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十篇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十篇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15:55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篇1

财务风险的内容方面。陈小鲁认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是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运营风险控制和分配风险控制。而占松涛认为凡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资金周转,可能使企业在当前或未来某一时期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因素都应纳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范畴,财务风险的内涵已经扩大到企业资金运动的方方面面。对于风险管理现实状况的研究。胡小红认为安然、中航油等企业因财务原因倒闭破产案例的主要原因是风险意识淡薄和没有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郑涵少则认为现阶段经济环境下,企业进入了集团化的成长发展阶段,跨地域经营使得母子公司或者总分公司之间的财务会计信息沟通和交流受阻,企业必须在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的同时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以此来规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关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两者相融合的研究。刘印平等,高秀兰所持观点大致相同,即企业的内部控制向风险管理靠拢的趋势正不断加强,两者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以风险管理为主导、适应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新制度正在迅速发展。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必须要加强与内部控制的联系,要借助内部控制的功能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使控制和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综合性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现有内部控制下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内部控制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以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更大程度地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2.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财务风险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的收益的可能性以及偏离程度。财务风险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从影响因素的来源上来看,可以分为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外部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引起的财务问题,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这些因素往往是企业难以自我控制的。内部风险是由于自身存在的因素引起的,存在企业内部,是企业主要控制的风险因素。从可控性的角度来看,财务风险也可以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由于不可控性风险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很难加以控制,或者说控制成本远远大于控制收益,从经济角度上将并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控制那些可控性因素,通过较少的或者是合适的资源投入来控制和改善可控性财务风险。因此,对可控性内部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能更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发展。

2.2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

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完善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主要途径;(2)目前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因此内部控制不仅是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3)因为内部控制中包含了风险管理这一内容,而财务风险管理又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也自然是内部控制所涉及的一个方面;(4)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驱动力之一就是防范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而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可以得出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驱动力量。因此,从两者的紧密关系可以看出,研究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

3.1我国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内部控制存在的弊端导致财务风险。一种情况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涉及内容不完整、系统设计不合理,企业只有简单的、基本的内部控制相关操作,内部控制系统没有完全形成,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实施,使企业承担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损失。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防范和约束机制,只重视事后控制,没有发挥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作用,而且内部财务控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了内部财务控制的风险防范和有效执行。(2)内部控制具体执行实施失效引发财务风险。企业不仅要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去实施内部控制,倘若只是制定了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而执行力度不够,则会形成“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松垮状况。只说不干造成了财务信息失真、企业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3)高层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范重视不够。企业的领导层没能给予财务风险管理足够的重视是目前财务风险比较容易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还有待提高。上层组织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是企业各层级重视并高效地管理财务风险的前提。而且,在项目前期不注重财务风险的分析,导致了许多重大项目因财务问题而失败。另外决策者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加之决策者业务水平有限等原因,增加了管理层的决策结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作用,决策质量也相对较差,只有提高决策者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4)管理者越权导致财务风险。由于现有的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中难免存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组织结构,非常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企业高层管理着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施加个人影响,使之与企业财务控制相背离,导致财务控制失效,风险防范漏洞增加。

3.2财务风险管理弊端原因分析

风险管理问题产生原因有:(1)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人才的缺失和能力不足是导致现实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2)企业组织内部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制衡机制,存在较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现阶段我国企业中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多数属于“形备而实不至”,没有形成权力制衡局面和效果。(3)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落后,不能适应企业外无风险管理的发展。企业中存在的信息无法达到在企业中真实有效的传递的要求,信息沟通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控制环境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监督执行动力就不足,因此要对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设置进行永华,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财务风险监督职能。

3.3如何促进内部导向的财务风险管理发展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篇2

摘要由于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企业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范应对风险,通过科学分析评估企业现有和潜在的财务风险,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内部控制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目前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董事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董事会、监事会如果没有履行好相应职责,导致经理层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使得公司和股东利益受损。

2.财务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存在凭经验决策和凭主观决策的现象,这样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将对财务收益和资金回收产生不利后果。例如,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企业决策者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取充分有效的信息或者获取信息成本较高,往往市场调研不深入,科学论证不充分,使得投资过于盲目,从而蒙受巨大的损失。另外,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防控系统,财务决策缺乏预见性。

二、财务活动过程中形成风险

1.筹资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方式筹资。不同筹资结构的选择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和筹资风险的大小。负债可以使企业迅速筹集所需资金,但同时,债务有偿还期限、偿还方式和资金使用价格即利率的规定。如果企业内部自身经营过程中没有有效使用所筹集到的资金,现金流出现问题,无法按期足额偿还债务,将面临信用下降、股价下跌,甚至破产倒闭的风险。同时,债务筹资成本受利率政策、通货膨胀等外部因素影响,这些企业自身无法完全控制。权益筹资通常是指企业通过增发股票进行筹资,涉及股票的发行数量、发行时机、筹资成本等。当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投资收益时,投资者就会抛售股票,引起股票价格下跌,使企业再筹资的难度加大,筹资成本也会上升。影响权益筹资风险的因素有股权筹资的规模、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本市场环境等。

