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十篇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十篇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10:35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篇1

1.医疗保险档案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国内医疗单位的保险档案涉及人员与种类众多,尤其是在我国积极推进医保改革的大环境下,医疗保险无论是覆盖范围、惠及人群都有了质的提升,在险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这意味着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难度、服务需求都有了提升,对于医院档案的专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挑战。受国内医保改革影响,现行医疗保险档案无论是内容、范围还是服务层次上都趋于复杂,我国医疗保险档案主要涉及医、保、患、药四个方面,其中医代表国家制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出具各种认证资料、结算凭证、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以及医疗消费清单等;保是指医保经办机构,除了提供一般综合档案之外,主要针对医保相关业务提供各类相关档案,对医保单位进行审核;患主要是指患者群体的个人医保账户、基本医疗信息、医保相关手续与各种基金转移等;药主要是指各大指定药店,档案涉及内容包括医保服务协议、药费清单、结算凭证等。从上述四个方面所涵盖的医保档案资料来看,档案管理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要求高,对新时期医保档案管理提出了挑战。医疗保险档案不仅仅是患者医疗保险的相关档案,档案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医保对象的切实利益,关系到能否凭借这一凭证享受各种医疗保险服务,关系到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因此做好医保档案的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中也要充分挖掘档案的服务价值,推动我国医保的进步。

2.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举措

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要紧跟目前信息化潮流,围绕档案管理信息化这一核心适应新形势需要进行管理革新与改造,要积极引进相关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计算机、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医保档案进行更加专业的高水平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医保档案服务价值,真正做到管理中权责分明,管理举措切实到位,减少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与问题。在管理医保档案的过程中,要积极对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与创新,打造坚实的管理基础,紧抓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落实、技术升级等,达到提升业务水平的目的。通过切实可依的管理制度进行医保档案管理,以助于减少执行中各个流程的潜在问题,便于问责,做到高效管理,切实履行各类奖惩机制,保障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在加强医保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做好硬件设施建设,为管理与服务创造良好的平台与基础,这也是得以持续推进医保档案工作进步的必要前提条件。医保档案实际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并切实落实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予以完善,在及时更新换代的情况下为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予以支持。比如某地区医保局在经费、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对医保档案管理优先安排资料室,购置各类计算机设备等进行档案管理,在后续的医保档案服务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证了医保档案信息的及时开发与利用,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也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医保档案管理中要做好各类档案的接收与归档工作,严格把关档案质量,在医保工作将档案的合理管理与应用作为重点,从而为基础业务的顺利执行提供切实依据,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最终实现流程优化。比如某地区医保局在医保档案管理改革中积极探索管理科学化与制度化,在认清以往管理工作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综合管理新模式,利用多项创新举措对不同门类、载体的医保档案进行开发,从而极大地挖掘了医保信息的服务价值,提升了医疗服务工作质量。在医保档案管理中首先要针对档案内容与类别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做好不同载体档案的有序化管理,确保档案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与类别进行排列,减少管理中的丢失、损坏、遗漏、篡改等问题。关于医保档案的建档工作,要着重对目录进行梳理与编写,确保目录清晰可查,档案装订整洁牢固,以此达到提升医保档案整理质量的目的。另外,对于医保档案要加强管理监督与核查,将工作监督与考核列入必要的日常管理中,经常组织对档案的梳理、核查等工作,确保档案工作无疏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组织培训与教育,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管理水准,积极组织各种医保档案管理交流的工作会议,联合多个部门加强监督与考核,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问题,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加强医保档案服务能力建设。医保档案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各级参保单位与参保人员,要积极树立人本化观念,将僵硬死板的医保档案管理打造成为从参保单位与人员实际需求出发、符合他们医保保险业务需求的新服务模式,为其提供便捷、快速、高质量的档案服务,利用信息化、计算机等做到医保信息的随时查询与共享,并且与各大医疗结构联合共同建立专门的医保网站,以确保医保档案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功能与价值。考虑到医保档案的服务价值,要切身挖掘档案本身信息的服务潜力,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发掘医保档案管理与运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提出合理的改善举措予以解决,通过各类交流工作会议推动档案信息的深挖掘与深加工,为医保行业的决策与发展提供参考。为确保医保制度的顺利运行,未来要进一步研究参保人员结构、医保基金投资、不同地区医保水平与变化、医保待遇变化规律等诸多内容,这些都必须以完善、准确的医保档案为基础才能进行研究,因此为保障医保制度的顺利推行,必须做好医保档案的管理,从而确保我国医疗保险服务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平稳健康的过渡与发展。

3.结束语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篇2

一、建设目标

实现“智医助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提高乡村两级(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下同)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着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优化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变基层诊疗模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规范化;优化县域慢性病管理与服务,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电子健康卡使用,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共享。

二、建设原则

(一)需求导向,创新服务。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为牵引,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顶层设计,统筹建设。统一制定“智医助理”建设规范,明确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等建设内容;各单位遵照统一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组织项目建设、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结合“智医助理”建设和电子健康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发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心枢纽作用,实现地区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四)强化标准,确保安全。遵循国家、行业颁发的数据标准,逐步建立统一的“智医助理”标准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涉及居民隐私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同步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智医助理”系统

1.辅助诊断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辅助诊断子系统,依托医学认知智能技术和医学知识体系,在诊疗过程中辅助基层医生全面了解疾病信息并提供所需的知识、经验、方法,协助基层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逐步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漏诊误诊率;实现与电子病历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减轻基层医生负担。

2.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利用电子健康卡的身份验证功能,并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检验检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辅助基层医生进行慢性病分类、分级管理,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级,形成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提供预约、随访、健康指导、满意度调查等智能化服务,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

3.远程会诊接入系统。将“智医助理”接入现有的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心电等远程会诊系统,借助电脑或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实时远程会诊。通过电子健康卡核验患者身份后,上级医生可在线实时查阅患者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检验检查等资料,制定诊疗方案,及时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县域分级诊疗提供支撑保障,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的良好就医秩序。

4.移动终端。每个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下同)配备一台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在移动诊疗场景下的智能辅诊、医学知识检索、共享调阅、慢病智能管理和远程视频技术援助。前期项目建设已有移动终端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再重复配备。鼓励以“智医助理”为载体,特别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将医疗信息化其他建设工作嵌入集成其中,统筹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二)完善信息支撑体系

