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和非生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3:57

生命和非生命篇1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客户关系管理中,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是合理配置营销资源,进行有效市场细分,开展定制化营销的重要工具。但是现有的计算方法只考虑了顾客价值的财务性因素,而忽略了非财务性因素,使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估计存在偏差。本文从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财务性和非财务性因素出发,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识别了影响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关键因素,为系统理解顾客价值创造过程和全面计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关键词:顾客生命周期价值非财务性价值顾客代言顾客学习顾客创新

引言

有效的市场营销需要准确地估计市场投入产出比。顾客生命周期价值(CustomerLifetimeValue,CLV)作为衡量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和效率的工具,通过量化顾客与企业交易关系存续期的潜在货币价值,为市场营销研究者和实践者所重视。测量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目的在于:估计顾客的财务价值,对顾客进行分类,甄别有价值的顾客,使营销活动更具针对性;识别顾客和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帮助营销人员选择有效的营销组合工具;分析市场营销活动的投入产出,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在保留现有顾客和开发新顾客中,合理分配有限的营销资源和预算,有效开展客户关系管理。

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是在一系列交易发生时计算,这些交易贯穿整个顾客生命周期。顾客生命周期因此被视为只要关系存在就能计算潜在的顾客价值。因为顾客生命周期价值只能在满足其假设的特定情境下才能被正确估算,所以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计算要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如长期关系、顾客满意、顾客学习和其他与客户关系管理有关的情境。顾客期望生命周期、顾客保留率和其他决定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因素受具体情境的强烈影响。

但是在计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时,现有的估算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计算仅仅考虑了财务特征的因素(如销售额、顾客保留率等),而忽略了非财务特征的因素,如顾客代言(Customeradvocacy)、顾客创新(Customerinnovation)和顾客学习(Customerlearning),导致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没有被合理估算;所计算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没有恰当地考虑客户关系管理的潜在风险,如顾客流失和负面的顾客代言;非财务性特征的预测和量化难度,客观上限制了顾客生命周期值的应用和接受。

鉴于现有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估算的缺陷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本文通过对现有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理论进行文献回顾,分析财务性和非财务性因素对顾客价值的影响,提出合理估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时整合非财务性因素的研究思路。

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财务性因素

估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原始思想在于以净现值法对顾客关系中的顾客收益和顾客成本进行计算,从而判断营销支出的合理性。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描述的是一名顾客在与企业关系持续期间的财务净现值。Kumar和Rajan(2009)将顾客生命周期价值定义为:“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的,一名顾客与企业的整个关系生命周期的累计净现值流的总额”。顾客生命周期的货币价值一般通过顾客收益以及吸引、销售和服务该顾客的成本计算。在实际计算中,由于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定义和计算方式不同,需要对收益发生周期,收益金额是变动还是固定,收益流是离散还是连续做出假定。

最初的一般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收益发生的周期,n表示预计收益发生的总周期,Ri为第i期企业从顾客中获得的收益,Ci为第i期企业为获取当期收益支付的顾客成本,d为贴现率。

为了简化计算,减少对数据量的依赖,一般假定利润和顾客保留率固定。Berger和nasr(1998)引进顾客保留概率的概念,对一般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模型进行修正,提出如下模型:

其中,ri为第i期顾客保留概率;mi为第i期企业利润。

Zhang等(2010)则进一步在Berger和nasr(1998)的基础上,假定利润和顾客保留率固定,顾客生命周期趋于无穷,提出了以下顾客生命周期简化计算公式:

在顾客生命周期趋于无穷时,顾客保留率随着交易关系的持续是一个递减的概率,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顾客保留率趋近于零,这意味着企业与顾客关系的结束。因此Zhang等(2010)的计算公式减化了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计算,并且更能反映客户关系发展的实际。

以上对于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衡量只是从财务角度出发,计算直接经济价值,并没有对非财务价值的间接效果进行测量和量化。不考虑非财务价值的间接效果意味着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衡量存在偏差,因而不能充分估计营销活动对顾客的效果。

顾客生命周期的非财务性因素

学者们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性因素。虽然非财务性因素,如顾客代言、顾客创新和顾客学习等为学者们识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没有认识到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中的非财务价值的重要性;其次,实践中的主流方法是估计具体的财务价值而不是非财务价值;最后,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非财务性因素对财务价值的间接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最近,随着学术上对顾客非财务价值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间接效果重要性的认识,顾客非财务价值引起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兴趣。要将顾客非财务价值纳入考虑,就要求对顾客盈利性进行多维的测量而不是单一的财务价值的计算。然而,顾客生命周期价值非财务性因素的测量及其效果量化的困难对研究者构成了现实的挑战。

一些学者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中非财务性因素的间接效果进行了定义和测量。Ryals(2008)通过分析顾客代言、学习和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对顾客的间接价值进行了评估。Bermejo和Rodriguez-monroy(2010)在Stahl(2003)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计算公式基础上,将客户群、成长性、网络性和学习潜力等非财务性因素纳入考虑,对B2B情境下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进行了测量。Kumar等(2010)提出涵盖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顾客参与价值(CustomerengagementValue,CeV)、顾客推荐价值(CustomerReferralValue)、顾客影响价值(CustomerinfluencerValue)和顾客知识价值(CustomerKnowledgeValue)。

在这些影响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非财务性因素中,以口碑传播为主的顾客代言在学术上受到相当的重视,而对顾客创新和顾客学习潜力的重视还显不足。顾客创新给企业带来多种利益,如加快市场反应,减少市场投入成本,增加对市场的适应。而这些利益对顾客生命周期的财务价值有着重要影响。顾客学习也有着类似的作用。在顾客学习中,顾客知识是客户关系管理开展的基础,对正确细分市场、开展顾客服务,减少同非盈利性顾客发生交易的风险非常必要。此外,顾客学习也会优化资源分配,增加市场信息反馈。因为在所有非盈利性因素中,顾客代言、顾客创新和顾客学习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这三种因素的间接效应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一)顾客代言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效应

顾客代言一般包括顾客推荐、口碑传播等,是顾客与其所处环境的直接或间接互动。一般而言,顾客推荐会减少顾客获取成本,此外已有的忠诚顾客在推荐新顾客时会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当传统的营销活动不能维持现有的顾客保留率或者新增的顾客受到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吸引时,将获取顾客的任务交由第三方完成(通过口碑和顾客推荐计划获取顾客)会带来竞争优势。

Kumar等(2007)对顾客代言的量化提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并称之为顾客推荐价值(CustomerReferralValue,简称CRV)。对顾客推荐价值的计算需要估计多个变量,包括成功推荐的顾客数量(n1),与营销活动相关的推荐发生时期(t),未经推荐获得的顾客数量(n2-n1),未购买产品(a)的顾客(y)通过推荐其他顾客购买所产生的价值,贴现率(d),吸引顾客的推荐计划成本(y(a)),保留推荐顾客所需的营销费用(m),不经推荐也会加入的顾客所带来的顾客获得成本的节约(aCQ1),以及那些不经推荐就不会加入的顾客机会成本(aCQ2)。

但是该公式只估计了因推荐计划吸引的推荐者的价值,同时推荐者的价值可能存在重复计算,而且也未估计自发推荐者的作用,因为他们的自发性和影响力具有更强的代言效果。一般而言,财务性顾客生命周期价值高的顾客,其顾客推荐价值并不一定高。Kumar等(2007)在对电信企业分析中就发现最忠诚的顾客具有最高的财务性生命周期价值,但其顾客推荐价值却并不高;而那些生命周期价值不高的顾客,却愿意对企业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这说明顾客的低盈利性可能通过非财务性因素的间接效果得到弥补。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推荐者的价值,需要厘清到底是哪些顾客推荐,推荐了什么,以及在什么情景下做出的推荐。

除了顾客推荐外,口碑传播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起着重要作用。口碑传播可以帮助企业促进销售,加速市场渗透,减少顾客获取成本,也可以帮助顾客降低购后认知失调,减化初次购买决策。但是在理解口碑传播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影响时,还需注意这种效应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口碑传播者的身份可能影响信息接收者的信任和对被推荐产品的接受。其次,口碑传播的环境也决定了对被推荐顾客的影响。哪些较少接触口碑传播信息的顾客比处在信息网络中的顾客更容易受到口碑传播的影响。

