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资金风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4:36

财务资金风险篇1

关键词:普通高校;信贷资金;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为有效控制信贷资金财务风险,2004年7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对高校贷款的指导思想、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管理均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了高校贷款行为和资金管理。这是政府部门为指导高校规避财务风险而制定的指导性政策。

高校的信贷资金属于高校的借入资金,属于高校的负债,与国拨经费和学费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校利用信贷资金需要支付资金成本和按期归还本金,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所谓财务风险就是高校取得信贷资金后存在着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高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如果贷款不能展期,甚至还存在着被债权人而破产还债的可能性高校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的原则,注重投资质量。注重分析投资后是否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资金回流,也就是能否创造新的更多的收入。另外,信贷资金的使用应经过严格、合理的专家论证,避免出现个别人的“拍脑门工程”和无效投入,避免给学校财务造成新的更大的困难。总之,学校在信贷资金的使用上必须坚持效益原则,既要努力扩大收入,又要严格控制办学成本,不断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由于高校长期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一些高校申请到信贷资金以后,觉得资金有了溢余就随意消费,乱上建设项目;还有一些高校缺乏长远规划,过于追求短期利益以至基建摊子铺得很大。这些行为只会进一步加大财务风险,给高校的资金运转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作为高校应严格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建立高等院校的偿债准备金制度

高校利用信贷资金,要还本付息,当支付的利息相对数较小时,可列入当年的经费支出中,但本金一次偿还时会造成高校财务支付困难。如作者所在的高校,在2006年一年中,归还到期贷款本金50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9000多万元的高校来说,一年内归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就占去了一半以上,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数额,曾一度使该高校财务陷入困境。财务账上没钱,教职工手中的积压了大量的票据不能报销,教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搞得人心惶惶。影响了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信心,影响了教职工积极性的发挥。由此看来,建立高校的偿债准备金制度是完全必要的。同时,由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中耗费的价值得不到补偿,高校偿还银行贷款就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为了弥补高校会计制度的缺陷,也为了高校不至于因偿还贷款而发生财务风险,应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高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根据债务规模和贷款期限,按2%~3%的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在事业基金中留足这一数额。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

对高校来说贷款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应该贷多少款和能贷多少款”是高校在贷款时应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贷款规模要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如果学校贷款规模超过学校的承受能力,学校将面临财务风险。因此,高校为防范风险,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评价模型来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高等学校贷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未来一定期间内每年具有可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可偿债资金,高校的收入来源可分为限定性收入(有指定用途)和非限定性收入(无指定用途)两大类。只有非限定性收入才能作为高校偿还债务本息的资金来源。

非限定性收入=(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附属中学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交款+其它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必须首先确保必要的刚性支出。

必要的刚性支出=(基本支出-科研支出-已贷款利息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非限定性净收入=非限定性收入-必要刚性支出

考虑到高校非限定性净收入不可能全部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因此,各高校可结合实际按一定比例确定可用于偿债的非限定性净收入。

为平衡各年收入与支出中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为基数,以n年期同期银行平均贷款利率i为折现率,计算未来n年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具体方法如下:

(1)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近两年非限定性净收入之和/2

(2)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Ro×限制系数f

式中,g为设定的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n为期间数(年),i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一般基金中可用于偿债资金(可按一般基金的20%~50%测算)。

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累计为偿还贷款余额。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大致计算出学校的贷款规模的上限。需要注意的事,此公式在实际运用中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考虑各种因素灵活把握。

(三)继续拓宽高校经费筹措渠道,分散贷款分险

信贷资金是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单一的筹资渠道会增大高校的财务风险。为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高校应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分散风险,增强还贷能力。银行信贷资金作为高校的一项负债,需要高校在未来一个确定时期内支付本金和利息,从而构成高校的一项负担,对其计划不周,管理、使用不当,很可能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对此,高校要把清理负债,按期归还各种借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高校财务部门要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经费自给率等方面正确分析财务状况,认真进行预测分析,保证银行的信贷资金到期归还。

(1)挖掘传统经费来源渠道

政府拨款是大学经费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这部分资金属于高校的自有资金,既没有资金使用成本,也不需要归还。因此,大学应积极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瞄准政府的需要,尽可能多地争取科研课题和经费。

另外,学生拖欠学费是全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其中固然有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原因,但是恶意欠费现象也比较严重。全国高校平均欠费率达25%左右。目前,高校通过提高收费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可行性不大。但是,如果能够通过高校收费制度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全校齐动员,有关部门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尽量降低欠费率,把能收的学费尽可能多地收回来,也可以为高校增加经费来源。提高高校的自有资金比例,增强高校的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2)募捐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大学争取社会捐赠是一种传统。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传统筹资渠道的优势,大学应该设立专门的募捐机构,发挥大学董事会的作用,扩大募捐范围。

募捐已成为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大学应对经费紧张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接受了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惠莱特的3亿多美元的个人捐款。如此之大的捐款,对于大学发展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1994年美国大学所接受的捐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占高校总收入的7%。新加坡于1991年成立了大学教育基金,5年时间共获得捐款6.2亿新元,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校教育基金会在我国是新事物,近几年许多高校也意识到成立基金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纷纷筹建申报基金会。清华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初,现有专职、兼职工作人员10人,至今已筹集资金一亿多元,捐助资金共4亿多元,资助校内各级各类项目几十个;北大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有专职人员12人,下设:行政部——负责资金的管理使用;财务部——负责资金的运作;业务部——负责筹款。至今筹集资金几亿元。清华、北大基金会都设有奖学金、奖教金等,教育基金对学校资金不足的填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北大基金会每年向学校提供几千万元的项目资助费。基金会的钱可拿来用在学校、政府不可能或支付不了的方面。

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充分利用校友遍布天下的优势,为学校的建设筹集资金。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分散信贷资金风险。

(四)成立专门的信贷资金管理组织机构,加强信贷资金管理

成立专门的信贷资金管理机构,对信贷资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降低信贷资金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监察、审计、财务、基建等重要职能部门参加的信贷资金管理小组,对学校一定时期内拟贷款项目进行考察、分析、论证。在项目可行的情况下,拟定贷款计划,初步确定引进信贷资金的金额、期限等,经学校有关会议通过后签订贷款合同书。

