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音乐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1:54

大单元音乐教学篇1

一、相同点:

1、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在内容上都表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几方面音乐教学内容:

1)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知识的必要途径。在感受与鉴赏的教学内容中涉及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体裁与形式四个方面的教学要点与知识。人教版与人音版的习题设计中都包含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分别进行陈述。

①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音乐表现要素包括音色、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结构等音乐构成的组成部分,这些要素是形成音乐不同风格、情绪、特点的重要依据。对音乐的鉴赏需要对音乐各种表现要素的熟悉了解,也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必要手段。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音色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23页欣赏《丰收锣鼓》,习题为:“按照乐曲中主奏乐器出现的顺序填写序号”。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中第二题为:“判断下面两首乐曲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为培养学生对音色的听辨能力,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音乐的熟悉和了解,积累音乐语言。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力度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9页欣赏《飞来的花瓣》习题为:“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强弱对比非常鲜明,你听出来了吗?请你找出乐谱中的力度记号。”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缤纷舞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中第三题为:“聆听《波莱罗》舞曲,感受、体验乐曲的力度变化,说说它在力度变化方面的特征。”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感受、体验作品中力度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速度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第4页唱歌《青春舞曲》习题为:“请你用中等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月光》课后习题第四题为:“聆听刘天华作曲的二胡独奏曲《月夜》,比较第一、二段极慢板与第三段快板在音乐表现上有何不同?”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变化的体会,使学生感知速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进一步在实践中感受速度在音乐作品中的使用特点。

d.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节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第28页欣赏《太行颂》习题为:“这首歌曲中有许多地方使用了附点、切分节奏,欣赏时注意体会它们表情达意的作用。”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轻歌曼舞》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伴随下面的旋律,敲击两种探戈节奏,体验它们的音乐风格。”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欣赏、实践,让学生体会不同节奏的律动特点、音乐表现特点,进而加深对不同节奏的认识。

e.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旋律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第14页欣赏《祖国颂》习题为:“以谱例第一个音作为横线所在位置,按音高变化画出旋律线。”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荧屏乐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聆听电影插曲《冰山上的雪莲》,依照图形谱随着音乐唱一唱,试着分析高潮在哪里?为什么旋律越唱越高,然后急转直下结束在底音“6”上?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旋律进行的特点,进而了解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和重要地位。

f.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反映音乐表现要素——结构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6页习题为:

这首歌的音乐结构是:aaBaBa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西北放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聆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判断音乐是由几部分组成的?请用图形谱画出它的结构及音乐特征。”

这类习题都是针对音乐作品结构而设计的。通过类似习题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不同结构和结构划分方式,了解结构对理解音乐作品的作用。

②对音乐情绪与情感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不同的音乐作品会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正确分辨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用语言描绘音乐作品的情感是感受与鉴赏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作品情绪和情感的辨别、体会和实践做出了相应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歌剧之夜》第16页欣赏《猎人进行曲》课后习题为:“请你说一说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表现怎样的情景?”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分小组、按角色,用赞颂、自豪的情绪演唱《唱脸谱》。”

这类习题的设计多是通过欣赏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传达的情绪和情感,进而了解音乐作品在表达不同情绪和情感时的方式和手段,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③对音乐体裁和形式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体裁和表现形式,音乐体裁包括进行曲、夜曲、艺术歌曲、交响曲等,音乐形式包括独唱、合唱、独奏、齐奏等,对不同音乐体裁和形式进行介绍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不同的习题方式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体裁和音乐形式分别设计了习题。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体载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页欣赏《月夜》的习题设计为:“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与人声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你能结合欣赏这首歌曲,说说钢琴伴奏的作用吗?”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倾听《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体会抗日军民誓死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坚强决心和英雄气概。”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都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体裁,并认识不同体裁的音乐特点。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形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掠影》第42页欣赏《红河谷》,习题为:“试将《红河谷》的齐唱与合唱形式作一比较,谈谈他们给你带来的不同感受。”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它包括了、、和四个声部。此外还有参与其中。

这类习题都是针对作品的音乐形式设计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知识的积累,并认识到不同音乐形式具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力,进而了解到音乐的多样性。

④对音乐风格和流派教学内容的习题设计

对风格与流派的了解是欣赏与鉴赏内容的重要部分,音乐风格和流派代表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音乐的特点及发展,增加学生对风格和流派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如对西方维也纳古典乐派进行学习,将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体载奏鸣曲、交响曲以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音乐作品内涵。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风格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第31页: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情的黑土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聆听音乐片段,将具有东北风格的歌(乐)曲选出来,并在其序号后面的括号里打钩。”

这类习题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听赏让学生分辨不同的音乐风格,对作品音乐风格形成感性认识。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流派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洋乐话》第31页: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月光》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六题为:“搜集有关印象主义(印象派)的绘画、诗歌、音乐,了解它产生的时代以及艺术上的价值。”

这类习题是围绕音乐流派进行设计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音乐特点有所认识,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

2)表现

表现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充分体现音乐实践性的重要途径。通过表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通过练习来提出要求和加深认识,也是课后习题设计的重要针对性内容。在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表现方面的习题设计内容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演唱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唱歌《送别》的习题为:“背唱《送别》,从中体会歌曲的抒情意境。”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学唱《大海啊,故乡》。试一试将歌曲中的主导节奏用‘强强弱’的方法演唱,体会一下大海波涛起伏荡漾的感觉。比较一下第一、三、五、七句中的。大海啊。每次演唱时有何不同?哪一句像在低吟轻叹,哪一句像在动情地呼喊?以你喜欢的方式演唱。”

这类习题都是对唱歌教学提出的要求,通过类似习题设计让学生学习唱歌的知识、技巧,并熟悉一部分歌曲,进而表现歌曲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演奏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第9页竖笛教学: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自己选择乐器,练习演奏《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类习题都是对演奏教学提出要求,增加学生对乐器的认识,并提高演奏能力。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综合性艺术表演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掠影》第43页音乐活动:“为《红河谷》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聆听《智斗》,判断三个角色各属于哪个行当?试着分角色做表演。”