2.投资风险

企业为了保证并扩大经营规模会运用现有资金进行投资以取得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的取得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管理者没有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与决策,会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使得投资占用的资金没有取得利用效益,反而影响现金流,进而导致企业获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3.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来自于结算资金回收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如果客户因为经营不善拖欠应收账款,资金不能按时足额收回,必然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使资金链断裂,再生产资金不足,这时企业势必要采取其他方式筹集再生产所需的资金,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引起财务状况的恶化,严重时,还会导致企业破产。

4.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指企业的净利润在企业留用与投资者之间的分配,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给投资者过高的回报,必然造成留存收益不足,影响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反,如果企业增加留存收益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价值。因此,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上的不同权衡和取舍,给企业价值带来不确定性。

5.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

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是外生的,企业只能被动式适应。危机、危机,在风险来临之前要有遇知,在风险来临后,要有积极应对的措施,在风险中抓住机遇,化解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

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既有来自外部的系统风险,也有来自内部的非系统风险。对于企业来说,系统风险不可控而非系统风险是可以通过分析内外部因素的变动,采取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措施预防控制的。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机构是否完善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根源,是企业能否有效控制各项经营财务活动的关键。在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上,为了切实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就要科学地配置公司的控制权。要保证股东大会的最终控制权,保证董事会独立决策权,保证经理自主经营管理的权力。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起适应企业自身行业和规模特点的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既保障所有者利益,又赋予经营者充分经营自,调动其积极性,确保企业管理和控制的有效运行。

2.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监测、预警,促使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财务危机,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因此,企业应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等非财务指标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不同企业应根据影响自己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不同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财务人员要时刻关注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基础,结合经营计划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财务管理全过程实施监控,一旦发现某些预警指标异常,通过预警模型判断企业可能发生财务风险时,企业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3.适度负债,防范筹融资风险

负债具有财务杠杆作用,既能为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收益,又有可能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利润下降,给所有者收益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企业应该适度负债,防范筹融资风险。具体来说,首先,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资金周转状况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量,适度举债,并通过测算资金成本、各筹资方案的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小、资金成本率低的筹资方案,并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注意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合理搭配。其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以保障债务的按时足额偿还。

4.科学决策,防范投资风险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充分有效的投资信息,并重点对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严密科学的论证,通过预测各项方案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未来收益情况,排除高风险低收益的方案,以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企业还可以合理地进行投资组合,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冒险主义和盲目投资,尽可能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只有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项目和效益较好的项目上,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实现企业盈利。

5.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的一个重要的风险点就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运用能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但是并没有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反而由于利润的增加使得相关的税收支出增加,加快现金的流出速度,使得现金净流量减少。所以,针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根据客户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其次,定期分析账龄,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控制风险,减少坏账损失。最后,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应提取坏账准备金,弥补风险损失,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6.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防范收益分配风险

留存收益是保障企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收益应当留存一定数量于企业内部,同时又不能忽视收益分配的信号传递作用,收益的分配方式、时间和分配数量往往向投资者传递着某种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在制定收益分配政策时,既要考虑收益对再生产的重要意义,还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向投资者传递的信号对企业未来筹资的影响。所以,企业宜结合自身的战略目标,根据目前实际盈利多少和稳定与否情况,合理分配收益在投资者和企业留存之间的比例,既要保证企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又要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以减少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篇3

一、供电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类型分析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并不仅仅指的是,供电企业在经济上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还有可能是由于企业领导者自身的监管能力缺失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运营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这三大类型。其中供电企业的运营风险,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日常运转中,出现运营管理方式错误,所引起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来说,是由于社会市场经济的供求差异所导致的,风险概率相对较小。投资风险往往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原因的影响,致使供电企业所投资的资金与应有的现金收益出现较大的差??,导致出现投资亏损情况。由于社会市场的多变性,供电企业出现投资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筹资风险是由于受到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能有效增强企业的购买能力,但也增添了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概率。

二、供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

针对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不仅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还能有效预防由于财务管理风险所带来了经济损失。供电企业只有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正视企业内部存在的经济风险,从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着手,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特征与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优化供电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加强供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实施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实时掌握供电企业的发展变化,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预防企业财务风险,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供电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并且财务风险对于供电企业来讲,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被完全掌控的。因此,如何降低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现阶段供电企业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运营风险主要是在供电企业日常运营当中,由于出现电费回收难和电费计算误差,所导致的企业经济风险。针对运营风险的解决措施就是,规范供电企业的电费计算机制,加强企业内部调控能力,对用电客户的电量使用状况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分析,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发生概率。筹资风险是供电企业发生率最高的经济风险,并应受到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因此,供电企业应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并与相关行业进行资金融合,掌控好企业的供电成本,从而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进行合理的风险预警

进行合理的风险预警,是降低供电企业经济风险的重要手段。风险预警不仅能减少供电企业经济损失,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供电企业应将风险预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的主要途径,并保证风险预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这样供电企业不仅能对市场信心进行科学的分析,还能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措施

国外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研究较早,早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就有企业在内部设置了风险管控部门,1950年左右,美国审计机构就内部控制做了解释,5年后美国的一名教授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理念。国内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研究都相对较晚。2005年,我国结合国内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情况出台了针对于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性文件,并建立了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8年,我国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文件,进一步为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指引。两年后又出台了指引的配套,将内部控制规范推广扩大到上市公司。自此,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运营实践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激励,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匮乏,而内部控制成为企业规范内部管理的主要手段。如何基于财务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是电力企业亟待研究的课题。从内部控制自身的发展来看,现在的内部控制不再停留在某一时点,而是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内部控制不再是单一方面的控制,而是全方位、动态的控制。电力企业内控w系的建立要在满足法律规范的前提下保证其充分发挥作用。

