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十篇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十篇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0:07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篇1

关键词:幼儿性启蒙教育;性教育内容;性教育重要性

一、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性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性教育包括传授关于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性别社会化、伴侣选择、婚前准备、婚姻调适、家庭生活等性知识的活动;狭义的性教育指的是关于性生理的教育,性心理学、社会文化内涵、性健康维护、预防性疾病等性知识的活动。幼儿性启蒙教育是指针对幼儿的与性有关的教育活动,包括幼儿的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育、性别角色以及针对幼儿的性保护教育,了解性传播疾病等,培养幼儿的性自我保护意识,训练幼儿一定的性自我保护能力。

二、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内容

1.性生理知识。在不同国家,幼儿性生理知识的教育在内容选择上有所不同,是基于幼儿在不同年龄认知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来选择特定的内容。瑞典幼儿早期性教育的生理知识包括教育幼儿认识男女外在差异和性器官。日本幼儿早期的性教育的生理知识包括让幼儿了解身体的形成和主要部分的作用,知道保持性和排泄器官清洁的重要性。美国幼儿性教育是告诉幼儿一切生物都要繁殖,生命来自生命,教育幼儿要爱护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和学会正确地称谓这些部分,并告诉幼儿男女不同。如果中国的家长在孩子幼儿阶段就像认识眼睛、鼻子那么自然地教他们认识性器官,破除幼儿的性神秘感,使他们今后更加自然、大方地学习性知识。2.幼儿性别角色认识与自认性别。人类的性别只有男性和女性,每个人肯定属于其中之一。性别有两种类型: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一个人出生时,他或她的生物性别就确定了,但社会性别完全依赖后天教育。虽然男女天生有区别,但性别角色的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解自己的性别,从成人的行为中“获得”性别角色和相应的性别概念。进入幼儿园,这种学习行为继续存在。自我决定的性别,人可能一生都不会改变。由此可见,孩子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和自我认同,对他的生活发展至关重要。3.幼儿自我护理与自我保护。教会幼儿认识身体的结构,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最基础的医学常识,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对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及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有重要作用。它包括认识自己的身体、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幼儿可以主动配合常见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并学会自我保护。4.幼儿爱的教育。爱的教育使幼儿把爱情看作一种严肃、深刻的情感,能够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在家庭里予以实现。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包括:幼儿热爱生命的教育,学会爱自己,培养对他人的爱护和关心之情,与同伴融洽相处。

三、幼儿性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处于性器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早期环境和早期经验对成年期人格形成起重要作用。这个时期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也为未来生活奠定基础。这一时期身心发展的异常,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孩子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科学性教育,很容易受错误信息的影响,出现扭曲的性观念。不健康的人格心理会影响人一生的幸福。2.有利于对幼儿普及性知识。在科技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以不同方式传播有关性的信息。例如,电影、电视和各种出版物中的性内容,不知不觉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幼儿看见、听见,不乏男女爱情、服装暴露和其他“不适当”的性内容。孩子在接受过程中,不断建立自己的认知,甚至出现模仿的现象,如果没有进行性信息的过滤,没有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性启蒙教育,把孩子的好奇心放在一边,让他们自由发展。那么,对于分辨不了是非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受扭曲的性观念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幼儿性知识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系统的性知识。3.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每个幼儿都享有性权利,性权利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近年来,有关幼儿被性侵的事件频繁出现。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各地投诉“强奸”幼女的个案,1997年下半年为135件,2000年上升到3081件。在2000—2004年,仅媒体公开报道过的,全国就有48名幼女遭受性侵害,2009年上升至175人。仅仅几年,幼儿性侵案件便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这还只是被媒体曝光的性侵案,有很多受害者选择了息事宁人。这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多数受性侵的幼儿没有告诉家人或老师,甚至自愿接受性侵?事实告诉我们,由于幼儿缺乏性启蒙教育,不了解性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可见,开展幼儿性启蒙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的这种能力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和陪伴。4.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与责任意识。一个人在幼儿期知道了生命的来源,了解了人类的生殖和繁衍,了解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学会体验各种感觉,会让幼儿更加热爱生命,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可以给幼儿的心灵从小就播种一颗爱与责任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尊重自己和每一个生命,并为生命负责。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篇2

一、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教育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怎样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教育?在传统教学中,这些活动以讲解、讨论为主,幼儿难以理解。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较难理解的内容简化。在教育幼儿认真洗手的活动中,我们先为幼儿播放放大的带有细菌的手,通过看课件使幼儿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因为,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光看课件理解还不行,还要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看完后,认真按步骤洗手。只有这样才能将具体的知识内化为幼儿的好习惯。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人体的认识教育

人体的认识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每个幼儿都必须了解。幼儿由于经验少,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将一些深奥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故事,唤起幼儿经验的回忆,将不能感知的事物放大、再现,并模拟演示有关的重要过程,使幼儿逐渐对人体有所认识。如,大班幼儿进入换牙阶段,要让幼儿知道换牙的重要性并顺利度过,于是我为幼儿播放“换牙卫生”的课件。通过演示,展现了换掉乳牙长出恒牙的过程。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突发事件、灾害自救方法的教育

每个人都会遇到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对这些我们无法控制。重要的是发生时,我们怎样自救。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多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能再现灾害的过程,让幼儿了解灾害。因此,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模仿演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救方法教育。如,在幼儿学习怎样避震时,我先请幼儿看汶川、玉树地震的录像,让幼儿对地震有个认识。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学习避震的方法。最后让幼儿进行模拟演练。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篇3

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更优发展新格局的一个“切入口”,因此建立起家庭和幼儿园密切配合的主体教育模式,走家园合作的路子,能大大促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幼儿在较少的投入与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全面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建立一个适宜的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才算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增加了幼儿最依赖、最亲密的家长的有机参与,将使幼儿园的开放教育更趋完整。

一、更新观念,形成家园共育的共识

幼儿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共同责任,但是有些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同步教育的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存在不少偏见,还需要家园双方作进一步的努力。

现象a:

有的教师认为:孩子是你家长的。你家长不配合教育工作,老师有啥办法,她们为家长不主动配合而感到苦恼。

现象B: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为幼儿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一到家里就被父母的影响破坏掉了。她们为教师的工作白做而感到担优。

现象C: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既然进了幼儿园,一切教育工作理应由教师负责,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家长们对家园同步合作的教育意义不理解。

