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2:54

职业素养的含义篇1

关键词: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由“应试教育”向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因此,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一些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清晰。本文着重分析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含义、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中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知道什么是民族语言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民族语言素质的含义,民族语言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民族语言素质概念,即“遗传民族语言素质”。《辞海》写道:“民族语言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民族语言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民族语言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民族语言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民族语言素质、智力民族语言素质、身体民族语言素质、审美民族语言素质、劳动技能民族语言素质等。”民族语言素质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指的是广义民族语言素质。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民族语言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这就让就业市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二、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民族语言素质,而以往所说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多是侧重于政治民族语言素质和专业民族语言素质,即所谓的“又红又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族语言素质的其它方面,如学生的人格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品味,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育。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三、职业教育中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提高。然而,就职业教育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院校教育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上,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不同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把人才“能力民族语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作为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

“能力民族语言素质”包括哪些基本方面呢?一般来讲,应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职业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以充分显示其特色。

四、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把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提升到了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民族语言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职业素养的含义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教育改革高职

【abstract】atpresent,chinaiscarryingoutbythe”examination-orientededucation”toqualityeducation,educationreform.therefore,thequalityofeducationhasbecomethefocusofcommonconcerntothewholesociety,butalso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oexploreanimportanttopicindepth.thisarticlefocusesonanalysisofthemeaningofqualityeducation,qualityeducation,themeaningofqualityeducation,vocationaleducation,aswellasthespecialqualityofeducationin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intheimportanceoffouraspectsoftheimportantcontent.

【keywords】qualityeducationvocationaleducationeducationreformvocational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因此,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一些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清晰。本文着重分析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素质的含义,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1]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这就让就业市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公司董事长黄鸣说说:“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一些本应该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内容,却要等到企业再'补课',这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

这种理念所强调的,就是在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争取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辩证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以往所说素质教育,多是侧重于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即所谓的“又红又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素质的其它方面,如学生的人格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品味,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提高。然而,就职业教育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院校教育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上,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不同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把人才“能力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

“能力素质”包括哪些基本方面呢?一般来讲,应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以充分显示其特色。

四、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与素质教育第一次被赋予确定内涵和特殊现实意义,并具有法律的性质和效力。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赋予了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提升到了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用人的角度讲,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文化层次高,有发展前途,但不稳定,吃苦精神普遍较差,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中专生、职高生多数有吃苦精神,心甘情愿从基层干起,稳定性强,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初中毕业的员工文化层次低,悟性差,提高慢。因而,不少企业集团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高职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现在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处在萌芽状态下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组织方式,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都大不相同,对人才层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视对劳动者,也就是大量操作人员的培养,必须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是知识、技术的载体,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越多,创新能力越强,其生产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比如美国、德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对职业技术教育相当重视,劳动者的素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突出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总之,重视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既是历史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选择,又关系着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前途,更是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如何搞好职教中的素质教育,需要职教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深入的研究和不停的探索,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主编:《素质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第285页.

职业素养的含义篇3

论文摘要:“5s”管理是工厂中普遍应用的一种管理方法,文章以数控专业为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特点,把“5s”管理应用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了探讨。

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的教学方式,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到工厂后的工作能力,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的讲授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因为二者同样是学生就业以后的生存之道,在中等职业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找到工作后很短一段时间就遭淘汰,其原因往往是职业道德水准太差,那么要想让自己培养的学生分得出去,又留得住,只有在学校就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他们在就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根据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对学生实施先进的“5s”管理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5S”管理简介

“5s”起源于日本,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五个词的缩写,因为这五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

二、在实训中实施“5S”管理的目的

使实训工作效率提高,改善零件在库周转率,减少直至消除故障,保证实训质量,保障实训安全生产,降低实训成本,缩短作业周期改善和提高学生形象,改善学生精神面貌,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融人企业。

三、实施方法

(一)整理

1.整理的含义。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有必要的和不必要的:把必要的东西和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不必要的东西尽快处理掉:正确的价值意识,价值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原购买价值。