内部控制建设是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电力企业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变成了自主盈亏的市场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完善的内控体系为基础。内控体系包含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企业的权利结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些都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需要完善的项目。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这就涉及利益的均衡和权利的制衡,内部控制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帮助电力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实现权利的制衡和公司的稳定。总之,内部控制是电力企业转型现代企业的必经之路。

此外,在新的环境下,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单纯的风险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以实现对企业风险全面的管控。内部控制相对于风险管理而言,更是从企业自身出发解决问题,它对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探讨

内部控制是以来专门的管理体系,以监管为手段,为风险管控为目标,通过建立对过程的控制体系达到实现经营目标、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和管理的合规性等目标的设计过程。内部控制包含环境控制、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监管五个要素。

风险管理则是指对企业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其中包含识事项、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信息沟通和监管。可见,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拓展,两者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对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管控。从这一点来讲,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要素的深化,两者在目的和方法上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首先,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两者都是为了降低企业的风险,将企业面临的潜在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以实现经营目标。

其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方法也具有一致性。两者对风险的控制都会采取风险识别、风险应对后续评估的步骤。在方法上两者也是一致的,都是采用环境控制、预算管理、管控成本、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手段。

三、电力企业当前面临的财务风险

1.经营方面主要财务风险

电力体改改革前,由于市场的垄断性,电力企业的销售风险较小,电力企业的成本和生产技术条件相对来讲也比较成熟的,在正常情况下经营风险小。但是,当前面临电力体制改革的大环境,销售侧放开后电力企业同样进入市场竞争,并且身负大量非相关性对外投资、对外借款和对外担保等历史遗留问题,这给电力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2.投资方面主要财务风险

为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电力企业在电网建设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无电地区建设、村村通电等项目大规模开展,而电网建设的特点就是投资规模巨大,回收期很长。因此,如果电力企业一个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由于前期投资巨大,就会造成后期运营没有现金流支撑,这就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3.筹资方面主要财务风险

筹资风险影响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风险。盲目筹资就会引起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如一味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就会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此外,如果筹集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比如用于购买大型设备的资金却被用来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这就会造成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挪作他用,造成经营上的困难。

四、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财务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为了控制财务风险,就需要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以风险控制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目的。该体系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是全面的风险管理。具体从如下4个方面做起:

1.强化财务监督管理

前面提到,电力企业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设施分布分散。强化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内控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电力企业要以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在企业的运营、投资和筹资业务的各个环节中强化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作用,对每一项业务进行监督,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严格把控投资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电力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

2.提升风险控制管理

首先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电力企业面临的风险随着市场环境、自身业务调整的变化而变化,对何种业务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为此,电力企业要对企业的重点经济业务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实现对企业每一项业务的及时准确评估,做到专人专责。其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电力企业可以以企业的经营指标为基础建立风险预警“阀值”,当业务风险达到阈值时就启动报警机制。这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确定风险的大小达到了风险报警点,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现代风险计量模型,基于日常对贯穿于业务始末的风险点的搜集和分析,借助计量模型及时测算业务风险的大小,在达到阈值时及时报警,并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最后,要坚持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发展战略的统一。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最终都是榱耸迪制笠档木营目标。但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往往是短期的,而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长期的,两者常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要充分考虑企业长远的目标,不能仅仅考虑当下的经营目标,要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要坚持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统一。

3.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首先,电力企业要建立风险定期评估和报告制度,定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形成报告,向公司管理层进行汇报,做到对风险的及时察觉和应对。其次,要合理分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率地完成全面的风险管理,要防止资源的浪费,做到物尽所用、人尽所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有效管控。最后,要防止企业内部交易,实施权利制衡。权利的制衡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所在,电力企业的业务复杂多样,要控制风险,就需要对每一项业务的决策和执行过程进行管控。为了管控风险,每一项经济业务要设置两人以上对其负责,业务的决策和执行要两人以上完成,要利用权力的制衡防止腐败的发生,实现对风险的管控。就财务风险管理而言,要坚持关键岗位上设置多人、定期轮岗的原则,减少决策风险和因缺少监督滋生的腐败。

4.强化内部监督,实现信息共享

一是强化内部审计作用。内部设计是内部控制实现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就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环境和程序的监督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在控制企业成本支出、控制财务风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电力企业要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让其充分发挥监督控制的作用。二是要加强信息传递与有效沟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电力企业只有加强信息与沟通,才能把握先机,掌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贾磊.浅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5,(23):247-248.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篇5

摘要当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人员素质、资产管理等方面。为弥补这些不足,应该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内部审计独立、完善审计和管理制度、注重沟通与协调工作,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建设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推动建筑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内部审计,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是必要的。然而,由于不确定因素存在,再加上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制约,目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不足,制约建筑企业有效运营和发展,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不足

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偏低,财务会计工作制度和规范流程没有严格落实,制约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存在的缺陷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内部审计不足。未能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制约工作效率提升。相关制度不健全,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导致难以客观、公正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甚至出具的审计报告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对建筑企业财会工作的开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二)管理制度缺失。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缺失,难以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例如,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激发工作人员热情,不利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三)沟通协调忽视。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不到位,与外部审计部门忽视增进相互联系。导致信息交流不畅,难以全面掌握建筑企业财会工作基本情况,不利于提高工作水平。