财务部门要设专人对信贷资金进行管理,建立台账,按贷款银行逐笔登记贷款日期、金额、利率和到期日等明细情况,每日要编制使用信贷资金计划表和偿还信贷资金计划表,报信贷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及校领导。使领导对信贷资金的规模、使用情况、到期日分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为学校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信贷资金管理小组对信贷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验收,并及时处理信贷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分析,增强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的动力。

(五)建立最佳信贷资金组合,降低信贷资金风险

所谓信贷资金组合是指在一定数量的信贷资金中,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比例,也称信贷资金的长短期结构。确定合理的信贷资金组合,结合合理的贷款规模,不仅可以减少财务风险,还可以节约资金成本。在信贷资金占高校资金来源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利息支出占用了教育事业费的一定份额。因此,减少贷款利息支出,节约资金成本,是提高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发展规划、项目计划、工程进度、收入与支出情况,在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实行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相结合,分期分批贷款,确定最佳的贷款规模与贷款期限的组合,防止盲目贷款和增大财务风险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周,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财务资金风险篇2

一、企业资金运用中的财务风险现状

(一)企业资金运用中的财务风险内涵企业资金运用中的财务风险在传统的观点上仅认为是债务的关系,有外债就有风险,没有外债就没有风险。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财务风险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同时,财务风险也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价值逐渐集中于商品产品,风险也在不断地积累,基本流通过程中的价值量的增加在企业资本的运动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支付的资金,慢慢形成风险投资。因而,企业资金运用中的财务风险最开始形成于固定资产的支付,只要固定资产没有大规模使用,就可以尽量避免资金的财务总风险。在企业资金运用中的财务风险中,资本的流通过程起着双重身份,转移过程又是积聚过程。在资本循环的过程中,财务风险处处存在,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也是企业资金运用中的财务风险问题。

(二)企业资金运用中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企业资金运用中,资金及组织关系的协调问题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资金筹集、投放、回收和分配是财务的主要方向,而这些现象则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着不同的关系。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财务风险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价值等,体现了各种关系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因此,企业资金运用中企业关系中的不确定的因素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又给企业的理财事务带来风险,这也说明企业资金运用中的财务风险不是一般的筹资风险,而是一个大范围有着广泛外延的一个风险概念,而这样的风险又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概念。

然而在企业资金运用中,它又涉及到企业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内部、企业环境、企业的运作又需要它的支持,基本渗透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在企业资金运用中,财务风险又不像其他风险那样仅仅影响到财务的一部分情况,比如企业的经营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等,最多仅影响到其财务的账目上,不会对企业造成毁灭式的破坏。然而财务风险则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各种不确定的、难以控制的因素会在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引起各种影响,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成果与预计财务成果相背离,因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而这些因素又是企业在资金运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风险的集中体现,最终造成财务风险。

二、企业资金运用中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管理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的变化是一种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资金运用中而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在这样的多变环境下,经济环境、法律、市场、社会文化、资源等因素是这些变换因素的原因。虽说这些因素不在企业的内部而在企业的外部,然而在企业的资金运用中却起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因为这些外部因素并不像某些固定因素那样容易发现,甚至这些因素是不能被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所以这些因素在企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变化,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比如,原油价格提升就会使得与之相关的企业的成本开始上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益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当企业在资金运用中,企业管理者没有注意到其自身的因素,盲目追求利润,不断进行规模扩张,这样财务风险就很容易产生了。然而,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节奏加快的信息时代,很多管理者并没有看到后期的风险,而是盲目追求个人的业绩,不断地进行规模扩展,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扩大规模就会使企业的发展更好,并没有意识到这却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然而,追求利润并没有错误,作为一个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企业这样的心理并没有错误,然而错误的选择不仅不会产生利润还会产生负面因素。因为利润的产生是以企业的各项良好发展为前提的,这些发展的前提具体表现在企业是以各项资源的发展为前提的。这些资源因素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资金及人才等。只有这些生产资源以最大的形式产生其作用,才会使企业在同等的情况下占据优势。

(三)企业筹集结构不合理企业在资金运用中,资金结构不合理,导致各种问题出现。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企业内部筹资决策的长期失误,再加上目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常常会影响企业内部人员的决策。而所有的因素又是以负债资金在企业的总资本中占有重大地位而表现出来。

同时,由于贷款机制不是很健全,不少企业钻法律漏洞,大肆筹资举债,这样就更加增加财务的负担,造成企业资金构成的失调,不合理的资金结构不断出现在企业里,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严重不合理的资金结构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企业出现生产过程中断等问题,资金不能周转,货物不能及时更新,造成客户的不信任,订单减少,接着资金更少,货物、客户不断减少,陷入了无限恶性循环中。不能按时偿债,不能给客户好的交代,最终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的风险、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破产的境地。

三、企业资金运用中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管理者的财务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来自于管理者的意识,因此管理者要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重视财务风险从而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这样就可以避免企业因为管理者的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等的错误而对企业产生不好的效应,最终使企业可以更好地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同时良好的企业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效益。重视人才的使用,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甚至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可以全面的提升,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从而使企业能从这些方面进行发展和管理,使财务工作顺利进行,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最终形成完善的体系,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最终使财务风险于无形中销声匿迹,使企业的效益达到理想中的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在企业资金运用中,科学的决策方法非常重要。而这些科学的决策有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们在决策过程中,能将企业的各种因素都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等或者是无法预计的因素更要考虑到。而正确的决策则需要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深入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要从企业的各种具体的实例中得到佐证,将企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最后由公司人员一起讨论出最佳方案,进而对各种可行方案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为防范财务风险应该对各种因素作出认真详细的分析报告,找出其可能出现的规律和趋势,并根据这些规律趋势制定多种应变措施,来实施企业的管理方案,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最终达到防范的效果,实现企业在资金运用中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

(二)建立财务预警分析体系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竞争的必然产物,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不仅仅是管理者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更要管理者在企业的资金运用中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最终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使得财务风险可以被防范于未然。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对所有的现金进行预算。大多数企业要靠流动资金来发展,因此在较短的时期内,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流动资金,而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这样就可以及时识别企业的发展进程和有利因素,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利益。

