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辅导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2:22

对心理辅导的理解篇1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高职院校;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15-02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虽然职业院校在不断增加,高职生源的文化素质却在不断下降,他们的生活阅历和思维方式可能与同年级阶段的高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他们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郁闷、自卑、暴躁、抑郁、猜忌能不良心理状态。如果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不能及时减轻或消除,不仅会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然而,从全国来看,目前高职院校最重视的是招生和就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原因如下:首先,心理咨询是一个不断消耗人力和物力的长期的过程,不能让学校领导快速地看到成效。其次,如今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带有一定的医学模式,它确实可以给不少学生提供帮助,但是学生也不得不面对诸如“自卑”“人际交往困难”等负性标签带来的困扰,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咨询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而近些来发展起来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则以其特有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而著称,相信它能在高职的心理辅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理念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SteveDeShzer和insooKimBerg等人在美国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共同发展起来的。它主张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解决问题的积极观点来促使改变的发生,避免局限于探求原因或是问题取向的讨论。焦点解决模式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五个:

1、正向思考与未来导向焦点解决模式非常重视当事人想要改变的方向与想要达成的正向目标。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想要实现的目标和梦想,多一些赞美和欣赏可以激发他们“追梦”勇气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小改变会带来大改变焦点解决短期疗法重视引导来访者看到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小的改变会给来访者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力,不断地促进来访者看到小的变化或改变所带来的积极的意义,借鉴这种成功的经验慢慢地持续地尝试行动改变,来访者就会发现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在不断增强,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真正的力量。慢慢地,小的改变引起大的改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咨询师所做的就是引导来访者意识到这些小改变所带来的力量和意义,并且帮助学生找到这种力量。

3、当事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点与资源,只是很多人并没有对自己形成充分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优势不是特别清楚,更不要谈如何去利用自己的优势了。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下,便能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4、事出并非有因传统心理咨询总是关注事情背后的原因,但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很复杂的,找出的原因未必是真的原因,还不如更多地关注问题解决方法。

5、凡事都有例外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较差,他们的挫败经验也比较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被不好的情绪所包围,看问题的视角也比较悲观,因此自我效能感就比较低。如果能在咨询过程中,让学生跳出当前的困惑,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过去的经验中去寻找那些成功的经验即例外,有了例外就意味着问题能够解决。验的思考。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主要技术: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SFBC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咨询技术:

1、一般化技术就来访者所描述的事情,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信息给他。让来访者认识到他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来降低来访者的恐惧感,从而可以接纳自己的问题。

2、预设性的询问技术咨询师使用一些暗示性的语言来影响、改变来访者的认知,促使他积极正向的思考,转向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沉迷在问题中。

3、评量询问技术要求来访者以1到10的数字对问题或相关的议题做出评估,l可以代表问题最糟的情况,l0代表来访者最期待的情况。同过这种技术可以了解来访者的进步情况。增强的来访者的信心。

4、鼓舞与赞许技术当来访者找到成功的例外、解决方法时,咨询师要及时的肯定、赞许和激励来访者,这样有助于营造一个正向、积极的气氛。让来访者对改变充满信心。

5、奇迹询问技术。让来访者想象问题解决了的景象,找出适合来访者自己的解决办法,通过奇迹询问可以协助来访者找到目标和解决的办法。

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流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会谈时间,和一般的咨询一样,大约为60分钟。然而,有所不同的是,它将60分钟的咨询分为三个阶段:

1、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40分钟),它包括对话阶段、目标架构(正向开场与设定目标)、例外架构和假设目标架构四个环节。

(1)正向开始在咨询开始阶段,心理辅导老师首先需要向来访学生说明咨询程序,与学生发展并建立起民主与合作的咨询关系;其次,对学生所呈现问题的有关情况加以了解,包括问题的层面或程度。再次,询问咨询前的改变,以了解学生已经尝试做过哪些努力及其效果

(2)设置目标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过程中,帮助与引导学生澄清咨询目标是心理辅导老师的重要任务。首先,目标是明确具体且可观察的。例如,“当事情开始好转的时候,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其次,目标是合理且可达到的。如,“当情况开始好转,你想我们可以最先看到的变化是什么?”再次,目标是正向积极的。如,“如果我们的面谈对你是有效的,你会有什么改变?”最后,目标对来访学生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如:“目前,你最关切的是什么?在我们的会谈中,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3)寻找“例外架构”寻找例外架构是焦点解决心理咨询法中最具特色的咨询技术之一,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探讨目前期待的目标过去是否曾经出现过,即探索在例外情境中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其中的解决方法。如,“以前有没有遇到类似的困难,那个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作法和现在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另一方面,心理辅导老师也可以探讨学生所抱怨的问题过去曾经不是那么严重时的情形。例外架构主要是利用来访学生原有的成功经验与资源,将来访学生看成是问题解决的专家,以此来探寻与建构问题解决的方案。

2、休息阶段(10分钟);心理辅导老师在会谈结束前一般还包括一次10分钟的“咨询休息”。但是SFBt咨询者无论如何得休息片刻,就会谈中的情况与来访学生进行“磋商”,并提供建议。

3、正向回馈阶段(10分钟),它包括赞美、讯息提供和家庭作业三个环节。

在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整个咨询过程的重点所在,它又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块:设定目标会谈区块、寻找例外会谈区块、发展未来想象区块。

四、焦点解决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的的适用性

目前,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性也不强,然后高职学生需要心理帮助的需求却很大。在高职院校,一个心理辅导老师可能要为数百学生服务,不可能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迎合了这种需求,减少了个案咨询的时间,能为更多的学生服务。而且,焦点解决心理咨询层次清晰,简单易学,即使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通过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也可以很快掌握。从此可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省时省力,注重问题的解决,具有高成本收益,非常适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黄丽,骆宏.2010焦点解决模式理论和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莉莉.焦点集中解决治疗模式在青少年咨商中的应用。台湾:咨商与辅导,1998(150):17.