(四)人t素质偏低。忽视高素质人才引进,现有工作人员财会专业知识缺乏,计算机技术应用技能不足。再加上忽视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管理培养不足,难以有效适应具体工作需要。

(五)资产管理不足,例如,建筑企业固定资产信息不全面,没有严格做好登记工作,对资产丢失和损坏现象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固定资产与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不相吻合。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为有效应对风险,提高内部审计水平,提升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可以采取以下完善对策。

(一)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不会受到其它因素干扰,进而公正、客观、不偏不倚的进行内部审计。可以设立审计部,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接受企业总会计师领导。同时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进行明确定位,保证内部审计独立,内部审计成员由建筑企业的独立董事参与,经营管理层或财务管理层不得参与,审计结果由最高领导机构讨论,确保审计独立,让各项审计报告客观、公正、独立、真实、有效,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二)完善审计和管理制度。完善规章制度,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丰富内部审计内容,开展财务管理审计,指导内部控制部门完善内控制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评估,出具风险报告,发现财务管理潜在的风险,并督促管理和改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总结和分析工作,发现并改进存在的不足。对财务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加强支出和收入管理,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对每笔开支都要严格管理。重视财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预防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注重沟通与协调工作。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该增进与建筑企业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营销部门等的联系与沟通,及时送到内部审计通知书,让各部门做好准备工作,配合内部审计。重视信息收集,及时反馈审计结论,监督内部审计的监督执行情况。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引进基础扎实、专业技能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充实财会工作队伍。加强管理培训,熟练应该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增强沟通技能、管理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好适应工作需要。

(五)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建筑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准确而全面。完善并落实规章制度,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发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对损坏、报废等情况应该做好记录工作,保证数据准确、清晰,并且及时更新。让固定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吻合,为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创造条件。

三、结语

总之,为促进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推动建筑企业有效运营和发挥作用,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根据建筑企业具体需要采取完善措施。进而预防财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水平,为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升,建筑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苏建阳.论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3(2).

[2]李美青.试论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外资企业,2016(17).

[3]张晴.浅议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防范中的积极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2(04).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风险管理在我国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导致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不完善,这为企业重大风险事件埋下了安全隐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在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希望将理财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内的方法和过程。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随时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它贯穿于企业经济工作的整个过程,所以对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的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它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这种战略性的措施是强化实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最重要路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就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直接因素。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只有将风险意识落实到理财活动的每一个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关于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概念

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防范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效果。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各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活动对象包括对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等。可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绩效的高低。而务风险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就是指财务监控人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以及经营管理进行科学、有效、规范的评价和约束,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的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合法地进行,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尴尬”地位

在趋利性的影响下,大部分企业都着重强调提高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战略性长久、稳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视,导致有些企业至今都未能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可有可无。又或者在企业中设置了内部控制的岗位,但并没有在实际执行中引导企业员工认真履行内部控制的职责,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的不足,让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完全弱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会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

部分企业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从而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能否有效落实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和有效运行规范的监督机制。目前,少数企业依然存在开票依据、开票流程不规范,不但缺乏相关收付款的方式,并且连审批人的签字也欠缺,而且企业的财务印章使用也缺乏事前的控制、事后的批准等现象,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失真

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失真将无法反映真实的财务活动,这对于相关监管部门来说,会影响到他们作出合理的决策。少数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技能。更有甚者为了个人利益,而人为地引发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失真。

目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与监督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可能造成难以及时有效地预防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这是造成会计财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更重要的就是没有明确的奖罚制度,对造成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失真后的问责追究体系不完善。这导致一些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违法违纪的成本较低,无法约束他们的行为,从而使财务风险管理信息不透明,掩盖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四)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对于会计财务人员的需求和要求也日益增多,尤其要求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要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行业依旧存在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企业内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普遍呈现出来的状态无非是以下几种:首先,是非常敬业但不够灵活创新,遵循墨守陈规的工作方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没办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内部控制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不能及时预防和解决问题;其次,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注重学习吸收新知识,没有进取意识,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熟悉,法律意识淡薄。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需求与专业人才的技能素养目前依旧呈反比,企业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难以真正地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

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之后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所以,企业应尽快确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相关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理念,强化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定期或者随机地抽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多宣传关于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相关的活动,从根本上强化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使命感和紧迫感。尽快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工作的处理方式,注重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去制定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强化企业的成本管控,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在成本控制上的作用,确保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可行性。全方位地统筹谋划,从企业的领导者做起,明确规定整个体系的分工、职责和权限,做到责任到人。另外,对现有的控制措施进行优化改善,利用信息技术化手段为财务风险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强化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真正地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贯彻到整个产业链管理中,形成完整的控制体系。

