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十篇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十篇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0:48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篇1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意义

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改革的深度和范围都在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样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推到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同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显著的成绩,究其根源就在于,社会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倡导面向全民、全面发展、过程重于结果的教育理念。

XX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于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的基础音乐教育,无疑是个肯定。XX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目前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等等问题。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虽然在近些年高速发展,但受到经济因素以及我国教育大环境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如地域发展不平衡、教育市场混乱、教育评价系统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对于儿童音乐修养及音乐学习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不可否认,因为目前音乐培训市场鱼目混珠现象存在,也使深圳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选取了部分小学及社会教育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希望能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目前社会音乐培训市场的现状。本文希望通过对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理论上的解决办法,并对如何解决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为深圳市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趋势

社会音乐教育在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欧洲文化中,个体人的音乐素养被认为其社会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欧洲存在大量的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教育,师从于私人音乐教师学习音乐是西方音乐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绝大多数人的音乐素养的形成并非是学院式音乐教育的结果,而是来自社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既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普遍的音乐教育现象。

苏振兴、成露霞(河北师范大学)在《论古希腊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一文中对古希腊社会中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有所描述:古希腊有关音乐教学的一记载最早见于《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当时是希腊人学习音乐最主要的教材,因此荷马成了希腊人最早的音乐教师。吴跃跃在《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概况》中写到:加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增进市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者分别对加拿大的社区音乐教育、街头音乐艺术、社会音乐考级、华人音乐活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体现出加拿大对社区音乐教育的重视及投资,几乎每一个社区都有艺术中心,教堂在社区市民音乐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街头音乐艺术更是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作者认为加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可以用三句

话来说:“人人需要音乐,音乐满足每个人”;“音乐教育多元化”;“社会音乐教育以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为目的”。从中借鉴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维尔弗里德·格鲁恩在《80年代音乐教育大讨论中的六大热点》中写到:音乐不必去美化学校生活,而应以各种音乐会和音乐活动去影响校外的文化活动和社区生活,并把校外音乐文化的各种活动(报道、展览和演出等)纳入学校工作中。

2.2国内研究趋势

目前,有关于深圳的社会音乐教育研究资料几乎没有。有关其他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的书籍和论文有:曾遂今在《音乐社会学》中写道:音乐社会学与音乐、社会两方面均密切相关,音乐社会学一词强调了音乐,也指向了社会则明确标志出音乐与社会相联系的内涵。曹理在《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与创造意识培养》一文中通过对梁雷的音乐成长历程的描述,让家长和教师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并指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音乐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有促进效应。舒泽池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中写到: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当然不是从天而降,主要基于两个条件:首先是改革开放、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其次是人心思“文”,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重视文化品质。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蓬勃中有混乱,追求中有迷茫,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音乐教育基本上是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属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缺乏理论的思索和独立的形式。冯效刚在《试论专业音乐教育与其他类音乐教育协同发展》文中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在音乐院校和普通学校以外进行的音乐教育,如文化馆(站)、群艺馆、青少年宫、音乐厅等进行的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包括群众音乐辅导、教学和组织,以及音乐表演的教育模式。王萍在《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中对两种音乐教育的差别和两种音乐教

育在普通大学里可能的混淆及其后果进行了论述,提出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必须妥善加以区分。长春大学的陈明大《对社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文从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宏观视角出发,对社会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音乐教育者的素质要求进行了讨论;从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启示、早期音乐教育的优越性、社会音乐教育的素质要求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陈雅先在《社会音乐教育实践的着眼点》中提出:音乐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但音乐学习带有很强技术性的特点又常常导致音乐教育中人文教育内容的弱化。

因此,正确处理音乐学习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实现音乐学习的技术性与音乐文化的人文教育的交融,是社会音乐教育研究的着眼点,亦是社会音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孙继南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40年之三》中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国家整个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办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和教育对象的普遍、广泛性,它在活跃社会音乐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音乐文化素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张力元在《人民音乐》(XX,l)中发表文章《社会音乐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文章中主要阐述了社会音乐教育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和改革开放的大步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罗

静(XX)在《重庆市少年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陶馨(XX)在《武汉城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查研》;高畅《管窥深圳社会音乐教育》;甄妍妍《枣庄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胡园飞《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综合阐述了我国及各省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3、参考文献

[1]李凤英《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教什么?》中国音乐教育XX,8

[2]舒泽池《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人民音乐XX,12

[3]张力元《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人名音乐XX,1

[4]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硕士论文XX,6

[5]薛艳萍《关于吕梁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国音教网XX,2

[6]李景忠《发展社会音乐教育之我见》深圳市观澜中学网站XX,3

[7]白雪《浅谈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民营科技XX,12

[8]甄妍妍《枣庄市杜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硕士论文XX,4

[9]张英豪《社会业余音乐考级研究与思考》硕士论文XX,4

[10]魏豪扬《音乐学院参与社会音乐培训的市场机会》福建论坛XX,

[11]桂平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大众文艺XX

[12]陈燕长春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XX,2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研究目标

希望通过研究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对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整体产生借鉴,为丰富我国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同时,通过我的研究引起更多音乐教育同行对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关注,从而为最终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建设良好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大环境创造条件。

1.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深圳市12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工商局、琴行、深圳市社会音乐教育界及小提琴教育界部分老师、个别典型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以及网络数据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共采用了两份格式的问卷,一份针对学生和家长,另一份针对教师。调查问卷发放后,由调查对象以书面形式答卷,问卷收回后,通过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最终调查结果。在统计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借助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中的microsoftexcel和microsoftword进行电子数据处理,再结合人工分析,找准问题所在。除了无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法,还对有关人士采用田野访谈法,通过与被访谈者的口头叙述和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以保障本文调查内容的真实有效。

1.3拟解决关键问题

本选题以学校音乐教育为立足点来审视社会音乐教育、以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来指导社会音乐教育,以便促进社会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对深圳社会音乐教育的培训机构和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2.1研究方法