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夯实智慧医疗应用基础。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推进电子病历录入方便快捷。实现“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电子健康卡、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医学影像云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积极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实现检验检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核心数据实时推送。更换淘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旧电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保护居民隐私信息安全。

四、经费概算

“智医助理”项目概算不超过400万元(含市级“智医助理”支撑系统建设硬件费用)。我区建设经费由省与市财政按7:3比例分担。

五、职责分工

(一)区级相关部门职责。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智医助理”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采购、软硬件安装部署工作;负责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协调“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完善信息支撑体系建设,完成网络环境改造,做好与市级平台接口联调和网络互联等工作;制定本地“智医助理”信息系统使用相关政策、制度和规范;负责组织开展“智医助理”培训应用与评估验收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落实“智医助理”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和后期运维费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配合做好项目招标采购等相关工作。

(二)服务承建商职责。经招标确定的服务承建商负责开发建设“智医助理”系统,其中“智医助理”系统分级部署在省、市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智医助理”与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信息系统的升级完善和运行维护;负责开展集中培训和个性化培训;招标文件确定的其他职责。

六、实施步骤

1.项目启动(2020年4月)。制定下发项目建设方案,启动项目建设工作。

2.项目采购(2020年5-7月)。完成“智医助理”项目采购和网络环境改造。

3.部署联调培训(2020年5-10月)。完成“智医助理”部署和本地化改造,开展系统应用培训、上线运行及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联调等工作。

4.跟踪评估及验收(2020年8-12月)。区卫生健康委开展全程跟踪评估,对跟踪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完善;建设完成后及时启动项目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卫生健康委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智慧医疗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工作。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相关单位要确立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

(二)加强培训推广。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基层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培训,确保受训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系统各项功能。

(三)落实资金保障。区财政局根据建设需要,积极落实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按时完成。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篇3

1.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工作

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机构依据党的政策,在工作中构成的记录个人经历的材料,是围绕个人为单位集中留存同时依据相关规定实施整理后构成的一类特殊的专门档案,其有助于各级组织系统全面地考察掌握和正确提拔使用干部,属于我党选择人才、使用人才及正确利用干部的关键依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属于组织人事机构的一种具有基础、服务性质的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监督干部原则的具体落实,关系到干部的正确利用与成长,关系到干部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科学发展观核心即以人为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之基本理论,反映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根本思想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根本目的。只有深入理解以人为本,方能深入理解与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切实将科学发展观履行到经济社会发展所有方面。[1]

2.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因为医院的中心任务即医疗,给公众创造高品质、安全之医疗服务,管理者普遍存有注重医疗质量提升与医院业务发展,主张行政后勤给临床一线服务而轻视其他方面的需求,制约人事档案业务的构建与充分利用,归档及使用意识均十分薄弱,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制约。[2]

第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与手段相对滞后。人事档案管理属于一项专业、政治、机密等性质均较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要求专人管理,因为医院任务繁杂,一般人事档案管理由别的人事管理者兼管。在档案管理方法措施上,由于没有独立的计算机与档案管理软件,管理工作者目前尚为实施手工操作,包括编汇、检索等,导致人事档案材料未及时归档整理,存有档案材料欠缺的状况。

3.改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3.1健全完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医院档案工作实际,应当建构一系列科学、全面、系统与可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譬如医院人事档案收集制度、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人事档案鉴别归档制度、人事档案转递制度、人事档案保管保密制度等,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确立职能,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的归档率。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主动整理各科室人事有关材料,及时处理归档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坚决把好质量关,务必将真实可靠的材料汇集到档案中,提升工作效率。

3.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给医院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也让医院之间人才的流动愈来愈频繁,而以往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通常导致档案传送不及时现象,制约了人才的流动,所以,强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引入领先的技术管理方法非常关键。主要应注重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更新硬件,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第二,增大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资金,促进人事档案的进一步开发,构建完善的医疗技术人员信息共享平台,对于推动医疗事业发展非常关键,此外能为医疗科研、统计工作创造愈来愈多的方便,给创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立愈来愈多的新思路。

3.3树立档案意识,实现信息与档案一体化管理

医院全体工作者要牢牢确立档案意识,让其全面透彻地了解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了解到档案同自身平时工作与生活的紧密相关,进而越来越好地支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了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医院领导要将档案管理列为重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当作医院发展的关键点来抓,促使其与医院壮大同步发展,组建医院档案管理委员会,从而实现信息与档案一体化管理,真正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3.4提升医院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

对于给医院所有工作提供服务的档案资源来讲,开发与利用可谓档案管理的主要宗旨,提升服务意识,延伸服务范围确立档案工作追求效益的理念,也就是确立档案工作的服务理念、时效理念、价值理念,应明确围绕利用为中心之业务主导思想,探讨如何提升档案给医院发展壮大服务的效益,由被动等待模式,逐渐迈入主动发掘档案信息资源,积极拓宽档案使用之新渠道,根据医院人事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服务利用人事档案。[3]此外,医院进入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最终即人才的竞争,档案管理者应当确立效率观念,在档案服务利用工作中,及时、准确地给利用人员提供档案,人才即潜在的生产力,若发挥功能,则可为医院乃至社会创收效益,给医院竞争提供服务。

3.5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强化管理队伍建设

由于医院注重医疗、忽略档案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转变群众对医院档案管理的认识,强化医院对档案管理的关注可谓当务之急。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教育,让其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性,端正工作姿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以旺盛的工作热情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同时督促医院相关人员协调配合,搞好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给予资金支持应用在档案管理硬件更换、软件配置以及相关管理者技能培训费用等方面,让档案管理工作者不断吸收新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第三,组织交流、互访等模式开拓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视野,提高其创新能力,给医院档案管理添加新活力,同时相应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福利待遇,以进一步创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给其他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篇4

根据卫生部、省及市卫生局《关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卫生局结合当前卫生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全市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现将活动具体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均按照市和我市的部署,制定了本单位的实施方案,进行

