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8:59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篇1

关键字:食品安全;影响因素;保障措施

引言:

食品的安全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命质量与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目前,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本文就在对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相关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一、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污染因素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种新鲜事物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堪忧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等问题,从源头上就对食品的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样,对日常的食物也造成很大的影响,人们在食用了这些食物后,很有可能会引起过敏、中毒等不良反应。环境污染问题,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很多食品生产作坊的生产环境都不达标,细菌或污染滋生,对食品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很多生产企业的规范机制都不健全,对食品的检验检能力都不到位,对于一些农产品的生产,食品安全事故主要来自于农药和污水灌溉、牲畜的粪便污染等因素,由于植物的根茎会直接吸收污水等有害物质,食物中就会蓄积有害物质,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

2.化学产品污染因素

食品生产公司以及销售商的最终利益是为了谋取最大的利益,因此,在食品的生产环节以及销售环节,商家会使用很多的化学产品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譬如,利用化学产品喷洒在水果和蔬菜的表面,让这些食品从外形来看,更加鲜亮、诱人,化学产品会改善食品的外表和口感,但是,却对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埋下了祸根。

在食物的生产或种植过程中,为了增加产量或者净含量,使用化学产品,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便容易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食物的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食物添加剂等,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商家为了牟取暴利,违规使用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物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另外,使用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化学溶剂残留对食品本身的安全及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对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3.生物污染因素

在食物的贮藏和保存环节,生物污染容易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食品保存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与控制,否则食品的有效保质期会大大缩短,如果没有进行严密的贮藏和保存技术,空气和水分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就会进入到食品中,不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传染疾病,对食品安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4.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到位因素

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风险与食品检测手段、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还包括一些检测的手段、检测设备或仪器是否先进科学,都有很大的联系。目前,国内的检测机构中食品的检测技术和仪器的先进度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食品的生物性以及化学性危害的检验与评估做的不到位,尤其是一些新型食品,其使用的添加剂,包装材料的评估远远不够,就像典型的“苏丹红”事件,很久以前,我国就规定过禁止在食物中使用苏丹红,但是,实际上,很多质检单位的苏丹红检测水平根本不到位,更甚者,有的质检单位根本没有苏丹红的检测仪器。

二、食品安全有效保障的具体措施

1.加强环境治理

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措施是:健全法制、加强管理、严格执法。我国于1989年就制定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而且国家还专门制定了环境保护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工业“三废”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锅炉烟尘排放标准》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防止环境污染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某些方面存在着立法空白,有些法律的内容需要补充和修改,还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因此,必须不断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加强环境管理及执法力度,以此来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使其污染物对人体和食品安全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2.减少添加剂的使用,提高食物生产质量

在食物的生产过程中,规范生产操作,严格按照国家的食品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或者是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寻求健康的、无害的替代原材料。譬如,甜味剂可以使用“三氯蔗糖”,由于三氯蔗糖具有优良的性能,其热量值为零,且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它是一种强力甜味剂,但是却不会引起龋齿,三氯蔗糖的性质也十分稳定。目前,在所有的甜味剂中,三氯蔗糖是安全性最高的一种。减少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食物的生产质量

3.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提高食品检测水平

针对食品安全事故的现状,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规和制度,制定食品安全法律和食品质量的参照标准,为食品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销售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加强检测力度,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监测设备,提高检验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使食品安全的检测逐步趋于标准化、科学化。

4.加强食品保存环节检测,减少食品生物污染

严格依照食品保存标准进行规范化保存,以减少食品保存环境造成的食品生物污染,同时还要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维权意识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知情权、选择权处于劣势,加上一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或生活习惯,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经常对自己所买的食物和产品不了解,生产厂商、加工者或销售渠道更无从谈起,消费者在这种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不合格的产品或是有害产品的可能性就很大。在市场机制下,很多销售商会搞一些销售活动,比如以“买几送几”的形式向消费者销售一些产品,很多消费者也奔着“划算”、“优惠”甚至“捡便宜”的心理进行采购,在遇到这样的促销活动时,消费者需要保持足够清醒和理智的头脑,对食品的化学成分、保质期等进行仔细的研究、查看,平时,消费者要多增长一些健康常识,并加强消费权利与利益维护方面的学习,这样也是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三、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密切相关,安全性不容忽视,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发生的概率也很高,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与保障措施,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话题。以上本文就在对食品安全影响因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能够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研究进行加强。

参考文献:

[1]钱朝峰,林琼秋,黄诚.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保障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2(22):40-42.

[2]王志刚,王启魁,吴柳云.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21个省市城乡居民的问卷调查[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11-14.

[3]陈唯实.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研究[J].企业导报,2013(4):259-260.

[4]闫丽芝.浅析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和具体保障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1):196-197.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篇2

针对这一状况,我国食品学家也积极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以降低由食物污染所导致的健康风险。为此,提出了保全食品安全的五条措施。

1.勤洗手

在加工和摄入食物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勤洗手,特别是在加工生肉、家禽肉、蛋或海鲜的前后。

规范方法:先把双手淋湿,涂上肥皂,揉搓20秒钟,再用干净的流动水冲洗双手,最后用一次性消毒纸或干净的毛巾擦干。

2.洗涤新鲜食品

新鲜食品上常残留病原体,洗涤可能是去除病原体的唯一办法。

规范方法:清洗新鲜水果和蔬菜时,先去除叶子或表层,再取干净刷子,用饮用水冲洗,然后用一次性消毒纸或干净的毛巾擦干。如果食物不是立即食用或烹饪,擦干它们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水滴残留在食品上,有利于病原体的存活与繁殖。开袋即食或已洗净的食品,如果保存在冰箱里并且在保质期内食用,不需要再洗一次。

