礼有节,仪态礼仪在这里尤显重要。仪态包括站立、行走、坐、手势等方面,它是人体的一种无声语言,显示着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和礼仪教养。

三、仪表礼仪

女士穿职业裙装需注意五不准:一、黑色皮裙,在正式场合绝对不能穿,这是国际惯例,给人们的感觉是不正经;二、正式的高级的场合不能光腿;三、不能出现残破。远看头,近看脚,不远不近看中腰。四、鞋袜不配套,穿套裙不能穿便鞋,与袜子更要配套,穿凉鞋不穿袜子,穿正装时可以穿前不露脚趾后不露脚跟的凉鞋。五、三节腿。

相应的,男士穿西装怎样体现身份,从商务礼仪讲是一个高端的问题。穿西装专业的问题,从专业上讲“三个三”:即三个要点,三色原则,含义是全身的的颜色限制在三种颜色之内,三种颜色指的是三大色系;三一定律,是讲身上三个部位:鞋子、腰带和公文包。这三个地方要是一个颜色,一般以黑色为主;三大禁忌,穿西装不要出洋相,第一个禁忌是商标必须要拆掉,第二个禁忌袜子的问题,袜子色彩、质地,正式场合不穿尼龙丝袜,不穿白色的袜子,袜子的颜色要以与鞋子的颜色一致或其他深色的袜子为佳,第三个禁忌领带打法出现问题,主要根据质地和颜色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单色素雅质地较薄的领带适合用交叉结。穿非职业装和短袖装不打领带,穿夹克不打领带。领带的正确打法有两点要求:一是有个窝,这叫“男人的酒窝”。第二点是打领带不用领带夹,用领带夹的情况是vip身份或者是穿职业装,领带夹一般夹在衬衫第三粒与第四粒扣子间为宜。因为在他们的领带加上有职业标识,一看就知道他是哪方神圣。其实男人不打领带夹,风一吹是很酷的。第三点法是领带的长度,领带的箭头以在皮带扣的上沿为宜。太长或是太短都是不合适的,太短太长都会露出西装之外。

商务礼仪并不是空谈,它提升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礼仪本身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的调解。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总之,礼仪与智慧和学识同等重要,无“礼”寸步难行,有“礼”走遍天下!

参考文献:

[1]斳斓.《完美新员工礼仪与素养》,中国纺织出版社

[2]纪亚飞,《空姐说礼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3]肖丽珍,冯军.商务礼仪实训课程设计探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4).

[4]徐克茹,《商务礼仪标准培训》,中国纺织出版社

[5]许湘岳,蒋璟萍,费秋萍,《礼仪训练教程》,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陆玉慧(1977-),女,汉族,浙江省永康市人,本科,管理学学位,理论课教师兼教研组长,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实务、商务礼仪。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篇5

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青年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他们的文明水准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现代社会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多元文化的种种影响、个人素质的差异等各种原因,使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不得不提上新的日程。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礼仪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礼仪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深入和广泛。目前来看,主要侧重点在于“处世之道”、“礼节与习俗”、“细节礼仪”等方面。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其编系列从书中指出,礼仪素养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独到之处。相关的论述还有埃米莉·波特的《礼仪,上流社会使用的蓝皮书》等等。英国学者埃西尔·伯奇·唐纳德的《现代西方礼仪》着重论述了西方人人际交往方面的礼节礼貌,对基本原则和具体细节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总体来看,国外对礼仪素养的研究,多侧重于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缺少对礼仪文化本身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专家在礼仪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完善。以著名礼仪教育专家金正昆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对礼仪教育和实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和总结,各种礼仪教材、读本不断涌现。关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基础理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等角度展开。同时,出版了不同版本的礼仪书籍。这些研究涉及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不同方面,但是存在着具体细节描述不全、表面问题偏多等问题。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学生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对象,其礼仪素养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当前,大学生在礼仪素养方面的表现,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2017年3月至7月,对长清大学城部分高校大学生,针对礼仪素养及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本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与交流访谈两种方式: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4份,有效问卷486份;并对部分高校教师、大学生进行了交流访谈。