(三)不断提高企业会计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强调的就是基础工作面的稳固性、人才的牢固性,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针对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不足的情况,内培和外引相结合。通过引进人才,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人才队伍;通过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帮助在岗员工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和提升,也可以让新员工以最快的时间熟悉自身的业务,满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人才需求,确保顺利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四、结语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篇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经济舞弊案件的增加,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架构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机制与过程保证。而实践也逐步证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需要沿着企业经营风险存在的路径设计才能有效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经营、财务安全和信息真实,其中的“风险评估”要素更是贯穿始终地联系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本文首先回顾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意义和联系,引出对基于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的分析。然后抽取企业经营风险中的一角——信用风险来具体分析风险对企业带来的价值损害。针对信用风险的后果和控制,以实务中“中钢集团与山西中宇之间40亿财务黑洞”的交易业务为分析案例,先是就案例层面介绍信用风险的危害覆盖面和牵连性,以案例所在环境论述其内部控制应该如何基于信用风险的管理而设计和执行;再以案例中的教训回归整个组织层面,简单给出了企业关于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经营风险;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信用风险;价值损害;预付款模式;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69-03

当市场经济进入中国后,国内各种类型的企业蓬勃发展,一夜春笋的蔓延之势从实体产业到虚拟金融,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等,这些经营目标几乎是每个企业逐鹿商海的标杆。风险,也就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必然是如影相随的,那么在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从我国国情来看,权责发生制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已少见,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受到空前的关注,但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较西方发达国家还不够精细化、规范化,总体的盈利模式较为粗放地趋向“以此养彼”、“滚动盈利”,甚至“空手套白狼”的运营模式,因此资金流的周转和回笼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显得,尤为至关重要,一旦在主营业务的交易过程中,受到资金侵占而导致现金流断裂,这种风险的损害程度对企业几乎有着“生死一朝夕”的影响。所以,我国企业针对信用风险所作出的管理和控制,是其业务可持续健康运营的关键之一。

实务中,信用风险就是指企业间产生垫付和赊欠交易协议后,协议“言出不行”带来的价值损失和连带后果。随着企业交易规模的增大、交易间的牵连逾紧,这种价值损失的经济后果也愈发严重,资金或存货因信用协议崩毁而受到预期以外的侵占后,影响范围可以从降低毛利,到拖累上下游交易,到连累同期业务,甚至拖垮整个企业。在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既体现内部控制从上到下的贯彻执行,也强调内部控制从下到上参与设计、反馈意见以及“倒逼”机制。内控的执行过程也是沿着风险的流向实施的,为风险信息的收集与披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说,风险是内控设计与执行的关键导向,而内部控制执行的基本作用和根本目的也是控制风险。那么针对信用风险的路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如何设计和展开执行呢?下面,我们结合央企中国中钢集团(以下简称中钢集团)与山西民营企业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中宇)在两年间数比交易所形成的巨额资金往来的例子,简单分析一下基于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应该怎么样展开。

案例简述: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央企业,是一家以铁矿石贸易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每年数千万吨的铁矿石贸易是其收益的主要来源。山西中宇是一家注册资本仅2000万元的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高县镇的一家主营钢铁产销的民营企业。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钢集团从2007年就开始和山西中宇进行贸易往来,并在当年5月一口气签订长达5年包销合作协议。协议源自中钢听信山西中宇给出“每月20万吨”喜人产量,就这样,通过预付款项的渠道,钢铁贸易商中钢集团就将自己与民营钢厂山西中宇绑在了一起。然而,协议几乎一直无法如期实现,山西中宇的产能一直处于困境,拖延减产交付却仍收取预付款。截止2008年3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山西中宇向中钢集团累计发货仅28亿元,而中钢集团共计向山西中宇付款则超过54亿元!截止2009年底,占用资金巨额已达38亿元,算上中钢集团为救助山西中宇而通过委托方收购中宇股权所支付的资金,这笔烂账已经攀至40亿元。这个巨大的“黑洞”不仅使中钢集团计划三年的上市计划陷入停滞,中钢的其他项目也因此而运营资金不足,导致利润不断下滑,最后,中钢集团不得已从世界500强354名一下子跌出,兵败如山倒于民营钢铁企业山西中宇。

案例中,中钢集团在山西中宇这个泥洼中的越陷越深是否真的无法避免呢?我们不妨回到这项业务的第一笔交易的开端,分析一下当时的背景及内外部环境:过去十年间,中国钢铁行业是重工业中利润率并不高的行业,中钢集团受持股于国资委,从事经济技术合作,虽有兴盛之时,但利润增速已经在逐步放缓,中钢集团曾一度拿不到大型钢企的外包业务,大部分的客户都是民营中小型企业,因为只有缺乏资金实力和融资困难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才愿意把钢材包销给中钢。处于如此薄弱参差的客户环境下,各种风险是一触即发的,但中钢集团对此的态度则非常消极,公司治理倾向于“人治”,对于当时有合作倾向的山西中宇、河北纵横等这样的民营企业,对其公司治理情况、管理层品行、生产经营能力以及财务状况的考察流于形式,管理层在做决策前几乎对上述方面不作关注,在未经董事会的批准下,为了表面的可观盈利铤而走险,签下和山西中宇的相关交易。这种典型的管理层逾越内部控制的做法更反映出中钢的内部控制环境相当粗糙,当时对外公布的组织架构图更让我们看到,中钢内设的审计监察部的报告路径是先向经营管理层报告,再到达董事会和监事会,这让内审部门和内部控制体系几乎是流于形式。反观当时的山西中宇,一直处于边建设边生产边开拓市场的状态下,诸多手续不齐全,环境评价未通过、排污许可不达标。同时其用于生产的很多新建设备质量并不好,高炉中很多设备不配套,高炉耗材超标运行。中宇生产所需要的铁矿石几乎全部依靠从连云港、天津港运输而来,产品的综合成本与沿海钢企相比,还要贵100元/吨。它还从开始经营就两头欠债,既向原材料供应商赊账,还要求下游客户打预付款。如此“二等残废”的民营企业居然能这么轻而易举地就一步步大量占据央企中钢集团资金,可见,在协议签订前后,中钢集团对于这笔交易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都是无效的,几乎可以说每一步都是架空的。从这样的内外背景看来,其实,中钢集团的这次“泥足深陷”是由第一笔垫付资金信用风险和随后的财务风险所造成的连环巨大价值损害,但这些风险本该可以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管理和控制的。