了广泛的宣传发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明确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内容和方法步骤。同时,各医疗卫生机构对照本实施方案和《2011年工作方案》积极开展了自查自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重点查找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德医风等方面存在问题,并认真分析原因,加强整改,促进提高。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医者德为先,良好的医德是和谐关系的前提。各医疗单位能根据活动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学习和教育,注重理论灌输,培养良好的医德意识。把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提高业务水平放在同样的位置,赢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使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坚持廉洁行医,充分利用宣传教育、群众举报等有效线索,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收受或变相索要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医院形象的不良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充分发挥惩治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促进医院院服务行为的规范和良好行业风气的形成。大力推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工作规范,加强培训教育,转变医院医疗服务观念,建立以医德医风、服务质量、社会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做到少花钱、看好病,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医改带来的实惠。

同时规范开展医患沟通工作,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医院门诊醒目位置设立意见箱,以便及时解决患者的困难。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全体职工进行医德医风考核,并与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等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各项措施的到位切实改善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二、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服务好”是医疗卫生工作宗旨和作风的体现。医疗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温馨的服务。

(一)改进服务态度,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广大医务人员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细心、耐心和真心。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加强了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提升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为落实优质服务,锻炼护理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实行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等利民措施,为群众和患者提供了方便、廉价、优质服务。努力做到服务态度良好,积极倡导服务文明用语,坚持杜绝服务禁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切实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提供温情的服务和技巧。

(二)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重点抓好医院挂号、收费、药房、门诊等窗口,从制订方便群众就医的业务流程、符合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设施,美化服务环境,方便病人就医,缩短病人等候时间。

(三)实行公开透明服务,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知情权,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群众提供医疗机构科室布局、科室特色、专家信息和出诊时间、诊疗流程等医疗服务信息,方便群众就医选择。定期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信息,努力提高收费公开透明度,使群众看病就医明白消费。

三、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和灵魂。“三好一满意”活动中提出“质量好”,是对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的延续和提升,其内容更为丰富,形式不断创新。

(一)认真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各项制度落实,增强医疗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各医疗单位能够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继续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为促进医护质量进一步提高,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各单位每月进行一次以上院内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业务考试,巩固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

(二)加强医疗技术和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业务、钻研技术上。

(三)每月开展一次“处方点评”工作。

为提高处方书写质量、规范门诊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了处方点评制度,并请市人民医院专家参与,对处方实行综合评价。经处方点评发现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是:不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5种药物、处方诊断书写不全等。发现问题后,及时跟当事医生进行沟通,指出不足,促其改正,若仍不改正,则全院通报批评进

行处罚。如今各医院的处方点评工作已初见成效,处方质量明显提高,对促进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这项工作,我们将继续下去,不断完善,使之规范化。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群众满意“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初衷和目的。

(一)认真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赢得患者满意。通过对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对住院和门诊病人现场调查等形式,关注患者感受,听取患者意见;对他们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积极落实整改,切实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赢得患者满意。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篇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29-01

随着医疗水平的飞速提升,新医改的到来,给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医疗、科研以及教学等多方面工作的开展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而怎样提升医院的档案管理目标,也成为当前医院需要重视的任务。为提升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本文主要对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1目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的档案信息数量极大,其也占社会资源的绝大比重。因此,基层医院必须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才能够使其所具有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我国卫生制度的改革提供信息依据,并促使其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11缺乏足够的档案意识当前基层医院的管理者以及各科室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因为其认为其并不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也导致当前基层医院主要的经营管理理念仍旧是重医疗、轻档案。而由于这样管理意识的存在,导致当前我国基层医院普遍没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现有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极为低下。随着在现代社会经济及科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使得我国的医疗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手段开始应用在临床治疗过程或者中,但其档案管理管理工作却仍旧存在着档案资料缺乏突出的内容重点、文字资料和图表资料严重不符以及缺项漏项的各类现象。此外,由于传统的手工查阅方法也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管理成本,因此急需转变档案管理的理念,提升其意识水平。

12没有先进的档案管理方式档案的内容也跟随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而产生着巨大的变化,基层医院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一般都是根据其自身的理解与实践经验进行的,也没有较为统一科学的管理模式,所以导致当前的档案内容很多出现没有被记录在档案之中,在实际的管理中出现了漏记务?的情况。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也不能对其管理方法进行调整与创新,档案管理方式的落后,也导致很多极为珍贵的影像以及文字资料出现了丢失与损坏的情况,严重的阻碍了医学研究的有效开展。

1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基层医院的各类工作内容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以及服务性,工作的主要核心内容就是医疗临床,因此医疗护理制度以及治疗制度都是极为系统全面的。但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不论是其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或是查阅保管工作,都没有较为完善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其工作具体的操作流程以及考核体系也非常的不健全,导致基层医院目前的档案管理效率极为低下。同时在现有的目标考核体系之中,也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考察内容,同样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14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综合素质作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对于管理水平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当前基层医院之中,其人才培养只关注到了对于医疗技术人员的有效培养,根本没有关注到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完全依赖于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也导致其管理水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没有创新性及活力,无法满足新医改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2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策略

21提升管理者的档案管理意识基层医院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所具有的作用以及价值进行正确的认识,对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重要是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对于现今的医院档案管理信息进行正确的认识,通过对于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医院内部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要求,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从而促使档案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的充分提升,使得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22采用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法首先,要构建较为规范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之后,还需要加强医务人员以及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其之间的档案交接工作具有较强的协调性,保证新建档案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管理人员在接收到档案以后,还要及时的进行归档干工作,确保所有档案移交完成以后再离岗,新上岗以后不会出现断档的情况,保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其次,对于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来说,还要保证档案登记工作进行的有效性,严格按照档案归档流程,避免档案出现错误等级的情况,促使其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性的有效提升,给后期档案的流动以及复位的管理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要对基层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原有的档案管理办法之上进行有效的修改以及补充,确保档案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完善性。比如,想要使得基层医院各科室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还需要能够对档案使用及保管制度、档案保管期限以及一定的考核与奖惩制度进行有效的制定,使得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对于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不仅提升了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对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了有效的约束,更是使得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24加大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水平,所以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就必须要加大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构建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灵活的应用继续教育、专业培训以及进修学习等多种教育裴村模式,从而使得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此外,还要重视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转变其传统的管理观念,使得档案管理服务更加的开放,提升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水平,促使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25重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给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想要使其工作效率与服务效果得到充分的提升,就必须要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于信息化设备的合理配置,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通过对于电子档案的建立,提升其储存效率。此外,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等工作环节更加的便利,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篇6