3.仔细阅读食品标签

使用方便食品前,必须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以确定该方便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规范方法:购买前,必须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分清是即食还是生食,特别是储存方法、温度、保质期等食用安全性指标。针对不同食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安全食用。

4.洗净生的肉类食品

生的猪牛肉和家禽肉表面留有细菌,若不洗净,会侵入肉的内部,造成污染蔓延。如果冰箱被生肉污染或没有洗净,冰箱也会成为污染其他食物的工具。

规范方法:在储藏食物时,应先将生肉洗净,并将生肉与煮过的、即食的方便食物分开,防止食物间的交叉污染。随时清洗冰箱表面,避免冰箱被食物污染。

5.安全烹饪和储存食物的合适温度

没有煮过或煮熟的肉、蛋和蛋制品,容易发生食物变质。在4~60℃时,细菌繁殖最迅速,20分钟内细菌数量增加一倍。

规范方法:冰箱温度必须设定在-18~4℃,将冷冻食物保存在4℃以下。通常,残留食物放在冰箱里3~4天就变坏了。一旦怀疑食物有安全问题,应马上丢弃。放在冰箱里的吃剩食物,食用前应加温到60℃以上,或放在微波炉里加热。控制安全烹调温度的最好办法是使用食品温度计。

安全小贴士:安全烹饪的合适温度

82℃:所有家禽。

77℃:家禽胸脯。

74℃:陆上家禽,加热过的剩下食物。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篇3

建设军营饮食文化是我军当前军需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对推动全面后勤建设,促进部队伙食保障科学、健康、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更新饮食保障理念是推进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健康饮食保障理念

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健康饮食观,引导官兵确立营养全面均衡、食物品种多样、膳食制作科学、膳食制度合理的健康饮食观念,通过大力宣传健康饮食、培育健康饮食行为、构建健康饮食机制,实现由“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转变,做到食材来源广泛、食物搭配科学、原料处理得当、烹饪技法适宜,实现能量平衡、营养平衡、主副食平衡,满足官兵训练、生活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体能需要。

(二)文明饮食保障理念

文明饮食是反映人类的饮食理念、饮食行为以及与饮食相关的环境设施,餐饮服务达到一定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状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倡导文明饮食,就是要引导官兵树立文明饮食理念,践行文明饮食行为,营造文明就餐氛围,实现文明服务、文明就餐;供餐者采取优化供餐服务流程、提升供餐服务水平、尊重地域民族习俗,为官兵提供膳食调配科学合理、饭菜质量色香味美、供餐服务文明规范的饮食服务;就餐者要把握科学饮食取向,传承文明饮食礼仪,养成合理饮食习惯。

(三)安全饮食保障理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全饮食是关系官兵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兵心工程。安全饮食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设备安全和防卫安全。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安全饮食理念,实现由强调饮食卫生向强化食品安全转变,就是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饮食保障链中的食品生产、筹措、运输、储存、加工、分发(销售)、食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状况实行全程监控,营造全员参与的饮食安全管理氛围,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部队都能筹得到、供得上质量可靠、安全卫生、营养合理的主副食品,为官兵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生成提供有力保证。

(四)质量饮食保障理念

饮食质量是衡量饮食保障水平的重要尺度,提高饮食质量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目标。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倡导质量饮食理念,就是要通过提高食物品质、改善食物结构、提升加工质量,建立全程饮食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全程饮食质量评价,为官兵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饮食文化进步相适应的高品质饮食和服务,实现由单纯注重食物供给数量向数质量并重、以质量为主的方向转变。

(五)人文饮食保障理念

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倡导人文饮食理念,就是以官兵为主体,把饮食保障从满足温饱向关心物质和精神层面相统一的方向发展,通过提供丰富营养食品、营造舒适餐饮环境、提升饮食服务质量、调节官兵心理状态、培育战斗精神和实现自我价值等途径,强化以人为本的保障理念,建设以人为本的饮食环境,推行以人为本的饮食服务,充分发挥饮食文化引领风尚、教育官兵、服务部队、推动发展的作用,用文化影响、引导和感召官兵,培育官兵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六)效益饮食保障理念

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倡导效益饮食理念,就是要通过挖掘和利用既有饮食保障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官兵饮食需求,全面提升官兵生活品质,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部队战斗力,实现饮食保障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广泛运用科学管理手段,积极创新饮食保障模式,为提高饮食保障效益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二、创新饮食保障方式是推进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构建多元化组伙方式

构建与军队建设战略转型和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相适应的多样化饮食保障组织形式,是全面提升部队平战对饮食保障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伙食组织方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部队体制编制、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坚持平战结合,完善保障预案,落实物资储备,明确炊事力量编组,加强部队适应性训练;坚持军民融合原则,探索野战条件下军民融合饮食保障模式,创新副食品集中筹措模式,强化社会化保障力量建设,构建给养物资应急动员体系;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适度控制保障规模,转变饮食制作方式,搞好分类指导。

(二)普及现代化设施设备

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饮食保障设施,配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符合人体功效的军用炊事机械器材,才能更好地满足官兵饮食文化的基本权益。食堂和生活服务中心实现“五区四线三分开”,即仓储区、粗加工区、切配区、烹饪制作区和就餐区相对独立,果蔬加工、肉禽加工、水产加工和主食加工四线分离,做到生熟分开、冷热分开、洁污分流。炊事培训基地具备承担炊事员和营养配餐员两类人员培训鉴定任务和指导部队炊事员岗位练兵、战场饮食保障和野炊技术比武技术的三种能力,有专职培训鉴定场所、专业培训鉴定队伍、专用培训鉴定设施、专门培训鉴定教材,统一训练大纲、统一训练标准、统一训练设施。饮食装备维修基地要具备中修、巡修能力,零配件供应能力和装备维修骨干培训能力三种能力。