[3]方建移,刘宣文.心理咨询新模式:聚焦于问题解决的短期咨询.心理科学,200629(2):430―432.

[4]戴艳,高翔,郑日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评述.心理科学,2004,27(6):1442―1445.

[5]戴艳,高翔,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述评.心理科学,2004,27(6).

对心理辅导的理解篇2

朋辈辅导工作近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朋辈辅导工作。如中国矿业大学已建立起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一级为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心,二级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三级为大学生心理自助中心,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实现了从学校到学院到班级的心理健康网络层层覆盖。

朋辈辅导的高校调查

1 调查研究的方法

(1)设计两份问卷,一份调查普通同学对朋辈辅导的了解情况,一份针对朋辈辅导工作人员,共200份。将设计好的问卷进行发放、收集、统计、分析。

(2)邀请朋辈辅导员参与小组访谈,通过聚焦小组访谈法进行调查,访谈提纲主要涉及朋辈辅导员个人对朋辈辅导工作情况及个人对辅导工作中问题的认识两方面,共10个题目。访谈时间约为40分钟。采取记录员记录并录音的方式对结果进行记录。

2 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分为部分。一部分调查对象为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本科生,调查对象的选择具有随机性,遍布本科各个年级,覆盖文法、经管、工科、理科、艺术几大类专业。

另一部分是中国矿业大学各学院的朋辈辅导工作人员。主要集中集中在大一到大三各个专业的。朋辈辅导员。

(2)焦点小组成员为校心理自助中心朋辈辅导的12位成员。

3 调查的主要内容

(1)了解朋辈辅导现状:包括对朋辈辅导的了解情况及态度,心理咨询机构和场所,师资力量、专业技能、朋辈辅导活动状况、对现阶段朋辈辅导的改进意见。

(2)朋辈辅导员对朋辈辅导工作的认识和对朋辈辅导实践中的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调查结果

1 对朋辈辅导的了解情况

62%的学生表示之前对朋辈辅导不太了解,也有22%的心理委员,17%的心理自助中心成员对朋辈辅导不是很了解。多数心理委员和心理自助中心成员表示对朋辈辅导有所了解。

2 朋辈辅导的场所和专业素质

朋辈辅导员进行朋辈辅导的场所主要是图书馆、公教、户外场所、咨询室、宿舍。朋辈辅导员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讲座培训,书籍、网络,专业老师督导(老师面对面指导)。朋辈辅导员认为朋辈辅导应掌握专业的心理知识,平易近人,有责任心,善于交流。

3 朋辈辅导的开展状况

朋辈辅导员主要通过团体辅导活动、主题班会及少量的个人辅导来进行朋辈辅导。40%的同学对朋辈辅导表示乐于接受,51%同学可以接受。60%以上朋辈辅导员认为现阶段自己的工作效果一般,20%朋辈辅导员认为工作效果显著。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1 朋辈辅导制度缺乏规范性

心理委员是离同学最近的朋辈辅导员,合格的心理委员可以及时发现周围同学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对于促进班级同学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访谈中发现一些班级的心理委员没有严格按照特殊的角色要求和程序产生,一些是按照一般班委选举方式产生,也存在少数班级心理委员有团支书或其他班干部兼任,不能保证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

在问卷调查中近六成同学认为班级心理委员没起到什么作用。可见对于心理委员的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效绩评估制度。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委员开展的活动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比如团辅没有起到心理辅导的作用,更像是普通的集体游戏,一些主题班会也常常是形式化过场。随着年级变化,大三、大四的心理委员由于考研、工作等事情,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针对以上的选举和管理部规范的情况,需要建立朋辈辅导员筛选标准。辅导员本身的素质对整个咨询活动的影响是很大。目前我们可以先批判地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经验,从职业态度、本人的兴趣、价值观念、性格特点等方面建立筛选标准。在筛选方法上,可以把他人推荐和自我推荐相结合,前者又可以分为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两种,但要遵循自愿原则。

2 朋辈辅导员专业性不足

调研中了解到本校每学期都会对大一心理委员进行为期一月的培训,主要采取讲座加团辅的形式。少数心理自助中心也会定期组织成员学习。但在问卷调查中有一半的朋辈辅导员认为自己缺乏专业性。在访谈过程中朋辈辅导员反映自身缺乏实践训练,表示不能将理论转化为可以使用的知识技能,很快就会把培训的内容遗忘,很难运用。