本文从音乐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现状调查、数据调查、分析问卷为核心,运用音乐学科教学论理论,结合音乐学、音乐传播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和哲学、音乐文化学等知识,通过资料梳理、文献考查、问卷与谈话调查、技术分析、比较分析、逻辑思辨、归纳总结等研究过程,在分析大量调查数据以及非量化信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本研究论题的认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比较、集中不同层次所涉及的问题,最终形成本论题的认识结论。

2.2技术路线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探析

改善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2.3实验方案及可行性

本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深圳市12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工商局、琴行、深圳市社会音乐教育界及小提琴教育界部分老师、个别典型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以及网络数据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对策。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音乐学习班开办的如火如茶,学生和家长们也整天奔波于各个学习班之间,忙的不亦悦乎。本篇论文主要是针对深圳市琴行培训机构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当下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社会音乐教育只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技术应为情操服务的原理,琴行培训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如此;学校音乐教育则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忽略了人刁’的培养。本选题从学校音乐及社会音乐教育的不同角度审视怎样更好地使社会音乐教育有力地辅佐学校音乐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预期发表学术论文1-2篇。

三、论文大纲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2、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

二、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概念分析

2、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形式

3、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特点

4、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内容

5、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取向

三、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1、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社会文化背景

2、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研概况

2.1调研地区

2.2调研对象

2.3调研方法

2.4调研目的

3、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简述

四、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探析

1、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主要问题

2、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问题原因探析

五、改善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1、明确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功能定位

2、对社会培训机构和考级组织机构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3、贯彻素质教育,取消导向性的政策

4、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发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5、完善社会音乐教育学生评价体系,保障正确的发展方向

四、研究基础

1.已参加过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查阅了一定数量与选题相关的文献,基本掌握了开展调查研究的主导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基本科研思路、方法和模式。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篇2

音乐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和人格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农村音乐目前在这方面距离要求相去甚远。农村音乐素质较差,学习音乐目的不明确,现在学校音乐没有考试的压力,音乐课就更加的不被重视。本文就此现状展开分析讨论,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的效果和作用。

关键词:

偏远农村;音乐教学;思想观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在巨大的社会变革当中,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教学作为精神文化层面的主要教学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据我国的国情,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教育程度的宽度和深度,因此不容忽视。目前来看,我国农村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情形不容乐观,这种现状呈现出不平衡,不公正的局面,思想意识淡薄,人才缺失严重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农村音乐教学的良性发展。经过长期的理论论证和实践证明,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它是实施学校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农村音乐教育资源配置的不足

教育理念差,是目前农村音乐教育的最大现状。对于学生而言,音乐是了解世界的最初感受,每当周围开始出现音乐,我们的耳朵就会不由自主地聆听,辨别音乐里的旋律,辨别声音里的特质,跟着节奏产生心情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灵和思维都是一种别样的启发。在这种时刻,音乐就已经和自身的情感发生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引起了情感的一系列反应。让学生可以认识到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可是,这种富有诗意的情感,在农村学生中却没有得到反馈。农村音乐课对音乐的了解,音乐知识的淡漠,农村音乐教育的局限性成为音乐课教学的难题,音乐教育并没有给予农村学生相应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没有对音乐有足够的认识。对于音乐课的不重视也是音乐知识淡薄的原因。这种教育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匮乏和无知。很多农村对于西方音乐家都完全不了解,对中国民族音乐都不感兴趣,对中西音乐代表作基本就是全然不知。家长和学校都看重其他学科的成绩,认为音乐是无用的学科,是所谓的副科,即便有的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家长也不高兴,不同意学生去学习音乐,认为学习音乐没有好的发展。这样的话,一部分有天赋的孩子就被扼杀掉了,学生也就失去了接受音乐熏陶的机会,在情感审美方面有所缺失。虽然,我国目前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但是农村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过于浓厚,转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困难的问题,很难一时之间扭转,因此,这种现状必将长期存在。音乐教育离不开乐器和相关设备的置办。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的学科,不是只动动脑子就能产生教学效果的。目前,我国在农村音乐教学的设备方面比较难堪,许多农村地区几乎没有音乐设备。最起码的电钢琴、钢琴、手风琴、口琴等乐器根本没在购买计划之内。即便有,也是从乡镇,甚至是县城的学校当中淘汰下来的,根本没办法用,放在那里只是摆设。这样的话,学生就只能五音不全了,根本无法知道音乐的概念和基本知识。甚至有的学校放在那里当作摆设,既无法进行教学,也不能起到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音乐失去基本的兴趣和动力。音乐活动教室应该给予农村学生有好的环境,民族乐器如葫芦丝、古筝、扬琴,西洋乐器如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农村学生甚至于都没有见过以上这些乐器。对于这些乐器音色的了解和使用那就更不用说了。在农村孩子的眼里,音乐活动室只是一个教室而已。在这个现状当中,许多学校是由于没有过多的经费而搁浅此项目,但是有的学校经费充足,将钱宁愿花在像计算机、运动器材等设备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平衡,为了完成上级单位的验收,不惜采购过多的无用设备,而真正忽略了音乐器材的置办。长期下来,学生的音乐教育如何发展?音乐课外活动与音乐课堂教学有鲜明的对比,课堂音乐活动有比较强制的跟随教师教学方法学习音乐知识,而课外音乐活动则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的学习音乐,其中启发学生的音乐素养上有着绝对的区别。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活力校园、艺术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都开展了各种音乐课外活动。所以说学校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们展示自己音乐才能,提高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锻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平台。虽然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对农村音乐教育意义深远,大部分农村课外音乐活动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农村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人数急速下降,许多活动就不能够顺利有效的得以展开,例如合唱课外活动、器乐课外活动、歌咏比赛、集体舞蹈大赛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农村的音乐课外活动就形同虚设。音乐课外活动的匮乏也是农村音乐教育目前的现状。

