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6:41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篇1

因此,我国的煤矿需加大对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对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加强管理,阻止矿井违规生产,降低煤矿的事故发生,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和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科学组织生产,合理规划各项经济指标

煤矿公司要立足采掘主战场,克服地质条件差、生产战线长,提升、运输环节复杂等困难,优化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强化管理,精心组织原煤生产,精采细回,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实现了原煤高产稳产。

一是抓好生产环节。发挥安全生产调度室的职能作用,减少环节影响,加强设备巡回检查,做好设备设施综合保护,减少机械事故,统筹安排检修时间,把无计划影响时间降到最低限度。

二是注重提升运输。抓好新井、旧井的提升运输和皮带、溜子运输管理,加快提运速度,提高生产能力。

三是正确运用锚喷支护。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提高锚喷支护的速度和水平,以科技创新提高单产单进,促进高产高效。

四是抓好人员管理。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人员,努力提高生产率和全员效率,充分利用分配政策调动一线、二线生产人员的积极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形势根本好转

煤矿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切从零做起,从基础工作做起,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形势。

一是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年初复产前召开安全工作会议,根据不同情况,在全年要经常召开安全办公会议。二是制定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在全面总结以往安全生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监督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完善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三是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定期不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从严从重原则,采取罚教结合的办法,努力遏制事故的发生。

三、注重学习培训,增强职工全员业务素质

为提高全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增强依法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围绕公司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为重点,按计划完成全年的培训任务。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和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是加强安全培训的组织领导。把安全培训工作纳入煤矿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加强和完善安全培训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二是做好全员培训。新入井人员、新上岗人员都要做好岗前培训,让他们掌握安全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增强职工全员安全意识。三是做好到期证件的复训审证工作。正副矿长、总工程师、专职安全检查人员、科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重新上岗的普通工种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都按要求参加了培训和复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四是提高培训质量。实行教考分离,加大对学员所学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每次培训都组织严格考试,考试不及格的要进行补考,提高培训质量,杜绝不合格人员上岗。五是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按专业、以队组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六是做好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的培训工作,为全面实施技改后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强化内部管理是煤矿单位重点工作之一,煤矿单位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为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服务质量整体上台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长效竞争激励机制,把比优竞赛活动始终贯穿到煤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激发干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自主创新精神,推动质量标准化和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创建。二是提高公文质量。进一步规范本矿及各科室公文格式和行文程序,从打印登记、初稿校对、审批签发、印制格式、分发存档、传达贯彻、考核评比等方面做出了要求和规定,坚决不办不规范性公文,严把公文质量关,结束了一直以来公文处理较为混乱的局面。三是大力推行5S管理。5S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方法,矿领导十分重视5S管理,对推行5S管理工作作了专门研究。四是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形成各科室上传下达、通知公告、信息的主渠道,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办事程序进一步规范,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五、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矿井技改

实施吨矿井技改工程是煤矿企业的生命工程,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从井下施工、开拓和机电设备配备,都围绕技改项目做长远打算和科学安排。不断更新和完善装备实施,调整矿井通风系统,并积极参观学习综采方法等,加大矿井的技术改造的力度。

六、稳定职工队伍,确保安全生产正常运行

煤矿企业要规范用人程序,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法,稳定职工队伍,保持了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一是规范用人招聘程序。职工流动之前,及早做好新工人的招聘工作,及时做好人员补充,没有造成缺岗现象。二是建立人事台帐。在去年建立台帐的基础上,今年又进行了整理完善,走了的注销,新进的登记。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改变作风,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疾苦,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发现思想不稳定的情况,主动和他们谈心,解决思想问题,让他们安心上班。

七、加强企业文化,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和员工的内动力。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技能比武、书画展览、文体表演等支部活动和企业文化活动,用轻松活泼、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凝心聚力,团结凝聚职工。

参考文献:

[1]胡敬东、连向东.我国煤炭科技发展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05

[2]王慧敏、穆青.煤炭工业经济预警建模思路[J].中国能源,1998

[3]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报,七台河日报

[4]玉泽申、安全分析与事故预测[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9

[5]谢振华、矿山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篇2

关键词:新时期;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管理的重点关注内容为安全生产,这也是当前煤矿企业发展探究的热门、重点话题。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行,还关系着群众的生命,关系着煤矿工人家属一家团圆的期待。由此可见,做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够让企业沿着良性模式发展,并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最终来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弊端

(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新时期,随着煤矿企业的发展,煤矿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与收入状况,

却忽视了发展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上面的宣传和重视力度不足,未正确认识到经济收入与安全生产、企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当安全与生产二者处于矛盾对立状态时,企业内通常是将生产放在首位,他们认为只有多出煤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收入,才能推动企业发展,员工才能有钱可赚,而安全管理意识却较淡薄。

(二)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欠完善

部分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还未完善,在履行安全管理上面的条款落实度不够,

可操作性差,可考核性不高。部门与部门之间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协调性不足,缺乏交流、沟通,煤矿企业在生产时,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企业安全管理则存在弊端。

(三)煤矿企业技术人员不足

新时期,煤矿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相当大,企业之间的管理人员、技术性人才的流动性很严重,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根本不愿到一线地区实践、工作,不了解这个煤矿开采的程序,无法委以重任,企业内高技术、高能力人才不足。就一线煤矿工人而言,绝大部分为农民,人员之间存在着较严重的流动性、松散型,他们的文化知识较低,安全知识认识掌握不足,致使煤矿企业的安全工作很难落实到位[1]。

(四)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

大部分煤矿企业内都未对内部煤矿工人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的安全知识宣传与培训工作,使得一线开采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来保护自己,让自己远离危险,即便是安全培训,更多的也只是口头传授,教育与培训形式单调,培训的内容未付诸实践,实践性不强,很多企业就是为培训而培训,应付工作,走过场。

(五)缺乏一整套完善的有效的奖惩制度

很多煤矿企业内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一整套完善的有效的奖惩制度。因为奖惩工作做的不到位,或是奖惩制度不平衡,从企业的奖惩制度来看,在奖励方面的条款较少,惩罚方面的则较多,对于管理者来讲,惩罚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部分人群来讲,则会激起他们与企业管理人的叛逆、对抗心理。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内在奖惩上面时效性不强,奖惩不及时也就降低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性。