CoSo于1992年颁布了一个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和普遍原则的内部控制框架,受到世界上很多组织的称赞并接受,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是以此为向导编制。根据CoSo框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要素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方面。。

在此,我们可以对于像案例中包含信用风险的应收预付账款业务的控制流程具体展开。首先,在确定该项业务交易,尤其是期限较长且金额巨大的合作伙伴前,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控制目标和承受能力来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候选合作伙伴的生产运营能力、实际财务状况(包括盈利质量和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管理层诚信和长期信用状况,结合业务行情等实际情况来进行风险评估,全面如实上报董事局后确定合作伙伴。在业务签订的款项、金额额度、项目寿命、附加条件以及授信程度等方面,要明确不相容职务的授权审批层级,不能仅由某一管理层包揽。在项目签订后,控制工作也不能松懈,要在业务交易的整个协议寿命中如期对预算、运营和绩效等进行考核分析,明确风险预警标准。最后面对交易中涉及的所有工作管理人员,要保持信息的畅通,以便必要沟通或检举舞弊可以得到保障。时刻保持对风险信息的警惕和应急预案的处理是贯穿整项业务交易始终的,这样可做到一路高效地完成业务交易甚至拨乱返正。

案例实务中,既然企业的大多数风险都是暴露在业务流程中的,那么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控制是可以管理这些风险的,这时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案则落实到内部控制上了。在铁矿钢材贸易中,预付款模式是广泛被钢厂和贸易商采用的,主要用于对贸易商合同的约束,有时贸易商也能获得一定优惠。纵观行情,既然预付款的模式在业内如此盛行常见,当中必定隐含着较大的信用风险以及连带的财务风险,则对于这种常见的高风险交易类型,内部控制应该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中钢集团作为钢铁行业的央企很是应该也必须对这种交易类型制定全面合理可执行的、针对企业内对外预付款交易的控制程序,从性质和金额上,将对应的内控程序严格贯穿于该项交易。面对“20亿换100多亿年销售收入”的大馅饼,中钢集团的管理层不应该只顾唯利是图的草率签下协议,面对期限为5年、第一笔预付款就达20亿的交易,中钢集团应该对山西中宇的生产运营能力、过往市场交易和综合财务状况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其实只要中钢集团稍加调查,就能察觉与山西中宇的垫款交易是一笔危险的生意,随时会发生巨额呆账并引发牵连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2006年4月,山西中宇的前身山西宇晋曽遭国家税务总局处罚,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山西宇晋与其大股东投资的另一家企业山西宇进铸造冶炼公司交易,通过虚开发票和隐瞒销售收入逃缴税款,国家税务总局要求补税6.31亿元,罚款1.4亿元,加收滞纳金3.82亿元,合计11.53亿元。如果能实地调查,诸如手续不全、设备劣质、成本高企和管理不善等严重不良状况也必定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中钢就不会作出如此危险的交易决策。与此同时,中钢集团内部应该对一定额度的交易的授权和监督作出明确的规定和反馈,制造良好的控制环境,董事局的决策和内审部门的执行不能流于形式。在整个国内钢铁行业中,都知道预付款模式虽然可以获取比较优惠的价格,但也都默认预付款一般不能超过钢材产品的价格。而中钢一口气付出的20亿元,是风险非常大的做法,不禁让人怀疑是管理层当局为了当期利润而可能已经跳过董事局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了。即便是交易签订后,中钢集团也也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来及时拨乱返正,而不是泥足深陷,任由资金像滚雪球那样不断被侵占以致成为中钢集团的一大“毒瘤”。中钢集团应该有风险意识,保持内外信息的沟通,接受内部监督的评价,对每一阶段的单笔交易都进行预算控制和盈利反馈,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应急预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企业,哪怕是央企,也同样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面临各种日益趋增的各种风险,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风险的表现和影响就越普遍。如今,事过境迁,但中钢集团必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省自身,不仅仅在信用风险的相关业务上,而是在企业整个经营层面上,应该如何建立风险意识,一改当初内部控制严重失效的巨大缺陷,从人、物、资金及信息方面重点加强内控管理。完善用人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和利润最大化;严格资金授权批准制度,认真执行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审计的独立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振川.现代企业风险价值管理问题探讨.会计研究.2004.3

[2]杜晓玲.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3]丁玉书.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李玉环.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J].会计之友,2008.

[5]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9,5.

[6]董月超.从CoSo框架报告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异同.审计研究,2009.

