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9:22

环境保护的总结篇1

保护环境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人们不爱护环境,人们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有助于大家学习

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1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职责。

有一天我和爸爸在家,爸爸感冒了,我递给爸爸一包纸,爸爸留了一些在口袋里。后来我们出去买菜,看到一点垃圾,我有意避开它们,但是父亲却走过去,用纸包着捡起来,扔进垃圾筒,原来爸爸是为了保护环境。

后来我和家人去海边游泳,看到海面上漂着许多垃圾,有包装纸、塑料袋等许多垃圾,后来才知道这是许多来旅行的人们扔的垃圾,那些人是多么可耻啊!

现在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清新空气越来越少,是因为飞机、火车、汽车等许多方面造成的,人类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光合作用的进行越来越少。

现在的人类多么无知啊!放肆的破坏自己生存的环境,将来受到伤害的人还会是人类啊!

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职责,本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啊!现在的环境在这样持续下去的话,地球母亲将承受更大的灾难,地球的臭氧层会出现更大的洞,紫外线也会更加肆意的伤害人类,人类将会承受灭顶之灾啊!

环境是我们生产的主要的因素,没有环境何谈发展?没有环境何谈前进?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大家庭中,看到那些污染,那些漂流在海面的白色污染,我们的心中是否回浮现一些惨不忍睹的画面?

世界的美好靠的是所有人的努力,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做不到的困难;只要团结一致,我们又可以创造那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只要团结一心,“神舟”已是小问题!所以,就让我们团结一心吧!

让所有人都号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2在我们当今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一旦环境遭到破坏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将岌岌可危。所以保护环境,我们才能建立一个美丽得社会。

在我国出现了许多的自然灾难,现在全球温度也在上升,致使冰川融化,洪水泛滥。最终遭殃的还是我们自己。在世界各地方也都出现了很多灾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其实在以前就发生过许多因环境而造成了许多的灾难。

在中国,我们的工业还有需改进,因为有很多的工厂再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排出了许多的有害物质,致使土地的质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得人民的庄稼粮食也遭到了大量的破坏。但是破坏还不止这些有的场排出了大量的有害气体,致使许多的花早树木还有各种飞禽都因为环境的破坏而遭到严重的打击。人们因为误食了那些有毒的水,而得了严重的病。所以坏境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坏境遭到了破坏,那么我们的人身健康将遭到破坏。

在国外,英国在以前是工业发达的国家,但是因为他们过度与之发现工业却忽视了在当时的英国上空有一大片得浓雾笼罩在英国上空。也正是因为这些浓雾,使得人们平时呼吸都很困难,致使人们因过度的吸入这些浓雾而患上了严重的病,致使英国的每一家医院都是人满为患,看病的人数不胜数。在当时因为的得病而死的人数不胜数,致使英国的轻工业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件事的影响非常的严重,因为发现重工业而忽视了环境,致使英国的发展遭到了阻力。

像这样的事例肥肠的常见,有太多的人因为一些利益而做了许多的破坏环境的是,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因为他们的做法,最终的受害者也可能是他们的亲人。环境一旦破坏那么许多的自然灾难也将随之而来。所以为了能构建一个美丽和谐的社会我门应该保护好坏境,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3放眼望去,有的只是凹凸的地皮,大片大片的树林遭人砍伐,变成人们生活上的木制品。人们只为一己私利,使成群的动物流离失所,奔向它方。这并不是虚假的幻想,这是血淋淋的事实。

曾几何时,世界上大批的动植物遭到灭绝,还有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濒临灭绝,这都是为什么?这都是因为人类乱伐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才是根本原因。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230亿吨/年。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我国自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至1994年共有194次较大规模的赤潮,其中60年代以前只有4次,1990年后则有157起。石油类污染对水质和水生生物有相当大的危害。漂浮在水面上的油类可迅速扩散,形成油膜,阻碍水面与空气接触,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油类含有多环芳烃致癌物质,可经水生生物富集后危害人体健康。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4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环境,从小做起。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大沙尘暴在我国一次又一次发生,它将会掩埋草地、吞毁家园,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使我们难以生存。绿色的草地将会变成沙漠,大树将会永远卧倒在地,而我们也不会快乐生活:幸福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连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会在茫茫宇宙中粉碎,就像玻璃摔在地上一样。然而这不仅是沙尘暴带来的灾难。而我们,难道就只能袖手旁观吗,难道我们只能看着这美丽而脆弱的地球永远消失在人间吗?从此,我们能看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白云下面马儿跑的那种景象吗?虽然我们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还可以为家乡做出一点贡献,让定西在希望中崛起。

因为“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和“十大污染”,每年造成了全世界的一大部分人患病、残废、甚至死亡。然而,白色污染已经有了自由,它在天空中胡作非为,把空气哥哥和臭氧层弟弟的衣服扎破,他让沙漠上的沙子飞得永远不得停息,搅乱了人民的生活。大自然叔叔不敢与它作对,匆匆忙忙的离开了人们。

如果我们再不能够制止,白色污染会给人类严重的惩罚,到了最后,不仅是珍稀的动植物,就连我们人类,最终将会灭绝在沙漠上。

现在的地球,都是黄色,绿色大量减少,这是怎么了?原来这是因为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这不仅让鸟儿没了家,还造成了崩塌,洪水等。没有了树,我们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支撑的梁柱。以前小河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现在工厂为了提高效率,竟把小河当成了排放污水的好地方,小河被污水弄得肮脏不堪,过路的行人都飞快的离开。渗入地下时污染地下水或江河湖泊;一旦进入土壤水源,将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肾脏和骨骼。

同学们,我们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地球,共同的命运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大自然叔叔多么盼望它能回到家园,地球母亲把重任托付在人类的身上,因为只有我们才能挽回地球和人类的幸福:让绿色不再叹息,大自然不再哭泣,让地球母亲的伤痕消失,让明天的地球更加美丽、坚强、可爱!

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5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我们依赖它,探索它。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多么美丽,但我们要知道:地球只有一个!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于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视而不见,继续为所欲为,妄顾地球家园的安危。环境科学家曲格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变革,才能拯救人类的命运,也唯有变革,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生存下去。”里面的“变革”就是指环保。说得很对,所以如今有许多人拿着标语在街上喊空口号,却没有见过多的行动。难道这样污染就会好转吗?不!

看,我们城市里的河流的河水发黑发臭;排成长龙的汽车放出大量的废气;成片的绿地变成“石屎森林”;那清脆的鸟叫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将继续贫乏水资源,空气将变得愈来愈浑浊,本世纪将有10%的鸟类物种消失。上述的事情,我们人类是罪魁祸首!

人人皆知: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空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的条件。但是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去乱砍滥伐树木,造成了过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绿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们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就我们平时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要耗费数十亩的森林,在那些人眼中,树木除了可以做家具和建筑材料外,似乎没有任何价值。难道还有人不懂树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居住面积已经很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连我们唯一的土地都失去。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河床和含沙量不断增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几条江河之一。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从我们手中枯竭,因而有许多环境学者纷纷研究治理黄河污染的方案,试图改善黄河的水质。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参与,我们这个生命的摇篮——黄河将会走向衰竭和死亡。

如果我们再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大自然将会给予我们惩罚。那些特大的洪水剥夺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还有由于温室效应,南极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水平面升高,海水淹没了沿海地区,经济损失惨重。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我的家乡广宁是靠竹海生态旅游来发展经济的,而今,某些竹林的环境恶乱不堪,让人叫苦不迭。竹海生态游是我们广宁发展的根,如果根被破坏了,怎能长出茂盛的枝叶、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让我们善待人类、善待自然吧!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保护环境可做的100件事》这篇文章。其实,我们能做的事很多很多。如,在植树节栽一盆花、种一棵树;保护野生动物,是生态得到平衡;珍惜水资源,不要向江河倾倒垃圾;当环保小卫士,利用每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保意识,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泥土永芬芳……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为何不愿意实践呢?