二、农村音乐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资源建设

(一)更新教学理念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精选出具有审美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教学的内容。摒弃传统的以音乐学科为知识体系的做法,不再以欣赏、识谱等为单元教学,而是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美的实践活动为主线,设置了情景主题活动领域,将音乐知识整合融会其中,将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集中呈现出来。教材力求达到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同时注意选择动听、耐听的优美曲调,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参的编写上,强调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并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之中,重视音乐对人的情操的熏陶,把音乐知识、演唱技巧、音乐审美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二)为教师提供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除了学生用书外,还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内容有单元分析、教学目标、作品分析、相关音乐知识、用于课堂教学的歌曲伴奏谱等。在教学建议中,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方法、优秀课例选登等,这些既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众多一线教师宝贵实践经验的总结,有较高的借鉴价值。除了这些文字资料,还注重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精心编配和录制了髙质量的教学录音带、CD光盘,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大力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这些集开放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和操作简易为一体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将音频与视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听觉与视觉两种姊妹艺术所特有的魅力,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三)音乐教育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从学生的现状出发

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学生不只是音乐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丰富资源。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时才有价值;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得当,学生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

2.从师资的条件出发

教师中的课程资源。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各自选择教学内容,之后将教案共享。同时,音乐教师也可以和相关学科(比如美术、文学、历史等)的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并资源共享,有效实现“学科综合”。教师的专业特长、能力、素质、理念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长设计和组织有特色的教学,扬长避短。同时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防止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全面而造成的课堂教学主观性和教学内容的缺失。从会用资源、善用资源,发展资源到创造资源、共享资源。

3.从学校的特色出发

学校的广播站、音乐教室、业余乐队、合唱团是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资源。应该利用这些宣传媒体,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排练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指导学校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师的职责。学校音乐课外活动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合唱团、乐队、兴趣小组等。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导致农村的音乐教育变得愈发重要。农村的音乐教育对于农村学生的智力、情商等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培养社会人才至关重要。如果缺少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就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这违背了社会主义人才观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也是农村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目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主要存在的不足及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资源建设的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和共同参与,为我国农村教育起到一点绵薄之力,为农村教育的未来发展蓄力。

参考文献:

[1]张盛仁.浅论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J].教育与经济,2008,(03).

[2]马晓燕.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供给特点及其应然选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5).

[3]郝庆堂,王华春,秦瑞莲.简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几个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0,(01).

[4]吴华,罗海萍.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真正推行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05).

[5]郝文武.教育资源配置及其研究管见[J].上海教育科研,1995,(07).

[6]张亚丽,徐辉.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初探[J].教育评论,2016,(06).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篇3

关键词:民族音乐;现状;问题;措施

一、民族音乐的现状

科技的发展促使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为音乐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从这点上说,音乐处于上升的阶段。但是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民族音乐不为人所接受,有些人甚至持排斥态度。

二、民族音乐存在的问题

民族音乐基础环节薄弱。教育界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需要提高;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学生的兴趣不高;音乐教育教学设施比较落后。

外来音乐的冲击。外国的流行歌曲日益被青少年所接受,但他们对民族音乐表现得较为冷淡。

民族音乐没有广泛普及,未被广大群众接受,影响范围较小。

三、民族音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很多中国人喜欢国外的事物,对音乐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外国的歌曲要比中国的好听,许多国外的明星如迈克尔・杰克逊、后街男孩等被众人知晓。中国的少数流行歌曲还被部分人知道,而民族音乐则大多鲜为人知。

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只重视应试教育,不注重素质教育,他们对音乐教育比较轻视甚至忽视。有的学校不开音乐课程,有的开设音乐课程但是也是迫于形势,没有专门的教师与教室,上课就是随意让学生唱几首歌,没有真正带领学生领会到学音乐的乐趣以及其中的民族意义所在。

四、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1.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学生是主要的接受者。学校要从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多方面将民族音乐纳入课堂。要开设音乐课程,将音乐课程与文化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逐渐接受民族音乐,进而喜欢民族音乐。

2.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处事之道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领导要重视素质教育,在学校里的素质教育又主要是音体美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得到重视、完善与发展。这就不仅需要开设音乐课程,而且需要专门的音乐教师,更需要完整的设施设备。这样就会使学生越来越重视音乐,使民族音乐日益深入人心。

3.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学校要多邀请一些专家讲课,多与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互动,讲一些关于民族音乐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不仅了解音乐的表面形式,更从内心里接受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音乐,更是热爱民族的一种表现。

4.政府应在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持,保障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的发展不是侃侃而谈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需要雇佣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完善音乐设施设备、开办音乐课堂等。所以政府是否大力支持,直接影响民族音乐的发扬与发展。

5.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民族音乐的发展。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特征,国家应大力发展并保护民族音乐。但是我国民族音乐存在着资金、设施设备不全,教师音乐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仅仅只靠宣传教育是无法保障民族音乐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使民族音乐大力发展,还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四海.论音乐的教育功能[J].人民音乐,2009(3).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篇4

[关键词]多元文化 世界文化的交流 民族音乐 现代音乐教育观

走进二十世纪的音乐画廊,我们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画卷: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以其顽强的艺术本质,保持着自身的丰富多彩,勾勒出东方和西方的互补框架,呈示了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共存,表现出“古老”与“现代”并举:“高雅”与“通俗”竞相争辉:“传统”与“革新”鼎立相助的共时性,使音乐文化的多元依存局面已成为不争的现实。作为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其相互间的开放、交流与文化寻根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一种文化的开放与交流,不仅能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同时也使自己能够认识到外部世界对本文化的需要,从而起到促进本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作用。

