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8:50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篇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

1、前言

当今社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国与国之间存在着竞争,人与人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国际间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承担着未来社会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其综合素质的水平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兴衰与存亡。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专门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各个领域处于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认清局势,更新观念,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去抓,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国力的发展。

2、素质的概念

《辞海》中指出: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原本特点与基础。心理学认为它是人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一般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1]。这仅仅是是“素质”狭义上的解释,而广义的素质概念则是不仅包括遗传因素,还有后天的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等,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努力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总水平[2]。本人认为:素质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努力的统一,是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的有机结合。

3、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

3.1在思想道德方面

大学生身心日渐成熟,但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没有全方位的正确评判,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集中体现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自我主义等倾向。首先,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对传统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的评价标准产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认同重实效、重现实的价值观。在他们的心目中,道德就是自信、独立与诚信。他们反对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如:勤俭节约、重义轻利等。他们更倾向于西方的个人本位思想、利己主义思想。这恰恰与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矛盾。另外,一部分人太过于追求物质,而没有精神追求,人生价值观产生了扭曲。

3.2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高中文理分科过早,导致一部分学生偏科严重,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不高,科学素养淡漠;科学知识学习不够全面,认识不够全面、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科学创新、探究能力;整体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审美知识,审美情趣较低。

3.3在身体素质方面

大学生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接班人和源泉。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有所下降,这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好,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学习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锻炼身体时间,但只要能够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男生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多,而女生除体育课外很少参与体育锻炼。高校管理相对宽松自由,学生自制力差,很多学生形成了熬夜上网、抽烟、喝酒的坏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3.4在心理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心理疾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和学习。调查表明:在退学的大学生中,超过半数的人是因为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而选择退学的;有近三成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一成学生有中度的心理问题[3]。说明大学生是心理弱势群体,心理问题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会在恋爱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困扰。甚至会在求职就业时遇到麻烦,他们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烦恼,产生心理压力,逃避社会。担心找不到工作而产生焦虑。自卑等。

3.5在创新素质方面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这与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极不相符,既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也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不利。有的大学生想创新,但不知从何入手。在创新的过程总会出现各种困难,很多大学生在漫长的创新路途中迷失了方向,甚至过早放弃。

4、当前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既迎来了机遇,同时也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我国的未来。所以,务必要迅速要提升整体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更加激烈,体现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国家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我国同样需要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提升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是时展的要求。

5、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我国人口众多,但随着我们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需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稳稳地立于强国之林。这就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1)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加强社会价值观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做好自身理想与职业价值的有机统一。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素养,积极发挥他们自我教育和社会群体教育的能力。(2)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要培养他们树立科学意识,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并积极投身于各类科学知识实践当中。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树立人文精神,良好的审美观,并把这些充分地利用到社会实践中,让更多的人学习到其中的乐趣和魅力。(3)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求各高校建立每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目标档案,经常性地对其进行身体素质测试,不达标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多渠道的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4)在心理素质方面,引进优秀的心理专家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树立健康的人格,保持开朗豁达的心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在创新素质方面,要通过心理诱导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形成强烈的创新动机,坚定自身的创新信念,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保持旺盛的求知精力。着重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辞海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423.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篇2

虽然现在我国的综合性大学很多,家长也开始重视舞蹈、绘画等等所谓“素质教育”,但因为要面临社会就业压力和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这些“素质教育”显得有些苍白。于是,尽管很多人羡慕曼妙的舞姿,欣赏灵动的画笔,但要将自己的兴趣完全投入其中还是有些难度的,这大概也就是当今这些专业“冷门”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比不上发达国家。

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没有文学、音乐、舞蹈、绘画这些艺术的存在,是不会有多大作为的。我国一向把“科教兴国”作为民族振兴的“铁律”,作为国家综合性的大学的教育,自然也不能“偏理轻文”或者是“偏文轻理”,而这一点在舞蹈教学方面体现得更为淋漓。

