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十篇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十篇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01:20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1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为物理教学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其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其内容的建设应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资源库内容建设的指导思想,由此建设的资源库才更具有使用价值。教师通过计算机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面。基于校本实际和当前教学的需要,将教学资源素材按内容分为以下五大主要模块进行建设:

1.1视频库:将视频库分为教学视频素材、演示实验视频、课例视频、三个子模块,是整个资源库最具特色的一个模块,也是教师教学应用中最受欢迎的一块。

1.1.1教学视频素材:内容主要涉及与初中物理教学有关的物理现象实例,实验探究及StS应用,其素材一般不超过10m,格式统一为mpg格式。为方便校内教师使用,将该类素材按知识单元、知识点归类编辑目录,打印成文本。

1.1.2课堂演示实验视频:实验演示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许多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器材或实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内难以成功演示,如光学、电学中的一些实验,往往由于光线或本地区空气湿度问题实验现象难以观察或难以成功,若用课件演示又缺乏真实性,利用实验视频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1.1.3课例视频:通过购买、网络下载等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优秀教师物理课堂教学课例视频,其中有省优质课评比教学视频,全国优质课、课例视频。该系列视频主要提供给组内教师学习、观摩、研讨,以整体提高组内教师物理课堂教学水平。

1.2案例库:按教材章节编制目录,收录本校教师优秀教学案例及杂志、报刊、网络上的优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为组内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1.3课件库:收录本校教师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或网上的、或交流过程中他校教师的优秀课件,取一切可用资源为我所用。

1.4试题库:试题库内容包括历年中考试卷(word版)和本校教师命制的各类试题试卷,以及其它优秀试题试卷,并分类入库。试题库支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调用某一章节的试题试卷。

1.5动画模拟展示库: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以及在实验室无法操作和无法完全操作的实验进行动画模拟。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机结合

1.通过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情景导入新课“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

2.利用多媒体将演示实验现象进行放大教学中,利用实物展示台和液晶投影仪将实验器材放大后投到大屏幕上,所有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做电磁感应实验时,单股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很小,学生很难看到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把电流计投到大屏幕上后,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看得一清二楚。再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

3.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进行动画模拟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2

由于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做的实验并不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弱,什么都要等待老师告诉才能操作。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从基本的、简单的实验开始,让学生先熟悉一下实验过程。我们从第一个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开始,就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实验课前进行布置,让他们思考怎么样去验证,大概写一下思路,上课时找几个同学讲一讲。例如,在观察手拉纸带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事先提出“你怎么样能验证你手(拉纸带)的速度是匀速运动的?如果你能验证的话你打算怎么做?用什么仪器?”(上实验课时让同学讲一下)

2在做实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做物理实验的几个关键环节

(1)“实验目的”就是对一个现象或是一个规律(定理、定律等)进行再验证;(2)“实验原理”就是验证物理现象、规律所依据的理论根据;(3)“实验仪器”就是再现物理现象或规律时所用的设备;(4)“实验步骤”就是验证物理规律时的操作过程,做实验要按着实验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操作;(5)“记录与计算”就是通过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进行记载,根据数据进行计算或绘图,由此可得到结论;(6)“实验结论”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与理论、规律应该是一致的,不一致要找原因……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产生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知道,验证物理现象、规律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要用实验设备按照实验步骤去进行……

3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初步设计

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引导学生去研究、讨论,想办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物理现象或结论。例如,我们把“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测定木块动摩擦因数”等简单实验,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去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胡克定律”等规律是不是正确的……开始设计时,为了让学生有个大致的方向,我们把传统的实验报告改了一下,印刷后发给学生预习。例如,我们把原来的实验题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改成了“设计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把实验目的增加了一项“能设计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方案”。实验仪器除原来的仪器外,增加了一些相近的或无关的仪器供学生选择。例如,(可选)“图板、木块、测力计、橡皮筋、线绳、直尺、天平、弹簧、钩码、秒表、直尺、天平”等。实验步骤改成了“实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填写、并写出他们设计的想法和步骤。其他的实验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验设计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按要求完成对该实验的设计。为了设计实验的可行性,我们先分小组进行设计,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设计思路和所用仪器,经过小组全体成员讨论,意见达成一致后写出设计方案,交给教师审阅。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要给予纠正,启发他们设计出更合理、更完善的方案。对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教师就让他们进行实验验证。经过四、五个实验设计,学生就能对实验进行初步设计了。学生通过讨论,经过交流与合作,也学会了“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合作精神”。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

学生对前面的实验设计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实验设计目标,让学生自己独立想办法设计实验,对物理现象进行验证。如在讲授完成安培力之后,两根平行放置的通电导线的相互作用力如何?是相互吸引的还是相互排斥的?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对导线的相互作用力进行验证。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设计。学生们根据所学习的知识,结合前面设计实验时的思路,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写出较合理的设计方案。比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所用设备、实验过程、方法等。经过教师指点,选择一些合理的设计让其进行验证……对于这个实验,大多数学生设计的思路是正确的,而真正能验证成功的不多。学生设计实验时,设计方法是正确的,但是很多没有效果,原因是学生没有考虑到安培力的大小,也没有考虑导线之间的距离。他们用的导线往往太粗,导线的距离放置得又太远,以至于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明显,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这一点学生往往想不到……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指导。告诉学生:导线间的作用力很小,因此,导线距离不能太远;选用导线时,用细、软导线效果明显一些;使用电源时,避免过载,要用一个滑动变阻器,限制电流过载……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就能看到实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同样,根据电阻串并联规律,让学生设计“扩大电流表量程”“扩大电压表的量程”的实验设计方案,经过教师指导,学生也能够进行设计。除此,我们本着“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完成了“水火箭设计与发射”“静电屏蔽”“用传感器控制温度”“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小球质量的关系”等项实验设计。这样,学生们根据已学习到的知识和教师的指导,就可以设计多个物理实验了。

