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3:43

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篇1

一、当前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现状

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的现状总体上表现为观念意识淡薄、对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缺乏信任感。

(一)法纪观念淡薄

实践中,许多大学生无视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存在,屡屡以身试法。调查研究数据显示:65.07%的同学认为贵州省大学生法纪意识有待提高;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贵州省大学生法纪意识非常差;48.63%的同学认为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普遍淡薄;仅7.53%的学生认为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的原因,贵州省高校暴力事件频频发生,造成了学生伤亡的同时,肇事者也面临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意识和纪律意识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不考虑违反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后的责任。实际上,很多学生在违法行为乃至犯罪等事件发生后,常常后悔没有认真学习法律。在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后,被学校追究相应责任比如责令退学后,方意识到没有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后果的严重性。

(二)对法律制度缺乏信任感

多数学生认为,法律制度应当被一视同仁的适用,而不应该有例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律制度的威严。在调查中,44.52%的学生希望法制、纪律、规则既然被制定,就应该得到遵守。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法律制度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其效力。60.96%的同学认为纪律在学习中虽然重要,但往往被滥用,没有发挥其价值。

二、造成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不强的原因

导致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法制纪律教育的缺失等等。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违法犯罪行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强。贵州省一些大学校园与周边经营场所相互交错,这样的布局,使得学校没有权限管理周边经营场所,也使得不良社会风气,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冲击了在校大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

(二)家庭教育的错位

一些大学生的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大学生法律制度和学校规章进行教育。导致大学生不仅成了高分低能儿,也成了法律和纪律的“低能儿”。家庭在大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只有充分发挥家庭的堡垒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大学生强有力的法治意识和纪律意识。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法制教育的缺失,是导致法纪观念淡薄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法纪素养,就要经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当前各大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学校在采用大班教学模式下,甚至由非专业的老师来授课,导致了开设此门课程的初衷与教学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违法违纪后产生损害后果的个案教育,在法治意识和纪律意识方面,鲜活的案例教学往往比枯燥的理论教学收效更为明显。学校针对违法违纪事件教育的滞后性也是导致法纪观念淡薄的原因之一,实践中的做法是,出事之后,很多学校纷纷开展相关教育,事过之后,又像没有发生一样。对法律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三、培养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的途径

(一)培养法纪信仰

建设法治国家,法制应该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昌说:“要使社会进步,除法制以外,别无他法。”法制得以很好实施的前提是被人民认可,然后奉为信仰。信仰法纪的人越多的时候,也就是这个社会更为和谐有序的时候。在教育中,开设一定的法律课程,重视对法纪观念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处理违法犯罪以及其他违规违纪时,要落实违者必究,执行必严,不徇私枉法。在学校,对于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一律按章办事。这样,法纪才能被信任,然后才能被信仰。

(二)重视榜样的力量

榜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当榜样的精神深深根植于人的灵魂。雷锋精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提升法纪观念,培养法纪意识,应加强对遵纪守法模范的宣传。

(三)学校教育

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篇2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培养途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提出“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引导和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有着直接制约。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阶段,虽然可塑性极强,但自控能力较弱,是非观念不强,容易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违法犯罪人数在明显增加,特别是近几年一些比较有社会影响的案件如马加爵案件、药家鑫案件等更是警醒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法律常识较为缺乏

当代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非常匮乏,甚至缺乏法律方面的常识。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法律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缺失,还有3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虽然掌握着一定的法律知识却不懂得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有70%的大学生听说过司法救济,但是了解或者真正参与的人还不足30%,甚至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不知道应该如何维权。

2.法律观念淡薄

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他们虽然有法律意识,但是法制观念却很淡薄。竟然有23%的大学生会使用暴力手段来解决,典型案例如马加爵案件、周一超案件;29%的大学生倾向于通过人情关系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就业的公务员招考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面试存在暗箱操作;仅仅48%的大学生会在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典型案件如张先著案件。不得不说,调查数据非常不容乐观。

