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13:25

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篇1

2007年辽宁省政府颁布了《辽宁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辽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辽宁作为工业大省,一直以来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节能减排工作。从2000到2008年,辽宁GDp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以7.62%速度同步增加。尽管能源消耗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但由于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和资源开采率都比较低,因此能源消耗仍属于粗放型模式。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使得辽宁的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为了使辽宁节能减排工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局面,通过对2008年度的辽宁工业经济运行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力争得到一个科学的分析,以便为辽宁工业经济节能减排工作献计献策。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针对节能减排的宏观性与不可测性,我们主要依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年公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设定,并结合辽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实际制定了31项评价指标。分别对能源消耗、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三大方面做出了具体的量化,具体指标是[1]:单位GDp能耗(X1)、单位GDp电耗(X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X3)、单位GDp能耗降低率(X4)、单位GDp电耗降低率(X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X6)、单位GDp用水量(X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X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X9)、单位GDp用水量降低率(X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X1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率(X12)、二氧化硫排放量(X1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X14)、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X15)、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X16)、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率(X1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率(X1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X19)、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X20)、工业烟尘去除率(X2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2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X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24)、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X25)、人均GDp(X26)、GDp增长率(X27)、资金利税率(X2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29)、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30)、百元固定资产实现产值(X31)。数据的来源主要是2008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鉴。选取指标数据来源比较直接,使用的统计方法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全貌,因此使得节能减排的量化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2因子分析模型的设计

鉴于数据直接来源于公开发表的统计年鉴,将31个数据分成三大类后分别做出因子分析,在求得个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得到辽宁工业节能减排的综合数据指标。此外,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又选取了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四川和陕西等七省份的同样数据,以期能够更加客观的分析出辽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情况。

2.1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由于数据单位不统一,以及存在数据的正评价和负评价,因此我们要对选取的31个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SpSS16.0forwindows软件,采用Z—Score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鉴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出。选取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四川、陕西七个省份的原因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是中国的区域经济总量排名前4位的区域;湖北是华中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陕西是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四川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2.2数据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基于将原有的多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在损失很小信息的情况下,将多指标转化为若干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生成的新的指标成为主成分,是原有指标的线性组合,且各主成分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使得新指标相比原有指标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就可以将原有指标简化为若干个新指标,既简化了指标处理的复杂程度,也方便了统计信息的采集与整理。为了减少篇幅并更好的对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先对能源节约系统进行因子分析。

2.3因子分析的经济含义

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从数据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量X1到X12都有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单位GDp能耗(X1)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X3)的相关系数达到0.9563,说明他们之间的信息具有高度重叠性,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公共因子的提取。在提取的公共因子中,只用4个新变量就可以将原来的12个数据进行替代,并涵盖了原有信息的85.8278%。即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的效果较理想。所以,我们可以将原来的12个数据替换为新的4个数据(Y1、Y2、Y3、Y4)。通过对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的分析能够看出,新的公共因子Y1与X1、X3、X5、X11有较强的载荷;Y2与X2、X7、X8、X9有较强的载荷;Y3与X4、X6、X10有较强的载荷;Y4与X12有较强的载荷。可见提取4个因子就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即用Y1、Y2、Y3、Y4代替原有的12个指标[2]。根据上表所得到的数据,计算出能源节约指数计分模型

2.4计算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指数

依据相同的原理,经计算可以得到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指数:

3节能减排综合评价及分析

根据能源消耗指数、污染减排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的测算,我们可以最终得到某一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求得节能减排综合绩效指数(SeRpppi),并按其大小依次排序。SeRpppi数值越高,排名越靠前,表明该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越好,能源节约、污染减排、经济发展三个系统的关系越协调。八省份节能减排综合绩效指标指数及其排序如表五所示。(能源节约指数(Sei)、污染减排指数(Rpi)、经济发展指数(eDi),由于各自权重难以测定,故在此仅将各指数权重平均化,按等权重处理。)通过比较各省份三项指标的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辽宁工业经济2008年度节能减排情况的分析结果:辽宁工业能源节约指数在八省份中排名第六,属于较低的水平。每万元GDp能耗1.617万吨标准煤,每万元GDp电耗1223.81千瓦时,分别是浙江的2.07倍和1.02倍;污染减排指数排名第五,减排水平低。二氧化硫排放量113.07万吨,全年CoD排放量58.4万吨,分别是山东的66.83%和86.0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7.86%,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14.98%,分别比山东高出45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指数排名第三,属于发展较好的省份。究其原因是因为辽宁的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值较高,拉升了辽宁经济发展指数的排名[4]。从上述三方面分析来看,与辽宁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工业一直是辽宁的主导产业,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能源的利用与消耗。作为工业大省,重化工业在经济比重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加之传统高耗能产业技术改造进展缓慢,都加剧了辽宁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工农业生产中对能源的重复利用率低,循环利用度不高。今后辽宁经济的发展要不断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好的产业发展,在对能源开采、加工、处理、使用等方面上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培养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企业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在对既有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逐渐淘汰一批产能落后、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的行业。对那些有发展前景,但目前有些困难的行业,政府要进行扶持,在金融、财政、税收、技术改造等各方面对其进行帮助[5]。

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篇2

[关键词]钻井液;固控系统;故障;诊断处理

中图分类号:tH1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47-01

前言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ailuremodeandeffeetanalysis,简称Fmea)本质上是一种定性的逻辑推理方法,通过它可以识别发生故障的根本原因,确定关键部件的可靠性,使工程设计人员对系统和设备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性,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系统生命周期费用的目的。Fmea技术是一种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为了进行Fmea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需要有大量的可靠性信息,包括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资料、使用或实验数据;为了不断提高Fmea的分析水平,需要设计、工艺、生产和使用经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等;实际应用中,为了判别系统是否成功地实现其全部功能,需要系统工作原理图;为了确定各种故障模式及原因,需要各种方案的比较及相应的工作限制。本文将采用Fmea分析法对钻井液固控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通过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找出各种设备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找出导致薄弱环节发生的故障部位和故障原因,以便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1振动筛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1.1振动筛故障模式分析

故障模式分析一般是指对产品所能被观察或测量到的故障发生现象的规范描述,故障模式不仅是设备可靠性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故障原因分析和优化设计的重要基础。,还是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措施之一。其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设备的主要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找出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把该故障分析的结果反馈给设计、制造及装配部门,以便这些部门采取改进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振动筛最频繁的故障模式是轴承的磨损(29.1%)和紧固件失效(20.0%)。以下依次是筛网堵孔(18.2%)、漏油(14.5%)、其他(10.9%)、筛体断裂(7.3%)。可见轴承的磨损、紧固件的失效和筛网堵孔是影响振动筛可靠性的主要原因。

1.2振动筛故障原因分析

材料的焊接缺陷(37.5%)、材料的加工质量问题(25%)是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由于材料缺陷问题,造成了设备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这就对材料的的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旋流分离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2.1旋流分离器故障部位分析

旋流分离器发生故障的部位为排砂口(46.5%)、排液口(27.9%)、排砂漏斗(18.6%)、进液管(7.0%)。其中排砂口部位最容易发生故障,排液口和排砂漏斗部位居其次,而进液管发生故障的百分比相对较少,约占7.0%。1)排砂口是旋流分离器发生故障最频繁的部位,它的故障率远远高于其它部位。因为旋流分离器的排砂口经常会出现液体和固相粘结的现象,导致排砂口不畅。而造成固液粘结的原因是固相超载或是排液口的口径过小,所以采取的方法是:降低固相的含量和加大排液口的口径的措施。2)排液口发生故障的概率也较多,排在第二位。排液口发生故障主要表现在排液口不出液的问题,其发生故障的原因是:排液口堵塞和进液管的压力过高,可以采取降低泵速和减小叶轮尺寸的方法。3)排砂漏斗发生故障的频率次之,排在第三位。该故障大多表现为漏斗内部的正常磨损和管线内固体的沉积。

2.2旋流分离器故障原因分析

喷嘴的尺寸不合理和固相超载是旋流分离器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1.7%和22.0%,二者加起来占总故障原因的50%以上,其次是泵速不合理(19.5%),叶轮尺寸不合理(9.8%),还有其他故障原因。1)旋流分离器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位是排砂口、排液口和排砂漏斗。这三个部位所发生的故障占全部振动筛发生故障的85%以上,所以,要提高旋流分离器的可靠性应该针对这三个部位进行分析、研究。2)旋流分离器最容易发生的故障模式是排砂口堵塞、排液口堵塞和泥浆损失,这三种故障模式占总体故障模式80%以上。所以旋流分离器能否正常的、更好的工作,就必须保证不发生排砂口堵塞的问题。3)喷嘴的尺寸不合理和固相超载是旋流分离器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它们占所有故障原因的50%以上,所以,要减少故障的发生,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喷嘴的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还有就是降低固相含量。

