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4:33

新农村规划建设篇1

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要有新进展,农民收入水平要有新提高。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把我村打造成一个全县一流、在全市有影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而不断努力。

二、工作目标任务

在**年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好中求进,穩步发展。**年农业生产总值增长7%,农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100%。水稻种植达亩,果树新增面积20亩,油菜种植面积达300亩,席草种植面积达200亩以上的产业发展模式,计划投入万元对1421亩农田进行整改,投入万元,开发1000亩油茶基地,投入万元修建900米的环村公路(分别位于江塘至龙峰的360米,上水塘水库至谭坪的540米),继续推进三清五改建设,扩大种养植业规模,并且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计划投入元对村部进行整体规划,投入元对村庄道路两旁进行绿化。

三、主要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抓好生产发展、突出特色产业

1、稳定粮食面积,优化结构,提高种粮效益。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生产总量。**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亩左右,总产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亩,席草种植亩,油菜种植亩。大力培养种植“九龙李”生产基地,提高九龙李的产品质量,创立自己的特色产业品牌。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多项政策措施,支持和保护粮食生产。继续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务院关于粮食生产补贴的政策,确保粮农享受到政策给予的实惠,充分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

2、踏实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充分实现土地正常自由流转。对1400多亩水田实施土地整改,使农田成片,能够加快农业的机械化进程,这样利于农业的快速增长,充分踏实的做好每一个村民的思想工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土地正常自由流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快农业项目争取与引进力度,推动项目农业有序发展。加快与深圳长江通达贸易公司老总曹艳的联系,并且做好与村民的思想工作,并且和村民签定好土地承包协议,让千亩油茶基地能够尽快的进入实施阶段,为我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快速发展平台。

(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整治力度,强化生态能源建村科技强村

1、以“保护生态、整治环境”为切入点,美化家园、净化环境为目的。大力推广沼气工程建设,发展生猪养殖,在原有基础上增养300头,提高沼气池的建设率。沼气池新建口,力争全村80%农户使用沼气。使“三清五改”户达%。彻底整治村容村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大力推广太阳能、电能等节能减排产品进入农户,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原有23台太阳能热水器的基础上再推广台,在健身广场旁投资万元修建标准篮球场一个。

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知识培训,使村民能在家中农产科技信息推广应用。创建一个村级博客网站,起到推广科普知识,农产品信息的载体作用。以图书室为平台丰富三农书屋藏书达2000册,完善农村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并进行推广应用,让村民尽快的走进网络信息化时代。

3、对村部进行整体规划。对村部基础设施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对村部地面贴瓷砖,完善村部的办公用具,充实图书室的图书,购买一套体育用具,对远程教育室的设备进行补充(计划是一台投影仪、一对音箱)(三)加强领导,强化新农村建设组织保障

1、始终坚持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带动村支两委和其他人和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八个方面的作用,呈现“支部有力、党员齐心、群众参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格局,推动我村新农村健康发展。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支部核心作用,以党员队伍为骨干,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村新农村建设。开展党员先锋岗评选,无职党员帮扶制,规范民主发展党员制度。完善村委会的工作运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四个文明”的建设。

新农村规划建设篇2

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乡**村*****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一、**基本情况………………………2

二、存在的问题…………………………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5

五、规划目标……………………………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5

二、土地利用规划………………………6

三、产业发展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四)经济与产业

***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100亩,核桃100亩,桃80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

(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4.5公里,红线宽度为4米-5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15公里,宽度3.5米-4米。现有3.2公里入户文明路。

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

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六)村庄现状情况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368

112水田80

114旱地1288

12园地小

计370

121果园280

125其他园地90

13林地小计780

131有林地580

132疏林地200

15其他农用地小计129

153农村道路115

154坑塘水面9

156农田水利用5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小计89

203农村居民点89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567

合计6306

2、全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该村范围内,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村委会所在地相对集中有5个居民点,但都规模较小,最大的居民点居住有20户左右,全村居民点分布较乱。

3、农房建设质量分析

***村除8%属砖混结构村民住宅外,其余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住宅,均为村民自建房,建筑时间参差不齐,建筑风格各异,配套设施不全,人畜未有效分离,总体质量较差。

4、居住条件分析

村内无公共绿地,无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生活单调,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为主要燃料,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村内交通状况相对较好,6个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户路为泥结石路,以公路和文明路为主的村社路网基本形成。

5、经济发展分析

***村属***乡规划确定的蔬菜,干果、水果规模发展区,今后乡域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科技投入,继续发展以柑橘、核桃为主。在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南江黄羊、生猪、小家禽的种养规模,增加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仅1.02亩。

(二)无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二、三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服务水平低。

(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住房平面布局较为混乱,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四)公共设施不全,无农民集中活动地点,无集中绿化和安全管理机制。

(五)基础设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统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禽畜养殖方式和养殖地点安排不合理,农户生活垃圾没有规范处理,环境污染严重。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一)规划依据

1、国家与四川省的村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村庄规划标准》;

3、《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材料》;

4、《***乡集镇规划》;

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

8、国家、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9、县委、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措施发展村庄自身建设,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结合该村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兼顾,综合布署该村的各项建设项目。

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村庄的各项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3、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4、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村庄产业、绿化、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设施。

6、保护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

7、遵循:“规模适度的村庄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设风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规模发展的产业结构”的规划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产业发展治多”,确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变。

规划年限:近期:xx年至xx年;远期:xx年至2020年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一)规划重点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土地整合,对原有破、危房进行拆除整理,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就近集中,规范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铺设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光纤、电视线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气)处理,对村内水沟、水塘、堰渠等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修缮,村内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等设施。

