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14:49

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篇1

1.原有案例的再利用――在比较中优化课程实施

将原有案例再利用基于几方面的思考,首先,“教科书”属于素材性资源的一种,沿用至幼儿园被称为“活动方案”或“活动案例”。我园开放性主题教育活动案例集中收录着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实施成功的案例共38个。其本身作为素材性资源我们如果不去再利用,就等于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原有主题活动案例中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实施时可以进行筛选,好的资源再用,不适宜的进行调整,及时补充新资源。通过对原有案例实施的比较和分析,教师们有效进行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实则是进一步优化了园本课程实施,教师在比较学习中进步!

2.同一主题不同做法――在摸索中体验班本乐趣

同一主题不同做法是我园主题课程从“园本”到“班本”的大胆尝试,顾名思义以同一年级为单位,确定共同开展的主题名称,实施以各班实际的做法。因为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开展不同的主题,所以它是“班本”的,但是依靠年级组力量有共性的主题内容,所以它也有“园本”的影子。这种做法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她们在主题建构中不断摸索,并体验了其中资源共享及以本班为基点的课程实施的乐趣。

3.班级自主开发主题――在分享中强化课程意识

虞永平教授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文中解释:“以班级为基点来建设的课程,应是以国家法规为依据,参照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基本思想,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并以教师为主体主动建构科学、高效的课程。”为我园“自主开发课例”建构班本课程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各班每学期一个主题必须是教师分析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知识经验兴趣、主题价值判断后自主开发的“班本主题”。学期末,各班将自主开发主题整理成ppt向大家分享,其他教师在分享中学习他人经验,并反思班本化课程中的每一个活动是否适宜,不断强化课程意识。

在我园班本主题的优化过程中,将课程游戏化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努力做到“主题生成游戏,游戏丰富主题”,让幼儿在主题探索和游戏体验中经历成长。

1.动手做,游戏乐――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

“动手做、游戏乐”是以“做中玩,玩中学”理念和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探索性材料,创设支持性环境和游戏化氛围,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做做玩玩,在做中玩,在玩中乐,实现幼儿主动学习。在主题活动《快乐的小马》中,孩子们想到可以用各种纸箱来制作小马,然后骑马玩游戏。于是大家从家里收集来大大小小的纸箱,动手制作开始了。小雨和辰辰是合作做了一批小马,他俩的箱子较大,制作的马身足以两人同时站在里面,可用什么材料做尾巴,两人一直在寻找,毛线太细,纸棒太硬,还上网查资料,寻找DiY图片,终于,在放学回家路上,小雨看见路边废弃的芭蕉树叶子,配上马身正合适。整个制作小马的过程,都是两个小伙伴主动学习完成。

2.主题小高潮事件――培养探索进取的态度

主题小高潮事件是我园每一个主题最后都要完成的较大型综合游戏,有建构类,有表演类,也有科学探索类……中班在开展服装主题活动,最后想进行时装表演,将主题推向高潮。有的小朋友提议,进行时装表演时应先搭建一个“t”型台,用什么材料搭呢?姜敏波先提出我用双面胶在地上贴两道。小朋友们一致赞成,贴好以后,没过一会儿,双面胶上的一层纸被踢掉了,只剩下粘糊糊的胶,一踩就变黑了,小朋友们觉得这个办法不好,最后,大家一起想到了一个既美观又耐用的方法,将幼儿园结构游戏室的彩色泡沫板拼成一个“t”型台,小朋友们都很满意。这些准备工作都是游戏的一部分,体现了幼儿全身心地探索、进取精神。

3.主题性区域游戏――养成合作创新的意识

每个班本主题,教师都会根据主题内容创设互动性区域游戏。在大班主题活动“五彩乐园”中,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想创设小小动物园。大家的合作从商量中开始,有的建议创设孔雀园有的说可以养小兔子、小仓鼠有的说可以从妈妈的实验室找来一些动物标本……大家互相交流,收集游戏材料,最后得出结论,教室里养小金鱼、小乌龟、虾等小动物,小鸡小鸭等家禽放在教室外的竹园里饲养,一些大型动物找来了图片、玩具、标本等替代。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是和幼儿平等地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达成合作,区域游戏玩得如火如茶。

作为早期阅读特色园,近年来,我园围绕“开放性”深入探索,将阅读与孩子的生活和游戏紧密联系,让特色课程进一步开放化,生活化,游戏化。

1.游戏中阅读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幼儿园除了在图画书中阅读外,还借助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充分挖掘阅读内容,开展了整合在游戏中的阅读活动。如小班的理发店角色游戏,教师用图谱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读懂了“洗发”程序,于是,游戏开始了……

2.阅读中游戏

在我园组织的各种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游戏手段,才能使师幼“共读”过程充满乐趣,始终深深吸引着孩子。如:“猜猜找找”游戏,通过让孩子找找画面主要特征,猜猜接下去的故事。情节,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帮助孩子在故事情节间形成逻辑联系。“情境再现”游戏,通过绘本表演将故事展现,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3.寓阅读于乐

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教学阅读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a)-0210-01

1基于多样化方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阅读以及阅读技能是人的一种潜在习惯,通过多样化的反复练习可以逐渐的形成。幼儿园教学中孩子阅读及阅读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游戏、活动等实践活动,以及图书、动画等多媒体材料两类形式。

一方面,基于图画书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图画书有效地将绘画与语言结合起来,色彩鲜艳,图文结合,极具童趣,能够在主观上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同时,图画书中的图案变化与文字内容相一致,能够很好的抓取人物变化的细微部分,是读者易于理解,并且深入理解。这两方面的功效都能吸引幼儿园孩子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例如,图画书中故事“下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图画书中的文字用语言表述出来,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同时用粉笔将画面在黑板上一一展示出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另一方面,基于动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例如,故事“好饿的小蛇”,首先,教师播放《好饿的小蛇》mp3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故事;其次,师生共同观看与分享《好饿的小蛇》ppt,完整欣赏故事;最后请幼儿跟着电脑flash一起表演小蛇,在游戏中练习故事短句。通过后面两个加入动画部分,欣赏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有趣情景,在观看动画与游戏互动中,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同时,基于其他多媒体材料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过去的幼儿阅读教学,或借助挂图、画册等简单形式,或边读边讲,孩子没有多大的兴趣,也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材料增加了教与学的丰富度,例如,故事“给吗妈妈送甜蜜”,首先,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带,请幼儿欣赏故事。并提出“请小朋友听一听小松鼠给妈妈的妈妈送什么礼物?看谁听得仔细认真,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让孩子在听与思考的过程中“阅读”故事;其次,利用挂图,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鼓励幼儿认真听,在看图与讲述中,引导幼儿感受甜蜜也是一种亲情,并且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做出小结:拥抱、亲吻、关怀、一句甜蜜的话都是表达对亲人的爱。最后,拓展、迁移经验,鼓励幼儿把甜甜的爱送给更多的人,鼓励幼儿回家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通过这三个步骤的努力,让幼儿将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形成。