环境保护的总结篇2

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建环局紧紧围绕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区”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推动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一、上半年工作成效1、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营造良好城市面貌积极参与城市规划。目前*岗区分区规划修编工作已经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市规划委员会对部分道路骨架提出了修改意见,市规划院已经完成修改。两个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的工作进展顺利,民科园详规编制已完成,正在提请市规划委员会的批准,五一广场周边的详规下半年正式启动。积极做好服务性协调工作,支持*辖区范围内的市级重点项目的建设。沿江大道延伸段、宜万铁路、天然气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已经陆续开工建设,我们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积极搞好服务协调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沿江大道延伸段拆迁红线范围内需拆除房屋422栋,28个单位,居民住宅663户。截止目前,已经签订搬迁协议512户,搬迁484户,分别占搬迁总户663户的77.2%和73%;28家单位已经正式签订搬迁协议19家,搬迁5家。宜万铁路项目已经完成铁路沿线拆迁范围内居民户、住房、农田、鱼塘的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完成拆迁面积2000平方米;大桥局完成投资5千余万元,完成了30米深水下桩25根,岸上6根32米桩正在加紧施工。天然气管道铺设伍临路段即将结束,储气站已经完成规划定点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江海路的建设。江海路工程总投资1260万元(含拆迁及建设费用),目前拆迁及建设工作已经开工,预计年内竣工。部分完成了董家冲、合益沟的防洪设施建设,投入50万元改造了董家冲排洪沟区政府门前段,并对下段排洪沟进行了清淤;安排7.6万元对合益排洪沟进行清淤改造。加强小街小巷的维修整治工作,筹资18万元改造了与居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心医院侧路、港前路、合益村四组路、旭光二组路及电影发行公司道路。搞好以桔城路、宜古路为主的辖区绿化工作,促进各居住小区、单位内部的绿化提档升级,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融资6万余元完善提高桔城路分车带5300平方米的绿化,补植常绿乔木和模纹花带;完善了八一路区政府门前分车带绿化,种植金叶女贞6200株,红继木16000株,形成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绿色长廊。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城市改造进度进一步对已开工建设的南北天城小区、隆康路小区、东方城项目跟踪服务,促使其顺利建设,早日竣工。南北天城小区上半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开工4万平方米,主体封顶4栋2.6万平方米;东方城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00万元,开工3.1万平方米;隆康路小区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拆迁工作,年内可以开工。外引内联,加大对河运新村、杨岔路国贸仓库等项目的招商力度。河运新村项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开发商与港务局已经基本达成土地转让协议,年内可以开始拆迁;国贸仓库项目方案正在申报,争取年内开工。引大公司,招大集团。宜昌东城商务中心项目正在招商,与奥地利投资商已经过初步洽谈。与香江集团、新希望集团等公司就香江物流项目进一步洽谈之中。加大工作力度,促使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早日初具规模,该项目目前正在做三通一平,8月份可望动工。同时协助其他部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3、进一步推动城市东进,打造商住旅游服务新区随着房地产业的东进,上半年实现商品房竣工6.6万平方米,其中桔香花园完成2万平方米,南北天城完成2.6万平方米,东方城完成1万平方米,都市田园完成1万平方米;开工19.2万平方米,其中桔香花园开工4万平方米,南北天城开工5.4万平方米,东方城开工3万平方米,都市田园开工4万平方米,康来特开工2.8万平方米。进一步推动沿江板块的建设,使之成为宜昌市规模最大,环境最优,景观最美的商住小区。加紧城东大道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4、加大综合整治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容秩序。对市民反映强烈的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摆摊点加大执法力度,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整洁的市容环境。区城监中队与市城监支队一道,对港窑路5号、白沙路、东山大道八一钢厂一带、港务局客运站等处违章建筑进行了;对银海市场、五一市场等市场及周边影响消防通道的违章乱搭乱建予以强拆,共计拆除1.3万平方米。区城监中队对城区乱搭乱建管理问题,除了采取综合整治、集中拆除等措施,还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以确保日常监管到位,还市民一个整洁、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环境监察大队坚持以环保法为依据,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重点,加强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整治污染源头,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认真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上半年审批了8个项目,对不符合要求的2个项目没有审批。进一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市场化经营模式,巩固垃圾袋装化成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辖区的整体环境面貌干净、整洁、宜人。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1、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和“行风评议”活动。整顿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既是区委的统一部署与安排,也是我局必须认真抓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局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优化环境这个主题,结合局机关作风建设实际,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三区”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各部门工作扎实开展,可谓有声有色,并呈现不同特点。局党委成员带头查找问题,召开民主生活会,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局机关支部结合创建“五好支部”活动,下发征求意见问卷,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办公室的同志在主动为基层服务,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上下功夫,收到很好效果。城监中队克服拆违任务重、工作繁忙等困难,按局党委要求有条不紊地坚持每周四下午学习制度,支部一班人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建立沟通平台,现已形成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工作中互通有无,强调团队意识,加强安全行车教育,完善协管员管理制度。爱卫办、环卫所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立足本职工作,认真查找问题,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深入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复查了辖区省、市卫生先进单位,组织社区、环卫战线较好地完成了市主管部门交办的突击整治任务,环卫战线还狠抓了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开展了不同主题的“争先创优”活动,特别是在局组织的助残日活动中,支部广泛动员,员工积极参与,效果很好。环境监察大队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抓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入手,召开民主生活会,统一职工的思想,逐步完善和规范了7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和管理程序,使各项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要求迈进。7月份,按照市、区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局被列为全区20*年民主评议行风6个单位之一。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推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和反腐纠风工作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局以扎实过硬的作风,通过落实具体措施,深入开展行评工作。一是认识到位。局党委将行评工作视为当前建环局的头等大事,将日常工作与行评工作有机结合,以行风评议促进日常工作,以日常工作展现行业作风,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使全局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为行评工作打好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责任到位。建环局行评工作由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了行评领导小组,局党委成员一岗双责,明确分工,并与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三是人员到位。建环局任务繁重,为确保行评工作顺利开展,局行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从各科室抽调人员组成了综合组、宣传组和督办组,专门负责行评日常工作。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本次行风评议工作真实有效和促进今后行风的巩固,建环局自我加压,面向社会各界,聘请了十三个行风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印制了一批文件和宣传资料。按照工作进度安排,建环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意见》、《关于成立民主评议行风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民主评议行风责任单位情况的通知》和《关于聘请行风评议监督员的通知》。印制了1000份《给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和500份《建环局行风评议宣传手册》。为深入查找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行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开门纳谏、民主参与、以评促纠,努力促进建环局的行风进一步转变。2、建设过得硬的领导班子,这是建设过硬队伍确保过硬工作的关键。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转变观念,使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区委、政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严格依法行政,为我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3、强化业务学习,有计划的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全局干部队伍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强化纪律教育,严格考勤和工作纪律教育。通过对事业心、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洁从政、团结协作等内容的测评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提高。4、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工作任务分解,量化考核,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三、下半年工作打算1、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年”和“行风评议”活动,确保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切实提高机关作风和行业作风建设的整体水平。2、全面完成*岗区分区规划修编工作;做好五一广场和火车站周边的控制性详规工作,完善这两个区域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3、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实现项目年活动新的突破。一是启动河运新村旧城改造项目;二是宜昌东城商务中心项目招商要有实质性进展;三是继续做好续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4、依托房地产开发、推动中心城区东移。以沿江大道延伸段、宜万铁路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宣传、促进我区房地产开发、改善我区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推动城市重心的东移。5、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一是争取市直主管部门的支持,将我区的五条横道纳入到沿江大道延伸段的建设之中,改善道路网布局;二是多元化筹措资金,完成中南冶金小区、万寿桥头小区、华兴小区的综合整治;三是有计划地完成董家冲、合益沟、天官桥排洪沟的改造。6、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手段,增强服务功能。一是要加大《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宣传贯彻力度,完善爱卫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规范辖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切实做好春秋两季除“四害”工作,继续强制推行“门前三包”工作,加强对社区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工作交叉考核的力度,做好防治非典等流行病的防治工作;二是巩固垃圾袋装化的成果,促进环卫作业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环卫作业公司化经营,探索市场化运作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做到逐步实现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环卫作业日产日清。三是加大城市管理的执法力度,坚持按“五无”的标准,加强对市容市貌、小街小巷、居民区的监管,加大小区综合整治力度,重点整治万寿桥头小区、中南冶金小区、华兴小区的环境,形成与社区共建共管的模式,群防群治的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拓展城市管理范围,配合三峡民科园的建设,加强周边环境整治。7、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污染。开展查处环境建设专项行动,防止“十五小”、“五小”污染企业死灰复燃,改善城市环境,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区建环局将保持昂扬的斗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与时俱进、脚踏实地,积极争取领导,主动创造条件,勇于探索、不断总结,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全力争取最大的胜利。

