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区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7:55

信用社区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社区建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37-01

社区建设最早出现于欧美国家。而我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社区建设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从以往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和谐社区,加强社区建设,离不开档案工作,尤其是离不开高校档案工作。因为,高校档案馆(室)保存了高校党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诸多资源,它们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等特点。通过档案这种最为原始的信息资源,高校档案部门不仅可以面向社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而且可以通过对馆藏资源的有效开发,对社区居民进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宣传教育,从而极大地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实现服务功能和自身价值的同步增值。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国家信息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同其他信息资源一起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社区建设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是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逐步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进行转变,信息一时间成为社会各领域最为活跃、最具贡献力的资源。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及手段,给社会诸多领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高校档案工作领域在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也产生了较为显著地变化,如:(1)高校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已不能局限于仅为高校党政宏观决策服务、为高校历届毕业生服务,还应进一步扩展到为现代各类企业、每一位普通公民服务,努力构建能够满足公众需求的社会化档案利用服务模式;(2)随着信息社会这一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程度与日俱增。而高校档案作为一种记录高等院校在党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的原始记录,其在各领域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为推崇,而且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利用空间等。

2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2.1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是高校档案部门创新的主要渠道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档案部门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而只有勇于创新,才能真正满足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开发和利用所面临的客观需要。但是,如果不积极寻求创新,就会导致高校档案工作落后于当前形势的发展。从高校档案部门自身来讲,高校档案馆(室)要想发展,就必须改革和创新,同时在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更要有勇于冒进的思想,努力探索出一条更加有效的模式和方法,以求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而为社区建设服务也就成为了高校档案部门创新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高校档案部门通过向社区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方面可以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有效地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价值增值;另一方面还可以从这一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馆藏结构和管理方法,更好地提升自己。可以说,为社区建设服务是高校档案部门创新思想的集中体现。

2.2社区经济建设急需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拉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各项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来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统管的各项社会职能已逐步向人类共同生活的表现形式——社会和社区发生了转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而言还比较低,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也不尽合理,这样就给我国的社区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对此,我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因为信息资源是国家各项事业中最具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投入,不仅可以辅助领导决策、降低物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发展的目的。而这也就成为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在社区建设中的立足所在。

高校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档案的形式而存在。这些档案真实地记录了高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而高校的档案部门如果能够合理地对这些成果进行开发和利用,服务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对社区的经济建设起到较好地促进作用。如各类高等院校作为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每年进行的科研课题、取得的科研成果不胜枚举,而且还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而这些科研档案作为新时期较具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够被社区企业有效利用,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必将极大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整个社区的建设也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社区的经济建设需要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拉动和引导。

2.3社区文化建设需要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支持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社区文化既包括建筑、风貌等有形的实体,也包括价值观、信仰等无形的意识形态。社区的文化建设需要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支持。因为,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积累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的档案工作是传承高校文化记忆,再现历史面貌的重要文化事业。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高校档案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和稀缺性是高校档案部门能够在城市文化领域内大展身手的依托和后盾。为此,高校档案部门在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时,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并以实力通过打造高校档案文化精品为社区开展科普教育、群众娱乐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有效引导社区居民在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方面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从更高层面帮助社区居民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并指导他们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最终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社区文化建设需要高校档案信息资源。

综上所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升高校档案部门的服务质量,有利用推动社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社区文化的构建,更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信用社区建设方案篇2

关键词: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张金来(1958-),男,河北保定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馆员。(天津 30035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54-02

当今全球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已经成熟,信息资源共享惠及世界各地,人类为了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资源,再也不会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拓展,获取方式更加便捷。伴随着信息资源共享的涌入,各地政府档案管理机构相继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被界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改革示范区,有着独天得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实现海河教育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将成为可能。在海河教育园区建立各院校之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推动海河教育园区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海河教育园区教育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档案利用传统的获取手段,促使档案管理服务方式、服务理念的转变。传统的档案馆管理往往以地域为中心,忽视了对社会的服务,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服务范围的狭窄,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期待,使传统档案管理在服务理念上不得不从狭隘的服务到更宽领域的服务转变,而档案管理的服务方式转化为信息化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园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是经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促进海河教育园区发展建设的内在要求

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发展对天津的教育、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1年3月已有7所高职院校进入海河教育园区。园区二期建设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几所高校也要陆续迁入园区。天津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海河教育园区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基本囊括了天津高等教育资源。为此加大海河教育园区信息化建设,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

3.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

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一体的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呼之欲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于2012年3月7日启动,共实施4个共享项目,同样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人们的更高需求也被期待着,现在大部分各高校传统的档案馆(室)提供利用的方式多为馆(室)内查询,即档案社会公众、学生、教师等只有到相关的档案馆(室)(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到院长办公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或者文件处理机构才能查询到自己所需信息。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这一需求方式,改为通过网络对档案数据库以及相关的文献信息进行访问、浏览、检索,甚至下载,即可得到所需的档案信息。这就给档案利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可以不用跨馆寻找便可找到自己所需信息,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

二、目前海河教育园区各院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现状

海河教育园区各院校档案室均建立了档案文件级的目录数据库,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1953年建校以来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到2009年,数字档案室建设项目经过3年建设,完成了以卷改件的存档要求。档案室藏录像、录音、实物和缩微胶片等多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并转入档案全文数据库档案管理模式。其内容包括: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数字档案资源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多媒体档案采编及展示平台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针对学院校园网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以夯实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础、电子档案安全和标准规范为支撑体系。目前园区各院校均已具备了上述条件。当前关键的工作任务尽快搭建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待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二期院校全部进入,海河教育园区内实现实质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就基本确立。

三、海河教育园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其具有惊人的处理速度、精确的计算能力、极强的记忆和严谨的逻辑判断能力,其数字化、数据库、多媒体、超文本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已经很成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档案信息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园区不同院校及社会公众的档案利用提供更为便捷的档案查询服务。另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而信息技术中的诸如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防范病毒技术以及数据加密技术等都能为其提供安全保障。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条件。

2.各院校为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1)园区各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在传统的档案工作中,收集、整理、保管、编研了丰富的档案资源,为海河教育园区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现在档案工作则以利用为中心、服务为宗旨,在传统的管理服务基础上,利用多种方式初步探索出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之路。如建立目录中心、加强校区馆际合作、编研交流、宣传展览等,这些都为园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铺平了道路。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要依托网络,通过建立档案网站集群、虚拟专网、分布式数据库等多种方式实现各校区的共享,这就使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在共享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2)教育部、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教育部在全国各高校先后建立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如期实施,各校区已进入了实质性操作,这些都是基于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为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3.档案目录中心的建设

教育园区各院校经过多年的传统管理模式,集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目录。并通过数字化转换,实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也为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做了基础铺垫。

4.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各院校档案馆(室)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均实行了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将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建立了园区分布式的档案基础数据库体系,连接了海河教育园区所有院校档案馆(室),通过这个平台为园区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了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该数据库涵盖了分布式档案目录数据库、分布式重要档案数据库和馆藏多媒体数据库三个规范化、可共享的基础数据库。

四、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

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共享机制体系。其中包括:最主要的是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先进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的应用;档案管理人才机制的建设,管理者的职业素质等。

1.档案信息共享基础性工作

是指档案的全宗目录以及档案的归档、检索、查找、开发、利用等原始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等。这是实现共享的核心部分,是提供共享者信息来源的全部。另外,既然共享就要对园区各院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尤其是园区的5所高职院校,分别由几所学校整合而成,档案管理分散。经过整合把档案信息资源基础工作做实,为实现教育园区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2.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就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标准、科学、的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即以教育部、国家档案总局《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27号令)为规范标准;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管理办法》科学管理制度等。这是实现共享的基本保障。

3.档案人才机制的建设

档案工作者素质的高低体现了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其职业素质对档案工作者来讲尤为重要。如岗位技能、文化水平、继续教育、培训程度以及档案管理从业资格等。其中包括: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档案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海河教育园区依托园区各院校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

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技术保障

如果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根本的安全技术保障。但是网络的不安全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因特网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不安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无论是操作系统、软件设计还是网络病毒攻击,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如建立防火墙及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采取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技术;设置多层级密钥技术;安装防病毒软件以及防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以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可靠性、安全性

综上所述,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高度关注。笔者几经缜密思考,与园区管委会海河教育园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构建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进行了沟通探讨,分别到园区各院校进行交流、调研形成共识,认为在海河教育园区架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可行的。园区各院校有雄厚的优质教育资源、强硬的技术支撑,并且建设成本低,并且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为此,实现海河教育园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区的教育发展以及各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满足于园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运峰,李安英.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构想[J].兰台世界,2008,(22).