2调动多个感官,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与能力

2.1图文结合,解放孩子的眼睛和空间

图画与文字相结合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尤其是一些情绪情感文字的的图画书,能更好以文字与图画结合的方式,在视觉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快速的理解情境中角色的心理状态,拓展幼儿阅读的视觉范围,扩展幼儿理解空间。例如,幼儿园中班分享阅读活动“我们爱运动”,教师从报纸和杂志上剪下关于运动项目的图片,并标以运动项目的全名,制作“各种运动项目的图片,运动服装和装备、器械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利用“文字―图片”“图片―文字”让孩子看到的东西更多,让孩子可得更远。通过孩子眼界的开阔,促进孩子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2情景故事,解放孩子的大脑和双手

一个好的情景故事是幼儿阅读兴趣及幼儿阅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利用创设好的情故事,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能够让幼儿真正的快速加入大阅读之中,从而培养与提升幼儿阅读的兴趣与能力。例如,故事“水果屋”,首先,教师出示课件―水果屋,提出“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它漂亮吗?你觉得哪里很漂亮的?”“这么漂亮的房子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造的吗?”“那究竟是谁造出了那么漂亮的房子呢?你们想知道吗?听完了故事《水果屋》你们就知道了”五个大问题作为铺垫,以营造问题情景;教师结合课件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水果盖房子,以创设活动情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利用情景让幼儿手脑并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2.3亲子游戏,解放孩子阅读时间

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的拓展与延伸是幼儿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形成与提高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年幼时期的孩子而言,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主要是通过游戏与活动的方式实现,尤其是亲子活动。例如,故事“会响的小路”,以组织幼儿与家长的室外活动为基础情景,组织孩子倾听家长和幼儿走到树叶上的声音的不同(单、双替跳,踮起脚尖快走、慢走,用力踩踏等),让幼儿充分体验树叶发出声音的不同,并跟教师(家长)学说表示声音的词语(哗啦哗啦、踢踏踢踏、等)。总结出走路方式不同则声音不同,让学生更多的体验aBaB模式,为听故事作铺垫。同时,组织孩子与家长在课外进行类似的活动与游戏。这种基于亲子游戏的户外活动,大大解放了孩子的阅读是时间,让孩子愿意与家长、教师、同伴交流,能安静地倾听家长、老师和同伴讲话。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时时阅读、事事阅读,促进孩子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与家长合作,全面提升

在幼儿园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抓住一起可利用的时间与机会对孩子的阅读进行培养与提升。例如,孩子午睡与晚睡的前后、孩子饭前于饭后、孩子课下游戏中。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全面提升孩子的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与家长合作,通过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教师应注意将自己放到与家长一样的位置上,平等的位置上,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与家长合作。教师与家长以一个较为统一的思想,着重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其次,教师要主动的与家长建立联系,例如,开展家长会或者家访等活动,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与合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教师需要换位思考,体会家长以及学生的想法与交往要求。通过了解与分析,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小梅.多媒体读物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7.

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篇3

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要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配合、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突出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本书就是通过幼儿园中常见的案例,结合理论,深入浅出,给予支招,实用性强。

亮点一:36篇文章提供了36个金点子、36个温馨熟悉的画面。每篇文章都有“阅读指引”、“案例及分析”、“教育策略”、“延伸与讨论”,内容生动,便于理解掌握。“阅读指引”是画龙点睛之笔,“案例及分析”描绘一幅幅温馨而熟悉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深受启发,并结合理论,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分析,缜密到位;而“教育策略”会告诉读者如何让家园工作形成合力,共创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延伸与讨论”能让人阅读后拓宽思路,深刻反思。

亮点二: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教师,在本书中都会找到自己最需要的家园沟通技巧。

第一辑“缔结纽带”是从幼儿园层面讨论如何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沟通形式,促使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挖掘教育资源,增强家园合力,让幼儿园成为科学家教的窗口。

第二辑“勤架桥梁”是从幼儿园班级管理层面,介绍如何通过班级家长会、家访、家园联系栏、QQ群、班级网站等多通道提高家园联系的有效性,让家长重视家园联系,体会到参与的价值,真心与教师合作,配合班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辑“乐为朋友”是从教师层面多个角度介绍教师如何怀着爱心、真心和诚心与家长交流,其中提及的沟通细节包含用什么样的语气、主动地态度、对话内容、微笑的力量等,让我们从细微处掌握家园联系的沟通技巧,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心与心的沟通。

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篇4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吴江区B幼儿园小、中、大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本调研报告针对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幼儿家庭阅读情况,因此将本园全部幼儿以及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研究者收集所需要资料的一种手段。研究者确定想要问的问题,将其打印在纸上,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正式的调查问卷选择了全园324名幼儿家长,其中高中以上学历155位家长,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169位家长。总共发放324份问卷,回收301份,其中答案全部数据缺失的视为无效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01%(见表1-1)。

二、幼儿家庭阅读情况基本现状及数据分析

(一)阅读时间

以一周为阅读时间周期,大致可分为大量阅读、适量阅读和少量阅读以及微量阅读。其中,一周中坚持阅读天数为5天至7天的视为大量阅读,一周中能够进行阅读的天数为三天至四天视为适量阅读,一周中有阅读天数为一至两天视为少量阅读,一周几乎不阅读或者偶尔阅读一次的视为微量阅读。

调查表明,坚持每天阅读的家庭占了总体的18%,所占比例较少,但是将近一半的家庭能够适量阅读,每周中有近一半的天数会进行阅读,而几乎不阅读的家庭比例为13.8%。

表2-2显示了小班幼儿家庭坚持每天阅读的比例是三个年龄段中最大的,中班年龄的幼儿家庭每周适量阅读的比例占的最高,将近总数的一半,而大班幼儿中几乎不阅读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通过访谈了解到,幼儿年龄越大,家长认为不需要再陪伴阅读,从而导致阅读时间要比小班时阅读时间短。

()阅读内容

幼儿早期阅读的内容很多,笔者将幼儿读物根据其功能进行了分类,分别为:学习类的、益智类的、科学类的、性格教育类的以及纯粹的故事类。

从表格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班幼儿的阅读以故事类内容为主,中班幼儿以益智类为主,大班幼儿的阅读内容以学习类为主,其中,根据家长的回答,学习类以认字和背诵诗歌为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适量阅读为主,但是仍然存在几乎不阅读的情况

总体数据调查显示,本园幼儿家庭阅读以每周3至4天为主,特别是父母学历较高的家庭,在小班阶段注重家庭阅读,能够较稳定地养成阅读习惯,以故事类读物为主,以睡前讲故事的形式,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存在一小部分的家庭忽视阅读的重要性,没有陪孩子阅读的意识,随机的阅读行为主要发生在公共场所,比如图书馆、书店等地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反而减少阅读的时间,将阅读时间改成了学习时间,比如上兴趣班、认字、写字等练习。

2.家长学历水平的不同对幼儿家庭阅读情况的影响很大

家长的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家庭阅读情况,从总的数据调查分析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学历越高的家长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够有意识与幼儿一起阅读,而学历较低的家长则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行为。主要原因是这样的家长首先没有这样的教育意识,还有一个原因是学历较低的家长从事的工作时间较长,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养护孩子的任务主要交给了爷爷奶奶。