环境保护的总结篇3

中秋节期间,为了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我局认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局里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活动作出了部署、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和任务,并制定了专门的活动方案。

二、宣传引导有力。为使此次活动取得实效,我们进行了全方面的的宣传,以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在干部职工中内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大力营造节日气氛,扩大了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节日”更加深入人心。

三、活动丰富多彩。结合我局实际,我们在节日前后分别开展以下主题文化活动。一是认真传达学习了中省市县《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廉洁自律工作的通知》,重温了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八项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局领导一并就节日期间工作纪律、工作作风进行了强调,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坚决防止廉洁自律、反对奢靡浪费等节礼不正之风反弹回潮。二是要求大家在节日期间可以通过微信、QQ等软件互相送去节日祝福,并在网上观看了“诵读经典、弘扬美德、爱我中华”活动,传承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三是组织工会干部看望慰问了离退休老干部,向他们汇报了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四是在假日期间,对群众反映的有关环保投诉进行了查处,并对全县有关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检查,确保了全县各企业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转。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是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是我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丰富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在局机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

环境保护的总结篇4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奋斗目标,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十五”期间中国的环境保护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国家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环保投资比“九五”翻一番,上升到8388亿元,占GDp的1.19%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另外,市场机制开始挺进环保领域并发挥作用,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公众环境意识持续加强,环境保护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以减缓,避免了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増长时期出现过的污染严重局面,为经济建设赢得了空间,提供了支持。

 

尽管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失去使用功能;3/4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①;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减弱,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増加。尽管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我国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扭转,制约环境保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法制、投入等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不够,导致环保工作常常处于事后补救的状态,治理的速度仍赶不上污染的速度,一些新建项目建成之日就成了污染源。

 

总的来说,环保工作既有取得成绩的一面,也有存在问题的另一面。如何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主持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増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増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三个转变是在深刻反思发达国家环境保护道路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作出的重大决断,是对中国环境战略的重大调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第一个转变强调,我们搞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发生重大转变,要从重经济増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増长并重。这是温家宝总理继2002年第五次全国环保会议上提出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同发展生产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之后,对环境保护重要地位的进一步阐述。实现“并重”的途径,并不是把两者割裂开来,而是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増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第二个转变强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要同步。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上,国家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指导方针,对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避免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重经济増长轻环境保护的思想影响下,在以环境换取经济増长为主的时期,实现“同步”是难以做到的,必然出现‘老账未还、又欠新账”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増长的路子,“同步”这个美好的愿望才能转化为现实,环保工作才能改变消极被动的事后补救状况,形成积极主动的事前预防格局。

 

第三个转变强调,运用综合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由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环保工作一直难以得到全社会的充分理解和广泛支持,在客观上也容易导致更多地采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只有环境保护与经济増长“并重”,环境保护真正成为优化经济増长的重要手段,环保工作才能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呼应,才有条件更多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从三个转变的关系来看,第一个转变既是核心又是途径,第二个转变既是目标又是模式,第三个转变既是手段又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个转变是对我国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根本性调整。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经济増长的力量远远大于保护环境的力量,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増长,经济发展与环保“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环境欠账越来越多,环境恶化的趋势一直难以扭转,环境问题己经演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三个转变强调“并重”、“同步%要求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必将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两者的内在统一。

 

三个转变同时也是探索环境保护道路的重大创新。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工业化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我国就紧跟世界环境保护的潮流,开始了保护环境的征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由于认识上没有“并重”,实践中没有“同步”,増长方式比较粗放,没能从根本上摆脱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道路。必须通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做至iJ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同时,实现的途径绝不能也不可能照搬一些发达国家的现成模式,必须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更加经济有效的环境管理模式,变被动、事后、补救、消极环保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环保,走出一条低代价、高效率的环保路子。

 

另外,三个转变还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大改革。既要将经济増长与环境保护并重,又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増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壮大环境保护的力量,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増长处于均衡态势,在对立统一中将促使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向提高质量和效益倾斜。从经济发展的路径来看,应当由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扩张的传统路径,转向主要依赖教育、科技、制度、知识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减轻经济増长对环境的压力。长期以来,环境保护被作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公益事业,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保护环境,结果严重制约了资源配置的水平特别是效率的提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要求环保工作必须实行战略重组,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在优化政府资源配置的同时,通过战略重组这个“指挥棒”,将社会资源吸引到优势领域上来,做大做强环保工作;通过更多地利用法律、经济、技术手段,提高环境保护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从国家战略层面积极推动主要污染物削减

 

“三个转变”的战略思想形成之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加速融合,环保工作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将年均经济増长7.5%作为预期目标,而将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明确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国务院将每年向全国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并在“十一五”期末报告五年的总体完成情况。

 

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改变环境保护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二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三是促进环保基础设施的大发展,特别是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四是加强环境监管,促进中国环境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为落实污染物减排目标,受国务院委托,国家环保局与各省级政府和六大电力集团公司分别签订了“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并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和重点排污单位;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措施,遏止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新成立了11个环境保护和核安全的区域督查机构,以加强环境政策的执行力度;促进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加速融合,多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政策相继出台,如《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关于推进铁合金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关于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

 