现象D:

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幼儿园就是事多,什么出席家长会、填写家园联系册、参加家园活动等,那些都是可有可无,甚至觉得多此一举。

针对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这些模糊观念,针对家园教育同步合作存在的误区,应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家园同步教育上形成共识:即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统一发展。通过学习,帮助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转换视角,明确教师、幼儿、家长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主体,三者之间是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关系。明确教师、家长、幼儿都是围绕教育这个核心作贡献,同时三者又都从教育过程中获得教益。

所以,只有家园双方对幼儿教育达成共识,并通力合作,才能使教师与家长在情感上沟通,相互理解并真诚地交换意见,真正建立起相互支持、配合的氛围,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不断提高。

二、提高认识,帮助家长全面理解家园同步教育的内涵

教育观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尚欠理解,教养方式亦不适宜,而对家园合作造成了许多障碍和困难。例如有些家长将早期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早期的智力教育,将智育放在首位。认为孩子识字多、会数数、会背唐诗就是家庭教育的成果。但在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却极为忽视。针对这类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家长渴望教育成功的心理,积极开展家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幼教杂志供阅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帮助家长理解更多的有关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内容:掌握一些必要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与育儿经验、方法,从理性方面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使家长克服狭隘的教育观念、懂得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同时还要为家长提供广泛的参与教育活动的机会和渠道,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各层面的活动和工作,通过参与使家长能在幼儿园管理、教学活动、资源信息提供等方面成为真正的合作者、使双方的观点发生碰撞、沟通,以致相互吸收、借鉴,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而共同努力。

三、加大力度,探索家园共育的新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我们的做法是:

(一)成立社区亲子启蒙园

随着大量社区的不断涌现,我园与所在社区成立亲子启蒙园。在亲子启蒙园里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如定期组织交流育儿的经验,探索对孩子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具体方法:还开展了各类文艺娱乐活动,既可优化教育环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又能为满足婴、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教育场所。

(二)家长委员会

此外我们还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作讲座;办好家园同乐活动,增加家长自主参与的意识;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办好“家长园地”深入开展家访工作,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与反馈;开通家教咨询热线电话等等,这些都是做好家园共育的重要工作。

(三)组建家庭俱乐部

我园是一所新村配套幼儿园,园内小朋友都相邻居住。据此,我们把就近的几个家庭组建成家庭俱乐部。在俱乐部里家长、幼儿可以相互串门,交流、讨论育儿的经验。而教师可以通过俱乐部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并实施具体指导。这样做既改变了以往家庭教育的封闭模式又创设了幼儿互动亲子互动、师生互动、家长互动的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家长互相沟通、学习,有利于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定期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又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园定期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让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谈育儿体会,分享育儿成功的快乐,改变了以往只请专家讲座的单向教育模式。

(五)爸爸妈妈来当班

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人才济济。这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我园打开大门,欢迎爸爸妈妈来园当老师,这一断举措真正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家长可利用自身的职业特点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向幼儿介绍他们熟悉的人和事。例如:一幼儿的爸爸是牙医,就向幼儿详细介绍了护牙常识:一幼儿的爸爸是消防队员,就为幼儿介绍防火小知识;一幼儿的妈妈在丝织厂工作,就向幼儿介绍丝绸的品种与洗涤方法。父母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在某个知识领域的不足,更重要是增加了家园共育的机会与内容,使他们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篇4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作为促进幼儿教师发展的主要形式,是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问卷找出呼和浩特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分析提出有效进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策略。

一、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调查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继续教育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提高幼儿教师的教研水平;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开设哪些课程能符合当前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并促进其专业成长;采取哪些有效的继续教育策略让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更加有效,这是本次调查的目的。

本调查于2007年7月1日至25日进行。被调查对象是呼和浩特地区新城一幼、回民区五幼、回民一幼、电力幼儿园、呼铁五幼、呼铁二幼、玉泉区幼儿园7所幼儿园的120名教师(由于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故以100人计,其中小教高级35人、小教一级37人、小教中级14人,暂无职称的14人)。本调查根据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观念和态度,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是否适合广大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授课、考评以及教师对参加培训的费用负担等方面编制了问卷。问卷共26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20个题,多选4个题,开放性问题2个题。调查内容和结果如下。

(一)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认同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自2001年新纲要颁布和实施以来有80%的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次数达4次以上。可见,大多数幼儿教师都能按时来参与继续教育。调查也表明: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否有必要”这一观点,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的占50%,“没有必要”的占20%。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继续教育是有必要的,但对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强烈要求并不高。

调查统计表明,有53%的教师希望继续参加下一次继续教育,老师对继续教育培训虽然已开始重视,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问到“您是否自愿参加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时,仅有5%的幼儿教师表示“非常愿意”。“比较愿意的”占29%,也有8%的人不愿意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动机程度不是很高。在开放性问题中对“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您认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及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提高教研水平?”这一问题的回答,很多幼儿教师都提到了反思,但也仅仅是说说而已,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也很少落到实处。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费用的负担情况

费用的支出与幼儿教师的利益直接相关,费用问题的顺利解决可以帮助幼儿教师能更好地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减轻教师的压力。此次调查中对“您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由谁来承担”这一问题,“个人承担”的占78%,“幼儿园承担”和“教育部门承担”的分别占12%和6%,只有4%的费用是由三者共同承担。在问到“您认为继续教育的费用应该由谁来承担”时,“财政拨款”的占33%,“幼儿园支付”的占34%,25%的认为“三者共同承担”。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培训经费承担更多的希望是财政拨款、幼儿园支付,或者三者共同负担。

(三)继续教育的师资及教学情况

1.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调查,对“您对继续教育教师的授课水平的评价”这一问题,认为“水平高”和“水平较高”的占69%,“水平一般”和“水平较差”的占26%和5%。从总体上讲,授课教师的水平普遍较高,态度认真,但其中也有一些教师的授课水平令接受培训的幼儿教师不满,原因在于授课教师对幼儿教育实际当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较少,讲授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要。

2.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谈到“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哪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系统讲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参观考察”这些授课方式都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有所体现。其中,42%的幼儿教师对“案例分析”和“参观考察”这两种授课方式满意度最高,因为这两种方式和幼儿教师的实际教学最贴近,通过参观考察可以丰富幼儿教师实践经验,增加和同行之间的交流,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教学服务。“系统讲授”、“专题讲座”在幼儿教师当中也是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两种方式的学习,幼儿教师可以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四)关于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