(一)舞蹈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和众多艺术门类一样,舞蹈作为人类自远古已来便有的一种“独特表达情感”的方式,对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对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能够进入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般都经过了高考的“考验”,在理工科的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抽象思维”,然而“形象思维”相对比较薄弱。当今社会特别强调各个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而从本质上说,学科交叉所要带来的就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融合。舞蹈的训练就是实现其融合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2、对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这在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并不是很严重,但要具体到一个学校、一个学院,那可能就是“集体乐盲”或者“集体舞盲”。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舞蹈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亲身体会舞蹈的动作,没有亲自去深思过动作的含义,甚至没有好好地看过一个动作的起承转合,就永远也无法“真正”明白舞蹈所能表达的深层涵义,也无法“真正”体会演员每一个动作背后的艰辛。

3、对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些大学生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出一些损害公德的事情,就是因为他们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认识上存在缺陷。而辛苦的舞蹈学习过程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世界永远不承认“不劳而获”。同时,舞蹈作为其本身来说,是一门语言――一门自古以来就开始存在、发展的语言。“舞蹈源自生活,生活又影响舞蹈”,相辅相成,而且“舞蹈”和“生活”都讲究完整性和公共性。完整性即指生活是完整的,有快乐、悲伤、开心、忧郁;舞蹈是完整的,也有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无论我们现在是开心也好,忧伤也罢;无论我们现在刚开始舞蹈也好,临近结束也罢,这都是必经的一个阶段,要是那些不注重自身修养的同学可以这样去思考,那么就会反省、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公共性即无论是生活还是舞蹈,我们都要在不断交流中才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也只有与周围的人共享资源,才能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使自己向前的步伐迈得更大。那些自身修养欠缺的同学忽视了“公共空间”,因此有了一些不好的行为。若他们认识到世界是完整的,人生是完整的,就会自我修正和完善,这正是舞蹈要教给我们的东西。

4、对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舞蹈就是学会沟通、学会博爱,当然最实际的还有学会了如何去跳舞,如何去“读舞”,于是在日常交往中,对舞蹈有浓厚兴趣的人便成了我们潜在的社交人群,也就在不自觉中,我们也具有了不小的社交圈、不错的人脉和出色的交往能力。

(二)舞蹈教学对大学生个性的培养

除了以上所说的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舞蹈教学还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有着相当程度的作用。

1、对不擅于表现的同学,舞蹈有助于培养自信、大方的品质。有句话叫做“问题只有当碰到的时候才称其为‘问题’”,确实如此。平时与同学关系不错的一个男生,在一个陌生女孩面前可能就不是那么大方得体了;平时挺有号召力的一个同学,一到讲台上去就心里发慌、声音发颤。而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交流和表现的问题,于是不可避免地,本来挺害羞的一个男孩就要不断地挑战自己,努力使自己朝着大方、得体的方向发展;本来不敢在公众场合吭声的同学,就要不断给自己打气,使自己适应台下几百双眼睛。而当他(她)发现原来一切并不是那么难的时候,这个人的也就由原来的“沉默寡言”转变成了“能言善辩”,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诸如“自信演说”等课程其实并没有舞蹈“全能”。大学中有一句话“在大学中只要你想改变,就没有什么是改变不了的”,而这可能就舞蹈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有力的体现。

2、对平时擅于表现的同学,舞蹈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其实平时说“擅于表现”的同学,并没有否定他(她)难过忧郁的时候。那么当一个人难过忧郁的时候怎么办呢?散步、谈心或者写日志都可以,不过跳舞同样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当别人都在为自己的烦心事苦恼的时候,这些人完全可以沉浸在舞蹈的世界里,忘却烦恼,相信这就是为什么跳舞的人很少会因为精神压力大而忧虑的原因。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其综合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将来应对困境也会更得心应手。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篇3

关键词:综合素质培养;评价;校企合作教育;就业

increasethecomprehensivequalityofgraduatestudents,andimprovethestudents’employability:investigationongraduatestudentsofthepilotcollegeof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andtheemployer

wangXiaolu,ShiXiuli,DuShujun,XieDankun,maRuiqin

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1101,China

abstract:Basedontheinvestigationofgraduatestudentsofpilotcollegeof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andtheemployer,itshowsthatcomprehensivequalityisakeyfactorthatrelatedtograduatestudents’employment.employersaresatisfiedwiththetrainingmode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thestudentswhohadinter-shipinenterprisecanquicklyadapttheworkinenterpriseaftertheygraduate,andcaninvolveinprojects.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isnotonlytheeffectivewaytoincreasethecomprehensivequalityofstudents,butalsocanbenefitbothschool,enterprise,andstudents.theincreasingofthecomprehensiveneedthejointeffortofuniversity,government,enterprise,society,familyandstudentsthemselves.