3、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重点处理好人畜关系,采取适当措施美化环境,在适当地点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修闲娱乐活动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筑风貌形成,主要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

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

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化进村、文明新风入户;

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

(二)经济发展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字库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社会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字库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巨大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四)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示范点内道路硬化率达100%,用电普及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电视通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配套,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

(五)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沼气化处理达80%以上,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清运。

第二章**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一)**村的发展性质:立足生态优势,以“蔬、果、牧”生产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按照适当集中和个别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集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将字库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村庄各规划年限人口规模:近期xx年村庄人口1380人,远期2020年村庄人口1420人。

(三)同规划年限相对应的用地规模:xx年,农业用地2756亩(其中耕地140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00亩以内,2020年农业用地3750亩(其中耕地162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10亩以内。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近期用地远期用地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4001620

112水田100120

114旱地13001500

12园地小计4001050

121果园300500

125其他园地100550

13林地小计800900

131有林地600700

132疏林地xx00

15其他

农用地

小计156180

153农村道路140160

154坑塘水面1013

156农田水利用67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小计100110

203农村居民点100110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4502446

合计63066306

规划建成蔬菜种植基地近期用地500亩,远期用地700亩;规划建成柑橘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核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200亩;

规划建成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牧草种植近期用地300亩,远期用地500亩。

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重点:一是蔬菜。建立和发展钟家湾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为主;

二是果园。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建立干、水果产业带,以柑橘、核桃种植为主,发展特色干、水果产业;

三是养殖。发展五社的黄羊养殖,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养鸡、生猪养殖为主,扩大养殖规模;

四是劳务。每年劳务输出300人,以专业劳务为主,壮大劳务输出产业。

规划近期黄猴年出栏3000只,远期年出栏4000只;

规划近期生仔猴年出栏4000头,远期年出栏6000头;

规划近期小家禽年出栏115000只,远期出栏xx0只。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xx年,全村人均gdp达到9000元,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农业生产值达到6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532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到2020年,村级生产总值达到23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9%,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年增长速度为9%,第二产业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11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

以xx年为基础,人均纯收入2100元,按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到2020年达到4200元。

(三)社会发展目标: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主要指标为: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近期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1%,远期控制在0.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m2以上。道路铺装或硬化率达到8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沼气使用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到100%,电脑普及率达到50%。每户建沼气池,合理布局建公厕和垃圾收集点,保持村容整洁卫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内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业,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四、配套设施规划

(一)综合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各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新农村道路网络。

路网结构:以村道、社道相结合为骨架,各组穿插环状加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完善村域道路结构;

道路等级:村道路分为两级,由村级公路和文明路组成。村主要道路宽度6--6.5米,村内组团之间联系的环状及放射状道路宽度为4—4.5米,文明路宽度为1-1.5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均设置停车场。道路建设要达到标美路的标准,做到沟通、路平、坡缓、涵洞通。

(二)供水工程规划:新建社区用水按规划要求由村民自建净水设施供给,用水综合指标按300l/(日.人);

居民点供水管网最小管径为dn50pvc管,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

(三)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沟渠。规划区内现有雨水明沟底宽0.5米均为土沟,规划整治采用30cm厚水泥沙浆砌片石呈梯形明沟。

污水近期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80%计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材料用钢筋砼圆管。

(四)“三电一广”规划:供电由县城110kv变电站统一供给,改造现状供电网络,三相电网络覆盖率为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标准按300w/(日.人),生产用电按xxkw.h/万元的标准配送。

邮政电信规划设村邮政电信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等邮政业务和代办电信业务。规范村内电信线路走向,完善数字通信和光纤网络。

提高电脑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努力构建电脑信息网络系统。

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规划该村逐步同县城联通闭路广播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使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在村域内适当选址安装高音喇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五、农房建设规划

(一)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

(二)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碎石铺路,砖块砌墙,白灰沙浆勾缝等。

(三)路面处理,铺设应就地取材,选取自然古朴,却又透着当地民族文化气息的道路铺装,形式以现有道路为模板,加以拓宽、平整,体现农村自然风景。

(四)外观上采用川北民居风格,屋顶局部由坡顶进行装饰。建筑风格应保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体量、低层数,变化丰富,均应采用坡屋顶,与山型地势相协调,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高不超过3.4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2层,建筑脊顶坡度按1:2.5计。

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

人居环境1、拆除了一些多余的空间(如一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2、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如一些与家居房没分开的家畜房间进行了分开处理);3、每家每户都设置一个卫生间。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卉、蔬菜种植空间,并在庭院内部布置休闲空间,可以让村民尽享天伦之乐。对内部交通通行系统、绿化空间、居住空间及附属房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及处理,并利用青石铺路,砖块铺地。

风貌特点

建筑风貌1、立面上设置一些比较突出的实木恒条,给立面上带来突出变化;2、立面白色沙浆抹灰。居住房采用假坡屋顶,一些附属房则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前面的假坡形成呼应;3、用水泥或青石板硬化前面的前坝,并利用木栅栏进行少量的绿化处理。

(五)新建村民住宅必须按照统一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新建现代农村住宅要求设计新颖,功能合理,建筑风貌体现川北民居特色,并结合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屋顶采取平坡结合,努力打造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农村建设新风貌。住宅成套率达80%

(六)对现有农房采取固化政策,严禁乱修乱建,鼓励到新建社区集中联建;严禁乱修乱建,积极推行农民公寓式住宅。

(七)规划在***社***地合理安排村委会、村小学、村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等公共建筑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技能培训点;在界牌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场。