多元文化,是指多种文化的同时存在,他们的存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和制约。多元音乐文化则是指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多元音乐文化思潮是针对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视角,它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人类原有音乐文化之间狭隘的目光,同时也增强了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粘合力和动力。面对多元文化,我们的学习与吸收,不仅要重视文化的来源,还应该学习音乐手段的运用方法以及音乐背后的原则。如:可以从西方古典音乐中学习线性节奏;从印度的塔拉乐曲或非洲的杰姆比音乐中学习循环节奏;从土耳其民间音乐中学习无规则节奏等。我们只有采用这种灵活的学习态度,才能理解以使用乐音为主的这一音乐艺术形式的多样性,理解音乐文化的特殊性,知道音乐行为的普遍性,掌握双重视角的方法,客观记述和分析音乐,从而领悟到各不相同的音乐美的尺度。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只有在全面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把中国音乐放在世界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才真正明确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特点和位置,才能真正的去挖掘、保护和发展本民族音乐。如果不了解世界各国民族音乐,是很难与各国进行深入的音乐文化的双向交流的,因为人类文化的多元状态,造成了各国音乐文化既具有相异之处及自身的价值,同时又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各民族之间只有通过不断的双向交流、相互学习与借鉴,才能达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世界需要了解中国民族文化,中国同样需要了解世界民族文化。学习和交流中,一定要注意立足本民族,不失自我的去学习和领受。

一、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深厚、悠久音乐文化史的国度。但是自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受到西方音乐很大的冲击,面对声势威猛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自我,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某种特质。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而学堂乐歌是直接从西方引进的群众歌咏运动,和我国的传统音乐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2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留学生的进出,欧洲音乐教育体系逐渐移植我国,并迅速得以充实和完善:大教室取代了小私塾,西洋曲调、中国歌词的学堂乐歌,取代了口传心授、师徒帮带的本土音乐,音乐的政治功能成为首要的问题,削弱了音乐艺术本身的审美功能及它自身的文化传承。中国音乐教育几经波折,最后在越来越多的被西洋技法武装起来留学生的影响和传播下,从教师,教法,教材统统“洋为中用”。加之我国对外籍教师的引进,进一步导致我国学校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中对民族音乐的忽视,对民族音乐形成了事实上的排斥。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在逐渐消亡,这一点逐渐被很多教育家都意识到了。为了挽救传统音乐文化,北京市教委创编了一套乡土教材,里面介绍了流传在京津地区的京剧、京韵大鼓、单弦、天津时调,可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无法胜任而搁浅。这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再看看我们的专业音乐教育,按说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是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阵地,但是民族音乐理论课只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两门课,且课时少的可怜。作为教材,全国尚没有统编的,加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可用作教材的音响资料又严重匮乏,目前民族音乐发展状况可谓喜忧参半,整体上呈现衰弱趋势。广大青年学生喜欢通俗音乐,民族音乐缺乏广泛听众群体;各种媒体及出版业宣传的大多是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市场范围窄小;一些地方戏曲、说唱面临失传的危险;全国中小城市都掀起了“钢琴热”,而对我国具有几千年演奏历史的传统乐器琵琶、二胡、笛子、笙等学的人却很少。

二、现状思考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就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不论你走到那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亲近感情是决不会改变,正如张明敏在《我的中国心》里唱的那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任何文化首先是属于民族的,如同一个人一样;任何人都属于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无不在其身上打上文化的烙印。这种烙印就是一个人的“文化身份证”。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中,传统的继承是一种基本成分。假如离开有形的国土。传统便成为人们的民族身份特征。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世界里,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音乐的人会被认为缺乏民族意识和现代意识。现代的中国音乐教育是在欧洲音乐教育体系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育模式,青少年对中国音乐的母语知之甚少。传统音乐在自身文化内部如得不到系统的传递,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必将面临断裂的危机。

纵观世界各国音乐教育,无论其教育观如何改变,无论其怎样注重吸收外来文化,无论其怎样进行改革,都是十分强调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中心地位和立足点。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要有自己的民族特征。中国音乐是以中国的哲学为基础的思维方式、美学价值观念以及音乐形态;风靡全球的柯达伊、奥尔夫、铃木等许多教学法,无不是建立在本民族音乐基础之上的。铃木教学法甚至被称为“母语”教学法就更能说明问题了。文化的多元化需要依托民族的文化,母语文化的学习在今天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中尤为重要。音乐文化的价值与经济文化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在经济范畴中,单位时间内的产量越高,其生产力越先进;而音乐文化的价值则取决于音乐样式的独特性。纵观世界上优秀的音乐家,无不醉心于母语文化――民间音乐的学习,把民间音乐作为开拓自己艺术才华的重要源泉。在音乐世界里,真正的俗乐并不俗,经过世代流传积淀而成的民间音乐,是音乐永存的主线。走东西方音乐文化交融之路几乎成为每个在西方音乐文化界得到承认的中国音乐家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我们提倡学习民族音乐在于我们需要民族的情感血脉,正像我们在唐诗,宋词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神韵一样。在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有我们赖以成长不可缺少的乳汁。现代社会进入信息、网络时代,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更迅速、更深刻的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种类的诞生,常常伴随某些种类的消失,但决不会发展为同类。各个民族都会在保留自己特点的基础上变得更精彩、更现代,种类仍然是众多的,因为人类生活本来就是多样化的。音乐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现代人应对世界音乐持有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全球意识。

三、改善措施和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和发展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呢?