这类习题多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性表演,是对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一种锻炼,也是增加学生音乐实践的机会。

3)创造

创造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即兴创作和用音乐材料进行创作,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在创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材料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对音乐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就对创造的难度有了新的要求,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阶段教材针对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即兴创作和运用音乐材料与手段进行音乐创作设计了相应的习题。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即兴创作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第49页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习题:“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一段歌词创编动作,并勇敢地在大家面前表演。”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一题为:“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美丽的村庄》,根据歌曲的意境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这类习题多强调即兴性,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临场发挥,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力、观察力和对临时事件的控制力。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运用音乐材料与手段进行创作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1页习题:“请你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用你喜欢的变奏方式,为下面的旋律写两个小变奏。”

这类习题是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手法和技巧,利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对音乐创作知识的积累。通过练习,锻炼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4)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看待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审美能力。音乐与相关文化在教材中的体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及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认识。在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的习题设计中表现如下:

a.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社会生活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9页音乐情景剧习题:“请你谈谈自己保护动物的经历以及保护动物的意义”。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课后习题第五题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这类习题通过音乐与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社会属性的认识。

b.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姊妹艺术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4页习题为:“说说你喜欢哪些影视音乐作品。为什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课后习题第四题为:“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保卫黄河》《游击队歌》各表现了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情景?看看相关的歌舞、绘画、雕塑、书籍、电影、电视等资料,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

这类习题通过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增加对音乐作品内涵的了解,并了解同一题材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c.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中针对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习题设计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25页习题为:“同学们,请你创作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并为它选配背景音乐。”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雪域高原》课后习题第六题为:“在中国地图中,把自治区用色笔勾画出来。你听过、收集过哪些藏族歌曲?把这些歌的名字写出来,唱给同学们听听。”

这类习题是借助音乐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地理、人文风貌,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为一门人文艺术学科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2、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课后习题都要以文字的方式形成,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实践练习。文字介入的方式根据语气表达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提问式和叙述式。提问式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展开联想,完成对音乐知识、作品结构及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学习。叙述式是通过陈述提出要求,完成对音乐知识、作品结构及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学习。无论是提问式,还是叙述式,在问题提出的角度和达成结果方面都可以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主观题是针对具体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或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对问题形成准确地认识或得到明确的指令,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性内容的了解。客观题是为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而设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提问式主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边寨飞歌》第30页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习题为:“你能听出为这首歌曲伴奏的特色乐器吗?”

此处针对欣赏作品《月光下的凤尾竹》提出问题:你能听出这首歌曲伴奏的特色乐器吗?并给出两个答案进行选择。问题提出的目的十分明确,答案也十分明确,目的是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到《月光下凤尾竹》的伴奏乐器是葫芦丝,并认识这种乐器。答案具有唯一性和针对性。

提问式客观题举例如下:

人音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第17页中“实践与创造”第五题:“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议论一下在现代音乐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非洲音乐的影响?你印象最深的非洲地区音乐有哪些?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这道习题为拓展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多方面了解而设,每个学生的理解和回答都是不一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多方面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答案具有多样性和发散性。

叙述式主观题举例如下: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电子空间站》第48页:

这道习题是为训练学生对音高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题目中明确提出了需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写出正确的答案。

叙述式客观题举例如下:

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9页中“实践与创造”第一题:“用满怀深情的歌声唱好《让世界充满爱》(全曲的第二部分)。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学其他段落,并在集体活动中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唱。”这道习题用叙述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要求,目的是锻炼学生识谱能力和自学能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习题虽也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提出要求,但着重点与主观题不同,结果没有统一性,而是对学生客观能力的一种认识与提高。

3、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课后习题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填空式、问答式、判断式、选择式、论述式。

1)填空式

填空式是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填空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并学习用文字的方式解释音乐。例题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边寨飞歌》第33页欣赏《母女夜话》习题: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它包括了、、和四个声部。此外还有

参与其中。

2)问答式

问答式是采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问答有针对性的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掌握要学习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分析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题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3页欣赏《百鸟朝凤》习题为:“你能想象出唢呐模拟了哪些动物吗?”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经典交响》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聆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比较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有何不同?《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与第一乐章有什么不同?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判断式

判断式是采用听音乐做判断或根据给出的音乐知识点进行判断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是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和掌握不同的音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例题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唱天地》第21页音乐活动: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情的黑土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聆听音乐片段,将具有东北风格的歌(乐)曲选出来,并在其序号后面的括号里打钩”。

4)选择式

选择式是采用根据教材中给出的习题内容进行选择,得出正确结论的方式进行习题设计。目的在于通过选择让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风格、流派、表现情绪等有正确的判断,并积累音乐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第34页习题: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行进中的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四题为:

聆听三首进行曲片段,将它适宜的演出场合填入()内。

第一首()第二首()第三手()

a婚礼仪式B葬礼仪式C迎宾仪式

D博览会开幕式e学校运动会开幕式F国家庆典活动

5)论述式

论述式是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论述的习题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并能够用语言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第44页习题为:“说说你喜欢哪些影视音乐作品。为什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五题为:“听电子合成器或电脑多媒体演示音色与节奏变化,讨论并预测电子音乐可否取代人的歌声和各类中外乐器的演奏?”

二、不同点:

1、呈现方式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呈现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为: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分散在每单元中,多显示在教学内容的下面。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第7页。

2)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集中在每个单元的后面,统一在一个栏目“实践与创造”中。在这个栏目中,设计了与每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包括对教学要求和音乐实践性的练习等。如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歌剧世界》的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

2、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虽然都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但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比较直接、简单明了,多是针对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明确提出问题或教学要求,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第13页欣赏《蜻蜒点水》的习题为:“乐曲高潮部分在情绪、速度等方面都有一些变化,你听出来了吗?”

2)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比较婉转,提示性和暗示性较多,如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为:“音乐能表现光明、美好的事物,也能表现黑暗和残暴现象。聆听乐曲《祭献之舞》,你能否通过音乐感受以少女祭祀大地仪式的野蛮、怪诞?你认为在这首音乐中旋律和节奏谁属于更重要的地位?你是否喜欢这种音乐,为什么?”

