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用地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6:57

居住用地规划篇1

 

一、项目概述1、区位分析

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接风筝都潍坊,西临工矿重镇淄博和化工基地齐鲁石化公司,南依邻果之乡沂蒙,北傍洋口渔盐海区和胜利油田。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境内交叉贯通,309国道、胶王路等穿境而过,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本项目位于青州市的中部,本项目用地南侧为旗城路,西侧为海军路。用地呈南北走向,项目地势整体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整体用地南北向高差将近1米。

2、现状分析

项目用地坐落于青州新第二中学附近,项目北侧为旭景园,南侧为尧王.香山丽墅与洋溪花林。道路南为旗城路;周边地势平坦,植被良好。良好的生态绿化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利于高品质生态住区的打造。同时,这也将有助于吸引的周边高端客户群体。规划面积共计约3.15公顷,具体位置及用地范围见现状图。

3、土地使用性质:商业、居住用地

4、土地使用强度

(1)、容积率:≤1.4

(2)、建筑密度:≤30%

(3)、绿地率:≥35%

5、规划控制要求

(1)、道路等级及道路红线(绿线)宽度:

旗城路为城市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

      海军路为城市次干道,其道路红线宽度为25米

(2)建筑红线:退让旗城路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10米;

                   退让海军路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7米;

(3)、建筑层数:多层

(4)、交通出入口方位:旗城路、海军路

(5)、配建停车场(位):建筑方案应充分考虑汽车的停放问题,停车位(库)设计应按照《山东省建设项目配建停车泊位设置标准》执行,为提高居住区居住品质,保证相应的绿化面积,设计应充分考虑利用地下空间。居住区内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0%,且地下停车位占总停车位比率不宜小于80%。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版)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7、《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763-2012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10、业主提供之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图、设计任务书等相关资料

11、业主历次相关会议的会议纪要

12、国家、省市有关规范、政策、法规等

三、设计指导思想1、以人本原则,规划的初始出发点为“人的需要”,同时顺应自然,力争使人、自然、技术、管理能有效地溶为一体。

2、合理有效原则,在顺应区域整体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综合各方因素,提出一个整体结构清晰、环境关系良好、实施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案,在保证使用的安全、舒适的基础上,满足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要求。

3、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及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合理安排建筑布局,营造宜居、舒适、美观的住区环境。

四、规划设计理念充分理解和把握用地的环境特征,立足长远,确立了打造“以人为本,环境和谐,整体性与均好性俱佳的景园式、人性化高品位社区”的规划设计理念,

1、因地制宜,打造以人为本、环境和谐的社区空间

规划的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融入外部环境、精心营造内部社区空间的开发宗旨。根据项目的坡地建筑特征,通过大小组团的有机结合,形成景观错落有序、生活安逸舒适,景观-建筑融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居住形态。尊重人的居住安静、平和的心境需求,交通组织做到人车分流,以创造符合现代行为特征的人居环境。

2、合理布局,打造整体均好的社区景园环境

合理进行建筑布局,在通过建筑布局形成较大面积中轴景观空间的同时,也保证了住户景观的均好性。住宅组团之间均由公共绿廊相隔,使建筑可以掩映在绿化之中,从而更好地融入整体自然环境。以缓坡植被、阶梯铺装等景观手法构筑出开阖有致的公共绿廊空间,这样的公共空间不仅创造了独特的“场所感”,而且提升了社区的价值。除了保障住区景观环境资源的均好性之外,设计还充分考虑住区物理环境的均好,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创造出温馨、舒适、具有亲和力的居住环境。

3、精细化设计,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外部空间形象

充分考量地形坡度、周边道路、朝向、周边现有建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建筑的空间布局和整体环境相协调,突出地域性城市语言;以精细化的设计,创造出个性鲜明且富有时代特征的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同时也兼顾项目开发的可操作性要求。

五、整体规划设计1、规划结构

项目用地依照用地地势走向进行规划布局,建筑顺地势、景观而为。由于周边自然环境良好,如何充分尊重环境、融入环境就成为规划布局的主要任务。设计通过减少土方量、减小对地形破坏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小区的人车分流,进一步实现与周边自然山势的良好融合。

整个项目建筑类型延续南侧洋溪花林的风格及特色,为6层的多层住宅,小区配套服务用房与西南侧的香山丽墅做到资源共享,住宅产品根据景观、朝向、标高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围而不合、形态丰富的外部空间格局。既实现了开发建设的合理性,也对环境整体形象的提升做出了贡献。在住宅户型的布局上,充分考虑户型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关注目标群体的居住需求特点。

2、功能结构布局

地块用地均较为方整,采用“一轴、多点”的总体结构。

“一轴”即小区中间入口对应贯穿的景观绿地轴线,可引领住户进入。“多点”即住宅单体通过结合场地标高,交通组织,日照间距等控制,形成相对独立的组团;分区相对独立,其外部空间尺度与建筑高度相协调。

3、交通组织

在地块西侧海军路开设有主机动车出入口,在南侧旗城路开设次出入口,作为疏散和消防使用。住区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同时地下出入口均在小区车型道路上设置,做到人车分流。

住区交通环道宽6米,积极营造具有生活氛围的步行道路系统,以方便居民出行为基本原则,形成整体、安全、便捷、舒适的景观化的路网结构。

停车系统:多层住宅1.3个/户配置。

停车方式:采用集中式地下车库。

5、景观规划

秉承规划设计理念,在绿化景观空间的组织上表现出充分尊重环境、精心营造社区的设计理念,以公共绿廊、路面铺装等景观要素所形成的绿楔来联系各个小组团空间,使得景观视线开阔且延伸,在保障住户景观均好性的同时,形成精致大气、亲和宜居的居住氛围。

 

在景观空间的构成上,强调公共绿廊与地形相适应,使得整体住区通风顺畅、风速适宜。同时,主要景观带与区内步行系统密切结合,有助于把普通的静态绿地提升为步移景异、景随境迁的动态绿色系统。通过公共绿廊和组团绿化节点、以及组团间绿化节点的多层次绿化空间组合,打造了组团庭院、休闲区域等景观节点,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的合理划分和有机联系,与景观核心、主轴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景观体系。