Keywords:comprehensivequality;investigation;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employment

党的十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论述,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高校教育应该适应这种需要,把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

大学生就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关注的主要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为了了解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对就业影响的认识,我们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

1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挑选了48名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对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48名毕业生就职于3个用人单位: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元环试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他们为接收我院毕业生较多的单位,同时都为我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图1为被调查的毕业生用人单位的类型及学生人数。

图1被调查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及学生人数

其中,在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元环试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就业的毕业生,全部经历了从校内培训模拟课程、校内培训考核选拔、进入企业实习、完成企业项目、进入企业工作的过程。参加追踪调查的毕业生基本情况见表1。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任职的职位情况见表2。

表1被调查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表2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任职的职位情况

2追踪调查情况分析

2.1毕业生对个人综合素质与作用的评价

表3是被调查毕业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感受,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对工作的重要性及大学教育对该因素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表3

表3(续)

领导能力5142721518105912225

创新能力614225115267914223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篇4

关键词:就业;综合素质: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由“精英”教育阶段的毕业包分配到现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就业双向选择。目前是竞争激烈的年代,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和职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本质要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掌握就业技能,打好就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金融危机爆发,经济萧条,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大学的招生数量还要继续增加,所以,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

有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中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低已经成为制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首先,高校过度扩招使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而且,部分高校的师资等软件要求不能满足这样的扩招,以致大学生综合素质缺失。而就业的本质是社会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需要和认可的综合素质变成了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其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形成单一专业的知识结构,知识面狭窄;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以致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太差。这种知识结构状况缺乏创新活力,理论脱离实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再次,学生之间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区差异显著;加之个人主义、自我等原因,集体主义感和团结意识薄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团结协作能力欠缺,进而影响日后的工作协作能力。

最后,绝大部分学生为了上大学,过于注重高考成绩,忽略其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交际能力,缺乏基本的表达能力。许多都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基本上没有养成良好交际的习惯,走上社会就难以应付日常各种交际,以致与用人单位交流时,有一部分人不能把自己的优势等恰当地展示给用人单位。

此外,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欠缺,诚信缺乏,做事不踏实,态度不严谨,也造成就业难的因素。

二、着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是缓解就业难的关键

生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本钱。综合素质是就业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

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素包括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与决策能力、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气质修养等。知识结构是基础,提高思维能力,才会显得“有内涵”。动手能力决定一个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良好的组织决策能力可以对实现目标和方式做出最佳选择。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人际沟通能力更是在社会求职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在就业实践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看好。现在所认为的大学生的能力,早已不只是指知识的多少,而是指以知识结构为基础,包括以上所述的多方面综合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下,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全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对策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为自己提升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首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准职业倾向,择己所爱,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把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为自己能力的过程,变成学习的主人,拥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善于发现自己不足及乐于探究求新,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做好准备。

其次,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分析,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了解职业的特性、现状及发展空间,以及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进行职业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工作。

再次,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按照社会与职业发展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交叉融合,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

最后,加强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提高实际运用能力,还需具备从事该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积极投入到社会工作当中。

(二)掌握基础知识性能力,促进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

为了就业而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外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正确运用,必须努力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各类有用的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

虽说大学是小社会,但是学校和社会是存在差距的,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对社会看法过于简单、片面和理想。缺乏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的他们,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难以适应企业要求。这就需要在就业前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一种综合性能力,它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与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

思维能力对于人的学习、生活、事业的成功非常重要。依靠思维能力,才能总结、概括前人的经验,揭示事物的本质。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要求的必备素质,也是就业能力结构的核心。

动手能力可以理解为一种实践的技能,是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无论在学校中你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如何,如在工作中不能转化为实际,不能带来实际的工作业绩,最终也将会被社会淘汰。在学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各类社团活动和毕业设计等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组织与决策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对未来行为目标的决断和选择,及时处理,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种问题都需要迅速作出反应。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训练和培养自己的组织和决策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或文字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思想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和关键。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具备基本的就业竞争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能否正确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的健康。大学毕业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以达到善于与用人单位沟通,顺利就业。