5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设计实验的积极性

我们有完善的制度来督促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学生刚一入校时,就给他们介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我校要求很高的实验技能。要求所有物理实验的一半以上由学生独立设计;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完成情况要有记录,对能设计出实验的提出表扬,对不能设计的加以督促、并给与鼓励,促使他们进一步去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必须设计四个(大约学生应设计实验的一半)以上的,实验成绩才能合格,六个以上才是良好;八个以上是优秀……我们要求实验设计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参加实验会考;实验设计达到良好和优秀的才能评选优秀班干部和优秀毕业生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设计实验的兴趣。

6要持之以恒抓设计,促进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3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现状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文学积累不够,写作时,往往为了凑够字数而苦思冥想,而教师也普遍感受到作文教学的难度较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此外,除了写作存在这样的问题,阅读教学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普遍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教师遵照传统的教学办法,逐字逐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套路,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不够,平时很少或从不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由此造成了写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初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很多教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办法,主张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传授写作方法,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二、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1.教师设计教案要深掘课本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语言发展的特色,设计教学案例,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中生的语言积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初中生的词汇量大量增加,写作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渐形成,情感亦日趋丰富。为了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深挖课本中的潜在写作资源,让学生在总结阅读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写作能力。学生需从课本中学会立意,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对周围事物以及自身情感的思考,写作时便言之无物。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与学生的年龄或生活阅历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课文中探寻立意点,总结经验。例如《散步》一文,作者一开头就写道“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样的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却很曲折,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教师需教会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学会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表现人物形象或事物的特征,增添文章的感彩。

2.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解读课本

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不仅是要了解文章的情感与思想内容,还需从中悟出写作的技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只有在充分解读课本的基础上,才能领悟立意的高妙;教师需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好文章的思想内涵。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享受生活》《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等大量优秀的文章,或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需努力引导学生从中学会享受生活、观察生活,让学生形成新的写作视角。充分解读课本内容与结构,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会作文布局,学生在看文章时,要明白作者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过渡、衔接的语段,让学生在体悟文章布局的基础上,增强对文章结构的认识。

3.写作教学应结合课本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4

2003年初,市教委将我校纳入北京市示范高中建设序列,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几年来,我们紧抓校本培训不放松,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主体参与”研究为载体,优化教育教学习惯

“十五”继续教育初期,我们学习了素质教育、建构主义和主体教育理论,并以此反思本校的办学实践。我们感悟到:习惯决定能力,积累、实践使人聪明。为了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抓住教学过程的本质,我们以“主体参与教学”为主题,开展了连续不断的培训活动。

2003年初,学校被“全国中学Jip课题组”确定为实验校。我们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究、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了全员参加的“主体参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文章,并让教师结合实际拟定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接着,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做课研究活动。从2003年下半年至2005年7月,我们持续开展相关培训,每学期都组织一轮做课、评课活动,组织一次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并召开研讨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从2005年9月开始,我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主体参与教学”原则,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确定在毕业年级进行系统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实践研究;在非毕业年级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四个专题的实践研究。各备课组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学期结束,全校131位专任教师做研究课146节、展示课17节。2006年2月后,在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做课、评课的基础上,“主体参与教学”的研究进入教师个人边上课、边研究、边反思、边优化的阶段。教师个人注重对实践效果的测量和研究材料的积累,每位教师每两周至少写一份教学反思,学校组织大家交流研讨。这样,一批教师的教学习惯得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几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六个《“主体参与教学”实施意见》、五个《“主体参与教育”实施意见》;开展了四轮全员参与的学习、做课研究,有组织地做“主体参与教学”研究课、展示课630余节;召开了三次“主体参与教学”研讨会,请教育教学顾问、中央教科所专家做专题讲座;建立教育教学案例库,组织案例观摩、说课和研讨活动;组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培训,教师们已经习惯于运用“主体参与”的理论和方法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上挂下联一师多徒”,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为了使新教师尽快成长,我们紧紧抓住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放松,开展了持续不断的培训。

四年来,我们坚持在暑期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请老教师现身说法,进行案例培训。开学后,组织新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基本功训练,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

我们还采取“上挂下联一师多徒”的形式,对新教师进行适应性培训。“上挂”,即组织50余名青年教师到示范高中拜教学骨干为师,学前设计自我发展计划,学中边学边用,学后交流学习收获;组织全体教师,分年级、分学科到本区教研室和东城区听教研辅导。“下联”,即组织那些发展较快的青年教师同外校新教师结师徒对子,鼓励他们追求高标准。“一师多徒”,即在校内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师徒对子,开展帮学活动。由于骨干教师人数较少,所以通常一个师傅要带几个徒弟,如英语教研组长陈军伶一人就带了三个徒弟。