1.课程结构的设置。根据调查,对“您对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是否满意”这一问题,认为“比较满意”和“满意”的分别占38%和40%,也有22%的幼儿教师“不太满意”,认为课程的设置不是很符合幼儿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

2.课程内容。对于“在今后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希望开设哪些课程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调查表明,幼儿教师更多的希望开设一些“教育心理”、“教学技能”、“教育技术”以及“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这样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帮助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了解课程改革的动态,更好地促进新课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对于“师德修养”及“教育政策法规类”的课程,幼儿教师不太注重。这也反映出幼儿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提高,而不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有理论上的提高,而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很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观念的转变比理论知识的掌握要重要得多。

(五)继续教育的考核与管理

继续教育的考核与管理是保证继续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从调查表明:对“您对这次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安排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有53%的教师对于时间的安排不太满意。“您觉得现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考核方式怎么样?”78%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院校的考核方式形式过于单一。对继续教育提供的环境、设施、设备基本上持不太关注的态度。对于为幼儿教师提供的教材及资料,100人里有82人对提供的教材比较满意。72%的幼儿教师对培训学校的考勤工作比较满意。

二、提高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从受训者的角度看

1.提高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认识和动力。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来参加培训,但是积极性不高,在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上,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许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都是迫于上级规定和晋升职称的压力,并没有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培训的意义和价值,导致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浪费时间。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认识。教师教育已不再是“管用一生”的教育,而是“贯穿一生”的教育。要认识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自身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培训方也应从多个方面切实为满足幼儿教师的实际出发,来增强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动力。

2.幼儿教师要学会反思。在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当中,反思能力不仅对教学工作而且对教师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思型实践是教师获得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只有通过参与课程开发,让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景和不断反思中实现角色的转变。

对于“参加完继续教育培训后是否会读相关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一问题,有30%的幼儿教师回答“不会”。从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看,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培训结束后若教师不反思可能导致教师按照习惯去教学,而不是按照对幼儿需要的了解以及早期儿童的生长背景去教学。反思将有助于幼儿教师把新的理论和观点整合进教育实践中。(二)实行继续教育费用“三者分担”的制度,切实减轻幼儿教师的经济负担

国家1999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继续教育经费已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用中专项列出。地方教育费附加应由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继续教育人均基本费用标准。”此外还规定:“继续教育费用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和挪用。”然而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费用都是由老师个人自己承担。这说明我们的幼儿园在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费用方面没有按照规定执行。事实上费用的良好解决是一个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性的动因之一。

教师继续教育费用负担的前提是明确承担教育成本的主体。按照教育经济学理论,应“谁受益谁分担”。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受益者主要是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对国家而言,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能提供教师素质,提高幼儿教师质量,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从而使全社会受益,因此,政府应该而且必须分担教育成本;对于幼儿教师所在的幼儿园而言,幼儿教师的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幼儿园也应该承担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对幼儿教师个人而言,通过继续教育获取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思想业务素质也得到提高,也应承担一部分成本。所以,创立教育部门、幼儿园、个人三者共同承担继续教育经费的机制,是比较理想的减轻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费用的途径之一。

(三)从培训者的角度看

1.提高培训教师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满,其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只按照传统的以讲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授课形式,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是比较具体的,他们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提升,更希望能把理论知识用实际工作当中的案例来解释,便于理解。

因此,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培训者必须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幼儿教师培训也应确立以幼儿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使幼儿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提高,并使幼儿教师形成自我提高的内在机制,提高幼儿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培训中始终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对幼儿教师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也要使幼儿教师在接受新思想和形成新观念方面有所进展,还要满足教师的个性发展及自我完善的价值需要。培训者只有始终站在新的教育教学最前沿,才能将培训思想和方法贯彻和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才能使参训教师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方法。

2.立足实效实用,改革培训方式内容,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调查表明,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许多幼儿教师对课程的设置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训的内容与幼儿教师的实际结合不紧密,参加完培训后,对解决幼儿教育当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并不是很大。在问到让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时,近80%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内容新颖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最有效的方法。

呼和浩特市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普遍较低,但她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如何将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幼儿教师的需求加到培训课程当中,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更’好地解决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同时提高她们的理论水平。培训内容要着眼教师个体发展,其内容充分体现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继续教育课程和内容建构上都努力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教师参与培训课程及内容的确定,并将非常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加以认识,使之能够动用所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自觉地指导教育实践。因此,培训活动之初,就要帮助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过程之中,培训者要与学员进行培训前的充分交流,了解其实际需要,让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首先要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而不能以培训者自己的资料为中心,培训者应针对广大幼儿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案。注重合理运用培训方法,充分强调实践培训和相互培训,多运用讨论的方法解决训练中的问题,开发教师潜在的知识和技能,适时运用实地考察,给老师提供实际经验,以促进他们去分析、运用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培训活动引向深入,从而收到好的培训效果。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篇5

当前,我国幼儿阶段的国防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对国防教育认识不足,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教师主要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组织相关的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缺乏目标性、系统性。因此,构建幼儿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对提升幼儿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

国防教育旨在培育国防思想观念、提升国防能力素质,促使人们产生自觉国防行为。国防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随着形势的改变,国防教育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在战争时期,国防教育以动员国民团结抗敌并取得胜利为目标;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国防教育以提高国民战备意识为目标;在和平时代,国防教育主要以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理性爱国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渗透居安思危精神为目标。

当前,和平与发展是主要趋势,但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依然严峻,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层面对我国的渗透从未停歇;而我国大部分幼儿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意志品质和忧患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幼儿国防教育不应局限于军事范畴,而是应该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教育,以爱国情感为引领,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幼儿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简单的军事技能,并通过情感渗透、环境渗透、以及幼儿在活动实践中再次体会爱国情感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增强幼儿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二、幼儿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

首先,幼儿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及《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相吻合,通过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等五大领域与国防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与学习相结合,实现国防教育的目标。根据《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幼儿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适宜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二是趣味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并注意内容蕴含教育目标以及具有可操作、可感受,以及能引发经验的迁移等特点;三是情景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以能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内容为主,在情景中让幼儿注意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通过语言与形象思维的联结与互动,促进良好的国防教育效果的取得;四是整合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国防意识和爱国意识,社会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的合理整合。