(四)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提升就业能力的保障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篇5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1

民族音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倾听、理解、感受,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对民族音乐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各自特色的音乐文化,音乐的交流把各种文化柔和成无价之宝,而且音乐为人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音乐能陶冶、净化心灵,提高人的审美价值,因此,这也使得音乐的作用和意义突显出来,大体上来讲,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它是人民在创造劳动时,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的无形文化资产,显然,我国的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现代文本教育以及人本教育思想中所强调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的教育大纲中,文本教育强调了共性,人本教育强调了个性,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全面地满足两者之间的一个根本性的要求,一方面,既可以解决我国传统教育的刻板统一性,突破相对稳定的传统教育,通过民族音乐,将文本教育与人本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开发学生潜能、展现学生个性,形成一种完善的教育方式和体制。

另外,在大学生教育中,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激发学生敢于冲破自我束缚、他人束缚、文本束缚,支持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现个性的性格的发展,让民族音乐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与此同时,民族音乐教育,有效地实现了精英教育。在现在的教育中,就要通过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强化学生的人格培养,摆脱传统教育中舍近求远、文本倒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上民间音乐,通过教会学生如何欣赏民间音乐,并且欣赏的同时,加上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从而强化教育的效果。

二、民族音乐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分析

众所周知,孔子的礼乐思想是以人的内部修养为基础的。因此,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在这里进行具体的解释:

1.激发学生音乐兴趣,陶冶学生音乐情感

因为音乐擅长于抒发情感和引发情感,所以又被人们公认为是一种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声音艺术、情感艺术。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在理论上主张要把民族音乐艺术教育当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武器,而且身体力行地深入民间采集山歌、小调,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歌曲作为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材料,不断地完善现有的音乐教育体系,与大学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如歌唱教学、节奏教学、即兴表演、动作造型等,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此同时,并且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形成自发性的音乐活动,突出教育内容的专业性、渗透性,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地热爱生活,增强学生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将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陶冶学生音乐情感。

另外,在教学中,学生对当今的一些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找到这些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契合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也可以努力挖掘一些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民族音乐的兴趣当中。

2.课内课外结合,提升音乐教育效果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需要教师制定如教学目标,并以些为出发点,进行民族音乐教学,要保证目标的和谐、内容的和谐以及教学过程的和谐和方法的和谐性,如在欣赏《空山鸟语》这一首民族乐曲时,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或者可以组建一些艺术团队,定期开展一些艺术活动或者民族音乐活动,以学生自身的特点、爱好出发,不仅可以有效完成设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学习能力目标,音乐感发展目标,而且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善社会性发展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另外,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深化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路和方法,这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和增强教学效果的第一关键的技能训练,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出和撰写民族音乐教育活动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制订和完善现有的教育活动评价方案,让学生更加好地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进而促进民族教育目标的完成,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拓宽教学视野,增强学生体验

在大学生歌唱教学中,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曲,教师可以采用的导入方法,如歌词创编导入、故事讲述导入、动作导入、游戏导入,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增强学生直观体验,从而有效地导入到教学中,与此同时,要根据民族音乐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的特点与流行音乐中的相一致以及存在差异的地方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中发现异同点,并且进行演唱,通过自己的理解,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另外,通过民族音乐的韵律活动,将音乐中的一些基本动作、节奏动作、舞蹈动作结合起来,以舞蹈动作组织形式将民族音乐的内容展现出来,按情节内容组织按主题动作组织,或者是按音乐的变化组织让学生一一进行体验,另外,对于动作结构比较复杂的韵律动作组合教学的民族音乐教学设计,可以采用先观察或先回忆真实事物再即兴创编,或者是先省略细节,从感知舞蹈的大体轮廓入手,再逐步细致化的“完整累进”,并且先放慢速度,边示范、边讲解、边练习,然后再逐步增加连贯性和速度,让学生先采用简单身体动作感知音乐的性质和结构,然后再学习动作和动作结构,通过这样的表达,从而来增强体验。与此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和观察自己、同伴、集体的演奏,并努力使自己的每一声部的演奏都能服从于民族音乐整体音响形象的塑造要求,从而来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随乐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创造性表现能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篇6