遵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我们在实行“上挂下联一师多徒”的基础上,请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做示范课、研究课、专题讲座、微格教学和案例评析,组织青年教师研究成功教师的经验,制定教学实验方案,拿出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课堂实践,把握教学规律。

3.导入“iSo9001”,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iSo9001教育质量管理标准”是国际认可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2004年初,我校导入这一管理体系,先后制定了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控制程序等文件。2005年初,我们组织了“贯标”培训,主要是理解“教育的产品是服务”的理念,理解“以服务对象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理解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尺度的质量标准,明确这一教育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操作程序。通过两个月的试运行,2005年4月,学校通过首次认证。

接着,全校教职工进入实践培训阶段,大家一面学习一面实践。学校建立了教师个人的教育档案、教学档案、教科研档案,以及职员、工人的服务档案。管理者履行职责,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指导和督促大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教职工履行职责,“想应做,写所想,做所写,记所做”。经过两年的实践培训,教职工基本适应了这种“守岗敬业持续改进”的工作流程,形成了执行“iSo9001教育质量管理标准”的基本习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越来越科学、规范。

4.开展教育科研,培养研究型教师

2004年,教师们在教学论坛上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教学、教研和科研本是一体,教学过程亦即研究的过程,搞好教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有关研究方法的培训,购买了《教科研方法讲座》光盘,放到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同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大家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工作需要的研究课题,立项研究。适应期教师选择验证性课题,发展期教师选择优化性课题,成熟期教师选择探索性课题,基本做到了“人人有课题,工作研究化”。在研究过程中,教学部门以及教研部门组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教职工进行指导,并通过开设课题研究课进行案例培训,帮助一线教师提高教科研水平。不少教师主动请人听自己的课,帮助自己诊断问题;同时自己也去听别人的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大家逐渐养成了研究问题的习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有关“主体参与教学”、“主体参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及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成果纷纷在市、区获奖,有的还在全国性的评选中获奖,或者在部级的正式出版物上发表。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5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部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6

时间不够,网上东拼西凑;精力不够,出钱请人来做;能力不够,现成作品忽悠。这就是眼下毕业设计的现状,学生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蒙混过关,教师头痛欲裂,看着论文无从下笔修改,哀叹:一年不如一年!设计的内容谈不上创新,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全是应付了事,使每年毕业设计的优秀率下降,不及格率攀升,如此发展趋势,已经到达悬崖边,没有任何退路,必须应对新形势进行大胆改革。

二、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的思考与探讨

(一)提前确定指导教师和课题方向,前移毕业设计时间学习国外的经验,学生学完基础课就确定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时可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来选修专业课,及早进入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提高学习的效率。我院以近三届学生为试点,2011届毕业生仍然是按照培养计划要求,在第八学期确定毕业设计课题,2012届毕业生提前一年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方向,2013届毕业生提前半年确定课题方向,取得的效果有所区别,具体见表1。表中可以看出,第八学期开始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方向,优良的比例较低,不及格比例超过5%,如果提前半年确定课题方向,优良比例无明显变化,不及格比例有所下降,如果提前一年确定课题方向,优良比例有明显提高,不及格比例下降较多。可见,提前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前移毕业设计开始时间,一是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二是学生可以为毕业设计早做准备,做到早开题、早入题、早研究,时间充分了,当然毕业设计的质量就提高了。

(二)就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挂钩,变“一心三用”为“三位一体”每到毕业设计,学生往往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每天奔波于人才交流市场和相关企业进行面试,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所以只要企业提出需求,就轻易确定实习单位,大量的时间在奔波中和摸索中流失,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的一心三用,身心具疲,一无所获。因此,学生如果根据各自的毕业设计课题,带着相同的就业意向寻找实习单位,一是可以在企业找到行家作为企业导师;二是可以缩小就业的范围,能很快地筛选出符合自己的面试单位;三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毕业设计中学到的知识,将其应用到实习中,使毕业设计和实习表现相扶相长。同时,看到专业知识如此全面的实习生,哪个企业不想留住人才?就业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此的三位一体化,解决了所有的矛盾,也取得了一举三得的功效。

(三)阶段式答辩,递进式把关论文质量第一阶段:中期答辩。在毕业设计时间过半时进行,主要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情况、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以及学生按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毕业设计顺利进行。第二阶段:论文一辩,在毕业设计结束前两周进行,主要就学生的课题完成情况和论文撰写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设计中有创新、论文质量优秀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达到培育优秀论文的目的;对于设计中有较大问题或任务完成不理想的学生,应给予指导和修改意见,达到整改和完善论文的目的。第三阶段:论文二辩,在毕业设计结束时进行,主要检查学生在一辩中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论文的完善和实物的调试情况,起到最后一次把关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这三个阶段的答辩,均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且要求一次比一次严格,中期答辩督促学生抓紧时间。一辩时由答辩组来提出修改意见,其权威性更高,意见更全面;二辩可以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如果整改不到位,质量不过关,将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成绩,真正做到递进式地把关论文质量。