3.年龄越小,家长越重视陪伴阅读,以故事类为主

家庭阅读主要是以睡前讲故事的形式为主,家长对低龄的幼儿陪伴讲故事比较重视,认为随着学龄的增长,家长将注意力集中于小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反而忽视了阅读习惯的培养,将阅读丢弃在一旁。

(二)建议

1.加强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引导家长重视早期阅读,陪伴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庭阅读情况不理想的原因是家长对阅读产生了误区,将学科知识的学习视为大班幼儿主要培养目的,以便适应小学教育。因此,作为班级教师,应该利用机会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早期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主要形式有:

(1)个别交流

幼儿园的晨间接待不仅是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时间,也是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针对性对个别家长进行交流,将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传输给家长,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早期阅读,以及理解早期阅读的意义。

(2)网络交流

每个班级都有班级QQ群,教师可以利用QQ对家长进行集体交流和个别交流。可以在QQ群里上传关于早期阅读的相关资料,也可以在群里和家长讨论早期阅读的相关知识,请家长谈谈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经验。也可以利用QQ针对性与个别家长进行交流,文字交流更有利于家长信服,改变对早期阅读的误解,正确认识早期阅读。

(3)布置任务

教师可以有意地向家长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主要内容是陪孩子一起阅读某本书籍,通过这行形式让家长进行亲子阅读,一定作用的外在要求也能帮助家长对早期阅读产生意愿,对家庭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2.加强家园合作,帮助家长正确认识书籍的功能,选择合适的早期阅读书籍

所谓隔行如隔山,家长们虽然重视教育,但是和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师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在读物的选择上。经常接触幼儿读物的教师,掌握的信息会比家长更多,对读物的挑选更加科学。笔者认为早期阅读的读物应该以图画书为主,主要以亲子阅读的形式,低龄幼儿要以父母念为主,高龄幼儿以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可以请家长来园观摩教师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向家长展示早期阅读的技能和经验,帮助家长在家与孩子进行有效有意义的早期阅读。另外,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既能让家长有选择的方向,又能引发家长陪伴孩子阅读的意愿。

3.幼儿园要重视早期阅读,在园内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类图画书;阅读;阅读指导方法;集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7/08-0019-05

【作者简介】金晔(1974-),女,江苏无锡人,上海市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保教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一)概念界定

1.科学类图画书

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图画书,或称知识类图画书(informationpicturebook),是以传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关知识为主要目的,说明性是其本质特性,没有虚构的成分。其内容包含自然和社会的真实信息,结构清晰,一般以知识和方法的罗列、比较居多,语言以平实的说明性文字为主,生词和专用词汇较多。

2.幼儿园科学类图画书

适合3岁~6岁年龄幼儿的科学类图画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科学类图画书在幼儿园早期阅读实践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国际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国外一些教育专家呼吁在学校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纳入更多的说明文体裁的文本。比如,LindaJ,Caswell和nellk.duke在《非记叙性文体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识字发展》一文中,主张早期识字教育中要更加注重非叙事性文体,并指出有文献表明说明性文本给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识字发展提出了很多挑战,而他们在说明文方面一贯表现不好,可能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在关键的学校教育早期阶段缺乏体验这些文本。哈佛大学的nellk.Duke和幼儿教师JaneKays合作的幼儿科学知识类图书语言的发展研究,发现通过三个月在学校教育情景中为幼儿定期朗读科学知识类图书,幼儿阅读科学知识类图书的语言更能体现出说明文的一些特征。

但与此同时,国内的相关实践研究却几乎空白。鉴于此,研究总结科学类图画书的规律和特点,探讨科学类图画书在早期教育中的适宜性,梳理其运用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经验,以此推动幼儿阅读科学类图画书的兴趣和能力势在必行。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亲子阅读、幼儿集体阅读、幼儿自主阅读三个方面入手,梳理和总结有效的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指导方法。

2.通过科学类图画书集体阅读课程的实施,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手段,积累科学类图画书集体教学案例。

(二)研究内容

1.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选材方法。

2.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指导方法。

3.科学类图画书集体教学策略。

(三)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对以往或现阶段获得的研究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

2.案例分析法:以案例的形式记录集体教学的片段,记录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情况,并加以分析得出结果。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用具体的实践行动不断验证、充实、修正、完善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指导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选材方法研究

1.根据阅读形式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选材

幼儿园的阅读活动大致分为集体阅读和幼儿自主阅读两种基本形式。此外,幼儿园也应适当开展亲子阅读的相关指导,以帮助家长更有效地开展亲子阅读。在这三种不同的阅读形式中,由于成人与幼儿的人数比例不同,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阅读内容也应有所区别。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的阅读形式,选择不同的科学类图画书,开展阅读活动。

2.集体阅读活动中,科学类图画书的选择依据

(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书

幼儿天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科学类图画书的目的就是传递自然界和社会的信息。兴趣极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阅读热情,也支持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因此在科学类图画书的选择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匹配、话题内容感兴趣的科学类图画书内容。如:小班可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好吃的水果》《好吃的草莓》。中班可结合孩子们开展的植物主题,选择《冲天小竹笋》《蔬菜花儿》,大班可结合孩子对动物特征的追踪研究和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选择《昆虫躲猫猫》《看一看,猜一猜》。

(2)依据幼儿语言能力,选择合适的图书

科学类图画书不仅具有集中含载科学性概念词汇的特点,还有比较明显的说明性语用特征。与此同时,科学类图画书往往采用非叙事性的结构,图画的画风清晰明了,这些构成了科学类图画书有别于叙事类图画书的鲜明特点。因此,根据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选择语句长度适合,知识类词汇量适当的科学类图画书内容。如:中班下(或大班上)可选择平均句长不超过30个字的《莲花》,其中提到植物的根、茎、叶、花等相关知识类词汇。

(3)依据幼儿注意集中时间,选择合适的图书

由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注意集中时间不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作了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上的规定:小班15分钟~20分钟,中班20分钟~25分钟,大班25分钟~30分钟。因此,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更适合选择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的科学类图画书进行阅读。如:《海豚》紧紧围绕海豚这种海洋生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展开。又如:《种子高飞》虽然提到了芒草、苍耳等不同植物,但讨论的主题紧紧围绕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自主阅读与亲子阅读中,科学类图画书的选择依据

(1)依据阅读活动的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图书

自主阅读是基于幼儿自主产生的阅读兴趣而开展的。因此,既可能是无目的的随意阅读,也可能是为满足集体阅读中的继续探究兴趣,还可能是对日常问题的资料查找搜寻。为满足幼儿自主阅读目的的多样性,教师应在图书角提供丰富的不同类型的科学类图画书,以充分满足孩子的阅读需要,保护幼儿的自主阅读兴趣。

亲子阅读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阅读形式。家长应根据对幼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了解,选择难度适中,幼儿喜爱的科学类图画书。在图书内容的选择上,可根据幼儿最近关心的热点话题、生活中的科学常识等进行挑选。