(一)积极的一面

1.普遍认为礼仪知识很重要。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从古代到现代,还是国内到国外,虽然礼仪要求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是礼仪素养的重要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就礼仪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言,被调查者中,认为礼仪知识不重要的仅占6.7%,有76.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礼仪素养方面尚需提高,认同在大学里必须开设礼仪类课程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87.8%。

2.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能够反映出个人的精神面貌、审美情趣及内在修养等。一般来讲,一个衣着不整、外在邋遢的人会给人带来一种不修边幅的感觉,一个着装得体、举止优雅的人会给人带来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根据调查结果,近95%的同学日益重视个人的外在形象,每天出宿舍门前都会照照镜子、正正衣冠。还有不少同学使用香水、口香糖等,掩饰体味和口味。调查者普遍反映,在宿舍楼大厅、教学楼大厅都有“整容镜”,每每经过都会观察自己是否衣着整齐得体。

3.思想道德修养较高。当前,各大高校都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通过理论学习、活动实践等,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根据调查结果,76.23%的同学认可“两学一做”、“一学一做”,愿意做一名合格的团员青年。通过交流访谈,多数大学生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愿意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消极的一面

1.礼仪知识与行为实践的脱节。虽然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知识与行为实践的脱节。针对“图书馆占座”的现象,有80.65%的被调查者认为“图书馆占座”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但是,有52.35%的被调查者存在自己占座或者让别人帮忙占座的行为。在某高校公寓管理科查出的D等宿舍人员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宿舍生活环境应该干净整洁,但是,多数D等宿舍成员都“将错就错”,整不好个人内务。这表明,大学生的礼仪知识并没有应用到个人的行为实践中去。

2.日常生活行为有失规范。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涉及面较广,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礼仪修养。然而,这些生活行为多数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现,并没有成文的规定作出明确的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存在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在言语、仪态等生活细节方面。根据对学生的调查,62.5%的大学生偶尔会有意或者无意的说一些不文明的口头语,13.3%的同学经常会说一些不文明的口头禅。除此之外,还发现部分学生有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无意识地抖腿;乱停乱放公共自行车等现象,都反映出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方面存在礼仪缺失。

3.礼仪价值观趋向功利化。当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对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礼仪对大学生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的调查中,分别有45.65%、32.16%选择了“求职就业”、“异性相处”。这表明大学生虽然肯定了礼仪素养的重要性,但是趋向于功利化。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礼仪素养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益处,但是不提倡这种功利化的倾向。经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很多同学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可有可无。在面临就业面试的时候,可以突击培训就行。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价值观已经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4.高校礼仪教育呈现薄弱状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礼仪教育呈现出薄弱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知识的欠缺。针对问卷中设计的20个基本礼仪常识,只有不足17%的同学能够答对15个以上;只能答对5个以下的居然将近20%。二是学习礼仪知识的途径偏少。被访谈的学生,在谈到提高礼仪素养的途径时说:“我们也明白礼仪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这样的学习途径。学校只是偶尔会举办关于礼仪的讲座”。经过进一步的了解,77.5%的学生没有学习过礼仪类课程,只有某些专业如行政管理等专业开设了礼仪类的相关课程。60.5%的学生表示很少有接触礼仪知识的渠道。

三、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路径

礼仪素养是大学生在精神状态、文化修养方面的重要体现。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文明行为,提高内在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调查问卷和交流访谈,我们发现可以从学校、学生个人两个方面做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一)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1.树立正确的礼仪价值观。礼仪价值观是礼仪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树立正确的礼仪价值观,认同礼仪素养的重要性,既要看到礼仪素养对个人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又要认识到礼仪在促进身心健康、提升内在气质的重要作业。

2.拓展礼仪知识。首先,加强对传统礼仪文化、外来礼仪文化的学习。传统的礼仪文化、外来礼仪文化,能够丰富礼仪知识内容,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培养健全人格有着积极作用。对于传统礼仪文化、外来礼仪文化的学习,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次,要加强对具体礼仪规范的学习。大学生对具体礼仪规范的不够了解,成为了礼仪教育的重点。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實践中学习。