二、新时期应如何做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提升煤矿企业管理各部门的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管理理念属于煤矿企业展开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提升也经济效益的关键点。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之间的沟通,联系,让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都具备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完善企业内的安全质量量化目标体系[2]。与此同时,企业内还可实行安全监督体系,在岗的所有人员可自行监督或相互监督,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内已有的安全管理法,还需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使其更加满足新时期提出的新条件、新要求。

(二)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系统

煤矿企业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系统,并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将现代化的计算机主动技术与网络技术均应用到安全管理系统中,创建一整套科学、安全、可行的动态信息监测系统,来对煤矿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和管理,能够详细的、全面的了解工作人员的情况,并分析事故致因,消除和预防各类安全事故。

(三)定期组织和开展安全培训工作

煤矿企业在安全培训上面应始终坚持“投资少、收获多、回报高”的原则,对企业内所有员工定期组织和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进一步强化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培训之后还需将培训内容付诸实践,工作人员应根据培训中要求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四)健全、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检查制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发展的核心。所以,煤矿企业需制定出更加符合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地方煤矿局负责人与地方政府需强化对煤矿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在企业内部实行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并成立相应的安全监管小组,定期对小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推动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

(五)健全、完善煤矿企业的奖惩制度

煤矿企业内还需不断完善内部奖惩制度,确保奖惩制度的平衡性,并提升奖惩制度的时效性,对于应该奖励的行为还应及时给予奖励,但是对于一些违规违纪事件,就应及时作出批评和惩罚,确保煤矿企业奖惩工作落实到位。

(六)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在煤矿企业内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企业还应加大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并合理运用所投入资金来进行系统安全建设、设备维修工作,定期组织人员检查煤矿企业内所有生产设备,看其设备零件有无松动、脱落现象,有无设备老化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维修,对于部分老化设备应及时更换,确保工作人员能安全生产,减少因设备问题而带来严重安全事故,在煤矿企业内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3]。

总之,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不断提升,各大煤矿企业都应在安全生产上面引起高度重视,总结各起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不断完善企业内的煤矿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体系,全面做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柒,阮平南.基于可拓学理论的煤矿企业安全风险预控评价体系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2):99-101.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篇3

关键词:煤矿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煤矿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许多行业的生产和发展都要依赖它才能完成最基本的工作环节。所以,其地位的深远影响不言而喻。可以说,煤矿事业的发展兴旺与否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因此,除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设备投入煤矿企业外,还要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煤矿事业摆脱以前的生产旧模式,与时代接轨,从而打造出高质量、高收益、零风险的新煤矿企业,以全新的面貌引领我国经济实现难以估计的巨大腾飞。

1煤矿企业引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是在地表以下,由于煤井环境复杂,条件恶劣,所以,人们对它的监测和控制都比在地表以上要困难。但是,如果相关人员对煤矿企业不能进行很好的预测和示警,那么极有可能将工作人员陷入危险的境地。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煤矿坍塌事故,究其原因,就是人们缺失正确和及时的预报准备。针对这一弊端,很多相关人员也投入研究,终于实现了以计算机来作为煤矿安全保证的技术方法。它不同于以前比较守旧的管理模式,反而更具高效性和时效性,不仅能提前预知意外事故,而且还能通知井下工作者迅速撤离,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的意外伤害。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煤矿企业的生产现代化、销售智能化、管理网络化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效果

2.1各类系统进行有效监管

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自动管理和远程控制,可以使煤位、水位、人员及时定位,电机车、矿灯使用、供电网络进行及时监测,这些都是通过井下无线通讯装备以及跟踪定位系统实现的,它的原理是将监控的数据转换成图像和声音,然后传递给计算机使用者进行分析利用,从而达到井上与井下畅通的信息交换目的,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加强安全生产能力,保证即使遭遇到突况也能够合理、快速、及时地运行安全救护工作。

2.2有效提供科学依据

为有效、准确地掌握煤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必不可少,因为,它能为优化配置条件提供可靠的依据,不仅大型煤矿企业,而且整个集团都必须通过信息化的网络才能进行配置。这样就有效地缓解了煤矿及相关企业需要大批劳动力负责整理数据的压力,从而大大地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2.3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相关专业人员就能在地面对井下环境进行准确、全面监测,同时,还能及时了解安全情况和生产情况,并掌握井下设备运行情况,实现对灾害事故的早期观察、监测和预报。即使临时发生突然意外,它也能及时进行处理和分配对应工作,使意外被避免或降到最低程度。除此之外,计算机还能发现过去存在但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和解决。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安全监控,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计算机检测系统的应用能使企业实现对企业员工、器械等安全关键因素的有效检测,同时也能够实现对矿井有害气体准确且全天候监测,对安全事故实现前馈控制,从而使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又杜绝了重大瓦斯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矿井的综合管理水平,进而使企业的安全目标迈向一个新的层次。

3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3.1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主题,它不仅是煤矿企业关注的焦点,更是世界各产煤国关注的焦点。所以,在煤矿企业中,安全问题永远首当其冲,永远是重中之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一般都是全方位监控,以保证各环节都顺畅无阻,通过利用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实现多级监控,从而保证矿级安全生产的网络化集中监测、管理,是煤矿企业一直奋斗的目标。多级监控模式不仅为调度人员提供了动态、快速、方便、实用的信息资源,而且为企业的快速生产、经营提供了数据决策依据。通过计算机的安全监控系统能及时发现井下瓦斯等有害气体,并对浓度进行测定,一旦监测超标,计算机就会报警,提醒人员逃生,而且还能启动智能化系统将该巷道内所有机电设备的电源切断,以防引起地区的大爆炸。在地面的有关人员就可以直接用电话组织迅速撤离,从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3.2优化物资管理系统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除了要使计算机在煤炭开发安全管理上起作用外,还要在煤炭的销售上起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以及差旅费用的支出上。计算机通过对物资收发领用的信息进行处理,来自动分析库存结存数量、物资周转情况,进而自动生成订单,决定进货项目。这样的自动化管理模式能实现物资的采购透明度,优化中间过程,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浪费,节约成本。在煤炭企业里,传统的销售财务结算往往以重量作为计算单位,这就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去检测煤炭的重量,以保证化验单的真实性。这种检验标准,不仅使检测环节复杂,而且增加了差旅费用。但是,如果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大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计算机现代化信息传播,可以实现网上交流,从而进行化验。除此之外,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够掌握市场的煤炭销售动态,并根据市场做出一定的调节,这样的管理模式既节省了费用支出,又实现了销售利益的最大化。