关键词:完善分级诊疗借鉴改革

如何将优质服务延伸至基层,实现近距离的健康服务,是一个复杂的卫生经济学课题,是建立在四大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础上。一边是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一边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患者门可罗雀,如何引导“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也是医改的一个方向。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是在根本改变就医者“80%集中在大医院,仅有20%在基层医院”的无序就医问题及社区医院资源闲置的不均衡状态,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

一、改革措施

(一)多举措创新管理机制

全国各地进行医联体、集团化模式试点,以管理、资产和技术为纽带,在市区以三甲综合医院为核心,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整建制并入。如上海统筹规划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布局;在联合体内部实行人员柔性流动;加快推进预约诊疗、临床路径管理等服务;通过推动家庭医生签约、社区首诊服务。镇江利用医疗集团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的平台,重点推进了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等一体化管理;探索学科一体化管理,成立临检、影像、病理三个临床诊断中心。

(二)探索联动服务模式

全国各地积极进行联动服务模式的探索,创新建设基层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推动卫生服务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表1)

(三)加强政策引导

1、向社区引导优质资源

包括:三级医院专家查房会诊、设立社区首席健康顾问等人才支持;建立远程医疗信息平台,整合建立诊断、影像技术中心等技术、设备支持。

2、医保积极引导管理

明确二、三级医院需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的重点病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下转病人建立家庭病床或住院康复治疗,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单独核算。

3、物价杠杆调节

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适当拉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部分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二、取得的成效

(一)分工协作机制初步形成

通过规范双向转诊机制,实施上下联动和分工协作,让患者在附近的社区得到更加便捷、规范的诊疗。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能力,让康复期患者回到社区进行后续治疗,让二、三级医院节省出更多卫生资源、工作精力用于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医疗队伍的教学培训和学科建设,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的效率和效益,缓解“看病难、住院难”。

(二)社区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思路提出“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各试点城市作为医改先行者已在进行探索和尝试,争取早日让社区卫生服务走进家庭、更加亲民化。如上海市已在17个区(县)的1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共有家庭医生3212人,签约常住居民588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达到32%,签约居民利用过家庭医生诊疗服务的比例为56%,建立健康档案率达到94%。上海的家庭医生采取定期上门提供家庭保健、健康咨询、康复治疗等服务方式,已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人。2012年11月份,镇江设置康复联合病房,推进“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建设,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为下转的康复期患者提供后续治疗、护理服务,给社区居民带来健康福音,提高了社区诊疗水平。

(三)群众就医负担有效降低

通过医保政策引导,群众小病就近能获得便捷、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大病能顺利的转到上级医院,从而降低了就医成本。主要引导政策有:社区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个人自付比例;规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明确的慢性疾病参保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免收挂号费、诊疗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2010年-2012年X市社区医疗机构收支情况分析表,从中可以看出:(表2)

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比例从2010年的4.64%已上升至21.36%,但仍显得经费补助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主要来源于业务收入。

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医疗设备配备不全,技术力量不足,服务形式仍以为门诊慢性病人、老年人开药、输液为主,门诊收入占比仍在80%以上,药占比超60%,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很难提高,影响居民到社区就诊的积极性。

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未充分发挥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因慢性病用药品种不全的问题,导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频繁建档撤档,没有根据疾病初期、治疗康复期病人的不同健康需求,健全慢性病健康档案。

四、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英国、澳大利亚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执行较完善,有以下值得借鉴之处:

(一)英国借鉴

1、各司其职的团队化管理,共同发挥服务效能

全科医师团队包括:全科医师、地区护士、执业护士、健康管理助手等。全科医师为居民家庭提供初级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地区护士每天安排督促服药,主要负责进行临终关怀,开展慢性病随访以及健康教育等。执业护士的工作职责是糖尿病,哮喘护理以及儿童计划免疫等。健康管理助手负责对居民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及健康教育等。

2、严谨的慢性病管理体系,实现健康档案的有效建立

通过信息系统中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能让全科医师方便识别慢性病人,将其进行风险分级,并按照不同的风险级数进行疾病诊断。同时信息系统中会非常的人性化、智能化地提供给全科医师诊断及治疗方案,动态化管理居民健康档案。

(一)澳大利亚借鉴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式多样,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澳大利亚的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特色化的卫生服务,如专门为出院后尚需治疗或康复病人提供服务的社区及老年保健中心;专门为儿童提供保健服务的儿童保健中心;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照顾的护理之家和老年公寓等。

2、社区护士成为服务主体,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

护士在社区分成很多专业,如全科社区护士、老年保健护士、精神卫生护士等。社区护士通过对居民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居民的健康问题,还能通过对居民宣教预防、保健知识。

(二)借鉴意义

建设全科医师团队,规范其工作职责,使其能分工协作,不断提升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效能,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走入家庭,系统化、全程化地服务居民。

由于我国疾病谱变化,属于慢性病高发国家,以社区为良好服务平台进行慢性病科学管理,重视医疗的同时,不轻视防治,引导居民在社区体检,对辖区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进行分析,以提高健康档案的使用效率。

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导“康复回社区”等原因,迫切需要特色服务机构,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才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最大化地发挥护士服务效能,进行护士分层管理,不仅能配合全科医师的诊断治疗,而且将服务功能从治疗护理向疾病预防、身心康复转变。

五、改革方向

(一)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政府财政应根据卫生事业发展中“强化各级政府经费保障责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以及“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的要求增加经费投入,对医疗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安排专项预算资金,探索建立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科学规范的投入保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社区医疗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将培养全科医师、专业护士列入每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计划。通过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和诊断、影像等技术中心的建设促进医疗优势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辐射。

要求二、三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帮扶协议,一方面安排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到二、三级医疗机构进行长期进修或短期培训;另一方面安排二、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定期到社区进行坐诊,定期举办讲座,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工资待遇、职称聘任等方面的政策倾斜,鼓励二、三级医院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将优质管理理念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三)完善配套改革制度,积极引导分级诊疗服务