(二)深化学校教育,完善礼仪教育体系

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根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有责任也有义务抓好学生的礼仪教育,让学生成为拥有良好礼仪素养的储备人才。

1.强化宣传,明确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一是摒弃口号式、概念化的宣传,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提升礼仪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价值观。二是教师要以身作则。作为礼仪教育主要实施者的教师,教师的谈吐、着装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更应该注意自身的礼仪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2.分类指导,完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在高度重视大学礼仪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礼仪教育课程设置,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纵横结合、立体全面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纵向方面,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系列的礼仪公共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侧重基本礼仪规范;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系列的礼仪选修课程,在教育内容上侧重求职礼仪、职场礼仪等。横向方面,根据当前的高等教育学科门类,开设专业针对性强的礼仪课程,比如针对哲学、文学、法学、农学、历史学、军事学大类专业,教学内容可侧重日常交际礼仪;针对经济学、管理学大类专业,教学内容可侧重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等;针对理学、工学大类专业,教学内容可侧重社交礼仪、职场礼仪;针对医学大类专业,教学内容可侧重医护礼仪;针对教育大类专业,可侧重教师职业礼仪。同时,在礼仪课程考核方式上,侧重礼仪技能展示、理论实践等实操考核方式。

3.实践体验,打造多层次礼仪实践平台。一是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尤其是礼仪教育功能,大力倡导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栏、海报、电子屏等宣传平台以及团学组织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倡议、标语、网络讨论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文明知礼的良好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发挥礼仪仪式的熏陶作用。以大型的节日、纪念日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节点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仪式感教育,通过举办清明祭拜、端午之思、五四宣誓、国庆升旗等传统节日、纪念日仪式活动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里程碑式仪式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涵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组织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依托二级院(系)、礼仪社团等组织礼仪素养讲座、礼仪知识竞赛活动等礼仪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校外的社会实训机会,特别是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深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礼仪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实践进一步提升自身礼仪修养。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篇6

论文关键词:高职;礼仪教育;现状;实施途径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重视礼尚往来。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的频繁变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并不断加强自身礼仪修养,以便投入到日益职业化、规范化的工作和生活中。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后,拟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就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加以探讨。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状况

高职学生的礼仪认知状况在笔者对不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72%的学生认为礼仪很重要,认为一个人的礼仪素养在很多时候对做事成败有关键性影响。17%的学生认为重要,但觉得还不至于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较之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言重要性不大,觉得可以在具备其他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自己注意就可以了。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礼仪不会掩盖其光芒,只要有过硬的本领和超人的才华,有无礼仪素养无所谓。4%的学生认为讲究礼仪有虚假之嫌,认为礼仪就像一个框框,限制了言行,约束了个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能随性发挥,而是隔阂受限,不够真实,表示自己会做最真实的自己,不会刻意用礼仪束缚自己。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认知是存在差异的,但多数学生认识到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感觉到了其在人际交往、个人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部分实习返校的学生认识到礼仪对生活和工作具有协调促进作用,因此认为礼仪很重要,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礼仪教育开展状况很多学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不够普及,我校30多个专业,将礼仪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实际开设的仅有6个专业,而这6个专业中有5个是旅游类专业,1个是文秘专业,课程的开设仅停留在职业礼仪层面,而其他专业均未开设礼仪课程。本地其他兄弟院校也均未开设礼仪课程。笔者通过对3所院校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学生的礼仪知识获取途径多来自网络和看礼仪方面的书籍自学,还有的来自学校或社团组织的礼仪讲座,很少有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礼仪知识,可见礼仪课程的开设率较低。近90%的学生认为礼仪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愿意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礼仪知识,而且获取礼仪知识的主要途径应通过课堂教学。因此,礼仪作为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教学状况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就礼仪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很多教师在进行礼仪课程教学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应用重视不够。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融会贯通,对自身修养和个人品行的提升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对礼仪产生错误认识,认为礼仪侧重说教,停留在简单的照本宣科阶段,从而感觉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厌倦心理。