第一、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观与相应的音乐教育观。用开放性的视野来看待中国和西方以外的其它国家、民族的音乐及其文化,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在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接触、碰撞的大潮中,应对文化的多元格局有明确的意识。借鉴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音乐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广泛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音乐文化,开阔我们音乐视野,丰富我们音乐教育的内涵,发展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教育,处理好弘扬民族文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

第二、树立民族音乐人才教育观。民族音乐教育的关键是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结合所在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实际,各地区高等师范院校肩负起重建传统音乐文化生态的职责,吸纳当地的文化资源,充实其教育内容,设定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规格,这才是新型的人才教育观。确立民族音乐文化在高师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高师民族音乐教育应当不再局限于个别课程的改革,而要从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确立民族音乐文化在高师的主体性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现状。改变音乐教育中片面追求技巧训练,忽略人文精神、审美体验的教学观念。

第三、建立民族音乐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这里就涉及到了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的方法和途径的问题。

第四、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宣传媒体、出版业及各文化相关的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增加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挖掘民间艺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素质,本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积极参与到建设具有先进性文化的民族音乐的实践中来,对传统的民歌、说唱、戏曲、器乐等艺术形式进行传承方面急需加大力度,抢救民族音乐遗产。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篇5

关键词:音乐艺术;业余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

ReportofGuangxiamateurmusiceducationSurvey

ZHanGLi-ming

(musicSchool,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1)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也在积蓄力量,业余音乐教育经过多年的酝酿和不断的呼吁,终于在改革的高潮中出现,各种业余音乐培训、业余音乐教室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业余音乐教育在中国产生并迅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定位不准,导致了业余音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滞后。普及工作及纯技术训练很多,但是对教学本身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另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比如音乐教材严重缺乏,音乐教学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教学中追求技艺技巧,忽视了丰富的知识和更全面的能力;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也太少,未将音乐实践纳入整体课程中,“学生的学”得不到巩固等。

从现状来看,业余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不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工作在业余音乐教学一线的教师继续努力,总结经验,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确立业余音乐教学体系,以便促进业余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快速发展。

在业余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与需要。研究队伍相对薄弱,研究成果一般化,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差,使得业余音乐教学没有权威的理论作指导,使教学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业余教学理论体系,基本上按着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体系框架进行构建的。到目前,国内没有一本较权威的业余音乐教学专著。一些零散的成果只提供了一些线索和研究的要点,缺乏理论研究力度。

在国外,业余音乐教学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如日本就有YamaHa、Kawai、RoLanD三个庞大的普及性业余教育机构,由这三个庞大的教学体系组成了日本现今的音乐业余普及体系。这三个教育机构虽然有着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风格,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致的。都非常注重即兴演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他们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音乐作品改编及创作等方面都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研究。在师资方面,他们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培训班和资格认证考试来提高教师的水平。在学员教育方面,大体都是从三岁左右的幼儿抓起,通过系统教材的学习和考级、比赛和演奏会,音乐会等各种形式来提高学习者的音乐水平。近年来又形成了成人群体和老年群体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欣赏潮流。在日本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业余音乐教学体系。

一、广西自治区业余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准备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业余音乐教学的基本现状,促进我国业余音乐教学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笔者自编了《业余音乐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广西自治区业余音乐培训的学生、音乐教师进行了调查。同时,辅助运用访谈的方式以求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出业余音乐教学的实情,访谈对象包括学校领导和一些学生家长。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218份,其中小学生149人,中学生48人,高中生21人。有效音乐教师问卷47分,其中专职教师28人,兼职教师19人。上述调查对象来自全区三个市,参与调查的音乐教师均考虑了其学历,教龄等方面的平衡,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问卷的题目编制

1、学生与教师的基本情况:

年龄性别专业

2、学生家庭的基本状况:

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

家庭月收入

3、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究意是什么?业余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业余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又有哪些?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绕着我们,难以形成共识,而这些关于音乐教育观念层面上的问题无疑又是决定业余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

根据以上因素我设计了三个较有难度的问题,来调查人们对业余音乐教育的认识:

(1)业余音乐教育是什么?

(2)在您看来业余音乐教学的最主要价值是什么?

(3)您认为业余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观念的更新有一个过程,更新了的观念要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与实施与音乐教育观念更新完全同步是不科学的和不现实的。目前,我国的业余音乐教学实践水平究竟怎样,业余音乐教学的现状如何?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喜欢到业余音乐教学机构上音乐课吗?

(2)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什么?

(3)你不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什么?

5、长期以来,教学内容一直是引起各方面争议最多的问题,也是一直没有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争议往往又是局限于专家范围之内,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来听一听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意见。

(1)你喜欢老师教什么内容?你发现学生最爱听什么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3)假如在获得快乐和音乐知识技能两者之间,音乐课只能给你其中之一,那么,你的选择是:……

6、在业余音乐教学内容中,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线谱与简谱等也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与老师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你认为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

(2)你认为业余音乐教学应该学(教)简谱还是五线谱?

(3)民族民间音乐与外国音乐,您(学生)更喜欢哪一种?

7、关于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环境协调配合的问题,音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以及业余音乐教学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学生对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根据以上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你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得益于什么?

(2)您认为不利于业余音乐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表明,琴童的性别比例差别不大,男女各为98人和120人,女生捎多占55%,学生年龄几乎集中在3-12岁的范围之内,达80%其余都在15-25岁之间。并且普遍认为年龄小优势较大,幼儿思想较为单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可塑性强,注意力比较集中,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专注程度上都比成人有优势,所以在技术和基本功方面都比成人学琴更扎实。电子琴、钢琴这些都是学生的首选,同时,过去西洋乐器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改变,民乐成了新宠,并且民乐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

从调查中发现,来业余音乐培训机构学习音乐,并能够坚持常久学习的孩子,大多都是家境较为宽裕,家长学历层次较高,收入较好的。大多数家长一般是医生、商人、公务员、教师等有着稳定收入的人群,工人、个体不多。由此可见,家庭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不合理的,青年段教师过于集中。许多青年教师缺乏教学锻炼,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基本上都是广西自治区内几所老牌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省外高校毕业的所占为零。

3、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业余音乐教学的任务调查

关于“业余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对于“业余音乐教育性质的认识”,目前还没有达到高度的一致,但从总体上进,基本共识已经形成,这就是业余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面向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不是面对少数青少年的专业技术训练或特长教育。