(三)推进集约化筹措供应

推进给养物资集约化筹措供应,通过整合部队需求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以节约、高效为价值取向,降低筹措供应成本,提高保障效益,是推行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集约化筹措供应要按照优质高效、准确可靠、持续稳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军粮筹措供应方法,强化军粮主渠道筹措供应地位作用;适度扩大副食品区域化集中筹措供应规模,合理划分筹措供应区域,实行供应商准入制度和源头采购;积极推行给养物资协议采购;加强给养物资筹措供应信息化建设。

(四)推行标准化伙食保障

推行标准化伙食保障,十一满足官兵能量和营养素需求为目标,以食物定量标准为依据,以伙食费标准为基础,在饮食保障活动中实现按营养食谱组织伙食、按主副食标准制作伙食、按供餐服务规范和就餐行为规范组织就餐,包括依据给养供给标准、训练强度、季节变化、市场供应、饮食习惯,制定日常食谱、野外驻训食谱、节假日食谱三种标准餐;根据选定的标准食谱,实行标准化摘洗、标准化切配、和标准化烹饪;按照供餐服务规范和就餐行为规范,对炊事工作的流程、操作要求、人员职责和就餐人员用餐理念、时机数量、就餐行为进行具体规定,实现按标准计划、按标准制作、按规范供餐就餐。

(五)巩固社会化饮食保障

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的单位,其军营饮食文化融军营文化、饮食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是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别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巩固社会化饮食保障,必须突出饮食保障社会化单位监管的主体地位,提高饮食服务保障质量,依法实施各种监管活动和行为,灵活采取全程监管、节点监管和两端监管等监管形式,对饮食质量、饭菜价格和饮食安全实行有效监管,提高饮食保障社会化单位应急应战能力。

(六)实行精细化伙食管理

精细化伙食管理是实现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求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基础上,对饮食保障环节、要素进行科学细分和合理优化,实行精细化伙食管理的基本要求是重细节、重具体、重落实、重效果,要在继承我军传统伙食管理方法基础上,完善伙食标准制度,进一步配套供应标准、规范管理标准、健全建设标准、整合技术标准,构建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伙食管理标准制度体系;不断调整优化伙食监控机制、民主机制、安全机制和激励机制,为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机制保证;健全伙食管理方式,实行量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人文管理,全面提升伙食保障水平。

(七)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给养人才队伍主要由各级军需部门给养勤务干部和生活服务中心食堂司务长(食堂管理员)以及炊事人员组成。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关键是抓好人才选拔关、培训关和任用关,必须综合运用院校培养、培训机构培训、短期集训、岗位练兵、炊事比武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分类培养和因材施教,整体提高给养人才队伍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素质和心理素质。

(八)聚焦多样化军事任务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篇4

目的掌握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食品安全状况,保障十三运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人员的饮食安全提供其科学依据。方法制定十三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方案等11个专项工作方案,对十三运定点接待单位、场馆周边餐饮服务、食品流通单位等进行现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每个定点接待单位派驻2名监督员全程开展监督保障工作,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专门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定点全程保障单位14个,对场馆周边餐饮服务、食品流通单位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对定点接待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19次培训,共培训食品从业人员1276人次。共下达指导意见书、监督意见书228份,制作各项现场检查笔录1142份。共对100余种食品及食品原料开展快速检测3001份;同时还对18个批次蔬菜、2个批次水果、6个批次猪肉、5个批次牛肉、3个批次羊肉分别开展了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圆满的完成了十三运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结论在举办大型运动会或重大活动中,只有及早安排,并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方案和措施,利用电子监控设施及定点人员等对定点接待单位进行全程监管,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达到被监督单位多次全覆盖,才能控制或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大型运动会或重大活动圆满完成。

关键词:

大型运动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以下简称为十三运)于2014年8月17~26日在赤峰市举行,按照十三运组委会的工作部署,我们对十三运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保障其管理人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等人员的食品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十三运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现对十三运期间食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分析,以其对今后举办重大活动开展食品安全保障提供科学的依据。

1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在2014年5月17日至8月26日,对14个定点接待单位进行全程保障,共保障了29个比赛项目12000余人的食品安全,其中运动员、教练员近8000人,裁判员及技术人员620人,新闻记者等230人,开幕式演出人员及志愿者2220人。另外保障了3000余名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临时盒饭加工制作的安全。在十三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共有77名执法人员投入保障工作,每个定点接待单位派2名监督员全程开展监督保障工作,同时对定点接待单位及场馆周边餐饮服务、食品流通单位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及时检查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纠正违法行为,确保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

2监管对象和方法

制定十三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方案等11个专项工作方案。监督人员和定点接待单位餐饮服务人员进行专门双培训,对十三运定点接待单位(定点全程保障单位14个)、场馆周边餐饮服务、食品流通单位进行进行现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每个定点接待单位派驻2名监督员,利用电子监控设施及定点人员等对定点接待单位进行全程监管,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专门的统计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篇5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保障中高考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特成立中高考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个中高考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安排

(一)考前检查

6月1日前由食品股对全区设中高考考点的学校食堂进行拉网式检查,各乡镇食品安全站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监督检查。具体检查以下内容:

1.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餐饮具消毒保洁、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制度及落实情况,并做好现场监督检查笔录。对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要记录在案,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整改。

2.对供餐食谱进行审核,提出审查意见,严禁提供禁止生产经营和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3.与符合接待能力的考生供餐单位签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告知在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加工经营中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卫生要求和其他责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

(二)考前综合巡查

1.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考前综合巡查:6月3日,按要求派1名人员参加由教育局牵头的专项检查,对南一中普高考点、南职中职教考点进行考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综合巡查,再次排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中高考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2.牵头组织对考生就餐点进行检查:6月5-7日,由食品股牵头联合卫生局、教育局、招办对南一中、南职中、南二中食堂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