[2]杨冬权.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3-10-18(1).

[3]丁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信用社区建设方案篇3

档案工作每年列入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工作目标,为全面推进档案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区档案局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全区发展大局和省市业务要求,研究确定工作任务,在目标实施中强化管理、定期研究目标进度完成情况,分析目标实施中的困难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措施,确保各级各类档案目标任务的完成。实施档案目标管理,不但突出了档案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还使档案工作成效明显提升,档案工作的作用与影响日益增强,档案工作执行力得到加强。

档案事业连续多年列入区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档案事业经费逐年递增。“十二五”期间区财政拨款300多万元投入档案事业建设,专项用于区档案局(馆)馆库安全、档案软件开发与应用、人员培训、信息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等方面的建设。

一是成功创建南京市区级首家“__省aaaaa级数字档案馆”,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

二是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__省4a级数字档案室创建工作,已成功创建紫东国际创意园、区检察院、尧化街道等多家省4a级数字档案室。

三是实现档案信息化服务手段重大突破,远程自助查档终端在__区政府政务大厅正式开通启用,历史性地实现了无需到区档案馆,直接到区政府政务大厅档案远程查档终端服务窗口即可完成对开放档案和个人档案的查阅出证。

四是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不断升级,目前已实现区政府智慧云平台向区数字档案综合管理系统的公文自动归档和单点登录,并可通过政务网实现馆室数据的实时交互、即时更新、定时备份、在线接收和资源共享。

五是区档案局积极融入“智慧__”建设总规划,进一步在全区推广传统载体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建设、双归档,实现各立档单位存量档案数字化,当年增量档案电子化,机关部门、街道室藏档案数字化率达50%以上,电子档案当年归档率达95%。建成了覆盖全区的面向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的数字档案馆系统,涵盖区档案馆、部门(街道)档案室,可向基层站所(社区、村)档案室延伸的三级档案信息联动机制与交流通道。

六是积极推进馆内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截至2014年底,区档案馆馆藏实物档案、照片档案、视频档案、音频档案的数字化率均达到100%,馆藏纸质档案已完成包括文书档案在内的涉及婚姻、独生子女、招工、建房等专题109个全宗的共407万页馆藏存量档案数字化,数字化率达95%。馆内涉及全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照片档案共5万张,视频档案13798条近6万分钟,各类目录数据共计140.7万条,各类电子档案容量突破6tb。

一是档案执法检查和档案年检验收已成惯例。区档案局坚持以《档案法》、《南京市档案条例》和《国家档案局9号令》等法律法规为准绳,积极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和年检验收,依法推进档案事业发展,并专门就年度档案执法检查和年检情况进行《通报》。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推进了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档案信息化进程,为全区档案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和环境。

二是规范建档,创建省星级单位。区档案局不断加强建档单位的规范化建档工作,并把规范化建档作为服务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重视加强了财政所、土地所、人社所和社区(村)的规范化建档。目前,全区省星级规范化建档单位达75个;区国土分局所属6个国土所档案规范化管理均达到省四星级标准;区财政局所属9个财政所档案规范化管理均达到省三星级及以上标准,其中__街道财政所为全省首家五星级标准基层财政所

;区人社局下辖9个人社所均达到省档案工作二星级以上标准,其中5个已达省三星级标准;全区9个街道及112个社区(村)100%设立档案室,其中有40个社区(村)达省星级标准,29个社区(村)达到省三星级标准。一是加强对机关档案工作的监督和业务指导咨询服务工作。根据我区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根据各单位不同的基础条件开展工作。

二是加强经济建设领域的档案、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如对__建设股份公司、三宝科技等单位加强服务指导,抓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是民生领域的档案建设初见成效。率先在全市启动人社局人事档案、劳保所社保档案、低保档案规范化试点任务,以及开展家庭档案建档活动。

四是把合作社、宗教档案建设纳入到档案建设的重点工作中来。2014年区档案局选定了2个农业合作社进行农村土地确权档案规范化管理、24个宗教场所档案工作达星级标准。其中重点完成了__古寺五星级档案室建设工作,并于12月成功创建为南京市首家宗教活动场所省五星级档案室。

区档案馆每年编制档案接收计划,并严格实施,使档案接收进馆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十二五”期间接收文书档案96800多卷(件)、目录126591万条,公证档案5661卷、目录5661条,婚姻档案26693件、目录26693条,建筑许可证档案1256卷、目录6548条,独生子女档案11802件、目录11802条,残疾人档案5092件、目录5092条,拆迁档案1600卷、目录7206条,照片档案14652张。《王氏宗谱》21册、《曹氏家谱》16册,不仅丰富了馆藏内容,同时又有效地调整和改善了馆藏结构。目前,馆藏档案全宗118个,案卷目录和文件级目录146万条,现行文件386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260条,照片档案26454张,光盘1202张,各类图书资料2864余册,现已完成全部进馆档案的整理、编目、录入工作。

“十二五”期间共接待利用者26630多人次,利用档案资料98700卷次,出具各类证明15760件,其中,民生档案利用达24500人次,利用档案资料65630卷次。在解决拆迁安置、低保救助、工龄认定、社会保险、变更婚姻关系、房产交易、民事纠纷、贷款、出国、公证等民生问题方面提供了依据,对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区档案馆的保管条件进一步改善,在现有查档室、现行文件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基础上,设立数字化室、电子档案中心、电子档案备份中心、计算机房等。馆藏档案存放均采用统一规格密集架、防磁柜和底图柜,库房全部配备了空调和除湿机,并达到库房内温湿度自动控制与记录的要求,确保了馆藏档案安全与保管,档案馆的管理条件进一步完善,提升了档案馆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馆藏资源共享。

区档案局馆以创新的思路统领宣传工作,实行业务工作和宣传工作的“一岗双责”,坚持档案宣传工作全面融入、主动服务第一要务的原则,努力提高档案宣传工作水平。

一是以“6·9国际档案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主题为契机,开展新颖多样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及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

二是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升级改版__档案门户网站,开通政务微博——“南京__档案-方志”和公众微信,普及档案知识,宣传档案工作,传播档案文化,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营造有利于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在2014年全市档案宣传工作会议上,区档案局馆获得了2013-2014年全市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受到了市局的表彰。

全区现有档案人员115人,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其中专业技术职称23名,95%的档案工作人员都通过了岗位培训,获得上岗证书。“十二五”期间编研资料5种,约240万字,其中《__*》、《__*》、《____》图文集分别获得__省档案文化精品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好评。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15号)、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档案工作的意见》(__办发〔2014〕35号)和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市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__委办发〔2015〕8号)精神,区委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__”的战略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构建“三个体系”为主线,以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为立足点,不断夯实档案业务基础;不断提高档案馆的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档案服务的主动性、开放性和有效性,提升档案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和服务。

以建成“三个体系”为目标,丰富馆藏、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力度,争取新建档案馆投入使用,且建筑规范、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馆藏丰富、服务周到;着力实现“两个转变”,加快推进向社会公共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转型的步伐,在服务全区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在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上取得新成绩,在提升全区档案干部素质上取得新进步,努力把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实现全区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进一步加强对各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督促其按时完成年度归档任务,指导各单位编制本单位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编写组织沿革、全宗介绍、大事记、档案利用事例汇编等材料,不断规范机关档案室建设。“十三五”末,机关档案室省星级标准达到70%。

(2)不断完善档案开放、利用制度,改善利用设施,创新服务形式,把档案利用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倾斜,突出服务主题,从全区实际出发,积极主动、扎实稳妥地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3)进一步完善馆藏民生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积极做好涉及民生的婚姻、公证、执照、招工、知青、

会计、独生子女、收养、生育等专题数据库的建设。(4)进一步创新编研形式,拓宽编研领域,提升编研质量,在“十三五”期间,要编辑出版《__区档案馆指南》、《__区“十三五”档案利用效果汇编》等汇编材料,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5)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好务。加强对街道、行政村(社区)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重点规范村级财务档案、农经档案、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的管理,努力建立与我区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十三五”末,行政村(社区)档案室规范化标准达到100%。

(6)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民营企业、社会保险、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等档案的管理、指导工作,推动档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7)加强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建设,认真做好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把已公开现行文件中心利用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切实把区档案馆建设成为政府指定的公开信息利用的场所,充分发挥桥梁和窗口的作用。

(8)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拓展档案馆服务功能,配合形势和社会需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档案展览、陈列,突出时代精神、地方特色和文化品味。

