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十篇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十篇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1:25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篇1

【关键词】:矿区;土地复垦;保障措施

1、前言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矿产资源开发的粗放型开发为主,从而造成了矿区大面积的土地遭受矿山开采破坏,据统计,中国因采矿破坏的各类土地超过400万hm2,并以1.3万hm2/a的速度增长[1]。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每年仍会造成新的损毁土地,矿区开发损毁土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复垦整治,将会造成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减少,严重影响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构建合理的土地生态系统,恢复景观生态平衡,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2]。因此,了解我国相应的土地复垦政策要求,分析矿区土地复垦现状,针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率较低的现状情况,提出相应保障矿区复垦工程进行的保障措施,进而实现土地复垦工程的顺利实施。

2、矿区土地复垦现状

2.1矿区复垦相关要求

1988年国务院实施《土地复垦规定》,2011年务院实施《土地复垦条例》,对于矿区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损毁土地明确了其复垦责任和义务。为保障损毁土地得到及时有效的复垦。自2006年开始,国土资源部相继实施国《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要求。明确了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土地复垦方案的和实施矿区土地复垦的相关要求。对于矿山企业而言,对于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和已生产矿山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作为矿山企业办理采矿证等手续的必备条件,大部分矿山企业在这期间均编制了相应的土地复垦方案。

2.2矿区复垦工程实施现状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并没有根本上改变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的治理,由于目前并没有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相关政策要求,并没有进行复垦工程的规划设计,大部分采区简单的复垦治理方式,有些矿山复垦工程根本达不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导致采煤沉陷、渣场压占等损毁土地仍大量存在,矿区损毁土地复垦率较低,或者土地复垦质量达不到相关的质量要求,影响矿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如何保障矿区损毁土地得到有效的治理,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成为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内容。

3、土地复垦保障措施

3.1制度保障措施

目前,造成矿区土地复垦率较低现状原因之一是相应的制度和政策要求缺失。复垦方案确定了矿山损毁土地的范围和措施,但是方案并不能取代相应的施工设计,对于指导土地复垦工程实施的复垦工程,并没有提出相应的政策要求,也没有实施复垦工程设计的规范规程,导致矿山企业实施土地复垦工程没有相应规范可参考,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政策要求如何实施矿区损毁土地治理。导致了部分矿山企业复垦工程实施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土地复垦率较低。

3.2费用保障措施

矿山企业在编制完成土地复垦方案后,县级国土部门要监督其签订土地复垦监管协议,并设立国土部门、银行和企业共管的银行账号,按照相关规定缴纳足额的土地复垦保证金,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土地复垦保证资金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办法进行管理。同时督促矿山企业进行资金的内部审计,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和国土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对土地复垦费用进行相应审计,确保土地复垦费用足额用于土地复垦工程。对于矿山企业已完成的土地复垦工程,国土部门要按照土地复垦质量标准实施验收,验收合格的土地复垦项目,土地复垦保证金可作为下一阶段的保证金,确保土地复垦费用足额到位。

3.3监管保障措施

国土主管部门根据批复的矿山企业土地复垦方案,督促在土地复垦工程实施前编制相应的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矿山企业在实施损毁土地复垦工程时,国土监管部门要督促矿山企业成立土地复垦领导小组,定期向国土主管部门报告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进度提出具体的改进和补救措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定期对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实行严格的复垦工程验收制度。

3.4技术保障措施

在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期间,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选择和确定施工队伍,要求施工队伍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建设、施工等各方面按照有关规定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将加强与复垦方案编制技术人员的沟通,对复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与相应的设计单位进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复垦设计进行修改或重新编制。定期邀请土地复垦相关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结合专家的意见不断改进复垦方法,提高复垦技术水平。

3.5组织保障措施

督促矿山企业建立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专门的土地复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计划、财务、工程、环保、土地、地测等部门成员组成。抽调或招聘测量、土地复垦、土地规划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本矿协调民众、踏勘和勘测等土地复垦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企业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年度土地复垦计划,组织实施年度土地复垦计划与土地复垦工程验收,负责协调、保证、监督各项土地复垦措施按期保质实施与完成,并积极配合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工作。

由于矿山企业土地复垦工作的长期性和综合性,又需要“边开采,边复垦”,矿山企业还将选派专业的人员对土地复垦的施工进度和及时性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复垦措施不当或开采计划改变,及时调整复垦方案。

3.6适时听取群众意见

矿区损毁土地的类型主要有压占、塌陷、挖损等,在实施复垦工程的过程中,要适时听取损毁土地权属单位或权属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公众的看法和意见,搜集公众对土地复垦工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使土地复垦工作更为完善,将公众的具体要求反馈到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中。

【参考文献】: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篇2

一、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联系副主任、区国土分局、区国土资源整理储备中心(以下简称区国土储备中心)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区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统筹组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国土分局,由区国土分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区国土储备中心分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日常事务。各有关部门及复垦项目区所在镇按照以下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复垦工作顺利实施。

具体负责项目入库报批、监督承担单位实施项目、组织项目的验收、复垦指标和收益的管理并对复垦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区国土分局是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行政管理部门。

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及拨付,区国土储备中心是全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承担单位。开设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专户,确保复垦经费专款专用;负责审核复垦对象、勘测设计、编制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入库备案与项目镇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和竣工资料报送工作。

协助项目验收,区农业部门负责复垦项目复垦质量管理。指导项目后期管护及利用。

区财政部门负责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资金及指标收益等监管工作。

区审计部门负责复垦资金及复垦指标收益使用的审计监督等工作。

区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复垦项目实施、项目资金及收益使用等工作。

负责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宣传发动、清理登记、与农户签订复垦协议、协助申报项目入库备案、落实“镇政府监督员”农民代表监理”制度,各有关镇人民政府在承担单位指导下具体负责复垦项目的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后的管护利用等工作。

区目标办、区政府督查室负责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情况纳入相关区级部门及镇街年度耕地保护工作专项考核和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二、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政策规定。

对依法取得的利用效率不高或废(放)弃的农村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及特殊用地等,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开垦为耕地或可转换为耕地的园地及其它农用地的行为。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禁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范围内和农村建设用地区域选址实施复垦项目。

一)项目选址申报条件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选址申报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与周边农用地连为一体,2.复垦项目的地块必须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确认的建设用地地类。权属清楚合法,无纠纷且证书齐备。

复垦片块与周边农用地连为一体,3.单个复垦项目实施片块原则上不超过20个。有利于复垦后的生产经营管理,且具备后期管护利用条件,适宜农业耕作。

原则上安排在同一村社或同一镇范围内。4.实施区域相对集中。

实施期限与项目实施方案同步,5.复垦片块能确保实施。最长年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

二)项目实施程序

应当书面征求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是否愿意自行复垦的意见。农户放弃自行复垦的应当出具书面意见并签名;区国土储备中心应当将此书面意见装入档案备案。农户愿意参与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复垦项目中工程施工的工程施工费应首先支付给参与复垦的农户。对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区国土储备中心在规划实施复垦项目时。应首先书面征求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是否愿意参与该复垦工程建设的意见。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严格按以下程序实施:

1.各镇人民政府在城市(镇)规划区以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进行宣传发动。

经项目所在地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区国土储备中心审查。2.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权利人提出复垦申请。

核实项目范围、权属、地类、面积、土地权利人意愿和周边土地利用情况。3.区国土储备中心会同区国土分局组织项目踏勘。

张榜公示后与农户签订复垦协议。4.区国土储备中心组织各项目镇政府开展复垦片块土地丈量。

将项目实施方案报市级专家组评审,5.区国土储备中心委托中介机构组织采集现状、实施测绘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督促设计单位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报区国土分局审查。6.区国土储备中心将修改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及附图、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协议、房地产权利人申请书、复垦片块房地产权证(复印件)或房地产权属证明材料、项目所在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镇村建设规划图、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和土地统计台账、项目实地现状照片(按单个区块提供具有明显参照物的远、近景照片各1张)项目承担单位申报书、提供资料真实性的承诺书等资料按项目分类整理成册。

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年度复垦项目入库备案,7.区国土分局出具项目审查意见。并办理项目入库手续。

委托项目镇人民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专业队伍,8.区国土储备中心按照审批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工程施工或委托宅基地使用权人按照技术规范自行复垦,完成项目自查验收。

并报市国土房管局验收确认。9.区国土分局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10.各项目镇人民政府将验收确认的耕地交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安排耕种并做好后期管护和利用工作。

三)项目工程监管

经区人民政府批准,1.项目区农民群众有意愿承担复垦项目工程施工且有实施条件、符合相关规定的工程施工内容。项目承担单位应组织或委托镇政府组织项目区农民群众实施。除此之外的复垦项目工程施工,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公开招投标。项目承担单位应对项目质量、数量、进度和安全总负责,镇政府、村和集体经济组织应按照委托协议和复垦协议的约定承担责任。