(三)驻点保障

高中考期间实施全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采取定人、定岗、定位监管,责任到人,确保考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1.人员安排

(1)高考(6月7-8日)驻点人员安排

一中高中部:

南职中:

南二中:

(2)中考(6月11-12日)驻点人员安排

中考考点遍布各乡镇,区食药局无法一一安排驻点保障,中考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由各乡镇食品安全监管站具体落实驻点人员并负责监督检查,区食药局分二个组采取监督巡查。

巡查一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巡查大观片区、长兴片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巡查二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巡查片区、镇及城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2.主要检查内容

(1)审查食谱;按核定食谱查验采购食品新鲜度。如更改核定食谱应迅速判断是否存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2)询问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调离。

(3)认真核查食品加工场所的内外环境,垃圾桶内容物是否及时清理。

(4)是否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程和核定食谱加工制作食品;食品冷藏设施、防蝇防尘设施、空气消毒设施和餐具清洗消毒设施是否正常运转。

(5)大块菜肴要烧熟煮透,菜肴加工出锅到就餐时间应严格限制在2小时内,否则应再加热到70摄氏度以上半分钟或废弃重做。所有供应的主副食品都要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封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三、工作要求

(一)监督执法人员要高度重视中高考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驻点保障期间人员必须到岗在位,切实落实全程监管。

(二)驻点监督人员应详细记录每日监督检查情况及处理意见,对餐饮服务提供者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责令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汇报。

(三)驻点监督期间,加强信息沟通,发现有2名以上考生人员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立即报告局领导,并展开调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

(四)局应急处置小组工作人员要保证通讯畅通;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五)保障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书面总结,并将书面总结及工作方案、责任书、文书、汇报材料等资料汇总归档保管。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措施安全管理

1、计量与标准化及食品安全管理概述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很多企业大力量先后按照1509001、15022000、15014001进行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通过组合认证,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因此.发达国家政府纷纷采用技术和法律的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对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有效监控。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就计量工作在食品质量安全中的地位、作用及基层计量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思考。计量工作在食品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计量检测工作是行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贯穿于行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食品出现问题的主观原因是思想不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不善。食品安全管理对于食品行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食品行业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防止工作人员对食品安全的安全管理概念的不清晰,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食品行业倒闭,食品行业运营产生问题都应该从食品安全管理上找到相关起因。无论是表现良好的食品行业还是表现很差的食品行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食品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食品行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和发展。食品安全管理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食品行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食品行业良好的运营,构建良好可靠的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种种活动的集合。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施行,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食品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重要的话题,一些发达国家抓住了一些被歪曲的事实或者个别案例,对中国进行的误导宣传,导致很多国家联合起来退货和抵制中国产品和食品的入境。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切实关系到国计民生。近年来很多大型的食品行业突然倒闭,暴露了食品安全管理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食品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食品行业相关管理人员观念落后,食品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和运行部门独立性较差而造成的食品行业存在严重后果。

2.1监督管理动力的缺乏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顾名思义,既是对食品行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个人或食品行业倾向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食品行业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食品行业也淡漠食品行业管理的因素,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食品行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可或缺。食品安全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食品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很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受影响对象,因此让这些管理人员自己监督自己,很显然这个过程本身存在很多矛盾和阻力。很多情况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本质上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才实行的。

2.2观念落后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很多食品生产者,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食品安全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食品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从计量与标准化的关系谈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这个概念,也不了解食品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是对食品行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食品行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的食品行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管理,这种心态不可能使得石油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计量与标准化角度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食品行业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良好的环境氛围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管理机制和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

3.1良好的计量与标准化制度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本保证

现阶段,良好的计量与标准化制度一直是食品行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文化,对于食品生产者的工作环境和食品行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计量与标准化制度决定了食品行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计量与标准化制度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食品行业的食品生产者起到约束的作用,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保障。良好的计量与标准化制度围可以凝聚一个食品行业的集体力量,推动食品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一个食品行业建立独特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无形中就会为食品行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食品行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食品行业的管理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3.2计量与标准化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保证

良好的食品行业规范制度是一个食品行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食品行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食品行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针对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型食品行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长庆油田来讲,采取化学清洗作业安全管理制定的相关措施,以及储运石油方案与计划书的编制和清洗作业方案的制定,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方案,组织机构和审批意见,以及填写报告。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食品行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食品行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食品行业内控的效果。因此食品行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结果。

总结

通过对食品安全管理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食品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很多问题。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食品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玉娟.关于保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运行有效的探讨[J].食品安全,2010,(08)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自治区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关注民生,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我市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等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防止价格过快上涨

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保障供应和稳定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近期出台的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一系列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按照政府的统一安排和要求,把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市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粮食)、民政、农牧、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劳动社会保障、交通、教育等部门,要落实工作职责,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形成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确保把国家、自治区和我市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力争把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要密切关注市场供应和价格动态,凡出现重要商品供给紧张、脱销断档、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政策措施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市场供应

市商务(粮食)部门要组织好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蔬菜等主要副食品供应,抓好市场销售,确保不脱销、不断档,在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适时投放储备肉,平抑物价。市公安交警部门、交通运管和行政执法部门要畅通农副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拉运农副产品的进城车辆主动做好疏导和服务,要重教育、轻处罚,不得扣照扣车和卸载货物,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市农牧部门要抓好粮食、肉、蛋、奶和蔬菜生产的指导、服务工作,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好支持粮食、牛羊肉猪肉和奶业的发展政策,努力增加市场供给。质量技术监督和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检验检疫工作,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三、强化价格调控,完善价格管理