(四)双导师指导模式、三方会审论文评阅模式,完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双导师:企业导师+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根据课题的实用性进行指导,包括课题是否具有应用价值、设计步骤是否规范化、设计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设计内容是否正确等;校内导师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指导,包括设计的理论依据是否正确、计算和程序调试是否无误、课题的进展是否符合要求、论文的格式和撰写是否符合规范、工作量是否合理等。三方会审:指导教师+盲审专家+专业教师。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初审,包括任务书的完成情况、论文质量、设计方案、程序调试、绘图质量等,初审通过方能递交盲审。盲审专家对论文进行严审,包括论文的结构、设计方案、设计成果、论文相似度等进行严格把关,审核通过方能参加论文答辩,并递交专业教师评阅。专业教师对论文进行细审,对论文作出总体评价,包括论文的完成情况、质量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该成绩作为毕业设计总成绩的一部分进行归档。

三、结论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7

新教育认为,课程即生活,课程即环境,课程即机会。初中物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但实际教学中,我们远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生活经验,缺少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实验性、探究性,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基于对当下物理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我校提出了初中“情智物理”的教学观点,让学生过一种情智交融的物理学习生活,开启了初中物理“1+X”课程的研发之旅。

二、“1+X”课程目标

让物理学习融入生活;让物理知识拥有温度;让物理实验触发好奇;让物理探究启迪发现;让物理课程丰富经历。

用心感知世界,用手触摸科学,

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深刻共鸣。

三、“1+X”课程架构

初中物理“1+X”课程,“1”是义务教育物理国家课程,“X”是校本课程,“1+X”是指在卓越实施初中物理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养成科学思维,进行实验探究,具有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升、拓展,生发出校本课程,有“文学中的物理知识、地理中的物理知识、生物中的物理知识、体育中的物理知识”等学科渗透类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课外实验创新活动、科技作品创新活动”等实验拓展类课程;“学科拓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实践类课程;“物联网下的比特实验室、Stem教育实验项目”等研究性学习类课程。

四、“1+X”课程实施

(一)初中物理国家课程的卓越实施

1.实施原则

①学科立场与学生立场融合

学科立场,就是指尊重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物理教师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教好了吗?注重了观察、实验、思维活动了吗?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符合学习物理知识的实验环境了吗?学生实验,为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方法的建立提供重要途径了吗?

学生立场,就是尊重初中学生的生理、年龄、心理、思维特点,尊重差异,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否学会了、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兴趣与信心,活动参与是否主动。

学科立场与学生立场的融合,就是要学科立场与学生立场统一,学科立场服务于学生立场,在学科教学中确立学生立场。思考学生懂什么、怎么懂、是否悟

懂了。

研究教材的“知识序”,研究学生的“认知序”,整合成为教师自己的“教学序”。遵循教学认知规律,进行科学教学,带领学生进入享受物理学习的境地。

②情感与智慧融合

把自己当学生。从学生的所思所想出发,回归学生的思维起点,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走进学生的心田,不用成人的思维包办和代替。

把学生当自己。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具有一定的学习思维能力的人。凡是学生能够做到的,就放手让学生在设计中、探究中发现问题,突破障碍,解决问题。

把学生当学生。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稚嫩的,教师要关乎学生的心理感受,以表扬、肯定、鼓舞为主。

把自己当自己。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具有灵魂、有信仰的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憧憬未来,有梦想追求的人,进而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成功的一面。面向他人的教育与朝向自我的教育相互转化,到达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做最好的自己!

2.课时安排

按照初中物理课程实施每周基本课时3节。教材、教参、课标预设的课时都是基于所有学生的基本现状而定的,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对教材中的课程、课时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以学生最熟悉的水为例,讲自然界中冰、水、水蒸气的三态变化,让学生整体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系统,进而再去学习每一种物质的物态变化发生的条件、特点。再如,电学教学,我们一改“原来先讲概念,再去实验室”的做法,变为直接走进实验室,相信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做中学,做中悟,生成概念,增加实验的机会。

我们拿出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用于开展物理知识的拓展延伸。同时,对物理爱好者,另外开设每周一课时自主选修的物理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双休日在家时间,不作统一规定。

3.方法变革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方法显性化,学生优先化。”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实验情境中,让他们主动去经历智力的探险。

学生思考“五个点”:

起点:衔接学生的已知,架起学习的“心”桥;

趣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做中学”生成知识;

难点:琢磨学生的难点,回归学生思维的起点;

重点:注重学生的能力,多变“教”与“学”的方式;

盲点:关注学生的差异,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情境为载体展开过程,以问题为核心引导思维,情境与思维同步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

情境创设“五突破”:联系生活,创设学科情境;引发冲突,创设愤悱情境;基于实验,创设探究情境;激活知识,创设应用情境;学生参与,创设生成情境。

在情境中,给予学生暴露问题的机会,学生做对了,说不定只是模仿;学生做错了,绝对是他的原创。学生的错误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太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还学生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全班学习。

课堂教学五个“真”:创设真情景;引发真问题;进行真探究;投入真情感;追求真智慧。

例如,磁场概念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可以这样教学:

第一步,直观演示,引出概念

教师演示:磁体靠近系着棉线的回形针,回形针被吸引并悬在空中不会掉下。当用铁板隔开磁体与回形针,看到磁体对回形针没有作用,回形针掉下来;再做实验,当用薄木板或玻璃隔开磁体与回形针,看到磁体对回形针还是有作用,没有影响。这是什么原因呢?对比实验中,引出磁体周围实际上存在着特殊物质――磁场。

第二步,类比迁移,认识概念

有学生不理解,就用学生明白的话类比学生不明白的道理。运动的地方叫什么?运动场。买菜的地方叫什么?菜场。这种“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老师喜欢学生,学生喜欢老师,师生之间有没有情感?有,我们称之为――师生“情感场”,师生“情感场”确实存在,但看不见、摸不着。“磁场”同样如此,看不见、摸不着,但在磁体周围确实存在这种特殊物质,学生一步一步心领神会――磁场概念。

第三步,学生实验,理解概念

千言万语说不清时,亲自实验,眼见为实。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动手操作,将条形磁体放在桌上,然后把小磁针依次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位置,观察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并把此时小磁针指向画下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不同地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是不同的,顺理成章生成“磁场它是有方向的”。这一切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学得有“据”有“证”,有“情”有“理”,有“知”有“味”。

活动: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通过瓶盖上扎的小孔均匀撒一些细铁屑在条形磁体周围,当学生亲自实验看到此景,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惊讶声,为什么铁屑会出现这种分布?再请学生把感知到的情景画下来,给画出的曲线加上箭头。这些带有箭头的曲线,就可简单而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和方向。这样的曲线给它一个名字――学生异口同声说出“磁感线”,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心里已有准备接受这个新名词。

如此一来,顺理成章,融会贯通,知识就有了生命,它就不再仅是一个枯燥、死板的概念,它就会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一样,和孩子们一起幸福成长。

概念规律建立得有“知”有“味”;实验探究过程得有“据”有“理”;知能体系复习得有“感”有“悟”。不管哪类课型,其基本流程都可以用“情境创设、问题驱动、互动生成、反馈检测、总结提升”来进行总结,但对成熟优秀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不强求统一模式。

(二)基于校本的课程拓展开发

1.学科渗透延伸,拓展物理学习内容

学科拓展延伸,分两类,教材内容上未涉及的,但现代科技发展更新的内容要作相应补充,如《家用电路与安全用电》中“熔断器”增添了“空气开关”等;有些问题教材未作深入阐述或未阐述,但在学生探索能力范围之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讨,如光学中我们补充了“3D眼镜”是怎么回事。

以班级为单位,自选班级物理达人和计算机兴趣小组成员共同组成编辑组,自编物理小报,有物理论坛、决胜千里(学法指导)、思维体操(物理实践与思维训练)、物理大观(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传略)等栏目,同学兴趣盎然,激起了学生探索物理的浓厚兴趣。有手抄报,更有电脑绘制版的,信息技术支撑、网络学习,为学生打开了自由学习的创作空间……

我们干脆在每一章学习结束后,布置学生小论文写作。《声》学完后布置了“掩耳盗铃”、“隔墙有耳”;《热学》一章完成后布置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机械运动》一章教完后,布置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力学学完,布置了“假如没有重力,假如没有摩擦力,世界会怎样”……从谚语、古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又发展到运动场上的物理知识,厨房里的物理知识,地理地形地貌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论述。学生所表现出的探索和写作的热情连老师都会刮目相看,从物理到其他各学科的渗透、融合,到对自己学习态度的再认识,最后同学们甚至还上升到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只要你给孩子一个支点,他就能用杠杆撬起整个地球。

2.主题性活动,丰富物理学习生活

每周安排一节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书本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例如,初二的小孔成像、望远镜与显微镜;初三的简单电路设计、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组装电动机模型等。从教室走向校园,从校园走进开发区热电厂、自来水厂,走进身边的企业家、科学家等,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收获,如《能源环保与科技进步》《煤宝宝在环保电热厂的一生》《探究身边的水》《国际最先进的电焊技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关节》《仪表数据的实质解密》等。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整理,学生基本确立了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与技术四大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每一个活动领域内设计了相关的活动,提供了一些成型的可供老师、学生参考的活动案例。部分案例也入选了《南通市初中科学活动课程》。

每周社团活动时间,物理兴趣爱好者自己选课走班,其中物理学科有学科知识拓展学习类,趣味物理实验拓展类等。

3.研究性学习,培养物理探究能力

经过上述两项课程拓展活动的培养与熏陶,物理爱好者慢慢脱颖而出。对于学有余力,且痴迷于神秘的物理世界的同学,我们物理特色教师还给他们量身定做了“研究型学习”的方案。

一种方案是让喜欢走进比特实验室的学生,自由想象,研究创造自己的物联网传感电子理想

作品。

另一种方案是从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出发,活动设计

的素材要紧扣教材进度,尽量要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模型化的试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主要利用课余时间,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延续综合实践活动或社团活动的相应话题作深入研究学习。并把研究过程都记录下来,通过电脑技术制作成视频影像资料。如学生作品有《水垢的克星》《有趣的实验――瓶子赛跑》《探究衣服布料保温性的差异》《生活中的静电》等。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家长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4.举办科技节,搭建学生展示大舞台

我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邀请中科院院士、教授专家走进校园,为全体学生作科学报告、讲座。学校成立校级少年科学院,设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制度。组织科技爱好者,参观省市级科技馆;组织物理小达人,参加国内外的科技活动。利用当地资源组织孩子们做一些适合初中学生自行探索研究的物理课题、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社会调查及主题竞赛等活动,在科技节的闭幕式上,一展学生的各类活动成果,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扩大学生学习物理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启迪学生的思维,感受生活的美好!