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矢知〉、《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使环保要求成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重要依据;2004年以来出台的《关于清理规范焦炭行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执行力度也在明显加大。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据最新统计,去年有1.04亿千瓦脱硫机组建成投产,是前十年电厂脱硫装机4600多万千瓦总和的两倍多,装备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30%,形成二氧化硫年减排能力359万吨。全国新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83座,新増污水处理能力近1200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56%以上。

 

三、充分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确保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

 

如果说环境问题是“世界问题复杂体”,那么中国的环境问题则更为复杂。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时期,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结构性污染的问题都将十分突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一系列两难境地,如中国每年新増就业人口1000万,下岗失业工人数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数千万,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经济増长不达到8%—9%甚至更高,社会稳定就难以保障。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以每年1%至1.5%的速度递増,这意味着有1300万到2000万农民从乡村走进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拉动化工、建材、冶金等污染负荷重的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的地形结构呈西高东低的三大阶梯,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递减趋势,越是深入内地,生态环境则越是脆弱,因此,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相当突出。如此等等。另外,发达国家上百年逐步出现、分阶段解决的问题,在我国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集中产生,彼此交织,进一步増加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

 

为了确保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我们己经将今后四年的污染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工程措施、结构调整和加强环境监管等各个方面,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落实。

 

第一,加大污染减排力度。首先,落实工程减排匕大力实施国家燃煤电厂脱硫工程,确保2007年新増7000万千瓦以上电厂烟气脱硫装机容量;加快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现新増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吨/日的目标,力争比上年増加二氧化硫削减量300万吨,削减90万吨化学需氧量。其次,加强结构减排,配合做好关停小火电机组、小钢铁工厂,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的造纸、食品、化工、纺织等违法排污企业,比上年多削减二氧化硫20万吨,削减25万吨化学需氧量。另外,强化管理减排^重点加强对7000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通过依法实行限产治理和限期整改,推进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削减二氧化硫的同时,可削减8万吨化学需氧量。

 

第二,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用于三大体系能力建设,努力建设‘方法科学、交叉印证、数据准确、可比性强”的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和变化趋势;建设“装备先进、标准规范、手段多样、运转高效”的监测体系,及时跟踪各地区和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建设“权责明确、监督有力、程序适当、奖罚分明”的考核体系,让那些不重视污染减排工作的责任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第三,强化环境执法监督。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上建设项目决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采取“区域限批”措施,对没有完成总量削减目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増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同时加大对未审批先建设、不审批也开工、未验收就投产,以及违规审批、越级审批的处罚力度,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要坚决依法停建、停产。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清理各类工业园区和涉铅、造纸等行业环境违法问题。

 

第四,完善政策措施。为确保完成“十一五”投资计划,必须努力推进政策创新,把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法规约束与政策激励有机结合,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以经济政策调动市场资源,尽快取消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退税,实行差别电价、阶梯水价,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完善有利于节能环保的财税政策,严格市场准入,建立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补偿机制等,以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同时必须创新监管机制,确保将减棑的工程能力转化为实际的削减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传统的发展模式,消耗的资源多,产生的污染大,经济増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总括起来就是又好又快。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环境保护的模式也要发生变化。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要切实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必须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融合。融合的时间越早,融合的程度越高,解决环境问题就越主动,成效就越大。

环境保护的总结篇5

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目标,总结经验,强化落实,认真抓好“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1年的环境保护工作。刚才,春林同志回顾总结了我市五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基本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这五年中,我们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队伍经受住了考验。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可以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对环境保护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抛弃“两高一低”,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努力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统筹协调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压力,全市上下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势必增加环境承载力。目前,欠发达、欠开发仍是我市的基本市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会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国家初步确定西部省区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CoD和nH3-n(氨氮)8%、削减So2和noX(氮氧化物)10%的目标。结合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口基数大和排污总量剧增的实际,发展和污染减排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环境保护的工作压力很大。第二,环境污染发生转移,农村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植被被破坏,土壤受污染,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如果这一发展态势不能受到根本控制,后果不堪设想。第三,环境保护自身能力建设远跟不上新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发达地区,得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投资,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工作成效明显。在我市,尽管“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有所发展,但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尤其是为环境执法提供数据基础的环境监测能力严重缺失,存在着人员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环境保护能力不容乐观。第四,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压力巨大。“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迎来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两大历史机遇,加之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试验区的高度重视,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我市的支持力度将显著加大,我市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按照产业梯次转移规律和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第二产业将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化工、煤炭、电力、原材料、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将加快发展,资源开发强度将进一步加大,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幅增长。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基本格局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十分巨大。第五,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大领域,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处理得好,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多赢;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现在,环境污染威胁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环境保护已成为群众的热点领域。这说明,人民群众越来越把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保护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期望越来越高,诉求越来越多。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及时解决。此外,近期我国各地发生的环境事件,如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大连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安徽怀宁电源厂污染儿童血铅超标等,无不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当前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

“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上衔接,抓紧制定环境保护控制指标和监管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力、有序推进。2011年,各镇乡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管理,围绕目标定任务,围绕任务抓落实,切实开展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一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快推动发展方式持续转变。当前,环境保护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又要考虑环境容量,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努力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要在区域布局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要大力推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新兴技术,大力发展应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环境保护产业和低碳经济。要在新农村建设中,着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事业统筹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十二五”工作中是相互促进的,“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一定要立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还维持“十一五”状态的话,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新的进步,那是很难的。为此,必须下定决心,通过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决不手软。如果我们的产业还是以那些污染排放重、能量消耗大的产业为主体的话,那势必会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

二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控体系。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完善措施,健全污染防控工作体系。一是抓源头治理。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等“源头防治”措施,严厉惩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认真开展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积极探索重大决策环评方法,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达到环评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要真正抓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好污染排放“总闸门”。“十二五”减排增加了两项指标,总体难度比“十一五”更大。对于市政府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各单位要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确保完成。二是抓综合治理。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传统落后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生产体系。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绿色采购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和消费品回收,完善资源回收利用,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体系。

三要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一是抓好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的饮用水主要来自倒天河水库和利民水库,为三类水体标准。然而,这一全市人民的生命之源近年来已经受到了污染,水质有富营养恶化趋势,必须加大污水收集处理和农业面源治理力度,不断改善水质量,保障市民饮水健康。二是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须要把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长效机制作为今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三是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为环境质量改善保驾护航。

四要及时化解环境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增多,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环境污染扰民投诉日益增多。要坚持预防与处理并重、执法与服务兼顾的原则,转变工作思路,寻求合理解决环境纠纷的正确途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健全机制,完善环境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大环境处理工作的执行力。要对全市环境进行调查处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专人登记、领导批阅等制度,及时上报信息并向主管领导汇报处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赶赴现场做好调查处理、回访反馈等工作。二是严格把关,有效预防环境投诉。要做好前置审批,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对新建项目选址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坚决不予办理,杜绝环境问题的出现;对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预先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没有意见的再行办理,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投诉的发生。三是严格环境执法,加强部门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政策明确、需要解决的合理诉求,一次性解决到位,让群众息诉罢诉;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同时逐一落实措施,防止矛盾积累和激化;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做到领导包案,采取定时限、定责任、定方案的方式,一包到底,限期处理问题,实现“人要回去、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工作目标。四是定期排查,集中整治,消除环境隐患。要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相对集中的特点,开展环境噪声专项整治,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排查,努力做到环境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防范、早处置,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早发现,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齐抓共管,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单靠环境保护部门很难取得重大突破,务必做到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提高应急管理水平。要以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违法行为。要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管理,重点加强对河流沿岸和人口密集区化工、采煤、洗选企业的监管,规范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消除环境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