严格控制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对城市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游览参观景点门票价格,近期一律不得提高。严禁公路客运票价在浮动价格之外加价收费。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不得提高。医疗服务及尿素等化肥价格要保持稳定。要降低收费标准,春节前减免牛、羊肉检验检疫费。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对面粉、食用植物油、牛羊猪肉、蛋等主要副食品,实施调价备案制。对未列入申报和备案范围的其他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也要进行必要的价格监管。要引导企业按照公平、合法、诚实、信用原则定价,把握好调价行为。

四、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近期,市发展改革、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商务(粮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迅速组织开展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的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商场、超市的粮油制品经营者、农资经营企业、商户存在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掺假、缺斤少两、欺行霸市、囤积居奇等违法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据国务院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实施部门联动,依法从严查处合谋涨价、串通涨价、变相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以及经营者不按规定执行价格干预措施的行为。公安部门要与有关部门配合,严厉打击暴力抗法,妨碍执行公务等违法案件的发生,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及时排查化解因价格上涨引发的各类不安定因素。

五、加强市场监测,提高预警能力

市发展改革、商务(粮食)、农牧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扩大监测范围,提高预测预警水平。市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牛羊猪肉等副食品的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工作,继续实行价格监测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价格动态,科学分析和判断价格变化趋势,发现问题妥善采取应对措施,重大问题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凡列入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目录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价格信息上报。商务(粮食)部门要继续坚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日报制度,加强与肉类、粮油经销企业的联系,掌握货源供应情况。要密切关注粮油市场动态,及时掌握本地粮油库存、销售数量变化情况。农牧部门要加强牛羊猪生产信息和饲料价格的分析和预警。

六、加大补贴,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

要根据当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切实落实对城市低保对象补助,确保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继续落实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补贴等政策,继续落实对城市困难群众水、暖、气等补贴和减免政策。适时建立城市低保标准与物价水平动态联动机制,完善分类施保和临时救助制度。要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广泛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把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问题解决好。

七、畅通群众权益诉求渠道

市发展改革、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商务(粮食)、公安等部门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群众维权电话,并安排领导带班,专人值守,确保全天候畅通。各部门要认真受理群众对价格、收费等问题的投诉举报,耐心解答群众咨询,积极化解矛盾。对群众举报的问题,案情简单、政策界限明确的,要及时处理,快速办结;案情复杂、政策界限不明确或者按工作程序调查办理需要一定时间的,要加强与举报人的沟通,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妥善回复。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篇8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山东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1.3.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1.3.2分级负责,属地为主。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1.3.3科学评估,依法处置。采用先进科技,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处置。

1.3.4预防为主,全程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加强日常监测和宣教培训,及时对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环节和因素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1.3.5反应迅速,应对及时。对食品安全事故要迅速做出反应,研判风险,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并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1.4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具体分级标准按国家、省、市专项预案的规定执行。

1.5适用范围

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突然发生食源性疾患,危害或可能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适用本预案。食源性疾病中涉及传染性疫情的,按照《市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实施。

2.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1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及其职责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政府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属于Ⅰ级、Ⅱ级、Ⅲ级食品安全事故,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区食安委)主任担任总指挥,副主任担任副总指挥,服从上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属Ⅳ级食品安全事故,由区食安委分管副主任任总指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食安办)主任任副总指挥,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食安办。

指挥部职责:

(1)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负责事故应急处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部署;

(3)负责事故的重要信息;

(4)审核批准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

(5)向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2.2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区食安办、区委宣传部、区发展和改革局(粮食局)、区教育体育局、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农林局、区海洋与渔业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局、区旅游局、质监分局、工商分局、食药分局、公安分局、环保分局等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组成。

成员单位职责:

区食安办负责组织拟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监督、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承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协调调度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负责上级应急指挥部文件办理等工作。

区委宣传部负责信息方案的制定及统一外宣报道口径;根据指挥部要求,组织协调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信息;负责受理事故发生现场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和管理。

区发展和改革局(粮食局)负责粮食收购、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粮油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区教育体育局负责辖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行政督导工作;协助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区监察局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处理;对市直驻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在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按规定进行查处。

区财政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资金的保障及管理工作。

区城乡建设局负责协助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建筑工地食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协助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无证流动摊贩经营食品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区农林局负责种植环节农产品食品安全事故及养殖环节畜牧产品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等工作。

区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养殖环节水产品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及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区商务局负责生猪屠宰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和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和病员救治,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确定食品安全事件的性质、种类、程度和规模。

区旅游局(啤酒节办公室)负责协助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涉及旅游、大型节庆活动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

质监分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工商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等工作。

食药分局负责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案件查处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公安分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办工作;配合调查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做好事故现场治安管理工作,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环保分局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和环境监测工作,协调、指导、监督环境污染处置工作,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出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各街道办事处应按事故级别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食品安全事故的先期处置、协助处置和善后等工作。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可增加其他部门作为成员单位。

2.3指挥部办公室及其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区食安办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应急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要落实到位,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

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区委、区政府、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经应急指挥部同意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4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组成及其职责

根据事故处置需要,应急指挥部下设若干工作组,分别开展相关工作。各工作组服从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1)事故调查组。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区食安办会同卫生、公安、监察及相关监管部门,或由应急指挥部确定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影响,做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对涉嫌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向公安部门移送,由公安部门负责立案侦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监管部门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失职、渎职等行为,由监察部门进行调查,依法依纪进行问责。

(2)危害控制组。

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为主负责,会同相关监管部门召回、下架、封存有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等,严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3)医疗救治组。

由卫生部门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关医疗机构,负责建立救治绿色通道,提出救治措施,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4)专家咨询组。

由区食安办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为应急响应的调整和解除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指导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5)新闻信息组。

由区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事发地街道办事处,迅速制定新闻报道方案,组织事故处置宣传和舆论引导,并采用适当方式做好信息工作。