景观结构顺应规划整体结构,形成“二轴、多点”的格局。“一轴”即住宅区主入口和中心景观形成的景观主轴线,这既是社区的景观廊道,可将各个组团空间有机联系起来。“多点”即利用各组团的组团空间和宅间绿地,打造了组团中心庭院、休闲区域、运功区域等景观节点,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的合理划分和有机联系,与景观核心、主次轴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景观体系。

6、竖向设计

地块南北向长约150米,东西宽约200米。整体地势较为平坦,通过院内找坡的形式进行设计。

区内竖向设计按照契合地形、减少开挖、避免陡坡道路的原则进行组织。将各集中地下车库标高适当上台,减少与道路的高差,从而达到减少土方开挖量的目的;为满足机动车停放需要,本次设计采用集中式地下车库做法。

7、日照和退界

本项目周边退界满足规划要求,住宅间距均满足要求,对北侧建筑满足日照退界要求。 

六、建筑单体设计1、建筑风格

本项目采用具有传统建筑符号的简欧建筑风格。整体造型端庄典雅、

精致高贵,外立面色彩基调为黄色,体现稳重大气的尊贵气质。外立面材

质采用文化石贴面及浅黄、黄色真石漆饰面相间的方式。通过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空间的丰富组合,使得项目整体形象中既保持了传统建筑的典雅神韵,又充分体现了时展的特征。

2、建筑立面

住宅采用坡屋面造型,通过局部涂料线脚的穿插,形成整体的联系。深色、浅色系材料色彩的组合,共同形成典雅隽永的形象特征,有助于体现整个社区的高品质居住氛围。

3、空间可识别性

不同类型建筑的组团式布局,有助于形成清晰明了的空间可识别性,也有利于形成居住者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加之通过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主题化营造,更进一步加强了各类建筑的独特的视觉吸引力。

4、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凸显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各面积段户型配比切合市场实际需求,其在住区中的位置布局也充分考虑了不同档次户型对生活品质、环境品质的要求。

户型包括舒适三居和舒适四居为主。各款户型均强调自然通风、采光的生态概念和合理使用的空间尺度。套型设计充分考虑了现代生活的需求、生活起居、公共空间与卧室间功能分区明确,厨卫用房集中,明厨明卫,面积合理,配置齐全,户内各功能空间布置紧凑且流线顺畅,动静分明。

七、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总体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数量

单位

1

总用地面积

31761.8

2

总建筑面积

64291.62

3

地上建筑面积

44290.77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43963.82

社区服务用房及其他

326.95

4

地下建筑面积

20000.85

其中

地下储藏室

6038.62

地下车库

13962.23

5

容积率

1.394

6

建筑密度

23.85

%

7

绿地率

35.18

%

8

规划总户数

238

9

规划总人数(3.2人/户)

762

10

机动车停车数(地下)

居住用地规划篇2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问题、措施建议

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居住区规划合理舒适是满足人们日常工作、休息、娱乐等方面的必要条件,从整体来讲,它是一个国家政治面貌、经济水平、地域风情和人文思想的体现。

城市居住区规划内容与设计原则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四方面①居住区住宅小区的规划。住宅应规划在居住区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住宅单元入口造型设计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要突出装饰性和可识别性。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道路,住宅间距要以设计规范做参照。②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应以有利于居民日常出行和各类用地划分为依据。③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应以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标准,通常以人均公建用地面积大小来衡量它的建设水平。④居住区内绿地的规划。衡量居住区内绿地的规划是否合理,是以“绿地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为依据。一般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为依据,遵循以下原则:①不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②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地域、文物、建筑等,并将其纳入规划;③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④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⑤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尤其是弱势人群,为民众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⑦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总之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以上居住区规划的内容和设计原则可知: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的规范、实际情况、人文、地域等因素很多,但分析城市已建居住区会发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居住区规划缺乏长远性的对城市总体发展考虑,规划多数是以开发性为目的。开发商对城市居民区规划是预先安排,出于自身利益,使得建设的效用、安排的是否合适、如何进一步完善等考虑欠缺,尤其是城市偏远区域,管理约束少,建造居住区时省掉必要的公共设施等,没有顾忌开发项目对城市的长远影响,缺乏前瞻性,影响城市长远发展。2.居住区规划通常只是工程性的设计,缺乏对过程的监管。居住区的详细规划所提供的成果类似于总体规划设计成果,在整个规划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只能以结果来评判,造成中间过程监管的空缺。虽说规划是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但出于某种原因只给设计提供某种方便,可能会少有涉及居民区的社会功能和居民生活空间的便利服务性。

3.居住区规划缺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考虑。随着城市用地规模的加大和人口密度的拥挤,规划往往以满足多数居民基本生活居住条件为目的,只考虑空间的布局很少考虑居民精神意义上的需求,甚至为了多建住宅而忽略了绿地的建设,使得不少居住区绿化面积缩小,有氧环境匮乏,并且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让公众的参与,住户花钱买不到满意的设施和住宅,只能退而求其次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居住区,这些都不利城市居住区的美观和居民身心健康的发展。4.顺应发展需求,拆旧建新造成物资、人资等经费损失。由于以上分析的些许原因,现有的居住区规划缺乏了长远性和人性化的建设规划,随着时间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在城市新形势下,对居住区的使用需求增加,就应做相应的规划来进行调整,整体调整太过浪费还不利于交通和居民生活方便,故只能进行局部拆旧建新改建,倘若在居住区规划初期,考虑周全的话,或许会省去很多后期的损失。

三、解决的措施和规划建议

1.立足于城市总体发展合理规划居住区,应用新科技将其发展成为整体性多元化造福社会和民众的居住区。居住区的规划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住户使用功能和舒适性的要求,在不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建造智能化、小型化、适应不同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居民区,从整体上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的住户,体现居住区规划的整体性和多元性。

2.突出居住区文化风情和公共设施质量品味,组建规划管理监制全过程。对提交的居住区规划方案进行全程的审核和监理,避免中间空缺,成为纯建设性工程,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和规范要求,提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公共绿地和分散的组团绿地。同时居住区规划要尊重历史文脉、地域风情凸显地方特色,适当增加文化设施和交流场所,提高居民生活品味,形成有地方人情的个性居民区。