二要进一步明确各镇乡办事处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环境保护执法的监管责任。严格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环境保护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和各镇乡办事处要通力合作,对因决策失误或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的,要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去年6月,环境保护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为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各镇乡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电等部门要加强配合,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确定统一的宣传主题,开展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样,群众易接受、喜闻乐见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破坏环境的典型违法案件跟踪曝光。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全民环境保护科普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人人爱护环境、个个讲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环境工作,充分发挥“12369”环境保护热线的作用,拓宽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多渠道听取公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推动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环境保护的总结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京津冀;长三角地区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证监会和环保部污染治理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加大上市公司环境的披露力度,完善大规模产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报告体系。

一、文献综述

唐国平认为企业环保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它追求的是内含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而且这种投资行为的结果往往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根据国家环保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保投资是以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恢复、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环保科技研发创新为投资项目,直接或间接投入资金。本文认为从宏观层面看环保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一)股权结构特征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公司组织结构。一般来讲,股权结构含义是指股权集中或分散程度。因为现代公司一般会有委托关系,影响到公司的治理效率与行为,能够在公司企业治理中发挥多少作用。因此,股权Y构特点是影响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偿债能力

公司偿债能力对其环保投资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环保投资所需资金规模较大,如果在约定时间内不能收回资金,会对公司的资金链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增加公司当期的成本费用。作为公司债务情况的重要衡量指标,更有利于了解企业的环境状况。综合来看,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越高。

(三)发展能力

公司发展能力是对公司成长性的概括,发展能力体现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水平上,很多发展能力较强的企业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这些公司进入环保投资领域的内在动因,希望能够通过环保投资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从而在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公司形象,是对其发展能力的内化指标。

(四)公司规模

不同规模公司承担相同的环保治理投资规模,对公司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环保投资所需资金量较大,对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环保投资支出所占份额较少,所要面临的资金压力也较小,因而从目前来看很多环保投资公司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同时,这部分公司也希望能够通过环保投资来履行社会责任。

(五)政府

企业虽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他们仍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政府干预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给企业施加了很大压力,然而如今已经逐渐转化为直接管控与间接管控互相融合,鼓励企业提升环保投资水平。如果上市企业能够做到节能减排,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税收方面,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这一系列措施都能够鼓励上市企业不断改善生产工艺,处理好各种污染源。

二、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规模对比

(一)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规模现状

对我国a股有674家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较上年同期增长5.2%,通过年度财政报表形式拟定的报告有68个。本文选取其中京津冀地区选取中钢国际、八一钢铁、三钢闽光、西宁特钢、河北钢铁、首钢股份、凌钢股份等35家上市公司,长三角地区选择武钢股份、华菱钢铁、方大特钢、新兴铸管、华菱钢铁、四方达、大冶特钢等35家上司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上市公司近三年环保投资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分析比较表的各项数据可看出京津冀与长三角的投资规模,环境保护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环保投资=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钢铁类上市公司环保投资之和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环保投资/当地GDp总量×100%

环保投资占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环保投资/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00%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环保投资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生产为主,而环保事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环境污染问题欠账较多,环保投资总额不能有效缓解当地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保污染压力。而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数据显示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环保投资比重较为稳定,不同之处在于京津冀环保投资稳中有升,长三角环保投资在稳定中略有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京津冀政府和企业对环保投资的认识不断提升,更注重绿色经济发展。

对中钢国际、八一钢铁、三钢闽光、西宁特钢、河北钢铁、首钢股份、凌钢股份等七家京津冀上市公司,武钢股份、华菱钢铁、方大特钢、新兴铸管、华菱钢铁、四方达、大冶特钢等七家长三角地区上司公司污染物排放总和和污染治理投资对比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环保投资规模呈现上升趋势,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大幅下降。

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的上市公司都强化治理污染方面的投资不仅是因为政府强化了对环保工作的关注程度,成为区域环保投资的主体,并且政府强化了对治理污染工作的监管,也是因为企业也提升了环保意识,将原来被动性的治理工作化为了主动。

(二)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规模统计分析

本文根据以上环保投资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影响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选取的主要变量如表4所示。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促进我国环保治理工作的发展,政府近些年一直在不断修正环保法律,促进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为了考察环保政策对上市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本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总体来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环保投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但整体上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结合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政府环保政策特点,长三角政府环境管制的高压态势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效益上的提升,并促进上市公司生产的活力。

(四)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环保投资

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的epi均值为0.0091,而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的epi均值要显著高于京津冀,为0.2471。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占据显著的优势,说明在长三角地区上司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较高,而京津冀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低于总样本的平均值,这说明在京津冀地区普遍存在对环保投资重视度不高的问题。从股权结构来看,京津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量FiR的均值为0.4723.

长三角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量FiR的均值0.4953,二者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在两个样本中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股权集中现象。从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来看,京津冀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统计结果为0.7321,长三角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统计结果为0.1383,京津冀地区显著高于长三角地区,说明京津冀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属于国有企业,而长三角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属于非国有企业。从独立董事比例来看,京津冀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Ⅲ统计结果为0.3842,长三角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iD统计结果为1.5342,二者具有显著的差异。

(五)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与上市公司环保投资

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司公司的环保投资策略,区域经济差异引发政府财政支出差异,进而导致区域环保投资不均等问题。财政支出不均等程度越大,环保投资不均等问题越严重,财政支出不均等是导致环保投资不均等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彻底解决环保投资不足问题,不仅要从总量上增加各地区的环保投资额,还要从区域层面合理配置环保投资,消除环保投资的区域不均等化。为了考察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对上市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本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环保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关联紧密。京津冀、长三角上市公司虽然都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然而京津冀作为我国北方重工业核心区域,长久以来处于经济粗方式增长,过于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地区大型建设,钢铁行业发展迅猛,这也导致区域形成了以重生产规模,轻环境保护意识的问题。长期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并不能随着区域环保政策的调整而立即改善,企业转型面临的阻碍更大,这一问题使得京津冀上市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压力更大:而长三角企业在更倾向于进行环保投资。

(三)公司效益状况和上市公司环保投Y关系

根据2013-2015年京津冀和长三角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建立以下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上市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盈利能力与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利润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保障。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重视环保投资,积极进行环保投资可向市场传达其重视环境保护,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信号,表明企业持续经营环境风险小。由表9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公司为提高环境保护投资需要对环境治理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公司当期的成本或费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水平。所以,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环境保护投资。上市公司规模与其环境保护投资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

环境保护的总结篇7

摘要目前我们正处于全两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改善环境质量面临重大挑战与重要机遇,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难以有效应对当下复杂的环境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和环境管理工作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环境管理模式、经验,对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改革;管理体制;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回顾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先后成立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总局,直至2008年升格为环保部,国家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地位也不断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质量却未能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地位的提升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善,依然严峻的环境形势与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环境质量期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在复杂的环境问题面前表现得“力不从心”,要形成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监管模式,必须把握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环境管理转型,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相适应的监管体系。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现状及有关问题