一、优化关系

(一)摆正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面作用,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先为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二)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面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点,师生共同融人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二、趣味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机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从而获得优秀的成绩。

三、巧施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以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得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总之,我们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提高。

四、用活“教材”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篇7

abstract:Qualityeducationhasbecomethecoreconceptofthehighereducation,andtheimplementationanddeploymentofsportsteach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mustalsobearoundthisprinciple.therefore,theauthorconductedtheexperimentalteachingof15weeksoffieldsurvivaltrainingtocollegestudents,andanalyzedthechangesofcomprehensivequalityofuniversitythroughtheexperimentalanalysis.experimentalresultsshowedthat:theimprovementeffectofcollegestudents'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anddepressionfactorwasverysignificant,theimprovementeffectofcompulsionandanxietypsychologicalfactorissignificant,sofieldsurvivaltrainingtocollegestudentscaneffectivelyimprovecollegestudents’pressureandhealthlevel.

关键词:野外生存训练;综合素质;普通大学生

Keywords:fieldsurvivaltraining;comprehensivequality;college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17-02

0引言

当代大学生承载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热切期望,是未来我们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在新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变化,这些变化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招生数量和规模在持续扩大,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缓慢,学生的就业方式不断变化等等;其次是诸多普通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受社会舆论和风气的影响巨大,以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往往难以预料,心理变化让人捉摸不透。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制约着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整体教育质量。体育教育教学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践研究表明普通大学体育教学对于普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有效,其效果是其他大学课程无法比拟的。在大学体育诸多教学内容中野外生存训练是最为有效的课程之一,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它是一门集健身、娱乐、实用、挑战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各种各样的户外运动为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多年的实践活动表明,野外生存训练更能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有效沟通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各种压力。

为此,我们根据现代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具体进行了为期15周的教学实验活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活动分析野外生存训练的教学实践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未接触过而自愿选修野外生存的西安工程大学08级本科生180人(男生125人,女生55人)作为被试。

2主要研究方法与实验步骤

2.1文献资料法通过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查阅和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野外生存训练方面的文献和资料,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有效的、相关性较高的重点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以获取有效的使用信息,从而保障本研究理论基础的坚实可靠。

2.2教学实验法实验基地选用西安工程大学2006年在新校区建设中的西安工程大学临潼骊山校区野外生存训练实践基地。在该基地学生可以进行与野外生存训练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登上活动、攀岩活动、徒步穿越活动等基本活动。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时,在综合多种因素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学校新校区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周围的地理地貌的综合特征,根据野外生存训练教学的既定目标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进度;并且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变化情况积极调整使得校内学习和校外基地学校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尽全力完成野外生存训练的各项教学活动。在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之外,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合理诉求和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在假期或空余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训练活动。

2.3实验活动

野外生存训练实践活动(为期5次课):

2.3.1体验阶段

体验阶段为期两次课。主要是在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的野外生存实践基地进行,活动时间约为12小时。活动内容是难度相对较为容易的入门级别,徒步登山活动是训练课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周六早晨八点准时出发,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登山,时间约为4小时;中午十二点左右在计划点进行午餐休整活动;下午两点进行规定地点的模拟渡河演练;下午四点清点学生人数开始下山;晚上七点返回校园。

2.3.2提高阶段

提高阶段为期两次课。提高阶段的课程任在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的野外生存实践基地进行,活动时间为两天。提高阶段的难度交体验阶段稍高一些,基本处于中等偏低的难度。时间安排在周六和周日进行。活动内容包括登山、专项练习、宿营、娱乐、丛林穿越、山丘翻越、攀岩以及野外军训等活动。

2.3.3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为期一次课。巩固阶段的课程选择在校外实践训练基地,难度比提高阶段稍高一些,基本处于中等偏高的难度。为期两天的时间。活动内容和提高阶段较为相似,活动内容包括登山、专项练习、宿营、娱乐、丛林穿越、山丘翻越、攀岩以及野外军训等活动,但是专项活动内容的难度较之前的提高阶段要大一些。