2.区国土分局应做好复垦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组织验收工作。

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监理,3.完善项目监理制度。按规定选择具有省级以上主管部门颁发的乙级及其以上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严格控制项目工期、质量和投资;同时,实行“镇政府监督员”农民代表监理”制度,由镇、村和集体经济组织分别推荐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监督代表,加强对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建设的监督。要明确农民代表监理的权利和责任:一是加强项目区农民群众与工程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的沟通交流,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实行工程监管问责制,农民代表监理要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权益,代表农民群众利益,并对工程质和量负监管责任;三是通过参与项目工程监管,承担工程质量、数量、进度和对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督责任;四是施工期间,业主单位应从业主管理费中列支按实际工作天数给予农民代表监理误工补助。

不得随意擅自变更工程内容、数量、布局和投资。确需变更的应按程序上报市国土房管局申报变更。凡擅自对项目实施方案和投资进行变更或变更程序不合规的区国土分局将不受理其验收确认申请。4.要严格按照项目入库备案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项目工程建设。

三、确保群众利益,加强经费管理。

一)复垦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成本和融资成本

按1.5万元/亩核算。工程施工费按1.2万元/亩进行核算(根据复垦项目实际发生情况据实支付)前期工作经费、竣工验收费、工程监理费、安全配套费按0.3万元/亩核算。以上费用以市国土房管局最终验收确认面积予以结算,1.复垦项目工程成本。复垦项目工程成本包括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经费、竣工验收费、工程监理费、安全配套费。包干使用。

其中各项目镇管理成本为5000元/亩,2.复垦项目管理成本。区级管理成本按1万元/亩核算。区国土储备中心管理成本为4000元/亩,区国土分局管理成本为1000元/亩,以上费用以市国土房管局最终验收确认面积予以结算,包干使用。包干使用。3.复垦项目融资成本。复垦项目融资成本按1.1万元/亩结算。

二)复垦项目补偿费用

应严格按照现行政策兑现补助。未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一户多宅”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人应无条件退出并自行复垦,土地使用权人按规定自愿退出“一户一宅”或通过继承、赠予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有偿流转等合法途径取得的一户多宅”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或自愿申请区国土储备中心代为组织复垦。复垦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补偿费用:

按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面积给退地复垦权利人进行预付价款,1.复垦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以房地产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为合规性证明。待复垦验收合格并上市交易后按实测面积结算价款,费用按市返还的地票交易价款扣除复垦成本后按农户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85:15比例分配,即农户为12万元/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2.1万元/亩,并按渝国土房管发〔2011〕16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直拨至有关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剩余价款全部归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直拨至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复垦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地及经公示确认无具体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用地的地票平均价款扣除复垦项目成本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价款不低于2.1万元/亩并直拨至有关乡镇企业用地使用权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复垦乡镇企业用地的地票平均价款扣除复垦项目成本和给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得价款后(该价款由使用权人和所有权人协商处置)剩余价款全部归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价款主要引导用于以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新农村建设。

三)切实规范复垦资金管理使用

专项用于复垦项目。1.复垦资金来源及管理。全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资金由区国土储备中心筹集并设立专户管理。

2.复垦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复垦项目资金专项用于支付复垦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成本、复垦补偿费及融资成本等。

将剩余价款直接拨付到原宅基地使用权人账户。以上各项补助支出应先由区国土储备中心负责造册汇总,3.复垦补偿费及复垦工程费用拨付。复垦项目经市国土房管局入库备案且房屋已拆除后按每亩6万元复垦补偿费预付直拨到原宅基地(其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账户;复垦项目经验收确认并上市交易后按实测面积结算价款。项目区所在地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予以支付。复垦工程费用按照合同,经监理单位审定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后,按工程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支付。

四、严格项目管理,分类规范操作。

区国土储备中心、各镇人民政府在签订协议、入库备案时均应标注复垦形成指标用于地票交易。测绘、签订协议、项目初验等环节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姓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称、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等基本信息,复垦项目区为地票类时。记载每个权利人对应减少的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和附属设施用地)面积、对应增加的农用地面积、耕地面积及对应的房地产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证号、明确待复垦验收合格并交易后按实测面积结算地票价款等信息。并应在村务公开栏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口相对集中的明显位置张贴公告并留存影像备查,确保每一权利人均知悉,有关结果要与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权利人签字确认。地票来源于农户建新拆旧节余面积的应核定每户新房占用及分摊的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的耕地占用面积,并在复垦项目验收发证时以原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占用的耕地面积,以扣减后的面积作为地票和价款结算的依据。

区国土储备中心、各镇人民政府在签订协议、入库备案时均应标注复垦形成指标的去向和用途。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必须按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复垦项目区为增减挂钩类时。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立项实施。挂钩指标使用的价格不应低于市地票交易返还的平均价款。

区国土储备中心、各镇人民政府在签订协议、入库备案时均应标注复垦形成指标的去向和用途。整村推进项目必须按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整村推进中的居民新村选址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复垦项目区为整村推进类时。不能违背群众意愿“被高楼”整村推进中产生的复垦指标扣除居民新村占地后可用于农村公共、公益设施及产业发展用地使用。整村推进项目中群众的补偿方案由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农村宅基地(包括其它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保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人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复垦耕地质量有保证,节约集约用地程度有提高的要求,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宅基地(简称“拆旧区”)和集中安置的用地、节余的建设用地(简称“建新区”)共同组建成农村宅基地置换项目(简称“置换项目”),采取建设新村(居)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搬迁安置,把旧址复垦为农田,将缩减的农村宅基地调剂到其他急需建设项目中使用的过程。

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切实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难题,达到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发展。

二、基本原则

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要按照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的方针,坚持保护耕地、统筹规划、自愿合法、惠农利民、政府主导、综合整治、产权清晰的原则实施。

㈠保护耕地原则农村宅基地置换拆旧区必须按照耕地、林地、草地的优先顺序复垦,确保复垦农用地质量及实际生产能力不低于周边原有农用地,并及时组织利用。各个置换项目都必须保持农用地基本平衡,建新区占用非建设用地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区复垦的非建设用地面积,建新区占用耕地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区复垦的耕地面积。

㈡统筹规划原则组织实施置换项目必须符合市和各旗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拆旧区、建新区要因地制宜分类制定拆旧安置的途径,将选址建设新村、在原有城镇(村)建设安置等统一纳入城镇村庄布局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设计及其实施充分衔接,统筹决策、分期分批安排实施。

㈢自愿合法原则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要切实尊重法律赋予农民集体和农民的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确保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使用权人自愿前提下开展工作,杜绝强行或采取破路、断电、断水等办法变相强行拆迁,防止违背群众意愿大拆大建、过度集中或强行迁入城镇。

㈣惠农利民原则组织实施置换项目,要在拆旧复垦、建新安置、节余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收入环节充分体现惠及农民、方便农民、让利于民的政策。拆旧补偿公平到位,复垦农用地使用权归还农民,建新安置要合理负担、便利生产生活、明显提高居住条件和改善居住环境,节余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收入全额用于拆旧复垦和建新安置。

㈤政府主导原则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协调、领导和监督管理下,以置换项目所在地旗县区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由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的创新性系统工程,涉及民生和区域统筹发展大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原则。

㈥综合整治原则

组织实施置换项目,要坚持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与新、旧农村宅基地,以及周边的农田基本建设体系实现有机对接。置换项目座落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土地整治计划项目区的,应当统一组织编制和实施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

㈦产权清晰原则组织实施置换项目,要坚持权属、产权管理及时跟进,确保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原状清晰、有据可查,完整准确反映置换项目实施引起的土地权属和产权的调整变化,同步完成调整变化后土地权属和产权的变更登记发证。

三、组织实施置换项目的条件

㈠置换项目拆旧区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之外。

㈡农村宅基地自然形成、居住分散、空闲地和废弃院落较多、农村人口城镇化趋向明显、户均建设用地面积大,整理复垦有潜力。

㈢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响应并积极参与。㈣置换项目所在地旗县区人民政府能够及时、足额筹措并支付所需资金。

㈤土地管理基础业务扎实,地政管理到位、规范,具有较强的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能力。

四、置换项目申报

㈠专项调查,征求意见对符合置换项目条件的区域,要组织专项调查,查清置换项目区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及其潜力、农村地籍、土地权属、住房现状、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方式等情况,充分调查了解项目区群众对农村宅基地置换的民情民意。项目区选点布局、安置补偿和土地使用权调整方案要实行公告、听证,尤其要吸收当地农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㈡编制方案、科学论证旗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统筹确定项目区规模、范围和布局。