2.实施方法。(1)清除掉生产场地的垃圾、废物以及与数控实训无关的一切物品。(2)将现场不用、暂时不用的物品统一存放。

(二)整顿

1.整顿的含义。对整理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明确数量,有效标识。

2.实施方法。(1)设备、仪表洁净无油污,完好设备标识醒目(无带病运行的设备)。(2)工具、量具、刃具、工装卡具的摆放位置、方式(平放或悬挂)合理,仪表、量具检定标识清楚。(3)零件、毛坯摆放固定位置,码放整齐,没有危、高现象。便于加工,便于转运。(4)现场没有裸露的闸盒、电线。(5)现场必备灭火器材并指定专人管理,使之处于良好状态,消火栓、灭火器材周围不得堆放杂物。

(三)清扫

1.清扫的含义。将实训工作场所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

2.实施方法。(1)实训场地、工作台面干净、整洁、有序。(2)斑马线(安全警示线)、区域线清晰,通道通畅。(3)实训车间的墙面、玻璃保持干净、明亮。(4)实训结束,对生产场地、工作台面进行清扫,达到每日实训前的状态。

(四)清洁

1.清洁的含义。将上面“5s”实施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2.实施方法。(1)实训基地的5s标识、验收标准显眼醒目。(2)加强对不良物品的严格管理,标识要显眼醒目。(3)定期检查、养护设备,使之保持良好状态。(4)统一着装,佩带标牌。(5)于指定场所小憩(喝水、挂放衣物)。

(五)素养

1.素养的含义。提升人的品质,使实训学生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强调的是保持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制度。

2.实施方法。(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2)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3)图纸、工艺、作业指导书齐全,并严格执行。(4)不迟到、不早退。(5)养成良好习惯,人走时随手关掉电源、电灯、水龙头。(6)文明礼貌待人。

四、实施5S的效果

在实施了5s管理后,实训基地的面貌和参加实训的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教室到实训车间、从操场到物料仓库,无一不是干净明亮,井然有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律明显提高,使大家能够循序渐进的感知实训目的,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一种良好的工作、生活的方式。

职业素养的含义篇4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强化学生人文素质

在中职教育活动中,学校往往比较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则相对轻视。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除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之外,还应渗透对他们人文素质的强化和教育,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容,并将其当做首要任务和教学重点,以此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一、中职英语教学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第一,中职英语教学内容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人文内容,教师除讲解基本的单词、句型和语法等知识外,应挖掘每个词汇和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然后宣扬英语知识中包含的人文理念,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和社会,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其次,在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发现教材中不少内容,都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所以,教师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能有效激发其学习英语知识的动力,挖掘其潜能,并合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再次,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学内容的深入,会发现英语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知识更多,并被其折服,在言谈举止间比较谨慎,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也会更好尊重和爱护学生,并着重培养他们的个性,提高其人文素质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职英语教学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策略

1.注重课文背景知识介绍。在中职教育活动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读、写、听、说、译等能力,对英美文化初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想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介绍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时,可比较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异同,注重对教学内容背景知识的讲解,渗透跨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现阶段,在多个版本的中职英语教材中都包含有极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语言文化,教师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应介绍部分关于课文背景的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内容的热情和动力,让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同时,教师应着重挖掘英语课文背景知识中的人文内容,让学生对人文概念产生初步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2.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人文内容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开发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资源,强化情感教育,从而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着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情感与道德观念。中职生的年龄相对较小,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缺乏,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较强的自私和任性倾向,而且缺乏对别人的尊重,爱国意识较为淡薄,甚至漠视教师、同学和家长对他们的关爱。所以,教师应重点加强对中职生的爱国教育和道德教育。同时,教师应从多个方面运用中职英语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资源,通过情感感染学生,与他们的内心世界相连,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热情,增强人文素质的教育效果。

3.联系社会生活强化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加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中职英语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忧患意识,中职生步入社会时的年龄相对较小,吃苦耐劳精神较为缺乏,还比较喜欢追求稳定、舒适、体面、高薪的工作,极易出现就业危机。所以,教师应根据英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启发其树立勇于拼搏、爱岗敬业的精神。第二,融入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直以来,环境保护问题都是热门话题,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这也是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教师应善于发现中职英语教材中的环保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讲解卫生,提倡低碳生活。

三、总结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符合中职教育的理念和要求,还能够起到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慧敏.中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4,35:57-58.