3离心机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3.1离心机故障模式分析

离心机最频繁的故障模式是排砂槽处形成堆积(39.5%)和离心机过载(26.3%)。之后依次是底流排出泥浆(15.8%)、底流无固相排出(10.5%)、离心机振动(7.9%)。1)排砂槽处固相堆积严重,排出不畅是影响离心机正常工作和可靠性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是:打开进浆管的旁通阀,适当调节开启度,给排砂槽处供少许的泥浆,便于固相顺利排出到钻井液废液池中。也可以直接给排砂槽供少许清水,直至顺利排出固相。2)底流排除泥浆原因:a)进液量过大;b)滚筒液池深度高;c)进液管插入深度太浅/深。解决方法:a)减少进液量;b)调节溢流挡板,减少滚筒液池深度;c)增加/减少进液管插入滚筒的深度。3)底流无固相排出原因。a)离心机超载,差速器安全离合器脱开,螺旋推进器不旋转;b)滚筒内液池深度低,螺旋推进器干燥区长,固相干燥,不易排出。解决方法:a)停机清洗滚筒内腔,将安全离合器复位,减少进液量;b)停机,调节溢流挡板,以增加滚筒内液池深度。

3.2离心机故障原因分析

固相颗粒过多(34.5%)和离心机过载(27.6%)是离心机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滚筒液池的深度(17.2%)、固相干燥(13.8%)、离心机的运转问题(6.9%)。离心机内固相颗粒堆积过多是由于进液量过大,导致排砂口堵塞或发生不畅的问题,降低离心机的工作效率。解决方法:1)减少进液量;2)停机,调节溢流挡板位置,增加液池深度。

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篇3

[关键词]酒店;节能减排;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3―0035―06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我国酒店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2008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星级酒店数量达到了14099家,拥有客房159.14万间,拥有床位293.48万张,其中包括五星级432家,四星级1821家,三星级5712家,二星级5616家,一星级518家,非星级住宿业单元达30万家以上,酒店业已成为旅游业中的支柱产业。然而,从酒店资源消耗分析来看,目前我国酒店业的产品服务系统仍属于“资源―产品―废物”这种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经济运行模式,显示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作为为顾客提供休闲与工作场所的家外之家,酒店所创造的舒适、便利,甚至奢华程度与巨大的能源消耗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四星级酒店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消耗的电能达100~―200kw/h,是普通民用建筑能耗的20倍;人均用水量是当地居民的5~8倍;酒店客人平均每天产生3.6~12kg垃圾,是当地居民的3~10倍,酒店业的高能耗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我国酒店能耗状况普遍高于国外发达国家。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酒店仅电耗的平均值就高于发达国家的25%左右。

近年来,随着煤、电、油、水等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酒店业的能耗成本也不断上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节能减排、降低成本负担成为酒店立足市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面对油荒、电荒、水荒等能源危机的不断出现,酒店业作为城市发展水平的代表之一,推行节能减排对于提升酒店行业整体形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关于酒店节能减排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发现篇名中包含“酒店、饭店或宾馆节能”字样的文献从1987年至2008年共158篇。剔除重复和关联性不大的文献后,得到132篇与酒店节能有关的文献。对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酒店业节能的研究文献从2005年开始出现了激增的趋势,这与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绿色酒店以及循环经济的推广与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见图1)。进一步对这些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显示,对酒店节能的研究多局限于具体的节能设备与技术应用的介绍,如楼宇控制、智能化系统技术、暖通空调节能、照明灯具节能等,占文章总数的62%,其次为节能管理(27%)和建筑节能(7%)方面的研究。且文章多发表在建筑、能源类的杂志上。而从酒店管理角度对酒店业节能进行研究,且在旅游类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少之又少,定量研究的文章则几乎没有。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运用,本文以广东省星级酒店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就目前我国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发现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酒店业节能减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做出贡献。

2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2.1确定评价指标与调查问卷

节能减排在酒店业的推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较全面、真实地反映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测量指标的确定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实验性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提取与酒店业节能减排影响因素相关的指标。其次,请全国不同高校从事酒店管理研究的5位专家就测量指标可能产生的歧义、语言表达的清晰性提出建议,并请他们就可能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然后,随机选择了4家不同类型的酒店进行实验性调研,并与8名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其中受访者包括了这4家酒店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或工程总监,请他们对指标的结构、可读性、歧义和完整性提出意见。最后,根据酒店高管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对指标进行修改,并最终确定了18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问卷内容共涉及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被访者和所在酒店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影响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18个测量指标,每个测量指标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尺度进行测量,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不太同意”,3表示“不清楚”,4表示“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具体测量指标见表1。

2.2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本次研究的抽样调查于2009年7~9月进行,主要选取广东省的部分星级酒店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问卷与当面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面向酒店的部门总监或经理级以上高层管理人员,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2份,其中有效问卷123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和93%。此次抽样调查样本的涵盖面非常广,在地域上,覆盖了广东省的17个市,占广东省全部地级市的81%(见图2);在酒店星级上,5个星级的酒店类型都有所涉及,三星级以上酒店占调查比例的90%;在酒店规模上,既包括连锁经营酒店,也包括单体酒店。因此,所选样本能够基本代表广东省星级酒店的情况。

2.3 数据分析

在统计分析中,某些变量所代表的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独立地发生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的。在本次研究中,为了避免变量间的相关性造成的所提供信息的部分重叠,将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简化指标结构、浓缩信息,从而使分析的问题更直观、有效。本文的数据分析使用SpSSl6.0软件进行。

2.3.1因子检验与剔除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指标间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各指标间没有共享信息,就没有公因子可以提取。本研究首先采用Kmo检验法和Bartlett球形检验法对18个指标的合适性进行检验。Kmo值在0~1之间,大于0.7时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Kmo值越接近1,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子越多,原有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通过计算得到本研究的Kmo值为0.728,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569.696。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达到了显著(Sig=0.000),可见这18个指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提取法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进行了2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在第一次分析中,将18个指标全部纳入分析,提取出6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3.270%。其中,“对政府的节能政策和节能立法不了解”、“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能够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酒店节能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3个指标的因子载荷低于0.5,说明这3个指标与各个公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为了提高因子分析的效用,在第二次因子分析中剔除了这3个指标,将余下的15个指标进行分析,得Kmo值为0.75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470.839,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达到了显著(Sig=0.000),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209%(表2)。

2.3.2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以及各公因子所含变量的共性对因子进行命名。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酒店节能考核、节能培训、节能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载荷均较高,反映了酒店节能观念的转变和节能做法的实施在推广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可命名为“节能管理”。第二个因子主要集中在购买节能设备的成本、酒店节能融资、节能资金三个方面,共同反映了酒店实施节能减排面临的经济因素,可命名为“经济因素”。第三个因子既包括“社会上节能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少”、“市场上提供的节能设备情况”,还包括“顾客对酒店节能的配合情况”,从一个较广的层面综合反映了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外在环境影响,可命名为“外在环境”。第四个因子主要反映了节能信息在酒店之间的交流情况和行业组织在节能信息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将其命名为“信息交流”。第五个因子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反映了国家的节能财税优惠政策及对酒店能源浪费和排污的惩罚力度在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中的影响,可命名为“政府政策”。

3 结论与探讨

3.1各酒店的节能意识有了显著提高,节能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节能管理这一因子的评价较高,均在4.00左右。在这5个因素中,对“节能减排是酒店经常研究、布置的工作之一”这一因素的认同度最高,达到了4.48,对“员工了解酒店的节能工作和计划”这一因素的认同相对较低,为3.96。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各酒店对节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已经不再把节能作为一种成本、一种负担,而是本着“节约的就是利润”的理念把节能看做是提高酒店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节能管理方面,各个酒店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节能管理模式。结合访谈内容发现,各酒店的节能管理工作都还不尽完善,从节能工作的布置、节能培训到节能考核、节能监督以及全员节能意识的培养,仍有可挖掘的潜力。

为了验证因子分析效果,以Cronbach'sa(克朗巴哈系数)为信度指标,对所提取的公因子进行信度分析。一般克朗巴哈系数大于0.5就意味着评估项目有较高的相关性,内在信度较高。此次调查问卷总体和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13~0o.791之间,说明此次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达到了信度要求。