3、习题设计角度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在设计角度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多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一方面的教学要求,问题多比较简明;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习题设计往往针对一个作品提出几方面的教学要求,综合性比较强。举例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第33页欣赏《万马奔腾》习题为“这首乐曲描绘了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你听出来了吗?”

这道题是针对《万马奔腾》音乐作品提出的问题,问题的直观性很强。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课后习题“实践与创造”第二题为:“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和《手拉手》片段,了解这两首歌曲的创作演出背景。试着随音乐唱一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B段和《手拉手》合唱部分,体验其节奏及演唱的特点。说一说这两首歌曲表达了人类哪些共同愿望”。

这道题也是针对欣赏教学提出问题,但问题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样。

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在每单元设计了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习题外,在七年级上册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单元《旋转舞台》,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音乐知识进行回顾,通过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乐器的音色、音乐表演形式、音乐体裁等加深印象,实际上也包含着对小学阶段音乐知识的一种复习。

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除设计了每单元的课后习题外,在每册教材的后面增加了“音乐是我的好朋友”栏目,通过习题的方式进行自我测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每册学习过的音乐知识,拓展教学内容。

4、主客观题比例不同。

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问题设计的主、客观倾向上有所不同。根据统计,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采用提问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82道,采用叙述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111道,习题总数为193道,其中主观题为51%,客观题为49%。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采用提问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72道,采用叙述表述方式设计的习题共有97道,习题总数为169道,其中主观题为26%,客观题为74%。人教版教材习题中主、客观题的比例基本持平,人音版教材习题则以客观题为多。

三、综述

通过对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课后习题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人教版和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习题设计方面各有优劣:

1、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分散在单元教学内容中,与音乐作品结合紧密,直观性、操作性较强;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统一在每单元的后面,从教材体例上看比较规整,但学生学习时缺少直观性。

2、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针对性强,问题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理解。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习题设计综合性强,问题角度比较多样、拓展性强,但教学中存在材料上的难度,操作性容易受到影响。

3、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单元中的习题设计外,在七年级设计了独立的习题单元,对知识进行回顾,目的在于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时期对学过的音乐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除单元的习题设计外,在每册后面设计了独立的“音乐是我的好朋友”栏目进行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每册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加深学生的认识,但由于初中阶段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很难有时间进行大量习题教学,操作上有很大难度。

大单元音乐教学篇2

音乐教学多元化资源整合一、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够明确,音乐课堂大杂烩现象严重

教学目的是要明确老师应该教什么,并注重师资培训,可以描述为老师的一个主要期望活动。如果教学目的不明确,就可能导致教学课堂被动。笔者在讲课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的音乐课上,在教学中没有以音乐为主线,或是在其他学科中也没有真正地将音乐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导致音乐过程丢失进而艺术偏离。比如,唱歌课结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但最终没能让学生唱出口;音乐欣赏课上学生积极地参与,但却未能享受到音乐的核心,等等。由此得见,知识成为教学的音乐,并没有真正达到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目的。

2.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缺乏活力

多元文化是音乐教育的倡导者,也是新课程的标准。可促进民族音乐,同时也是提出民族音乐作为基本概念的倡导者。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以此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但据我所知,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上的民间音乐不好听,或者可以说是老师教唱歌或是听觉享受时毫无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课本身是乏味的。造成这种后果,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是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学唱或欣赏民间音乐,只是纯粹的技能学习或听觉欣赏,无法让学生理解到民族音乐深厚的文化内涵。

今天的学生,在受到西方美学论对社会和家庭功能的影响来说,本来对民间音乐就不感兴趣,加上音乐老师的教学方式死气沉沉,使得民间音乐和文化遗产只能流于表面,远远小于预期结果。这要求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多融入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教学,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指导,以此培养学生更好地融合多元文化观的综合能力。

3.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单一

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个课程来看,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教学文化多样性的特点。特别是当教师不熟悉某一地区或国家的音乐时,其弱势明显表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很单一。例如,在教学《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时,如果只简单地了解这首歌或是粗略地了解一下新疆音乐文化。而一节课后,学生只是茫然地听了一首歌曲,不仅学生没学会这首歌曲,还可能无法了解到这首歌的意境美,更无法理解新疆歌舞文化的魅力。

小学音乐教学环境。虽然很多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但教室的布置基本是绚丽的色彩,并没有明确的主题。另外,很多教室在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布局是不容易改变的,基本都遵循石材装饰或绘画,且大部分都是西方音乐家的肖像,形式比较单一。相比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多元文化的环境气氛更加赏心悦目,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教材文化的缩减,教材文化的一成不变以及教学活动的单一,导致教学力度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文化以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使多元音乐文化的传承只是流于表面。

二、小学音乐多元文化教学的渗透

1.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教学的多样化要求多元化融入教学内容中,教学内容主要是基于教材,这就要求准备不同的教材以吸收不同的音乐文化产业,以此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教科书带来的不同音乐文化魅力,并根据不同的背景来理解音乐内容。在满足学生的学习标准下,可尽量选择那些节奏优美,美妙刺激的音乐内容来加入教学内容中。选择的题材可以是少数民族的,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把与众不同、独特的音乐文化元素都引用到小学音乐课本上来,让小学生对多元的音乐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课程目标的调整

在课本的更新上面,我们现在需要及时调整课程目标,并应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和对乐器的基本知识等。使用简单的目标可以逐步扩展到包括其他国家或民族的音乐文化,并能将玩结合到知识和音乐的理解中去,使之能够掌握音乐的多元文化,并能够告知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看法,对于既要适应广泛的音乐又要能容纳音乐的独特性的存在。通过重新调整教学目标,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有所改变,总体原则应该是利于教学的。