虽然部分学院辅导站老师定期也会召开座谈会,但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实际案例分享也十分有限。大多数学院和心理自助中心都缺乏专业老师的督导。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帮助他人的责任,但因此而产生的自身问题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这是极其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

对辅导员的培训要有计划地系统进行,要讲究时间和进度上的循序渐进,不能采用大满灌的方法。培训方式可以多样,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授课。可以针对某些主题开展培训,时间一般可持续一学年,主要分四个部分:辅导员个人的成长(如性格测试、成长小组活动、对个人的辅导等),辅导知识和技能训练(如设训练营、开日间训练课程、组织小组研讨等),辅导实习(如开讲座、新生辅导、组织大型活动、人际关系辅导等),朋辈辅导员团队建立(如节日联欢、助人自助小组等),在经过培训的基础上再进行辅导员的最终招募。

作为专业的指导老师可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朋辈督导,朋辈督导可以以朋辈小组会议的形式开展,通过共享彼此辅导信念和技巧的交流、个人咨询分析、案例分析、朋辈评价和反馈等方法,并辅以录音回顾,来实施对朋辈辅导员的管理和指导,从而达到促进其成长的目的。另外,朋辈辅导员要有主动寻求督导的意识。及时与老师沟通,形成持续有效的督导关系。

3 朋辈辅导的宣传力度不足

在问卷调查中,有62%的学生表示之前对朋辈辅导不太了解,也有22%的心理委员,17%的心理自助中心成员对朋辈辅导不是很了解。在回答“如果朋辈辅导效果不明显,你认为是什么原因?”60%学生认为是由于自己有所保留重要信息,导致交流不够深入,可见学生对于朋辈辅导缺乏了解和信任。在最后建议一项多数同学填写了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朋辈辅导。

学校及相关组织应加强对朋辈辅导的宣传力度,同学只有在了解的情况下,才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才会产生信任,才能真正实现朋辈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建设中的作用。

结束语

对心理辅导的理解篇3

一、朋辈心理辅导现状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并受督导的学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对需要帮助的同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的服务。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尽管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但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实现“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1]。

随着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我国许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朋辈心理辅导的不同形式与路径:一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刊物、校园网络以及微博、微信、QQ群等渠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朋辈辅导的意义所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的效果;二是组织朋辈心理咨询小组,开通朋辈热线,实施轮流值班制度,实现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聊天等多种形式沟通交流方式,定时,定人,定点,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心理咨询方式[2];三是通过举办朋辈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朋辈心理社团、心理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的技能。

实践表明,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最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咨询者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能比较及时地了解他遇到的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并帮助他解决。并且,朋辈心理辅导员解决同学们较为简单的问题而减轻咨询老师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但现阶段的朋辈心理辅导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要体现在:首先,欠专业:朋辈心理辅导员缺乏系统专业的辅导培训,尽管在各个辅导员开展工作之前有过短期的学习,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许多专业性方面的不足逐渐就会暴露出来。同时,辅导员们都由学生兼任,为保证自身学习时间的完整和充分,只能尽量在课余抽出时间来做相关的工作,因此时间的限制也是朋辈工作正常开展的阻碍之一。其次,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从开展时间来看仍然是比较新的一项工作,而且最初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始,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朋辈辅导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再次,没有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考核:朋辈心理辅导员没有考核来进行约束和考评,就没有精益求精的动力,可能会降低辅导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技能,从而提高辅导的效果,就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绩效管理。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沟通过程,是指为了实现目标,通过开展持续不断的沟通,完成根据组织目标而所制定的所预期的效益和产出,并促进团体和个人做出有助于达成目标的行为[3]。

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的主体是心理咨询师和管理者,对象时朋辈心理辅导员。决定绩效考核是否有价值或价值有多大的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决定是否接纳绩效考核信息的也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提供帮助与支持,通过专业化培训,协助和配合管理者做好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学工处老师作为管理层的一部分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分配、考核和奖惩等具体事务,具体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政策、程序与规则,是决定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水平高低的关键;管理层的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他们主要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政策、程序与规则的统一制定,在学工处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进行组织、指挥与协调,并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方面的辅导、帮助与培训。管理者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断沟通并进行考核,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沟通中发现自身在辅导过程中的优缺点,根据目标,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来提高朋辈辅导员个人的辅导效果,从来推动整个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提升。

(二)对朋辈心理辅导实行绩效管理的效用

1.有利于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角色认同

对朋辈心理辅导现加之以绩效管理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规章制度,通过这个规章制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提高他们的角色认同感和责任感。如果在培训时遇到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解决他人的心理问题,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培训技能,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广大同学提供咨询服务。

2.有利于加强朋辈辅导的规范性与系统性

通过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根据规章制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行为进行约束,规范他们的言行,从而提高辅导效果。学校制定规章下达到各个院系,院系用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每一位朋辈心理辅导员,同时院系将内部辅导信息反馈至学校,完成一个系统性的循环。

3.有利于降低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成本

首先,朋辈心理辅导能够及时发现同学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危机管理的效率,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理危机的管理成本。其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通过内部交流解决心理问题,可以减轻校内心理咨询机构的压力。再次,提高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自觉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培训成本和日常管理成本。