3.2 节能成本过高是制约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关键原因

在节能的经济因素中,被调查者对“节能技术和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的成本较高”这一因素的认同度最高,达到了4.20。众所周知,先进的节能设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材质也较好,与普通的能耗设备相比,费用高也无可厚非。但在“节能设施设备改造的成本高”(4.20)和“酒店节能融资比较困难,融资渠道少”(3.72)等因素认同度较高的背景下,调查者对“资金缺乏是酒店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一因素的认同度却没有达到很高的比例,仅为3.60,其中的内在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结合访谈的内容,我们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酒店作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在选择节能设备时往往不只看重节能效果这一个因素,还会综合节能设备投资回收期的长短、引进节能设备的便利程度等因素来进行选择,只有当使用节能产品的成本利润率远远高于使用非节能产品的成本利润率时,酒店才会引进节能产品;否则,即使酒店有充足的资金,也不会投入到节能产品的购买与使用中去。因此,节能成本过高是制约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关键原因。

3.3 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面对节能减排推广的外在环境,被调查者对“节能信息的传播渠道如节能咨询、中介机构较少”这一因素的认同度较高,达到了3.94。结合访谈内容,笔者发现节能信息传播不对称是制约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面对各种节能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酒店业由于节能改造工作起步较晚,经验积累少,加之酒店节能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工程技术力量薄弱,致使很多酒店在选择节能设备时不能作出科学的比较,选择最适合酒店实际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很多酒店盲目上马节能设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酒店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此外,值得我们思考的一点是:被调查者对“顾客不积极配合酒店的节能工作”这一因素的认同仍占到了一定比例,其均值达到了3.50。由于酒店节能需要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让渡其舒适消费或奢华消费的价值,因此顾客的配合与支持是影响酒店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达国家酒店业从环保角度考虑普遍不提供客房一次性用品,而是客人自带,在我国也曾有酒店倡导取消客房6小件的做法,但却因为暂时得不到客人的支持与响应而搁浅。这说明我国酒店业的绿色消费环境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还有待提高。绿色消费环境的建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不断努力。

3.4 行业组织在酒店节能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有待加强

节能信息交流因子中,被调查者对“酒店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节能信息、经验的交流”这一因素的认同度较高,达到了3.73。各类型酒店及酒店集团内部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节能信息、经验的交流,对于加快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步伐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被调查者对“行业组织对酒店的节能宣传与推广提供了很大帮助”这一因素的认同度却较低,仅为3.18,足以说明酒店行业组织在推广节能减排方面所起的作用还很小。一个酒店自身收集节能信息、开发节能技术的力量有限,但酒店行业组织作为连接组织内成员的桥梁,如果能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和服务的力度,为酒店之间、酒店与节能企业之间搭建起节能信息沟通的平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

3.5 节能减排在酒店业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引导

被调查者对“国家的财税优惠政策没有吸引力,很难调动酒店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这一因素上的认同度较高,达到了3.64,而在“政府对酒店能源浪费及排污的惩罚力度不够”这一因素上的认同度较低,刚超过3.00。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不排除大多数酒店在经营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更多的优惠,承担更少的责任,所以在做问卷时多只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从社会的角度考虑政府推行惩罚措施的必要性。

国内外实践表明,节能减排在很多方面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引导。加之我国酒店业把节能减排作为一种管理战略纳入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且在承担高额的节能设备成本方面也面临很大困难,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财税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同时,制定与酒店业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使酒店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寻,为酒店业节能减排的推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6 节能管理人才严重匮乏是制约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瓶颈

酒店节能管理人才是集节能管理与节能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又要有过硬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在前面的因子分析过程中,由于“酒店节能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一变量与各个公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所以笔者把这个因素剔除了。但在访谈过程中发现酒店工程总监或经理们都一致认同酒店的节能管理人才匮乏,而其他部门的总监、经理或总经理对这一因素的认同度却较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很多高层管理者对节能管理人才的素质了解不全面,把节能管理人才与一般的管理人才等同。而酒店的工程总监与经理们需要对酒店节能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节能设备选型、节能新技术运用与推广等方面做出决策与管理,因此在酒店节能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节能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节能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导致酒店业在节能管理制度上存在严重漏洞,能源审计、计量、统计和分析工作的分配极其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瓶颈。4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模型

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是衡量因子重要程度的指标,根据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我们可以看出,影响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因子的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节能管理”(19.801%)、“经济因素”(14.301%)、“外在环境”(11.796%)、“信息交流”(9.826%)、“政府政策”(8.485%)。其中,“外在环境”、“信息交流”、“政府政策”3个因子共同构成了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环境因素。结合访谈内容,我们可以构建出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模型(图3)。

节能减排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涉及酒店的各个部门以及整体的社会节能环境。酒店节能的各因子对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分别产生着不同影响,酒店的节能管理水平是实现酒店业节能减排的内在保障因素;酒店作为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本质决定了经济因素必然成为酒店推广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外部节能环境的建立是酒店推广节能减排的重要推动因素。同时,“节能管理”、“经济因素”、“节能环境”三大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节能减排在我国酒店业中的推广。节能管理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节能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而酒店管理人员节能观念的认知不仅对节能信息传播与交流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还有助于引导顾客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酒店分担高额的节能设备成本,调动酒店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节能信息的畅通交流则有助于不断提高酒店的节能管理水平。

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篇4

【关键词】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审计模式;审计管理

节能减排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切实把能耗降下来,把排污总量控制住,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的主要审计类型,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何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功能,已成为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采取的有效模式、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及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作尝试性研究。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深刻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内涵

合理界定并从理论上把握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内涵,才能科学解决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践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从而切实解决我国的发展困境。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以促进其全面、有效地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创建适应实际需求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模式

根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现阶段(包括从现在开始的一段时期)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

模式:

(一)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督促节能减排资金和政策的落实

严格审计财政预算安排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检查分析资金安排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效益性。

(二)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完善各项节约制度和机制

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计算各年度企业的费用指标、吨产品耗能指标、收入成本指标、利润变化指标,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产出情况,审查资金投入产出效果,认真查找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漏洞,制止铺张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

(三)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责任制落实

以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为目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把经济责任人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情况、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情况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实,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使其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履行节能减排工作职责。

(四)与效益审计相结合,促进提高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效益

将效益审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用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对节能减排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查找影响企业效益的原因,分析能源耗费对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查看是否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生产工艺等原因造成能源耗费过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建议,促使企业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向耗用能源低、排污少的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五)与环境保护部门实施联合审计

在我国,从事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国家环保部门,但涉及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审查事项完全由审计部门负责,而这种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评价必然涉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企业经济业务、国家环保部门的业务活动乃至环境保护工作业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掌握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而且应熟悉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环保部门对环境专业知识比较精通,审计部门对审计技术比较在行,因此,建立环境保护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联动机制,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无疑是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最佳手段。

三、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一)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

1.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确定。

审计机构在编制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利用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评估,选择并最终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立项主要应考虑以下4方面的因素:(1)考虑开展以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节能减

排清洁生产效果为重点的审计和审计调查。(2)考虑对节能减排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对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集中供热等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开展审计调查。(3)考虑强化资源环保审计。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建设资金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对节能、节水、节电等应用工程及水源地保护、排污费、城市环保等专项投入、专项收费进行审计,揭示和制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规范专项收费征缴、管理和使用。(4)考虑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和清洁生产审计。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可以找出解决减少废弃物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方案,促使企业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清洁生产。

2.科学制定审计方案。

制定审计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对被审计项目的实施进行组织、计划和指导,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计划审计时间和成本,明确和落实审计人员的分工与责任,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制定节能减排审计方案时,首先,应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其次,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内容与审计方法;再次,科学选择评价依据和标准,慎重评价审计事项。

3.组织实施。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2个步骤:(1)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评价标准和被审计单位责任机制,考虑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特点进行调查取证。(2)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现场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纽带,与一般财务审计工作底稿相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底稿更侧重于对审计发现事项的分析、研究和评价。

4.撰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评价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结果。

节能减排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的内容应注重以下两点:(1)报告内容和要素齐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能够满足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及有关部门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情况及政策方针的执行情况的需要。(2)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总结。查明问题原因,围绕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和有关部门,纠正偏差,促进与加强整改,使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落到实处。5.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后续跟踪制度。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延伸,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在整改期间进行后续的跟踪审计,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方法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施过程,就是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审计证据,根据审计标准对被审计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审计结论,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收集审计证据,还是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评价,都需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除用到常规的审阅法、调查法、观察法及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外,特别要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和证据的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审计人员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贯彻系统性原则,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对审计活动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审计机关应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一)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机关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应注意从3方面进行: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机关在编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审计的全面性,突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重点,使审计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2.有效地利用审计资