1、积极推行分级医疗和社区首诊制度

根据卫生部门制定的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并纳入对医疗机构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上转病人建立就诊绿色通道;对下转病人做好跟踪服务,提供后续治疗方案。

2、扩大医疗保险给付范围

从政策上引导参保人员主动进行健康体检,增强参保人员的预防保健意识;适当扩大社区医院基本药物目录,满足慢性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提升改革成效。

3、实行更多优惠政策保障

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执行“惠民医院”优惠政策,优惠减免的医药费用由救助基金或同级政府财政承担。

(四)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彰显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因目前“重医轻防”现象仍较突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转变服务观念,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应积极推行以全科医生为主的服务团队模式,发挥护士的作用,对于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上门随访、家庭病床等服务形式为主,对医疗服务对象开展综合性、持续性、可及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中医师、口腔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或通过专科医院社区坐诊形式,开展中医药、口腔护理等特色服务。

丰富社区医疗服务项目,拓展社区医疗服务内涵,服务内容从治疗延伸到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护理、计划生育。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探索建立儿童保健中心、老年保健中心。

参考文献:

[1]镇江市构建分级医疗服务模式做法[eB/oL]..2013-04-07

[2]上海积极推进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尽快落户[eB/oL].

http://.cn/roll/20131216/204917651002.shtml.2013-12-16

[3]王岚,杜亚平.中英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3):241-245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篇7

【关键词】医疗档案信息化隐私保护职业道德信息审查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

一、医疗档案信息化的定义

医疗档案信息化的含义,是指将各种不同载体、不同记录方式的医疗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录入、转化和处理,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转化为编码表达的一种综合性信息技术,即将物质形态的档案信息变成数字形态,然后存储到磁盘、电子光盘等载体上的过程。

医疗档案信息化工作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其关键是要使档案的著录标引标准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是档案内容的信息化,编制目录索引,有条件的将档案内容经过oCR技术识别后,转换成文本形式存储,再配以全文检索数据库等。

二、医疗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医疗档案是重要的民生档案,是保障社会及个人卫生安全的重要的原始凭证,医疗档案电子化将对未来公共卫生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数据支持和坚实的基础。

在现阶段医院档案工作构建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需要构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卫生信息化的建设项目服务理念。例如,构建“3521工程”,将国家、省以及地区的三级卫生平台进行科学化的调整,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以及新农业业务服务项目的构建,完善居民电子档案的合理化构建,为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分析提供有效支持。

医疗档案信息化是医疗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础,不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操作简单、资料完整,还具有存储安全、使用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为医疗事业带来极大的益处;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减轻患者医疗经济负担、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效率等,是惠及社会、患者、医院三方的重要举措。

医疗档案信息共享伴随着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暴露患者隐私等问题,造成了医疗档案信息化推进方面的障碍。

三、保护病人隐私的重要性

1.医疗档案信息化有可能导致侵犯隐私方面的诉讼

在医疗活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隐私进行系统性记录管理,其中的患者隐私主要是指对患者隐私部位、身体缺陷、病史以及特殊遭遇等内容的保护。在社经济运行以及社会进步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发生了转变,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逐渐重视,而且对尊重隐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医院医疗档案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在信息化资源整合的背景下,注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

2.医疗档案信息化存在漏洞

在医疗档案信息化平台构建的基础上,需要各个医院之间构建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交换的资源管理平台,使医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患者的医疗档案进行查询。但是,在现阶段信息档案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缺陷性,一些档案信息存在着泄露的风险,因此,在档案资源管理中,为了避免漏洞的发生,需要将医疗活动作为基础,通过对会诊、查房等环节的分析,保护患者的隐私,禁止侵犯病人隐私现象的发生。在日常医疗工作设计中,医院管理者会积极鼓励医护人员进行科研活动的参与,但是,在该种环境下,会需要采集大量患者资料,如果不能对该类信息进行合理性的保管,就会出现信息泄露的问题。还有,存在网络共享平台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3.患者信息丢失的后果

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下,会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以及便捷性的服务,但是,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中,其信息资源的不稳定性可能会暴露患者的隐私。因此,在现阶段医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就是相关人员所需要认识到的因素。

为了平衡医疗档案利用和隐私权的关系,并进一步保障公民档案利用权力,美国对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地完善和规范,现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美国公民档案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大力推动了美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4.加强医疗信息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在医疗卫生领域,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医疗数据以及病人的信息资料等,当前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和发展,也实现了区域平台建设工作的有效优化和完善。当前我国的医疗数据信息已经进入到一个大数据时代。现今最受人关注的话题就是“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医疗档案信息的隐私保护”,是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

现今互联网医疗形式为患者看病就医带来非常大的便利和优势,但是在其发展中还是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麻烦,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全面有效的保障患者安全以及信息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制定有效的策略对医疗档案信息和患者隐私进行保护,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医疗档案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实现档案信息化与隐私保护的共同发展。在医疗档案信息的数据采集、加工以及应用当中,数据信息很容易会出现泄露等问题,最终给患者隐私带来安全问题,所以医疗行业必须要提升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且要严格按照隐私保护的要求对信息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对医疗档案信息进行保护。

医学领域应该不断加强互联网医疗体系的建设,并且要加强在线医生资质审核、医疗患者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医疗风险防范以及监管工作等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尤其是要提升对医疗数据下患者隐私保护工作的重视,对患者诊疗电子档案归属权问题进行合理的明确和完善。并且在当前时代下医疗档案信息平台,也应以其为基础构建居民健康档案平台,首先,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技术层面上,应该有效利用标识隐私匿名、医疗数据分级保护、访问控制保护策略等有效的策略,从而对医疗数据以及患者个人隐私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各级医疗机构来说,应该加强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道德水平以及综合能力,从而更好的提升医疗档案信息管理的隐私保护,更好的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医疗档案信息化与保护隐私的共同发展。

四、解决对策

1.开展医疗档案信息化的原则

开展医疗档案信息化工作,是未来医疗档案资料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科学有序地进行,要遵守实际工作可行性、档案管理系统性、重要档案优先性、非资料开放性、信息数据安全性、处理程序规范性、数据格式通用性原则,保证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档案数据安全,激发档案资料的直接价值及间接价值。