其次,幼儿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还应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所选择的内容应是贴近当下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如加强海防、理性爱国、正确看待战争和历史等。因此,幼儿国防教育的内容可包含战争认识教育、理性爱国教育、海防教育、忧患意识教育等。

战争认识教育:对于战争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武器+鲜血”的正面冲突,同时也包括国际地区的冲突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观念输出进行的意识渗透。开展战争认识教育,目的在于坚定幼儿的信念,强化幼儿的民族意识,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和应对技能,帮助幼儿免受不良信息的侵蚀。

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理性爱国是建立在对情况进行分析之后,理智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行为。对幼儿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头脑中种下理性思维的种子。

海防教育:受傳统观念的影响,陆地安全普遍更受关注。但随着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日益激烈,开展海防教育也显得非常迫切。对幼儿进行海防教育,能帮助幼儿认识海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海洋的知识和海防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海防意识。

忧患意识教育:通过了解一些史实故事,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向幼儿渗透勿忘国耻以及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观念,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

三、幼儿国防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幼儿国防教育课程的实施应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精心设计,构建“活动+实践+延伸”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充分整合家庭、幼儿园、社区的资源,着眼实际,寓教于乐,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

(一)以幼儿园为平台,创设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合理构建一个整洁、温馨,又富含国防教育意义的环境,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

1.利用公共环境主题墙“我的名字叫中国”,悬挂中国地图,让幼儿随时观察、了解祖国版图、自己及伙伴们家乡的地理位置、首都北京在哪里等;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还可以让幼儿逐步认识家乡的山川河流、物产、名胜古迹等,从而初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宣传板报宣传“阳光小兵学军姿”“阳光小兵爱锻炼”等,熏陶幼儿对军人的尊重和崇拜。还可以宣传介绍中国国防现代化及陆海空部队等国防知识。

3.创设阳光小兵营游戏区,在游戏区内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实地练习,学习解放军叔叔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4.除了在园内大环境布置中增设加入更多的国防元素的布置外,同时各班设置针对国防教育的主题墙,例如将具有中国元素的作品图案的布置在幼儿活动室内,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和参与兴趣,使其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

(二)以幼儿读物为载体,初步认知

《纲要》中明确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思想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如果对幼儿只是单独地进行灌输,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应使爱国主义教育富有知识性、具体性,这也就要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借助适当的载体。可以推荐有关爱国教育的幼儿读物,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分门别类地落实到各个班级,并在幼儿园对外开放的图书阅览区里增设爱国教育图书专栏。教师深入挖掘载体中的教育因素,利用早活动等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阅读图书,向幼儿宣讲内容,培养初步的爱国认知。

(三)以游戏为主要方式,培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国防教育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会让幼儿获得快乐和主动的教育。比如结构游戏的“兵工厂”,幼儿将各种结构材料拼接成自己想象的各种兵器;角色游戏“军营一角”,幼儿通过布置军营,扮演战士、班长等角色表达他们对军营的理解;体育游戏中,幼儿身体的训练在游戏中实现增强幼儿体能的目标;早操中的“武术操”等与国防教育相呼应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练习走、跑、跳、平衡等基本动作和竞赛中,使体能得到锻炼。

(四)以主题活动为途径,深化认识

1.升旗仪式

每周一的升旗活动,通过升旗仪式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可以对全园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文明礼仪教育、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绿色环保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使幼儿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得到进一步深化,增强幼儿亲社会行为。在升旗仪式加入国旗下集体唱红歌、做律动环节,例如《红星歌》《国旗国旗真美丽》《我是小小兵》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红歌。

2.国防知识

了解中國的国旗、首都、国徽、党徽、军队组成,各军队的作战特点、中国科技发展、武器装备及服装特点;了解“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的来历;了解中国战斗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中国海洋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了解中国的国家版图、领海面积,各类海洋资源等。

3.家乡主题

热爱家乡是幼儿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把家乡主题寓于语言、美术、科学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认识我国的名胜古迹、主要领导人,介绍一些家乡的巨大成就,了解家乡特产、名胜景点、以及对国旗国徽的认识,感受祖国伟大。如幼儿手工制作国旗、绘画我的家乡,引导孩子们通过观看爱国影片、唱响爱国歌曲、聆听革命故事、制作五星红旗等,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五)以家校联系为纽带,巩固情感

“全民参与”是我国国防教育的基本方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同样担负着培养幼儿热爱祖国情感的责任。因此,可以结合阅读月向家长推荐有关国防教育书籍,建议家长带幼儿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引导幼儿关注并参与国家的重大事件,如收看体育比赛,为我国运动员欢呼加油等。这些活动能让幼儿体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萌发长大以后为祖国作贡献的强烈愿望。同时,还可以结合各个节日、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展亲子军事游戏游园活动。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节日活动让幼儿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意义。例如国庆节开展国庆绘画展,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教育活动等。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篇6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合作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种趋势,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有效合作已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园工作质量,也更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良好的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家园合作需要双方平等、合作地参与幼儿教育活动,积极发挥家长应有的作用,幼儿园也要设法多开展活动,最大程度地保证家长参与进来,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就能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可见行之有效的家园合作能培养出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祖国的花朵。

二、积极的家园联系

目前,家园合作的效果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长的参与程度低,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家长对家园合作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而对配合、支持、以及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和管理诸方面的认识很缺乏,多数家长存在走过场,实效性差等问题,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长期以来,家长都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没有认识到家长在幼儿的教育中应起到的作用,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教育程度低,教育不了幼儿,或者工作忙没有时间,便把幼儿的教育全放在了学校方面。

三、互通的家园途径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但教师和家长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园合作,还存在很疑惑,现在就家园合作的新思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唤醒主题意识

家园合作的出发点是获得家长的配合,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实现双方共育,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在一切实践开展之前,双方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两者同为幼儿教育的主题,两者是合作伙伴,促进幼儿发展是两者的共同目标。家长要摒弃“教育幼儿仅是幼儿园的事”的观念,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应该经常补充育儿知识,经常与教师沟通,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并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的情况。作为教师,也不应有主要依靠自己完成保教的任务,应该充分和家长合作,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幼儿,使幼儿教育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2.家长参与督促,巩固园所教育