4结语

煤矿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决定其他企业生产规模大小的依据。因此,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关注度,是必要且不可缺少的。同时,安全管理工作在煤矿企业中也首当其冲,为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要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使用。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具有研发实力的公司却能改变这种状态,从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相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融入,必将使煤矿企业走向新的阶段,重新翻开历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平津.煤矿瓦斯安全多级监管中的信息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4(4):21-25.

[2]范振环,康华海.试谈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275.

[3]唐鸿儒,丁伟.现场控制网络技术展望[J].测控技术,2000(12):1-4.

[4]田华,郭涛.试谈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5):333.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篇4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一、河南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生产问题引起了社会、政府及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是频发的矿难,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却在拷问着全省的煤矿安全工作,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死亡数字表明,河南省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矿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居高不下。据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2010年全省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煤矿事故11起,死亡241人;其中重大及特大事故7起,死亡213人,占到死亡3人以上煤矿死亡总人数的88.4%。据省安监局统计,河南省十一五期间百万吨死亡率为1.01,目前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5,而美国大约是0.03。数据表明,全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很严峻,跟国家平均水平还有差距,跟发达国家相比更是遥不可及,河南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任重而道远。图1为2001―2010年河南省的煤矿死亡人数变化折线图。

(2)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4年10月20日,郑煤集团(国有重点)大平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8人死亡,32人受伤;2005年10月3日,鹤煤集团(国有重点)第二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4人死亡,19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2007年4月16日,平顶山市宝丰县周庄镇王庄煤矿(乡镇有证)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井下31人死亡、9人受伤,救护队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发生二次爆炸,造成15名救护队员受伤(其中重伤4人);2008年9月21日,郑州市登封市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二矿(乡镇集体)发生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37人死亡、7人受伤;2009年9月8日,平顶山市新华区四矿(乡镇有证)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6人死亡、14人受伤;2010年6月21日,平顶山市卫东区兴东二矿(乡镇无证)发生特别重大炸药燃烧事故,造成49人死亡、26人受伤(其中重伤9人)而该矿早在当年4月22日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4人受伤。虽然经过有效防范和全力救援,2010年河南省没有发生一次涉难5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但是重特大事故频发的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改善。图2为2001―2010年河南省重特大事故发生统计图。

(3)经济损失严重。从相关数据分析,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度最高,百万吨死亡率最低,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在总数中占比例不到20%,经济损失相对较少。但国有地方、乡镇集体、乡镇有证和乡镇无证等煤矿事故率更高,事故损事更为严重。表1是河南省近六年的国有重点煤矿事故损失统计。

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河南省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研究发现,煤矿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必然性,煤矿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有企业外部的问题,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具体如下:

(1)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少。近几年,通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安全投入虽有大幅度提高,矿井生产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但仍有部分小煤矿不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安全欠账多,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2)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河南省煤矿安全资金投入到安全工程、安全设备等硬件方面总体上达到86.8%,而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软件方面不足5%。安全投入资金分配不合理导致安全投入的效果微乎其微,使企业丧失了对安全生产投资的信心。

(3)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许多矿井专业技术人员少,一般煤矿从业人员大多家庭贫困、文化水平低,自我规范能力差。而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又大多流于形式,员工缺乏技术,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4)出了事故处罚力度不够,罚金偏低。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太轻,处了事故负责人并未受到严厉的刑事责任的追究。由于对伤亡人员赔偿偏低,一些乡镇单位出了事故宁愿经济上受点处罚,也不愿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例如平顶山市卫东区兴东二矿2010年共发生两次特大以上事故,如若第一次处罚严厉,就不会有人冒风险继续生产造成第二次矿难的发生。

(5)安全管理机制不顺畅,监管力度不够。河南省目前的安全管理机制多采用集中检查、事后处理,缺少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在管理上,政府部门职能不清,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一项工作,经常出现安检、质检、消防,卫生等部门都在管,使基层无所适从。另外,监管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直接导致监管工作难以到位。

(6)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企业的管理者急于收回投资成本,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忽视安全生产的投入,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进行生产。一些煤矿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

(7)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滞后。有的企业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员工对制度却视若无睹,违规作业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难得出企业安全文化基础不牢固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关键所在。

三、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企业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投入,明确规范安全生产的投入结构比例,明确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投入项目,实行安全专项经费稽查制度。政府部门要建立安全投入产出核算体系,建立企业安全投入信息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投入评价,才能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措施。

(2)提高乡镇煤矿管理者对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安全生产是煤矿工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关系着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也是关系国家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的头等大事。管理者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本质安全”的概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关注安全生产。

(3)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增加煤矿企业不安全行为的违法成本。各级安全生产执法部门要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又不投入资金、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同时予以经济处罚,并且处罚的金额要大于治理隐患所需的资金,以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

(4)发挥员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据统计,各类事故中人为因素占到70%以上。不难理解,人是安全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煤矿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首先加强煤矿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其次,规范人的行为,加强安全检查,提高员工的自我保安意识和能力,正确使用各种专用的安全机器和设备,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措施和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减少事故的发生。

(5)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的建设主要体现在煤矿安全生产理念及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上的创新和发展。煤矿企业可以结合实际,以群众熟悉的形式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实践活动。

四、小结

安全生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要把安全生产与社会和谐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平衡发展,科学进步。

参考文献

[1]廖衍定.浅论煤炭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195-196.

[2]齐文宇等.国外煤矿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与启示[J].中州煤炭,2010(5):118-119.

[3]郭培浩等.中国煤炭经济现状浅释[J].商场现代化,2010(3):72-73.

