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销售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6:03

药品销售管理办法篇1

第一条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保证药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购销及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负责。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应现代药品流通发展方向,进行改革和创新。

第四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鼓励个人和组织对药品流通实施社会监督。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有权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和控告。

第二章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购销药品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对其药品购销行为负责,对其销售人员或设立的办事机构以本企业名义从事的药品购销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对其购销人员进行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档案中应当记录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及接受培训的人员。

第七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药品销售人员的管理,并对其销售行为作出具体规定。

第八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地址以外的场所储存或者现货销售药品。

第九条药品生产企业只能销售本企业生产的药品,不得销售本企业受委托生产的或者他人生产的药品。

第十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加盖本企业原印章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二)加盖本企业原印章的所销售药品的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销售进口药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派出销售人员销售药品的,除本条前款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加盖本企业原印章的授权书复印件。授权书原件应当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注明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号码,并加盖本企业原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者签名)。销售人员应当出示授权书原件及本人身份证原件,供药品采购方核实。

第十一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开具标明供货单位名称、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价格等内容的销售凭证。

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开具标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等内容的销售凭证。

第十二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采购药品时,应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索取、查验、留存供货企业有关证件、资料,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索取、留存销售凭证。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本条前款规定留存的资料和销售凭证,应当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第十三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从事无证生产、经营药品行为的,不得为其提供药品。

第十四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为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经营药品提供场所,或者资质证明文件,或者票据等便利条件。

第十五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以展示会、博览会、交易会、订货会、产品宣传会等方式现货销售药品。

第十六条药品经营企业不得购进和销售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

第十七条未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药品经营企业不得改变经营方式。

药品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的经营范围经营药品。

第十八条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

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第十九条药品说明书要求低温、冷藏储存的药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低温、冷藏设施设备运输和储存。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条前款规定的,应当立即查封、扣押所涉药品,并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以搭售、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

第二十一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

第二十二条禁止非法收购药品。

第三章医疗机构购进、储存药品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设置的药房,应当具有与所使用药品相适应的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和卫生环境,配备相应的药学技术人员,并设立药品质量管理机构或者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建立药品保管制度。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索取、查验、保存供货企业有关证件、资料、票据。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中药材标明产地)、剂型、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供货单位、数量、价格、购进日期。

药品购进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储存药品,应当制订和执行有关药品保管、养护的制度,并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医疗机构应当将药品与非药品分开存放;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药品、中成药应分别储存、分类存放。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未经诊疗直接向患者提供药品。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不得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以集中招标方式采购药品的,应当遵守《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

(二)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

(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未按照规定留存有关资料、销售凭证的。

第三十一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一)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地址以外的场所现货销售药品的;

(二)药品生产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

(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

(四)药品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

第三十三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地址以外的场所储存药品的,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从事无证生产、经营药品行为而为其提供药品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药品经营企业购进或者销售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药品零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在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销售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在药品说明书规定的低温、冷藏条件下运输药品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关药品经依法确认属于假劣药品的,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在药品说明书规定的低温、冷藏条件下储存药品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有关药品经依法确认属于假劣药品的,按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以赠送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下的罚款,但是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七条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

第四十二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以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下的罚款,但是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非法收购药品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四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所称药品现货销售,是指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其委派的销售人员,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地址以外的其他场所,携带药品现货向不特定对象现场销售药品的行为。

药品销售管理办法篇2

新版《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起施行,新的药品流通管理办法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药品流通企业该注意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

现货销售有限制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各类药品展示会、博览会,其中一部分经营秩序相当混乱,有的不法分子借机销售假劣药品,有的无证经营药品,有些医药产业博览会上,各种仿冒产品竟然与正规品牌“同台”叫卖。如此种种,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新出台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地址以外的场所储存或者现货销售药品;不得以展示会、博览会、交易会、订货会、产品宣传会等方式现货销售药品。

这里的“现货销售药品”是指: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其委派的销售人员,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地址以外的其他场所,携带药品现货向不特定对象现场销售药品的行为。

处方药不能“赠送”

药品特别是处方类药品的随意使用,直接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对上市药品实行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办法》明确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办法》指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以搭售、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

医疗机构制剂只能在院内卖

医疗机构制剂一般是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患者可以在医院药房凭医师处方购得。但由于其质量、疗效、不良反应等没经过充分的临床证实,也没有得到药监部门的许可,因此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也不得广告。

《办法》要求,药品经营企业不得购进和销售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医疗机构不得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未经诊疗直接向患者提供药品。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别忘开据销售凭证