三、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的管理机制

(一)设定计划

朋辈心理辅导在开展部门的组织战略时,务必将组织战略细化成具体的有效任务计划,并保证每个辅导员在工作的开展上具体落实。例如将学生的学习问题、个人的情感问题,以及学生对毕业后就业的疑问划分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中,并在工作中进行解决。管理者和朋辈心理辅导员定期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展开讨论与工作创新,并将发现的问题及不足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落实到之后的工作开展中。

(二)双向沟通

前期确定好良好的绩效计划后,管理者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确保朋辈心理辅导员有效地开展辅导工作,管理者要对其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指导与培训,以便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之后的辅导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监督及指导工作中,管理者及辅导员双方的沟通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沟通过程中,对辅导员工作中的积极变现给予其一定的肯定及奖励,这个称之为“正面沟通”。正面沟通有利于辅导员在之后的工作开展中能保持高度的热情。而在辅导员在朋辈心理辅导时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及问题时,也应及时与之沟通,如果之后还出现相应的问题,管理者应对其给予建议及指导,帮助其及时做出完善。

(三)信息收集

为了使绩效管理变得更加自然和谐,有必要认真做好信息收集,记录下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文档,以作为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

1.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目的

在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一份完整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情况的绩效记录,将绩效评估和有关决策为基础,可以最快地发现问题,以便找到解决方案。通过收集朋辈心理辅导员行为、态度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长短处,为有针对性的提供培训打下基础。

2.收集信息的内容

并不需要收集和分析所有的数据,也不是收集的信息越多越好。因为收集和分析信息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因此,在收集信息过程中要考虑目的,只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包括目标和标准达到或未达到的情况、朋辈心理辅导员因辅导工作受到表扬和批评的情况、对问题有帮助的其他数据、就绩效问题的谈论记录等。

3.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收集信息的渠道可以是所有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包括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的汇报和总结、其他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观察、管理者的检查和记录,以及被辅导者的反映和评价。

信息收集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工作记录法、他人反馈法。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方法使用的正确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信息的质量,最终影响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四)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朋辈心理辅导绩效考核是一段时间(通常是半年或一年)绩效管理的一个总结,对绩效管理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表现进行总结[4]。绩效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绩效考核的正确实行,并且注意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如此才能强化朋辈心理辅导员对绩效管理的认同感,才能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达到提升朋辈心理辅导管理水平的目的[5]。

1.目标考核法

目标考核法是一种基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完成辅导目标的程度而进行考核的绩效考核方式。在考核开始之前,管理者告知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完成的辅导要求、辅导的效果、时间期限以及其他的考核的标准,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将这些标准作为这一周期辅导的目标,可用自己的能力并参考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辅导技能,尽全力去达成目标。在时间期限结束时,管理者对照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完成的辅导情况做出具体的考核评估[6]。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考核评价,找出自己实际辅导的情况与预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通过调整自己的辅导方式来缩小差距。

2.小组评价法

小组评价法是指由两名及以上熟悉朋辈心理辅导员辅导工作的管理者,组成评价小组对各位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情况进行评价考核的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被考核的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均由管理者的评价小组的主观评价形成,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为了提高小组评价成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应该让朋辈心理辅导员在进行小组评价之前熟悉了解考核的内容、依据和标准,在评价结束之后,要向朋辈心理辅导员公布评价结果,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指导。在使用小组评价法时,为了避免受评价小组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应该和朋辈心理辅导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当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结果差距较大时,评价小组成员必须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表现和辅导效果进行再次考察和评估,再结合个人评价,然后再做出决定,最后还应对比前后工作成效,对误差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7]。

3.360度绩效考核法

360度绩效考核法是由与朋辈心理辅导员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管理者、其他朋辈心理辅导员、被其辅导者等组成,他们分别对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匿名考核,根据考核时的态度、方式方法、效果等表述自己对其的肯定或者否定,被考核者自己也要对自己绩效考核,针对自己心理辅导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管理者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根据有关人员对被考核者的评价,对比被考核者的自我考核向被考核者提供反馈,让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加全面时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差距。

(五)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管理者通过沟通交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管理者在肯定辅导效果的同时,要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分析产生这样的绩效的原因,双方共同探讨,制定改进计划,共同努力制定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从而提高绩效,提高朋辈心理辅导效果。

对心理辅导的理解篇4

一、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网络是一定范围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研究表明,在压力情境下,那些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中成员较多心理支持或物质支持的人身心更健康。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辅导员职业有着广泛的社会性,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辅导员的生活和发展。在未来社会中,社会支持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应该是一个系统、一个网络,使辅导员尽可能地获得各种帮助,缓冲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二、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活动

心理辅导作为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对辅导员进行积极的干预,防止辅导员的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对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设针对辅导员的个体咨询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源,指派专门的咨询老师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辅导员在心理方面的求助,帮助辅导员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及时降低由于心理矛盾和困惑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

辅导员大部分都比较年轻,年龄也很接近,工作经历和体验相似,相互之间非常容易沟通。朋辈辅导的言语表达方式与被辅导者相近,不会对被辅导者产生专业压迫感,而辅导员之间的说服力与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其他人。因此,采用朋辈辅导可以增强辅导效果。