3.居住区规划应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即应满足城市使用需求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构建。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的人性化设计。避免紧凑无交流的规划,提供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公共设施,例如图书馆、健身设施、篮球场地等促进居民间相互交流,建立和睦欢乐的居住区精神文化。

4.规划设计时多听取民众的建议,提高公众参与的深度与效率。规定: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政治领导人之间不断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由此可见,居住区规划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部分,设计者在设计时也要不断的加入民众的意见,同时也要积极主动的深入民众,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将其规划到设计中,使居住区环境最优化、最合理化、最完善化。5.规划活力型居住区,防止居住区环境老化。城市人口密度的加大,用地紧张,居住区住宅的建设应多样化混合规划设计,避免为追求解决人多住房少的局面,而产生僵化的、绝对的功能居住区,倡导居住区功能多样化。同时,还要发动民众注意保持居住区品质,防止社区环境老化,积极宣传让公众参与建设维护,保持居住区环境优美。

结合实际提出的建议:规划设计者要不断学习创新居住区规划理论,实现终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居住区规划与国际大趋势接轨.可以引进些国外先进的设计,规划研讨出一些值得学习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前提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条件,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且不可盲目追风引进不合国情的浮华规划方案。首先,应注意到我国人多耕地少的国情,在保持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下,研究利用不能耕种的荒地规划居住区的办法,同时也可缓解城镇居民人口密集症状。其次在规划建设过程要避免肆意挥霍浪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的。另外居住区是人们休养生息的港湾,应以亲近居民为原则。此外从国度水准来讲,居住区规划应以弘扬本民族、本土、本人的地域文化为基础,给本国居民以归属感和亲热感,给外国观众以认知感和温馨感。

小结

居住区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立足于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和本土风情文化、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的居住区规划理念,为实现城市终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铺垫。

参考文献:

【1】赵蔚、赵民;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6期

【2】代朋、吕京庆;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理论形成及设计方法[J];山西建筑;2006,32(10)

居住用地规划篇3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环境建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也是改善居民户外活动空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把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做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服务的,因为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便是居住区的环境,居民是城市居住区的主体,所以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做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做到造景服务于人,景观为人所用,使景观绿化充满生活气息[2]。

1.2坚持生态性原则

在做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尽量保持已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不好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生态技术来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3]。

1.3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选取植物进行绿化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来选择植物,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切不可盲目种植。居住区绿化设计的植物配置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栽植一些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从而可以起到丰富景观的多样性作用,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1.4坚持实用性原则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不可一味地追求观赏性而忽视它的实用性,在居住区中进行绿地规划是为当地居民服务的,要以人为主,居民在此空间中进行运动、休闲、娱乐等户外活动,在进行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功能设施,以便更好地为当地的居民服务。如果只注重居住区绿地的观赏性而忽视了它的实用价值,那么这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将会失去它原有的价值特征[4]。

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作用

2.1居住区绿化具有美学的功能

利用园林植物的种类、色彩、形态等特征来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例如各种乔灌木、草皮、花卉等的搭配来营造一种富有季相变化、一年四季皆有景色可观的环境,不仅可以使当地的居民身心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好的视觉享受。在城市居住区中,配置的植物还可以与居住区内的建筑相协调,融入到景观中,从而可以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2.2居住区绿化还能够为居民提供娱乐与休闲的场所

居住区绿地是居民游憩休闲的场所,居民们不仅可以在此锻炼身体、消除疲劳、观赏景色、放松心情,还可以从事社交活动,例如下棋、聊天、打牌等。

2.3居住区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3.1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繁茂的树木能够遮挡住51%~91%的太阳辐射。80%左右的太阳光线可以被草地上的草木所遮挡。植物的蒸腾作用也能释放大量水分,增加湿度。另外,植物的根部能够保持一定的水分,地面上的大量热量可以被植物的根部所吸收,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2.3.2具有降低噪声的作用

在居住区绿化中,利用乔木和灌木的密植搭配,从而形成一道绿篱声障,采用常绿树种的效果更加明显。一般来说,绿化植被可以减弱噪声20%,9m宽的乔灌混合绿带可以减少噪声9dB。

2.3.3具有阻滞烟尘和吸收废气的作用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够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统计,每公顷绿地每天能够吸收900kg二氧化碳,产生600kg氧气。绿化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起到自然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化还能够阻挡风沙,防止水土流失。

3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存在的问题

3.1.1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中缺乏人性化考虑,忽略“以人为本”原则

居住区环境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美丽景观,而应该是处处为居民着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尺度要求,创造亲切的人性化空间。所以在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化要求,真正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5]。

3.1.2设计中缺乏整体性考虑,忽略整体效果,建筑风格与景观不一致,缺乏协调感

许多设计者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片面追求标新立异、鹤立鸡群的设计,而没有从周边的环境与整体的布局出发,采取不同的艺术手法来进行规划设计。此外,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单位两者之间的沟通协调程度不够,进而形成建筑与景观两种不同的体系,导致在居住区内出现两个不同风格并存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体环境缺乏协调感,整体效果比较差。

3.1.3景观小品过多,缺乏特色

随着近几年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居住区内布置过多的景观小品,导致景观小品泛滥,趋于雷同,没有重点景观,缺乏特色。而且有的景观小品与居住区内环境格格不入,达不到装饰的效果[6]。

3.1.4居住区的园林设计复制问题比较严重

在现代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缺乏设计思想,为了追求名利以及受到开发商的影响,导致他们所设计的作品盲目复制、缺乏创新思想,使得许多居住区园林设计作品越来越相似,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应该发挥创新思维,根据居住区的品味、主体不同等的实际情况来规划、设计出具有特色性的居住区园林景观[7]。

3.2解决措施

3.2.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性

在居住区园林绿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来进行规划设计,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使景观具有可视性,又要使其具有功能性,使居民置身景观之内,融入其中,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性。

3.2.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创新,注重艺术手法,注重管理,还要注重经济适用

对于绝大多数经常在屋外活动的人群来说,要通过采用丰富大色块与自然流畅的林缘线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比较好的感官景致效果,但同时一定要考虑住宅区的采光与通风条件,最终达到居住区景观功能优先、以绿为主、注重层次、方便居住区居民的目标,从而营造一个适宜人居的户外环境空间。