其次,管理者为了明确影响财务管理的具体因素,需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企业不仅要靠短期的效应更要依靠长期的效应,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因此,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这样就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利,以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三)加强筹资风险管理企业发展中,各种因素的出现会给企业带来不好的效应和风险,企业在资金运用中为了应对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针对筹资风险的构成因素,相应地制定方案,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其独特的风险应对措施,选择一个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来完善企业的管理层次。

同时,企业要合理控制资金的流通,考虑到企业是否可以应对不一样的风险,同时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这些信息的详细考虑就会使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明确自己的控制目标和发展计划,最终选择合理的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而企业再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使企业进入不好的境地,避免企业在资金运用中的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最好的效应,使企业更好地发展而不至于破产。

(四)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要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地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实质上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企业财务保障实施的过程,企业身处于市场竞争风险之中,充满了危险性,只有在获利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因此企业在资金运用中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现阶段面临着极大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在资金运用中要注重防范财务风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使得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筹资风险》,《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财务资金风险篇3

【关键词】资金管理;财务风险;具体措施

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前身霍县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2000年改制为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加入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并成为其子公司。公司将抓住本世纪前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做强做大煤业,扩大提升电业,积极延伸焦化,配套建材机械”的战略思路,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在近些年的经营过程中,集团公司坚持进行月度经济运行分析,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煤炭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由此带来的一些财务风险。

一、目前煤炭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煤炭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煤炭企业资金管理在不断加强,但由于煤炭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不仅形成了多渠道筹资和多样化的资金运作趋势,而且市场因素的渗透程度也在不断扩大。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倾向于只重生产不重管理,只重产量不重效益,而在对企业考核方面,只注重账面利润完成情况而很少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有必要从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入手,规范资金运作,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有效盘活资金,合理负债,从而缓解企业资金困难,保证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煤炭企业资金管理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资金管理方式及手段落后。近年来,一些煤炭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加大,现金周转量随之增加,财务管理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资金管理存在不少漏洞。企业内部财会管理方式、核算原则、货币资金筹资和管理方面没有严格规范。煤炭企业普遍缺乏严格的程序和约束机制,从而造成应收、应付款项等沉淀资金膨胀问题,财务预算管理薄弱。

二是信息失真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科学决策。在实践中,煤炭企业管理者主要通过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公司的资金流动。由于煤炭企业各部门之间出于各自的局部利益,不愿及时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阻滞信息流动,造成信息严重不对称和不集中,或者由于煤炭企业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导致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及时、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

三是市场经济知识匮乏,缺少风险意识。个别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既不注意考察和研究合作方的资信程度、经营业绩及经营行为,也不采取有效措施把本企业的经营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导致资金的损失。有些煤炭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需要,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

(二)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是应收账款风险。随着近几年煤炭供求矛盾的加大,煤炭企业的销量急剧上升,部分企业在注重销量的同时未注重货款回收,造成大量坏账损失的发生。

二是对外投资风险。目前煤炭企业的对外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投资收益率低;(2)管理部门不明确,存在职责不清、权限不清、工作程序不清、信息渠道不通畅;(3)投资监管不到位,资本投出后,无人或基本无人考虑收益。

三是项目融资风险。(1)金融机构为适应股份制改造的需要而采取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内控从严、规范运作、贷款审批权限上收等措施,都加大了项目融资难度;(2)短贷长用,既加大了违约风险,同时也加大了融资工作量。

四是预算控制风险。(1)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等监管力度的加大,煤炭企业大多存在维简投资超预算的现象;(2)项目投资预算不全面,缺少项目资金的年度及分月实施计划;(3)内部资金调控力度不够,自有资金集中度小,缺少适应矿井客观需要的发展型、平稳型和退出型等不同类别的资金分配办法。

五是资产损失风险。部分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名牌产品和畅销产品,库存积压过多,占用了流动资金,导致资金大量沉淀,企业增产不增收,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增加了资金成本,而且造成企业支付能力弱化,产生不良债务,加大了财务风险。

二、加强煤炭企业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以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是集团化集中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监控住了资金,就控制住了企业的财务,也控制住了企业的大局,还基本防范了大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银行,下属单位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充分发挥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

(三)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企业应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五)建立投资回报制度,变“要钱”机制为“挣钱”机制

为扭转企业向集团总部要钱、花钱,却不计回报的现象,集团总部要逐步建立投资回报机制,凡集团投入企业的资金,包括项目投资、技改投资、固定资产更新投入、科技投入、安全投入等,都要按规定计算投资回报,计入企业预算利润指标。

三、防范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要认识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有市场竞争就有风险;其次,想成先思败,想要获得成功,在做决策之前,先要考虑如何防止失败,要考虑如何防范阻止成功的潜在危险;第三,认识和防范财务风险是单位领导人重要的责任,也是各单位财务人员的重要职责。

(二)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一要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体系,选定风险指标。二要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报送系统。三要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四要根据测算评估结果,提出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积极化解财务风险

一是要勇于自我揭短、找出风险、找准风险,选出放矢之的;二是要抓住重点,在找出风险的基础上,要分析出哪些是主要风险,并把其作为主要矛盾予以确定;三是要先控制再消除,找出主要财务风险后,再研究化解和消除风险的措施。

(四)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企业要“从管理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改变粗放经营的局面,建立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投资管理、担保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畅通信息渠道

首先,要经常检查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认识和防范财务风险;其次,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作用,对审计揭露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最后,发现或发生财务风险要及时向上一级报告。

(六)加大企业内部责任追究力度

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应加大责任追究的惩治力度,杀一儆百,惩前毖后。同时,加大责任追究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在目前煤炭企业集团纷纷重新定位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重新梳理构建新的管理机制的新形势下,资金管理工作也必须要随之变革,创新资金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优化企业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傅元略.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变革[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财务资金风险篇4

【关键词】油田企业;财务风险;营运资金;研究

有人把营运资金比作维持企业运转的血液,这是非常恰当的,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因为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田是一个规模大、高投入、高风险、人才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对油田企业进行财务风险和营运资金研究,具有较高的必要性和较强的现实性。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workingcapital),也叫营运资本。

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总营运资本,是指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体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