置换项目实施方案容主要包括:

⒈置换目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依据和实施期限;

⒉置换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所涉及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情况等,拆旧区、建新区的范围和规模布局;

⒊置换项目区土地利用平衡统计分析。分析项目建新区占用耕地及其他用地情况,以及土地整理复垦耕地和其他地类面积等;

⒋置换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合法性、土地整理复垦的潜力及可行性、建新区开发建设的条件及可行性、拆迁补偿安置的可行性;

⒌置换项目规划方案。项目建新安置区规划方案、项目建新安置地块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用途情况,与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情况,项目区安置补偿方案;

⒍置换项目工作计划。项目的总体安排与工作计划、置换周转指标规模的使用和归还计划;

⒎置换项目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项目融资平台组建和资金筹措渠道,拆迁补偿、建新安置区建设、拆旧区土地整理复垦和项目管理等资金使用计划和安排;

⒏置换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提出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和具体调整措施;

⒐拟定实施置换项目方案和规划的保障措施。

㈢申报材料

⒈市、旗县区人民政府置换项目请示文件;

⒉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意见;

⒊置换项目实施方案(含文本、图件及附表等);

⒋旗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意见;

⒌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进行农村宅基地置换的意见书(苏木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签章);

⒍旗县级人民政府出具的资金保证证明和按规划完成拆旧区复垦的承诺书;

⒎置换项目区影像资料(建新拆旧区照片,最新遥感影像资料);

⒏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标注项目区范围情况)、1:1万置换项目实施规划示意图(标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置换项目总体布局图、置换项目区1:2000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

⒐置换项目公告、听证、论证材料;⒑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㈣申报审批

⒈置换项目申报单位为旗县区人民政府。置换项目申报材料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查后,参照《自治区建设用地置换办法》规定的程序报批。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置换项目实施方案时,一并下达农村宅基地置换周转分类指标及规模(简称置换周转指标)。

⒉置换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整体一次性审批,建新区不再另行办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用审批,拆旧区整理复垦项目不再单独立项。

⒊旗县区人民政府对置换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承担直接责任,市人民政府为报批件审查核实的第一责任人。

⒋经批准的置换项目,必须在置换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之日起算的三个年度竣工并通过验收。

五、置换周转指标使用管理

㈠置换周转指标实行建库管理。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置换周转指标,分别由自治区、市、旗县区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立置换周转指标储备库。

㈡市、旗县区国土资源局应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建立置换周转指标管理台账,对置换周转指标的下达、使用和归还进行全程监管。置换周转指标应当在置换项目实施方案批准之日起算的三年归还。

㈢置换周转指标由市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城镇及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用地。置换周转指标异地调剂的,指标调入地应当向调出地旗县区人民政府支付不低于置换周转指标形成成本投入的费用。

㈣置换周转指标调剂实行分级审批。置换周转指标的调剂经市调出调入地旗县区人民政府双方协商,由调入地旗县区人民政府委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市国土资源局代表市人民政府审批,并在批准后的10个工作日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其他置换周转指标的调剂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国土资源厅审批。

㈤置换周转指标调剂所得收入在调出地旗县区人民政府财政设立专户,专项集中用于置换项目的拆迁补偿、土地复垦、拆迁安置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得挪作他用。

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对置换项目竣工验收时,具体认定拆迁安置用地归还、以及剩余复垦农用地可归还置换周转指标的类型和数量。

六、置换项目实施

置换项目实施工作主要包括:建新区、拆旧补偿复垦、置换项目验收、置换周转指标归还四部分。

㈠建新区

⒈安置建新用地

⑴建新村安置使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由旗县区人民政府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置换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确认并出具准予建设用地转用类型、面积、四至及用途的文件。

安置建新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即城郊每户宅基地面积不超过250平方米,农区每户宅基地不超过400平方米、牧区每户宅基地不超过500平方米。

⑵建新村安置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土地的相关问题,由市人民政府依据本方案及相关法规政策规定组织研究解决方案。

⒉城镇建新用地使用建设用地置换周转指标涉及征用国有土地的,由市、旗县区人民政府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置换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依法依规批准和实施土地征用,按照规定程序和方式供应土地;涉及征收集体土地的,由旗县区政府组织建设用地置换批复、置换指标批文、及其他规定的土地征收材料,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报批手续。

㈡拆旧补偿复垦

⒈旗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本方案及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区分农户迁入安置新村、已在城镇定居并自愿放弃新村安置房、一户一宅以外宅院、原住房价值差异、区位差异、特困群体等情况,制定拆迁安置补偿办法。

⒉拆旧区土地整理复垦坚持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置换、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村镇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等进行深度整合,聚合资金,形成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工作格局。

⒊置换项目涉及工程建设的,应当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等制度。严格执行置换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复垦标准,确保拆旧整理复垦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㈢置换项目验收

⒈申请验收置换项目应提交的材料

⑴竣工验收请示文件及自检报告;

⑵市国土资源局初验意见;

⑶竣工报告(包括置换项目规划设计执行情况、复垦耕地数量和质量情况,建新安置用地及城镇建新区用地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与变更登记发证情况,档案资料管理、工程后期管护、置换周转指标归还情况等);

⑷竣工图、竣工后实测的勘测定界图;

⑸实施方案及批准文件;

⑹拆旧区复垦项目规划设计及批准文件;

⑺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及相关影像资料(包括实施前后同一拆旧区照片及遥感影像资料);

⑻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落实情况报告;

⑼项目招投标、监理有关资料;

⑽资金使用、财务决算及审计报告;

⑾项目区农民满意程度调查报告及拆旧地块农民安置情况;

⑿项目区后期管护协议。上述材料除纸质材料外,还需提供电子文档。

⒉项目区验收程序

项目区验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在完成拆旧区土地整理,具备农业灌溉和耕种条件,并完成建新区农村居民安置及其配套的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后,先由项目区所在试点旗县区国土资源局自检,再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出具项目区验收意见。

㈣置换周转指标归还置换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经确认的复垦农用地要严格加以保护,并不断提高质量,符合条件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经验收确认的复垦农用地用于归还置换周转指标,复垦的耕地面积归还耕地置换周转指标,复垦的其他农用地面积分类归还相应地类的置换周转指标。

项目区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暂停该旗县区实行置换试点政策,补缴经批准使用置换周转指标报批建设用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费。

七、保障措施

㈠置换项目成果经验收不合格、整改不到位的,或因置换项目实施中违背群众意愿、强拆强建、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等造成较大影响的,暂停该旗县区建设用地审批,并依据有关规定实行问责。

㈡建立市长、旗县区长领导负责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置换项目顺利实施。市人民政府为置换项目组织实施监管的第一责任人,旗县区人民政府是置换项目组织实施的直接责任人。

㈢建立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分别由市、旗县区长牵头负总责,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建设、规划、交通、水务、农牧业、审计、新农办、电力、通讯等部门参与决策、协同动作、合力推进。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篇4

【关键词】建设用地复垦;重要性;实施

我国对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的时间不长,缺乏一定的经验,在整理土地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吸取经验,鼓励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才能更好地利用土地。本文以重庆为例子,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现状进行论述,讲述如何实施建设用地复垦,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1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施现状

本文以重庆为例,进行简要论述。重庆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降水量大约在1000~1400mm之间,雨量丰沛,地貌主要是丘陵、山地,同时,坡地面积较大。近年来,重庆市对土地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积极寻找增加土地面积的有效方法。通过不断实践,在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农村用地进行综合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的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复垦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重庆实施复垦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够,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将理论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导致规划设计违背事实依据。其规划设计方案,从图上倒是符合要求,但是实际复垦中,点多面广,设计人员没有将周边情况考虑到位,规划中,与当地民众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规划脱离实际。不仅耽误进度,还造成资金浪费;项目申报实施周期过长,甚至要一年之久,物价等会不断变化,导致施工预算与实际建设中的预算不一致,农民也开始观望,迟疑,又开始的愿意到最后的不愿意,这样就导致复垦面积减少,是备案面积的60%-80%不等,影响了复垦进度;部分镇政府对复垦认识不够,造成复垦进程缓慢;施工队伍及监理人员不专业等。

2抓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

2.1加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规划管理

要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垦,首先就要制定合理地复垦规划。在重庆,农村复垦的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其复垦任务之艰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促使重庆乡镇及村干部的复垦意识达到高度统一,进而鼓励农民进行复垦。对于积极性高且又具备复垦条件的村子,优先安排复垦。

对于土地复垦,要统筹兼顾,实行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首先,对重庆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级进行,积极落实每个村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耕地面积、经济收入、居民点用地面积、闲置地面积等,然后每个地方进行统计汇总,通过相关问题的综合考虑,划定意向复垦地的面积及位置,严格把握复垦的标准,立足于复垦区内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复垦画画和复垦开始的日期。

