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6:26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篇1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初级阶段;汉字书写

汉字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属于重难点的部分,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实际教学为基础,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模式对初级阶段学生的汉字书写错误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的笔顺和笔画。

一、汉字笔顺纠正―以“国”为例

1.发现问题

在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时,学生已经会说:“我是泰国人。”“我来自泰国。”这样的句子,但让他们书写时笔者却发现很多学生的笔顺存在错误,尤其是“国”字的书写笔顺错误尤为明显,据笔者观察,很多学生写“国”字时都先写外面的全包围结构,而且书写时像画圆圈一样一笔就完成。

2、分析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对于教师来说,汉字的教学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书写汉字也是学习汉语的大难点,特别是对于汉文化圈以外的学习者来说尤为如此。比如说泰国学生,泰文是属于拼音文字,都是由泰文字母和声调符号组成,与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方式差别较大,泰国学生已经习惯了泰文的书写方式,所以书写汉字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泰国汉语初级学生看着教师的板书能够慢速地模仿写汉字,但普遍存在笔顺错误,原因就是他们不习惯汉字的书写方式,也不了解汉字的书写笔顺。

3、解决问题

由于书写汉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学生都会对书写汉字具有畏惧情绪,笔者的学生就是这样,笔者在课堂中都会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抄写,他们虽然能模仿书写,但都会很吃力,所以他们不喜欢在课堂中较多地练习书写,这也就决定笔者不能在课堂中只让学生练习汉字以纠正其笔顺错误,而是在语言教学中穿插汉字笔顺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来源

泰国清莱府最北部是著名的“金三角”,即与老挝、缅甸相邻,在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他们会经常提到老挝和缅甸;英语是泰国学生的必须课,学校也比较重视,部分学生也有想去美国和英国的愿望;泰国中学生大都是追星族,在平常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除了喜欢中国的明星外,还喜欢日韩的一些明星,所以也会经常提到日本和韩国。为了让学生学习他们在平常会经常提到的国家名称,笔者设计了国别名称教学,目的是让学习内容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也是为了纠正他们“国”字的笔顺错误。

(2)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泰国中学生常说的国家名称和“国”字的书写笔顺。

教具:各个国家的国旗。

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询问学生是否记得已学过的“我是泰国人,我是中国人。”;(2)说出“中国”、“泰国”,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其意思,并且询问学生他们知道的国家名称;(3)学生回答后将所学生词写在黑板上:“中国、泰国、英国、美国、老挝、缅甸、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在其过程中放慢速度让学生跟着抄写并提醒学生注意看笔顺;(4)在黑板上按照笔顺写出“国”字并在每一笔画写完后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笔画数,然后再抽点学生到黑板上模仿写出来;(5)给学生讲“国”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最后封口”,在说口诀时用手依次写出笔画,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理解;(6)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各个国家的名称并根据黑板上的笔顺写“国”字;(7)让学生看着生词的汉语拼音尝试读生词;(8)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并带领学生朗读两遍;(9)将准备的国旗贴在相应的国家名称后面,让学生看着国旗尝试识别各国的名称,并抽点学生将相应各个国家名称的泰语写在国旗后面,对于积极踊跃者给以适当鼓励;(10)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生词一遍;(11)教师读生词的泰语,让学生读出相应的汉语;(12)教师纠正学生不准确的发音。

(3)教学总结

让学生尝试拼读汉语拼音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拼音进行复习巩固;给学生展示“国”字笔顺的方式形象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笔顺;让学生看着国旗识别国家名称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使学习变得更有趣;给学生适当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些学生对“国”的笔顺展示方式比较感兴趣,他们认为也是练习书写汉字笔顺的好方法。

二、汉字笔画纠正―以“月”为例

1、发现问题

笔者曾任教于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的一所中学,靠近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邓丽君曾经在泰国清迈开演唱会,因此她的歌对泰北地区影响较大,在泰北的大街小巷都时常能听见她的歌声,尤其是《甜蜜蜜》,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吟唱几句,笔者曾经设计过歌曲《甜蜜蜜》的教学并付诸实施,由于学生对她的歌比较感兴趣,所以笔者也设计了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教学,据笔者了解,这支歌曲也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由于学生比较喜欢这首歌,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自己把歌词抄写在本子上,由于还没养成正确的汉字书写习惯,所以即便是抄写也会将一些汉字笔画写错:

学生将“月”的笔画“横折勾”直接写成“竖钩”。由于涉及到名词“月亮”,笔者也抽点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月”的拼音与汉字,学生能写对汉语拼音,但书写“月”字时却出现将“撇”写成“竖”的情况,笔者也对其进行了纠正,

2、分析问题

汉字的书写方式与泰文的书写方式差别较大,再加上初级阶段的学生练习书写汉字的时间较少,还没有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所以不仅在笔顺上会出现错误,在笔画上也会出现错误。笔者曾经问过学生会出现缺笔和笔画错误的原因,他们有的回答是由于抄写太粗心,部分学生回答是因为他们学习写汉字的时间较短,练习时间较少,而他们刚开始学习写汉字时就是学习“横”、“竖”基本笔画,所以他们都习惯用“横”和“竖”去“拼凑”汉字,这也就会导致他们将“撇”也习惯性地写成“竖”。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当让学生书写汉字和相应的汉语拼音的时候,笔者很多次都发现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汉语拼音,却不能正确地书写汉字,“月”字就是一个例子,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生词的发音写出正确的汉语拼音,但写汉字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学生向笔者反映:因为汉语拼音跟英语的音标有很多相似点,他们都会寻找相似点然后进行对比记忆,所以学习效果会好,而汉字与泰文和英文字母差别较大,他们找不到共同点,所以记忆起来会比较困难。

3、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汉字笔画书写错误和记忆汉字形体困难的问题,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汉字形体与学生母语符号系统的巨大差异造成其无法寻找到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笔者决定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有效记忆汉字形体的方法,学生如果能够记住汉字的形体,那么书写汉字的笔画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泰国教育比较重视对学生画画水平的培养,因此泰国中学生几乎个个都是画画高手,据笔者了解和观察,泰国老师都喜欢让学生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画画,比如,高中生的英文作业都会让他们在相应的名词和句子旁边用画来表达其意义和场景,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也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笔者由此受到了启发,也决定通过让他们画画来记忆汉字形体。

汉字也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象形字,很多象形字的形体都跟图画相似,“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月”的形体就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因此笔者在课后点评学生作业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月亮,然后笔者在其旁边写出“月”字,并让画画的学生按照所示范的正确笔顺和笔画在黑板上书写一遍,其他学生则在自己作业本上画出月亮并按照示范正确地书写“月”,写完后让学生看黑板的图画和汉字,让其进行对比,并提醒学生“月”字像他们画的月亮一样不是竖直的,而是有“撇”画。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月”字的笔画和笔顺,笔者还用笔记本电脑给学生播放了“月”字书写笔顺的动画。