(6)检测评估组。

根据工作需要,指挥部成立检测评估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检测机构等,负责组织实施相关检测,综合分析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7)维护稳定组。

由公安部门会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事发地街道办事处,加强对事故发生地治安管理,维护好事故现场秩序,积极化解因事故造成的矛盾纠纷,保障社会稳定。

如事故涉及较大范围的经济赔偿问题,可单设民事赔偿组,负责指导事发地街道办事处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2.5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技术机构作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应当在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3.监测与预警

3.1监测

(1)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体系,实行食品安全风险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的管理和综合利用。

(2)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按照各自的监管职能,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的食品质量监测检验,掌握食品安全状况,分析和预测食品安全形势,并及时向区食安办通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

(3)区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处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和有关专家,分析研判食品安全风险形势,提出防范措施建议。在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信息确认后,各相关单位应及时部署,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4)各街道办事处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动态情况和变化趋势的分析,建立并完善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年度评估报告制度。

(5)对于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有关部门应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3.2预警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3.2.1建立食品安全预警体系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的级别,预警级别分别为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一般(Ⅳ)四级,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红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故,事故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

橙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食品安全突发事故,事故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黄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事故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蓝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食品安全突发事故,事故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3.2.2预警

(1)Ⅰ级、Ⅱ级和Ⅲ级预警信息由上级食品安全机构或人民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区食安办按照预警信息组织区内预警信息。

(2)Ⅳ预警信息由区食安办提出预警建议,经区食安委领导批准,报经市食安办核实后,由区政府组织。

(3)预警信息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

(4)对于食品安全事故预警信息,区食安办在上报的同时,要及时向宣传部门通报情况,以便及时组织舆论引导工作。

(5)对于可能影响我区以外其他区市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经区食安委主要领导批准后,区食安办及时上报市食安办,并视情况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市进行通报。

3.2.3预警响应

预警信息后,区食安办、各街道食安办、各相关部门应当立即做出预警响应。

(1)区食安办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做好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的收集、宣传和相关情况通报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适时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判;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及时进展情况、评估结果和防范性措施,防止炒作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2)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应实行24小时值守,保持通信联络畅通,防护设施、装备、应急物资等处于备用状态,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确保有关人员2小时内完成集结。

(3)对于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食品及相关产品,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宣布采取查封、扣押、暂停销售、责令召回等临时措施,并同时公布临时控制措施实施的对象、范围、措施种类、实施期限、解除期限以及救济措施等内容。预警解除后,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及时解除临时措施的信息。

3.2.4预警调整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影响程度和专家咨询组的意见以及上级预警信息的变化,区食安办提出预警调整的建议,经批准后,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通报相关部门。

3.2.5预警解除

依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变化情况,经确认事故危害基本消除,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由原预警信息单位宣布解除预警。

4.信息报送

4.1建立报告、举报制度

区食安办会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与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受理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举报电话,并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任何单位、个人有权利和义务按照早发现、早报告的要求,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举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隐患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4.2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4.2.1责任报告单位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企业及餐饮服务单位;

(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单位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3)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

4.2.2责任报告人

(1)行使职责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和了解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的知情人。

4.3报告范围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事发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区食安办、区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举报。接受病人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区卫生局、区食安办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在发现或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后,应及时向区食安办及有关部门报告、通报,并在知悉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做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要求随时做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做出总结报告。对经核实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报请区食安办协调监管职责部门处理。对于食品安全事故核实、处置过程涉及跨行政区域的,区食安办应及时报请上级食安办协调。

事发地街道、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举报或报告后,应当在30分钟内向区食安办报告,区食安办及时报区应急办,并同时报市食安办。区食安办在接到一般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向区食安委领导报告,并在1小时内向市食安办报告。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蔓延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通报。发生一般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采取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直至事故结束。

4.4报告内容及要求

4.4.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4.4.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4.4.3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5.应急响应和终止

5.1先期处置

5.1.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事发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救治病人,妥善保护可疑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不得转移、毁灭相关证据;按照相应的处置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应当组织涉及该事故的人员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

5.1.2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后,事发地街道及有关部门在做好事故报告的同时,应立即启动先期处置机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基础处置工作;及时对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现场动态信息进行评估,并按规定上报。

区食安办对于初步判断为Ⅳ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应迅速做出综合分析,按照分级响应权限通报各相关单位,并立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同时做好启动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5.2分级响应

5.2.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的应急响应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发生后,应在上级政府及上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成立区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及单位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及时向上级政府、上级指挥部及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情况。指挥部各专业小组按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为上级政府及上级指挥部排除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保障。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按照要求认真履职,落实有关工作。

5.2.2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的应急响应

(1)区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辖区内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区食安办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区食安委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情况,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向区政府和市政府报告事故情况。

(3)区食安办应立即组织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向区食安委提出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的建议,经批准后,由区食安委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4)Ⅳ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分管领导赶赴现场。事发地街道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部要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5)应急指挥部组织成员单位迅速到位,并根据需要启动事故调查组、危害控制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咨询组、新闻信息组、检测评估组、维护稳定组等处置小组。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和组织新闻工作。

(6)应急指挥部加强与上级政府、食安办以及事发地街道、现场指挥部的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及应急机构、救援队伍等提供增援或保障。

(7)应急指挥部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为事发地街道、现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救援。

5.2.3未达到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的应急响应

对于未达到一般级别且致病原因基本明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由区食安办会同农林、海洋、质监、工商、食药、卫生、商务等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四条和《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的规定处理,不需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5.3应急处置措施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区应急指挥部在先期处置的基础上,针对事故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组织有关部门或工作组,视情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危害。

(1)卫生行政部门及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有效利用医疗和药品资源,组织和救治食品安全事故患者,并采取妥善安置、救助等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人员伤害。