目前,消费者在医院药房购买药品一般都会得到相应的处方和销售凭证,但如果只是在药店买些治疗头疼发热的普通药品特别是非处方药时,往往没有处方,也不会索要销售凭证,这就给处理药品质量问题带来了许多麻烦。

为给追溯、查证、处理药品质量问题提供重要线索来源,《办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开具标明供货单位名称、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价格等内容的销售凭证;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开具标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等内容的销售凭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为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经营药品提供场所,或者资质证明文件,或者票据等便利条件。

药品销售管理办法篇3

发兽药经营许可证。

《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兽药经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兽药经营企业购销兽药,应当建立购销记录和兽药保管制度。兽药入库、出库,应当执行检查验收制度,并有准确记录。《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销售处方药应遵守兽用处方药管理办法。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将兽用生物制品分为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由农业部指定的企业生产,实行政府采购,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分发,符合条件养殖场可以向定点生产企业采购自用的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可以将非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直接销售给使用者,也可以委托经销商销售,且经销商只能将产品销售给使用者。

进口兽用生物制品的经营管理适用《兽药进口管理办法》。

欧盟

根据《欧盟兽医药品法典》的规定,成员国应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兽药的批发、零售供应置于管理部门的控制之下。任何不符合“欧盟兽医药品法典”和“欧盟中央注册程序法规”规定的兽药不得在成员国上市销售。

经营者条件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经成员国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可获得兽药分销许可证并进行销售。销售要保留详细进出货记录3年以上。分销许可证有效期是5年,5年后需要更新。销售许可证持有者须在期满前至少3个月递交更新申请,并更新以往提交的材料。

另外,欧盟兽药的分销与注册是分离的,即便是欧盟境内没有相应疫病,该兽药也是可以注册的;但是,在欧盟注册的兽药,如果某欧盟成员国没有相应疫病或者已经被扑灭,该成员国可以禁止该注册产品在本国销售。

对非处方药,生产商或者进口商可以将非处方药销售给批发商,由批发商销售给零售商,零售商再销售给终端用户。对处方药,生产商或者进口商可以将该处方药销售给批发商,由批发商销售给执业兽医或药剂师。执业兽医可以将该处方药销售给终端用户或者直接用于动物;终端用户也可以凭执业兽医处方在药剂师处购买该处方药。如果重大疫情发生,国家储备的兽药直接由执业兽医取得,再到终端用户。

美国

在美国,兽用药品和兽用生物制品是分开管理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下属的兽药中心依据《食品药品化妆品法》负责兽用药品(不含兽用生物制品)的管理工作。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兽用生物制品中心依据《病毒血清毒素法》负责兽用生物制品的管理工作。

美国实行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处方药的销售由州管理部门根据地方管理法规指定专人或公司负责。处方药的销售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和使用,擅自将处方药销售给外行人员属于违法行为。注册兽医师有权在自己服务的客户中使用和经销处方药品,被药厂或经销商聘用的注册兽医师无权将处方药销售给其他客户,除非这些客户与该兽医建立了紧密的服务关系。对经营企业的监督主要是对药剂师的管理,为此颁布的《药房和药剂师法》,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兽药流通环节的管理。

启示

药品销售管理办法篇4

医疗机构从零售药店购药应属违法行为

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但是,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明确解释:“药品批发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零售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药品经营企业”。即:药品批发行为的对象是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药品零售行为的对象是消费者。《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有关“药品批发与零售”的上述界定,应当作为对《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经营资格”是否包含“药品零售许可证”的有权解释,即该条中的“经营资格”不包含“药品零售许可证”,违反就是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因此,药品零售企业将药品销售给医疗机构应属药品批发行为,是违法行为,反之,医疗机构从药品零售企业购药亦属违法行为。如本案某医院从一药品零售企业一次购进7个品种计20000元的药品系非中药材药品,则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尚有商榷之处

根据上述分析,本案某医院从药品零售企业购药行为已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药监部门应按《药品管理法》第八十条:“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药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并处违法购进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予以涉案医院行政处罚。笔者认为,药监部门除应责令其改正,即以行政决定的方式责令违法购进药品的医院改正其从不具备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的行为外,还要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1、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本案所在地药监局没有实施此项处罚。

2、罚款。本案所在地药监局对涉案医院实施购进药品金额2倍的罚款。从金额数量上看应属从轻处罚,但案情介绍中未说明从轻处罚情节,如有《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从轻处罚情节,上述处罚是妥当的;如没有从轻处罚情节,而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已实施2年多,该医院应当知道应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明知故犯,具有主观恶性,因此不应从轻处罚。