五、课程研发的成果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8

【关键词】集体智慧;精致课堂;有效教学;数学意境

如今,初、高中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全国。在这自上而下、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怎么办,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校数学备课组结合我们县级中学的实际情况,对每位数学教师提出了自学、互学、出去学的“三学”措施。其中的互学,就是通过集体备课,发掘每位教师的才智,共同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本文以抛物线的定义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望借此与同行学习交流。

教材背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a版,选修2.

下面是我们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两位老师展示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一:

师:我们在初中学过二次函数,同学们还记得二次函数都有哪些性质吗?

生1: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生2:还有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生3: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是由对称轴和开口方向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由判别式来确定。

师:好!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大家在初中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一些性质。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有的开口向上,有的开口向下,这些仅仅是抛物线的二次函数性质,实际上,抛物线还有更多的性质。比如,抛物线的开口方向还可以向右,也可以向左。这节课,我们将更全面地学习抛物线【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先来借助多媒体,看看抛物线是如何产生的?(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抛物线产生的过程。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抛物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由此引出抛物线的定义,接着用幻灯显示出定义)。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求曲线方程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略)。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求出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方程。

教学设计方案二:

师: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其中有两道重要的例题,一个是椭圆中的例6,另一个是双曲线中的例5.现在请大家先把这两个例题复习一下,之后完成下面的填空.(多媒体显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0

前面两个空,由于老师讲课时已提到过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所以学生均能顺利答出。第三个空,做了课前预习的部分学生答出是抛物线。

师:(学生回答后)有同学说当e=1时,是抛物线,真的是这样吗?(稍停后)好!让我们借助计算机来看一看.(利用几何画板,建立满足e=1的条件,演示观察).

师:大家看,满足e=1的点在计算机上描绘出的是一条什么线?

生:抛物线.

师:好!我们在初中学次函数时,已经认识了抛物线,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学习抛物线【板书课题】

师:由刚才的问题,我们知道,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这样,我们也就得到了抛物线的定义【板书定义】.

后同方案一.(略)

这两个教学设计方案,均是从情境问题引入,有思考、探索、观察、实验、过度的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抛物线的定义是鲜活的,好象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不是死板地从天上掉下来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了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但是,对这两个设计方案,我们认为也有诸多不足,下面是我们备课组对这两个设计方案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情境问题的设计不够新颖。情境问题的设计要能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新鲜好奇出发直到深入其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并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觉思维的发展入口.方案一由二次函数的复习引入课题,沿用了教材的讲解思路,没有创新.这在学生已有了课前预习的前提下,就显得是平白直叙,波澜而不惊,达不到好的效果.方案二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引入课题,这实际是套用了老教材的讲解思路.

思考二:抛物线的定义的引入过于生硬.两个教学设计方案都是利用几何画板,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而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仅靠观察、猜测而得出抛物线的定义,这明显违背了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思考三: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设计欠佳.两种方案均采用了教材上的推导方法,即推导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的抛物线方程.这里,我们认为若把它改为推导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的正半轴的抛物线方程,效果会更好.因为这种情形推导出的方程正好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形式,这样也就进一步证实了开始时学生对“动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的这一猜想.

综合以上思考,我们设计出下面的教学方案: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遇到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

生:愿意.

师:好!我先真诚的谢谢大家.我遇到的问题是(幻灯显示: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师:这是个轨迹问题,我们知道,平面内的轨迹都是平面图形.那么,我们该如何知道此问题中的轨迹是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短暂讨论后,有学生提出用作图法,按条件作出轨迹图形即可判断;也有学生提出先建立坐标系,求出轨迹方程,然后根据方程的形式判断轨迹图形.对于学生的以上回答,教师适时给予充分肯定,并把学生的方法分别命名为作图法和解析法.

师:好,让我们用作图法来探求这个轨迹问题.

为了能作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教师先板书好下图.

作图时,关键是引导学生发现点m在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上,于是可得作图方法:(1)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B,过点B做直线L的垂线BC;(2)作线段BF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点m,点m即为所求.作出图形后,学生观察并猜测轨迹为抛物线.

师:作图法探求轨迹,直观形象,但最后只是猜测轨迹是抛物线,我们有没有办法证实它呢?