职业素养的含义篇5

【关键词】弟子规;大学生;职业素养

众所周知,由于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到创新高的699万人,2013年夏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而据人社部部长透露,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这意味着就业难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持续。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而站在高等教育的立场,如何培养既拥有良好知识技能又具备优秀职业素养的大学生,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成为重要课题。

《弟子规》作为传统国学经典,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阅读并践行。它对于教导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基本礼仪,增进尊老敬老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念、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职业素养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弟子规》在高校中的传播现况与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界,《弟子规》颇受高等职业院校的青睐,尝试将《弟子规》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以期达到培德育人的目的。如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率先开设了“《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课程,并提出“以弟子规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员工职业素养标准”;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全校新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著作《弟子规》早读活动,通过聆听、诵读、感悟、践行等有效途径学习《弟子规》。一些著名高校也极为重视《弟子规》这一伦理经典的深远影响,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曾多次唱响《弟子规》,北大爱心讲堂开办十多年来,发放最多的资料就是《弟子规》;而中山大学则要求2013届8000名新生入学报到时,要向中大学生工作处上交一份特别的暑假作业——《弟子规》读后感。

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师资有限、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和传播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学生对于《弟子规》这一传统经典认识不足,学生学习普遍存在形式主义、行为习惯反复等问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二、如何提高《弟子规》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教学效果

如何将《弟子规》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大学生从入校到步入社会都能真正践行《弟子规》中所蕴含的智慧,切实指导个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

笔者尝试运用佛法教育思想来探讨这一课题。佛家认为修学要遵循“信、解、行、证“四个次第,才能通过修行成就圣果。如果恰当的将此思想应用于《弟子规》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信”。很多大学生对于学习《弟子规》缺乏积极性、敷衍了事,是因为缺乏信根。古人云“入道要门,信为第一”。在开展《弟子规》相关课程或活动前,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使其相信这一经典蕴含的智慧,能给自己带来真实的利益。现实的例子可以参考长期宣讲《弟子规》的台湾蔡礼旭老师在香港开展“幸福人生讲座”时所讲述的真实案例;而中国大陆则有将《弟子规》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获得企业、员工、客户多方共赢的成功范例——北京汇通汇利公司胡小林总裁的经营之道。

其次,”解“。《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360句,113段,应当组织学生系统的学习,分章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其含义。不能仅仅停留于诵读或者蜻蜓点水式的引用。有的院校因为师资有限,往往对于这一环节做得不够到位,学生对《弟子规》缺乏系统有效的理解,学习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的践行。

再者,”行“。佛家说”悟后起修”,悟道之后还要真正的去修行才能证道。学习《弟子规》亦是如此。正如弟子规中所说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只有把“力行”和“学文”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学生正确理解《弟子规》的含义后,应在教学过程中指点学生如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鼓励和推动学生将所学践行于实际,融汇于生活。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学习,无一不是践行的机会。

最后,“证”。在督促学生不断践行的过程中,通过长久的熏习,学生的德行会日渐增上。他/她会发现原来《弟子规》这么好,能给自己带来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和谐、与父母的情感更加融洽深厚,实践社会也懂得待人处事之道,职业素养教育自获成功。如此则会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将在践行这一经典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是否有仍需改进和努力之处,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依此为学生设计好学习的环节、思路,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并及时给予指引,引领学生走上人生的智慧之路,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职业素养的含义篇6