公共建筑在平面构成和立面设计上,均新颖别致,功能完善,能充分体现现代新农村风貌。

(八)规划在***、***、***建立三个集中村民居民点,***社***点逐步并入**街道成为社区,并在该社区规划建设敬老院和民营工业加工区。

(九)村绿地总体布局由多块中心绿地、组团结地、绿化带及各居民点和社区的宅前绿地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村绿地强调突出不同特色,考虑步行娱乐均可的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坐凳、小品等。绿地采用草、树、土丘等富有变化的手法,体现高低错落,营造环境气氛。

(十)居民点内安装路灯,路灯的选型要与村庄的建设风格相协调,以保障安全和衬托村庄建设效果。

(十一)抓住***部门挂联***村的有利契机,组织成立文化宣传队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环境建公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清洁维护小组,对共厕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邓家坡居民点由小学厕所改造水冲式公厕一座,粪便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排放,加强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必须经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村境内水体水质应达到三类水域标准。

(二)保护生态建沼气池和使用燃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户户建沼气池,***年突破20口,力争xx年全村普及。

(三)保持清洁建垃圾堆放点,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村垃圾收集点4个,对村垃圾进行袋装化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

(四)院落绿化,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绿化渗透到每户的宅前屋后。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县委提出的农村党建强基工程、榜样工程、接班工程和温暖工程,按照县委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以“五改三建”为抓手,以解决“四难”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条件,优化人居环境。

本新农村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字库村委会具体执行,乡村应成立新农村建设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要求和用地调整,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必须经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加强规划的宣传,让村民理解、认识、支持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自觉维护和实施新农村规划。

新农村规划建设篇3

(征求意见稿)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由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了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建设目标。

——生产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县的农村经济结构调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自然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构建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格局。逐步建立完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大力推行豆麦杂、豆薯杂、豆米杂等轮作模式,扩大无公害、优质作物面积。重点围绕农、畜、山特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开发和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到20__年,农村一、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由20__年的79%∶8.9%∶12.1%调整到59%∶18.9%∶22.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89.1以上,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提高到43,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渔业总产值达1206万元,年均递增5.8;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生活宽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到20__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实现45316.2万元和5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2,其中非农产业收入达到35以上。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生活比较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1.5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救助比例和标准,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逐步形成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乡风文明。“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乡(镇)行政村全部通沥青和水泥路,建设通村公路537.2公里。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6.7以上。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十一五”期末,全县4500农户普及清洁能源。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进集中办学,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双高”普九工作。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5年,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具有非农产业技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以上;卫生乡村达标率75以上。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鼓励扶持农民建立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电影放映队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文艺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十一五”期末,全省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覆盖到所有乡镇。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

——村容整洁。治理乡村环境。实现村屯四旁绿化,鼓励农户庭院美化,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态舒适的新乡村。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到村、到屯,并与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新农村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纠正和整治违反规划私批滥建行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管理民主。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形成家庭和睦、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遵循的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按照市场供需关系,确立重点发展项目和产业调整方向,避免盲目性和趋同性。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相结合,着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群众自愿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用政策、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产业结构,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积极向上争取和增加财政投入,重点向主导产业倾斜,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加强场县联合共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农业标准化覆盖面。20__年,全县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十一五”期末,全县实现90万亩的标准化种植。养殖业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饲养场,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十一五”期末,全县实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农户占50以上,力争规模化养殖比率达到70以上。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扶强扶壮现有企业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参与我县农、畜、山特产品加工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坚持不懈地推进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十一五”期末,争取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牵动农、畜、山特产品基地面积160万亩,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

(六)继续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加快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扩大认证数量、开发总量和加工规模。“十一五”期间,创建绿色食品基地11个,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新增无公害食品标识10个,有机食品标识7个。全县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1万吨;创建北药生产基地12个,北药种植和改培面积达到12万亩,完成4个北药基地Gap认证,生产总量达到20__吨。全县种植业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80,粮食产品优质化率达到85。

(七)加快发展外向化农业。广泛开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全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为契机,依托口岸优势,加强对俄农业劳务合作,建设粮食、蔬菜、畜产品对俄出口基地,开发俄方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化农业。“十一五”期末,建设粮食、蔬菜、畜产品对俄出口基地3个;全县赴俄农业劳务人员300人,开发俄方土地10万亩,创收达到2200万元。

(八)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形式,重点推进院县共建、场县联合,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搞好良种繁育与推广、农作物标准化种植以及科技入户等项目。重点建设3个县级科技示范园区(__乡、__镇、__乡),6个乡级科技示范园区,建立9个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确立9个标准化种植辐射区,不断增加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示范项目,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要达到30。

(九)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重点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沼气“一池三改”项目,建成生态家园示范村9个、示范户4500户。

三、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十)挖掘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坚持走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转化增值的路子,重点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增产增收。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以优质大豆为重点的粮食作物、以北药为重点的经济作物以及饲草饲料作物,提高种植业效益。20__年,全县优质大豆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单产达到145公斤。搞好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十一五”期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