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施管理的有效性不够,难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环境问题结构型、压缩型和复合型的特征决定了环境管理必须是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统一管理,然而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交叉的职能太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负责环保产业和气候变化,住建部负责饮用水、垃圾,国土资源部负责水土保持和土壤保护,水利部负责水资源保护,农业部负责农村水和土壤的保护,气象局负责气象变化和空气质量监测,海洋局负责海洋环境保护……呈现出“九龙治水”的局面。同时各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按照行政区划机械进行划分,而大气污染控制的区域性和水环境保护的流域性常常与这种监管方式极为不匹配,跨流域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而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理不顺,职能交叉,最终导致了权责脱节、推诿扯皮,难以形成严格监管合力。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思想依然存在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的换挡期,在中央大刀阔斧地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改革,提出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依然唯GDp优先,对污染企业纵容。新《环保法》被誉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然而当环保部门按照新《环保法》严格执法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很多地方以造成工人失业、企业停产、社会不稳定为由,迫使环保工作者放弃正常执法,为各类污染大开绿灯。近期央视等媒体在报道中也提出了“治污要点刹不要急刹”的观点,《南方周末》在“休克治霾的真实代价是什么”的报道中的舆论导向明显支持污染企业,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对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还不够,传统工业的发展观念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思想依然固化存在,这些思想实际上也反映出了当前经济形势下环保工作面临的巨大困难。说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理已经说的非常清楚,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应该处于对立面,而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脱离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将终身追责,我们的改革者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植于心。

环境体制的结构与实施环境管理的功能不符

结构决定功能,只有科学的体制才能实施高效的管理,捋顺环境管理体制是实施高效环境管理的核心问题。

首先,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结构及工作方式更多地趋向于中央政府主导型,中央管理权力集中,职能繁杂,任务繁重,地方政府主动性缺乏。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控双达标,即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质量达标,排放浓度达标。三者之间不是一个层级关系,而是目标和手段的二级结构关系,即环境质量达标是目标,排放浓度达标和排放总量控制是手段。为实现环境质量达标,必须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控制有两种,一种是禁止,一种是限制,限制又分为浓度排放限制和总量排放限制,是同一个污染问题的两种控制表述,管理上不能分而治之。其次,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缺乏对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进行环境执法监督职能配置,监管手段缺乏,现场取证及证据认定过程复杂,环境监管难以到位,这也导致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政策措施打了折扣。基层环保部门被赋予的职能和承担的任务不匹配,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普遍存在。

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对中国环境管理的启示

借鉴发达国家在探索环境管理体制调整方面的创新经验,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推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日本环境管理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经验

日本对于环境保护非常重视,环境教育深入人心,地方政府发挥表率作用明显。地方政府一般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积极主动采取污染治理对策,而且地方政府常常先于中央政府颁布强制性的地方公害防治条例,此外地方政府也是环境政策的创新者,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许多地方实施后中央政府才颁布了这项法律。同时从1971年起,企业大都建立环境管理员制度,企业内部大多都有环境管理机构,为了利益必须进行污染防治的意识已经融入日本企业的整体文化中。

按照管理介质设置管理机构,并通过立法明确划分部门职能是美国环境管理协调工作体制运行良好的重要基础

美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随着20世纪中期以来环境问题逐步重视而相应建成的。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成立于1970年,管理机制是按照处理介质划分的,下设空气、水、固体废物、农药等办公室,这一体制与美国的现行法律相吻合,美国与我国一样均为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其他相应部门分别管理的统分管理模式,美国环保局的设立及内部机构设置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美国环保局与其他具有部分环境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职权划分明确,协调工作体制运行良好。美国联邦环保局在政府中的地位和职权是联邦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不附设在任何常设部门之下,而我国的环保机构一般职权较小,这对执行国家环保法律和政策增加了难度,应通过立法扩大环保部门的监管权力和范围。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

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15条指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第54条指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总书记的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快环境管理转型指明了方向,为此,应该从系统环境管理角度出发,在下面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转型。

改革环保部机构设置,构建以环境要素保护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从环境规律来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头顶的都是同一片天,我们同饮的是一江水,因此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是蓝天、碧水,城市环保工作、农村环保工作是手段,工业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也是手段,老百姓关心的不是你做了哪些污染防治工作的过程,而是天蓝不蓝,水清不清的结果,为此,环境管理应该由手段管理向与之相适应的环境要素保护目标管理转型,特别是作为国家环境管理最高机构的环保部。为实现环境管理转型,需要改革现有机构设置,将总量控制司、污染防治司和有关部委职能按环境要素重新整合,成立水环境保护司、大气环境保护司、土壤环境保护司等,与核安全司、生态保护司一起构建以环境要素保护为核心的环保部管理机构,使环保部从形式到内容实现统一,以此统领和加强环境要素保护的战略、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等制定和实施,切实担负起统一组织,消除雾霾、黑臭、垃圾等环境污染的责任。

转换环保部考核问责机制,建立以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考核问责机制

《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第10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第15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第17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第26条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因此,应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责和能力,加强对地方政府监督。将环境(要素)质量作为目标,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和问责是可行的,即符合环境规律,也符合法律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一是有责任主体,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二是有考核主体,即环保部可以代表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三是有标准,即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已制定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四是可监测,即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已建立了环境监测制度,制定了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监测网络;五是可评价,环境质量是蓝色、黄色、橙色,还是红色,达标不达标,都有评价方法;六是可监督,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每天都公布,有没有雾霾,有没有异味,老百姓看得见,闻得见,不仅环保部门可以监督,舆论可以监督,老百姓也可以监督,整个社会都可以监督;七是可问责,环境质量没达标,有监测数据证明,问责无话可说,以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考核问责机制对环保部管理来说,可以事半功倍。

简政放权,下放总量控制管理权给省级环保部门,加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

目前的环保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都是建立在浓度排放限制基础上的,浓度排放限制具有很强、很现实的可操作性。一般来讲,两种限制手段的实际使用是不一样的:首先要用好浓度排放限制手段,特别是与时俱进地提高浓度排放标准,真正执法到位,这个手段的潜力还很大,尚未穷尽;只有当排放浓度已达标,而环境质量仍然不达标时,才实施总量排放限制,在环境质量达标的流域和区域没有必要实施总量控制。因而,总量控制具有地域性特点;同时,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也需要有总量控制这个手段,因此将总量控制管理权下放给省级环保部门是必要的,也符合加强地方环境保护职责的改革要求。

转变职能,强化稽查,将环保部督察中心由“敢死队”变成“督战队”,加强对地方环保部门监督

环境保护的总结篇8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区,左江

生态保护区一般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具有保护水源、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确保人类物质支持系统的可持续性等特殊功能。[1]但是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日趋增长的人口数量,给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如何能使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够相互协调发展。文章以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实例加以分析,提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这为实现保护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1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按传统开发模式,只注重经济产值增长,而忽视为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认为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如国际流行的发展指标Gnp就没有资源环境代价的体现,导致对发展衡量严重失真。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历程都是走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之路。采取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随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开始显现。发达国家上世纪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调、温室效应等等。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所而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己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就无法长久发展。因此经济要想取得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加强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资源是其经济发展首要前提条件。

1.2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必要保证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环境保护的必要保证条件。如果停止发展经济,单方面保护环境资源,即所谓的“经济零增长论”,那将因噎废食。[2]改善和优化环境需要物质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支持,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资源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增强解决环境保护的能力。当然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用环保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推行清洁生产,解决结构性污染,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压力。