2.2和谐促进土地复垦工作更好进行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各部门、乡镇的利益,因此,要处理好乡镇、部门的关系,两者只有密切合作,各尽其责,不推脱等;与群众达成共识,使群众认识到复垦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复垦意识;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做好农民的安置,新居点要保证水、电、路基础设施的使用。

2.3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责任制

明确建立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责任制的重要性,一方面,规范各级、各部门在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任务上的职责,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力,对已经选作复垦的村庄,要制定复垦措施,逐步开展复垦计划,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在复垦规划上,要雷厉风行,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民复垦的积极性。在责任制下,坚持做到有规划、就有复垦。

2.4复垦规划要以人为本

复垦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经济水平,因此,整个复垦过程都要站在农民的立场,切实考虑农民的利益,例如:群众的安置工作,对于怎么安置,如何安置的方案,要征求群众的意见,必须征得大部分人的同意后,方可执行。其中,房子拆迁后,要进行补助,标准要合理,切忌高价低补的现象。补助方案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村民的意见进行制定,力求达到所有拆迁户的满意,维护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2.5实施复垦政策

农村建设用地的复垦区别于一般的土地整理工作,它切实涉及老百姓的自身利益,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政策具有一定的效力,政策的出台,往往能促进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这项艰巨工作更好地进行,需要出台土地复垦的相关政策,明确其重要内容。首先,乡镇人民政府是复垦的主体,其他部门是协助其完成这项任务;确定建设用地复垦的资金补助标准,细化到每亩补助基数;规定复垦区的质量要求;对立项报批条件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

2.6土地复垦要系统化进行

农村建设用地的复垦,本身就是一件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在这项工作开展的同时,也要保证其系统化进行。一是立项问题。必须按照立项的要求条件,进行综合划定,对于不符合复垦条件的,坚决不复垦,切忌通过其他任何方式进行变通,必须树立立项有理有据;二是建立复垦信息库。对于符合条件的土地,有序地进行复垦,分批进行,分项实施,切不可随心所欲,做哪算哪,对于完成的复垦区域,要把项目验收合格的资料,录入到土地复垦数据库,以便检查和借鉴时的使用。三是每块土地复垦都要建立资料档案。包括拆迁补助资料、土地复垦情况的具体资料等。四是对复垦资金公开化。用在哪,怎么用,用多少,各类账目都要透明化。

2.7力争达到土地复垦质量标准要求

为了保证农村土地复垦的质量标准要求,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设市场化,管理由人民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项目的更好运行;二是,公开招标,按照招标的要求进行建设,不仅保证了工程的进度,而且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对于腐败行为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三是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农村建设用地的复垦是一项大工程,投入资金量也相应很大,为了保障复垦资金的正常运行,必须设立监督体系,同时,也要监督复垦的过程中,各种补偿政策是否得到落实,复垦质量标准是否达标等。

2.8建立专项资金

对于农村建设用地的复垦,需要花费很大一笔资金,因此,要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工程中来,这笔资金的组成由:耕地开垦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及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国土资源局根据实际情况,拟定资金分配方案,由财政局集中支付。

2.9提高乡镇政府对复垦的认识

在重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政府对土地复垦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对这项工作没有特别重视,因此,乡镇政府,没有起到带头作用,没有发挥其职能,导致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发展比较慢。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对复垦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对复垦管理和指示不到位,导致工作滞后,针对相关问题,

可以采取如下方法:镇政府可以针对土地复垦工作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对工作人员进行复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对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重要性进行讨论,促使镇政府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土地复垦的重要意义。引起镇政府的重视,进而更好地落实复垦工作、提高复垦工作的效率。

2.10提高工程质量

土地复垦过程中,施工人员基本都是农民自由参加,自身知识水平不高,施工时难免不专业,甚至有的人连图纸都看不懂,因此,修建的工程很难符合设计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施工进度。基于此,要选用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对其施工技术水平要有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标准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3结语

本文以重庆为例,先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基本现状进行论述,然后对抓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进行论述,促进土地资源利用,并探析了土地复垦的方法。重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展开,不仅促进重庆当地的土地高效利用,而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缓解了城乡用地需求矛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好进行,对城乡共同繁荣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篇5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省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设区的市(地区)、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受派出机关委托,履行土地管理和监督职责。

经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示范区、开发区,其管理委员会根据派出它的人民政府的授权,负责示范区、开发区内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

第四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向土地所在地的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证》,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五条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确认使用权。其中,省级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具体登记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六条  依法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或者土地用途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土地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依法抵押土地使用权的,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持抵押合同,向原土地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变更名称、住址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土地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七条  依照本办法开垦的耕地,原土地所有权不变,土地使用权按照耕地开垦合同的约定取得。改变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用途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第八条  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当事人向有土地登记权的人民政府申请处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争议,当事人可以向村民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向土地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申请处理。

跨行政区域的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争议,由土地所在地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

土地权属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不得破坏地上附着物。

第九条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所有权或者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先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林地、草原的所有权、使用权,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退耕还林还草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的,应当进行修订。

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其他设区的市(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设区的市(地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报经设区的市(地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应当予以公告。

第十四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本行政区域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依据。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审核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预审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农用地转用和建设项目用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制土地开发整理和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五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和农用地转用指标、耕地保有量指标以及土地开发整理指标,实行年度计划控制。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逐级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无密级的土地资料应当作为公共信息,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第四章  耕地保护

第十七条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任期目标,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考核。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列入退耕还林还草规划的耕地,不得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已经划入的,应当进行调整。

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退耕还林还草减少的耕地面积,不计入本级人民政府当年耕地保有量指标,已经退耕还林还草的,不再征收农业税。

第十九条  非农业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必须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向占用耕地所在地的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由收缴耕地开垦费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垦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耕地开垦后备资源匮乏的设区的市、县(市),由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缴耕地开垦费,并组织开垦。

耕地开垦费应当专户储存,用于开垦新的耕地,不得减免或者挪作他用。

耕地开垦管理办法及耕地开垦费收缴标准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开垦区内开垦未利用地,用于农业生产。依法取得的未利用地的使用权受法律保护,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继承,但不得改变原土地用途。

第二十一条  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订土地整理方案,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整理所增加的耕地,按照谁整理、谁受益的原则,依照土地整理合同约定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二条  利用新开垦的耕地和土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从事农业生产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有收入之年起免征农业税三年。

土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经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其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可以用作折抵土地整理单位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也可以将补偿指标有偿转让给其他需要履行占补平衡义务的单位。

第二十三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建设占用的耕地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不用又可以耕种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每平方米十元至二十元的标准收取土地闲置费用于耕地开垦;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为国有土地的,作为本级人民政府的土地储备,在未确定为新的建设项目用地前,应当组织耕种;该幅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的,不予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闲置土地,依照《陕西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开垦区内,一次性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一)五十公顷(七百五十亩)以下的,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报设区的市(地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五十公顷以上二百公顷(三千亩)以下的,由设区的市(地区)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二百公顷以上六百公顷(九千亩)以下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六百公顷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五条  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二十元的标准向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单位或者个人造成土地破坏使他人受到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  建设用地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或者编制项目建议书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预申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用地的有关事项进行审查,向建设用地单位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建设单位持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受理申请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审查报批。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告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标准、依据和审批结果。

第二十八条  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批建设用地应当编制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并按照下列规定拟订方案:

(一)使用国有建设用地或者国有未利用地的,拟订供地方案;

(二)使用国有农用地的,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供地方案;

(三)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或者未利用地的,拟订征用土地方案、供地方案;

(四)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的,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供地方案;

(五)兴办乡镇企业、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拟订供地方案,其中占用农用地的还应当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

跨设区的市(地区)的铁路、公路、水利和其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统一征地。

第二十九条  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标准补偿。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征用土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按下列标准补偿:

(一)农用地土地补偿费为被征用土地所在县(市、区)中等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被征用土地所在县(市、区)中等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一至四倍;

(二)已利用的其他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所在县(市、区)中等耕地安置补助费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计付;

(三)青苗补偿费按被毁青苗的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九十补偿,房屋和其他地上附着物,根据用途、结构、使用年限等因素确定类别、等级和补偿单价,由设区的市(地区)人民政府规定具体计价标准。

依照前款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村村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第三十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依法征用后,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核减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相关费用。

第三十一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应当依据总体设计一次申请办理,并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一)县(市)人民政府审批一公顷(十五亩)以下;

(二)西安市人民政府审批十二公顷(一百八十亩)以下,其他设区的市(地区)人民政府审批八公顷(一百二十亩)以下;