2.提高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

对于医院中的医护人员而言,需要通过对患者基本状况进行工作内容的研究及分析,并构建教育培训、监督检查以及树立典型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医护人员的道德素养,对于一些为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需要进行一票否定。同时,在该种背景下,医院也需要构建个人医德档案管理工作,将保护患者的隐私作为基本条款,强化对医院人员教育及培训机制,组织专业性的教育及管理机制,从而为医院档案工作项目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支持。在加强医院医务人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到集中培训以及上岗教育环境中,规范医院档案信息的管理机制,从而明确医院管理工作设计的核心目的。

3.构建保密手段

在医院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隐私保护作为基础,构建完善性的档案信息管理凭条,通过医院与所在区域医院的信息共享,实现Vpn技术信息系统的构建,保证虚拟专用w络设计的合理性,通过internet构建混合性的网络运行机制,保证安全平台设计及构建的合理性。在信息平台设计中也需要设计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以及认证技术等,避免患者信息被盗取现象的发生。在这种信息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医疗数据安全性的传输。

4.统计过程中隐去个人信息

由于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当需要采用患者医疗信息的时候,必须隐去患者个人信息,仅采用医疗信息,以保护患者隐私。

5.信息审查

随着信息数字化发展,公众和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对医院医疗档案信息的服务需求逐渐多元化且呈上升趋势。医院档案信息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渠道也随之拓展,如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档案信息收集、管理、系统。由于医疗档案信息的特殊性,按知情权范围,可分为公开、部分公开、分层次公开、保密四个档次。医疗档案信息,如果不经过严格审查,随意提供服务,就可能造成不当公开,危害医疗服务机构和公众利益的后果。医疗档案信息的存档管理,首要任务是明确审查主体、内容、原则、程序,规范审查制度,构建审查体系,确保医疗档案信息准确、全面、实时、有效[4]。

医院需要与区域医院构建共同性的加密处理手段,也就是通过患者指纹识别系统、患者住院号码识别系统以及患者身份系统等综合平台的构建,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性的服务,通过这种专项性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避免患者信息资源被盗发生的可能。严格限制患者信息的查阅权限,设置查询信息审批功能,确保合理利用医疗档案信息,确保信息的可追溯性。

参考文献:

[1]郑淑萍.对医疗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原则的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5,(4):22-23.

[2]李包罗.CDR是电子病历存储架构的核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1):34-35.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篇8

一、做好医改相关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政策,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继续巩固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城乡居民签约服务,逐步落实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二)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市级医院与受援卫生院结合实际签订2016年度对口支援协议,明确对口支援目标任务,细化支援措施,强化监督考核,带动受援医院管理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升。

(三)加强二级综合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科、病理科、疾控科和康复科建设,加快推进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做好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2016年投入使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我市社会资本办医相关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民营医院发展氛围,逐步提高民营医院占全市医疗资源比例和发展质量,构建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有序竞争、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四)提高老年病医疗护理服务能力,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提高老年病的诊疗管理水平及医疗护理质量,增强康复医疗能力,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有效衔接机制。

(五)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做好各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统一药品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零差率销售工作;继续加强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要达到30%,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要达到45%,其他市级综合医院使用比例不低于50%,专科医院应优先配备基本药物,凸显基本药物主体地位。各医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基本药物使用制度,促进基本药物合理应用。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建立部分药品价格谈判机制,规范和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

(六)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理顺工作流程,推进制度落实,做好对困难群体的疾病应急救助工作。

(七)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扩大专业及病种覆盖面,扩大医院覆盖面,提高临床路径入组率,提高出院患者完成路径率。

(八)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有效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做好医改相关其他医政医管工作。

二、严格依法行政,持续加强医疗机构准入和行业监管

(九)结合医改和全市医疗卫生“十三五”规划,编制出台全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十)依法加强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准入管理,完善审批程序,严格审批行为,配合监督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十一)持续实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十大指标”运行监管目标责任制,持续实施一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万里行目标考核工作。积极推动医院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带动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服务效率、合理用药、费用控制等关键指标进一步好转。

(十二)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安排做好2016年度全省三级医院巡查工作。

(十三)按照省卫生计生委“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做好医院评审评价工作。

(十四)加强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明确的限制类和备案类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做好医疗质量动态监管。

(十五)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进一步加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手术部、麻醉科、产房、血液净化室、新生儿病房、口腔科、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室)及药学部等医疗机构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以及口腔诊所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能力。

(十六)持续加强合理用药监管工作。重点突出卫生院及以下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加大处方点评和督查力度。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以及上报工作,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水平。

(十七)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市级医疗机构质量控制带头作用,重点加强检验、病理、麻醉、心血管介入、急救、血液透析、新生儿等专业质量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十八)继续做好医师管理工作。认真做好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工作。严格标准、严肃考纪,加大考场违纪违规查处力度,建立合格医师队伍。进一步规范执业医师注册管理。

(十九)继续做好无偿献血和血液安全管理工作。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巩固无偿献血成果,做好先进申报及表彰工作,建立无偿献血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保障临床用血供给,保证血液质量安全,血液核酸检测率100%。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继续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开展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工作,确保输血安全。

(二十)积极组织医政管理干部及医院管理骨干参与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

三、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二十一)持续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针对优化就诊程序、缩短就诊时间、改善就诊环境等医疗服务指标,制定方案,细化措施,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二十二)认真落实省卫生计生委、日报报业集团、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开展“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展示服务成果,宣传行业正能量,争取在全省“示范医院”、“示范科室”、“优秀医务工作者”系列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

(二十三)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强力推进三级医院非急诊预约挂号”要求,逐步提高市人民医院非急诊预约挂号比例,合理引导患者非急诊预约,改善就医秩序,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二十四)加强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深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健全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建立护士科学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以护士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胜任岗位为核心建立护士培训制度。探索开展养老护理、专业护理等特需护理服务。

(二十五)积极推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医院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

(二十六)积极推动以市人民医院为轴心的全市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行动在省、市、镇及村的医疗服务领域顺利实施。