[7]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网.http://canet.com.cn/wenyuan/gsgl/glll/200807/18-16787.html

[8]基于“大”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中华会计网校.http://chinaacc.com/new/287_297/2009_12_4_ch2114261842190022928.shtml

[9]中钢跌出世界500强:败于风险控制.凤凰网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news/corporate/20120717/6768825.shtml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篇8

财务风险的内容方面。陈小鲁认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是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运营风险控制和分配风险控制。而占松涛认为凡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资金周转,可能使企业在当前或未来某一时期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因素都应纳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范畴,财务风险的内涵已经扩大到企业资金运动的方方面面。对于风险管理现实状况的研究。胡小红认为安然、中航油等企业因财务原因倒闭破产案例的主要原因是风险意识淡薄和没有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郑涵少则认为现阶段经济环境下,企业进入了集团化的成长发展阶段,跨地域经营使得母子公司或者总分公司之间的财务会计信息沟通和交流受阻,企业必须在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的同时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以此来规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关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两者相融合的研究。刘印平等,高秀兰所持观点大致相同,即企业的内部控制向风险管理靠拢的趋势正不断加强,两者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以风险管理为主导、适应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新制度正在迅速发展。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必须要加强与内部控制的联系,要借助内部控制的功能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使控制和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综合性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现有内部控制下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内部控制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以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更大程度地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2.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财务风险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的收益的可能性以及偏离程度。财务风险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从影响因素的来源上来看,可以分为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外部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引起的财务问题,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这些因素往往是企业难以自我控制的。内部风险是由于自身存在的因素引起的,存在企业内部,是企业主要控制的风险因素。从可控性的角度来看,财务风险也可以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由于不可控性风险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很难加以控制,或者说控制成本远远大于控制收益,从经济角度上将并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控制那些可控性因素,通过较少的或者是合适的资源投入来控制和改善可控性财务风险。因此,对可控性内部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能更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发展。

2.2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

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完善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主要途径;(2)目前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因此内部控制不仅是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3)因为内部控制中包含了风险管理这一内容,而财务风险管理又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也自然是内部控制所涉及的一个方面;(4)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驱动力之一就是防范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而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可以得出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驱动力量。因此,从两者的紧密关系可以看出,研究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

3.1我国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内部控制存在的弊端导致财务风险。一种情况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涉及内容不完整、系统设计不合理,企业只有简单的、基本的内部控制相关操作,内部控制系统没有完全形成,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实施,使企业承担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损失。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防范和约束机制,只重视事后控制,没有发挥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作用,而且内部财务控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了内部财务控制的风险防范和有效执行。(2)内部控制具体执行实施失效引发财务风险。企业不仅要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去实施内部控制,倘若只是制定了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而执行力度不够,则会形成“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松垮状况。只说不干造成了财务信息失真、企业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3)高层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范重视不够。企业的领导层没能给予财务风险管理足够的重视是目前财务风险比较容易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还有待提高。上层组织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是企业各层级重视并高效地管理财务风险的前提。而且,在项目前期不注重财务风险的分析,导致了许多重大项目因财务问题而失败。另外决策者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加之决策者业务水平有限等原因,增加了管理层的决策结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作用,决策质量也相对较差,只有提高决策者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4)管理者越权导致财务风险。由于现有的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中难免存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组织结构,非常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企业高层管理着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施加个人影响,使之与企业财务控制相背离,导致财务控制失效,风险防范漏洞增加。

3.2财务风险管理弊端原因分析

风险管理问题产生原因有:(1)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人才的缺失和能力不足是导致现实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2)企业组织内部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制衡机制,存在较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现阶段我国企业中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多数属于“形备而实不至”,没有形成权力制衡局面和效果。(3)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落后,不能适应企业外无风险管理的发展。企业中存在的信息无法达到在企业中真实有效的传递的要求,信息沟通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控制环境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监督执行动力就不足,因此要对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设置进行永华,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财务风险监督职能。

3.3如何促进内部导向的财务风险管理发展

改善内部控制导向财务风险防范的外部环境。(1)重视政府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提高对内部控制的使命的认识,制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规划,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结合我国实际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探寻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制度和规则;(2)注重全过程的监督。必须积极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并制定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是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要做到事前充分筹划、事中彻底执行、事后总结和改进。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篇9