(三)注重心理辅导艺术

心理辅导工作应从以教导为主转变为以倾听为主,从单向劝说转变为双方共同思考解决问题,从直接帮助辅导员解决问题转变为帮助辅导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首先,要注意倾听,而且要全神贯注地听,用心去听。只有耐心地听,才能理解辅导员,从而安慰和鼓励辅导员,使他们抛开顾虑,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中诉说自己的烦恼。其次,善于倾听,不仅要听,还要参与,有适当的反应。因为有效的反应有利于管理者抓住并利用辅导员提供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线索,引导辅导员明晰思路,从而达到自助目的。心理辅导方法的侧重点在于在听中识别情感,在听中表露情感,在听中做出情感支持与反应。

三、组织开展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现在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困苦增多,心理健康面临更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者更要注意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辅导员业余文化生活,加强管理者与辅导员的交流、沟通,增强辅导员的集体意识,使辅导员形成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业余文化生活主要包括文化娱乐活动与体育娱乐活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现代体育运动能有效地磨炼人的意志,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只要运用得当,体育就能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辅导员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同类型心理特点的辅导员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体育项目:紧张型的辅导员可以选择类似足球、篮球和排球等集体项目,健身房运动推荐变化速度比较快的街舞等项目,以增强判断力和应激能力,遇事从容不迫;胆怯型的辅导员可以选择游泳、滑冰、拳击、单双杠、跳马等项目,健身房运动推荐肚皮舞、爵士舞等表演性强的舞蹈类项目;孤僻型的辅导员可以选择足球、篮球、排球、接力和拔河等集体项目,健身房运动则推荐多人参与的健美操等多人互动项目,以增强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急躁型的辅导员可以选择棋类、游泳等项目,户外运动推荐太极拳等健身气功、长距离散步等,健身房运动推荐瑜伽、形体芭蕾等,以改变冲动的个性。

四、提升辅导员的心理自助能力

心理自助就是指主体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目的是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素质向积极方向发展。心理自助的内容包括:为了促进自身的心理发展而自我激励,为了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惑而自我调整,为了实现群体的心理素质共同提高而相互教育,为了实现心理互助而辅导员之间相互辅导。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具体到辅导员心理保健机制,就是要以辅导员为本,想方设法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变成主体,实现自我教育、自助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笙.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之浅见[J].高教高职研究,2008.04.

对心理辅导的理解篇5

【论文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 

【论文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优势,分析了辅导员在干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建议:辅导员应加强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强化对大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配合学校、家庭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许多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增多。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干预,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下发以来,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改进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校辅导员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较早发现者 

高校为了认真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在每个院系的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专、兼职辅导员。这些辅导员长期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经常深入学生群体,通过与个别学生谈话、培养学生骨干、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各种校内外活动等形式,与学生接触密切、交流较多,对于所管理班级的学生在家庭情况、宿舍安排、专业学习、生活习惯、个性特点、爱好特长等方面比较了解和熟悉,能够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实践证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在思想、情绪、行为等方面会出现异常状态,与其密切接触的人较容易发现。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教师群体,是学生工作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这一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事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能够较快地、直接地或间接地获得信息,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奠定了前提、基础。 

2、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干预者 

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必须做出快速、及时地反应,采取有效地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才能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抓住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最佳时机,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辅导员在获得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后,往往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主动、及时、迅速地与问题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大程度将心理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降到最低。辅导员与学生平时地接触较多,双方在年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共同性多、共通性大,沟通和交流的障碍少、代沟小,较容易建立真挚地友谊和信赖关系。辅导员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问题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初步了解并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评估其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化解和救助措施。在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为问题学生创设宽松自如的环境,采取简便、灵活的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协助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或医务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3、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监管者 

学生心理危机产生之后,由于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存在困惑或障碍,需要长期而持续的监控和管理,以保障学生本人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短期干预后,暂时解决了问题学生的困惑和矛盾,一旦出现诱发因素,问题学生随时可能重新陷入危机。而高校辅导员能够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到学生心理危机监控和管理中,在专业心理咨询师干预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对问题学生保持关注和监护,以确保其安全。在关注和监护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通过与问题学生经常接触的宿舍成员、朋友、班团干部、优秀党员等信息网络,随时观察其思想情绪变化、言谈举止状态,评估其安全性,并及时、长期地与专业心理工作人员保持沟通,反馈信息,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升危机干预效果,引导问题学生尽快走出危机,恢复心理健康。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意识不强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不能严格执行国家的师生比标准,往往一个辅导员需要管理的学生超过200人。同时,辅导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很多且繁杂,如宿舍和班级管理、党团支部建设、奖助学金评选、就业指导、校内外活动组织等。对于经验相对较少的青年辅导员来说,很难从这些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因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忽略了大学生的实际内心需求,无法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意识减弱,存在侥幸心理,往往等到心理问题出现时才寻求解决途径,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错失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 

2、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专业知识缺乏 

当前,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辅导员缺乏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虽然辅导员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学习过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但由于培训时间短,辅导员不可能系统、全面的了解所有学习内容。经过短期的培训,凭借仅有的培训知识去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也容易导致辅导员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判断能力薄弱,不能明确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出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解决,而把思想问题当成心理问题解决的情况,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陷入被动。 