(二)顾客创新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效应

顾客创新是指产品创新过程中,将顾客在产品使用和体验中获得的特有知识作为识别和解决需求的信息来源,从而减少产品创新的风险。这种开方式创新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在创新过程中与外部成员(如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和外部研发机构)共建网络的能力。通过早期产品开发过程中不断获得顾客的反馈,企业可以缩短样品试用和试错的周期,从而减少市场进入时间,而且潜在顾客的参与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和顾客支付意愿。

顾客创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在与顾客互动中为不同来源的信息和知识提供整合的平台。客户关系管理中,企业对产品使用方法和使用情境的了解是掌握顾客需求信息的关键。顾客需求信息和产品解决方案的广泛收集,减少了市场、技术和创新投资的风险。因此,顾客创新作为一种非财务性因素,深刻地影响着顾客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虽然这种效应是间接的,但在衡量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时不能忽略。

(三)顾客学习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效应

顾客学习是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中,不断获取并积累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过程。顾客学习隐含在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关系中,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的了解。企业知道如何满足顾客需求,知道顾客愿意同企业发展长期关系的原因,就能节约市场费用,优化稀缺的营销资源。通过顾客学习,营销资源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配置。此外,顾客学习也有助于推动产品和服务的优化、流程的改进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减少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减少顾客获取成本还是增加顾客基础,顾客学习都是一种知识资源。它为企业提供了解顾客潜在和外显需求、产品真实性能、竞争者能力和策略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机会。顾客学习也有助于企业识别那些对顾客购买无实质影响的因素,避免营销资源在这些因素上的投入。要成功地利用顾客学习取决于企业建立顾客关系以及激励顾客分享其拥有的特定知识的能力。当然,这种成功也受到企业对从顾客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建构和利用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理解,顾客学习可以帮助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少走弯路,缩短市场进入时间并增加市场认可。

既然顾客学习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进对顾客需求的理解,减少外部不确定性,加快市场进入时间,增加市场认可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计算顾客生命周期价值时,应该将顾客学习作为一种非财务性因素纳入考虑。

结论与研究展望

面对成熟的市场,残酷的竞争,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营销费用支出,提高市场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识别盈利性顾客和非盈利顾客,并与盈利性顾客维持长久关系,以获得最大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这就要求对顾客带给企业的价值进行测量,从而使营销资源在不同的顾客中能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由于顾客价值客观上存在差异,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在于正确地评估顾客的潜在价值,发展有效的关系战略。但是现有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的计算方式只考虑了财务上的盈利性,而忽略了非财务性的间接效果。这种方法对顾客的划分,往往导致将那些所谓的非盈利性顾客排除在外。而这些非盈利性顾客对顾客价值的间接效果可能弥补其在财务盈利性上的不足。因此,企业需要对顾客进行全面了解,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创造价值的潜力,从而通过间接效果所产生的更多销售来增加长期性和整体性的盈利能力,并进一步根据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合理管理顾客关系,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

在非财务性因素中,顾客代言、顾客创新和顾客学习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顾客代言有助于企业减少新顾客的获取成本,增加现有顾客的忠诚度;顾客创新则可以减少企业创新的风险,准确理解顾客需求的变化;顾客学习不仅帮助企业了解客户关系持续的原因,识别影响顾客产品购买和使用的因素,以有效分配营销资源,而且有助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减少新产品失败的风险。因此,在识别顾客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应该将所有影响价值创造的相关因素都纳入考虑,判断这些因素的作用。

总而言之,顾客为企业带来的远不止于他们的财务价值,间接效应所起的关键作用在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中应该纳入考虑。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要求企业在行销活动的投入采取一种整体性观点。单纯的财务性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会造成顾客盈利性估计的不准确。顾客盈利性不能简单地解释为销售利润,顾客忠诚和关系持续,而是需要以一种多维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计算方法,既考虑到财务性因素,又兼顾非财务性因素。虽然对于顾客代言、顾客学习和顾客创新的具体财务价值还没有直接的估算方法,但是对顾客关系起着决定性驱动作用是清晰的。对这些效应结果的测量虽然并不一定要通过财务价值量化,但是与财务价值衡量相比,其他方法很难让人信服。

因此,对顾客代言、顾客学习和顾客创新的财务价值量化计算是未来顾客生命周期价值研究的重点。此外,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发展其他方法来估计长期综合的顾客盈利性,并进行实证检验。顾客生命周期价值量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增加市场投入的透明性,优化市场资源分配,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活动的效果。

1.VKumarandB.Rajan.profitableCustomermanagement:measuringandmaximizingCustomerLifetimeValue.managementaccountingQuarterly[J].2009,10(3)

2.paulD.Bergerandnadai.nasr.Customerlifetimevalue:marketingmodelsandapplications.Journalofinteractivemarketing[J].1998,12(1)

3.JasonQ.Zhang,ashutoshDixit,andRobertoFriedmann.CustomerLoyaltyandLifetimeValue: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ConsumerpackagedGoods.theJournalofmarketingtheoryandpractice[J].2010,18(2)

4.LynetteRyals.Determiningtheindirectvalueofacustomer.Journalofmarketingmanagement[J].2008,24(7-8)

5.GustavoBermejoandCarlosRodrguezmonroy.Howtomeasurecustomervalueanditsrelationshipwithshareholdervalueinabusiness-to-businessmarket.intangibleCaptial[J].2010,6(2)

6.HeinzK.Stahl,Kurtmatzler,andHansH.Hinterhuber.Linkingcustomerlifetimevaluewithshareholdervalue.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J].2003,32(4)

7.V.Kumar,Lerzanaksoy,andBasDonkers.UndervaluedorovervaluedCustomers:CapturingtotalCustomerengagementValue.JournalofServiceResearch[J].2010,13(3)

8.VKumar,Jandrewpetersen,andRobertpLeone.Howvaluableiswordofmouth?.HarvardBusinessReview[J].2007,85(10)

9.GustavoBermejoandCarlosRodríguezmonroy.Howtomeasurecustomervalueanditsrelationshipwithshareholdervalueinabusiness-to-businessmarket.intangibleCaptial[J].2010,6(2)

10.HeinzK.Stahl,Kurtmatzler,andHansH.Hinterhuber.Linkingcustomerlifetimevaluewithshareholdervalue.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J].2003,32(4)

11.Raghuramiyengar,asimansari,andSunilGupta.amodelofConsumerLearningforServiceQualityandUsage.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J].2007,44(4)

12.LynetteRyals.areyourcustomersworthmorethanmoney?.JournalofRetailingandConsumerServices[J].2002,9(5)

13.VKumar,Jandrewpetersen,andRobertpLeone.Howvaluableiswordofmouth?.HarvardBusinessReview[J].2007,85(10)

14.JacquesBughin,JonathanDoogan,andoleJorgenVetvik.anewwaytomeasureword-of-mouthmarketing.mcKinseyQuarterly[J].2010.4

15.nikolausFranke,martinSchreier,andUlrikeKaiser.the“iDesigneditmyself”effectinmassCustomization.managementScience[J].2010,56(1)

生命和非生命篇2

在墨子提出的“非命观”和孔子的“有命观”是截然想法的两种观点。在孔子看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在《论语.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可见在孔子看来,人的一生命运都是定数,一切都是一种命中注定的。“有命论”的影响至今也没有消失,当人们缺少把握自己命运的力量时,比如尽到努力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预想不到的结果出现时,特别是在遭受意外挫折或者灾难时,人们往往就会发出对于命运的嗟叹,从而有意识无意识地相信命运。这种消极的处事态度往往会导向一种消极的行为。

二、生命教育的真义和现状问题

(一)生命教育真义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作为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门正式课程,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价值取向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上都会有深刻的影响。所以,生命教育不光光只是关注人的生命,更应该将生命外延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所以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二)生命教育现状和问题

现如今在意识到生命课程必要性的同时,学校课程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接纳一门新兴的课程。所以在生命课程的设置上多采用,其他课程融合穿插讲授生命课程的内容。不得不说这种想要一箭双雕的办法,只能说开设了生命课程也相当于没有开设所谓的生命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自身的学习目的,如果学校只是将生命课程的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里面,那么既不现实同时也会降低生命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墨家“兼爱”思想和“非命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一)生命教育应该包括“兼爱”的思想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最终经警方确认是室友林森浩所投。并且最终林森浩被判处死刑。造成这样惨剧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两人平日有些不和。高等学府的高等型知识人才,为什么会走上这样一条令人惋惜的道路?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缺乏生命教育,也是造成悲剧不断上演的很重要的原因。

(二)生命教育应该强调“非命观”