3.教学资源的整合

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资源和设备资源,更好地渗透多元文化的需要,我们必须整合资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都存在本身不同的音乐文化,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这有利于我们的资源。音乐通过培养少数民族教师,教师资源扩大,所以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更加顺畅。也有国外音乐文化,如果合格的老师参考,你可以依靠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整合外来音乐文化以拓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4.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由于音乐自身具有非常广泛的特点,而且几乎人们都会愿意介绍音乐,这就造就了音乐教学剧要用多种方式教学。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时要根据音乐的文化氛围,还要结合一个本地的舞蹈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因乐知识。时代的发展,形成各种各样的音乐体验,而根据不同音乐,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享受,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这些音乐的文化背景,通过多种音乐背景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音乐,此时作为教师来说,也能更好地给学生讲解音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总之,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可以从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定会需要多元文化的人才,而小学音乐教育中,无疑是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学习外界知识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在编排课程内容时,就要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编排学习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并扩大教师学历范围,才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人类学的视界――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大单元音乐教学篇3

一、比较教学法概况及其作用

比较教学法主要有微观、宏观、横向以及纵向比较教学四种教学形式。通常情况下比较教学法是指,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类型及风格不同的音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音乐之间的异同点。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高中音乐鉴赏应通过学习音乐文化和音乐历史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判断评价及审美能力。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可帮助学生了解乐曲历史背景、乐曲知识及其形成过程,掌握音乐的鉴赏知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1.微观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一般情况下,微观比较教学法指的是片段的、局部的以及单项的对比。在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中,教材每个单元收集的乐曲具有一定安排顺序。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对每个单元乐曲进行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比较,突出乐曲取材的不同。在简易的音乐分级鉴赏过程中,应对音乐的曲式、调式、速度、力度、音色、旋律以及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微观比较,并从不同音乐语言和音乐要素中,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

例如,从《草原放牧》中选取某一片段进行比较,其中的“草原小姐妹”片段表现的是两姐妹为护羊群与暴雪搏斗的情景,第一主题表达了内蒙古人对生命以及家乡的热爱,演绎小姐妹的活泼、欢快以及奔放洒脱,乐曲主题充满活力。第二主题则以优美清新的旋律,将观赏者带入草原放牧的情景,在悠扬的乐曲中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2.宏观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通常情况下,宏观比较教学法指的是,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乐曲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由于在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有多种多样风格乐曲,每个单元乐曲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意义,教师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程时,应通过宏观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主要是对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乐曲意义及主体进行简单讲解分析,使学生在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综合比较。

例如,在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教材中,第二单元的“多彩民歌-强调情韵”,第三单元的“民间乐器――鼓舞弦动”以及第四单元的“京剧――国之瑰宝”等,教师可以从整体方面进行综合性比较,重点讲解京剧与民歌之间的区别,如曲风、演奏方式、唱腔以及乐曲的总体基调等。使学生在学习音乐鉴赏时有一定的整体概念,为今后的音乐鉴赏做好铺垫。

3.纵向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纵向比较教学法是指,将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予以统一性比较,或者将不同时期相同题材作品予以对比。由于事物均在不停变化中得以提高和升华,乐曲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主题表现。纵向比较教学法的应用,是通过将不同时期作品予以比较,找出其音乐走向。同时,在了解音乐创作主旨和创作历史前提下,促使学生对音乐家形成感性认识,对音乐充满兴趣。

例如,在贝多芬早期作品C小调《第8号钢琴奏鸣曲》中,变化节奏快,音色质朴、简洁、富有哲理,具有不稳定、不和谐及不平衡特性;在后期作品《第五交响曲》中,则表现强烈斗争热情,有时温柔缠绵、有时欢快自由、有时悲伤绝望,充分展示了音乐灵魂,给学生带来音乐价值的感受和体验。

4.横向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横向比较教学法指的是,将不同作者同一流派的作品予以统一比较,或者将不同时期作者,但是题材相同的作品予以对比。例如,可将同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进行迁移再进行比较,使学生从美术印象派形式的角度品味体验音乐印象派的形式,进而发散学生学习思维,达到横向比较教学法的效果。

例如,在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教材中,“德彪西――一个人的流派”中,将莫奈的《印象・日出》与雷诺阿的《康威尔斯小姐像》进行比较。上述作者作品属于同一流派,将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向学生展示印象派的艺术特点,有效迁移至音乐的学习上,促进学生对印象派的音乐有更深的了解。

大单元音乐教学篇4

1、对促进学生认识世界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初期,同时也是各种知识储备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往往是一些常识性知识的教授,而并非科学性知识的传授,这也就决定了小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各项基础能力的培养。音乐技能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这一时期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多元文化的音乐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通过音乐来了解和认识世界。具体而言,学生可以通过对民歌的学习,来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解,从而增加学生常识。通过对京剧等我国传统戏剧的学习,可以对我国历史的认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对西洋交响乐以及歌剧的学习,可以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以及地理、历史进一步认识,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对认识世界产生极大的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2、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小学阶段由于课业压力小,而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强,对于培养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歌曲演唱、乐器演奏、音乐与戏剧欣赏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用音乐来享受人生,用音乐来调节心情,并能将音乐运用到生活学习中,从而形成和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

二、开展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

1、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多元文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就决定了传统音乐教育难以实现多元文化的教学。教学方式的多元文化,首先要做到的是在空间上多元文化,音乐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中,应该是音乐与其产生的背景相结合,如组织学生在春游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歌曲的教学;其次是要从时间上进行多元文化教学,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进行音乐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音乐进行欣赏,如引导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通过课后以及在家进行交响乐的欣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同时也能够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娱乐,避免学生沉溺于电子产品中;最后是从手段上进行多元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纯以电子琴、钢琴等简单乐器演奏为伴乐的歌曲教唱,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对演唱会、音乐剧等的播放来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2、借助其他内容,补充音乐教学

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就是要让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借助其他元素与内容对音乐教育进行补充。一是改变单一的以中文为基础的歌曲教学,打破语言界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实际生活,采用多种语言的优秀歌曲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学习音乐知识,了解音乐;二是结合历史文化知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的背景充分认识,从而增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演唱比赛、教授学生演奏与舞蹈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全面深刻的音乐教学。