源。要根据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实际能力状况,确定如何实施审计。3.对审计计划的编制实施动态和全程管理。审计机关应在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关注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审计环境的变化。必要时,按照规定程序对审计计划做出更新和修改。

(二)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包括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应当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审计人力资源效能最大化。审计机关应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使审计人员更加适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1.要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

能。2.要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任用机制和考评机制。3.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监督和培训管理。

(四)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应用价值。因此,对审计成果进行管理要做到:1.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考核机制。2.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问责机制。3.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管理。注重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标,能够促进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今后同类审计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课题组.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篇5

关键词:企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1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的必要性

近年来,能源紧张、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家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两项约束性指标。企业所追求的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若无规制约束,污染的负外部性给企业带来的超过社会成本的收益将激励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利润。因此实施节能减排是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资源紧缺和环境承载压力的必然选择。

2从企业个体的特征分析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

2.1理性经济人的特征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受利己主义的动机所驱使,任何经济决策都是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和成本收益分析而做出的,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建立在盈利性的基础上的。当有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实施节能减排往往会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的行动。相反,除非强制性措施有效,企业很难自觉实施节能减排。因此,无论企业是自愿实施节能减排行为,被迫实施节能减排行为,逃避实施节能减排行为,还是拒不承担节能减排行为,通常都是出于盈利性的考虑。

2.2有限理性的特征

有限理性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由于所处的环境的限制,当追企业求利益最大化时会受到约束。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来说,西蒙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重要差别在于“最优”和“满意”。经济人企求找到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方案,既能够节约成本又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即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择其最优者。而经济人的“堂弟”——管理人找到足可以实施节能减排行为的方案就满足了,即寻求满意,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动程序。

2.3机会主义特征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政府和企业掌握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企业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会采用非常微妙隐蔽的手段,会通过投机的方式实现它为个人提供了实施投机技巧,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来满足私人利益的机会,实现自身利益过程的最大化。再加上环境污染本身属于公共物品,具有负的外部性,因此给企业个体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如规避责任、搭便车、寻租、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

3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的动因以及成本收益分析

3.1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动因分析

(1)政府“硬约束”。

由于环境污染任意排放具有外部不经济性,作为企业来说,从自身利益出发会有违背政府意愿逃避环境责任的行为,因而政府需要通过相应的规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以约束企业的不法经营与竞争行为。通过国家强制力的政策在权利界限上约束了企业的行为边界。在既定的管制约束下,企业应对节能减排有以下三种可能动机。

(2)社会公众的“软约束”。

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政府和致污企业之间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往往对其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排污状况、污染物的危害等方面的了解比政府还要多得多,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它往往会在实施污染时故意隐瞒这些信息,企业拥有独占性的污染信息是其败德行为的关键。相反公众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环保行为了解比较多。通过公众披露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不仅成本低,而且很有针对性。因此,政府应加强与公众的合作,让公众起到监督企业的作用。

(3)企业自身赢得新的竞争力的需要。

节能降耗就是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法人主体,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它就需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各项经营就要兼顾到国家的法规和政策和相应的企业行为规范。从长期来看,企业会深刻认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对自身发展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切实感受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好处,进而主动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

3.2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是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

(1)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成本简析。

在市场经济中,成本成为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能节约成本、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多最好产品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以日本的公共交通为例,日本人上下班主要依靠公交系统,这主要是由于公共交通快捷方便,车辆间隔时间短。如果大量私家车涌上街道,极易造成交通堵塞,而阻塞又会引起汽车能耗效率低下,增加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能源成本。此外,停车费很贵,100日元只能停15分钟。高昂的停车费用促使日本人乘用公共交通,降低私家车的使用。个人之所以这样做也是自身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的结果。所以在日本公交优先政策实施不错。

虽然实施节能减排项目需要大笔的初期投入,但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能够带来重大的受益,对企业来说本身就是盈利,也是一种激励和动力。

(2)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收益分析。

以一汽大众为例,通过实行环保标准,在生产领域的一些环节,其投入已经开始得到了回报。2004年一汽大众投资3300万人民币,在技术节能方面采取了45项,管理节能方面采用了38项管理措施,4年以来节约了7万吨标准煤,相当于1600万人民币。此外,一汽大众在各个食堂和工人的换洗间全面采用太阳能,投资94万元,一年便回收成本,相当于一年节约1360吨标准煤;通过电网整治工作,投资155万元,每年节约253万元,相当于每年节约415万度电。托马斯·邦克也介绍了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节能减排成果,“我们投资380万元购置了一个污水处理站,这个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是每小时10立方米污水。2007年我们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数字达到15300立方米。差不多相当于整个公司77.8%总的蓄水量。”

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减排要贯穿到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因为节能减排对企业成本的节约和社会形象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影响这企业环境绩效的改进。

4企业持续实施节能减排的建议

我国能源资源市场价格过低,没有体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价值以及环境成本。过低的能源价格以及较弱的排污收费的力度,致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滑向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大的低端产品和落后产业,不利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应当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理顺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加大惩罚违法企业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并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将节能降耗与能源企业及能源消费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各方面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此,借鉴日本等先进节能减排国家的经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以及清洁发展机制,实施能效标准管理,扶持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等等。企业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长远打算,自觉地节能降耗,实现集约经营,从而建立起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篇6

统柴油相比的石油节约和排放降低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生命周期范围内,gtl路径的石油能耗降低99.4%,pm、co、nox、sox、thc排放分别降低33.9%、4.8%、7.3%、79.2%、20.9%,但co2排放升高23.4%;cng路径石油能耗降低99%,co2、pm、nox和sox排放分别降低8.5%、84.7%、26%、64.5%,但co和thc排放分别升高52.9%和197.9%。因此,天然气的利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石油燃料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其中压缩天然气路径的综合节能减排效果优于目前的gtl技术路径。

主题词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客车节能减排gtlcng

abstract:thepetroleum-savingandemission-reductioneffectsoftwoimportednaturalgaspathways(cngandgtl)wereanalyzedandcomparedwithtraditionaldieselpathwayincitybususinglifecycleassessmentmethod.theresultsshowedthatwithinthefulllifecycle,thegtlpathwaydecreasedpetroleumconsumptionby99.4%,andtheamountofpm,co,nox,soxandthcemissiondecreasedby33.9%,4.8%,7.3%,79.2%and20.9%respectively,whiletheco2emissionincreasedby23.4%.thecngpathwaydecreasedpetroleumconsumptionby99%,andtheamountofco2,pm,noxandsoxemissiondecreasedby8.5%,84.7%,26%and64.5%respectively,whiletheamountofcoandthcemissionincreasedby52.9%and197.9%.therefore,naturalgasbasedalternativevehiclefuelscouldsubstantiallyreducethepetroleumdemandsandpollutionemission,whilethecngpathwayhadthebettergeneralperformancethanthecurrentgtlpathway.

keywords:lifecycleassessment;citybus;energyconservationandemissionreduction;gtl;cng

1.引言

资源我国石油能源相对紧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车用能源安全供应压力剧增,环境空气质量恶化日趋严重,节能减排成为本世纪汽车工业的主要议题之一[1]。大力发展替代燃料,实现车用燃料的多元化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途径[2]。我国天然气储量相对石油比较丰富,同时天然气的全球资源储量远高于石油,天然气在全球能源供应中正逐步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3]。

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目前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压缩天然气汽车(cngv)[4],随着天然气合成液体燃料(gtl)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发展,gtl燃料开始批量供应,一种新的利用方式正在兴起[5],这为我国能源多元化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利用全生命周期分析评价的方法[6],在公交客车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包括这一路径在内的天然气基车用燃料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石油基燃料路径进行了比较。

2.燃料特性与生产供应路径

2.1.燃料特性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gtl燃料与传统柴油燃料特性的主要区别以及cng燃料特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gtl燃料的十六烷值高,与传统柴油相比,十六烷值高出20个单位,有利于改善燃料的燃烧性质;

(2)gtl燃料的芳香烃含量几乎为零,有利于降低thc和颗粒排放;

(3)gtl燃料和cng燃料硫含量几乎为零,有利于降低颗粒物排放;

(4)cng燃料的辛烷值高,与广泛使用的97号汽油相比,辛烷值高出23个单位,有利于提高压缩比,提

高燃烧效率。

 

2.2.供应路径设定

石油方面,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50%,其中约有60%的进口原油来自中东地区[7],因此设

定原油从中东地区海运至中国,然后在国内炼油厂生产加工,最后供国内柴油客车使用。

天然气方面,2007年我国进口291万吨lng,其中有248万吨来自澳大利亚,占总进口量的85%[8]。因此设定lng从澳大利亚海运至中国,在国内加气站气化生产cng供客车使用。