3.法律信仰尚未确立

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的司法制度没有信心,他们认为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没有必要。只有26%的大学生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0%的大学生却认为法律只是有权人和有钱人的工具,而剩下的44%的大学生还持观望态度,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会逐渐完善。62%的大学生认为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还不够,38%的大学生认为这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和自身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同时部分大学生不关注社会上发生的有关法律方面的新闻,他们缺乏维护法律的责任感和勇气。85%的大学生只是偶尔关注这方面的新闻,但是仅限于看很少引发思考;只有8%的大学生会经常关注社会热点或是国家立法活动。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种世俗文化和封建观念早已根植于人民心中。人们对法律的观念受到了中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影响,公民整体的法律意识还不高,平等、民主的法律思想很难深入人心。整体法律意识淡薄的大环境势必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其次政府各级部门对公民的普法力度还远远不够;最后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违法犯罪现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有一定的影响,报纸上经常报道的官员丑闻或者贪污案件,就业中的不公事件,一些有影响的案件如“我爸是李刚”,让大学生失去对法治社会的信心,更不要谈法律意识的培养。

2.高校教育方式因素——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

法律课堂教学是法制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但其只是法制教育的一部分。而当前高校教育的实际做法是要么忽视法制教育,要么将其同法律课堂教学混淆,并且法律课堂教学本身就有单一性、短期性等特点,缺乏系统性、持久性。现行高校通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法律内容只有两章,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认为过于抽象而蜻蜓点水,不注重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只是把我国各个部门法的基本知识非常简单的罗列出来,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教师授课只能蜻蜓点水,把一系列法律知识点堆积起来灌输给学生,师生间缺乏交流,一些典型案例、社会现象不能真正的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法律知识学了不少,但只是划在书上,没有刻在心里,实现不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

3.学生自身因素

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报酬 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128-01

9月份是全国大学生入校的日子,一些大学生家庭在高兴之余也为高昂的学费一筹莫展。现在的学费支出几乎已经成为家庭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了一些贫困家庭的负担。基于以上情况,我国的贫困助学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但与高昂的学费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们,为了能圆自己的大学梦,解决自己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就在上学的同时做起了兼职。但这些学生们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与他们的劳动付出却不成正比,甚至比当地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还要低。

存在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用工双方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在大学生用工这一社会现象中,雇主处于主动地位,掌握了报酬所得制定权。同时,不排除雇主与雇主间的联合,一起将大学生劳动报酬推向低点。一般大学生群体来自于全国各地,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所以很难形成共识,而这些雇主们都是大学所在城市的本地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很容易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群体在用工劳动报酬制定上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二)悬殊的供求关系。需要寻求兼职工作的大学生数量的供给与雇主对劳动者数量的需求方面的悬殊,供大于求,庞大的大学生兼职群体又一次把劳动报酬推向低点。(三)大学生维权意识的淡薄。虽然大学生们有劳动意识,但在维护自己的劳动权上意识淡薄。一是由于大学生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社会劳动报酬平均标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由于大学生在经济上不独立,主要经济来源在于家庭,这就造成了在劳动报酬的索要方面很少有意识去讨价还价,这就给谋求暴利的雇主们有了可乘之机。以上两点造成了大学生在维护自己的劳动所得方面的意识淡薄。综合分析以上原因使我们认识到,法律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劳动所得的保护有待加强。但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维权意识淡薄,在劳动报酬标准的制定上缺少话语权,致使很多情况下大学生们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同时这些付出劳动的大学生们的工作很多具有临时性、短暂性,所以也造成他们不能形成共识,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从而导致大学生们,明知自己的劳动被变相打折,却无能改变,所以,我们的法律更应该对他们给予保护,使我们社会的劳动更加具有公平性。

对大学生获得平等劳动报酬权的保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立法保护。现行法律对大学生劳动报酬所得权的保护仍处于空白状态。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这一规定在现行法律实践中,不能从根本上保护大学生。所以,对大学生劳动保护,尚需法律进一步加强。(二)加强行政监管。劳动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具有对个体商户、企业的监管权力,在现行法律中主要调整的是正式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劳动报酬所得权监管实施上的空白。所以,在立法保护的前提下,把大学生的劳动报酬所得权以及大学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纳入劳动、工商管理部门监管范围之内,有利于保护大学生劳动报酬权。

同时,对大学生劳动报酬权的保护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可以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大学生的劳动报酬如果能够得到有力的保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长久生计。(二)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大学生们虽然在劳动报酬的给付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容易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不代表他们就甘于接受,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就业的主力军,不久将来,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大学阶段,对他们的劳动报酬进行保护,获得平等的报酬权,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劳动报酬的法律保护仍比较薄弱,很多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立法、行政监管的手段对大学生的劳动报酬权进行保护迫在眉睫,对大学生群体的自立意识的培养、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参考文献:

[1]陈力.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06).