3、从学生角度出发,改变教学目标

音乐教育的定位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学的定位往往较为偏激,总是不能正确把握。一些人认为音乐教学是其他教学的一项补充教学,将音乐教学边缘化,得不到充分重视,在课程安排和选择上都存在巨大的问题;而还有一些人认为音乐教学就是要教授学生一项技能,是以精通为目标的,因此过分强调音乐教学的技能化,使学生为考级而学习,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教学目标,将音乐教学重新定位。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音乐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音乐,能让音乐融入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三、总结

大单元音乐教学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多元文化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教学内容片面

在小学音乐教育方面,大部分学校依旧采取以本土化的音乐教育为主的传统音乐教育,教学内容通常以多年以来被广泛传唱的音乐为主,主要以经典儿童歌曲,民歌以及其他一些汉语歌曲。这种教学方式在时代变迁的今天,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且内容片面,不能满足多元文化的要求。

1.2教学形式单一

在教学形式方面,我国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音乐演唱为主,对学生的教学多为对歌曲演唱的教授。教学地点往往只局限于音乐教室,通过教师对配乐的弹奏或通过录音等方式来教授歌曲。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枯燥无味,难以提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不能与当今多元文化教育要求相结合。

1.3课程安排不合理

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在许多学校得不到重视,对课程的安排不够科学,这就使学生对于音乐教育产生疲惫感。就课程本身来讲,往往被安排得缺乏连续性,学生在学习时总感觉力不从心,容易产生遗忘,增加了学习的强度和难度。

2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2.1对学生音乐潜力开发的作用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是学生许多能力开发的黄金时期。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就是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它不同于传统音乐教学,通过采取多元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对于音乐能有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挖掘学生音乐潜力,开发学生音乐才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全面的音乐教育,从中外歌曲、戏剧、交响乐等内容入手,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音乐,从而喜欢上音乐,进而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开发相关潜力。

2.2对促进学生认识世界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初期,同时也是各种知识储备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往往是一些常识性知识的教授,而并非科学性知识的传授,这也就决定了小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各项基础能力的培养。音乐技能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这一时期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多元文化的音乐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通过音乐来了解和认识世界。具体而言,学生可以通过对民歌的学习,来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解,从而增加学生常识。通过对京剧等我国传统戏剧的学习,可以对我国历史的认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对西洋交响乐以及歌剧的学习,可以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以及地理、历史进一步认识,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对认识世界产生极大的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2.3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小学阶段由于课业压力小,而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强,对于培养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歌曲演唱、乐器演奏、音乐与戏剧欣赏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用音乐来享受人生,用音乐来调节心情,并能将音乐运用到生活学习中,从而形成和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

3开展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

3.1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多元文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就决定了传统音乐教育难以实现多元文化的教学。教学方式的多元文化,首先要做到的是在空间上多元文化,音乐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中,应该是音乐与其产生的背景相结合,如组织学生在春游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歌曲的教学;其次是要从时间上进行多元文化教学,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进行音乐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音乐进行欣赏,如引导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通过课后以及在家进行交响乐的欣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同时也能够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娱乐,避免学生沉溺于电子产品中;最后是从手段上进行多元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纯以电子琴、钢琴等简单乐器演奏为伴乐的歌曲教唱,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对演唱会、音乐剧等的播放来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3.2借助其他内容,补充音乐教学

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就是要让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借助其他元素与内容对音乐教育进行补充。一是改变单一的以中文为基础的歌曲教学,打破语言界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实际生活,采用多种语言的优秀歌曲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学习音乐知识,了解音乐;二是结合历史文化知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的背景充分认识,从而增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演唱比赛、教授学生演奏与舞蹈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全面深刻的音乐教学。

3.3从学生角度出发,改变教学目标

音乐教育的定位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学的定位往往较为偏激,总是不能正确把握。一些人认为音乐教学是其他教学的一项补充教学,将音乐教学边缘化,得不到充分重视,在课程安排和选择上都存在巨大的问题;而还有一些人认为音乐教学就是要教授学生一项技能,是以精通为目标的,因此过分强调音乐教学的技能化,使学生为考级而学习,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教学目标,将音乐教学重新定位。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音乐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音乐,能让音乐融入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4总结

总而言之,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我国小学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通过多元文化的教育,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对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管建华.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课程改革与文化[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3.

大单元音乐教学篇6

(一)文化策略的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可以将文化当做传统观念、价值观念和人们行为的产物,而策略就是对行文产物的制约,确保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文化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包括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内容,比如宗教、艺术、政治、经济和教育以及科学等,在文化策略的制定过程中,针对不同领域的各自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促进文化的良好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碰撞、融合更为频繁,但文化差异也始终存在,在此背景下,为保证文化的发展,就需要采取文化多样性的策略。在20世纪后,多元文化开始被提出,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文化的重要文化策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明,文化多样性对民族间交流有着积极作用,提倡并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国际和平、安全的重要保障[1]。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指遵循多元文化的特点,认识到文化复杂性、广泛性的独特属性,在多元文化理念指导下,音乐教育应当深入到文化所属的社会环境当中,深刻理解音乐所包含的民族个性、情感等内容,切实做到尊重不同文化、了解不同文化。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其目标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各种不同文化的音乐,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增强自身民族自信心,树立文化荣誉感,并学会尊重其它文化,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主观思维能力,加深对其它文化中民族情况的认知,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从而培养出符合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新人,保证我国音乐教育跟上时代潮流。为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在音乐教育当中,应该引入其他国家、民族的经典音乐,让学生在聆听、演奏过程中,掌握不同文化音乐的特点,体会其独特的音色、音质,感受到不同文化音乐特有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认知[2]。

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视

就我国当前教育现状来看,虽然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也不断加强,但大多数学校的教育依然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学术的研究等方面,许多学校领导人对音乐教育并不重视,并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即可,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设置音乐教学,或者用其他学科代替音乐。即使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展开音乐教学,由于重视程度的不足,也只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重视教学效果,只是对音乐发展史、音乐常识等的简单灌输、记忆,多样文化音乐教育根本无从开展,极大地妨碍了多样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不够合理