3、没收违法所得。即违法购进药品的医疗机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也就是说本案中某医院在违法购进药品时有违法所得,则应予没收。

综上所述,本案所在地药监局做出的行政处罚似有过轻或不完整之处。

药品零售企业应受到行政处罚

药品销售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网上售药监管;RFiD技术;监管创新;启示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6(a)-0157-03

RegulationononlinedrugsalesinamericaandenlightenmenttoChina

LUYi

pharmaceuticalDepartmentofShenzhouHospitalaffiliatedtoShenyangmedicalCollege,Shenyang110002,China

[abstract]illegalpromotionandsalesofadulterantandinferiordrugshavebroughtseverethreattopeople''shealth.Relatedpeoplehavepaidmuchattentionontheseproblems.ithasbecomeaglobalsubjecttoregulateonlinedrugsalesandprotectpeople''shealth.HerecomparesthesituationintheUSawithChinaanddrawsmuchexperience,onthebasisofcomparison,thepapergivessomesuggestionsonguaranteepeople''ssecuritytomedicine.

[Keywords]Regulationononlinedrugsales;RFiDtechnology;Regulatoryinnovation;enlightenment

互联网售药以其方便的购买方式、便捷的交易平台、顺畅的流通渠道、透明的价格比对等优势,成为人们求医购药的新方式。在人们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互联网售药出现的掺假药、过期药、非法销售处方药、虚假宣传等欺诈行为让消费者苦不堪言。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对互联网售药的监管,但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应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中美在互联网售药方面监管比较,对完善我国的相关监管措施提出建议。

1我国网上售药现状及难题

目前,我国只允许网上药店销售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otC),通过审批的可以向个人消费者销售otC的网上药店数为34家[1],但实际从事网上药品销售的网站远不只这些,销售的药品也不仅是otC。

很多商家自建网站,在网上大肆宣传、兜售虚假药品,其网站往往冠以“中国”“中华”“全国”“XX医院”“XX医疗机构”等名称误导消费者,以特效药或新成果等名义吸引消费者。

对网上售药监管的核心之一即发现违法信息,一些网站只获得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的资格却直接撮合网上交易。截止2010年底全国仅获得审批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网站为2519家[1]。2007~2010年,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网站数保持增长之势,在2010年更是显著增长,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82.8%,如图1所示。面对如此多的网站信息以及未经审批提供药品信息的非法网站,监管人员核实起来着实不易。很多网上药店采用邮寄药品的支付手段,可以不设仓库、不记账,当消费者发现上当受骗时,无从查起。

2我国网上售药监管

2.1立法状况

我国互联网药品信息和交易相关的法规文件实施时间见表1。

1998年,上海第一医药商店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网上药店,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网上药店被“刹车”[2]。1999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SFDa)出台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规定“暂不允许采用网上销售方式销售乙类非处方药”。《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允许部分省市进行网上销售非处方药的探索,其中规定“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网站从事药品交易的零售企业只能在网上销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非处方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在网上药品信息需申请《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但禁止直接撮合网上交易。《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标志我国对互联网药品交易市场的有限开放。其中规定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应当是连锁零售企业,并且只能销售本企业经营的非处方药。

我国实行集中式监管,SFDa和各省市药监部门是主要监管机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新闻、出版、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部门在各自领域内对互联网信息内容进行监管。

3美国网上售药监管

3.1美国网上售药现状

美国是最早使用电子商务的国家,网上药店发展迅速。据2005年一项美国官方统计,美国的网上药店已达1400多家。截至2005年,网上售药的销售额已高达439亿美元,约占美国全年药品销售的19.1%,截至2006年6月,美国的网上药店已形成平均1700亿的市场规模[3]。

在美国网上药店可以销售处方药。需要购买处方药的顾客不仅可以通过邮寄、传真向网上药店提交处方,还可以提供处方医师的电话号码,由网上药店直接打电话查询。此外,患者还可以提供自己的保险账号,网上药店会与顾客原来买药的药店联系以获取处方。网上药店在美国日渐繁盛的同时,也滋生了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无有效处方销售处方药、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美国国会一直尝试规范网上药店行业。

3.2立法状况

3.2.1联邦立法联邦立法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2008年,布什总统签署了《2008RyanHaight网上药店消费者保护法》,修改了管制药品法,增加了对网上售药的规定。法案规定禁止无有效处方通过互联网销售、分销、发送处方药中管制药物。医生在为患者开处方之前至少与患者见一次。该法还规定利用互联网为管制药物做广告属违法行为。按《RyanHaight网上药店消费者保护法》的规定,一些违法行为将受到20年监禁惩罚[4]。