幼儿在幼儿园所受的教育,家长要注意帮助其巩固下来。一方面,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各种好的行为和习惯,家长要注意帮助其保持,在家里也要不断得到练习和巩固。如幼儿园要求幼儿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待人要有礼貌等,家长要注意配合、严格要求,只有这样,幼儿园教育才有成效,也有助于幼儿健康地成长。另一方面,家长要经常与幼儿沟通交流,多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如问问幼儿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教师今天讲了什么、玩了什么游戏、学了哪些新知识等,也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对于幼儿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家长和幼儿的情感交流。

3.开展活动,加强交流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篇7

海德格尔继承了德国诗人霍尔达琳的思想人充满劳绩,但是却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之上,在其《存在与时间》中指出人应该栖居在诗意之中。当然,诗意并非狭义的诗中想象的意境,面是指人应该用直觉观照的方式来体验世界,不应该是翻译成各种概念语言,通过推理判断来规制这个世界。诗意化,本质而言是人文化,外在表现是浪漫化、情景化、生活化、幽默化和游戏化。特点是快乐、轻松、享受、富有情调、品位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它是物化、理性化、逻辑化、科学化、世俗化、工具化的背反。在西方哲学中诗意化往往与科学化相反的,在认识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化必须是主客二分,诗意化则是天人合一。

一、反诗意化问题

根据对诗意化的理解,笔者把固化了的理性思维、唯科学主义;脱离生活情趣,按事先预设好的路径、范式、框架进行逻辑演绎;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刻板地贯彻某种理念,灌输某种知识,或者掌握某种技能,面缺乏轻松、愉快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刻意把认识对象与我自体分离开来进行观察、测量、研究的活动都认为是反诗意化的。就幼儿教育面言,反诗意化的活动让幼儿产生累疲倦逆反厌恶淡漠被迫等多种不良情绪;通常这些活动主要分布在国家的幼儿教育行政控制、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以及各种针对幼儿设计的教育之中,其中幼儿园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教育理念、道德塑造、教育管理、教学活动、研究活动、幼儿保育等各个层面。

1.政府层面的强大的外力推进

近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颁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未来10年幼儿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和幼儿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诸多措施。例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但是,从一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出,政府的工作仍然仅仅停留在入园难、入学率等方面,还是式的命令式的宣言,主要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逻辑来平衡幼儿教育的发展。政府总是强调教育要为社会服务,却忽略了社会如何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是执行者,往往把教育理论、信仰、观念进行实体化建构贯彻落实。把所谓顶层设计向下落实到实践;把崇尚唯理性、崇尚根据说、信仰、经验等等综合实体扩展至幼儿园微观环境、幼儿个体、教师个体的自由教育情境时,原有的生态和结果必将遭到破坏。

2.家庭层面的功利需求

现在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极其重视幼儿教育,普遍把幼儿教育拔高,把幼儿教育理解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比如唱歌、演讲、跳舞、绘画、下棋、讲故事、认识汉字、认识英语单词、认识数字并会计算、会弹钢琴、读古书经典、习武等等五花八门的内容。林林总总的内容也在各种培训班、民办幼儿园中大行其道,成了他们招生的资本和竞争优势。幼儿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成了家长相互攀比的资本和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潜在标准。此种功利逻辑本质上是忽视幼儿生命成长的存在,忽略幼儿生命和生活体验的存在,是违背自由生长逻辑的。

3.幼儿园研究与教学的泛技术性崇拜

不可否认,幼儿教育科学化大大推进了教育理性化进程,目前幼儿教育科学化己经成为发展共识。但是科学化的前提是把幼儿对象化,即把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不是主体,所以幼儿研究和整个教育方式中都采用疏远幼儿的方式。它在本质上是不关心人的,特别是对处于整体性中活生生的人性,它是不关心的。叫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教育是一种进步运动,历时性向未来推展,今天的教育现实是教育史长河中的最高阶段,并且还会向未来发展,它始终处于永不停息地向前流变过程中。我们所坚持与固守的教育观是极端的信奉唯理主义建构论的观念,认为教育、人的发展都是被另外的前者家长专家设计的结果。有学者指出一些科学化的教育论文只看见各种推演的公式和符号,貌似深奥复杂,但说的是浅显道理甚至是常识,论文干瘪瘪的,没有液汁;教育论文本就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充满思想和情感的。

4.幼儿道德教育外在物理化推演

模式化的生活设计、成人化的生活构想、竞争化的生活方式、抽象化的生活样态使学生背离了美好生活的生存状态。川幼儿道德教育不是从儿童内部品质出发,不是内涵化了的个人品质和人文素养,面是外在的社会交往规约。把道德理解为伦理,是一种外在的一条条约束的规则,毫无生机和活泼性。遵守道德是一个物理过程按规矩办,面不是一个心理过程。当远离了人群和惩罚,道德问题就集中爆发出来了。从儿童的天性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未见过的善良、纯洁、无邪与朴实,就像一颗散落的种子,远离人类的尘世。面理性指的仅仅是使外部原则在人内心内化,并以之来修改自我的一套行使控制功能的操作原则。理性的这种规制功效保证了好孩子的形成,好孩子也发挥着理性的这种宰制功效。

二、反诗意化之缘由

教育经历了混沌的自然发展理性的现代化建构后现代的逆袭三个阶段。混沌自然发展阶段不知道需要什么教育;理性现代化建构阶段则顶层设计、强势推进、目标明确;后现代逆袭阶段否定宏大,解构整体,回归自然进程。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教育一般跟随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教育现代化正处于方兴未艾的疯狂阶段,幼儿教育,具有显著的数字刷新、宏远规划、顶层设计、技术崇拜、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强力控制等特征。诗意化教育的提出,明显是不合时宜的,也不可能成为主流观点。显然,幼儿教育的反诗意化问题究其本质而言一定是现代性文明方式的结果。幼儿教育诗意缺乏在于幼儿教师的诗意、浪漫化情感的抑制。

1.专业的社会压制

教师的权威性即职业的专业性是否得到社会的承认主要是专业知识、专业自主权、专业伦理三个因素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专业知识严重被学科知识所贬抑,许多人都认为教师知识足够丰富就可以了,至于以缄默知识为主体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可以忽略的。二是我国学校基本实行科层管理,行政决定一切,教师普遍无专业自主权,无法按自己的方式教学,领导要求怎么教学就怎么教学,教学规范是外推式的,这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执教。三是教师伦理不是教师实践智慧和个人品质的外展,面是社会外在的、舆论式强迫的一道道规则和命令组合系统,从面使教师陷入了伦理困境。