(二十七)完善“三调解一保险”工作机制,推动医疗纠纷第三方人民调解机制顺利实施,合理引导医疗纠纷进入第三方人民调解程序。所有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缴纳医疗风险基金或医疗责任险,研究制定门诊部、个体诊所缴纳医疗风险基金和医疗责任险方案。加强医患沟通,规范投诉管理,做好院内调解工作,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持续开展医疗纠纷案例分析讲评活动,强化医务人员医疗纠纷防范意识,配合公安机关,加大对“医闹”的打击力度,杜绝涉医违法案件发生。

(二十八)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卫办发〔2007〕296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

四、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二十九)继续完善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按照《省乡镇卫生院急诊科建设标准》加快卫生院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按照《省急救站建设基本标准》,继续加强市急救中心和各二级医院eiCU的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岗位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适应新时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需要,提升院前急救水平。

(三十)持续做好各项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省和我市艾滋病医疗救治政策,疏通救治渠道,完善救治措施,充分调动定点救治机构人员积极性,认真做好督导检查工作,确实提高艾滋病医疗救治水平。建立健全各类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工作长效机制,加强感染性疾病门诊和预检分诊点建设,切实做好感染性疾病的门诊筛查、检测报告和隔离救治工作;加强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适时做好季节性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

五、实施中医药优先发展战略,提升中医事业发展能力

(三十一)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升级,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活动,提升城乡居民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知晓率。推进市中医院为龙头的中医医联体建设,力争11个卫生院全部设立中医科、中药房,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以市中医院为依托,建立市级医养救治基地,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功能,形成健康养老特色品牌。

六、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为重点,提升医学科技教育水平

(三十二)持续做好省级重点专科和市级重点专科的管理工作;选拔、培养、引进、管理好学科带头人;加大对重点专科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医疗技术通过引进、联合、研发等不断更新;建立和完善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急危重症诊治能力,降低市外转诊率。

(三十三)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内涵建设,基地建设,学员管理;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录、培养及就业工作,认真落实毕业学生待遇等相关问题;大力培养全科医生,继续做好卫生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要求,加大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力度,逐步建立适合我市的全科医生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医疗服务需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推进“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扎实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积极申报部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加强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七、其他工作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篇9

近日,北京市卫计委、发改委、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召开会,对外公布《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决定从4月8日起,北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将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

这标志着以取消药品加成为主要内容的医药分开改革将在北京全面推开。落实医药分开、药品阳光采购和调整服务价格是此次改革的三大主要内容,其中,取消药品加成是核心任务。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此次改革方案是北京市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市属三级医院以及6家区属二级医院4年多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备可行性,也适应当前医改形势。

“北京市改革方案比较稳妥,在切实推进中要同步做好医保改革尤其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医改专家应亚珍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破解以药养医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是国务院今年确定的一项重要医改任务。按照医改时间表,2017年全国所有公立医院都要取消药品加成,推进新旧运行机制平稳转换。北京市今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符合政策预期。

取消药品加成,即医院停止按照15%的固定比例在医院加价销售药品。其实,这一举措早在2011年起就在全国各省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陆续推开。到2016年底,已经有1568家城市公立医院推行这一改革。

此次北京推出改革方案,广受关注和热议,主要还是因为北京市知名大医院云集,一旦改革推开,可能会进一步放大医药分开对公立医院运行的影响。

从大的改革思路看,北京的医药分开举措跟其他城市基本一致: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药品集中采购并降低药占比和耗占比。

具体而言,根据方案,全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将于4月8日起,取消药品加成,取消挂号费、诊疗费,为了补偿,推出医事服务费。

同时,调整435项医疗服务价格,具体为“一升两降”:上调了床位、护理、一般治疗、手术、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比如普通床位费从28元调整为50元、二级护理从7元调整为26元、@尾切除术从234元调整为560元、针灸从4元调整至26元;降低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比如pet/Ct从1万元降低到7000元,核磁从850元降到400-6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整的435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除国家明确规定不能报销的个别项目外,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这只是第一批改革项目。北京市发改委3月22日在官网的资料显示,目前,本市公立医院执行的5300多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大多数形成于1999年,未来将按照成熟一批、出台一批的思路分批、分步、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北京市某三级医院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一般的三甲医院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在3000项以上,目前只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作了调整。这意味着很多临床科室大部分医疗和护理服务费用都维持现状。分批改革推进的过渡期间,医院药品收入没了,检查又会受到严控,可能会有一定压力。

“综合来看,北京方案不论对医院还是患者都有利。”应亚珍表示,一方面,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更好地体现医生技术劳务价值,对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生收入待遇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改革方案体现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与医保的联动,总体上也没有增加患者负担,而且考虑到不同情况下患者自费负担问题。

此外,北京还将通过药品阳光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即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全部在政府搭建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进行,其价格与全国省级集中采购的最低价动态联动,且保持公开透明。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注意到,在医药分开方案的前一天,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下发《北京市属医院药品阳光采购有关议价工作的通知》,要求拟参加市属医院药品阳光采购议价谈判的生产企业在3月23日9:00-15:00登录北京市医药阳光采购综合管理平台遴选系统进行报价,并规定企业报价原则上不高于原北京地区及上海、天津、浙江、江苏、河北等重点参照省市2017年1月1日以来最低供货价格。

根据官方测算的数据,通过阳光采购,药价平均降幅将在20%左右。

“取消药品加成、药品阳光采购还能推进门诊药房社会化的目标。”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表示。

新设医事服务费

除了取消药品加成,北京市此次还将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通过新设医事服务费,补偿医疗机构部分运行成本的同时,希望达到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推动分级诊疗的目的。

根据方案,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生,医事服务费及报销金额均有不同,例如,从门诊收费标准看,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医事服务费标准分别定为50元,60元,80元,100元,医保定额报销40元;二级医院标准分别确定为30元、50元、70元、90元,其中普通门诊报销28元,其他三类报销30元。

“医事服务费对医生积极性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刘国恩说,新政实施后,“小病看专家”的现象将得到缓解,专家将会有更多时间接待和诊治疑难杂症患者,而病房床位费、护理费的提高也会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从各级医院医事服务费自付金额来看,此次医改促进分级诊疗、鼓励患者下沉的意图非常明显,在普通门诊和急诊方面,三级医院自付金额为10元,而二级医院和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则分别为2元、1元。住院费方面,三级医院为100元每床每日,二级医院和一级及以下则分别为60元、50元。