3.2.3重视居住区规划整体性,统一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协调居住区设计整体布局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从整体布局出发,在充分考虑居住区整体风貌、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绿地规划设计。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有整体设计的思想,在进行绿地规划设计时统筹兼顾,考虑到整体的结构风貌,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园林作品。

3.2.4在进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时,应该模拟自然,同时要做到疏密有致

由于我们人类是自然的产物,所以自然的东西在人的头脑中更容易产生美好与和谐的感觉。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时,通过利用疏密有致地空间分割,可以为人们创造所需的空间尺度,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视觉景观效果,从而做到人性化设计。

3.2.5加强立体绿化模式设计

立体绿化就是指平台、阳台、屋顶、墙面等地方的绿化。立体绿化有利于解决绿化面积和建筑用地之间的矛盾以及容积率与绿地率之间的矛盾。在国外,立体绿化应用相当普遍,许多居住区除了有地面绿化以外,其走廊、阳台、屋顶以及空中平台也几乎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有的还甚至出现了空中花园、屋顶花园等园林绿化环境。

3.2.6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

面对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复制抄袭越来越多的现象,我们要采取立法管理机制,严厉打击这种现象,以减少这种复制抄袭现象的发生率。要想获得较好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效果,必须加快立法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复制抄袭现象的发生。

3.2.7加大对设计人员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素养

我国的园林环境景观设计起步比较晚,在这方面缺少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远没有国外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强。这就需要我们多向国外学习,多进行学术流与讨论,多引进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来加强自己的设计人员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我国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3.2.8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设计工作

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往往是由团队合作来完成的,所以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景观已经成为人类居住条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求我们在做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做到观赏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的和谐并重,使人们在体验绿色环境的同时,走近自然、融入自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是城市绿地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居住区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及达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目的,可以使人们充分与自然接触,相互依存,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舒适、绿色、生态的生活境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8]。

参考文献:

[1]王庆芬.论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85-186,189.

[2]刘明珍,刘秀玲,周忠泽.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2013(6):84-86.

[3]边颖.城市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7-88.

[4]胡笑笑.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展望,2014(10):75.

[5]段增贤.浅谈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现状及改善方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2):77.

[6]张岚.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2):7486-7487.

[7]王琨.居住区园林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3(12):100.

居住用地规划篇4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当今社会,如何创造出“以人为本”这个理念的建筑风格,逐渐已成为小区规划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选择住宅时,不单单是为了追求居住面积和空间,而更多的是考虑其实用适用性、地理位置、周边配套、园区设施、物业管理等因素。因此,对城市居住小区的总体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现阶段城市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区绿地覆盖率。简单地说,也就是小区的绿化率。绿化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相对于购房者而言,绿化率当然越高越好。而如今的城市小区,由于建设用地面积的有限,开发成本的不断提高,绿化率越来越少,建筑密度越来越高,人们置身其中,面对的只是冷硬的建筑,大自然中的一点绿色就显得尤为珍贵。所以说,绿化率的减少是现在的房地产业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国家标准要求,合理的居住绿化率标准不得少于百分之三十七,但很多居住小区根本就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要通过建筑规划设计者们的努力,以合理居住绿化率的标准为基本前提,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舒适为目的,用设计者们的创新思想和活跃的思维来设计规划出城市居住小区中合理的绿色生态空间。

1.2小区景观设计。同小区绿化率一样,小区的景观设计也在逐渐减少。

现如今,有些开发商为了减少后期规划设计成本,在小区景观设计这一环节中能省则省,做不到有始有终,认为没必要把资金在用到景观设计上,这就大错特错了。既然前期开发的大把资金都肯用,怎么还会差后期的这一小部分呢。现在的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使小区居民达到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疲劳的目的,更能达到陶冶情操,休闲和愉悦的功能。现在的人们生活素质水平的提高,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也要更加的人性化,要增加人文色彩和文化底蕴,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居住小区的不同特点,设计出相吻合的景观主题,增加情趣,渲染氛围。

1.3小区配套设施。一般来说,配套设施是指与小区住宅规模或者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其实很多住宅小区中的配套设施都不是很完善,做不到与小区居民人口规模的相对应。像一些简单的公共健身器材,休闲的座椅,供休憩的凉亭,都是可以满足小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休闲娱乐的场所;公共车道,停车位这些也是为小区居民提供便利的设施;如果地理条件允许,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如滑梯和儿童健身器材都可以在小区内构筑。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对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区内的这些基本配套设施就会显得不够丰富,需要规划设计者们运用自己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不断更新,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创造和设计出更合理,更能满足人们生活休闲的配套设施。

1.4小区的智能化。居住小区的智能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现代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住宅中去,既可以提高居住质量,又可以优化环境提高生活素质。现在城市居住小区的智能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流行趋势,传统的居住环境加上高科技的智能管理,也成为购房者选择居住环境的一个有力条件。小区的智能化包括:安全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城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实施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它并不是意味着生活的自动化,而是一种拟人化的称呼,在生活居住中协助人们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系统。小区的智能化,需要根据每个小区不同的规模档次,建筑布局和居住人群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要做到量体裁衣,从实际出发。

2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在城市居住小区的建筑理念和建筑风格,居住小区的建筑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为居民提供居住、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以人为本要做到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素质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居住小区的居民在小区内活动,基本是老年人,中青年人和儿童这三个主要群体,其中又以老人和儿童居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会有选择有控制的共同活动和与他人交流。有调查显示,老年人多会选择在可以容纳多人聚集的场所活动,场地配套设施齐全,可以锻炼或是方便交流;而青年人则会选择稍微安静不被打扰的场所;儿童则是多喜欢在绿地或是较大的活动场所中玩耍。所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城市居住小区要做到以人为本,多方面考量,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生活需求。

2.2因地制宜。从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原有的地形特点,建筑结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低建筑成本。如在小区的绿化中采用节约用水和废水再利用的方法。根据实际特点,尊重居住用地内土地的原生态绿化。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种一些适合气候及当地地址的植物,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另外还要多听取居民意见,参考居民的生活习惯,将这些理念融入到规划与设计中去。