对于“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和功能”,调查对象也同样有着较为一致的理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认为“业余音乐教学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条谋生之道。即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不在于一种职业上的准备,这一点与笔者对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的认识是完全吻合的。业余音乐教学具有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价值的观点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对于业余音乐教学的多方面价值,学生最为看重的是业余音乐教学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所表现出的价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对于业余音乐教学所应承担的任务,上述结果表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以及通过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两个方面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格外重视。把业余音乐教学的最主要任务确立为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而可以说,培养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是业余音乐教学基础的主要内涵,兴趣与爱好是基础中的基础。

4、业余音乐教学实践水平,业余音乐教学现状调查

在学生问卷中,我们首先问学生是否喜欢上音乐课?教师“你感觉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吗”?上述两方面的结果比较吻合,表明目前的确有约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而据另外的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5%以上的当代青少年都是音乐爱好者。这就说明,至少15%的音乐爱好者不喜欢上音乐课,也算不上是一个太大的比例数字,但音乐课竟然不受音乐爱好者的欢迎,这一现象本身却不能不算是一个奇异的现象,同时也是我们业余音乐教育者十分尴尬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又做了进一步调查。在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教的不好或教学水平低”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那么在教学上所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又有哪些呢?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在音乐课上最难以忍受的表现依次:①老师表情太严肃,动不动就批评学生;②老师照本宣科,只顾自己讲,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③老师敷衍了事,教学手段和内容单调陈旧。音乐本是最受人们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几乎所有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它,面对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自己的音乐课,应该做出深刻检讨的恐怕首先是教师,您在教学中是否也存在上述所提到的那些令学生难以忍受的问题。

在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因素中,还有一个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目前我们的教材也并不令人满意。教材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调查中,学生、教师比较一致的认为,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排列,教材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配套声像资料缺乏;②编排呆板,体现不出艺术的特点;③教材封闭,没有为师生留下自由创造和表现的余地;④乐理知识偏难。教材是音乐教学的媒介和依据,教材建设如果跟不上音乐教学发展的步伐,不能及时地反映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那么它必然严重阻碍音乐教学发展的进程。因此,对教材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特别应针对上述问题对现行教材及时进行充实和调整。

5、业余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调查

我们以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在业余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按照由大到小的重要程度排列,学生排列的顺序是:识谱知识、音乐技能、音乐观赏和音乐创作;教师排列的顺序是:识谱知识、音乐技能、音乐创作、音乐常识。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在这一个问题上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却都认为欣赏,识谱知识和音乐技能三者相比之下,在业余音乐教学中显得重要一些。我们从调查中,还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个别被认为较为重要的内容,在音乐课堂上却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内容。当学生被问及的最喜欢的内容是什么?51%的人说最喜欢欣赏,在教师中有60%的人发现学生最喜欢欣赏。而当被问及在音乐课上最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时,学生和教师的一致答案是“识谱知识”。为什么被认为较为重要内容的“识谱知识”却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内容呢?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检讨这个问题。首先,教师所采用的“识谱知识”这种关于知识技能教学的方法有可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模仿,缺少参与体验,孤立地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有悖于音乐教育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无论哪方面的教学都有意识地围绕着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来展开的。实际上,把掌握知识技能确立为音乐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剥夺了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感和畏惧心理是极其错误的。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习音乐知识技能,这一点从下面这个题目中就不难看出,在学生问卷中被问到:“假如在获得快乐和音乐知识技能两者之间,音乐课只能给您其中之一,那么您的选择是?”23%的学生选择了①,12%的学生选择了②,65%选择了③。这表明,学习与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本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需要。而现在却有这么多的学生不喜欢它,由此看来,如何正确认识知识技能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如何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业余音乐教学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在业余音乐教学中,关于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线谱与简谱等问题的调查

关于“您认为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还是赞同甚至力举把流行音乐和现代音乐纳入业余音乐教学内容的。在我国“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的口号一度叫得很响,不允许生活在当代社会的少年儿童,在课堂上接触当代的现代音乐,这种反映在音乐教学领域里的长官意识,显然违背了音乐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流行音乐确有良莠不齐的问题,有的作品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确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因此而全盘否定流行音乐,并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应该说,正是由于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的业余音乐教学才更需要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业余音乐教学究竟应该教简谱还是五线谱,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音乐教学领域的问题。从上表可见,在业余音乐教学中既学五线谱,又学简谱,是大部分学生所希望的,也是被大部分音乐教师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应该说,五线谱和简谱,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也都具有成为业余音乐教学内容的充足理由。而且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是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的,那种只重视五线谱,而轻视简谱的观念恐怕要彻底改变才能适应业余音乐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民族民间音乐与外国音乐的问题上,被调查对象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外国音乐的问题上,学生像喜欢本民族音乐一样,同样也喜欢外国音乐,对于这一点,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想当然甚至置之不理,教材编写者同样也应该对此给予充分考虑。

7、关于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协调配合的调查

业余音乐教育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有互补作用,共同构建成完整的社会音乐教育系统工程。然而,我们在做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的协调配合的调查中发现:45%的学生主要得益于业余音乐教学的环境熏陶,37%的学生得益于课外活动,只有18%的学生得益于学校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目前学校音乐教学闭关自守,漠视社会音乐环境影响的现象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我们不应该等闲视之。

在问及业余音乐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与教师基本都是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要求强烈。但笔者认为除了这几方面外,提高人们对业余音乐教学理论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业余音乐教学理论研究,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总之,透过问卷审视现状,业余音乐教学有喜有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业余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忧是一种喜中之忧,喜仍是业余音乐教学的主流。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业余音乐教学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对比之下,我们不应有丝毫的怀疑。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勇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我国业余音乐教学就能以全新姿态和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业余音乐教学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二、结论