(三)超过设区的市(地区)审批权限的,由省人民政府审批。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应当先由原编制机关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乡镇企业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须经村民会议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设区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权限审批;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应当先依法办理转用审批手续。

乡镇企业的不同行业和经营规模用地标准、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标准,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  农村村民每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城市郊区每户不超过一百三十三平方米(二分),川地、原地每户不超过二百平方米(三分);山地、丘陵地每户不超过二百六十七平方米(四分)。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申请用地的,宅基地使用方案须经村民会议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审批,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应当先依法办理转用审批手续;

(二)宅基地使用方案经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向该村村民公布并监督实施;

(三)经批准使用宅基地的农村村民应当依法申请办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

(四)农村村民住宅易地建新拆旧的,新住宅建成后,必须在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拆除原住宅,将原宅基地交还土地所有者。

第三十四条  已建成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禁止批准重建、扩建。

第三十五条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由使用者持有关部门批准文件,向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申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耕地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内耕地的,由设区的市(地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使用其他土地的,由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设区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

(二)因单位撤销、迁移停止使用原划拨土地的;

(三)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经核准报废停止使用原划拨土地的;

(四)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闲置、荒芜国有土地超过法定期限的;

(五)土地使用权人死亡且无合法继承人的。

因公共利益或者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给予补偿:

(一)原土地使用权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可以调换土地使用权或者作价补偿;

(二)原土地使用权以有偿方式取得的,依照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补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办理。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下列事项: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二)基本农田和其他耕地保护情况;

(三)退耕还林还草规划执行情况;

(四)耕地开垦、土地复垦情况和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收缴使用情况。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的,应当发出停工通知,责令停止施工;对继续违法建设的,可以就地封存建筑材料,予以制止。

第三十九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收回而不收回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直接收回,作为本级人民政府的土地储备。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收缴而不收缴的耕地开垦费或者自耕地开垦费收缴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组织耕地开垦的,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直接收缴或者上收耕地开垦费,并组织开垦。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土地监察机构,配备土地监察人员,对本行政区域内遵守和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土地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土地执法人员统一考核。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土地监察机构应当建立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点,公布举报电话,受理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的检举和控告,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四十一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监察机构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办理土地登记的,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对个人每幅地处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每幅地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交纳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的,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的,由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成新住宅后在规定期限内拒不拆除旧房交还原宅基地的,由设区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旧房,限期交还原宅基地。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批准重建、扩建已建成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批准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土地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  依照本办法实施的行政处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执行。

依照本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单位罚款二万元以上,对个人罚款六百元以上的,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

对拒不执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行政决定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九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索贿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篇6

为保护耕地,河南省许昌关闭了市辖区内所有粘土砖瓦窑厂,其意义不亚于进行一场“剪辫子”革命。中国老百姓习惯了几千年的“秦砖汉瓦”一下子被取消、禁止了,从习惯上说难以接受和理解,这就有赖于土地管理部门严格而细致的工作。

要坚定关闭实心粘土砖瓦窑厂目标不动摇。对非法占用耕地的窑厂,要坚决予以关闭。

――河南省省长李成玉谈粘土砖瓦窑厂整治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总人口445万人。全市地势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厚自然条件。但全市人均耕地略低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负载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许昌市耕地减少的情况日益突出。2001年,全市共有耕地5277162.2亩,人均1.27亩,2006年土地详查变更数据显示,耕地面积仅为5178585.3亩,人均耕地1.21亩。其中,仅粘土砖瓦窑场占地就达17840.26亩,全市农村星罗棋布地散立着509座工艺落后、吃土严重的砖瓦窑。

粘土实心砖素有“秦砖汉瓦”之称,历史悠久。近年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建筑材料需求量不断增加,粘土砖瓦窑厂在可耕的良田上大量取土烧砖,给耕地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被挖走的土层都是经过几百上千年形成的,被挖过的土地已经很难再用于耕作,年复一年的挖田烧砖,上万亩农田被占被毁,原本平坦的耕地,变得支离破碎,坑凹不平,面目全非。取土还严重破坏农业灌溉水系,一处取土往往四周皆受损害。这对耕地保有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使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趋严重。

此外,粘土砖瓦窑厂往往生产设备简单,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浪费严重;粘土砖瓦窑厂生产排出的有害气体及粉尘,严重污染大气,影响生态环境,导致周围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给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但由于粘土实心砖成本低廉,群众乐于接受。在利益的驱使下,粘土砖瓦窑厂又有蔓延之势,治理整顿已势在必行。

“关”是整治工作的基础

200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治理整顿粘土砖瓦窑厂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通知》,明确要求许昌市自2007年12月3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许昌市人民政府以保护、复垦、管理土地资源为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规划统领保护,以关闭落实复垦,使复垦长效利用,让利用促进监督,确保全市粘土砖瓦窑顺利全部关闭。并在许昌市治理整顿粘土砖瓦窑厂的工作方案中提出,2006年关闭粘土砖瓦窑204座,2007年拆除305座。

根据许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许昌市国土资源局编制了关闭砖瓦窑的专项规划,确定了砖瓦窑业整治的基本原则是:平原地区限制砖瓦窑发展,不得再批准新建、改建、扩建粘土实心砖生产线,坚决关闭毁田、毁堤、毁林的砖瓦企业,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小土窑、小立窑;对城市规划区、国道、省道和主要航道可视范围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域范围内的砖瓦企业,要制定专项计划,尽快实施关闭。

整治砖瓦窑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第一步的工作是要保证粘土砖瓦窑“关得了”。许昌市政府在整治工作中把过去由国土部门一家单打独斗上升为政府行为,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国土、环保、建设、公安、电力等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治理整顿粘土砖瓦窑厂领导组。分批逐次,按计划许昌市域内的粘土砖瓦窑厂。对未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破坏耕地、严重浪费土地以及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砖瓦窑厂,不但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关闭,并对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其中,2006年,襄城县关闭31座粘土砖瓦窑,禹州市21座,长葛市10座,许昌县11座,鄢陵县7座;2007年,襄城县关闭82座,禹州市34座,长葛市33座,许昌县37座,鄢陵县36座,圆满完成了制定的关闭计划。

在关闭粘土砖瓦窑的同时,许昌市还停止审批新建、扩建和移址再建等各种砖瓦窑场建设用地手续,严控土地使用证、采矿许可证的发放。从源头上堵住砖瓦窑新增现象,使粘土砖瓦窑场只能减少不能增加,防止耕地被乱占滥用。

一关了之远不够,复垦才是整治的重点

砖瓦窑关了,但土地不能就这么闲着,合理利用砖瓦窑脚下的土地,成为整治工作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把复垦工作做到位,关闭粘土砖瓦窑厂工作才能见到实效,才能让群众得到实惠。所以,要把关闭与土地复垦工作交叉进行,环环相扣。为此,许昌市提出了“向荒废窑场要耕地,向荒沟荒坡要土地”的开发战略,开始了长期不懈的保护生命线的战斗。

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依据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许昌市制定《许昌市粘土砖瓦窑厂复垦工作方案》。并明确规定,全市关闭拆除的509座粘土砖瓦窑厂的复垦标准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程》的要求,要彻底拆除窑厂窑体和全部建筑物,恢复地貌,地块平整,达成耕种条件,耕作层厚度达到45cm以上。

在确保复垦土地能够得以充分利用的要求下,许昌市国土资源局本着复垦土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以及社会、经济、生态三兼顾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提高复垦利用率。许昌砖瓦窑待复垦地的类型,基本属烧制砖瓦等工程完毕后留下的挖损地,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气候和土地利用结构,在土源丰富的市域内,主要复垦为以耕地为主的农用地。

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成果,许昌市农用地的自然等为八到十五等,利用等为五到十二等,经济等为四到九等,而河南省的自然等为五到十六等,利用等为三到十三等,经济等为二到九等,从中可以看出,许昌市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均在河南省的中上水平。农用地分等是根据构成土地质量相对稳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等别。其中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反映农用地自然因素组合的差异,是农用地分等的基础;农用地利用等集中反映农用地的物质产出,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农用地综合等别侧重于反映农用地因潜在的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的不同,而导致农用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重点考虑农用地的产出效益。对砖瓦窑用地复垦仅仅是土地利用过程中的手段,并不是土地利用的目的,而土地利用的目的在于提高复垦后土地的利用效益。

由于砖瓦窑土地复垦后将很难达到原来的土地质量水平,自然等将低于原来的等别,而许昌市位于平原地区,光温水热条件较好,农田一年两熟,上茬为冬小麦,下茬为夏玉米,通过提高复垦土地的利用等指数,可以提高经济等。但显然,复垦后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烧制粘土砖时,但从耕地保护的长远角度看,必须进行土地的复垦,并加强对复垦后的土地利用技术在培育地力、种子选择等方面的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保护耕地的长效利用。