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篇4

一(略)1(略)

2、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知识极其匮乏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期间所能学到的法律知识只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法律基础部分及就业指导课中的浅尝辄止,加之学生在学习消化过程中的不求甚解,导致高职学生对于常用的及与就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都缺乏基本认知。于是在就业过程中常会掉入陷阱,无法维护自身正当的合法权益。比如,很多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仍然不能区分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不能区分实习期、见习期、试用期,不知如何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不知自身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而有些黑心用人单位就趁机欺诈毕业生,赚取非法利益。同时,劳动合同是学生维权的最基本凭证与保障,由于所缺少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书,常常造成毕业生维权的困难。因而,迫切需要加强高职学生就业法律教育,来丰富高职学生就业法律知识,在合同、协议签订过程中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高职院校学生维权意识淡薄就业法律维权意识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当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劳动者能感觉、认知、评价,并且能用法律手段维护其合法权益。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劳动者的一员,他们的这种维权意识是极其淡薄的。曾有调查显示,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大学生人数比例仅为遭遇侵权的大学生总数的10%,而这其中,高职学生所占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导致高职学生维权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迫于就业压力,作为就业弱势群体的高职学生轻易不敢言语,只会选择忍让。另一方面,也是更为主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法律基本常识欠缺,不知如何维权。同时法律意识淡薄,根本没想过要通过法律维权。甚至认为自己上当受骗,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是正常现象,只提醒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就行了。殊不知,他们的行为纵容了非法用人单位,下次自己还可能会陷入这种权益危机。因而,迫切需要加强高职学生就业法律教育,增强他们维权意识。

二、加强高职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途径

1、加强普法宣传力度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各个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如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对专项法律知识进行宣传。针对毕业生、在校生开展不同内容的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维权讲堂等等,使学生意识到“法律就在身边”。

2、加强学校就业法律课程的开设前面我们提到过,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基础知识及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摄入。比如,可以开设《劳动法》或其他与就业相关的课程,在课程中讲授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掌握如何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明晰切实相关的各种法律条文,通过实际案例解读等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懂得依法就业,依法维权。

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篇5

一、目前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

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多年的普法教育,全县农民法律知识贫乏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农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总体来看全县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相对淡薄,传统意识较浓,农村法制宣传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法律素养低,害怕打官司,对法律缺乏信任,薄情优先于法。从走访的人员和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来看,在一部分农民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或者想寻求法律保护,确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也有一些像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朋友,不会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法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浅薄。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选举中我们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选票,候选人用金钱买选票的事情屡屡发生。他们不知道这样滥用自己权利的后果是导致选举结果并不能达到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损坏自己的利益告终,而这种权利、义务意识的浅薄最终不能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3、农民法律维权意识存在误区。觉得上法院打官司不是维权的手段,特别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征用赔偿等问题上更是望而却步。由此造成许多本可以通过法律诉讼、司法调解等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演变成了问题。法律意识维权上的这一误区直接造成对政府的信赖往往胜过对法律的信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的工作量以及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二、产生的原因

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知识面窄,谈不上什么系统的有条理的学习法律法规,广大农民获得的法律方面的信息量非常少。所以,法律在广大农民头脑中所占的位置自然是十分淡薄,甚至是触犯刑律的行凶、抢劫、盗窃等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人也并非无知到杀人是否偿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们仍然铤而走险,这纯粹就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了。

三、针对以上的现象,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1、营造一个大家都积极参与的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现在的传媒的力量是巨大的。各类传媒应该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或是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以直观的方式入手,来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在这个方面,宣传机构、普法机构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篇6

【关键词】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D90-0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54-01

一、医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法律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法律反映,是人们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对法、法律制度、法律知识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对法律权利、义务的认识,以及时现行法律的评价、解释和人们的法律动机等。

通过调查,医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如下:

(一)医学生学习法律热情普遍不高。医学院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学习法律的热情普遍不高。他们学习必修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态度并不认真,往往最后只是突击背诵以应付考试;他们也不会收看法制节目,阅读法制书籍,讨论法律话题,他们认为这些法律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距很远。

(二)医学法律知识零碎化。医学生通过课堂上、生活中对法律知识零零散散的学习对法律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全面也不深入。他们对法律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形成系统化的法律体系。

(三)医学生守法、用法能力不足。当法律的正义与自己切身利益冲突时,医学大学生们往往会选择保存自我,而不愿维护法律的正义。还有一些医学生当不法分子伤及自己利益时,不会用也不敢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能力不足。