2.3.4应用发展阶段

应用发展阶段为期一次课。应用发展阶段的课程选择在校外实践训练基地,难度比巩固阶段稍高一些,基本处于高级别的难度。实践基地设在陕西南部地区的“月河”实践实训基地,时间为期两天,同样选在周六周日进行。按照既定的实践计划,星期六早上七点在校门口整装待发,七点十分准时乘车出发,坐车出发,经过大约4至5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实训基地,经过午餐休整。中午十二点开始负重徒步行进,行进路程约为40公里,然后进行宿营活动以及相关的一些活动。第二天再完成其它的一些分组生存技能训练,然后进行负重徒步穿越,返回集合点,清点人数,返回学校。

3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野外生存对大学生综合健康的影响:

①实验前实验组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因子的比较。实验研究表明,野外生存实验的180名学生通过SCL-90量表因子测试后,九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基本接近全国常模因子,在对两组数据做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野外生存实验前的180名学生综合健康各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综合健康各因子得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0.05),说明可以进行本次实验。

②实验前后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的比较。实验研究表明,学生通过15周的训练,各个因子的健康情况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两组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人际关系、抑郁等因子改善效果非常显著水平(

实验研究说明:在上完野外生存课后学生的综合健康因子总体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在人际交往,组织策划,自信心,恐惧害怕,这些方面使个体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③实验前后SCL-90量表各因子健康百分比对比。在实验后被试者的9个因子均有一定的提高,躯体化、偏执、精神病几个因子的健康人数由实验前的50%提高到实验后的100%,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怖因子由实验前的小于50%提高到5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参加野外生存后学生的健康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特别是改善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焦虑、抑郁、强迫症状的改善方面效果非常明显。

4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在目前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普通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野外生存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改善机体状态,还可以有效减小各种压力,以提高身体综合健康水平。

第二,高校针对大学生的野外生存训练对于加强大学生沟通交流十分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野外生存训练的练习,交流沟通以及协调能力都有所增强,对于自身的焦虑、强迫等不适应的症状也有较好的改善。大学生积极进行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练习团体和组织更能找到一种归属感。

第三,目前野外生存训练在我国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人们对于它的认识还较为肤浅,还是被作为一种新兴体育项目来推广,需要大力宣传。在普通高校野外生存训练作为大学体育的一项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十分有必要推而广之的健康运动项目。

第四,校园野外生存训练在推广和实施中还有诸多需要细化和规范的环节,安全问题、专业场地建设问题、交通问题、装备配备等问题都是亟待规范和加强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

[2]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3]郁景祖.大学生心理与调适[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34.

[4]张惠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篇8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

目前高校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特对综合素质实行了学分制管理,这种制度有许多优点,但是学分制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存在了许多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高校发展至关重要。

1引导加强大学生党员应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意思

21世纪,国内外形势愈加严峻,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甚至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学生党员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国家的栋梁之材,是祖国未来生产建设的生力军,应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作为优秀大学生的代表,大学生党员肩负的使命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党员接受了多年教育、掌握了较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他们是否保持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代青年是否保持先进性。各学校也出现了学生考试作弊被开除、上网成瘾而影响学业等系列现象。作为大学生党员,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思想上、日常行为上都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同学树立榜样,向社会展示当代青年的风采,这是时代赋予每个大学生党员的使命。

2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学分制的大学素质教育下,很多党员同学学习成绩优异,组织能力也不错,但很多时候并不能取得较高的综合素质学分,因此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依然存在者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专业知识水平低,科学文化素质欠缺。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课,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选课时过分关注自己所爱好的专业,而对一些枯燥,无聊的理论学科置若罔闻,如一些介绍中西方的制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等,这就会导致大学生不能全面的学习自己的专业,不能够对知识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大学毕业后许多专业基础知识还不太了解。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为步入社会做好知识积累。

第二、不能与班级内同学有较好的沟通,有时候甚至几乎没有共同的时间把大家聚集起来开班会,办活动,有时如果不是班委,四年下来同班同学也可能很陌生,有些甚至都叫不出名字,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集体主义意识就会逐渐淡薄,个人主义意识就会逐渐膨胀,在处理问题是没有集体观念,以自我为中心,这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好的,即使有再多的荣誉,不能在群众间起到凝聚力作用,没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不能充分发货党员先进性和模范性。

第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学生们个性得到了张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课,可以选择上那门课,上哪老师的课,甚至很多学生们想去上就去上课,不想去就干脆不上,使学生们滋生功利主义思想,凡事容易走偏激,这些都需要学生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同学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对策研究