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基础,进一步丰富档案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档案的接收工作。一是依法征集到期档案,加大档案接收力度,加强对各类有参考和凭证价值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形成基本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需求的档案资源;二是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丰富馆藏档案门类。涉及人民群众权益的婚姻档案、土地确权、医疗保险档案等专门档案不低于30%。

(2)进一步加大馆藏满30年档案的鉴定工作,依法做到应开放的档案资料全部开放。“十三五”末,区档案馆应开放档案率达到50%以上,以多种形式推进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

(3)档案的征集工作,要通过征集、主动记录等方式,继续加快对散存在民间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资料的征集步伐,鼓励个人向国家综合档案馆捐赠或寄存档案;以“十三五”期间大事为线索,开展各种主题征集活动;主动拍摄、记录全区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城乡发展的重大变迁等资料。

(1)把档案馆(室)列入重点安全保护范围,建立档案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完善档案安全责任制,把档案安全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档案安全受到危害时得到优先抢救和妥善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把“安全第一”作为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建设、改造档案库房,进一步提高档案库房的安全防灾标准,改善档案保管保密条件。按照国家规定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安全保密防护体系,推进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加强对信息系统、计算机和载体的安全保密管理,严防文件、档案在传输过程中失密泄密。对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异质备份管理,确保重要档案绝对安全。积极开展档案修复抢救及技术保护工作,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强化对档案开放利用和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保密管控,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1)坚持依法开展档案工作,依法做好档案服务,依法管理档案事业;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制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大档案行政执法的力度,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干部队伍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档案法制宣传工作要以“六五”普法为基础,根据工作实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档案法制宣传活动,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宣传,增强社会档案法制意识。

(3)每年开展一次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结合全区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专项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加大监督整改力度,依法查处各种违法案件,推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可持续性发展。

(1)积极争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加强多形式、多层次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再利用,促进档案资源信息开发利用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2)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将全区各街道、机关部门、园区平台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纳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整体设计、同步实施。进一步推进远程查档终端的部署,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终端延伸至全区各个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实现档案查询。

(3)着力加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按照“自愿、引导”的原则,加强全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力度,加快馆(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推进数字档案馆、室评估,力争数字档案室建设形成规模。同时区档案馆在__省5a级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继续改进,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数字档案馆测评体系。

(1)增强档案馆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举办反映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陈列展览,紧扣社会热点问题、重大活动及历史纪念日等,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使区档案馆成为党员干部、青少年教育基地和__历史文化展示场所。积极送档案信息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等,努力增强档案信息的社会宣传教育和利民惠民功能。

(2)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普及档案知识,宣传档案法规,传播档案文化,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营造有利于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扩大和同行业的合作交流,努力拓宽档案工作视野,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我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档案教育培训,建立一支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档案专业队伍。

(1)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形式来提高档案人员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等业务素质,紧密结合档案工作的实践开展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和难点问题的学习交流,使档案工作能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抓好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十三

五”期间,全区档案业务人员继续接受技能培训,以提高档案专业实际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现代化科学知识掌握为重点,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档案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现有档案队伍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3)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从政治、思想、业务、作风、品德等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教育,让广大档案工作者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廉洁意识融入自身修养的全过程,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各方面,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提高档案干部素质。

1、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结合我区档案工作实际,将档案工作与区委、区政府工作相联系,围绕我区经济发展大局,努力抓住档案工作发展机遇,突出重点,强化落实,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档案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牢固树立服务是根本的观念,优化服务、全面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在服务中实现工作突破和提高,建设档案事业,做好档案事业,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2、突出主题,改革创新。加速档案事业建设进程,加快档案信息化、现代化步伐,加大工作创新力度,适应新形势,选准切入点,在工作上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3、加强领导,积极组织。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对档案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为推进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继续将档案事业列入区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做到统筹安排,逐年增加档案事业经费。

信用社区建设方案篇4

一、做好社区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1)社区档案工作是维护社区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社区档案是社区工作的原始记录和重要依据,是社区历史的见证。社区档案从无到有,并对社区内的各项活动不断地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充实档案,使档案流传后世,使社区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做好社区档案工作至关重要。社区档案工作是社区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能够使社区档案齐全、完整、安全地保存下来,使档案如实地反映社区在党务工作、行政管理、文教卫生工作、治安环境工作、服务工作等方面的发展建设历史,起到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作用。(2)社区档案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档案工作是社区自身建设的需要,是为社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工作。社区档案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历史记录,又可以为实行居务公开、民主监督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和凭证依据。做好社区档案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收集、整合、管理和开发利用社区档案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区的档案工作从各个方面反映出社区发展与组织管理,从而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区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档案工作的开展,拓宽了档案工作领域,扩大了档案工作的覆盖面,丰富了档案工作的内容,体现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是国家档案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求社区档案依法开展工作。各级档案部门按照档案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社区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并将社区档案工作纳入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社区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特点

社区档案是社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等实践活动的真实记载,具有以下特点:(1)档案来源的广泛性。社区职能范围广,与社会各层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社区档案不仅来源于社区党群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内居民小区管委会、企业、事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及社区内著名人士等一定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领域,还来源于所在地的党组织、民政、公安、司法、文教、卫生、社保、劳动、计生等党政部门。因此,社区档案来源广泛。(2)档案内容的丰富性。社区档案门类齐全,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居民档案等。内容丰富,真实记录和反映了社区工作涉及到的所有社会性问题,有社区党群管理、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也有社区文教卫生、治安环境、服务工作等方面的内容。(3)档案载体的多样性。社区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决定了社区档案载体的多样性。社区工作活动不拘于特定的形式、过程,形成的档案载体也丰富多彩。有政府部门印发的各类正式“红头文件”,有进行民主选举的选民登记和选票,有社区与共建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有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书画、工艺品,有照片、录音录像,有奖状奖牌、社会活动纪念品等,有实物档案,也有电子档案,载体形式和载体规格不可能整齐划一。

有档案就有档案工作。档案工作是管理档案并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一项事业。由社区档案的特点,决定了社区档案工作有实践的社会性、极强的服务性和高度的自治性的特点。(1)社区档案工作实践的社会性。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一方面社区档案工作源于社会各个阶层的社区居民在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记录了社会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社区档案工作服务于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为社区社会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有效信息。社区档案工作是为社区建设保存好历史凭证,并积极投身于为社区建设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再一方面,社区档案工作其本身也是社区建设和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档案工作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积极开发和提供档案信息,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好全方位的服务。(2)社区档案工作极强的服务性。社区是聚集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区档案记载了社会最小细胞——人的日常活动,这就决定了社区档案的服务性,决定了社区档案工作必须以服务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区档案工作中,大力开发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强化社区档案信息服务功能,从贴近百姓、服务大众出发,努力满足社区各方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提供社区档案为各项工作服务。(3)社区档案工作高度的自治性。社区既不是机关单位,也不是企、事业单位,是城市居民群众自治组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区档案工作之间是监督、指导的关系。社区档案的权属归社区。社区档案工作遵循“自我管理”的原则,具体表现为依法制订社区档案工作制度,调整和制约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和社区共建单位在档案事务上的行为规范,并明确其在档案及档案工作上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为社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三、做好社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1)要加强领导。要做好社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仅靠社区个别档案工作人员来做,是做不好也做不了的。社区党组织和行政组织要切实加强对社区档案工作的领导,把社区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督查,充分调动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动社区所在地的单位、居民参与社区档案的建设,形成领导重视,人人关心,广大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良好环境。(2)要加大投入。社区组建时间短,各项工作起步较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区档案工作受自然地理环境、办公条件限制,人员不足、设施简陋、业务单一,档案管理工作处于初始起步状态。要做好社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必须加大投入,切实解决社区档案工作的人员、经费、库房设施等实际问题,做到人员保证、经费落实、有库房、有阅览室、有电脑、能上网。为开展社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3)要强化培训。由于社区整体工作起步迟,工作人员由街道基层单位选派,多为新手,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对档案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了解不够,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不甚规范,许多有价值的文件、资料不能及时归档,档案收集、查阅、利用等管理制度不健全。要做好社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必须强化对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上级档案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一是组织业务培训,向他们讲解最基础的业务知识,传授基本的业务技能,为社区档案建设奠定基础;二是要上门指导,切实解决社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4)积极开展社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一是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服务。社区档案是社区文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真实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档案对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家、爱城市、爱社区、爱家庭教育,把社区档案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道德资源来建设和开发。二是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服务。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区档案工作要成为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防线。三是要为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社会保障、低收入群体救济、失业人员再就业,计划生育、预防犯罪、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社区档案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档案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