2.3注重创新。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同其他的规划设计一样,都需要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具特色、特点鲜明、更有创意。要想体现出多层次方面的和谐,就必须要注重创新,创新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工作,要求建筑规划设计者具备丰富的建筑规划与设计知识,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更新思维,自然和谐的体现出规划和设计的风格,还要根据当地的民情风俗,创造出具备文化内涵的风格,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更加的环保。力求设计风格自然协调,更具特色。

3结束语

现代化的城市居住小区,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还体现在小区的规划和设计风格上。建筑规划设计者们通过建筑布局的交融渗透,结合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设计风格,精心规划设计出适合人们居住,休闲的居住小区环境。现代化的城市居住小区设计风格已逐渐成为一种生态需要,在不断的更新创造中越来越符合文化和经济的需求,真正的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服务百姓的效果。一个崭新的,富有绿色气息,文化氛围的城市居住小区已经成为人们理想的居住场所。对于开发商而言,良好的居住小区环境和崭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具有更好的市场前景;对于居民而言,人们更愿意选择环境好的居住小区。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这也是未来居住环境发展的必然进程。

参考文献:

[1]万小南.杨松.关于居住小区环境创新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18).

[2]王朝海.小议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因素.[J].科技信息.2007.(08).

居住用地规划篇5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课程;探索;实地调研;专题讲座;过程控制

【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sthespecificmeasurestoimprovethequalityofresidentialdistrictplananddesigncourseteachingof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byusingavarietyofteachingmethodsforinstanceimprovingthewayofdesignplotsgiven,arrangingthatstudentspersonallyinvestigatelivingareaandexcellentsettlementstoexperiencelivinglife,integratingteachingresourcesoftheinstitutionandschooltoincreasesomesubjectseminarsonthehousetypeselection,landscapedesign,technicaldesign,engineeringdesignandsoon,inspectingstagedesignresultstostrengthentheteachingmanagementetc.finallycometruetheteachingobjectivestocomprehensivelyimprovestudents'levelofresidentialdistrictplananddesign.

【keywords】Residentialdistrictplananddesigncourse,exploration,personallyinvestigate,Subjectseminar,processcontrol

1、引言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大类培养的核心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在住区空间环境和住区建筑群体组织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力。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住宅需求量较大,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实践项目数量最大,涉及面广。大连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2010通过专业评估,形成了“结合地域特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坚持课程内容安排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坚持设计选题与实际题目相结合。”多年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教学工作发现,学生对居住小区物质空间设计比较感兴趣,多数能完成比较好的形态设计,但在设计过程中对居住小区和所在片区甚至整个城市的整体发展考虑较少,对市场上住宅产品了解不多,住区景观设计能力不强,对竖向设计、市政设计在整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作用认识不足。针对以上这些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所在地具有的北方城市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居住片区,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实地调研,指导学生从居住片区整体发展角度出发,选择设计地块,安排专业教师做专题讲座,加强教学管理,在注重个性培养基础上,使学生全面掌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及相关理论,为日后的建筑群体设计、城市设计、规划设计学习奠定基础。

2、安排学生实地调研,体验居住生活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开课之初,调查选课学生家庭居住情况,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居住在居住小区中,住在居住环境质量较好小区中的学生更少,部分学生缺乏城市生活体验,多数学生缺乏家长式生活体验、优秀住区生活体验,如果他们只是作为理论接受者,而不是观察分析者,那么设计成果可能徒有其表。因此不论从设计地段选择还是优秀案例分析都强调学生亲身参与,鼓励学生走进住区,将源自于真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获得的感性认知成果运用到后续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1]。安排学生在设计课程前两周,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完成2个实地调研任务:大型居住片区现状调研和已建成优秀居住小区案例调研。

2.1居住片区地段选择及实地调研要求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规划思维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选取所在城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居住片区:机场南部居住片区、山东路居住片区及泉水西部居住片区。机场南部居住片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工业用地、军事用地等其他用地小规模渐进式更新为居住用地,缺乏整体规划的典型。山东路居住片区经历较长建设历程,虽然缺少整体性规划,但已经形成良好的生活氛围,居民日常生活比较便利。泉水西部居住片区从设计理念、路网规划、生活配套、小区物业管理等都不错,没有老城区改造那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新区内经过整体规划设计的居住片区典型。学生应抓住各个地段特征,调研居住片区内各个社区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公共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现状小区物质形态设计方法、街道景观组织等方面内容。每个班级分3个调研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调研计划并合理分配调研任务,在实际的居住生活中发现问题,完成居住片区现状调研后,进入选择设计地块阶段,要求用地面积12~20公顷为宜,指导学生尽量选择相邻地块,提高他们对城市功能解读与研究的能力、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

居住用地规划篇6

关键词: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居住区的修建规划必须要详细具体,以现实需求为规划基础,所修建的项目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价值。根据居住区修建规划的具体要求去操作,控制好参数的设计,实现人文的科学的现代化居住区规划建设。

1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水平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住宅小区需要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功能和生活便利的同时,还需要为人们在此环境下生活感到足够的舒适。为此,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时,需要基于下述几点基本原则。

1.1以人为本的原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升高,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论也随着时代根据新需求调整,需要结合居民对于住宅环境的新要求,为其提供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住宅环境。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全球资源逐渐减少,我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着眼于人居环境的构建。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应将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做到可持续发展。

1.3生态环保的原则。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遵守的生态环保原则,核心目标就是保证居民生活在绿色环保的环境中,使其保持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在通风、日照和采光上做好相关的规划设计,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提供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

1.4整体规划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在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以及小区所具备的物质条件,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使之与城市文化形成有机的整体,加强居民对于城市的存在感。