由于澳大利亚正在建设gtl工厂[9],为尽量统一燃料来源,设定gtl燃料利用澳大利亚的天然气生产,然后从澳大利亚海运至中国。

图1为三条燃料原料开采-产品生产-运输-利用的路径设定。

 

图1供应路径设定

3.车辆描述与运行路线

3.1.车辆描述为了获得客车在运行时的能耗和排放数据,本文选择在北京市公交系统中广泛使用的

cng公交开展研究,具体参数见表2:

表2客车参数对比

 

3.2.运行路线

为了全面反映北京市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经过调研,选取了包含城市交通拥堵路段、市内快速交通

路段、城乡结合路段在内的试验线路,具体线路如图2。试验线路总长44km,其中拥堵路段18km,快速交通路段15km,城乡结合路段11km。

 

图2运行路线

分析模型

模型设定在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分析中,在对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的前提下,做如下设定:

忽略除海运以外的运输和分配环节。

忽略lng气化制取cng环节的能耗和排放。

在计算上游阶段某环节排放时,除电力生产外,只考虑该环节过程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排放,不考虑生产过程燃料时产生的排放。

每种过程燃料只设定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燃烧装置。

上游阶段数据

(1)能耗数据能耗数据包括原料开采、燃料生产以及运输分配等环节的能量效率以及消耗的过程燃料的比例。其中,原油的开采在中东地区进行,考虑到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将其开采效率设为96%[10]。原油

从中东地区通过远洋油轮运输到中国,设定其海运距离为10556公里,油轮的能量消耗率为

0.7j/(mj•km)[11],使用的燃料为重油,相应的运输过程能量效率约为99.3%。柴油、汽油、渣油的生产在国内炼油厂进行,其效率根据国内情况分别设定为95%、88%、95.5%[12]。所有环节的过程燃料比例参考greet模型[11]并根据国内情况做适当修改[12]。

天然气的开采和处理以及lng和gtl的生产均在澳大利亚进行,认为其生产效率与美国接近,所以主要采用greet模型中的数据[11],同时参考国外相关报告数据[13]。lng和gtl从澳大利亚通过远洋

油轮运输到

4.3.下游阶段数据

(1)燃料消耗

车辆的燃料消耗来自于12米柴油和cng公交车实际运行结果。其中,柴油客车的平均百公里油耗量

为40.12升,gtl燃料客车的平均百公里油耗量为40.56升,cng燃料客车的平均百公里油耗量为35kg。为便于比较,根据各燃料的质量密度和能量密度,将其转化为百公里能耗,具体结果见表5。

(2)排放

利用实验室发动机esc循环测试,获得了三种燃料在对应发动机上应用的综合排放和综合能源消耗,由于循环测试工况来自于道路运行路谱的分析,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因此认为实际道路运行的排放与实验室esc测试排放具有对应关系。利用esc循环的燃料消耗和道路运行的百公里油耗,将esc排放转换到车辆道路运行排放[14]。各种燃料车辆运行阶段的co2排放量采用碳平衡的方法计算获得。三种车辆的排放的具体数值见表5。

表5下游车辆使用阶段主要数据

总能耗(kj/100km)或排放(g/100km)

 

5.全生命周期分析结果比较

根据上述的设定和实际测试结果,通过模型计算,获得了三种燃料的在公交客车上使用的能源消耗、

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的全生命周期分析结果,具体数值如表6所示。表6还给出了gtl路径与cng路径相

对于传统柴油路径的节能减排效果。

表6生命周期分析结果

总能耗(kj/100km)或排放(g/100km)

 

5.1.总能源消耗

如图3所示,在全生命周期内,两种天然气基燃料路径的总能源消耗均高于传统柴油路径。其中,gtl

路径的能耗超过柴油路径38.3%,其原因是gtl燃料在生产阶段的效率仅为65%,远低于传统柴油生产阶

段95%的能源效率,而其在使用阶段采用了效率基本相同的发动机技术。而cng路径的能耗超过柴油路

径23.9%,其原因是上游阶段和下游使用阶段的能源效率都比较低,天然气开采、处理和lng生产的综合效率只有87.3%,而传统柴油从原油开采到产品生产的综合效率为91.2%,二者在上游阶段相比有4个百分点的能源效率差距;而在车辆使用阶段,cng路径使用的发动机为火花点火式,受爆震等因素的限制,其压缩比相比传统压缩着火式柴油发动机要低,导致车辆使用阶段燃油消耗高、能源效率较低。

从图3还可以看出,天然气基的两种燃料路径相比,cng路径的总能源效率要高于gtl路径。其主要原因是gtl燃料在生产过程中要经过气化、ft合成等化工过程,消耗大量过程能源,仅在此过程就要消耗35%的过程能源,而cng路径只需要经过燃料的液化这一物理过程,能源消耗相对低得多。尽管在车辆使用阶段,gtl路径的燃料消耗比cng路径低,但也不能弥补燃料生产阶段的大量能源消耗,因此gtl路径的总能源效率较低。如果能够改进燃料生产阶段。高效利用化工过程的余热,提高gtl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发挥gtl燃料与传统燃料供应体系和车辆技术完全兼容的特性,gtl燃料路径仍然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5.2.石油替代

图4为三种燃料路径在全生命周期内,石油消耗的比较。由图可以看出,无论是gtl路径还是cng路径,均能大幅度降低石油能源的消耗,降低幅度均超过99%。其中不足1%的石油消耗来自于天然气开采机具使用的柴油和海洋运输过程中油轮燃烧的渣油。因此,使用天然气基车用燃料是大幅度降低车用石油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5.3.污染物排放比较

图5比较了三种燃料路径在不同阶段和全生命周期内的常规污染物排放和硫化物(sox)排放。总体上,与传统柴油路径相比,除cng路径的co和thc排放外,两种天然气基燃料路径的排放物都得有所降低,具有减排的能力。

(1)pm排放

在全生命周期pm排放的比较中,三种燃料路径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车辆使用阶段。gtl路径pm排放量相比柴油路径减少了33.9%,其原因是gtl燃料的芳香烃含量几乎为零,远少于传统柴油17.4%的含量,因此在车辆使用阶段的pm排放相比柴油路径降低36.1%,而两条路径在燃料生产阶段pm排放基本相同,所以全生命周期排放gtl路径低于柴油路径。cng路径pm排放量相比柴油路径减少了84.7%,其原因

是cng发动机采用火花点火方式,在车辆使用阶段不产生pm排放,比柴油路径降低92.9%,所以全生命周期pm排放大大降低。同时可以看出,天然气基的两种燃料路径相比,cng路径的pm排放量要小于gtl路径。(2)co排放

在全生命周期co排放的比较中,gtl路径co排放量与柴油路径大体相当,只减少了4.8%,其原因

是gtl燃料生产效率较低,燃烧了35%的过程燃料,产生了较多的co排放,但是在车辆使用阶段,由

于gtl燃料的碳含量为85%,低于柴油燃料的86.6%,在相同的发动机技术条件下,gtl燃料的燃烧更加充分,co排放减少23.1%,所以综合排放还是低于柴油路径的排放。cng路径co排放量比柴油路径提高52.9%,其主要原因是cng发动机采用火花点火的方式,在气缸壁附近容易燃烧不充分,在车辆使用阶段造成较多的co排放,比柴油路径提高87.4%,虽然在生产阶段cng路径的co排放量相对较低,

但是综合排放仍高于柴油路径。

(3)thc排放

在全生命周期thc排放的比较中,三种燃料路径在燃料生产阶段的排放较少,主要的区别体现在车辆使用阶段。gtl路径的thc排放量比柴油路径降低20.9%,其原因是gtl燃料芳香烃含量较少,有利于降低车辆使用阶段的thc排放,比柴油路径减少23.5%,所以全生命周期排放较低。cng路径的thc排放量比柴油路径升高197.9%,其原因是cng发动机采用火花点火的方式,容易产生气缸壁壁面淬熄效应,在车辆使用阶段造成较多的thc排放,比柴油路径高出230%,导致全生命周期排放较高。

(4)nox排放

在全生命周期nox排放的比较中,车辆使用阶段的排放占主要部分。gtl路径的nox排放量比柴油路径降低7.3%,其原因是gtl燃料的体积热值相对较小,发动机燃烧温度相对较低,所以在车辆使用阶段产生的nox排放量比柴油路径低9.6%。cng路径的nox排放量比柴油路径降低26%,其原因是cng发动机燃烧温度较低,降低了车辆使用阶段的nox排放,比柴油路径降低了27%。同时可以看出天然气基的两种燃料路径相比,cng路径的nox排放量要小于gtl路径,其原因是cng发动机的燃烧温度更低一些。