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即: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越多,说明企业不能偿还的风险越小。因此,营运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但是,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是个绝对数,如果公司之间规模相差很大,绝对数相比的意义很有限。而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是个相对数,排除了公司规模不同的影响,更适合公司间以及本公司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短期负债等)后的余额。如果流动资产-流动负债>0,则与此相对应的“净流动资产”是以长期负债和投资人权益的一定份额为资金来源;如果流动资产-流动负债=0,则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都是流动负债融资;如果流动资产-流动负债<0,则流动负债融资,由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共同占用,偿债能力差。

(二)营运资金的内涵

从会计的角度看,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净额。如果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负债,则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是由流动负债融资;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则与此相对应的“净流动资产”要以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一定份额为其资金来源。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而只是用它们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及未交利润等。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和定性分析

营运资金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周转时间短

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二)其实物形态比较容易变现

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三)数量具有波动性

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四)来源具有多样性

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企业要保持一个必要的营运资金,就需要对营运资金进行定性分析。

营运资金过大,变现能力强的,说明资产利用率不高;营运资金过大,反之变现能力差的,说明流动资产问题多,潜在的偿债压力大。

营运资金过少,预示固定资产投资依赖短期借款等流动性融资额的程度高,经营上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以维持两者间合理必须的结构或比例并增强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三、油田企业营运资金标准需求量的理论假设

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运营资金的充沛程度是联在一起的,通过分析油田企业的财务风险来判定营运资金情况。油田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使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进行分析。下面以某个油田存续企业为例对油田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营运资金进行分析。

(一)财务风险分析

流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2008年度油田存续企业的流动比率为37.9%,比2007年的39.8%减少1.9个百分点。速动比率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速动资产为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余额。2008年度油田存续企业的速动比率为24.4%,比2007年的25.9%减少1.5个百分点。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变差的主要原因是企业2008年账面亏损增加,政策性亏损因素没有得到及时弥补,导致借款增加,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2008年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偏低,反映出油田存续企业营运资金和短期偿债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

(二)营运资金分析

营运资金等于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油田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必须具备的标准营运资金量应考虑相关因素,并作以下理论假设:

一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必须要能满足企业的固定资本和必要的运行费用,这个必要的运行费用为投资总额(固定资本)的20%。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只有达到这个标准,企业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

二是企业的运营资金要能弥补企业的付现成本,即企业的总成本扣除非付现成本后的金额。

三是按照正常的流动比率值等于2计算,营运资金应等于流动负债,流动负债需要扣除非正常的因素。

下面根据该油田存续企业2008年财务状况,通过对营运资金的测算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判定上述理论假设的正确性。

根据该油田存续企业2008年的财务状况,按照第一种方法计算,企业固定资本为174.23亿元,正常的营运资金应为弥补固定资本缺口118.94亿元,加上投资总额的20%(174.23*0.2=34.846),即153.786亿元。

按照第二种方法计算,企业营业总成本为294.8亿元,其中非付现成本为25亿元,全年企业正常的营运资金应为269.8亿元,按照需要具备五个月的周转资金计算,必须具备的营运资金为112.5亿元。

按照第三种方法计算,企业的流动负债为197.4亿元,扣除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余额和其他特殊因素38.7亿元,企业正常的营运资金应为159.7亿元。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因素的考虑,该油田存续企业正常的营运资金应保持在140亿元以上才能适应目前的生产经营规模的需要。

按照营运资金等于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分析,2008年该油田存续企业的营运资金缺口为122.56亿元,营运资金缺口比2007年增加7.05亿元,比2001年的46.5亿元增加76.05亿元,2008年的资金缺口是2001年的2.6倍。

按照该油田存续企业目前的状况,达到正常的营运资金还需补充262(122.56+140)亿元的流动资金。该企业2008年底的资产负债率是79.45%,调整到正常的50%的资产负债率,尚需补充163.75(262/1.6)亿元。

该企业的营运资金缺口主要通过上级公司补亏资金拨款和银行贷款进行弥补。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合计影响该企业资金188.3亿元。

一是预算补亏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的影响。扣除部分非现金损失,累计资金缺口21.19亿元。

二是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的影响。近年来,该企业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主营业务收入从2001年到2008年增加了172亿元,规模已达到300亿元以上,200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是2001年的2.3倍。经营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外部市场收入的大幅提高,需要垫付大额的周转资金。按照该企业营运资金平均周转速度测算,外部市场约补充流动资金17亿元。

三是资本运作的影响。2001-2006年,该企业原有的油公司实现了较高的利润,由于受指令性资本运作影响造成资金缺口25.78亿元。

四是住房资金的影响。因住房制度改革,重组改制以前历年形成的国有企业住房资金欠款25.33亿元全部留在了该企业,住房周转金赤字冲减了权益,但资金流没有得到补充。

五是投资拨款不足的影响。2000-2008年上级公司对该企业的投资总额达到180亿元,资金来源构成为各种形式拨款、折旧费、融资租赁和贷款。投资拨款比例为20%,自有资金比例为23.89%,投资贷款约占总投资的56%以上,从而导致投资贷款增幅较大,使得资金更加紧张。

通过对上述造成该企业营运资金短缺原因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影响因素完全能够弥补该企业营运资金的不足,证明上述对营运资金的假设理论和测算方式是正确的。

四、提高油田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方法探讨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加强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就是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尽量减少资金的过分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就是利用商业信用,解决资金短期周转困难,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向银行借款,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权益资本报酬率。

(一)企业要规避风险

许多企业为了实现利润、销售更多产品,经常采用赊销形式。例如对赊销的现金流动情况及信用状况缺乏控制,未能及时催收货款,容易造成账面利润高于实际资金的现象。对此,财务部门应加强对赊销和预购业务的控制,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预付货款控制制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减少风险,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二)企业要想方设法增加企业价值

会计利润是当期收入和费用成本配比的结果。在任何收入水平下,企业都要做好预算,做好对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加强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这样才能够提高利润,增加企业价值。

(三)提高效率

财务管理应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构建科学的预测体系,进行全面的科学预算。预算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人工预算、费用预算等等,这些预算使企业能预测风险,及时得到资金的各种信息,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同时,这些预算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内部协作的效率,重要的是销售部门在销售、费用等预算指导下,还可事先对市场有一定了解,把握市场变化,减少存货的市场风险。