(四)医学生法律信仰不足。虽然当今中国是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但是社会上仍然存在许多执法不严、知法犯法、执法者违法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法律信仰的确立。医学生和许多大学生一样对法律不能充分信仰。

二、医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课时数过少,课程教材不统一。目前,绝大部分医学院校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涉及到法律课教学。从思想政治教育到道德修养教育到法律基础教育,每周2课时,为时一学期。法律基础在该课程中分量很少,仅仅为全书八章中最后两章,讲授内容庞杂繁多,包括了八、九门法律课程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一些纯理论行的概念、原理等。受学时所限,教师只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不能详细讲授。有些医学院校开设了诸如《医学法学》、《卫生法学》等与医学极为相关的法学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一般为选修课,教材多为自行编写,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往往仅仅是为了学分而选修,不愿认真学习。

(二)教学手段落后,教学队伍不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育。然而,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时,往往照本宣科,仅仅传授法律的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环节,课程单调乏味,学生面对具体的法律问题时也不知如何处理。这往往是由于教师队伍不够专业造成的。不仅仅是医学院校,许多普通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并非由法律专业老师讲授法学部分,这门课程往往由学生辅导员或者是思想政治老师兼任,他们对法学并不熟悉,理解并不透彻,照本宣科在所难免,这也是影响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原因。

(三)家庭、社会的影响。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与家庭、社会的影响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中有不遵纪守法的案例往往对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产生不良影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权大于法等现象也在侵蚀着法律的权威。

三、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改革医学生现行法律课程设置。医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他们是将来要从事“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重大使命的学生,仅仅靠公共选修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传授法学知识远远不够,应当丰富与医学相关的法律课程。《医学法学》、《卫生法学》这样的课程不应该只作为选修课程,应当列入必修课程,以帮助医学学生了解医学中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将来成为既掌握医学知识,又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医生。这些课程教材要结合医学生思想状况、未来事业需要,选择相关的法学知识进行编制,此外,还应当选择典型案例,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点评,将法律的严谨性与教材的可读性相结合。在正式教材未出台之前,各校可自编或以相关的资料作为教材,在正式教材出台之后,选择材进行讲授。

(二)创新教学手段,建设专业化的法律教育队伍。教学手段落后是医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以为照本宣科学生就能提高法律意识,其实不然。提高学生法律意识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法学教育中的讨论教学方法(学生针对开放性案例讨论学习)、辩论教学方法(对一些有争议的法律问题让学生分成两组辩论,提高表达能力)、专题教学方法(列举若干个涉及某一专题的案例比较学习)都可以作为教授医学生学习的手段。当然,这首先得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法律教师队伍。这队伍应当是一支出身法律专业的、对法律有深刻理解和执著信仰的教师队伍。他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授课,通过教师的言行,把法律的精神和价值传播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法感情、法意识;在课外,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解答学生遇到的法律问题,用法律的力量使学生树立起法律思维方式。医学院校应当选拔这样的合格人才,对医学中法学教育给予重视。

(三)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对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与社会的事情。净化社会大环境,维护法律权威,提高立法水平,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构筑家庭法律防线,提高家长法律素质都是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突进。

四、结语

21世纪所需要的医学人才不再是仅仅懂得医学知识、掌握医学技能的具备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而是“复合型”的医学人才,其中法律素质是“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本文通过对医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给出三条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途径,以期对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所帮助。

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篇7

关键词:内科护理护患纠纷潜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034-02

内科的日常工作是负责门诊病人的输液治疗,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的各种疾病人群,治疗时间短,一部分病人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冲突,产生医疗纠纷。在工作中和管理上深刻体会到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需要每个护理管理者及内科护士的高度重视。现将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内科护理纠纷记录。88例护理纠纷中,沟通障碍引起44例,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引起的各6例,护理诊疗操作失败9例。

2原因分析

2.1沟通障碍

护患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是发生护患纠纷的导火线,护理行为中语言不当是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

2.2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忽视了潜在病人健康中的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部分护士缺乏法律知识。

2.3责任心不强,护理诊疗操作失败

护士在诊疗过程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未交待注意事项,引起护理纠纷。

2.4服务态度冷漠

在诊疗过程中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冷漠,语言生硬,解释工作不到位,经常有抱怨情绪,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3防范对策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提高护士的素质着手,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生医疗纠纷,要采取“补救”措施以消除误解。