教师的专业得不到顺利发展就会产生职业不自信,从面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认识也逐渐脱离健康成长的轨道,甚至对自我生命轻视,致使教师自我潜在的职业忧患意识呈现出现实生命沉沦、疲倦、烦恼状态。这些问题在幼儿教师中更为突出,幼儿教师地位低、职称晋升难、待遇低、学历低、男性少、队伍不稳定等特点不仅意味着幼儿教师专业资质得不到保证和缺乏专业性权利,专业实践常常遭遇外部行政命令、社会家长等方面的干预。比如行政部门经常要求幼儿教师要承担大量烦琐的记载、摘抄、报告等文字工作,配合完成对外的招生宣传和收费任务,有的幼儿教师时常被抽调去参加政府组织的舞蹈、唱歌比赛,甚至被抽调去行政部门搞接待等活动;也有家长建议在幼儿园安装监控设备以监视教师行动;很多幼儿教师身心俱疲,幼儿教师似乎是谁都可以去做的职业,专业性得不到认可。

2.行业的标准规制

(1)幼儿教师培养目标标准化。一是着眼国家长远的教育功能和人才培育要求;二是以幼儿自身条件为基准的身体发展;三是解决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引领品德发展;四是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促进其认知发展。

(2)幼儿教师能力评价标准化。一是懂得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二是把握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三是能够观察幼儿行为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评估;四是具有和幼儿互动沟通的知识与能力;五是具有设计幼儿教育环境刺激的社会能力;六是具有与社会尤其是家长、教育主管领导的沟通能力;七是组织和开发教育资源尤其是园本课程、潜在课程的能力。

(3)幼儿教师教学行为标准化。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规范实施,如现代性典型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告诫师范教育一样: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3.思维的形式化限制

有关幼儿教育的研究,必须深刻认识幼儿,深入研究幼儿,才可能做出专业的判断,才可能教育好儿童。儿童发展所受的相关刺激的制约因素、必须进行微观的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做出量和质的结论。这是目前国际幼儿教师教育最为重视也是学术研究最为迫切的需要。认知方法(是什么,内涵与外延)理解方法(历史、背景和意义)应用方法(定义域与技巧)研究方法(根据与改进),从面形成一条准科学的思维路径。从研究成果表达方式上看,教育研究有文学性与科学性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当下,由于科学性表达过于追求理性思辨或实证说明,忽视了人的个体生活体验,日益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怀疑,也直接导致教育研究出现了一种以叙事研究为代表的文学性表达,已试图挣脱教育学的概念框架与理论谱系的束缚,直接把教育研究指向教育活动的现场与个体的切身体验。

有关幼儿教学方面,幼儿教师需要更加规范工作。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建立标准化反思系统,软件化运行,填表式嵌入和拓展,做到可评估、可参阅、可借鉴、可促进。

三、回归诗意化特质

新世纪以来,受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整个教育界都意识到了寻求境域性、真实体验感的重大意义,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品德教育等学科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以统计概率论为基础的追求宏大规律性的教育科学化情结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基础教育界,在教育理念、研究方法、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多个层面也兴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改革运动。一些幼儿教育者尝试使用叙事、日记、随笔、版画、漫画、微片等情感丰润的方式来诗意化幼儿教育。以某些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为个案的情景式问题呈现,境遇式教育遭遇,更加凸显了微弱的个体的现实教育境况。从在台上的宏大理论的宣讲到进入幼儿园、进入课堂、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去考察幼儿的生活路径和聆听他们的生命述说,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分担他们的痛苦的学术和教育理路不断清晰。但是这种后现代哲学指引下的研究和教育方式,仍不是学术界的主流,还缺乏自觉性,常被那些宣扬宏大理论的专家斥责为小儿科非主流。笔者认为要走出现代性教育科学化藩篱,使诗意化幼儿教育成为一种教师自觉。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必须从生命、人性的高度再认识儿童以及反思与解构当下幼儿教育研究、教学、管理范式。

1.再认识儿童诗意存在的继续

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并且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长期所关注的焦点。我们这里提出的对儿童再认识,显然不是科学规律、心理发展层面的认识,面是哲学意蕴上的幼儿存在精神指向和生命意义的再认识。幼儿不是一个抽象的、现成的、给定的实在,面是一个变动的、开放的、发展的、可能性、延展性个体。在各种活动中,体现自己的性格、情绪、认知和意志,表现出独特的气质特征。各种心理指数的发展,既面向活动本身,又最终体现一种终极的生命意义。幼儿教师、家长、各种幼儿教育组织和管理部门,对儿童的认识是一种外在式的推定、估计。对儿童的认识离开了儿童自身,离开了他们神秘的心灵家园,此种认识不是本真的,是一种评价。

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言:儿童总是以想象的方式建构世界与自我之间的生动联系,不断地唤起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想象,以丰盈年少个体生命内涵的基本路径。儿童与自然的交往中的游戏与劳作以及对自然事物的想象,构成一个人与自然之亲缘性的原型,开启个人通往自然之生命向度;儿童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游戏与交往构成个人与他人交往之原型,儿童时期与人交往的丰富性奠定一个人向他人敞开的生命之维;儿童时期的童谣、故事、阅读、民俗、仪式等具有文化意味的生命体验,构成一个人向历史与文化世界开启的生命原型。

2.后常规幼儿教育前范式解构

库恩与波普对范式都有深入的研究,是对科学研究本身理性化的启蒙与反思。科学、理性、形式逻辑、数学演绎确实是现代文明的精髓,用理性武装了人们的头脑,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认识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丰盈。科学、理性的威力得以完全呈现和推进,依靠的是科学研究者即学术共同体缄默的范式承认,一旦范式稳定存在便成了常规。