(四)完善制度

企业在全面、准确、到位落实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要制定和落实配套的内部管理责任制度,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内部管理责任--应收账款催收负责制。很多企业认为催收货款是财务部门的事,与销售部门无关,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事实上,销售人员应对催收应收账款负主要责任。如果销售人员在提供赊销商品时,还要承担收回应收账款的责任,那么,他就会谨慎对待每一项应收账款。

2.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企业应在财务部门中设置风险控制员,通过风险控制员对供应商、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建档,并进行信用等级设置,对处于不同等级的客户实行不同的信用政策,减少购货和赊销风险。风险管理员对客户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考察企业的注册资本;偿还账款的信用情况;有没有拖欠税款而被罚款的记录;有没有拖欠供货企业货款的情况;其他企业的综合评价。风险管理员根据考察结果向总经理汇报情况,再由风险管理员、财务部门经理、销售部门经理、总经理讨论后确定给予各供应商及客户的货款信用数量。如果提供超过核定的信用数量时,销售人员必须取得财务经理、风险管理员及总经理的特别批准。如果无法取得批准,销售人员只能降低信用规模或者放弃此项业务,这样就能控制销售中出现的大量坏账现象,减少风险。

严格控制信用期应规定应收账款的收款时间,并将这些信用条款写进合同,以合同形式约束对方。如果对方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应收账款,企业可依据合同,对拖欠货款企业采取法律措施,以及时收回货款。

通过信用折扣鼓励欠款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账款。很多企业之所以不能及时归还欠款是因为他们及时归还得不到什么好处,拖欠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这种状况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效率低下。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对积极回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信用折扣。

实施审批制度,对不同信用规模、信用对象实施不同的审批级别。一般可设置三级审批制度。由销售经理、财务经理和风险管理员、总经理三级审核。销售部门如采用赊销方式时,应先由财务部门根据赊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产生的成本风险进行衡量,可行时再交总经理审核。这样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

加强补救措施,一旦发生货款拖欠现象,财务部门应要求销售人员加紧催收货款,同时风险管理员要降低该企业的信用等级;拖欠严重的,销售部门应责令销售人员与该企业取消购销业务。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存货、应收账款、现金、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等一系列的控制制度。对违反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相关责任人以惩罚。

严格控制开支,对各种开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对各种容易产生浪费的开支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很多企业修理费、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在管理费用中占据很大比例,导致部分费用在计征所得税时无法全额税前扣除。对此,企业应该按照经济规模和销售收入,核定适当的费用标准进行严格控制。

总之,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会产生重大影响。营运资金管理应是对生产经营资金的控制而非限制,对销售责任的强化而非财务部门包办,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宗旨是促进销售部门减少销售风险,生产经营部门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加强成本控制力度,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加快资金回笼速度。所以,企业领导人应重视企业的资金营运管理工作,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应站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做好营运资金的管理,为油田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财务资金风险篇5

关键词:营运资金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点

从价值目标与价值风险的角度来看,营运资金融资的资本提供者和传统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企业使用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来为之构成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控制点。在本文中,文章试图以理论的角度,来对各种融资模式情况中,资本投入者需要应对的财务风险作出对比,找出差异,并找出各种财务风险的关键控制点,以期为企业的营运资金融资作出简单的参考。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受融资模式影响的内在逻辑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在产业资本从资本循环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企业所依赖的,一般都是长时间投入的大量长期融资,并因此而使得其包含了传统的银行模式与市场模式这两种基本模式。通常来说,当其从生产循环开始的时候,供应商垫支的资本在经过销售循环之后,会再回到生产循环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的资本主要是由供应商所提供的,并以此来使之形成应付账款融资。如果资本从销售循环开始时,那么,顾客所提供的资本就会在经过生产循环之后,回到销售循环当中,产业的资本主要是顾客提供的,以此来形成预收账款融资。

二、企业营运资金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营运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还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出现混乱问题。此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个别人员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随意的挪用,使得企业的总财产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为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再加上企业对于营运资金使用情况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记录,导致其在进行账目的核对时,难以对企业的盈利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为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

(二)营运资金内部管理环境差

在企业的管理中,由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其管理的内部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再加上其内部组织结构的安排存在明显缺陷,往往只关注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步骤重视。此外,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并没有一个较高的地位,难以发挥其自身的影响作用,导致企业的员工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不高等。

三、营运资金融资模式及其财务风险控制点

(一)顾客资本融资模式

事实上,顾客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提供者,而从本质上来说,其所提供的资本,不但是资本循环过程完成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表示其为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针对于顾客的预付资本,不是用现金来偿还的,而是要为之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也就是说,顾客本身要面临的风险,主要还是难以按期收货或者是在规定的期限内接受服务。如果存在这种问题,那么其将会对顾客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并且会对日后的资本周转与投入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应当对以下几点风险进行严格控制: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储备,确保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严格控制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确保其能够为顾客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对销售规模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保证其能够按时交货。

(二)供应商资本融资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供应商的资金主要是短期占用的形式,由于其流转的时间比较短,且其有着明确的用途,从而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不过,在短借长用之后使之形成一定资本,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风险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供应商资本的财务风险,关键在于货款能不能在规定期限中收回,而这一问题也将会严重影响到资本的再投入,导致其虽然有利润,但是并没有现金,因此难以继续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现阶段,就针对于大多数的供应商而言,其在供应链当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就需要相关的管理者必须要全面降低营运资金融资风险,具体包括:应当选择一些现金流回收比较快,且投资回收期比较短的项目。应当强化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强化对生产、销售等阶段现金流量的控制,促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经营周期、回收销售货款。完善渠道资本,通过渠道资本的建立,来对固定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进行有效的维护。提高在市场中的信用,并以此来获取供应商的信赖,并寻找更长的信贷周期。应当完善供应链,并坚持以供应链的共赢为基本目标,强化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合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要有融资,就有风险。所以说,企业必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强化控制。不过,就针对于不同的融资模式来说,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将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强化对财务风险控制点的合理分析,主动降低营运资金融资风险,以此来通过风险控制的方式,实现管理成本的降低,进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财务资金风险篇6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资企业财务风险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指的是金融危机之后以及金融危机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这是经济运行由非正常波动到正常波动彻底转变的过渡时期。之所以要研究这一时期的经济局势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经济变量非常不稳定变化,经济主体行为对此往往亦有非常规反应,经济发展格局剧烈变动的特殊时期。