三、结语

学生的笔顺和笔画错误在汉字书写中是一个大问题,它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但同时这项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也需要学生自己经过长期地训练以养成汉字的书写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书写笔顺。

书写汉字和记忆汉字形体对于初级阶段的泰国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一些巧妙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汉字形体进行记忆和正确地书写汉字笔画。笔者采用将画画与书写象形字结合起来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共同点,有利于他们对汉字形体的理解和记忆,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可行性方法。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汉字笔顺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笔顺。

参考文献: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篇2

1.试谈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

2.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理论素养养成策略——以文学理论教学为例

3.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

4.浅析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5.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6.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教学必须把语言本体课列为必修课——对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看法

7.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8.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9.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发展特点简析

10.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略

11.对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思考 

12.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汉语言文学本科教学研究

13.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上的经验与教训 

14.以应用型为主旨,创新本科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创新改革策略

16.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途径

17.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刍议

18.大众化条件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分型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为例

19.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20.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课程设置浅议

21.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思考

22.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

23.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类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究——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为例

24.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思考

25.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

26.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探索

27.致力于本科教育国际化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高地介绍

28.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竞赛教学模式”初探

29.“汉语言(对外)”本科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30.强化论文题目的科学性引导——浅探提高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有效性的途径

3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精品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

32.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析——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33.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究 

34.浅谈汉语言本科(双语)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35.论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教学 

36.试论基础文科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

37.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浅析

38.新疆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比较研究

39.三级训练: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模式——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0.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1.“转型”大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之思考——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42.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

4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萍乡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为例

44.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45.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对策——以钦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例

46.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工作的困境与对策——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7.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48.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古代汉语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49.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科能力标准研究

50.论地方性本科院校文学应用型评论人才的培养——以梧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51.在探索中开拓在改革中前进——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班教改工作回顾

52.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外阅读研究(一)——以怀化学院2009至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 

53.浅析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54.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专业汉语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

55.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教学为例

56.新建本科院校文学类二级学科教学团队优化——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个案

57.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以运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58.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59.论新建本科院校文学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个案

60.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中韩联合培模式研究

61.培养开放教育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的实证研究

62.开放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探究——以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语言教学论”课程为例

63.工科院校中文专业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调研分析——以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

64.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教学改革

65.论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的去专业化倾向

66.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67.中国高等院校特色学科大观(十一)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高地

68.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69.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考察与建议——基于对非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分析 

70.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

71.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72.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略

73.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应对高校转型发展态势——以陕西省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74.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外国文学课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

75.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76.提高创新教学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课教学体悟

77.国家重点学科与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的模式及启示——以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78.加强汉语言专业学历教育,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

79.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为视角

80.简论国家安全视界下的外国文学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以昆明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教学为例

81.关于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造中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襄樊学院为例

82.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

83.河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之探索

84.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85.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之路的思考

86.本科院校汉语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87.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课程设置改革方案 

88.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89.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

90.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

91.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中韩联合培模式研究

92.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思考

93.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94.“汉语言(对外)”本科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95.河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之探索

96.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探索

97.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98.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99.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科能力标准研究

100.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101.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102.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教学必须把语本体课列为必修课——对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看法

103.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104.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

105.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简

106.再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107.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能力评估与指导

108.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109.浅谈汉语言本科(双语)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110.海南大学新增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制4年

111.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12.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外国文学课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

113.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上的经验与教训

114.对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思考

115.试谈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

116.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课程设置浅议

117.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

118.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析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篇3

关键词:古代汉语 互动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综合概述。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既相对稳定又清晰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自从有了教育以来,人们就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过程。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体系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懈追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论哪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只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完美传授,都是值得采用的。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基础主干课。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有些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因其枯燥,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其晦涩,所以内容不易理解,必须经过教师的精深讲解才能理解。因此,教这门课的教师大多采用讲析法进行教学,认为讲析法是教好这门课的不二法门。讲析法固然重要,但如果总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教师在采用讲析法进行古汉语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对教师的要求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教学程式,是教与学的融合与交流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促进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交互活动过程。通过加强教学互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相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建立了以创新教学与和谐教学为指导,以启发性教学为主线,导学、助学、促学和自学相互支撑,课堂内外互为依托,通过师生各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反馈过程,充分展示出教学过程的和谐性、交互性和创造性。因此,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它对使用该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互动教学的主导者,首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的传统观念。教师不应是知识的注入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因此要甘当配角,起引导、补充、归纳和完善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互动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和谐友善的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尊重教师,才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互动式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再次,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挖掘教材中适合师生互动的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尽量引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古代汉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古代汉语一般开设在大学的第二学年。在此之前,学生经过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及大学一年级的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在初中及高中阶段,接触了一定数量的现代汉语知识,大学一年级又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汉语知识,有了不少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学生可以拿它们和新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链接。再者,古代汉语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令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其中还是有一些知识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理解并掌握

它们。因此,古代汉语教学中放弃传统的讲析法,采用互动教学模式还是可行的。

前文已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总是采用同一种讲析方法,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绝对不会太好。再者,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为他们日后的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参加工作后,基本上就没有机会在教师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了。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新的知识、新的问题。要获得这些新知识,解决新的问题,需要自己去看书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在大学时代就要不断加强培养。互动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古代汉语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互动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从多种教学方法中体现出来,如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第二课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下面选取几种教学法谈谈互动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 案例教学法。被誉为哈佛大学法宝的案例教学法在1918年就开始实行,但到了1980年以后才引入我国。传统教学法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往往教师讲得非常投入,也非常精彩,但学生却丝毫没有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当然也不会太好。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教学互动的主角。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学习带来的喜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参与案例教学,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过程,同时以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发表见解,进而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发、彼此交流的效果。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能否采用案例教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字词教学、语法教学、音韵教学、文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诗词格律的时候,可以做这样的案例设计:在近两年,网络上热议赵忠祥创作的近体诗。赵忠祥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家对他也都非常熟悉。赵老师将他写的诗发到网上,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网民对他的诗开始热议。有赞美的,有批评的,当然批评的比赞美的要多得多。批评的人为什么那么多,矛头所指集中在什么地方呢?答案是因为他写的格律诗不合格律,矛头所指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咱们刚学过诗词格律,要学以致用。现在我们就用诗词格律知识,分析赵忠祥的格律诗是否合律。然后笔者举出赵老师几首格律诗让大家分析、讨论、总结,分析的结果是赵老师的诗确实有很多不合律的地方。这个案例运用名人效应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 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组织部分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进行角色朗读或情节表演,辅助学生感受情境,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感悟的一种活动性教学形式。它与课堂教学的对话、讨论、辩论、研究、演讲等互动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论,讲的是古代汉语基本知识;一部分是文选,即古代比较好的文章。在古代文选中,有一部分文章适合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叔向贺贫》《靖国君将城薛》《颜周说齐宣王》《寡人之于国也》《更法》等文章。这部分文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人物对话描写,而人物的动作行为描写相对比较少。在角色扮演法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道具等方面的局限,人物的对话比动作行为的扮演更容易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选择要表演的篇目。提前一至两周让学生熟悉课文,将各自所演角色的对话背下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拿捏对话中的语气和声调,经过多次的演练达到成熟。在课堂表演过程中,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摩。观摩后进行讨论,形成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背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文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阅读古文的语感,十分符合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