(十一)做大做强畜牧业。以绒山羊养殖为重点,积极推进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增强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是做大做强绒山羊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到20__年,全县绒山羊饲养量达到60万只,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规模养殖户2800户。二是推广普及科学养殖技术。重点做好绒山羊、肉牛、奶牛、生猪、蛋肉鸡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加大畜牧综合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培育典型示范户、树立科学养殖示范场(户)等形式进行推广普及,达到缩短饲养周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禽生产能力、提高养殖效益目的。三是提高良种畜禽覆盖率。大力推广应用畜禽品种杂交改良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逐渐地扩大全县良种畜禽覆盖率。“十一五”期间,畜牧产品优质化率达到65。四是加强畜禽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防疫网络建设,配齐乡村防疫人员。重点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工作,突出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免疫注射、监测工作,免疫注射率达到100。同时,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预机制,开展畜禽常规免疫、消毒灭源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十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推进劳务对接,坚持出国劳务、异地就业、小城镇吸纳、开辟新产业四路并举,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空间,壮大劳务经济。“十一五”期间,新转移及输出农村劳动力7000人。到20__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率达到50以上。一是强化劳动力培训。以国家“阳光工程”和省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为载体,发挥职教中心、农广校、农职高中等培训基地作用,有组织开展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十一五”期间,完成引导性培训1.9万人、技能性培训0.7万人。二是建立劳务输出基地。重点在俄罗斯建立输出基地。同时扶持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副山特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强就地转移吸纳能力。三是落实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工优惠政策,深化维权工作。成立农民工维权组织和农民工协会,开通维权电话,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十三)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加快贫困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改善贫困村屯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的素质,开辟增收途径。加快贫困村道路、卫生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提前完成沪嘉乡福庆村、福阳村等5个省级贫困村的脱贫任务。全面开展救灾救助活动,解决好农村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到20__年,绝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50元,相对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060元以上。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十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通过招商引资、联大靠强、引进龙头企业等措施,以农产品、矿产品、林木产品资源精深加工作为项目开发的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扶持世界生态村、丰实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神龙刺五加加工厂、畜禽肉类速冻加工厂等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及企业知名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依托口岸优势,重点发展边境贸易以及对俄旅游。“十一五”期末,全县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7以上;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

(十五)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重点搞好试点村镇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构建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积极发展旅游、物流、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引导各类企业和农产品向小城镇扩张,引导农民向城镇流动就业,增强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全面提升小城镇人气,打造经济强镇。“十一五”期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

五、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十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重点搞好__乡__、__乡__1260公顷小流域治理面积。全县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73公顷。加强农机化建设,加快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万千瓦,全县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12个。加强土壤肥力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治化肥、农药、农膜、废水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十七)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形成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建设通村公路537.2公里(四级)。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农村供水、排水等设施建设,优先解决污染等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要新建饮水井25眼,解决25个村屯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6.7%。启动环境整治工程,突出搞好改路、改厨、改灶、改厕和改圈,做到垃圾、粪便集中存放,污水通过明渠、暗沟排放,柴草垛不入村,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和面貌。

(十八)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全面启动“康居工程”,推进农民住房砖瓦化。组织设计一批平面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房设计方案,向农民免费提供设计图纸,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同时,依据村镇建设规划,有计划地撤并50户以下的自然屯,加快推进城郊村、镇中村以及中心村的社区化建设和改造。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小城镇聚集。“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住房砖瓦化率89%。

六、发展公共事业,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十九)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进集中办学,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优化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懂经营、会管理、多技能的新型农民。“十一五”期末,农村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

(二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做到常态化,重实效。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继续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十一五”期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以上,卫生乡村达标率75以上。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二十一)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强化乡(镇)综合性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培养农民文化队伍,大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二十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向低保制度转轨。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范围。加快敬老院整合改造步伐,提高集中供养比例。积极探索对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十一五”期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比例达到80以上。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二十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深化乡镇职能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编制只减不增,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是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健全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加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扩宽就业安置渠道,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改善资产质量,加大支农信贷资金规模。强化农业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帮助农民化解自然风险。

(二十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行行为,保障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到20__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0个,农村经纪人队伍达到300人。

八、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农村和谐社会

(二十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围绕农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__*”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到20__年,全县省级“五个好”乡(镇)党委达到50%,市级“五个好”乡(镇)党委实现全覆盖;村党组织省级“五个好”村党组织达到10%,市级达到60%,县级实现全覆盖。继续深入开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评选工作。到20__年底全县享受每月元津贴待遇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达到18名。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20__-20__年全县农村基层干部实现轮训一遍。继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加大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力争把60%的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党组织设置形式,20__年,全县60%的村党组织要有“支部加协会”等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0__年党员电化教育网络实现全覆盖。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20__年,建设青年产业示范基地10处,力争培养各级各类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经纪人、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30名。

(二十六)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20__年,全县个乡镇和80%的乡村达到示范单位标准,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探索和推进乡(镇)一级直接选举,加快农村民主化进程。

(二十七)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成立县级普法讲师团1个,乡(镇)普法讲师团9个,到20__年举办农村普法培训班90期,培训人员4500人。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到20__年全县市级以上安全村总数所占比例在78.1%的基础上,每年递增2%。

(二十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农村的文明程度。20__年,全县农村七星级以上文明户比重达到60。创建省级文明村标兵3个,省级文明村7个。市级文明村达到40%。发展家庭经济和创建学习型家庭相结合,树立50个“美在农家”创建典型。加强农村团组织建设,每村组建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文明村创建活动。

九、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十九)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新农村建设工作。要选派干部进驻乡村,指导帮助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要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任务,建立责任清晰,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

新农村规划建设篇4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2、村庄建设规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全村有20个组,新农村建设就只有谭家咀一个示范点,规模相对较小,不具有普遍性。

3、精神文明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主要还是观看电影和欣赏本镇的农家乐队为主,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组,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3582元提高到6000元。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一)产业建设

1、粮食生产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提高粮食单产、总产,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今年粮食经济作物规划面积6202亩、粮食总产2356吨,比xx年年总产2301吨增55吨。