(2)依据师生(亲子)互动特点,选择合适的图书

在自主阅读中,幼儿主要通过自主探索来阅读,与成人的互动较少。因此一些图像突出、画面表达能力强的图书比较适合此类阅读活动。如:iSpY系列丛书。此外,为鼓励幼儿在园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可充分利用午餐、睡前准备等活动时间给幼儿朗读图书角中的科学类图画书,还可自制相关的图画书录音,方便幼儿边听边看,或听懂再看。有了简单的讲解,图文并茂、稍有难度的科学类图画书也能成为自主阅读中受幼儿欢迎的素材。

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由于成人与幼儿的人数接近,甚至是一对一,因此家长能有效地观察参与阅读的幼儿,对其提出的问题能及时进行解答,互动有效而积极。因此可以选择信息量较大的科学类图画书进行阅读。如:《第一次发现――工具箱》《地震自救》《拉鲁斯小百科》《简单的科学》等不同类型、题材的书籍都能成为不错的选择。

(3)依据阅读活动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图书

亲子阅读的时间取决于每个家庭的阅读习惯,自主阅读的时间则取决于幼儿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往往不固定。因此这两类阅读活动中对科学类图画书的选择,没有集体教学中那么严谨,篇幅、内容随意性较大。

(二)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指导方法研究

1.说明式阅读

科学类图画书中,往往会出现丰富的知识信息,或比较多的专用名词,当这些内容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或语言能力不完全对应时,就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困难。这时,成人可以采取说明式阅读,用深入浅出的解释性语言或简单的评论,对难点加以诠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更好地读懂图书。在运用这一指导方法时,成人应该观察幼儿的现场反应。既要鼓励幼儿通过读图来猜测知识信息或专用名词的实际意义,也不要过于为难幼儿,使其丧失继续阅读的兴趣。如《小燕子和它的朋友们》中,出现了专用名词“喙”。教师先读出“喙”的发音,随之观察瑶瑶和佳颖的表情。两人一脸懵懂,似乎没有听清教师的发音。于是教师接着提问:“你们知道‘喙’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教师解释“喙就是小鸟的嘴”,再接着往下读。当图书读完后,教师再次发问:“小鸟的嘴,又叫什么?”“喙!”两个孩子齐声回答。可见,说明式阅读能帮助幼儿顺畅地理解图画书的难点,并以轻松的心情投入下一段阅读。而针对科学类图画书的说明式阅读,也是丰富专用名词的有效方式。当然,教师、家长的解释和说明,只是一种协助的手段。我们不能抛弃这一类图画书原有的文字特点,用过于夸张或叙事的语言矫饰其原有的语言面貌,科学类图画书特有的说明性文字和专业用语都是其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

2.平行式阅读

故事类图画书的展开,通常按照情节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文体结构是渐进有序的。因此故事类图画书(除了极少数的特例),一般也遵循从前至后的阅读指导方法。但科学类图画书中,有很多文体结构是并列形式的。如《忍者雨蛙》一书,并列介绍了雨蛙的多种功能。又如:《昆虫躲猫猫》,分别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昆虫,及其外形与特征。对于这类图画书,先看哪一页,都不影响幼儿对其他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这种类型的图画书阅读中,成人可以运用平行式阅读,打破固定的阅读顺序。或者让幼儿自由选择哪页先看,哪页后看。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信息量庞大的百科图书。成人可以让幼儿根据兴趣,随机抽选今天想读的内容。一段时间后,厚重的小百科内容,就会在一次次的平行式阅读中化整为零,成为幼儿的百科经验。

3.检索式阅读

科学类图画书可以帮助幼儿解释身边发生的事,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加以说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索式阅读,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后,到图画书中去搜寻答案。

如阅读《冲天小竹笋》时,妈妈先设置问题情境。翻到“第四天”,让天天观察小朋友和竹笋比高矮,“猜猜小朋友和竹笋谁长得更快?谁长得更高?”天天带着问题,通过自主阅读,很快找到答案,并发表读后感想:“不会吧,竹笋能长得这么高啊!”在难以置信的感慨下,妈妈给天天完整地读完了整本图书。读完后,天天仍然沉浸在图书内容中,独自反复翻看感兴趣的几页,进一步观察和比较。

此外,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可以到书中检索阅读,寻找答案。如,大二班的几个男生捉到了一只昆虫,凯凯说这是天牛,阳阳说这是蟑螂。当幼儿到教师这里寻求答案时,教师笑着指了指图书角。于是,他们就兴致勃勃地找到了两本关于昆虫的百科图书翻了起来。由于有了以往的检索式阅读指导,幼儿很快就根据昆虫腿的数量、触角、头部的形态等线索,翻到了正确的答案。凯凯的想法被图画书证实了,洋洋得意地宣布,要把这个天牛做成标本,放在自然角,让不认识的小朋友都来认识一下。

4.操作式阅读

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动作(心理动作)不仅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适应环境、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因此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幼儿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中,我们可以运用操作式阅读方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更快地吸纳书中的知识信息。

比如,《蔬菜花儿》一书,我们可以设计蔬菜与花的图片配对,让幼儿在操作中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好吃的草莓》一书,可以截取草莓生长周期的不同图片,让幼儿在操作中排序。《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一书,可以提供幼儿一把手电,一个小玩偶,让孩子尝试变出书中的各种光影效果,将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与科学探索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将图画书中的科学知识,演变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5.拓展式阅读

书画作者在编撰科学类图画书时,往往根据一定的主题,按其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制作成套书或者系列丛书。如《大科学》丛书,分为《大植物》与《大动物》两个系列,并各有5本图画书。《拉鲁斯小百科》分为5个系列,共32册。《简单的科学》分2岁以上、4岁以上两个系列,各有8本~10本。因此,成人可以运用拓展阅读的方式,将孩子们感兴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既可以纵向接着读,也可以横向比较着读。如看了《蔬菜花儿》,可以接着看《种子高飞》。逐一了解植物的各个部位。也可以将《长颈鹿好长啊》,和《大嘴巴河马》放在一起翻阅,将两种动物的图片放在一起比较和讨论,感受其外形特征的差异。拓展式阅读既能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又能让幼儿在阅读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科学类图画书的集体教学策略研究

1.运用“精简”策略,提高集体阅读时效

(1)合并画面数量,精简阅读内容

为让幼儿更好地看清图书内容,有机把握阅读理解的节奏,教师在集体阅读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用ppt的形式,呈现图书画面。相同篇幅的科学类图画书与叙事类图画书比较,前者包含更多的知识信息及专业名词。科学类图画书还经常运用单页多幅的排版形式,用小插图进一步深入展开主题,或做类比比较。针对“图片数量多”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缩减画面,精简集体阅读内容。

如《好吃的草莓》一书中共有大大小小的草莓图片24张,从各个角度充分展现了草莓的不同特征。完整地读完这些图,幼儿视觉比较疲劳,往往在后续互动中,注意力分散,倾听和讨论效果差。因此,教师最终精选了14张图片制作成ppt进行播放,阅读效果大大提高。

(2)忽略个别信息,突出阅读重点

一本科学类图画书,往往描述某种事物的多个特征或属性。如果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在短短的集体教学时间内,难以完全消化。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依据幼儿阅读能力、已有知识经验,对内容进行一定的精简,有取又有舍。