刘国恩认为,这样的医事服务费设计,实际上就是为了将门诊病人从三甲医院引流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鼓励首诊在基层,相当于为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打下基础。

上述医院人士告V《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显然,相比于过去大医院几块钱的挂号、诊疗费,新设的医事服务费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其中有多大比例用于提升医务人员劳动报酬,医务人员如何与医院分成,直接关系到改革对医院运行和医务人员利益的影响,有待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

此前的改革试点做法或许可以作为参考。自2012年起,北京市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5家市属三级医院,先后试点了医药分开改革。当时,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门诊的医事服务费标准分别确定为42元、60元、80元、100元。对于医事服务费的分配,试点医院承诺60%给医务人员,其中30%直接奖励临床一线医务人员,30%用于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收入。

医保衔接是关键

“北京此次改革整体没有太大障碍,但比较担心医保这块能否转变思路和目标,尤其是支付制度改革能否同步跟进。”应亚珍说,北京医改顺利推进的关键在于,改革起步后,三医联动、体制机制深层次的改革需要有切实进展。

如应亚珍所言,对于此次改革,老百姓关注的是,改革后看病是否变得更贵,医院则担心,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损失能否通过现有补偿方式得到覆盖。而从北京的改革方案看,医保在两大问题中均扮演重要角色。

直接对老百姓看病费用产生影响的在于三大变化,一是医事服务费的设立,二是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三是药品加成取消。

对此,北京的方案明确提出,医事服务费全部纳入本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范围,调整的医疗服务项目除国家明确规定不报销的之外,同样也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有医保托底,“短期看,不同患者费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从长期看,通过医疗服务的调整和规范,最终是让百姓受益。”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在新闻会上表示,通过卫生部门对405个病种的静态测算显示,改革后,门诊患者次均费用平均降幅为5.11%,住院患者例均费用平均涨幅为2.53%。

李素芳说,就患者个体而言,因每位患者在就诊疾病、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会有不同影响。比如,对于一次诊疗过程以药物治疗为主,或较多涉及Ct、核磁检查的患者,其就医费用一般会有所下降;若诊疗过程中以技术劳务治疗项目为主,则患者诊疗费用会有一定增加。

对医院而言,各地医药分开实施以来,在一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都出现了补偿不到位、医院整体收入出现缺口的问题。对此次北京改革方案对医院的影响,各方有不同看法。

“取消药品加成,取消挂号费、诊疗费,但同步调整了医事服务费,整体上对医院的影响应该不会特别明显。”应亚珍说,但由于每家医院的业务情况、诊疗人次有所不同,对各家医院收入的影响也不同,有的医院改革后收入会增加,有的则会减少,但对于差异,政府应该会做出安排。

有观点认为,医事服务费差异化安排会分流部分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从而影响大医院收入。对此,应亚珍表示,大医院的门诊人数可能会减少,但会更聚焦于疑难杂症,收入应该不会减少,而且,分级诊疗制度建立起来后,大医院的服务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其对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培训帮扶、远程医疗等服务也有望带来一定收入。

医疗服务提升行动方案篇10

按照《2020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专项行动方案》要求,我委深入学习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部署、十届省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卫生健康行业作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突出重点,深入解决卫生健康行业作风突出问题,为全面推进医院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现将我县行风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具体责任

为有序推进行风建设工作,我委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行风工作领导小组,把行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了卫健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将行风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党建工作一起布署,把行风建设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分解到相关股室,将各项工作同检查、同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二、工作情况

(一)加强医德医风及党风政纪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政治素质

一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立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以党建促行风,以行风促医风,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安排部署医疗机构学习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抗疫一线涌现出的先进事例和开展警示教育、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廉洁观,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组织学习了卫生健康行业作风建设“九不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医患沟通相关知识;组织各医疗机构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精神”,为医务人员敲响警钟,筑牢防线。二是严格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严格落实医德考评,医德、业务两手抓,把医德考评作为职称、职务晋升及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医德考评不合格的,不得晋升职务及年终评优。

(二)深入开展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专项治理

一是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对管理、医疗服务权力动态监控,对核心科室主要负责人集中学习廉洁自律有关的法律法规或案例和廉洁自律集体谈话。落实高值医用耗材“双十”排名制度,深化落实“三合理一规范”。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药品监控系统,对不同级别医生开药权限进行限定,对超量处方、错误处方进行提醒。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严禁有不良记录企业的行药品、医疗器械及耗材制度,发现违规行为,从严追究违规违纪责任。

二是坚决查处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

建立完善卫生健康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严肃查处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典型案件,认真贯彻落实卫生行业纪律“九不准”,学习教育覆盖面达到100%。今年年以来,无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医务人员拒收红包、礼品现象蔚然成风。

(三)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提升行业整体素质

一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纠正党员领导干部“四风”问题,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谈心活动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正风肃纪。严格医疗机构规章制度,严抓工作纪律。

二是深入推进“群众满意医院”创建活动。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积极落实各项医改惠民措施,持续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在醒目位置放置全院布局图,设立导诊员,方便患者就医。改进服务流程,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行就医码,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流程、转科、转诊流程,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对急危重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做到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推行手机app预约诊疗,减少群众看病就医世间。严格落实医疗服务、药品价格和医保报销清单公示制度,医疗费用实行门诊清单及住院一日清单制,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

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医院质量评价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评价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促进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四)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组织医疗机构参加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强化考评结果应用,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纠、注重整改,着力补齐短板,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行风评议考核机制,促进医疗机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落实医院内部沟通调解机制,各医疗机构设置医患矛盾调解部门,公布投诉电话、投诉邮箱,及时化解医患矛盾。二是用好第三方调解。依托许昌市医调委,建设“三位一体”长效化解机制,集医院内部投诉协调、第三方调解、医疗责任险一体的医患纠纷处置机制,有效地化解了医患之间的矛盾,用心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序开展。辖区派出所在二级医疗机构设立警务室,维护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为广大患者创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以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全面整治问题。广泛动员、深入学习,认真开展好自查自纠,着力深化整改,对发现的问题不姑息、不包庇,出重拳严肃查处;有针对性的完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