2、苎麻生产依托镇龙头企业,新发展优质苎麻示范基地110余亩,麻苗由村提供,对发展苎麻大户购买苎麻剥打机给予一定补贴。

3、蔬菜生产在本村5、8组建蔬菜基地120亩,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并选派10人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村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4、发展养猪业计划发展牲猴年出栏20头大户8户。

5、发展养鸡业依托温氏集团,由农户选好基地、建好鸡舍,达到要求,和服规格的由村牵头办理小额贷款,全村力争年出栏2万只大户5户。

6、水产养殖全村拥有水面面积350亩,xx年年规模养殖100亩,XX年新增养殖面积120亩。发展养虾、蟹大户5户。

新农村规划建设篇5

和200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期间区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意识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着力办好为民解困这一要事,始终把握加快发展这一要务,在转变职能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统筹发展中提高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益,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社会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出新的贡献。现将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和今年主要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

(一)、认清形势,明确民政工作的历史使命

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关键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我区是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依然很低,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边远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困难群众人口比值较高,全区常年需救助灾民、五保供养人口、特困救助人口和重点优抚对象还占有相当的比例。我们必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民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完善制度、逐步覆盖、分类指导,更加有力地协调推进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社会救助、拥军优属和移风易俗等社会管理工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政治任务落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据调查统计,我区现有农村困难群众33465人,2005年纳入农村低保21889人,城市低保873人,五保供养人口898人,重点优抚对象728人。为此,我们要对现有的社会救助功能进行扩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灾民救助、社会互助、扶贫济困和慈善事业等内容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各项救助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积极争取加大各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加强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力争五年内将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三)、更新观念,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作为民政部门,应当从工作职责入手,坚持"主动引导、推陈出新、改进服务、群众满意"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好婚姻和殡葬管理工作。积极倡导婚丧事新办,避免大操大办,将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宏扬中华民族"百事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厚养薄葬,深化殡葬改革,火化率达100%;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筹建经营性公墓区2处,公益性骨灰楼(堂、塔)102个,逐步解决骨灰安葬难的问题,逐步解决骨灰二次土葬问题,确保农村殡葬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继续深化,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要抓好村(居)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建设,抓好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防止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要协调好"两委"关系,坚决杜绝两委对立现象。认真落实"六规范一满意"的要求,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常抓不懈,抓出实效。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基层志愿者服务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五)、服务"三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我区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产业化程度高的态势,更需要实施集约型、专业型和高效型农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导、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管理,引导他们更好地为构建和谐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六)、提升素质,全面适应农村民政工作的发展需要

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涉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是对民政部门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广大的民政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农村各项民政工作的始终,作为民政工作者亟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自身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各项工作的成果来检验能力建设的实效,结合农村民政工作的实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促进我区农村民政工作在"十一五"时期迈上新的台阶。

二、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明确民政工作方位,找准与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理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上有推进,在村民自治和民间组织管理上有创新,在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上有成效,在专项社会行政事务和服务水平上有提高,实现民政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完善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全面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做好城市和农村低保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确保低保金及时发放到位;健全医疗救助办法,探索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的社会互助体系,充分发挥慈善总会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有声有色、有势有效的慈善活动。

二是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随时报道殡葬改革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更新群众丧葬观念,提高依法实行殡葬改革的自觉性。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要坚持抓教育,抓制度,抓督查,层层落实责任制,持之以恒的搞好此项工作,做到"思想不松、精力不散、力度不减",同时加快公墓区和各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塔)的规划建设的步伐,规划建设乡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塔)42个。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三是推进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指导好2006年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好村(居)委会班子,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利,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安定;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着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村(居)会建设,完善村(居)民自治功能,逐步实现新农村建设城乡联动。

新农村规划建设篇6

【关键词】新农村;村庄规划

随着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很多专家都提出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规划做起,村庄建设规划更应该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行之举。

1新农村建设中编制村庄规划的意义

1.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村庄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村庄布局一般散小,建设凌乱,居住环境差,住房功能落后,缺乏给水、排水、道路、绿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农村建设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管理偏松,随意性大等因素。散乱建设的后果是用地不经济,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水平低。因此从新农村规划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1.2村庄规划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意识,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缺乏充分的社会参与和专家论证,由于没有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法真正实施。目前很多地方的新农村村庄建设只注重房屋建设,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公益设施、娱乐设施、配套生活保障设施以及乡镇企业等建设的要求。改变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庄规划。

1.3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农民的生活质量依旧不高,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建设起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国城市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农村城市化,而是切合农村实际将农村规划好,建设好,使农村生活现代化,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2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识。有些村庄由于缺少城乡统筹协调,例如未考虑附近污水对井水的污染;未考虑镇区道路和镇排污管道比村子居住区的地基高许多的因素,致使镇附近的村庄无法建设与之相连的排污管道;未考虑村与乡之间的关联,为村向乡聚集提供条件等等。乡村规划建设应切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2农村规划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水平存在落差,村庄规划建设中缺乏中长期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一般规划水平较低,相关规划人才也缺乏。缺乏规划专业人才。社会上从事规划的单位和专业人士为数不少,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目光所关注的焦点不在农村,他们当中许多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也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需要存在差距。

2.3编制经费缺乏导致村庄规划滞后。村庄规划较城市规划重视不足,直接导致上级经费投入不足甚至没有规划费用的投入。基层镇村根本无力承担正规规划院高昂的规划费用,或者即使有些经费也不愿投入到非直接效益的规划之中。村庄经济实力远不能跟城镇相比,如果得不到政府专项经费支持,规划编制经费很难筹措,编制经费短缺使得村庄规划流于应付。