第一、完善并严格执行大学的学分制综合测评条例。高等学校要依据保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并完善综合测评条例,要把学生们的德育分和文体分放在重要位置,不能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要把三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在评奖学金时,更要兼顾三者,此外高校还要严格执行,每年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学院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以防止有些年级不遵守规定。以先进校园文化塑形象、优质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党支部以多种形式发挥影响力并吸引广大学生。

第二、抓好“制度”和党员教育培训,改进大学生党员质量规范落实“制度”。“”制度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的重要制度。具体管理中,我们坚持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每次均有明确主题、严格考勤和规范记录;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讨论部署当年度及当月的各项工作,全体支委参加;党小组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所有党员参加,并有明确主题、严格考勤和规范记录;党课每两月举行一次,进行集中讨论与学习。丰富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一是在内容上,做到“三结合三增强”,即结合党的政治理论要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结合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净化重塑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大学生党员道德与行为模范性;结合党建工作实际与学生成才需求,增强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在形式上,坚持分散与集中相补充,即经常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项目、创新创业、结对帮扶、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等加强党性与服务群众锻炼,集中采取举办培训班、党课、报告会和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党员集体的教育培训活动。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篇9

关键词:《插花艺术》课程教育综合素质培养方法

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插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是一种高雅的审美艺术,是表现植物自然美的一种造型艺术,与建筑、雕塑、盆景及造园等艺术形式相似,是最优美的空间造型艺术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插花艺术》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还可以扩大就业渠道。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插花艺术已成为高职院校园艺、园林、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生态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他专业纷纷将其列入公选课,供学生选修。

一、插花艺术简介

插花艺术是指将植物可供观赏的枝、叶、花、果等器官剪切下来,作为素材,在一定艺术构思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修剪、整枝、弯曲等技术加工,搭配一些以表现作品形象与寓意的其他辅助材料和适当容器,造型出一件用来表达意图或哲理,传递感情或意趣,并能体现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这是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文化艺术,可用来美化环境、表达感情、调剂生活、放松心情。传统东方式插花源于中国,《诗经》、《楚辞》等书中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民间就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可见,插花艺术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美貌华丽,更包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意识情趣和思想感情。

二、开设《插花艺术》课程对高职大学生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录取分数较低且生源结构复杂,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较薄弱,文学素养较低;学习能力较低、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人生目标不清晰,对职业没有规划,缺乏对知识的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精神不足,等等。基于高职学生能力现状,开设《插花艺术》课程对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明确学生就业方向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个人素养

插花艺术是融知识性、艺术性及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它与植物学、绘画艺术、诗文、园林艺术及盆景艺术、意境提炼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中国传统插花强调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基本上遵循中国画和美学的原理与法则。因此,要求创作者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学生需要加强对植物学知识的学习,了解各种植物开花的季节,各种花材的生长发育状况,各种植物枝、叶、花、果的神、形、姿、韵等特点,何时剪切及如何延长鲜切花的寿命。还需要系统学习美学原理与法则,中国画讲究“炼形提神,注重气韵”,西洋画讲究“形神兼备,丰富多彩”。懂得如何运用线条及色彩进行构思、构图、造型,创作出形神兼备、充满活力的作品。

(二)扩大兴趣面,拓宽就业渠道。

“教学发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插花艺术》课程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手段,通过对花卉作品的鉴赏和自我设计创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高,插花会进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市场对插花人才的需求将更紧迫。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喜爱插花的人越来越多,学生通过本门课程激发对插花的兴趣并掌握插花基础知识,不仅可以在闲暇之时插花以自娱,而且可以从事与插花相关的工作或者创业。近几年通过种花、卖花创业致富的学生为数不少,同插花有关的辅助行业如花泥、花盆及花篮等经营繁荣起来,对花卉行业的兴旺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插花艺术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开设《插花艺术》课程更是对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被更多高职院校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不仅可以培养出个人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就业选择广的人才,而且可以更好地传承我国珍贵的传统插花艺术。