比如《莲花》这本图书,既介绍了莲藕、莲花、莲叶、莲蓬、莲子是莲的不同部分,又介绍了莲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以及莲各部分不同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就可挑选其中的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适当忽略图书中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又如《好吃的水果》中既呈现了常见及不常见的多种水果,又分析水果的主要结构“果皮、果肉、种子”,还例举了不同水果的生长地点等等。尽管这些信息都很可贵,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应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探讨,这样话题才能有效深入,幼儿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内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环节重点突出,让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2.运用“调料”策略,增加阅读兴趣

大部分的科学类图画书,语言比较平实,以说明性文字为主。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没有诙谐幽默、滑稽风趣的语言。同时图书中还会出现比较难的生词或专用词汇。这些潜在因素往往会影响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或让一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幼儿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调料”策略,用适宜的音乐或视频,为图书“增色增味”,增添图书的美感或趣味,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参与,让阅读过程成为幼儿感受美、体验美的认知之旅。

如《莲花》一书,介绍了莲的生长过程。虽然选用了精美而真实的照片作为图书主体,但由于其文字平实,朗读起来显得过于平淡,幼儿看和听的兴趣不大。再次试教时,教师配上了一段抒情优美的旋律,同样平实的文字有了音乐的衬托,马上充满了荷塘的意境,在看完一遍图书后,大家不禁轻呼“好美啊,还想再听一遍”。而描述海豚生活习性的《海豚》一书。教师在环节一开始增加了声光同步的一小段视频,蓝蓝的海水,跃动的海豚,低低的鸣叫,幼儿如同置身于大海的情境,与海豚共同嬉戏,充分激发了他们参与阅读、了解海豚的兴趣。

3.运用“重组”策略,改变阅读序列

科学类图画书常常运用并列的结构展开不同的知识点,先看哪一页,都不影响幼儿对其他内容的理解。对于这类图画书,教师可以运用“重组”策略,改变阅读的序列。

如《好吃的草莓》中,教师把小班幼儿熟悉的、已有的认知经验――“草莓果实的颜色、味道、是否成熟”放在了活动的第一部分,把比较陌生的部分――“草莓的生长过程”放在中间,把幼儿最茫然的部分――“草莓种子”留在活动最后。从熟悉的话题开始,引发讨论,唤醒幼儿的探究兴趣,从而激发幼儿尝试了解陌生的植物世界。再如《我们身体里的洞洞》,教师可用ppt的图片形式,将身体各个部位的“洞洞”做成超链接,幼儿想先了解哪个洞,就点开这一页阅读。由幼儿来决定阅读的先后顺序,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4.运用“拼图”策略,分解阅读难点

科学类图画书的知识信息量比较大,阅读难点也较多。教师可以采取“拼图”策略,将难点分化成几个小的阅读任务,让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分头阅读完成。如“忍者雨蛙”中共描述了雨蛙的7个特征。教师先通过集体阅读环节,解读其中的三个,同时使幼儿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再将后4个特征“变色功”“蛙跳功”“吸盘功”“游泳功”分别做成了4本小图书。幼儿根据兴趣和经验,自选其中的一本进行阅读。在小组阅读后,教师再通过集体分享环节,以“拼图”方式,将小组阅读中的零星经验组合成完整的雨蛙形象。再如:《影子是我的好朋友》中,例举了多种光影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几种效果的目标图变成实验小任务,分成几组,分别提供手电和小玩偶,让幼儿在合作游戏中,分别玩一玩试一试,再通过最后的“拼图”,将各自的实验结果和推测分享给大家,全面理解图书内容。

5.运用“鹰架”策略,加深阅读理解

“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经验”是科学类图画书教学设计中的主要目标。因此,当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与图书中的知识仍有差距,或图书作为一种平面读物,无法最大化地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时,我们不妨借鉴鹰架理论(Scaffoldinginstruction),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感知、操作的支架式环节,有效缩短幼儿现有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中存在的差距,并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如:《看一看,猜一猜》一书,展现了身边若干事物被多倍放大后奇妙现象。教学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放大的现象和规律,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增设体验环节,让幼儿玩一玩放大镜,亲身体验物体经多倍放大后的视觉效果。《小燕子和它的朋友》谈论的是燕子等多种鸟类的喙。教师可在教学中,增设操作环节,提供漏勺、夹子、镊子、钩子、布袋等小工具,让幼儿运用小工具捞取不同大小的物品,亲身体验并联想鸟喙的奇妙功能。《莲花》一书用真实的照片,再现了莲的各个部位,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阅读后他们仍然不明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添加了教具“莲的一体图”,将莲花、莲叶、莲藕、莲蓬等展示在同一幅画上,帮助孩子们理解,解决了图画书中局部画面所无法呈现的知识难点。

6.运用“支持”策略,体现阅读自主

科学类图画书的集体教学,既不同于以“读”为主的亲子阅读,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师要灵活把握“教”与“学”的尺度,为幼儿保证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与空间。通过情境的创设,有效支持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通过经验的提炼和梳理,唤醒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与之共鸣,支持幼儿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如《纸真好玩》是一本玩纸的工具书。教师可以先呈现书中的几个纸玩作品,让大家通过看一看、玩一玩,发现这些作品的来历,“照着书上的方法制作,就可以得到这些好玩的纸玩具”,不久,幼儿得出了这个结论,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随后,教师选取一幅图进行阅读剖析:材料如何取用、图示中符号如何解读。在简单的讲解后,幼儿自选感兴趣的书页积极动手尝试起来。为支持幼儿的积极探索,教师不仅在材料架上提供了丰富的各种材料和工具,方便幼儿取用,还将画页用小书架立体呈现起来,让幼儿能一边看一边做。“选取合适的工具和材料……按图索骥折或剪……分清山线和谷线……”在教师的支持鼓励下,幼儿有的独自完成,有的两两合作,最后都获得了成功。

四、讨论与思考(详细可联系作者)

【参考文献】

[1]DuckKn,KayJ.Canisayonceuponatime:Kindergartenchildrendvelopingknowledgeofinformationbooklanguage[J].earlyChildhoodResearchQuarterly,1998,13(02):295-381.