3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要想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离开教师的提

问是很难达到的。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实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克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在古代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难度要恰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如在字词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字与词的关系。笔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字和词是不是相同的概念?”学生回答:“不是。”笔者又问:“先有字还是先有词?”学生回答:“先有字。”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笔者没有直接否定,而是用归谬法进行反驳。笔者问:“没有字的时候人是否会说话?”学生回答:“当然会了。”笔者又问:“人说的话是句子,句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句子是由词组成的。”然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错误的结论:“句子是由词组成的,那么没有词就没有句子,没有句子人就不会说话。既然先有字然后才有词,那么字应该先于句子而出现。也就是说,没有字的时候人就不会说话。”这个结论学生绝对不能认可。因为他们知道,成系统的字才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人会说话的历史却要久远得多。经过引导,学生才理解先有词而后才有字。词在口语中早已有之,后来人们为了把语言记录下来,才为词造了字。字和词的关系是:字是记词的符号。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篇4

摘要:文章介绍了古代汉语这门课的课程特点,分析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和要求,论述了古代汉语采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古代汉语 互动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综合概述。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既相对稳定又清晰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自从有了教育以来,人们就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教学模式的探索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过程。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体系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懈追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论哪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只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完美传授,都是值得采用的。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基础主干课。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有些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因其枯燥,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其晦涩,所以内容不易理解,必须经过教师的精深讲解才能理解。因此,教这门课的教师大多采用讲析法进行教学,认为讲析法是教好这门课的不二法门。讲析法固然重要,但如果总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教师在采用讲析法进行古汉语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对教师的要求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教学程式,是教与学的融合与交流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促进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交互活动过程。通过加强教学互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相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建立了以创新教学与和谐教学为指导,以启发性教学为主线,导学、助学、促学和自学相互支撑,课堂内外互为依托,通过师生各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反馈过程,充分展示出教学过程的和谐性、交互性和创造性。因此,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它对使用该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互动教学的主导者,首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的传统观念。教师不应是知识的注入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因此要甘当配角,起引导、补充、归纳和完善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互动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和谐友善的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尊重教师,才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互动式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再次,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挖掘教材中适合师生互动的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尽量引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古代汉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古代汉语一般开设在大学的第二学年。在此之前,学生经过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及大学一年级的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在初中及高中阶段,接触了一定数量的现代汉语知识,大学一年级又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汉语知识,有了不少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学生可以拿它们和新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链接。再者,古代汉语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令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其中还是有一些知识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以

[1] [2] [3]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前学过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它们。因此,古代汉语教学中放弃传统的讲析法,采用互动教学模式还是可行的。 

前文已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总是采用同一种讲析方法,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绝对不会太好。再者,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为他们日后的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参加工作后,基本上就没有机会在教师的带领下系统地学习了。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新的知识、新的问题。要获得这些新知识,解决新的问题,需要自己去看书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在大学时代就要不断加强培养。互动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古代汉语教学中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互动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从多种教学方法中体现出来,如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第二课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下面选取几种教学法谈谈互动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被誉为哈佛大学法宝的案例教学法在年就开始实行,但到了年以后才引入我国。传统教学法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往往教师讲得非常投入,也非常精彩,但学生却丝毫没有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当然也不会太好。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教学互动的主角。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学习带来的喜悦,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参与案例教学,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和过程,同时以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发表见解,进而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发、彼此交流的效果。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能否采用案例教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字词教学、语法教学、音韵教学、文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诗词格律的时候,可以做这样的案例设计:在近两年,网络上热议赵忠祥创作的近体诗。赵忠祥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家对他也都非常熟悉。赵老师将他写的诗发到网上,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网民对他的诗开始热议。有赞美的,有批评的,当然批评的比赞美的要多得多。批评的人为什么那么多,矛头所指集中在什么地方呢?答案是因为他写的格律诗不合格律,矛头所指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咱们刚学过诗词格律,要学以致用。现在我们就用诗词格律知识,分析赵忠祥的格律诗是否合律。然后笔者举出赵老师几首格律诗让大家分析、讨论、总结,分析的结果是赵老师的诗确实有很多不合律的地方。这个案例运用名人效应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组织部分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进行角色朗读或情节表演,辅助学生感受情境,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感悟的一种活动性教学形式。它与课堂教学的对话、讨论、辩论、研究、演讲等互动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课堂增添了勃勃生机,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论,讲的是古代汉语基本知识;一部分是文选,即古代比较好的文章。在古代文选中,有一部分文章适合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叔向贺贫》《靖国君将城薛》《颜周说齐宣王》《寡人之于国也》《更法》等文章。这部分文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人物对话描写,而人物的动作行为描写相对比较少。在角色扮演法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道具等方面的局限,人物的对话比动作行为的扮演更容易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选择要表演的篇目。提前一至两周让学生熟悉课文,将各自所演角色的对话背下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拿捏对话中的语气和声调,经过多次的演练达到成熟。在课堂表演过程中,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摩。观摩后进行讨论,形成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背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文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阅读古文的语感,十分符合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篇5

摘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殊疑问句有着广泛的用途,特殊疑问句的生成是生成语法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比分析英汉特殊疑问句的生成差异,着重对特殊疑问词移位的句法操作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特殊疑问句。

关键词:特殊疑问句;移位;最简方案;对比

1.引言

英语的特殊疑问句通常是由特殊疑问词(即以wh开头的疑问词如:what,when,where,which,who,how等)引导产生的疑问句(how因为和wh疑问词具有相同的句法特征也归类于wh疑问词中),所以特殊疑问句又叫wh-问句[1]。而汉语的特殊疑问句中也包含相应的特殊疑问词,如:什么,哪里,谁,哪一个等等,这些表示疑问语气的词。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疑问词在特殊疑问句中的位置存在差异。在英语中,要把疑问词前移至句首(wh-fronting),而汉语中的疑问词却留在原位(wh-in-situ)。最终导致英汉两种语言殊疑问句的差异。

本文将在最简方案[2](minimalistprogram)框架下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殊疑问句的生成机制。分别从特征核查理论和移位复制理论角度,对英汉特殊疑问句中的特殊疑问词的移位句法操作机制进行分析。

2.英汉疑问词在疑问句中的句法位置

语言中疑问词的句法分布有两种:处于疑问句的句首或者位于句中相应的语法位置(如主语、宾语等)。英语属于第一种情况,即wh-词前置,位于句首;而汉语则属于后者,疑问词处于句法原位。本文着重讨论英汉特殊疑问句中wh-词的移位。例如:

(1)whatdidyoudoyesterday?