参考文献: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篇10

关键词: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经济困难大学生创新型人才

一、问题提出

创新性不足一直是当前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大多生活在边远山区,与社会接触的渠道少,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实际操作能力弱等问题,并制约其发展,因此,从学校和学院层面为经济困难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为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本文提出“经济困难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方案设计。

二、研究实践意义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院每年到校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学院学生管理队伍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资源,立足学科优势,结合专业特色,为经济困难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学院鼓励并组织经济困难学生申报科技创新的课题,联系学院资深教授、导师或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分利用学院优势科研资源,通过部级工程实验室、省级、校级创新团队、国际合作实验室、校企合作实验室等平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出现,同时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程,以满足市场经济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完善贫困生资助和培养体系

通常各院校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模式主要是物质资助和经济困难生活动的开展,例如各类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爱心礼包、自助活动等。通过课题研究的参与,贫困生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巩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完善经济困难生资助和培养体系。

(三)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

由于受跨校区影响,高校师生在课堂中交流时间减少,通过该项目的开展,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科研方法、学习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同时也了解学生的需求,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项目实施步骤

(一)申报范围

学院在校本科生,以经济困难生为主,项目执行时间12个月,要求学生离校前完成申报项目。

(二)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要有一定的前期预研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技术可行性;申请者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

2.每项目负责人仅限1人,参研人员一般为5人(含负责人),不得少于2人;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项目;在研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本次立项项目。

3.项目时间周期为12个月。

(三)项目管理办法

1.根据项目建设计划,项目组自觉接受学院对项目的管理,包括参与学生学术交流活动、成果展览、接受中期检查、抽查和结题考核。

2.中期检查:学院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或阶段性检查,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3.项目结题:学院成立项目结题答辩工作小组,由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项目结题答辩工作。学生项目负责人要及时撰写项目结题表和总结报告等,提供相关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创意方案、实物作品、软件等成果的支撑材料。考核结果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秀,考核优秀的作品将组织推荐参加校级、省级、部级的创新性实验的比赛。

(四)项目实施步骤和阶段安排

项目实施步骤:对项目进行全面宣传――组织学生申报课题――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对评审通过的课题进行中期检查――课题结题――形成可研性报告,成果推广。

第一阶段: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管理制度等资料。

第二阶段:对项目进行宣传,组织学生申报科技创新课题,提交课题申报书,并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

第三阶段:收集整理前期工作的资料,并形成项目中期报告。

第四阶段: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

第五阶段:课题结题,要求各课题负责人提交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发表的论文、专利等相关资料,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考核。

(五)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学院经济困难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经费由项目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并进行运作,由项目组组长监管。

项目经费的使用要本着以下原则进行支配:一是项目导向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课题申报,促进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二是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项目经费的支持对象是在校的经济困难学生,做到专款专用,转账核算,将经费的使用切实落实到学生身上;三是鼓励创新原则。项目经费的资助倾向于创新性强、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科技项目,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的发展。

每学年资助10个创新性项目,每个课题预拨支持经费1000元,具体的经费审批视课题情况而定。

四、效果及反馈

(一)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

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与创造性的科学研究锻炼,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成一批大学生创新性成果的出现。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生生直接深入接触课题研究,充分实现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参与过项目的生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既拥有科研经历又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后期发展奠定基石。

(三)创新实验项目影响广泛

每个创新项目在学生中都产生广泛的影响,某些未参与项目的学生表示对本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有更多让他们深入实践的机会,其中一些项目被推荐参加全国性比赛。

(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以外接触的学生面通常只有研究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为本科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进一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推动创新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就要促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严密的管理机制、灵活的运作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是项目领导小组超强执行力的有力体现,形成多种育人途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实践动手、社会交往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更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培养方式,有力地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需要改进方面

(一)需要充裕的时间完善项目

时间充裕的话,学生通过良好的研究平台,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会取得更卓越的创新成果。研究具有连贯性,指导教师希望参与项目的学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参与科研工作。

(二)项目资助面不够宽

由于经费有限,项目资助面有待拓宽,项目应该提高整体资助力度,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项目,为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措施保障。

(三)保证项目持续性开展

一是可以保障同学们的参与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连贯性,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二是为学院的研究平台源源不断地输送学生,既保证科研的连续性,又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得以贯通。

参考文献:

[1]纪利琴,苏巧平,薛颖操等.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方式方法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28(1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