社区档案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的方针,深化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使社区档案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群众生活,让社区档案工作成为联系社会和政府、社区和居民的纽带,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淑芳,何力迈.城市社区档案及档案工作特点[J].浙江档案.2003(8)

信用社区建设方案篇5

切实抓紧档案馆库建设。改造市档案馆原库房,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区县和专业档案馆,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库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积极抓好各级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大力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整合信息资源。建设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接收示范应用工程项目。打造一流水平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市档案目录、全文、多媒体档案基础数据库,全市档案目录数据库总量达到1500万条,全文数据库总量达到500万页,多媒体数据库总量达到500G(照片2万张、声像1千小时、音像5百小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

全面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加大境内外珍贵档案的征集工作力度,做好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完善接收工作标准,丰富馆藏,优化结构,全市档案总量达到900万卷。

加强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开放。围绕全市工作重点和百姓关注的热点,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大力开发有价值、高品位、多元化的档案文化产品,为领导资政和社会服务。重点完成《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历程回顾》、《国家清史图录》、《中国二十世纪图鉴》等书目的编纂工作。

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业务基础建设。继续深化社区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档案服务。围绕滨海新区城市建设、重点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切实抓好档案工作的跟踪服务,为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服务。

全面落实《天津市档案人才2005―2010年教育培养发展规划》。重点加强对全市档案系统"185"人才的培养。分层次、有计划地举办高级研修班、境外学习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造就一支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到“十一五”末,全国国家综合档案馆、60%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和40%的重点国有企业达到评估标准。进一步强化国家综合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建设,切实加强档案事业宏观管理,推进档案业务建设,提升全市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天津市档案局黄健)

辽宁档案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档案法规体系,修订部分地方档案法规、规章。健全档案行政执法体系,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档案依法行政职能,全面落实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档案行政执法水平。强化档案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档案馆建设。建成有文化品位、有地方特色、有现代气息、充分发挥公共档案馆功能的标志性建筑,实现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职能。新建市级综合档案馆建筑面积应达到5000-20000平方米以上,县级综合档案馆建筑面积应达到2000-10000平方米以上。省档案馆在方便公民进出的地方建设一座功能完备10000平方米以上的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利用中心,并作为省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场所。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完成建国前档案整理任务。省档案馆及沈阳、大连、抚顺、辽阳等市综合档案馆要完成馆藏40%重点破损档案抢救工作,其余市、县综合档案馆要完成90%。加强档案鉴定工作,适时开展馆藏档案分级保管试点,确保珍贵档案重点保管。

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以各级综合档案馆为中心的全省分布式档案数据库和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省档案馆档案信息数据库完成录入文件级目录2000万条,重要档案全息存储200万页;各市综合档案馆完成馆藏开放档案80%以上的文件级目录录入,完成馆藏重要档案全息录入;县级综合档案馆数据库完成馆藏开放档案80%以上的文件级目录录入和重要档案全息录入。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档案室工作。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要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强化对应归档文件的控制,确保归档文件准确、完整、规范和安全。依法按期向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符合进馆标准的档案,提高管理水平和为机关工作服务的能力。做好撤并机关档案移交工作。县级以上机关档案工作应纳入机关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机关档案信息化与机关信息化同步建设,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与归档。

社会经济领域档案工作。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驻外企业、农业农村、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等方面档案管理模式。完成社区建档并实现规范化管理。城市、农村社会保险建档率达到100%,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交县级综合档案馆保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建档率达到90%以上。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重大活动、海洋管理、国情普查、房地产管理等领域档案工作。

(本刊辽宁通讯员佟福贵)

山东―、档案法制建设。在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和已有档案法规贯彻实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档案法规与标准建设。制订、《山东省档案中介机构管理办法》等八个法规文件。

二、把档案资源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档案接收征集工作。建立山东省照片档案管理中心。做好现行文件的收集利用工作。

三、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省档案馆及济宁、威海、泰安、烟台等市档案馆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任务。市以上综合档案馆、大型企业档案馆以及青岛、威海、东营等市的所有县级档案馆全部建成数字档案馆。

四、加强档案馆建设。完成省和济南、淄博、枣庄、烟台、潍坊、济宁、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等市的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以及青岛市档案馆二期工程建设、菏泽市档案馆展区和新库区建设。实施档案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完善重点档案保护制度。

五、全面提高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改革档案业务监督指导方式,推行网络远程监督指导模式。

六、做好经济科技档案工作。加强对国有及国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坚持和完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跟踪服务责任人制度,推动开发区、经济园区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认真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七、加强农业、农村和社区档案工作。探索和改进乡镇档案管理体制,实施社区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的新机制,建立和规范社会保障档案工作。

八、加强档案科技和教育工作。加强档案应用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积极推进档案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行档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规范档案系统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档案业务技能比武活动。继续依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培养档案人才。

九、强化档案宣传工作。实施山东地方文献开发工程,编辑100种以上系列丛书和书刊、画册,拍摄50部

电视专题片,组织开展全省档案电视片、图书汇展评比活动,完成《山东省志・档案志》编纂工作,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办好《山东档案》和《档案工作简报》。搞好档案学会工作。

(本刊山东通讯员周卫国)

福建理顺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开展全省档案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法规知识的教育与考试,设区市档案局建立档案行政复议制度,开展档案行政复议工作。各级档案局建立和完善档案行政许可的相关制度。建立档案行政诉讼应诉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程。加快档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做好档案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监管工作。建立健全档案违法行为责令改正制度、定期通报制度,档案违法行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制度;建立档案行政执法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开展《福建省档案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把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纳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范围,充分发挥各级档案局监督检查的职能。开展建立贯彻实施档案法律法规示范单位活动。组织开展福建省“五五”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扶持档案服务机构的发展和档案服务实体的建设。

完善国家档案馆测评体系,全面开展档案馆测评工作。基本完成国家档案馆1980年以前形成的档案解密划控与鉴定工作,依法向社会公布开放档案目录。研究探索档案提前开放的途径与方法,拓展机关档案向社会开放利用的范围。把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纳入各级政府政务公开体系。全省各市县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省、市、县(区)三级已公开档案信息和现行文件资源的有序整合、传输与。充分利用互联网档案网站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检索服务,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和全文信息。实施“一馆一品”工程,编辑出版一种有价值、高质量的档案文化精品。继续开展和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果评奖活动。

建立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的分级管理制度。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登记工作。依法做好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验收和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档案移交工作。开展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评先创优活动,创建精品工程档案。贯彻落实《福建省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指导和帮助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做好档案工作。2007年前基本上完成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合格单位认定工作。实施“档案管理示范村工程”,加大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的力度。研究制定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

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的步伐。设区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在2006年前,县(市区)国家综合馆在2009年前完成“福建省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二期)”任务。2010年以前,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面完成永久保存的重要纸质档案和其他类型载体,以及缩微档案数字化建设任务,建立全省性、规范化、可共享的分布式档案全文数据库。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2007年前开展电子档案接收试点活动,建立“电子档案数据接收保管中心”,各级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2008年起,向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电子档案。2008年前,各设区市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面完成档案馆局域网平台建设。2007年,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各级政务网上全面建立档案网站,形成“福建省分布式档案政务网站系统”;2008年,建立以政务网为主干资源,以福建省档案政务网为中心,以9个设区市级档案政务网为分中心,以84个县级档案政务网为管理中心的“福建省分布式档案政务网平台”,利用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政府公开信息的网上数据传输、信息集聚和档案公布。2008年基本完成“福建省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安装使用,2010年在全面完成“福建省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档案数据解密划控等开放鉴定的基础上,实现全省开放档案目录数据和相应的全文数据在各类档案信息平台上的资源共享。圈

(本刊福建通讯员朱文)

江西档案法制建设。出台《江西省档案登记办法》、《江西省档案利用收费办法》;制定“五五”普法计划,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档案法》、《江西省档案管理条例》;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健全档案法制机构,建立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制工作队伍。

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据库建设,包括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建设;各设区市档案局全部建立起局域网,有条件的县(市、区)档案局建立局域网;各设区市档案局全部建立档案信息门户网站,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建立档案信息门户网站;省、市、县(市、区)建成档案馆在线接收同级机关电子公文系统,实现机关电子公文在线实时向同级国家档案馆电子公文数据库传输。