3.2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护理专业与法律知识,以熟悉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避免发生护理差错和事故,减少护理纠纷。

3.3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科室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慎独精神、遵章守纪的素质。

3.4正确认识和处理护理纠纷

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后,应积极协助调查事情的真相,正确处理护患纠纷,防止再次发生。

4讨论

近年来护患纠纷存在不断上升的趋势,护患纠纷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对易出现护患纠纷的问题应警钟长鸣,要防患于未然。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法律知识学习,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护理行为。尤其在护患纠纷发生后,院方要积极主动、耐心地与患者接触和沟通,尽量消除误解。护理当事人要采取冷静、理智、客观的态度面对纠纷,要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妥善保管好护理及病案文书等相关证据资料。实事求是查明真相,找出问题以及分清责任。属于院方的,勇于承担责任;属于患者无理要求的,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决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我院通过以上措施的执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效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切实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总之,医院发生护患纠纷的潜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患者与家属以及社会因素,采用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红菊,王箐,马真胜,等.护士长对护理纠纷产生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7,21(30):2791.

[2]任云琴.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J].家庭护士,2008,6(40):1102~1103.

[3]车淑贞.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7,5(118):74~76

[4]滚红英.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经验探讨[J].当代护士,2003,5(1):12.

[5]陈惠芳,喻备志.护理纠纷的防范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7,24(1):85.

[6]孔维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85.

[7]朱晓红,李淑迦.强化法律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现代护理,2004,10(2):183.

[8]孙秀荣,张佩超,贾汝福,等.浅谈产科护理纠纷的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8):1071.

[9]张颖,高秀芬,史忠岚.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3.

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篇8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江总书记曾经指出:“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而归根到底人的因素是根本的。”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监狱干警队伍?本文就以“一管之见”谈点个人粗浅看法。

一、当前干警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人民警察担负着法律赋予的“管理监狱”的职责,长年累月战斗在改造罪犯第一线,为稳定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是一支素质较高,能打硬仗,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监狱干警队伍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近几年,监狱干警队伍中接收了

大批从学校毕业分配的新干警,为监狱干警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干警队伍的年龄结构。但从整体情况看,干警队伍中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据笔者所在单位统计,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干警只有6.5,大专文化程度的干警占43,而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干警却占50.5,其中法律专业、监所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心理教育专业以及适应监狱生产所需的各类技术专业的干警所占比例偏低。离司法部关于监狱人民警察素质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与监狱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干警一般只进行短期的上岗培训,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训练和学习,加之实践经验少,到岗位后很难进入角色。中年以上干警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长期跟班带班,很少有机会进行脱产再学习深造,造成理论知识欠缺。而面对当前监狱押犯中复杂的犯罪群体,既无理论功底,又不能准确把握政策法律观念,对罪犯教育上存在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对立和反改造情绪,容易引发监内各种不安定因素和影响监狱的生产发展。

(二)警察意识淡薄。监狱人民警察与公安等其他警察虽然警种不同,各司其责,但地位是平等的,都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工具。但据调查,干警队伍中约有25的人总认为“公安”才是真正的警察,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监狱,受社会上流传的“五等警察劳改队,坐在田边打瞌睡”、“站田头,迎风头,晒日头,数光头”等打油诗的影响。自认为监狱警察低人一等。有少数青年干警初上岗时,穿上新警服,觉得很新鲜,很神气,工作久了,便感到当监狱警察辛苦、乏味。同时,由于长期与罪犯打交道,大部分干警习惯听任于罪犯“报告干部”的称呼,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干部,逐渐地忘记了“警官”的地位和身份。另外,监狱的装备比公安落后,从事监管工作的干警长期缺乏必要的警体训练,其身体素质,擒拿格斗、射击、驾驶等都不具备现代警察的要求。因此,导致部分干警警察意识淡薄,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监狱的行刑效果,制约着监狱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三)献身精神不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监狱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干警长年累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其生活环境是“地处山区人烟少,生活单调无人晓。工地监房两头跑,条件艰苦催人老”。由于环境之差,监狱经济又不景气,加之财政保障未完全到位,造成有的单位不能按时发放工资,有的甚至连警服都不能按要求给干警配发,更谈不上福利待遇高,特别是看到社会上有的单位“上班清闲,晚上安全,工资照发,奖金照拿”的情况后,有的干警感到监狱工作清苦、辛苦,认为是走错了路,入错了门,吃了亏,造成在工作上敷衍了事,积极性不高,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跳槽”。这种经不起艰苦环境磨练的情况虽然出现在极少数干警身上,但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干警的心理状态和献身监狱事业心不强的问题。