(5)sox排放

在全生命周期sox排放的比较中,燃料生产阶段的排放占主要部分,其中运输环节远洋油轮燃烧渣油

的排放因子为1.42g/kj,原油锅炉的排放因子是0.37g/kj,其他燃烧装置的sox排放因子均不超过0.01g/kj,

因此sox排放主要取决于原油燃烧量以及海洋运输环节。gtl路径的sox排放量相比柴油路径降低79.2%,其原因是柴油在燃料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原油作为过程燃料,其中原油开采环节有60%的过程燃料是原油,柴油生产环节75%的过程燃料是原油;同时,由于柴油海运的距离为10556公里,而gtl的海运距离为5334公里,所以消耗的渣油量也高于gtl路径,综合以上原因,柴油路径的生命周期sox排放高

于gtl路径。cng路径的sox排放量相比柴油路径降低64.5%,其原因gtl路径。同时可以看出天然气基的两种燃料路径相比,cng路径的sox排放量要高于gtl路径,由于两者在燃料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原油,同时车辆使用阶段基本不产生sox,差别主要体现在海运使用的渣油量上。lng油轮和gtl油轮的能量消耗率分别为1.35j/(mj•km)和1.02j/(mj•km),而且两者海运距离相同,所以lng海运使用的渣油更多,造成了其sox排放更高。

 

5.4.co2排放比较

由图6三种燃料的co2排放的比较可以看出,与传统柴油路径相比,cng路径能够降低co2排放,

而gtl路径增加了co2的排放。

cng路径降低co2排放的原因主要来自于cng燃料较低的碳含量。由表6的数据可知,cng路径的总化石能源消耗量比传统柴油高23.9%,但由于cng的碳含量只有75%,而传统柴油碳含量高达86.6%,其综合效果是cng路径的co2排放量比传统柴油降低了8.5%。

gtl路径导致co2排放上升的原因在于燃料的生产阶段消耗了额外35%的天然气作为过程燃料,这些天然气燃烧产生大量的co2排放。尽管生产gtl的原料天然气的碳含量低,会降低co2排放量,但仍然不能弥补过多的过程燃料燃烧导致的co2排放升高。如果过程燃料采用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等,gtl路径的co2排放可以降低到与cng相同的水平。

全生命周期co2排放比较

 

5.5.综合节能减排效果评价

根据上述分析,将减少石油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效果进行综合考虑,获得了表7

的评价结果。gtl路径和cng路径都能够有效降低石油能耗和常规污染物排放。但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目前的gtl技术路径与当前抑制全球气候变化的要求不相符,cng路径是一种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的

方案。 

6.结论

(1)在全生命周期内,两种天然气基燃料路径的总能源消耗均高于传统柴油路径。但无论是gtl路径还

是cng路径,均能大幅度降低石油能源的消耗,降低幅度均超过99%。因此,使用天然气基车用燃料是大幅度降低车用石油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2)与传统柴油路径相比,除cng路径的co和thc排放外,两种天然气基燃料路径的排放物都得有所降低,具有减排的能力。

(3)与传统柴油路径相比,cng路径的co2排放量比传统柴油降低了8.5%,而gtl路径提高了23.4%,因此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cng技术路线更加具有优势。

(4)将减少石油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效果进行综合考虑,cng路径的节能减排效果更加突出。如果能够改进gtl路径的燃料生产阶段,发挥gtl燃料与传统燃料供应体系和车辆技术完全兼容的特性,gtl燃料路径仍然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篇7

【关键词】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1、节能减排政策与制度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是世界能源委员会给出的“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狭义的定义,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我国认为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从开采、加工到运输分配,从能源消耗到有害物的排放每个环节中都实能现节能减排。政府、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手段很多,比如可以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总尔言之,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的强度。

2006年我国实施了《能源法》,同年《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要降低能耗,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监督检查节能减排的执行情况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加快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从而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2、衡阳市节能减排管理模式

构建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立足于衡阳市,引入衡阳市节能减排管理模式,这是构建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基础。为贯彻落实国家的节能减排的任务,衡阳市在“十一五”市政府全面开展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安排,2006年衡阳市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源工作的决定》,2007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衡阳市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衡了市节能减工作的实施方案》,2012年衡阳市委印发了关于《衡阳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衡阳市政府从2007年开始由市发改委牵头,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节能减排的评价考核工作,目的是督促检查各区县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情况。

3、平衡计分卡在节能减排审计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在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种管理方法。把平衡计分卡运用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因素

1、衡阳节能减排审计现状

衡阳市审计局是实施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主体。针对审计时间、内容和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有此因素制约了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的发展。首先审计内容单一,目前节能减排审计主要以专项资金审计为主,没有将人口、资源、环境统一纳入审计范围。其次是节能减排审计队伍的专业能力欠缺,节能减排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它综合了经济、环境法、环境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对我们的审计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最后审计扫行的期限受到约束,节能减排审地项目的时间不超过90天,成员不超过6人,这一样来实行全面审计工作是不可能的。

2、分析衡阳市节能减审计评价存在问题

(1)正、负影响审计评价不均衡

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没有全面描述,只是客观反映节能减排的整体现状主,如衡阳市审计局关于《落实要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调查结果公告》为例,评价时负面评价较多,而正面评价一代而过。正、负面影响审计评价不均衡,无法起到准描述的作用。

(2)缺少必要的审计评价内容

经调研发现,12个项目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计评价,大部分项目没有对专项资金的分配情况进行评价,资金分配是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一,不可缺少。12个项中没有对节能减排扶持项目的内容目标进行审计评价的有4项,而项目的内容目标是审计评价项目绩效情况的重要依据,是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必要的一项评价内容

三、构建衡阳市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客观性原则。反映节能减排项目的真实情况,是节能减排审计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时应采用客观性原则。三个方面反映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即一是评价指标的设置应符合衡阳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性;二是判断依据和指标计算应是客观的;三是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应是客观公正1。

(2)实用性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原则是指,指标设计的实际应用水平,必须容易采用,易于获得,指标数据应是已有统计数据或经过实际检测、调查和统计可以获得的数据,如依照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被审计单位每天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需要完成的资源环境统计指标,就是“现有的”数据,可以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审计的参考指标2。

(3)兼容性原则。衡阳市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体系的建立应符合兼容性的原则,兼容性指对类节能减排审计具有通用性。根据兼容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会有三种情形,专项资金,扶贫资金、节能技术改造资金是兼容性很高的一类指标,它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要指标一致。二是一般兼容性指标,三是很差的兼容性指标。

2、指标体系的构成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评价环境、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以及评价反馈组成的3。评价环境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是相互联系的,这是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主要因素。评价主体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确定所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要参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将评价指标进行转化形成实用性的数值,经过精确的计算得出最后的标准结果。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进一步完善是节能减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路径,最终的总结是指导被审计单位实现评价的目标,这是构建符合衡阳市特色的节能减排审指标评价体系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高志远.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研究.会计之友[J],2009.4

[2]鲁小静,朱小露.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体系之研究.绿色会计[J],2012,5

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篇8

论文关键词:企业节能减排;计划行为理论;意愿

1引言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日趋尖锐,为解决该矛盾和确保两者间的动态平衡,必须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节能减排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国家部门对各类企业进行的节能减排摸底调查,目的在于明确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根据调查结果开展节能减排研究,制订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思路、目标及政策措施。第二,针对家庭和个人在生活方面的节能减排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公民节能意识,促进节能减排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第三,关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调查,通过调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节能、排污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并促进节能减排相关技术和措施的改进。

这一研究,不仅囊括了大部分以前与此相关的各种调查结果,也获得了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因素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补充当前针对企业节能减排意愿调查的空白。

同时,希望研究成果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能为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建议,并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提高企业承担环保公共责任的主动性,发挥企业在环保低碳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2计划行为理论(tpB)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由美国学者ajzen和Fishbein在理性行为理论(tR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社会学领域研究行为意愿方面广为认可的一种理论,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其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这些中间变量的引入,使得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系表现的更加明显,也同时增强了该理论对实际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计划行为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主体行为的~般决策,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计划的结果,行为的意愿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愿可以由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来预测,其中感知行为控制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行为。计划行为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观点:

(1)非完全意志控制的行为不仅受行为意愿的影响,还受个人能力、机会、资源等实际控制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愿直接决定行为;