(2)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检验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检验,尽快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建议。对涉嫌犯罪的,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作。

(3)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依法就地或异地封存与事故有关的食品、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相关产品;待现场调查完结后,责令彻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食品用设备、工具及容器,消除污染;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原料,依法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检验后确认未被污染的应予以解封。

(4)指挥部办公室及时组织研判事故发展态势,并向事故可能蔓延的政府通报信息,提醒做好应对准备。事故可能影响到国(境)外时,及时向上级报告,协调有关涉外部门做好通报工作。

(5)依法从严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哄抢财务等扰乱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6)必要时,启用区财政应急资金和应急储备的救援物资。

5.4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要遵循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直至响应终止。

5.4.1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条件

(1)级别提升。

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危害性进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别。

当学校或托幼机构、全国性或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

(2)级别降低。

对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且经研判认为事故危害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应当相应降低响应级别。

(3)响应终止条件。

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并达到以下两项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原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的,并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无新病例出现;

现场、受污染食品得到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5.4.2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

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论证。评估认为符合级别调整条件的,由指挥部办公室提出调整响应级别的建议,报指挥部批准实施。级别提升的需向上级指挥部报告,并按照上级指挥部响应级别的调整组织实施。评估认为符合响应终止条件时,由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指挥部批准实施,并向上级指挥部报告。

5.5信息

事故信息由指挥部或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采取召开新闻会、新闻通稿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区政府负责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6.2奖惩

6.2.1奖励

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可按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

6.2.2责任追究

对在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救援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3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指挥部办公室应当会同各工作组及相关单位对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完成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逐级报送区政府、市政府。

7.应急保障

7.1信息保障

各街道办事处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设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报告渠道。建立健全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7.2医疗保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在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时,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7.3人员保障

根据需要区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队伍以及具有一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辅助队伍,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健全专家队伍,为事故核实、级别核定、事故隐患预警及应急处置等相关技术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7.4技术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受指挥部或指挥部办公室的委托,检测机构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有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研发,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7.5物资和经费保障

区发改、财政等部门应当保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救援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区政府财政预算。

7.6社会动员保障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协助参与应急处置,必要时依法调用企业及个人物资。在动用社会力量或企业、个人物资进行处置后,应当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7.7演习演练

指挥部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区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街道食安办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街道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7.8宣传培训

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8.附则

8.1名词术语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在实施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根据实际适时修订完善。

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参照本预案,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各自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区食安办备案。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篇9

宜川县卫生监督所,陕西延安716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就是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本文中笔者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卫生安全的基本情况,并针对相应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性的管理措施,以希望促使我国的食品卫生能够达到人们的生活要求,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社会能够稳定的向前发展。

[

关键词]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3(a)-0039-02

人在社会上最基本的就是要生存和发展,只有具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才能够有条件去做其它的事情,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当代,社会的物质和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更多的食品生产企业也在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都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方便,也在一点一滴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扩大的隐患,因此在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中也能够格外重视食品安全这一关系到个人、社会和整个名族的大问题,要能够做好一切的防患措施和补救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给社会的整体安全带来一个更大的保障。

1目前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的状况

1.1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

目前中国实行的市场经济,在这样的情况下高额的利润诱惑难免会让一些企业和个人商贩采取以最低的成本去换取高额利润,在这样的目的驱使下,一些视频企业和个体产业就会不顾他人的生命健康而去违反国家有关食品的生产规范制度,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上出现违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这样就会使得食品安全的隐患大大的增加。根据相关的执法部门调查显示,在现在的食品企业生产行业中,几乎超过半数的食品生产企业都有违法违规生产的行为,这就为我国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为进一步的管理增加了不少的麻烦,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一"毒瘤"才能进一步规范整个食品市场的秩序。

1.2我国食品污染源头多且复杂

我国的食品的源头污染比较突出,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居住在农村人口比例大约是1:1,农村多成分散式种植农作物及肉类养殖,这些农作物等用来直接食用的或作为加工原料。农村粮食生产非常分散,分散的结果就不能标准化、规范化。这些农户不是用统一的办法生产产品。比如农药使用,农业部多年来都有相关规定,但我们由于农户数量大,很难做到统一的管理和监督,也几乎不可能做大整体的规范和管制,这就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和稳定。

1.3食品卫生安全保证队伍素质比较低

在食品市场中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和规范的秩序才能够保障食品能够很安全的进入人们的口中,因此要能够做到这样就需要政府部门有一个专业的,高效率的,熟练掌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这样一个综合素质高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可惜的是由于国家和政府的相关部门没有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因此现在社会上缺少这样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很难保障社会上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可以被降低到最低。所以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防卫的工作队伍才能有力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才能够切实的让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1.4人们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低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食品安全这一问题不能有足够的认识,食品安全意识整体是比较低的。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自身也在做一些增加食品安全隐患的行为,比如有人将污染物放入养鱼场,这样通过食物链的传播必然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要从自身做起增加食品安全意识才能有力保障社会整体的食品安全力度。

2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措施

2.1制定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法律体系

在保证不影响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的情况下可考虑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食品卫生安全法》。《社会食品卫生安全法》应该包括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基本体制。基本原则可以包括:食品生产商对食品卫生安全要承担首要责任的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努力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水平的原则;广泛宣传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国民健康的原则;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相结合的原则;以监管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原则等。基本体制可包括: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体制;部门执法与综合执法相结合的体制;部门执法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体制;上级与下级相互执法相结合的体制等。基本制度应该包括奖励与惩罚并行制度;食品生产单位与消费单位并行管理制度等。总之,《社会食品卫生安全法》应当体现政府执法与人民监督相统一,监管企业与服务人民相统一的精神。