引导学生考虑解析法,并理解其原理: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轨迹方程,若轨迹方程是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形式,则可确定轨迹是抛物线。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9

一、党风廉政建设

学校党支部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经常研究、布置、检查实际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并定期向上级报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分工,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定期研究推进措施,定期督促检查,对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及时提醒纠正。加强实际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规定有效融入到行政管理制度中,健全完善实际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有计划、有记录。

二、常规工作

1、积极推进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分解行政执法职权;学校有专兼职机构、人员;坚持依法治校。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项会议安排部署;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对标研判,且依标整改。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学校配合教育局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治理。学校安排部分教师进行支教。职称考核方案中把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

2、学校实行阳光均衡编班,录入、使用软件随机编班。招生录取情况向社会公示。班容量标准按照省厅规定执行。课程开设符合国家规定。能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规定。坚持义务教育入学新生就近免试入学,每学期开展一次质量监测。制定了科学的学科质量评估方案并能认真实施。按照上级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按省定目录征订教材教辅。

3、经费管理及使用。公用经费学校每年190余万元,培训经费达公用经费的5%以上,为10余万元。教育装备经费达到公用经费15%,为30余万元。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结对帮扶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效果。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凡每笔经费支出都必须经过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根据财政局下发文件,超过3000元的支出视为重大支出,需要校委会中层领导再审核并签字,最后由校长签字方可去国库支付中心报账。

4、教研活动有方案,实施有序,效果较好。学校教研工作做到“两定四有”——定时间、定地点;有主题,有措施、有记录、有成效。特别是年级学科备课组,积极开展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实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资源共享,凝聚教学合力。近几年,共培养省级教学能手5人,市级教学能手10人。共计60余篇案例、设计、论文,及课件等成果在省、市、县级获奖,连续多年教学成绩均位居全县前列。

英语组课题研究项目大数据下的科学素养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培训参训率达95%以上,国培、省培项目按分配指标参训达到100%以上。教研活动"有活动方案,实施有序,晒课率达100%以上。2018年我校多次派教师外出培训,3月份我校派出初三各科骨干教师到太原参加中考培训;5月份派我校李柱老师去天津参加足球训练培训;8月份派出语文、历史、思想品德三科骨干教师去临汾参加新教材培训;8月23日-26日我校一行19人去运城康杰中学学习高效课堂模式;10月份派出我校体育教师马晓孟到河南大学参加国培学习;11月份派出英语、思品、数学、历史、语文、物理、化学、生物每科骨干教师到太原参加新时代下的山西省初中课堂教学观摩学习。

5、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好“三优”工程评选活动,按照市、县局要求,我校在2018年全面开展了争创“优秀班主任、优质高效课、优秀教研团队”活动。本次活动将评选产生位优秀班主任、节优质高效课、个优秀教研团队。第一阶段重点开展“学”“比”活动,旨在不断提升广大教师业务素养。第二阶段重点是“争”“创”活动,主要是选拔优秀,树立学校典型。第三阶段重点是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全校广大教师和教研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促进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比争创活动,我校教师姚颖、肖双丽、张国君的课被评为县优质高效课;杨海丽老师的课被评为市级优质高效课;张艳老师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我校教研室被评为县级优秀教研团队。本次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真正形成全员参与、重在过程,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三、重点工作

1、“三基建设”有方案、有计划、有安排;有提升个人能力学习、考试、安排。“一目录三手册一流程图”装订成册并能及时更新。

2、学校德育工作特色鲜明、扎实有效。由各班组成文明监督岗,现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日学生披着红色礼仪带,提醒大家文明用语、注意安全,经常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在文明监督岗的有效管理下,学生们自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课间追逐打闹的少了,见到纸屑主动捡起的多了,礼貌谦让随处可见,校园里呈现出一片健康、活泼、文明的景象。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时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学期学校新建心理咨询室2个,拓宽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使我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系统、全面、有效地展开展。通过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在心理教师引导下,学生讨论学习生活中相关的案例、进行心理小测试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知道调节心理的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环保主题活动开展有方案,有活动有效果。阳光体育活动得到充分保障、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体检。学校与教职工签定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承诺书,没有教师有到民办学校代课、乱办班、乱定学习资料、乱补课、体罚学生等违规行为。学校安全制度、责任体系健全并落实到位,;层层建立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安全隐患排查实行台账式闭环管理。落实学校安全教育进课堂,提高“临汾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和“山西省中小学安全知识网络竞赛”的参与率。认真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校园欺凌与暴力的防控、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及上下学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制度完善、台账健全。加大平安校园创建力度,制定工作方案,各项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宣传形式多样,发动到位;认真进行线索摸排,建立台账,并及时移交处理。学校有宽带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师生)人人通,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

四、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做了以下几点: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坚持教育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要求教师分年级、分学科集体办公、集体备课、方便教师随时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要求所有教师参加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定期安排教师“请进来,送出去”加强教师培训。

2、加强教师常规管理

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过程、重细节、重检查。教导处对备、讲、批、辅、考、评等教学环节要求明确检查结果公布、表扬与批评并重。(1)要求精心设计教案。对教师备课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过程清晰、重点突出、科学实用。每学期检查4次、有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在例会上通报。(2)要求教师带随堂教案上课、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调动学生积极性。校领导推门听课与教研室安排听课交叉进行。要求授课目标明确、内容充实、结构紧凑、教法恰当,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发现存在问题在例会上指出并要求改正。(3)要求作业设计有针对性、巩固性、有效性。坚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每学期教导处定期检查4次,有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在例会上通报并要求改正。

4)课外辅导主要是对“学困生”帮扶。学期初有计划、有措施,帮扶过程有效果,学期末有总结。(5)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校严格执行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范围的期末考试,平时学科单元检测由年级组安排、统一进度、统一命题、统一阅卷,不占用学生双休日。考试结束后教师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多层次、多角度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各年级组召开质量分析会,提出教学改进意见。对学生成绩不公布、不排名,换算成等级,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一起作为学生评价的结果。