3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的措施

3.1村庄建设规划关键取决于农民的支持和配合程度。因此,必须不断强化村民的规划意识,从根本上提升村庄建设规划的权威地位,大力提倡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规划。而社会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本质是主体参与,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是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应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采用各方联动的规划方法。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明确,建设方与受益方都是农民,农民主导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规模与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与农民的沟通、交流、协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采纳农民的合理化建议。让农民能在自愿的原则下参与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政府、商人、规划单位等能互相协调、互相沟通,切实解决问题,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3.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村庄规划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

3.3新农村规划不仅涉及到村庄景观,更与村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农村地域整体的结构更新。要进行有步骤地合理规划,将村庄建设与乡村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同时保护村庄特色和文化,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应当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有了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基于我国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的体现。在这个工作中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我们能够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议将会取得显著的实效。

参考文献:

新农村规划建设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中村镇;规划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镇规划即提高农村构筑物、建筑物、开放性的空间、绿化和道路等实体物质所构成的整体视觉的效果。目前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并且积极的展开了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村镇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提高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规划的质量。

1.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推进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城镇规划的工作。科学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且城市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规划,农村发展和建设也更离不开科学规划的正确指导。村镇规划是由政府来指导调控的城乡发展和建设的首要手段,包括: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的职业和社会管理等等。村镇规划具有保护公共的利益、协调社会的利益和配置空间的资源等重要职能,不仅对其有着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影响,也对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通过合理科学的村镇规划可以真实的了解到村镇所存在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农民的意愿,进而推动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并保证新农村的建设能够符合其实际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村镇规划先行,新农村在建设中的各个工作才可以做到有序展开、有章可循和科学发展。

2.村镇规划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1、村镇规划缺乏技术标准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关于村镇规划的过程中相关指标就只有一个,那么就是为国家制定总体的标准。这个标准的技术规定最主要的就是针对农村的建设,因此这样的标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很多村镇规划在采用了这个标准里的技术规定和内容后,不能全方面的发展。在采用这个标准的同时,大部分农村也采用了城市建设规划技术的标准和内容,这样的双重标准方式导致了新农村在建设过程中,村镇规划形成比较混乱的局面。

2.2、村镇建设中基础设施还是不完善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村镇兴建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城市中,基础设施更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保障了社区基本服务,也使小区更具功能性。而且村镇的建设规模都要小一些,布局也不集中,因此村镇的现状虽然在建设之后有了改善,但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比方说村镇或者是小城镇中对于道路来说铺装路的比例还是较低,对于垃圾处理来说设施还是不彻底,对于给排水设备来说设施还是不完善,更不用说一些城镇中还没有污水处理厂。

2.3、村镇规模较小、管理力度不够

部分农村的村镇规模较小,产业发展较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且布局也较分散。农业人口在农村人口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城市化气息也非常淡薄,农村经济积蓄的功能也较低,环境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此外,较多农村在建设中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弱,对农村建设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普遍不高,导致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面貌也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3.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策略

3.1、注重人文环境

乡镇规划建设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村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乡村规划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力求在旧村落改造中注意保护原来风貌,保留原有建筑形式,一定程度上延续旧村落的历史文脉,使得建成后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乡村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3.2、切合农村实际

当前村镇规划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照搬城市规划的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实际,造成农村像城市,城市像农村,缺少农村固有体貌特征,不可否认城市规划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村镇规划的发展,它的理论内涵,它的理论方法及基本原则至今为村镇规划所沿用,但它毕竟不是村镇规划,就中国的农村而言,它具有于城市不同的发展道路,具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适用条件。因此,村镇规划的编制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要更多地体现乡村特色和当地的自然风貌。同时,在村镇规划编制中要充分地尊重当地的民俗风情,要适应当地的传统社会文化。

3.3、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规划

新农村的建设中,城镇规划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前提,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科学的规划,并结合当地城镇整体的规划及经济发展的情况,选取相应的新农村的发展模式。结合农村实际的情况,分析出村镇建设的发展优势及劣势,并对优势方面进行推广,对劣势方面进行改善,以此来积极调整村镇产业的结构,确保新农村能够有特色并持续性的发展。

3.4、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村镇规划时要关注到生态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要重视长远的发展,也不应该忽视当前的利益,立足于现状,对未来进行充分规划,还要科学地制定出适合当地以及周边协调发展的并且还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村镇建设的规划设计,要使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匹配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善于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进行充分利用,确保不会造成浪费现象,还应避免对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分不清主次的恶性的结果。尊重社会的各种规律,建造一个新型的和谐可持续村镇。

3.5、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农村公共建设对提高其环境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对农村进行整体的贵哦花,从而体现出公共设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并且不断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的水平和农村环境的质量。同时,还应制定出维护公共设施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确立监督的主体。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和配置虽然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完工之后对其进行的维护和安检,才能够提高公共设施的质量,并延长其使用的周期,进而确保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

公共设施的建设重点应放在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设施上。农村的公共设施应该配套齐全,才能够满足农村居民娱乐、购物和出行等日常生活的活动;道路交通的设施应该与附近道路交通的网络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便利交通的体系;通过绿化景观、爱护植被、设置景观物等方式可以美化环境,大大提高了居民在生活方面的质量;此外,还应积极的完善排水系统和环卫工作。

结束语

为了将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的更好,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做到重视对新农村在建设中的必要性进行适度宣传,带动农村居民对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进而确保新农村的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还应加强对村镇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进度,并调节好农村和城市基础保障的体系,让农村居民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建设新农村的意义所在。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积极分析目前村镇规划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进而确保村镇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莉,贾艳峰.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8(23):28-30.