3.2.2州立法2008年以来,阿拉巴马州、阿肯色州、特拉华州、佛罗里达州等州对网上售药也进行了各自的规定。网上药店的立法进一步完善。各州对网上药店的规定比联邦法律更为严格。在佛罗里达州,未经许可向该州任何人销售药品的网上药店按二等重罪论处[5]。

3.3政府对网上售药的监管

3.3.1联邦政府监管多个联邦机构有司法管辖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负责执行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ederalFood,Drug,andCosmeticact,FDCa),是联邦政府管理药品的主要机构,也是互联网售药主要监管部门。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网上药店产品、服务及商业实践中的虚假宣传及误导性宣传进行监管,使对网上药店的监管从药品这一源头开始,保证消费者在网上购药时所获得的信息真实可靠。美国海关(USCustomsService)和美国邮政服务公司(USpostalService)负责管制药物的进口和国内药品的邮寄。

3.3.2州政府监管州药房委员会和总检察长负责网上药店有关活动的监管。州药物和药房委员会受国家立法授权,对所在州进行药事活动的药师和药房是否符合许可要求进行监管。

3.4合作监管

3.4.1国内合作:行业协会监管为了加强对网上售药的监管,解决公众对网上售药安全性顾虑的问题naBp于1999年制定了行业自律计划,即网上药房认证计划(VippS)。要获得VippS认证,网上药店必须符合所在州以及药品销往州的认证和检查要求,符合现行药房行业标准,而且必须经过现场检查。获得认证的网站在其网页上都有VippS超文本链接标志,消费者能登录naBp的VippS网站查询药店认证信息。虽然VippS认证是自愿的,但很多企业都主动进行认证,在一些州还规定必须通过VippS认证才能经营网上药店[6]。

3.4.2国际合作FDa与多国政府合作打击网上非法宣传、销售药品的行为。2006年,FtC和FDa联合行动打击治疗糖尿病欺诈互联网供应商,该项行动是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合作行动的一部分。利用网上搜寻的结果,FtC向84个国内欺诈性广告和7个面向美国消费者的加拿大网站发出警告信,将其余21网站移交给其他国家政府处理[7]。此项行动对打击跨国违法网站的气焰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3.5主要监管行动

3.5.1互联网药品销售行动计划1999年7月,FDa在“互联网药品销售行动计划”中针对医疗欺诈、未获许可的药物、假药、掺假药或不合格药品以及没有有效处方销售药品的情形做了规定并且至今仍在执行以提高管理局处理互联网非法销售药品行为的能力。该计划包括对公众进行宣传;进行专业推广,建立伙伴关系,加强国际合作等。FDa还成立了案件分析小组或称“分流”团队,由来自监管事务办公室(officeofRegulatoryaffairs,oRa)内的执法办公室(officeofenforcement),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enterforDrugevaluationandResearch,CDeR),首席律师办公室(officeoftheChiefCounsel,oCC)和政策办公室(officeofpolicy)代表组成。在执行过程中,FDa从内网监测设施、州、其他联邦或国外执法机构、消费者、议会和媒体处获得的潜在违规网站线索。该过程更能确保决定及时做出,同时在采取行动时获得最大威慑作用。该团队正在并将继续监管与互联网有关的执法活动。

3.5.2加强对搜索引擎的监管搜索引擎是进入网络世界的门户,搜索引擎监管的力度不足加剧了网上购药的风险性。谷歌等所有主要的搜索引擎,都通过刊登网页广告获利。一般情况下,与搜寻结果相关的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的网站列在主页上。搜索引擎在网上销售或拍卖搜索列表中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在关键词搜索时赞助链接的特殊位置。FDa约谈多家搜索引擎商,与其达成合作。2010年,谷歌宣布只链接经VippS认证的网上药店药品广告信息[8],政府与搜索引擎企业合作是解决网上非法售药行为的一大进步。