生命和非生命篇3

关键词生命度生命度等级序列语言形态句法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生命范畴在名词中主要映射为用不同符号形式命名不同生命体及其器官。生物圈内的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虽为平等成员,但语言却从人的角度、用人的经验与认识对自然界进行范畴化。语言学对生命度的考察,是以生物学对生命度的研究为基础,再找到生命度等级概念在各个语言中对应的表现。因此,“生命度”并不单纯是生物学上的概念,还是一个语言学概念。由此,我们把“生命度”区分为“客观世界的生命度”和“语言世界的生命度”两个层面。

1国内外生命范畴的研究概况

国外语言学界关于生命度的研究首推ComrieBernard的《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他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正确定位生命度和语言的关系;二是给出了一个生命度等级序列;三是发现一系列受生命度支配的语言现象;四、指出生命度概念虽然和语言现象之间关系十分紧密,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共性,只是一种比较强的倾向性共性。(Comrie,1989:231―249)

Croft(1990:111―139)在《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一书的“语法等级(Grammaticalhierarchies)”一章中介绍了生命度这一语法等级,并给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生命度等级序列。

国内语言学界对生命度的研究主要是从语法范畴和语义语法范畴角度,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张国宪(2000)对形容词配价的研究,袁毓林(1991)对祈使句式和动词的研究,张伯江(1998)对名词功能游移的研究,李临定(1986)对汉语意志句和非意志句的研究,马庆株(1988)对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研究,邢公碗(1990)对汉藏语系其他语言自主和非自主范畴的研究,王珏(1998,2003,2004)对植物名词、有生范畴的研究等。(赵瑞兰,2007:8)

2对生命度等级序列的描写

生命度是生命范畴在语言中的主要表现,它将生命范畴量化为可见的等级序列,使生命范畴的研究更具体、更深入。

作为对生命度的最初描写,Comrie(1989:231)给出了一个由高到低的生命度等级序列:人>动物>无生命物。后来Croft(1990:112)又给出了一个更详细的生命度等级序列:第一/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专有名词>指人名词>非指人有生名词>无生名词。

这种生命度等级序列并非是对生命本体的原始反映,另外生命度常会带上人类看待世界的主观色彩,所以一般来说人的生命度高于其它动物,专有名词的生命度高于普通名词,称谓名词的生命度高于其他指人名词。所以在不同语言中,生命度等级序列的具体表现不一定是一致的。

关于汉语生命度等级序列,国内一些学者已经有意识地作出了划分,如王珏(2004:66)得出一个比较详细的生命度序列: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专有名词>称谓名词>人>动物>微生物>植物>无生物

再如金立鑫(2011:189)将语言中的名词和代词的生命度进行从高到底的等级排列,得出如下生命度等级序列:第一/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专有名词>人类普通名词>非人类有生命普通名词>无生命普通名词

3生命度在形态和句法中的映射

由于生命度对语言的形态和句法有着直接的制约和影响作用,所以将它们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经过研究发现,生命度不但影响着语言的形态变化,而且生命度和句法之间也存在着互相制约关系。生命度对形态和句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动词一致性关系,语序,格标记和人称代词系统上。

3.1生命度影响动词一致性关系

生命度影响动词一致性关系,如在tangut语中,动词一致性关系可能与主语一致,也可能与宾语一致,这种一致性关系要遵循生命度等级序列,谁的生命度越高,动词就要与之保持一致。比如在(1)a中,由于宾语“我”(第一人称代词)处于生命度等级序列中的最高位置,因而第一个分句中的动词thinga与宾语保持一致;而第二个分句中主语“你”的生命度等级高于宾语“她”,因而动词与主语一致。同样,(1)b中的动词khe―na要与宾语一致,因为宾语“你”的生命度高于主语mei―swen。(whaley,2009:169)

(1)a.

nitmngainldiethingakuthattsiviethi―na.

2Sif1SaCCindeedchase―1then3Salsochase―2.

(1)b.

mei―swenmanenakhe―na.

mei―swenformerly2Shate―2.

3.2生命度影响语序

名词的生命度和句法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生命度对句法的影响和制约这个问题,本文从汉语双宾语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汉语双宾语句的原型是“施事+Vp+与事(间接宾语)+受事(直接宾语)”,与事一般由高生命度词充当,多数是指人的;受事一般由低生命度词充当,多数是指物的。刘礼进(2003)曾作过调查,汉语中指人间宾+非指人直宾占了88.2%,非指人间宾+非指人直宾占了1.3%,指人间宾+指人直宾占了10.5%,非指人间宾+非指人直宾没有。可见在双宾语句中,与事的生命度一般要高于受事的生命度,而且与事一般要前置于受事并靠近动词,如果这种语序位置颠倒的话,必须加上标记词“给”或“把”。如(2),(3):

(2)a.介绍你一个朋友

b.介绍一个朋友给你

c.把一个朋友介绍给你

(3)a.送你支漂亮的笔

b.送支漂亮的笔给你

c.把一支漂亮的笔送给你

如果与事和受事都是高生命度的人称代词,这时与事前置于受事的格式就会不平衡,受事要前移和靠近动词,并加上标记。如(4),(5):

(4)a.*介绍你他

b.*介绍他给你

c.把他介绍给你

(5)a.*送你它

b.*送它给你

c.把它送给你

如果受事是低生命度的,但前面有人称代词作领属定语,这时与事前置于受事的格式也会不平衡,受事也要前移和靠近动词,并加上标记。如(6),(7):

(6)a.*介绍你他的朋友

b.*介绍他的朋友给你

c.把他的朋友介绍给你

(7)a.*送你我的笔

b.*送我的笔给你

c.把我的笔送给你

从对双宾语句的分析来看,名词的生命度制约着与事和受事的先后位置,并调节着句子结构的选用。在无标记双宾语句中,高生命度名词要前置于低生命度名词,并倾向与动词靠近。除非加上“把”“给”等标记词,才能使低生命度名词前置于高生命度名词。如果与事和受事都是高生命度代词或者受事前有高生命度代词作领属定语,那么要在受事前加上标记使受事成分前置,高生命度代词始终与动词靠近。

3.3生命度影响格标记

格标记也受生命度等级序列的影响,mohanan(1982)认为:在malayalam语中,当直接宾语是有生名词时,要用宾格形式;而如果直接宾语是无生命名词时,则用主格形式,如(8):

(8)a.

awalawanekantu

She.nomhim.aCCsaw

(8)b.

awalpustakamkantu

She.nombook.nomsaw

mohanan认为无生命名词短语虽采用主格形式,但仍具有直接宾语的属性,如(8)b。因此,主宾格标记不会改变及物句子的属性,而且格变化要受生命度等级序列的影响。

3.4生命度影响人称代词系统

Shoshone语受生命度的影响,第一、二人称代词的划分比第三人称代词的划分更为详细,前者不仅有单数形式,也有双数,复数形式,而且也有相应的主、宾格形式;但对于第三人称代词的划分则没有那么仔细。

尽管有很多例子证明生命度等级影响人称代词的划分,但是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讲,生命度等级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语言。Forchheimer(1953)对60余种语言的代词系统做了分析,他发现绝大多数代词系统都没有受到生命度的影响,而完全受其的语言仅有11种。而且很多语料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生命度等级的影响就更小了。最后他举了两个反例:一是在英语中,对于第三人称代词有详细划分(he,she,it),但第二人称仅有一种―you,而且i、he、she分别有宾格形式me、him、her,而it则不具有宾格形式;二是在阿拉伯语中,对于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复数”的划分,而对第一人称代词则只有“单数―复数”的划分。

4结语

本文以生命度为视角,结合语言现实,探讨了国内外学者在生命度概念及生命度等级序列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生命度等级序列进行描写,继而着重从形态和句法方面分析了生命度对语言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生命度不但影响着语言的形态变化,而且生命度和句法之间也存在着互相制约关系。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全面系统地分析生命度强弱在语义、语法乃至语用等方面的差异。而且近年来语言学家们还着重研究生命度在修辞手段方面的影响,试图从生命度角度探索出人类语言普遍的修辞手段的共性原理。综上所述,生命范畴在语言学领域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我们一一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ComrieBernard.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m].沈家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崔山佳.汉语被动句主语的生命度历时考察[J].宁波大学学报,2013(5).

[3]王珏.汉语生命范畴初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董秀芳.主谓式复合词成词的条件限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2).