3、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手段单一 

现在,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由刚毕业的研究生或留校的本科生担任,由于缺乏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知识和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经验,这些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时,有的表现地过于紧张、担心,甚至害怕,不能采取及时有效地干预措施予以化解。有的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对问题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育,让其接受自己的建议,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去行事;或者不分心理危机事件的轻重缓急,直接转介给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或者不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直接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等待指示。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部分学生在遇到思想或心理问题时,不愿意向辅导员倾诉,担心自己的隐私外泄,影响辅导员及其他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自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更大的潜在隐患。 

三、增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建议 

针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途径和方式,提升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帮助大学生尽快化解危机,健康成长。 

1、辅导员应加强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学习 

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广博的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成功化解矛盾和问题。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和运用心理咨询技巧,辅导员可以进一步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工作方法。因此,辅导员自身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增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意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辅导员只有自己首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的沟通技巧,才能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时,有的放矢。尤其重要的是,辅导员必须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试技能。一方面,帮助学生重塑信心,重树认识,另一方面,帮助了解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疏导不良情绪,建立起自身的人际支持系统,减轻由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带来的工作压力。高校应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有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预防、处置、管理等相关问题的专题报告,通过专题讲座、观看影片、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辅导员处理心理问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操作水平,使心理危机干预真正成为其必备的职业技能,切实增强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效性。 

2、强化对大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在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强化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应重视学生心理普查,通过排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分类并建立相关档案。特别对于新生、毕业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有精神病史、人际关系差或严重人际障碍、不合群、学业困难、家庭经济贫困、身体有缺陷、对宗教、心理学、哲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应给予高度关注,这些学生是潜在的心理危机高发群体。通过建立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适时加以危机干预,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应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学生党团干部的积极作用,引导问题学生树立健康理念,增强自我心理调试能力,形成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针对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的心理特点,辅导员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朋辈心理辅导、主题演讲、知识竞赛、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开展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学业辅导、人格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环境适应辅导等,帮助大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自立、自强,树立自信意识;学会交往,增强互信、互助、合作意识;学会生活,培养适应环境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磨练大学生的意志、锤炼品格,增强其抗挫折能力。当下的大学生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针对这一特点,辅导员应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宣传和教育,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4、配合学校、家庭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的支持、配合与帮助。辅导员应经常深入课堂、宿舍,与学生的任课老师、宿舍管理员保持沟通,及时向他们了解并反映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辅导员也应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心理危机干预领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保持密切地合作,遇到超出个人能力范围所能解决的问题,应适时、理智地转介给这些专业人士,以便行之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和心理疾病。辅导员还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反馈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与家长共同对问题学生进行监管。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撑,确保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有效运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 

【注 释】 

本文为2008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心理危机主动介入管理长效机制研究”【批准号:30839】. 

【参考文献】 

[1]宋清华.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2]陈素云.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定位和作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3]刘凯元.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对策略[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4). 

[4]蒋小忠,乔真真.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j].法制与社会,2009(4). 

对心理辅导的理解篇6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对其要求以及学生的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虽然从字面意思看主要任务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当前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要求的现状并非仅仅限于思想政治方面,加上辅导员对学生比较了解,发现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便利条件,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被囊括在辅导员职责之中。

一、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自身要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具备高尚的情感,要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接受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因为气质类型不同,其心理活动特征也就不同。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不知道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一般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对前途的迷茫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体检结果、心理健康测试反馈、和学生逐一谈心、由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介绍相关学生情况等,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不仅要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心理健康测试反馈为基础,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心理健康档案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完善,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好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工作,还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学生情况变化的关系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三、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同辈进行心理辅导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和学生谈心,是一种了解,更是一种情感交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选择操场或公寓,要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亲近感。

2.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面对面的谈心,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些学生不愿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mSn、邮箱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老师在明处,学生在暗处,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可以咨询一些政策,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现在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日常事务多且杂,信息员制度必不可少。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可以利用同学之间一块儿上课,一块儿休息等便利条件,及时掌握有心理问题学生现状。信息员制度,不仅要做到每个班、每个宿舍都要有信息员,对个别特殊心理问题学生,还要具体到个人,一个信息员负责一个心理问题学生。该信息员要对该同学熟悉,在一个宿舍,热情、有爱心,如果发现该同学有异常表现,能立即报告辅导员。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重方式与手段的有机结合,以健康心态面对学生管理和心理辅导工作,以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关心爱护学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影响带动学生,而且要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懂得学生管理业务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结合高校改革实际的基础上,联系青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不断与时俱进,广开思路,真正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导师、德行上的贤师、心灵上的明师、能力上的高师,协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把他们真正成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欢.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定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1).

[2]李桂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

[3]田智、韩素贞.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职业圈,2007,(15).