在多元文化中,不同的民族其民族文化也有较大差异,而民族文化、社会背景正是民族音乐形成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想实现多元文化的目标,就势必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在多元文化音乐课程体系当中,加入相应的民族文化内容,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水平,起到音乐教育的效果,承担文化传播的功能。然而,就当前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来看,缺少对音乐教育内容的创新,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程都是沿袭传统的教育体系,偏重于欧洲经典音乐流派的乐曲,民族文化成分占据的比重相当之小,尤其是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方面,鲜有涉及,这不仅给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造成了严重阻碍,也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3]。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音乐教育的执行者,师资力量水平决定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效果。从我国当前音乐教育的师资情况来看,由于许多学校中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音乐教师依然习惯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既没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方面的经验,也没有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师资力量整体水平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许多音乐教师并不是专科出身的,并不具备足够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素质相对较低,这也给多元音乐教育的发展造成了较大阻碍,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功能的发挥造成严重影响。

(四)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手段落后

在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中,由于不同文化的音乐特点有所差异,其教学模式也应该展开创新,才能确保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知识。但是,就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而言,大多音乐教师采取的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方法,且只重视理论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感受不被重视,难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无法有效体验音乐的深刻内涵,教学效果自然得不到保证。此外,还有另一种极端教学情况,就是根本不向学生进行讲解,单纯的教授现成歌曲,学生丝毫理论基础没有,如同空中阁楼,也难以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目标。从上述可知,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手段落后是一个十分显著的问题[4]。

三、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多元文化是必然的趋势,在音乐教育中,推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势在必行,针对当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促进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进步。具体包括:

(一)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加强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视

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音乐的教学开始向着多样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单一的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时展要求。在我国过去的音乐教学中国,教育的理念是二元对立,过于重视西方世界音乐,对其它地方音乐持有一定的偏见,音乐本身的多元文化体系事实没有得到尊重。针对此现象,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应该树立多元文化的理念,加强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视,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在音乐课程中,加大民族音乐的比重,利用我国多民族的优势,不断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深入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了解民族特别的文化传统,体会不同民族对艺术、生命的各自感知,使我国民族音乐得到发展,为我国音乐教学加入更多的本土成分,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与发扬[5]。同时,除了要加强对我国自身民族音乐的重视外,也需要对西方各民族进行完善,不能局限于经典乐曲,完善西方民族音乐体系,促进多元文化音乐内容的丰富,提高其教学效果。

(二)加强基础音乐教育的推广,改变音乐教学的传统观念

基础音乐教育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础所在,近些年来,在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之下,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有了很大进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就整体水平而言,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有着较大差距。所以,在实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的基础音乐教育的不足,在素质教育改革旗帜下,加强全国范围内基础音乐教育的推广,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奠定良好基础。为保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现,需要对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传统教学观念、教材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改变,使其适应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需求。具体而言,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再以成绩论高低,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学习能力。其次,在音乐教材上,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根据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需求,适当选择合理的乐曲和理论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文化音乐教材,并辅以配套的音像资料,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帮助。第三,在教学手段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于各个学校当中,在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当中,应加强对多媒体的利用,使音乐不再局限于音频一种形式,结合视频、图像和文字等方式,使学生对音乐教育内容产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6]。

(三)加强对多元文化音乐教师的培训,建设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针对当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情况,需要加强对对多元文化音乐教师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确保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起步较晚,音乐教师正处于一个迷茫和转型阶段,对此,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开展各种讲座,使其认识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必然性,促进这一转型的快速完成。其次,在音乐教师队伍中,其所接受的大多是传统教学模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在岗音乐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使其学习并掌握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理论、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实践,增加教师经验,逐渐提高教师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能力[7]。第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建立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引导教师逐步养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根据评价体系的要求,主动探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最终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

四、结语

大单元音乐教学篇7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科融合;多元发展

倡导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学,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一股潮流。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应接受多元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的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点作为音乐教育的新的起点。”这一观点是国际教育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信仰宣言中提出的。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就要求学生能够不断地加深对音乐与其他艺术、及非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理解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以及世界与西方音乐文化等等。

要让高中音乐教学体现多元文化,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以音乐作品和其姊妹艺术作为相关联的选择,还需要涉及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科学等人文学科知识,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的文化积淀。在充分了解了高中音乐教材和其他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后,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相关学科和打破一般教学次序的办法,以花城版的高中音乐教材的各单元为主题,进行了一些尝试。

让生活诠释音乐。花城版音乐教材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一节生命之歌,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一学时,音乐与生活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在教学目标上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个问题: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每首音乐的表现形式;乐意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意义和作用。作为高中音乐鉴赏的第一堂课,除了让学生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以外,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兴趣。本课共四首作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单从课本入手依次欣赏,未免太过程式化,与学生思想中的音乐课反差大,学生兴趣不高。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下生活当中的经历,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人生当中的几个和重要的阶段分别写下来,让学生把他们对这些阶段的感彩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表达出来,正所谓音乐是生活最直接的表达,那我们在指导学生欣赏乐曲的时候就可以很自然感受到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感悟到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意义和作用,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让文学衬托音乐。《阳关三叠》是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二节情感之声当中的作品,这首琴歌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变而成,在这首作品的讲解上,我们可以稍稍打破一下教学次序,将这首《阳关三叠》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进行讲解,新课标下的音乐教育,更是一种创新的情感的教育,我们可以把“情感”作为主线,结合中国古文化,进行拓展讲解。《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诗人和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怀。这首乐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