2.教师队伍有待加强。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多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没有经过专门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获取大多是通过自学,对礼仪的认识停留在一个相对较浅的层面。因此,教学比较随意,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对学生学习礼仪目的的正确引导,由此使学生形成了“礼仪就是规范言行举止、讲究穿衣戴帽”的肤浅认知。礼仪教学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但很多礼仪课程的教师自身不修边幅,说话做事缺乏技巧,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教学形式单一。礼仪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个特色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应生动灵活、寓教于乐,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但现在的礼仪教学多为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礼仪教学的需要。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实施途径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素养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立足社会、为人处世所必需的。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一个具备良好礼仪素养的人深知如何自尊、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更懂得如何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谦互让,讲文明,懂礼貌,和睦相处,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礼仪使人际之间的感情更容易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之后,应引导学生树立长久的“习礼意识”,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习惯。

强调礼仪知识普及的重要性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普及礼仪知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通过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面貌。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普及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改变将礼仪课当作公选课不加重视或根本不开设礼仪课的状况,礼仪课作为人文素质课程之一应提高到必修课的地位。

设计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环节经过我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努力,礼仪课程已经被作为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我校旅游专业礼仪教育的具体做法是:(1)不断进行礼仪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礼仪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多变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求主讲教师讲课要注意理论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已经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特色,利用模拟实训、视频演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课程组教师实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攻关的形式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2)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比例。实践环节是礼仪教学中最为欠缺的、但却是最关键的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礼仪课的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站、坐、行、表情、手势、举止、体态、仪容仪表及语言表达等方面。

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根据贯穿课内课外、贴近专业特点的原则,从“强化实践意识、树立当下实践的理念、创建实践平台”三个方面建立了实践课教学体系。我校的礼仪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还注重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践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礼仪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包括认识性实践、理解性实践、拓展性实践三个环节。

1.课内实践——认识性环节。课堂模拟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模拟演示礼仪规范,加深理论学习的效果。利用课堂讨论、演示、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针对礼仪课实践性强的特点,我校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大胆创新,在教学计划上将礼仪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设置为1?1,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单双周交叉进行。同时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积极引入校外人才,给学生讲授化妆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并根据礼仪课的教学内容,研究探讨上课形式,排练礼仪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塑造形象、提升素质。

2.课外实践——理解与体验性环节。课外实践是礼仪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通过组建义务礼仪服务队进行课外实践,使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的心理,进一步掌握礼仪服务的技能技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学生反响良好。义务礼仪服务队承担了我校历届运动会的颁奖仪式礼仪服务,并根据学校的需要出色地完成了多项接待活动的服务工作,学校各项活动均有礼仪队队员的身影。通过课外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实训效果很好。

3.社会实践——拓展性环节。我校与当地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实践。我们经常选派学生参与马鞍山市大型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如马鞍山市户外旅游节、马鞍山市团市委大型颁奖会、马鞍山市旅游行业先进表彰大会及马鞍山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等市级重大的庆典活动等,深受企事业单位的好评,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利用马鞍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我校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刻牢记“做一个文明有礼的马鞍山人”的承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增砖添瓦。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用出色的礼仪服务展现了自己,服务了社会。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礼仪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增强了责任心和自豪感,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篇7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内容是《文明礼仪在机关》。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礼仪与发展同在,与进步共生。注重礼仪,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党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文明礼仪建设愈益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遵循礼仪规范,树立文明新风,开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时代的呼唤、时代的要求。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吸收西方礼仪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礼仪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机关文明水平和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素质,改进机关作风,塑造党政机关良好形象,为全社会的文明礼仪建设作出表率,市直机关工委决定在市直机关组织开展机关文明礼仪巡回宣讲活动。

大力提倡文明礼仪,切实加强机关文明礼仪建设,对于塑造机关良好形象,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养,进而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点,文明礼仪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素养

就个体来说,文明礼仪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应变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和自我修养。在这个意义上讲,礼仪就是素养,礼仪就是修养。机关工作人员既是机关中的个体,又是机关整体的有机组成,其文明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机关的整体形象。推动机关文明礼仪建设,从每一个具体的工作人员抓起,规范其礼仪,文明其精神,是一项事关党政机关执政能力、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大事。通过有效的礼仪学习、礼仪培训和礼仪实践,可以不断地推动机关工作人员“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第二点,文明礼仪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机关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按章办事,文明礼仪一个很重要的内在要求就是规范性,就是按规矩办事,这与机关的特点和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文明礼仪建设,可以有效地推动机关建章立制。不断规范工作流程,自觉维护工作秩序,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会不断地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通过文明礼仪建设,可以有效地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切实增强机关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意识,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部门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篇8