业余音乐教育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成完整的社会音乐教育系统工程。业余音乐教学如何才能从现状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创业余音乐教学的新局面,笔者根据对业余音乐教育的调查,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业余音乐教学“绝不能完全套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模式”。音乐院校专业化模式的音乐训练,对于音乐技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会使一些孩子丰富想像力的种子萌芽在“专业化”模式中被“扼杀”。过于拔高、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会使琴童对音乐失去兴趣,超负荷单一的基本功训练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遗憾终生。“专业化”训练,既超出了业余音乐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了业余音乐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许多专业音乐知识和技巧是一个业余音乐学生无需掌握的。

2、业余音乐教学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少年儿童好玩,好动,好表现。根据这一心理特征,业余音乐教学一定要突出趣味性,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及时更换教学形式和方法,唱歌、念谱、弹琴穿行,使学员始终在游戏中学习。要让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打破按班级座次的形式,让学员在活动中学,把律动教学,歌舞表演等形式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琴童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

3、业余音乐教学要坚持“通过一件乐器的学习”而使业余音乐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了解音乐。音乐是一门底蕴非常深厚的文化。业余音乐教学要通过一件乐器的学习,使琴童喜欢音乐,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并能进一步地了解音乐,把琴童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懂艺术的“审美的人”。

4、业余音乐教学要做好教材的编辑工作,杜绝“拿来主义”。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内容依据,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基本材料。其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业余音乐教学的效果,业余音乐教学必须要编辑好适合业余音乐教学的教材,只有教材这一核心解决好了,业余音乐教学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5、业余音乐教学的方法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教学上采用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器乐、打击乐、作曲、即兴演奏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大课小课相结合,听、弹、读、唱相穿插,主科副科相补充,实践演出展才华。使学员在学习琴艺技巧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塑造优雅气质,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为小朋友考上好学校,名牌学校奠定基础。

6、业余音乐教学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业余音乐教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业余音乐教师是办好业余音乐教育,确保业余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必须花大力气建设一支强大的人员精干,结构合理,适应性强,专兼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以满足迅速发展的业余音乐教学的需要。

7、业余音乐教学要认真作好评价工作,推进教学深入发展。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信息,对教学全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不断地自我完善和科学地进行业余音乐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必须做好业余音乐教学的评价工作,不断开拓业余音乐教学的新局面。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篇6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篇7

关键词:音乐教育义务教育业余音乐考级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应包含学前音乐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高中音乐教育、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等诸多类型。本文以中国音乐教育中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和社会业余音乐考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让这一问题引起更多的关注。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自1912年以后蔡元培等一代教育家深受时代的影响,大力引进西方音乐教育理念至今”①,中国当代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正如雷默在其第三版《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所说:“中国在很表层、很强烈的方面,在音乐和其他方面,已经变得很西化了。”②而这种西化所导致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重西轻中”的中国音乐教育现状,还在于在当前中国教育大背景下中国音乐学科的地位和现状令人担忧,甚至感到痛心。这种状况也使得国内无数音乐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奔走相告并不断努力,试图改变这种窘迫境地。

一、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存在的诸如严重西化和功利性色彩太重等问题。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音乐人类学等国际前沿音乐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们开始反思过去我们音乐教育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以及我们学校音乐教育的地位,我们的音乐教育是否准备好了迎接后现代音乐教育观的冲击?是否会导致中国音乐教育“应接不暇”?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措施来做出应有的调整?

教育部在2001年首次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又出版了修订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标》颁布实施已近14年时间,虽然《课标》深受现代音乐教育和后现代音乐教育思潮的影响,无论是对音乐课程的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三大性质,还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都与国际前沿音乐教育理念接轨。目前的问题在于,《课标》的制定与实施并未保持一致。

笔者从成都市区几所小学的部分音乐教师那里了解到,在他们(都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中青年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因为《课标》的颁布实施而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多大的改变,甚至有的音乐老师连2001版《课标》的出版书籍都没有(当然2011版更没有了)。他们上课的方式方法多数还来源于当年在高校学习时所掌握的那一套陈旧的教学理念。按这样一个现状笔者大致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西部,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成都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教育理念如此,那么西部其他地方的义务教育音乐教育是什么现状也就不难推测了。

值得我们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技术异化的社会业余音乐考级。仅以每年上万的中小学生参加成都市的业余音乐考级来看,似乎音乐教育的状况甚是良好,至少从这个角度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学生学习音乐,无论是对大众音乐教育还是精英音乐教育,都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实际的情况却并不与现象相一致,考级热所折射出来的深层次的问题并不如表象那么美好。社会业余音乐考级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大问题:

一是参加音乐考级的多为中小学生,他们考级的目的是为了在升学考试中能够获得加分或优先录取的条件,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却不是因为热爱音乐的原因去参加考级。

二是学生音乐考级中,为了通过考级,往往是过分注重技术训练,而不是在音乐表演技巧训练与音乐审美高度结合下学习音乐,也就是其目的多是怎样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这种情形下的考级生多数只会演奏演唱考级规定的曲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很难在考级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因为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枯燥的技术训练中。

因此,常出现学生考完级就再也不演奏演唱音乐了,因为剥离了音乐美的技术性学习早已使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丧失了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学生感受到的多是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这应该说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2011年国家教育部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五大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③这五大课程理念凸显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了音乐实践,关注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多元文化等教育理念。其理论来源于诸多当今前沿流行的音乐教育思想:如雷默的审美教育哲学、埃利奥特的实践教育哲学、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等。可以说《课标》是具有国际前沿的理念在支撑,其教育理念具备了极大的综合性,极强的指导性。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课标》在实施过程中却大打折扣。这是因为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下,音乐课仍然不能和语文、数学这样的“主科”取得平等的、或者说是音乐课本该拥有的地位。虽然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时常振振有词的拿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④说明音乐是人的七大智能之一,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习音乐,因为学习音乐会开发孩子的大脑,提高其智力等等。然而,这个声音在中国的大众、教育掌权者的眼中仍然是微不足道的论断。因为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不考音乐,音乐课的成绩都不会计入升学考试中,所以音乐课就理所当然的“靠边站”了。音乐课被戏称为“豆芽课”,随时都可能给像语文数学这样的“主科”让道也就再合理不过了。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更为突出。