例(1)中的wh-词(或由wh-词构成的词组)在句中做宾语但却位于句首,并且借助助动词将主语倒置于助动词之后。

汉语疑问词除主题化外(如:“哪一个你想吃?”),一般不会显性移位,而是留在原位,即所指代的词语的句法位置。

(2)谁来教最受欢迎呢?

(3)她教什么最受欢迎呢?

(4)她怎么教最受欢迎呢?

疑问词“谁”在例(2)中置于句首,但并没有发生移位,因为“谁”是句法上的主语,句首是其原本的位置。例(3)中的“什么”置于动词“唱”的后面,做动词的宾语,也是在原位。同样,例(4)中的“怎么”位于其原本的状语位置,未发生句法上的移位。英汉疑问词在句中的句法位置的差异表明:英汉疑问句的语序有很大差别。下面我们从句法学的角度,分别以特征核查理论和移位复制理论为基础,探讨特殊疑问句中英语wh-词前置和汉语疑问词留在原位的原因。

3.英汉语特殊疑问句的句法分析

3.1基于特征核查理论的分析

根据最简方案(mp),合并(merger)和移位(move)是两个重要的句法操作手段。句子的生成是通过合并和移位进行的,合并先于移位,二者的循环动态构成了一个一个的句子结构。为了使词组的语法特征在句中得到相应的匹配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mp提出了特征核查理论(Feature-checkingtheory),即进入逻辑式之前,对不可解特征(uninterpretablefeatures)给予核查并删除,由此引发了移位。可以说,核查是导致移位的驱动力,或者说移位是用来删除语类的不可解特征的。在语音表达式(phoneticform)和逻辑表达式(logicalform)两个层面上都不能出现不可解特征。因此,最简方案根据经济原则,将核查看作是触发语类移位的动力,并用特征核查对移位理据加以限制。以下将依据这一理论对英语殊疑问句的句法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例如:

(1)whatididjyoutjdotiyesterday?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句子的生成包括a和b两次移位操作。a移位是助动词do从ip中心语的位置移到了Cp中心语的位置上,属于中心语移位(headmovement);b移位是疑问词what移位到了Cp的指示语位置上,属于wh-移位(wh-movement)。中心语移位是因为在英语疑问句中,Cp的中心语位置有一个强粘着疑问语素Q,该语素必须要附着在像助动词这类结构位置都高于动词的中心语上才可以核查自己的疑问特征。

wh-移位是由于功能性中心语C具有[wh]特征,所以位于ip内的wh成分必须进行移位。对于wh-移位的原因有两种解释[3]:一是根据指示语―中心语一致说(spec-headagreement),指疑问分句Cp的中心语C具有[wh]特征,它要求Cp中心语的指示语位置上有一个具有同样特征的短语出现,以保持指示语―中心语的一致。(1)中what恰好是处于ip中且含有与中心语C相同的[wh]特征,根据指示语―中心语一致原则,what必须移位到Cp中心语的指示语位置。另一种解释是特征核查理论,wh-算子之所以移位到Cp中心语的位置上,是为了核查中心语C的[wh]特征,而这一核查必须要在局部范围,即指示语―中心语一致的关系中进行。正是由于疑问词what具有了中心语C的[wh]特征,因此要移位到指示语位置上对中心语C进行核查。

3.2基于移位复制理论的分析

移位的复制理论[4](Copytheoryofmovement)是在最简方案框架下提出的较新的句法操作。与在管辖与约束理论(GovernmentandBindingtheory,GB)框架下不同,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句法操作的基本手段是合并(merge),移位往往被认为是不经济的操作。而且,在GB中句法结构是词汇项目根据投射原则(projectionprinciple)从词库中一次性生成的,其中保留着为移位成分所提供的空位,最简方案则放弃了这种理论设想,认为句法结构是词汇项目根据X阶标理论所提供的图示由右向左动态生成的,并不会事先为移位的成分提供空位,在操作上,合并比移位更为经济。所以最简方案下提出移位的复制理论,将移位操作分解为合并与删除的操作(mergeplusDeletion),下面我们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操作。

(5)whatdoyouwanttobuy?

(6)你想买什么(呢)?

根据移位的复制理论,汉语特殊疑问句也是存在有隐性的移位。汉语的wh疑问句虽不像英语表现出显性移位,但存在发生在逻辑表达式层面的隐性移位。这一点恰好可以从移位复制理论的角度来解释。

(5i)whatidoyouwanttobuywhati?

(6i)什么你想买什么(呢)?

由上面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疑问句都存在移位和复制,不同的是:英语最终删除的是位于树形图下部的疑问词,是一种上部显现保留的语言(upperrealized),而汉语则相反,其最终删除的是位于树形图上部的疑问词,是一种位于树形图下部的疑问词显现的语言(lowerrealized)。

4.结语

本文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分别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特殊疑问句进行对比分析,并着重对疑问词的移位进行分析。分别从特征核查理论和移位复制理论两个角度对英汉疑问句的生成差异做出相关解释。(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善志.英语疑问句的句法操作及其在L2习得中的变异[J].外语教学,2005,(1):12-17.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篇6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在全球日益升温的“汉语热”这个大背景下,汉语教师非常紧缺,需求量大增,一个全新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便应运而生。在新疆各所高校中,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努力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这个专业的硕士生通过选拔、培训和测试,合格者陆续被派到中亚各国从事汉语教学,为汉语在中亚各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这两所高校先后派出50多名该专业硕士生赴中亚地区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为了较全面地了解这些志愿者的教学情况,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赴中亚的汉语教学工作,笔者通过对能联系到的在任或离任的45名志愿者进行了调查,并在2013年11月进行实地调研。

一、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谈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问卷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几名志愿者进行访谈,初步设计了《赴中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学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对问卷中的某些问题做出修改,最后确定问卷。通过部分访谈为主的个案调查,对问卷涉及到的某些问题,做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实地观察,随堂听课,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汉语教学情况,也可以对收集到的材料加以印证和补充。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新疆高校中,以志愿者教师身份赴中亚从事汉语教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包括离任和在任),截止时间为2014年8月,共发放问卷53份,回收问卷45份,回收率为84.9%,有效率100%。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教学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1.志愿者教师任教学校层级分析

在参与调研的45名志愿者教师中,有1人在幼儿园任教;16人在中小学任教,比例为35.6%;25人在大学任教,比例为55.6%;3人在语言辅导机构任教,比例为6.7%,教授对象为成人。这样看来,志愿者教师在国外任教主要还是以教授大学生的汉语课为主,中小学其次,幼儿教学也有但是较少。

2.志愿者教师主要教授综合课

调研得知,教授综合课的占88.4%,阅读课的占7.6%听力课和口语课各占50%,写作课和写字课各占19.2%,由于中亚的汉语推广还在初步阶段,覆盖面不广,汉语教学一般比较基础,再加上当地大部分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以后到中国学习汉语打基础。