[4]龙明艳.煤炭安全事故的反思和建议[J].科技创新,2009(11):208.

作者简介: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篇5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

煤矿安全是煤矿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各个煤矿也非常重视,但煤矿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其中因通风安全管理不善而引发的伤亡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必要。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该项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故在此就其强化措施加以重点研究。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煤矿通风就是连续向井下输送新鲜空气,用于稀释有害、有毒粉尘和气体并将其排出,以此实现优化作业空气环境的目的,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保障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也利于煤矿生产安全、高效进行。

然而煤矿自身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不确定性,加之影响因素众多,难以控制,为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无论哪一层面、哪一环节存在隐患或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煤矿企业必须纵观全局,立足于长远利益,高度重视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并基于矿井实况和工作要求,切实完善通风系统,以此防患于未然,最可靠、最有效地规避事故。

2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措施探讨

2.1通风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化

煤矿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对通风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深入调查具体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切人点,完善、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管理内容全面、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规范标准、奖惩合理以此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为尽快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2.2通风安全系统设计科学化

通风安全系统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实效,因此为避免因系统缺陷埋下事故隐患煤矿企业应配备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通风设计人员做好实地调查,对原有的通风系统加以科学合理的改进和优化,进而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增加一份保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基于“以风定产”的设计关键,尽量做到:系统完善,结构简单;少用串联通风,多用分区独立通风;风流稳定,漏风小,有效风量率高;通风阻力小,设施少,且风机运行高效、可靠、稳定、经济等。在优化设计中,可拆除多余、不合理的通风设施,并封闭报废巷道,以便简化通风系统;调整进风、回风系统,缩短风流进回路线长度,用于降低关键风路的摩擦阻力;适当减小总进、回风巷道转弯、扩散塔转角、风硐与风井连接等位置的风流损失,以此降低关键风流的局部阻力;为进一步缩短通风流程,可新开进风、回风井,并修复失修巷道,扩大通风断面等同。

2.3通风安全隐患排查全面化

安全隐患的存在可以说是煤矿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定时炸弹,如何及时发现隐患源头并予以消除或控制,对于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而言十分必要而重要,在此可借助安全检查表法对煤矿通风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具体内容如下:检查通风系统图,确定其是否科学、可行、符合规定,以此减小不必要的损失;检查矿井主通风机实际通风量是否与总供风量要求相符;检查回风井与主副井是否贯通合理;检查不同用风面处的所需供风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检查并联操作多台通风机时其工作性能能否满足实际需求,以及是否安排了备用通风机,以免因性能不匹配影响稳定通风;检查测风站、风桥、风门、密闭、仪表、监控等作业设施质量是否达标、性能是否可靠、位置是否合理等;检查整个采取是否贯穿了进风、回风,以及是否存在串联通风,以免影响有效通风,造成有害气体聚积;此外,还应对煤巷、瓦斯涌出岩巷、半煤岩巷等的局部通风机、甲烷风电闭锁等进行检查,用于降低通风隐患。

2.4通风安全管理装备标准化

有时通风设备性能滞后、故障的出现,或者技术手段的不合理,也会影响矿井通风效果,故煤矿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和工作需要,对原有的通风装备加以改进或更新,以此使其趋于标准化,进而为实现有效通风提供保障。

针对基础性通风检测设备,如风表、空盒气压计、干湿温度计、皮托管、通风多参数检测仪、空盒气压计等仪器仪表,其规格、性能、质量等不仅要符合矿井通风日常管理、瓦斯等级鉴定等相关工作需要,也应保证数量足够;风墙、风桥、风门、测风站等矿井常用的通风设施,应切实符合工作实际要求,且性能可靠,高效耐用;主要通风机应至少布置2套,且能力相同,其中一套作为备用,但必须在10mim内开动,同时为其出风井口装设防爆门;针对瓦斯等有害、有毒气体,应配备足够的状态监控、光学检定器、报警仪、瓦斯报警矿灯、化学氧自救器、氧气呼吸器等相关设备。但在布置、安装或使用通风设施、仪器时,都应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以此逐步实现煤矿通风装备标准化。

2.5通风安全管理系统信息化

严格地讲,煤矿通风系统包括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两大部分,其中高效的信息管理可为实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故完善通风安拿管理信息系统也不容忽视。

经实地调研和多方论证,设计了合理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数据库涵盖了通风安全管理的所有数据,如系统环境、设备性能、安全管理、易发事故等通风安全准则,而系统环境又涉及通风结构、风量供需比、风速合格率、矿井漏风率、有效供风率、等积孔等指标,易发事故则包括瓦斯检测、抽放、聚积点数、超限次数、相对涌出量等数据,因内容繁多,不再细述。但该系统可帮助人员便捷、直观地了解数据,动态模拟不断变化的巷道布局、井下气候,以及预演救灾方案,以此为掌握矿井真实环境、优化管理、科学决策等提供重要信息。

2.6通风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化

专业队伍是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又一大法宝,具体可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内部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配以严格的工作考核和奖优惩劣措施,督促人员自觉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学会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不断提供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并基于丰富经验、专业眼光和数据资源,定性、定量通风安全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通风安全评价等级,以此为及时识别通风安全隐患、合理评估风险后果、有效应对风险、减少损失等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不断加强通风安全管理,尽量做到煤矿无通风事故。

参考文献:

[1]王明敏.变频节能技术在煤矿通风机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4(1).