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篇6

一、将口语与书面语的整合注入幼儿平时的生活中,以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在幼儿园每个角落都布置图画、符号、标记、文字。让幼儿在外部条件的不断刺激下,产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我园具有园林特色,树木花卉很多。每种植物旁边树立一个牌子,牌子上用图案、符号、文字等来介绍这种植物,引导幼儿发现扇形叶子的是“银杏树”,叶子像五角星的是“枫树”……认识了图案后,教师可以随机带领他们认读文字,当幼儿的口语得到锻炼后,老师还可以对幼儿的阅读进行提升,让他们自己找找这些字里藏着的秘密。观察能力强的幼儿发现这些字都带有“木”,掌握了一些带“木”的字以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联系生活,让他们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东西与“木”有关。于是,幼儿又开始积极讨论,他们找到了活动室的小桌子、小椅子,午睡室的小床等。最后,老师和幼儿再一起认读这些字。就这样老师将口语与书面语有机地整合在幼儿平时的生活中,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的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二、在区域活动中体现口语与书面语的整合,从而积累幼儿的阅读经验

区域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在区域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交流、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既然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就可以在区域中有机渗透看、听、说等阅读活动,使幼儿在自主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获得相关的阅读经验。例如,在“美劳区”中,我们可以张贴一些比较简单的折纸示意图,这样可以让幼儿先直观地阅读步骤图,然后引导幼儿自由探讨其中的折法,再让幼儿动手试一试。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而且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如在“生活区”中,我们让幼儿在折衣服、拉拉链、扣纽扣的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将口语转化成书面语,然后和幼儿一起认读张贴的汉字“折”“拉”“扣”等。他们在认读时发现了这些字的共同点,就是都有“手”。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归纳总结,凡是有“手”字旁的,都与我们的小手有关系。当幼儿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将图书上与手有关的字圈出来,带领幼儿一起认读,幼儿在自主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角色游戏中体现口语与书面语的整合,使幼儿获得相关的阅读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尽情地模仿成人的活动,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综合性地开展阅读活动,使幼儿掌握相关的阅读技能。例如,“在香香的蔬菜”主题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开展了与主题相关的“菜场”游戏,这一游戏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请幼儿讨论菜场里有哪些人,怎么买菜,如何卖菜。幼儿掌握了一些角色的职责后,我们又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去菜场直接观看,回来后我们还请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精美的广告单、价目表等,并请幼儿阅读自己和他人的广告单。这样的活动不仅提供了孩子交流的机会,而且发挥了幼儿的创造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听、说、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使幼儿的阅读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自由自在的游戏中轻松掌握了阅读的技能。

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幼儿生态阅读运用

构建幼儿生态环境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生态阅读中运用多媒体可极大地增强阅读的共享性与互交性,一方面可帮助教师搜集更加丰富的材料,让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以此调动幼儿的阅读主动性,另一方面可实现幼儿之间阅读资料的共享,阅读题材众多,幼儿的可选择性更多。实际上,阅读是一种知识获取的过程,幼儿正是处于探索外界世界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借助多媒体构建幼儿阅读的生态环境,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让幼儿对阅读逐渐产生兴趣,以此提高幼儿生态阅读的主动性。

一、多媒体技术与幼儿生态阅读之间的关系

题材广泛,资料众多是幼儿生态阅读的前提,幼儿阶段对于外界知识皆充满着好奇,更素有“十万个为什么”之称呼。在幼儿阅读中,带有解密浓厚的神秘色彩的科学书籍,富有色彩艳丽的卡通童话书籍都是幼儿选择的题材[1]。不论是对于家长而言还是对于学校教师来讲,幼儿的头脑中都有着“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很多幼儿为了探索出答案不惜追随家长与教师问问题,但家长通常为了应付了事而直接告知孩子答案,由于缺少思维接受过程,因此导致孩子问个不停。这一现象表明,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狭隘,只能通过询问问题得到解决,而家长未能发挥幼儿书籍阅读的作用,久而久之,养成了幼儿不爱阅读、直接获取答案的坏习惯,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地营造幼儿阅读环境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

幼儿教育往往需要更直观地表现出来,让幼儿看得见,明白每一个过程,以此才能真正让幼儿得到问题的解决答案。但书籍中的知识和题材有限,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将所有知识都展示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现,借助多媒体展示整个过程。如在幼儿阅读《灰姑娘》童话故事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整个过程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以类似动画片的方式呈现给幼儿,以此让幼儿通过观看与倾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灰姑娘的经历,以及王子最终通过玻璃鞋找到灰姑娘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直观体现故事内容,更可以借助资料拓宽幼儿知识面,让学生知道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逐渐引导幼儿积极主动阅读。

二、幼儿园阅读教学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学前教育呈现出差异性发展状态。虽然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多媒体技术,但仍然有部分区域尚未能有效利用多媒体,各种不合理于运用媒体手段的现象屡见不鲜[2]。部分幼儿园实施阅读活动,只是在活动课中,或者图书角中实现,但图书角中的阅读书籍未能及时更换,众多题材都已经是幼儿阅读过的书籍,因此很难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只是借助多媒体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幼儿,幼儿在观看中未能进行思考,进而导致多媒体教学方式形同虚设,教师未能重视阅读与幼儿发展中之间的重要关系。长此以往,导致幼儿很难在阅读中集中精神,无法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生态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正确运用多媒体扩展幼儿知识空间

多媒体技术具体直观体现性,因此当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之中。在幼儿阅读前,教师可事先在互联网下载资料,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幼儿了解到书本知识以外的科学世界。幼儿阅读的题材众多,但最受到欢迎的书籍莫过于童话书籍及科学小常识等书籍,多媒体是以互联网为脉络的科学技术,其以互联网网络为依托,庞大的数据库可为教师与幼儿提供更多的资料[3]。例如教师在查阅童话故事书籍时,可相应下载与之相关的童话书籍,并可针对男女幼儿性别和阅读需求下载资料,男性幼儿可下载一些《变形金刚》、《四驱赛车》等相关的书籍;而针对女幼儿,教师可下载《豌豆上的公主》、《小星星》等书籍,幼儿可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要看的书籍,在幼儿读书后教师可针对这一系列书籍进行总结,与幼儿一同探究童话童真的世界。

(二)回归于生活在多媒体应用下促使阅读知识更加生活化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当回归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科学世界知识无穷无尽的,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用书籍中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难题,上文提及幼儿对于科学知识充满好奇,教师可从这一点着手,运用多媒体的展示促使科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幼儿主动发现自于生活中的科学。例如在讲解《山坡去哪儿》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编写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运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出从前美丽的山坡,上面鸟语花香,有众多小动物生活在这个山坡之上,但后来的随着人类对森林的破坏,从前美丽的山坡逐渐变成光秃秃,一片黄沙的景象,通过两组动画画面对比,显示出当前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从小树立幼儿环保的观念,并引导幼儿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如节约水电资源等,尽量做到人走关灯,不浪费电力资源,洗手涂抹香皂时可将水龙头关闭等生活中环保的行为,告知幼儿如何进行水资源再次利用,如洗手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等。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海洋广阔无边,幼儿除了可以了解课本的知识外,更应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籍知识。教育具有阶段性发展特征,因此在开展教育时应抓住教育的关键期,不同时期的学生发展特点不同,对于幼儿阶段的阅读教学来讲,其应更加偏向于卡通等题材,在色彩艳丽的世界中,让幼儿尽情进行知识探索。但书籍中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实施教学,运用多媒体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时的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色、形、声、像效果中,可以看到,可以听到,更可以感受到,感受到书籍中知识的无穷魅力,以便激发幼儿的兴趣[4]。例如在讲解《下雨啦》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表现出下雨时的场景,如行人奔跑,青蛙呱呱叫,树叶沙沙响等。

综上所述,多媒体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现代教学中积极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前阶段的幼儿对外界具有广泛的探索欲,教师可结合这一特征进行多媒体阅读教学探索,科学使用多媒体,逐渐扩大幼儿阅读的范围面,并结合多媒体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运用多媒体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喜爱上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楠.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3,06:177-178.