五、丰富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10

(20__—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服务”的思想,在县教科室的指导下,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务实奋进,开拓进取,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科研促进质量”的科研兴教战略,围绕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聚焦课堂,研培结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引领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着眼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2.全面推进以预习、课堂教学、限时作业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

4.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

5.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为重点,深入开展常态课堂案例研讨、教育叙事、教育沙龙等多元化的校本研究活动。

6.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活动。以课堂教学设计为重点,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合作、和谐、持续发展。

三、采取措施

(一)规范课题管理,突出科研的实效性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课题成果的推广,突出科研的实效性。同时,做好各种教科研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迎接市教科研样本校年检、课题年检等上级部门的考核和检查。

不断树立“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使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们将突出省、市、县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和实效性,形成以教科室为主导,主持人为中介和桥梁,参与教师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踏实稳健地开展研究。

定期对各级课题进行阶段推进,检查落实研究的进展情况,确保课题研究的过程真实、有效。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开课研讨、阶段研究讨论等。开展好课题相关的实践活动,确保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课题论文;各课题组要撰写若干教育叙事或案例,课题论文、案例应该是对这些实践活动的记录、反思、概括。各课题组要作好研究实时记录,积累好学习文献、典型课例教案、评课表及其他相关活动资料。

善于积累各种资料,并能对原始资料加以积累和提炼,在总结中做理性思考,在剖析中提升。把教师的课题研究报告、活动方案、个案分析、研究论文等编入《__教科研》,努力办好这份刊物,使它成为广大教师施展才能的舞台。积极组织教师的优秀论文向市级以上刊物投稿,精心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征文评比。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本着年轻教师进步大,骨干教师出特色的思想,坚持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着力构建校本交流平台,积极推进校本研究,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1.读书反思提升

营造学习化环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型教师队伍。继续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坚持“四个为主、四个结合”的读书策略: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个人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学习相结合;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相结合,鼓励教师广闻博览。学校将把读书活动列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及常规检查中,学习时间15周,每周一次,学习内容自主安排,但必须摘自教育名著、教育教学类期刊。同时,教科室关注现有的主要教育教学刊物,收集先进的教育理论文章,汇编成《教科研文摘》发给教师,为大家的学习提供方便,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本学期将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以便评价老师们读书效果。

2.专家引领辐射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报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学思想,积极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并将活动中的先进理念和操作方法带回来,和大家进行共享。另一方面我们将采用观看录像、邀请专家进学校作专题讲座,为本校课题研究工作提供指导,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学期将通过名师引领、课堂示范、专题研讨等方式搭建有效的教科研交流平台。认真参加镇、县教研活动,所有教师要按时参加相关学科的活动。如有事不能参加,必须提前请假,写好请假条。

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认真研究探讨课改中出现疑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教研组、备课组在学科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密切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的联系,使科研进一步贴近教学,甚至融于教学,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教研组活动各学科每周都要正常开展。每周开课,初一、初二、初三轮流开课,各学科尽可能围绕各学科的课题开展研究型开课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3、7、13、164、8、14、175、9、15、18

初一语文、地/生数学、政/史英语、体/艺

初二数学、政/史英语、物理语文、地/生

初三英语、物理语文、化学数学、政/史

开课后,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要将开课教师开课的教案和课件的纸质文件以及评课表和评课记录交至教科室归档。同时,开课教师将开课的教案和课件的电子文档发至学校信息中心。每周一,教科室将把上周开课教师的开课证明和下周的开课通知单发给年级负责人。

4.支持教师互助学习

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骨干教师或青年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要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师徒”结对作用,举行新一轮师徒结对仪式,并加强师徒开展活动的过程管理,完善师徒工作常规制度和师徒结对考核制度。深入开展中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拟举办一次围绕课程改革的主题沙龙活动,并邀请兄弟学校教师一起参加,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课程改革的内涵。

(三)进一步完善教科研机制

教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充实内容,进一步完善教科研机制。

1.各项活动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列出负责人、内容、时间、形式,及早公布,使活动明确有序,进展顺利。

2.建立考核与奖惩制度,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科室开展的各项活动将纳入对教师及教研组、备课组的考核,评选“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长”。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学期末,参考课题研究、、沙龙活动情况等,评选“教科研先进个人”。

四、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制定学校本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2.合理安排本学期静校教研活动计划。

3.研究确定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4.召开教研组、备课组工作会议,讨论其工作计划的制定。

5.发放教研组、备课组、个人工作计划表,指导填写并收取归档。

6.静校教研:集体备课,提前备两个星期的课。

7.开展开课、观课、议课、评课工作。

8.开展读书节活动。

10月份:

1.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资料展评。

2.与外校进行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3.做好《教科研文摘》的编辑工作。

4.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检查。

5.举办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11月份:

1.案例研究交流会。

2.读书笔记检查。

3.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中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

4.进行论文评比活动。

5.完成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12月份:

1.参加市教科研样本校、课题年检。

3.完成教科研工作总结。

4.各课题组汇总上交各种材料,教科室进行资料归档。

5.对全校教师进行教科工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