[2]郑飞.关于煤矿矿井通风技术及系统优化设计探讨[J].煤,2014(2).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篇6

1交易型领导风格与安全绩效关系分析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领导理论便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研究问题,也产生了不同的领导理论学派。20世纪80年代,愿景学派将领导风格划分为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变革型领导旨在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扩展下属的需要和愿望,达到超越个人利益为组织利益服务的目标。而交易型领导则认为领导与下属之间是一种成本收益交换关系,即交易型领导关注与下属之间的合同关系,并通过给予下属明确的任务来完成组织目标[5]。国内外学者们的大量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在创新性的活动中更加有效。尤其是变革型领导中的智力激发和精神鼓舞两维度强调鼓励员工采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和赋予员工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在纪律严明的煤矿企业中并不适用。而交易型领导给予下属明确的任务和赋予下属明确的角色,着重于任务导向和绩效标准。交易型领导中的权变奖励维度表示员工完成指派的工作时,领导会给予适当的奖励,而积极例外管理维度强调,领导会主动观察员工的行为,并对工作失误和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消极例外管理维度则强调,当下属做出了违反要求的行为后,领导会采取惩罚措施进行干预。煤矿企业所有活动是围绕安全而展开的,煤矿企业中的工作活动十分艰苦且危险性较高,员工之所以选择在此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目的多在于较高收入的吸引。员工在交易型领导风格的指引下,为了能够确保取得较高的收入,会主动注重指派任务的完成,不违反相关操作规程和规章,有利于安全绩效的提高。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定交易型领导风格对安全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领导行为对企业文化会产生一定的作用,领导行为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学者指出,交易型领导注重效率和时间约束,为员工提供物质上的奖励,并清晰界定员工角色,更加适合于强调对权威的尊重、工作分工规范和结构等级分明的组织[5]。交易型领导还为员工设定目标,并进行相应的任务分配,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开展工作,对违反规范标准的员工给予惩罚,对超过设定目标任务的员工则给予奖励。因此,煤矿企业的交易型领导为了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会重视奖惩系统的建设。同样,在交易型领导的带领下,煤矿企业的员工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和避免惩罚,会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员工为了避免利益的损失和矿难的发生,会加强与其它员工之间的沟通工作。因此安全文化的完善和形成会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绩效。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定安全文化在交易型领导与安全绩效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量化研究实例

2.1数据与变量

2.1.1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为了获得各研究变量的数据,笔者对河南地区的5家煤矿企业发放了330份问卷,回收问卷293份,其中有效问卷2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12%。问卷发放对象均为煤矿一线作业人员,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0.3岁(标准差为8.2),平均工作年限为9.2a(标准差为5.4)。2.1.2变量与测量1)变量量表的选取。交易型领导变量的测度使用Bass开发的mLQ量表,涉及权变奖励、被动例外管理和主动例外管理三个维度,共包括10个题项[6]。安全文化变量则是从员工安全意识、奖惩系统、员工沟通、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操作规程等5个方面来进行测度的[7]。安全绩效则采用neal开发的量表,分为安全服从和安全参与两个维度,共包括6个题项[8]。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七点计分法,1表示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2)信度与效度检验。采用Cronbach'系数检验各量表的信度,如果Cronbach'系数大于0.7,则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各量表的Cronbach'系数检验结果详见表1。可知,各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各量表的效度,当χ2/df<3,GFi、nFi、iFi、CFi、tLi取值大于或接近0.9,RmSea<0.1,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果详见表2。可知,各量表的拟合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效度。

2.2数据分析与结果

该研究相关变量的均值、方差及相关系数见表3。由表3可知,交易型领导与安全文化(r=0.211,p<0.01)、安全绩效(r=0.182,p<0.001)显着正相关;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r=0.301,p<0.001)显着正相关。采用amos7.0软件通过结构方程方法检验交易型领导风格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可知,煤矿企业交易型领导风格对安全绩效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两者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2(p<0.001),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得到了验证。安全文化在交易型领导风格与安全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具体来讲,交易型领导风格中的权变奖励、积极例外管理和消极例外管理三个维度分别通过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中的安全服从和安全参与两个维度产生影响,权变奖励、积极例外管理和消极例外关系与安全文化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8(p<0.001)、0.25(p<0.001)和0.31(p<0.01),安全文化与安全服从和安全参与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6(p<0.001)和0.57(p<0.001),因此安全文化在交易型领导风格与安全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得到了验证。

3结论与建议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篇7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对策

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也是工业大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作为支撑,煤炭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炭也成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和主要的基础产业。煤矿的安全问题,在我国的煤矿产业中始终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课题,煤矿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煤矿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必须严格规范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制度,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二、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企业职工素质不高

通过对近年来煤矿企业生产事故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所涉及到的职工,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由于煤矿生产劳动强度大,拥有高学历的人员都不愿意从事这份职业,这就使得大多数从事煤矿生产工作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由于接受教育程度不足,使得煤矿企业职工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并且缺乏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和能力。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煤矿企业职工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任由事态发展,或者采取了不恰当的措施,加剧了安全事故的严重性,使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更大。

(二)安全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和别的产煤国家比起来,我国煤炭赋存条件比较差,煤层倾角较大,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较多。由于开采深度不断延伸,瓦斯防治与水害防治越来越困难,造成采掘失调和接续紧张。尤其是对于煤与瓦斯突出的相关机理以及预测和监控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另外,对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安全意识是第一道防线,煤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决定矿井安全程度的高低。当前,煤矿生产效益有所好转,很多管理人员为了经济效益,放松了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文化逐渐被淡化,很多管理人员无法将安全与生产和效益三者之间关系处理好。

(三)安全投入少,生产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一直在推行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工作。由于煤矿工作环境恶劣,且长期得不到改善,工资待遇较低,导致煤矿留不住人才,造成生产技术力量薄弱。比如,过断层以及初采初放等都没有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在采掘接续比较紧张的时候,没有采用正规的生产循环进度进行作业,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被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工具,监测监控探头不按规定安设,管理维护跟不上。另外,安全投入比较少,我国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测算,我国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只占到GDp的1%不到,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则占到了3%以上,我国在煤矿方面的自主科研能力比较低,煤矿的安全设施以及技术装备无法抵御煤矿灾害。

(四)监督力度、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煤矿顶板、机电设备、煤矿运输、瓦斯、水灾、火灾等。由于煤矿生产的过程较为复杂,对于安全管理知识、能力、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较高,再加上煤矿企业并不愿意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使得一些安全管理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存在触发安全事故的条件,就会发生危险。煤矿的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在生产过程中随时会有危险源产生,当前的监察方式无法对危险源进行动态化和系统化的监控,不能对事故进行超前预防。另外,我国很多煤矿企业的安全检查方法还是传统的,安检人员主要还是利用自身经验以及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在现场进行检查。安全检查的形式虽然多,比如,互检、旬检、月检和季度检查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推动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检查时间以及检查路线都是既定的,各个基层生产单位已经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利用各种措施和办法应对检查,这样监督管理部门就无法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三、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探讨