对心理辅导的理解篇7

一、提高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

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学生素质差异性逐渐拉大,辅导员职能的日益丰富和辅导员责任的重大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辅导员的心理负担,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仅会影响个人的健康水平、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更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状态,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提高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稳定性,给予辅导员物质保障,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适当的安排工作,做到张弛有序,为辅导员从客观上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其次,应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压力的疏解及心理问题的排查。在学校现有条件下为辅导员安排心理讲座,定期进行辅导员心理状况量表测试,让辅导员及时了解自身心理问题变化,尽早做好自筛自查。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档案,帮助有困难的辅导员,时刻关注辅导员的身心需求。再次,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辅导员应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并能够通过自我的调节来增强自身承受压力的能力。

二、在辅导员专业队伍中实施心理辅导分工

问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辅导员要想成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建设是重要保障。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养专业化以前,由于辅导员对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知识所知甚少,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是起到辅助性、监督性的作用,不能起到咨询性和治疗性的作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有利于辅导员提升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而辅导员队伍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个高校会对辅导员进行分模块的专业化培训和进修,标定辅导员职业入职门槛,使辅导员重视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生配置辅导员的比例为200∶1,平均一位辅导员老师要负责200名学生,处理日常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辅导员老师还负责社团活动、学生党建工作,可以说工作量是比较重的,辅导员工作呈现的状态则是广泛而略缺精专。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完善辅导员分专业培训,使辅导员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个人兴趣选择自身发展方向,这无疑为辅导员专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辅导员在分专业培训和发展方面选择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每个学院都拥有至少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不仅解决了本职工作,还可以更好的规划自身的职业方向,亦可以为学院全体学生服务。

三、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对心理辅导的理解篇8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优势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得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社会急速发展使得竞争压力也急速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恐惧。另外,由于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家庭贫困等方面面临冲突和压力,使得一些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由此而引发了危害自身健康与校园安全的事件,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辅导员作为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1.沟通优势

辅导员的年龄优势使其容易和学生沟通。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龄、价值观、生活模式与在读大学生都很接近,属于同辈群体。师生之间基于成长背景的差别小,沟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动性强,所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2.资源优势

就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毕业生就业,对于学生适应环境能力、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加上学生干部团队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专业任课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相比,无论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资源优势。同时,辅导员要伴随大学生走完大学求学的几年时间,相较于专业课教师,他们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上课”门数最多的老师,和大学生接触最广泛、最具体、最有机会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困惑、压力等,知道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这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自身优势

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数年师范教育的熏陶,使得这部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反应较为敏感,而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辅导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确的实现成长的其他途径。非师范教育专业出身的高校辅导员,在正式参加工作前,也接受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进入职业状态也比较容易。总之,高校辅导员已经基本具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顾问功能和疏导功能。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辅导员开展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与方案。而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就要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主要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异常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与他们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预防。上课学习阶段,任课老师也要观察学生情况,反映给班主任、辅导员,结合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学生心理变化,再及时反映到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做统一的心理知识讲座预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个别进行指导、帮助。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

2.培养学生骨干,建设和谐班级

班风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组合在不同的某一个班级内,班内同学彼此熟悉,没有较大的距离感。而和谐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在班内建立一些爱心小组,同学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这种对心理的关爱往往能落到心坎上,并能让人动情、感触深,甚至终生难忘。相反,若一个班级的风气是消极的、互不配合,像一盘散沙,那么班级的每个学生就会感到孤独无助、紧张压抑,班集体名存实亡,久而久之不仅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效率,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注重班级建设,要把班风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抓好班风建设。辅导员可以在学生中建立起很好的信任感,做学生的知心人,以“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关键还要靠培养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认识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表率作用。父母应该而且必须配合学校,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父母有责任了解与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尤其在一些年轻人情感纠葛问题上,家庭的处理往往比其他机构更有效。辅导员首先应使家长明确家庭对学生心理支持的作用,让家长认识到预防学生陷入心理危机的重要性。其次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内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最后对于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辅导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其家长,使家长配合干预,对其实施监控。

5.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辅导员要学会倾听艺术。倾听艺术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情感复杂动荡,有些学生性格内向,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将其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辅导员在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说,认真地倾听学生诉说也很重要。如果辅导员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感情,认真地听取学生的陈述,并启发学生陈述,让其在述说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宣泄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地、客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心理辅导的理解篇9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加强沟通、以情感人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是辅导员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品质是辅导员发挥其积极作用的保证。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以提高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为核心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心理素质潜能、优化个性和完善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主要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辅导、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五个方面。因此要遵循教育和发展模式,加强预防性,而这些都需要有辅导员的参与并发挥其作用。

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工作者,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不仅可以通过身教言传来实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强心理素质等工作,更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监控,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认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应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沟通、以情感人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一个知识丰富、充满热情的辅导员在学生中会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感,而注重感情投入,以情感人、以理服众是辅导员提高个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首先辅导员应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动态了若指掌,有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的良好氛围。其次辅导员对学生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政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受到鼓舞和鞭策,这样就会增强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威信,起到凝聚人心增强配合的向心作用。实践证明凡是谦虚谨慎、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作风民主、待人宽厚、平易近人、善于沟通和协调的辅导员是最受学生欢迎和信赖的,也是辅导员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较多地收集到有关学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而这些第一手资料恰恰是制定和预防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重要依据,因此,辅导员应积极和学生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时通过工作化解矛盾和冲突,做到防范于未燃。