档案馆建设方面。新建一批市、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并完善配套设施;加强档案的整理、编目、保管、保护等档案馆业务工作,做好重要档案的抢救工作,完善档案检索体系,加快档案开放进度;加强对有参考和凭证价值档案的收集,有重点、有计划地征集散失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发挥好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的作用,办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办好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档案室工作。加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室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档案业务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重点抓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档案工作,建立和完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的档案工作;进一步做好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科研项目档案工作;提高城市社区建档率,并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坚持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乡村档案工作,巩固和提高村级建档率。

档案科技工作。加强档案科技工作的规划,组织引导对重大档案科技项目的研究;加强全省档案保护技术的指导工作,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

(本刊江西通讯员魏红波)

重庆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五。期末,江北、南岸、沙坪坝、巴南、长寿、綦江、大足、巫溪、武隆、彭水、酉阳、丰都、万州等区县要完成档案馆舍的新建、改建或扩建,90%以上的市级机关、团体、国有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80%以上的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经济走廊各区县级机关、街道和乡镇,60%以上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各县区级机关、街道及乡镇的档案库房应基本符合档案安全保管要求。

加强档案资源和功能建设。优化档案质量,丰富馆藏档案数量,到“十一五”期末,市档案馆要完成市级机

关1997年前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各区县档案馆将到期档案全部接收进馆,逐步开展三峡库区移民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十一五”期间,市档案馆完成2.3万卷重点档案的抢救任务。到“十一五”期末,全市40%的区县档案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市档案馆保管的民国时期档案和涉及三峡移民工作区县档案馆保存的三峡移民档案进行重点宣传和开发,建立专门的目录检索中心,打造重庆知名品牌档案。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按照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划分的不同特点,实事求是确定不同地区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指导方法和业务要求。开展民营高校建档试点,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档案管理模式,规范企业档案工作。开展一次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现状调查,加强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应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结合各地机构改革,研究探索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新体制、新模式,科学规范城市建设档案的归属与流向。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市档案局拟修订《重庆市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规范》、《重庆市企事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拟制订《重庆市区县档案事业发展评估实施办法》、《重庆市物业档案管理办法》、《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档案管理办法》、《重庆市机关电子文件处理的若干规定》等,完善档案信息化法律标准规范;拟研究起草《重庆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重庆市档案质量管理评定办法》、《国家综合档案馆永久保管档案划分标准》、《国家所有档案范围、划分标准及管理要求》。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开发利用。适应“数字重庆”要求,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建立和完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移交和接收的标准规范体系,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逐步开展档案资料数字化加工,建立全方位的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平台。市档案馆完成1966年至1980年馆藏187个全宗、5万多卷档案的开放工作,各区县档案馆也应做好满30年档案的开放工作。市档案馆将着手准备编辑《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重庆卷》;继续与民生公司合作完成《卢作孚峡防局长公牍选编》等书的出版工作;完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之迁都・定都与还都》一书的增补工作,争取在2007年纪念抗战爆发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70周年之际公开出版;着手《近代以来重庆100件重要历史文献》、《重庆大轰炸档案资料》、《重庆城市发展史料》等书籍的选编工作。

(口重庆市档案局法规处)

贵州档案法制建设。省档案局将做好《贵州省档案条例》修订的准备工作;制订《贵州省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暂定)》;制订《贵州省国家综合档案馆考核评估办法(暂定)》、《贵州省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评估办法(暂定)》及《贵州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南(暂定)》等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

档案信息化建设。以“贵州档案信息网站”为龙头,建立起由市(州、地)档案网站和部分县档案网站(网页)组成的全省档案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全省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级综合档案馆要逐步建立起分布式的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并实现办公自动化。省档案馆和有条件的部分档案馆要开展接收电子档案的工作。

档案馆建设。对不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或不能满足档案馆功能需求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档案馆,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投资,完成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级国家档案馆应基本完成应开放档案的划控和鉴定,完成积存档案的整理鉴定工作。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加大珍贵、特色档案征集和档案开放力度,充分发挥档案馆“四位一体”的功能,并新建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现行文件的收集和规范管理,把市、县档案馆全部建成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和政务信息公开场所。制订出台示范档案馆建设实施标准,继续推动档案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

重点工程和企事业档案建设。研究制订《贵州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验收实施细则》,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研究制订《贵州省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评估办法(暂定)》,认真开展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评估工作,促进全省企事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破产、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管理工作,推动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信用社区建设方案篇6

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区档案工作暨先进表彰大会。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全区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建设成效,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档案工作。表彰自20*年以来在我区档案工作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激励和引领全区广大档案工作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档案事业稳步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刚才,区人事局等先进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区档案局黄芳局长对我区20*年档案事业发展情况作了全面总结,对2009年档案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待会儿,区委杨副书记还将作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区档案工作及“六项工程”建设再讲三点意见:

一、对全区档案工作及“六项工程”建设的基本估价

(一)区档案馆建设迈进全新发展阶段。区档案馆建设是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建设的重点工程。实施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建设以来,我区档案馆对集存近20年到期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依法鉴定销毁,整理了区直机关、临时机构和其它零散档案,建立健全了检索体系,完善了全宗卷,开展了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录入编制工作,汇编了有价值的资料,接收了应进馆档案,进一步完善了统计台帐。建立了局域网和触摸屏查询系统,设立了文件目录数据库,加大了现行公开文件收集力度,有效增加了党委、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了政务信息公开。积极提供档案资料查询服务,充分发挥以“档资政、以档育人、以档利民”的作用。经过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区档案馆于20*年11月13日顺利晋升为三星级档案馆。

(二)综合档案室步入规范化建设轨道。全区各级各类综合档案室建设以建立档案管理网络、规范档案业务为突破口,形成了有领导分管、有办公室主管、有档案人员具体负责的档案管理体制,建立了档案局档案“业务监督指导股——业务指导人员——综合档案室”的工作网络,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实现了职能到位、制度落实,从管理上、制度上、规范上保证了档案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目前对全区45个机关、15个乡镇(街道)、4个企事业单位、38个村(社区)档案室实行了星级管理,其中板桥镇世科村、区地税局的档案管理顺利通过五星级验收。

(三)家庭档案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家庭档案是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也是“六项工程”建设的难点。在实际工作中,我区进一步创新思路,多方沟通协调,群策群力,大力推进家庭档案建设。选择了部分机关职工家庭和行政村、社区农户家庭做为试点,深入宣传、大力推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档案管理氛围;采取整乡(镇)、全单位推进的方式,将家庭档案管理纳入星级档案室验收内容,积极推广家庭档案建设;将家庭档案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结合,同步开展工作,一起检查验收。截止20*年,全区共有21345户家庭建立档案22780盒,其中51个区直机关建立1249户2130盒,4个企事业单位建立336户539盒,18个乡镇(街道)的单位建立10*户1125盒,农户建立16697户16928盒,社区居民建立2*8户2*8盒。家庭档案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家庭档案也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四)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工作新亮点。档案蕴藏的巨大的信息量是其他行业载体无法与之相比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档案的利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利用方式已不能适应时展现实的需要,探索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我们新时期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因此,我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区财政20*—20*年共安排区档案局馆事业经费198.6万元,增配了电脑、复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建立了档案信息局域网和触摸屏查询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区档案馆已成功输入机读目录案卷51529卷801687条,全文扫描23129页,图片扫描211张,采用了计算机管理档案,查阅速度和查准率明显提高;94个单位的综合档案室安装了计算机管理档案应用系统,建立了档案目录数据库,为档案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档案工作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在工作中,全区档案工作部门,从服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高度,解放思想,调整思路,转变工作方式,积极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中解放出来,向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搞好服务转变。一是服务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培训工作方案》,积极组织林改档案人员业务培训,保证了林改工作档案材料齐全、完整、规范。二是服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我区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保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发,制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举办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工作培训会,组织业务指导督查组深入各乡镇(街道)进行业务指导,统一了档案业务标准,确保了归档质量。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工作已接近尾声,接收了18个乡镇(街道)4102卷土地经营权证档案。三是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20*年,我区在6个市级试点自然村1318户农户、3个区级试点自然村390户农户中开展家庭建档工作,全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户家庭建档基本结束。

(六)依法治档工作形成良好氛围。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档案工作队伍依法行政观念,将《档案法》纳入“四五”普法和“五五”普法范畴,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召开培训会强化专兼职档案人员法制观念。仅20*年8月23日至29日在开展为期一周的《云南省档案条例》宣传活动中,依托普法大环境、开展档案法制宣教,共印制宣传单10000份,制作《云南省档案条例》手机宣传短信7000多条,发至区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乡镇、村(居)委会支书、主任。通过广泛的普法宣传,全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加强,档案工作向法制化轨道迈进。