关键词:内控视角;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结果产生了不确定性,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及应对,合理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内部控制不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剧。因此,从内部控制视角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控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高,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例如,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严格的信贷条件、制约性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的改变、市场预测的不确定性等都会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也随之提高。(二)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和重视。虽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面临的风险因素日趋增多,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仍奉行“重经营、轻管理”的理念,风险意识薄弱,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思想上也未对财务风险管理给予高度重视。(三)企业管理模式滞后。大多数中小企业现阶段实行的仍是粗放型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简单,内部控制不健全、执行有效性差,必然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更无法有效实施财务风险管理。(四)财务预算控制乏力。财务预算控制是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尤其是对超预算和预算外支出缺乏控制,造成企业成本超支、超预算和预算外项目挤占营运资金、资金周转不畅、资金流动性降低,甚至引发财务危机。(五)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单一,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企业在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缺乏集体决策审批控制机制。而企业所有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由于高估自己的决策能力、低估风险,从而作出非理性决策,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六)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风险评估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有效应对风险的前提。要确保风险评估结果的正确性,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这一体系,阻碍了风险评估工作的正常开展。(七)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使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不高,资金周转速度缓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动性不足。因此,负债经营成为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经营方式。但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薄弱,使得其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偏高,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压力,迫使企业过度举债,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加剧。而中小企业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及时获取财务风险预警信息,严重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八)未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事项,并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协助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因此,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审计。但由于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未作出强制性规定,因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致使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无法得以实现。(九)高层次、管理型的财务人才短缺。我国中小企业一方面由于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等原因,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另一方面,对高层次财务人才的培养也不够重视。中小企业财务岗位和会计岗位往往合并设置,财务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对财务风险管理知识更是缺乏研究和掌握,造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随着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越来越大。任何风险最终都将转化为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企业全体员工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企业应通过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岗位职责、组织员工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知识培训等多种途径来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营造全员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将财务风险管理提升到企业的整体层面,促使员工不断掌握识别风险、防范和应对风险的专业知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二)完善财务预算控制。建立全面、科学的财务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资金的流动性,确保财务状况的稳健性,降低财务风险。但目前中小企业对预算管理仍然不够重视,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特别是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理念下,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更是流于形式,存在严重的有预算不执行、超预算和预算外支出频繁发生、预算执行结果和考核脱节等问题。因此,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应率先认真学习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应建立全面的预算体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正确编制预算;再次应严格贯彻落实预算,尤其是针对超预算和预算外支出,应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加强审批控制,保障预算执行的规范性、有效性;最后应将预算执行结果和考核有机结合,进而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三)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目前中小企业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建立所有者审批权力的上限控制制度,对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可以有效避免企业所有者的一人决策审批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估是财务风险管理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企业对识别的风险事项应如何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取决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即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大小。风险评估不仅可以有效配置和使用企业的资源,而且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而风险评估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正确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的概率,从而为企业应对风险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风险评估工作至关重要。(五)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当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从一开始出现时,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就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企业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以规避风险或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由此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兼顾长期风险预警和短期风险预警,确保系统的全面性。(六)重视内部审计建设。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运用专业的方法,对企业的整个财务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持续地检查、评价,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出具相关报告,协助企业不断加强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但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即使少数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但由于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中小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建设,使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责真正得以实现。(七)加强高层次、管理型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中小企业虽然经营规模较小,但近年来在生产经营上也逐步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而且随着风险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能不高,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业务水平偏低,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较差,尤其缺乏高层次、管理型的财务人才。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具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高度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能够熟练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为企业财务管理及时提供正确、可靠的财务信息的高素能财务人员队伍,以满足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来充实现有的财务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应重视对高层次财务人才的培养,通过激励学历教育、考证以及开展专业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来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能和层次,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财务风险管理需要的高素能、高层次财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陈雪,龙娟,姜姗.浅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2]刘法金.基于管理者行为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5,(05).

[3]宋波.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中国经贸,2015,(07).

[4]覃柳森.探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J].商业会计,2016,(3).

[5]高智林,刘艳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与对策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3,(03).

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控制;内部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由于不同因素对事件的影响不同,所以导致事件的不确定结果,这就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不同人对于财务风险的认知层面不同,说法也不同,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个人主观的差异,进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收益的不确定,引发的微观经济风险。二是它也称为筹资风险,是指到期偿还不了债务的可能性,换言之,它是由于借债引发的,若无借债就不存在财务风险。我在此文中研究的是企业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环境的不完善、企业经营的不确定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给企业最终带来可能的财务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态度,控制得当的话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使企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若控制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何控制好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财务风险控制,就是在利用相关的信息和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作用和影响,使企业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环境的多变性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伴随着风险隐患,企业管理重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占很大一部分。财务风险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对企业的稳定、资金的安全性及获利有很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一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由企业所有人执行的一系列过程。内部控制能适时反映企业的风险并相应地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可以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企业的风险类型很多,财务风险是其中的一种,内部控制最终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内部控制薄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财务风险控制实质上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财务风险控制不好,意味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全面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顺利进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好企业,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规划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评价是以财务风险控制的好坏为依据,同时内部控制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

三、企业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如今的经济环境是多变的,包括产品更新的速度、市场的变化、国家政策、利率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资金的运转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如今很多财务人员还是沿用传统模式来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风险财务控制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知,只关心资金的投放与收回,对企业风险缺少实质认知和管理,忽略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薄弱的风险意识难以适应因素变化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控制财务风险不是当它出现再采取措施,而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很薄弱,每年虽然有几十万的会计人员,但是大多数专业素养都不高,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又不了解,财务风险是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但是可以预测,它本身就是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往往到来时就是致命一击。所以大多数企业开始都运营很大,突如其来的一场财务危机就导致破产。

(三)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企业采取的一种手段,为了能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可以根据考察内部控制机制来评价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人员”权责利”的分配管理。它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控制风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内部机制的不足让人笼统的把企业的规定规章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人员的“权责利”分配不清,缺乏合适、完整、统一的体系,内部人员不恪守自己的职责,缩小了控制的范围,使效果大打折扣,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能够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是经济环境中的主体,是我们可以看见和感知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知是财务风险控制成功的先决条件。财务风险随时存在,企业必须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缺乏风险意识会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机制出现漏洞,使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企业应该培养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让企业人员参加风险探讨会,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用实际案例来分析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培养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对风险的适应和处理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事前对财务风险的预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信息网和资源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它意味着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成功一半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即在事前监控,使企业遭受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