(四)执法意识淡化。据调查,当前监狱押犯中犯罪群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存在财产型、智力型、累贯犯、涉黑涉毒犯增多。这些罪犯具有很大的腐蚀性、狡诈性、顽固性、帮派性和教唆性,其为人处事适应性强,善于察颜观色、投其所好,见机行事。由于少数干警素质较差,法制观念不强,加之有极少数罪犯与干警是老乡、朋友,而面对复杂的环境,对罪犯的反改造心态知道不多,原则性不够强,因此,很容易误入罪犯设置的圈套。例如有的干警与犯人攀亲道友,称兄道弟。有的与犯人同桌共饮,购买违禁物品和保管现金。在罪犯考核上,有的给罪犯打印象分、感情分、老乡分。在减刑、假释中、等价交换,这是部分干警执法不严、法律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

二、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综上所述,干警队伍中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警察意识淡薄、

献身精神不强、执法意识淡化等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教育培训形式化。司法部规定从20__年起全国监狱人民警察要进行为期三年的基本素质教育,这对提高干警队伍的整体素质乃至改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据调查,有的监狱对干警素质教育培训搞形式化,图虚名。有的干警在培训学习中只是为应付考试而学,考试过后,书本一丢,忘在脑后。有的从学校到参加工作,本来就没有系统地学习监狱业务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生产技术。对监狱业务知识和警体知识在参加工作之前头脑中是一片空白,虽然通过培训学习有一定的提高,但对部分干警来说也只是一知半解,知之不多,掌握不深,更谈不上在工作中运用自如。

2、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不够。近几年,由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有的单位一方面偏重于经济发展,放松了对干警的政治思想教育,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形式单调、照本宣科,缺少灵活性和针对性,导致部分干警感到生产任务重、压力大,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另一方面缺少警察职业道德和宗旨教育,少数人虽然当上了监狱人民警察,但对警察的性质、职责和监狱性质、任务、作用不太了解或理解不深,久而久之,使干警容易产生职业厌倦感和警察意识淡薄。

3、经济效益差,财政保障不到位。首先在经济效益方面。监狱由于受到人才缺少、生产技术落后、资金紧张、设备老化,特别是农业单位,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易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所以,监狱经济难以摆脱困境,与社会企业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造成有的监狱长期发生亏损,甚至债台高筑。其次是财政保障不到位。据有关部门统计,监狱干警经费保障程度只有60左右,近年来,虽然财政保障逐步有所加强,但与公安干警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监狱经济效益差,财政保障不到位,造成有的单位长期拖警工资,子女就业难,福利待遇差,严重影响了干警的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制约了警用装备和教育培训的投入。而与其它警种相比,同样是身着警服,却不能获得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因此,严重地挫伤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4、长期接触阴暗面,意识逐步淡化。由于监狱工作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监狱与社会缺乏沟通,联系少,而干警长年累月与犯人相处一起,导致警惕性逐步放松,少数干警与犯人无话不谈,久而久之,干警与犯人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关系,当这种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不知不觉迁就或者满足罪犯提出的无理要求。有的干警对罪犯不是严格管理、文明执法,而是利用考核、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机会和权利在执法上与罪犯搞“等价交换”,造成以权代法、执法不严、执法意识淡化的问题。

三、加强干警队伍建设的对策

以岗位培训为手段,加强基本素质教育力度。加强基本素质教育培训是改变干警队伍知识结构,开发智力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对干警队伍的必然要求,真正达到以素质强警的目的。为此,着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乘司法部关于在全国监狱人民警察基本素质教育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开辟各种各样的培训渠道,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全面提高干警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监狱政工部门在制定长远和短期培训计划时要做好“四个结合”这篇文章:即单位内部培训与聘请专家教授授课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自学成才相结合;岗位练兵与业务竞赛相结合;业务培训与科技强警相结合。三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舍得花大力气广纳人才,同时对已有的人才监狱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在政治上、组织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使干警感到工作舒心、事业顺心、生活开心,创造一种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和脱颖而出的氛围、环境。从而达到监狱干警队伍具有胜任监狱工作需要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规范、法律知识、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高层次知识结构。