3.5.3监管新技术的运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采用RFiD技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需要对所有药品进行唯一编码,用于标识药物流通过程中的货盘、运输包装、销售包装等,该编码形成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电子履历。RFiD技术被称为是防止假药最好的技术。2004年,FDa发表题为“对药物运用RFiD技术可行性研究和引导计划”,该计划包含的产品将限制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产成品上,并且只用于产品库房控制、追踪、记录、航运及接收产品时的检验和产成品鉴定。FDa相信RFiD技术的使用在保障人们长期用药安全和美国药物供应的完整方面至关重要。2010年12月,FDa宣布将该计划终止时间延长至2012年12月31日。目前,FDa正在和行业及学术机构合作评估RFiD技术暴露的电磁能对各种药品质量的影响[9]。从以上可以看出,美国立法的重点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一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在职能分配上,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执法行动时,采取多部门合作,国际合作,执法范围、强度大。在打击互联网销售假药环节上,注重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关注长期效应。

4美国网上售药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4.1完善立法

我国对互联网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较低。例如,在《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中规定未取得交易资格证书从事网上交易服务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移交信息专管部门给予处罚。相比而言,美国对网上售药违法行为处罚则严格的多。我国这种以罚代刑的处罚方式对违法犯罪起不到威慑作用,建议完善互联网售药相关法律责任,增加对非法链接广告处罚的条款,建议链接违法广告的网站承担连带责任,加大对违法犯罪处罚力度。

4.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监管相当于美国的联邦和州监管,行业协会的力量并未发挥出来。行业协会加入到打击非法网上售药行动中来,对网上售药行业准则加以把关,对网上非法售药行为加以监测,则违法行为又多了一项障碍,人们的用药安全又多了一层保障。

其次,执业药师对药品的质量、储存方法、服用方式、联合用药注意事项等都起着严格的审查作用,将来开放处方药销售市场时,执业药师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制定行业规范,加强执业药师队伍管理是行业协会的重要任务。

4.3加强国际合作

网络具有虚幻、无边界的特点,违法分子有进行跨国活动的倾向。据有关部门报告,很多在网上兜售药品的网站服务器设在国外,给查处违法犯罪带来很多障碍。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国联合行动取得良好效果,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目前没有清晰的与国外合作的方案,建议我国监管机构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监管机构一起治理互联网售药违法犯罪跨国活动。

4.4创新监管方式

两国监管机构都认识到互联网广告监管的复杂性以及对搜索引擎监管的重要性,建议我国监管机构建立一个独立的广告库,将所有经过审批的网络药品广告收集在库,单独进行监管。所有想了解和购买药品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经药监部门认证的安全浏览器进入数据库,浏览药品信息。

美国利用社交网站twitter药品信息和监管信息扩大宣传力度的做法值得借鉴。我国监管部门也可利用手机报、人人网等媒介最大程度的将监管信息传达给消费者。监管新技术是互联网售药监管不得不谈的内容。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对互联网售药的监管不同于对传统售药途径的监管,若不采用先进监管技术必定事倍功半。RFiD技术是美国和欧洲比较推崇的监管技术,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我国应对其发展给予关注,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出适合我国的监管技术。

综上所述,互联网具有复杂、多变、开放的特点,互联网售药监管是全球性难题,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断绝假药来源。我们可以借鉴发展较早的,诸如美国等国家的经验,应用监管新技术,将假药排除在供应链外以逐步断绝假药来源。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eB/oL]..

药品销售管理办法篇6

一、药品生产企业

(一)严格对照“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药物清单(附件1、2)进行自查,有上述相关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于年月底前,在其出厂产品标签上加印或加贴“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等警示标识,对原料药应在标签上加印或加贴,对制剂(局部用药除外)应在标签或说明书上加印或加贴。药品标签、说明书加印或加贴警示标识须于年月日前向省局申报补充申请备案。

(二)生产“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药物的药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药品经营活动,规范购销台账,建立实名购销制度,严禁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国家公布的“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药品。杜绝药品生产企业未经批准接受药品委托生产,严禁在药品生产车间(生产线)生产其他非药品类产品。

(三)药品生产企业外租厂房、车间不得生产“瘦肉精”或国家公布的“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物质。

二、药品批发企业

(一)进一步强化特殊药品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按规定渠道销售。

(二)严格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药品经营活动。严禁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国家公布的“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药品。对于年月日以后生产的应加印或加贴警示标识而未加印或加贴的药品,不得购销。

(三)经销相关药品应建立专门的购销台账和客户档案,确保产品购销渠道合法,并实行实名购销制度,销售时每批产品必须附随货同行单,随货同行单中应标明供货单位名称、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价格等内容。

三、药品零售企业

(一)严格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药品经营活动。严禁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国家公布的“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药品。对于年月日以后生产的应加印或加贴警示标识而未加印或加贴的药品,不得购销。