由于按照现行的土地复垦整理政策规定,粘土砖瓦窑厂用地立项争取复垦整理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相衔接,不符合者则不予批准立项。而现实的情况是,砖瓦窑厂取土用地多是耕地,甚至是基本农田,明显与规划不相符。许昌市政府从实际出发,调整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按照“谁破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关闭拆除和土地复垦同步进行,拆除一座窑,复垦一片地,彻底破灭窑厂主重新生产的幻想。

许昌市对2006年、2007年关闭拆除的509座总占地面积为29478亩的土地进行复垦。其中,列入市级土地整理项目的109座,包括:禹州市37座、长葛市17座、许昌县12座、鄢陵县16座、襄城县27座;列入县级土地整理项目的47座,包括:禹州市13座、长葛市17座、许昌县12座、襄城县5座;有25座粘土砖瓦窑改为新型墙体材料,包括:禹州市7座、许昌县7座、襄城县11座;另外,还有328座没有列入市、县两级土地整理项目的,包括:禹州市91座、长葛市26座、许昌县33座、鄢陵县42座、襄城县133座、魏都区3座。

目前,应复垦的484座粘土砖瓦窑厂已全部复垦到位,共复垦粘土砖瓦窑厂占地25095亩,地形地貌得以恢复,耕层得以改良。

有堵有疏,推广新型材料方能根本解忧

落实砖瓦窑复垦成果,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关闭、复垦的不断发展,许昌市已经进入拆除促进监察、监察巩固拆除的发展阶段。目前出现了一些砖瓦窑厂死灰复燃和假借新型墙体材料名义生产粘土砖的情况。从当前客观实际来看,对砖瓦窑的执法监督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在关闭粘土砖瓦窑后切实加强土地执法工作力度,许昌市的做法是齐头并进,综合治理。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七条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土地执法监察中有权采取八项措施,并赋予了土地管理部门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享有调查权、检查权、责令停工权和制止权。许昌市国土资源局依照法律法规,围绕砖瓦窑执法难点问题进行大量的探索工作,始终保持着对土地违法严肃查处的高压态势。坚持“铁腕执法”,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来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对个别粘土砖瓦窑厂新建、复建等死灰复燃和利用小吊丝窑、地沟窑、围窑等违规烧制剩余砖坯等行为露头就打,通过办好案、办铁案、办有影响的案子,维护土地执法权威。

同时,许昌市人民政府对已关闭的509家粘土砖瓦窑厂和新型墙体材料厂实施监管,增加国土资源的动态巡查频率,切实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经检查发现,襄城县颖阳镇刘侯等村零零散散出现一些死灰复燃的粘土砖瓦窑厂,许昌市基层执法人员在到达现场后,检查已关闭的粘土砖瓦窑厂,发现确实有动工、掺土、用土制砖坯现象,责令其停止生产砖坯,筛出土质,听候处理,并锁住砖机,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并实施行政处罚等强硬措施进行关闭。

此外,许昌市政府还要求实施监管的基层人员熟悉和掌握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大力宣传讲解禁止使用粘土制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整治工作氛围。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篇7

【关键词】矿山复垦;复垦技术;案例

1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现状

目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率明显落后于国外。我国由于矿区土地紧缺一些矿产企业在50年代末就开始了不同规模的技术粗放的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由于国家一直没有出台矿山复垦相关法律及优惠政策,全国开展复垦工作的矿山企业不足1%。国土资源部2008年底颁布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一2015年),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问题提上议程,规划到2015年,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30%以上,到2020年要达到40%以上。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矿山土地复垦条例》中明确提出“复垦监测”,包括相配套的土地复垦操作法规细则,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立土地复垦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破坏及土地复垦的效果,调动了企业矿山复垦的积极性。

2矿区土地复垦技术

矿山复垦包括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两个阶段。工程复垦技术是根据采矿后形成废弃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现状,以及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并结合采矿工程特点,对废弃地进行回填、堆垒和平整覆土及综合整治并进行必要的防洪、排涝及环保治理中的处理技术。其目的是造地,为生物复垦阶段生物群落的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以及土地破坏的形式、程度不同,采用的工程复垦技术也不同,常用的工程复垦技术就地整平复垦、梯田式整平复垦、挖深垫浅式复垦和充填法复垦技术等。生物复垦技术核心是迅速建成人工植被群落,即在新恢复的土地上选种适宜作物,能够形成景观好、稳定性高和具有经济价值的植被面。关键技术是解决土壤熟化和培肥问题,加速复垦地“生土”熟化过程川。.

3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1我国矿山复垦存在的问题

3.1.1土地复垦的配套法律与法规不健全

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法律体系来确保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虽然有土地复垦方面的规定,有关法律和法规涉及到矿山环境保护方面大多限于三废污染与治理,对矿山存在的其他环境问题关注不够,而且有很多原则性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如复垦责任义务不明确,监督任务也不太明确,我国现行的土地复垦规定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煤炭法》等法律中都有土地复垦方面的规定「6,但采矿者或企业可以推卸复垦责任,其原因是使这些法律缺少相应的操作性强的细则,即缺乏相配套的操作性法规细则。

3.1.2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缺乏环境成本补偿

矿山复垦具有投资数额巨大,回收期限长的特点,因此需要重金支持。但我国目前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没有考虑环境成本。如果没有政府的有效干预,仅仅通过自由竞争,市场形成的资源类产品价格,一般会低于资源持续利用的长期成本价格,采矿权人不会主动去保护资源及补偿环境。目前采矿的出厂价格,只能反映短期的、资源掠夺性的开采成本,这种价格不是资源类产品供给的可持续价格。因此,要想达到资源开发的合理均衡,就应在矿产品价格中加入环境成本,改革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但依照目前的状况,矿区没有这项成本开支的规定。

3.1.3矿山复垦资金投资不足

用法律手段规定复垦责任人的复垦义务以外,确保矿山复垦有充足的资金,由于缺乏有效的措施且各方面重视不够导致资金往往不能得到落实。在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以前,采矿完全是按国家计划生产和销售,没有考虑开采后矿山复垦,并将全部利税上缴国家,导致矿山开采破坏大量土地却没有资金投入。国家财政承担不起单独进行矿山复垦,而矿山企业也单独承担不起,由于缺少政策上的支持,再加上企业的复垦意识不高等原因,矿山复垦很难实施。因此,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

3.2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建议

3.2.1完善矿山复垦的相关法律与法规政策

明确的政策和法规是做好我国矿山复垦工作的法律保障,根据我国矿山复垦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促进矿山复垦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展。为此,我国应尽快制定和颁布与土地复垦规定相配套的土地复垦操作法规细则,特别是矿山复垦的操作细则。新的法规要明确矿山复垦责任人以及复垦标准,确保复垦质量和复垦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切实施行“谁破坏,谁复垦”的政策。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废弃矿山可以通过建立废弃及老矿山环境治理基金来解决,国家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如税收、财政补贴、土地使用信贷等来筹集基金,鼓励社会法人或自然人投资,按照“谁复垦、谁受益、谁使用”的原则,进行产业化经营。.

3.2.2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

对于将来的矿产资源开发,应当加入环境成本,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这样就可以使矿山复垦费用成为矿产品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在一些发达国家,将矿山复垦费用计入矿区生产成本,以减轻企业负担和保证复垦的正常资金来源。我国可以在税收方面协调实现,比如加征矿山复垦费,这样就可以使矿产品的价格由企业开采成本和矿山复垦费等其他税费共同构成,而矿山复垦费应统一上缴国家,由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支配专款专用。

3.2.3健全矿山复垦保证金制度,落实矿山复垦资金

我国借鉴了国外经验,制定了复垦执行保证金制度,但规定简单,理论界对保证金的研究落后于现实。因此,复垦执行保证金制度必须加入我国矿产资源法的修定中,复垦执行保证金制度「川是为了确保矿区复垦工程的完成,企业在得到采矿许可证前必须以一定数量的资金或资产作为复垦执行保证金,存放在专门管理机构,其数额等于矿区复垦所需的费用,如果采矿权人按规定履行了矿山土地恢复义务,退还该保证金和利息,否则主管部门可以动用这笔资金进行矿山土地恢复。针对历史遗留下来废弃矿山的治理问题,通过建立废弃矿山复垦基金加以解决。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通过鼓励企业和私人基金注入,吸引社会及外部资金,增大复垦的资金投入;建立、落实复垦押金制度,确保矿区复垦资金的投入保证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3.2.4加强矿山复垦的监管