[5]高丽萍.生命度对汉语句法和语义的制约和影响[D].天津大学,2005.

[6]金立鑫.什么事语言类型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89―177.

[7]刘礼进.生命性对英汉语np用法的作用―一项语料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

生命和非生命篇4

摘要:生命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诸多学科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独特的生命教育地位和价值。而教学评价是推动和落实生命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实践中,分解制定生命教育评价标准,探索以非纸笔测试和纸笔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用有效的评价促进思想品德学科生命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标准;非纸笔测试;纸笔测试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6-0039-05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更是关注生命、生活、生存的教育,是一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的教育。它以人的知识、能力的增长与生命的增长关系作为反思起点,从学生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迷惘、获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途径、人生的大智慧等问题入手进行追问。因此,生命教育主要不是关于如何保护人之自然生命的教育,而是关于人之人文生命的性质、价值与意义问题的寻找、开掘、确立及光大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中小学,生命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课程,但它应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而在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其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而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实践中,尝试分解制订生命教育评价标准,探索以评价促进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

一、思想品德课程生命教育评价标准概览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为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在内容标准中,“自尊自强”部分涉及大量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联系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结合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并借鉴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围绕有关生命教育内容标准,分解制订了更具体化的评价标准。生命教育评价标准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三维目标进行表述,既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确定教学目标,也便于在教学质量测评中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以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些目标。评价标准具体见下表(部分)[1]:

表格中的内容标准从各个角度体现了课程标准对生命教育的要求。由于生命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设置中的分量和比例比较小,而且课程内容目标基本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的表述动词大多是“认识、体会、体验、养成”等,缺乏操作性和外显性。这导致在常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评价监测中存在比较大的模糊性、随意性、不稳定性,这种特点阻碍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生命教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和达成。[2]

教学评价是矫正和引导教学活动,改进师生双边关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落实和推动生命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就必须抓住教学评价这一有力工具。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对学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观照,而内心世界的隐蔽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仅仅依赖传统的纸笔评价无法实现评价目的。因此,对生命教育成果的教学评价应该有多种方式,如非纸笔测试的观察、描述、谈话、模拟情景、档案袋、小组评议等[3]。我们要注重评价的导向,不以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目标和理念。因此,在生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我们力求客观、公正,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后继道德学习、提高生命意识的积极性。

二、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监测中的生命教育非纸笔测试

纯粹的纸笔评价无法实现思想品德学科评价的全部要求,非纸笔测试则基本能够弥补这种缺陷。近年来,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监测中,就生命教育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监测的非纸笔评价方式进行了设计探索。这些评价方式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并参考教科书内容,每一个试题立意和考查目标都依据相应的课程内容标准的生命教育部分。以下,撷取部分例题,探讨我们对非纸笔测试命题的探索:

【评价方式】谈话

例1.请你根据下面情景作出正确选择,并口头说明理由。(5分)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是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的。假如在突发地震时你正好在室内,正确的逃生做法是: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B.立即打开房门外逃

C.紧贴高大的墙壁站立过去

D.人员众多时要争先恐后向室外跑

【答案】aB

【评分标准】学生凡是选择CD的给0分。能选出其中一个正确答案给1分,选出两个正确答案给2分;再能口头说明其中一个的理由给3分,再能口头说明其中两个的理由给4分,再能说明错误答案的理由给5分。

【试题综合质量分析】

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信度

3.40.6817.90.220.84

此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和信度都偏低。无论一般学科成绩如何,对于这类求生问题,学生通常会作出正确反应。由于不可能对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口头测评,因此信度不高。

【试题解析】此题对应课程内容中的“2.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题目说明,通过人为的积极行动,是可以在地震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具体列举的逃生方式都是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通常会在惊恐慌乱中采取的行动。其中包括无效和有效的方式,意在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地震灾难发生时自救自护的基本技能。为了避免出于本能反应而盲目逃生,我们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说明做出某种选择的正确理由,这可以帮助学生在理性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和选择。学生尽管了解了一些生命自护的常识,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学生在与教师谈话时会有不同的认知、选择和分析,从而导致该评价在有一定难度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分别进行谈话才能保证比较高的信度。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口述该问题的表现水平给出定性或定量评价。

【评价方式】模拟情景

例2.在考试时,当同学请求你配合他一起传递小纸条作弊,你会怎么办?(5分)

【答案要点】学生要采取一定的“行动”展示、表演,不仅仅是口述,学生应表现出“立即严厉拒绝并警告,根本不予理睬,并在考试结束后对同学进行批评教育,还要把此事报告老师”,等等。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迫不得已配合作弊”的给0分,“犹犹豫豫地拒绝配合的给1分”,“立即严厉拒绝并警告”的给2分,“根本不予理睬”的给3分,“在考试结束后对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的给4分,“还要把此事报告老师”的给5分。

【试题综合质量分析】

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信度

2.40.4824.30.350.79

此题难度更大,标准差也大,区分度适当,由于测试环境不能密闭,导致信度更低。

【试题解析】此题对应课程标准内容中的“2.3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2.4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试题考查目标的综合性强,将学生置于具体的学习生活情景现场,要求其在短时间内作出行为反应。情景设计非常富于挑战性,通过学生的具体行为反应,教师可以透视其内心世界,评判学生在健全人格、自我负责、分辨是非等生命教育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答案设计在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根据模拟情景的理性要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层次性和区分度。

根据教学评价的实际需要,我们进行了非纸笔评价方式的设计探索,但其应用和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思考和探索,既要依据课程标准、参考教科书内容,又要从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特点出发,避免为实验而实验,才能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与我们熟悉的纸笔评价方式的组织过程明显不同的是,非纸笔评价的组织过程非常重要,它是通过对学生语言、表情、动作的观察,分析其内心世界,从而给出相应的达标评价的过程。因此,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安排考查形式、观察分析学生的外在表现,又成为一个新课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监测技术指标的科学性,提高评价的学科效度和信度,非纸笔考查方式须尽量在同一评价环境下,分别对个别学生或微型小组开展。

非纸笔评价方式在实际实验中,都是由教师在任教班级进行,对参考答案的理解、评分标准的把握和观察学生的深度、角度都带有较强的个体性和主观性。因此,我们难以统一得出考试的质量数据。

三、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监测中生命教育纸笔测试

非纸笔评价弥补了纸笔评价的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抛弃和否定纸笔考试形式。因此,我们在设计评价方案时,要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特点,准确体现生命教育内容目标,综合考虑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测形式;要体现纸笔测试在多种评价和质量监测中的独特作用,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生命教育成果。以此要求教师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例3.发生在校园的“滑滑梯”现象(右图)说明,青少年要作好自我保护,首先责任在(2分)

a.社会B.家庭C.学校D.自己

【答案】D

【试题综合质量分析】

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信度

1.940.976.20.080.93

此题难度很低,标准差也小,区分度不明显,但由于测试形式的封闭性,其信度较高。

【试题解析】此题对应课程内容中的“2.4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题目以发生在校园的某种现象为背景,以生动形象的漫画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在面临生命安全问题或发生危险情况下,如何认识自身的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从而懂得在许多自主性生活中,应主动避免危险;保护自己的生命,首要负责人是自己而非他人,避免在什么情况下都相信他人、依赖他人,从而树立生命第一、自己第一的自我保护的生命意识。

例4.材料:乔布斯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人之一。因家庭经济困难,从大学退学到2011年的35年间,他将it科技产业发展到极致,其创办的苹果电脑公司陆续推出个人电脑、applestore、iphone、ipad等,这些产品带来了不可复制的成功。乔布斯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在与癌症病魔斗争多年中,乔布斯依然坚持工作,终于不幸在2011年10月去世。有人评价他说:“乔布斯的天才、激情和能力丰富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为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和成年人都带来了快乐。他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这个世界的方式,世界因为他变得更美好。

请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生命的知识,多角度评价乔布斯的人生。(12分)

【答案要点】(1)乔布斯延伸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他的生命虽然已经结束,可他为社会所作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他以成功的科技创新丰富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世界因为他变得更美好。

(2)乔布斯的生命具有独特性。他根据自己的个性(家庭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他主动从大学退学,在it科技产业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3)乔布斯珍爱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他坚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多年。

【评分标准】答案从生命价值、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三个角度评价乔布斯的人生,每项答案中的观点给2分,结合材料分析给2分,共12分。

【试题综合质量分析】

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信度

5.60.4714.30.380.91

此题难度偏大,标准差适中,但区分度良好,并有较好的信度。

【试题解析】此题对应课程内容中的“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试题以美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人乔布斯的人生轨迹和社会影响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有关生命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力等,从珍爱生命、认识和创造生命的独特性、延伸生命价值等生命教育的(下转第33页)(上接第42页)多维度,分析说明了乔布斯的人生给自己和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意义。学生在阅读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感叹、赞美他人,反思激励自己,受到崇高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正能量教育。

在生命教育的测试和命题工作中,我们尽量坚持命题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坚持中等难度、中等区分度、适中标准差、较高信度的原则。但是,由于试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随机性,测评手段和测评对象的难控制性,实际测评结果有相当的不稳定性。然而,测评的形式和结果分析也带给我们许多领悟和启示:如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环境,如何找到生命教育的切入口,如何创造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珍爱生命的自我教育,关心他人生命,逐渐懂得提升生命品质和生命意义的途径和方法,等等,评价过程和结果能让教师更深入地把握生命教育的内涵。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生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的使用和反馈是一把双刃剑,误用滥用监测结果会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不良压力,容易导致教师的后期教学功能的应试异化,削弱生命教育的人本意义。[4]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教学评价,防止教学质量监测走向误区将是需要突破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8.