仪式便是这样一个东西,对于在意的人来说,仪式是很庄重的,是意义的载体。所谓在意,便是在乎其中的意义,而对于不在意的人来说,仪式是怪异的,是装模作样的,不过是多此一举。

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大大小小各种仪式,结婚典礼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仪式了,从传统的拜堂成亲到如今教堂里“假洋把式”的西式婚礼,甚至还有人到佛堂庙宇摆喜宴,各种“款式”都有。不管是哪种婚礼,最核心的主题一定是希望新人白头偕老,恩爱一辈子。估计没有人不会在意婚礼背后的意义,因为按照最善意的推测,没有哪一对新人一边结婚就一边想着离婚。

但是根据研究,婚礼竟然和离婚率没什么关系。有多国学者合作在中国研究出结果说,吃米的人比吃面的人离婚率低一些,因为南方人离婚率比北方人低,而南方人吃米居多,北方人吃面居多。看来“爱情不是输给婚姻,而是输给柴米油盐”的说法竟然还有学术依据。还有美国学者研究出结论说,有蜜月的人比没有度蜜月的人离婚率低,但同时也发现,有没有举办婚礼与会不会离婚没什么关系,也就是说那些路过民政局就顺便进去领证的夫妇,和那些郑重其事搞场婚礼做恩爱状发誓爱你一辈子的夫妻,离婚的几率是差不多的。面向宪法宣誓,到底具备什么实质意义,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不取决宣誓仪式举办得多么隆重和严肃,而取决于宪法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是否真正具备力量。

仪式不仅可能被剥离掉意义,还可能像婚礼一样,虽然的确有一点意义,但却实际上起不到维护这种意义的作用。还有一些仪式则在意义和作用上都模糊不清。比如今年春节期间,赵本山举行收徒仪式,在赵本山夫妇面前跪了满满一屋子人,大家轮流磕头。如果说这是技艺的传承,还算是发扬传统美德,但有人解读成了山头的膜拜,引起了一些不好的联想。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篇9

旅游礼仪教学方法

张萌认为,旅游礼仪应综合运用案例型、教师主导型、学生自主型的“Role-play”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孙海丹建议采用学生主角定位、课堂时间板块、细节悬疑设置、直观比较演示、适度综合刺激、素质教育融合法来培养学生旅游服务礼仪意识。王艳珍、卢小平从语言模拟实训法、演练模拟实训发、情景模拟实训法和角色模拟实训法出发,讲述了模拟实训法对礼仪教学的重要性。陈玉涛提倡与就业相关的互动式教学,借鉴“实践主导型教学”方式,并结合理论教学,在情景训练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郑霞强调运用学生主角定位、细节悬念设置、直观比较演讲、素质教育融合法来提升学生的服务理念、礼仪常识与风范、服务意识与礼仪。郁瑛指出情景模拟教学在礼仪教学中的优势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个人和多人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知礼、懂礼、学礼、用礼。鲍日新认为“立体式”教学能适应礼仪行为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礼”“习礼”“践礼”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礼仪教学效果。王琳注重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分析后要及时给学生一个总结评价。丁永玲提出,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洪玲建议,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情景模拟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服务礼仪意识。王建茹提出,在礼仪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头脑风暴、任务设计、培训游戏、互动式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崔洪涛认为,综合利用服务礼仪、化妆技能、职业形象设计、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五个“闯关式”实训板块,来达到以考促学、丰富课堂、营造氛围的教学目的。孔敏娜指出,课堂演练模拟实训法、情景模拟实训法、角色扮演实训法等教学方法能充分展示礼仪课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训练学生掌握礼仪知识的有效手段。孙志敏提出把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引入现代礼仪模拟实训,运用该方法对现代礼仪模拟实训进行教学设计。周俊霞探讨破冰游戏、讨论法、音乐、形象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实训法这几种教学技巧方法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蒋英以应聘礼仪教学设计及其运用为例,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礼仪教学中的运用。何珍提出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旅游礼仪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在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李艳红认为,教师通过表演创设情景、多媒体教学模拟情景、学生角色扮演融入情景、案例分析导入情景等具体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学生通过参与和互动交流去体悟情景,并把这种体悟转化为真实情景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刑小丽通过探讨情景模拟法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情景模拟在礼仪教学中的重要性。