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相关要求和主要内容

现代的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包括规划图的内容要可靠、制图对象指标要完整、规划表述必须要科学,表达的方式要协调统一,可以将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准确地表达出来。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完成通常有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承担,但是城市规划编制单位需要充分尊重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以及其他的相关单位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给出的编制要求。从目的上来看,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更加倾向于关注居住小区的长远发展规划。居住小区的运行和发展一般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它是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日渐的完善和成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的参与者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团体、法人以及其它相关组织在对居住小区进行规划的时候也必然是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需要通过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来对其进行约束。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小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科学配置居住小区内部的重要道路系统,在保证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居民出入的便捷化。同时,居住小区内部的交通组织方式应用“人车分流”的模式,外向布置小区内的重要车行道,将人口安排在城市道路上,同时就是安排停车场,通常以上措施将外部交通对小区内部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居住区为开放模式,则应该把整个居住区看做一个整体,同时将其合理划分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管理单元,最终实现对这些独立管理单位的封闭式管理。另外,为了保证居住院落空间和住宅内部空间的私密性以及相对独立性,建议采用分层管理模式。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日照强度设计方案方案,不仅充分尊重以往的工程经验和传统理论,还建议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验证多种角度下的光照强度问题,从而获取最佳的日照角度。

3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参数控制

确定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参数需要参考众多的依据条件,例如居住小区规划用地的周围环境条件、区域位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土地使用效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等,只有综合考虑以上条件之后,才能够使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在控制规划参数方面,需要同时兼顾城市整体风格和分区的实际特色,追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性;需要根据居住小区气候特点构建场地生态系统,并对其进行保护,实现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目标;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小区的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设置必要的休闲设施、健康设施以及娱乐设施,提高居住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丰富其精神生活。对于小区各个分区之间的分割问题,建议利用公共绿化带对其进行划分,这些公共绿化带不仅是居民的公共活动区域,同样也可以将公共绿化带的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另外,从居住小区的长远发展视来看,在确定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参数时,建议将构建新型小区、绿色生态社区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中,把由社区修建带来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结合地形及防护要求,构筑多层次绿化系统,点、线、面方位覆盖,考虑土地价值及开发的经济效益,依照环境容量的推算法,即根据现状所能居住的条件、道路交通的设施、市政的设施、公共服务的设施等,预测规划的期末的容量,据此确定各项指标。用人口推算法,即根据城市总体或分区规划提出的人口和用地的要求,倡导住区回归城市,创造开放社区的理念。配套公共设施的开放与共享对此公共设施的开放与共享不仅符合其经营规律也有利于地区资源的共享,并且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向未来,探索统一开发建设的各项指标,小区环境在实用、经济美观的基础上,通过绿化处理、铺地、景观柱、路灯、水池的配置,形成动静结合、色彩丰富、趣味性强的公共活动中心翻。小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抗震设防标准,并且供电线路要采用双回路输电线路,并增设地下变电室,小区内部采用地下电缆输电线路。

4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可操作性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取代施工图设计。就建筑物来说,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施工图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的组成,每个建筑物承担的具体功能、各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距离和交通联系,主要建筑物的体量、风格,以及各个建筑物共同构成的建筑景观轮廓线等,还要了解周边各地块的自然条件、功能定位、建设规模、与本地块的关系等问题,以及本地块在整个城市的功能定位空间序列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图件是规划战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合格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图应具备科学性、现势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实现“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路的住宅小区的观念。结束语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所反映的内容必须要可靠、制图对象指标必须要完整、规划表述必须要科学,并且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统一协调性,可以将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时候,需要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法,使得居住小区居民生活空间的环境更好、品质更高。

5结束语

对于居住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来说,我们充分应该认识到规划设计的系统性。想要提升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质量,小区建筑和周围环境、植被绿化、地形道路以及其它相邻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必须认真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规划设计人员对当代城市居民的居住心理、居住模式尤其是居住心理的掌握和运用,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时候,则会更加倾向于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法,使得居住小区的居民获得一个环境更好、品质更高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雪娟.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若干问题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

居住用地规划篇7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问题;新理念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的居住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居民已从解决最低的住宿需求发展到强调住宅平面布局与内部功能分区,从注重居住区内部居住环境发展到关注居住区外部的周边环境。因此,成功的居住区规划应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现代居住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现代居住文明的内涵,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新型社区。

1居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规划是居民的居住、工作、休息、文化教育、生活服务、交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性的建设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1使用要求。满足居住区居民的使用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舒适便利的居住生活环境。居住区各项用地布局要合理,要有完善的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有道路及公共绿地。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口组成和不同收入居民家庭的要求,居住区内要选择适合当地特点、设计合理、造型多样、舒适美观的住宅类型;为方便小区居民生活,规划中要合理确定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规模及其分布方式,做到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布点适当,与住宅联系方便;为适应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规划中应合理确定小区道路走向及道路断面形式,步行与车行互不干扰,并且还应根据居住区居民的需求,合理确定停车场地的指标及布局;此外,规划还应合理组织小区居民室外休息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

1.2卫生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满足居民对卫生方面的要求,即为居民创造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无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的生活环境。居住区内要有规划设计完善的给水和雨水、污水排放设施,有煤气及集中供热系统,保证居住区内空气新鲜,水质清洁,无有害气体及烟尘污染;小区内住宅布局要保持合理的间距及走向,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或防风条件,并能有效地防止噪声污染;此外,居住区规划中要有较大面积的公共绿地,以达到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防止噪声等要求。

1.3安全要求。居住区规划应满足居民对安全方面的要求,对住区居民日常居住的安全以及防止火灾、地震、人防等方面有较周密的考虑,创造安全的小区居住环境。居住区规划住宅院落空间布局时,要把居民对安全的需求充分予以考虑,以合理的住宅院落空间布局为居民提供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并且便于居民对邻里之间进出的陌生人进行观察与视线跟踪,使居民共同担负管理和监视环境的责任,有效地提高居住区的安全程度。此外,居住区规划还要能够适应那些可能引起灾害发生的特殊和非常情况,如火灾、地震、空袭等。因此,必须对各种可能产生的灾害进行分析,并按有关规定,对建筑的防水、防震构造、安全间距、安全疏散通道与场地、人防地下构筑物等作必要的安排,使规划有利于防止灾害的发生或减少其危害程度。

1.4经济要求。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在满足居民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造价并节约城市用地。为了满足居住区规划和建设的经济要求,要善于运用各种规划布局生活,为居住区修建的经济性创造条件。