金融危机之后,以西方为主要势力的世界经济都在恢复阶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于外资企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货币、财税以及税收政策的相继颁布和出台,在华外资企业本身多具有的优势已经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下不存在,这就必然使外资企业具有不确定性。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外资企业的财务具有风险性。而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怎样才能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财务管理争取发展空间亦迎接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特征

首先,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由于贸易战争在金融危机中不断,资源的争夺,贸易壁垒的阻碍,投机资本的漂移,产业资本的迁移等等因素都预示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各种我国正在制定和已经制定的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也不断降低。这样的大趋势下,如何扩张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各个企业所面临的难题。第二,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和知识向全球扩张,一个企业以及产品从萌芽到成熟直至退市的周期越来越短。第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可能性预测非常模糊,这就导致许多的资本向虚拟经济扩张,而实体经济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生存存在诸多困难。第四,通货膨胀趋势日益明显。在金融危机中,各国的货币在无序竞争中贬值,全球都处于通货膨胀状态,而资产价格在此过程中被推高,造成货币资本的流通性过剩,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资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资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风险。上世纪经济学家米恩斯和伯利曾经对“人”和“委托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之后之间所具有的冲突进行了分析,而这一观点如今适用于我国的所有外资企业。海外的母公司主要是施控者,它的一切计划和行为都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最大化利益,而外资企业则是首先为了实现最大化的自身利益。这二者由于在目标上的不一致和不对称导致外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第二,资金链条所带来的风险。从现阶段的形式来看,大部分的外资企业资金来源都是海外母公司,当其自身存在资金困难时很难在各大银行取得所需贷款,根据现有调查资料显示,外资企业的银行信贷资金只有30%到50%,大部分的外资企业分本无法在资金方面获得银行支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方面外资企业根植性较弱,另一方面,不动产产权存在界限不清的问题使银行抵押贷款存在难度。第三,政策性风险。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深入的税制改革,外资经济所具有的一些待遇消失,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在相同的税负环境下竞争。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自2010年12月1日起,将对外资企业征收教育附加和城市建设维护税。这种大刀阔斧的税负制度改革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但是这样一来也无形中加大了对外资企业税负的征收,作为外资企业在短期内无法适应而出现水土不服。第四,波动性风险。在金融危机之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调整本国经济,因此,汇率和利率也存在较大波动,许多的外资企业在这样不稳定的货币汇率下使其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影响到其所获得的收益。有些企业未来规避风险选择单一外币进行结算,这在另一方面又存在汇兑波动。第五,扩张性风险。经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近五年时间里,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市场,许多国际资本都将资本输出到中国,而其他们在输入中都是为了并购。这样做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并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但是也存在诸如评估风险、法律风险、税收风险、诉讼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除此以外,由于各国政治经济状况差异也使企业存在人力资源风险,而这都增加了外资企业的不确定性。

三、外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改进策略

1.对财务管控体系进行改进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本身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集团财务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第一,要有畅通无阻的信息传递通道,这样才能够保证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能够有效沟通信息,帮助公司决策。第二,集团财务控制需要有效的控制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母公司始终对子公司控制。从现存的国内各个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情况来看,财务公司已运作模式和资金结算方式已经在技术层面解决了信息管控问题。而作为海外母公司需要在管控方法上进行改进,建立公司财务系统框架,设置财务机构,分配财务控制权,纠正偏差,确定标准,最终保证集团企业的发展目标由差异变为统一

2.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目前,外资企业在资金上多以海外母公司资金支出为主,以国际业务所征收的款项作为资金优势,而在国内业务量少。作为国内银行可以退出一些有利于外资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这样就能够构建多元化的融资途径。

3.外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更新纳税策略

尽管目前我国的纳税政策对于外资企业不利,但是并不是说,外资企业并不存在筹划空间。作为外资企业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资料进行整合,采用高新技术尽可能多的获取投资收益。

4.强化外资企业内部监督和控制,提高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外资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有健全有效的财务监控制度,以制度的堤坝筑起财务风险的方向,保证财务的合法化、规范化。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有效应对。(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如研究赊销账款的情况,确定回收办法,加速资金回笼。(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5.建构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慎重制定并购计划

外资企业的任何并购计划都必须经过调查和研究之后,通过科学的分析运算作出。除此以外,企业也能够对一个并购案作出多种方案以通过选择的饿方式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6.对外资企业的资本组成结构进行优化,避免外资企业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盲目负债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外资企业的而发展在扩张中因为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其难度,而作为外资企业本身也不能因为如此而盲目举债,即使举债也要通过债务来实现最大化的企业利润。第七,外资企业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外资企业要避免各种风险就必须先对各种风险进行量化,这就需要企业本身建立其长期的预警机制,挑选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数据的定期分析建立预警机制,对即将会面临的风险有一套规避策略。比如企业可以将流动资金比率指标或者资产负债指标作为依据,因为二者一个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一个则反映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这样的数据分析评估会使企业财务状况更加科学。

四、结语

市场经济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要采用某种方式消除风险是完全不可能的。唯有外资企业对其自身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衡量财务风险并对其进行正确的预测,选择合理的规范和措施加以防范才能够使外资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为企业的收益最大化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夏芬娟.3家温州中小企接连倒闭引出一串思考[n].民营经济报,2011;4

[2]赵鹏飞.长三角中小企业普遍停工半停工[n].文汇报,2011;5

[3]孙晓媛.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11;2

[4]廖秀珍.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1;2

(上接第68页)

财务控制体系未从公司自身情况出发,肯定会造成水土不服。最后,惩罚力度不够。对于不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忽略某些控制程序,简化内部财务控制流程的行为不严加制止,造成了公司员工忽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作用。