旅游礼仪教学改革

王景平提出,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模式、课程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韩枫强调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和经典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情景训练室,并采用现场回答和实际操作的考核,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吴小霞针对礼仪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高校开展礼仪课程教学提出了从学生主观学习意识和教师教学法改革及考核方式上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李岩、邹京霞强调教学内容要注重实操训练,教学方法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并要求把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钟莹通过对国内院校旅游礼仪课程现有教学弊端的分析,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了构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内外动力的必要性,并结合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

旅游礼仪教学模式

肖丽珍、冯军指出,礼仪课程应该发展成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互动式多方位的教学新模式。朱灵灵指出“讲、看、学、练、演、用”是礼仪教学的常规模式。马乐提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对礼仪课的认识、加强礼仪课实践训练环节、扩展礼仪教育范围等教学改革措施。宁静阐述了“理论知识讲解+教师准确示范+经典片段放送+学生模拟互动+师生评说提高”的知行学模式。采胤杉认为,旅游礼仪应采用各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达到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田芳针对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及考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曾曼琼强调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并运用有效的演示、情景模拟、讨论、项目导向式实训模式,建立合理的实训成绩认定体系进行旅游礼仪教学模式。

旅游礼仪实践教学

张岩松提炼出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四结合”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程维薇指出,在教学中可采用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具体可从多媒体、角色扮演、模拟演示三方面创设情境。刘云指出,“礼仪”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求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实践训练的环节,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张灿认为,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意义重大。董辅华认为,应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服务礼仪实践教学过程组织和服务礼仪实践教学环节效果评估方面着手,优化服务礼仪实践教学方法。

旅游礼仪课程考核

金丽提出在旅游礼仪的教学中,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遵循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实践成绩认定标准,是学生掌握旅游礼仪实践知识的有效手段。马乐通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强礼仪课程教学的实践训练,改革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学生的礼仪意识。何小华提倡以能力考试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并采用多样性考试机制和完善的教学及考试评价机制的教育考试改革。杨琼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考核标准的基本框架。崔鸿涛阐述“闯关式”实训板块考核的具体办法及其意义,以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旅游礼仪教学效果

金芝英强调在服务礼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以互动式、情景模拟式、实训式的教学新思路来提升教学效果。文晓玲、潘素华指出礼仪教学应该做到“六个结合”,即“范”与“魂”结合、“知”与“行”结合、“讲”与“练”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言传”与“身教”结合、“小氛围”与“大环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礼仪知识向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化。卢小欢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篇10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1  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讲礼仪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谐离不开礼仪,讲礼仪是求和谐的基础工程,礼仪国税是和谐国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开展的“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活动,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学礼仪、懂礼仪、讲礼仪。

  礼仪是个人身心和谐的“净化器”。人自身的和谐,主要是指身心要健康,心灵要纯洁、人格要高尚。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一个人只有学习礼仪,才可能使其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把“文明礼貌”列为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充分地说明了“明礼”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礼仪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平时讲礼仪讲文明,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情感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增强感情的催化剂。讲礼仪可以促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悦,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顾大局、讲谦让、和为贵的风气,达到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平息事态、减少纠纷的目的,创造一个文明友好、安全平安、舒心放心的社会环境。

  礼仪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天平”。人与自然要和谐,就是要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礼仪修养,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提高文明素质,使人们明确哪些该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该做哪些不许做,自己在心中架起一个是非的“天平”,从而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到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检查。

  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自觉、自然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文明行为的形成,需要养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则需要平时细节的自我修养。礼仪体现细节,细节体现素质,细节重在修养。俗话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明礼仪名目之多,五彩缤纷。学礼仪用礼仪,一时一事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点滴培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加强礼仪修养,动心、动情、动手是关键,好心态、站好位、把好度是难点。