(一)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分析以前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很多事故是由于人员违章操作而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发展规划中,没有设置从事生产的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因此,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缺乏大量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特别缺少“一通三防”专业技术人员;二是有的煤矿企业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安全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文,没有对新招聘的生产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培训,让其直接进入煤炭企业进行生产操作;三是煤炭生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保证,特别是处于煤炭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很多人员都是农村的,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更缺乏严格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必要的事故防范知识和安全意识,不能应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建设多层次的安全教育体系,对于专业工作人员来讲,要在省级培训中心接受培训,一般煤矿工作人员要在企业内部参加实训工作,确保每一名工作在煤炭生产第一线的人员都能持证上岗。

(二)加强安全生产投入,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要结合经济技术条件,对安全装备及技术科研强化投入,采用先进的装备以及合理的工艺,进行开拓布局,对资源进行开采。为了确保煤矿中的安全装备和技术科研的投入,我国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之中对安全管理资金的使用范围进行规定,实现专款专用,提高安全技术资金的比率。其次,在煤矿企业中要将安全科研专项资金建立起来,构建安全生产的科研保障体系。将科研机构以及大中专院校和专家学者的作用发挥出来,对于煤与瓦斯突出以及冲击地压等灾害形成和发展的机理加以研究,使安全科技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三)推行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

相对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具有突出的优势。其一,精细化管理能够渗透到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转变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理念,有助于煤矿企业领导针对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的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其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了企业职工进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使职工从被迫接受领导的管理,转变为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其三,精细化管理使得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更为系统性。解决了以往制度不健全、执行能力不足、管理滞后的问题,使得安全管理更为精细、及时、严格。其四,增强了安全管理的监督力度,能够有效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切实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行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就要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内容和具体的标准。一方面是要对煤矿生产过程中职工的操作进行规范,避免因职工的个人行为引起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对煤矿生产环境的管理,及时排除因瓦斯、煤尘、水、火等自然因素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为煤矿生产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另外,煤矿企业领导要充分重视精细化管理,通过正确的管理决策,加强安全工作管理,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四)注重安全管理创新

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将一些不安全行为,包括一些轻微伤害都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工作,如果超过每月轻伤指标,则加重处理管理人员,重视任何轻伤和损工事件,这种做法不但可以表示重视安全工作,同时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经验教训。切实提高安全管理理念,就要做好下面这些工作:首先,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在煤矿生产活动中,要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让人人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提倡“珍爱生命”的安全思想。其次,要不断提高煤矿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责任感,促使其自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最后,要对职工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让广大职工具备安全技术知识,掌握发生事故的规律,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恒强.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5(05).

[2]贺瑞智.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及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5(04).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篇8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问题;对策;体制

【分类号】:tD40;X936

一、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等情况比较大,因为煤矿机电生产和煤矿机电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相对别的企业而言较多,如果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方面出现漏洞,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经过调查显示,我国煤矿机电企业中机电设备以及设施占据固定资产的一半还多,在机电设备和设施中机电设备的能耗、配件、维修和人员等方面的费用占据煤炭生产成本的50%。所以,我们在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要严谨,还要有效的排除煤矿安全成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保证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机电的前提条件,安全生产是有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效果的成败与否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煤炭发生的瓦斯事故中,绝大部分是由电火花引起的,但是,出现火灾等情况是因为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出现漏洞造成的。因为,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就必须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井下作业中保证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煤炭生产环境。

二、当前煤矿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的煤矿大都面临着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这主要是煤矿对机电设备管理的不够重视造成的。煤矿企业机电管理部门任务繁重,管理的工作多,同时重心倾向于生产任务,对设备管理工作投入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再加上很多煤矿企业在矿井上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化规定,部门权责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煤矿设备管理效率的提高。

2.2机电设备使用不规范

当前的煤矿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着设备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据,没有按照相关技术指标使得设备运行环境、管线吊挂安全距离和安全设施等存在很大问题,这就造成了许多违规操作现象。此外,机电设备使用、维修和保养工作不规范,也给煤矿设备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3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更新不及时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煤炭行业的发展更是高歌猛进。但是,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有很大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设备的老化速度很快。因为更新机电设备成本高,企业投入资金不足,机电设备的更新就无法及时更新换代,久而久之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能力,从而使得安全隐患更加突出。

2.4设备技术管理手段落后

机电设备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是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又一问题。一些设备的帐卡物不全,图牌板等设备标识也不齐全,或者模糊不清,对于一些重要技术档案、图纸资料等疏于管理,遗失较多,忽视了流动设备的管理等都是设备技术管理落后的表现。

2.5设备管理人员匮乏

煤矿企业往往由于工作强度大、环境艰苦、安全系数低等固有性质,很难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加上缺乏好的激励机制,员工工作热情度不高,留不住优秀的人才。由于跳槽频率高,长期以来煤炭企业设备管理岗位人员青黄不接,人员结构参差不齐,导致企业创新力不足。

三、改善当前煤矿设备管理问题的措施

3.1落实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应该全面落实,树立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第一的思想理念,确保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正常运行,推进设备管理顺利开展。首先,要提高设备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尤其是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煤矿企业应该将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落实情况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将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通过每一月的定期检查验收的奖励和处罚制度,落实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其次,要在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的同时实施动态管理方式,机电管理职能部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一旦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促进设备管理责任制真正得到落实。

3.2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将有关设备管理的要求在制定中体现出来,确保机电设备管理有制度可循。设备管理部门在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的时候,要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工种岗位制度、检查制度等制度,并将制度通过发放册子、悬挂宣传图纸等方式宣传到工作人员处,在实际的生产现场督促贯彻制度的执行,促进设备管理朝着制度化、规划化方向发展。

3.3及时对设备技术进行改造

煤矿企业中的技术改造是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革,及时解决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途径,通过少进行资金投入,多进行技术改造的方式,不断提高设备的科学技术水平,及时更换安全性能差的陈旧设备,促进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保证,从而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