关键词:电气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一、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技师学院电气技术专业要培养的学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是达到初级维修电工水平,还是高级维修电工水平,甚至更高的技师的维修电工水平?这些笔者认为都不实际。我们太注重证书的取得了,实际工作中,一本证书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气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灯泡都不会装,但他很可能还取得了中级工的证书。这对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来说,是个莫大的讽刺。电气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掌握各种生产设备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要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具有从事生产设备的运行、维护维修、电气设备管理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统归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当然职业能力也包含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在我们所提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非常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高。它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等社会能力融入到一体化课程体系统中。在推进电气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高这两方面来进行。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首先要从老师方面进行转变:教学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应该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而这个工作任务就是我们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上的具体任务。因此,老师必须熟悉这个工作任务,下企业去找相关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教师在设计工作任务的时候,既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好像置身在企业工作,又要将原先的理论体系贯穿于整个工作任务中去。

职业能力同时又包含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被忽视的。电气技术专业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要特别注重在分组讨论、分组汇报环节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以往我们遇到的情况是,学生毕业后,除了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根本不善于推销自己,更别说团队精神了。而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分组讨论、分组汇报环节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素养是学生毕业后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电气技术专业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中一定要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才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在管理中,我们可以引入企业的7s标准,做到专业工具有序摆放、实训场地干净整洁及劳保用品正规穿戴,这些都反映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还可通过聘用企业的优秀人才来为学生上课,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提高职业素养培养水平。当然,学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增强抗压抗挫的能力,并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一体化教学中的学业评价体系统,可以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提供建设性的帮助。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可以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评价,既可自评,也可互评。在自评互评中,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含义篇7

一、高就业导向的几个问题

现今,常用就业率的高低作为标准来衡量某一高职教育专业开办是否成功。但高职教育如果片面追求高技能,去实现零距离就业,那么高职教育将沦为企业的岗位培训,失去其教育的属性。

1.从用人单位对雇员的要求来看

至少包括素质和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前者往往是隐性的,后者则是显性的,可考量。有的学校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中的就业要求,片面地理解为仅包括可考量的技能的要求,于是,试图在课程设置方面努力达到与应用场景“零距离”,努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将非常有限的教育时间投放在企业所擅长的业务培训领域。用人单位往往认为许多岗位的新手通过企业上岗前的培训和几个月的帮带便可成熟了,而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思维、性格、意志、职业操守等素质,却无法通过内部培训来培养。因此,用人单位往往在大学生招聘中找到素质较好的苗子进行业务培养。高职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若持之日久,则会因其业务技能培养与企业培训相比较效率低下而失去存在的部分价值。

2.从调研的专业角度来分析

要与三年后业态的用工需求“零距离”,是难以达到的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各专业通过对目标市场进行专业需求调研,描绘出岗位的关键能力需求,并通过课程来体现,自我要求高者提出“零距离”。这种借鉴Stp营销思路的专业建设思路,比起之前完全按照学科体系、无视用人单位需求闭门造车式设置和建设专业的做法,无疑是先进很多。但这种思路需要对至少后三年的用工需求和能力要求进行精确预测,而人才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许多变数,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

3.从学生个体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来看

就业或许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应视为全部仅盯住某一类岗位的入职要求来指引学生,也存在着给受教育者带来难以应对未来变化的潜在风险。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年轻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转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种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社会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职业或岗位的变换并非无条件的,它要求变换职业或岗位的人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变化了的工作,否则就有失业的危险。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教育至少应从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出发,在高素质的基础上追求高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从就业市场和高职学生终身学习这两种需求从发,高职院校可分析自身教学活动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在教育服务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而从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来设计服务产品。下面,以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这种专业设置思路。在教育服务产品提供者市场上,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目前主要竞争对手是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和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区别主要是职业化教育和学科应用化教育;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相比,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明显的区别优势———体育类教育服务。因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比较优势在于其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体育类及职业化。将这两大比较优势进行内涵上的丰富,并形成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选择和设计时应考虑的两个维度: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