让历史带动音乐。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第一节西方音乐的时代特征,本节由“古典与浪漫的追忆”、“乡土的情怀”,“多元的时代”和“历史的回响”四个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了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聆听历史、追忆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感受音乐演绎历史带来的震撼力。这一部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了解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现代主义各阶段的代表人物、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征。一个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完全有能力将这一内容讲得生动而有条理。如文学的繁荣讲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都先后被美国百老汇改编成了音乐剧,在全球久演不衰,并且还在我国的上海、北京演出;美术的辉煌中所讲到的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莫奈的作品,对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拉威尔的音乐有着直接的影响,也体现了产生于19世纪末的印象派音乐是受印象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而在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这一单元中更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欧洲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课中还对当今的流行音乐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流行音乐的含义、发展过程、类型、评价等,介绍了一些流行的乐队,诸如“甲壳虫”等。这些历史课的内容正好安排在高一的下半学期,和我们的音乐课教学几乎是同步的。我在授课时就利用了这些资源,在音乐课的这一内容接近尾声时对这一历史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经过再次的学习,对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我们自己也对这些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适应了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让语文提升音乐。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一生有着丰富的经历和众多的作品,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曲的开头几节;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这些话虽然出自一位文学家之口,但生在波兰的笔者肯定比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肖邦的音乐。我们在这一课题的讲解时,可以采用跟语文教师合作的方法,在语文教师上这一内容的同时我在音乐课上介绍肖邦,这样的做法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音乐课上,学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欣赏更多的肖邦音乐作品;语文老师也反映,听过肖邦音乐的学生们更能理解这部文学作品中的景语和情语,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在字里行间,时时产生共鸣。

让数学反衬音乐。将音乐知识加入到高考的考察范围,这就对学生的音乐常识及乐理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比如音符时值这一部分的讲授当中我们可以联系数学当中的分数相加来进行讲解。两个四分音符时值相加等与二分音符时值,1/4+1/4=1/2,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分母的走向来判断音符的时值。高中学生对分数的了解可以说比较透彻,将数学与音乐加以融合,学生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掌握音乐知识点。

大单元音乐教学篇8

关键词:教学相长;目标导引;自主学习;横纵联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27-01

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他们音乐素养的获得渠道是全方位的。教材是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学相长是教师的终极追求,教师如何构建教学相长的课堂模式?

一、目标导引,提前预知促发展

教学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参考,也是方向性导引,它能促使学生围绕目标实现而自主学习。教学目标提前让学生知道,有助于学生在解读目标时知道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难点,并为了理解教材而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高中音乐以鉴赏为主,学生想全面感知抽象的音乐内容,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有局限的,提前出示教学目标能让学生通过多元渠道去实现教学目标。如湘教版高中音乐教材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它包含了两个主题:“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和“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主要让学生明确音乐的概念、基本要素,怎样去体验音乐、分析音乐、感知音乐。如音乐的基本要素主要有节奏、旋律、和声、曲式。教学目标的提前呈现能让学生知道本主题的学习方向是什么,在鉴赏本主题的教材时能理解音乐的特点,以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抽象的艺术等去分析音乐,最后形成“音乐是什么”的知识概念。而培养音乐的耳朵主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根据已有的经验,运用比较的观点,探究音乐艺术的非具象和非语义性特征,有效鉴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带给身心的快乐。可以说,让学生提前知道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时就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音乐交流的“盛宴”,教学相长就能实现。

二、学生为主,自主学习获能力

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师主要围绕音乐怎样教,而很少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怎样学。其实,学习音乐主要还是看学生个人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如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学生马上想到的是悲伤、不幸等情感。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是长期学习形成的,而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课堂去渗透,教师要突破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让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通过把控课堂、调节教学思路,使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感知音乐、表达音乐。如在学习湘教版第五单元“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时,本主题不少内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宜过多地将自己的音乐理解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自行熟悉音乐、视唱音乐,结合教材自主学习、鉴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进行歌唱和鉴赏。在课堂上,教师不围绕怎样教而展开,而是将鉴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歌曲。不同学生由于音乐基础和生活体验的差异性,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喜欢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动态的思想交流会让多元的音乐元素在课堂上呈现,教师不太了解的音乐知识也会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挖掘而呈现。音乐交流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多元,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这也是高中生具备一定音乐基础和鉴赏能力的体现。可以说,以学为课堂主线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能促进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横纵联系,多元感知长见识

经典的音乐作品离不开时展的脉搏,而音乐鉴赏并不能单一地局限于音乐两字,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构建教学相长的课堂模式里,教师要突破封闭与孤立的思维,让音乐与生活相联系,让课内与课外相联系,以泛教材、泛学科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并在多元的课堂模式中让音乐交流与表达更加频繁,使学生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的思维更加灵活。音乐鉴赏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要构建多元的音乐教学模式,引入音乐实践。如听、唱、奏、演等,使音乐鉴赏课堂变成学生愉快的音乐表现舞台,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感知方法,实现课堂的灵性发展。如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优美与壮美”,如何让学生体会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范畴的音乐作品呢?本单元以欣赏为主,但在欣赏课堂里,教师不要局限于单纯让学生听音乐和说曲风,而是让学生将音乐表达的多种形式融入课堂,使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如在欣赏《彩云追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听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整体感知音乐。然后让学生从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等方面去欣赏音乐,并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学生会随着欣赏形式的变化而对乐曲曲风的理解加深。教师再进一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去感知,还可以让学生用乐器尝试演奏。可以说,灵性的课堂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教师也会在教学中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音乐素养,并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相长是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也是高效课堂的体现,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和鉴赏能力,他们在参与音乐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理解能为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只有让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学习,以学定教的课堂模式才能释放魅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会走向理性和深入,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大单元音乐教学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舞综合能力创编

一、舞蹈教材

根据人音版小学低段教材,分别从儿童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国外民族民间舞、芭蕾舞这四个舞种入手,把小学一、二年级的歌曲按舞种的形式进行了教材归类。通过对歌曲的归类,让学生很清晰地了解舞蹈的种类,从而对舞蹈有更深的认识,加强音舞的综合能力。归类如下:1.儿童舞《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国旗国旗真美丽》等30余首作品;2.中国民族民间舞《其多列》《颂祖国》《龙咚锵》等20余首作品;3.国外民族民间舞《星光圆舞曲》《平安夜》《杜鹃圆舞曲》等20余首作品;4.芭蕾舞《四小天鹅舞曲》《糖果仙子舞曲》《窗花舞》《天鹅》。