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和标准是保证土地复垦计划落实和复垦质量的前提。因此,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管理体系,明确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监督管理内容、制度和方法,监督各级政府和企业切实执行土地复垦法规和复垦标准。目前外资进入我国矿业越来越多,不能使环境不负责任的矿业公司在矿业风险投资中中标。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土地复垦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汇总和全国政区域的土地复垦数据信息。逐步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矿山复垦监测网络,加强对全国矿山土地复垦的有效监控和监测数据的快速采集、分析处理与定期。

参考文献: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篇8

第二条碎石加工企业用地属临时用地,不宜办理征地和农用地转用手续。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临时使用碎石加工用地都要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用地。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碎石加工用地申请人不得改变临时用地的批准用途,不得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在审批时限内做好辖区内已经批准的碎石加工用地监督管理及评估评价工作。

第五条碎石加工用地实行“谁使用、谁复垦”的原则,用地单位和个人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履行土地复垦义务。

碎石加工用地单位和个人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诱发地质灾害。

第六条严禁在基本农田上加工碎石。经批准临时使用耕地加工碎石的单位或个人,要避免对耕地的破坏。

第七条碎石加工用地实行报批制度,使用期限不超过2年。期满需要续期的,要在期满前1个月内向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相关部门和乡镇审查核准后,可以办理续期手续。

第八条碎石加工用地使用国有或者集体所有的土地,要分别与原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或原土地承包经营者签订临时用地合同。合同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合同双方的基本情况;

(二)用地的地点、四至范围、面积与土地现状地类;

(三)土地用途和使用期限(不能超过两年);

(四)土地复垦整治、恢复原状的措施;

(五)土地补偿费、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金额及临时用地应缴土地收益金额、支付方式与期限;

(六)违约责任;

(七)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九条批准碎石加工临时用地的权限:使用非耕地及使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耕地,由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碎石加工用地申报程序:

(一)碎石加工用地申请人持下列文件、资料,向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1.乡镇人民政府意见及县水务、国土部门批准的石料来源合法性文件;

2.碎石加工用地申请书;申请用地面积以提供的合法石源测算,面积控制在5—15亩;

3.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4.碎石加工临时用地合同,并提供合同约定的土地补偿费凭证;

5.碎石加工用地范围图;

6.碎石加工用地使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要附具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涉及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土地的,要提交水利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有环保部门出具的环评意见;沿公路的碎石加工用地要符合公路管理相关规定。

(二)碎石加工用地申请、合同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申请人要按照用地合同的约定支付土地补偿费。

(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碎石加工用地申请和用地合同等资料进行审查,用地申请要件齐全符合条件的,要与申请人签订土地复垦整治协议书;签订协议及缴纳复垦保证金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准,核批面积依照相关部门提供的石方量而定,并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四)经批准的碎石加工企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批准文书核发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组织建设、水务、环保及相关乡镇,根据用地批准文件中的事项要求,实地划定用地范围。

(五)碎石加工户持用地批准文件,在5个工作日内,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证照,到供电部门办理用电手续。

第十一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碎石加工用地申请时,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用地申请是否符合条件;

(二)申请的各种文件、图件资料是否齐全和符合规范;

(三)用地的界址是否清楚,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土地补偿费是否按标准支付;

(五)土地复垦整治、恢复原状和水土保持的措施是否落实;

(六)是否符合公路管理的相关规定;

(七)是否属禁止审批范围,查看各相关职能部门核准文件。

碎石加工企业预申请的临时用地范围,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河道两侧2公里以外;县城规划区域、乡镇政府驻地规划区域、村庄规划区域及县各园区规划区域以外;秦岭北麓保护区范围以外。

第十二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碎石加工用地申请人签订的土地复垦整治协议要载明下列事项:

(一)协议双方的基本情况;

(二)需要复垦整治地块的坐落、四至范围、面积与土地现状;

(三)土地复垦整治或恢复原状的期限;

(四)用地申请人自行恢复种植条件或土地原貌的具体措施、标准和验收办法,防止水土流失;

(五)土地复垦费用的估算标准、数额、方式和缴纳期限;

(六)碎石加工用地申请人不能自行恢复种植条件或土地原状所应承担的责任;

(七)双方认为需要载明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经批准临时使用土地的单位或个人,要向批准临时用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交纳土地复垦保证金。

复垦保证金交纳标准依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25条的规定收取。

临时用地期满,未按临时用地合同约定实施复垦的,由批准临时用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复垦,所需费用从保证金中列支。

第十四条碎石加工用地的土地补偿费要支付给土地使用权人或所有权人;使用的土地属于国有或集体未利用土地的,分别支付给国有土地使用权人或集体土地所有权人。

第十五条碎石加工用地申请人使用的土地属于耕地的,要自用地期满之日起6个月内恢复种植条件,经县土地复垦开发整理中心验收合格后,退还复垦保证金;属于其他土地的,要按用地合同约定的期限恢复土地原状。

第十六条碎石加工企业不遵守有关规定,随意采挖砂石的,没收采出的砂石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在用地期限内,乡镇人民政府履行监督监管和评估评价职责,定期对碎石加工企业守法经营情况进行评价评估,发现碎石加工企业存在违法经营的,及时告知各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碎石加工用地期满拒不归还土地的,由国土、建设、水务、环保、工商等职能部门注销相关手续,供电部门采取断电措施,国土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立案查处。

在碎石加工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由县国土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对本办法实施前未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碎石加工企业,一律予以取缔。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篇9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治理研究

一、我国采煤塌陷总体情况

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煤炭矿山约1.5万个,累计矿山面积3600万公顷,采煤形成采空区面积约70万公顷,因采煤塌陷毁损土地约35万公顷。我国采煤塌陷主要分布在安徽、山东、河南、山西、河北、黑龙江等省的煤炭资源集中开采区平原盆地,采煤塌陷不仅造成耕地破坏,还引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地下水失衡、道路建筑等基础设施毁坏,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逐步开展

自2001年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启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在上缴中央财政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中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截至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煤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72.551亿元,共安排煤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545个,其中多数项目治理工作涉及采煤塌陷区治理,累计完成采煤塌陷和地裂缝治理4445处,治理面积约16万公顷。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消除或减轻了采煤塌陷对矿区居民的危害,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取得了预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采煤塌陷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不协调

(1)尚未建立国家、部委、省市协调统一的专门机构。采煤塌陷区治理涉及国土、能源、财政、税务、农业、林业、环保、水利、建筑等多个行业部门,仅国土系统就涉及地质环境、耕地保护等多个部门,目前从国家到地方还没有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影响了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的开展。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在内容上有较多的重叠。这两个方案的编制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重叠内容较多,若在平原矿区前者基本包括后者,造成重复和多头管理,给矿山企业增加较大负担。

(3)治理实施的组织模式单一,市场化运作不足。政策规定企业为实施主体,但实际政府组织、实施较多,企业实施较少,市场化经营更少,责权利未体现,治理积极性不高,造成国家、地方政府以及矿山企业虽然出资较多,农民利益暂时得到保障,但塌陷地治理效果不佳。

2、相关税费征收存在困难

(1)保证金征收难度大。根据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和《土地复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矿山企业既要交纳保证金,又要预存土地复垦费用。由于受市场行情的影响,矿山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效益出现滑坡,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在此情况下,矿山企业对交纳保证金出现观望、抵触心理,导致保证金征收难度大。

(2)资源压覆问题影响保证金收缴。多数省份以矿权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征收保证金,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已经压覆和即将压覆的煤炭资源大量增加,对压覆的矿产资源,矿山企业既不愿办理压覆手续,变更矿区范围,又以不开采该部分资源为借口,拒交保证金。

(3)保证金使用有前提条件。煤炭企业缴纳的保证金已达较高数额而不能使用,企业另外出资进行塌陷区治理有困难。根据国土资源部44号令和各省保证金《暂行办法》规定,采矿权人拥有保证金的所有权,在其放弃治理或已完成治理但验收不达标之前,政府只有保证金的监管职责,不具有直接支配保证金的权利。由于煤矿企业生产周期比较长,一个采区地表开采稳定时间大约10年,一个企业的生产周期一般在30年以上,稳沉塌陷区治理周期长、缴纳的保证金累计数额大。因此,部分企业常常以交纳保证金即认为完成治理义务、以不具备治理条件为借口,推脱、延缓开展治理任务,甚至拒绝履行治理义务。

(4)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采煤塌陷地超过2年未恢复耕地原状的,已征税款不予退还。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因污染、取土、采矿塌陷等损毁耕地的,比照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临时占用耕地的情况,由造成损毁的单位或者个人缴纳耕地占用税。超过2年未恢复耕地原状的,已征税款不予退还。采煤塌陷地几乎都做不到2年内恢复耕地,复垦后很难享受到退税鼓励政策,影响了采煤塌陷地的治理。