[2]崔允.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9.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0.

生命和非生命篇5

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当我们突然看到小孩掉到河里或有人出了车祸,都会产生惊惧和同情的心理。这并不是为了讨好落难者家人,也不是为了在群众中获得好名声,而完全是出于人的本性。然而许多青少年看到别人陷入逆境,要么漠然视之,要么幸灾乐祸,更有甚者落井下石。是什么抹杀了他们纯真善良的天性,辨别是非的能力?是糟糕的家庭环境,是充斥暴力的文化产品,是一贯对生命的漠然,还是对法律的无知?

无论怎样,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社会伦理呼唤浩然正气,生命与生命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青少年在身心发展期间,人格尚未健全,易感性和冲动,自控能力弱。这更需要呵护其同情心,增强其正义感,完善其人格,培养其珍爱生命的美好品质。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青少年进行关爱生命,远离暴力的人文教育。

一、植树种草,养花观景,培养美好心灵

所谓美好的心灵,就是能体贴万物,温柔对待一草一木的心灵。唯有体会到一草一木都象征了万物的心,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意和智慧。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生机勃勃的生命气息,闻清新空气,鸟语花香。赏树影婆娑,小草吐绿,百花争艳。领略自然之美,从而引发对自然的热爱,落实在行动中,体现为勿践踏草坪,勿攀折花木,保护自然环境。

二、与动物交朋友,学会珍爱生命

参观动物园,认识动物,写善待动物的作文。了解某些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主动为鸟等动物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感受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与动物交朋友。对捕杀和残害珍稀动物,干扰野生动物生活的丑恶行为要敢于揭露和反对。要学会关爱和呵护我们周围的生命。

三、树立平等意识,同情弱者,关怀老弱病残人

通过为孤儿院、福利院、敬老院等做义工,设身处地地体验弱势群体的酸甜苦辣,主动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些活动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认识到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幸的生命更需要肯定和尊重。在弱者面前抖露威风是最虚弱的表现;在傻子面前显现聪明是最愚蠢的表演;以践踏别人人格尊严来表现自己的强大,是最卑劣灵魂的昭示。

四、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改变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培养开阔的胸怀

在日常交往中,了解彼此的差异,尊重彼此的个性,通过相互评价,学会欣赏别人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会体谅别人,悦纳自己,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能够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感受到一个人的生命对他人和社会带来幸福和快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不可睚眦必报,要能够宽容别人,原谅别人。但也不是是非不分,对坏人坏事迁就姑息,要敢于和善于斗争。这样既能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他人和谐相处,也能深刻体会到生命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什么值得尊重。

五、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利

1 注重自己的生命健康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健康的饮食起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病及时医治,突然发病或意外事故,及时拨打“120”;学会自我保护,具备避险自救的安全常识;保持心理健康,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使自己由脆弱变得坚强,避免因为不堪压力而自残或轻生的悲剧发生;当自己的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法律途径来捍卫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利。

2 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

“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任何人都不得故意或过失伤害他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通过听取法制报告会,参加公判大会,参观法院、监狱、禁毒所等第二课堂,让孩子们认识到人的生命健康权利不容侵犯,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六、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暴力文化

生命和非生命篇6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这四个方面,浅析了在高校非生物专业类学生中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的必要性。

关键词: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亦称生物学)的世纪,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据权威机构预测,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将成为新一轮自然科学革命的中心。为了普及生命科学教育,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高校开设生命科学公共选修课,对于优化非生物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非生物学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这必将引起高等教育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尤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更为突出。我国高等教育部门正在把握时展的机遇,关注世界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改革旧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1]

20世纪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把生命科学的发展放在首位,在这样一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大变革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就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规格较之工业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处理好“专才”与“通才”的关系[2],尤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跨学科专业的建设势在必行,要允许学生在系际、校际选修课程,甚至在必要时可以中途转系、转校国家教育部颁发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在对于“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学基础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这一项目中,对于在高校非生物学类本科生中开设生命科学公共选修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将出现多样化,从未来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出发,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确立高等教育应为快速发展的未来社会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有约束,又有自由学习的课程。[3]要求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牢固的、经久发挥作用的核心基础知识,又具有个性的、宽而广的知识面。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传授知识,关键是为了培训大学生的技能,培养大学生以全新的方式,用新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知道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生命科学也不例外,为了便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给非生物学类学生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

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首批批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据介绍,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下文简称“基地”)是生物高新技术产业中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三者的结合体,通过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与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技术手段新、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4]“基地”在完成国家建设目标,进行高层次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大学非生物学类学生和教师缺乏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和意识、造成不利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结构调整的现状,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率先为全校非生物学类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基础普及课程,加快校内外生命科学课程教师的培养。

高校给非生物学类学生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要延续从选修到必修,从普及型课程到提高型课程,从学分少到学分多的发展过程,在课程设置上要有系列性,延续性。要有一批专门从事公共生命科学选修课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并能在教材编写工作中作一些探讨。

二、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

在20世纪里,生命科学有了重大的进展,以至在自然科学中越来越居于显赫的地位。2000年4月6日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南京的一个题为《中国文化与科学》的演讲中指出,“假如说20世纪是物理学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生物学对人类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恐怕比物理学对世界的影响更深远……”生命科学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对农业、医疗、制药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进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保、能源、信息等方面。因此,生命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5]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健康等,都对生命科学给予了重大的希望。如果我们浏览一下生命科学的方方面面,就会发现,生命科学的分支已多得难以计数,更有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学科间相互交叉,互相渗透,生命科学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对整个科学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将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所起的作用一样,成为科学革命的中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以至在人类思维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使命中,生命科学将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认识和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对学习其他科学知识也有帮助。

人类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已不再是单纯的生命科学的研究手段,它已经从生命科学的实验室里走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力量,近几十年来,生物公司和相关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生物技术紧接信息技术而崛起,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将在生态环境、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引发一系列新的变化,也带来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6]例如克隆人类胚胎的研究将给21世纪的医学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克隆人的出现将给未来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带来严重的后果。转基因技术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节省未开发土地,从而为野生生物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担忧的,转基因食品究竟会不会对人产生有害的作用,科学界目前对此尚无定论。类似的还有生物多样性、生态与环境等。这些问题已不仅仅是生命科学领域所能单独解决的问题,还需要相关学科领域共同解决。

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已充分证明,人类生存方式的技术含金量渗透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世界高新技术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更为直接地面对着人的生命,影响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存方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级化、科学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能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高素质是不行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进入产业化,这仅仅依靠生命科学专业人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人才,而这些人必须懂一些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在非生物学类学生中全面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另外,由于学科交叉,知识相互渗透,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也需要掌握一些有关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如果知识面太窄,那将对个人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要求通才,全才,高校有义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今天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断培养自己适应知识变化,工作变化,环境变化及人类生存的能力。

另外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现已出现诸如人口、资源、能源、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已经或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要使经济的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而所有这些都与生命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未来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认识和了解这些问题对他们将来从事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知识经济的主体,强调的不仅仅是对劳动的某一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是对各类知识的整合。因此在高校非生物学类学生中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是势在必行的,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地、深层次地传授给学生许多有关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在讲授某些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现代生命科学意识和思维方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四、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大学生对生命科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中学的水平上,而那些知识毕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大学生阅读比较专业的生物杂志和文章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自学生命科学的需要。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那么在高校非生物学类学生中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就显得非常必要。[7]

知识经济要求教育部门培养出具有多种知识及多元文化融合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整合性的特征,作为知识经济的主体,强调的不仅仅是对劳动的某一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是对各类知识的整合。因此在高校非生物学类学生中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是势在必行的,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现代生命科学意识和思维方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久成.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素质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向显智,陈强.现代科学技术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北大生科院编写组.生命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杜占文.世界不需要转基因食品[J].科技文萃,2001,(11).