二、舞蹈欣赏

每一堂音乐课中,教师可以留出5到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欣赏舞蹈作品。以二年级为例,在人音版第三册的音乐教材中共有十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涉及到舞蹈教学的相关内容。其中,第三单元《小天鹅舞曲》、第四单元《跳起舞》、第八单元《生活多快乐》、第十单元《新年好》,这四个单元全部渗透着舞蹈的教学。欣赏并了解舞蹈的种类:(1)儿童舞表演,第五单元《蜗牛与黄鹂鸟》。(2)民族舞。第四单元中的藏族舞蹈、第七单元中的彝族舞蹈,学习基本律动和舞步。(3)芭蕾舞。中国的第一部芭蕾舞剧《白毛女》的剧情以及聆听舞剧中的插曲课本中第十单元的《窗花舞》。

三、舞蹈体验

国内外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第二幕插曲《四小天鹅舞曲》,教师可以简单教授四小天鹅脚步和手部的动作,学生们踩着音乐的节拍,四个一组,拉起手跳起来,在舞蹈中感受到了音乐情绪的活泼、音乐节奏的跳跃、深刻体会到音乐在描绘小天鹅们在玩耍时的快乐。同时,也把音乐的主题旋律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学生们还要考虑怎样才能步伐一致,不然会绊倒,在合作的同时,他们建立了沟通、协调的能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第四单元《跳起舞》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藏民族的歌曲风格和舞蹈特点。其中,藏族舞蹈有两个基本的动作:一个是踢踏步(欢快热烈的音乐),一个是三步一抬(柔美行走的音乐)。在这个单元里,教师可以开展藏舞教学:首先教师介绍藏民族的特点——他们是以前的农奴,在那个奴隶制时代,他们都是弯着背,拖着步子行走的,所以所有的藏舞的基本体态都是带着颤膝和拖步,重拍在下,体态下沉来舞蹈的。在学会两个基本动作后,引导学生将“三步一抬”编到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中,又将“踢踏步”编进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和《我的家在日喀则》中。在歌声和舞蹈中切身地体会藏族人民的幸福与快乐,感受他们对毛主席的感恩情怀。与此同时,建立学生对形体美的概念和感受,训练肢体协调性。

四、舞蹈表演

在期中与期末的测评中,增加小组编排歌曲的环节。一个学期的舞蹈学习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舞蹈的素养和舞蹈表演能力。几个有舞蹈功底的孩子甚至在平日的小组创编活动中有了舞蹈创编能力。在期末的小组展示中,孩子们由抽签的形式决定自己的组员,然后小组长由抽签的形式决定小组要表演的歌曲。在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中,他们课余自己编排。在无任何家长、老师的指导下,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五、结语

期中、期末的歌舞展示令我惊讶,同时也佩服孩子们的能力,很多人认为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一定要压腿、下腰,苦练基本功才能跳好。其实,从孩子们的实践中看,舞蹈是一门快乐的艺术,每一个人都可以舞蹈,它可以合着音乐一起愉快、净化人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大单元音乐教学篇10

伴随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多元文化”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上个世纪中后期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为前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人们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以文化统领音乐教学的多元化音乐教育正向各大院校音乐教育逐步渗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在多种音乐文化社会中帮助学生、教会学生懂得音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进行研究,其对本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加以强调,为我们展现一个全球化、新型地文化空间。在教学内容、审美评价等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思想,将世界音乐文化民主、平等地纳入到音乐教育整体体系内,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充分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与审美价值。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展方式

作为现阶段世界音乐教育的焦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是世界音乐教育观念的重要转变。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教育发展模式与其发展息息相关。为更好地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用于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必须重视该教育的开展方式。

(一)在本土音乐教育基础上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现阶段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应与世界文化发展、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及高校自身特点,在音乐民族性与多元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特点等多方面全面把握与处理的前提下,应始终坚持本土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必须在教学中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比例进行合理安排,利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音乐多样性,在中国音乐文化和其他音乐文化学习、比较中,进行充分交流、碰撞与融合,本在发扬与继承的原则,推动我国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增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顺利实施与媒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中,应在原有课程的前提下,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逐步渗入,并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进行适当添加,以此对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加大训练力度,促使学生对多元文化音乐内容逐渐接受、熟悉及理解,以此达到多元文化音乐审美取向的建立。目前,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音乐鉴赏、中外音乐史等具体课程都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密切联系。

1.基本乐科课。基础乐理课、视唱练耳课等为高校音乐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如有效结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以上基本乐科教学,将提升学生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进行西洋大小调系统的讲授,还要在教学中纳入中国音乐理论,对减字谱、工尺谱等相关知识简单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扩宽、延伸音乐理论知识面,并对学生多重乐感进行培养。

2.音乐技能课。综合类高校,在教学设备与师资力量充足地情况下,应进行音乐技能表演类课程地开设,如声乐、器乐、舞蹈及合唱指挥等。同时进行世界各民族民歌、乐曲、舞蹈等选编,以此补充原有教学。学生通过参与可对其世界音乐文化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提升,利用自身表演、演唱,可达到学生与音乐的共鸣,缩短学生和音乐的距离。培养学生良好的表演技巧、音乐领悟能力及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感悟与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计算机音乐软件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为顺利实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高校必须合理配置基本教学设备,如多媒体音乐视听教室的建立等。通过物质手段与教学实践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加以强化,并进行异文化音乐社会文化语境地创建,这些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都与计算机音乐软件教材息息相关。目前专业音乐软件包括miDi、encore、band—in—box等。在音乐教育中数字化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提高。

(四)良好学习情境地创建

作为以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音乐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必须进行良好学习情境地创建,不能选取传统单一的满堂灌方式。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利用语言引导、实物演示、场景模拟及多媒体应用等进行音乐文化课堂环境的创设,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课堂氛围的轻松、愉悦,能够使学生听觉更为灵敏、能易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异文化音乐社会情境人为创建中,良好学习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有更深入地了解,更能帮助学生进行音乐要素特性的分析,是顺利进行音乐教学的关键。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