四、完善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对策

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首先,建立和完善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的企业外部控制机制。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的企业外部控制机制可以保障施工企业资产的所有权有效地配置和合理流动,是建立委托人和人均衡制约机制的根本前提。其次,建立和完善人市场,健全施工企业经理人员竞争机制。人市场是施工企业内部有效实施控制激励机制的基本前提,建立和完善人市场一方面可以激发经理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潜能,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效率。

2.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

预算是财务内部控制中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预算控制不是一种单纯的管理方法,而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的,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预算控制作用的发挥,首要的环节在于预算的编制,更重要的在于落实。财务预算要通过不同主体在财务预算上的分工,强化预算的全过程控制。其次是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监控系统,实施动态监控。建立预算信息反馈系统,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不断调整执行偏差,确保企业预目标的实现;建立财会核算管理系统,将企业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情况都汇集到该系统中,财会主管可以随时查询任向企业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情况都汇集到该系统中,企业的财会主管可以的为资产流失建立预算执行评价管理系统。事后对执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企业司经营者的业绩,为下年的预算编制积累资料。

3.健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企业业绩评价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而业绩评价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

4.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加强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信息系统里的规范的预控流程及远程监控,能够快速、有效地达到企业内控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各个相关部门、人员参与系统里的审批流程和环节,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中来,可以将风险识别的范围和控制措施传递到相关部门的人员,以便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越来越注重提高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地加强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秀华,韩雪霏,陈国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往来账款的管理[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9

[2]张金伙.浅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中国市场,2010

财务资金风险篇7

一、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之一是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特别是资金集中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的统一管理,同时,也无法使企业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在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时,对资金投放一直都不集中,有许多企业项目的资金得不到及时的运转,而且企业在资金投放时,过于分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资金投放效率不高,造成资金的浪费,也会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其次,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缺乏力度,不能够及时的把握关于资金信息的流向,管理制度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筹资安排不合理

企业筹资主要安排在集团内部,筹资结构没有得到详细的分划,筹资规模的范围过小,无法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然而企业筹资计划的审批工作,一直得不到落实。从根本上,满足不了企业资金管理。企业筹资安排,应该具有一定的范围,不合理的安排会加大企业筹资额度,加重财务负担。筹资决策不妥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筹资的渠道安排过于单一,负债形式主要部分都集中在银行,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进行筹资结构调整,这种情况会使企业经营出现不安全隐患。

二、建筑企业资金紧张的因素

(一)建筑工程流动性大

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中的项目和工程量是非常大的,然而占用的空间更加广阔,需要大量的物资资源。特别是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流动性,建筑生产的单件性,生产周期长,建筑生产的均衡性较差,机械化水平低,涉及面广和社会协作关系复杂等特点。这一系列特点都使得建筑企业的管理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存在着生产经营业务不稳定,管理环境多变,特定的承发包模式,基层组织人员变动大,资金调配复杂等多方面,对其建筑企业资金紧张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因素

建筑企业资金紧张,是因为没有完善的信息设备,为企业资金的周转提供有效及时的服务。虽然国外电子商务有了新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依然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够为企业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设施,也不能为企业提供科学的信息数据,不能准确的对企业资金紧张情况进行提醒。企业资金管理,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现资金紧张的情形,从而加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制约了企业统筹规划方案的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筑企业必须长期完善信息化体系,才能更好的企业资金管理服务。

三、应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优化企业内部资本结构

应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之一是优化企业内部资本结构。只有加强企业内部资本结构,才能更好的调节企业的资金管理,提高企业预期的资金收益,可以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优化企业的内部资本,可以确保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化,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企业价值等要素之间实现优化均衡的资本结构,它应作为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此,优化企业内部资本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筹资、融资等手段,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状态。

(二)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之二是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建筑企业应该加强预算控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预算管理者了解更多的财务知识,针对财务预算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应对。同时也应该提高财务预算人员素质,使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细心地对企业资金进行准确的核算。另外,提高财务预算人员的筹资风险意识,耐心细致地进行财务预算工作的核对,更好的降低财务风险。为此,我们不难看出,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有效地措施。

(三)积极引导银行协助工作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之四是积极引导银行协助工作。在市场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是非常普遍的,应该积极的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及时扭转企业的融资的局面。因为企业融资主要以银行的贷款为主,它是最为快捷的融资方式之一,建筑企业与银行的合作,这也是以后企业发展的潮流。积极引导银行协助工作,企业与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使得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快,无后顾之忧,金融机构则放心大胆地借贷,形成良性的互动。

四、结束语: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关键性是企业融资。企业融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财务的风险,为此本文对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与如何预防财务风险这一话题进行探究,更好地解决了财务风险的应对问题,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敏.浅析提高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的途径.时代经贸.2007(03).

财务资金风险篇8

关键词:财政扶持资金税务风险会计处理投资贷款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大爆炸以后,中国各级政府为帮助各中小企业顺利度过危机难关,加大力度实施了各种资金资助和扶持。主要反映在企业账面就是受到的各类财政性资金增多,有些企业严格依照《企业会计证准则》来对企业取得了财政扶持资金予以处理,但也不乏一些企业账务“五花八门”,给税务处理带来了不小困难。基于此,笔者以为企业接受财政扶持资金应高度注意其税务风险及会计处理。

一、企业财政性资金的税务处理

从税务方面来说,财政性资金指的是企业从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获得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是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国家投资,指的是国家以投资者的名义按照相关规定投入企业,并增加企业实收资本或股本。

企业取得的财政性资金不仅仅包括政府拨款,还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对于直接减免的税款,只有增值税应该并入应税收入,其他税种的直接减免额不能并入应税收入。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税收形式都属于税收优惠,也就是税务部门征收足额的税款,然后由税务部门或财政部门退还已经征收的全部税款或部分税款。出口退税款不能并入收入总额,因为出口退税是企业购进货物已经负担的部分,退换的是上一个环节的进项税,不是本环节的税收。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采取各种财政补贴等变相“减免税”形式给予企业优惠,都应该计入企业当年的应税收入。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收入总额的不征税收入指的是企业从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取得的财政性资金。不征税收入在计算纳税得时候,可以在收入总额中进行扣除。不征税收入还要满足以下条件:企业必须提供用于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对拨付的资金有具体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方法;企业对拨付资金进行单独的核算。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的费用,在计算税款时,不得进行扣除,用于支出形成的资产,在计算折旧以及摊销的时候,不得进行扣除。