[5]李柯.生物技术挑战信息技术[J].科技文萃,2001,(9).

[6]高力.制约规范生命技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n].科技时报,1999.

[7]姜知然.我国三十六所高校获准建立国家生命科学基地[n].中国新闻社,2002.

生命和非生命篇7

一、生命权的含义

生命权的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呢?按照学理的角度解释:生命权是指以自然人的性命维持和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同时也是指:在社会中,自然人的生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处理,当作为独立的个体,其生命不受外界的非法侵害,在特殊情况下,自然人也完全可以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完全自由的,不能非法的进行强制干涉。

对于生命权的含义,在法律界有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权其实是指人生活中的各种权利,包括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的各个方面,狭义的生命则专指法律保障下任何人的生命不被无理剥夺的权利,西方某些学者称之为不被杀害或不受被害威胁的权利。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生命权,笔者持相反的意见,生命权仅指自然人的生命本身不受非法侵害,如果范围的过宽,则失去了作为生命权应该具有的本质,与公民权利无异,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则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会引发其他问题的出现。放眼世界,如果我们从国际间的公约规定和各国国内宪法的角度分析,我们也很容易得到结论:自始至终,生命权普遍都是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即是生命得以存活于社会以及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那么,生,生命权具体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生命得以存在的权利;2.生命得以安全的权利。其中,生命存在权是生命权的核心内容。

二、生命权的结构体系

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但是生命权和一般人格权是不同的,生命权最大的特点是生命权的客体生命权主体的权利能力和生命利益,此二者是融为一体的。所以,对于宪法意义上的生命权来说,它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利体系。时至今日,对于生命权的构成问题,宪法学界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各派林立,众说纷纭。然而笔者比较倾向将宪法中生命权的内容划分为生命存在权和生命安全权。

(一)生命存在权是指人作为生命权的个体享有在自然社会独立生活的权利,其生命自由不受非法干涉并且生命权不受非法侵害

生命是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的存在,一切都将归于沉寂,人不能为人,社会也将不复存在。所以,生命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个人来说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指出: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具有生命权的个人创造了社会,没有生命权的存在,什么都将是不存在的,所以,生命存在权理应成为生命权的核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台湾学者李震山曾经明确指出:从法理上,生命权之保障是侧重生物学上、物理学上肉体层面之生命,以其存在为重点。

(二)生命安全权是指人有权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之中,依法排除或避免危险与威胁,使其生命存在不受到各种危险的威胁,从而使生命得以正常存续的权利

只有当人的生命存在于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得以存续。如果人的生命始终处于危险之中,受到各种危险的威胁,人的生命也就可能随时不复存在。因此,生命安全权也就成为生命权的基本内容。有些学者在研究生命权的问题时,总是无意的将生命存在与生命安全联系在一起,将两者混为一谈,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诚然,两者有紧密的联系,生命只有安全,才能存在,但两者不能同日而语。生命存在,强调的是生命本身,是内在的固有属性;而生命安全,强调的是外界环境,是外界因素的干扰,故生命存在权与生命安全权应并列成为生命权的内容。所以,那种认为生命权当没有死亡发生时,不能认为受到侵害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即使人还没有死亡,但其生命权可能受到了来自外界的侵害。