通过实施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建设,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更趋丰富、合理,各级各部门实现了档案工作从被动到主动的根本转变,规范档案、档案室星级达标已经成为各单位的重要日常工作,全区上下初步构建了较健全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能奉献、业务素质较高的档案工作队伍,全区档案工作全面铺开且深入到社会最基层,惠及到广大农户,逐步形成了与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和谐推进的良好格局。这期间,省市有关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高度重视。原云南省档案局局长杨汝鉴同志、保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解丽平同志亲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对全区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发展给予很高的评价,对推动全区档案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鼓舞。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上级主管部门帮助指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档案工作人员开拓创新、辛勤工作的结果,值此,我谨代表区委、区人民政府向即将受表彰的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档案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我们之所以能在五年中将全区档案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关键在于“四个坚持”。即:坚持档案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坚持档案工作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起统筹,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档,坚持档案业务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

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部分单位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档案工作在区域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二是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部分单位档案人员调整过快,不按规定归档整理,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不依法依规办事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四是区档案馆馆藏容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档案接收保管需要,需要努力加以解决。对这些问题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档案作为对历史全面真实的反映,对现实客观翔实的记载,是服务于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可以说,“有档能够佐证千年历史,无档说不清古往今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档案工作放在时代大背景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考虑、去审视,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档案工作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发展要求。

(一)抓好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贯要求。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无论是在革命斗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党的领导人和党的代表会议决议,都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相继颁布了《档案法》等一系列档案法规,将档案工作提到法律高度加以规范。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重视档案工作。总书记先后两次接见全国档案工作先进代表,并作重要讲话,在对与会人员提出殷切希望的同时,要求各地要加速档案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这些充分表明,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抓好档案工作是当今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信息作为社会公共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必须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服务、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信息化时代对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就*区而言,档案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设备、人才、电子档案管理以及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问题等,都影响和制约着我区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我们要顺应时展要求,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

(三)抓好档案工作是*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档案工作要服从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仅要保护好反映我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珍贵档案资料,还要跟踪各个领域的新举措和重大活动,为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档案信息。广大档案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区情档案的管理,保存好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保存好全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珍贵史料。

(四)抓好档案工作是做好其他工作的迫切需要。档案资料具有不可再生性,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种矛盾纠纷的必备条件,是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谋发展的基础材料,对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档案工作。

三、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全区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学习先进典型,不断推动档案事业快速发展。这次档案工作先进表彰活动,体现了区委、区人民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与关心。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是我区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在他们身上,彰显着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优良的作风、务实的态度和坚毅的业务精神,也正是这种作风和精神支撑和推动着*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学习先进,就是要学习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社会的进步,使档案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针对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形成新的工作理念、思路和举措,应对新变化,接受新挑战,破解新难题,确保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我们学习先进,就是要善于把握和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时展潮流,以创新的思维和科学发展的方法,抓住社会发展和档案工作变化的新动向,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好的同时,实现档案工作自身的科学发展。我们学习先进,就是要学习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档案工作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不畏艰难困苦、不计名利得失、恪尽职守才能不辱使命,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同时,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继续发扬求真务实、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继续坚持任劳任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上再接再厉,以振奋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档案事业的发展中去,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思路。全区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区档案部门的一项永续工程来抓,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档案价值,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档案事业发展的方法与出路的认识,切实转变档案工作中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树立敢想、敢试、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思路,开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二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找准问题,明确思路。要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把影响和制约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找准。重点分析研究在为区委、区人民政府工作大局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科学谋划档案事业、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出改进思路和措施,切实加以整改落实。

(三)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民生档案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档案部门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研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要抓好民生档案资源建设。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制度和业务规范建设,整合民生档案资源,加大对涉及民生的户籍、婚姻、人事、人口普查、土地承包、林权、移民、土地征用折迁、房地产、就业、医疗、保险、计划生育、学籍等档案和新型合作医疗档案、就业培训档案、社会保障档案的收集和监管,切实把民生档案建好、管好、用好。二是要抓好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在抓好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要切实抓好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尽可能发挥民生档案价值,更好地为民生服务。要紧密跟踪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时了解人民群众档案查阅服务需求,增强提供利用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要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快区政府信息查询中心建设,加快已公开档案数字化进程,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保障普通群众利用档案的权利,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更多的方便。三是要继续抓好基层档案建设。村委会、社区档案和家庭档案建设是近年来实施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建设中拓展服务领域、造福人民群众的一项新工作。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这些最基层、与群众生活和利益最为密切的档案建设都处在较为滞后的状态。我们要制定措施,协调各方关系,争取将档案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乡(镇)村文化建设,做到统一部署和协调发展。要发挥村(居)委会、学校等基层组织和基层单位的作用,积极推进家庭建档,使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惠及千家万户。

(四)加强业务建设,不断夯实档案事业基础。一是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促进“依法治档”。要切实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加大对档案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不断提升*档案事业法制化水平。二是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促进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档案馆数字化是目前档案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按照先易后难、方便利用的原则和要求,抓住打造“阳光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的有利时机,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档案数字化试点,进一步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增强档案工作影响力。档案部门要切实加大宣传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重点宣传活动,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档案特色,加强宣传阵地建设,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突出宣传特色和效果,特别是要加大对档案利用效果典型事例的宣传,不断扩大档案工作知名度,提升档案部门形象。

信用社区建设方案篇7

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既是档案事业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又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为全面加强我区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要求和自治区、地区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深入学习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化建设。按照“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分阶段陆续完成,对管理的流动人员档案全部进行电子版造册录入,实行电脑级检索,实现电子档案归档,力争“基本建成档案数据库,更好地为喀什经济建设和人才流动工作服务。

二、总体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安全规范”的原则,加快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流动人员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喀什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网。

三、主要任务

1、加快推进我局流动人员档案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档案数据库,从现在起,争取利用1-2年时间,完成地区本级各类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电脑级检索工具的数字化。

2、积极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对各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转换,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3、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加强指导对地区本级相关企业人事档案电子文件建立、录入、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企业单位人事档案文件真实、完整、有效。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单位进行人事档案电子文件建档、归档管理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逐步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和有效管理。

4、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局网站的作用。完善网站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和利用服务,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作用,使我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询功能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

5、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等列入培训教学计划;加强对档案业务人员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档案业务人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积极组织档案业务人员参加档案信息化等知识培训,争取喀什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每年在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二至三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到档案信息化录入和管理中见习。

6、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存有档案数据库的计算机要与一切外网实行物理隔离,要认真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和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

四、保障措施

1、为加强对我中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我局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常光

副组长:徐世军、杨芳、李辉  

成 员:刘丽丽、任谦、田雅丽、买买提艾力·买买提、祖丽胡玛·尼鲁帕尔、古丽巴哈买买提艾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喀什地区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由徐世军兼任办公室主任,杨芳、刘丽丽、任谦负责具体工作。

2、积极争取喀什地区人社局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支持,努力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单位预算项目,根据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实际,争取足够的整理经费和维护经费,配置存储备份、数据恢复、安全保障等设施,使档案信息化工作与本地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信用社区建设方案篇8

社区,是指在一个地区进行居住和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它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利益相关的人们组成的区域共同体。而社区建档工作则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区建档是组成和谐社区的重要一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以人为基础构建和谐社区。因此作为反映和记录社区活动的社区档案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环节。人们在重构社区、建设社区、选聘社区工作者等社区建设时;在进行社区卫生环境、治安危害、文化教育等社区管理时;在开展优抚助残、就业低保、扶贫养老、家政捐赠等社区服务时;为了组织协调诸多方面的需要产生了大量的文件,这些文件的产生为推进社区建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区建档,存储积累信息是反映基层社会状况、观察基层社会动态的主要窗口,是了解民众情况和社会不同现象的主要通道,也是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区的一把钥匙。

二、社区建档对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社区是一个实体,它包括特定地域和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一定的经济关系及血缘关系。有着共同的生产资料。社区档案来源于社会各个阶层的社区居民在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承载着大量家庭和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在处理经济纠纷、邻里矛盾、司法调解、社会保障、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让社会居民实实在在感觉到档案就在身边、档案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从而拉近了百姓与档案的距离,增强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档案意识,提高了全社会关心、保护档案的自觉性。