1.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能够淘汰落后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而发展先进生产力则会更有力促进环境保护,因为良好的环境质量只有在适宜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秩序条件下才能达到。要坚决杜绝不顾环境承载能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错误做法。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而在长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又存在着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的特点,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只有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2、生态保护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的原因

2.1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生态保护区资源丰富多样,质量优良,给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因素。但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受到外界干扰时,恢复能力较弱。一旦无序开发破坏,即发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现象,难以自然恢复。我国长期采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高投入,低产出。造成了对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排放出了过多的污染物质,也加重了对环境的负担。

2.2人口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薄弱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发展生产的物质来源。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当人口不断增长后,所必需的生存物质也将激增。当发展难以满足需求时,势将无计划、无序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经济在以环境被破坏为代价中求发展。加之生态保护区所在地一般处于偏僻位置,经济相对落后,人们普遍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发展经济往往成为首要选择,这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2.3经济落后的约束造成地方保护主义

我国很多生态保护区所在地经济不发达,部分地区居民还处于贫困之中。在这种状况下,人们更多的考虑是如何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而不可能投入更多资金来加强环境保护。同时经济落后的约束容易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提高GDp产值,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大量招商引资,引进一大批技术水平低、污染大的企业。这样往往导致有限资源大量耗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4环境保护制度缺少创新和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的一种导向就是: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消费者和企业则是制度的被动的遵守者,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创新和补偿。一旦制度出现了漏洞或监管不力,就会出现钻政策的空子情况。这说明现行部分环境保护制度确实需要完善与创新,如有严格的约束制度,一旦企业或个人的违约成本超过收益,在面临着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上,企业或个人必然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可见,增加主体的违约成本是制度创新的根本点。同时,环境破坏对企业而言只是一种外部不经济性,短期内常常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企业缺乏对环保技术需求和对环保改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实现环保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位于广西南部,地理位置位于21°51′n~22°58′n.106°38′e~107°36′e之间。保护区区域包括宁明县的驮龙乡、城中镇和明江镇,总面积为35677.65公顷。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以宁明县的花山岩画为中心,包括珠山、龙峡山、达佞山、高山五个岩画点及其周围的区域,核心保护区面积为210公顷。保护区地区生产总值现行价2004年53469.9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04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2283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1.67%,第二产业产值16952.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1.7%,第三产业产值14234.4万元,占生产总值的26.62%。该区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随着当代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发展,它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但仍然屈居二、三位。[3]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保护区内的花山岩画为国家的重点保护文物,目前正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多是土壤稀少、乱石散布的石灰岩生态脆弱区,石材丰富、植被稀少是该区的一大特色,过度开发会引起整个区域的生态破坏。为了实现环保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长期以来,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花山岩画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文化厅委托编制的“花山岩画文物保护规划”;广西环境保护局正在调查、研究编制“花山岩画风景名胜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建设厅主持编制的“广西花山风景名胜区花山岩画核心景区保护规划”。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将有效促进保护区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会可持续发展。

3.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要严格控制人口总量,转变传统的生育观念,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增长,同时相应要提高人口素质。目前保护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提高人口素质,可以增加他们工作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可以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增强农民的产业技能、务工技能和创业技能,能很好地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压力。再次提高人口素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盲目和破坏性利用,扩大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

3.2发展相宜的产业,进行保护性开发

进行保护性开发,是实现保护区环保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单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去管理或单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去谈发展,最终都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环境与产业发展有着极高的相关度,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会间接影响环境系统。在对保护区进行保护性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利用生态环境和文化独特优势,发展相宜的产业。对那些低效率、易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应该低投入或者退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自觉发展生态产业,打造出一批有优势的主导产业,这不仅有助于恢复生态循环和减轻环境压力,同时还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打造“花山岩画”为品牌开展壮文化生态旅游、以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的发展、依托丰富“四棵摇钱树”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澎润土采矿等,这些主导产业的选择和进一步发展是变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3.3创新环保制度,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调整

将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入环境保护制度,运用价格与利益机制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实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论文参考网。对经济结构的战略转移实行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必须坚决摒弃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求得的粗放型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左江壮文化保护区内的主要工厂布局在驮龙和县城,工业污水基本上直排至明江。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糖厂正值榨季生产高峰期,工厂每天排入明江的污水有1~2万吨,使明江水质下降,CoD、BoD、pH值(6.6~7)、氨氮等都明显超标。因此,政府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严禁工厂企业超标排放。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对重点资源开发区要施行强制性保护、对生态环境良好区要施行积极性战略,加速区域生态质量的恢复和生态环境重建。论文参考网。重点发展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

3.4提高环保的技术水平,加强环保意识

加大环保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提高环保的技术水平。要依靠科技,大力开发、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生态“友好型”实用技术。论文参考网。集中力量研究开发一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提高可持续发展技术水平和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使用新型能源。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开展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模式,走低能耗、物耗、少排污的清洁生产发展道路。

要以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使群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参加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环保部门要通过综合协调和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实施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树立环保整体观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参考文献:

[1]周国富.草海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调整之生态经济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1-5.

[2]廖赤眉,严志强等.可持续发展导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环境保护的总结篇9

市委一届四次全委会议讨论通过的全面建设xxx小康社会是我们市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我认为,建设xxx小康社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

古河东山明水秀、鸟语花香、自然和谐、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即便是在三十四年前的上世纪中叶,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乡村山间泉水叮咚,河水荡漾,鸟鸣山涧,果压枝头,绿染遍野。然而,当我们xxx在由传统的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和经济强市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极大地妨碍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发展经济,对我们这个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来说,完全是正确的,但片面理解小康,而忽略前面“全面”这个特有的限定词无疑是不可取的。这里,仅以刚结束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结果来说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受到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严竣挑战。

首先是国土安全问题。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森林草地是我们悦目的风景,现在正承受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草地退化等多方面的威胁。据统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8456平方公顷,占总面积的59.63%;每年土壤侵蚀总量4110.6万吨,地表土平均每年损失1.6毫米;农药施用量为6860吨,施用农药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7.9%,农药污染面积约为23公顷;草地(与森林一起被称为地球之肺)面积呈减少趋势,1999年草地面积为20.7公顷,比1986年减少了2000公顷;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面积1999年为116496公顷,1996年为176666.7公顷,相对减少了60170公顷。由此可知,全市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其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下降,因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导致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化,有效生存空间逐年减少,过去的风景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次是水安全问题。山西省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全国排倒数第二,而我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省最低的。一方面全市地表水量逐年减少,汾河、涑水河断流现象逐年严重。汾河从1972年开始有了断流记载,一般每年断流4~5次,每次断流时间为4~17天不等。1990年至2000年,每年有4次断流,但间隔却长达2个月。涑水河在1956年以前无断流记录,1957年断流2次,共32天,以后断流天数逐年增加,自1992年以来全年断流。另一方面,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44445.1万m3,可开采量为122485.3万m3,实际可采量为80700万m2,占到67.7%,严重超采(超采率达115%)面积逐年扩大。随着我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工业和城镇用水呈快速上升趋势,缺水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在缺水的同时水又脏,涑水河水质级别劣于五类,汾河水质级别也劣于五类,而地表水一般超过三类的水质对农业和工业用水都失去了任何使用功能,更谈不上人畜饮用。更为严重的是,全市地下水污染严重。据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数据表明,xxx市城区地下水从1991年至2002年间,硝酸盐10年有7年超标,氟化物12年有11年超标。另据卫生防疫部门调查,全市供给人畜饮用的地下水有84%是不合格的。地下水污染与滥施农药化肥、水土流失和地表水污染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超采和水污染挤占了生态平衡所必须的生态用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植被破坏,水生生物灭绝。