1.体育素养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体育类院校,以体为本,这也是与其他类职业院校竞争的比较优势之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应强调对体育素养的培养。《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

(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2)事物本来的性质;

(3)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不断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学术定义———“体育素养”有不少定义,但都是从别的角度去定义这一名词的。在此尝试定义适合于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体育素养:经过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学生或学员在体育技能与行为、体育知识与意识、体育个性与品德等方面形成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这一定义先在此提出来,可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具体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提及的体育素养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体育技能与行为,

(2)体育知识与意识,

(3)体育个性与品德。上面三项中,前两项属于显性体育素养,可以通过各种课程考试成绩、职业证书(如某项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如笔考或技能考试)来验证;后一项属于隐性体育素养,体育对人格培养作用已有诸多论著,在此不再转述。一般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都会注重对学生显性体育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有一技之长,但往往忽视对学生隐性体育素养的有意识培养。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隐性体育素养的提升会使其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职业素养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是职业型院校,以市场为导向,是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类型体育院校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应强调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学术定义———“职业素养”(occupationalquali-ty)并不多,有一条定义较接近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职业素养定义: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根据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将上述定义进行一定的修正,得出合适于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使用的职业素养定义:经过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学生或学员成为该专业方向所瞄准的职业或行业的入门人时初步具备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具体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所提及的职业素养至少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职业技能。如从运动员转变为健身教练,需要有能力将运动技能转化为指导技能。

(2)职业意识(或思想)。

(3)职业行为习惯。

(4)职业道德。上面四项中,第一项属于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后三项属于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职业技能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例如,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三年时间使得学生掌握体育、计算机等属职业技能范畴的入门技能,并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而隐性职业素养代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虽然看不见,但决定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决定一个技能人才长远发展和成就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而是其职业素养。从教育服务产品的角度来说,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的产品功能定位便可视为致力于提高学生(或学员)的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

3.二个维度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将上面分析得出的二个维度作为四象限分析法的坐标,便可得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模型图(篇幅所限,图略)中,共有四个象限,各代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专业)在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提升作用大小的组合,Ⅳ象限表示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的提升作用都较大,是教育服务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

三、以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评价专业建设的合理性

这种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评价思路,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用就业率作为评价标准来说,更为科学。除了提升学生就业水准和获取更多更准的就业信息外,就业率往往由许多教育机构所不可控的因素决定,如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中细分行业及企业的年景、学生原有基础、学生及家长所拥有的有利于就业的社会资源、偶然因素等,这些因素在培养人才的三年期间变数极多。用由这些因变量决定的就业率来否定或肯定某个教育服务产品,明显是不科学的。此外,这种评价思路往往更注意其隐性素养的培养,更有利于创建专业特色。例如一些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市场营销专业方向,这一专业从表面上来看见似乎与体育不沾边,几乎无法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竞争时形成优势。但如果这专业注重对学生的体育个性与品德等这些隐性体育素养进行有意识培养,则可以在国内各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比较中独树一帜,形成巨大的比较优势。

四、结束语

职业素养的含义篇8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服务意识

一、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欠缺的原因分析

1.学生劳动观念较差。由于受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90后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着劳动观念不强、劳动习惯不好、环境与生存意识淡薄、自理能力弱等现象,更不用说有为别人服务的习惯了。这正是学生综合素质不尽人意的根源,其结果必将导致责任感的失去,在价值取向上,往往是只图索取,不思奉献。