3.4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在当前的情况下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好信息化建设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设备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而随着煤矿企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实施,设备管理应该从创新管理手段出发,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机电设备采取系统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例如,对于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报废等一系列过程,都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提供资料和信息,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消除设备安全漏洞和隐患。

3.5完善设备管理的监控与维修体系

要完善好设备管理的监督与维修体系,让设备管理的质量在得到保证的同时促进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首先,在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的配件购置过程中,要加强好质量的把关,在购买的过程中加强检验和辨别,确保机电设备相关配件质量得到保证。其次,在机电设备到货和进场的过程中要把好验收关,在必要的情况下要进行拆机检查,只有在性能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安装,而在安装方面,更要把握好安装的每一道工序,确保设备的质量不受到影响。最后,对于安装好的设备,应该注重好设备的维修养护管理,在每次停产检修前,要运用严格、细致的检修计划,并安排好检修组进行监督和检查,促进机电设备完好、安全地运转,降低机电事故率。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篇9

【关键词】薪酬管理安全生产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92L;F426.21;X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135-01

引言

无论在哪个行业的企业,薪酬管理始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煤矿企业也不例外,为了煤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安全生产,薪酬制度在煤矿企业中更具重要性。薪酬管理与煤矿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介于我国煤矿生产在安全上频频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笔者通过多方调查总结研究,对薪酬管理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一再思考和探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创新对策,期望实现煤矿企业在生产中能够少出现安全事故或者不出现安全事故,实现煤矿企业在生产中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薪酬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联系

从煤矿生产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有下面四个方面组成。

(一)煤炭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组成和运行。煤矿企业在生产中必须有固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监督实施生产,以期更小程度地遏止安全问题的出现。第一方面是由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矿党委书记、副书记、矿工会主席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煤矿安全生产委员会,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督促、处理。

(二)第二方面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它是由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煤矿矿工人员日常工作的安全生产,它主要具有日常性和监督管理性质。

(三)安全检查、制定防止安全问题发生措施、监护和管理方面。这方面主要具备煤矿企业的安全检查、尽量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和矿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监护等职能,是由煤矿的各级各部门、各区队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兼职安全员负责。

(四)第四方面是安全生产监督和协助管理委员会。它是由党组织、团组织、工会组织及职工家属委员会等各类组织成立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委员会、安全生产协助管理委员会等,组织职工及家属广泛开展遵章守纪和预防事故的群众性检查、教育活动,组织群众搞好安全生产,形成了自上而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煤矿安全管理监督网络系统。

煤矿企业在这么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下为什么还屡次发生安全事故呢?ZL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下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发生。在现有人员素质和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不能仅靠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对职工采取“要我安全生产”的管理方式,必须换位思考采取经济手段和经济措施,改变管理方式,使职工形成自下而上的“我要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只有达到这种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煤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那么,当前煤矿企业薪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的缺点和不足。

煤矿企业过于简单化的薪酬分配方式,简化了职工在企业生产中的贡献,更难实现职工在生产中对企业的真实贡献。对当前煤矿企业的薪酬分配方式进行剖析,企业薪酬对资本要素的参与在分配上已有所重视和考虑,但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却明显重视不够,大多数职工的角色单一,取得薪酬的方式也就单一。从目前的薪酬水平来看,企业薪酬水平较低,增长缓慢。

薪酬考核体系的科学性不足。现阶段煤矿企业完善的薪酬考核体系比较少,煤矿企业即便完善了薪酬考核体系,也往往束之高阁,薪酬管理过度人性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考核也往往是停留在上级对下级的经验判断上,职工的薪酬很难与个人贡献紧密结合,考核制度缺乏科学的依据。

容易使薪酬体系的效能的正确涵义混淆。大多数企业过度崇尚薪酬的激励效能,把薪金制度看作是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万能钥匙,把激励等同于现金奖励,忽视激励因素中领导赏识、自我实现、社会认可等非物质因素的作用;与此相对应,有些企业则过度轻视了薪金制度功能,特别是国有煤矿企业过度地强调企业文化,要求企业员工高唱“奉献、忠诚”的调子,漠视薪酬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中的巨大作用,不注意调整薪酬制度以适应企业外部的市场大环境,从而导致了员工积极性的丧失。

二、有效设计薪酬激励制度。解决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措施及对策

(一)做到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调配

员工的工作层次不同,就必须要求具备相应的适度的薪酬激励制度。对于低工资人群,奖金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收人水平较高的人群,特别是知识分子和管理干部,晋升职务、尊重人格、授予职称、鼓励创新以及工作的自由度等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从事笨重、危险、环境恶劣的体力劳动的职工,搞好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岗位津贴等可能就更为有效。

(二)科学建立薪酬管理体系

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好煤矿企业在薪酬管理体系上存在的问题。解决煤矿企业薪酬体系的问题要抓住三个重点:薪酬与职位的价值应相互对等、合理的薪酬模式、企业职工工作绩效和薪酬要对等挂钩。对此,一是建立科学的职位体系,并按价值创造理论进行公平、公正的职位评估,以职位的价值创造作为进人职级与薪级的主要依据;二是改变现有的薪资结构,根据责任与贡献的层级,确定不同的固定/浮动比例;在薪酬体系中,给出员工晋升的双通道。三是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并真正与薪酬挂钩。

(三)巧设薪酬激励措施

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讲究其发展的技巧性,薪酬激励措施更应具备其发展和实施的艺术性。在薪酬总额相同的情况下,支付的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要想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稳定,就必须学会使用一些技巧。一是设计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望。二是在薪酬支付上注意技巧,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会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减少常规定期的奖励,增加不定期的奖励。四是重视对团队的奖励。五是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科学的绩效管理能使企业进人“高工资、高效率、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学会运用尖端人才成就尖端事业,这样,将会使企业职工和企业两者飞速地向前发展。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篇10

一、提升标准,强基固本,狠抓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天字号工程”,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加强现场管理入手,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标准,大力夯实安全基础。因此,我们双河煤矿突出现场管理这个重点,制定了全矿《强基础、保安全、争上游工作方案》,从段队抓起,从班组做起,大上安全标准,强化“三个落实”,全力构建安全发展新矿区。