新农村规划建设篇8

【关键词】村庄规划;注意问题;实施规划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newruralconstructioniswidelyattention,and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proposedtobalanceurbanandruraldevelopment,improve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thefifthplenarysessionoftheparty'sproposalofbuildingnewsocialistcountrysideandtheimportantstrategy,isfromthesocialistmodernizationoftheoverallsituation,urbanandruralareasasawholetoregionaldevelopment,promotethebuildingofanewsocialistcountrysideconstruction.Realizethetargetofnewrural,muststressthatimproveplanning,especiallyinrelationtothefarmersofthevillageeveryfamilyplanning.Cansay,makelegal,reasonableandcarryout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principleofvillageplanningistheconstructionsocialismnewcountrysidekeylink.onJanuary1,2008,fromalloverChina'ssituationandpromulgatedforimplementationtherealityoftheurbanandruralplanninglaw,furtherforbuildingnewsocialistruralconstructionplanstoprovidethebasis.

【keywords】villagesplanning;payattentiontoproblem;implementationplan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村庄管辖的低于范围内,依据村庄所在的地域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分析和论证村庄目前的规模、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发展方向,在论证的基础上对规划的定额指标进行选定,统筹考虑村庄资源(如田、林、山、水、路)的利用、治理,村庄基础设施(如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的建设,从而使村庄所有的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有效地利用,使村庄的生产结构得到调整,并协调发展,这就是村庄规划工作的任务。也就是说,对村庄目前所拥有的自然条件、现状特点、历史演变装抗以及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以此为基础,对村长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确定,并对村庄的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利用,使村庄建设之间的各项矛盾得到统筹解决,使村庄的经济、文化、公共事业等等得到综合部署,最终提供一个与当地特点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居住环境给村庄居民。

一、制定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原有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就乡村论乡村,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影响了城乡协调健康发展。为了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制度化要求。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乡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社会参与和专家论证,对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制约,一些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的生活质量不高,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改变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庄规划。

二、注意的问题

要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和实施村庄的情况与城市和镇有较大不同,目前我国多数的村庄还没有制定规划,要求所有的村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村庄都要编制乡村规划,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目前还难以做到。如果作出统一的法律规定,难免流于形式,因此对村庄规划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新农村规划建设篇9

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规划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规划误区及其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规划建议。得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纵向性规划和横向性建设的复杂综合系统,以此为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者、制定者和研究者抛砖引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困境;建议

abstract:analysisatthisstageofChina'snewruralconstructionplanningerrorsandtheirimpactfromaplanningpointofviewinaccordancewiththerequirementsofthenewruralconstruction.Combinedtheroleofplanninginthenewruralconstruction,andraisedanumberofplanningproposalsonthenewruralconstruction.Revealsanewruraldevelopmentisacomplexintegratedsystemofaverticalplanningandlandscapeconstruction,makersandresearchersinitiatethisdecision-makersofthenewruralconstruction.

Keywords:newruralconstructionplanning;predicament;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农村发展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1]。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将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规划建议。

1.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误区及影响

1.1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误区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一些误区,如一些干部和群众的规划意识不强,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差异较大,对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不重视等。其中比较突出的误区有以下几个: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在编制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时不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使规划方案与农村的实际情况脱轨,严重影响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及有效执行。一些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理解认识不清楚,将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农村场地规划相混淆。此外,某些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这对规划的科学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足首先,部分规划编制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资金紧张,工作任务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足。其次,我国社会主义规划建设进程中,长期重城市轻农村的观念也导致编制规划部门对农村建设规划的不重视。最后,规划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弱,缺乏农村规划的工作经验,又很少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3)新农村建设规划脱离农村实际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的农村环境,方便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但是,许多地方官员把新农村建设看作政绩工程,以牺牲农民的实际利益为代价,大搞试点示范、样板工程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设规划无视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及习俗,只关注形象,使农民很难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1.2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误区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其规划的误区对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影响:不科学的农村建设规划不但不可以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还会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使其很难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这必然会打击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严重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2]。

2.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县级的城镇规划,即对乡级村镇规划提出战略性目标和发展的方向。二是乡级村镇规划,即结合当地村镇的实际情况,对村镇建设实行布局与安排。它是指导性与实践性最强的建设规划。三是村庄规划,它是对乡镇规划的具体实施。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如下:

首先,通过以上的各级规划的指导,可以使新农村建设立足于现实,此外,通过规划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地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偏差,在不改变建设总体规划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调整,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其次,通过以上的各级规划,可以使新农村建设的最终获利者农民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在规划过程中,由于农民的参与,规划理念可以在农民中进行普遍推广,有效减少规划在实施规程中受到是阻力。此外,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应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规划,对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3.改进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建议

3.1加强管理,科学规划

加强管理对搞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十分重要。一是要统筹县级及乡级的城镇规划,加强村庄规划的管理。二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与资金的投入,以确保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的高品质顺利完成。三是规划工作应与其他部门协调并联合,以有效掌控未来的人口流动以及资源变化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四是制定合理的新农村规划的技术流程及编制办法,使规划工作有章可循。五是加紧出台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制度,努力把新农村建设落实到实处。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要重视科学性。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尊重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建设的经济性与社会性,对农村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不可以将新农村规划看作是以村为单位的简单规划。此外,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尽量聘请有资质的农村规划专家进行制定与论证。

3.2结合地方实际,服务经济发展

不同地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及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特点采取相符合的规划体系。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在编制过程中应多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特色开展合适的规划工作。

3.3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农民的参与程度

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农民的参与程度,坚持因地制宜地科学编制新农村规划,可以有效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被认可程度。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尊重他们的意愿。在每个规划方案形成成果后,首先要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在取得镇(乡)村的认可后,再以此为基础,邀请专家及有关领导参加规划方案的评审会,由专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后再修改,使规划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4]。

4、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纵向规划和横向建设相结合的综合系统。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制定者、研究者及决策者应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使规划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回良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求是,2009,(5).