第三是环境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处于相当高的排放水平,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要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则分别需消减40%和60%。我们更要看到,随着一批规模企业的相续建设和投产,全市排污总量正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全市的污染总量控制工作就显得更为严竣,环保工作就显得更为艰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我市的环境已经遭受到相当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一般和较差的县(市、区)已占全市的总县(市、区)数的53%,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健康,阻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限制着绿色农业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初步估算,2000年全市仅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经济损失总计为87.73亿元,约占全市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50.89%。由此可知,加强环境保护不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紧可松的事情,而是必须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为保障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只有把优美的环境资源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把环境保护放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相适应的位置,立足于建设,着眼于发展,从基础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大力强化环境意识,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建议:

一是加强环境警示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重点抓好环境市情、国策和生态破坏警示教育,广泛宣传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为建设优美的河东大地而奋斗。

二是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之所在。我们需要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纳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之中,实行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同时,建立起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组织各类专家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重大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全面实施分区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就需要对黄河小浪底水库、涑水河源头区、中条山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护重点预防区及重点监控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利用和科学恢复制度,尽快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对重点自然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辖区,要认真做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范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管理。同时,加强全市各类生态示范区、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科学研究投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制机构和科研机构建设,为逐步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生态保护投入机制。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对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实行承包到户,确定林草权属,及时足额兑现补助政策;按照“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环境效益补偿制度,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同时,市县两级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环境保护投资。

环境保护的总结篇10

[关键词]环境保护纺织品贸易国际竞争力

本文首先计算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其次,计算出我国纺织产业相关年份的国际竞争力。再次,对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和其国际竞争力作相关分析。最后是对上面的分析的小结。

一、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

要进行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首先就要将环境保护量化。环境保护强度,是用来衡量环境保护的量化指标。对环境保护强度,最直接的测量就是环境成本。但我国环境保护统计工作起步较晚,环境成本数据连续性不强,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将参照综合评价的一般原理,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来估算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

1.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参照赵细康的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考虑到我国环境统计指标的局限性,本论文选取以下8个指标,来计算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

(1)单位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2)单位产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3)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

(4)单位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5)单位产值烟尘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6)单位产值粉尘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7)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8)单位产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总产值

(其中工业总产值是指《中国环境年鉴》中统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本文对指标进行了线性标准化的处理,以消除指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指标间的矛盾性,以及获取对事物的个性认识。)

这套eR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个目标层(eRS综合指数),三个评价指标层:废水(1-3)、废气(2-7)和固体废物(8)构成的。

2.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综合指标

根据历年《中国环境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和上述介绍的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得到1995年到2004年的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从图可以看出其基本趋势是上升的。这说明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一直在增加,我国纺织产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执行强度也不断增加。但从2002年开始,eRS增长缓慢,2004年甚至产生微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用综合评价指标计算的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的连续性较好,基本可以代表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可以被用于对我国环境保护强度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

二、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1.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因此,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应该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和能力的发挥等方面入手,并按照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目前国际上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竞争结果分析和比较优势分析。其中,竞争结果指标主要有三种:国际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和固定市场份额。比较优势指标主要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劳动密集度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和mickaely指数。由于相关数据收集有一定难度,本文选取以上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三种,即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业化系数(tSC)来对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与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做相关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mS)。国际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该指标是指本国某种工业品市场销售额占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即某国某种工业品的出口额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其计算方法如下:

mS=Xij/Xwj

其中,mS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Balassa)于1965年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指标。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滚动和世界总量波动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好的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计算方法如下:

RCa=(Xij/Xit)/(Xwj/Xwt)

其中,X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Xwj表示世界j类商品的出口额,X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额。一般认为如果RCa大于1,说明该国家该类商品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若RCa大于2.5,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小于2.5而大于1.25,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国家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3)贸易专业化系数(tSC)。贸易专业化系数,表示一国净出口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力工具。tSC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它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类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竞争劣势以及其优劣势的程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tSC=(Xij-mij)/(Xij+mij)

其中,tCS表示贸易专业化系数,X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mij表示i国第j类商品的进口额。

tS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某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其取值落在[-1,+1]之间。tSC系数的值趋于-1,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tCS系数趋于0,说明双方因产品差异化而各有竞争优势。tSC系数趋于1,表明该国家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用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可以看出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分工地位,该指标常常被用来衡量贸易水平分工度。

2.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下表为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关年鉴》中的数据计算的1995年到2004年的纺织产业三个不同的国际竞争力指标的值。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年鉴》整理计算

从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995年至2004年是呈下降趋势的,从1995年的24.11%下降到2004年的14.96%,下降的幅度达到37.95%。而RCa指数,虽然从数值上看是乐观的,说明我国纺织产业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从年度变化上看则不太乐观,我国纺织产业的RCa国际竞争力指数从1995年的7.98下降到2004年的2.3,下降的趋势明显,下降的幅度也很大。tSC指标则是呈上升趋势,且平均值到达到0.487,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分析

对环境保护强度综合评价指标eRS和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RCa、贸易专业化系数tSC分别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6,-0.970,0.895,p值均为零,通过检验。这说明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分别在α=0.01的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前两者)和正线性关系(后者)。

由此可见,我国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之间分别存在较强的影响,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加,使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下降,也使我国纺织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下降。且由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好的指标,许多学者都常常使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这说明环境保护从这两方面来看确实是影响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该影响是消极的。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保护强度与贸易专业化系数之间呈正线性关系,这说明,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加,我国的贸易专业化系数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即我国的纺织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上升。这一正线性关系说明了环境保护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动态影响。

四、结论

上面的实证分析分别将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作相关分析。其中,我国纺织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呈负相关,与贸易专业化系数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6、0.970、0.895。

以上结果表明三点:第一,环境保护确实是影响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因为我国纺织产业的环境保护强度与三个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第二,环境保护强度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环境保护强度可能会使我国纺织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下降,但是同时却也增加了我国纺织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第三,纺织产业环境保护强度与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并未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变化。以上分析足以说明环境保护强度对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这表现为在短期,环境保护会降低我国纺织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降低国际市场占有率,进而降低产业国际竞争力;但是,在长期,却可以提高我国纺织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著名的“波特假说”认为,环境管制压力就象市场竞争压力一样,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或清洁产品的创新,创新的结果往往是新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生产工艺的产生。从短期看,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成本内部化会弱化一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但从长期看,环境成本内部化有利于促进一国贸易增长方式外延扩张向内涵扩张的积极方向转化。环境保护强度低的国家本来有些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而无法出口,但是,经过本国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使得产品质量突破了发达国家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可以创造出新的出口增长。我国绿色纺织品的出口额不断增长就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陈立敏谭力文: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兼论波特体系的内在矛盾[J].经济管理,2003(24)

[3]michael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谢卓然宗刚: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竞争力[J].经济与管理,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