[2]方燕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提高幼儿阅读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15-116.

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40-01

阅读对于一般人而言意味着文字的理解,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解释和意思。早期阅读到目前为主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早期阅读具有不同的解释:儿童从一岁多开始在成人的朗读下参与的阅读;幼儿期以图画书为主要的阅读材料,注重开发幼儿对图画和文字的简单理解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早期阅读做了解释。笔者认为幼儿园的阅读即早期阅读至少包含了婴儿时期的阅读和幼儿时期的阅读两方面,婴儿阶段是从出生至3岁,而幼儿时期是从3岁只6岁左右,从3岁到6岁的教育是幼儿园的教育,而这个阶段的阅读为早期阅读。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现状应该从教师对幼儿阅读的指导、幼儿阅读环境的创设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对幼儿阅读的指导。教师是幼儿早期阅读的主要指导者,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目标、方法和相关的材料,这样才能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目前幼儿园教师对早期阅读的目标和目的不是很明确,而且没有采取相关的行动。早期幼儿阅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和标记能够识别,利用幼儿书籍和图画书籍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与技能。第二,教师在早期阅读方面侧重于幼儿显性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隐形能力的挖掘和开发。

其次,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的影响现状。阅读环境主要有室内阅读和室外阅读两种。室内阅读有阅读角、阅读墙和空间环境三种。目前室内阅读中教师为幼儿布置了丰富的知识墙,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在身心愉快中学习和成长。室外阅读的创设主要是在走廊设计的阅读环境,每个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综合多种素材,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幼儿主题的图片等。

最后,幼儿园对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可以选择具有趣味性与教育性的阅读材料。目前幼儿园选择阅读材料的主要依据主要是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阅读材料的知名度、幼儿家长的建议、趣味性强和专家的推荐等几个方面,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公办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高效幼儿园等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对阅读材料大多数幼儿园都是自行购买,但也有一些幼儿园自己制作阅读材料。

二、影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1、教师指导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数为本科学历的老师,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则大多数为大专甚至中专学历的老师,而且民办幼儿园的老师比公办幼儿园的老师有更大的流动性,民办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因此使得幼儿园在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缺乏应有的人才以及教学的连贯性。

此外,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幼儿的创造性、开拓性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方式也没有结合幼儿的特点,影响了幼儿的长远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师的培训方面,有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对早期阅读有过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过的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早期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幼儿园教师在早期阅读方面的培训、管理和评价方面存在不足。

2、阅读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影响

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压力相对较大,其对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存在着疲于应付、流于表面的情况,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素质的高低对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早期阅读环境的重要影响,也没有认识到幼儿园早期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的重要意义。同时,现阶段幼儿园的物质方面的条件良莠不齐,物质条件也影响着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良好的物质条件,能够有助于创设适宜的幼儿园阅读环境。

此外,幼儿家长们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支持情况,也会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幼儿家长们要认识到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幼儿园与幼儿家长要建立长期、紧密的关系,鼓励幼儿家长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协助,将幼儿早期阅读的活动范围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

3、阅读材料的选择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影响

阅读材料的选取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起着非常直接的作用,首先要在阅读材料方面投入较大的教育资源,可采取有效的方式,使阅读材料在幼儿园内、甚至幼儿园之间流动起来,将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其次,阅读材料要科学、正确选择,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童话故事、连环画、童谣、科学图谱等适宜幼儿早期阅读的材料形式,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对幼儿不了解的事务进行解释,提高阅读材料的有效性,使阅读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润鱼哀宝英.3_5岁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指导实验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35-36.

[2]黄娟娟.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2_6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新探[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起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教界开始关注并系统的研究早期阅读问题。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早期阅读,有研究者指出:3-8岁的学龄儿童,需要奠定的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自主阅读能力的核心内容包括1、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能力。2、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3、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

二、自主阅读能力的概念

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绝不是幼儿识了一些字就可以自己阅读的意思,按照自主阅读的核心内容,在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中,笔者认为,自主阅读能力是幼儿“学习阅读”的过程,尝试各种方式,理解阅读材料,学习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关注标记和文字符号,有效的提高书面语的学习。

三、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特点

(一)3-4岁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

3-4岁的幼儿是幼儿园的小班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生活经验少,以具体行动思维为主,它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有:

1、喜欢阅读,但是专注的时间短,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转移注意力。喜欢和自己生活经验相接近的阅读材料,对自己喜欢的画面,一边看一边口头讲述,重复的词汇较多,讲述语言和阅读材料缺乏紧密的对应关系。

2、对阅读材料中的形象、色彩、造型感兴趣。很少幼儿能关注文字,对文字的关注时间很短。

3、能对自己生活经验熟悉的材料进行想象,但是各种想象之间没有逻辑关系。阅读时只注意明显特征,观察具有随意性,或者观察到和故事无关的细节,对故事的发展明显缺乏预测能力。

(二)4-5岁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

中班幼儿的思维开始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是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生活经验逐渐丰富,能感受到初步的逻辑关系,幼儿的阅读能力特点表现为:

1、喜欢益智类型的阅读材料,例如走迷宫、找不同等。在阅读讲述中,增加了书面语,词汇量增加,但缺乏完整性。

2、对阅读材料中的标记和文字符号开始关注,到中班后期,幼儿开始有意的寻找自己所认识的文字,并尝试和图画等阅读材料之间进行联系。个别幼儿出现“画字”的现象,用画画的方式进行“写”下来。

3、尝试解读阅读材料中的逻辑关系,根据事物的明显特征,解读画面中隐含的故事情节,处于对图画认识的“空间联系”阶段。

(三)5-6岁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

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始丰富,知觉的发展开始完善,意志品质相对稳定,在选择阅读材料上,有很强的目的性。

1、受提供阅读材料的成人影响,大班幼儿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产生一定的偏好,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在阅读中,能用书面语讲述故事,并用“然后”,“接着”“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联系两个不同画面之间的联系。

2、关注文字符号,识字量明显增强,感受到识字在阅读中的作用,对文字符号的学习产生很高的兴趣,同时,在成人和同伴的影响下,对文字的关注会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

3、观察力大大的提高,系统性和目的性增强,能观察到阅读材料中的图画细节,并能通过这些细节,预测出故事的发展。在阅读中,能对故事进行评论。

四、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指导策略

(一)自主阅读的环境创设

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阅读有着强烈的需求,班级要开设一个专门的阅读区域,阅读区要求是光线柔和,安静,并让幼儿感到宽松、和谐的空间。根据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可以有侧重的创设自主阅读区域。

1、小班:放置各种软垫、抱枕等软性装饰,区域色调温馨、柔和,有家庭色彩,让幼儿感觉亲切,情绪放松,适合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对一或小组式的亲子阅读。

投放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文字少,故事情节简单、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阅读材料,提供适合幼儿各种感官参与的阅读材料,如翻翻书。相同的阅读材料可以重复放置,满足小班幼儿模仿阅读的心理需要。