根据《通知》的相关规定,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税款、由国务院和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允许在税前进行扣除。企业缴纳的其他不符合上述审批管理权限的基金、收费等,不得在税前进行扣除。

二、企业财政性资金的会计处理

从会计方面来说,财政性资金指的是企业从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获得的财政补助、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目前,我国财政性扶持资金主要包括国家直接投资和资本注入的财政拨款,企业项目工程投资补助和专项经费补助,贷款贴息以及专项补助资金,政府转贷和偿还性资助资金,弥补亏损、救助损失和其他用途的资金。

根据《财务通则》,财政性资金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可以分为权益性资金和收益性资金。国家直接投资和资本注入的财政资金,计入企业实收资本和股本,增加国家资本或者国有资本公积;政府转贷和偿还性资助资金,资金使用以后要求返回本金的财政性资金,会计部门应该计入借款处理或者付款处理,作为负债管理。以上两种情况属于权益性资金,其他属于收益性资金。对于财政拨款资金,国家有明确规定的,按照规定进行执行处理,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则由投资者共同拥有;企业贷款贴息以及专项经费补助资金,作为企业收益性资金;企业用于弥补亏损、救助损失以及其他用途的,作为企业的收益资金。

区分财政性资金的性质时,主要是看资金是无偿取得还是直接取得的。资金的无偿取得是指政府不会因为补助企业而享有资金的所有权,而企业不需要偿还资金,这同政府进行采购和借货、所有者进行投资的经济活动是不一样的。资金的直接取得是指企业直接从政府获得货币性资产或者非货币资产,获得经济效益,比如税后返还以及先征后返的形式。如果直接减免税款或者出口退税,就不属于直接获得财政资金的范围,因为没有涉及到转移的资金支持。在实际操作中,税收补助的形式不同,它们的会计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指的是政府无偿补助给企业货币资产以及非货币资产,但是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所投资的资本,实际上就是政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特殊因素可能造成损失而给予的财政性资金补助。

另外,对政府补助进行确认的时候,需要根据政府补助的相关规定进行确认。政府补助包括资产补助和收益补助。资产补助是指企业取得政府补助,属于递延损益,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在该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进行平均分配,分次计入各期损益。该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应该还没有分配的递延损益余额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收益补助是指用于补偿企业后期的损失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在取得补助时,确认为递延损益,在费用确认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当用于补偿企业的损失费用以及相关费用时,计入当期损益。

三、结语

总之,当企业接受财政扶持资金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是否属于不征收收入,然后进行税务处理。对于应该并入纳税所得额的财政性资金,应该根据会计处理以及费用支出,确认是否损益,然后考虑具体的纳税调整。

参考文献:

[1]刘金霞.试析企业财政性资金的会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101-102

[2]王淑霞.李伟毅试析企业财政性资金的财税处理[J].商业会计,2011(36):34-35

财务资金风险篇9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对策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征

1.非公开募集资金

私募股权基金简称pe基金,是与公募基金相对的基金,其主要是指面向个人投资者或少数投资机构提出要约,以非公开的形式募集的基金。在私募股权基金中,基金管理人地位至关重要,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与基金管理人紧密相关,基金管理人负责与投资者进行私下协商,共同决定投资方式,几乎不会涉及公开市场的操作,交易细节一般也不会披露。

2.投资退出渠道多元化

随着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其投资形式以突破单纯股权投资的方式,出现许多其它投资方式投资推出渠道多元化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显著特征,如上市、售出、兼收并购、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等,这些方式私募股权在投资方式上重大发展。

3.高风险、高收益

高收益是私募基金的重要特征,私募基金收益几乎都是翻番的,最低收益也能保证在50%左右。但是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属中长期投资,通常在3年以上,投资成本高,资金流动性差,这就导致想要通过私募股权获得利益,必须等待一个较长的投资周期,投资风险较大。

二、当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是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前提,私募基金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事物具有两面性,私募股权基金亦是如此,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其面临的风险以经营风险为主,但是风险与收益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对风险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控制。在当前金融市场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主要有经济环境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运营风险、管理风险等。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经济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资本市场的动荡会导致出现金融风险,经济环境的变化这势必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收益。政府为了调整市场主体的行为,通常会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政策,这些政策可能会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从而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带来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景气也会引发投资风险。企业运营是存在风险的,如经营不善等,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向企业投资之后就会面临运营风险。基金管理团队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占居重要地位,如果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这就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管理风险。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防控途径

1.制定严密的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其不仅是开展管理控制活动的前提,亦是事后财务分析和预测的依据,严密的财务预算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防控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必须重视财务预算工作,积极履行职责,对各项目公司制定严密的财务预算。首先,基金管理公司制定的财务预算应涵盖时间、金额、原因3个方面,企业确立经营目标提供依据。其次,基金管理公司制定的预算应符合企业发展的目标,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对每个决策提供参考。另外,制定财务预算的过程应简捷,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财务预算直接关乎企业经营成败,基金管理公司应切实做好这一点。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前提。这就要求基金公司与项目公司依照各自的职权范围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实现各司其职。如建立票据管理制度、资金逐级付款审批制度等。另外,基金管理公司还应加强对项目公司资金划拨的控制,统一管理与配置项目资金,如建立基金管理公司、项目公司、银行第三方资金托管账户,切实加强资金管理。

3.定期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基金管理公司应定期对项目公司上报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以充分了解财务公司的运作状态,揭示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合理的决策方案,财务分析应全面,如营运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等都要做好,以为项目公司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参考。

4.加强对项目公司的效益审计

审计工作是发现项目公司运营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应加强对项目公司的效益审计。基金管理公司应督促项目公司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核算方法》。另外,还要督促项目公司及时上报相关财务信息如公司财务报表、银行资金流水等,并进行审核,如发现存在问题,应及时落实责任要求项目公司补充说明,进行整改。

四、结语

面对当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不断进行探索与发现,努力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客观的态度,来探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之路,不断制定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益的相关途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做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管控工作,以真正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资金风险篇10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确定评价项目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3,(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