三、社区建档有利于社会控制,保障社区的健康发展

社区建档,也就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诚信系统和安全系统。社区建档,种类繁多,范围很广。包括:文书档案、社区科技档案、社区会计档案、社区声像档案、社区实物档案和社区电子档案,社区文书类(文件)、财会类(收支账簿、报表)、社区经济类(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社区文化、卫生类(健康档案)、社区综合治理类(环境绿化、暂住人口)、社区福利工作类(特困户、五保户)、等等而这些繁杂的业务,只有建立有效的的档案系统,才能有秩序、有条理。而这一整套的规章制度的建立,也规范了居民行为,提高了社区诚信水平,有利于维护社区安定,便于居民生活,保障群众利益。完备社区档案还能为社区民政事业提供有效的服务,为辖区军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计划生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条件,促进档案事业本身的发展。

社区档案不仅记录了社区发展的历史,同时也为今后对该社区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提供可资查询和利用的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为以后社区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建立社区档案,毕竟是处于刚刚建立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形成一整套运行模式。但在有关部门街道和社区的努力下,经过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仍促进了社区档案工作的发展,为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社区规范化管理等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与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不能很好的协调,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少,工作多且杂,没有专门人员负责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刚开始发展社区居委会建档工作时,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很有情绪,认为没有必要,又多了一项工作,只有当保存档案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后,才真正地调动了社区居委会人员开展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2.社区建档工作大多平平泛泛,缺乏统一的管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政府机关,有规章制度可循,社区建档主要是自治管理。有些地区因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经验,所以盲目的招搬机关档案管理模式,缺乏新意、生搬硬套、不从自身特点相结合,所以保存的档案也大多是一些事务性的记录,缺少特色。并且还没有确定保管期限,管理无条理、散乱无章。

3.现有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因为社区居委会人员年龄层次、知识层次及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管理人员良莠不齐,文化水平素质偏差,所以,应该加强居委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居委会人员的自身素质,才能有效的管理档案工作,做好社区建档工作。

4.社区档案的协调作用。一些业务主管单位,如妇联、老龄工作办等单位,在年终进行考核、评比时需要居委会提供文字材料,且他们提出管理要求与目前社区居委会实行的文件材料的整理要求有出入,如要求文字后面粘贴相应活动的照片。而社区居委会实行的是文书档案与照片档案分别管理。再如将某一问题几年来的所有文字材料装订一本。而社区居委会文书档案实行不装立卷,并且是每年按照类别顺序排列,若查几年来某一问题的档案,则需要从不同年份寻找,用完后档案的归位稍嫌烦琐而产生一些矛盾,各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使档案材料的管理形成统一的整体。

社区档案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在工作中不断进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深入的思考,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完善,更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现就这些问题简要的提出我的一些解决应对之策。

信用社区建设方案篇9

1.1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含义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是指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卫生管理部门遵循卫生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社区内卫生,居民健康或就医的检查情况记录在案的文字材料,具有历史性,更新快、条理性等特点。加强对档案的管理不仅利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式之一。

1.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意义重大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为社区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和任务的落实服务的,是关乎民生与社区和谐的关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成果的大小,各级档案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1.3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为提高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提供依据

通过对就医环境、药物齐全度、医院设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医药费用合理度等方面的记录,才能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运用正确方式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把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好。因此档案部门应该及时更新居民的卫生健康信息、卫生设备运转状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充足的条件保障。

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服务的现状

2.1信息化滞后

如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建立了健全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但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尚缺乏全国性的指导标准,而且现有市场的软件标准不尽相同,信息技术比较滞后,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软件多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管理难统一的问题。由于科技技术的滞后,导致各个卫生管理档案部门信息资源缺少共享,容易无法满足对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会限制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者意识薄弱,法制不健全

在这方面的档案专业人才缺乏,队伍不够稳定,而且缺乏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水平不高,导致资料收集不全面,会严重影响卫生档案管理和工作的正常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掌握不足,不容易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违背了社区卫生服务意愿,不利于社区居民的康复治疗。

2.3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档案经费投入少,保护条件差

由于资金、意识观念等限制,部分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管条件差,不利于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2.4社区居民认同度不一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只有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和参与才能发挥档案的最大作用,然而如今依然存在一种现象,居民往往不重视档案的记录,并且由于卫生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居民甚至不理解卫生档案的含义及作用,有些知之甚少,并且对涉及个人隐私的记录文字不信任,不愿意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也对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造成威胁。

3如何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3.1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系统

社区卫生档案管理者要负责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和档案整理的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档案管理的服务体系,努力保障保存社区群众的卫生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为居民的健康提供记录。

3.2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健康档案

加强医卫结合,在日常诊疗服务中,每位接诊医生在根据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出临床诊断的同时,也应同步检索健康档案的完成情况,做好档案的更新、完善工作,以便于对不同的居民分别采取跟进措施。对于居民数量的巨大,应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依托现代信息系统,通过自然就医的方式建档,并建立真实、完整、可连续使用的电子健康档案,全面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

3.3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卫生档案规范开展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随访服务的机会,及时完善、更新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其家庭健康档案。对辖区内未建档居民,特别是信息系统内档案信息不完整的,陆续进行补充调查,及时更新基本信息内容,秉承客观、真实、全面地原则来反映个人健康状况,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社区医生的工作效率,利用社区各种媒介,加大卫生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健康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争取使群众能够认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并配合建立卫生档案的工作,使居民卫生档案能真正为群众健康服务。

信用社区建设方案篇10

一、2010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干部理论素养,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为使每个档案干部必须做到政治上硬、业务上精、能力上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我局利用每周三下午学习时间参加机关组织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从学习调研到分析检查,最后归结到整改落实。每个阶段都有学习计划,方案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三个结合,即:把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与档案创新服务结合起来,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学习先进、争当上游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宗旨观念;与回顾总结前几年档案工作结合起来,客观总结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合理安排今年档案工作,同时从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两方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参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使大家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思想上更加坚定,内部更加团结,切实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了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工作态度正在得到强化。

(二)、认真履行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扎实开展档案各项业务工作

1、召开全区档案工作会议。今年3月份召开了全区档案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10年档案工作,安排部署了2010年档案工作任务,并通报了2010年岗位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并与全区一级指导单位签定了2010年档案工作目标责任状。

2、加大档案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我局对全区一级指导单位的档案员和社区的档案员采取以会带训的形式进行业务培训,针对文件归档、会计、声像、科技、家庭档案和有关专业档案等业务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组织了全区教育、文化、农水、林畜系统的档案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档案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全区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3、继续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强化业务指导,提高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组织开展了档案业务指导和验收工作,深入基层对全区一级和部分二级指导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验收。全区共立卷归档38802卷(件)。其中:文书档案4158卷(件);会计档案2375卷(件);声像档案414卷618张;科技档案103卷;社区档案3789件;专业档案8555卷;低保档案13651卷;婚姻档案4600卷;家庭建档1157件(卷)。

4、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档案质量。

4月中旬,组织全区有关单位做好区人大对我区档案和地方志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视察。视察组先后到昌邑区哈达湾街道办事处及所属矿建社区、昌邑区人民法院、昌邑区环卫处、昌邑区档案馆等单位进行视察,在听取各单位档案和地方志工作汇报后,实地察看了各单位的档案归档、档案保管和档案利用等情况,并对全区档案和地方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座谈。代表们对区档案和地方志工作非常满意,对档案和地方志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9月17日下午,吉林市人大视察组一行15人,在市档案局和区人大、区政府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昌邑区哈达湾街道矿建社区,就我区贯彻落实《档案法》及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在听取社区关于贯彻实施《档案法》及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情况汇报后,实地察看了矿建社区档案室、档案基础业务管理和社区档案现代化管理等情况,并就低保居民登记档案、离退休职工档案的管理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性建议。视察组在参观社区档案现代化建设后,看到了新班子上任后带领全局干部克服困难,勇创一流,档案管理和利用及地方志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区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代表们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向区政府提出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改善办公条件,科学管理档案,高效利用档案,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全区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建议。

区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建议,积极创造条件,认真予以落实,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为档案工作配备了公务用车,购买了高配置电脑4台、激光打印机2台、先进扫描仪1台,拨付档案抢救专项资金,用以修复频危档案,保证了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区档案局大力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依法管理和利用档案,不断提高服务民生的水平,受到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6月22日—7月23日,区档案局组成两个执法检查组分别对区委办等21个区直机关、哈达湾工业开发区等3个开发区、民主街道等13个街道办事处、左家镇等5个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局等7个系统局、区园林处等13个事业单位、鸿博花园社区等26个社区、马场村等4个村共92个单位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通过对全区各系统、各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和年度检查,确保全区各立档单位的档案资料收集完整、整理规范、科学保管、利用方便,进一步增强档案法制观念,强化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切实履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职能,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更好地为我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服务。