1.抓基础,强化制度落实。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坚实基础。因此,我们既抓制度完善,更抓制度落实,切实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规范人、用制度调动全员抓安全的积极性。按照《方案》中对制度的设置,严格执行安全达标制度,由安全矿长挂帅,组织由安监、通风专业人员组成的检查组,深入段队、班组,深入到工作面、各个作业地点,对照标准,狠抓安全质量达标,对实现安全达标的段队、班组给予通报表扬,并直接与奖金挂钩,对没达标的在全矿进行通报,当场要求立即整改;严格执行专业推介会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全矿各专业推介会,由安全工作做得好的优秀段队现场介绍“保安全、争上游”工作经验,并给予3000-5000元奖励,奖金由最差单位或段队费用支付,当场交给优秀单位或段队,激励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严格执行定期考评和奖惩制度,按照奖惩并重、激励为主的原则,对安全质量达标单位或段队给予奖励,对安全质量验收低于90分的给予罚款,奖罚额度以段队活动费为基数,以此构建起全员抓质量、保安全的长效机制。

2.抓治理,强化措施落实。坚强有力的治理措施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可靠保障。因此,我们充分发挥专职安监人员作用,狠抓瓦斯防治“十条禁令”、《强化瓦斯治理工作刚性规定》等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大力开展以瓦斯、煤尘、水、火为重点的专项治理。完善通风系统,增加通风能力;严格执行“逢掘必探”措施,加大瓦斯抽放力度;开展煤层注水预抽工作,有效降低瓦斯含量;完善矿井消防尘系统,落实专人洗尘制度,改由各单位自己洗尘为通风专业统一洗尘,充分发挥出专业队伍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汛方案,加强防治水工作力度,构筑通风系统合理可靠、抽采系统完善健全、瓦斯治理工程到位、防尘防火系统齐全、监测系统健全灵敏、四项装备齐全可靠的安全体系。

3.抓达标,强化规划落实。统一合理的达标规划是做好安全工作的示范引领。因此,我矿制定了《强基础、保安全、争上游工作方案示范图册》,要求各专业、各单位要按照示范图册的设置,狠抓质量达标规划的落实和兑现,做到月份有计划,季度有成果。各专业施工要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各专业部门要实时、适时进行抽查检查,狠抓生产源头达标、作业环节达标、系统整体达标;大力开展“上基础、达标准、保金牌”活动,对没有达到标准、不挂牌专业要实行现场处罚,以此确保工作达标准、上水平,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向高水平迈进。

二、科学计划,严格兑现,狠抓生产管理

科学计划是实现秩序生产的前提,是抓好生产管理的关键。因此,我们以保接续、保矿井形象、保总量、保工资为切入点,制定了全矿《工程形象指导大纲》,对全矿生产进行了科学计划和统筹布置,采取超常规、打紧逼的措施,步步抓推进,月月抓兑现,取得了良好效果。

1.强力推进秩序生产。按照《工程形象指导大纲》的安排,优化设计,跟踪指导,倒排工期,跟踪检查,严格考核,确保逐月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组织安装队成立各工种齐全的检修班,超前做好设备检修维修,确保安装达标、生产达产。组织采掘段队全面推行程序化作业、正规循环作业,为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2.强力推进运转环境治理。以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为主线,科学做好设备选型,尽快淘汰高耗低效的落后设备,尽最大能力发挥机械化作用,向提高设备检修质量、降低事故率、提高开机率要产量,要效益;强化移动设备运转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检修技工的工资待遇,对检修班实行分段计资,由过去110%提升到150%或170%。严格开机时间考核,以机台为单位,月份对包机人进行量化考核,包机计划月份影响时间与实际影响时间相对比,以此作为包机人员月份工资的依据。采掘生产事故影响2小时的,由矿调度牵头,专业部门追查。影响4小时以上的,专业矿长牵头追查,对责任者在工资上给予说法,把“包机制”工作真正落到人头,切实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环境的可靠性。

3.强力推进目标兑现。各专业要按照《工程形象指导大纲》中的各阶段工期,严格兑现不同时期的工程目标。掘进专业要以新区3#层和新区6B层采面接续工程为重点,优化布局,科学设计,提高单进水平;采煤专业对不能按期兑现大纲任务目标的区(科)长给予黄牌警告,对完不成大纲目标的单位削减工资,降低倍数工资基数,切实形成一个狠抓目标兑现的工作局面。

三、深挖内潜,降成提效,狠抓经营管理

加强经营管理,加快实现经营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是企业降成提效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全矿《经营运作指导大纲》,从上到下建立起以材料、电费、租金等为重点的经营核算体系,划小核算单位,经营指标直接与各级干部、每名员工工资挂钩;建立指标逐月明晰、严格兑现奖惩的考核机制,通过深入实施《经营运作指导大纲》,在全矿上下形成了投入讲产出、消耗讲定额、成本讲控制、产品讲质量、人人算细账,企业增效益的浓厚氛围。

1.严格月考核机制。按照《经营运作指导大纲》的要求,建立了月计划、月考核、奖罚分明的经营运行机制,由经管科牵头,每月依据《经营运作指导大纲》,对各单位产量、进尺、材料费、电费、租赁费、工时定额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落实奖罚,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采取“每月一分析,月末一核算”的推进方式,确保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

2.实行分块段考核。对一些单位和岗位,实行减人不减工资的政策,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建立工资分配和工资增长重点向采掘一线、重点岗位和生产技术骨干倾斜的机制,让工资政策真正起到稳定队伍、鼓舞干劲、争上游、促发展的作用。

3.严格把握煤质关。“质量是企业永恒的生命线”,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因此,把煤质管理工作由宏观管理向工作面延伸,从采场源头抓好煤质;重点抓住采机割煤、连续化进仓两个环节,实行掘进连续化分仓装运、分时间段提运、分不同煤种入洗加工的“三分开”管理,从管理手段上提高煤质;按市场需求随机调整原煤生产,将1#层、6B、3#层、2#下四个煤层合理搭配开采,从产品结构上保证煤质提高,为增销提效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