二、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是辅导员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于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的特点,通过班会、讲座、板报、网络等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使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有所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机会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辅导员既要配合学校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更要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各院系的学科和学生特点,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也更具有指导意义的心理教育与宣传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与辅导员交流谈心,使学生的问题在交流中得到解决。同时要辅助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配合专业教师进行心理普查和建立心理档案。辅导员还应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关注和帮助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创立了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有效地预防因心理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品质是辅导员发挥其积极作用的保证

辅导员自身的道德修养、个性、价值观、行为态度与方式、学习掌握心理知识的程度等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健康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上,辅导员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克服功利思想,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辅导员应具有良好的人格特质。辅导员在工作中向学生展示并感染学生的人格力量是对学生心理人格影响的重要内容。在学业,辅导员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学习优秀者的典范,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辅导员的特有实力。在情感上,辅导员应成为学生平等交往的朋友,是学生值得信赖的人。

辅导员必须摆正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更好地理解自己与学生、自己与学校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在工作中学会用别人的眼睛去看世界,学会正确认识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性质做到“推己及人”,尊重事实,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辅导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能及时地捕捉到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扰或危机这些变化。辅导员可以主动约学生谈心,了解具体原因,以便及时找到解决或帮助的办法,防止问题的严重化。辅导员应及时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估或协助专业人员进行专业评估,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转介。因此需要辅导员自身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才能以健康的心态看待学生,采取积极的思维处理学生遇到的成长问题。辅导员要运用心理咨询的理念指导学生工作,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基础性的任务,是促进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发展机遇的地方,可能获得成功,也可能面临失败,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确立自我价值观念等,都是大学生经常遇到并且要必须处理好的问题,而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大学生就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品质。

对心理辅导的理解篇10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隐性问题,作为非心理专业的辅导员很难准确判定和采取有效措施,这便要求辅导员在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不断对工作观念、工作方法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积极的探索,力争能够尽早发现、及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全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做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建档等基础工作

日常细致的基础工作是辅导员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要及时发现、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要摸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建立相关档案。唯有此才能充分掌握学生动态的信息,预防并及早发现学生的问题,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排查制度。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规律性,平时看似心理一贯健康的学生,有可能会在某一阶段或某一特殊事件面前产生心理问题,这便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排查。在同学中设立心理排查员,建立从宿舍到班级再到年级的排查网络尤为必要和可行,这也是辅导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再次,要畅通沟通渠道,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因为长期隐形积压,导致在短时间内或瞬间引发恶性事件。因此,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时间及时和信息畅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有效的信息、联系到心理问题学生及其关联人群,辅导员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或采取相关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严重化。

二、有效沟通,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机会最多、交流时间最长的教师群体,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师和管理工作者而言,应该更容易发现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辅导员具有不同的科学背景,多数辅导员不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当面对较为复杂的心理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很难掌握专业的应对方法,如果处理不当,还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心理问题“及早发现”上,并及时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交流情况,必要时将问题转交心理咨询机构负责。对于非心理健康专业的辅导员而言,要能够敏锐地洞察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尽可能打破学生对老师固有的身份隔阂,用“真诚”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以家人、挚友或者陪伴者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困难,通过有效交流逐渐的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帮助和引导,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生活的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做好个体辅导,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个体辅导是辅导员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和教育的辅导模式。个体辅导要求辅导员既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家庭和个人信息,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和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且辅导员还要运用自身的经历经验、专业知识与学生充分、耐心的交流,为学生提供积极乐观的辅导意见。同时,辅导员还要引导学生对自身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辅导员也有不同的工作方法和风格,在开展辅导时,需要辅导员群体间进行分工协作、结合自身专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辅导,动态地跟进并记录问题学生的心理变化轨迹。

四、推行集体辅导,普遍预防学生心理问题

集体辅导是在充分调查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学生以讲座、实践、文体活动等为载体进行辅导模式,是针对多数学生开展教育、预防心理问题的最佳途径。另外,辅导员可以引导班集体设定集体发展目标,将每一名同学作为集体中的一员,重视每个个体,不抛弃,不放弃,促进整个班集体和谐友爱氛围的形成和每个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通过集体辅导的开展,辅导员可以将健康身心发展的知识和理念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有效地预防、发现、帮助存在心理隐患的学生。

五、强化专业技能,科学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干预不是简单依靠交流谈话和思想工作能够解决的,还需要辅导员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确保科学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为辅导员要在工作中积极与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交流、合作、研究,这是提升辅导员心理工作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思维活跃、冲动的青年学生,会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许多的挑战,这就要求辅导员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并培养自己超常的爱心、耐心和宽容心,能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理性的接纳不同学生,处理各种事件,以自身的健康身心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六、协调资源,建立大学生心理问题保健支持系统

发现并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是辅导员进一步发展心理干预工作的基础,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单靠辅导员单方力量很难发现并彻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联系各方面力量,争取资源,构建一个以辅导员自身工作为中心的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应该覆盖所有涉及与学生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包括同学、任课教师、学生的亲属以及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和专门医院等。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引起各方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营造一个协作、和谐的学生工作氛围。同时,通过这样一个系统,辅导员能够及时地获得信息,以便于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辅导员也可以从这个体系中获得人财物的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郭秀兰.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

[2]张媛涛,童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浅析[J].科教文汇,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