三、我国宪法生命权制度的构建

生命和非生命篇8

【论文关键词】生命权;宪法;生命安全权;有限制的生命利益支配权论文论文摘要:对生命权未予以明确保障是我国现行宪法的一大缺憾。生命权是最基本的宪法权利,没有生命权其他权利皆无从谈起,宪法对生命权保护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生命权问题涉及死刑、正当防卫、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战争和反战、自杀、安乐死、堕胎、计划生育等多领域,需要刑法、民法、赔偿法、计划生育法、国际法等一系列部门法加以规范和解决。将生命权栽入宪法是其他部门法保护生命权的基础,是形成一套保护生命权的法律体系的前提。一、案例分析案例引发的思考:2007年l1月21日下午4点左右,北京某医院一名孕妇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送进医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其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面签字,焦急的医生、护士束手无策,院方试图联系该孕妇的其他亲属,并向上级请示“亲属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的紧急情况下,可否进行手术”,均未果。在抢救3个小时后,孕妇抢救无效死亡。笔者认为,对生命权的漠视是造成这种悲剧的重要原因。生命权是人的最高利益,如果没有生命权,其他的一切权利都无从谈起。在我国,这—重要的权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未得到宪法的保障,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法律的遗憾!近些年来发生的对生命权的侵害的事件不胜枚举。矿难事故不断发生,“非典”、禽流感等致人死亡的疾病层出不穷,有关死刑犯的冤案也不时出现。这一切都与公民生命权保护的立法不足和不完善相关。人的生命是人之所以为人并进而成为法律主体的根本前提,因此生命权也就成了其他一切人权的前提和基础。生命权自18世纪被美国宪法确立以来,已经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宪法的确认,并载人多项国际人权公约。但由于我国宪法对生命权尚无明文规定,生命权在我国宪法中的地位只能算作—项隐含权利,这对于生命权的保障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宪法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将生命权入宪,尽快建立生命权的保障机制。二、生命权的义涵“生命权’’旁白自西方人权理念,生命权是人权中的首位权利,指自然人的生命不被非法、任意剥夺,仅是一种“生命拒害权”,含义是消极、保守的,价值是有限的。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极大关系。那个时代,涂炭生灵、草菅人命的现象普遍,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更使任意剥夺人的生命的行径受到空前谴责,所以二战后许多国家的宪法国际人权公约纷纷确立了公民拥有生命拒绝不法侵害的神圣权利。然而到了上个世纪70、80年代,当法治与文明已成为世界发展主流、任意践踏生命的现象减少了很多之后,人类社会又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威胁生命的天灾人祸,特别是“人祸”,诸如邪教盛行、核威胁的存在、毒品泛滥、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建设工程安全隐患增多、剧毒工业品的广泛使用、农产品消费中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等等,这些现代“人祸”对公民生命的危害已远远超过了“天灾”、凶杀刑事案件和司法滥施死刑对公民生命的危害。于是,公民仅有的生命拒绝非法侵害权,已无法保全生命,“公民应享有生命危难救助权”的呼声出来了。因为“无救济就天叔利”已逐渐成为各国公民的共识。与此同时,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人权立法中,出现了所谓的‘‘第三代人权”,其中之一即公民享有“接受人道主义援助的权利”。是指所有人类团体在急需时都有得到国际社会援助的权利。例如遇到流行病、饥荒、地震、洪水、台风、雪崩、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以及集体移民、难民和流离失所的人大规模集聚或类似事件等,不给予及时的、必要的援助就会引起人类大批死亡的后果,就需要国际社会及时伸出救援之手。特别是在援助任务已经超出任何单独的援助国或某一个机构(如国际红十字会或联合国救灾专员办事处)的能力的情况下,更需要国际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援助。生命权的核心是生命安全。—个好的政府,首先应是—个对人民生命安全全面负责的政府;—个珍惜公民生命权的立法机关,应当重塑生命权的传统保护理念,与时代同步地正视危害其“安全”的因素,关注其“安全”的程度,寻求其“安全”的措施。笔者认为,现代宪法义上的公民生命之权,应由传统的“生命拒害权’拓展到“生命拒害权”与“生命危难救助权”的统一(生命安全权即二者的合一);由生命危机之前的权利延伸到生命危机之后的权利;由消极的生命保护观过渡到积极的生命保护观。因此笔者认为,生命权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有安全活着的权利,具体是指自然人以维持其生命延续为内容,以生命安全为核心,以生命利益为客体的权利,也就是每个人的生命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不容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侵害或剥夺的权利。三、生命权的体系构架生命权不同于一般的人格权,它的最大特点在于:生命权的客体一生命利益与生命权主体的权利能力融为一体。因此,宪法意义上的生命权应当是—个完整的权利体系。关于生命权的构成(内容),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有几种观点为:生命权的内容包括自卫权和请求权;生命权的内容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司法保护权和生命利益支配权。尽管上述观点各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自卫权并不是独立的生命权内容,而是生命安全维护权的具体内容;司法请求权属于维护生命和安全利益的派生权利,是基本权利的必有内容。因此,笔者比较倾向于将生命权的内容划分为生命存续权、生命安全权以及有限的生命利益支配权。1.存续的权利生命存续权是指自然人保有自己的生命依自然规律存续的权利。生命的延续是人体的正常功能,也是一种自然现象。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法律规定生命权中包括生命存续权,并非确保人人.都长生不老,而是保护人的生命不因受外来的非法侵害而丧失。其实质是禁止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更高层次的生命存续权还应包含,当人的生命受到疾病等非人为因素的困扰而有丧失之危险时,有权得到尽可能的医治和救助。需要注意的是,生命存续权保护人的生命延续,不是通过提高身体健康程度而延长生命,这是健康权的内容。2.生命安全权生命安全权是指依法排除或避免危险与威胁,恢复生命得以正常存续所应有的安全情势的权利这是生命权的核心内容,包括防御权、救济权(亦称保护请求权)。防御权,是指当有非法侵害生命的行为和危害生命的危险发生时,受侵害人有权采取防御措施,防止危害生命的结果发生。它首先是针对侵害生命的行为的一种防御或抵抗。救济权,有学者称为“保护请求权”,是指当生命权受到侵害时自然人有权向国家提出保护的请求,以得到必要的救济。当特定的环境对生命构成危险,但该危险尚未发生时,生命权人有权请求国家机关改变环境,消除危险。从时问段上讲,这是事前及事中的保护请求权。保护请求权的另—项重要内容即是请求司法机关救济生命损害,这是生命权受到侵害后的法律救济。是对生命权的事后保护。但是,生命权一旦受到遭受损害,则生命丧失,生命权人主体资格消失。因此,请求司法机关救济生命损害的权利实际上是由生命权人的近亲属或继承人行使的。3.有限的生命利益支配权生命利益支配权实质就是生命权归属于谁,生命权人是否完全拥有生命支配权?对此,很难作出全面的回答如果回答拥有生命权,存在以下几点悖论:从生命的周期看,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不能由本人来决定,而且还存在一些意外事件,如车祸。重大安全事故等,有时既无法预测又无法控制;保留有死刑的国家,对触犯刑律并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其生命权则属于国家。死刑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过,死刑制度来源于以血复仇。马克思曾说:死刑是往古的以血还血,同态复仇的表现。无数的传说和研究都表明,地球上的所有人种都在其发展的某一阶段依靠的是以血复仇制度,在人类的原始社会里实行了几千年的以血复仇制度,有过初期、盛期和终期之分,以血复仇白.勺终结,便是作为国家刑罚制度的死刑的产生嘲。早期的死刑制度多具有报复意义。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指出:“滥施极刑从来没有使人改恶从善。’础对死刑的有益和公正提出了质疑,主张用长期苦役来替代死刑。自此,人们一直都在争论死刑的存度问题,但这不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无论怎样,死刑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虽然目前世界上通过立法程序废止了死刑的国家已经超过半数,但还有小半数国家还未废除死刑。如果生命权不属于本人所有,又会出现以下悖论:一是自杀。即生命权人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至于采取药物、刀杀、自缢、溺死或其他什么方式,则在所不问。如果生命权人拥有生命支配权,应包括自杀行为,但自杀行为不符合伦理要求,也违背社会价值。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人是e帝创造的,每个人的生命部属于上帝的,自杀就是违背上帝的意志,是一种犯罪行为。人们将自杀规定为一种犯罪,在自杀未遂的场合还可进行处罚,如果既遂,怎样来适用刑罚,即使社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自杀行为,也可以说是防不胜防。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表明,仅1997年,日本共有23500人自杀,近几年一直在3万人上下浮动,自杀已经成为日本第六大死因。二是献身行为。为了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利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所提倡和鼓励的高尚行为,这时,生命权人有权支配自己的生命。三是安乐死。是指对于患了绝症濒临死亡的病人,为了消除其生理上的极度痛苦,经本人或其亲属要求,由医生采用医学方法提前终止其生命,使其安乐死去的行为。其有严格的构成要件。从以上可以看出,人不能完全拥有生命利益支配权,也不是完全没有生命利益支配权,而是有限制的生命利益支配权。四、生命权入宪的必要性及规制1.将生命权入宪必要性(1)生命权人宪是保障我国公民生命安全的现实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漠视生命、侵害生命的现象还不少。每年我国在煤矿、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人数成千上万。其中大多数事故属于责任事故,是有关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没有把公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而造成的。可见,生命权人宪,是全社会树立生命意识,自觉保护生命是当务之急。(2)生命权人宪是完善我国现行宪法的需要。正因为生命权的极端重要性,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宪法明确规定:“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葡萄牙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一、人的生命不可侵犯二、必要时将执行死刑。”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生命权,不得不说是我国宪法与世界各国宪法的一个差距。为i舌应世界立宪潮流并完善我国现行宪法,我国应尽快将生命权规定为公民的—项基本权利。(3)生命权人宪还是实施国际人权的需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法准则,公民基本权利规定正呈现国际化趋势。《世界人权公约》把生命权列为人权中的首项权利。我国政府顺应国际潮流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一国际人权公约的批准只是时间问题。那时,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每是我国政府的义务。为适应签署特别是今后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需要,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修改完善现行宪法,将生命权明确规定为我国公民的—项基本权利。2.修宪时公民的生命权的规制笔者的设想是,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的第1条之后(第1条内容为中国公民的资格和平等原则),增设一个条文,单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受法律保护。”(第1款)“禁止非法或者任意剥夺公民的生命,禁止任何轻视公民生命的行为。”(第2款)“公民因灾害、事故等原因导致生命危难而无力自救的,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救助的权利。”(第3款)为了防止人们理解和实施上的分歧、偏差,可在宪法修正案出台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有关的用语和含义作出明确的宪法解释。其中的“非法或者任意剥夺公民生命”,可解释为:包括刑讯逼供、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过当、虐待和摧残服刑人员等所导致的死亡事件以及死刑判决不当的事件。其中的“灾害”可解释为:传染性疾病爆发所引发的卫生公害;饮用水、粮食、禽畜肉类被辐射物、剧毒物等严重污染所引发的环境公害;震灾、洪灾、火灾等引发的自然公害。其中的“事故”可解释为: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经营事故;生活意外事故。“无力自救”可解释为:受害人处于生命危险状况而无能力自行就医或者就医后无能力支付救治费用

生命和非生命篇9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进行介绍,对辛亥革命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了解。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名称、时间和人物,辛亥革命的时间、过程和相关的事件。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以及辛亥革命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使学生们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已经三民主义的探究,使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通过对辛亥革命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主义作品进行收集和阅读,从作品当当中深化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可以使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能力得到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提高,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适应和改变世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背景、发生、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了解,使学生学战士为了追求民主自由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为了心中的真理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思想,但是也为后人开启了民主的大门,为以后广大的仁人志士为了民主共和不断探索,这种精神一直激励学生为了自己的国家民主富强,不断的拼搏奋进,使学生对国家更加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深深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而努力。我们从辛亥革命的图片或者是影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前辈们为了自己的信仰,敢于流血,敢于牺牲,不惜一切,这种精神我们可以从影片中体会到,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力量之美,认识到社会、国家的利用远远高于个人利益,孙中山他们那代人为了追求民主共和,舍生取义。

【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孕育,各个革命团体先后建立起来,对民主思想广泛宣传,这种思想就像一股潮水,不可阻挡,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在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人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制定了自己政治纲领。在1911年起义正式爆发,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爆发了,也是对封建王朝发起的猛烈进攻。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作为第一次民主革命,它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对封建基础是一次有力的触动。

本课共有三目,分别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都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本课的主线:准备――爆发――结果。

【学情分析】

本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比较的悠远,对学生们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是非常难的,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所以,一定要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可以让学生提前找一些辛亥革命的图片和资料,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对辛亥革命的全过程通过影片的形式进行展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然后让学生们集中讨论,互相交流,真正体会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评价辛亥革命。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查阅书籍和网络上的一些资料,老师对课标、教材进行研读,并详细撰写教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和图示法等多种方法相互结合。