2.学校教育的偏差。旅游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及劳动态度等因素的培养,不注意在日常行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3.社会、家庭教育的误差。长期以来,由于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从事服务工作的人被看成是下三流、人下人,至今社会上还有轻视服务行业的现象。为使孩子将来能成为人上人,许多家长让孩子全身心地学习,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自己宁肯包揽所有家务,也不愿给孩子一点劳动的空间,甚至对孩子在学校的积极、主动的劳动表现极为不满。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懒惰和依赖心理,不懂得孝敬父母,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影响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世界旅馆业之王康·尼·希尔顿在谈及希尔顿饭店的成功经验是曾说道:良好的服务意识无形中为我们饭店增加了客源数量和单位产品的利润,它是我们现在必须做的,也是以后必须坚持的。西方酒店业也认为服务就是service(本意亦是服务),而每个字母都有着丰富的含义:s——smile(微笑):其含义是服务员应该对每一位宾客提供微笑服务。e——excellent(出色):其含义是服务员将每一服务程序,每一微小服务工作都做得很出色。r——readv(准备好):其含义是服务员应该随时准备好为宾客服务。v——viewing(看待):其含义是服务员应该将每一位宾客看作是需要提供优质服务的贵宾。inviting(邀请):其含义是服务员在每一次接待服务在每一次接待服务结束时,都应该显示出诚意和敬意,主动邀请宾客再次光临。c——creating(创造):其含义是每一位服务员应该想方设法精心创造出使宾客能享受其热情服务的氛围。e——eye(眼光):其含义是每一位服务员始终应该以热情友好的眼光关注宾客,适应宾客心理,预测宾客要求及时提供有效的服务,使宾客时刻感受到服务员在关心自己。服务意识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服务意识取决于服务人员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对服务工作的认识和看法,它是服务人员内心的愿望与观念,是在掌握了业务技巧,把握了服务的本质和规律,加之兴趣情感等个性品质方面的因素后形成的心理上成熟的行为习惯,很难简单地通过规章制度去强制建立或调整。服务意识要求服务人员具有主动服务的兴趣、热情等个性品质并形成心理上成熟的行为习惯。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旅游服务是其最基本的“产品”,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服务意识是旅游服务行业最基本的行业需求,是旅游从业人员业极为重要的理念。旅游从业人员只有在良好的服务意识指导下才能发挥工作热情,提高对旅游工作的兴趣,为顾客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从而为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旅游专业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等,缺乏任何一种素质都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旅游工作者。对于未来的旅游从业者来说,服务意识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也是旅游专业学生适应行业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具备服务意识,其他素质才能发挥作用。困此,旅游专业应该把服务意识的培养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加以重视。

三、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1.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观念。多学生认为导游挣钱容易才去做导游的,这种动机危害很大,要是缺乏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只为谋财而不择手段,就会导致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形象受到损害。因此,旅游服务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人手,通过专业思想教育、敬业爱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观念,强化旅游服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在旅游教学中我们常常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客人总是对的”、“顾客是上帝”、“客人第一”,要求学生具有宽容、忍耐、服从、敬业的品格和意志力。学会服从不是知识、学识的多少能够决定的,而是一个人思想感情、情操、品质和精神境界所决定的。学生在心理理解、接受了这种思想,进入这种境界,他在对待客人的态度上便会真正贯彻“客人永远都是对的”的服务观念,从而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场合,对待任何一位客人,都会笑得更甜、更美、更自然。

同时,在旅游业中,百分之百的规范服务并不能换取百分之百的客人的百分之百的满意,这是因为服务需求的随意性很大,尽管服务员已经尽心尽责,但客人会因其自尊、情绪、个人癖好、意外情况、及时需求等原因,提出服务规范以外的各种需求。所以我们要教育旅游专业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追求尽善尽美的服务效果,从给客人创造惊喜中获取自己的服务人生,在客人的惊喜中找到富有的人生。

2.通过学科理论的渗透,培养旅游服务意识。在旅游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科渗透的作用,多门学科的教育要形成合力,适时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如在《旅游礼仪》课教学中,通过礼仪礼貌等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良好的礼貌礼仪是旅游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开人际沟通的钥匙,是提升个人和企业形象的法宝。让学生懂得在对客人服务中怎样才能更热情、到位,更富有人情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导游业务》教学中通过创造“现实情境”、“模拟情境”、“交流情境”让学生体验做导游应掌握的规范化程序。在《客房服务》教学中,就要在模拟客房室中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客房服务员,真正体验“客人人住我做房;客人睡觉我铺床;客人如厕我涮桶;客人洗澡我擦缸”等程序及其心理承受能力,并从中体会到劳动服务的艰辛与乐趣。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