当然,范式、常规不仅仅表现在科学研究领域,在组织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就幼儿教育面言,幼儿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教育方法、管理组织、研究设计基本上都概念化、模式化了,有着清晰的操作流程即常规。范式是学术共同体管理共同体等潜在承认的,即同行默认。但是,常规遭遇了诗意的困境,一切常规化,诗意便荡然无存。库恩的范式理论使人们研究和管理模式化,思维清晰化,评价标准化,找出了专业与非专业的边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术大生产、组织大发展、圈内的沟通交流从面有了可能。但是,对非专业人士、圈外人士、跨界人士、艺术人士、浪漫主义者、创作者、灵魂存在者、原本主义者却是巨大的诠释。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篇8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改革得到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对科学教育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幼儿园所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在理论和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实施过程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少幼儿教师由于自身科学素养较薄弱,因此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材料提供等科学学习内容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只是不像成人所了解的科学那样深奥、抽象。由于年龄和认知有限,学前儿童对周围的事物都怀有极其浓厚的好奇心,他们会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了解和认识世界,比如碰一碰、摸一摸、做一做等,通过与环境的接触感知物体的各种特性。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索,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包含“教”和“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双边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师要协调好双边的关系,就必须使得“教”和”学”达到平衡,且科学教育必须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过于偏向某一方面就会造成严重的片面性。

(一)目标定位不准

1.培养目标不准

一些幼儿园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对科学教育的灵魂品质依然认识不足,只注重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未认识到培养探索精神的的重要性。

2.目标要求过高

制定的活动目标脱离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使得目标的要求过高、不切合实际要求,不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特点和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易使幼儿产生挫败感,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导致目标不能够顺利实现。

(二)内容选择不当

1.内容选择不符合幼儿知识发展水平

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难易把握不准,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无针对性,阻碍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抑制了他们的兴趣。

2.内容的趣味性不够

部分教师对于科学教育的理解不透彻,在选择授课内容时往往照搬教材,过于机械和死板,偏重于知识灌输,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如何顺利完成一日活动的计划,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忽视最本质的科学精神。

(三)材料准备不充分

1.活动过程中材料提供的数量少

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幼儿都有独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而更多的是教师给幼儿演示,极个别的才有操作机会。

2.活动材料的种类单一

幼儿个体有着不同发展水平,因此对材料的需求不一样,单一材料会使得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挑战性,其兴趣和探究欲会有所下降。

例如让幼儿进行“沉浮实验”应提供各种不同的物体。如,岩石、细树枝、软木塞、橡皮泥、金属薄片塑料回形针、铁质回形针、塑料勺子和铁勺子、乒乓球、大玻璃珠等。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各种物体的沉浮,学会对不同材料性质进行比较。反之,如果材料准备太单一,太少了,则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教师的问题

1.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

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没有具备真正的科学教育意识,认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意义不大,不过就是多了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未认清自己在科学教育活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2.教师的科学素养不高

幼儿师资队伍的水平整体偏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较欠缺,科学知识不全面,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入指导幼儿,科学学习停留在初级阶段。

二、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各种各样的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师的指导对科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利于幼儿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各年龄阶段的特点、现阶段实际发展水平等,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合理指导。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

1.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考虑《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及三维目标。

总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维目标:

(1)科学态度,例如,能够大胆、自信地把知道的科学知识和现象告诉小伙伴,喜欢观察生活当中的现象,能够爱护小动物。

(2)方法技能,例如,能够使用简单的操作工具,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或是和同伴之间的发现。

(3)科学知识,例如,知道一年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

2.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的目标时,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兴趣和爱好。

(二)选择合理的科学教育内容

1.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当扮演好观察者和发现者的角色,学会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

2.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教育的启蒙性;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统整;多样性与典型性代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提供恰当的课程材料

1.提供的材料要能揭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要与科学教育内容相关且有一定的探究性。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能激发幼儿摸一摸、看一看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也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与兴趣,他们会用自己的理解表达想法。

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本园和社区资源,操作和探索材料从身边取得,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学会珍惜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勤俭节约,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四)提高科学教师素养

1.丰富专业知识储备

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深入渗透于教育实践过程当中,遵循和注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学生观

科学教师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掌握相关幼儿教育理论知识,树立正确观念。

首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热爱每一位孩子,理智地关心和爱护儿童;信任儿童、尊重儿童的隐私、鼓励和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促进儿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寓教于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式活动的机会;根据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师教育策略。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篇9

关键词:现代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时代特征职业特征

什么是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我们要先明白什么是科学。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科学往往指的是知识体系,更多的是自然科学知识。广义上讲: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科学素养主要是在广义科学的范畴内进行演绎,目前我国学者认为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有: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等。因此,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教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能力等。

从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来看,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具备基本的公众科学素养,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同时,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基本的常识教育,《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在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的科学素养。

一、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价值观是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幼儿教师从事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首先自身要有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即要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对科学技术予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态度决定一切,人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态度是很重要的,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它就会以相同的态度给予回应。如果幼儿教师的科学价值观不正确,带有迷信色彩,那么其所教的幼儿又怎么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呢?此时的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是通过周围的人和事物了解的,这个阶段为幼儿灌输什么样的思想,其就会把世界想成如你所说的那样。

如,随着人们对科学教育目标和对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人们也越来越强调幼儿的探究。强调科学教育的过程主要就是让孩子亲历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已经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核心词汇。教师对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还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体验了、动手了,就是让他们探究了,“探究”就是所谓的“做科学”。而“做科学”又主要是动手的事情,因此将“探究”等同于动手的学习活动。事实上,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探究”要求孩子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而动手活动则不一定是能动的。能动与否关键在于孩子是否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可见,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就是要对科学有深刻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并且能够与时俱进,随时展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发现时不会局限于狭隘、陈旧的观念,才能正确地引领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二、一定的科学知识及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科学素养要素的载体。从广度上来说,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范围的科学知识。如: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心理活动,个体生长衰老,保护身体,身体健康的了解;对动植物的观察与了解:对生态与环境的了解:对自然科学现象的了解:对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的了解,等等。从深度上来说,幼儿教师不仅应了解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基本知识,而且应具备对常见事物、现象的深层次的知识,如,以自然科学现象来说,不仅要了解有哪些自然现象、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还应理解这些现象怎么形成、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习一些专业术语,等等。更应该对自我的知识(包括对自身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态度能力、经验积累等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幼儿的知识(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学科、课程结构等知识有专业化的学习和了解。

幼儿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外.还要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人们认识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接受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纠正传统习惯认为的一些错误观点,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科学知识观。