[2]黄陵东.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应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3]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94-211,215-228.

新农村规划建设篇10

按照《zzz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文件》(z农领发[2007]9号)精神,经过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确定六间房村为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村,并制定从现在始到2010年发展特色村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zzz村距zzz子镇政府所在地东偏北方向5公里处,全村地域总面积16898亩,有2个自然屯,405户,1627口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2787亩,土质肥沃,适合粮食生产,年产粮食1.5万吨。近年来,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大修农田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生产,总面积达到6000亩,是著名的水稻专业村,优质大米畅销全国,正在申请“绿色产品”证书;大量粮食生产带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村有水稻联合收割机台,有水稻插秧机台,有小四轮台,有链轨拖拉机台,有灭茬机台,有脱粒机台,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被zz市政府命名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村”;该村林业发展也比较突出,现有林地2500亩,去年与zz村一起被命名为“万树村庄”;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140元。该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高赵公路横贯东西,油路建设正在进行,已经实现“五通”,即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今年初被确定为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县三级有关会议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以小区为主的现代化养殖业,以特色产业强村、农业机械兴村、生态建村、依法治村为抓手,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在2010年底,把该村建设成为以优质水稻生产和养殖业为两翼,以农业全面机械化为牵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村、示范村。

预期目标:到2010年,要实现生产发展,突出特色,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全村无公害水稻面积达到6000亩,养殖小区要达到3个,农机总数量要达到400台套,农业增加值达到80万元,年均增长10%;人均收入要实现6500元。要实现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文化设施齐全,乡风文明,民主法制健全。

三、实施步骤

坚持一次性规划,分步骤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高标准建设。

2007年(启动阶段):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特色村详细规划,做好宣传动员,完成示范村建设基本设施建设和特色村雏形建设。投资20万元建成1个占地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广场;投资14万元建设“四厅”;,美化村居环境,在高赵线沿路投资16万元,修建4000延长米石砌边沟,投资13万元,修建统一标准的院墙1500延长米,修建卫生厕所55个,投资5万元绿化美化,栽花种草;要修建水利工程1.5万土方,开发水稻1000亩;购进农机50台套,引进新型水稻联合收割机2台;引进资金800万元,建成1个占地100亩、饲养量超过15万只的高标准蛋禽养殖业龙头企业。同时继续推进“四改”、“五通”“六有”。

2008年(全面实施阶段):完善示范村配套设施建设和特色村推进建设。预计投资万元,完善文化广场设施建设,购进健身器材1套10件,组建1支文艺宣传队伍,培育一批文艺宣传骨干;完善“四厅”,对群众开放,取得实效;继续完善“万树村庄”建设,消灭绿化死角;加强“三品”生产监督检查,申请“三品”生产证书;扩大养殖小区规模,完善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继续引进新型农机。

2009年(攻坚发展阶段):基本完成示范村和特色村建设。要实现文化设施齐全,利用效率高,群众满意度高;“三品”生产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创造高附加值,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取代人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质量。

2010年(巩固提高阶段):把握建设标准,总结经验并在全镇推广。

四、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3、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全面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要坚持发挥全镇各方面的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投入,部门配合,政策驱动,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动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五、主要措施

1、突出特色,培育支柱产业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农业生产布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主要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扶持引导朝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规模效益和示范效应。一是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水稻、棚菜等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产业。二是依靠广阔的市场发展畜牧业,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龙头企业,采取政府扶持,协调资金的办法,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养殖。三是抓好林业生产,发展绿色银行。

2、推进村屯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以“四清六改”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农民住宅等方面的规划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制定好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对农民积极性高,基础好的村民组先实施,抓出试点示范,逐步推广。抓好“四清六改”,整洁美化村屯环境。在各村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杂草的环境卫生活动。基本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未吃上自来水的村民组做好宣传动员,保障农户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到2010年自来水普及达100%;积极实施沼气工程,把改灶、改厕、改圈配套实施,对露天的厕所、粪坑进行改造,建沼气池,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对畜圈设置不合理的要进行改造,实行人畜分离,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加强村寨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环村林和环宅林,逐步形成绿树环绕,绿水环流,林路配套的格局。农户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农户庭院内建设小果园或小花园。对村寨周围的生态要加强保护,不能乱砍滥伐,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村屯改造。对农民新建房实行统一规划,指定统一的住宅修建区域,原则上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乱建房屋,认真规划,引导推广。沿路民宅采用统一颜色刷新或统一瓷砖颜色进行改造,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努力建设布局合理、排列有序、村容整洁、美观大方的新农村。

3、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乡风文明。

加大对教育、文化、计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逐步完善教学设备,贯彻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全面普及农村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切实做好困难学生的上学救助工作,彻底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难问题,确保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高中教育70%以上。加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建立健全计生服务组织,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保持低生育水平,力争在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7.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逐步完善农村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救助体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防止传染病在我镇发生,抓好计划免疫、食品卫生监督,全面提高全村的卫生水平。大力开展绿色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培训,依托产业发展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500人次以上,造就一批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使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认真开展平安村建设,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村民道德教育,营造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民风淳朴的社会氛围,树立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的新风气,开展“和谐家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为主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内杜绝“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和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四在农家”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坚决抵制邪恶势力和各种迷信等丑恶现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