1.5美观要求。居住区规划要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美观的要求。实践证明,位于高质量的优美住区环境中的住宅往往更吸引购房者的关注。因而居住区应结合地形地势特点及小区城市环境,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小区规划中除了要求设计者注重住宅与公共建筑单体的设计,更应充分考虑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各类绿化的配植设计以及小区外观色彩的和谐统一,从而塑造优美的住宅小区整体形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大居民在解决了住房问题之后对住区环境美观的要求将愈加强烈。所以,适应居民的这种要求进行居住区规划是十分有必要的。

2居住区规划的现状

就现在我国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的现状来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有两点:第一是多数设计师习惯于盲目地模仿甚至抄袭国外的成功案例而罔顾所规划地块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下自然只能产生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作品。对于这一点,加强对于现场情况的重视程度,在设计规划过程中更多地思考与原创,对于现在的我们,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第二点则是多数居住区过于近似,缺乏个性,缺乏城市或设计师个体气质的体现,缺乏鲜明的叙事主题。这样的现状就造成了城市性格的模糊不清,甚至会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进程。在中国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众多的二三线城市尤其突出。有鉴于此,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创新与叙事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3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求的新理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性化思想的深入人心,基于西方物质功能主义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已明显滞后于建设实践的发展,在现阶段的使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设施不完善、居住区内部环境单调乏味、私车增长迅速、公共交通系统不发达、每个居住区内部建筑形式单调等等。在吸收别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改进和调整我们现有的规划理念与方法,成为新世纪发展的迫切要求。新时期的小区规划理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展:

3.1从物质规划走向社区规划

对于小区环境而言,社区主体间的交往是社区建设发展的核心内容。根据主体间交往理论认为,交往是由个体的人结合成社会的必由之路,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居住空间社会结构与环境相一致;第二,提供各级私密性的环境(如私密的、半私密的、半公共的及公共的空间),并且各级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第三,造成适当的各级领域感,从而形成居民的认同感,并提供防犯罪的空间。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交往的机会。

因此,在小区规划设计中,不应再“就空间论空间”地想当然,因为单纯物质环境的数量增加或美化不可能解决居民生活意义与价值的问题;而应从人性化角度出发,重视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和公共空间环境的塑造,培养居民社区认同感、社区归属感及社区意识,实现社区的整合与发展。

3.2从关注住宅单体功能设计到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空间系统

在中国传统城市中,各类城市公共空间由于被统治阶级视为对集权统治的一种威胁,其建设而被限制,甚至取缔。在当代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社区公共空间或者被视为奢华、气派的大型主题广场,或者被认为是设施先进、管理严格的社区会所、康乐中心等,这些所谓的“社区公共空间”或者因超人的尺度和缺乏人性化的功能设计拒人以千里之外,或者因其高额的收费和严格的管理手段使之成为只对少数“精英人士”开放的场所,而非大众性、共享性的场所,它不仅没有促进社区内不同居民间的交往与社区整合,反而加剧了社会隔阂。

因此,在现代城市居住区建设中,住宅单体功能的先进与完备已不是衡量社区环境质量的唯一标准,社区公共空间系统的发达与完善正成为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与重要标准。这也是人性化的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营造,区别基于现代功能主义规划理论的传统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重要表现。

结合社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结构―社会功能特征,可以将社区公共空间系统粗略地分为两大类:①公共庭园、广场、街道、绿地及水体等构成的不同层次的外部空间系统;②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当然,在实际的城市居住社区中,二者往往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存在的。

总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实践是必须建立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大背景下的,需要与周边环境产生有机的结合,需要更多地关注细节与使用者的行为。

参考文献:

居住用地规划篇8

1.1已建居住区缺少人性化的考虑。

规划往往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居住条件为目的,只考虑物质空问的布局,很少考虑居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精神需求,更加忽略了居住区所需的绿地率与绿化率。并且居住区规划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公众的参与,住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居住环境和设施。因此,这种以物质环境内容决定居住区建设的做法只会导致居民缺乏交往,缺乏对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1.2绿化用地量不达标。

不少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达不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同时有些开发商为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片面增加建筑用地,压缩绿化用地,甚至毁绿建房,致使居住区整体居住环境更加恶化。

1.3居住区规划设计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总体考虑。

开发商在寻求自身开发利益时,很少考虑开发项目对城市的影响,很多居住区开发缺乏相应的必要设施,尤其是城市边缘社区的出现,缺少相应的教育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出现与城市脱离的现象,社会问题突出,犯罪率上升,住宅区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缺乏衔接,居民上下班不便,单一功能居住区的过分集中导致城市交通流量的不均匀,影响城市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

2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变化及特征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居住行为和居住心理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出许多新的社会特征。

2.1需求层次变化。

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需求层次论中曾提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可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实质是人的需求由简单的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不断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需求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居民对空间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居住区内部的中心集中绿地,而是要从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等不同层次空间获得精神感受。因此,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居民日常生活对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及不同层次交往空间的需求。

2.2居民居住行为的变化。

居民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居民的日常行为轨迹,比如上班、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购物买菜、接送孩子、娱乐游憩等,计划经济时代居民的这种生活规律性往往表现得十分明显,这是已建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则有很多变化,比如生活、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生活闲暇时间增多、小汽车时代的来临等都会对居民的居住行为产生影响,大型超市开始增多,生活服务设施呈现集中趋势,小汽车、出租车开始增多,人们上班不再完全依赖公交车等。

2.3家庭结构和社会成员的变化。

现代家庭平均人口数量呈减小的趋势,“核心家庭”数量越来越多,表现在同一居住区居民的各种需求会发生变化,家庭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生活观念和方式都发生~定的变化,家庭劳务也呈现社会化的趋势,社会成员在同一住宅区内也呈异质化的倾向,社会成员在经济能力、教育程度、生活居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居住习惯的居民集聚给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和管理增加了难度。

2.4划设计理念的变化

(1)“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建立。住宅区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对现有环境的保护、节约土地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生活污染排放等问题,使居住区改善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维护居住区生态平衡,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植物和其它生物多样性发展。

(2)“以人为本”思想的建立。人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居住区规划不仅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要求,同时要满足居民教育、文化娱乐、健身、邻里交往等多种精神需要,要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创造条件,对居民未来的需求也要作相应考虑,规划要有弹性。