【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孙中山,他对读书非常的着迷。当他在英国学习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去找他玩,看到孙中山的生活非常的窘迫,甚至没有钱买饭吃。于是,几个中国留学生走的时候就自发凑了四十英镑,帮助他继续完成学业。过了几天之后,这几名学生又去看孙中山。到了宿舍,发现门紧关闭着,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孙中山也不来开门。有的留学生就说:“孙先生可能不在宿舍,我们改次再来找他吧。”一个姑娘却说:“等等,我再来试一试。”这位姑娘用力敲了一会之后,孙中山果然在里面,自己把门打开。孙中山看到留学生在门外,说:“不好意思,刚才没有听到敲门,我正在看书,快快进来吧。”说着,把留学生请进了宿舍。这些中国留学生走进了宿舍,看到孙中山的书桌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这些书一共需要30多英镑的钱。这些留学生非常的好奇,就问孙中山:“你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为什么还要买这么多的书啊?你以后的生活费该怎么办啊?”“这些书是用您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孙中山一脸兴奋的样子。“你应该多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要不身体就垮掉了。”孙中山拍怕自己的身体:“我身体结实着呢,我认为买书比吃饭重要的多。”

正是这位视书比生命都贵重的孙中山,打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枪――辛亥革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地上会爆发辛亥革命?它了中国的封建王朝,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讲解辛亥革命的全过程。

1.辛亥革命的背景

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投资建厂,对我国的民族资本也是一种刺激,使的民族资本不断发展,但是受到双重压制,就导致了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民族矛盾也非常激化,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工具,必须清政府,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具体原因。直接原因就是清朝政府的新政和立宪的骗局以及对保路运动的镇压激化了矛盾。于是就爆发了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的过程

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创立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兴中会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革命纲领是“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为三大主义,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发展: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新军占领楚望械库,占领武昌城,起义胜利。之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1911年,是旧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孙中山在南京就任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意义?(生回答)。(生回答)它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清王朝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生根发芽。辛亥革命也是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沉重打击。辛亥革命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亚洲各国的革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推动着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革命先辈们在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生命,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宣誓。

全体起立宣誓: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学习先辈们为了追求真理,不抛弃不放弃,甘愿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民主和自由更加发扬光大。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来武装自己,不断奋进,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拼搏。

【板书设计】

辛亥革命

准备:兴中会,同盟会

发展:武昌起义

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意义:结束两千年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巩固小结】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达标训练】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有非常强烈的愿望

B.民权主义就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民生主义就是要把地主土地变为农民的土地

D.三民主义是把西方民主思想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2.对辛亥革命的表述中,其中正确的是()

a.使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结束了

B.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D.使民主革命的任务完成了

3.问答:以孙中山为领袖的革命党人为了辛亥革命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中华民国临时宪法》颁布的原因有哪些?它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从辛亥革命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全面的看待辛亥革命?

【布置作业】

1.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3.三民主义的内容有哪些?

4.辛亥革命的背景及过程?

5.辛亥革命和有哪些异同点?

【教学反思】

要想把课堂的实效性充分提高,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老师奥对教材资源充分挖掘;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老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只有做到三者的统一,才能够使课堂更加的灵活多变,才能够真正发挥课堂作用。

生命和非生命篇10

关键词:非理性宿命论理性宿命论命运不可改变俄底普斯苔丝嘉丽妹妹

宿命论指人的命运是注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宿命论是早已有之的一种命观,它对文学有着很深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找得到不同程度的宿命的烙印。宿命论有如此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是因为宿命论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根据宿命论的形成原因,可以将其分为非理性和理性两个阶段。非理性阶段的宿命观是指在自然科学极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由一种神秘力量所控制的。这种神秘的存在力量被认为是宿命论形成的起因。例如,不同宗教,文化中神的形象往往就是这个神秘的操控者。这个阶段的宿命观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是带有迷信色彩的,非理性的命观。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宿命论也由非理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达尔文主义开启了理性宿命观的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了一切神学理论,创造人、主宰人命运的上帝不复存在。人不过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的命运是由环境影响决定的。在这个阶段,无法逃脱的自然环境的影响成了宿命论形成的起因。

非理性阶段和理性阶段的宿命论对于宿命形成的起因有不同的见解,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命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可改变的,必然的。人的一生中可能充斥着无数的偶然性,无数的自由意志的决定,可这些因素往往都将导致命运最终的必然性。下面将从文学作品出发,分析不同阶段宿命观的特点。

古希腊悲剧《俄底普斯王》中的主人公俄底普斯的命运是非理性阶段宿命的代表。俄底普斯的命运一出生就被先知所预言,之后他所做的一切都没能逃出命运的掌控。在一个个的偶然中他杀父、继位、娶母为后,将一切预言实现得分毫不差。虽然并没有明显的神的干预,可文中那种强大而又神秘的控制力量却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俄底普斯的命运体现了非理性宿命观的特点,即命运是被神秘操控的。这种控制人命运的神秘力量是无处不在的,是客观的。它既不是个反面的形象也不是个正面的形象,它只是客观的存在,身不由己地存在着。

理性阶段的宿命论认为人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是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过是基因操控的机器。人的命运自然要受到自然环境和基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人来说是性命攸关的。这就是理性的宿命。

例如哈下的苔丝就是一个例子。苔丝是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具有不错的样貌和美好的青春。她的父亲懒惰而愚蠢,嗜酒如命;她的母亲是个思想不成熟且肤浅虚荣的妇人。苔丝从父母那里得不到应有的庇护,她得到的只是养家糊口的重任。

“母女俩就这样上路一起走着,苔丝的两边各有一个孩子牵着她的手,心里似乎想着什么,不时地把苔丝看上一眼,就像在看一个正要去干一番大事业的人一样;她母亲同最小的一个孩子走在后面;这一群人构成了一幅图画,中间走着诚实的美丽,两边伴随着无邪的天真,后面跟随着头脑简单的虚荣。”这段描写是苔丝初次离家时的场景,清楚地表明了她所处的环境。她像是生在野外无人保护的花朵,美丽却极其脆弱。不甚明智的父母,家庭重担的负累,再加上一、两个自私又心怀不轨的男人已经足够毁了她的一生。这种环境就是苔丝的宿命,她无从逃避,也无法改变。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要是她已经看出了这次会面将意味着什么,她也许就要问一问,为什么命中注定那天看见她并垂涎她美色的是一个卑鄙下流的人,而不是另外那个在各方面都让她感到可心可意的人――一个刚好在人类中间能够找到的让她可心可意的人;可是在她认识的接近这一标准的人中间,她在那个人心中只留下一个短暂的印象,并且差不多已经被他忘记了。”苔丝的命运围绕着两个男人就此展开,可惜她没能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阿历克不是那个“可心可意”的人,却依仗强势占有了苔丝。而其后的安玑是“接近标准的人”,可苔丝此时却已经偏离了标准。这种偏离让她无法幸福,无法坦然享受爱情的甜蜜。当她鼓起勇气坦白过去时,却遭遇安玑不通情理的抛弃。她将一切归罪于阿历克,杀了他,也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她的周遭是致命的环境,处处是机关,每走一步都是陷阱。

同样深受环境影响的还有德莱塞笔下的嘉丽妹妹。嘉丽出身贫寒,虽然拥有迷人的外表,却没有与之相配的华美服饰。若是留在乡下还好,可她偏偏来到光怪陆离的芝加哥。她向往上流社会,渴望过得更体面些。可是看看嘉丽所处的环境吧。她只是个寄人篱下的乡下姑娘,衣着寒酸。她意识到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安逸的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她的生命中出现了两个男人。不论杜落埃也好还是赫滋伍德也好,他们都不过是嘉丽生命中的过客,是她遭遇到的环境的一部分。前者帮他脱离了困境暂时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后者将她带到更大的城市――纽约,使她有机会成为演员。

由非理性到理性,宿命论历经了诸多发展变化。但是无论是神控制命运还是环境影响命运,人在自然面前总是渺小的,总是身不由己的。宿命论作为一种命观,确实有它消极的一面。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宿命观不只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也同样是对之勇敢地面对;不只是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的表现,同时也是对不可抗力的坦然接受。这正是宿命论的积极意义所在,人需要用勇敢坦然的态度来面对命运中出现的一切,不能放弃也不能退缩。

参考文献:

[1]苔丝著.孙法理译[m].北京:译林出版社,1993.

[2]李晓春.浅析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9).

[3]黄开红.社会转型期的“美国梦”――试论嘉丽妹妹的道德倾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6,(3):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