那么为什么如此不受待见的音乐课,却又会产生业余音乐考级热呢?这是因为升学考试虽然不计算音乐分,但是如果能够拿到业余考级的一定等级的合格证,却能够在升学、择校考试中加分或同等条件下择优录取。笔者曾多次以工作人员身份参加成都的业余音乐考级工作,使我有机会了解到很多考级学生的参考情况:一是多数学生都是家长要求学习音乐并参加音乐考级的,父母或是将自己年少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或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或是因为升学考试要加分等诸多原因不胜枚举;二是从考级学生的曲目量上了解到,学生参加考级基本上只练习考级教材上规定的曲目,也就是说就练两首到四首曲目。考核方法也很简单,只要能顺畅的演奏、演唱完所选曲目,考试基本上就能合格。参加考级的学生“完成了任务”后如释重负,而不是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音乐的美或者是因为音乐给他带去本该有的快乐。这种表象上繁荣的社会音乐考级,使美的教育变成一种枯燥的技术训练和应付,最终将扼杀无数学生对音乐兴趣,并导致音乐教育走向恶性的循环。

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态度

如果说上述问题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功利造成的话,那么中国音乐教育还有希望,因为那毕竟都是外因,真正起实质作用的是内因――音乐教师教育。“以培养所谓的演奏家或歌唱家为其教育目的,这与高师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相悖的。”⑤我们的音乐教师教育通常注重某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作为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拓展与培养,特别是在严重西化的局面下,就笔者所就读的音乐教育学院而言,开设的课程以钢琴、声乐、西方乐理、和声等为主。而民族器乐、民族音乐理论等教学内容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资西化。进而对多元文化,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之甚少,这样的音乐教师走上讲台之后,必然会进一步扩大西化面积。而西化过程中又伴随着技术异化的现象,西化的音乐教育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传递到一代又一代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身上。

因此,中国音乐教育诸多问题的解决根源仍在音乐教师教育本身。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音乐人类学的教育等后现代音乐教育思潮的影响下,笔者认为:

一是应改变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现状。要培养一批批与国际接轨的、有综合的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思想的音乐教师,才能逐步的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在音乐教育专业应从教育专业招生开始,增加中国民族器乐考试科目,而不是在器乐方面只考钢琴;在音乐教师培养阶段,应增加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理论的学习。

二是对于在岗的音乐教师必须通过培训考核和“回炉”――继续教育,让一线的音乐教育实施者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保持同步,才有可能让音乐教育发展同步,否则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再先进,制定的再完美也是“对牛弹琴”。

四、结语及展望

进一步的思考是,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和音乐人类学理念的发源地仍然是西方,对中国音乐教育来说这仍是“舶来”的音乐教育理论,这是否会将中国音乐教育引入更深层次的“西化”?中国音乐教育该如何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中把握好本民族的与非本民族的比例,怎样把握好中国自身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并最终真正实现多元化的中国音乐教育。

针对上述思考,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在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该《意见》指出:“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教育方面“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对在职艺术教师提出“组织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师资格认定。”并提出“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等等。诸多的要求明确了艺术教育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到教育主管部门正着手改革当前艺术教育的诸如地位不高、西化严重、技术异化、功利性太强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注释:

①雍敦全:《中外音乐教育比较》,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

②[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

③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篇8

一、小学高年级音乐审美教学内容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如今,在音乐审美教学方面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课程标准,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音乐审美教学的发展。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譬如,教材设计中西比例失衡、理论与实践没有充分结合等。对此,我将对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内容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为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1.音乐欣赏教材编订的缺陷制约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西欧的音乐研究与中国的音乐鉴赏研究相比,在时间上存在很大的优势,因此,在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内心深处认为西欧的音乐才是最好的。在教材的编订方面,也着重于对外国音乐进行介绍,可以明显地看出中西比例的严重失衡。在我看来,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高低并不是由音乐研究的时间长短而决定的,每个国家的音乐都有自身的地域特色,中国学生应全方位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担负起繁荣音乐文化的重任。

2.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据相关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八十的小学采取的是一周一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时间的简短使得学生无法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审阅,审美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复习,而实践是学习与温习的最好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问题是,虽然举行了大量的与音乐审美有关的活动,但是参加与音乐有关的实践活动的人数少之又少。这种现状应引起教育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开展更多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增加学生与音乐接触的机会。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措施

1.音乐欣赏教材应具有时代性,符合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

教材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音乐课程的系统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中国现如今的音乐教育现状相适应。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历久弥新,其间所蕴含的宝藏必须被利用。因此,在制定教材的过程中既要包含传统音乐的精华,又要吸收现代音乐的发展成果,而不是一味地崇拜外国文学,忽视中国音乐发展的伟大成就。另外,在编订教材的过程中,增加内容传授的载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技的优势,突破通过教材进行教学的传统模式,尝试通过多媒体课件、专辑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展示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音乐鉴赏和审美的能力。

2.教师敢于突破,走出教材,用充足的社会经验吸引学生审美的眼球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篇9

一、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的音乐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以及文人音乐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总共56个民族,除汉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保留着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与习俗。中国是一个音乐开放的国家,音乐无国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提出了音乐的跨文化以及多元文化音乐的教育。但是现在的音乐学生并没有盛世长安时期那种傲视世界的心态和态度,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以及传统的美学思想的了解非常少。所以,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道路值得我们深思。对于当代音乐教育而言,选择大量的传统类素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当代传统音乐教育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才能够最终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目标。

二、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反思

国内外音乐教育的现状篇10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文章屋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