(二)要严格执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相关药品要严格按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分类摆放,并严格执行处方药销售有关规定。

药品销售管理办法篇7

一、引起经销渠道窜货的原因

区域市场窜货是一种将产品超越所限制的区域进行销售,是比较常见的区域市场营销玩症,也有人称它为“倒货”,由于窜货会给原由的销售网络带来十分严重的破坏,所以,很多厂家都“谈窜色变”,并且制定了很多严厉的政策措施来加以管理和控制。那么造成窜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在于一些素质很差的省区经理或商的见利忘义。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于企业的。如果制药企业的营销管理混乱,对省区经理或商失于监控,或者采取了不适当不公正的市场政策,都有可能导致省区经理或商采取不负责任的窜货行为;

2、来自于竞争对手的。追逐利益是商的本性,他们是通吃的,不可能尽忠于某一企业,当然不能以偏概全,也有图长远利益的。为了争取商,竞争对手有可能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从而使商放弃现有企业的联合,而对该珍宝岛进行跨区域倾销。

3、来自于省区经理或商本身。他们为了实现全同任务,或者谋取区域外的较高差价,而对外抛售所经销的产品。

二、经销渠道窜货的种类

(1)商之间的窜货。经销制制药企业通常采用的销售方式。制药企业在开拓市场阶段,由于实力所限,往往把产品委托给商销售。销售区域格局中,由于不同市场发育不均衡,甲地的需求比乙地大,甲地货供不应求,而乙地销售不旺,为了应付制药企业制定的奖罚政策,乙想方设法完成销售份额,通常将货以平价甚至更低价转给甲地区。为此,制药企业将咽下苦果:销售假象使乙地区域市场面临着在虚假繁荣中的萎缩或者退化,给竞争品牌以乘虚而入的机会,而重新培育区域市场要付出巨大代价,乙地区域市场可能由此而牺牲掉。

(2)区域市场与区域市场之间的窜货。分制药制通常是有强大实力的制药企业在各销售区域分派省区经理,组建分制药企业,相对独立而又隶属于制药企业的营销制度。省区经理的最大利益点在于销售额。为了完成销售指标,取得业绩,往往把货卖给销售需求大的兄弟省份。省区之间的窜货将使价格混乱,最后导致区域市场崩溃。

(3)制药企业销售事业部向分制药企业放水。这种放水有时是无意的,制药企业的管理层没有主见,只要商提出要求,不管合理否,只顾发货赊销。作为商,当然是多多益善。还有,制药企业由于管理不严,总部工作人员受利益驱动,违反地域配额政策,使区域供货平衡失控,造成区域市场格局不合理。

(4)倾销过期、过时商品。经销网络中的销售单位低价倾销过期或者即将过期的产品或者库存积压的过时的商品。他们为了争取尽快地回笼资金,还常常把反季节的商品以及滞销的商品低价倾销出去以避开市场风险,而置制药企业信誉和各方利益于不顾,扰乱了区域市场体系,侵占了新产品的区域市场份额。

(5)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制药企业还必须警惕另一种更为恶劣的窜货现象:商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以其超低价位诱惑着商铤而走险。他们往往把假冒伪劣产品与正宗的正规渠道的产品掺和在一起销售,掠夺合法的产品的区域市场份额或者直接以低于区域市场价的价格进行倾销,打击其它商对品牌的信心。

三、经销渠道窜货的控制和预防

1、严格划分区域,将区域市场按行政、地理经济水以及消费习惯等进行科学划分,严格指定区域商业务和责任范围,同时派省区经理协助管理。

2、严密价格管理,严格制定各个产品的批发价和统一零售价,即便实行终端浮动价,也要限制一定的幅度。

3、随时检查市场产品的代码,便于对窜货作出准确判断和迅速反应。所谓代码制是指给每个销售区域编上一个唯一的号码,印在产品内外包装上,一旦在甲地发现乙地产品,就应该作出快速反应。

4、实行奖罚制。发生窜货的两地,必有其它商由于利益受损而向制药企业举报,对于举报的商,应该给予奖励。对于窜货商,应该立即停止向其发货,并给予一定的处罚,然后重新选择商。只要产品对市场有利益,经销商能够拿到自己的点位,经销商是n多的。

5、加强监督,定期对区域市场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严格实行总制和总经销制。

制药企业将倾注更多力量于防范渠道窜货的问题上,同时我们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防范和控制窜货的政策措施,同时也出台了一套处罚制度,终端产品特殊的消费品,由区域市场窜货而可能导致的后果将更为严重,所以我们更要严格控制窜货的行为,一旦发现立即严惩不贷。