3.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师服务意识的培养。教师是育人的主导,教师的素质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的服务意识又怎样呢?在对某职业学校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有80%的教师从来就没有“学生是上帝”的观念;有78%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有65%的教师认为职高学生根本不值得教,做职高学生的老师没有任何价值感。由此可见,教师在职业观、教育观及学生服务意识上还存在偏差,那他们中的一些人怎么可能尊重学生?只要求学生有服务意识而教师却没有,这样的教育是不平等的,也决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教师的服务意识教育同样需要加强。在旅游教育中,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与教育不光取决于班主任或专业课教师及有关领导的教育水平如何,也取决于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教育时的服务意识如何。所以,学校要营造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整体氛围,以出色的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职业素养的含义篇9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界定

《汉书?李寻传》中这样写道:“马不伏历,不可以驱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素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为“平日的修养”。职业素养的含义为“受教育者从事某一职业需要具备的素养,以满足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必须与行业企业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一致,因此,本文提到的职业素养有别于职业素质,而是“素质的养成”过程,具体来说是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与内化的过程,在实践中以行动体现出其高度,并且能够持续发展,不断提高。

二、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据调查,目前多数企业表示,高职生在职业技能方面表现并不差,但在职业素养方面还多有欠缺;本专业也从每年的就业工作和企业调研中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已经成为目前专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不到位

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非常模糊,对于什么是“职业素养”不是很清晰。在调查中,学生普遍认同职业素养在推动自身择业、就业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中,学生却把职业素养的培育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后边。

2

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尚未建立

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面不宽等问题。”究其原因,归结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脱离企业需求。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学生也只是把它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往往忽视企业文化,课程难免“纸上谈兵”。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体系内存在“技能至上”的人才培养误区,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相对处于盲区。究其原因在于职业教育未能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位,未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色,同时高职教育未充分体现出为“人”的全方位发展而服务、为“人”的终身职业发展而服务的办学理念。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中,要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重要的关注点。

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思考

职业素养重在“养成”。要让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时候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要将职业素养养成与专业能力培养统一到人才培养目标中。企业在员工招聘中越来越重视职业素养,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投向了高职教育。然而,校企合作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面对企业的求贤若渴,我们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应转变只重视技能的认识层面,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融合其中。

1

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高职教育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就是要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通过高职教育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学会“怎么做”,掌握相关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与规范,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要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

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通常是按照教材的目录章节顺序,逐一讲解商务信函的格式特征、信函的撰写要求、样信的模拟练习,或者以案例形式进行讲解或修改。这固然照顾到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对职业环境的融入程度较低,缺乏对职场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培养,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要树立一个全新的课程观:教学内容安排应灵活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工作实际,设计教学项目,将有关知识、技能、素养有机组合起来,在系列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中,交易磋商的重要环节询盘、发盘、还盘、成交,在大多数教材中被设计成独立的教学章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一个大的项目,用一条主线将它们贯穿起来。如设计项目“a公司与B公司的商务谈判计划书”,可以安排四个子任务:任务一,客户询盘,以小组为单位召开会议讨论询盘的有关贸易常识、专业术语以及询盘策略;任务二,发盘任务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商议有关发盘的专业术语、发盘策略;任务三,还盘任务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商议有关还盘的专业术语、还盘策略;任务四,成交任务操作,有关成交的知识。

表面上看起来,教学内容似乎差不多,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只是要完成各个环节的写作任务,还有大量的贴近职场的职业环境设计,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隐性知识。如讨论环节中如何收集相关信息,如何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的妥协,如何学会倾听与记录等;在制订方案环节中,如何贯彻安全、节俭原则,如何安排人员分工,如何关注全体,如何把控时间等;在请示和邀请过程中,体验职场中的礼仪,学习如何说话才算得体,如何有效地说服,如何观察、分析、判断反馈信息等。而这些其实都是职场生涯中必备的职业素养,单纯教授知识和写作技巧,是难以获得相关体验的。知行结合,才是培养职业素养最为有效的途径。