2、中班:创设集中阅读和开放阅读的空间,便于幼儿自由取放,阅读材料丰富,涉及各类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各学科阅读材料进行重点推荐和阅读,丰富幼儿的阅读爱好。

3、大班:增加阅读区域的空间,并摆放适合幼儿书写的座椅,为幼儿的前书写提供环境支持,创设与幼儿互动的“会说话”文字墙面。

和幼儿共同创设阅读区域的活动准则,鼓励大班幼儿参与阅读区域的管理。大量增加自主阅读的时间,使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幼儿与阅读材料多元化互动的价值,宽容、接纳并尊重幼儿的体验方式,在幼儿进行自主阅读时,提供教育指导,允许幼儿自由讨论,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自主阅读。在研究中发现,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不同年龄阶段,对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帮助,并适合经常使用。

游戏阅读法:小班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受阅读材料,在亲子阅读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案例:阅读绘本《小玻过生日》

在阅读前,教师出示了小狗小玻的手偶,让幼儿和小玻进行互动,认识并相互问好。教师在游戏中转换成小玻的角色,带领幼儿进入绘本阅读。在绘本阅读中,请幼儿帮助小玻一起找一找,翻一翻,他的好朋友都藏在哪里?请幼儿说一说你的发现。

游戏的阅读方法很适合小班的孩子,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和幼儿之间的距离,以亲密关系最佳,例如,抱着幼儿一起读,几个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一起读,适合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身体接触,或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或纠正幼儿不良的阅读行为,在幼儿的阅读中,近距离的鼓励幼儿。

表达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和表现形式,表达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案例:中班绘本阅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一绘本,讲述的是鳄鱼在看牙医时发生的故事,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跌宕起伏,如何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呢?教师一是听一听不同的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绪状态,二是动一动,用身体表达情绪,三画一画,四找一找。在层层递进的感受和表达中,幼儿充分的感受到阅读材料中的逻辑关系。

中班幼儿通过自身的表达活动,在强烈的自我感受中,关注阅读材料中逻辑关系的存在,并逐步去理解逻辑关系在故事中隐含的意义,使幼儿产生持续阅读的愿望,主动学习寻找阅读的方法。

创意阅读法:通过想象,关注阅读材料中的故事细节,在阅读材料的创新活动中,学会自主阅读。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各种表达表现的技能技巧的增强,词汇量、书面语运用增大,因此这一方法更适合在大班年龄阶段开展。

(三)多方合作,整合有利资源

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不能只靠幼儿园的活动,需要整合各种有利的资源。有效指导家庭亲子阅读,利用社区、图书馆等社会资源,丰富幼儿的阅读材料。运用多媒体、视频、三维动画等视觉传媒,尝试多形式多通道的现代阅读方式,对阅读保持关注和兴趣。

五、开展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建议

(一)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时,要注意系统性

按照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制定阶梯性计划,系统的提供阅读材料,整合幼儿园、班级、家庭、社区等资源,多方面的资源合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二)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时,要注意目的性

对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要有明确的目标性,并按照年龄特点,制定具体并可实施的目标计划。通过明确的年、月、日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三)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时,要注意游戏性

利用充满趣味的、多样的游戏活动,增加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游戏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学习。

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幼儿早期阅读的核心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要充分感知幼儿的表现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指导指导,培养幼儿的阅读策略,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享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兢、郑荔,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实施指导丛书,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2版

[2]闫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4]陈世明,图像时代的早期阅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5]周兢,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幼儿自主阅读,早期教育,2002.5.

[6]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1月

[7]颜晓燕,早期阅读教学的特征,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1期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一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44

幼儿园阅读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阅读发展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0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要求,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而“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构成了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幼儿在3岁之后社会交往倾向和语言行动表现的清晰度越来越高,语言交流类型逐步扩展和增加,如何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取经验和发展的需要呢?近年来,早期阅读的出现,让我们对阅读在幼儿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而阅读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实施早期阅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达到教育目标呢?下面以故事绘本《小老鼠普普》为例一起来分享下我们在早阅活动开展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对读本的特点进行分析

掌握了绘本的特点就如同目标找到了方向。故事类读本是早期阅读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自身独有图文特点。是有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和完整的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和角色特点,语言主要是遣词造句,文字质朴为叙事性的,以独白形式讲述故事情节发展,有主题的图文并茂的图画书。故事文字与图画美妙的结合,是故事类图画书构图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在进行阅读活动中应通过结合图画的线条图案和颜色描绘出文字无法叙述的意境,注意文字的清晰表达以弥补读本难以直观呈现的思想及时空变化,使故事丰富从而更具吸引力。每个故事读本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小老鼠普普》讲述了一只叫普普的老鼠,它什么都不会做,只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放屁。这样诙谐的童话故事小朋友一听到就笑了,他们认为会放屁,其实是一件坏事情。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朋友发现正是因为普普的这个“放屁”救了大家,让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阐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分析好了读本的特点就为教育教学的实施目标铺平了道路。

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1.导入部分的直观吸引

幼儿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所以,在本次的阅读活动中,一开始就直接出示大书封面(小老鼠普普)引出主题,小老鼠的形象贴近生活,又比较熟悉。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为活动的开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能安静认真的观察与倾听故事。

2.过程部分核心经验提炼的方式

(1)有效提问,感知角色特征

教师善于创设问题,就能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状态为幼儿创造更多机会去学习。

1)猜疑式提问,让孩子想说。

老师借机请孩子通过观察图片猜想故事情节,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调动起来,他们会通过分析寻求答案,这样的问题使孩子积极动脑,加深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的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小老鼠普普》的活动中,教师以一句“你知道普普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给幼儿设置了悬念,培养孩子观察图示来判断推理的能力,让孩子猜想后再进行讲述,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阅读图画找到答案。

2)开放式提问,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敢说

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展开讨论,是绘本教学中让孩子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鼓励孩子用他们思维特点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单一的问题变为多样性。

例如:《小老鼠普普》中,提问:普普一放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对于孩子们的反应和回答我们要及时给与鼓励,增强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

3)递进式提问,帮助孩子获得经验,让他们喜欢说。

老师的提问要有联系、有递进,有助于幼儿提炼绘本中隐藏的教育目标。

例如:《小老鼠普普》提问:普普放屁全是坏事吗?(通过孩子们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事物的两面性)

绘本教学中的提问还应注意提问的全体性和个体差异性,难易程度对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及时对孩子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和总结评价。

(2)多种形式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首先,自主探究式学习是绘本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积极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引导幼儿主动地猜想充分的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其次,《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观看《小老鼠普普》的DVD,使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重点在于分享,感受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从而引发孩子关注绘本中隐藏的秘密(即小老鼠普普放屁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最后,用表演、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掌握阅读重点,感受和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语言。

三、注重环境创设和利用,培养阅读兴趣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教育资源,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教学、教育因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良好的阅读环境,利用一切场所、环境(主题墙,走廊,区角),配以相关的环境创设:图画书画面在现、知识的延伸,角色的扮演,强化幼儿对书面语言感受,增强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班级的区角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可以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天地,老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给与幼儿合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小老鼠普普》的延伸活动可利用表演区角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通过他们自己的组织、分工、协作再现绘本的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