3.所教学生每个班人数少、出勤率低

调查发现,在孔子学院的孔子课堂或汉语教学点,占80%左右的班级都实行小班教学,人数大概在15-20人左右,但是每个志愿者教师基本上负责好几个班级,要教授的学生总人数大约在150-200人。据志愿者教师反映,学生的出勤率低,迟到现象严重。

4.所教学生每周上汉语课的次数较少

统计数据可知,学生每周上汉语课次数在1-2次之间的占63.9%,3-4次的占19.4%,5次以上的只占到16.7%。课堂是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在当前中亚地区的汉语教学中,除了个别学校或专业学习汉语以外,大部分学校的学生每周只能上一两次课。

5.教材比较匮乏,课本轮流使用

实地调研发现,在部分学校,学生在上课时,教师把课本发给学生,下课时再把课本收上来,供下一批学生使用。主要原因是当前适合中亚学生使用的俄语版教材匮乏,这些教材一般是汉办提供,数量较少,大多数教学点和孔子课堂的书都只能满足课堂教学使用,个别孔子学院自己还复印了1000多本教材来供学生使用。

6.手机成为新的辅助教学工具

在海外汉语课堂,教师一般会借助图片、字卡、多媒体和一些教学音像制品来辅助教学。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手机成为新的教学辅助工具,主要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利用手机翻译软件,查出对应俄语翻译,给学生讲解或直接让学生看,同时手机上还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弥补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足。

7.独立备课、撰写教案情况较好

统计发现,占96.1%的被试者选择了“自己备课”,3.9%的是集体备课。在教案撰写方面,“在讲课前就写好几篇教案”占84.6%,“讲哪课就写哪课教案”占46.2%,“先讲课回头再写教案”的占7.7%,“从来不写教案,只写题纲”的占7.7%,由此可见,大部分志愿者教师能够在讲课前认真撰写教案,但仍有15.3%的被试者没有教案就直接上课,随意性较大。

(二)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关于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共设置了10个大项27个小项,要求志愿者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逐项打分,分为1-5分五个等级,通过志愿者教师的自我测评来了解日常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1.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认真执行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此项,大部分志愿者教师觉得自己能够做到充分理解并认真执行,但是在深入的调查与访谈之后发现,志愿者教师们大多知道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可是在执行情况上并不理想。

2.教学内容分析

在前三小项上,选择“好”及以上的都占到75%以上,但是在“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说明”一项,有44.4%的志愿者教师选择“一般”,说明接近一半的汉语教师认为他们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有所欠缺,这提醒志愿者以后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国内院校在培养该专业学生时,要督促学生平时要多看书扩大知识面,并在课时上有所增加、教材选择上有所侧重,以适应当地国家汉语教学的需要。

3.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大部分汉语教师运用的都很好,在“教学方法适应课型的特点与要求”上,有36.1%选择“一般”,这说明部分汉语教师仍不能很好地把握不同课型的特点,和不同课型的不同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不够熟练。

4.教学环节分析

在教学环节,有占40%左右的汉语教师在“新课导入、生字词/语法教学/技能训练三者有效组合、及时进行教学小结、反思”上选择“一般”,这之中又以“生字词/语法教学/技能训练三者有效组合”所占最多,这表明这些汉语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处理语言知识与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5.课堂教学组织分析

由上可知,在课堂教学组织环节“课堂秩序好,学生都能认真学习”方面。有41.7%选择“一般”,课堂秩序需要教师来维持,学生能不能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也需要老师来引导,由此可见今后应加强对教师课堂管理方面的培训。

6.教学技能分析

在“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方面,选择“一般”的占306%,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地方是因为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也有的是因为任课教师没有上心去自己动手准备图片、字卡等辅助教学工具。

7.作业评改与课外辅导分析

在“练习题型多样、难度适宜”与“能坚持课外辅导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两项上,都有417%的人选择“一般”,经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布置作业,最多就是让学生复习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或者是写几遍生字词,至于“坚持课外辅导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上,主要是指在举行各种比赛或HSK考试时,会给部分学生做辅导。

8.教学效果与教师态度分析

在“热爱教学、关心学生”方面,选择“好”与“很好”的高达945%,这说明几乎全部的汉语教师都热爱这份事业,关心当地学生的学习,但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理解会模仿会使用”方面,选择“一般”的占到三分之一,说明各位教师尽心尽力教学,但教学效果有差异,部分原因是汉语只是兴趣课,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原因是学生只在课堂学习汉语,课下没有及时巩固。

小结:通过对志愿者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与访谈,80%多的志愿者认为比较需要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方面的指导;这也与新《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突出强调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等要求相适应。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对志愿者教师教学技能及技巧的训练

笔者建议硕士生在导师负责的情况下,每几位学生再分配1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这些教学指导老师由正在教授留学生汉语的第一线教师来担任,学生可以跟着指导老师观摩课堂教学,提供相当数量的教学课时以供实践,通过理论课与教学实习相结合,以此来快速、扎实地提高教学实践的能力。

(2)利用留学生加大对俄语等语言的训练

在中亚地区,通行俄语,志愿者掌握俄语对其日常生活或者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新疆各都有很多来自中亚的留学生,可以利用课程交换等方式,搭建起学习俄语等语言的平台,让留学生来教语言,主要是针对口语进行训练,多教一些教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等,以方便去中亚任教时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3)派出院校加强对志愿者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

志愿者教师在被派出后,一般由所属的孔子学院和国家汉办统一管理,但是国内派单位也应该担负起继续培养的重任。建议志愿者教师每个月向国内派出单位尤其是学院的老师,汇报这一个月的工作,以供派出单位了解志愿者教师在当地的情况;建议志愿者教师每月提交一份完整的电子教案,以便国内的教师予以指导。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建议志愿者教师录制自己上课的教学视频,一方面可以查找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此作为国内派出单位今后培养学生的教学视频资料。

(4)对志愿者教师来说,要时刻以新标准要求自己

对于志愿者来说,要把《新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所规定的“5个标准17个次标准58项具体内容作为指导自己的规范,在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五个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此文为“赴中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学实践情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XJnU1311,经费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学位办〔2007〕77号,关于转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http:///view/3446400.htm#1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板书设计:有效性:案例分析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除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录外,还可以使课堂教学纲目清楚,更有条理性,也可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外汉语教学的板书,还可将听说技能训练与读写技能训练相联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认读汉字和学习汉字机会。如果一节课教师难得在黑板上写几个字,放弃了板书这一有效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工整、清楚、经过精心设计的板书能反映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反之,字迹潦草、随想随写、杂乱无章甚至出现错别字的板书,反映出教师缺乏认真的教学态度。板书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也会给学生带来长期的、无形的影响。所以板书应当注意: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要很好地设计;要鲜明、醒目,适当运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掌握好汉字就学不好汉语。汉字又被公认为汉语学习最大的难点,这是由于由笔画组成的方块汉字是语素文字,是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使用的拼音文字根本不同的文字系统。汉字的认知过程包括音与形、形与义以及音与义的结合,比拼音文字的认知过程要复杂得多。汉字形、音、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历史演变,导致汉字学习的困难。汉字教学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会成为汉语学习的瓶颈,甚至成为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瓶颈。对外汉字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北京语言学院来华部在汉字教学问题上,经过试验,曾两次否定了“先语后文”的办法,把“语文并进”作为一项教学原则确定下来。