2.2健全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

①健全与完善我国与食品卫生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在保证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的基础上并能够向其它国家学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制度、体制等,这样才能进一步地解决我国的一系列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②改善检测设备。相关的政府部门要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引入国际先进的食品卫生安全检测仪器和技术,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食品卫生安全检验检测硬件方面的差距。

③从教育上入手。能够在高校中增设与食品卫生安全检测相关的专业,努力培养与之相关的新时代科技人才,为提高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④成立相关的科研机构。国家应该组织相关部门建立相关的研究机构,集合现有的与食品卫生安全检测相关的科技人才,集中力量研究新型的相关检测技术,为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提供保障。

2.3建立和完善食品卫生安全预警预报机制

一是建立食品卫生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在建立这样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后,就可以做到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对社会上的一些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安全抽样检查,若是检查的结果不合格或是已经到了不合格的边缘就可以第一时间的做出补救措施这样就可以最大可能地把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其它严重后果或是损失缩小在最小的范围之内。通过启动食品卫生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就风险评估技术及有关数据资料与发达国家加强交流,及时获取来自其他国家的危险性评价资料以改善我国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上所做工作的不足之处。二是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卫生安全信息平台。通过统一协调的信息渠道,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只要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那么与之有关的链条就会在同一时间内被关注,这样能够进行集中的处理而不会有"漏网之鱼",这样就能够高效的把食品卫生安全的微机扼杀在摇篮里,更有保障的把由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引起的一些社会风险降低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让国民的健康能得到最有力的保障。

2.4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社会信用体系

为保障我国社会食品市场秩序的稳定和保障各个食品生产企业能够在安全的环境进行经营,我国应当在符合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前提下,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建立起以企业质量档案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质量信用监管体系,以促进我国食品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地监管每一个食品生产企业,不放任一个违规生产的企业,这样才能有力保障企业既能够最有效的盈利又能最大化的保障食品安全。

3结语

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完善管理措施,不断从自身做起,从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做起,努力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效率以促使人们能够健康的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尤徳.我国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

[2]王小强,黎渊,杨子煜.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14):42-49.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篇10

今年以来,受全球粮食减产的影响,国际市场粮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从而带动国内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副食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全社会普遍关注。为加强市场物价管理,维护我市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控制政府提价措施的出台,审慎采取价格干预措施

按照自治区发改委《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加强价格调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新发改电〔20**〕34号)要求,努力保持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今年底到明年初原则上不得出台除促进节能环保外的新的政府调价措施,凡是直接推动指数上涨的调价一律放到指数平稳后出台。同时,审慎采取价格干预措施。未列入定价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均应由市场调节,正常情况下政府不应直接干预。遇突发事件或严重自然灾害引起价格显著上涨,确需实施价格干预措施的,由市人民政府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并及时向社会公告实施时限、具体范围和有关政策。在引起商品或服务价格显著上涨的因素消除后,要及时解除价格干预措施,并向社会公告。加强政府调控市场价格的经济手段,建立我市价格调节基金制度,扶持农副产品生产,健全完善我市粮食、肉类储备机制。

二、开展副食品价格专项检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严肃查处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歧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对性质恶劣、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检查的范围是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家禽和以上述产品作为原料的食品制品的经营者(包括食品制造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下同)价格行为,以及涉及上述产品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重点查处以下行为:

(一)经营者之间串通或者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协议、决议、会议纪要、协调、口头约定等方式合谋涨价;

(二)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商品,造成不明真相群众排队抢购,并导致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

(三)经营者通过抬高等级、短缺数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变相提高价格;

(四)重要农产品生产、运输、屠宰、销售过程中的各种乱收费行为。在做好专项检查的同时,组织对重要副食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收费进行全面清理,落实鲜活产品“绿色通道”收费减免政策,取缔非法收费项目、降低过高收费标准。

(五)对价格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价格举报电话时刻保持畅通,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严肃查处价格举报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切实做好价格监测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粮食、肉类、食用油、禽蛋、蔬菜等价格以及煤炭、液化气、医疗、教育等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测分析,落实主要食品价格监测日报工作,掌握市场动态,提出合理的调控建议,重要价格信息执行专报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制度。如出现群众排队集中购买、价格异动情况,要立即报告市委市政府采取措施妥善应对,并报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

四、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活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市发改委、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要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多时,及时提出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建议,报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保持社会的稳定。相关部门要将对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各种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继续实施现有政府补贴政策。保障大中专学校学生的生活,要安排好大中专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发放工作和对困难学生的补助,保障大中专学校食堂副食品供应,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市场供给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副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影响物价总水平,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相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副食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狠抓各项促进生产稳定市场供应政策措施的落实。各区(县)、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直接领导、狠抓落实,绝不可掉以轻心和麻痹大意。

(二)切实落实“菜蓝子”行政领导负责制。保障“菜蓝子”供应,是地方人民政府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职责。要坚持和加强“菜蓝子”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实和完善负责制的内涵,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任务,及时协调解决“菜篮子”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好肉禽蛋菜、食用植物油、牛奶等主要副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同时,继续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对乌昌地区现有可调小麦进行统一调配,主要保证大型面粉厂加大生产,对面粉出厂价实行最高限价,确保粮食供应,维护粮食市场秩序;鼓励扶持养殖业发展,落实国家养殖保护政策,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努力保持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的工作。正确引导经营者自觉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合理制定价格。

(三)加强监督检查。市发改委要会同财政、农牧、商务、工商、质监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重点督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检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四)严格责任追究。各区(县)、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对、、不落实、不执行国家、自治区及我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及相关工作要求的,或组织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

(五)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的副食品的生产、购进、销售工作,对库存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完善稳定副食品供应的应急预案,切实保障肉类等副食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严格调控面粉、肉类的出口和外调。要精心做好古尔邦节、元旦、春节的市场供应工作,确保各族市民度过安定、祥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