三、科学信息获取、利用的能力与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1.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社会日益凸显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特征,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同时由于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更需要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直观、具体、形象的学习和探索材料。因此,无论从教师自身发展,还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幼儿教师都需要具备获取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如利用电子图书馆、全文数据库教学视频资源等,并能有效甄别信息,挑选价值性高的资料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植植物进行观察外.还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中有关农业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有效的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是科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步骤。教师应具备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这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应能正确把握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和班级特点,甚至是个别幼儿的特点,具备合理选用科学教育内容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能力,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和层次性。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为要给孩子提供连续的对科学的理解和体验,而不是随意的、盲目的活动层次性就是要注意活动的难易和重点,例如,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让孩子观察,有的活动就可能侧重于孩子对于科学方法的认识。

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科学启蒙意识和能力、反思能力等。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萌芽期,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具体地说.具有科学启蒙意识和能力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要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只有不断地对科学实践进行思考、反思,才能从中不断创新,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正确地把握科学教育的方向,不断提高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

四、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是属于科学的精神本性。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幼儿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所在。

幼儿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教师的创造型人格对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不断学习培养自己创造的能力和品格.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现状,在内容上、形式上和手段上创新,做创新型教师。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篇10

左彩云,鞍山师范学院副教授,课题指导教师。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114000)

摘要:为了确保幼儿身心能够良好的发展,幼儿的性心理发展必然需要正确的引导,因此许多专家学者提倡性教育应该从幼儿阶段开始。在很多发达国家,幼儿性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幼儿园中的性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本研究立足于调查幼儿园性教育现状,以期得到实际结果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性教育;现状研究

一、幼儿园性教育现状

67.65%的幼儿教师认为性教育的开始时间应该在3-5岁,73.53%的幼儿教师认为在园期间幼儿园是有必要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可见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是很必要的,对幼儿园期间实施幼儿园性教育是采取支持态度的。可见,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性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然而,58.82%的幼儿教师并不系统地了解幼儿园性教育中的生命起源教育部分,63.24%的幼儿教师并不系统地了解幼儿园性教育中的性别角色教育部分,70.59%的幼儿教师并不系统地了解幼儿园性教育中的性器官与性保护教育部分。由此可见,大部分幼儿教师自身对于性教育几个部分的认识通常都只是有听过一点,但却并不是系统且深入地了解其中内容的,然而这对于幼儿园性教育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原因分析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性教育实施是比较困惑的,他们都表明自己需要有关专家给予一定的理论知道以及技术方面指导。极少有幼儿教师能够平时通过能够阅览健康、医学杂志,并从中了解与性有关的教育知识,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依据自身经验甚至本能面对并处理孩子的疑问和行为。由此可知,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性教育知识、能力、经验是十分有限的。幼儿园的性教育其实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都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的,幼儿园并没有将性教育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与其它五大领域结合,导致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并不丰富,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家庭方面的原因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幼儿园性教育的良好发展,由于有些家长自身的性观念和态度的影响,并不支持在幼儿园期间开展幼儿性教育。家园配合对促进幼儿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幼儿园缺乏在家园合作中一定程度渗透性教育的内容,导致家长的性教育观念和态度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落后,不懂得应该如何以及以何种程度进行幼儿性教育,这对幼儿园良好的开展幼儿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某些幼儿园也碍于家长的影响,并不能进行有关性教育的环境创设、开展幼儿性教育的主题活动、提供视频图片书籍资料等。

三、幼儿园性教育实施策略

(一)性别角色教育实施策略

为了促进幼儿的性心理良好的发展,并促使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顺利进行,幼儿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游戏如娃娃家中,可以适当的鼓励男孩在娃娃家游戏中模仿日常生活中爸爸的行为,鼓励女孩模仿妈妈的行为。看完动画片或听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大班幼儿讨论男女身体的不同,讨论故事中人物角色的性别,可以进行一些游戏活动加强幼儿对不同性别行为模式的深入的了解,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让幼儿绘画男孩和女孩,手工操作活动中用身体器官图片卡和身体图或男孩和女孩图锻炼幼儿,让幼儿熟悉各身体器官的科学词汇,准确认识男女生的区别,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色扮演游戏,引导并鼓励幼儿自己选择要扮演的角色,鼓励幼儿选择的角色适合自己性别,改正幼儿选择的角色不适合自身性别的行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告诉家长懂得按照适合幼儿自身性别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不应该以家长自己的兴趣来随意安排幼儿的生活日常选择及偏好。

(二)生命起源教育实施策略

生命起源教育指的是逐步让幼儿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直到衰老的生命过程。教育者应该把关于人体的科学的知识自然地融入到性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西方绘本故事,例如《小威向前冲》来为幼儿讲解他们生命形成的过程,让他们粗略直观的了解到生命的奥秘,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发绿豆,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领会生命的神奇之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母亲怀孕的周期、胎儿的形成和发育的一些基本情况、婴儿的出生等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主题活动比如扮演鸡妈妈来照顾蛋宝宝,通过妈妈孕育宝宝的日常活动来为幼儿描述鸡妈妈的辛苦与奉献精神,让幼儿进一步体验自己的成长过程并初步形成自己热爱生命的意识,要告诉幼儿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也有生命,它们跟人一样是需要保护的,要善良地对待他们,告诉幼儿他们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的细心关照下才长大的,引导幼儿应该热爱自己的生命利用观赏多媒体资料,通过对卡通观看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认识动植物的生长、宝宝的出生,教师可开展团体讨论的活动,在讨论中,让幼儿对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等等他们有关生命起源的疑问进行讨论,教师对不明确的的地方进行改正解答。

(三)性保护教育实施策略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应该用科学直观的方式恰当的语言实施性教育。同时,尤其在进行性器官与性保护教育时,家园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家庭和幼儿园能够密切的合作,幼儿对性的好奇才能够良好的得到解决,幼儿的性保护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才能更加良好的实施。比如,性器官与性保护教育在幼儿不同年龄阶段通过知识和行为两个维度进行,引导幼儿了解性器全的科学名称以及形态和功能、了解卫生常识及身体差异。引导幼儿识别不适当的身体接触,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在遭遇害时做出适当正确的反应,不同年龄段的有幼儿应该进行不同层次的性器官与性保护教育。

指导老师:左彩云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刘强.幼儿性教育之我见[J].山东教育,2001(4).

[3]唐淑,孔启英主编.国外幼儿园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