基于以上论述,板书和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板书能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和学习汉字,不能用拼音代替汉字,这对学生以后的汉语学习是有很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的。所以,从初级阶段开始,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用汉字来书写板书,而不要用拼音来书写板书。正因为汉字和板书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汉字板书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为了能更有效的进行汉语教学,本教学案例主要从汉语初级阶段开始汉字板书的重要性来分析和探讨板书的有效性,希望能给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有所帮助。该案例中的课文选自《新实用汉语课本·泰语版》中第六课《我们去游泳好吗》的课文一。

一、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示范课,授课者是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张勇,听课者是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全班同学和老师,授课内容为《我们去游泳好吗》,时间是30分钟。

首先是师生互问“你好吗”。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你好吗?”zuìjìn zěnmeyáng?,再问学生“zěnmeyáng”是什么意思?(用泰语加以解释)。接着讲解生词:学生先读老师领读学生齐读问学生哪几个不懂,再进行讲解。接下来给学生听一段京剧,再给出例句:“还想听,京剧有意思。”、“不想听,京剧没意思。”;看电影“想看:有意思”、“不想看:没意思。”……而后是课文的讲解:叫学生起来读课文老师带读学生齐读。读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夸奖学生读得很好、太好了。然后讲解“怎么样”,老师问学生“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有的回答“热”,有的回答“冷”,老师把“热”和“冷”的拼音写在黑板上,并带读。然后给学生用例句把“怎么样”换成“好吗?”/“可以吗?”,告诉学生这三个意思差不多。讲完后问学生生词和课文中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完后用画图的方式讲了“今天”、“明天”、“昨天”:昨天〇今天明天。最后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用所学的词语造句和问答。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句子用汉语拼音写出来,如:“taí guótiān qí zěnmeyáng?”、“Yóuyǒng t ái hǎo1e。”等。课程结束了,老师用所学的句型“什么时候”巧妙地提问“我们什么时候下课?”,学生都回答“现在”。(注:板书没有课文标题,也没有汉字,只有汉语拼音。)

二、案例分析

1.优点

第一,良好的教态给学生以亲和力。教师的言语关系到能否成功地执行教学计划,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可理解输入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到其目的语的习得。这堂对初级学生的课,老师语速得当,能够让学习者听得清,容易接受并理解。

老师举止大方端庄,态度亲和。老师的态度、行为举止、衣着等的都是学生的榜样,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态度、大方端庄的举止行为、得当的衣着都会从身心上给学生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在这样舒适的课堂上,他们大都会自然而然地积极学习。这堂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第二,内容紧扣主题,讲解从易到难,并注意知识的复现。这堂课规范的运用了紧扣教材这一原则。在一开始,老师就向同学们提问有关“怎么样”的相关话题,把课文中要学习的“好吗?”和“怎么样”引入话题中,然后又在课文里反复练习这类句型,整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很好的链接了教学环节,同时以简单的、以前学过的“你好吗?”开始引出“可以吗?”、“怎么样?”,这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要时常注意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尽量用到日常交际中来,注意知识的复现,循环反复,就能让学生有效地习得某个知识点了。在这次课中,老师很注意知识点的复现,前面讲过的难的、新的例句或语言点,在后面的讲解中老师会重复讲解或者提到。如:老师反复讲解“……怎么样?”/“……可以吗?”;老师在生词和课文中讲到了“什么时候”这个知识点,在下课时,老师也使用这个知识点来引出下课时间。

第三,板书能抓住重点。前面已经提到,鲜明、醒目、突出重点是板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之一。板书能否突出重难点是该板书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板书设计要突出简洁、醒目并有重难点等特性。在这堂课中,老师把重要的语言点、新出现的语言点和难的知识点都写在黑板上,使本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

二、缺点

第一,违背了板书中汉字一定要正确、规范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中,板书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认读和学习汉字的机会,工整、清楚的板书能反映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板书时,笔顺应该正确,字形要美观端正,能给学生示范的作用。

在这堂课中,没有汉字出现在黑板上,板书都是用拼音书写的,这就不能给学生认读和学习汉字的示范。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点和瓶颈,教师应该从开始就培养学生的汉字意识,这样的板书严重影响了汉字教学的效果。所以,老师在板书时一定要用汉字书写,初级阶段或者遇到很难的字时可以在汉字上面加注拼音。而且汉字书写的笔顺一定要正确的、规范,这样会有意或无意影响和带动学生正确地学习汉字。

第二,违背了板书要很好设计的原则。黑板的五分之三用于书写新课内容,两边的各五分之一,一边用于教学中临时性的板书,另一边专门用于记录学生的病错句(地方固定,不致产生误导)。当中部分在备课时应精心设计,要考虑前后环节的联系。很重要的一点是,板书时要先把课文标题写在黑板的中间。

这堂课中,老师没有写出课文的标题,也没有很好地计划黑板的使用,都是随性在中间简单地把重要的、难的句子写出来的。所以在备课时,应该精心设计板书,使板书看上去工整、清楚、简洁。

第三,忽视了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作用。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和学习汉字,不能用拼音代替汉字,这对学生以后的汉语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先语后文”的方法是受到我国小学识字法的启发,中国的小学生在学习汉字前就已经具备了正常的汉语听说能力,所以学习汉字比较容易,但这样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外国学生。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前对汉语听说读写都一无所知,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从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书写和认读方块字的意识,要让学生有汉字意识,而不能用拼音来代替汉字。在这堂课中,老师都是用拼音在黑板上写,这样会误导学生,让他们产生用拼音代替汉字等不好的思想和习惯。所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用正确、规范的汉字板书,这样的板书才是正确和有效的。

三、教学建议

1.用方块汉字而不是用拼音板书

建议老师以后在板书时尽量用汉字,学生不会或者很难的汉字可以在汉字上面标出拼音,但千万不能用拼音代替汉字。否则就不能给学生汉字书写和认读的训练,忽视了汉字的重要作用,板书失去了其效用,也不能有效的进行汉语教学。

2.合理设计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笔记外,还可以使课堂教学纲目清楚,更具有条理性,也可以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外汉语教学的板书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认读汉字和学习汉字机会的作用。如果一节课教师难得在黑板上写几个字,放弃了板书这一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板书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教学,也会给学生带来长期的、无形的影响。根据本文案例的描述,在这次课中,老师没有设计好板书,没有对黑板进行规划,而是随便想写到哪就写到哪。所以,建议老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一下板书,使板书工整、清晰又简明。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篇8