以人事改革为前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主要是解决干警队伍中警察意识淡薄的问题。为此,一要结合政法战线开展的“三项教育”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化警察意识,做到秉公执法、清政廉洁、严守纪律。二要在开展思想工作上下功夫,落实领导与干警谈心交心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过细的政治思想工作。三要在人事管理上重点抓好“四个机制”:①建立录用机制,制定干警录用细则,严把进人关,确保新进人员质量;②推行竞争上岗机制,对监狱缺职的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干警进行双向选择,在竞争上岗过程中要以德、能和素质定位;③坚持动态管理机制,对年度考核居末位的干警予以黄牌警告,对工作任务完不成的实行末位淘汰制;④建立奖优罚劣机制,政工人事部门每年把考核结果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警评先树优、提拔重用、物质奖励、待岗培训和辞退的重要依据。

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篇9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加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无论是社会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及自我责任意识都需急剧加强。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1、社会责任意识

在世界日益开放的今天,受西方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注重崇尚自由、独立、个性,过分注重自我,忽视了与社会的联系,导致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社会主义价值观薄弱,无法将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结合起来。

2、家庭责任意识

由于校园里经济基础的差异,物质的诱惑,虚荣心作崇及家庭责任感的淡漠,使得他们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艰辛,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品质。

3、自我责任意识

部分大学生不注重自己身体健康,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沉迷网络,缺乏奋斗目标,对自己不负责任。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的原因

1、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严重泛滥,这就使得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们过分关注利益,思想在悄无声息中也就被物质腐蚀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年青一代一味沉迷于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责任感开始淡化。

2、家庭原因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当代大学生的家庭结构基本趋向421模式,这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天然土壤。现代家庭大多对子女过分宠爱,在物质生活上一味满足而不注重精神教育,对学校教育过分依赖而不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子女成才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这就使得这些孩子对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及自我责任有些不负责任了。

3、学校教育

我国的现行的教育体制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产生很大制约,我们推行应试教育,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的考核,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

4、自身原因

从成长环境来讲,他们处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由于家庭过度保护,他们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练、摔打,缺乏顽强的意志及坚韧的品质。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时,他们缺乏辨别能力、认知能力、自控能力、自主能力、自理能力。

三、对策及研究

1、家庭教育

家长要理智的对孩子施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培养其独立自强的精神。

2、学校教育

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品德的教育和修养,进行相关的法律责任教育,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社会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十分重要,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全员动员起来,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翠艳《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2]倪胜林《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篇10

通过这次党员生活会,我认识到开展纪律教育活动不仅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虽然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动员较比增强了自己的党员意识,提高了自律能力,思想觉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按照此次专题会议的内容,联系自己思想及学习、工作实际,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作风方面。在思想上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不够坚持,有时会有推拖的现象,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虽然,过去在局里各项工作中做得也不错,但也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在基层总认为工作难度大,以致曾出现畏难情绪,没有针对实际情况,主动地去寻出路,想办法,解难题,因此,工作上还没有大的起色。在工作中有时会有畏难情绪,会做的事情争着去做,不会做的事情干脆不做,怕做的不好,领导会批评,与其挨领导批评,还不如不做。

2、学风方面。主要是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不够浓烈,学习意识淡薄,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只满足于现状,工作中只要自己不犯错误就可以,没有创新意识,平时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较少,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在业务理论学习上还不够严,对防疫工作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的不够全面,在局组织的考试没有达到局里要求,没能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3工作作风方面。一是对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不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防疫工作。二是工作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防疫基础工作缺乏,新办法不多,缺少特色。三是与领导之间谈心较少,不能及时地将自身的思想动态与领导进行交流。

二、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有所淡薄,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的思想,工作中还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总认为防疫站是畜牧基层单位,主要精力应放在防疫、检疫工作上,因而忽视了理论学习,学习意识淡薄。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只是紧一阵,松一阵,今天有时间就学习,没有时间时就不会想到挤时间去学习。

(三)是在执法方面,律意识不强,怕麻烦,认为有些程序可有可无,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

三、初步整改措施

1、要以“纪律作风建设”为契机,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和集体讨论决策制度。要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与领导交心通气,消除彼此的隔阂,增强与领导间的团结,提高自身的凝聚力。

2、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抓好如实上报的原则问题。力争在工作中取得明显进步。我对照局纪律作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查摆剖析。如有不妥之处,请领导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