  一是保持好心态。“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是众所周知的。从礼仪的内涵看,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礼仪要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只有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知书达礼”,正如孔子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礼仪的内在结构看,它包括“礼”与“仪”两个方面,“礼”是精神内核,是思想基础;“仪”是行为表现,是外在形式,两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是根本性的,是起决定作用的,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起配合作用。讲礼仪首先是要“明礼”,就是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保持一个好的交往心态,始终保持“守法”之礼,“善良”之礼,“诚信”之礼,“和谐”之礼,防止交往中的自私性、功利性和庸俗性,严禁交往中只讲“仪”、不讲“礼”的现象,克服不符合“礼”的越轨现象和违背“礼”的违规行为,切实做到“诚于中而形于非”,把礼与节、礼与貌、礼与义、礼与仪有机统一起来。

  二是注意站好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处在一定的位置,遵循与各自身份相符合的礼仪规范,要根据交际的需要、对象、环境、时间、地点的变化等扮演与自己的身份与地位相适应的角色,并随时随地注意角色的调整与转换。“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女士优先”等礼仪正是体现“正确定位角色”之精神。在工作中要注意上级与下级关系,正职与副职的关系,本单位与外单位关系,国内与国外关系;在生活中要注意长辈与晚辈的关系,生疏与亲熟关系,男性与女性关系,只有记住“角色”,才能演好“角色”;只有站好位置,才能有为有位,在社会大舞台中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注意把好度。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最讲究的就是适度。要求人们在运用礼仪时,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把握分寸,认真得体。古人云“礼仪使人们接近,礼仪使人们疏远”,在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礼仪可以表现为有教养,可以展示内在气质和人格魁力,但不分场合、亲疏,乱用礼仪,反而会弄巧成拙,令人难于相处。应用礼仪就要和谐适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地恰当处理。比如,我们对外服务要笑脸相迎,要用微笑比较恰当,就不能用狂笑;我们接待客人要热情好客,要敬酒但不能酗酒;同事之间要讲究随和谦让,小事不计较,但大事不能没有原则;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善成德,但不能超越法规的界限。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2

  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礼仪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礼仪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宣传单位形象的重要条件。众所周知“不学礼,无以立”。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务必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忙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完美印象。

  学习了礼仪知识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更加深刻的懂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楚的明白礼仪的深邃内涵。对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要求,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礼仪对内部能够融洽关系,对外界能够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还能够提升人的涵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在细微之处更显真情。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又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学习和运用礼仪要注重平时,注重细节,从小培养,构成良好习惯。讲礼貌、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说来要求个人要注重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个方面。礼仪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穿衣、打招呼、递名片、入座、握手等司空见惯的行为也有很多的学问与规矩。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经意间在一些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贴合礼仪要求的,可能自己还不察觉,但往往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不足挂齿的小事却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来。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为了祖国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恰恰是这些看似平凡细微小事却折射出了他们光荣伟大的形象。

  现实中我们都渴望成功,都期盼自己能够事业有成,所以务必要学好并运用现代礼仪知识,来赢得人们的认同。学习和运用礼仪,能够规范地设计和维护个人形象,充分展示个人的良好素质与优雅风度,当我们都能够以礼待人时,人和人之间将变得更加和睦,生活将变得更加完美。学习和运用礼仪,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友善,就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运用礼仪,必将促进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进而造就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礼仪是一张交际名片,能够帮忙我们规范言谈举止,教会我们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礼仪能够帮忙我们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因此,注重礼仪是每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打造完美人生的重要条件。

  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3

  近日,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教师文明礼仪》专题片,针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具有不寻常的意义,看了之后,颇有感触。

  对广大教师学生来说,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培训,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但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师生在传统文明礼仪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有许多不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加强师生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

  文明礼仪程度能反映出教育的整体质量。没有良好的家教,就不能培育出优良的品格,没有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和健康的育人环境,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符合未来需要的有用人才,没有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就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习惯影响学生的性格,而性格又往往影响着人一生的命运,教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对许多孩子的一生产生无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