(3)“共享社区”思想的建立。居住区规划设计无论从布局结构或是空间处理上都要体现均好性原则,应为所有住户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空间。

(4)“生态社区”思想的建立。生态社区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生态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连续完整的绿地系统,为社区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尊重社区的地形地貌,尽可能地减少对地表的破坏,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特征,有意识地通过绿色空间引导空间流动以减轻社区的热岛效应,绿化种植应充分考虑植物的不同生长习性要求等。

3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3.1体现“人本”目标内涵。

基于居住社区呈现出的多样化需求,规划工作者应整合社会平衡发展与文化继承创新的目标,把居住区规划设计从被动地服从市场,作委曲求全的妥协,转变为主动的引导市场开发,合情、合理、合法地贯彻规划思想。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居住区的经济因素,还应关注居住区的人文因素。将重点放在居住区内居民的需求上,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创造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3.2不同类型居住区设施、服务需求的满足。

针对交通、绿化、房型、物业管理及社区设施配套五项因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对居民选择住房的首要性比较,可以反映出不同类型居住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社区的大部分居民由主及次地选择交通、绿化、房型、社区及设施配套,而物业管理基本上被列为最后考虑的因素。这既反映出这一类居住社区的区位弱势,交通出行不便,绿化环境不佳;也反映出这一阶层居民经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因而,根据不同类型居住区的主体需求而不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设施与服务的配置,将是居住社区规划的重中之重。

小结

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从人的需求出发,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要求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居住用地规划篇9

关键字:城市大盘居住空间;景观空间;规划

1大盘居住局空间与景观空间的概念

城市大盘居住区是指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对大片土地的整体进行规划、统一开发、分期建造达到大社区、大配套、大市政以及大交通等新城镇式的城市规划理念。由于大盘居住区的占地面积相当宏大,土地使用面积可达上万亩,因此常见于城郊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城市中心区域规模200~300亩范围内的项目也属于大盘。景观空间是指利用不同生态景观的因素构成的不同级别的空间形态,对于大盘居住区来说,户外景观不但期待具有层次感的景观,同时还需要有丰富多彩、安全性高的户外娱乐场所等。

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环境水准和生活水准,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大盘居住社区。城市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建设大盘居住社区的目标就是强化居住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主导作用,加强居住社区的自我协调能力。合理高效的利用物质能源与信息,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最终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生活的最优环境。

2大盘局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

广东碧桂园集团是一贯以项目选址城郊、大规模开发。从1992年开始的第一个顺德碧桂园城市大盘居住区开始到2002年凤凰城的别墅城市,碧桂园在大盘居住空间的开发以及景观规划上已经逐步成为了自己的优势项目,以下就是碧桂园开发的大盘系列一览表:

城市大盘居住社区与传统城市居住社区不同,城市大盘居住社区的空间环境与景观空间是长期共存并且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于城市居住社区与景观空间规划设计应该采用动态开放的设计理念,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功能的变化以及人们的需求。以下就对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进行具体分析:

(一)充分利用和开发地产周围的自然资源

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应该充分体现节能降耗原则,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节能措施,使其节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绿色能源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在建筑施工环节提倡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面积和使用年限。景观空间设计上还应该充分体现出对稀缺资源的介于利用,尤其是要注重节约用水的技术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可重复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大盘居住社区应该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社区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尤其是应该保护好开发地点的原有植被。此外土地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所以生态居住社区对土地的规划使用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此外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方面不能简单地以经济为导向,在建筑用地方面不能仅以居住条件为主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所以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更多的考虑生态学的价值取向,要全面设计其组成区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与外界支持系统的联系,在社区规划建设中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

(二)充分考虑大盘居住区的建筑构造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强调大盘居住区的建筑的疏密程度,就是要将生态学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到城市大盘居住社区的建筑当中,利用宽敞开阔的公共绿地空间将人、建筑、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景观空间设计,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而且居住者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大的生态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在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当中,还必须交通主轴线的设计,利用交通主轴线拓宽城市大盘居住空间的景观规划,注重居住环境与周围环境的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从工程的角度看待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

(三)降低建筑以及景观设计的能源消耗

减少可能对社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输入和输出环节,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是对城市大盘居住社区在技术、社会以及环境方面的最基本要求,这项原则与能源、水以及废物处理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城市大盘居住社区来说,必须要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大盘居住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具有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设计方法,从根本上让更多的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的人们能够真正意义上融入到大自然当中,真正的享受自然,使大盘居住社区能够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新型载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体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居住社区的自然条件、水文条件、气象特点、地表结构以及动植物区等等。而且一座城市居住社区设计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特点,另外通过对城市居住社区进行设计和改造也是人们对自己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实现方式。在城市居住社区设计中,主要是针对城市主体的结构以及功能区域的划分结合自然景观进行整体格局布置,这其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进行人造或者人为地进行配置调整,更多的是需要融入多种生态因素然后在人为控制或者影响下进行设计改造。此外城市居住社区的功能需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进行维护,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在城市居住社区设计中的主导性参考文献

[1]梁文婷.同城化毗邻城市中辅城的空间扩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

[2]蔡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07

[3]王靖.城市区域空间的文化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4]熊向宁.转型期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白丹.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居住用地规划篇10

关键词:居住小区;小区规划;居住组团;居住环境;方案

abstract:theresidentialareaisthebasicstructureofthecity.Residentialdistrictplanningisultimatelyaprovidesagoodenvironment,makethepersoncanbebettertoachievetheirvariousindividualsandsocietyactivities.therefore,toadaptandsatisfyingthepeople'sdemandisthedesignoftheresidentialplanningofthebasicrequirements.

Keywords:residentialdistrict;Districtplanning;Livegroup;Livingenvironment;schem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人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21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也随之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居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居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生态居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居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为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居住区的安全性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人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人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人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4.居住区的配套服务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人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总之,未来住宅建设应推进居住小区产业现代化。推进住宅小区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是:建立符合住宅小区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住宅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等,在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从而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

依据标准:

【1】[根据建设部1999年4月制定的《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大纲》(GB/t5034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