3、历史遗留塌陷地治理难度大

(1)责任主体明确的塌陷地历史责任划分政策不一致。《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土地复垦规定》实施(1989年1月1日)以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为历史遗留塌陷地,企业不承担复垦责任。《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规定:本通知(2006年2月10日)前的矿山环境治理问题,按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的原则治理。

(2)历史遗留塌陷地治理资金严重不足。历史遗留塌陷地治理没有专项资金,主要依靠国家、省、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整理复垦等相关项目以及部分社会资金投入治理,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四、建议

1、摸清底数,分清责任

(1)对采煤塌陷地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全面调查采煤塌陷地的现状,截止到目前,全国有多少采煤塌陷地,塌陷的程度如何,每年增加的速度是多少,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规划图上分别是什么地类。在此基础上,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前的矿山环境治理问题,按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的原则治理。之后形成的采煤塌陷地,由煤矿企业出资复垦治理,关井、闭坑的煤矿遗留的采煤塌陷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复垦治理。

(2)建立采煤塌陷地动态监测机制。有地测机构的煤矿企业每年底要对采煤塌陷地的现状和复垦治理情况进行实地测量,没有地测机构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地测量,图件和数据随矿山年报逐级汇总上报,以便国家及时掌握采煤塌陷地形成和复垦治理情况。

2、加强部门协调

与采煤塌陷地治理相紧密联系的部门有城市建设、土地、矿产、能源、税收、财政、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只有将协调工作落到实处,将各部门规划真正协调衔接,才能做到实现治理旧账,不欠新账。

3、成立省级专门治理机构

成立省级的采煤塌陷地治理机构,联合发改、财政、税务、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以政府为主导,编制治理规划,进行市场化运作,综合协调治理工作,将各部门的资金统一使用。

4、分类指导

我国对煤层的厚度分为三类,0.7至1.5米为薄煤层,1.5至3米为中厚煤层,3米以上为厚煤层。考虑各地地下潜水位的高度不同,相应的采煤塌陷地也应分为三种类型。开采薄煤层形成的塌陷地或塌陷后地面高于潜水位的为轻度塌陷;开采中厚煤层形成的塌陷地或塌陷后地面低于潜水面1米以内的为中度塌陷;开采厚煤层形成的塌陷地或塌陷后地面低于潜水面1米以上的为重度塌陷。对3种类型的采煤塌陷地的复垦治理标准要求也应区别。

(1)轻度塌陷区。地表不积水或局部季节性积水,复垦治理以恢复耕地为主,复垦治理后的耕地质量不能低于塌陷前的质量。

(2)中度塌陷区。部分常年和季节性积水,通过复垦治理可以大部分恢复成耕地,部分复垦为精养鱼塘,发展生态农业、水面养殖。

(3)重度塌陷区。塌陷地积水深,不适合水面养殖,且因缺乏填充物无法复垦成耕地,只能通过生态治理手段,营造湿地公园或平原水库,发展旅游业。

5、梳理整合相关政策

(1)整合煤矿土地复垦方案和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建议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与评审进行整合。既可以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有机统一,又可以为企业减轻负担。从区域角度规划设计采煤塌陷地的复垦治理,才能做到科学合理、标准统一、规模利用、效益最佳,而方案编制范围要求以矿山为单位编制,并且矿山是方案编制主体,局部利益考虑较多,因此建议增加地方政府组织编制煤田或县域以上范围的区域治理规划。矿山企业编制的方案要符合区域性治理规划。

(2)整合土地复垦费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议将煤矿企业地质环境保证金和土地复垦费统一起来,按照《土地复垦条例》和有关文件的规定,由矿山企业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土地复垦费,并列入成本。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由企业在地方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开设保证金账户,将预提的保证金和复垦费存入保证金账户。在实施复垦治理工程时,按规定使用资金。以前各级政府征收的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都要返还企业保证金账户,以确保保证金专款专用。

(3)明确采煤塌陷地复垦工作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是一项社会工作,煤矿企业不可能脱离地方政府开展复垦。在采煤塌陷复垦地治理中,必须明确政府主导、煤矿出资的治理模式。实行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目标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明确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工作负总责。

(4)进一步加大对采煤塌陷地复垦资金投入。整合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涉及塌陷地治理的规费收入,如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价款、土地复垦费、耕地占地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土流失补偿费等,建立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专项资金,作为政府投入的资金来源。适当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资源收益分成比例,如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价款,中央与省市的分成比例分别为50∶50、20∶80,相对市县两级承担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压煤村庄搬迁转移及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等艰巨任务而言,市县分成比例仍然偏低。

国家要加大对采煤塌陷地复垦的资金投入,每年向有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任务的省(区、市)下达年度采煤塌陷地治理任务,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加快采煤塌陷地治理进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治理已征收和一次性补偿的采煤塌陷地,给予一定年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复垦出的耕地指标可以用于占补平衡。鼓励煤矿企业在经济合理的前提查下,探索实施充填开采。如山东济宁矿区在花园煤矿和许厂煤矿实施矸石充填、在太平煤矿和岱庄煤矿实施固体废物膏体充填、在田庄煤矿实施超高水材料充填等充填开采技术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6、先行试点

对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进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要先行试点,建议选择典型地区开展试点。山东省济宁市具备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政策试点的条件。一是济宁市域内煤炭资源的赋存,既有薄煤层,也有中厚煤层,还有厚煤层;二是煤矿企业既有基建煤矿,也有生产煤矿,还有闭坑煤矿;三是采煤塌陷地,既有轻度塌陷,也有中度塌陷,还有重度塌陷;四是济宁市域内的煤矿全是规模以上井工开采的煤矿,没有露天开采或规模以下的小矿;五是济宁市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已充分认识到采煤塌陷地的危害,复垦治理采煤塌陷地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而且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复垦治理采煤塌陷地的各种方法。

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由国家出台专门文件,推广到全国实施,从而形成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Z].

[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Z].

土地复垦土地规划方案篇10

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坚持“政府推动、村民参与、整合项目、多元投资”的原则,坚持以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为重点,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通过实施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挖掘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目标任务:年完成全县11个乡镇35个自然村2974亩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任务。完成全县实施以工代赈、移民搬迁、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点搬迁等项目整村整组搬迁以后形成的空心村内废弃房屋拆除任务。

二、实施步骤

(一)项目选择与申报。

1、各乡镇对辖区内年以来实施的以工代赈、移民搬迁、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点搬迁等项目整村整组搬迁以后形成的废弃旧村调查摸底,逐村、逐组、逐项目建立台帐,汇总上报县国土资源局。由存在空心村的村委会向乡镇提出复垦整理申请,编制可行性报告。经初审合格的项目,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项目立项申请。

2、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对各乡镇申报的空心村进行踏勘,将符合本年度实施的项目汇总后上报县政府审定。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立项(300亩以下由县国土局批准立项),并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二)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

项目批准立项后,由项目所在乡镇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搞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

(三)项目区地上附着物拆迁。

项目区地上附着物清理由各乡镇负责,村组组织实施;集体房屋由所有者自行拆除,群众自有房屋由户主自行拆除;房前屋后零星树木指标由乡镇申请,县林业局及时审批,群众自行采伐;电力、电视、通讯杆线由所属单位自行拆迁。

(四)项目组织实施。

土地平整复垦由乡镇负责,项目村具体实施。县政府对工程进行补助,补助标准按项目净增耕地面积计算,30-100亩之间(不含100亩),每亩补助500元;100-500亩之间(不含500亩),每亩补助800元;500亩以上,每亩补助1000元。乡镇要建立空心村复垦补助资金专户,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移用。根据工程形象进度拨付补助资金,完成地上附着物拆迁土地复垦开工拨付30%,全部工程竣工再拨付50%,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下余的20%。县国土资源局对复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行业指导。县水利局对复垦项目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工程质量监理。

(五)项目工程配套。

农田水利、林网配套工程由相关部门整合支农项目统筹安排。发展计划、农发和水利部门整合项目实施水利设施配套工程;林业部门结合植树造林绿化完成林网工程。

(六)项目竣工、验收。

1、项目竣工后,由施工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聘请有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和项目工程竣工报告报县国土资源局,并提出验收申请。

2、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县农业、水利、环保、财政、林业等单位,逐个对项目进行初验,填写《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表》。县农业部门对土壤肥力质量检测并出具书面检测报告。

3、初验合格的项目,报市国土资源局复验,通过市国土资源局复验的项目,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复核认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工作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主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发展计划、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农发、电力、审计、监察等部门和东南镇、东风镇等有关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主要责任在乡镇,主体在村,各乡镇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组织专门班子,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发挥职能,配合协作,全力支持此项工作。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县空心村复垦规划的编制和项目管理工作;林业局办理项目区林木采伐指标,并抓好田间林网建设;发展计划、农发、水利部门要整合项目,切实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