王建新,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文献分为七类,并分别概括了各类研究文献的研究现状,发现从微观上分析新疆具体地区双语教育的文献较少,指出需从微观入手,在科学的田野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适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的双语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疆;双语教育;教师;政策;模式;评价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新疆开始实行双语教育,而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研究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七类: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双语教育个案研究,双语教育教师研究,双语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双语教育政策研究,双语教育模式研究,双语教育评价研究。

1.关于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近年论文包括:张莉的《浅析新疆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张洁、张梅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历程综述》,嵇宇科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观察与思考》,张梅的《新疆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双语教育关系研究》,方晓华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刘姣、蔡文伯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三十年回溯与反思》等。

近年专著包括:陈世明的《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社会发展之关系》,廖冬梅的《新疆民族双语发展历史现状与成就》,木哈白提・哈斯木等著的《新疆少数民族中学汉语授课试验研究》等。

这些研究文献阐述了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双语教育的现状,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双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且不稳定、数量不足、教学能力不足、待遇较差、培训体系不完善;教材缺乏地方特色;课程设置不合理;双语教育发展不平衡;双语教育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法;少数民族学生缺乏汉语环境等,并从教师、教材、课程、评价等角度提出了对策。

2.双语教育个案研究

近年研究文献包括:李中耀、海峰和夏迪娅・伊布拉音的《新疆叶城县双语教学调查研究》,吐孙阿依・库尔班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发展问题研究―以库尔勒市H县为例》,李文涛的《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新疆疏勒县为例》等。

该类文献针对具体地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双语教育的模式、教师、教材、课程、学生等角度深入分析了目标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指出目标地区双语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缺乏合理教材、缺乏汉语环境等,并提出了对策。由于实地调查并选取合理的调查对象做了大量调查问卷,因此该类文献研究结果更能反映出目标地区的实际情况,更能服务于目标地区的双语教育发展。

3.双语教育教师研究

近年研究文献包括:王阿舒,苏生艳、汤允凤的《南疆三地州双语教师现状调查分析》,刘旭的《新疆少数民族小学双语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喀什地区为例》,方晓华的《试论双语教师培养模式》,杨淑芹、吴敏的《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推进中少数民族教师的态度研究》等。

该类文献分析了双语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学能力、教学态度、语言使用情况、培训现状等,并指出双语教师汉语水平较低、师资队伍不稳、教学能力不高、培训体系较差、教师待遇较差等问题,认为要提高双语教师地位和待遇,开展多元化培训,完善评价激励机制等。

4.双语教育课程教材研究

张兴、崔静对双语教育课程设置做了研究,指出当前的课程知识体系单一,难以培养合格的民汉兼通人才,指出要设计合理的双语教育课程知识体系,并提出了双语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1]。杨德明对哈密市鲁能小学做了个案分析,认为该小学双语教学开展较为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开设了学科课程、隐性课程、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双语课程体系,而问题之一是缺乏适合的教材[2]。

5.双语教育政策研究

赵鸿锴、张迎治从语言政策角度梳理了新疆双语教育政策[3]。王阿舒回顾了新疆50多年来的双语教育政策,分析了政策的演进轨迹[4]。陈旭、陈进分析了新疆双语教育政策对于新疆民族教育发展的作用。王阿舒、孟凡丽阐述了50多年来新疆的双语教育政策[5]。上述文献表明新疆自治区政府认真贯彻了中央的双语教育政策,为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6.双语教育模式研究

陈得军、刘琴和方晓华对新疆双语教育模式的现状做了分析[6]。赵建梅针对乌鲁木齐市t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适合该区的双语教育模式。李儒忠阐述了新疆双语教育模式的性质、特征及目的,认为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教学是新疆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主要双语教学模式[7]。魏炜认为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教学利于实现民汉兼通的目标[8]。张梅分析了新疆的双语教育模式,认为模式应体现双语教育的目标[9]。结合上述文献可以发现,双语教育模式要因地制宜,对于多数地区部分地区使用汉语教学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主要双语教育模式。

7.双语教育评价研究

方晓华认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评价系统应包括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双语教育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10]。马小玲认为要以教学及其主客体作为新疆双语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影响教学的客观因素与社会因素为辅助内容,并以历史和现状为根据提出了新疆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11]。

通过分析上述文献,发现研究者以新疆高校师生为主,研究文献以期刊论文为主,大多发表在新疆本地期刊上,研究内容从宏观上分析新疆双语教育的文献较多,而从微观上分析新疆具体地区双语教育的文献较少。对于新疆双语教育而言,各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情况不同、汉语影响程度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即各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各地区难以相互照搬经验,应采取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双语教育策略,而这就需要从微观入手,对各地区的双语教育开展个案研究,在科学的田野调查的研究基础上制定适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的双语教育发展策略。(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文学院;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兴,崔静.论新疆双语教学课程知识体系的建构[J].双语教育研究,2014(3):35-39.

[2]杨德明.在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索双语人才培养模式―对新疆哈密市鲁能小学的个案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2):50-55.

[3]赵鸿锴,张迎治.新疆双语教育语言政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17.

[4]王阿舒.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当代演进[J].新疆社会科学,2012(3):119-122.

[5]王阿舒,孟凡丽.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2006(2):22-26.

[6]陈得军,刘琴,方晓华.文化生态语境下的新疆双语教育模式[J].民族论坛,2014(1):63-67.

[7]李儒忠.论双语教育的模式[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1):25-34.

[8]魏炜.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1):42-48.

[9]张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2009,(4):96-101.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篇9

关键词:微格理论;国际汉语教师;培训

一、微格理论内涵

微格理论指通过录音系统、音频遥控系统等科技手段对教师进行训练,使教师快速掌握相应教学技能。有学者认为:“微格教学是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教师集中解决某一特定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1]有学者认为微格教学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上,借助视听技术,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它是一种缩小的教学,即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具体的教学技能,并对每一项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教师进行反复训练[2]。微格教学具有直观性、针对性、生动性、反复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特点不谋而合,能为汉语师资培养发挥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应深入研究微格理论,将其在汉语教师培养中的经验总结,推动汉语师资培养事业的前进。

二、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40多个国家开设了汉语课程,各国学习汉语人数超过了230万,学习需求的增长,对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对师资队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师资力量专业化水平待提高

尽管汉语教师的需求量在增加,但是师资的建设却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目前国际汉语教师主要包括:一类是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培训的老师,这类教师数量少,同时这类教师的理论性知识远超过实践知识,一类是其他专业教师转行做汉语老师,这类教师缺乏汉语国际教育知识体系和逻辑,还有一类并非老师,连教育理论都不具备,但因为各种原因做了汉语教师,这类教师常见于国外,许多国外的汉语教师都是留学人员及其家属,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经验,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二)教学技能水平待提高

汉语教学针对二语学习者,涉及到语言、文化教学等方面,最为重要的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还可以细分为:听力,阅读,口语,综合,写作教学等方面,每一门课的教学方式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国家,教学方法也不同,同时这些课还涉及文化教学,因此这对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有很高的要求。现在的课堂不乏有不熟悉课程大纲和教材的老师,也有完全不分析教材和对象的老师,上课没有缜密设计课程,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缺乏趣味性和技巧性…这都是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不佳的表现。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待提高