3

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形的规则,也是一种教育力量。正如迪尔和肯尼迪所说:“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隐含的、不可捉摸的而又理所当然的东西。但每个组织都有一套核心的假设、理念和隐含的规则来规范工作环境中员工的日常行为。”这段论述充分体现出文化的巨大力量。

职业素养的含义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86-02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素质的认识

新华网2010年2月17日报道: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l9万人,就业问题仍然是中国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克良认为,虽然中国大学生总量并不过剩,但是就业难情况比较严重。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就业市场达到饱和,而且学生的就业期待、自身素质与岗位需求有很大差距,供与需的比例失衡,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据调查,对于什么是职业素质,60%的大学生知道,40%的大学生不知道。关于职业素质包括哪些内容,85.5%的学生选择职业技能,l4.5%的学生选择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在对自身职业素质与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功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回答中,89.6%的人认为成正比,10.4%的认为没有关系。调查表明,学生对于职业素质包含的内容不是很清楚,但对于自身职业素质与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功的关系认识较为一致。

二、大学毕业生缺什么

1.职业素质的含义

职业素质是指与职业有关的性格、知识、能力、品质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职业思想素质、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心理素质等。

2.社会对优秀职业素质的理解

世界500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的12条核心标准包括:(1)敬业精神;(2)忠诚;(3)良好的人际关系;(4)团队精神;(5)自动自发地工作;(6)注重细节;(7)不找任何借口;(8)具有较强的执行力;(9)找方法提高工作效率;(10)为企业提好的建议;(11)维护企业形象;(12)与企业共命运。

比尔盖兹的10大优秀员工准则认为:员工必须具备的美德有忠诚、诚实、守信、勤奋、节俭、热情、敬业、责任心。

3.大学生职业素质缺失的表现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和工作中暴露的职业素质缺失主要有:(1)知识面过于狭窄,技能水平和企业要求脱节;(2)缺乏创新意识;(3)职业精神水平低,缺乏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散漫;(4)主动工作能力缺乏,独立意识差;(5)诚信度低;(6)职业心理素质差;(7)处理职场人际关系能力欠缺等。

三、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1.通过基础学科的学习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育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较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对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基础性的作用。①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③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正确把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④学习我国基本法律基本制度与规范知识,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⑤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实现合格毕业生的人才培养目标。

2.从新生教育开始,重视并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让大学生客观评价、认识自己,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规划职业人生。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使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部分的学生也是草草应付,没有认真对待。这一现象让我们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缺乏导向性,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自然就不会为此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修养。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初的入学教育中就着重强调大学学习是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的,让他们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从而有计划的进行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3.循序渐进的完善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

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提高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并贯穿大学教育全程,培养大学生在大学中的各个阶段需要养成的职业素质,循序渐进的完善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

4.日常行为养成教育

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能单单依靠专业的职业指导课程,还需在平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细节决定成败,不良的职业习惯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绊脚石,而不良职业习惯的养成往往和不良的日常行为有莫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注意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约束,让他们建立起职业纪律意识,为今后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奠定坚实基础。

5.开展以培养职业素质为目的的专业实习和实践活动

大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才可能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将专业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专业能力。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积极联络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关的实习企业,有针对性的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在实训、实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实习、实训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应用和提高,更是对工作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职业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锻炼,增强自律性,在实践中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知识,逐渐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吃苦耐劳、互助合作”方面的教育,为学生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奠定基础。

6.营造职业道德教育氛围,增强职业素质教育效果。

通过开展情景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等方式进行职业招聘、工作环境模拟,营造职业道德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面试技巧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素质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宪琴.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教育与职业,2009

2王新、冯玉双.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人口学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