(2)实际控制条件通过准确的感知行为反映,因此感知行为可作为实际控制条件的替代指标,直接预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预测的准确性依赖于感知行为控制的真实程度;

(3)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绪基础是信念,但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只有少量信念可以被获取;

(4)个人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经验、人格等)通过信念间接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从而最终影响行为意愿和行为。一般来讲,行为态度越积极,得到的重要支持越大,感知行为控制越强,行为的意愿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是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战略性选择,而企业的战略性选择行为是企业管理者主体如Ceo或由主体组成机构基于内外环境分析的理性决策行为;鉴于tpB理论对主体行为的良好解释力结合国内企业管理现状,本文力图将tpB理论引入影响企业的节能减排意愿因素的分析中,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提出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就相关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tpB认为行为意愿(Bi)即主体执行特定目标行为的意愿,反映了主体完成特定行为的意愿强度。就企业节能减排行为而言,节能减排意愿越强,就越有可能推行节能减排活动。

行为态度(aB)指主体对某种行为所存在的一般而稳定的倾向或立场。就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态度而言,则是指企业对节能减排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一般地,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态度受主体拥有的大量有关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可能结果和对行为结果评估的信念影响,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战略作用认识越深刻、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越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结果预期收益越好,则态度越积极。具体包括以下可能素:经营目标、经济风险、消费需求、竞争水平等。

主观规范(Sn)即是主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定目标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如:政府,舆论媒体,股东对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就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观规范而言,它受企业对重要他人或团队对其是否执行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意向和期望的信念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政府压力、媒体压力、市场压力、内部阻力等。

知觉行为控制(pBC)是指主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程度,它反映的是主体对促进或阻碍行为因素及其影响强度的影响。就有关企业节能减排的知觉行为控制而言,它由企业对促进或阻碍行为因素及其影响强度感知的信念决定。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政策优惠、金融支持、节能技术、专业人才、自有资金、制度安排、管理水平、协作交流等。

课题选取了46个具有代表性的江西省内企业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搜集原始资料和数据,可供深入研究各相关因素对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影响。

通过调查并结合tpB模型分析,归纳出各种影响因素,如图所示:

依据tpB的观点,在做出节能减排(行为)决策时,企业的管理者所拥有的大量相关信念,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只有少量能够突显,这些突显的信念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关于节能减排的行为态度、决策时感知的社会压力和对可能促进或阻碍节能减排执行的因素与强度的认知来影响企业最终的节能减排行为意愿和行为。

3企业节能减排的tpB分析

3.1企业节能减排中的行为态度

行为态度,指决策者对目标行为所持的积极或者消极的主观评价,即决策者认为该行为是有利或是不利的。在节能减排决策中,决策者对节能减排的主观评价更为积极,则越容易实施行为,反之则难以实施行为。节能减排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经营目标、经济风险、消费需求、竞争水平。在调查中,46.7%的企业认为本单位的节能减排措施对利润的贡献率低于5,其余企业则认为贡献率处于5%到10%之间。同时,74.8%的企业认为竞争对手愿意自主开展环保和节能降耗工作(其中34.8%的企业认为“非常愿意”)。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企业认为节能减排有利于企业满足消费需求、实现利润,节能减排行为的经济风险可控,并且能使企业在竞争力水平上有所提升。

这些因素整体产生的积极影响,能促使企业加强行为信念,对行为的实现将产生正面影响。

3.2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该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通常表现为对决策者最具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对该行为的影响作用大小。在企业节能减排中,这种社会压力反映为管制压力、舆论压力和市场压力三个方面。管制压力来自政府监督,舆论压力来自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而市场压力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者和消费者等。例如,2008年江西省相关监督部门对全省18家“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和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表扬超额完成任务企业,并通报批评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企业,勒令未完成目标企业在限定日期内报送整改专题报告,深刻分析未完成目标原因,并着手整改,管制压力可见一斑。此外,32.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其单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上级部门要求在当前全世界呼吁“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社会大众,对于企业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正从期望向要求过度,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都已不得不接受行业内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不可避免的向节能减排迈出步伐。企业的重要影响个人或团体中,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企业都承受着空前的节能减排压力。

3.3企业节能减排中的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指的是,决策者在实施行为时所意识到的促进和阻碍这一行为的因素,即当决策者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和机会越多,可能碰到的阻碍越少,则知觉行为控制越强,亦即是说越可能实施行为企业节能减排中,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的因素概括有,政策优惠、金融支持、节能技术、专业人才、自由资金、制度安排、管理水平、协作交流等几个方面。

本研究中,被调查企业所使用过的节能技术,技术所属企业中有93.5%的企业认为节能技术和产品能起到明显效果,只是效果大小存在差异。65.2%的企业设置了节能减排专职人员,在节能减排上的资金投入54.3%的企业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投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l8家(其中包含投入1000万以上的企业2家),占被调查企业的39.1%。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建立方面,能源计量制度、能源消费统计与报告制度、节能减排考核制度,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四项制度中,对于其中任一制度而言,大约均有一半的企业已经建立,另外,有36.8%的企业制定了年度节能减排计划。以上包含了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在知觉行为控制中被促进的方面。

对于知觉行为控制中的阻碍因素方面,本项调查中54.3%的企业不知道实施清洁生产项目方面的申请补贴情况,这意味着监管方与企业关于政策优惠方面的信息并不对称。被调查企业中,认为节能降耗成本太高、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的企业占36.8%,认为企业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资金条件的占43.5,认为环保、节能降耗的相关优惠政策太少的占56.5%,同时,19.6%的企业认为自己未能全面掌握有关环保及节能降耗标准方面的信息,50.0%的企业认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无法准确及时的了解和选择节能降耗技术产品,41.3%的企业认为市场上的节能技术成熟度不高、无法真正让企业节能,13.0%的企业认为节能降耗投资较大,缺少银行贷款方面优惠。以上因素的阻碍作用,成为了抑制企业节能减排有效实施的关键。

3.4综述

根据tpB模型,在行为态度上,被调查企业认为节能减排对企业长远而言影响是积极的,并且在企业决策者的主观规范信念中,企业因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开展和进行节能减排。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是导致行为的直接因素,而以上两个因素加强了企业节能减排的行为意向,然而,在影响行为意愿的第三因素——知觉行为控制中,企业虽已掌握一定可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如节能减排的政策优惠、信贷支持、节能制度建设等,但企业切实的节能减排行为仍受到较大的阻碍,如资金不足、缺少更加有效的技术、节能收益较低,综上而言,企业面临的问题是节能减排成本过高而所获得的支持和收益不足,由此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机会和支持,破除阻碍节能减排行为的障碍。

4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对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因素的分析,要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必须从影响企业管理者感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控制的影响因素着手。

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篇9

【关键词】水泥;节能减排

引言

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水泥工业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水泥因其数量大、用途广、使用方便、性能优良,以及具有许多其它材料不可取代的性能而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三大基础材料之一,并且至今仍无可以取代水泥的更合适的材料。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水泥仍将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建筑材料。

一、水泥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立窑生产线逐步被淘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成为大家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随着水泥工作者自主研发创新,取得了一批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成果,使目前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水泥工业作为资源消耗型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能源消耗大

作为传统的工业部门,水泥工业有着显著的“两高一资”生产工艺特性,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石灰石、煤炭、电能等资源能源,通过资源能源的替代、技术创新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的主要任务。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水泥工业每年要消耗11亿t石灰石,照此发展下去,用不了200a,我国已探明的石灰石资源将耗尽。水泥熟料煅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目前使用的煅烧工艺基本为预分解窑炉,燃煤由喷煤管分别送入分解炉和回转窑进行燃烧。水泥熟料形成反应的理论热耗约为1700kJ/kg。由于窑炉筒体表面散热、燃烧烟气带出热量及出窑熟料带出热量,实际的水泥熟料烧成热耗约为3200kJ/kg,即吨熟料综合煤耗约为110kg标准煤。水泥生产从原料开采、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到水泥粉磨等多个工艺环节,需要使用多种输送、破碎、粉磨、煅烧工艺设备及电机、风机等,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电力,通过统计计算,每生产1t水泥,需要消耗电力约110kwh。

(2)污染物排放量大

水泥工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烟(粉)尘、So2、noX、HF等。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2009年全国环境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9年因水泥生产向大气排放的各类粉尘约1330万t,粉尘污染排放高于国外15倍;So2排放量约100万t,noX排放量1.3~1.6×106m3,排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6~10倍,尤其是华中、西南、华东、华南等多个地区形成了酸雨区,而且污染呈加重趋势。