汉语国际教师因为面对的都是不同国家,背景,文化的学生,因此,必须练就极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这种能力于老师自身以及教学过程都十分受用。有的老师出国以后会有严重的文化休克反应,有的老师,在国外任教时间即将结束仍然处于挫折期,这都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达标的表现;还有的老师,对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入,对教学对象分析不到位,导致在课堂上出现各种冲突,严重影响教学,这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的表现。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通过场景训练,案例剖析训练的,这种培训需求微格教学正好能够满足。

(四)创新与学习能力待提高

很多老师教学方法没有变化,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课堂例子陈旧,随着技术发展,现在有很多十分有益于课堂学习软件,但是却未能有助于老师们,这和老师们的思维有关也和老师们学习动力有关,同时也是老师们需要不断创新,翻转课堂的表现之一。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对学习提出了更加高效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这种足不出户的方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同时这种新模式新趋势对国际汉语教师也提出了要求,要求老师们能够善于运用新媒体,新元素,能跟上时代的节奏。

三、微格理论对强化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培训的意义

微格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具有模块化,情景化,互动式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强化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模块化教学的针对性意义

汉语国际教师的培训特殊之处在于要将教学技能不断分解,只有分解,才能在短时间内将教学内容细化成一项项技能,从而高效地将这些技能教给老师。微格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就是一个缩小的教学环境,能将繁复的教学过程分解,分解成导入,讲解,板书等环节,这样一个个技能循序渐进,老师们就能熟练地掌握全部技能。

(二)情景化教学的生动性意义

情景化教学是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涉及到跨文化的部分。微格教学中的情景化特点能够通过组织,实现案例化,真实化,让大家在一种真实环境中,分析自己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在这种情景化教学中,老师更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印象也会更深刻,这比理论带给大家收获会更多。

(三)互动式教学的丰富性意义

微格教学是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中,大家可以分小组进行,三五个,七八个成员都可以。主要特点就是互评。一个老师讲,其他老师听评,这样大家都有机会讲课同时点评,大家在现场点评或者通过录像在别的地方点评都可以,这种小范围的教学相长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参与度,调动了大家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大家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反复式指导的便利性意义

微格理论指导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能够直播也能够录播。大家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寻找教学的资源,不论你在哪儿,只要有网络就能观看整个教学,这种可以反复学习的特点,极大地便利了老师,大家课后能够自主学习、研究。对于个体来说,老师们还能根据自己的视频,不断评析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微格理论指导下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四、微格理论指导下的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强化培训途径

根据目前国际汉语师资队伍的问题,以及微格教学对国际汉语教师师资队伍培养的重大意义,我们准备通过下面几个路径来改变现状,提高国际汉语教师队伍质量。

(一)增加资金,健全国际汉语教师培

养微格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队伍,第一步,要全面普及微格教学。许多高校及培训机构尽管开设了相关专业或培训,但缺乏微格教学意识,因此也缺乏微格教学设施。因此,第一步,要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微格教学基础设施,从各种渠道获得资金,时时更新设施,建立微格教学教室,实验室;同时,健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软件体系,例如师资教学结构、微格技能培训等;另外,还要探索符合国际汉语教师发展的教学理论,革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从各方面完善微格教学体系。

(二)细化教学模块与步骤,完善课程体系

微格的优势是能细化教学模块,精分教学步骤。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必须按照教学模块学习,明白技能课和综合训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都不相同,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因此,在培训中,我们要利用微格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实现模块培训。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要实现精分步骤化,完善每一环。汉语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等理论。因此,培训的第一步,要加强老师的理论学习,通过理论+案例的模式强化理论基础;在老师演练之前,大家必须先观摩,观摩优秀的微格教学示范,学习其优质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学习后,教学前,老师先定计划,写教案,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内容等,然后找专业老师指导,这样才能进入微格教学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以后,要及时评价和反馈,进行深刻剖析,找到问题,然后再次实践。最后,经过反复训练,相关单位还可以展开微格教学评比,对老师进行考核,让老师们从理论升华到实践。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篇10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文学素养影响

我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对外交流语言为以汉语为基础的普通话。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也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此类现状下,关于汉语言文学对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也引起教育人员以及研究人员的注意。针对此类现状,笔者针对当前汉语言文学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侧重点为: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运用手法等。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其专业主要培训人才的就业方向为:企事业单位宣传人才、企划人才、科研人才。此外具备良好汉语言文学素养的专业人才,也可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汉语言文学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发展状态较为良好,为我国汉语文化研究,科教机构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了一些问题。例如:教育机构针对汉语言文化的教学投入较少、汉语言文学教师专业能力较弱、汉语言文学教材内容不完善。此类现状下,造成了汉语言文学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不良循环的现状。具体体现为:生源较少、师资力量薄弱,报考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此外就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整体的实践效果产出较慢。并且各类企业针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量更新速率较为迟缓,因此当前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系统成型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三、关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改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例如:校企联合定向委培、注重教学师资力量的投入、加强教材内容的研究完善。

此类现状下,首先应针对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改善,以此保障后续人才培养的产业链成型。此外为了保障学生能够获得实际有效的学习成果,教学机构应加入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师资力量投入。此外为了完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稳定发展,必须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制定。

四、汉语言文学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与语文教育产生极大的关联,在此背景下关于汉语言文学对语文教育的影响,笔者分析案例将此类影响现状总结如下。例如:加深了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外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汉文化的良好传承、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发展。

(一)加深了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理解

语文课程的教育主要目的为:文章阅读、文字书写、对话交流,当前我国主要的交流语言为以汉语为基础的普通话。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理解文字含义,以及文章指代内容。对于学生后期语文成绩的提升,以及未来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较好的意义。

(二)增强了学生对外交流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区别与语文课程的教学,主要针对文章内容字形字义进行解读分析。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抛开语文教育的针对性。以宏观的角度进行汉语言的学习,从语言概论、古,现代汉语、文学概论、文学心理、美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

(三)有利于汉文化的良好传承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发展方面有着较好的传承。且绝大部分可识别的常规文化传承方面,主要的记录字体则为汉字。但由于古汉语在文字表达,以及字体应用方面,较之当前的文化发展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语文文化知识的完整传承。并且有助于我国针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解读,提升我国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增强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从核心上促进汉文化的良好传承。一定程度上分析,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对语言课程产生的影响,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发展

语文课程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其他w科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工具型课程,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极大的扩展了其教学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汉语言文学也被认为为语文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实际教学应用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化发展。

五、结语

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具体的落实方面,以及教学效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对于语文教育的整体影响,效果也较低。因此教育机构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方面,还应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并且加强完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教材内容。具体分析,汉语言文学对于语文教育的影响有:加深了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外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汉文化的良好传承、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然.浅论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的相关性[J].文学教育(下),2016,(03).

[2]卢永和.试论基础文科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