对窜货行为的处罚程序

一、冲货认定

1、放货品种发生跨区销售,按冲货处罚。

2、放货品种流通到各区域市场不属冲货。

3、需在其他区域的商业公司走票,经销售部与该商业制药所在地办事处协商许可后,不属冲货,否则按冲货处罚。

二、处理程序

4、省区经理办事处或内勤将品名、规格、批号、小包装盒上的喷码及已发现的具体货物数量准确地报到销售部客户服务人员处,设立全国不同城市的防伪标志。

5、户服务人员根据区域办事处所报内容于当日内查找、核实,确认该货物所属商区域。

6、为本区域所发货物,客户服务人员通知区域经理;如为其他区域所发货物,客户服务人员将初步调查结果报事业部部长。

7、事业部经理接到初步调查结果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并确认最终结果。

8、事业部经理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调查结果一并汇报制药企业的领导。经批示后执行措施。

9、业部经理将签署意见交财务部销售费用,按规定进行相关费用扣除及补偿,并通知办事处。

10、场部客户服务人员做好冲货调查记录,存档备案。

药品销售管理办法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及其复方制剂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属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依法监管责任,增强安全意识,确保对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及其复方制剂实施有效监管,按照“全面整治、突出重点、不留死角”的原则,促进企业将各项制度、规范的落到实处,防止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及其复方制剂流入非法渠道。

二、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成立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局药品监管科,负责组织集中宣传整治专项行动的总体工作、检查和自查报告的收集、信息报送和总结。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博望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按属地管辖原则,实施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整治工作,市局相关科室根据我局统一部署和各自的职责,承担实施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整治工作的任务,稽查科负责花山区域内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检查,药品监管科负责雨山区域内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检查,器械科负责金家庄区域内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检查。

三、专项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

整治工作重点检查麻黄碱类制剂、麻黄草制品购进、储存、使用、安全管理情况,麻黄碱类制剂销售专人负责,对购买方相关资质证明材料的审核及留存情况,销售票据管理和结算资金流向情况,麻黄碱类制剂药品进货验收情况以及的销售流向,跟踪核查到货情况等。

(一)批发企业检查内容

1.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否为麻黄碱类制剂、麻黄草制品生产、经营、使用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2.涉及麻黄碱类制剂、麻黄草制品管理的所有上岗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是否是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是否有年度培训计划,是否每年都进行安全管理的警示教育培训。

3.企业是否建立麻黄碱类制剂、麻黄草制品管理的组织机构,机构各部门之间能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有效保证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麻黄草制品安全管理。

4.麻黄碱类单方制剂专库是否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安装的自动报警系统是否有效,夜间安全保卫人员是否是在岗,交接班、值班、巡逻是否有记录,采取的运输方式及运输安全管理措施能否有效保证运输安全,是否办理相关手续,是否有自行提货的情况。

5.麻黄碱类制剂、麻黄草制品的购进、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销售等管理活动是否有专用帐册,是否做到帐物相符,每个环节是否实行复核制度。

6.企业是否建立购买方档案,在每次销售麻黄碱类复制剂、麻黄草制品时,是否核实购买方企业或单位资质文件、采购人员身份证明等规定内容,在确认无误后方可销售。

7.企业对退回、过期、损坏的麻黄碱类制剂、麻黄草制品是否登记、造册,及时按规定进行销毁。

(二)零售企业检查内容

零售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8]613号)文件进行销售,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1.购进的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麻黄草制品到货后,是否认真查验货物,无误后由验收员在随货同行单上签字,随货同行单原件留存,复印件加盖公章后及时返回供货单位,否则供货单位可以拒绝供货。

2.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麻黄草制品时,处方药是否凭医师处方销售,无法确认处方真伪的不得销售,非处方药一次销售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

3.要建立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麻黄草制品购销台账,由药店药师专人负责此类产品的购销存和相关记录工作。在销售此类药品时,要认真登记购买时间、购买品种、生产厂家、药品规格、批号、购买数量、购买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营业员姓名等,对购买数量达管控限制的个人,应要求其出具个人身份证并进行登记。

4.零售连锁企业和规模较大药品零售企业店内是否设置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专柜,专柜明示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警示语。

5.乡镇、农村药品零售企业和个别规模较小药品零售企业店内是否明示销售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警示牌。

四、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1日至8月20日)

传达学习有关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责任到人。

(二)排查整治阶段(8月21日至9月1日)