除以上污染物的排放外,水泥生产过程中电力、煤炭等的消耗会直接或间接产生Co2的排放。根据ipCC数据库的数据计算,燃煤的排放因子为2.46kgCo2/kgce,电力消耗Co2排放因子平均约为0.86tCo2/mwh。此外,石灰质原料中碳酸盐矿物分解也会产生大量的Co2排放。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威胁,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庄严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水泥行业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走出一条低碳环保之路,是每个水泥工业企业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的战略任务

二、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影响因素

(1)水泥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水泥企业的调查分析可以验证这一观点。10家较大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实践,节能绩效、减排绩效分别提高13.5%、8.9%。58家中型水泥企业也采取节能减排实践,节能、减排平均绩效分别为9.4%、8.1%。然而,水泥小企业的节能、减排平均绩效略低,分别为7.1%、7.3%。不同规模的企业承受着的不同外界驱动力是导致企业绩效有差别的主要原因。

(2)水泥企业所有制

按照企业投资来源将调查的水泥企业分为国有、私营、外资和合资企业四类。国有企业拥有系统的企业绩效体制保障。在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中,国有企业建设规则明晰的规范董事会,完善了集团公司的投资融资安排、战略选择等机制,避免在决策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从而为国有企业保持良好经营绩效提供体制保障。因此,相比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水泥企业在节能、减排绩效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三、水泥工业主要节能减排措施

(1)石灰石破碎

石灰石破碎系统大多采用新型单段锤式破碎机。石灰石破碎采用一段破碎,与传统的二段破碎相比,减少了物料的中转、倒运、吸尘、排风环节,不仅节约了投资,减少了粉尘排放,而且降低了系统电耗。

(2)原料粉磨

原料粉磨系统采用立式辊磨,并采用窑尾废气作为烘干热源,与传统的闭路球磨系统相比,可节约大量的电耗。

(3)熟料烧成系统

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经历了从立窑―――干法回转窑―――湿法回转窑―――新型干法回转窑的发展历程,不同的窑型热耗差别较大。湿法窑约比窑外分解窑多耗能近1倍,中空窑能耗是新型干法窑的2~3倍,机立窑约比窑外分解窑多耗近4成,普立窑约比窑外分解窑多耗7成。

(4)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设备主要应用于水泥粉磨环节,是水泥生产中耗电最多的设备,约占水泥总电耗的60%~70%,国内应用最多的水泥粉磨装备主要有三种:常规球(管)磨粉磨系统、立磨粉磨系统以及挤压联合粉磨系统。

四、节能效果分析

(1)经测算,破碎系统采用新型单段锤式破碎机,与传统的二段破碎相比,能够降低电耗约15%。

(2)原料粉磨系统采用立式辊磨,立式辊磨具有能耗低、烘干能力强、系统简单、控制方便等特点,磨制生料系统电耗能够降低10%~25%。

(3)熟料烧成系统采用新型干法回转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是公认的低能耗生产技术,比传统回转窑和立窑能耗平均约低30~35kg标煤/t水泥。

(4)水泥粉磨。水泥粉粉磨系统设计挤压联合粉磨系统,与传统的闭路球磨系统相比,每吨水泥可降低电耗约10kwh。

结束语

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的水泥产量占有全世界一半的产能,却存在着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浪费等行业问题。近年来政府在环保及节能降耗方面的政策力度让新型干法水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政策压力,中国水泥行业的无序发展及无序竞争也让新型干法水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总之,水泥行业要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就要积极推进发展战略的转变,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企业扩展要保持理性,始终坚持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坚持以节约资源、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为主导,通过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全面提升水泥生产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使中国水泥生产装备大型化、生产集约化,逐步走出一条结构合理、低碳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原因分析篇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生和教职工数量的增加,高校能源消耗也不断增加。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目前,各高校节能减排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是还面临许多问题。面对高校节能减排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搭建一个高校节能减排体系,以此对高校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评价,这既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是建立在对系统有一定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要求指标体系严密,要能比较客观真实的反应节能减排情况。

(二)系统性。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不能仅仅考虑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全面、综合的考虑高校节能减排的情况,指标体系只有遵循系统性的原则,才能得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的选取应当是针对高等院校及影响其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因素选取的,而对于那些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无关紧要的指标要果断去除。

(四)可操作性。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要易于采集,无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并且容易取得;操作方法通俗易懂,简单易行,尽可能以较少的指标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节能减排状况,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决策者能够方便地做出决策。

三、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

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是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它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形成有关联的多个层次结构,由各级子问题的重要程度确定总目标的重要性。

(二)高校节能减排体系。在遵循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下,结合高校节能减排现状和对高校后勤相关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

图1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反映了评价指标在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体系中所具有的不同重要性,表达评价指标对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的影响程度。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据高校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在aHp支持下对评价指标逐层对比的方法构建。主要过程为:(1)基于综合评价体系构造模糊判断矩阵。同一指标下的任意两个子因素i和j进行重要性模糊对比,生成相对标度值aij,当i=j时,aij=1,由所有的aij构成重要性模糊判断矩阵a.

a=

判断矩阵a是一个互反矩阵,aij表示i相对于j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值。通常采用t.L.Satty的标度理论(见表1)给赋值,即用1~9表示元素之间的重要性aij,用aij的倒数1/aij表示不重要性aij。

表1两两比较的标度含义

(2)确定单层指标权重。设评价指标体系某层各元素的权重向量为w=(w1,w2,…wm)t,通过如下公式求得w。

aw=λmaxw(1)。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所求的权重向量。

(3)判断矩阵逻辑性检验。为了避免判断矩阵a的逻辑性混乱,需对a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找出判断矩阵a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常用的取值见表2。

表2平均一致性指标

然后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当与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时,则有Ci=0;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当

CR

(4)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在单层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一层次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设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ι-1、ι层分别有x,y个元素,第ι层的权重向量为wι,wι=(wij)tx×y其中wij为第ι层第i个元素针对第ι-1层第j个元素的相对权重。第ι层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向量为w■■,w■■由式(2)求得.同理,对于综合权重向量也需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方法同前。

w■■=wι×wι-1×…×w1(2)

四、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判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评判因素论域:代表综合评判中各评判因素所组成的集合;(2)评语等级论域:代表综合评判中评语所组成的集合,它实质是对被评事物变化区间的一个划分,如很好、好、中、差、极差等评语;(3)模糊关系矩阵:模糊关系矩阵是单因素评价的结果,即单因素评价矩阵,模糊综合评价所综合的对象正是模糊关系矩阵;(4)模糊算子:模糊算子是指合成与所用的计算方法,即合成方法。

(二)构造评价指标模糊关系矩阵。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人均耗水量、人均耗电量、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和生活垃圾资源化率为定量指标;节能设备使用、节能科研项目、节能减排机构的建立、节能减排相关制度的制定、节能减排教育为定性指标。由于各指标的含义和测度方法的不尽相同,导致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变化和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方向不尽相同。指标一致化处理的要求是,处理后的指标值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方向应相同;指标无量纲处理的要求是,对各评价指标而言,评价对象集在无量纲化处理前后的排序应保持不变。针对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建立五级评语集R={r1,r2,r3,r4,r5},其中,代表r1“很差”;r2代表“差”;r3代表“一般”;r4代表“好”;r5代表“很好”。

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集为p,p=

{p1,p2,…,pn},指标集p中各元素的权重集为w,w={w1,w2,…,wn},基于评语集R对评价指标集p中单指标pi进行评价,诱导出指标集p与评语集R的模糊关系矩阵F为

对于定性指标,F中的模糊隶属度fij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得到,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均为越大越优型指标,因此可以采用式(3)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定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度为(3)。上式(3)中,eij表示第i个指标在评语rj上的值。对于定量指标,需要将定量指标无量纲化,针对越大越优型指标采用式(4)转化,针对越小越优型指标采用式(5)转化。

(4)(5)

上式(4)和(5)中,yij为第i个高校节能减排的第j个指标的的属性值,xij为yij相对应的无量纲属性值,经过处理,将yij变换到[0,1]区间,其相对评语集的模糊隶属度fij可由梯形模糊数(x1,x2,x3,x4)求得,计算公式为式(6)。R={r1,r2,r3,r4,r5}对应的模糊数分别为r1=(0,0.1,0.2,0.3);r2=(0.2,0.3,0.4,0.5);r3=(0.4,0.5,0.6,

0.7);r4=(0.7,0.8,0.9,0.9);r5=(0.9,0.9,0.9,1.0).

(6)

(三)综合评判。得到模糊关系矩阵后,对高校节能减排进行综合评判,综合评判模糊集为G,G=F?w′。G的运算通过主因素决定模型(∧∨)运算公式求得,其运算公式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