5、加快档案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

积极宣传,做好昌邑区档案局网站和局域网站建设,及时进行信息资料的更新与替换。共采集信息近1400余条,信息400余条,其中局馆信息63条。

档案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2010年市文联工作总结

2010年市物价局工作总结

工程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纪检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公路收费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0年区关工委工作总结

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查看更多>>

信息化是当今时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同时是档案业务建设的支撑点。昌邑区档案局馆藏全部档案及资料目录数据库近28万条,为保证其安全,及时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备份,定期进行杀毒防毒,使档案工作正常开展。对基层档案软件操作多次进行指导,完成68个基层单位的文件扫描5395页,打印目录15页,录入数据库3678条、链接数据9073条、光盘刻录240张。

6、以“两个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步伐。

编制了《吉林市昌邑区2010年接收档案进馆单位名单》,接收73个全宗单位的文书档案共1753卷,并全部录入到泰坦数据库里。今年机构改革将区人事局、区劳动社会和保障局整体撤销,重新组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要求要将其档案全部接收进馆。在接收过程中,我们多次深入到人事局、劳动社会和保障局进行协调、收集,终于把劳动社会和保障局保存多年的工人调配档案接收进馆,总计接收8066卷。这项工作不仅填补了档案馆馆藏的空白,同时也为民生档案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共征集到实物原件52件。征集到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苏雨智同志的《诗词三百首》等资料。对馆藏1979年满30年文书档案28个全宗,800余件,填写开放档案目录。鉴定1994年文书档案销毁工作,编制销毁目录共42件。

为了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改善查阅窗口环境。局领导多方筹措资金,为信息查阅中心添置两台查阅桌,供查阅者方便查阅。又为全体机关干部全部更换了新的办公桌,并购进了四台电脑,两台打印机、一台扫描仪和防盗监控等设备,使办公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档案工作的归宿是提供利用。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在提高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上下工夫。2010年,共接待社会各界档案利用者600余人次,查阅档案843卷(册),为我区经济建设、编史、修志、落实政策、工作查考、调解纠纷、核实工龄、工作调动、户口迁移、学术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知晓度。

7、组织开展《档案法》宣传工作

为迎接建国60周年和纪念《档案法》颁布22周年,加强《档案法》和《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法》和《地方志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的社会意识,配合市局制作了6块昌邑档案成果展板,对外宣传昌邑区档案局(馆)成立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展示了昌邑档案人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风貌

8、开展家庭建档试点工作

采取“促全面树典型”的方法,在全区范围内首次开展了家庭建档试点工作。一是采取以会代训、实地指导的方法,对全区档案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很快掌握了家庭建档的基本方法。二是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询问等形式,在全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影响性、方向性的家庭做为建档对象,向他们宣传家庭建档的必要性,并本着“自愿、保密、统一标准、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家庭建档工作进行认真指导,跟踪服务。三是制定《昌邑区家庭档案基本规范》等文件材料,下发到区直机关、乡镇、街道,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截止到年末,全区68个一级指导单位已按要求全部完成了家庭建档工作,共计建立家庭档案1157件(卷),试点家庭孟宪玲同志的家庭建档,设置了10大类,共归档421件(卷)。其中声像类29卷398张照片,4张光盘;证据与凭据类59件;设备类13卷;家庭理财经济类79件,保健类18件;成长类29件;收藏类6种71卷;通讯社交类109件;家史类3件;综合类11件。是我区家庭建档中类别最全、数量最多的一户。

(三)、志书出版工作及年鉴工作。

1、志书的出版工作:

为了保证志书的文字质量,在借鉴其它县(市)、区经验的基础上,对志稿进行了查补遗漏、填平补齐工作。两次撰写了校对内容和校对要求,采取了层层把关反复校对、全文校对、部分校对、互相校对、专家把关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志书编纂的差错率。经过修改和完善的《昌邑区志》(1986~XX)增加了20余万字,达到了100余万字。除序言、概述、大事记、附录外设22篇、107章、434节、745目。收录照片309幅,图表138个。为了保证入志照片的质量,对入志照片反复筛选,查补遗漏,通过现场拍照、网上搜寻、相关单位索要等方式,补齐了入志照片,使志书的彩版部分更加丰富多彩。昌邑区志(1986-XX)于六月份正式付梓问世、出版发行了。

《昌邑区志》(1986-XX)即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全面概括,又对历史事件准确记载,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于一身,是一部颇具权威的区情“百科全书”。2、年鉴工作

学习省、市年鉴编纂方面的有关精神,结合昌邑区实际修改了年鉴编写规范,及时修改年鉴编写资料,通过内网及时传达给基层,使年鉴编写人员能够有章可循,高质量地记载部门发展史。根据局内和基层的实际情况,编制《年鉴指导验收流程》,按流程规定及时与各部门联系、指导、验收。目前,XX年年年鉴已进入收尾阶段。2010年基层年鉴资料已基本收集到位。

(四)、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全年计划任务1500万元,实际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083.4万元。一年来,经过全局干部的共同努力,成功引进四个项目。一是引进农村公路改建、扩建项目,引进投资1060万元;二是引进光爱双语幼儿园项目,引进投资668.4万元;三是引进众泰经贸有限公司项目,引进投资150万元;四是引进顺鑫网吧项目,引进投资205万元。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83.4万元,超额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招商引资任务。  2  

档案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2010年市文联工作总结

2010年市物价局工作总结

工程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纪检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公路收费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0年区关工委工作总结

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查看更多>>

二、二00九年取得的荣誉

1、昌邑区档案局被昌邑区委、区政府评为“三八红旗集体”;

2、昌邑区档案局被昌邑区政府评为政务公开先进集体;

3、昌邑区档案局被吉林市档案局评为全市优秀单位;

4、昌邑区档案局(馆)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

三.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昌邑区档案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档案局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

把民生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群策群力,为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一)、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我局将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围绕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制定并强化工作措施,加强项目跟踪,克服种种困难,发动全局干部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使招商引资工作有序进行。

(二)、进一步做好民生档案工作

1、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围绕“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和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继续巩固农村基层组织档案工作成果,抓好示范乡镇村建设试点工作。继续做好“一网三站”推广普及,依托农业农村科技档案信息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网络,开展涉农部门可公开的、农民需要的档案信息扫描上传和提供利用。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金融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建档工作。

2、抓好民生档案数据库试点工作。以服务民生为重点,探索和推进档案信息远程共享工程。制定《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规划》,建立婚姻登记、知青、职工招录、社保等类档案信息数据库,以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为试点,以点带面,总结经验,推动全区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全面铺开。抓好社会保障领域档案工作,重点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与社保部门联合开展社保档案工作考评活动,推动社保档案规范化管理。

3、充分发挥档案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利用场所作用,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全区已公开政府信息网上共享平台。结合本区实际,开展政府公开信息上传工作,为群众提供利用现行文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进一步做好涉经领域档案工作

开展改制、破产企业档案接收工作。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协调争取改制、破产企业档案接收进馆专项经费。结合实际,科学、有序地开展全区改制、破产企业档案接收进馆工作。

(四)、进一步提升档案馆工作水平

1、贯彻执行《吉林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在全区开展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测评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指导各立档单位在2010年内完成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修改、审查和备案工作。认真开展档案馆接收范围修订工作,及时调整档案接收范围,依法接收到期档案。直属机关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配套管理率达85%以上。

2、做好馆藏档案的整理和利用工作。对2010年接收的档案目录开展系统整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市一级立档单位全宗统计台帐。开展馆藏照片档案管理工作,形成馆藏档案照片资料库。

3、强化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加强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建设。

(五)、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1、积极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进行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加快电子文件中心建设。要逐步实现馆藏各类目录信息数据库检索。做好馆藏档案信息数据库异地异质备份、数据转录工作。

2、继续推进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结合馆藏优势和地方文化特色,加强网站采编和内容充实,做好网页改版、软件升级和网上信息服务。建立网站管理规范,加强网站信息报送工作。

3、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试点工作。我局信息网站要对全市两级档案馆的馆藏介绍进行网站统一刊载,进一步实现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利用档案信息网站,开展全市两级档案馆现行文件查阅利用网络远程信息共享,利用数据库资源共享、网站链接等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手段,努力实现全市两级档案网站现行文件查阅利用信息共享。

(六)、进一步创新档案工作机制

(七)、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3)

档案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2010年市文联工作总结

2010年市物价局工作总结

工程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纪检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公路收费站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0年区关工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