重点排查麻黄碱类制剂、麻黄草制品经营企业的购销情况,防止流入非法渠道。

(三)集中整治阶段(8月21日至12月31日)

抽查企业整改落实情况,配合市禁毒委开展联合检查。

(四)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1月1日至10日)

各县(区)局于2012年12月31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至市局。市局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效,客观评价我市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监管状况,分析日常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监管方式,建立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管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保证、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并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印制宣传单等方式积极开展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危害宣传,制造声势,营造专项整治行动氛围。

2.按照按属地管理原则,针对本辖区内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及其复方制剂管理相对薄弱的某一环节或某一方面,切实深入细致地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药品销售管理办法篇9

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具体要求

《办法》规定,食用农产品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必须提供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无法提供的,必须进行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销售按照有关规定需要检疫、检验的肉类,应当提供检疫合格证明、肉类检验合格证明等证明文件。销售进口食用农产品,应当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证明文件。有关部门出具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明或者销售者自检合格证明等也可以作为合格证明文件。

对于进口食用农产品的相关规定

进口食用农产品的包装或者标签应当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标明原产地以及境内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进口鲜冻肉类产品的包装应当标明产品名称、原产国(地区)、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以及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外包装上应当以中文标明规格、产地、目的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等内容。

分装销售的进口食用农产品,应当在包装上保留原进口食用农产品的全部信息以及分装企业、分装时间、地点、保质期等信息。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相关法律责任

药品销售管理办法篇10

一、工作目标

通过四个月的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辖区内可能存在的制售假劣药品和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继续保持打击药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涉嫌药品犯罪行为,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药品犯罪行为予以坚决有效快速的打击;进一步增强涉药单位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普通群众识假辨假能力,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积极抵制假劣药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药品生产监管,确保源头产品安全。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监管,坚决取缔无证生产药品地下“窝点”,严厉查处生产假药劣药违法行为;加强辖区基本药物品种生产状况调查和质量监测,确保基本药物质量的安全可靠;对药品的包装、标签进行全面的检查,对违反药品包装、标签规定的行为,责令纠正并依法查处;对假冒名优品牌药品等侵犯商标权行为的,及时移送工商部门处理。

(二)强化药品流通监管,确保市场秩序规范。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药品、“走票过票”、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销售假药劣药品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仿冒知名药品特有的名称、包装等行为;结合“药品冒充非药品”、“节日保健康”等专项检查工作,对销售未经批准注册的假冒药品的产品,依法按照销售假药查处;加强药品批发经营企业管理,严防假劣药品进入流通领域;开展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督检查,重点对非法添加药物的产品进行查处。

(三)强化药品使用监管,确保终端用药安全。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监管,坚决取缔无证配制医院制剂行为,严厉打击使用假药劣药违法行为;加强对医院制剂的监管,严密监测医院制剂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禁止医院制剂直接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假冒其他药品名称、包装在市场上销售;深化“主导供货方”机制建设,积极引导个体诊所从主导供货方配送药品,严防假劣药品流入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医疗器械免费体验点监管,依法查处体验点的销售或变相销售行为。

(四)强化重点领域治理,确保整治取得实效。配合工商部门深入开展打击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虚假药品广告行为,会同邮政部门整治寄递等渠道销售假劣药行为,集中治理利用互联网虚假药品信息、非法销售药品的行为;加强网上药品信息和交易行为动态监测,对“药品冒充非药品”以及投诉举报反映的网上虚假药品信息行为进行重点追踪监测。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符合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现场查获、行为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的,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12月)。认真学习《市打击制售假劣药品与扰乱药品生产经营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并根据实际制定《区打击制售假劣药品与扰乱药品生产经营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专项行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2月)。各科、队、办要根据《区打击制售假劣药品与扰乱药品生产经营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结合“2011年药监节日保健康”专项行动及日常检查工作深入组织实施,力求查处一批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案件,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总结迎检阶段(2011年3月)。对在专项行动组织实施中的做法及成效进行全面梳理、归纳总结,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完善长效机制,并由局稽查大队于3月15前将书面总结报送市局政策法规处和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重视,落实责任。集中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扰乱药品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加强本次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分局成立由顾舰任组长,罗可可、张才军、朱林华任副组长,各科、队、办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由稽查大队具体牵头负责。各科、队、办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围绕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工作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二)围绕重点,严格执法。各科、队、办要按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围绕整治重点的抓好日常检查工作,对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查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案件线索要注意分析跟踪,并做好保密工作,确保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准确、有效、及时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